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2: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本文以X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为例,结合作者实践,主要论述了项目范围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内容、项目范围的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如何进行项目范围的确认和范围的控制等五大过程,并探讨了该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针对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今后的改进思路。
【正文】2012年3月,我参与了XX市XX企业的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的建设,由于本人具有较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项目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又是单位软件开发部门的负责人,因此有幸被指定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X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是投资70余万元,项目开发周期7个月,项目团队有15个人,包括:项目经理1人,开发工程师8人,测试工程2人,文档工程师1人,配置管理人员1人和SAQ 2人。该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该系统结合X公司招标工作的需要,系统划分为网络通讯层、硬件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应用中间层,设计并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采购项目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我的工作空间、综合业务、会议纪要、用户系统权限模块、系统日志、公告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功能模块。
在项目启动阶段,公司领导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会议上,领导介绍了项目的前景以及项目的重要战略意义等。为了便于该系统的实施与推广,XX公司采购项目管理项目系统采用了B/S结构。另鉴于对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公司决定采用三层架构模式,以基于构件及服务技术的开发、整合、项目工程化管理的ResourceOne作为支撑平台,为一体化系统各个功能模块分配角色和权限、角色的身份验证、一体化系统界面的统一集成提供了环境。以IBM WEBSPHERE作为中间层运行环境,鉴于XX企业大部分业务系统数据库均采用ORACLE 10G,为了便于该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此系统也采用此版本数据库技术。
由于本项目的建立,涵盖短信提醒、可移动办公等内容的有效沟通渠道,实现了后台支持前台、部门相互协调、渠道顺畅、沟通到位的目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保证采购项目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与交付,在本项目中,项目范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范围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界定项目包含且只包含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并对项目其他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以保证顺利完成项目的所有过程。确定了项目范围,也就确定了项目的工作边界,明确了项目目标和项目主要可交付成果。对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如果不能明确地定义和有效地控制项目范围,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何做好范围管理工作,我主要从项目范围管理的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管理。
一、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范围管理计划,规范项目范围管理工作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项目经理要想真正管理好项目范围,没有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是肯定不行的。国外曾经有人对项目失败原因进行调查,其中计划被放到了首位,可见它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此为了避免项目的夭折,我借鉴了公司相关项目的模板,制定了该项目的范围管理计划。在此计划中包括了定义项目范围、制定详细范围说明书、定义和编制工作分解结构以及验证和控制范围的步骤和方法。为了确保该项目管理计划的合理、有效,我还召集了相关专家、范围管理等技术经验丰富骨干任何等若干重要项目干系人,对此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进行论证。
二、《项目范围管理计划》为纲,做好项目范围的定义和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工作
定义详尽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它主要是基于项目的主要课交付物、假设条件、限制条件等。在本项目中根据本项目的章程和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项目管理计划,进行详细描述项目和产品的过程,并把结果写进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中。详细范围说明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项目的目标。包括成果性目标:后台支持前台、部门相互协调、渠道顺畅、沟通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2、项目的可交付物:到位管理、事务管理、绩效考评、监督管理、金点子、营销论坛、远程培训。
3、产品验收标准。提交可交付物后先根据政策文件与客户一起进行评审,然进行项目试运行正常且稳定1个月后进行验收。
4、项目的约束条件:2012年10月1日完成项目交付工作。
完成项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采取分解的手段把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成更容易管理的单元,最终得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在此项目中,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是在项目范围书基础上制定的。本项目采用了比较常用的方式是以项目进度为依据划分WBS,第一层是大的项目成果框架,每层下面再把工作分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合进度划分直观,时间感强,评审中容易发现遗漏或多出的部分,也更容易被大多数人理解。
三、做好项目范围确认工作,确保项目准确、满意完成
范围确认是项目干系人(发起人、客户和顾客等)正式接受已完成的项目范围的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WBS上的可交付物进行监控,对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可交付物及时进行会议评审,涉及核心业务的,提供相关文档由客户一起进行确认.比如,在事物管理开发完成后,我组织组长、业务专家依据政策文件逐一进行会议评审,评审后要求测试人员写测试文件,并将系统计算出的结果截图附在测试文件中,发送给客户相关人员进行确认。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及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就使我国油气管道行业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期。管道运输在油气运输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其质量与大众生活、能源安全等密切相关,所以应受到足够重视。
一、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意义。
在油气管道工程中,物资采购常常在项目总造价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超过50%。物资采购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占有这么大的投资比例,使物资采购状况直接决定了管道项目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物资供给是油气管道项目生产的基础,生产中用到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都是从采购中得到的;没有采购则不具备油气管道项目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就不能顺利开展生产活动。所以,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是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任何一种采购都必须确保所采购物资的质量都符合油气管道项目的生产标准,应该始终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符合项目标准为责任。物资采购管理是当前工程建设滚利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环节,应该将物资采购管理活动始终贯穿于风险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所以,采购活动与采购管理对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都有重大影响。
二、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物资采购风险,一般指的是在具体的采购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意外状况,造成所采购到的物资不能满足项目需要或者不利于项目收益的提高等。因为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金额在总工程投资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项目总工期及质量有重大影响。所以控制采购风险是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有效预防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施工单位依照合同履行自身的职责,有助于保证项目成本目标、工期及质量的实现。从油气管道项目中标到签订合同再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工程竣工及验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对所使用的物资进行风险管理。由此可见,加大对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提升自身市场竞争的最有效手段。笔者调查发现,在油气管道项目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其风险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点:
1、物资采购方案中的风险。
物资采购方案是整个油气管道项目中物资采购工作开展的依据,所以采购方案的合理性及精准度直接决定了采购活动的成败。在具体的物资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因为采购者没有准确估计市场行情,导致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使实际金额与计划金额有很大差异,严重超出的计划数目,从而严重影响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生产活动的开展。如果所采购的物资过早地大批量融进施工现场的话,势必会导致严重的物资积压,就会大幅增加物资管理及堆放场地的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物资没有依照施工进度的需求按时送达施工现场的话,就会因物资供给不足而导致代工损失,直接影响工期及进度。可见,油气管道物资过早或者延迟送达施工现场,都会对工程的进度及利润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运行成果。
所以,为了确保物资采购与油气管道项目的施工进度高度匹配,应该严格根据物资管理制度策划出合理的、精准的采购方案,并将整体采购方案分成精细的分期审核体系,项目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核采购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全面预测采购方案是否有利于施工实际的状况,调查实际采购与方案目标是否一致,针对采购方案中的不合理细节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偏。只有借助严格把关及科学管理,才能有效预防由于不合理的采购方案而引发的采购资金风险。
2、供货商引发的风险。
近年来,油气管道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更多的企业都投身于管道建设。在数目众多的油气管道供应商中,其生产条件、资质等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很可能会出现由于物资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而影响工期的状况;可能会因供货商所提供的油气管道物资质量、数量不达标,而导致物资积压或者影响施工质量等问题的出现;还可能部分供货商诚信意识不强而出现严重违约现象,导致出现合同诈骗风险。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在油气管道物资采购中,较为常见的风险是质量风险。在油气管道市场中,因为激烈的竞争很多物资供应商不得不大幅降低利润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其还必须严格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很多油气管道物资供应商虽然从整体上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但是也大幅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不断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也给油气管道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材料质量是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生命,其直接关乎油气企业的兴衰存亡,可见,物资质量管理在油气管道项目中必须被高度重视,并常抓不懈。在市场经济中,油气管道项目已经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就必须严格控制物资采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所采购到的物资质量能完全符合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
因此,在油气管道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成本风险、大幅提高物资质量。在具体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应详细而全面地调查供货商资质,深刻了解其服务态度、价格水平、交货能力、生产能力。②小批量抽检供货中的产品,针对重要的油气管道物资,应该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供货商的车间进行监督生产。③严格检验需要入库的物资。入库检验是确保油气管道项目材料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杜绝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的有效手段。④评价与考核供货商,并和表现良好的供货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总之,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在整个油气管道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成效直接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对油气管道物资采购的管理,全面分析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素,并积极制定有效措施予以应对,确保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072-01
1 当前住房公积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的背景。我国的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正处于转型期,由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复杂的市场经济过渡。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住房制度也逐渐受到重视,并提上日程。而这种住房公积金制度是由个人、事业单位、政府三方共同出资而建立的。但在实践中,福利分配住房苦乐不均,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住房制度的改革遇到了瓶颈和阻力。虽然如此,我们依然打破旧的分配体制,建立了现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几十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依赖单位“等、靠、要”解决住房问题的福利分房体制。它是一项具有房改历史使命的制度。
(2)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形势与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拿东部省份来说,发展远远快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快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贷款发放额和贷款余额,上海都占据第一位。其他地区贷款发放额和贷款余额,海南省均占居末尾。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的住房公积金不能有效地覆盖整个地方,不能够合理地分配。
2 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政策与建议
(1)要解决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资金管理中心的主体地位,采取资金管理中心自营模式,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这样既能有效地消除委托方式中的利益冲突,又做到了职责分明在运行机制上资金中心处于主导地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其次,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财政部门独立出来,将其转型成住房银行,按照政策性银行的模式纳入金融机构的主流监管体系,不再受财政部门和建设部门的行政领导,而是成为独立的资金运作机构,具体投资模式无须另行设计,按照基金的模式即可。这样一来,将彻底改革和完善我国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委托运作机制。最后,要避免住房公积金在信贷操作中出现的法律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过程中办理公证。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信贷公证,通过国家公证机关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供法律服务,是防范、降低和化解信贷风险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有力维护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权益,值得住房公积金中心在信贷管理中广泛应用。
(2)要解决手续繁多、限制条件多的问题。更新观念,简化贷款手续,不断地取缔各种限制条件。一是,要转变观念,切实改进贷款服务。克服只求管住、不求用好和怕麻烦的消极思想,认真解决贷款条件过高、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个人住房贷款各个环节的联合办公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提高贷款工作效率,方便职工贷款。三是,要努力降低个人贷款的担保、评估、公证、保险、抵押登记等各种费用,减轻职工负担,真正发挥住房公积金作为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优势。
(3)要解决住房公积金的使用和沉淀资金大的问题。提高公积金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在不断地完善各项贷款使用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提高公积金贷款使用额度,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具体的方法如下:①加强宣传,强化归集工作,扩大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人群。②制度创新,扩大使用方向,开辟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新业务。一是增加公积金贴息业务,即在办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时,可申请公积金贴息;二是开展租房公积金贷款业务。除用于房屋购买、自建和维修外,还应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支持力度,开辟申请租房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
3 加强住房公积金信息化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想
(1)住房公积金归集支付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整个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基础,实现中心为每个职工统一进行建账所要求的各种业务处理和管理功能:包括职工、单位的开户、销户等账户管理;缴存、支取、转移、计息等资金管理;并提供系统初始化、催缴处理、银行对账、财务凭证设置与生成功能;在管理信息的查询与报表输出方面,提供个人、单位、银行、管理中心等各相关部门对各类信息的需要。
(2)公积金个人贷款子系统。由管理中心、担保公司、银行等在同一系统上进行业务处理,从贷款的申请审批、合同签订、抵押担保、贷款发放实行一条龙综合服务,全面管理职工个人贷款的整个过程,包括三级审批、委贷户划款、贷款资格审查、抵押担保手续、贷款登记、个人贷款明细账、利息等计算、催款单、各类查询统计、生成财务凭证等功能。由于该子系统与公积金归集支付子系统相关联,对前来申请个人贷款的职工及其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情况能够及时反映,使个贷业务从咨询申请、收件审批、录入资料到打印借款合同一条龙完成,大大缩短了办理个贷业务的时间。并且该子系统也可与各受托银行联网使用,使个贷的还款数据能及时反映至中心的台账上,从而生成相应的财务凭证。
(3)公积金财务核算子系统。该子系统符合财务管理的基础原理和相应的会计制度,适应住房公积金归集、个人贷款、单位贷款、政策性售房等住房基金财务管理的要求,通过凭证制作、记账审核、编制报表等环节,完成公积金财务核算的过程。可实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自动审核、自动与银行对账单进行自动对账,并灵活编报住房公积金适用的财务会计核算报表。
(4)住房公积金实时查询子系统。通过电话联网,该子系统可以通过输入公开指定的电话号码进入电话语音查询系统,根据语音提示输入相应的公积金账号后可查询到本人或本单位的包括公积金缴存情况、住房补贴缴存情况、贷款情况等实时的信息。也可在公共场所设置的管理中心多媒体系统上进行综合查询、打印对账。
一、就业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
高等教育的价值被定义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高等教育形式,由于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发展演变历史和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就业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本文提出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何谓“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认为,就是在现有的相对成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就业为龙头,重新组合、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到的诸多要素,使之服从、服务于学生就业这一总体目标,并由此形成一套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范型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系统性”是指该培养模式包括了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成、学制安排、实践教学、师资特征、就业管理等一系列影响就业的要素集合,这些要素间既存在着教学上的前后时序关系,又包含了教学上的逻辑关联,仅仅依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而非发挥全部要素的合力,不足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这强调了“整体性”。所谓“范型性”是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固定,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前述每种要素、要素包含的具体内容、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基本上保持稳定,不会发生太大的本质性变化,能够被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
由于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其往往被蒙上一层“低层次”色彩,对此本文不敢苟同,本文认为就业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这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学院在就业方面的区别仅仅体现于其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岗位的不同,但真实的、较高的就业率仍是它们共同追求的教育价值,因此,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学院在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原理上是相通的,只不过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再者,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性,而“就业适应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它完全超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所追求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层面,同时,“就业适应性”的内涵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较高层次的智能并不矛盾。
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客观必然性,这种客观必然性与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历史渊源、人才培养规格、学科设置、区域性影响力、办学特色等属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来说,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来自于3个方面的因素,即专家意见、社会需要和学科自身特点,如果我们把这3点因素置于应用型本科属性的背景进行考量,也不难得出就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之一的结论。
二、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借鉴管理学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型,将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系统性、整体性、范型性特征融为一体,提出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所有影响企业利润的要素被分解为主体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类,并且主体性活动包含的要素是按照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进行组织;支持性活动是指使企业主体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性、职能性企业经营活动,如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生产与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企业财务会计等(图1)。
与此类似,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性活动包括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就业管理等环节;支持性活动包括了实践性教学、师资特征、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等内容(图2)。
这种模式的提出,一方面简化、固化了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各要素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另一方面向我们昭示,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对一般性教学规律的遵循——表现为主体性活动,同时又强调要采用一些特殊性的手段——主要表现为支持性活动,有意识地强化、突出一般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功能。
根据笔者掌握的文献资料,像这种将管理学上供应链模型迁移到教育领域并提出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尚属首次,因此各种争议在所难免,尽管如此,本文认为这种就业导向培养模式的提出有以下积极意义:第一,打通了就业与日常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间关系,使得日常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工作更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科建设效率;第二,将就业压力化解在日常工作之中,使得就业工作不再是学生毕业时的临时抱佛脚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做好了该培养模式所言的主体性和支持性活动,那么较高的就业率将成为一种必然;第三,有利于以就业为起点,回溯、逆推至整个学生培养方案的各个层面,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师资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就业导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一)专业设置应该具有应用型本科的特色
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专业应有以下特征:该专业以传统学科为背景,但同时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使之具备某种能力为己任。以传统学科为背景保证了该专业的本科层次,培养学生的某种技能凸显了该专业的应用型特色;该专业应该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或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只有如此才能容纳大量学生就业。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以传统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为学科背景,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如外语应用能力、导游、酒店管理等能力,其针对的行业又恰恰是号称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是比较典型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的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此特征的专业设置,自然而然地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特点,而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才恰恰是社会经济发展大量需要的人才类型。
(二)构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课程体系。体现就业导向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的课程体系组合思路,因而表现出一种“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从就业角度看,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学科基础课平台保证了学生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和专业适应面;专业方向课课程由多个模块构成,模块集合根据社会需求、学生就业意愿、专业依托行业的内在结构等进行组合,既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具有弹性,使得学生的培养规格始终与社会需求、产业结构保持良性互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为了真正体现这种“平台十模块”式的课程体系的含义,在学制上宜采用“2+2或3+1”式的“两阶段”教学进度安排。如,前2年或3年为基础教育阶段,该阶段中大专业(通常指一级学科)的教学实施统一课程、材、学要求,使同一大专业基础教学具有统一性、普适性、扎实性。后2年或1年为专门化教育,根据人才需求预测、学生兴趣、就业意愿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教学强调本科层次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在专业模块的构成上,根据旅游业的产业构成、产业热点及其就业容纳能力、学生就业意愿、该专业方向本身成熟度的不同设立了导游与旅行社管理方向、酒店管理方向、旅游文化与规划3个模块。
(三)优化教学组织,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首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考核。实践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行动上改变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定势,提高其职业精神和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认同度;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注重实践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大都规定为6:4或7:3,但必须要像管理传统上的理论教学那样,正规地、系统地管理实践教学。其次,实施“双证教育”,即毕业生不仅要获得毕业文凭,还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间的距离。最后,加强授课教师资格审核,以具有“双师双高型”特征的教师为最佳。
在实践教学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制定了并行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职业岗位认识性实习、课程实践、综合性实习、毕业实习等形式贯穿于四年制教学始终,除了基础的实践教学考核外,还将学生获得英语导游职业资格、酒店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等证书通过率作为衡量实践教学效果的又一标准;专业方向课程的授课教师全部是具有英语导游证书或高级经济师职称的“双师双高型”教师,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加强与产业联系,建立一大批实习、就业基地
从就业角度加强与产业联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要追求以下目标:通过院校师资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优化教学内容,使之贴近实践,塑造学生易于就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以学生不同类型的实习为纽带,加强与产业界的相互理解,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引导校企合作由以往设立的低层次、松散型的实习基地向建设高层次、稳定型的就业基地转化。
根据笔者经验,如果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在每年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基地数量问建立5:1的关系,协议就业率基本上不成问题;笔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时,就注意到该学院有一产业关系办公室(industrialrelation),其职责在于常年吸收、固化、优化与全国旅游业企业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负责每年举办两届校园招聘会(careerfair)。这种常设机构不但可以避免国内院校常见的实习、就业基地单位的流失,而且因为有专人负责,工作常态化,使得校企关系越来越紧密。
采购管理是交付计划下达、需求及采购单生成、询比价管理、筛选或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是对采购过程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的科学管理。企业采购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定采购目标、制订采购制度、明确相关岗位职权、选聘采购人员、设计采购作业流程与表单,以及拟订计划与预算等。
2、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采购物资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品所需的原辅料、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等,在采购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后才能投入生产中。
采购成本对于减少资金占用、降低仓储成本和加快营运资本周转起着重要作用。采购成本不仅包括采购费用,还包含仓储费用、流动资金占用费用等,采购成本过高将会很大程度降低生产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采购为企业保证供应、维持正常生产和降低缺货风险创造了条件。没有充足的物料,生产就无法进行。
3、常见的采购方式
(1)询价采购。询价报价采购,指通过买方向选定的若干供应商发出询价,由各个供应商提供各自的报价,买方选定某个供应商与其达成交易的采购模式。询价采购是企业采购最常见的获取报价的方式。
(2)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指买方在一定范围内招标公告,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购买并按规定提交投保书,买方对标书进行评估后确定供应商并与之达成交易的采购模式。企业采购重大的设备或工程项目时,政府机构等非营利组织进行采购时,经常采用招标采购方式。
二、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现状
我国的采购管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比较落后。在理论方面,采购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还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管理者往往缺乏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能为企业的采购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方面,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采购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缺乏采购战略管理,采购流程缺乏科学性。因此,国内企业的整体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尚未建立规范高效的采购管理体系。传统的采购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瓶颈之一。
2、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采购模式主要分为招标采购、传统模式采购方式及电子商务采购模式。其中,传统的粗放式采购模式仍然是企业采用的主要采购模式。在这传统采购模式下,大部分企业的采购职能被忽视,采购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职能部门,承担事务性的采购工作。企业采购已经暴露出了如下问题:
(1)采购战略不明确。针对不同性质的采购物料、不同需求的产品、不同类型的供应商,企业无法制订出满足整体战略需要的供应战略。企业采购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2)采购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很多国内企业没有完善的采购预算制度、明确的采购授权与审批制度,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企业采购工作中常常出现采购成本和管理费用过高、需求规格不够明确、检验标准不清、供货渠道不稳定、交货周期长等问题。
(3)采购费用偏高。国内企业采购的成本控制意识薄弱,采购费用普遍偏高。企业的采购信息分散、错误率高;采购的过程繁琐,采购效率不高;同时,不透明的采购流程造成的暗箱操作,从而导致企业利润流失。以上各种原因造成国内企业的采购费用偏高。
(4)供应商管理的不足。国内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在供应商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很多企业没有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从而导致不能更加科学的选出合格的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仅限于催货和交付,很少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和进度进行详细了解。
3、企业采购管理面对的挑战
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快速产生使得采购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价格变化幅度大、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发展变化快及产品研发时限短使得采购管理的反应时限短。因此企业采购管理面临以下挑战:
(1)技术发展迅速,停产断档现象越来越多,采购品更新换代快导致库存风险高、采购难度大和对供应质量掌控能力差。
(2)市场价格变动频率高、变动幅度大,导致采购周期不易控制。
(3)传统价格=成本+利润之公式已不再适用,导致采购成本不易估算和掌握。
面对以上挑战,企业应从以成本为目标到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转变、从被动接受采购指令到自行预测调整的转化、从单一的购买行为到策略性采购供应链管理的变革。
三、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措施
1、规范采购流程
企业应分析自身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一是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实施采购,减少盲目采购;二是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及责任,使整个采购过程有章可循;三是加强对采购需求审批、执行、检验、发放等环节的管理;四是制定供应商考核机制,定期分析和评价供应商;五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定期考核采购人员,提高采购效率、防止暗箱操作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2、加快采购信息化建设
ERP管理系统可以为采购提供良好的管理信息平台,使人力资源、财物、采购、生产、销售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确保信息流、实物流及财务流的一致性,使采购管理能够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更加高效,使采购过程更加合理化、程序化和透明化。
3、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1)建立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建立供应商激励机制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双赢关系。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及合作关系。在实践中,采用优先付款、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供应商奖励措施等,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分享成功,同时也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2)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价格、周期及服务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使供应商不断改进,提高供应商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对供应商的评价要抓住关键指标,比如交货准时率的提高、交货质量的改善,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前期的缩短等。把评价结果向供应商反馈,与供应商一起探讨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协助供应商持续改进。
4、树立科学采购管理理念
采购部门不单单是执行采购的职能部门,更应是管理部门。为提升采购管理,企业必须提升采购部门的地位和执行能力,建立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建设一支高效专业的采购管理团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处理好采购与设计、需求、生产、质量、销售、财务等部门的关系。
5、加强采购内控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供需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只有把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将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所形成的供应链不断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系统管理,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为自己的企业谋求更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一、ERP与供应链管理
1.ERP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资源优化调配,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系统是紧紧围绕物流这条线索,控制物流信息。而采购则是物流的源头,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和经营,并结合了供应链的思想。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它使物流渠道安排从一个松散的联结着的、独立企业的群体,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合作力量。在本质上,它将每一个独立参与者进行存货控制,变为一种物流渠道整合和管理,增加了物流渠道群体的竞争力。
二、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充分了解整条供应链的信息;从原材料的获得开始,到产品的生产,一直延伸到把产成品送到客户手中。管理者获得了这些信息后,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
1.基本思路
传统的ERP,侧重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贯穿起各个业务环节来提高效率。但是,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和客户也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客户、外协企业的协调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分别把客户、销售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实现某种程度的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即在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时,企业可以由特定供应商或销售客户组成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以适应商场的需求。因此,对采购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一定的采购本身的这些具体事务,还要求采购管理者提供对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支持,同时还需要拓宽ERP系统的功能、服务对象,使ERP系统正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实现现代采购管理。
2.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
在ERP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模式不仅要有传统的采购事务处理,而且要沿着供应链将供应商纳入ERP系统中来,以信息形成对供应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流加以控制。采购管理作为整个ERP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如图所示。
在ERP环境下,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采购除了基本的采购业务,还提供了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支持。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供应商计划
它记录供应商的各种信息,包括供应商的供货范围、供货能力、供货质量,以及本企业合作关系的历史记录。帮助企业根据供应商本身条件和本企业的合作记录,确立合作伙伴,整合企业供应链。
供应商计划根据采购计划要求,产生相关供应商的近期采购请求。供应商通过供应链上的ERP系统获取这些需求信息,一方面便于其自身的经营活动安排,以保证对企业的供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帮助双方建立、保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最后,供应商计划在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采购要求时,能够帮助企业找到特定的供应商组成临时性的供应链,适应这种变化。
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总体结构示意图
(2)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计划
供应链采购计划处理企业ERP计划模块提出的采购要求。根据采购要求并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短期工作计划。通过这种采购计划也可以处理非生产性采购要求。实现这种部门性质的小计划提高系统的独立性,增加其适用范围。
(3)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业务
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业务类同于传统的采购业务,因此对采购业务人员而言,仅仅是采购管理工作方式改变,由传统的人工记录,改成电子数据的登记,在数据登录过程中提示的操作界面与人工方式类同。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的所有功能被集成在系统软件中,由扩展ERP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功能,通过Internet实现物料需求企业的计划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实时互动。
(4)电子银行应付款管理
采购应付款通过电子银行实现网络收付,并同时提供于财务系统,在本系统中建立对应的数据接口。其中的核算工作由财务系统完成。
三、基于ERP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的实现
虽然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ERP系统的功能都相当成熟与稳定,但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实现效果不佳,其原因是没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直接工具,传统的ERP系统是从企业内部角度集成企业资源,进行统一计划与控制。为此,实现基于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案应当着重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ERP系统扩展功能设计
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相对稳定,各ERP系统软件产品功能类同,但是,企业规模不同、所属行业不同、生产过程不同、形成的供应链不同,企业实际选用的ERP系统不同、应用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和所构建的ERP系统功能。因此,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首先要分析企业采购管理、ERP系统、信息化进程现状,特别要分析ERP系统功能及其应用现状,寻找最佳的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数据库结构、操作功能的切入点,最后设计出实用、有效的ERP系统功能。
2.供应链采购功能实现
用户通过ERP系统实现供应链采购管理。录入原始数据、处理各种相关单据,完成各项事务。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输入的原始数据直接更新对应的数据库。采购的各种信息一部分由用户设置,一部分根据采购业务进行情况更新。设置供应商信息接口获取这些信息并根据要求反馈相应的数据给供应链组合和供应商选择。供应商信息接口是提供对供应商信息访问的统一接口。一方面定制了一些常用条件下的检索,例如所在地区、供货范围等;另一方面提供用户自定义检索条件的功能。
关键词:连锁;采购;管理;问题;对策
连锁商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连锁业内竞争的激烈,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采购管理中的问题尤为突出,采购管理水平不高,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普遍现象,直接影响了连锁企业集中化采购优势的发挥,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已成为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连锁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采购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连锁商业的起步较晚,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连锁企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客观上来讲,国内连锁企业受资金、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规模普遍偏小,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程度不高。从主观方面而言,我国连锁企业采购管理的理念落后,主要表现为:采购管理的学术研究价值还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缺乏,不能为连锁企业的采购实践提供必需的理论指导,对供应商的地位及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目前,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仍将供应商视为企业的竞争者,连锁企业与供应商在采购价格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对立的状态之中,侵害供应商利益的行为多有发生,甚至直接导致供应商与连锁企业关系的恶化,也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而大型外资连锁企业则非常注重对供应商的筛选,视供应商为长久的合作伙伴,引导供应商参与到企业商品销售管理过程中来,从而达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目的。
(二)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在实现连锁企业标准化采购中起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企业未能通过网络等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供应商选择,导致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并使自身在日后的合作中遭受损失;与供应商的联系不紧密,连锁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仅限于价格谈判及货物催交付,没有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双赢的良好关系;缺乏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激励,例如,很多连锁企业没有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即使采用招标制,评估标准也局限于价格,在采购过程中,连锁企业对供应商的合作状况没有记录和评估,对于供应商的不良行为未有相关的处理制度,对信誉好的供应商未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等,因而,国内连锁企业无法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也加大了连锁企业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连锁企业总部与门店职能的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化,但是也增加了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难度,我国连锁企业受资金及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一方面,企业内部信息平台建设落后,总部与门店及门店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通、不及时,门店销售情况难以及时反馈到总部的采购部门,往往造成产品品类、数量、质量等方面采购的不准确性,总部的采购不能真实地反映消费者需求,门店之间内部需求调济也不能及时有效进行,直接影响企业库存的合理化及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企业与外部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企业无法及时获得产品及市场信息,在新产品的引进及优质供应商选择上显得十分被动,同时,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没有建立信息沟通平台,也无法实现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快速进货、补货、退货等采购流程操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连锁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流程管理不规范
采购流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一般包括:收集信息,询价、比价、议价、评估、索样、决定、请购、订购、协调与沟通、催交、进货检收、整理付款等环节,每一个流程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但是,采购流程管理也是连锁企业采购管理中最薄弱的一环,只有对采购各流程进行有效监控,才能实现采购的低成本运作。然而,连锁企业采购的大规模、集中化特点增加了采购环节的不可控性,也加大了采购流程管理的难度,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采购流程监管理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企业没有制定采购各环节详细的操作手册及操作规范,加大了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对采购人员的行为也缺乏全面的考核与监督,一些采购管理人员在在采购的过程中往往经不住外界的诱惑,与供应商进行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收受回扣等,极大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二、提高我国连锁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连锁企业采购管理理念
企业采购管理理念决定了其采购的形式与方法,积极转变自身经营管理理念是连锁企业提升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连锁企业应积极转变观念,从主观认识上重视采购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采购执行能力,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优点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高效的采购团队,通过对采购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学习国外连锁企业采购的先进理念及技术,促使采购人员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注重建立由采购部门牵引、以组织需求为导向、各级管理者全部人员参与的采购管理组织体系,处理好采购管理部与总部各职能部门及与门店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认识到供应商管理在采购管理当中的作用,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氛围,加强信息沟通,吸引供应商参与到连锁企业库存控制、质量跟踪管理中来。
(二)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连锁企业因多门店统一采购,商品的采购需求量较大,要在保证商品“量”的基础上保障商品的“质”,供应商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及产品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对其相关经营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了解,包括经营资质、产品渠道、品类、质量等,建立相关的供应商管理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定期收集、更新供应商的资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与评价,如供应商在供货过程中存在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违约、欺诈行为,连锁企业应进行记录,及时处理,严重者终止其业务往来,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根据供应商的合作行为记录及产品销售情况等,对其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促使供应商不断规范企业行为;再者,引入合理的供应商激励机制,促使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对于信誉良好的优质供应商,连锁企业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签订长期的、有信任保证的订货合同,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柔性合同,减少产品检查环节等,从而减少企业购过程中的风险,降低采购成本。
(三)提高采购管理信息化水平
连锁企业要实现采购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必须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采购。通过内部信息化平台,加强连锁企业总部与门店之间及企业内部各门店之间的信息沟通,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内部信息平台及时了解门店的销售及库存情况,及时调整理采购计划,减少不合理采购所造成的损耗;连锁企业应利用互联网,积极搭建企业外部电子商务平台,这也是现代连锁企业采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连锁企业可以采购信息,也能了解商品供给信息,包括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价格等相关信息,通过网上洽谈、比价、网上竞价实现网上订货,并网上支付货款,最后通过网上的物流过程进行货物的配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不仅提高了采购的速度和效率,也使得采购的流程更加规范透明,有利于采购过程的监管;加强与供应商之间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产品采购信息,实现采购的快速、高效运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规范采购管理流程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连锁企业采购部门对采购业务的各环节的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连锁企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信息库,采用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物流采购管理操作平台去指导、改善和实施物流采购运作,形成企业独有的物流采购优势:对于采购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及标准;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使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加强对请购、审批、签约、执行、检验等多种环节方面的管理;制定好采购计划,严格按照采购计划实施采购;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分析和评价;建立供应商管理档案,定期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建立规范的商品进货、验收、入库、退货、补货等操作规程;加强对企业采购人员采购行为的考核,把采购业绩作为考核部门人员的重要指标,减少暗箱操作,杜绝采购中的腐败现象的产生。(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转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自身的战略转型路径。面对资源不断匮乏,粗放式生产难以持续的严峻态势,中国企业正在努力从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产品模式等多领域尝试转型发展。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贯穿全文强调了民航企业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创造能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国有企业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我们知道,企业集中采购具有着发挥规模效应、降低集团综合成本、再造价值链管理流程、增强企业活力等特点,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已成为了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提高竞争优势的一种有益尝试。
但是,我国民航类大型企业在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它需要向国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团学习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打造具有民航行业特点的企业集采管理模式。笔者通过对政府及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的了解和研究,在本文中尝试着对如何理解集中采购管理的涵义,集中采购管理的主要模式,国内大型企业集中采购的特征及未来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作以简单分析,供读者参考。
二、集中采购涵义及相关研究理论
(一)“集中采购”涵义
笔者认为,所谓“集中采购”简单的理解就是指同一企业内部或同一企业集团内部的采购工作集中化。这里的“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指将采购权利汇总,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各分部的采购,在组织结构上设立采购总部负责安排所有采购工作,执行则可以由成员企业或下属部门完成。另一种则是指将分散的、有限的人力、供应商等采购资源集中起来,并汇总各自的采购需求,以一个“量”的优势,优秀人才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采购交易中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从而降低采购成本,获得优质、全面的供应商产品和服务。如果说第一种是集中采购的“形”,那么第二种则是集中采购的“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有效地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提升采购效益。
对于民航企业来讲,笔者认为集中采购就是通过整合全企业内具有战略性并具有一定规模、与民航运输保障服务相关的重要货物及服务项目,统一由企业集团通过组织实施、授权实施或全流程管理等方式来实施集中采购工作,实现集团集采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相关研究理论
企业集中采购其实是经济学中节省交易成本以及帕累托改进在现实中的一个典型运用。在研究理论中,集中采购研究主要依托于集成管理理论和采购管理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外就有专家学者对项目集成管理这一提法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美国的哈灵顿博士首次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s, CIMS)概念,以提高企业生产制造系统柔性和灵敏反应为目将功能、过程、信息、组织、物流、资源和决策等进行集成的综合系统。这是集中采购管理中“集成”的思想来源。
采购管理基础理论主要经历了从“库存采购管理”逐步发展到了“供应链采购管理”的过程。在科技和管理水平相对不高、以生产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以最小化库存成本为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开始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需求的多样性显现出来。众多企业间针对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竞争。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此时的采购管理者多从供应链的协调角度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从而进行优势积聚。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认为 “供应链是由各个相关组织形成的网络,包括相互联系的上游组织及下游组织,他们处在不同的活动及过程中,为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最终价值。”
三、集中采购模式主要类型
我国集中采购工作首先从政府机构开始实施,逐步在企业领域推广。通过对中央、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相关中央大型企业集中采购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各级政府主要通过目录管理、限额管理等方式实现政府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管理。大型企业集团主要通过部门式、职能式和中心式等管控模式来实现对全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统筹。
(一)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模式
政府采购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即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自2002年我国《政府采购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内以政府单位为代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呈现出采购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采购采用的集中采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这里,重点介绍政府机构集中采购模式。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在采购范围上主要采取“目录管理”,在操作方式上主要采用“采购机构”采购的模式。
财政部每隔两年都会《中央预算单位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采购项目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采购。
(二)大型企业集中采购模式
近几年,特别是国内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探索建立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在采购范围上,主要通过建立“分级集采目录”来有效划分集中采购中集团总部与二级公司的工作界面。作为企业集团公司总部兼具有全集团行政职管理能又具有全集团经营管理职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依据各企业特点也不尽相同。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三种:
图1、大型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管理三种模式
每个企业集中采购不同的管控模式,带来的是集中采购业务模式也不同,主要包括集中定价、分开采购;集中订货、分开收货付款;集中订货、分开收货、集中付款;集中采购后调拨等业务模式。这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各企业集团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管控深度。
四、我国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特征
在研究中发现,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在集团采购工作中,都在或多或少地实行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降本增效效果明显
企业集团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打造了优势的产品原料供应链,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超大型央企每年上千亿的采购规模,年均节约率达5%以上。中国国电集团通过集中采购,能够将通用物资价格平均降低15%左右,有效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
(二)集中采购规模逐步扩大
伴随着集中采购规模效益的提升,各大型企业纷纷逐步扩大自身集中采购规模,扩编一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试图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效应。万科集团自2001年起尝试基于战略采购的集中采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推广到了区域集中采购和年度集中采购,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组织协调难度逐步加大
随着采购规模的扩大,组织协调难度也在逐步加大。跨地域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织,集团内成员单位不可预见的采购计划的变更,采购价格市场变化频率的加快等不确定因素,都需要集中采购组织重新审定采购方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议,调整采购时间、方式等安排,这对集中采购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集中采购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国内企业集团的集中采购尚未有成功标杆作为参考,且科学的集中采购关系到企业集团项发展方向、战略考核和经营管理创新等目标的实现。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采购组织方式不当、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博弈、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我国企业集团整体集中采购规模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民航企业加强集中采购管理的举措
结合对相关机构及企业的集中采购的研究与借鉴,笔者认为民航企业应加快集中采购探索步伐,通过集中采购的有效管理与实施,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提升企业效益。具体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加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企业集团应从建立机制、完善制度、集中市场、整合资源中不断探索集中采购模式。在基础工作方面,应实现“五个统一”的目标,即统一信息平台、统一供应商管理、统一专家库咨询、统一业务流程和统一物资标准。加快制订并完善企业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物资结算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
图2、集中采购管理“五统一”基础建设
(二)加强采购计划的预算管理
在企业集团各类大宗物资的计划编制过程中,应提前组织企业集团下属各成员单位对下一年度的物资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消耗规律,超前制定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为集中采购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加强采购预算的执行控制,减小全年采购实际发生额与采购预算的偏差,发挥采购预算、采购计划的统筹监控作用。
采购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是包括采购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收集、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以来对采购管理的研究很多只停留在流程描述阶段和定性描述阶段,全面的定量化模拟研究还很少,这也是由于采购管理工作的复杂性所造成的,采购管理除了包括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之外,同时也与库存管理紧密相关,因此要做出全面的定量化模拟研究,首先必须对采购管理系统进行仔细的系统分析。
一、采购管理逻辑模型构建及目标设定
1.1 采购管理逻辑模型构建
设定采购管理系统P与订单管理系统O,供应商管理系统S,库存管理系统I三个系统相联系,其中POI三系统都属于企业内部系统,S系统属于外部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与这三个系统的交换效率与效益, 构建采购管理逻辑模型如下图所示:
1.2 采购管理逻辑模型流程关系构建
POSI系统间流程为PO―批量订单发出,OP―订单完成情况反馈;PI―库存查询,IP―库存查询反馈;PS―向供应商发出采购,SP―供应商供货反馈。
1.3 采购管理逻辑模型目标设定
将采购管理系统P目标设定为采购批量PQ,采购总成本PC,采购效率PE;订单管理系统O目标设定为订单批量i,SKU品类数k,品类采购量Qk,订单响应速度Okv,订单随机性Oir;将供应商管理系统S目标设定为供应品类数Sk,k品类下供应量SPQ, 供应商供货速度Skv;将库存管理系统I目标设定为现库存量Ik及安全库存量SSk。
1.4采购管理逻辑模型流向参数关系构建
综上所述,PO系统之间的参数传递包括(PC,PQ,PE,i,k,Qk,Okv,Oir),PS系统之间的参数传递包括(PC,PQ,PE,Sk,SPQ,Skv),PI系统之间的参数传递包括(PC,PQ,PE,Ik,SSk)。
二、采购管理模拟模型构建
从采购管理逻辑模型的分析中可看出,POSI系统中的核心是P系统,因此构建起以P系统设定目标为优化目标的采购管理模拟模型。
2.1采购批量PQ模型构建
采购批量PQ=,SKU采购分量PQk与订单采购量Qk和现库存量Ik及安全库存量SSk相关,PQk=Qk-(Ik-SSk)。构建模型PQ=,k=(1,N),N为汇总后SKU品类数。
2.2采购总成本PC模型构建
采购总成本PC,包括购买资金PC1和采购费用PC2,PC1与采购批量PQk,采购价格Pij相关,PC2与采购SKU品类数k及采购批量PQk相关。
首先,考虑单一订单采购成本PCi,与单一订单Oi,订单下SKU品类数Mi,订单下品类采购价格Pij,订单下品类采购量PQij相关。PC i1=,PCi2=f(Mi, PQij)=λ0Mi+,建立模型PCi=+λ0Mi+。
i=(1,n),n为批处理订单量;j=(1,Mi),Mi为单一订单下品类量;
λ0>0为品类量系数;λij
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批量订单采购总成本模型:
批量订单采购总成本PC=,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批量订单汇总之后SKU品类数小于分订单SKU品类数汇总量。
PC1=, PC2=f(N, PQk)=λ0N+,
建立模型PC=+λ0N+,
k=(1,N),N为汇总后SKU品类数,N
λ0>0为品类总量系数,λk
优化目标为最小化PC,可以结合数量折扣下EOQ模型考虑PQk的优化问题,同时根据供应商数量折扣表确定Pk,因此模型求解重点就在于系数λ0与λk 的求解,而这两个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采购系统数据收集后经统计分析得出。
2.3采购效率PE模型构建
采购批量PE=,SKU品类采购效率PEk与订单响应速度Okv,订单随机性Oir及供应商供货速度Skv相关,构建模型PEk=f(Okv, Oir, Skv)=αT0+βT0 +γTs=(α+β)T0 +γTs。
T0为采购部门SKU品类订单标准处理时间;
Ts为供应商SKU品类订单标准处理时间;
α品类系数,与SKU品类数N相关,随N值增加而增加;
β随机订单系数,与随机订单比率相关,随即订单量增加β系数增加;
γ供应商响应系数,与供应商供应品类数Sk及k品类下供应量SPQ相关,γ随Sk和SPQ的增加而增加;以上参数与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数据和经验数据得出。
k=(1,N),N为汇总后SKU品类数。
三、采购管理模拟模型优化分析
3.1 采购管理系统模型优化目标设定
根据以上模型分析,得出采购管理系统P目标采购批量PQ,采购总成本PC,采购效率PE的函数表达式分别如下:
PQk= ;
PC=+λ0N+;
PEk=f(Okv, Oir, Skv)=αT0+βT0 +γTs=(α+β)T0 +γTs;
将采购管理系统的优化目标设定如下:
将PQk在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同时PC也要降低,而PE则要提高,在实际应用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目标设定;
3.2采购管理系统模型优化分析
将采购管理模型目标间参数相关关系表示如下:
由于PQk与Pk存在内在关联,都由供应商管理系统S的数量折扣表决定,而将S作为整体来看时PQ==,所以PQ,PC,PE直接和k,PQk相关,即采购管理系统优化目标与品类数和品类下采购量直接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当SKU品类数K发生变化时,PQ,PC变动方向相同,但PE与K,PQ,PC的变动方向都相反;由于PC优化控制目标为降低,PE优化控制目标为增加,所以在满足PC需求情况下,采购管理系统应减少K的总量,即SKU品类总量,以满足系统的优化目标要求。
当SKU品类下采购量PQk发生变化时,由于供应商数量折扣影响,PQ,PE变动方向相反;PC变化考虑到PQk与Pk的交互作用影响,需要进行SAM敏感性分析,实践中在收集相关数据后可再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考虑K及PQk对采购管理模型的影响,减小K量将可以优化企业采购管理系统目标,而PQk带来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实际数据收集和敏感性分析作出进一步判断。
参考文献
(一)缓解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我国商品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的自由调控,我国商品价格直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以及偶然性、暂时性,制定有效的科学的采购管理能够及时应对价格的突变。受金融危机的波及,日百商品的市场价格会受到强烈的波动,因而公司的采购方式和价格方面都将受到新的挑战,遇到不可估计的风险。因此,制定合理规范科学适宜的B2C电子商务公司日百商品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库存管理制度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市场价格风波所带来的风险,不至于使公司陷于孤立无助、措手不及的状态。
(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仅需要有较好的商品优势还应有较实惠的价格优势。因此,应尽可能降低商品的采购成本,并建立良好的采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B2C电子商务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即为商品购买成本,如果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日百商品采购管理制度,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确保公司的高效运营,并能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合理的采购管理能够降低采购的总成本,从而使得低的成本转化为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相适宜的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能够维持和保证日百商品的充足而又不至于累积,从而能够迅速抢占市场,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B2C电子商务公司日百商品采购管理
(一)采购价格管理
采购价格管理是采购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管理的原理则依据理论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管理模式或程序,并要求采购相关人员严格遵循采购管理的程序。其一般模式程序为:
1.总则。制定目的:保证采购商品高质低价;规范采购程序。适用范围:公司各类商品采购;采购价格审核、确认。
2. 价格审核规定。报价依据:物流总监办制定年度费用预算表,采购部依据预算表采购,供货商报价也可参考预算表。价格审核:供货商定期给出报价单,采购部填写《采购单》;采购部挑选三家以上供货商询价,以作比价、议价依据;物流总监审核《单价审核单》一式三份;物流总监认为价格不合理,则退回采购人员重新议价,或由物流总监亲自与供货商议价;《单价审核单》经核准后,一联转财务,一联由采购部存档,一联转供货商。
3.价格调查。核定的商品,采购部应定期收集和掌握最新价格数据。核定的商品若采购价格有变,则需重新报批《单价审核单》,且附书面说明原因,再经审核环节。在相同价格、质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与原供货商合作。为贯彻公司低成本政策,每年应与供货商商量降价之事宜。采购总量增加时,应与供货商商议降低采购价格。
(二)库存管理
在采购管理中研究库存管理,其目的是大限度地降低压库资金以及保证采购的合理性。库存管理的方式有:一是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集中库存某些零售商的货物。可以根据真实的销售量或者订单量的变化,生产补给货源,优化库存结构,能较高效利用仓库和节省人力。二是客户管理库存。零售商管理库存,最接近消费者的库存管理,库存频率高、库存量相对小,但库存的利用率高很少存在积压现象。三是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与客户共同管理库存。集合生产过程和零售过程数据的掌握,能更加准确的控制资金的投入和提高库存水平。
(三)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是为了提高商品的销售额,销售管理对企业的采购起着直接的决定性。在采购中研究销售管理主要研究销售中的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品种以及销售的时间等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建立销售数据管理库,从而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进行成功的商品采购。销售管理和采购管理有相互融通也有独立的存在。适宜的销售管理能够确保和推进采购管理健康、持续的开展。
B2C电子商务公司日百商品采购管理案例研究
卓越、当当属于最早一批B2C电子商务公司,使用供应商库存管理,消费者下单转交供应商发货。这样的模式节省了库存资金但会拖延时间也不能保证货源的充足,会造成顾客流失的风险。随着卓越和当当的发展,他们的采购模式也由纯网络运营向多线下渠道资源建设发展。淘宝,是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信息流等中介服务的网络中介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个人交易提供中介服务的免费交易服务平台提供商。如今,淘宝高调进军B2C,淘宝商家的采购管理大部分还是与最初的卓越、当当模式相同,只不过他们与某些供货商签订长期合同,以保证货源的充足。拥有实体商城和网点的传统零售业的商家如国美、苏宁、沃尔玛、家乐福等,抓住互联网这一商机,积极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开设网上商城,他们的采购模式与早年诞生于互联网的B2C网上商城卓越、当当、亚马逊有着本质的区别,其采购无需进行成品的采购,还是和原来的模式一样进行原材料的采购。
由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B2C电子商务公司所采用的采购渠道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采购。大多小型电商采用线上采购,简便快捷、省时省力。对于大中型电商则多采用线下采购,线下采购相对安全可靠、信誉好。
B2C电子商务公司日百商品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价格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B2C电子商务公司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商品采购价格管理制度。商品的采购过程包含材料、法律、保险、经济等学科方面的知识,建立完善完整的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要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大多数公司所采用的商品采购价格管理基本是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及时地根据市场的变化更新采取有效的管理,且公司内部采购人员的结构职能划分并没有严谨地按照公司要求开设。由于人员配置的不完善,使得在工作的协调和配合上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由于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得一些素质不高的职员为了自身私利而违反公司规定,导致商品采购出现质量不合格、采购价格过高等不良现象,严重危害公司的利益以及破坏市场秩序。
(二)采购管控存在缺漏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的千变万化,致使B2C电子商务公司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挑战,采购不仅要求低价更要保质。但多数采购职员把采购的价格看的太过重要,而忽略了如品牌、质量、信誉、售后等方面的考察。这样的采购观念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大多数公司仅仅关注的是材料的价格以及质量方面,并没有对售后服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有计划有目标地与供应商洽谈商议后期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并没有将公司的未来的发展与利益考虑在内,单单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且,由于电商的虚拟性和网络性,相关监管制度和措施未能全面而及时。因此,少数公司为追求眼前利益,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采购渠道方面,许多B2C电子商务公司直接和某些品牌签订授权合同销售其产品。然而,就在2013年8月份,各大网站纷纷新闻宣称许多品牌(如雅戈尔品牌服饰)并未授权给京东天猫等B2C电子商务公司,它们销售的是假名牌。因此,对采购管理需特别注重其监管和控制,保证采购商品的质量,维护公司的长期信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2C电子商务公司实施日百商品采购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与公司相适宜的采购价格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制度
每家B2C电子商务公司经营模式都各有特点,应从本公司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公司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特性,逐步建立和规范采购活动。一套科学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应当合理整合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制度使采购管理最优化。例如采购数量庞大、频率和周期相对长的B2C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采用网上招标的方法,主动出击,择优取录。对某些小型采购量的B2C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选择信誉优良、质量有保证的大公司签订长期的有效合作合同,这样可以节约很多的采购时间和防止人员的浪费;或者使用电子采购模式,此模式可以有效节省供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在特殊时期,公司还可以采用价格竞争模式,通过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变化,在采购过程中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保证采购价格的最优性。
(二)发展和培育长期主力供应商
对日百商品采购而言,供应商的选择与维持尤为重要。质量好、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到位的供应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强采购价格的管理,提供最优的供货模式。因此,针对公司本身的需求和发展,可以全面考察相关供应商在质量、价格、技术、管理、信誉、人才方面的竞争力,从而选择与最优的供应商签订一揽子框架协议,保持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互利互惠的关系将有助于公司的长期战略性发展。
(三)建立全面的采购信息系统
当前市场瞬息万变,建立完善的采购系统,掌握最新的价格动态是公司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全面的采购管理更省心省力、合理可靠。企业的监督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其职责和优势,为企业提供可靠、完善的采购数据和供货商信息资料。这样企业就可以建立全面的采购信息系统,从而跟踪及选择合理价优的供货商。对市场及价格了解同时也帮助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掌握一定的主动权,防止供货商哄抬物价、混淆事实。此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商品采购信息系统,从中预测未来商品价格变化的趋势,进而保证公司有计划、有目的地运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四)加强采购管理队伍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