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自述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2: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文化自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企业文化自述

篇1

二、项目分析

三、市场分析

四、管理团队

五、财务计划

六、融资方案的设计

七、摘要

一、公司介绍

1、公司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成立的时间、注册资本金、公司宗旨与战略、主要产品等,这方面的介绍是有必要的,它可以使人们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和团队。

2、公司现状

在此将您公司的资本结构、净资产、总资产、年报或者其他有助于投资者认识你的公司的有关参考资料附上。如果是私营公司还应将前几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以附件形式提供。如果经过审计请注明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未经审计也请注明。

3、股东实力

股东的背景也会对投资者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股东中有大的企业,或者公司本身就属于大型集团,那么对融资会产生很多好处。如果大股东能提供某种担保则更好。

4、历史业绩

对于开发企业而言,以前做过什么项目,经营业绩如何,都是要特别说明的地方,如果一个企业的开发经验丰富,那么对于其执行能力就会得到承认。

5、资信程度

把银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工商、税务等部门评定的各种奖励,或者其他取得的荣誉,都可以写进去,而且要把相关资料作为附件列入。最好有证明的人员。

6、董事会决议

对于需要融资的项目,必须经过公司决策层的同意。这样才更加强了融资的可信程度,而不是戏言。

二、项目分析

1、项目的基本情况

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物业类型、工程进度等,都是房地产开发的基本情况,需要在报告中指出。

2、项目来历

项目来历是指项目的来龙去脉,项目的上家是谁,怎么得到的项目,是否有遗留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情况。

3、证件状况文件

项目是否有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和销售许可证等五证的情况。需要复印件。

4、资金投入

自有资金的数额、投入的比例、其他资金来源及所占比例、建筑商垫资情况、预计收到预售款等情况等,方便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

5、市场定位

指项目的市场定位,包括项目的物业类型、档次、项目的目标客户群等

6、建造的过程和保证

项目的建筑安装过程,如何得到保障可以如期完工。而不会耽误工期,不会导致项目无法按期交付使用。

三、市场分析

1、地方宏观经济分析

房地产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比较大。而表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指标等数据和经济发展的定性说明等需在本部分体现。

2、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比较复杂,而且说明起来可繁可简。简单说需要定性分析本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平均价格,各种类型房地产的目标客户群等。复杂些说明则需要在时间数轴上表征价格的走势波动,但是,因为很多地区没有进行常规的价格跟踪,所以,严格数据的分析很难完成,但是可以通过典型项目的分析来代替。

3、竞争对手和可比较案例

分析现有的几个类似项目的规划、价格、销售进度、目标客户群等,同时,也需要罗列一些未来可能进入市场竞争的对手项目情况,以及未来的市场供应量等情况。

4、未来市场预测及影响因素

未来的市场预测很难预料,但是可以通过市场的周期的方法和重点因素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做出预测。

四、管理团队

1、人员构成

公司主要团队的组成人员的名单,工作的经历和特点。如果一个团队有足够多经验丰富的人员,则会对投资的安全有很大的保障。

2、组织结构

企业内部的部门设置、内部的人员关系、公司文化等都可以进行说明。

3、管理规范性

管理制度,管理结构等的评价。可以由专门的管理顾问公司来评价和说明。

4、重大事项

对于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的需要说明的事项。

五、 财务计划

一个好的财务计划,对于评估项目所需资金非常关键,如果财务计划准备的不好,会给投资者以企业管理者缺乏经验的印象,降低对企业的评价。本部分一般包括对投资计划的财务假设,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预测。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等内容。

其中,对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和流动性要求较高。

六、融资方案的设计

1、融资方式

(1)股权融资方式(注:股权和债权方式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但是,还有很多不是某一种方式所能解决的,而是几种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组合。这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否能够取得资金,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通过融资方案解决各方的利益分配关系。)

方式:融资方式将以融资方(包括项目在内)的股权进行抵押借款

这种投资方式是指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资于拥有能产生较高收益项目的公司,协助融资人快速成长,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管理者回购等方式撤出投资,取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操作步骤:签订风险投资协议书

A、对融资方的债务债权进行核查确认

B、签订风险投资协议书:确定股权比例、确定退出时间、确定管理者回购方式、确定再融资资金数量及时间、确定管理上的监控方式、确定协助义务。

C、在有关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2)债权融资方式

方式:投融资双方签定借贷合同进行融资,确定相应固定利率和收回贷款的期限。

(3)债转股的融资方式

投融资双方开始以借贷关系进行融资,投资方在借贷期间内或借贷期结束时,按相应的比例折算成相应的股份。

(4)房地产信托融资

(5)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

在不同的时间阶段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在项目的初级阶段主要以股权融资方式为主,因为对融资方来说这个阶段的资产负债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在中后期阶段可以运用股权、债权方式,这个阶段融资方对整个项目有了明确的预期,在债务的偿还上有明确的预期。

2、融资期限和价格

融资的期限,可承受的融资成本等,都需要解释清楚。

3、风险分析(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所以应该说明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风险。)

对投资融资双方有可能的风险存在作出判断。

A、投资方的投资资金及收益风险在项目无法启动的情况下将一直独立承担投资资金成本,及追加资金成本。

B、投资方不能有效监控好管理者的经营从而产生新的债务而产生的连带风险。

C、破产风险

D、融资者对投资者的信用没有得到确定而产生无法回购的风险

E、融资者为掌控全局经营,在回购时利益出让增加风险。

F、融资者提前回购而付出的资金成本风险。

风险化解方案

A、资方对是否资金进入后可以完成计划要进行评估和测算。

B、投资方对融资方的项目进程进行监控,并按照进程需要分批进行投资款的专款专用。

C、投资方对融资方的相关项目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核审后,评估其付款和还款能力。

D、资方审核融资方的还款计划可行性,一旦确定后将按还款计划回款。

4、退出机制(绝大多数的投资都不是为了自用,而是是为了获利,因此都涉及到退出机制问题,所以,需要在此说明投资者可能的退出时间和退出方式。)

A、股权方式融资的退出

项目进行中投资方退出;

项目完成投资方退出一种方式是融资方按时按预定的回报率加本金额度进行现金回购股份,第二种是融资方按投融资双方约定的价格及相应的物业面积的形式回购股份,第三种投资方享受整个项目的分红;

B、债权方式融资退出

项目进行中投资方退出,可以用违约今的形式控制;

项目完成投资方退出,按时还本付息;

5、抵押和保证

在涉及到投资安全的时候,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如何保障投资的安全。而最有效的安全措施就是抵押,或者信誉卓着的公司的保证。

6、对房地产行业不熟悉的客户,需要提供操作的细节,即如何保证投资项目是可行的。

七、摘要

长篇的融资报告是提供给有融资意向的客户来认真读的,而对于在接触客户的初期阶段,仅需要提供报告摘要就可以了。报告摘要是对融资报告的高度浓缩,因此,言简意赅就非常重要。

企业融资计划书范文(2)(一)经营状况

1.企业经营状况介绍

2.市场预测

3.基础设施介绍

4.市场竞争态势与对策

5.项目盈利能力预测

6.贷款运用与预期效果

7.总结与说明

(二)财务数据分析

1.资金来源与运用

2.设备清单

3.资产负债表

4.收支平衡分析

5.收入计划

(1) 三年期汇总损益表

(2) 第一年按月现金流量表

(3) 损益表说明

(三)辅助文件

正文部分按“目录一览表”组织编写,但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把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经历概述放在前段,即要突出经营业绩,展示各种荣誉,在同行业所处的优势地位,项目的特点及企业今后发展前景。

2.市场预测编写

这部分编写先对整个市场状况介绍给对方,然后论述本项目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作到三符合,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要符合技术的领先性和发展趋势,三要符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市场竞争态势与对策编写

如果您是面向全国市场,要把同行业中主要竞争厂家作以对比分析,包括生产规模、产品类别、主要市场分布及市场份额等。

4.贷款使用与预期效果编写

这部分主要说明资金投向与资金回笼,即借款是用于购买设备、技术、铺面,还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增加流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投资预期效果如何,如何还贷等问题。

5.资金来源

项目资金不可能全部由银行解决,您必须有一定自有资金投入,借款可申请1/3-1/2,为保证资金安全,您必须有财产低压或担保。

6.财务分析

必须由专业人员编写,不可简单应付,而却应有相关的附表。

7.辅助文件

应包括:

(1)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政府有关部门批复文件

(3) 技术或专利应有相关证书等文件

篇2

我国钢铁企业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普及不够,大部分钢铁企业存在生产技术内容太广,生产工艺太复杂和电气自动化依赖太强等特点。

1.1冶金生产技术涉及内容太广

钢铁企业冶炼环节多,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生产过程中涉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生产过程中突变因素多,冶炼过程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要控制好生产原材料,监控物理变化参数和环境的化学参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能控制或跟踪生产过程的全过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只有这样的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冶炼产品的产量,提高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冶金生产工艺太复杂

冶金生产工艺复杂,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比较全,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覆盖全生产过程,实现软件与硬件的配合,优化生产过程。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呈现技术难度高,虽然技术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掌握专业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生产效益。

1.3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大部分小钢铁企业重新组合,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大量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几乎涵盖了冶金全过程,冶金自动化高依赖电气技术,通过电气技术完成信号采集、信号转换和结果运算等操作,实现钢铁企业的全自动化。

2、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冶金电气自动化系统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控制和管理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就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轧钢、高炉、转炉,铸造等技术环节,解决冶金过程中高温,高热等问题,为钢铁企业生产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设计或改造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些系统都能实实现人工智能操作,自动化操纵体系是单位操纵体系的主要构成,普遍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每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运用是智能化操纵技术%智能化技术中的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等技术被运用到钢铁行业的轧钢体系、高炉、转炉、连铸车间、轧钢调节体系等,版型在线监测、冷热轧薄板、维修保养监控等功能。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控制各个子系统,实现子模块与子模块之间的转换。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现场总线技术,数据交换传送技术,电脑合成技术等,推动冶金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机器人手臂特自动化设备提高冶金企业的生产力,让钢铁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我国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整合行业信息化水平,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生产控制精度,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增加了冶金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总结出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包括低成本自动化、行业信息化、智能控制、冶炼过程控制和综合一体化控制等方面。

3.1低成本自动化

所谓低成本自动化是利用高精尖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投资,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通过使用微型计算机作服务器,精准的实现对全过程、全流通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为企业实现了低成本自动化,也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约束。

3.2行业信息化

所谓钢铁行业信息化就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大部分钢铁企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始数据,使用科学管理决策分析软件,挖掘潜在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

3.3智能控制

虽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自适应、优化、模型预测等控制策略,但仍然不能满足技术的要求,因为传统的PID控制理论是适应数学模型复杂且变化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对总控制程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复杂程度较高的综合控制系统,能分级控制智能设备,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4冶炼过程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对产品质量监督、环保监控及物流跟踪等多个方而实施全过程监控。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新型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等高精尖技术对原材料质量、钢水纯度、熔渣成分、温度、固废监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提高钢铁企业的效益。

3.5综合一体化控制

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系统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仪表、电气在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界限与分工,实现了逻辑控制对模拟量进行控制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与操作性。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综合一体化控制系统系统将是钢铁行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篇3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中,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中,围绕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之中,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合,营造职场化的教学氛围,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形成此专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尤为突出。高职院校重在教育,企业重在管理,在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资条件建设等方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校园文化重在培养人格中的主体意识,多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通过文化的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的盈利性和社会责任,要求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两种文化的相对独立、缺少交流形成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显著差异。高职院校校园环境主要从教书育人的需要出发,环境优美、整洁、舒适。校园文化崇尚个性发展,不同同学行为差异大。校园管理制度重在引导、教育,在校学习行为往往是老师安排好的,老师讲授、示范,指导如何做。在校学习,允许错误,再纠正错误,60分过关。而企业园区为了生产需要,更注重高效、安全。企业文化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重在严格、规范、标准、可执行,常常使用奖金、福利、处罚等等手段。比如行为时间统一、动作划一,走路靠右行,物品摆放整齐,甚至宿舍鞋子等等都要放在规定的圈圈里,否则会被罚款。对于工作任务,大多是给出要求或目标,员工自己或协作,想方设法去完成。对于产品质量,要求六西格玛,最好100%无差错。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电气自动化企业拥有众多的电气自动化先进设施,其工作流程特殊,高技术、高危险。对劳动者的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过硬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敬业精神、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基本功扎实,有突出的专业特长。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求员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具备实战能力。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不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要求特殊,更强调敬业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注重安全规程、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要求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视。同时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前接触企业文化的途径还不充分。媒体、短工、传闻、参观实习、课堂、父母兄长等是他们的主要了解途径。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企业文化需要一定时间的不适应。这不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在校的宽松环境、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脱节等,学生就业后感觉工作压力大、工作枯燥乏味、企业人际关系难处、工作时间太长等。对工作的心理期望值过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缺少敬业精神。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要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实现两种文化对接,增强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对于本专业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本专业文化相融合,可以凸显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提高专业竞争力,有助于实现本专业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3)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的形成;(4)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尽快熟悉、适应企业文化,学生学会处理企业人际关系,使毕业生工作后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环境中,尽快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5)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熟悉企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规章制度,适应企业工作节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习惯;(6)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工作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7)使本专业学生未来具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素质与能力,成为未来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8)有利于推进“双师”型的教学队伍的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总之,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框架下,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深化本专业校企文化融合。广泛的专业文化校企融合,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传统校园文化的同时,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比对研究。比如,通过网上查找、到电气自动化企业拜访、调研、鼓励教师到电气自动化企业顶岗学习来研究电气自动化企业文化;与友好电气自动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友好交流合作;吸纳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文化建设;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研究兄弟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成就等等;深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方式方法和内容。(1)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提供保证。研究电气自动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入到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之中。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方面形成运作、发展机制。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遵守按章操作,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2)为了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采用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模仿企业工作过程和环境,营造电气自动化企业仿真教学氛围,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运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工学结合,在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优秀的职业素质。(3)注重用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职场的环境,使学生处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从新生入学起,循序渐进安排,积极宣传企业文化;从教室、实训场、课程内容等等各个方面展现电气自动化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网站校园网建设,通过网上咨询、微博、组建聊天群等形式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布置专业发展历史展、专业技术能手展、专业新技术展、专业新工艺展等,宣传专业文化历史,建设专业特色的文化环境;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特点,在实训场所悬挂生产流程、安全规程、操作流程、电气自动化行业企业精神等,营造企业氛围;根据专业理念,发掘师生创意潜力,设计励志格言、专业格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专业精神,充分得到专业文化熏陶。(4)走出去,请进来。不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去感受企业文化,假期、期中短期组织学生到电气自动化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定期邀请电气自动化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电气自动化企业操作技能和规范;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学习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在教学中能够灵活的用企业文化熏陶学生;(5)模仿电气自动化企业操作工作流程,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重过程控制,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挂工作流程、挂工艺卡、打卡制度、唱票制度、入实训室登记制度、过程记录制度、穿工装、戴安全帽。(6)引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规范的专业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必须依文件要求执行,并留下可追溯性记录,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7)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单靠学校自身建设一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为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校外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除了院校自我建设之外,引进企业资金和设备建设实训场地。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实践模式。在加强校内实训场地和实训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可以采用订单培养、定点培养、定点就业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新形式,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双赢。(8)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会大大地降低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建立学校、班级、社团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比如组建专业协会、举办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校企文化建设,要物质、职业、精神等多层面进行建设。要吸取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团队合作精神、客户至上理念、激励与创新理念、“零”缺陷理念等,与专业文化深度融合。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校企融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升华,形成有特色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职业意识,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姚婷.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

篇4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是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培育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并共同遵循的、具有先进性与个性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是企业加快发展的最经济的战略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恰恰就是突出人本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系统化、层次化,形成新型的管理机制、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协调的分配体系,全面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方向,提升人力资源运行效率。所谓新型的管理机制,就是指企业坚持“任人唯贤”的选才用才理念。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理念。反对“任人唯亲”。反对平均主义,建立起以制度文化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优秀的员工团队,努力把人力资源提升为人才资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才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格局。

建立一套科学衔接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体系,彻底把传统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具有先进理念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具备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定注重“以人为本”。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软法宝,有些的企业文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主动适应创新要求,不再抵触企业改革,而是积极地配合企业的改革,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几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条件,无疑对增加员工积极性。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强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交流,让员工了解企业大事,让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同时,管理层应团结上进,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加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员工感到在本组织中工作是愉快的。

2.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适应力,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人力资源改革创造有利条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燃文化倡导创新,提倡挑战,鼓励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改革企业内部环境,培养员工主动适应和欢迎改革的观点,不惧怕改革,不阻挠改革,而是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员流动机制;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3.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并提高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容易被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员工就会自觉的用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由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制度的交融,所以员工用企业文化来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就是在自觉遵守企业制度,有于发挥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制度的承载和支撑,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撑,企业先进的理念就会悬在半空,将会难以贯彻实施。没有制度做支撑,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只会成为一种摆设和“花瓶”。我们就应该与企业经营管理建设、市场服务建设、生产管理建设一样,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为企业文化的执行提供载体和可靠保障。

企业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通过与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公司外部形象。

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首先,将企业的价值观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第二,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教育培训之中。第三,将企业文化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第四,将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第五,将企业文化与沟通机制相结合。第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作用的媒体形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树立本企业的模范人物、典型人物,这也就是树立榜样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人物典型就会发挥鲜明生动的感召力。如果企业家身体力行,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典型人物,那么就会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了。

企业文化要落实到位,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考核手段。只有将抽象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行为相结合,才能实现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企业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真正树立企业外部形象。

参考文献:

篇5

2提高电力企业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意识

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加强电力企业对档案的管理力度,发现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且重要的工作,由于信息量庞大,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档时容易混淆,且需要进行防潮、防火、防虫工作,占用存储空间大,不易于收集和管理。而档案数字化管理符合现代先进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部门管理的稳定性与健全性。此外,数字化管理的替代可以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适应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跟进多媒体时代的步伐,满足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电力企业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3建立健全电力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库

数字化管理技术是采用数字化进行存储的一种方法。数字化信息主要存储在光盘、硬盘和软盘上,这为因信息量大导致档案库房拥挤、保管困难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档案信息量的迅速增长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有关,为了更好地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数字化数据管理库是最佳选择。首先,可先从建立良好的电力企业档案目录数据库开始,给电力企业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标上“套”“册”等分号,写上相应的档案名称,这样在查找档案时,只要在电脑的档案目录上输入名称或是具体的套、册数,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此外,可以建立档案时间数据库,时间信息的录入也可以帮助查找者快速搜索查阅。计算机网络对录入的时间及内容进行保存,系统自行将信息收集传输到档案时间数据库,进行统计整理,方便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能够区分新旧档案,便于提取信息。

篇6

二、相关模型假设

(1)假设模型中有两期,三个参与者(政府、中小企业、投资者);(2)中小企业未来收益属于内部信息,且服从[0,π]的均衡分布;高质量中小企业未来收益乐观,低质量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中小企业根据发行垃圾债券融资量向外部传递信号x,(中小企业发出真实信号的概率为v,则欺诈外部的概率为1-v);(3)政府、居民不能直接了解中小企业未来收益情况,能够根据信号推断中小企业未来收益;中小企业属于高质量的企业概率为P,低质量企业的概率为1-P;(4)政府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两种选择:允许其合法发行垃圾债券与禁止发行;在政府决定禁止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考虑到巨额罚款会理性的选择不发行垃圾债券;而在政府允许发行条件下,中小企业同样面临是否选择发行垃圾债券的决策;(5)中小企业企业发行垃圾债券后,投资者可以选择信任或者不信任;投资者在信任中小企业的条件下,会买入垃圾债券并持有到期;若中小企业守信,到期还本付息,则投资者可以在垃圾债券到期获得高收益;若小企业选择抵赖,那么,中小企业接受罚款,投资者收益为负。

三、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政府、中小企业和投资者三方动态博弈模型

在模型第一期,政府的行动组合为(允许,不允许);中小企业的行动组合为(发行,不发行);投资者的行动组合为(信任,不信任)。在第二期,政府的行动组合为(索赔,不索赔);中小企业的行动组合为(守信,抵赖);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不参与决策,只是决策组合的接受者。下面我们对高质量中小企业的情况进行讨论,为了便于比较和讨论,获益的支付数值均为假定。详见表1、表2。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我们分别假定政府、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在以上两种情况下的获益情况,再进行概率加权,得出综合期望收益。(1)高质量中小企业条件下,若在第一期,高质量中小企业发行垃圾债券获得了投资者的信任,在政府允许发行、中小企业守信的情况下,假定投资者可以获得收益2,企业收益为,政府获得收益为1;在中小企业抵赖的情况下,投资者必须承担高风险投资的代偿,从而遭受很大的损失,假定收益为-4,“理性”政府采取惩罚措施,获得收益为1+。若整个过程中,政府禁止中小企业发行垃圾债券,则“理性”企业拒绝发行,在这个背景下,政府、企业、投资者收益均为0。(2)低质量中小企业条件下,政府、投资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索要更高的收益和更强的惩罚力度。在投资者信任、政府允许发行、中小企业守信的情况下,假定投资者可以获得收益3,企业收益为,政府获得收益为2;在中小企业抵赖的情况下,投资者收益为-5,政府收益为2+;其他收益情况详见表2。在第一期未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即投资者考虑到购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拒绝购买垃圾债券。那么,企业在取得政府许可的情况下着手发行垃圾债券,假定企业收益,政府收益1。在图1中,博弈树由左向右伸展,“初始决策点”通常只有一个。“起点”a表示政府是否允许发行垃圾债券;此后进入中小企业决策环节,即“中间决策点”,表示中小企业在政府做出决策后,可以选择是否发行垃圾债券。最后,博弈树到达终点,不同终点表示不同的决策组合。其中,k表示[2+P(fc1-fc2)-P+fc2;E2;P-5]。首先,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舍弃终点e、f。从政府获利大于零的角度,终点h、i、k被保留。在终点h,政府获利为1,因此政府选择支持垃圾债券的发行;在终点i处,2-P>0,政府选择发行垃圾债券;在终点k,2+P(fc1-fc2)-P+fc2=(1+fc2)P+(2+fc2)(1-P)>0(fc1<fc2),政府选择发行垃圾债券。垃圾债券需要投资者的认购,因此我们舍弃终点h,再比较投资者获利大小。由于1/2<P<1时,3-P>P-5>0,因此我们会保留终点i,舍弃k。然后比较中小企业在不同决策组合中的收益情况,在终点i处企业收益为E1>0,因此企业选择在发行债券后坚持守信,此时得到的均衡解为{允许,信任,守信}。在整个动态博弈过程中,第一期,政府选择允许中小企业合法发行垃圾债券,中小企业获得政府认可后着手发行垃圾债券,以筹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投资者信任垃圾债券并选择购买;第二阶段,投资者处于策略的被动接受者,政府负责监管中小企业资金运行,中小企业选择守信,主动承担到期还本付息义务,三方获得最大效益。

四、模型拓展:基于AHP的求解

(一)层次结构图

在动态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假设政府允许中小企业发行垃圾债券,并建立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式的层次结构图,最高层:目标层,表示投资者最优投资方式的选择;中间层:指标层,包含五大维度,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个人风险偏好、可支配收入与信息掌握度,且按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投资风险>投资收益>个人风险偏好>信息掌握度>可支配收入。最底层:方案层,具有个方案可选,包括认购高质量中小企业垃圾债券、认购低质量中小企业垃圾债券与拒绝信任垃圾债券。

篇7

前 言

随着企业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量的日渐增加,相关的数据、档案、文档资料也正在迅猛增长。这些资料对油田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一旦流失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高效的软件平台,将存放在档案馆/办公室/个人手里的归档范围内的文档资料(图件、报告、报表、资料)和归档范围外的中间成果文档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科学的组织、分类和管理,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分享,使之成为群体知识和共享成果

1 系统概述

系统以确保文档与档案信息的安全、共享为原则,以文档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文档与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目标,在建立科学、统一的文档与档案管理模式、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研制文档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加强对本企业各类文档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编研,提高企业文档与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分为文档收集模块、文档业务管理模块、档案业务管理模块、文档利用模块、文档与档案利用模块、外部接口模块、安全控制模块。

文档收集模块是用户填写文档信息,上传文件,导入导出数据的工具。为了方便批输入,以FTP为底层,对通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夜间批量倒入。

文档业务管理模块是部门及管理员对文档收集整理分类等文档业务的平台。

档案业务管理模块是文档与档案管理员对文档归档为档案、档案的整理、鉴定等业务的平台。

文档利用模块是文档利用人检索查询文档、借阅文档、文档审批等业务平台。

档案利用模块是档案利用人查询借阅档案,档案的审批等业务操作的平台。

外部接口模块是提供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查询等接口。

安全控制模块是对系统内的文档、文档与档案数据的安全保密的控制,包括访问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加密、打印权限的设置、水印技术的使用等。

1.2系统接口

DDCS系统接口包括有:OA办公系统数据导入接口、SAP数据检索接口、蓝台档案数据导出接口、开发生产信息系统数据检索接口、文档数字化加工导入接口。

DDCS数字文档中心系统接口采用中间数据库与Web Service两种方式。

1.3操作环境

客户端:

Internet Explorer6.0及以上版本。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IBM Was 6.1

      文件服务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数据库:Oracle 11g

      内容服务器:FileNet4.5

      开发工具:Eclipse

1.4部署模式

集中式部署,服务器、数据库、文件存储、WEB服务、接口服务都集中在企业内部,采用B/S模式。

服务器端:

服务器:分公司与各部门共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集数据存储、备份、管理、查询等职能于一体。

数据库:各部门数据放在同一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根据部门独立建表,区分各部门数据。

应用软件:采用一套数字文档中心软件版本,使用通过在软件中添加组织机构,根据部门及个人授权访问。

客户端:各部门管理数据库中本部门下的数据,并做赋权处理。

默认情况下查询本部门下的文档信息。

2 系统构架设计

2.1技术架构

DDCS构建于J2EE平台基础之上,采用分层提供服务支持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表现层、业务层、服务层、持久层及数据层五层架构设计,层次化、模块组件化的实现,使系统具备了最大程度的灵活度,从而能对业务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使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

> 表现层

表现层即DDCS最终展示给用户的界面,DDCS以网页的方式提供各种业务供用户使用。相当于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中的View。

DDCS表现层整合Workplace已有的功能,另外,一些Workplace没有的功能乙方根据WAT架构重新给予了开发。

> 业务层

业务层提供了各种文档、档案业务实体的操作,包括个人资料、部门文档、文档利用、待办事宜、文档中心、档案中心及系统管理七大业务应用。

> 持久层

采用iBATIS作为DDCS持久层框架,它是一种“半自动化”的ORM实现。iBATIS以SQL开发的工作量和数据库移植性上的让步,为DDCS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 数据层

数据层也即EIS层,包含了Oracle数据库、Shared File Storage、Fixed Content Device。

2.2 组织机构体系

数字文档中心采用windows active directory管理用户角色与用户,可以通过角色定义实现用户组织机构的定义,配置用户隶属于角色,实行多种管理体系与自定义权限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多变的企业文档与档案管理业务与文档与档案管理制度的更新。

3 安全架构设计

安全无价,但同时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绝对的安全又是不存在的。因此怎样在共享和安全两个方面取得一个平衡,是一个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应该重点考虑的。如果在设计之初就遵从一些合理的原则,那么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就更加有保障。如果设计时不全面考虑,消极地将安全和保密措施寄托在事后“打补丁”的思路是相当危险的!

3.1 权限体系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都遵循所谓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指的是: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应用到安全方面也就是说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中最脆弱的地方,这些地方是系统的设计的重点所在。

对于在企业环境中电子文件和电子文档与档案的访问控制方法,一般有三种:

> 全部禁用访问控制,通过电子借阅流程。属于“最小的服务+最小的权限来实现最大安全”

>  定制型访问控制方法。使用角色、群组、用户,针对特定操作或特定功能或特定文档与档案类型进行权限的固化。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法(RBAC)。

RBAC在数字文档中心系统为主流的设计思路,使用它来解决大型企业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其显著的两大特征是:

减小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

灵活地支持企业的安全策略,并对企业的变化有很大的伸缩性。

3.2 安全技术

3.2.1  文档格式转换技术:

通过专业的文件转换模块将用户上传的各种类型的文档自动转换成 PDF(双层)格式文件,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量,统一了系统的阅读格式,也为系统后期的权限控制等做好了数据基础准备。

将系统文档的阅读格式统一为PDF以后,可以灵活运用PDF的加密技术和水印技术。使文档的权限控制更加方便、精细。

3.2.2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认证。

让数字文档系统的详细的角色设计对应AD域里的组,既获得了AD域的较为完备的安全措施,又方便管理员对权限进行添加、删除、变更等管理。

3.2.3 基于Windows Active Directory身份认证的单点登陆。

为了用户的方便以及在其他系统的挂接、嵌套,比如邮件系统中的代办事宜提示链接信息,可以直接打开,实现了系统与windows系统的集中认证、单点登陆。

3.2.4  数据加密技术

除了FileNet软件本身具有的数据加、解密等安全服务功能,可以对文档的阅读权限进行精细化设置以外,对打印、下载、复制的权限另外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根据权限最小化原则,打印、下载、复制三种权限默认都是不具备的,需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启动电子借阅申请流程,各类数据责任人审批以后,才可以打印、下载、复制,并且可以对时间进行控制。

3.2.5  放扩散技术

* 数字证书

为了使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文件无法打开,以减少电子文档的扩散机会,从而尽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我们采用了数字证书这种手段。

    数字证书的格式普遍采用的是X.509 V3国际标准,内容包括证书序列号、证书持有者名称、证书颁发者名称、证书有效期、公钥、证书颁发者的数字签名等.

X.509证书标准支持三种不对称加密算法:RSA, DSA, Diffie-Hellman algorithms。我们采用的是RSA算法。RSA算法:RSA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公钥算法,从提出到现在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

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

本系统采用了证书的这种机制,用公钥对pdf文件加密,只有与之匹配的私钥才能对其进行解密,相对于用户口令加密,这种方式安全性更高。

* 水印

系统中水印的灵活应用。为了保证文档的合法性,在打印资料时,系统会自动在每页资料上嵌入登陆用户的log标识;而为了不影响在线阅读,因此阅读时是看不到水印的。

篇8

二、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数字化建设的实施

(一)施工投标工作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施工投标的结果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为目前项目报标期限的减少,根据时间要求报标是企业能否成功投标的重要环节,所以每一个施工单位投标工作都非常重视,努力做好。在以前因为技术和工具的不足,大部分单位对施工投标工作中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但效果却是一般,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工程收益。在施工投标工作中使用标书制作管理软件制作标书,在为单位做标、投标都带来便利的同时又使施工单位的投标工作提高竞争力。

(二)前期施工准备和项目管理工作

在工程项目顺利中标后,最主要的目标是控制成本和增加收益。在企业生存发展之路上对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是每一个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项目管理法指出“三控、两管、一协调”其意思就是:控制进度、质量与费用,管理合同、图纸文档,进行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和稳定了企业的发展之路。然而,因为保障实施的工具不足,使很多工作统筹协调不完善,导致在管理施工项目时杂乱无章。施工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准备工作再到项目竣工验收,施工项目管理自始至终串联着整个施工进程。在施工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时,现在主要可以使用的软件有施工组织设计软件、施工平面图制作软件、网络计划技术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施工组织设计软件类似于施工投标工作中的标书制作管理软件,一般都是运用常用的文字编辑程序,然后再添加专业资料,运用图纸和各类表格,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书。施工的进度与成本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是两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衡量着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品。管理技术提升施工单位的效益,网络技术为核心,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两个关键地方。一般这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网络计划技术软件来解决。

(三)施工项目和图表文档管理工作

建筑项目开始施工后,要保管好工程文件和图表,这也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数字化建设的配套构成部分。工程图纸是进行施工的根本,科学的工程管理必须对文档和图表进行有效的管理。由于大量工程图表和文档种类,以往的人工管理始终存在着很多缺点,查询和维护都不太方便,这给施工单位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工程的进度、资源投入和质量都带来了许多影响。有效的图表文档管理是有效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必要保障路。使用工程图表和文档管理软件可以让图表和文档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和规范,同时可以与其他管理软件一同使用,达到报警和冲突检测的效果。当施工项目的个别工序因为图纸规划不完善时,系统会给予及时的提示,使项目竣工后的维护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基础。

(四)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和建筑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当前基建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靠施工人员的自觉性和监理人员的监督,但现场作业点多面广,常规监管方式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极易发生施工质量和安全事故。运用视频监控和建筑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监管人员对施工现场重点部位、重要机械进行实时在线监控管理,不仅直观监测工作程序是否标准、施工手段是否安全,并可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并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同时24h的视频监控和视频监控资料的记录,对预防材料和设备的人为损坏和偷盗行为,落实和提高工地标准化管理措施和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全面系统了解工程进度、物资设备、人才组织等方面的信息,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作出准确的决策,保证施工现场保质保量的进行。

篇9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之于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满意度,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再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出员工的应变能力,从而从容的应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变革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之于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支撑,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执行的可靠保障。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承载和支撑。企业文化的受体是人,如果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支援,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就成了空谈,将会难以贯彻执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步调相一致。

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主要应用在人才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薪酬福利这几方面:

(一)人才招聘

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企业在整个招聘过程中,从招聘前准备到最后的方案确定都要以企业文化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招聘计划。在招聘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在开展宣传活动时就要融合进企业文化精神,让应聘者了解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同时,要依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出详尽的招聘计划和方案。在招聘面试过程中,要分析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念,判断应聘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尽量选择对本企业文化认同较高的人员。

(二)培训与开发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摒弃落后观念并逐渐形成先进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过程,必须进行不断地思想强化,因此在员工中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必要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说是价值同化的过程。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愿景,以及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所在,就能使员工调整自己的状态使之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绩效评估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文化的贯彻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绩效考核制度应该能反映出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观念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一种无形的指导和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

(四)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是价值观最为直接的体现,它的导向作用足以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和被鼓励的,什么是错的和不允许的。因此,薪酬福利体系不仅仅是一套对员工贡献予以承认或回报的方案,它更应该是将企业文化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行事的准则。设计一个有效的薪酬制度的过程,就是用激励机制把员工的行为指向企业的目标,体现企业文化的方向。

(五)价值同化

价值同化是新员工进入企业后熟悉企业文化,接受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培养起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胜过直白的向员工描述本企业精神多倍。认真的听取新员工的意见,对之加以分析整理,能够加快新员工对企业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吸收,更主要的它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使组织保持不断创新进取的状态。

篇10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况作出迅速反应。

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