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2: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分析流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交易流程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资产证券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简而言之为:将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集中起来,重新组合成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资产证券化对基础资产的要求至少应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资产必须为缺乏流动性或者流动性较差,二是资产必须能带来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
一次完整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应包含以下十个步骤:(1)确定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2)设立特别目的机构(SPV);(3)发起人向特殊目的机构(SPV)出售资产;(4)信用增级;(5)信用评级;(6)发行评级;(7)发行证券;(8)资产支持证券的上市交易;(9)管理资产池;(10)清偿证券。
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1.资产证券化的微观风险
资产证券化微观风险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现金流风险、提前偿付风险等。本文主要介绍微观风险中的隔离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和法律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风险隔离,风险隔离在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证券化资产不能与发起人或SPV的破产风险相隔离,那么发起人或SPV一旦破产,证券化资产将可能成为发起人或SPV的资产参加破产清算,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提前偿付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在贷款到期之前,偿还其部分或全部借款;或借款人破产后其资产被拍卖偿债,从而造成贷款者的现金流量出现非预期性变化,导致其信贷计划遭到破坏的风险。法律风险包括欺诈风险、相关文件或证券失效风险、法律的不确定性和法律条款变化的风险等,属于非系统性风险。
2.宏观风险
(1)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初始目的是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然而,受到利益的驱使以及在法律制度的漏洞下,资产证券化逐渐被过度利用和滥用,由此产生的风险也逐渐被放大,最终会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通货膨胀。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经过结构化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但可被证券化的资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正因为如此,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近年来迅速膨胀,达到了惊人规模。这些资产证券化的债券可以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一旦贷款成功,大规模的货币就会流向市场,最终,如此规模的货币增发必然导致严重的资产通货膨胀。
(3)逆向选择。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例,贷款金融机构为获得高利润,会降低信贷标准,这样大量不合格的贷款者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产生了逆向选择。证券化机构又将这些信贷作为基础资产证券化,通过独特的风险隔离,再加上信用?级,使得资产支持证券结构变得很复杂,进而透明度降低,导致投资者对基础资产的价值、风险等信息了解甚少,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便成为获息的唯一渠道。于是投资者通过选择那些高收益的证券,使得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盛行,再通过市场上反复的交易和买卖证券,风险得到不断的放大和传递,最终可能酿成不可控制的风险。
(4)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风险。资产证券化监管风险,是指政府或监管部门在监管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或其它不确定原因而造成的各参与方损失的可能性。包括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具体经济损失和社会福利损失等。
(5)资产证券化的道德风险。由于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发起人可能隐藏资产的负面信息和债券的交易风险,比如抵押贷款的款项可能是贷给了还贷能力很差的贷款者。另外,信用评级机构在“发行人付费”模式的激励下给予超出债券本身信用的评级,之后证券发行机构在没有尽职调查的情况下就直接进行了产品的承销,放松了相关风险管理的要求导致资产的高风险转移给了没有充分信息的投资者。
三、总结
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既要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控制,也要在其实施过程加强管理,比如在住房抵押贷款发放中,贷款机构要严格要求借款人的贷款标准,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产品质量,从而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在信用评级过程中要加强监管评级机构公正合理的执业;在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过程中承销商要充分揭示证券的风险等等。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管理上政府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加强和完善监管体制、构筑资产证券化所需要的法律环境、规范发展金融中介机构等方面的措施,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通过对商业银行实际业务受理操作的流程分析,梳理个人再交易住房贷款受理审批流程主要步骤如下:接受客户咨询受理买方申贷材料(买方首付已付)初审买卖双方房产证、土地证更名
收到更名后的两证复审房产抵押放款。这其中涉及的业务操作环节有:面谈、审核、录入、审批、放款等。其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有:
(一)、对申贷资料的基础审查流于形式
1、主体资格是否具备,比如:(1)、年龄过小或过大。其别要注意生日问题,往往借款人申请时未到当年生日,但审批完毕放款后过了生日那一天,实际年龄又大了一岁,如就此放款,则贷款年限超出规定;(2)、婚姻状况是否真实。其别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借款人申请时提供的婚姻状况证明有效,但审批放款时借款人已领结婚证;二是现在的政策背景下借款人可能会提供虚假的未婚、离婚证明,需注意甄别。
2、还款收入证明是否真实。其别要注意以下两点:(1)、借款人单位属私营企业,开具的收入证明一是可能为了配合贷款额度而虚高、二是可能借款人实际并不在这家单位,通过各种关系盖到了这家单位的章、三是可能中介协助办理收入证明;(2)、借款人单位属国企等正规单位,其工资收入真实性很高,但尚不足以与其月还款额相匹配,需另外提供辅助收入证明,如:出租房产的租金收入、企业参股的分红说明、银行存款证明、股票基金资金明细等等,也有追加共同还款人、提供共同还款人的收入证明。这类辅助的证明一般是借款人初次申请被退回后再次追加的申贷材料,因此往往会存在造假或者虚高的情况。
3、房产交易及其要素是否真实合规。比如:(1)、是否存在交易。借款人为了申请贷款,可能通过挂失房产证的方式更新房产证登记日期,编写买卖合同,以假的交易背景申请贷款。这就存在贷款资金被挪用的风险。(2)、亲属间的房产交易,这就存在两个可能性,一种是假交易,房产更名只是买卖方联合骗取银行贷款;二种是真交易,但亲属间实际交易房价往往低于市场价,但申请贷款时又按照市场价申报,这就存在房价虚高、贷款额度放大的可能性。(3)、房产的隐性共有人(夫妻的另外一方)并不在房产证上,但是现在的交易政策又对交易时夫妻双方一起到场不做要求,这样就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已婚的卖房在其配偶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并配合买方完成了银行申贷,贷款发放后,此交易被卖房的配偶告上法庭,此交易无效。这就存在抵押物落空的风险。(4)、房龄。因为房龄较老的房产可能会有拆迁或不易处置等风险,所以一般会要求抵押物房龄20年以下。但市区房龄较大的房产因为学区房或者地理位置较佳等原因,交易量也不在少数,因此,在中介或卖方的有心操作下,存在房龄被隐瞒的可能性,增加了抵押物以后处置困难的隐患。
(二)、贷款办理过程中经办人员不能严格遵循规章制度
1、隐瞒借款人申请资料瑕疵。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条线为了防范风险,全面实现了前后台分离,增强了审批业务环节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但由此带来的缺陷是:后台审批人员只接触前台受理经办人员整理好的纸质材料,不接触一手信息,不容易发现被刻意隐瞒的资料瑕疵。
2、抵押手续未及时办理。抵押物作为个人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其真实性、安全性非常重要。再交易住房因为两证更名的时间比较久,基于卖房人急于用款的考虑,部分地区、部分政策期间可凭第三方担保放款,放款之后再完善抵押手续。此种情况下,经办行抵押岗人员办理房产抵押的及时性就非常重要了,否则可能出现借款人利用几天的时间差,同一套房产在多个银行申请贷款的情况。
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受理岗贷前严格调查
贷前受理岗经办人员需要以谨慎的态度,通过面谈、电话询访、上网核查资料等方式,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收入来源、过户手续及买卖契税、抵押物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资料一定要看原件,确保申贷资料的真实性和充分性。除了面谈面签以外,对于中介机构推荐办理的贷款,如果收入证明单位统一、买卖双方对购房过程含糊其词、贷款人对利率不敏感、双方均听从中介人员处理,则经办人员需要特别甄别其房产交易的真实性。
(二)、审批岗严格审查
审批岗应该严格按照相关信贷规章和总分行管理制度对每一笔再交易住房贷款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尤其重点审查借款人征信记录、还款来源以及房屋交易价值的合理性。如果发现某笔贷款申贷材料前后矛盾、存在涂改痕迹或者相关条件不符合规定,审批人员应该及时与受理岗经办人员沟通,或者直接致电借款人及其工作单位了解情况。如有疑问,需及时退回贷款申请。
(三)、抵押岗及时亲自办理房产抵押
电解铝产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其中涉及到的各种大型非标设备超高超重,各个子项所涉及的供货方式不尽相同,如天车和整流供电合同的供货方式为DDU供货,槽上和烟气净化合同供货方式为FOB。合同范围条款和界区的不同,加大了项目经理部执行合同的难度。
本文通过对多功能天车合同设备DDU交付过程中,在设备运输过程中涉及到中国、伊朗两国间的海洋、陆路运输及两国海关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挑选出在DDU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阶段进行分析,及对伊朗复杂的内陆情况的预可研。在运输的过程中如多功能吊车大梁这样超长件、以及整流变压器等超高超大件的DDU海、路运输,确保设备平安到达现场是项目经理部的首要工作,如果发生意外会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设备质量要求。
因此,本文浅析了伊朗佳加姆电解铝项目多功能天车子项下DDU工作的流程创新和特点。
1.前期准备阶段
1.1多功能天车基本参数
多功能天车DDU运输的主要难点是8件吊车大梁的在伊朗阿巴斯港至佳加姆现场的陆路运输。在DDU的运输过程中要求承运商对多功能天车的各种参数精确掌握,以确定适当的运输载具及方式。
天车跨度: 22.5m
出铝卷扬载重: 16T
辅助吊钩 2X12.5T
阳极夹具提升能力: 向上力 (拉) max.70kN
向下力(推) max.7kN
清理抓斗提升能力: 向上提升力 max.30KN
氧化铝料箱容积: 4.0m3
气动系统电机功率 55kW
工作压力 最大7bar
气动打壳头型号 Z92,带消音器
液压系统电机功率 18.5kW
多功能吊车主要运输参数
每台天车 1号大梁17000kg,共4件;
2号大梁19000kg,供4件;
每台天车其他设备(工具小车,出铝小车等)总重量约50000kg
买台天车重量大约为86000kg
20尺货柜5个
40尺货柜5个
40尺高柜10个
1.2掌握厂家提供的设备信息
在这一个阶段,工作重点在项目经理部同设备生产厂商进行交流,及时的掌握需要运输设备和材料的外形尺寸、最大的单件重量易损部位、包装形式,包装件数,装箱单和装箱清单等等。消化和熟悉天车生产厂家获得的文件、图片与图纸。
1.3深入了解相关信息
汇总各方面资料和信息,其中主要包括PTM设备生产厂家分包合同、图纸、说明书等;同业主方签订的合同、贸易方式、结算方式、货物大致情况、运输方式、运输方式、所需单据种类等相关信息。重点分析并提供在途货物的信息(包括中方口岸、海运途中、伊方口岸、伊朗路途、目的地等在途和交接的信息)。
2.储运招标阶段
2.1对运输商提出运输要求
对运输的设备以清单形式提出要求,如运输设备的包装尺寸、件数、重量,DDU运输经验,运输船只,装卸能力等。在港口和伊朗内陆能找符合要求的吊装设备。
2.2找寻符合条件的运输商
提供若干家符合项目要求的储运商,运输商需要在伊朗境内有长期稳定合作,伊朗境内商应有在伊朗境内大件运输的经验,需商提供大件运输相关业绩。(变压器与天车的经验)
2.3组织评标并与运输商签订运输合同
通过考察各运输商业绩,对大型设备的仓储、装卸、港口储运、伊朗内陆运输经验等等综合考量,确定3~5家运输商参加投标,以招投标的形式,评定投标文件分数,确定中标运输商并签订运输合同。
3.设备采购阶段
3.1评审包装方案
项目经理部在设备生产厂商处收集详细外形图纸,要求厂家提出详细包装方案,并汇同运输商进行评审,利于运输。
3.2布置运输工作
根据设备生产进度表和交货进度表,制定出口发运计划。
4.设备出厂检验
4.1第三方商检时间确认
在设备出厂前,联系业主,并与其确定第三方商检公司与商检时间。派员组织第三方商检,并考察港口情况。
4.2运输商提交港口起吊设备及方案
设备出厂前两个月,与运输商联系,要求运输商提交港口起吊设备及方案,运输商落实港口起吊全过程中的车、船、吊的载荷能力,以确保货物安全起吊和运输。
商检后,立即组织生产厂急需包装,并将设备送到运输商指定的交货地点。
5.运输过程
5.1伊朗内陆运输线路勘察
运输合同确定后,组织运输商对伊朗内陆运输线路勘察,对沿线道路情况,桥梁,涵洞尺寸进行分析测量,运输商及伊朗内陆商需参与此勘察。运输商需要将所有桥梁涵洞,道路平整程度进行记录,结合图纸逐一规划方案。
5.2按审核确认的包装方案检查设备的包装和外观,确认起吊点和重心位置
5.3在与运输商商定的接货地点,接受生产厂接货
5.4租船订舱
设备出厂前一个月,运输商根据项目经理部的交货计划,确定船期,并及时通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将报关文件等及时提供给运输商。
5.5海上运输
DDU海上运输部分包括:从厦门港装船启运,至伊朗班德阿巴斯港,共计5011海里,采用重装船运输。
根据多功能吊车的重量、尺寸、重心和吊点,编制货物积载计划、吊装方案、衬垫方案、绑扎方案、保障方案、旅行途中货物检查、管理和应急方案。
5.6卸货和清关
在阿巴斯港第9到第20码头卸货,需要2天时间,港区最大卸货能力140吨。多功能机组大梁利用船吊卸货,采用车船直取方式,减少二次倒运。
按照主合同规定,项目经理部、运输商配合业主进行清关。
5.7伊朗境内陆路运输
项目经理部与业主建立沟通渠道,协调内陆运输:内陆运输启动前办理通行许可。包含道路通行许可和省际通行许可及其它必要的许可。协调业主、当地政府的关系,警车全程开道,为大件运输顺利通行创造条件。
根据勘察的线路,为避免山洞、急弯等情况,采用下列路线:
BANDAR ABAS-KAHURESTAN-LAR-DABIRAN-DOWLAT ABAD-FASA-ESTAHBAN-NEYRIZ-MEHRIZ-YAZD-ARDAKAN-NAIEEN-ANARAK-JANDAQ-DAMGHAN-SHAHRUD-MAYAMEY-BOKRAN-DARAQ-JAJARM.
5.8行程道路和卸车
佳加姆电解铝厂现场在佳加姆氧化铝厂厂区内部,现场道路经过勘察,运输100吨以下货物没有问题。
多功能机组大梁进场后,直接运至电解铝车间(已完工)指定区域,由运输商负责卸车,便于安装。其他标准件,运至仓库保管。
5.9设备交接
在指定区域卸车后,完成DDU内容,由运输商与项目经理部共同对设备的包装、外观进行检查,办理交接。做好交接记录(记录设备状况、破损情况等)。
项目经理部按合同规定,与业主交接,办理交接手续。
6.结论
0前言
本文以2009年3月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Sinom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Ltd,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和南非SEPHAKU水泥公司签署的5100t/d水泥生产线工程总承包项目为案例。项目合同额为2.737亿美元,包括新建一条完整的水泥生产线和一个水泥粉磨站,两个厂区的厂址分别在南非的Itsoseng和Delams。中材国际承担工程设计、设备成套供应、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和性能保证等EPC全部工作内容(2011年4月,双方对协议作进一步修订)。
1国际工程物流的特点
国际工程总承包本身就是一项跨越国界的经济行为,物资供应是国际承包工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国际工程项目物流的管理和实施水平对物资供应能力起着决定作用。国际工程物流,既具有国际物流的特点――物流环境的差异:与物流相适应的国家法律、国家的经济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标准和不同的国家国情特征,同时又具有工程物流的显著特征――实施的一次性、整体的关联性、工序的不确定性、技术的复杂性和过程的风险性和对完成产品、实现目标的关键性等。上述特点无疑会大大增加国际工程物流操作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货物和单证
对于所有进出口货物,均要求单证一致、单单一致,而且所有单证均应依据货物的实际情况制作、出具。因此,货、单联系紧密而且一致性要求高,在本节中将一起讨论。
2.1货物包装
包装被视为产品生产过程的终点、物流的起点,是连接采购和物流两环节的重要纽带。包装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从源头规避上述风险的可能性。在南非项目实践中,包装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出厂前对已完成的货物包装检查,更是延伸至工厂对货物包装的设计阶段,在进行包装之前,就已确认针对具体货物的包装方案(甚至考虑到综合成本的节约,优化产品设计,这一点在钢结构中经常应用)。这不仅要求包装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待包装的设备、熟悉包装规定(国标及行业标准,甚至欧标和日标),对货物包装形式的选择和用料规格有合理要求,同时,还要预估港口、船公司的装卸作业以及堆存和内陆运输情况,甚至对货运提出合理地针对个别货物的配舱要求。
本案例中的包装管理工作提前到包装设计阶段,对所有货物包装统筹管理从而减少了实际包装体积约5900立方,折合物流费用共节省407.1万元人民币。
2.2 单据
发运货物的种类繁多,一条水泥生产线所需的工程物资涉及面非常广泛,甚至单一的设备(如袋式除尘器、堆取料机、皮带机等)采用分批发运的方式,这种变化会造成货物品名和海关HS编码认定的差异,这就对单证人员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不仅要知道货物(设备)的材质、组成、功能和用途,还要了解其工作原理,以便确定与其相符的HS编码,避免因为只是简单地对照货物名称来进行查找、分类而造成严重不符。
特别是大型设备的出口,还需要另外注明每台设备的主机号、底盘号、出厂编号等,但是某些单位在填具以上项目时,存在遗漏、填错的情况,造成不能按时通关,延误了时间甚至导致被罚款。这就要求单证人员对货物出口所需资料充分了解,在货物出厂前即将所需资料备妥(须留存,以备转运至新项目所在第三国进、出口通关使用)。
2.3知识产权
水泥厂中广泛使用知名品牌产品,如PHILIPS、SIEMENS、MOTOROLA和ABB。上述知名公司一般均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系统中申请备案,当进出口单位为第三方(非该品牌公司),报关申报要素中显示相关品牌时,海关将对货物进出口采取一定的措施,即知识产权海关保护(Border measures)。
为避免出现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而影响货物通关,应协调供应商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系统中增加中材国际作为合法使用人(中压变频器采用西门子股份公司产品,由该西门子公司在备案系统中增加中材国际作为合法使用人,见图1),直接消除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
2.4放射性物质的特殊要求
伽马料位计和在线分析仪中分别需要使用Cs137、cf252,而这两种物质具有放射性(一般由第三国生产并直接发运),不仅需要相关的危险品证明书,还要业主申办进口许可,并在供应商生产之前还应由最终用户提供相关资料以办理生产许可。
考虑到战争等不稳定因素,部分生产商所在国还限制将该类产品出口到某些特定国。这些都应在采购时给予充分考虑,以免造成无法完成交货的严重情况。
3物流交接和储存
3.1货物交接
作为总承包商,对货物出厂前的监管(产品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相对要容易得多,从工厂交货给货运(工程物流通常采用第三方物流)到现场收货之间,基本上全部在货运的监管下,而大部分交接货节点都处在这一阶段。因此,对各节点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将大大影响到现场收货时的货物状态。为方便对各阶段风险的把控以及对各批次运输经验的总结,总包方应通过积极收集交接货节点的资料、信息(主要包括装船报告、绑扎固定照片、目的港舱内货物报告、卸货报告,以及各环节的收货单备注情况)。这些工作可以和物流发运的信息管理工作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3.2现场储存
工程货物本身种类多、品种杂、货量大,货物对存储的要求千差万别,同时水泥厂的很多设备采用分批次发运方式,而且国外现场(特别是非洲)季节周期变化大,这就对货物在国外现场的理货、分货、存储要求极高。应重视并规范货物在现场的存储管理工作,避免因现场管理不善,造成货物破损、丢失而增加重复采购、运输的成本。
部分更早“走出去”的电力行业公司,在国外现场已经实行标准化的仓储管理。相比而言,水泥工程货物在现场的存储管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4结束语
物流管理工作应以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环节分工为指导,在风险可控、问题可协调的前提下,确保无论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分工协作,提高国际总承包工程的物流管理水平,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一个具体的国际水泥总承包工程的实际案例,剖析了国际总承包项目中与物流有关的个别重要环节,提出了物流工作应要向前延伸到货物的设计、采购,向后延伸到国外现场安装的建设性思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有效控制运输风险,为国外现场提供切实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国际工程EPC总承包中物流项目的流程及管理模式,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02期;
[2]孙保中,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年01期;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风险的成因分析
1.供应链组成要素形成的风险
机会主义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使合约破裂,导致供应链的危机。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委托人往往比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委托合作伙伴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
信息沟通障碍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过量的库存。
企业运作风险。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强调集成、效率,这样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刚性太强,缺乏柔性,若在生产或采购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
渠道成员风险。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要充分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做好分销商的选择工作。在供应链中,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市场竞争的失败,也会导致供应链凝聚力的涣散,从而导致供应链的解体。
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这就需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采取联合计划,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导致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产品缓存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
2.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
市场需求识别风险。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市场竞争的激化,大大增强了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确定性,使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供应链无法反映出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顾客偏好。一条供应链也会由于不能根据新的需求改变产品和供应物,而不能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最后,市场机会也会由于不能满足顾客快速交货的需要而丧失。
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加大。在经济繁荣时期,供应链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刺激下,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存货、补充人力,相应地增加了现金流出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供应链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入量减少,而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大量资金的继续投入。此时市场筹资环境不理想,筹资成本加大。这种资金流动性差的状况就增大了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增加。例如,当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措施,对一些产业的鼓励,给供应链投资指明了方向;对另一些产业的限制,使供应链原有的投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供应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产业调整。
法律环境风险。国家法律代表国家的利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供应链成员所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
二、供应链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1、风险爱好(Risk-Love)型企业
对于这种供应链企业来说,它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其效用函数是凸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小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爱好企业获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要大,而机会则小。该类企业倾向于风险投资,遵循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经营信条,其有利的一面是易抓住市场机会,于风险处获取第一桶金,其弊端是遇到风险有可能颗粒无收,甚至一蹶不振。
2、风险厌恶(Risk-Averse)型企业
这种企业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效用函数是凹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大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厌恶型企业宁愿获取确定收益而不愿获取随机收益或不确定收益,即尽可能回避风险。此种类型的企业容易错过良好的潜在商机,由于担心投资决策失误而不敢贸然进入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
3、风险中性(Risk-Neutral)型企业
这种企业既不冒险也不保守,而是介于风险爱好与风险厌恶之间。我们可以看出,概率事件的结果与概率事件本身无差别。这类企业属于理智型投资偏好类型,投资选择在仔细分析市场机会的前提下,敢于抓住商机又不贸然行动,即寻求稳妥又不固步自封。
三、供应链风险防范对策
企业文化整合不是将原两个企业的文化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将其优秀部份的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新文化,是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的整合重塑,是借机创新的过程。可以考虑对经营宗旨的整合;价值观念的整合;道德行为准则的整合;组织机构的整合。只有形成近乎一致的供应链团队文化,才能减少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互通有无,共避风险。
加强节点企业的风险管理。供应链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过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串行或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一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成本、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由于供应链整体风险是由各节点风险传递而成。因此,通过对节点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进行风险调整和优化,将大大加强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供应链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建立应变事件的小组。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做出处理。
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增加供应链透明度,加大信息共享程度来消除信息扭曲,比如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优化合作伙伴选择,形成价值同盟。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性以发挥合作竞争优势,一方面也要考虑伙伴的合作成本与适应性。合作伙伴应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构成的分离的功能模块。只有链上伙伴坚持并最终执行对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供应链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达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各成员的共赢。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关键词:物流行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控制
各种门户网站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壮大。我国的物流企业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为促进其能顺利进入发展成熟期,本文对物流行业的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希望为物流行业发展营造出积极的氛围。
一、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电商等行业发展,扩大就业
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和运输等行业密切相关,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利于形成良好的物流链条,既保证电子商务的可靠和便捷性,也能让消费者放心地在网上进行购物。物流行业是基础服务行业,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极大地改善就业情况,到2009年我国本科以上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已达30万―40万。
(二)增强物流行业竞争实力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由于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风险不断加大,致使国内物流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然要增强财务风险控制,财务管理水平的状况直接牵动着企业的投资融资决策甚至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向。
二、我国物流行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投资风险
为了能尽快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有各自明确的配送链条和基础设施。但随着经济发展和配送量的增加,物流企业在网店经营、设施仓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投资数量较大,常常会出现盲目扩张,投资资本不能收回甚至一定程度经济损失的局面。
以申通为例,申通以特许加盟连锁的方式,缔造了从上海几个人几辆车的快递配送快速扩张覆盖全国的奇迹,但也正因如此,上海申通总部与各加盟公司的关系主要是以款项来维持,加盟商在交纳承诺的品牌使用费后,基本和总部没有一致的奋斗目标。申通物流的连锁加盟扩张,是建立在不严谨的交易合作基础上,这致使申通的各连锁公司之间缺少共同信念和责任,久而久之,必定抑止申通的讯速成长。
(二)资金回收风险
在物流行业的财务风险中,物流行业的资产多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不但加大应收账款管理成本,还会造成流动资金被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会变低。没有巨大的现金流是不足以维持企业运营的,物流企业的不能正常运营,严重时甚至引发破产。广东心怡物流公司与当地一家通讯器材经营部长期合作,但在2006年4月到6月间出现大批应收账款未能收回的事件,导致坏账形成,对公司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
(三)运营风险
1. 存货管理风险。物流送货量逐年增大,管理难度也加大,诸如恶劣天气、理赔难,货物在装卸作业环节操作不当等一些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导致货物在仓储过程中的损坏,都是物流行业的存储货物的财务风险。京东商城CEO曾表示,京东的配送体系在2011年在全国出现十余次被盗事件,损失近百万。如何才能保证仓储货物安全,提高投递效率,减少投诉理赔风险,也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需处理的问题。
2.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人员风险表现在物流企业领导者的财务风险经管意识淡化。目前我国大多物流行业的管理人员都是单纯靠一定的会计资料来了解资金的总收入、总支出状况,而轻忽企业资金使用方向的财务监管,仅仅可以对一些生产加工企业的成本会计进行有效管理,财务羁系乏力,财政信息准确度较低,这些都直接导致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低下
三、物流行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在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太多
基础设施在物流企业的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大体有建筑物、运输工具等。物流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设备、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占据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固定成本(陈平2013)。从德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德国一百多个港口的基础设施投资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我国物流行业的大部分是民营的第三方物流。我国物流行业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大肆购置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因而产生的各种费用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包袱,严重会影响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
(二)先运输后收费的经营模式
物流企业大多采用先提供服务后收取费用的经营模式,但因为盲目追求高营业额,让员工工资与销售业绩直接挂钩,导致相关部门为了完成销售额,不顾后果地拉拢客户,进行赊销,而对财务风险埋下隐患。当客户无力偿付时,便会造成应收款项不能回收的场面。应收款项收不回,早期保证金难以弥补企业损失,会直接招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往往使管理者措手不及,后果十分惨重。
(三)内部控制体制不够细化
物流企业能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于提升运输的效能、压缩成本有着重大意义。内部控制轨制的不健全,常常会表现在企业内配送、仓储等部门间不能良好配合。内控制度不健全要物流行业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李玲2013)。正如在电商大战刺激了物流行业发展时,韵达物流公司业务多到爆仓,但是在网上查物流时会发现,明明距离很近的包裹却不能按最短路线发过来,引起客户对韵达物流网点布置的质疑。内部控制体制不够细化,浪费人力、物力,因小失大。
四、强化物流行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案
(一)加强投资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虽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在做决策时应正确审视自身的发展状况,盲目效仿其他企业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德邦物流是一家五A级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有将近3000家直营网点,面对市场飞速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企业高层并没有盲目扩大经营,而是直面自身情况,注重成本管理建设,效果显著。
(二)强化现金流量经管,成立风险基金
物流企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必定要求有足够多的流动资金来保证实施。而面对这一难题,要加强现金流的经管。合理控制现金收支,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金折扣,以一定优惠促使客户早日还款。明确客户的信用等级,减少信用等级低的客户的赊账业务并加强对这些客户的追款力度。
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一味承担财务风险也是不合理的。在财务风险发生时,能以风险基金及时进行补偿,保证企业运营,使财务风险的管理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利于企业顺利发展。2013年7年,申能物流扩张“代收货款”范围,加强与各银行与支付宝的合作,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同时还会向客户收取保证金以规避安全风险。
(三)细化物流企业内部控制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存货保管方面,物流企业应设立专门办理仓库管理的规制,涵盖账、物等方面的经管,实时优化库存状况。根据仓储量的增添,细化仓库经管程序。加固仓库硬件建设,增加监控等方式控制存货风险,加强抵抗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的能力。
2.财务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面对人员风险,物流企业对内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请优秀专家来企业做财务管理培训以应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以便于识别和控制财务风险,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建立业务绩效激励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进行宣传,提高员工归属感。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严重阻碍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物流行业进入成熟期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肖康元,德邦物流成本竞争力提升研究,物流技术,2013,1:38-40
[2] 李玲,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若干问题的思,物流商论,2013,2:108-109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引入及其主要特征
2002年10月,美国颁布SAS No.99——考虑会计报表中的舞弊,强调应了解舞弊环境,并提出了“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 检查风险”这一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模式由传统风险导向转为现代风险导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引。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也出台了审计风险准则,引入了这一模型,以指导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此后其一直致力于制定高质量审计准则的目标,并于2008年底完成了明细项目,得到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SOCO)和欧洲委员会的高度认可。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审计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并于2009年着手修订,以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最新的审计准则更为全面地吸纳了国际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理念,将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审计准则是审计模式的指引,审计模式的转变随即带来了审计流程的变革,也对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深化探索与开拓提出了要求,高校在审计教学中如何顺应审计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这一审计思路,从流程的整合到将相关审计技术与方法融入审计实验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第一,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为核心,强调对舞弊的考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便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且这种风险评估应贯穿于执行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审计的计划阶段,对执业过程中识别的风险应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第二,更加重视团队协作以及与治理层、管理层的沟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视项目组内部的沟通与讨论,强调对重要事项,在执业过程中任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同时应与治理层、管理层就执业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管理当局的正直性和舞弊相关问题等进行沟通。第三,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及审计职业道德约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事务所建立更为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执行项目组内部复核与外部复核相结合的复核制度,并定期(至少每3年)进行自我检查,对于承接业务与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有更为细致的规定。
二、现有审计实验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推行,现有审计实验的主要挑战有:
其一,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意味着审计流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审计实验流程也应随之而转变。前种模式下,审计可以明晰地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与审计终结3个阶段,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审计的全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而审计实验流程是割裂的“三分式”,因此应当采用整合的设计,即在审计的每一项业务活动、每一个环节均应融入风险的理念,审计工作应环环相扣,自始至终的每一步都是对前面步骤所评估和应对措施结果的进一步修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控制审计风险,体现“风险导向”。
其二,风险评估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但现有审计实验中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往往深度欠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涉及行业、法律、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内部控制等的内容。对于实验设计者而言,如何设计这些与会计活动关系密切的背景资料,并且充分考虑实验中审计程序的运用,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其三,现有的审计实验更多关注审计过程,较少强调质量控制,现代风险导向的“质量观”客观上要求在审计实验流程中引入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如在重大事项处理上的小组讨论、组内复核与组间复核制度等,使审计初学者树立“审计质量观”。
其四,现有审计实验内容很少涉及对职业道德的考虑。2009年10月14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并于2010年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做了详细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均要求审计实验重视实验者形成对良好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流程的整合设计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为达到使实验者在较短的实验期内(一周共40课时),既能熟练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又能增强职业道德观和质量控制观,本文对审计实验流程进行整合设计,如图1所示。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审计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以使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程度的过程,审计实验也应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框架内进行,每一项审计活动都应考虑到审计风险,并有应对措施。
实验过程划分为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5个环节,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项具体审计业务活动都是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中的某一环,与前后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后,实验者要制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重点项目及重要认定,接下来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中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主要针对这些重点项目及其重要认定来实施。在后续的流程中,如果发现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过高,应及时对原审计计划加以调整,对所实施的程序加以修正,以降低审计风险,这也是对风险的应对。由此可知,整合设计强调审计实验是一个环路,每做一步都应瞻前顾后。
根据以上整合设计的思路,审计实验共可分为5个环环相扣的模块,如表1所示。
四、提升审计实验效果的途径
提升审计实验效果是指让实验者能够利用实验资料,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熟悉和掌握审计流程和必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为此,各审计实验应从以下途径着手,全面提升实验效果:
其一,充实并适时更新被审计单位背景与会计基础资料。被审计单位背景与基础资料越充实,实验者越能更充分地理解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在设计上可围绕6个方面来进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会计政策、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相关资料又可围绕企业各类业务活动的主要流程来设计,可适当设计一些“陷阱”供实验者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通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基础资料来自于同一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资料,时间跨度仅为一个月,必须根据年报审计的需要适当地延展至一年,如对于一些适合运用分析程序的项目可适当补齐全年数据;对于有必要做截止测试的重要项目,应补充年后一定时期的数据;对于需函证的应收账款,应补充客户资料,保证抽样技术的运用;也可根据近期的一些重大审计案例通过适时补充会计报表附注、期后事项、其他信息等方法,更新实验资料,增加模拟实验的课程内容的容量,让实验更仿真、更务实。
其二,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应对特殊类型的审计程序。存货的监盘是审计的必做程序,但实验受制于空间和成本,很难创建存货盘点现场,让实验者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对此,可引入计算机住址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互动的三维动感影像,模拟各类存货并悬挂盘点表单,给出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记录,在此基础上,实验者可以练习盘点计划的制订、监盘程序的实施,可从盘点记录追查至模拟的存货实物,也可从存货实物追查至盘点记录,对存货监盘形成感性认识。货币资金的盘点在实验设计上也可仿照存货监盘进行。
其三,加强审计实验师资培养。首先应组建模拟实验的应用设计团队,根据这一实验的特点,这样的团队应当至少包括具有会计、审计、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师资,这样有利于会计资料的充实、审计流程的设计和一些特殊实验程序的实施,尽量使实验与实务在流程上实现零距离接轨,使实验不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恰当地减少一些实务中必要的程序。其次,审计实验的指导教师应能引导实验者在审计实务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要对审计理论融会贯通,能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又要对审计实务熟练自如,因此,有必要加强校企合作,为指导教师创造在会计师事务所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同时指导教师也有必要加强审计理论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在实验中正确引导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发展核心竞争力,缩减成本,很多企业倾向于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但从交易成本角度而言,物流外包存在的资产专用性及不确定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企业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否则成本不升反降,给企业运营带来更大压力。
2 交易成本理论简介
2.1交易成本的提出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91)Ronald Harry Coase提出,他将交易成本定义为利用市场机制的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费用。Oliver Williamson认为,可将交易组织方式分为层级(组织内部不同部门进行资源交换)和市场(与外部厂商进行交易)两种。就层级机制来说,其交易成本包括下达决策成本、规制及控制作业程序的成本等,而对于市场机制,其交易成本包括选择供应商、谈判、付款等。
2.2交易成本的分类
科斯将交易成本分为①搜索成本,即搜集商品信息和交易对象产生的成本;②讨价成本,即针对交易达成的各项条件进行讨价还价产生的成本;③履约成本,即履行协约的成本;④监督成本,即监督交易对象是否按协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Oliver Williamson进一步划分为事前成本与事后成本两大类,事前成本包括协约的起草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事后成本包括错误应变成本、争议成本、结构的建立和运行成本以及约束成本。
2.3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
2.3.1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交易成本理论中称交易的主体为“契约人”,与“经济人”相反,“契约人”“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达到”。为了克服有限理性的弊端,需要交易主体进行沟通,由此产生谈判费用。机会主义即是契约人以欺骗性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倾向,它以有限理性为前提。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交易主体很容易选择机会主义行为,为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此时需要增加监督成本等来规范交易主体的行为。
2.3.2资产的专用性
资产的专用性指为支持某项特殊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一旦形成就难以用作其他用途。所以,交易双方存在极强的依赖性,一方违约将让另一方承受巨大的风险。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交易主体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越大,交易成本越高。
2.3.3交易的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事前对交易主体行为的确定显得极其复杂,加之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事后也难以保证交易主体遵守协约。因此,交易的不确定性越强,交易成本越高。
2.3.4交易的频率
交易的频率越频繁,交易过程越复杂,交易主体的行为选择也越难把控,所以,无论是协约成立之前,还是协约达成之后,信息的不对称都很容易引起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在委托背景下,人比委托人掌握更多信息,往往容易选择利己的行动,这必将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
3 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
企业外包物流属于市场交易活动,因此必然产生交易成本。企业外包物流的目的是集中精力发展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业务交与专业的第三方,减少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成本。但是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面对市场上众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外包企业可能会做出逆向选择,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采取利于自己而损害外包企业的行为,即出现道德风险,导致物流外包交易成本反而高于企业物流自营成本。基于交易成本的物流外包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3.1物流外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外包企业需要大量的搜寻成本寻找符合自身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确定协约关系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谈判成本。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外包企业可能出现逆向选择,选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本企业的物流需求或者其交易费用高昂,不符合企业物流外包的初衷。外包企业的目标是物流成本最小化,将产品及时送到目的地以及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目标是企业效益最大化,两者目标的冲突可能诱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道德风险,选择满足自己利益而不利于外包企业的物流方案,而外包企业很难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行为实时监督,这将导致外包企业执行成本、约束成本等费用的上升。因此,无论是在协约签订之前、签订的过程当中还是签订之后,物流外包都存在着交易成本上升的风险。
3.2物流资产的专用性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包括五个方面:①地点专用性,即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进行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仓库的选址等;②有形资产专用性,即为满足外包企业所需的物流设施与设备;③人力资本专用性,如专业的物流人才、为与外包企业接洽而安排的物流管理部门等;④定制的服务,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物流需求的要求不同,如生鲜企业对冷链的要求极高,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为外包企业提供专门的服务方案;⑤品牌专用性(无形资产专用性),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信誉等,以获取为物流外包企业提供服务的资格。
但是不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外包企业同样需要进行专用性的投资,如成立相应的物流管理部门负责与物流企业的沟通,为达到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信息共享所需的信息系统建设等。因此交易双方存在极强的依赖性,一方违约将让另一方承受巨大的风险,在资产专用性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外包企业承受的风险越大,交易成本越高。
3.3物流的不确定性
电商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市场的不确定性随着加强,这样也导致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如库存量、流量、流向、发货到货时间等都无法提前预知,这就需要有快速响应的柔性物流系统与之相匹配。但是企业将物流外包之后,也就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对物流的绝对控制,也增加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在能力上无法做到及时响应物流需求,或者出于自身目的不提供柔性物流系统,造成消费者对外包企业的满意度降低,外包企业必须采取其它措施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即错误应变成本),这些风险都是企业必须承担的。
4 物流外包风险的对策分析
虽然物流外包存在着许多风险,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着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其优势,企业外包物流可以做到使其交易成本小于企业自营带来的内部组织管理成本,为外包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解决后顾之忧。针对以上提到的物流外包的风险,本文认为可以从企业自身、政府以及市场等几个方面来解决:
4.1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过程型信任关系
企业若是长久地将物流外包,则可以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不同于一次易,企业长期外包物流必然会产生多次物流需求,特别是在电商时代“小批量、多频次”的物流需求特征下,与特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避免外包企业多次寻找交易对象,减少搜寻成本,同时长期的合作会使双方信任程度增强,有利于监督成本的降低,长期的合作同样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加对外包企业的了解,提供更符合外包企业的个性化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维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稳定的物流需求,会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物流外包企业的风险。
4.2对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适当激励机制
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来调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物流外包风险,使物流外包活动更加顺利,实现交易双方共赢的局面,具体措施可能包括: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适当的报酬;公开表扬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加其在同行中的信誉等。
4.3建立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
企业外包物流交易成本大于企业自营物流成本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包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外包企业的逆向选择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外包企业专门开发与某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兼容的信息系统又会导致资产投资专用性过强。因此,市场上一些轻资产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信息平台,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美国罗宾逊公司就是一个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它通过Navisphere平台连接货主,通过TMS系统连接承运商(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己通过运输的差价获取利润。货主通过Navisphere平台提出自己的承运要求,罗宾逊平台为货主企业提供继承运输方案,解决“人找车、车找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这种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及真实性,降低外包企业的风险。
5 总结
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企业外包物流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通过规范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其可以发挥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为外包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供便利的条件。此外,外包企业在物流外包决策时,要结合实际条件,考虑自身物流的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确定是否应该讲物流外包,以做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刘彦平.物流外包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9:13-17
[2]张雪红.物流外包风险的经济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
[3]周荛阳,邓金娥.基于交易成本的第四方物流经济学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03:58-61
[4]韩翔.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物流外包决策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S1:16-17,13
1、在研发活动中开展专利预警
在企业制定技术开发项目之前进行专利查新检索避免低层次重复研发。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可以找到技术的空白点和发展趋势、发现已有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立企业针对技术研发的专利战略。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跟踪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更新专利检索信息。跟踪观察竞争对手专利技术发展情况.包括:哪些企业提交了专利申请、哪些重要技术、所占比例多大、技术水平如何。
当上述对比结果达到了预警的水平时则通过适当的机制预警信息,使企业可以采取应对措施。研究制订专利申请、保护、专利技术应用、许可和转让等方案。专利侵权诉讼发生时,制定专利侵权技术判定报告、提出专利侵权规避的技术方案。
2、在市场活动中开展专利预警
在企业拓展目标市场,针对满足该目标市场的技术及产品进行专利分析,了解现有市场范围内的技术发展状态及竞争对手在本市场领域的专利资产布局情况,以避免专利权的冲突。可以找出竞争对手可能的侵权范围,以及专利权的空白点,建立企业针对目标市场的专利战略。当市场机会出现以后,在产品销售活动过程中,持续地踪竞争对手的产品推广情况和投标中所运用的技术和产品组合,及时预警信息。
研究制定专利组合保护方案和专利侵权救济策略。在市场活动中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工作、消除瑕疵、避免侵权风险,对保证合同、销售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国际产品贸易中,有些产品涉及较多技术要求,产品所涉及的供应链复杂、数量较大,及时理清产业链上下游的知识产权关系、预先处理侵权问题,可以避免市场机会丧失。
中图分类号:T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21-01
在当今公立医院面临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增强适应性和竞争力,随着政府采购内控制度的建立顺应了卫生医疗新经济环境下的内在要求,增强医院竞争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是问题的关键。
一 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一) 采购预算管理业务流程节点
业务部门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和资产存量配置情况,提出采购需求。采购归口部门审核评估论证采购需求,提出采购预算草案,报财务部门。采购归口部门编制采购预算,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平衡各部门采购预算,形成采购预算上报数。单位采购管理委员会审定政府采购预算草案,通过后报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审批后财政下达采购预算批复数,财会部门下达采购预算指标,单位采购归口部门分解采购预算指标,形成年度采购计划,业务部门按预算指标数执行采购预算。
(二) 采购预算管理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采购预算风险点分析。预算编制不合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业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采购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预算审核不依据业务需求,不考虑资产的存量配置,存在重复购置,资金浪费风险。预算审核不科学,存在重复购置或未予购置。预算审核不严格,采购预算审定不认真,必然造成资金浪费。
采购预算控制点分析。建立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加强采购的可行性论证,依据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等资料认定采购的必要性。明确政府采购归口部门责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资源分配的效率性,避免重复采购造成资金浪费。严格控制预算指标额度、汇总预算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审核、建立监管机制,明确责任, 追踪问责。
二 政府采购计划审批
(一) 采购计划审批业务流程节点
业务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在采购预算指标额度内,结合库存物资和现有设备配备情况,提出采购申请。业务归口部门审核采购申请,在合理采购申请的基础上形成采购申请报告,依次报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采购计划是否符合年度采购预算,审核后经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根据单位年度发展规划及采购预算,审批采购报告。属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可由单位分散采购的情况,批准单位采购归口部门分散采购;属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情形的,级主管部门审批;属政府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应由采购主管部门审批履行集中采购程序的情形,上报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审批采购申请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重大采购项目采购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或审批。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批准履行集中采购流程。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属于分散采购的项目,批准履行分散采购流程。采购工作结束后,将采购文书整理归档。
(二) 采购计划审批业务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采购计划审批风险点分析。采购申请审核不严,缺乏采购申请制度,请购未经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过量或短缺,影响正常业务活动,造成采购超预算、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采购文书缺失、损毁、被伪造变造。
采购计划审批控制点分析。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审核采购数量、金额、资金来源与预算批复相对应;以年度发展目标为依据,审核采购申请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单位整体目标。按采购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要求,制作、填制并保留好各种文书,责成专人进行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三 集中采购业务
(一) 集中采购业务流程节点
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批复采购计划,对应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明确政府集中采购方式。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接受采购任务,根据采购商品的各类、技术标准、市场供求等情况,确定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具体采购方式。采购归口部门代表单位与采购机构签订协议。核对采购参数,做好采购前准备工作,核对采购参数,提供相关资料,配合采购工作。组织筹备采购工作,信息、组织招标、询价,邀请专家等。根据具体采购方式,组织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等活动。采购归口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二) 集中采购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集中采购风险点分析。采购文件不合标准,技术参数不公允,易形成单一来源或围标等违规事项;采购参数具有排它性及泄露相关信息等违规操作,导致单位被或受到处罚。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出现舞弊等问题;不具备组织采购的能力,采购程序不规范;对采购、招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舞弊等违规问题。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条款,不符合采购文件技术要求,损害单位利益。
集中采购控制点分析。严格审核采购文件,规范审核流程,技术参数依据专家论证意见。严格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按审批权限报单位决策机构批;准选取有资质信誉好的招标机构组织采购;建立采购监督制度,审计、纪检等内部监督部门对采购进行全程监督。审计、纪检等部门进行合同评审并建立联签制度。
四 分散采购业务
(一) 分散采购业务流程节点
政府采购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批复采购计划,明确分散采购形式。政府采购归口部门根据采购项目规模、性质、难度、自身组织采购的能力,报单位采购管理委员会审批或按单位采购管理委员会的授权决定是自行采购还是委托采购机构代为采购。单位采购归口部门与委托机构就委托采购事项签订委托协议。业务部门核对采购参数,提供相关资料,配合采购筹备工作。单位采购归口部门组织筹备采购事项,如制作采购文件、联系媒体、市场调查等。政府采购归口部门在指定媒体上采购信息。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组织实施采购活动。政府采购归口部门在指定媒体上公布采购结果。单位财会、审计、纪检部门对采购进行全过程监督。政府采购归口部门代表单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二) 分散采购业务风险点、控制点分析
分散采购风险点分析。委托的机构不具备资质或有其他不胜任采购任务的情形。未在指定媒体上采购信息或未按规定采购信息。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出现围标、舞弊等问题;不具备相应能力或存在道德风险,采购程序不规范;对采购、招标、招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围标舞弊等违规问题。合同签订中存在不公平条款,损害单位利益。
分散采购控制点分析。根据项目性质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信誉好的机构组织采购。建立信息制度,在规定范围、规定媒体上、按规定形式采购信息。严格按法律法规选择采购方式,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建立采购监督制度财务、审计、纪检等内部监督部门对采购进行全程监督。按合同控制流程,对合同进行评审并建立联签制度。
五 采购验收结算业务
(一) 采购验收结算业务流程节点
业务部门收到供应商供货,提出验收申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确定验收方式,分散采购项目由本单位组织验收;集中采购项目按规定由采购机构组织验收,单位派人参与;国家规定强制检测的采购项目应当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验收。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小组据相关技术标准及合同规定,对标的物进行现场勘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对项目组织验收,采购机构按规定对项目组织验收。验收结束后,采购归口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政府采购机构、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就验收情况签署验收报告,出具验收意见。采购归口部门就验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等不合格问题,与供应商协商解决方案。财会部门根据验收单结算通知、发票、合同等相关资料付款并进行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