时间:2023-07-25 16:32: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实体经济的未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盐饮食使胃黏膜屏障遭破坏
为什么高盐会导致胃癌呢?高盐饮食使得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也就是胃炎和胃溃疡。同时,高盐食物还抑制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合成减少,就使胃黏膜易受各种攻击因子攻击而损伤,发生胃部病变。另外,高盐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会分解成硝酸盐,它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
幽门螺旋杆菌和高盐饮食经常“狼狈为奸”,碰在一起胃癌的发生率更高。曾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沙鼠。一组沙鼠接受了常规饮食,另一组则接受高盐饮食。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分析了动物的胃组织。高盐饮食组所有动物均发生了癌变,而常规饮食组只有58%的沙鼠发生了癌变。
控盐实质是控钠
控盐,单从做菜少放盐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解决食盐超标问题,实际上是解决钠超量的问题。因此要警惕高钠的食物,如酱油、味精、番茄酱、沙茶酱、甜面酱、黄酱、豆豉,以及榨菜、咸菜、腌肉、腊肉、方便面、火腿,还有奶酪、海产品、豆类、面包等。常见的零食,包括话梅、陈皮、柠檬干、鱿鱼丝、牛肉干、猪肉干、即食紫菜等,含钠量也很高。
另外,还有―些隐形的“藏钠大户”。如果蔬汁、茶饮料、麦片、玉米片等,30%混合果蔬饮料中每100毫升含有20毫克的钠、瓶装绿茶中每100毫升中含有13毫克钠,甚至许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中,也含有一定钠盐。
人一天生理需要的钠含量是2200毫克,而几乎所有食物里都或多或少地含钠。我们每天从天然食物中可以摄取1000毫克左右的钠,相当于3克盐。按照健康标准,这已经达到人均每天吃盐量的一半左右,剩下1200毫克的钠才需要从食盐中来。换个角度理解,成年人每天摄入3克到5克盐就基本上能满足一天的需要了,不宜超过6克。
6克盐究竟是什么概念?刚好是一啤酒瓶盖的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发给大家的健康盐勺,根据家里的人口来算好每个菜的用盐量。另外,想要知道平均每人摄入的盐量也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可以计算下家庭一个月用盐量,然后除以人头数再除以在家烧饭的次数,就可以大致算出每人每天的食用盐量。
教大家一招减少食盐摄入量的小妙招:在烧菜最后加入食盐,这样可以让食物中所含的盐分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同时,吃菜时尽量不要喝汤,很大一部分食盐都会溶解在汤汁中。还应减少外出就餐的频率,多在家吃饭也是减少盐摄入量的好方法。
一、手机媒体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手机媒体包括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文学、手机无线上网、手机音乐,各种类型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演绎着手机作为独立媒体的孕育过程。自2008年,手机媒体已经与电视、报刊、广播和互联网等共同活跃于媒体的历史大舞台,开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手机媒体正在以独立的媒体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1、传统媒体的介入使手机媒体锦上添花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向手机媒体进行延伸和渗透是大多数媒体的主要做法。通讯社、电视台、报刊等传统媒体积极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广泛地开展合作,搭建新的媒体平台。新华社把手机媒体定位为新形式报道,在其2006-2010年的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手机短信和手机音视频等无线增值业务,前瞻新的舆论阵地,提高新兴媒体市场的占有率,尽快形成全国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服务等无线增值业务群。人民日报社在2005年成立了人民网发展有限公司以后,与多家运营商合作,发展了《人民日报》的手机报。中央电视台凭借着其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陆续推出直播、轮播、点播、下载和定制等多种方式的手机电视业务.可以说正是这些传统媒体更好的成就了手机媒体,使得手机媒体发展迅猛,人们对手机媒体的使用和消费习惯正在养成。特别是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参与报道将成为扩大手机媒体接触率,并且使其跻身主流媒体渠道的催化剂。
2、手机娱乐功能大大提升
在移动通信业务中,到目前为止,语音业务还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主体,然而移动数据业务(指铃声、游戏、天气预报、手机报等定制包月资讯类等)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特别是09年3G拍照发放以后,大大地促进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手机用户“听音乐、照相和手机地图的使用需求均在54%以上,有34%的被调查者希望手机具有看电视的功能,希望手机具有上网、视频电话和听广播功能的用户比例都在40%及以上。”[1]
目前国内的手机电视标准还处在争议当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运营商网络以流媒体的方式实现,一种是广电系统的CMMB标准。为了争夺主导权双方一致未达成共识。但目前市场上的手机电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流媒体”方式。随着3G牌照的发放,将大大地促进手机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如今的手机用户上网已经不再局限于浏览咨询、玩在线游戏等,而是需求更加丰富,比如在线音频和视频业务等。更重要的是,手机上网资费的下降,将使得手机更多的移动增值业务将成为通信业的主要增长点,未来的手机将摆脱移动电话的概念,而真正成为手中的多功能机器,成为日常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未来的手机将会是多媒体的终端。
3、手机媒体广告将受到人们青睐
手机广告是以用户手机作为接收终端的,以文字、语音、图片、特殊图片(优惠券、二维码)、视频等作为传播形式,以语音、短信、WAP、流媒体等各种业务为传播载体,通过对用户各类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而进行的广告业务。手机广告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动式,通过门户网站WAP广告,用户在浏览WAP网页时点击收看广告;二是定制式推送,将广告推动给定制的用户,并给予用户一定的花费或商品折扣优惠。据调查显示,“35%的成人手机用户愿意接受促销性质的手机广告,其中40%的人更青睐手机版本的商家打折优惠券。”[2]而且手机广告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广告主可以统计出广告效果以此来确定广告策略,从而能够进行精确的营销,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还有手机广告具备独有的互动性,用户可以选择获取他们所需求的信息,商家也可以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互动式的营销;还有一点就是手机广告的传播范围广泛,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有可能收到手机广告,这也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据预测,到2013年,全球手机广告总收入有望从2007年的14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瓶颈与前景展望
1、目前,国内手机用户中拥有高端产品手机的消费者还是相对较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类似视频、无线上网及高清晰图片接收等丰富内容和形式的手机增值服务在手机用户中的广泛推广。这个问题需要依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降低成本,以此来促进多智能高端手机的普及。
2、当前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还尚未成其业务的核心部分。大部分手机用户的短信聊天使用频率最高,新闻信息浏览和传播占据很少的比例。
3、手机媒体的无线上网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手机用户普遍认为手机上网的网速慢资费又偏高,这大大制约了手机无线上网的推广使用。而且GPRS手机使用效果也经常出现信号中断现象,希望随着3G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难题。
4、受众的使用习惯目前对很多人来说手机还只是一种通话工具,只有占少数的年轻人才会习惯使用手机的多种增值服务功能,手机的传播功能并没有被很好的认识和利用。
无论从媒体发展规律还是从手机的功能拓展,以细分化和个性化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应该是手机媒体发展的方向。细分受众,使媒体走向小众化是传媒市场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的受众市场已经越来越碎片化,从理论上来看,手机媒体是最最能够满足这种碎片化趋势的个性化媒体。
手机媒体的发展是建立在已有的网络媒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并且在融合各种媒介形态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媒介形态。“新媒介技术要想变成商业成功,总是要花比预期更长的时间。从概念的证明发展到普遍采用往往至少需要人类一代人(20—30年)的时间。”[3]手机媒体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手机媒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和普及还有相当长的路需要走。
0引言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和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互联网中各种各样的社交应用软件逐渐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通过移动社交媒体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生产内容和传播内容的平台,人们可以延伸自己的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影响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1新媒体时代组织传播方式的变化
根据彭兰教授编写的《网络传播概论》中对组织的定义,组织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而成立的成员之间彼此协调与合作的社会团体。不同于人们普通的聚集,组织具有以下特点:①社会分工专业化;②岗位责任制和职务分工;③组织系统的等级制或阶层制。而组织传播,就是组织中的成员、机构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传播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组织目标、方针、政策信息自上而下地传播;②下级部门的员工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并提出建议;③部门的同级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组织传播发生了许多变化。
1.1传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往往容易发生由上至下的传播,但传播速度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中间管理者限制上下级的信息流动保证自身的权威,但是通过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演变成了“网络式”,“网络式”的组织结构减少了信息流动要通过的层级,人与人之间有可能相互连接,信息流动、信息共享也变得更加容易。
1.2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
即时通信和社交媒体软件具有的交流方式点对点性、交流时效同步性,使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例如,有的员工比较喜欢用微信,因为微信能够快速传达信息,不用面对面就能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也变得更加私密。
1.3在互联网条件下可以实现组织的虚拟办公
虚拟办公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员工可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支持下在家里面开展工作,公司的运转也通过互联网与员工全程联系,使集中式分工变成分布式分工。人力资源经理具有内部组织管理和督促落实组织战略的职责,当企业内的组织传播方式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经理需要采取更有效率的措施督促落实组织计划。
2新媒体时代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挑战
前面已提到,互联网与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那么,当上司与员工的交往关系因社交媒体而逐渐变得密切,交往界线因社交媒体逐渐变得模糊,上司与员工又要如何适应、这对人力资源经理来说又是什么样的挑战等问题值得人们重视。例如,向一名员工提问“你愿不愿意与你的老板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的问题时,这名员工很难给出答案。一方面,这名员工可能难以拒绝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以便将来的升职加薪;另一方面,对上司可能会通过社交网络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为难。另外,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移动社交媒体具备工作分派及跟踪功能,假设员工与上司已经互加了微信,那么,员工从早到晚的这段时间里,将发生许多对员工来说很为难的事情,例如,员工在下班时可能突然收到来自上司的一句“在吗?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去做。”这无疑加大了员工的负担,只要回复“好的,请说”,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加班。员工可能在上班时一时兴起发了条朋友圈,而这条朋友圈忘记屏蔽上司,那么就很有可能“酿成悲剧”。不仅是员工面对这种新的社交关系感到为难,上司也可能感到为难,他们很难拒绝自己的下属向他们发出“好友申请”,但是又对下属任意翻看自己朋友圈的照片感到为难,他们要时刻控制自己不要过于干涉下属的正常社交,但是为了工作要求又要向下属命令,且很难无视下属偶尔在朋友圈发泄的负面情绪。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经理具有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的职责,那么在面对这种新型的人际交往关系时,人力资源经理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保证企业内部的协调。
3新媒体时代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机遇
3.1可借助网络组织获得更大的权力
约翰·奈斯比特曾在他的著作《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写道:“网络式组织使组织的决策中心由高度集中制变为多中心制。”这意味着人力资源经理可在网络式组织中获得比之前更大的权力,在为企业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及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更有掌控力。
3.2可借助网络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在前文中提过,网络组织使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变得更加容易,能够避免人力资源经理在上传下达人力资源信息时消耗过多时间,也使负责员工的培训如组织员工参加培训、评估培训结果的整个过程变得更有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企业迅速做出决策,更好地贯彻企业的方针,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3.3可借助移动社交媒体开展管理工作
新时代的社交媒体虽然在隐私方面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烦恼,但人力资源经理可利用社交媒体的时效同步性、相对隐秘性和双向沟通性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收集员工的想法和建议,并尊重员工的隐私权,帮助员工正确处理职场上的关系,使员工为了实现绩效目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能帮助上司收集各种信息,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另外,由移动社交网络延伸出的社交招聘也受到了不少好评,通过利用在社交网络推送的企业信息,可以与潜在应聘者提前建立良好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已经具备员工协作功能、组织管理功能、学习分享功能,人力资源经理可借助这些功能建立更灵活的员工沟通体系,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并使员工共享大量的学习资料,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
4新媒体时代人力资源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4.1为员工说话,为员工着想
人力资源经理应以热情的、真诚的态度对待员工,平时也要用移动社交软件积极与员工沟通,帮助员工顺利达到绩效要求,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合作互赢。
4.2注重积累知识、基础技能培养
人力资源经理要知道,企业是一个为了应对来自外界变化而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为了及时处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决策体系,而这个完善的决策体系建立在企业是否积极收集、整理、分析、判断信息的基础上。为了使企业成员快速达成共识,同时使企业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保持昂扬斗志,人力资源经理要收集和分析外界环境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熟悉各种新科技、新产品的功能,以便于自己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同时,人力资源经理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能清晰地表述一个具体的任务指令,无法令员工正确理解上司的意图,正确理解其工作任务,更不能使员工按照实现其绩效目标的方向前进。
4.3具备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人力资源经理要细致地观察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中的非正式渠道,例如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和员工在空闲时的交谈是员工之间相互沟通感情的重要方式,员工在此渠道能够感受到平等性和自由性,会透露许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需要人力资源经理及时了解,并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参与沟通。在与员工面对面交流的同時,要敏锐地捕捉员工在说到某类事情时的语气、动作和表情。这样一来,可以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方便企业提出科学的内部管理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经理要明确收集信息的目的是及时化解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产生的隔阂、矛盾和冲突,如果为了收集信息,破坏企业的非正式渠道,将会激化企业内部的矛盾,导致下属越来越不信任上司。
4.4具备把握时间的能力
1 引言
我国已经实现厂网分开,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发电侧电力市场,以实现发电商竞价上网的改革目标。然而,根据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1],在发电市场建设和运营的初期,一些发电商往往会行使它们所拥有的市场力来操纵市场[2]。其结果是:电力市场整体经济效率降低,用户经济利益受损,甚至会危及电网安全运营。因此度量和防范(减轻)市场力是电力市场(结构、模式、规则)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各个发电商的装机容量所占份额),度量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只采用HHI是不合适的[3]。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于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如何度量和防范的问题,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的实践经验。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研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1 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的界定
市场力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经济学理论对市场力作了具体严格的界定。经济学对市场力的一般定义是:行业组织的集中程度。市场力表示改变市场价格使之偏离市场充分竞争情况下所具有的价格水平的能力。这个市场力的定义很简明,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了。但是通常电力市场的管制机构对电力市场的市场力有它们自己的定义。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在“State of the Markets 2000”报告中对市场力给出了如下的定义:
“市场力是指,市场中某些成员为了阻碍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者为了使竞争对手的成本增加,而有意限制自己的发电出力和服务,以便形成并维持市场高价格的能力。这些市场成员在抬高市场价格后,并不使得自身的成本或价值增加。”
但到了2001年底,FERC已放弃了这个市场力定义,正在重新研究和定义电力市场的市场力。笔者认为,对于电力市场而言,研究其市场力应涉及三方面的问题:①市场力的行使;②市场力对市场成交的价格及其交易量的影响;③市场力对所有的市场成员的影响。根据国际经验,对于电力市场而言,其市场力的行使可以有多种形式(有多种表现)。为使得所研究的问题简明,经济学对市场力问题的研究只考虑对市场价格和利润的影响。而美国FERC对市场力的研究和定义只是侧重于行使市场力本身,忽略了市场力的具体行使形式,例如,发电商所采用的抬高它们发电报价的形式。由于FERC对市场力的定义忽略了“获利性问题”,因而结果就是:任何时候无论是否需要它们,基荷发电商(机组)都存在着市场力。即使它们行使市场力会损失自己的利润,它们也将行使市场力。这个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美国FERC这样研究和定义市场力,就忽略了竞争性价格因素的作用。如上所述,FERC在“State of the Markets 2000”报告对市场力的定义中指出,“任何时候,一个发电商行使市场力,它都要想方设法回收成本相应增加的部分”。上述对市场力的定义中还指出,“可维持市场高价格”,这意味着将峰荷发电商排除在可能行使市场力的市场成员之外了。这也不符合通常发电商操纵市场的实际情况。
FERC和2002年1月修改后颁布的那个市场力定义都提到“抬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美国FTC在市场力的定义中提到“维持或者产生一个垄断”。关于市场力问题,FTC认为:
“尽管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并不违法(illegal),但是根据美国现行的反垄断法,如果某些处于垄断地位的发电商是通过排斥竞争者进入市场,或者明显损害(削弱)了竞争者的竞争力,的策略(手法)来维持或者形成自己的垄断地位的,那么是违法的”。
换句话说,根据美国现行的反垄断法,抬高竞争对手的成本是非法的,但是行使市场垄断力是合法的。美国的FTC和DOJ对市场力的定义和经济学对市场力的定义基本相同。但是,美国FERC却将抬高竞争对手的成本(使得竞争性供电曲线上移)和市场垄断力(使得市场偏离竞争性供电曲线)这两个因素相结合,来定义市场力。我们认为,这违反了经济学和反垄断理论的本质特征。这样的市场力定义容易造成歧义和混乱。正如美国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专家Paul Joskow所指出,FERC实际上没有定义市场力。Joskow向美国参议院分析阐述了FERC对市场力的定义存在的问题:“FERC对市场力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没有给出一套用于度量市场力是否存在以及市场力严重程度的经验指标;并且没有能够指出,当存在多大的市场力就不能够保证电力市场的批发价格是公正合理的”。
笔者认为,市场力的行使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抬高其电价使之高出其边际成本;二是限制其发电出力[1]。具有市场力的发电商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获得超额利润。当在市场上行使这两种方式的任何一种获得成功后,其结果都是市场价格提高,行使市场力的发电商的利润提高,发电出力(产量)降低。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定义
市场力是某些发电商通过改变市场价格水平使之偏离竞争价格水平而获利的能力。根据经济学理论,这种能力,即使它是暂时的,或者微不足道的,仍应视为市场力。市场中的许多成员,尤其是电力市场中的成员,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市场力,但是只要不严重,就不会对市场价格(经济效率、公平竞争)产生大的影响。
(2)电力市场投标中的垄断问题
在国际上的许多电力市场中通常都是以最后一个中标价作为市场的成交价。在一些情形下[3],这个投(中)标规则能够使得市场成交价格低于竞争性价格水平。此时,某些投标的发电商可能会设法提高市场价格使之接近于竞争性价格水平,以此来获利。有时候会误认为这是发电商在行使市场力,其实不然。
(3)电力市场需求侧的市场力问题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其国际经验,现阶段我国拟采用单一购买者这种市场模式(同时可以伴随着大用户直接购电这种特定的双边交易的模式,但以单一购买者模式为主)。对于采用单一购买者模式的电力市场,存在着买方独家垄断特征的市场力(Monopsony power)[3]。单一买方通过行使这种市场力来降低市场(购电)价格,以降低其总的购电成本[4]。单一买方(在我国,近期是由电网调度及市场运营管理机构来担任这个角色)行使这个市场力的方式有可能是对用电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用户的用电需求进行中断。这种买方市场力(Monopsony power)的存在有利于抑制发电商(卖方)的市场力(Monopoly power),但是也存在买方滥用这种市场力的问题。
2.2 市场力的行使问题
在发电侧市场中,由于某些发电商存在着市场垄断力[5],这将导致竞争(是指没有市场力下的竞争)形成的发(供)电量大于市场价格(是指市场力作用下的市场价格)下的需求量(供大于求,要减少供应量)。为了确定市场价格升高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必须检查市场力的性质。如果一个电力市场没有一定的备用容量(一定的增减发电容量的能力),那么这个市场就不能对付突然的尖峰负荷,或者突然的发电机组事故。这种电力市场就要重新研究和设计[6]。
只有实时(Real-Time,RT)市场才有要研究和解决的市场力行使问题。应该同时在边际内以及边际上的发电商中间寻找和确定市场力。在研究考察市场价格提高(变化)的同时,要研究考察发电商有意限制其发电出力的情况和程度。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市场力与长期合约市场的关系
如果合约市场的价格太高,那么用户就会等到下一个合约市场再签约,或者到RT市场中去购买。但是,不论RT市场的价格如何,用户都不可能再等了。因此,在合约市场上,发电商不能行使市场力。合约市场也包括日前(DA)市场。但是,发电商在RT市场上行使市场力的情况将通过套利的机制对合约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2)对市场力的长期性反应(影响)
存在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威胁,可以限制市场中原有的发电商行使市场力[7],因为这些发电商会担心行使市场力导致的高电价会吸引很多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发电商也可能担心行使市场力会遭到管制机构的制裁,而不敢明目张胆地行使市场力。
(3)边际上的和边际内的市场力问题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决定市场价格的那个发电商,即最后一个中标的那个发电商,并没有行使市场力。通常能够行使市场力的那个发电商是边际内的发电商[8]。但是,如果这个发电商自身不能脱离市场来定价,那么行使市场力的这个发电商可能会是边际上的发电商。
(4)市场力的两种影响(作用)
发电商行使市场力的第一个影响是提高了电力市场的电价,使得用户受到损失,而所有的发电商(不论它是否拥有和行使了市场力)都得到额外的利益。发电商行使市场力的第二个影响是造成市场的经济效率降低。市场的电价提高了,就使得用户减少它们的用电需求(用户此时的用电需求要低于它们在边际发电成本价格下的用电需求)。但是由于用户对电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的反应是不太敏感的,因此市场力导致的电价提高对用电需求的影响较小。
(5)长期性市场力和短期性市场力问题研究
发电商通过有意限制自己的发电出力的方式来提高电力市场的价格。电力市场的价格提高后,就吸引投资者新增装机容量投资。市场有了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价格就会下降。这样做的结果是,过量的装机容量成本的回收要由用户承担。为新的发电商竞争者进入市场制造障碍会导致一个较低水平的机组容量的市场均衡和较高的利润水平。这个利润补偿了制造市场进入障碍的成本。因此,电力市场设计的关键问题包括:①消除新的竞争者进入电力市场的障碍。这就要求市场准入规则的公平和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②通过管制来防范发电商有意限制其发电出力以抬高市场价格的行为。
(6)竞争性市场中的补贴问题
多个国家的实践证明[9],在电力市场中由于仍然存在各种非竞争性补贴,明显地增加了售电成本[10]。如果发电商限制其发电出力的数量小于通常由气候因素导致的电力负荷波动量,并且这个数量仍然足以使得相当大的经济利益从用户转移给发电商[6],那么这个市场的利润函数就需要重新研究与设计。
2.3 市场力的模拟分析
通过对市场力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掌握控制市场力行使的因素。但是模拟模型不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力。除了完全垄断的市场情形,其它市场情形下的市场力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市场力涉及到若干个市场成员的策略行为,即寡头市场的行为。市场成员可应用对策论来研究确定自己的市场行为和如何行使市场力,并且在寡头市场形态下的市场行为和市场力要遵循一个复杂的市场规则。市场力的模拟分析模型必须进行一定的简化和假设,只能反映出市场力的主要特征。
电力需求的弹性是目前电力市场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其市场力的因素。各个市场成员的规模(例如装机容量)的分布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9,11]。但是,很难计算电力市场中的这个影响因素,因为它取决于进行交易的障碍,而交易的障碍是很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而且通常发生戏剧性变化。所采用的竞争方式也是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经济学家通常可以基于价格或者交易量来模拟分析市场竞争过程,但是,对于电力市场,发电商是通过提交同时包含价格和交易量的报价曲线来竞价上网。关于采用这种报价曲线竞价上网的理论还没有完全形成。
一个垄断型市场的市场力要受到需求弹性的限制。一个寡头型市场的市场力也要受到竞争者的数目和每个竞争者的相对规模的影响。一个发电商的市场份额等于市场的总交易量除以这个发电商的发电量。市场份额的平方和称作Herfindahl- Hirschman 指标(简称为HHI)。HHI是Cournot模型中用于确定市场力的三个因素之一[2]。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市场垄断性和Lerner指标分析
市场垄断者会通过提高电价来获得最大利润。如果有更多的用户能够削减自己的需求作为对高电价的反应,也就是用户有较大的用电需求弹性,那么市场垄断者能够提价的幅度就较小。Lerner指标(用 表示)用于度量超出边际成本的那部分价格,即价格补贴部分[12]。在垄断市场形态下,Lx=1/e ,e 表示用户的电力需求弹性[11]。
(2)Cournot模型分析
根据寡头市场Cournot模型预测分析可知[12],一个发电商的价格补贴部分不仅取决于电力需求弹性,而且也取决于这个发电商的市场份额。当这个发电商的市场份额越大,它拥有的市场力就越大,它的价格补贴部分也就越大。
(3)单边的市场行为和HHI
如上所述,HHI表示各个发电商市场份额的平方之和。HHI的取值范围是[0,1],但在法律文献上,HHI的值为从0~1之间的某一值再乘以10000,其原因是要采用百分比的平方,而不是采用小数点的平方来计算HHI。单边的市场行为不会产生市场勾结行为。可以采用Cournot模型分析这种市场行为。当用需求弹性去除HHI后,可用于预测Cournot市场上的发电商价格补贴的相对平均值,因此HHI与单边市场行为有相关性。
2.4 市场力防范对策的研究与设计
可以通过实施公平、有效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或者通过市场监管和一些合适的行政手段来抑制市场力。最好是通过市场竞争来抑制市场力,但是竞争水平不可能自发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即使得竞争充分和有效所需的水平。根据笔者的理论研究结果[13]和已有的国际经验,影响电力市场竞争有四个关键性因素:需求弹性、发电商集中的程度、长期合约所占的比重和采用发电报价曲线投标所占的比重。
这四个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所实施的管制政策和(或者)所设计的市场模式的影响。从美国加州过去几年电力市场运营的实践可知[1],除了电力市场中系统操作员对运行备用容量的需求弹性之外(这个需求弹性是直接传递的),其它的影响因素几乎没有一个会突出地起作用。笔者认为,当时加州电力市场中市场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缺少弹性,所以当时加州所采用的许多市场力防范对策并不很奏效。但是如果加州当时的政策制定者能够理解需求弹性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才能使得RT市场的定价风险最小化,那么就可以对加州的一些大用户增加其需求弹性。遗憾的是,它们当时没有能够做到。
对我国许多地区而言,由于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要在短时间内降低电力市场中发电商的集中度是相当困难的,在这次对发电资产重组以形成目前的五大发电集团公司时,就未能降低各个发电侧市场的发电商的明显的集中度。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在我国当今用户电力需求弹性还很小的时候,研究和制定发电资产重组政策和方案时要尽可能防止增加发电商的集中度。除了产权转移时需要签订产权转移合同,其它的有关如何增加长期合同比重问题还缺少理论依据。采用发电报价曲线方式投标的原因是电力需求水平具有不确定性。对全天各个时段进行发电投标,又增加了发电的不确定性。实施这种逐日发电报价的方式,在低谷负荷时段发电投标的弹性较大,而在高峰负荷时段其发电投标的弹性较小。因此在负荷的低谷时段市场力基本不存在。需要通过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政策来利用这个规律。
防范市场力的一个有效的策略是[13],在设计市场时就尽可能规避形成市场力的条件,而不是等到市场运营之后再去采取种种措施治理市场力。增加电力需求的弹性对抑制市场力的作用最大。增加长期合约的比重也能抑制市场力。采用发电报价曲线投标的方式也有利于抑制市场力,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重新投标过程减缓,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发电成本变化的速度,而不是发电商改变市场力策略的速度。必须对在电力市场中如何鼓励发电侧实施发电报价投标和签订长期合同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单单分析阐述一些相关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电力需求弹性
在研究设计电力市场时,为使得市场能够达到充分、有效的竞争,抑制市场力的形成和作用,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结构问题,而不是市场构架和模式问题。在研究设计电力市场的结构时,要设法增加电力需求弹性。方法之一是,通过研究,确定各种措施以使得系统操作员对运行备用容量的需求有弹性。但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这些措施对增加电力需求的弹性所具有的作用不是很大。另一个方法是,对于大用户,用RT市场的真实价格替代我国大多数地区目前实施的这种完全没有价格弹性的峰谷分时电价。但是对于我国,目前技术问题尚无法解决。
(2)提高电力市场经济效率的措施
通过对国外一些典型的电力市场运营情况的分析总结可知,除了在峰荷时段,电力市场的实际运营情况要比采用Cournot模型预测的情况好得多。通过对国外电力市场的实证分析可知,为缓解市场力,增加市场的效率,在研究设计电力市场的结构时,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要加强发电商的长期合约,二是要将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采用发电报价曲线竞标的形式相结合。
(3)采用发电长期合约以抑制市场力
对于电力市场而言,对发电商最有效的一种发电合约形式是长期发电合约。管制机构要求电力公司必须承担一些供电义务(包括对本地用户义务供电,以及某些形式的长期供电合同),这将有效地减少发电商的市场份额。而中期发电合约只是在发电商不相信长期合约价格会等于近期现货价格的平均水平时才会发挥作用[6]。
(4)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以发电报价曲线形式进行投标
由于电力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发电商要以一个具有弹性的报价曲线来进行发电投标。这样就会增加了那些剩余需求(被其他的发电商看作是剩余的需求)的弹性,而减少市场力[14]。
2.5 市场力的预测分析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当HHI的值低于1000时,这个市场就基本上不存在市场力问题。但笔者认为,电力市场却并非如此。HHI只考虑了五个关键的经济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即发电商的集中度。而实际上电力市场的市场力是由五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的。除了发电商的集中度之外,还有需求弹性、竞争方式、合约交易以及市场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这四个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都对市场力有同等程度的影响。
电力市场中发电商可能作出的大多数的市场行为都不能采用HHI描述。Cournot模型虽然能够描述较多的市场行为,但还是不能把握其主要目标。经常可以看到应用Lerner指标研究市场力的结果。其结果是:市场力是当边际成本下降时价格的上涨部分。笔者认为,将对市场力绝对值的估计和对市场力相对值的预测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市场力问题[10]。具体内容包括,研究探讨发电资产兼并、输电网技术改造和输电价格对市场力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HHI没有考虑的四个影响因素分析
HHI是根据各个发电商的市场份额来计算确定的。它没有考虑电力需求缺少弹性这个因素。根据国际经验[10],由于电力需求缺少弹性,使得电力市场的市场力至少要比大多数的其他市场的市场力高10倍以上。HHI只能预测Lerner指标,而Lerner指标与市场力的联系并不紧密。HHI也没有考虑市场竞争的方式、市场合约形式的交易量所占比例以及市场受地理位置影响的程度。
(2)Lerner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
尽管根据市场力的定义可知,应该通过比较市场实际价格和理想的竞争水平下的价格的差异,来确定市场力,但是Lerner指标却是在一个非竞争性市场上将其市场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相比较。Lerner指标把降低边际成本的作用和提高电价的作用混在了一起。而在电力市场中,根据边际成本的下降值就基本上可以度量出市场力的大小,然而,降低边际成本并没有害处。
(3)市场力的预测
根据国际上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5],目前用于分析确定市场力的最好的方法是Cournot模型。普遍认为,它要比HHI好得多。但是笔者认为,电力市场中的竞争规律并不符合Cournot模型,并且电力需求的弹性如何基本上是不得而知。因此采用Cournot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是不准确的[15]。关于相对市场力的预测问题,例如,发电侧资产兼并前后的市场力比较问题,由于发电资产的兼并不会使得两个最难确定的因素,即竞争方式和需求弹性,发生变化,因此,市场力的预测会相对较容易些。
2.6 市场力的监督
揭示出市场力通常就能发现市场的缺陷。在确定了市场存在的缺陷后,可能需要对市场成员施加一些暂时的约束。但是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一个永恒的目标。如果发现市场规则有缺陷,那么可以尽快修正。但是,如果是市场的结构有缺陷,那么要修正它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此时就需要市场监管者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去调控这个市场。
开展市场监督工作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是[8],要能够准确领会市场力的真实含义。如果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理想竞争价格水平,那么可以断言市场上会存在这样一些发电商,它们不是价格的接受者[16]。此时就会出现一个价格接受者利润最大化情形下的供电量和实际供电量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被称作“被限制的发电出力值”。这个差值可作为市场力存在的例证。但是,我们认为,当市场价格高,并不能说明市场就存在市场力[7]。当市场价格高于左侧边际成本(left hand marginal cost)时,也不能说明就存在市场力。当发现RT市场的价格高于右侧边际成本(right hand marginal cost)时,说明市场中存在短期的发电商限制其发电出力的情况。在RT市场上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存在着市场力,但是非正常的机会成本(例如,水电商表现出来的)的情形除外。具体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目前国际上对电力市场的市场力定义存在的问题
美国FERC目前对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的定义是不准确的。按照这个定义,要求价格有显著的提高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才认为存在市场力。因此,按照这个定义,无法准确地、定量地确定出市场力的大小,也就无法实现由其自己提出的消除所有的市场力的目标。
(2)市场力的监管问题
由于电力市场存在着两个结构性问题:①电能不能大量地存储;②实时的电力需求没有弹性。因此需要对电力市场实施监管。电力市场中存在市场力是没有好处的,而市场力则是可度量的。根据国际经验,在正在获利的情形下出售电力时,可以监测出是否存在市场力(此时市场价格视为固定值)。在RT市场上存在机会成本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它与平均利润是不相关的。
参考文献
[1] 曾鸣.电力工业商业化运营及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 林济铿,倪以信,吴复立(Lin Jiken,Ni Yixun, F. F. Wu).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评述(A survey of market power in relation with electricity market structure)[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2,26(11):70-76.
[3] 曾鸣.电力市场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 Borenstein S,Bushnell J.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for market power in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industry[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9,47(3):285-323.
[5] Schuler R E.The dynamics of market power with deregulat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upplies[A].Proceedings of the 31st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Kohala Coast (USA),1998.
[6] 曾鸣.电力市场交易与电价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7] Yu Z.A stackelberg price leadership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deregulated electricity markets[A].Proceedings of 2000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III) [C],2000.
[8] Zimmerman R D,Bernard J C,Thomas R J,et al.Energy auctions and market power: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Maui (USA),1999.
[9] 宋依群,侯志俭,文福拴,等(Song Yiqun,Hou Zhijian,Wen Fushuan et al).电力市场三种寡头竞争模型的市场力分析比较(Comparison of market power in three oligopoly models of electricity market)[J].电网技术(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27(8):10-15.
[10] 滕飞,胡兆光(Teng Fei,Hu Zhaoguang).中国发电企业的规模经济分析(Economical analysis of scale in Chines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enterprises)[J].中国电力(Electric Power),2003,36(4):1-3.
[11] Hobbs B F,Helman U,Pang J.Equilibrium market power modeling for large scale power systems[A].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 [C], Vancouver (Canada),2001.
[12] Wolfram C D.Measuring duopoly power in the british electricity spot market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4):805-826.
[13] 迟正刚(Chi Zhenggang).《单边开放电力市场的稳定性分析及对策(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unilateral open electricity market)[J].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1):5-8.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242-03
引言
在当今度假旅游以“上山下海”为主要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的滨海度假旅游也呈现出由近及远,由陆上向海上发展的趋势。下一步必然会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广度方面即不断地由近岸海域向近海和远洋发展;深度方面即从原来的海边向近海面和海底的多方面和复合型发展。因此,在滨海旅游向远洋旅游拓展的过程中,海岛旅游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和过渡形式。而海岛旅游作为精致旅游的一种,凭借着其神秘而遥远的特性又吸引着大量希望融入自然的游客。
同时,发展海岛旅游可以帮助海岛地区克服地形狭小、缺乏资源、与世隔绝等不便因素的影响;对振兴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打破单一的以捕鱼为主的经济模式、发展可持续产业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泰国的普吉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韩国的济州岛、日本的冲绳列岛等岛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海岛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这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海岛旅游的开发对海岛区域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统计中国有大小岛屿7 000多个,总面积为7.5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8%。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海岛得到了大规模得开发,但由于开发政策、资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某些海岛至今仍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开发尚处在资源驱动阶段。
一、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外对海岛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规划与管理,可持续旅游发展,和旅游业与海洋综合管理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在海岛旅游规划与管理方面,旅游的发展可能会引导或加剧环境质量的改变,而环境质量的高低又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Edward(1993)提出海岛旅游目的地的开发需要以旅游容量指标为基本依据。Palmer(2003)则认为应该通过征收“生态税”来资助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海岛旅游的环境代价。另外,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市场开发也是海岛旅游开发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海岛旅游市场的季节性研究(Bonn,1992),持续性的市场细分研究(Diaz,2005),包括心理、动机、偏好、国籍(Juaneda,1999)和地域分布(Mykletun,2001)等因素为依据,才能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形象设计和产品创新,从而为海岛旅游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良好的海岸管理、健康的生态系统、安全的旅游环境、高质量的海滩环境以及合理的动植物保护政策是可持续海岛旅游的五个必要条件。而小型岛屿由于面积小、资源少、生态系统脆弱,在发展可持续旅游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Abeyratne(1999)认为在充分考虑海岛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生态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区域合作、海洋科研应用的诸多手段来保证旅游业的适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由McElroy(1998)提出的“Tourism Penetration Index”为可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便的量化指导,使用者可以针对不同的指数等级分别提出管理建议。
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研究多集中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和资源评价等方面。李占海(2000)根据80个评价因子,建立了一套评价海滩质量的模式。唐少霞(2004)分析了热带海岛的资源特色,认为海南具有建立独特资源的潜在因素,而打造旅游资源品牌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李金克(2004)依据国内外可持续发展体系研究,结合中国海岛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提出了海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此外,无居民海岛旅游将会是海岛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陈烈(2004)提出依托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海岛旅游开发是无居民海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岛旅游综合发展的概况
(一)中国海岛旅游开发概况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第八部分第121条的定义:海岛就是指四面环水并在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从世界范围来看,海岛旅游的兴起与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紧密相连。18世纪30年代国外就有了海岛海水治疗等康体活动。现代海滨海岛旅游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先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兴起,后来发展到欧洲和亚太地区。而中国拥有面积超过500m2的岛屿6 961个,其中无人居住的岛屿6 528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94%。另外,还有10 000多个面积在500m2以下的小岛,这些海岛中有94%由于受到经济水平、政策法规、投资回报、技术难度、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制约而未得到充分的开发。
中国海岛旅游发展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大连胶东半岛旅游带、江浙沪旅游带、福建旅游带、珠江三角洲旅游带、海南岛旅游带五大滨海海岛旅游区域。已由最初的海洋景观观光,发展成为集自然观光、海滨度假、文化体验、邮轮游艇、餐饮美食、海滨房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二)蜈支洲开发概况
2009年,《关于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意见》的下发,标志着海南海岛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在已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中,蜈支洲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该岛又称“情人岛”,位于三亚市北部的海棠湾内,距离海岸线2.7公里,方圆1.48平方公里,北面与南湾猴岛遥遥相对,南邻亚龙湾。岛的东、南、西三面满山翠绿,2700多种原生植物郁郁葱葱,植物活化石桫椤和最古老的植物龙血树随处可见。岛上临海的一侧山石嶙峋陡峭,惊涛拍岸;中部山林草地彼此交替起伏,步行一圈,足以热得汗湿满身;北部拥有一片让人赞叹的白沙滩,面向碧蓝透彻的近海,可以进行浮潜。目前,该岛已经成为海南海岛旅游综合开发的典范,海岛旅游服务项目涵盖观光休闲、海洋运动体验、美食、住宿等多方面。
三、蜈支洲旅游综合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与不足
(一)多方投资,分期分批建
海岛旅游开发首先涉及的是资本投入。前期的基础设施、防洪建设及持续的环境保护需要大量资金。蜈支洲岛的开发公司为海景乐园国际有限公司,由首开集团、海南万宁黄山水库农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海南国达实业开发公司、北京宝信实业发展公司和北京宝能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该公司从1994年开始,花巨资对蜈支洲岛开发建设。一期开发建设项目于1998年投入运营。并于2001年正式注册成立了三亚蜈支洲岛度假中心。当时,门票是蜈支洲岛的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对蜈支洲岛的开发已由过去的观光朝休闲度假的方向深度发展。岛上已建有82栋别墅,一个白金五星酒店,使酒店住宿成为蜈支洲岛新增的收入来源。
(二)旅游六要素融合协同促进
海岛旅游的开发,必须依托“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同发展、共同支撑。蜈支洲岛在开发的过程中,一直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坚持六要素的协调发展。首先,立足“游有精品”,在推进景区延伸开发、深度打造的同时,改进现有景区的功能配套和档次提升;其次,保障“行得快畅”,虽然上岛的方法目前只有轮渡,但蜈支洲岛一直致力于构建出入方便的交通网络,逐步增加轮渡频次和改善岛内交通线路;第三,实现“住有选择”,对住宿问题,而蜈支洲岛通过建设适合多层次消费的木屋、木楼、酒店、别墅来提高其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第四,做到“吃有特色”,蜈支洲积极开发星级餐厅和特色餐厅,挖掘体现海南黎苗特色的美食;第五,坚持“购得丰富”,蜈支洲岛策划和开发了一批文化类、纪念类、宗教类的旅游产品,建立了购物区和购物商店,以此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最后,创造“娱得难忘”,借助海南黎苗的传统节日,重点策划了系列娱乐活动。同时,开设包括潜水、海钓、滑水、摩托艇、香蕉船、拖曳伞等30余项海上和沙滩娱乐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多种营销渠道的综合构建
营销渠道是保证客源市场的重要力量。以往在竞争压力不明显的条件下,蜈支洲岛主要依赖旅行社的团队客人,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旅行社自身优势的弱化,蜈支洲岛逐步开始构建自己的综合型的营销渠道。除了合作旅行社的营销渠道,还利用现代社交媒体,在淘宝开通官方网店,并由营销部组织力量到主要目标客源城市进行企业自身的宣传促销活动,同时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旅游城市推介宣传会,进而从多个渠道赢得目标市场。
(四)缺乏细节管理
旅游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衡量旅游服务产品的主要指标。如果在服务的细节上不加注意,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失误。只有注重了细节,旅游产品才可能是有特色的和优质的。蜈支洲岛本身就是一个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但由于在提供这一优质产品时发生的服务细节上的失误,如电话预订员态度恶劣,脏房在前台电脑里显示成可售房等等,都给游客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甚至投诉,进而对蜈支洲岛苦心经营的形象造成破坏。
(五)员工个人素质有待提升
服务细节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与员工的个人素质相关联。旅游企业不能因为其技术门槛低,而压低员工的薪金和福利,因为这样将难以留住人才。由于三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才尤其缺乏,因而影响到了蜈支洲岛的员工素质。特别是那些愿意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用最美丽的笑容面对游客,或不把对客服务当成是低三下四的员工在蜈支洲岛的一线服务队伍中较少见到。另外,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经营和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感不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游客进行欺骗、敲诈等活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蜈支洲岛的旅游形象。
(六)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海岛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地理环境独特,生态环境脆弱,自我补偿和修复机制差。如果旅游开发失当,就会对海岛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摧毁。虽然蜈支洲岛对于表面的环境保护认真开展了处理,但建设五星级酒店而产生的工业垃圾临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影响。
(七)差异化定位不够清晰
中国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产品雷同、重复建设的问题随处可见。蜈支洲岛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开发了一些重复雷同的娱乐服务产品。例如,与分界洲相比较,各种潜水、海上摩托艇、海上拖伞、沙滩酒吧等都是属于雷同产品,导致蜈支洲岛个性不足,竞争优势不明显。
四、未来发展建议
(一)坚持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旅游开发
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一切海岛开发都必须建立在海岛有限资源与自然地理环境保护基础上,离开了海岛生态环境的健康就谈不上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海岛旅游开发对海岛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陆地大众化旅游的开发,优美的海岛自然环境是保障海岛旅游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蜈支洲岛在开发时,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依据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现有旅游发展的模式上进行适当的修正,以确保蜈支洲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
如果说环境保护是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就是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而,蜈支洲岛可以进一步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利用黎族、苗族民俗风情和文化,生产科技含量大、档次高、有艺术性和收藏性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上岛,增加旅游收入。同时,组织与“妈祖”文化等相结合的节庆活动、主题活动、风情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上岛游客的需求,更能让游客体会异国、异地的海岛风情与文化,提高旅游品位。
(三)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
为了避免丧失个性,降低竞争力,蜈支洲岛的旅游产品更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发展面向东北亚高端市场的海水SPA疗养项目,建设集休闲体验、养生美容、水疗释压、康体保健的大型海水SPA,或发展面向天好者的天文观测站,吸引天好者上岛探索太空等等。
(四)强化内部人员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景点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景点人才力量的储备。因此,蜈支洲岛需要注重对岛上员工培养力度。对于市场开发人员,要不断地开发他们的眼界,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去学习考察;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要不断地灌输国际先进的海岛旅游管理理念,经常进行充电培训和知识更新;对于岛上服务人员,要不断强调让旅游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服务理念,培养他们热情好客,微笑服务的习惯,并对其进行服务满意度考评。
总之,蜈支洲岛旅游综合体融合发展为其他无居民海岛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蜈支洲岛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好,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海岛旅游优势较大。今后,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海岛资源优势,丰富海洋旅游产品体系,利用本土人文旅游资源特色,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来推动海岛旅游综合体持续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Diaz-Perez,F.M.,Bethencourt-Cejas,M.& Alvarez-Gonzalez,J.A..The segmentation of canary island tourism markets by expenditure: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policy [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6):961-964.
[2] 李占海,柯贤坤,周旅复,王爱军.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比体系[J].自然资源学报,2000,(3):229-235.
[3] 唐少霞,唐本安,毕华.立足热带海岛资源特色,打造南国旅游资源品牌[J].经济地理,2004,(5):36-538.
[4] 李金克,王广成.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04,(1):4-7.
[5] 陈烈,王山河,丁焕峰,等.无居民海岛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放鸡岛为例[J].经济地理,2004,(1):416-419.
当今社会,金融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虚拟经济的发展,提高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使得实体经济达到最终的配置效果,各种资源可以有效的融合处理。而在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劣根性,在会计制度方面的宏观性等,这种机理的产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影响非常关键,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会有所不同,直接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的基础及特点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融资,而融资的发展过程就是资本的回笼过程,我国在这个阶段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分析指出,各种表面虚拟的资本和原始资本的增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也即是说,虚拟的资本和实体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不是独立运作的,而是在一定的基础和联系上联合运作的过程。
事实上,虚拟的资本价值主要来源于实体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总,各种资本所创造的利润会有所不同,在资本的预期方面也会有所差距。从目前人们预期的收入水平来说,一般的范围在在虚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和衍生的,也就是虚拟i经济的信号会随着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基础债券的发展而有着极大幅度的提升,这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
对于虚拟经济衍生出的股票和其他的债券形式相比,实体经济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模糊化,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价值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企业发展中的债券关系和股票等资产中的债券化关系,逐渐实现了企业预期发展的良好收益。对于折算下来的概率,通常可以作为一种价格的符号进行整体债券的预期收益分红,折算的价格可以用符号等虚拟的经济进行测算,整体水平会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会在国家的整体资本发展流程中,实现整体项目收入的可观性发展,利用率和整体的衍生程度,在金融角度实现合作共赢,评价的预期收益和水平,会在基础范围中做出价值的提升。
我国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这种经济的关系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般来说,实体经济的主体在盈利能力上会有所欠缺,而财务的状况发展水平是衡量未来经济发展的实体,也是未来经济投资的重要方向,我国在相关的经济发展中,对于价值符号的做出了一定价值的判断,这种虚拟的符号和商品之间存在劳务的关系。两者可相互脱节,价值符号的循环方式和周期也相对较短。
总的来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两者变化的程度和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会给彼此带来更大的影响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中,经济的发展规律显示,各种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先于虚拟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金融抑制现象的发生,使得资金进一步的回笼,资金的运作能力会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各种虚拟经济会过渡膨胀,经济的发展水平会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角度过渡,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风暴。
如果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够沿着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汇总,实体经济的收入流会朝着更加多样化的角度衍生,出现更加严重的经济发展危机,在以后的实体经济发展中,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作用
1.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作用。就投资者而言,无论所要投资的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需要就投资对象做全面的价值评估,会计就承担着向投资的决策者提供相关投资信息的责任。目前投资者所需要的投资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更为多样性,但会计的信息披露依然是多种渠道和来源中最为可靠、稳定和经济的,会计准则中也对会计的目标进行了定位,强调了会计要在经济运行中较大的发挥支持作用。会计向企业提供虚拟经济的主体以及实体经济的主体的相关财务信息,向投资决策者提供了是投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相关决策的支持信息;会计所提供的实体经济的相关信息是决策者就虚拟经济的符号进行定价的重要的基础性信息,会计的这项功用已经被股票价值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所证实。
2.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过程。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发挥着传导作用,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担任着信号传导机制的角色,参与经济体制的运行,反映并传导着经济主体相关的财务信息。从动态上而言,会计和经济体系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互动过程,可以明显的看出会计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之间的信息传导中的传导功能的实现过程,以及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循环的因果关系的累积过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体经济的发展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现如今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虚拟经济为辅,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将会朝着更加虚拟化的方向延伸,这也就意味着,以股票,债券为主的虚拟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头筹,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信息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桥梁,会在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实现了两种经济之间的交互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三、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国务院总理在2012 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
所谓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是用钱生钱的资本运动,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在《资本论》第 3 卷第 5 篇中,马克思对虚拟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细致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虚拟资本是用货币表示的现实资本,代表着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但并不能支配现实资本的运作,只是作为实体经济获取收益的凭证。虚拟资本主要采取有价证券的形式,但有价证券并不都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也不是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而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时才成为生息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场对有价证券未来收益预期的高低,与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虚拟资本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的生产活动。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一切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产品既包括了有形产品也包括了无形产品。实体经济始终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二,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程度。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附属物,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带来虚拟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那么虚拟经济最终必然萎缩。实体经济根据其发展需要决定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数量与交易规模,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虚拟经济的载体,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性根植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即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带来效率的改进,满足微观个体的真实消费需求。第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器,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带来虚假的繁荣,从而危害实体经济,引发泡沫经济,而金融危机是泡沫经济破裂的必然结果。泡沫经济破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反之,若虚拟经济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强大,才会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第一,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稳定。当一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协调、稳健、相适应时, 必然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规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等。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适度流动,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当虚拟经济发展适度时,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本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还可以凭借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行业与领域流动,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虚拟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不健康发展会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破灭, 会扰乱投资与消费市场, 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对投资与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会引发通货膨胀。当虚拟经济的货币体系中存在着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时,不仅会引发虚拟资产市场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还会带动实体经济中固定资产、生产原料以及生活消费品等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诱导大量境外“热钱”入境,产生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泡沫的产生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导致投机盛行,利率提高,高利率诱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集聚潜在的经济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言
从我国的经济构成来看,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基于这一认识,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正确分析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工业经济的特点,并认识到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促进作用,准确预测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工业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形势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消费品工业运行态势平稳,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呈现出明显调整特征,电子制造业受外需萎缩影响波动较大,部分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加大。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来看,由于国内工业产品需求波动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总体形势也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受到出口贸易的影响,下行压力增大。
2.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业绩稳中有升。国内工业企业在产品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环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工业企业的运行状况良好,其业绩处于稳中有升的局面,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工业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由于国内工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业企业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成为了竞争的手段,工业产品价格逐步回落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态势。
4.工业品出口增速保持稳定状态。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考虑到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工业产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三、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多,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经济繁荣,则会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低迷,则会拖累国民经济发展。目前来看,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经济提升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目前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强烈。从工业经济所占GDP总额来看,工业经济对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业经济带动了周边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发展,而是与工业周边多个行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繁荣,必将给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工业经济的增长来看,对周边行业的带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工业经济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对国民经济形成了有力的支撑,保证了国民经济能够减少泡沫,提高整体发展质量。所以,工业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手段保证,提升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四、工业经济的未来走势预测及分析
考虑到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及其现实特点,随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工业经济在未来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快速发展:
1.工业经济将成为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由于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经济在实体经济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这种局面下,工业经济势必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展形式,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未来工业经济将会演变成实体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
2.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加大。从目前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工业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下,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其主体地位将更加突出。
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考虑到工业经济的现实发展特点以及产业优势,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基于这一认识,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工业经济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国民经济结构不发生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强。
五、结论
一、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l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的综合素质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古往今来,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则是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有了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人民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所以说,人民的正常生活离不开实体经济。
2.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发展实体经济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日渐被认可,中国之所以能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得益于实体经济的强大。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实体经济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制造业,但也只是减少了一部分订单,淘汰了一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才是其经济发展的主力,实体经济做强了才能有资本抗击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制造大国。GDP总量世界第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所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靠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向前发展,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才能让国家的老百姓过上永久幸福稳定的生活。实体经济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1.企业家投身实体经济的精神状态不佳
企业家以最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自20世界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倡导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人们似乎忽视了第二产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体经济。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主张发展虚拟经济,也不是不主张发展第三产业。而是我们似乎在把握经济发展这个天平上有点偏重第三产业。虚拟经济的特点是周期短、赚钱快。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争先恐后的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网络游戏行业等。于是,大量的实体企业开始跨入这些行业,用实体经济作为支撑,聚集大量的资金进入到这些所谓挣钱快的行业。资金挪用到这些行业后,则无暇去顾及实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很好的去研发实体经济产品。而一旦这些行业有点风吹草动,实体企业则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实体企业的荣誉感在减弱,导致企业家精神状态不佳。当然,在普通的劳苦大众身上也体现这个社会怪像,这点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就可以提现出来。过去,我们的父辈的理想是长大当工人、科学家、老师。而如今,我们的理想变了,提起谁是工人好像就是穷人的带名字,且感觉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大家的理想变成了要做公务员,要做证券师、金融师,要去从事游戏开发,从事IT业。酷似这些名字听起来很高大上。于是严重打击了有能力的人进入到实体企业,实体企业的荣誉感不强,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2.实体经济经营成本大
首先,企业税负过重。社会保险、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贷款所承担的利息等等加一起压的企业基本无利可图。何况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其次,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不断的攀升,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不堪重负。最后,企业融资困难,迫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利息高,成本又增加许多。
3.实体经济缺乏创新,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
因企业家热衷于来钱快的行业,把大量资金抽离实体经济,导致实体企业缺乏资金的支撑,没有能力也没有激情去搞研发新产品。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出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结构不匹配。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短缺现象并存的问题异常的突出。
三、振兴实体经济的建议及对策
1.政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激发其活力。
人的精气神很重要。这个精气神,落实在企业家队伍层面就是对创业创新创优始终充满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情能够调动企业家的创造力、主动性,能够推动企业家克服重重困难创业,能够在企业进入瓶颈期时帮助企业家冲破制约。越是困难时刻,就越要保持和振奋这种创业激情。遇到困难就患得患失,就想减产,就想减员,就想关门,不仅可能丢掉现有的市场,还会失去未来发展的根基。政府对实体经济扶持,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实体企业发展的政策,会调动大家的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会极大的改善企业家的精神状态,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运营成本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需要政府去支持。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为企业减负减税,提出更加科学的社会保险缴存方式方法,调控原材料的供应,对其配套的相关行业做好科学的引导工作,以达到全面减轻实体企业负担的目标。加强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展涉及企业收费项目混乱的稽查活动,建立惩处机制和多种涉及企业收费项目繁多的维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