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低碳经济概论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3: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低碳经济概论,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低碳经济概论

篇1

关键词:低碳产业,重工业化,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产业结构

一、我国低碳产业发展面临的局限与挑战

(一)能源结构方面的局限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高,占比高达69.5%,而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非常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二)能源需求方面的局限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能源需求呈不断增加趋势,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吨煤当量,年均增长9.7%。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措施的刺激下,国内企业对能源需求增长更加明显。

(三)产业结构方面的局限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占比仍然偏高,而工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四)技术水平方面的局限

由于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急需的再生替代能源技术、碳回收存储技术处于紧缺状态,不得不主要从西方国家引进,从而也产生了引进成本高、技术风险大等问题。据统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引进技术年需资金250亿美元(以2006年的GDP计算)。这种高投入、高成本,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难以承受的。近期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盲目引进之风形成的技术隐患,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五)居民生活方式方面的局限

目前中国居民消费方式与低碳还有较大距离。塑料袋、方便餐具等的无节制使用;对大排量汽车的盲目追求等问题在部分居民中不同适度地存在。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二、英国低碳产业发展概况

(一)英国政府的相关职责

政府负责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和符合实际的监管框架,并向社会提供面向未来的清晰、明确的信号;同时,还负有避免市场失灵、使资源最优配置,帮助英国企业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机会最大化、耗费最小化的职责。

2007年,英国成立了气候变化办公室(OCC),负责制定气候和能源策略,并处理跨部门的策略协调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低碳经济转型,英国于2008年10月份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DECC)。该部整合了原来由商业、企业及管制改革部(BERR)负责的能源策略制定职能,以及由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部负责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制定职能。该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整个英国向低碳经济转换,另外还负责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确保能源使用的高效和经济性。DECC成立后,OCC被并入了DECC,仍然承担着跨部门协调的角色。

DECC在引领英国转向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领导角色。DECC的具体工作目标有:推进全球合作,防止气候发生危险变化;减少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确保英国能源供应安全;促进国家能源和气候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公平竞争;确保英国在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抓住机遇、获得利益;高效、安全地行使能源管理职责;促进政府部门改革,加强部门间合作,提高服务工作效率。

2009年6月5日,英国政府合并了原来的创新、大学技能部(DIUS)和商业、企业及管制改革部(BERR),新成立商业创新和技能培训部(BIS),其职责为增强英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2009年7月15日,BIS与DECC联合《英国低碳工业战略》,详细描述了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意义、当前应该采取的行动、如何加强低碳经济创新和如何促进英国整体经济向低碳方向转移等战略内容。英国政府还于同日《英国低碳迁移计划--国家气候能源战略》,对低碳迁移的具体任务目标进行了部署。该计划规定:到2020年,英国碳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34%。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计划规定到2020年,绿色行业工作机会要超过120万个;对700万个家庭住房进行绿色改造;支持150万个家庭自产绿色能源;40%的电力来自低碳能源;原油进口减少一半;新生产汽车的排放在现在基础上减少60%。

(二)英国低碳经济部门分布

2007-2008年度英国有超过88万人在LCEGS(低碳经济)部门工作,有5.5万家公司积极参与LCEGS部门生产经营,其中大约92%的公司是中小型企业。

(三)英国低碳经济发展迅猛

英国金融服务部门已经从完善的环境成本定价中获益,尤其是碳交易,2008年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英国整个碳市场仍然继续增长,到年底总交易额约达860亿欧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这其中EUETS(欧盟排放交易衍生工具)大约为630亿欧元,这部分交易的年同比增长速度超过了80%,伦敦已成为全球碳交易中心。

2008年,英国开展了总额为1.84亿欧元、总数为34个的风险资本支持的项目投资,占欧洲全部低碳经济技术投资的30%,很好地抓住了投资和市场的双重机遇。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2008)最近的报告指出,2001年至2008年,英国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的生产、存储和替代技术领域。在2008年,英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收到的风险投资仍占欧洲的1/4。与发电、基础设施和能源存储有关的领域继续成为风险投资活动感兴趣的主要领域,反映出英国低碳领域风险资本投资更趋多样化。

三、英国支持低碳产业的主要手段

(一)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指标参考体系

英国政府为准确掌握清洁技术和气候变化发展趋势、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求,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通过参照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等低碳金融业务发展较早的金融机构投资指数,为政策指导建立了完善的指标参考体系。同时将低碳市场商业化指数纳入监测范围(如富时环境指数等)。

(二)发挥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引导支持作用

为在低碳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投资环境,英国政府通过借助EUETS向社会传达政策信号。如在体系中通过市场生成碳价格传达给投资者、将碳价格有效整合进投资规划等,这些政策能够吸引和鼓励更多的风险资本或私募基金关注低碳经济领域。

英国政府适度干预和指导纠正了部分市场失灵问题,如对支持低碳经济的相关研发项目,英国政府直接进行投资,并发挥投资的杠杆和拉动作用,促进了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而这些工作单凭私人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另外,英国政府还采取其他资金支持手段,协助研发企业解决在商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从而有效纠正信息不完善等市场失灵问题。

英国政府在帮助高风险企业获取资金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未被市场认可的高科技公司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英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减少市场不确定性,降低投资方资金风险,甚至直接干预整个筹资机制。如碳信托基金运作低利率信贷计划,目标就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能源效率,引导企业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英国2009年的财政预算确定向碳信托基金增加1亿英镑的政府注资,以帮助更多中小企业从该低息信贷计划中获益。

(三)财政扶持政策到位

低碳市场需要在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建设方面加大投资。英国2009年财政预算案宣布了4.05亿英镑的资金计划,用以支持英国发展世界领先的低碳能源产业和绿色制造产业。这笔资金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开发和部署低碳技术,如风能、海洋能,并帮助吸引和保护英国低碳产业供应链上的投资。此外,政府已经能够通过政府采购向私营部门提供更加直接的资金来源。

英国政府还通过财政制度提供间接财政奖励,以鼓励采用清洁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活动。如ECA(资本津贴)作为政府解决气候变化方案的一部分,已于2007年推出。ECA计划向有利于环保的设备采购活动提供税收减免,分为三个部分:节能设备采购,节水设备采购和低排量汽车采购,2008年累计提供财政奖励1.15亿英镑。

四、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一)应尽快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智库”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40-02

随着全球污染日益严重,“碳”污染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这是因为“人类在追求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时,忽视了人类生存空间的保护。”[1]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仅有的生存空间,增强人们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需要一种从观念到行为的深度探讨。

标识(英译:Sign)和海报(英译:Posters)都是以图形符号的形式传播明确的观念和思想主题,从视觉上给予人们明确的符号指向,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及观念意识。基于标识和海报的文化传递特质,“环保标识”和“环保海报”就成为最具信息力和视觉力的大众媒介之一。面对“低碳时代”,“低碳标识”的开发,以特有的内涵通过视觉符号传达“低碳”观念,提高人们对低碳的认知能力,促使人们做到自主低碳,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质的改善。

一、倡导生态环保下的“低碳生活”

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川不断溶解,旱涝灾害频繁发生,面临生态系统遭受的严重破坏,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的环境,生态的平衡,更加关注“低碳生活”。

“低碳”(英译:low carbon),直译为降低“碳”,“碳”则是指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气体。“低碳”包涵“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这两个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2]其实人们对低碳环保生活的认识早已经开始,例如统一归类在“生态环保”中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白色”污染(塑料袋污染)、节约用电等等。在国际方面,各国对“低碳”问题非常关注:英国在最早提出了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文件,并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日本随后在2007年提出“低碳社会”的概念;同年美国也提出了经济发展文件《低碳经济法案》等。在低碳的实施上,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日本发起了“碳中和”行动;哥本哈根推广节能建筑;丹麦打造自行车之城;德国“电动交通”等等,足以看出国外对此的重视。就我国而言,我国是打造“低碳生活”行动最快的国家,较为完善的“低碳”相关文献,如《低碳之路》、《低碳经济论》、《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以及《中国低碳年鉴》等。但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不同,普及速度慢,导致我国仍然是一个“高碳”国家。“低碳生活”作为这个时代与环境之间摩擦而生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倡导生态环保下的“低碳生活”,以正确的态度认知“低碳”与生活的关系,更是社会肩负的传播责任。

二、“低碳标识”引导高效的“低碳生活”

标识,即为“标志”,是指具备设计意识,并通过设计所完成的视觉表述,从而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辨别和形象传递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标识涉及领域广泛,例如:交通安全标识、商业形象logo、公共导向标识等等。法国符号学家皮埃尔·吉罗在其《符号的概论》中说过:“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3]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并认知的信息是有限的,通过把信息浓缩进“标识”的手段,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信息潜移默化的传播给人们,置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在传媒飞速发展的当下,“低碳标识”作为一种图形符号,依据“碳”污染问题的相关信息来向人们传播有关“低碳生活”的观念,从而广泛并高效的引导人们“低碳生活”。

从行为和心理学上来说,人们大多时候会受其所看到图形的影响,在潜移默化的受影响过程中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或是方式。而“低碳标识”的系统设计就是通过对标识的核心开发,展开系列的具有“低碳”内涵意义的标识设计,以图形符号影响行为,告诉人们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最终实现全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当一部分人受到“低碳标识”影响而实行低碳行为的时候,其他一部分人也会随之去做相同的行为,这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低碳行为,从而使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变得更加美好。“低碳标识”促进了人们认知并实现自主“低碳”。“低碳生活”更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重视,指导人们的行为模式。当一种行为成为了习惯,就会持续在周围扩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这时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一种“低碳生活”的可持续发展观。可见“低碳标识”体现出信息传播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转变,让“低碳”标识成为共创“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中具有民生意义的一种推动、促进作用。

三、“低碳标识”视觉符号系统新开发

标识是视觉识别系统中具有独特存在价值,“它以精炼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4]从设计角度上来说,设计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目标,以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为手段或者说是内容的活动。低碳标识的设计则是通过满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而进行的设计活动。低碳标识的设计离不开低碳理念的启迪,低碳理念的达成需要更多的引导与重视,更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配合与实践。完整的“低碳标识”符号视觉系统的建立是在这些理念的基础上的视觉符号设计。

1.“低碳标识”的符号视觉设计

(1)注重设计理念的信息传递

“低碳标识”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低碳”主题内涵的独特信息基础之上,以视觉瞩目率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充分体现图标的核心价值和延展价值。低碳、环保、可循环,这是“低碳标识”设计内涵的出发点,展开各领域的主题信息设计,充分体现节能、节源等子主题标识,例如“低碳饮食”、“低碳出行”等,发掘其设计的内涵指向,所以,“低碳标识”设计必须做到图形简练,表达直观,涵义明确。

(2)注重视觉元素的简洁表达

独特、鲜明的视觉图形,是低碳标识区别于其他标识的属性体现,必须通过策略性的思考,简化提炼最合适的图形语言传达给观者。“低碳”标识的设计需要做到简洁生动、以少胜多,从复杂的事物中凝练表现出来,这是对信息的高度概括,以达到内涵丰富、形体简单的目的。

低碳标识的图形表达必须通过简洁精妙的创意获致,为了能够与其他的绿色可循环设计的图标进行区分,“低碳标识”设计的基础图形摆脱了一直以来的绿色可循环标志的圆形框架,采用了组合构成模式,以英文单词“CO2”的首字母“C”作为“低碳标识”的主体框架,并置入简洁的“节能、节源、节电”等相关图形,带有箭头的“C”字母经过艺术处理,形成同心圆的半环状,既表达出循环的低碳生态资源利用的理念,又传达出降低“碳”污染、保护家园的理念,在中心位置加入提炼的各方面的简化图形,经过艺术手法的几何抽象图形明确地展示出独特的造型特色,凝练出寓意深刻的内涵。在规整统一的主架中加入凝练出的图形符号,旨在让人们认知该行为的实施是可以降低“碳”污染的,使人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做到“低碳”观念的置入。

(3)注重标识色彩的警示表现

“低碳标识”大胆使用了黄色与黑色的搭配方式,摒弃传统绿色的大量使用,目的区分其他环保标识。从色彩与印象的视觉角度看,色彩的识别作用是标识设计中增强视觉传达力的重要元素,黄色与黑色的视觉对比更加突出“低碳标识”的色彩警示,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瞩目的视觉效果通显色彩的情感张力,从而高效的引导人们的“低碳生活”。

(4)注重设计开发的整体性

“低碳标识”设计是一整套的系统图标开发,即VI视觉设计开发,通过二维的视觉识别符号,以及各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展开全面而有效的传播。在“低碳标识”VI视觉开发中,以标志为核心展开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设计,标准的图形、标准的字体、标准的色彩构成了不同组合的形式,体现出标志基础要素的规范性,在核心标志的引导下拓展“低碳标识”的应用性设计,并运用树形方式视觉呈现,这对“低碳标识”规范化设计、规范化应用具有指导作用,更具有传播意义。

2.“低碳标识”的海报设计

“海报艺术作为信息传播的交流媒介,以图形语言和注入文化理念的主题设计碰撞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成为最具精神浸透力的传媒之一。”[5]通过公益海报创意传递低碳标识的主体信息,引发人们的低碳生活行为,激发人们低碳生活观念的转变。

(1)主题创意表现

海报主题创意表现,是对主题创意策略的形式整合,通过主题理念的支撑把多样的想法归类提炼,旨在达到易于人们理解和展开联想的目的。在实践中,“低碳”公益海报的设计通过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即:低碳足迹、我的低碳生活、低碳饮食。立足这三个方向的主题定位囊括范围之广,使人从自身出发思考“低碳”的价值意义。系列化是主题海报内涵体现重要手段,从视角上更易捕捉,除了关注生活中的水电或是汽车的排碳,更加关注关于低碳食物和出行时的洁具使用等内容,以间接形式传授低碳生活更多的观念信息。

(2)视觉语言表现

“图形设计的依据是基本的平面构成原理,而图形设计的灵魂则是创意。”[6]在“低碳”公益海报的设计中注重创意在整个设计的生命动力,联想、置换、同构不同概念的运用为海报设计注入视觉张力。

在海报的形式上,采用了最简化的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手法处理,力图通过最简化的图形传达最多的“低碳生活”理念。在创意中巧妙运用了点、线、面元素的版面经营,运用平衡、对比、节奏、组合、变形、强调等构成手法,例如将图标中“C”字母组合上藤蔓,置换中间图形,改用实物,再将设计理念与图形文字组合创意,实现图形语言的视觉创造。舍弃具象的形象,注重图形的简洁设计,简化的线性图形,通过对现实物体的图形提炼,体现了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系列海报色彩的表达充分调动色彩的属性,通过色彩语言传递海报的内涵,突出设计主题,延续阅读的新鲜感,体现出统一的视觉风格,更好的为主题服务。文字最具说明性,也最能技法思考,设计中采用了最简化的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手法处理,力图通过最简化的图形传达最多的“低碳生活”理念。

四、结论

低碳,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实现低碳生活要从身边做起,关注低碳理念的包装设计,让随处可见的标识logo加深人们的低碳意识,这是必要的。“低碳生活”时代,立足于低碳符号性的视觉系统开发,倡导“视觉观念行为”的思维开发模式,探求以“低碳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表现与广告媒介宣传,以寻求“低碳”观念对人们视觉上的认知以及行为规范的一致性。立足于社会热点问题,创新“低碳标识”的VI视觉系统开发及公益媒介的传播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与学术意义。

通过视觉符号的内在置入性观念,引导人们外在行为。倡导视觉影响观念,观念带动行为的思维开发模式,从内在的观念意识去体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一核心思想,并通过视觉引导触发观念的改变。围绕“低碳生活”开发设计一系列的低碳标识,并以图标元素拓展一系列的环保类广告研究,融入到生活中,使公益广告的视觉传播能像爱心一样被传递,而这探究的过程,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指导教师:屈梅)

参考文献

[1][5]屈梅.感悟信息时代公益海报蕴涵的文化特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6).

[2]邓凤艳.谈如何在化学课外活动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J].教师:海南出版社,2013,(4).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18-02

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逐渐被们所认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是这种紧迫感促使人们关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低碳[1]。低碳旨在倡导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绿色文明是继黄色文明(农业文明)、黑色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为了能够持续满足人们的幸福感,持续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所追求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新型文明。绿色文明包括绿色生产、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绿色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的双赢式发展。

低碳生活和绿色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努力,是为了人类进行可持续发展进行的一种尝试和自救。为了倡导低碳生活,推行绿色文明,笔者在全校开设了《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全校公选课,以增强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养成日常低碳环保的行为。选修该课程的大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专业,且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在150人以上。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学生数量的庞大,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如何让学生接受简单易懂的低碳生活常识等,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和挑战。为此,笔者向学校申请并获得了《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课程的教学改革课题。在该课题的支持下,通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优化,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满意。

一、精选教学内容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低碳经济概论》(孙桂娟等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第1版)、《生态文明与绿色生产》(卞文娟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1版)和《低碳知识与低碳广东》(梁桂全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版),几本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低碳知识,笔者精选了相关授课内容:低碳经济、低碳广东、环境问题、环境与文明的关系、低碳经济与能源、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低碳农村、低碳校园、低碳城市、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绿色农业等。从低碳的定义、由来,低碳生活的注意细节、广东低碳领域的具体进展情况、绿色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讲授相关低碳知识。学生普遍反映能学习到很多低碳生活小常识,增强了低碳意识和日常环保行为。

二、课堂教学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省时、激发兴趣等特征,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可有效解决现代教学内容丰富和课时缺乏的矛盾。多媒体教学可以随时补充最新的教学素材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在各类学校已被广泛采用[2]。例如讲解低碳饮食时,笔者选用佛山电视台的视频,通过播放素食的好处、年轻人对素食的理解与尝试、素食饭店的盛行等,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日常生活中鱼类、肉类等荤食的高碳排放及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加强日常生活中对低碳饮食的理解与宣传。同时,笔者也大量播放其他类型的低碳生活视频、动画、公益广告等,不断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低碳的教学资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可以把一些问题讨论的非常清楚透彻。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参与讨论。笔者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然后全班同学课堂集体讨论。如讲述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低碳常识时,笔者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几分钟,然后让比较活跃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或质疑。同学们的低碳生活常识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洗餐具,甚至洗头发;在室外空气潮湿时将废旧报纸铺地板上吸潮;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又舒适,还能帮助改善睡眠;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不用或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筷子、饭盒;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少用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变废为宝;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衣服尽量手洗,少用洗衣机、脱水机;用节能灯替换普通白炽灯;不开或少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少开启计算机程序,尽量节电。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不宜过多或过少;晚上可以不用整夜开空调,到一定温度关闭空调。

学生通过几次这样的讨论活动,对日常低碳细节能领会的非常透彻。此外,笔者在课堂上也与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一些低碳生活经验:如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坚持爬楼梯进课室、坚持关闭不必要的灯等。笔者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学到知识,课堂气氛也轻松愉快。

三、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试大多是依据期末考试学生获得的分数来给出学生成绩,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平时不用功、考试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的不良学习风气。为此,我校特意改革了传统考试模式,现在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的方式,最终合理地给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平时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回答问题、积极给老师提供教学视频、图片的同学,教师及时登记这些学生的名字,提高他们的平时成绩。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不采用统一出试卷让学生笔试的考试形式,而是采用期末撰写课程论文的新型考试形式。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笔者要求学生的期末课程论文尽量手写(尽量选用废纸的背面),或双面书写,此举得到所有学生的大力支持。学生都觉得通过用废纸撰写课程论文,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低碳生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通过对《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收获了很多低碳生活常识与低碳注意事项,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对该课程也给予了非常高的教学评价与评分。当然,由于选课同学专业背景的差异,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差异,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随着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上诸多选课同学的献计献策和任课老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必将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杨锐,孙少叶,王莹.低碳经济概论(第一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篇4

一、引言

眉山作为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市,研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如何可持续、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了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眉山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促进眉山经济协调、高速发展。眉山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新型工业化经济优势,如何在实施工业化规划中,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眉山经济的发展现状

四川眉山,是占地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地级市。眉山经济实力与经济基础薄弱,撤地建市只有十年历史,经济总量与企业规模都较小。2009年末,全市GDP只有465亿元,居全省第13位。由于眉山是新建地区,多数企业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影响小,重产品经营,轻资本经营。同时眉山紧靠成都,交通便利,地处全省经济最活跃的成都平原经济区,有利于融入成都,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落后是眉山经济落后的根本症结所在,经济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是投入的不足。眉山市要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这两大难题。对于正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眉山来说,大投入才能有大产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招商引资是借助外力,加大投入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可是在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同时,东部许多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大举向西部进军,实行产业的转移。虽然在一方面为当地创造了高额的税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市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可是另外一方面在这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以环境的危害为代价的,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应该根据资源条件,地区区位和发展潜力,在充分发挥各地区特色与优势,保护好和引导好各地区加快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快工业的发展。

三、调查总结及建议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注重环境的保护,将低碳路线进行到底。同时按照“融入成都、一体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与成都的交流合作。在农业,工业,服务与交通等各个方面认真开活动,在低碳背景下的。推动眉山经济全面的协调发展。

(一)大力发展低碳农业

眉山作为农业大市,在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根据地区特色大力发展低碳农业。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

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通过水资源的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可以修蓄水池,将雨季多余的水储存起来,在旱季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对自来水的依赖程度。高效利用灌溉水,提高灌溉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从而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益。

2、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开发和建立低碳农业生产体系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有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改变传统的育种观念,利用现代化的方式,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建立严格的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监测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3、以基地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

围绕拳头产品和优势农产品,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品质、作响品牌,继续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模式,强力推进西部乳产业基地建设,奶牛规模养殖率提高到65%以上。进一步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养知名品牌。

(二)大力发展低碳化工业

1、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培育区域经济

眉山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金和人才匮乏,区位不占优势导致对外开放程度较低。1999年,眉山的生产总值为114.37亿元,人均3377元,比全省人均低1073元,比成都平原经济区人均低5645元,比全国人均低3168元。在同类的西部城市中处于后位,虽然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可都是粗放型增长,导致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另外,眉山的特色产业也存在盲目仿效和无序竞争,资源的开发无法形成整合效应,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尖锐。

2、发展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最高形式。眉山资源丰富,钙芒硝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元明粉年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青衣江水能储量较大,以坡为代表的三苏文化以及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等源远流长,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大力发展低碳服务业

旅游资源点多面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按照“一山二滩三文化”的发展思路,打好“东坡牌”,深度挖掘以坡为代表的三苏文化和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等源远流长,抓好瓦屋山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面向成都市场的休闲度假旅游,加强文化娱乐业管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改进旅游开发策略,加强与乐山、成都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协作,搞好旅游招商引资,加大旅游促销力度。

参考文献:

[1]郭强主编,《节约型社会》,[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王城《论新型工业化及地方经济发展一四川省眉山市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议》,[J]财经科学,2005

[3]连玉明、武建忠主编《中国数字发展地图》,[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4]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概论》[M]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编,《2008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效应评估》,[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08

[6]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N]社会科学家,2009

篇5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7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淡水和耕地资源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又快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各国政府已经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未来世界,低碳和无碳化将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由于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概括,存在许多观点和认识。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应该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无碳化排放,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与由碳基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效,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同时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偏好,降低人为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生存。低碳经济的内涵揭示了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同时,低碳经济也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可持续性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寻求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脱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低碳技术的涵盖面极广,概括起来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一是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技术来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三是碳埋存(把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存在地下)及生物碳汇技术。

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体实施中,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上,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如,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立法体系。

(二)产业低碳化。绿色和低碳是全球经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和带领全球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一要低碳意识发展制造业。加强风电装备、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在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序上逐步实现低碳化,使之逐渐转变为低碳型产业;二要发展低碳建筑业。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利用,在建筑施工发展过程中大力促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及规模应用。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夯实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低碳化建筑业规模;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与碳汇林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扩大造林面积,增加森林的碳汇,大力发展绿色龙头企业,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林业产业化程度;四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实以低碳服务意识全面贯彻于教育、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

(三)城市低碳化。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要开发绿色交通,推行城际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现代公共交通,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二要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结构、标准等方面严把绿色低碳关,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善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三要发展绿色生产,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整合为契机,在资源开采、生产、加工领域开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四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广大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来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积极鼓励居民家庭低碳消费,形成低碳意识和习惯。

(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些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五)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1、要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2、加快对碳减排技术、碳固定技术与碳替代技术的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碳减排技术,包括先进的烟道脱硫脱硝技术、燃煤高效发电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碳固定技术,包括碳汇、光生物合成技术等;碳替代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等。

三、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必将引发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是加速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技术资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赢得低碳经济变革的先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等.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O1O.

篇6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二、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

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评价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3)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评价指标计算

(1)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即为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资源的产值,包括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等。各指标数值越小越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好。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以上计算指标中,占地面积为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2)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

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

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可根据层次分析法,运用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

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特质不尽相同,可以结合企业独特的特点设计相关指标,修正完善上面的指标体系以及层级结构,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评价指标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设时注重经济效用,保证企业收益,对可通过改造作为其他用途的基础设施,可合理使用将其资源化。

(2)车辆的选择及使用方面:选取节能环保的车辆,使用过滤装置或配备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车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选用大型运输车辆,陈旧车辆可改做其他用途。

(3)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有新技术、新科技产品投入市场。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进与使用。在运营过程中做好统计预测工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并对车辆、能源的使用成本、办公设备、清洗清洁设备使用成本等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增加企业收入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4)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实施资源计划建设,提高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强可视化管理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智能技术在运输车辆方面的应用,延长运输资源使用年限并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性。

(5)生产经营方面:应多学习借鉴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如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或运输企业联营模式,运用先进的的车辆调度制度保证车辆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四、结论

在道路运输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车辆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生产经营这些方面考虑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对策,而且要根据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决策以提高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3〕山西公布2010环境状况公报 地表水近半重度污染〔EB/OL〕.中国新闻网,http:///ny/2011/05-31/3080742.shtml.

〔4〕李玉梅.围绕主题主线新要求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J〕. 学习时报,2011.

篇8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但对于低碳城市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界定的内涵,一般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 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的大趋势

当今世界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消耗80%以上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城市正呈现人口数量激增,规模越来越大的加速发展趋势,使得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所能承载的界限。因此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能源紧张的宏观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会产生放大效应。低碳城市作为一种理念支撑,不仅需要在规划中推广应用相关的低碳技术,还应该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控制碳源的排放。发展低碳城市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2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开展城市设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城市建设,为公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强化城市特色,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样一个目的,一方面要加强城市设计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城市设计成果的可实施性。

我们要在不宽裕、甚至越来越严紧的城市地域空间条件下,通过城市规划来精心安排好日益增多的城市人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是中国城市规划师们的历史任务。其手段之一正是城市设计。因为城市设计的目的,正是从城市总体、局部到细部,为人们创造功能健全又有高度文化水的空间环境。

一般说来,城市设计成果给使用者带来的是行为与感受的体验。如果进一步延续城市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从深层次看到城市设计对城市经济、文化复兴的作用。对城市设计在城市经济、文化复兴过程中作用的探讨,也进一步充实了城市设计理论中对城市设计角色的再认识,即借助优美的城市设计,能够实现设计与现实目标较好的融合和衔接,在创造城市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环境品质的同时,带来城市经济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振兴本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城市设计自身的效益外部化;另外精心的城市设计,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带来的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突出了城市的易识别性和凝聚力,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通过对文化复兴的作用带来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城市设计对城市经济、文化改进已及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

3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作为近代"城市设计"论的倡导者沙里宁认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的空间组织艺术","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这一点仅仅体现了城市设计的传统渊源,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城市建设的展开,对城市设计定义的认识也愈加纷繁复杂,有的强调功能组织(美国建筑师协会在《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学》);有的突出人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Team10);有的针对设计过程(熊明《城市设计学-理论框架・应用纲要》)。还有学者从公共领域、控制层面,甚至综合观来考虑城市设计的含义。但纵观概念的发展,还是可以看到其核心内涵是对空间形态的组织。

无论是整体城市设计还是局部地段城市设计,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处理城市功能、城市空间骨架和城市环境质量。从三位的角度将平面的土地使用转化为立体的建筑布局、交通方式和基础设施的安排,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从而可以作为控制、指导城市建设、开发与保护的原则;(2)处理城市的景观元素。包括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新旧建筑艺术形式、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试用活动设计、不同时间和季节的景观变化;(3)制定和执行城市建设开发管理政策。城市设计成果完成,并经过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以后,来指导城市建设。陈为邦认为: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1)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利用;(2)建筑形式、体量和风格;(3)城市的标志性地段;(4)道路与交通;(5)开放空间,包括各种绿地;(6)步行系统;(7)广告与细部;(8)历史文化的保存。

城市设计的内容较广,一个好的城市设计需要涉及到城市历史、经济、社会、人文以及人的生活等方方面面,由于技术和投资等的种种限制,要让低碳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的方方面面会比较困难。

4 如何让"低碳"理念走入城市设计

开展"低碳"型城市设计对于建设低碳城市意义重大。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高峰期,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畸形的、不可持续的现象,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开展低碳型城市设计,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低碳绿色节能建筑技术的运用,要求在其整个寿命过程中节约能源和成本,尽量杜绝"建筑短命"的极大浪费。通过理解各节能要点的设计要素,结合地块中的每种建筑类型,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与朝向,找出它们可以加以利用结合点,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2)低碳的交通方式,大家多坐公交,多骑自行车、步行,不开奢华的大排量汽车,在设计中多考虑人的感受,设置成系统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的公交快线能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

(3)低碳的空间组织,空间是由人的活动所决定的,但是好的空间可以对人的活动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能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国城市设计太过于注重大尺度空间、建筑,而在于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节上。居民的行为习惯会大大影响节能效率,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规范系列行为准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语

中国是第一号CO2排放大国,目前正是我国需要大发展的时候,而其他国家压我们,CO2必须要减排,而低碳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恰好能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的关键就是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制定可实施的低碳城市战略,对于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城市设计便成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工具之一。因此如何开展"低碳"型城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当前技术与资金的限制,只能从建筑设计、交通组织、空间设计、开发模式和实施策略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开展,但是城市设计能够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很多,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会有更过的理念和方法能够走入城市设计,为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张改景. 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和能源愿景[J].建筑科学,2010 26(02):13-18.

3 宋聚生,何闽. 总体城市设计内容与方法[J]. 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930-934

4陈为邦.开展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环境质量[J].城市规划,1998 22(06):6-7.

篇9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业 低碳经济 经济环境 发展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也面临着众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因此,低碳经济模式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现在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我们能够看出,低碳和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开始传入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当中,而公路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现在,我国的低碳运输系统发展得还很不成熟,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4.36亿吨,预计到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22亿吨和11.08亿吨。因此,结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公路交通运输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对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来说,如何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运输系统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交通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趋势下,公路交通运输业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占率优势,结合自身发展前提,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进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提升。

2、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低碳模式分析

2.1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开始被引入我国,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相对“高碳经济”而言的,其定义可以总结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中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恰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非常前沿的经济理念,旨在减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碳足迹。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以可持续发展观点为基础和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更新等多种模式和手段,结合生态学、环境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来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从而达到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经济活动当中,要求各种物质和能源在利用过程中,能够进行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从而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经济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2 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低碳模式分析

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公路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高能耗的经济行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沿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走下去,因此,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低碳经济模式可以系统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遵循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当中,对于能够进行循环利用的资源要尽量进行循环利用,不能够进行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经济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从而达到资源循环使用的目标。

(2)对于公路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坚持的首要原则便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也就是要求公路交通运输企业在源头上要考虑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要用最少的原料和能源,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素以,公路交通运输企业要从根本上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尽量避免浪费,从生产源头就进行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种种工作,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 

(3)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所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公路交通运输业当中,依照低碳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相应的理论方法和依据。

3、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一般来说,公路交通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专家评价方法;(2)数据分析法;(3)层次分析法;(4)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5)模糊综合评价法;(6)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其所涉及的方面有一定的层次性,很难进行估量,所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公路交通运输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相对于其他的评价方式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3.1 评价目标

在公路运输企业中运行低碳经济模式,充分地体现出企业自身的低碳经济实现形式,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其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对于企业自身的社会目标和社会责任,便是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资源化,也就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对公路交通运输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充分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情况及其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而为公路交通运输业和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和整理能够全面反映公路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和资料,结合相关的评价结果,对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全面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

(3)为公路交通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基于以上的评价结果,充分考虑其他的发展因素,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2 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3 评价指标计算

3.3.1 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指的是在生产中所消耗的种种资源的总值,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等等,在计算当中,各指标数

值越小,越能够充分说明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和作用。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占地面积指的是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3.3.2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而其计算公式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3.3 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

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依据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结合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公路交通运输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的多样性,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考虑,并对上述指标和层级结构进行修正和完善,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4、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发展阶段越高级,低碳转型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就越小。交通对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等有着巨大的影响,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不能够阻碍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调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程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据统计,运输量与经济增长水平有着巨大的联系。因此,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公路交通运输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道路运输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4.1 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本着节约的原则,不盲目进行建设,尽量通过改造的手段进行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从而恰当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4.2 运输车辆的使用

与传统燃油型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及电动汽车均可较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根据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国蓄势待发:电动车的机遇》,我们发现,在其生命周期内全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减少接近六成的的碳排放量,在现有内燃机技术条件下,如果用小型电动汽车来代替燃油动力汽车,可减少接近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电力供应更加多元化,有50%的可替代能源,电动汽车可以给中国带来49%的二氧化碳减排放。在能耗问题上,清洁能源汽车便能够节约50%以上的油耗,而电动汽车就完全不需要任何油耗,若我国的汽车中有三成为电动汽车,大约70亿桶以上的石油将会被节约下来。

所以,低碳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作用,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进一步减少燃油汽车污染和碳排放空间,从而逐步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的标准。

4.3 经营管理方面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关注并了解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使用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引进和使用,并要结合市场现实情况,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并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如企业车辆的使用、能源成本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收入和设备的利用效率。

4.4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升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水平与服务能力,尤其是在运输车辆的管理上,充分运用可视化管理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智能技术等,以此达到延长运输资源使用年限,并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作用。

4.5 生产经营方面

随着现代企业模式的发展,企业应该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持着开放的态度,学习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尤其是在公路交通运输业当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车辆调度模式,从而有效保证车辆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5、结语

在公路交通运输业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车辆选择、高科技等方面,充分考虑公路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相应对策,并且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制定相应对策,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结合影响低碳竞争力的因素,从四个维度建立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首批低碳试点的五个省份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湖北省低碳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湖北省在五省比较中无明显优势指标,整体低碳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建立区域间低碳发展的沟通机制等五个方面给出提升湖北省低碳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23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53

收稿日期:2014-1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Y081);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3BDF047)

作者简介:韩 蕾(1989-),女,湖北孝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电话)15827717572(电子信箱)chqshelen@163.com;

通信作者,吴 杰(1964-),女,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方面的研究,(电话)13972387688(电子信箱)535075345@qq.com。

自从“低碳经济”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后,低碳经济发展逐渐被提上议程,各国要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不谋而合。2010年我国开始实行低碳省份和城市试点,对省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北与广东、辽宁、云南、陕西一起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地区之争转向区域低碳经济发展之争,地区整体竞争力水平将主要取决于低碳竞争力的强弱。试点五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各有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其低碳竞争力状况可以了解湖北省低碳竞争力在试点五省中的地位,进而探索适合湖北省自身发展的途径,为湖北省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决策提供参考。

1 低碳竞争力

低碳竞争力是一种能力,强调在低碳前提下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低碳竞争力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手段、开发新能源等手段推动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能力[1]。

有关低碳经济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研究的热点,有不少国内学者对地区低碳竞争力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实证研究。冯碧梅[2]设计了一个“五级叠加”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产业、人文三大生态系统视角评价了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张小军[3]构建了一个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低碳能源、产业、产出和环境这四个方面来评价低碳竞争力;杨念等[4]从效率情况、环境状况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构建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高中低碳区中选取出浙、鲁、豫、晋四个省份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江正平等[5]的省域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着眼于低碳经济的四个核心要素,对全国的30个省份进行层次分析,并根据结果最终将其归为四个类别,即低碳区、相对低碳区、相对高碳区和高碳区;郑仕华[6]建立了共58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层面、社会发展层面、科技发展层面、环境发展层面和动态发展层面,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全国30个省(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并根据结果将其按层次分类;程东祥[7]的区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出要素之间存在着灰色关系;金小琴等[8]对中国西部的12个省(市、地区)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依据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其区分为低、中、高碳三档。

上述研究主要是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参差不齐,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关于试点五省低碳竞争力的测度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一个地区低碳竞争力的评价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竞争优、劣势,也是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低碳政策的关键,有助于推动地区低碳发展。

2 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指标的选取需要考虑影响低碳竞争力的因素。已有研究显示,提高能源效率能有效减少碳排放[9],而能源强度越低越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增长[10],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影响碳排放量的联动因素,此外,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单位GDP增长能源消耗量等因素也会引起碳排放量的变化。

综合看来,影响省域低碳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涵盖经济、能源效率和环境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以国内学者建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从低碳产业竞争力、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效率竞争力和低碳发展竞争力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省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共19个指标。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选取2012年低碳试点五省的各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其中碳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于北京数汇通环境研究所,其他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2013年辽宁、湖北、广东、云南和陕西各省的统计年鉴及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其中部分数据通过计算得到。选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再通过构造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元素的权重及检验一致性[11]。

3.1 构造层次分析模型

由表1可知,整个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目标层A(低碳竞争力)、准则层B(低碳产业、环境、效率、发展竞争力)和指标层C(各级子指标)。

3.2 建立判断矩阵

AHP主要是人们对各个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将这些判断以数值形式排列矩阵得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以上一层次某因素为基准,判断本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采用Satty 1-9标度法。

3.3 计算相对权重

假定有n个指标A1,A2,……,An,其重要程度分别为w1,w2,……,wn。两两比较它们的重要程度得到一个n×n的两两判断矩阵A,则

3.4 一致性检验

根据上述步骤描述,指标体系的两两判断矩阵如表2至表6所示。结果显示,各个判断矩阵都符合CR<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3.5 指标标准化处理

按照层次分析法选取反映低碳竞争力的19个指标作为初始变量,对辽宁、湖北、广东、云南和陕西5省2012年低碳竞争力情况进行分析。表7为各省2012年各项指标的初始数据。

首先把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有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分别,为了使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对正向指标采用公式Zij=(Cij-Cijmin)/(Cijmax-Cijmin),逆向指标则采用公式Zij=(Cijmax-Cij)/(Cijmax-Cijmin)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8所示。

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用各个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分别与对应的各指标权重相乘,然后相加,最后得出低碳试点五省的低碳竞争力综合得分(表9)。

4 湖北省低碳竞争力评价

由表8可知,试点五省的低碳综合竞争力强弱排名依次为:广东、陕西、湖北、云南、辽宁。四大指标层的具体得分和排名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广东在四大指标层得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位列第一,其他省份表现各有不同。湖北省在低碳产业、低碳环境和低碳发展三个竞争力的比值均低于试点五省的平均值,只有低碳效率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湖北省低碳竞争力排名情况如表10所示。

4.1 低碳产业竞争力

湖北省的低碳产业竞争力在试点五省中处于第三位。这是由于湖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能源消耗需求大,总体产业结构偏重,虽然近年来湖北省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但第二产业占比重超过50.00%,主要还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12年湖北省重工业占比高达65.42%,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广东、云南相比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4.2 低碳环境竞争力

在试点五省中,湖北省低碳环境竞争力排名第四,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从具体指标分析来看,湖北省森林覆盖率最低;煤炭资源消耗所占比重仅低于陕西,处在倒数第二位;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最低。此外,近年来湖北省也在不断承接着国内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湖北的低碳环境竞争力。

4.3 低碳效率竞争力

低碳效率竞争力是整个低碳竞争力的关键,所占权重也较大,这一指标层所有指标均为逆向指标。广东省碳排放总量最大,居于末位,湖北省处第三位;人均碳排量是相对指标,能动态地反映各省碳排放情况,湖北人均碳排量排名第三,居于云南和广东之后;人均生活消费碳排量是在考虑消除人口因素基础上考察居民低碳生活水平的指标,湖北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云南,这主要是与居民消费习惯及消费模式有关,湖北居民低碳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万元GDP能耗指标和碳排放强度指标都是衡量低碳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湖北分别列居第三位和第二位,说明湖北还需重点提高低碳效率、降低碳排放量。

4.4 低碳发展竞争力

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体现的是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广东投入最多,其次是陕西,湖北列于第四位;R&D经费投入强度折射出的是地区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多少和重视程度,在这一指标上广东排第一,其次是陕西,湖北排名第三,湖北省科研经费投入还有待加强;研发人员是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和高技术产业研发人员这两个指标湖北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这与湖北省大力引进人才、重视教育密不可分;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强度湖北和广东并列第二位,仅次于辽宁,说明湖北还比较重视环境污染治理,辽宁省在早期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因而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治理环境污染,鉴于此,湖北在发展经济时必须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试点五省的低碳竞争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湖北省在试点五省中低碳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湖北省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差距还是比较大,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还任重道远,要提升湖北省低碳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湖北省表现出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量较大的特征:产业结构仍以工业为主,偏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钢铁、化工、电力、汽车制造等行业在湖北省工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纵观试点五省,低碳产业竞争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分别是广东和云南,这主要得益于两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较高,这两省也是五省中仅有的两个第三产业占比重超过40%的省份。湖北省应该充分借鉴其经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2)加强环境基础建设,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森林、绿地等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军,能有效增强碳汇。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绿地生态环境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碳汇也十分重要。在低碳环境竞争力排名中,广东、云南仍然名列前茅。云南省是旅游大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突发环境事件概率最低,比较注重环境保护。反观湖北省,不仅是煤炭消耗大省,森林覆盖率指标还是明显的劣势指标,基础环境建设还是需要努力的方向。清洁能源的开发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还有非常大的前景,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3)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要发展,能源消耗必不可少,随着湖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耗增加将是必然趋势,实现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迫在眉睫,广东省在这方面起了良好的经验示范作用。广东省经济实力十分雄厚、科技发达,在能源消耗控制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低碳效率指标上占据绝对优势。湖北省需要经济发展和技术提高两手抓,使得能源消费碳足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4)政府积极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湖北省在居民生活低碳消费方面做得比较好,需要继续保持。政府在低碳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积极引导鼓励低碳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呼吁全社会开展低碳行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为各项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后盾。

5)建立区域间低碳发展的沟通机制[12]。湖北省被列为低碳试点省份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也在逐步建设完善中,这也为湖北省全面提升低碳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湖北省内低碳示范基地、低碳产业园以及试点省份之间应该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及时交流经验,定期公开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以点带面,推动区域低碳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建中,袁小量.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2):26-29.

[2] 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54-58.

[3] 张小军.关于低碳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商业时代,2011(34):16-17.

[4] 杨 念,孙文生,王蔚宇.河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917-3921.

[5] 江正平,张 伟,雷 亮.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12-216.

[6] 郑仕华.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3(11):61-66.

[7] 程东祥.区域低碳竞争力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13(5):47-51.

[8] 金小琴,杜受祜.西部地区低碳竞争力评价[J].生态学报,2013(4):1260-1267.

[9] 冯相昭,邹 骥.中国CO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43-47.

[10] 汪宏韬.基于LMDI的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