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2: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虚拟经济的特征,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虚拟经济是指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利用虚拟资本、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进行交易活动所引进的各种经济形态的总称,是以虚拟性为基本特征的 ,独立于实体经济,同时又必须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经济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
一、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则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电子货币、股票、债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落后的虚拟经济会成为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的障碍。
但是,我们应看到,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并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EdwardS.Shaw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对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损害,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
三、虚拟经济的功能及其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具体而言,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主要是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加:
1.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正面影响
(1)增强资本营运功能。虚拟资本的运作能有效地提高资本运营能力。虚拟资本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际大公司乐于采用的经济手段,即利用票券、期货、期权以及其他金融衍生物。这些资本在持有和交易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活动又称为资本经济。当企业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 ,并逐步转变为资本运营型时,企业大量利用并购手段来扩大资本,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就已经逐步使用了虚拟资本方式,如投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以及其他衍生物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利率上限合约等手段。一方面扩大企业资本运作范围,另一方面扩大资本筹集能力、资本增殖能力。充分发挥资本的增殖手段是虚拟资本的主要功能。扩大企业利用虚拟资本参与竞争能力是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增殖是资本生存和合法性的依据,它也同样是作为资本特殊存在形式的剩余资本从事虚拟经济的直接手段和目的。
(2)扩大经营能力功能。虚拟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其虚拟性,而虚拟性经济表现为经济形态的虚拟性、经营形式的 虚拟性、过程控制的虚拟性几个方面,其主要作用在于扩大经营能力,借助外部实体经营企业发挥其运作功能。
(3)调节资源配置功能。虚拟经济的资源调节功能表现在运用虚拟经营的企业往往具有优秀的品牌,优质的关键资源和良好的管理经验,往往对某一类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和专项控制,并能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进行有效的加工、生产、营销,从而达到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调节生产机能,实现资源优化组合。
(4)提高风险报酬的功能。虚拟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高风险性,最突出的是金融泡沫的形成、网络风险的产生等, 而高风险与高报酬是相辅相承的,高报酬的产生决定着风险报酬的高低,所以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形成高报酬,从而提高了虚拟经济的创造风险报酬的能力。
2.虚拟经济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
主要表现在:
(1)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账的大幅增多,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础。
(2)虚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投机风险。虚拟货币一旦以膨胀的信用化形态进入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循环,虚拟经济就进入了实体经济并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这一互动增加了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减少了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总体上来说,虚拟经济的适度和正常发展,是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和提供融资支持的。但是,当虚拟经济发展到过度膨胀时,在一定时期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其作用就会走向反面。
(4)虚拟经济的扩张可能出现经济泡沫过度,引发泡沫经济的产生,导致对实体经济的巨大破坏。
(5)虚拟经济的跨国扩张严重危及世界经济安全,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金融业务国际化、自由化,使国际资本流动急剧增长和快速扩张。特别是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以各种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投机资本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增长。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问题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1.充分认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适度发展虚拟经济。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不能因为它们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或金融动荡而取消之。应该认识到,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意味着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高级化。
2.对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等理论要深思和慎行。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格利和肖曾反复论证了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好处,这一理论一度影响深广,而且在发展中国家盛行。但自从爆发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对其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三化”理论是否适合发展中国家的质疑,以及在何种程度和哪些阶段实行的建议。一般地说,从经验来看,贸易自由化是没有问题的,而资本自由化则是有很大风险的。目前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全面推进金融深化和自由化的条件,还存在着多种体制和机制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金融国际化势在必行。
3.正确处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导致泡沫经济。只有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才会出现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投机虽然是重要的原因和导火线,但实体经济的内在失衡才是导致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投机是泡沫破裂乃至引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是外在原因;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和泡沫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才是内在的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打牢实体经济的基础,把握好虚拟经济发展的“度”,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注意防范和控制我国经济的泡沫风险,抓紧化解已形成的过度经济泡沫 我国实体经济运行的泡沫风险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股市。客观地说,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拟过度问题。二是房地产泡沫。三是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较大面积亏损造成的泡沫。它集中反映在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上。对已经形成的经济泡沫,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化解。
5.建立经济预警系统,增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场法规,加强金融监管为了使虚拟经济更好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防止泡沫经济的产生,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运行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其与实体经济的偏离度,使虚拟经济形成的资产、交易量与实体经济的对应从发散变为收敛,促进与实体经济运行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德] 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李方:金融泡沫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美)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2)03―0078―05
一、引言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部分,随着人才的流动,往往会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形成人才聚集的现象,人才聚集现象又会产生相应的人才聚集效应。虚拟经济的出现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关键不在于领域的划分,而在于视角的建立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
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最先提出了虚拟价值,此后,西方学者在这个领域相继做出研究,并提出广义虚拟经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相应研究。刘骏民教授在《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一书中认,“虚拟经济”的概念可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虚拟经济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和其有关的一切劳务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例如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产值)、教育、广告业等。成思危教授在《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一文中,对虚拟经济定义了三种范畴:第一,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第二是指以信息技术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称数字经济或信息经济;第三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林左鸣在《广义虚拟经济》一书中曾指出:传统的实体经济主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纯粹的虚拟经济只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济统称广义虚拟经济。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才聚集的理论研究较深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人才集聚是一个点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面的问题,认产业空间的聚集,人才的集聚以及城市化,本身就存在着关系。牛冲槐教授已经从区域要素的视角给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定义,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科技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对广义虚拟经济和人才聚集分别进行了研究,而关于广义虚拟经济与人才聚集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对人才聚集现象及效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
对于虚拟经济,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了对其的研究,这里的“虚拟经济”主要是指由实体经济衍生而成的各种金融活动,实一种狭义的虚拟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义虚拟经济已经蔓延到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角落,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二元价值容介态。广义虚拟经济着重考虑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其灵魂是信息。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其特点逐渐的显现出来:从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角度看,他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导的,从所生产的商品来看,其价值是以非物质形态主要形式的。
(二)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
根据其内涵,我们归纳其特征如下:
1 人本经济。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它是一种人本经济,强调以人本。对于财富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讲,满足心理需求比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
2 信心。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虚拟经济带来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心争夺战,虚拟经济时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不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是信心不足和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
3 人气的聚集。人气就是吸引人心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程度。人气的聚集实际上就是社会群体的信心集合,取其共同认可的心理感受标准。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人才聚集。人气,是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标志。
4 知识和信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息成首要的资源,以信息技术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以知识和信息特征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5 服务。“服务”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单纯销售商品的情况已经慢慢消退,如今的商品销售往往要伴随着服务。所以,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专业分工必须要附上与之相当的服务,以此来提高效率。
6 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下颇引人瞩目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强调的是基于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它超越一般物质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给客户提供超值享受,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7 人力资本。在创造企业价值方面,人力资本往往比传统的资本更加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当企业要创造大量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时,仅靠资本的投入是不够的。人力资本,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它对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人才聚集现象
下面,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与诠释。
(一)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人才在区域要素边际收益差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从边际收益较低的地区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地区。而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看,人才聚集现象可以定义: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大量人才了满足其心理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在虚拟经济发达、信息高效流通、市场信心足的地区集聚所形成的聚类现象。这样的人才聚集现象可以促使人力资源更快地转变人力资本,从而创造价值。
(二)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内涵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内涵分三个部分。首先,对于任何一类人才来讲,经济的发达及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完全的吸引人才的聚集。人才的聚集,必然是向历史潮流的“潮头”聚集。比如,在一些IT人才的眼中,硅谷、深圳、中关村,就是他们心中向往的圣地;而对于一些服装设计师来讲,法国巴黎则是他们的圣地;对于建筑师来说,意大利、德国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渴望去这些地方发展,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了满足心理需求,是一种精神向往。其次,广义虚拟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人气的聚集。广义虚拟经济系数是恩格尔系数的反函数,广义虚拟经济系数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该地区越富裕,服务行业、体验经济相对更发达,知识和信息传播迅速。这样,就能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享受,达到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效果,这种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广义虚拟经济下,自我价值的实现推动着人才的聚集。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科技人才来讲,更重要。有数据显示,微软有30%的俄罗斯工程师;在硅谷,华人和印度人工程师的数量占到了2/3以上。这样的现象表明,工程师会觉得在微软、在硅谷,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意义,人才的聚集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特征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内涵,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此现象的特征。
1 空间性。人才在广义虚拟经济的影响下,聚集在某一地区,会引起该地区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些人才或集中在人才市场中等待重新配置,或聚集在专业性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在特定的空间内才能完成上述人才资源配置过程,所以,它具有显著的空间性。
2 聚类性。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聚集现象主要表现某一行业(虚拟空间)中集中了大量相关或同类型的科技人才,这种现象体现出了按类聚集的聚类特征,所以具有聚类性。
3 动态性。人才个体结构分布与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如知识、技能、年龄等,而且,人的个人偏好,精神追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人才聚集是一种动态过程,这种动态性有利于组织与外部资源的交换,提高组织知识的动态竞争力。
4 网络性。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的聚集,必然会伴随着知识与信息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沟通也会变得非常频繁,因此,各人才聚集组织之间在长期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中会形成以知识、信息纽带的经济网络,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人才聚集呈现网络性特征。
5 共享性。广义虚拟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高效流通标志的,所以,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的聚集,会迅速地将个体分散知识转化整体共享的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形成知识共享系统。人才个体与知识共享系统相互丰富,扩大了知识共享量,提高了人才群体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四、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人才聚集现象与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也会产生两种效应,即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和不经济性效应。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的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用。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人才,聚集后的作用低于不聚集时的作用。了研究方便,本文将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效应归人才聚集现象,不做深入讨论,本文中提到的人才聚集效应均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下面,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探讨人才聚集的效应。
(一)知识溢出效应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人才掌握的知识一般都是以隐性知识主的,是以非编码形式存在的,这种知识很难用间接的形式传递。人才的聚集增加彼此问交流的机会,可以使人才在接触中互相学习,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得以广泛传播。
(二)信息共享效应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首要资源。人才了追求知识和信息的高效流通,而聚集在信息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该区域的信息传播将会更加迅速,且传播成本降低,经济活动中会出现免费、及时的信息供群体共享。
(三)激励效应
人才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互相聚集而产生竞争,竞争会对失败者产生激励作用,聚集竞争不会是个体性竞争,必然是群体性竞争。对于失败群体,在竞争过程中能够以隐性知识溢出方式,发现自身人力资本的缺陷,失败的刺激会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胜利群体而言,了维持竞争优势,也会产生激励,进一步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群体性竞争的结果会提升聚集区人才群体的能力水平,提高人才资源的性价比,在人才聚集群体中产生“激励效应”。
(四)集体学习效应
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人才聚集效应会产生信息共享效应,了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人才更愿意创造一种集体学习的机会,如研讨会、沙龙等,并以此来获得更大程度的开放和交换力度。
(五)人气效应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富的标志,不单单需要稀缺贵重的物质作载体了,而是要有一种可靠有效的信用制度来维系,因此,“人气”变得至关重要,要想积累人气,积累信心,就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才的聚集与人气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六)品牌效应
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品牌商誉,逐渐体现出了一种无形的、巨大的价值。消费者追求高档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体现虚拟价值的过程,高档的产品更多的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人才的聚集,会加快市场信息的流通,迅速地增大产品的需求,产生人气的积累,能够促使一个品牌持续下去,并不断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它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七)组织效应
人才的聚集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任何一类人才的聚集,都应有“帅”、“将”、“兵”的分类。组织中应由能力较强、民众信服度高的人才来担任领导,而组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共同的追求。人才的聚集应向着群体合理配置的方向流动,从而使组织能够良好发展。
(八)商业模式效应
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标志的经济时代已慢慢衰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只是完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商业模式,逐渐转变服务同步的商业模式,强调注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某地区人才的聚集,能够使当地企业快速的接受新鲜事物,从而推动其商业模式的转变。
(九)体验营销效应
顾客心理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产品虚拟价值的发挥,而体验营销则是发挥产品虚拟价值的主要途径。如今,很多著名品牌的营销手段都转向了体验营销。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的聚集,体验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人才聚集起来,是了追求更大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从而将体验营销融入到各个行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创意经济效应
一、全球虚拟经济规模
(一)虚拟经济的界定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而言的经济运行方式,是虚拟资本进入虚拟经济部门循环运动而发生的经济交易活动的总称。任何以货币衡量的财富都可能进入虚拟经济的运行领域,通过交换发生价值增殖,因此,对虚拟经济规模的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房地产和收藏品市场都采用资产化定价方式,是构成虚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上述领域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性部门,将其市场价值总和定义为虚拟经济的总体规模。全球虚拟经济规模是一个静态变量,对该时间序列的分析体现了全球虚拟经济的发展轨迹。将全球虚拟经济规模与全球实体经济规模相比较则体现了虚拟经济的相对增长和波动特征。此外,为了从动态上把握虚拟经济的活跃程度,虚拟经济的交易率也是衡量其规模的重要变量。
(二)全球虚拟经济总量测度
根据在虚拟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和活跃度,本文选取全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市场价值数据作为衡量虚拟经济整体规模的静态指标。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主要计算的是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涵盖了实体经济的主要范畴,因此,我们以虚拟经济规模与GDP的比值作为经济虚拟度指标来反映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而言的相对规模。
截至201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整体规模已经突破2000万亿美元,相对规模达到实体经济的34倍。其中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份额最大,虽然股票和债券市场也已经接近或超过实体经济总量,但在虚拟经济的整体规模中所占份额很小。同时,全球虚拟经济仍在高速增长,2010年的增长率达到21%,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增长率,金融衍生品市场则是虚拟经济最为活跃的交易市场。
二、虚拟经济全球化与实体经济周期波动
(一)全球虚拟经济波动
全球虚拟经济规模的高速膨胀是否影响了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态势和波动特征?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就要考察虚拟经济的发展轨迹与实体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互关系。考虑到虚拟经济中的证券市场部门发展相对成熟,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总规模作为代表虚拟经济的变量,同时仍以GDP代表实体经济。在考察两个变量的变化时,由于原始数据非平稳,需要进行去势处理,本文采用主流方法HP滤波技术,去除序列的趋势项(图1)。
从规模发展来看,1989年全球证券市场规模略大于实体经济,但差距不大。20世纪90年代,虚拟经济的发展逐步背离了实体经济,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到2010年,证券市场的名义市场价值已经达到GDP的两倍以上。从全球虚拟经济波动与实体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来看,大部分时期虚拟经济的波动变化领先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波动有约1年的滞后期。但是也有例外,1995—1997年和2001—2003年,两者发生了同步波动,而1998—1999年虚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实体经济同期或下一期的正向波动,表明这一时期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多是受到贸易、投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虚拟经济的波动性更大,虚拟经济下滑往往导致实体经济增长放缓。随着虚拟经济波动性的增强,世界实体经济的波动幅度也在上升。当采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数据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二)不同虚拟资本交易市场对实体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为了考察不同虚拟经济交易方式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我们分两步描绘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以及实体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首先对时间序列取对数来消除量纲,然后采用HP滤波剔除趋势项得到波动分量(图2)。
变量处理结果显示,与各交易市场的剧烈波动相比,实体经济的波动幅度极为平缓。2004年后,各虚拟资本交易市场的波动逐渐呈离散态势,同时实体经济的波动开始上升,表明在虚拟经济剧烈波动影响下实体经济波动性增强。从具体交易市场情况来看,尽管债券市场的规模大大超过股票市场和OTC市场,但波动幅度却最小,其滞后一期与GDP的周期波动趋势相似。股票市场在1999年之前相对平缓,此后开始大幅震荡。规模最小的OTC市场波动最为剧烈,2008年出现爆发性增长,2010年又迅速跌入低谷,体现了虚拟经济的高度不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采用Eviews6.0软件对各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各金融市场时间序列的滞后一期与实体经济波动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运算结果见表2。
我们把1989—201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波动的相关性显著高于第一阶段,显示两者关系日益密切。股票市场与GDP在第一阶段为弱负相关,第二阶段转变为显著正相关,这反映了上世纪末虚拟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尚不明显,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则在整体上影响了实体经济增长。债券市场在两个时期都与实体经济波动存在高度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债券交易市场是虚拟经济部门中泡沫化程度较低的部分,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最为密切。OTC市场与实体经济增长不存在相关关系,说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泡沫化程度最高,其波动经常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背离。同时我们注意到,债券市场与股票和OTC市场波动都存在弱正相关关系,股票市场和OTC市场之间却为负相关,这说明债券市场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其他部门都有密切联系,起到两者的中介作用。
三、虚拟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一)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金额为42万亿元人民币,国债交易额20万亿,期货交易额138万亿,三者总计达到GDP总量的4倍多。然而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举例来说,各种消费信贷本质上是将个人未来的收入流提前资本化的一种金融契约,是虚拟经济融入个体消费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国1997年的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190亿元,2006年底上升到2.2万亿元人民币,约为GDP的11%,而同期美国的按揭贷款达到13万亿美元,是其GDP的100%。但是相关研究认为我国消费信贷增长速度很快,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就大胆预测,到2015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由2010年的7万亿元人民币扩张到21万亿元,而美国2012年的消费信贷规模为2.5万亿美元。
目前,我国正处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规模逐步扩张,有较大上升空间,开始对实体经济发挥影响,但虚拟经济总量占GDP比重仍然有限,相关的市场建设与监督机制尚不完善,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但是仍有大量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的证券市场,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融入世界金融市场。通过统计实际发生的资本跨境流动,我们可以考察中国的金融市场参与国际化的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综合证券投资调查数据库(CPIS, Coordinated Portfolio Investment Survey)采集了自1997年以来全球跨境证券投资(包括股票、短期和长期债券)状况数据,本文数据来自该数据库的报告国对中国的证券投资统计(见图3)。
图3显示了来自亚洲、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跨境证券投资金额(左侧)及其所占比重(右侧)。虽然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增长速度较快,且中国与亚洲区域的跨境证券投资远高于其他地区,其中香港是最重要的投资者,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与亚洲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热钱的流入。截至2009年,美国持有的中国证券资产为1023亿美元,欧盟为408亿美元,亚太国家为1965亿美元。除香港和美国外,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对中国证券的购买十分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国投资者仍然相对封闭。目前,非本国居民在发行票据及债券时要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若国内机构在国外发行债券则必须纳入国家外债计划,相关规定限制了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程度。
四、政策建议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1)04-0046-07
一、引言
目前的广义虚拟经济分类方法主要有两个。一种方法是从心理需求角度出发,将广义虚拟经济分为纯粹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和既满足生理需求、也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由于广义虚拟经济是建立在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分类方式突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从产业角度进行划分,例如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和各种服务产业等等。特别的,金融业又被称为狭义虚拟经济。从产业角度进行分类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有利于对广义虚拟经济的核算,二是于有利于将研究集中到极具广义虚拟经济特征的产业领域。但是由于产业分类方法受到经济核算方法的制约,很难做到全面和准确。目前的统计部门的产业分类方法并不是按照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进行的,在金融、文化和服务产业中也存在实体经济的成分,而在实体经济中也存在有广义虚拟经济的成分。例如企业对产品进行的工业设计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来满足心理需求的,但工业设计的价值通常会随产品划分到制造业的某个部门,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虚拟产业部门。也就是说,由于广义虚拟经济包括了“既满足生理需求、也满足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从而明确区分实体经济部门和广义虚拟经济部门是非常困难的。
上述两种广义虚拟经济分类方法虽然都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也都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缺陷:这就是它们都不是根据广义虚拟价值的形成方式来对广义虚拟经济进行分类的,而广义虚拟价值的形成方式才是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尝试着从广义虚拟价值的形成方式,对广义虚拟经济进行分类。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按照是否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值,将广义虚拟经济分为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和不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对于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又可根据其供给弹性划分为强广义虚拟经济和弱广义虚拟经济,前者有较低的供给价格弹性,后者较高的供给价格弹性。当然,区分弱广义虚拟经济与强广义虚拟经济的供给价格弹性值具体为多少仍然是一个问题,不过作为理论研究可以暂时回避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假设两种极端的情况:强广义虚拟经济的供给弹性很小、甚至为O;弱广义虚拟经济的供给弹性很大,甚至为正无穷,以此来突出二者之问的性质差别。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介于二者之问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将广义虚拟经济划分为:强广义虚拟经济、弱广义虚拟经济、不可直接定价的广义虚拟经济。以下的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讨论这三种类型的广义虚拟经济,第五节是结论。
二、强广义虚拟经济
可直接定价的强广义虚拟经济是指具有较低供给价格弹性的情况。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不妨假设供给价格弹性为O。当供给的价格弹性为O时,称为供给完全无弹性,它意味着供给数量为一不随价格变化的常数,这时广义虚拟产品的价格等价于经济学的租金。因此我们以下先对经济学中租金的概念做一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强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
在经济学中,租金是指供给数量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图1表示了租金的形成的基本原理。在图1中,纵轴代表价格或租金,横轴代表产品数量;D1、D2和D3代表不同的需求曲线,越上方的需求曲线代表的(同一价格下的)需求水平越高;S1代表供给曲线,其供给量为常数q。
从图1中不难看出,由于供给量是不变的(供给弹性为O),因此价格由需求水平决定。当需求处于较高水平D2时,形成的较高价格或租金P2,当需求处于较低水平D1时,形成较低价格或租金P1。特别是,当需求处于更低水平D3时,形成O价格或O租金。
对于强广义虚拟经济而言,由于供给数量确定,因此广义虚拟价值就体现为租金。需求水平越高体现为租金的广义虚拟价值越高,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越显著;反之,需求越低,体现为租金的广义虚拟价值就越低,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就越不显著。这就是说,在强广义虚拟经济中,广义虚拟价值主要是由需求水平来决定的。又由于广义虚拟需求本质上是由心理需求决定的,因此也可以说心理需求水平越高,广义虚拟价值越高,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就越显著;反之心理需求水平越低,广义虚拟价值越低,广义虚拟的特征也就越不显著。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人们的心理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因此强广义虚拟经济非常直接的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的相对重要性会不断提升,广义虚拟经济规律将成为继实体经济规律之后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规律。
这里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强广义虚拟价值体现为租金,但不是所有的租金现象都等同于强广义虚拟经济。实际上租金是一个很古老的经济学概念,最初只限于土地租金,后来租金的涵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展,它的外延也在扩大。现代经济学中的租金泛指缺乏供给弹性所产生的差价收入。因此在以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领域也会由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租金,如刚刚提到的土地租金,以及建立在土地租金基础之上的房屋租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一种租金称为行政垄断租金――通过行政权力人为的限制供给所产生的租金,这种租金一般而言也不应属于强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
由于租金现象的普遍性,又由于广义虚拟经济的二元价值容介态性质,因此许多存在于传统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租金现象也包括了强广义虚拟经济的性质。例如即使是土地租金也有可能包含心理需求的作用,居住在CBD一方面固然是满足了交通、工作和商业购物的方便,但同时也满足了身份地位的心理需求。再例如技术发明所产生的新产品会有垄断性,垄断性会使供给数量受到限制,从而在需求的作用下会产生垄断租金,这种垄断租金既包括了生理需求的作用,也包括了心理需求的作用。但是只有对应于心理需求的那部分垄断租金才属于强广义虚拟经济。在现实中如何将与心理需求相对应的广义虚拟价值从总垄断租金中分享出来是有困难的。一种近似的方法是与同类低端产品相比较,新产品与同类低端产品的价格差可以近似代表强广义虚拟价值,因为同类低端产品主要满足的是生理需求。如果认为 同类低端产品也满足部分心理需求,那么这一价格差就代表了新产品新增的广义虚拟价值。例如新型苹果iPhone 4手机与同类其他品牌的手机的价格差,就可以认为是iPhone 4所新增的广义虚拟价值。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的不是绝对的广义虚拟价值,而是相对的广义虚拟价值。甚至在纯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中,我们也许连具体的增值数量都无需知道,只要知道随着收入的增加,心理需求、进而强广义虚拟经济的相对重要性会日益提升就足够了。
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强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极端情况,在现实中往往难以严格满足,一般情况下供给总是有弹性的,至少在长时间内总是有弹性的,我们在下一节讨论弱广义虚拟经济时会讨论这种情况。但是尽管如此,也还有一些现象很接近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强广义虚拟经济,下面我们就来举四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古玩(其他的收藏品也类似)。古玩可能是最为典型强广义虚拟经济。由于古玩供给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可以视为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而对古玩的需求完全是心理需求,从实用角度上看古玩可能完全没有什么价值。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古玩的心理需求会上升,从而古玩的价格、也就是租金会上升。
第二个例子是高档品牌的奢侈品。从供给方面看,首先高档奢侈品的品牌就是有限的,实际上就某一品牌而言它是独一无二的,其次高档品牌的产品往往供给数量是有限的。从需求方面看,高档品牌的奢侈品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如品位、身份地位等,而且越是富有的人群对其支付意愿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这类商品的需求也发挥高。因此高档奢侈品的价格基本上体现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第三个例子是的演艺明星的价值。演艺明星主要依靠的个人天赋――虽然也有后天的努力与包装的作用,因此其供给是有限的。例如麦克尔。杰克逊只有一个。而对演艺明星的需求基本上是心理需求,需求越高,明星的价值也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演艺明星可以有很高的收入的原因。
第四个例子是独特的风景资源和古迹。显然独特的风景资源和古迹的数量是一种既定的自然存在,其供给是几乎完全没有弹性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类的心理需求也在提高,这集中反映在随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花费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存在政府的价格管制,独特的风景和古迹的参观票价应当是上升的。
三、弱广义虚拟经济
在第二节中我们说明了强广义虚拟经济的价值体现为租金,而且由于供给的完全无弹性。这种租金主要由心理需求来决定。但是从图1中也不难看出,如果供给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价格(租金)会下降。例如供给曲线S1移动到虚线位置,对应于各个需求曲线的价格(租金)会相应下降。这就是说,如果供给是有弹性的,体现为广义虚拟价值的租金就会下降。在现实中,供给数量完全不变的情况是不多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时间足够多,供给总是会增加的。因此可以假设,租金往往只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内租金总是会下降的。像第二节中所说的,古玩、品牌和演艺明星可能都是某些特例。供给变化导致的租金下降可以用图2来简单的表示。
在图2中,当需求曲线由D1升至D2时,租金由P1升至P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供给由S1增加到舵,租金又回到P1。从长期供给似乎是在租金P1不变条件下,由S1增加到S2,因此虚线,LS可以视为长期供给曲线,由于它是水平的,因此价格供给弹性为正无穷也称为完全弹性的供给曲线。这就是说,在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短期租金会随着需求增加而增加,但长期租金则由于长期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珠而保持不变。
当然,完全弹性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种极端情况,在现实中供给弹性不会如此之大,但就定性来说,供给弹性的增加会导致租金的下降。
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心理需求或广义虚拟价值从长期来看并不体现在租金的上升上,那么它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经验告诉我们,在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心理需求或广义虚拟价值体现在产品的多样性上。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出发,单纯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产品往往是简单的和品种单一的,而心理需求的提升则要求产品有更多的花色品种。例如早期的福特轿车功能简单,可以概括为一把椅子加四个轮子。福特公司通过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以极低的成本满足了美国人民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但是随着美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人们的对轿车的心理需求不断增加,对轿车品质和多样性的需求不断上升。福特轿车由于没有及时跟上这一需求变化而一度陷入困境。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进一步解决了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将轿车生产方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在集中体现了广义虚拟经济对工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弱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产品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可以由下面的CES效用函数来表达:
其中:n是产品种类数,xi是第种产品的消费数量。
首先在效用u中,每种产品都不是必需品,即不会由于一种产品的数量盖xi=O而导致效用为O。这完全复合广义虚拟经济以心理需求为基础的概念。其次产品种类数的增加可以增加效用。如果令所有xi都相等,则效用函数可以简化为u=np-x,可见产品种类数n的增加可以提高效用。而且由于1/p>1,因此产品种类的效用弹性大于产品数量x的效用弹性,这说明多样化对效用增加更为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虚拟经济形式逐渐出现并对全球经济的运行模式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虚拟财富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与水平,改变了经济结构。而世界各国都逐渐对虚拟经济的演化研究投入了更高的重视和支持,并在掌握其发展特征与当前的演化现状的同时,还积极制定了相关政策来就虚拟经济的演化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是该项研究在当前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的展开研究与探索。
一、虚拟经济演化中的路径依赖分析
(一)直观呈现的路径依赖
直观呈现的路径依赖问题主要是指当行为者在虚拟经济发展当中从方案1与2中选择了1进行运用,其他行为者出现忽略方案1与方案2的优化比较的情况下,模仿行为者的操作同样选择1。这样的依赖关系就是这里所说的直观依赖。但是这种依赖情况下所选择的方案并不代表是最优方案的选择,该路径的产生主要是建立在主观认知意识层面上的模仿行为。例如,当某企业要选择新技术进行投资,在决策环节,大量的模仿者参与就会造成创新行为锁定的情况,即该技术的创新扩散发展不是建立在传播结构上得到实现的,而是模仿者对他人的直接盲目的模仿所造成的。这种情况下的虚拟资本投资的实现,是在盲目跟风的依赖条件下形成的,该路径依赖现象的存在将会造成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其将在不断的推进虚拟经济演化的同时,造成演化路径的锁定程度不断提升。
(二)隐藏下的路径依赖
虚拟经济演化过程中存在的隐藏路径依赖,主要是指对虚拟经济投资造成影响的原因并不是直接呈现下的集体的投资行为,而是经济演化过程中的内在属性所决定的,行为人将选择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价值本身。而常见的隐藏下的路径依赖主要包括对工具创新模式以及过程创新模式依赖两种情况。其中过程创新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工具创新模式之上的创新行为,广泛的涵盖了虚拟经济的机构组成、交易模式以及监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其是在市场支持与政府支持的角度上实现的,依靠工具应用推广和组织形式的演变来实现虚拟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变化。但是在虚拟经济系统特征以及环境的影响下,过程创新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在接受到外界刺激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及时性的反应,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而在虚拟经济演化的过程中,交易模式也随着不断的进行调整,并实现了国际化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实现经济虚拟化的重要性,不断的实现了模式的创新。
二、虚拟经济演化中的路径突破分析
在虚拟经济演化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不仅要建立路径依赖理论,更应当在这基础上以实现虚拟经济演化正常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路径突破的研究工作开展,实现演化路径的可持续性的动态化发展。而要实现路径的突破,主要取决于路径依赖的增强力量。所以,在就路径突破方式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对市场行为主体认知的正确调整方面。要切实实现内路径突破,可积极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其一,重视既存系统中的多个要素所具备的非线性作用,就传统的路径方式进行突破。该方式其实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该方式在当前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例如我国虚拟经济市场中的证券交易税的变革、股权变革以及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建立在这一方式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二,利用虚拟经济系统以外的能量来将传统演化路径的锁定情况进行消除。该方式相比前者主要是强调突破行为的时间性,是突发性的突破模式。该方式常被用于虚拟经济所处的外部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生的快速适应行为。例如,发生在苏联的“休克式”市场变革行为,就是依赖该突破理论实现的。总体来说,虚拟经济演化路径的突破,其实是为了避免在演化过程中受到负锁定的影响而试图开展的全新的演化行为。所以,在路径依赖下实现的锁定状态仅为当前状态,并不能决定路径在之后的演化方向。
三、结束语
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其在多种条件下形成的正负反馈机制的影响下正逐渐的发生演化。而在演化的过程中其具有鲜明的路径依赖性的特征,并主要包括直观显现以及隐藏性的两种不同的路径依赖形式。而造成路径依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认知依赖的影响。为了规范虚拟经济的演化发展,相关研究人员应当积极探索演化的突破路径,开展演化治理工作,尽可能的降低路径依赖所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虚拟(fictitious)一词有:假想、假定、编造、虚伪等含义,并作为现实的对立面。经济学意义的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便是从这里引申出来,并且从虚拟资本开始的。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首先,虚拟经济是和资本运动相联系的经济。什么是资本?用于获取收益的那部分财富才是资本。什么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 这是比较传统的提法。其实,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虚拟资本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如此, 理论 上,一般把虚拟资本作为"实际资本"的对照物,后者通常指生产资料,也包括生产过程中?quot;货币资本"。资本的本性是要获取价值增殖。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才能获取价值增殖。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是其运动的主体。其二,虚拟经济是和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相联系的经济。资本的基本形态是价值形态。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这是虚拟经济之虚拟属性的根本体现。
纵观虚拟经济的 历史 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形态:一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银行资本、股票资本运动的虚拟经济初级阶段;二是价格剧烈变化条件下出现 金融 衍生工具的虚拟经济发展阶段;三是 网络 技术进步产生了大量网络服务的工具和场所,出现了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
第一,虚拟经济的初始阶段。
希法亭(hiferding, r., 1910)从揭示股票资本的运动 规律 出发,对虚拟经济活动进行了详细 分析 。他提出,在股票交易所里,资本家的财产以生产之外的纯粹形式出现了。此时,虚拟资本具有双重迷信色彩,仍有某些实际根据,即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职能表示的货币资本。
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
虚拟经济不仅独立于实体经济活动,而且呈现虚拟经济活动的双重虚拟性,即新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对某种虚拟资本(如股票)所有权的收益进行再分配,如期货、期权、期货的期权等工具。近20年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得虚拟经济进入了发展阶段。期间,金融工具的推出以及金融市场的建立有了较快发展。
第三,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
虚拟经济在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上银行、网上股市、网上交易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些市场没有一般意义的建筑物,没有交易大厅和柜台,"营业厅"就是网页,所有交易和清算都通过互联网络自动进行。
没有中心交易所和柜台,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出现了虚拟空间,并使得虚拟经济的无形化,其"假想"的程度更高。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开始于90年代中期,因特网的发展,网络超市的出现,虚拟空间的扩大,加上数据化存储技术的采用,传统的时空观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
当人类进入21世纪,这种虚拟化的空间和市场形式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此时,虚拟经济的特点及其功能发生了质变,人类的生存空间也相应得到了扩充。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 电子 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 现代 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 政治 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御,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 科技 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适度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但又密切联系,各种形态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与不同阶段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且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虚拟经济一旦形成并发展,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延伸。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并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活动。在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股份制的出现不仅在股东共担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资本提供资金融通,而且有利于 企业 加强管理,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质量。
虚拟经济发展阶段,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适合价格剧烈变化要求的,新的工具和市场形式可以用来防范价格风险,确保产业资本运行的稳定性。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虚拟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实体经济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网上交易的开通,为更多的潜在交易者提供了市场准入的可能,并大大地推进了跨越时空的金融交易。此外,网络超市的出现不仅有利于简化购物手续,而且会大幅节约交易成本。
二是,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资本形成。虚假经济有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比如,股票资本的出现使得上市公司可以获得稳定的产业资本来源;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促使相关资产(或标的物)的流动性有所提高,并为风险控制提供新的手段,有助于增强实体经济的稳定性;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实体经济的空间有所延拓,此外,较低的成本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趋于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股票资本和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托宾"q比率"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资本形成,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
三是,虚拟经济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虚拟资本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从产业资本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获取收益的权证,因而具有虚拟性。然而,虚拟资本的形成并非"虚无缥缈"或"无中生有",而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而产生,并形成对实体经济有益的补充,这种补充倾向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股票资本的出现使得借贷资本形态转化为股票分红,这样,不仅使产业资本的来源得到保证,而且倾向于降低资本成本;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使相关资产的流动性有所提高,盈利能力有所扩大,并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就网络经济而言,虚拟交易场所和空间的扩大,不仅拓展了现实的空间,而且直接降低了相关设施成本,如网上购物、网络交易相对降低了实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寻租成本或交易成本。
四是,虚拟经济可对实体经济的风险进行重组。
虚拟经济是以虚拟资本运动为特征,与实体资本相比较,虚拟资本所有权的市场性更强,其价格构成中包括预期因素和时间因素。尤其是一些新的风险对称性金融工具可以对实体经济所有权进行重新组合,产生风险的重新"捆绑"。
总之,虚拟经济虽然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却以现实的实体经济为基础,不能离开实体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却能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相应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
四、过度虚拟 经济 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 影响
虚拟经济的出现及其 发展 是实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虚拟经济的优点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相反,其不利影响会有所放大。因此,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促进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过度发展、缺乏管理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
第一,虚拟经济可能产生"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价格形成往往与心理预期和时间密切相关,一旦对未来经济形势展望过于乐观,便可能出?quot;虚假繁荣",出现"泡沫",最终形成经济衰退。
股票交易本来有利于股票一级市场发行和股票融资,但是,如果股票交易过度,市盈率高,转手率太高(这意味着其价格变化频繁而且幅度大),股票市场所停留的资金量就会越来越大,这些被"挤出"的资金可能来自产业资本,因而会相应减少实体经济的资金。不仅如此,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化,还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资产,尤其是价格下降时,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可能形成需求萎缩而直接影响到 社会 总需求变化,使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有所加剧。为此,大多数国家创建商业银行、组建股票市场、 金融 衍生市场以及开通网上交易,其目的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支持,而不在于促进虚拟经济的膨胀。经验表明,虚拟经济的过快发展,常常会形成金?quot;泡沫",最终危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需求产生剧烈震荡。
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参照系或相关资产,其价格变化表现为对实体经济预期趋势。实际上,虚拟经济可以作为实体经济未来变化的一面镜子或参照物,展示未来经济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正因为如此,虚拟经济的剧烈变化可能带来实体经济行为的相应变化,比如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相关资产市场(现货市场)的供求变化;外汇远期、期货、期权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到外汇现汇的供求及其价格变化。因此,虚拟经济会增加实体经济供求失衡的力量。
第三,虚拟经济可能成为监管和税收的"盲区"。
虚拟经济的高级形态中以非中心场所为特点的市场部分可能游离于宏观管理之外,与实体经济相比较,这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较难得到确保,监管上有可能存在"漏洞",尤其是虚拟经济往往处于国家税收管理范围之外。一旦大量的实体经济行为为虚拟经济活动所替代,国家税收的税基范围会相应缩小,从而影响到国家税收的合理增长。
五、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对策
当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虚拟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我国虚拟经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来看,随着全球 网络 业的发展, 中国 网络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外资正看好中国网络市场的前景。中国的电脑及网络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近年来,日本、美国和中国 台湾 省的上市公司通过加强 科技 开发,实行向网络公司转型,把发展目标瞄向中国市场。
从挑战来看,我国的虚拟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不仅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小,受 企业 运行机制的影响,作为虚拟经济初级形态的股票市场还有待规范和发展。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方面,我国金融创新受到强大的制度性约束,金融行业市场化程度很低,还有待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
为了推进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从我国实体经济的情况出发,按照实体经济的要求和条件,采取有利措施,积极创新,逐步推进虚拟经济的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有效的延伸,为实体经济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空间。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以网络交易为标志的成熟形态的虚拟经济,都要从现实经济需求出发,根据现实经济的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特点,明确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予以保护,适当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要发展虚拟经济,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既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设施。
对于可以代替实体经济运行的虚拟经济部分要有条件地发展,力求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要转变宏观管理的观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增强透明度,确保虚拟经济健康运行。
二是,根据虚拟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
虚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其价格变化更多地受心理预期所影响,因而具有比现实金融交易的风险更大的风险,因此,其系统性风险日益突出。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管理,如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防火墙设置,要有确切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其有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在加强风险管理中,要针对虚拟经济中存在风险投机交易行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重组适当加以限制,不仅要对虚拟经济的风险性加强管理,而且要对风险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予以防范,并实现技术上的保证。
三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管理。
不管是对新的金融工具,还是对提供虚拟服务(虚拟社区、网页、邮箱等虚拟服务)虚拟场所,都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制定有效的虚拟经济法规,颁布相关的税收和 会计 准则,确保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
虚拟经济的发展可能会给现实经济提供经济金融犯罪的可乘之机,为此,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防止通过虚拟经济进行非法金融交易、盗窃资金、"洗钱"等金融犯罪。
五是,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虚拟资本的发展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形成竞争和替代。例如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使银行业面临新的重组。原来, 电子 商务和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银行办公大楼开始出现减少,并相应增加网络化建设。据报导,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银行业进行重组,仅在加州就要关闭120家分行,裁员3700人。 今后若干年内,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网点将减少一半左右。
为了适应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还要在企业改革、金融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采取相关政策措施,要努力推动 现代 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重组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宏观调控手段方面,要努力采用市场化手段,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发展虚拟经济创造条件,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同步发展,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 文献 :
1.hayek, f. a., 1939, "price expectation, monetary disturbances and malinvestments", in hayek, profit,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london, routledge.
虚拟(fictitious)一词有:假想、假定、编造、虚伪等含义,并作为现实的对立面。经济学意义的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便是从这里引申出来,并且从虚拟资本开始的。虚拟经济是资本独立化运动的经济。首先,虚拟经济是和资本运动相联系的经济。什么是资本?用于获取收益的那部分财富才是资本。什么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是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 这是比较传统的提法。其实,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虚拟资本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尽管如此,上,一般把虚拟资本作为"实际资本"的对照物,后者通常指生产资料,也包括生产过程中?quot;货币资本"。资本的本性是要获取价值增殖。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才能获取价值增殖。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是其运动的主体。其二,虚拟经济是和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相联系的经济。资本的基本形态是价值形态。资本以脱离实物经济的价值形态独立运动,这是虚拟经济之虚拟属性的根本体现。
纵观虚拟经济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形态:一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银行资本、股票资本运动的虚拟经济初级阶段;二是价格剧烈变化条件下出现衍生工具的虚拟经济发展阶段;三是技术进步产生了大量网络服务的工具和场所,出现了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
第一,虚拟经济的初始阶段。
希法亭(Hiferding, R., 1910)从揭示股票资本的运动出发,对虚拟经济活动进行了详细。他提出,在股票交易所里,资本家的财产以生产之外的纯粹形式出现了。此时,虚拟资本具有双重迷信色彩,仍有某些实际根据,即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职能表示的货币资本。
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阶段。
虚拟经济不仅独立于实体经济活动,而且呈现虚拟经济活动的双重虚拟性,即新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对某种虚拟资本(如股票)所有权的收益进行再分配,如期货、期权、期货的期权等工具。近20年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得虚拟经济进入了发展阶段。期间,金融工具的推出以及金融市场的建立有了较快发展。
第三,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
虚拟经济在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上银行、网上股市、网上交易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些市场没有一般意义的建筑物,没有交易大厅和柜台,"营业厅"就是网页,所有交易和清算都通过互联网络自动进行。
没有中心交易所和柜台,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出现了虚拟空间,并使得虚拟经济的无形化,其"假想"的程度更高。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开始于90年代中期,因特网的发展,网络超市的出现,虚拟空间的扩大,加上数据化存储技术的采用,传统的时空观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革命。
当人类进入21世纪,这种虚拟化的空间和市场形式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此时,虚拟经济的特点及其功能发生了质变,人类的生存空间也相应得到了扩充。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御,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适度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但又密切联系,各种形态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与不同阶段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而且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虚拟经济一旦形成并发展,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延伸。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并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活动。在虚拟经济的初始形态,股份制的出现不仅在股东共担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资本提供资金融通,而且有利于加强管理,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质量。
虚拟经济发展阶段,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适合价格剧烈变化要求的,新的工具和市场形式可以用来防范价格风险,确保产业资本运行的稳定性。
虚拟经济的成熟阶段,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虚拟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实体经济进行了有益的补充,网上交易的开通,为更多的潜在交易者提供了市场准入的可能,并大大地推进了跨越时空的金融交易。此外,网络超市的出现不仅有利于简化购物手续,而且会大幅节约交易成本。
二是,虚拟经济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资本形成。虚假经济有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比如,股票资本的出现使得上市公司可以获得稳定的产业资本来源;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促使相关资产(或标的物)的流动性有所提高,并为风险控制提供新的手段,有助于增强实体经济的稳定性;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实体经济的空间有所延拓,此外,较低的成本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趋于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股票资本和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托宾"q比率"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资本形成,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
三是,虚拟经济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虚拟资本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从产业资本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获取收益的权证,因而具有虚拟性。然而,虚拟资本的形成并非"虚无缥缈"或"无中生有",而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而产生,并形成对实体经济有益的补充,这种补充倾向于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股票资本的出现使得借贷资本形态转化为股票分红,这样,不仅使产业资本的来源得到保证,而且倾向于降低资本成本;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使相关资产的流动性有所提高,盈利能力有所扩大,并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就网络经济而言,虚拟交易场所和空间的扩大,不仅拓展了现实的空间,而且直接降低了相关设施成本,如网上购物、网络交易相对降低了实际经济交易活动的寻租成本或交易成本。
四是,虚拟经济可对实体经济的风险进行重组。
虚拟经济是以虚拟资本运动为特征,与实体资本相比较,虚拟资本所有权的市场性更强,其价格构成中包括预期因素和时间因素。尤其是一些新的风险对称性金融工具可以对实体经济所有权进行重新组合,产生风险的重新"捆绑"。
总之,虚拟经济虽然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存在,却以现实的实体经济为基础,不能离开实体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却能对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相应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
四、过度虚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
虚拟经济的出现及其是实业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虚拟经济的优点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相反,其不利影响会有所放大。因此,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促进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过度发展、缺乏管理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
第一,虚拟经济可能产生"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价格形成往往与心理预期和时间密切相关,一旦对未来经济形势展望过于乐观,便可能出?quot;虚假繁荣",出现"泡沫",最终形成经济衰退。
股票交易本来有利于股票一级市场发行和股票融资,但是,如果股票交易过度,市盈率高,转手率太高(这意味着其价格变化频繁而且幅度大),股票市场所停留的资金量就会越来越大,这些被"挤出"的资金可能来自产业资本,因而会相应减少实体经济的资金。不仅如此,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化,还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资产,尤其是价格下降时,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可能形成需求萎缩而直接影响到总需求变化,使宏观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有所加剧。为此,大多数国家创建商业银行、组建股票市场、衍生市场以及开通网上交易,其目的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支持,而不在于促进虚拟经济的膨胀。经验表明,虚拟经济的过快发展,常常会形成金?quot;泡沫",最终危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需求产生剧烈震荡。
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参照系或相关资产,其价格变化表现为对实体经济预期趋势。实际上,虚拟经济可以作为实体经济未来变化的一面镜子或参照物,展示未来经济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正因为如此,虚拟经济的剧烈变化可能带来实体经济行为的相应变化,比如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相关资产市场(现货市场)的供求变化;外汇远期、期货、期权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影响到外汇现汇的供求及其价格变化。因此,虚拟经济会增加实体经济供求失衡的力量。
第三,虚拟经济可能成为监管和税收的"盲区"。
虚拟经济的高级形态中以非中心场所为特点的市场部分可能游离于宏观管理之外,与实体经济相比较,这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较难得到确保,监管上有可能存在"漏洞",尤其是虚拟经济往往处于国家税收管理范围之外。一旦大量的实体经济行为为虚拟经济活动所替代,国家税收的税基范围会相应缩小,从而影响到国家税收的合理增长。
五、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对策
当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虚拟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我国虚拟经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机遇来看,随着全球业的发展,网络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外资正看好中国网络市场的前景。中国的电脑及网络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近年来,日本、美国和中国省的上市公司通过加强开发,实行向网络公司转型,把发展目标瞄向中国市场。
从挑战来看,我国的虚拟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不仅股票市场发展规模小,受运行机制的影响,作为虚拟经济初级形态的股票市场还有待规范和发展。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方面,我国金融创新受到强大的制度性约束,金融行业市场化程度很低,还有待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
为了推进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从我国实体经济的情况出发,按照实体经济的要求和条件,采取有利措施,积极创新,逐步推进虚拟经济的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有效的延伸,为实体经济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空间。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以网络交易为标志的成熟形态的虚拟经济,都要从现实经济需求出发,根据现实经济的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特点,明确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予以保护,适当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要发展虚拟经济,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既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设施。
对于可以代替实体经济运行的虚拟经济部分要有条件地发展,力求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要转变宏观管理的观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增强透明度,确保虚拟经济健康运行。
二是,根据虚拟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
虚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其价格变化更多地受心理预期所影响,因而具有比现实金融交易的风险更大的风险,因此,其系统性风险日益突出。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管理,如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防火墙设置,要有确切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其有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而有所降低。
在加强风险管理中,要针对虚拟经济中存在风险投机交易行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重组适当加以限制,不仅要对虚拟经济的风险性加强管理,而且要对风险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予以防范,并实现技术上的保证。
三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管理。
不管是对新的金融工具,还是对提供虚拟服务(虚拟社区、网页、邮箱等虚拟服务)虚拟场所,都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制定有效的虚拟经济法规,颁布相关的税收和准则,确保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
虚拟经济的发展可能会给现实经济提供经济金融犯罪的可乘之机,为此,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防止通过虚拟经济进行非法金融交易、盗窃资金、"洗钱"等金融犯罪。
五是,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
虚拟资本的发展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形成竞争和替代。例如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使银行业面临新的重组。原来,商务和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银行办公大楼开始出现减少,并相应增加网络化建设。据报导,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银行业进行重组,仅在加州就要关闭120家分行,裁员3700人。 今后若干年内,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网点将减少一半左右。
为了适应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还要在企业改革、金融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采取相关政策措施,要努力推动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重组银行业,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放松金融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宏观调控手段方面,要努力采用市场化手段,发挥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发展虚拟经济创造条件,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同步发展,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Hayek, F. A., 1939, "Price Expectation, Monetary Disturbances and Malinvestments", in Hayek, Profit,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London, Routledge.
在“以钱生钱说”的基础上,刘骏民(2002)提出“信念支撑说”,认为整个经济是由资产价格体系和物价体系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揭示的是资产价格体系的运动规律,是以观念为支撑,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价值关系。与此相对应,实体经济则是由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值关系。吴晓求和宋逢明(2002)更加深入解释了资产价格体系,提出虚拟经济的“定价体系和证券市场说”。该学说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一个独立经济体系,衡量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否具有独立的定价体系,因此,狭义的虚拟经济仅是指股市,并且,资本市场产生之前的金融不是虚拟经济。李晓西等观察到票券交易的虚拟特点,提出了“权益交易说”, 认为虚拟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并借助票券方式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的权益交易行为涵盖整个金融范畴,不仅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包括银行业、证券业等各个金融部门。
当然,对于虚拟经济的认识并不都局限于“与实体经济对应”。秦晓在2000年提出虚拟经济的“金融的实体经济偏离说”,认为虚拟经济就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而非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还存在一些“非虚拟经济”的提法。比如,张晓晶认为,“虚拟经济”的提法容易与“网络经济”等概念混淆,而“金融经济”没有反映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金融发展走向误区。他援引德鲁克的符号经济(symbol economy),提出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领域。该学说定义符号经济是由经济符号的创造(即发行)、流通所形成的与实体经济相对的经济体系。所谓经济符号是指能够变现的对未来收入的索取权凭证。符号经济有三个特征:(1)它是一种索取权证书,凭借它,人们可以索取未来的现金流;(2)这一现金流是可以变现的,可以用于交换;(3)它一般都有一个符号化的载体,纸制符号、电子符号或其他。
二、信用进化与信用深化
上述几种学说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虚拟经济的内涵,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认为,虚拟资本的概念虽然早见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却是一个国外学术界很少涉足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于虚拟经济的解释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继承性,即对于虚拟经济的描述应该在继承前人虚拟资本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虚拟经济独特的运动规律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第二,有用性,十六大报告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论断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对虚拟经济的解释不应该是咬文嚼字的,或者舞弄外文字母的游戏,而应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指导性,即揭示出虚拟经济的普遍规律,作为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依据。
在充分理解经济学经典论述和成思危等虚拟经济专家思想,研究不同学者代表性学说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根据上述三个原则提出对虚拟经济的注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是在信用进化和信用深化基础上产生的,以金融体系为依托,以预期收益为驱动的实体经济的价值运动形态,实体经济信用化的过程就是虚拟化的过程。虚拟经济的范围包括在信用化制度下实体经济的价值运动所涉及的所有机构、市场与工具。
虚拟资本的信用解释思想早见于《资本论》,其中虽然未给出虚拟资本明确的定义,但是,对《资本论》第三卷和恩格斯的相关著述通读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虚拟资本,其范围不仅限于生息的有价证券,而是包括借贷资本、票据等在内的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几乎所有非现实资本。《资本论》的相关论述还暗示了信用的进化和深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也将虚拟资本描述成“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信用之于虚拟经济就像基因之于生命体一样。如果说生命体是基因的幻影,那么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则是信用的幻影。对于虚拟经济的把握应当从信用及其相关制度的分析入手。
基于上述对虚拟经济的注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研究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即信用是如何催化虚拟资本的产生;二是如何从信用角度解释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本文尝试就上述两个层面做一个初步的分析。
1.实体经济的虚拟化
1) 实体经济虚拟化的产生和分析模型
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是实物价值可衡量的条件下在信用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实物的价值变得可以衡量,进而,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信用)使得价值与实物开始分离,从而呈现出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端倪。货币的产生是实体经济虚拟化的标志,货币使实物信用的一部分演化为货币信用。信用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上催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历时性表现为信用主体的进化,共时性表现为信用制度渗透和信用主体叠加。
2)基于信用进化的虚拟化
分为信用制度的进化和信用环境的进化。信用进化是指在减少交易成本的方向上,信用主体不断演进并产生相应虚拟资本的过程。最早是基于对物的信任而产生的以物易物交易;而后银行等中介机构承担起信用主体职责,基于货币存量发行了的银行券,作为信用中介经营货币产生了借贷资本;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政府等主体开始以自己的信用为基础,直接向公众进行债务融资,于是产生了债券、股票等虚拟资本,以商品和自身信用为担保,在上下游企业间进行融资从而产生了票据等虚拟资本,此时的信用主体是企业和政府等实体机构。而后,自身信用欠佳,但具有优良资产的企业若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成本过高,于是企业优良资产便替代企业整体成为信用主体,从而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信用制度的进化不同于一般制度进化的特点在于,一般的制度变迁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的演变,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新的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而信用制度进化表现为新旧制度的共存,且互为信用制度环境的一部分。
信用制度的进化与信用环境的进化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进化的。信用环境是指与信用制度配套的征信体系、信息披露、激励约束等制度环境和相关技术环境。信用环境的进化为信用制度的进化奠定了基础,信用制度的进化对信用环境提出了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信用环境的进化并不仅是单方向的。信用环境的变化受经济体制、道德、法律、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信用环境退化。退化的信用环境和现存信用制度之间矛盾是诱发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们对信用演化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信用在进化过程中初步显示出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信用的进化从实物信用经过中介信用、主体信用进化到资产的信用,实物信用与资产信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均是基于对物的信用,螺距在于实物信用是实物的本身为信用主体,而资产信用是以资产的未来的现金流为信用主体的。
3) 基于信用深化的虚拟化
信用深化是指在信用进化的同一个阶段,既存的信用制度的形式和范围不断扩展,从而形成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信用制度的深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信用渗透和信用叠加。信用渗透是指既存的信用原则渗透至新的领域从而创造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比如,随着信用市场的出现,信用的有限责任原则渗透到投资领域从而产生股份制和普通股票,进而,信用原则渗透到普通股票,产生了优先股等金融工具。信用卡则是企业间的信用制度渗透到消费领域而产生的。
信用叠加是说,不同信用主体的信用进行叠加,形成信用的复合形式,从而创造出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比如,融资租赁是实物信用与中介信用的叠加,金融衍生工具是主体信用与中介信用的叠加等等。
2.虚拟经济运行的特征
虚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入流通领域后,就会以不同于实体经济的方式进行循环运动。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虚拟经济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从信用和信用进化角度看,虚拟经济运行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期收益驱动性。从虚拟经济的微观层面看,虚拟资本的运动是以预期收益为驱动的,而预期收益则是以对未来的预测和信心为基础的,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周期性。
相对稳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介稳性”。从信用角度看,信用制度与信用环境相适应的时候,表现为虚拟经济的有条件稳定,而信用制度变迁或信用环境变化导致二者不相匹配是造成虚拟经济的波动或周期性变化重要原因。
对实体经济的依赖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寄生性”。信用是虚拟资本的基础,而信用又来自信用主体,这就决定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依赖关系,即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实体经济的变化和周期通过信用制度作用于虚拟经济并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
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性。信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传动装置,从微观层面看,信用主体在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信用纽带,影响其虚拟资本的预期收益和价值变动,进而影响其在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这种资源配置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信用主体在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三、信用进化和信用深化解释的意义
虚拟经济的信用进化解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信用进化角度解释虚拟经济可以基本囊括脱离实物和实体的价值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揭示虚拟经济的内涵和运动规律。银行、融资租赁、证券市场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将虚拟经济解释为股票市场并将其它虚拟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将会导致分析和研究的复杂化。
第二,有利于金融危机的分析与防范。解释金融危机的理论有三代模型,第一代是货币危机模型,认为货币危机根源于国内经济政策和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第二代模型基本理论与第一代模型相似,但侧重于货币政策;第三代模型是由麦金农和克鲁格曼提出的,他们认为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经济泡沫的破裂,而经济泡沫来源于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在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肆无忌弹地大量举债而引起的信用危机,信用危机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因此,从信用角度分析虚拟经济对于深入了解和防范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有助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性越来越成为信用制度演化的桎梏,直接或通过影响虚拟经济的运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信用进化角度研究虚拟经济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诚信体系的定位,使其更具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四、对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启示
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就现阶段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问题,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市场经济是交换的经济,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归属。以借贷为基本形式的信用,同样以私有产权为基础。马克思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都给予了产权制度相当多的关注。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果忽视了产权变革,信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以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制度设计为核心。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下的互补制度体系。推进信用制度,引进和设计新的虚拟资本,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并完善包括道德、法律、征信和披露制度等在内的信用体系。
第三,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应当本着尊重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边研究边实践。马克思提出虚拟资本概念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虚拟经济一直以加速度向前发展,虚拟经济正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尚不能全面揭示其运动规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虚拟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在迅速增强。时不我待,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边研究,边实践,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