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网络建设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3: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园区网络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园区网络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1 调研与规划

1.1 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对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成为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学校来说,信息技术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因此校园网的规划应当根据学校需求的轻重缓急和现实的经济状况,明确急需的服务功能,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要求进行长远规划,确定分步实施方案。

一般来说,学校园区内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信息化管理,包括学籍管理、E-MAIL、FTP、BBS、搜索引擎、网络控制等;二是信息化教育,如视频点播VOD、实时远程教学、网络学校、网络电话、网上考试等。做为校园网络的设计规划人员,一定要知道,学校要利用网络实现什么样的功能,从而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规划校园网络的基本架构、应用种类和扩展空间。

1.2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校园网络建设一般应遵循先硬件,后软件;先网络,后服务的原则。在综合布线及硬件设备的选型上,为保证网络系统能够高效可靠地运行,在兼顾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尽可能选择技术先进、行业内口碑较高,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产品,如CISCO、华为、IBM、HP等公司的产品,因为这些设备在网络建成后的三至五年当中是不会轻易更换的。在进行网络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软、硬件设备的冗余及容错能力,提高整体系统的抗故障能力,为系统的现实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施与建设

2.1 要在基础建设中尽可能多的实现我们所需的功能。

在校园网络初期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把校园网络功能的实现安排在硬件设备上,因为这是最稳定的解决方案。同时,能在土建过程完成的,就决不留在以后解决,尤其是综合布线,弱电配置等,如果能在楼体土建过程中完成,网络整体的规划将会非常明晰。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至少在制作工艺及设备安装上力求独立,与校园内其他布线及设备区分开来,这样对我们日后的维护与管理都是十分有好处的。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物理子网划分等要尽可能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设备的增容。

2.2 建设质量需要专业的检测与评价

工程完工以后的检测与验收常常被很多学校所忽视,很多人觉得能够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能用QQ进行即时交流就是一个合格的校园网平台了。实际上,一个合格的校园网络平台,“连通”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我们在工程验收的时候,需使用FLUKE等专用仪器对光缆和双绞线进行通断、衰减、损耗等测试,形成标准测试报告,这才是对网络整体性能的最客观的评价。同时,对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安全控制、硬件设备的配置参数等都需要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网络设备、不合理的网络配置都要进行重新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校园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网络故障发生概率。在网络工程验收的时候,还应注意测试网络的实际承载能力。工程验收合格后,学校应保存好施工方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图及保修卡等文档,确保以后维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2.3 网络运行要看整体性能

网络组建是否成功要看该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的整体性能,即网络系统的最终集成效果。所谓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分离的软、硬件设备以及信息资源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保证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资源整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和可维护的系统。因此,在这个阶段与系统集成商对网络设备定型及综合布线等进行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3 培训与使用

3.1 设备利用率是网络建设好不好的重要指标

网络建成以后,设备利用得怎样对网络设计与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设备利用率不到20%就说明存在投入的浪费,如果利用率超过了80%就说明对网络使用的估计不足。在建网之初,设计人员要对学校的整体网络需求做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评估,按照学校需求的实际来进行组网设计,软件的选择要符合使用者的客观水平和应用习惯。同时,最关键的一点就对网络的使用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有些时候,一个简单的校园网络使用手册就可以很好的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网络维护频率。

3.2 使用好网络远比建设好网络要困难得多

网络的建设只要有充足的资金和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员就可以了,但网络使用的好不好是校园内所有师生参与的共同结果,人的因素占了更多的成份。所以,使用好网络远比建设好网络要困难得多。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看,网络的使用首要在校长,如果学校的一切工作从校长开始都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的,那么信息技术手段在园区网内的应用会很快铺展开来。从学校管理制度上来看,学校的办公自动化体系是否完善,学籍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等是否贯穿学校的日常工作至关重要。最后就是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和活动,提高园区内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效率。

4 维护与升级

4.1 是请他人来修,还是我们自已动手

再完善的网络也会出现故障,如何保障其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工作是个大问题。采取何种方式来做好校园网络系统的管护应该是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考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很多学校的领导往往认识不到这种管护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教计算机的教师都可以兼职来承担这项工作。实则不然,网络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它要求维护人员具有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和软件硬件常识,他应该是信息技术这一领域的“杂家”。一般的计算机教师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所以学校就面临着一种选择,要么委托他人来进行管护,要么引进专业人才或将自已的教师派出去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定。不管怎样,让现有的计算机教师兼职做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4.2 什么时候需要升级

对于一个设计得很好的网络来说,硬件的升级一般来讲频率不会太大。通常情况下,硬件网络系统五年之内都应该能满足软件系统的应用,否则,就说明当初的设计是不成功的。网络系统的升级一是服务器,网关等硬件系统的固件升级,二是现有软件的版本升级,三是为新的应用而扩容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一般来讲,固件的升级一般半年或一年升级一次就可以了,软件原则上只要有升级包就应该进行升级,使用软件保持最新状态,而扩容的软硬件最关键的就是保证它与原有系统的最大兼容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办公室普遍使用计算机办公、共享资源、接入宽带、内网及外网共同使用、电脑及投影进入教室等等,如今现代化建设里的教育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信息融合,快速发展的新台阶。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并且作为学校全面管理及教育的新阵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其中。学校作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就需要加强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促使人们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校园网的建设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中职院校,而且几乎全部连接有外网。这样一是可以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在此基础上形成校园独有的信息文化,二是可以通过共享网络资源,与社会与家庭取得相应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体系的发展。通过对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构建虚拟学习社区。

一、虚拟专业网技术

VPN 是在Internet 基础上开发的供企业专用的虚拟网络,该网络利用开放的公用互联网络作为用户信息传输媒介,通过附加的安全隧道、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等技术实现与专用网络类似的安全性能,从而实现对用户重要信息的安全传输。

(一)隧道技术。

为了形成VPN 链路,采用了“隧道”技术。网络隧道技术涉及3 种网络协议,即网络隧道协议、隧道协议所承载的协议和隧道协议承载的被承载协议。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或负载) 可以是遵守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将这些遵守其它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在新的包中发送,并对新的包提供了路由信息,从而使被封装的负载数据能够通过互联网络传递。被封装的数据包在隧道的2 个端点之间通过公共互联网络传递,传递时所经过的逻辑路径称为隧道,到达网络终点时,数据将被解包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二)隧道协议。

* 点对点隧道协议(PPTP)PPTP 是一个第2 层的协议,将PPP 数据帧封装在IP 数据包内,通过IP 网络传送,PPTP 还被用于专用局域网络之间的连接;

* 第二层隧道协议 (L2TP)L2TP结合了PPTP和Cisco公司L2F协议内容, 支持封装的PPP帧在IP,X25,帧中继或ATM等网络上传送。当使用IP作为L2TP的数据报传输协议时,可以使用L2TP作为Internet网络上的隧道协议。L2TP还可以直接在WAN媒介上被使用而不需要传输层;

* 安全协议(IP Sec) IP Sec 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而是一组开放协议的总称,它对应用于IP 层的网络数据,提供一套安全的体系结构,包括网络安全协议A H 和ESP、密匙交换协议IKE 和用于网络验证及加密的算法等。IP Sec 规定了如何在对等层之间选择安全协议、确定安全算法和交换密钥,向上提供访问控制、数据源验证、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服务;

* 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IKE被用于2 个通信实体的协商和安全相关的建立。安全相关表示2 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经过身份验证,均支持相同的加密算法,即可交换密钥,并利用IP Sec 安全通信。IKE 定义了通信实体间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以及生成共享的会话密钥的方法。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内容

(一)教务管理系统:为教学管理方面提供支持。

* 信息:提供教务教学方面信息的与共享,具有接受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等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如教学信息反馈、教学问卷、学习要求及家长期望等,并具有对外功能。

* 专业课程管理:提供专业课程简介,包括专业课程的整体框架、主要课程及成绩计算等;专业教学及实践进度表;提供教师授课要点,包括多媒体课件的组成框架及使用提示、实践内容和补充材料索引等。

* 教师管理:提供教师介绍,包括本院校各学科优秀教师和聘请的全国全军知名专家教授情况介绍;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及教学能力等。

* 考试管理:提供电子注册功能,包含审核入考资格核定;提供分级测试标准,授权题库系统随机生成试卷;为学生网上考试答题交卷等提供便捷界面,并具有将成绩自动登入成绩档案库等功能。

(二)教学授课系统:为教师在网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持。

* 课件教学: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多媒体教学环境,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服务。建立导航,设置查询,可以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在线迅捷的选择不同的学习课程进度,并链接到课件数据库服务器,以达到自由灵活地组织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控制的速率。

*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包括教师布置、学生领取、提交及教师批改几个环节,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界面。

* Q&A:传统意义上的提问解答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虚拟社区,可不受此限制,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定期在网页上公布相关解答。

* 课题探讨: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异地同步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等。这样即使学生不参与讨论,也可以通过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探讨获得相应的知识及启发,使广大学生从中受益。

(三)自主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在线多媒体环境。

* 注册登录:通过建立验证机制,提供审验学生入网学习资格、注册授权登录功能。

* 自主学习:通过应用灵活多样的导航技术,为注册学生自主地选学必修或相关课程及内容提供快速确定路径的方式,并由学生通过检索链接数据库服务器上相关的多媒体CAI软件建构自身知识结构,以实现自主式个别化学习。

* 咨询交流:提供学生向教师咨询问题和交流信息的相应功能。

* 联机考试:提供学生利用服务器中的题库资源,自主选题或自动组题,进行模拟考试、解答试题的相应功能。

(四)课件开发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是课程学习及虚拟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在校园网上主要应用的有两类多媒体课件:一类是广播式课件,用于教师网上授课,二是交互式课件,用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课件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有时也需学生的参与,系统应提供一个集成化开发环境及相应的开发工具来便于这种合作。开发工具可以针对学科之间不同的特点,将该学科的教学模式抽象为多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并给予相应素材资源库的支持,有了丰富的资源和使用简单的教学设计模板,就可方便地完成多媒体课件对交互性的要求。在课件编写过程中,由于每一步都有模板的提示支持,普通教师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课件的编制工作。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 课件总体设计:从专业的特色、课件的结构、章节之间的层次及框架提供相应的导航结构、课件风格、交互界面及视觉效果。

* 素材的提供:多媒体素材中包括视频、音频及动画,要提供相应的技术环境。

* 基本页面制作:提供基本页面制作环境和相应的超媒体编辑系统。

* 课件数据库开发:采用组件对象的可视编程工具,提供可视化的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开发平台。

* 课件合成:为分布开发课件提供动态合成、更新的管理功能。

此外,为了适应社会人士的需求,例如学生家长和外部专家的需要,还可以增加一些工具,比如管理讨论区,意见和建议等。

* 消息栏――一般由教师放置一些通知或公告。学生只要一登录到虚拟学习社区系统中就可以看到。通知栏对于父母和专家来说也是很有用的,他们可以了解学校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件。

* 项目组――提供一个个教学实践的项目,让每一个学生可以和小组成员一起选择并协同完成,并可以向教师和他人咨询,获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 讨论区――在许多虚拟学习社区系统中,异步讨论通常是学生交换观点和看法的重要方式。学生一般会就学科领域中的同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和外部专家也可以主持和参加他们的讨论,尤其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

* 管理讨论区――管理讨论区与内容讨论区的区别在于,它是让父母和专家讨论一些与学校管理有关的话题的。比如,“减负”与考试制度的矛盾、素质教育、学校收费、高校扩招所带来问题等等。父母们可以就这些问题与其他父母、老师或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共识,解决一些切实的问题。

* 协作工具――除了上面介绍的异步讨论区外,协作工具可以为学生、教师以及专家的协同合作一个共同的项目提供支持。

* 搜索引擎――当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资料越来越多时,搜索引擎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可以节省学生很多查找的时间,并且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转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

* 心里辅导――心理健康专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班级列表――是将同一个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汇总成一张表,包括电子邮件、QQ号、电话等。有了这些信息,老师可以很容易地给班级学生发消息,学生也可更加方便地交流。

* 信报筒――电子邮件系统,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基本的通信工具。

* 学生档案――包括学生的档案和班级的档案,并且包含学生在学校里的一切作业和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它给学生发信息和联系,可以访问它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家长也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在学校里的一切作业和作品。

* 实践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用工单位的信息,包括公司或企业的简介,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工作条件待遇等。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遏止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而且一些新问题的产生,几乎有其必然性,利用高度的创造性来掌握和领会现代网络技术的精髓,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在教育者对于学生的期望值和学生的实际之间构建一个良好沟通和过渡的平台。通过平等的探讨和不断完善的技术日益充分的体现和实践教育理念,让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博大宽容”的虚拟社区,作为现实教育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为新时代的教育探索新的方式。

(作者单位: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参考文献:

[1]Andrew 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郑连清.网络安全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余胜泉,何克抗. 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远程教育,2000.9: 53-57.

篇3

一、概述

计算机网络在当前社会的运转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无法取代的作用,各种需求层出不穷,某些应用场景需要高带宽占用,如:视频点播、文件共享,某些应用需要低延时,如:实时控制,还有的应用要求网络传输速率稳定,延时抖动极小:如视频会议、网络电话。随着越来越高的需求接踵而至,金融、办公、网络购物、学习也都要将平台建筑在计算机网络之上,这也就要求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本身必须高度可靠,本文试图对园区级别的网络可靠性问题进行讨论。

二、模块化的网络设计

将网络总体规划进行分层次、分模块的研究和建设,也就是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为: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 (将工作站接入网络)三个层次,以下将对各个层次的主要功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逐一讨论。

(一)核心层

1.功能及设计目标

核心层的设计位于网络逻辑分布的最中央,是一切数据交换的枢纽,核心层具有以下特征:高可靠性、高效性、高可管理性、高吞吐量、低传输延时。同时还必须考虑核心层可能包含一条或多条连接到网络边缘设备的链路,将整个园区网络接入Internet、VPN和外联网。

2.解决方案:

一般采用两个核心交换机或者多个核心交换机组成网络的核心层,每个核心交换机的主要部件还要尽可能采用冗余设计,如多个冗余电源、双交换引擎、多业务板卡互相备份,同时所有部件在设计、选择时也要求做到尽可能的高质量、高稳定性。多个核心交换机之间还必须采用冗余链路全互联,利用链路聚合技术实现带宽的加倍,同时还能防止任意一根连接链路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无法通信的故障,导致核心交换机的数据不畅。多台交换机之间需要通过各种支持冗余工作的自制协议来协调工作,如VRRP、HSRP、GLBP等,但是在选择协议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协议本身的性能和优劣之外,还要注意协议的兼容性,因为各个协议之间无法互相协作、同时某些协议是个别厂商私有的,因为不是国际通行标准,可能会在今后的网络升级中造成选择困难。核心层交换机的布置地点也非常重要,这在很多网络工程中似乎不太被人重视,有一些是哪个楼层有空间,就用来做主机房,甚至在一些大型网络项目中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必须引起网络设计人员的重视,与可靠性有关的选址考虑主要是防火、防水、防潮、防盗、抗震等等。

(二) 汇聚层

1.功能及设计目标

汇聚层的作用是把各个分支区域的网络流量进行汇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数据的信源与信宿都是自己所属的下级交换机,也就无需向核心交换机进行转发,以此减轻核心网络流量。同时汇聚层还必须完成实施策略、安全、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

2.实现方案

汇聚层交换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做到链路冗余、电源冗余即可,不需要采用支持引擎冗余的高端交换机,但也需要较高带宽、高性能、支持繁杂路由策略的IP交换机.因为汇聚交换机一般分布在某个较大区域的各个建筑物内,距离核心交换机相对较远,所以要尽量避免各种通往核心的光纤出现因为施工、车辆刮蹭等原因造成光链路断开引起的网络中断。所以应该采用几条光纤链路一起连接到所有的核心交换机,可能的话,要与向邻近的汇聚交换机建立连接,以实现高冗余度连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采用了这种非树形排列,增加冗余度的同时会带来环路的问题,所以要在各个汇聚交换机使用IP层互联技术,用动态路由方法进行互联,就能避免二层环路的产生。

(三)接入层

1.功能及设计目标

接入层位于网络的枝节,通常指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的部分。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在接入层中,减少同一网段的工作站数量,向工作组提供高带宽的安全接入是主要功能。另外接入层交换机使用数量多、使用环境复杂,同时还存在大量安全方面的攻击。接入层交换机出现问题一般不会造成太大范围的影响,在出现问题后由网络管理员进行手动的差错和排除故障也完全可以。

2.解决方案

篇4

近年来,网络剧烈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利用好网络,我们的生活受益无穷,错用了它也会让我们掉入无底的深渊。在中国的6800万网民中,在校青少年占着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高素质的一群,有多少人在利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六成青少年用网娱乐。据记者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90%的同学都触过网。掌握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青少年上网率为84%。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43%、51%、2%和4%,每周上网时数小于5、5-10、10-15和大于15小时者分别为77%、13%、6%和4%,上网地点在家中、校内、网吧和其他地方者分别为11%、38%、71%和2%,其中主要在网吧上网者多达53%。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功效,又有负面影响。52%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的积极功效大于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只有19%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功效。

三、青少年上网的利弊

(一)上网对青少年的有利因素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上网对青少年的不利因素

第一、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第二、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

第三、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四、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的简单探索

笔者对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笔者认为也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如:校园内成立学生网站,使学生上网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硬件设备,并且由专业教师进行管理和辅导。

1、给一部分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电脑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掌握较深入的技术。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乃至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学生自己的主页。相关栏目的设置,完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尽量使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网上空间,有一种亲近感,从而学生愿意多点击、多浏览。

3、采集学生活动等信息,及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网上新闻报道既有一般新闻报道具有的及时性,又有一般电视、广播媒体所不具备的长效性。学生网站在报道时应拍摄一些数码照片,再配以文字,图文并茂,将校园里发生的各项学生活动情况生动地展现在网络空间。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101-0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优质的网络资源平台在专业课程建设与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推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

1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原则

1.1 立足延展性 受课堂教学时间所限,专业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成为增加课程学习弹性空间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教师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而广泛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尤其是较为细碎的专业知识和较为新颖的前沿理论,由于较难或无法及时纳入某一课程知识网络体系,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延伸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图像、音像、影像以及电子书籍等资源建设,使得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成为专业课程传统纸质教材的有益补充,完善立体教材开发。

1.2 凸显主体性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作为近20a来教育界的代表性观点,要求改变以往以集体式、满堂灌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导入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团队学习法等注重和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提供大量的、多元化的、可讨论、可参与的专业学习资源,让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有所侧重的学习,以凸显其学习主体性。

1.3 加强实践性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施专业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识别、诊断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在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如实验实训、案例分析、扩展思维训练、项目讨论等,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注重互动性 注重学生与系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如开发人C交互系统以实现自动批改以及答案显示功能,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设置虚拟教师供教师与学生交流,并结合教师微信、微博、博客等链接,增加教师课堂之外“传道、授业、解惑”的渠道;设置论坛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多主题交流,获取多元化信息。

2 农村区域发展网络资源平台框架构建

围绕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科特征、专业发展规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专业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前景等进行专业网络资源平台框架构建。

2.1 专业基本情况 包括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毕业最低学分、授予学位、相近专业情况等。此外,针对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于第五学期进行农村发展规划与设计、农业多功能性产业、区域发展与乡村治理等专业方向分流,以及学分制施行等专业相关制度进行介绍。该版块的设置目的在于让专业学生、教师对专业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2.2 教学资源 包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课后扩展阅读书目、专业经典文献电子书、教学案例、习题集、在线测试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介绍及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等。该版块的设置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专业学习资源。可结合专业重点与课程师资资源情况,录制微课、课程视频等,供学生巩固学习,推动课程资源共享。

2.3 教学团队 较全面介绍参与专业授课与建设的教师,包括其研究方向、职称、职务、学历进修背景、科研项目主持与参与经历等,为施行本科生创新导师制和毕业论文导师双向选择奠定基础。可开辟以教师个人或课程主题、专业主题的“网络虚拟教室”,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相关专业问题讨论。该版块的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专业教学团队资源更加深入了解。

2.4 科研竞赛 一方面关注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包括全国、省、市、校、院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相关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营销策划大赛等竞赛信息,帮助学生“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尤其注重总结历届竞赛中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相关的信息动态,以提高学生有针对性参加竞赛的胜出率;另一方面关注国家、省、市、厅等各级各类科研申报通知、科研动态信息,与学科相关的前沿资讯等,帮助教师“以科研促进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前沿信息更新率。该版块的设置目的在于让专业学生、教师对通过科研与竞赛的带动,提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水平。

2.5 学术活动 关注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及其二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信息,组织学生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收集兄弟院校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信息以拓展师生的专业视野,对国内外交流项目进行介绍以供有进修需求的师生参考。该版块的设置目的在于拓展专业师生的学术视野,为师生进修与深造提供资讯。

2.6 职业发展 包括与专业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含本校和兄弟院校历年专业毕业生整体走向,职业规划讲座,知名校友介绍,校友活动信息等,应在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就业领域进行追踪、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一是有针对性地展开企业推介与对接活动,如高校所在省份或区域范围内农业经营、休闲农业等相关企业;二是进行“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国家基层计划项目介绍与招考信息通知等。该版块的设置目的在于让专业学生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并为学生就业提供有用信息,同时可通过“岗位胜任力”分析,指导专业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7 论坛互动 包括学术沙龙、学生社团活动等非正式活动通告,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供学生、教师围绕某一热点问题、课程内容等专业问题展开讨论。该版块的O置目的在于让专业学生、教师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关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相关人员可以有一个讨论、交流的互动平台。

3 网络资源平台保障体系建设

3.1 及时更新网络资源平台信息 基于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在网络资源平台信息更新过程中难免有所迟滞,因此,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网络资源平台管理方式,例如让优秀学生协助管理,担任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助理。一方面学生作为网络资源平台的主要使用者,更加了解自身对与网络资源平台的需求,同时拥有较多课余时间可以开展相关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可以较为有效地协助教师及时更新网络资源、解答论坛以及虚拟教室里学生提出的较为常规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主人翁感,让优秀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共同学习。

3.2 加强网络资源平台文化建设 平等、信任、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对网络资源平台的有效运行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甚至质疑均应给以解答,加以引导,但不可以教师身份强迫学生认同,应鼓励学生在积极思考后多提问题,遇到学术争论应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其次,较高的信任。要求网络资源平台管理者及时、有效地更新网站信息、提供学习资源、进行问题解答、对意见建议能够积极采纳,建立起让网络资源平台使用者对平台的信任甚至是依赖,让网络资源平台成为师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再次,积极的氛围。要求通过对学生获得荣誉、成绩等资讯的,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的氛围,以能在资源网络平台上展示风采为追求,以为专业做贡献为荣。

3.3 推动学生网络学习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信息传递的实时性越来越成为教学素质的内涵,但受传统教育影响,大多数学生尚未形成网络学习的习惯。因此,在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应给予一定的指引。通过大量与专业教学相衔接的教学资料共享吸引学生到网络平台进行自学、自测、自评,并通过网络沙龙、资料阅读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与自觉性。通过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对学生学习困惑进行指导,推动学生网络学习习惯养成,使网络学习这一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形式得到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1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也称高校校园虚拟社区,是指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包括校园BBS论坛、校园博客、微博、讨论组、聊天室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高校在校生作为数量众多的网络用户群体,其网络社区尤为活跃。学生逐渐加入到网络社区专题讨论、发表见解、联络通讯、甚至形成区域的二手跳蚤市场,这种校园网络社区,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跨时空性、平等性等特性点,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网络社区,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成长成才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社会环境。但是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校园网络社区发展迅速,目前的研究偏理论而忽视对网络社区新特点的把握。二是目前对校园网络社区的研究缺乏系统和全面性。三是我国对网络社区的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相对滞后。四是研究方法单一。五是研究针对性不强。因此,这些不足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2 构建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需求分析

传播学者格里维奇和赫斯从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及心理功能的文献上选出35种需求并分类成5大类:认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个人整合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缓解压力的需要。对于90后大学生,具有类似于大众传播媒介的需求,但对于高校校园网络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1]。

2.1 工具性。社区网络的工具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以获取一定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信息、物质等,集中需求体现在信息资料查询、看电影、通讯、联络、聊天或交友等方面。

2.2 社交性。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论坛等多种方式,利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天涯咫尺”,这是传统书信无法比拟的。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性比较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人际交往有更大的渴望。

2.3 娱乐性。网络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并具有丰富多样的娱乐功能。闲暇娱乐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紧张学习的调剂,是陶冶情操、交流感情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的娱乐带给大学生美的享受。网络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娱乐内容,比如,网络游戏成为年轻人的娱乐新宠,网络音乐、网络影视所占的比重较重[2]。

2.4 自由性。自由不等于放纵,而是对合理的事情不进行干预和过分限制,当人们享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时,便得到了自由。网络在使大学生节省更多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的情况下享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通过网络便捷地共享信息,相互交流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追求。

2.5 学习性。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青年大学生追求学习的高效性,这就对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正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专业知识的新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新途径,为高校内部各个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准确的资源与素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试卷、辅导资料等)。充分的促进了高校内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2.6 安全性。在自由、开放的网络世界中不免存在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对于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的弊端不能避而不谈,大学生在网上冲浪时缺少父母、老师和同学朋友的监督。如何加大网络社区的监督力度,提高网络安全性,将网络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使大学生健康上网,是高校网络社区建设者的工作方向。

3 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创新模式构建

构建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必须结合实际,紧扣大学生成长特点,心理特点来进行构建研究。

3.1 建立完备的社区成员资料库。在构建面向90后大学生校园网络社区的过程中,学生信息注册是网络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完善成员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区应实名注册,方便学生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为迅速地增加人气,可以在新生报到的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进行有效的宣传,动员鼓励新入校大学生积极注册加入其中,成为其中一员,这样便会快速的聚攒人气,提高活跃度。

3.2 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社区成员人数众多,对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建立有效的社区管理机制,就成为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校园网络社区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会接收社区成员的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一些个人发表的言论会引起校园网络社区群聚围观,甚至酿成网络事件。为给校园网络社区营造一个积极正面、洁净的氛围,确保社区信息健康,需要对其社区成员在网络社区中的信息进行监管和审核,必要时需要将其中的广告信息、不良信息、灌水信息等垃圾信息删除。这就需要校园网络社区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采用模块化社区管理员监管制度。

4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的外延模式研究

4.1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的经济支撑。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资金筹措可以多渠道进行。一是自筹资金,虽然自筹资金可能有限,但前期必须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尝试或研究。二是引入风险投资,加强前期网络基础构建的研究和建设。三是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地方财政每年都有专项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政府的支持是学校科研建设的重要保障,是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四是争取社会的支持,向社会招商引资。总体来讲,高校校园网络社区建设是一个具有一定公益教育性质的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服务、教育和管理应用项目,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支起这个平台,带动高校校园网络社区的发展。

4.2 校园网络建设的主体分析。在高校技术方面,学生技术力量自然会是骨干,一方面是让他们有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更乐于为以自身学校为基础的学生社区服务。虽然在社区建设,网页制作,页面设计等领域,对以优秀大学为基础的本科生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在管理层面上,依然需要以老师,以及领导为主体的人员对网络社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包括内容的审核,权限的管理,板块的审核工作。成为一种以老师为主导,优秀学生为技术骨干,其他学生为参与者的网络体系。从而达到,高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学生都有负责网络建设项目的群体,更好的控制网络社区的进度和发展。

5 结语

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是青年大学生相对集中的场所,是当今时代学生管理教育的新阵地。研究面向90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方法对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成长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04-03

围绕黑龙江省科技工作确定的主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企业创新平台,从根本上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从源头上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从内涵上提升科技支撑产业能力。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围绕我省重点支柱产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与利用模式,合理有效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搭建服务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的服务体系。

一、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1.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科技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人力、物质、能量等多种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在资源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国际竞争焦点,也是衡量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帮助政府和企业选择决策,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的损耗,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等;有利于加速经济主体多元化、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有利于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统筹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科技、教育、就业、医疗等各种社会服务,方便社会公众的社会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省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的中游水平,加快科技资源开发利用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飞跃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基于黑龙江省煤电化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以煤电化产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共享服务机制为核心,围绕我省煤电化产业发展,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成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开展从科研到产业化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为煤电化行业科技进步提供科技资源网络化服务和技术支撑。

2.资源共享的社会性。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社会共享的核心任务是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用。针对全省科技基础条件较差,且信息资源比较分散、条块分割、各自所有、重复建设的问题,以整合相关领域的存量资源为基础,优化增量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建设科技资源平台社会共享,就是要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将相关优秀创新团队和人才、科研设施条件及先进知识、成果、信息等集聚在一起,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研究、开发、转化与产业化的创新系统,齐心协力开展研发攻关和创新服务。可以说,整合与集聚是平台形成新的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强化研发与服务是平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离开资源整合建平台,搭起平台不搞好服务,也就失去了建立平台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利用国际国内信息资源,形成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服务平台,有效改善我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资源服务条件保障。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广泛集成全省信息资源与服务而建立的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信息共享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的四大共享平台之一,服务于黑龙江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信息资源和社会共享服务,是集成网络资源与服务,还将集成和共享全省科技信息资源和省其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资源,是一个资源丰富、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篇8

《辞海》中说,“院落”是指四周有墙桓围绕、自成一统的房屋、庭院。院落是中国传统的空间形态,是中国居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院落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气质的共同积累所形成的居住形式,更已化为中国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居住情结。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院落是最小的活动单元,也是群体空间构成的最基本单元,院落是室内环境和外界环境间的过渡与融合的区域,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院落的空间特征

1.围合的空间

历经漫长历史的发展,虽然院落民居形式多种多样,但“向心而筑”的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院落作为一种空间形态,是由作为围合要素的建筑实体(如、照壁、房屋、围墙等)和被围合要素围合的虚空间(中院、天井),还有院子与围绕各单体建筑之间的廊道空间这三部分组织其院落空间的。“虽然中国庭院建筑史有房屋围合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非但没有造成禁锢与闭塞,反而增加了庭院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由于房屋具有一定的厚度,再加上院落民居房屋很少在外立面开窗,高大的建筑外墙,使四合院住宅的内部在水平上基本隔绝了与外界空间的联系,形成了我们所常说的静态封闭空间,这种空间阻隔了外界的视线干扰,使处于住宅之外的人无法看到院内的景象,保障了住宅内部居住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四面围合的院落在对外形成封闭的同时,也对内则形成向心、内向、收敛的空间特征,利于住宅内部形成富有领域感、安全感的居住空间及宁静、亲切的居住氛围。

2.共享的空间

传统民居院落作为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说是合院民居中最富活力的空间,院落空间是一个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的空间,这就使得室内空间和院落空间,以及各家庭成员之间得以充分的交流,赋予了这种内向的空间以共享性,其价值和作用超过了任何的单座建筑,它作为室内空间不足的补充,相当于中央的露天大厅功能。内向开敞的共享性的院落空间是大家与小家共同居住的尺度,既保证了各个小家庭的私密性需求,如人们吃饭、洗衣、聊天、下棋等日常性和休闲性活动;同时也能满足了居民共同参与的活动,人们可以在此举行庆典、祭祀活动,或者在院子里进行散步、玩耍等运动;院落空间是居民交往和团聚的休息游憩空间,供家人、亲朋好友围坐谈心、咏诗作画;这就使得居民的交往在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下获得。

3.过渡的空间

住宅与院落之间的廊道是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空间特征来说,檐廊的里侧是住宅,并有门窗与室内相通;其外侧则是由廊柱、廊顶以及平台的高差界定了廊与中心院落空间联系,就使中心院落与室内空间的过渡具有了渐变的特征,室内空间能自然地渗透到檐廊空间中来。从功能上看,单纯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对居民的生活行为都局限性,为了满足防晒、防雨、防热、采光等要求,檐廊这一有顶无墙的半内半外的中介空间,对完善居住空间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从事的各种家务活动时,每当遇到寒冷和阴雨天气,人们不需要从庭院中一下子避居室内,而是将院落中进行的部分活动转移到檐廊中。总之,廊道所形成的重要空间层次,对调节居民室内外的活动转换有着重要调节作用;在心理上,也有由室外到室内的过渡增加了一个较为和缓的过渡空间,这种可进可退的檐廊空间亦是住宅内交往活动较为频繁的场所。

4.层次的空间

在传统院落式民居住宅中,由户外到住宅室内的交通流线是:户外空间―院落―廊道空间―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空间层次的递进交通流线,各空间层次、灰度不同,但层次之间的过渡自然而生动,呈现出一个由公共到半公共、半私密再到私密的过渡的、完整的空间层次。这就使人从室外进入室内有一个缓和平稳的心理转换,体现空间行为、心理感受的统一。传统院落民居在满足了归属感和私密性需求的同时,渐进的、多样的空间也为居民之间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场所。

现代住宅小区交往空间的交往现状分析

1.交往缺失现状

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和严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不断完善,人口的异质性日益增强,人们的职业、教育背景、信息获得、情感沟通等需求,已经慢慢超越了地域的局限,地域上的联系被逐渐淡化,住宅小区内居民的各种交往活动的场所被移动到住区之外,导致了住宅小区内的交往活动日益萎缩。

2.交往缺失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住宅小区中邻里交往问题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的发生是因为有行为发生”。大而无当的空间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或不近人情,公共空间缺乏活力,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公共交往空间尺度过大、空间围合形态过于松散,空间没有领域感。

(2)大部分住宅小区中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没有场所认同感,没有明确的空间层次界定,没有自然的过渡及形成一定的交往流线。

(3)居住社区中的半私密交往空间被生活杂物、小商贩、户外非机动车停车棚占用,这对原本就有限的半私密交往空间来说将更加严重。

构建现代住宅小区交往空间

杨・盖尔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更提出:“各种类型的公共空间之间应该是和缓、流畅的过度”因此,介于上文对我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分析,本章节借鉴我国传统民居院落中渐进的层次划分和交通流线,再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将住宅小区户外交往空间按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再到半私密空间三级领域来划分。住宅小区的户外交往空划分为有层次的领域,有利于居民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的空间满足不同性质的活动,相互交往又不干扰,形成即宁静又有活力的居住氛围,不同层次的空间为居民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场所,三种类型的户外活动在合理的设计中展开。

1.共享的院落――公共交往空间设计

前面已分析了现代住宅小区中交往缺失的原因之一,是公共交往空间尺度过大,超过了居民交往的有效控制尺度,不利于居民交往活动的发生。在小尺度为特征的传统民居院落中,就不乏交往活动的发生,人在近人的小尺度空间中,才容易处于比较安全和放松的状态,更能吸引人进入、更利于人的停留,也因此能增加人们交往活动发生的频率;而大尺度的空间则使人感到冷漠和不近人情,因此对单纯的大尺度空间应做小尺度的划分,以利于人的交往。

限定空间大小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于被围合的空间来说,围合要素的尺寸、长短、物体高度、虚实,以及围合的路径决定着被围合空间的空间性质。在调研中发现,住宅建筑单体布置过于分散,已经成为普遍问题,过于松散的围合在过大尺度的空间中等于没有围合,这无助于居民领域感的形成。

结合传统民居通过建筑外墙进行围合的组织方式,可以将住宅小区外缘建筑的底部几层相互连接来围合,有利于形成领域感的空间尺度,有效地隔绝了外界的车流和人流,保障内部居民的内部交往活动;同时在底层接连的空间中引入商业区、休闲区,即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增加了民居边缘交往活动的可能;在建筑围合的内部,采用建筑立面“面对面”的两面围合或者三面围合的围合方式,甚至是采用流线型的四面围合的流线型围合方式,不同于传统四合院的矩形四面围合,这种方式增添了空间的节奏感,既保证了完整的的领域感,又方便居民的出入。

2.过渡的院落――半公共交往空间设计

“半公共空间是相对公共空间而言的,它的公共性具有一定限度”。由上述交往缺失问题分析可见,很多小区中根本没有半公共性质的空间,要么是绝对私密的室内空间,要么是绝对公共的室外空间,两者用住宅的外墙硬性分隔,两者之间缺乏半公共半私密性质的空间过渡。然而在中国传统民居院落中,廊道是合院民居院落空间的不可缺少的空间,是自然调节室内外过度的半公共空间。其实在住宅小区内也存在这样的空间,例如庭院入口、单元入口等,这里是人们最经常碰面的位置,也是不同领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边界空间,因此这种空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在住宅小区的半公共交往空间中,应在宅前设置半私密空间,以保证领域层级的完整,如在单元入口处加宽入户小路,扩大地面铺装形成小块空地,安置桌椅凳子,为住户提供进出过渡缓冲的交往的空间,是等待、出入、游戏等活动展开的场所;利用柱廊的形式创造宜人尺度的底层空间、间距较小、紧靠宅前的可形成背部防卫的良好的休息区、设置座位等支持人倚靠的物体有;对于高层来说,在相邻的两栋楼之间,可以每隔三层连接一条空中走廊,即可以满足栋内居民的交通,有重新创造了一个班公共交往空间。

3.垂直的院落――半私密交往空间设计

住宅小区交往空间中的半私密层次,具体是指住宅楼以内户门以外的范围中能提供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它是住户之间相互交往的第一道平台,也是小区交往空间中交往范围最小的空间层次。如今住宅小区户前空间尺度过小,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要改善这种现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善交通空间――走廊、电梯间、楼梯间、平台、入户空间的环境质量,特别是入户空间,应尽量扩大空间尺寸,使居民的交往处于合理的人际距离尺度内;在高层住宅内,住宅内部的交通面积更加紧凑,因此要善于利用电梯室前的空间,将电梯室前空间向外延伸与阳台相结合,沟通室内外,这样人们在等待电梯就可以观看到室外的活动,一起等待的居民也变得有话可聊;入户空间要细心的设计,使居民出入的第一感觉是亲切温馨的。其次,变楼梯间设计窗户,通透视线和景观,可以有效地监视和观察到不安定的因素,提高楼梯间的可防卫性;再次,设计中尽量考虑户前空间的功能交叠,以符合交往空间的特征,利于交往发生。

结论

篇9

Abstract: the configuration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 type selection, the whole system should both comply with the tide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the key of digital video, compression, decompression, stream, transmission adopts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with the products. On the premise of meet the function, system design to be advanced, and maintain advanced in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XX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ion area, network digital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N94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1.1 项目背景

XX科技孵化园是XX市最大的高科技企业创业园区之一,该园区一期工程在2008年完工时,就已经安装了全套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园区内部企业的安全防范工作顺利落实。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逐渐增加的安全防范需求,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技术日趋成熟,更大容量,更多点位,更智能的管理,更人性化的操作,使得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全面抢占了视频监控项目的制高点。该孵化园二期工程完工后,根据各相关部门的要求,分析实际技术环境,最终选择全面使用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对一期工程的传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入新建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统一管理。

此次项目难点在于除了二期工程的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外,还需要在尽可能利用原有建设条件的情况下,将一期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改造升级,并入新的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当中,保证园区整体安全防范体系的完整性。

1.2设计依据

设计方案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和园区的平面图纸,参照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设计的安防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将本着诚挚、严谨、负责的敬业态度,根据本工程的实际要求,利用成熟的技术经验提供设计方案。

2.系统设计

2.1设计思路

此次设计思路如下:

(1)根据要求,此次设计采用服务器集群结构,实现“大容量、多画面处理、实时录像和回放、联网远程监控”的目标。

(2)此次设计系统便于以后用户的安装、操作和今后的维护便利;

(3)系统设计考虑了各种兼容要求和扩容要求:包括现有数字设备的接入、现有模拟设备改造接入、控制及监控点后期扩容、系统规模扩容、临时授权用户远程监控等各种可能扩容方式下对现有网络的兼容和便利性,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兼容和平滑扩展的要求。

(4)系统设计对网络传输路由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无线网络等各种方式下运行。根据网络资源的情况,在不同的网络带宽下可以灵活设置编码格式,以获得不同的图像质量。

(5)此次设计的系统是按标准和开发的,系统软件全部采用通用的主流标准;如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接口标准通用等;适合生产园区安保系统各个标准子系统的集成。

(6)系统考虑了操作冗余、数据安全和远程鉴权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和不受外部入侵,完善的身份认证能力,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7)在技术性价比方面,方案采取实用的原则,不追求高端设备的堆砌,特别是对于旧系统的升级改造方面,方案本着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的原则,选择通过传输设备的替换,将已经布线完成的模拟监控系统有效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及线材成本,更无需影响一期楼内的正常工作,完全达到最大可能的项目性价比。

新建数字网络综合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包括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网络硬盘录像机(NVR),网络摄像机和专用传输设备。

在项目中,采用了北京安力博发科技有限公司的“佰沃”数字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所包括的软硬件产品来搭建系统。

2.2总体框架

根据生产园区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如下方案。

所有的视频的传输、切换主要包括“佰沃”高清低码流网络摄像机(枪机、半球、智能高速球),“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佰沃”BDCMS数字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软件,“佰沃”B-DTA100/200数-模以太网延长器等专业设备来完成。对系统的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及部级标准来进行,使整个系统的配置充分的体现科学合理、实用、经济的原则,以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和保护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使系统的功能和容量都具有可扩展性,为今后的升级和扩充创造了一个较大的技术空间。

系统结构如下图,前端的“佰沃”高清低码流网络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并进行压缩编码,然后通过网络将数字化后的信号传到监控中心。

2.3监控中心配置

园区监控中心放置安装了”佰沃”BDCMS视频管理平台客户端的“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以及安装服务器软件的服务器、虚拟矩阵工作站等设备。

“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负责存储及转发前端网络摄像机发送过来的视频流,单台”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最高支持70路高清(按照4Mb码流计算)画质图像的存储和转发,NVR系统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使多台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成为一个整体的监控系统,通过一台中心管理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操作,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佰沃”虚拟矩阵工作站可以将”佰沃”BD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VR)转发的实时视频或者录像数据在监控中心解码上墙显示,如果有其他用户需要查看监控图像,只需要安装”佰沃”BDCMS监控平台客户端软件,经过中心管理远的授权后,可通过客户端登陆到服务器上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监看。

客户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只要PC与本网络相连即可,中心则无须增加任何设备。若监控点发生问题,值班人员可以及时通知事发地点的值班人员或亲自处理。

2.4监控前端配置

为了获得最佳图像效果,原有模拟摄像机的清晰度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将前端摄像机统一配置为“佰沃”高清低码流网络摄像机,且以枪机、半球、高速智能球这三种摄像机为主。

在主要出入口配置“佰沃”BD10C-130HD1W1/1高清宽动态枪式网络摄像机,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记录,宽动态效果可以在强光照射的条件下,清晰的记录车辆牌照的图像。

周界及主通道采取枪机与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搭配的方式,确保在发生非法入侵等特殊情况时,通过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的操控,室外场所可以做到无死角监控。

楼宇内部采用半球及枪机搭配,即保证了隐蔽,美观,不会影响楼内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又可以实时监控并记录各个公共区域内的安全情况。

2.5传输线路配置

由于涉及模拟监控升级改造及新监控点位的建设,因此在传输线路方面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旧有模拟监控系统的前端采集设备为了保障图像清晰,已经全部升级为高清网络摄像机,因此需要将前端的网络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

按照以前的做法,应该将原有布设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同轴线)全部废弃,重新布设网线,交换机,光纤传输器,光纤等全新的传输线路。但是这种方案浪费较大,不仅原有的管路完全浪费,新建管路也涉及大量的重复投资,更重要的是在布设线路时会对楼宇内人群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园区的服务质量,对园区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在方案中,采用了“佰沃”B-DTA100/200数-模以太网延长器,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佰沃”B-DTA100/200数-模以太网延长器以“对”为单位,一前一后,前端设备可以将前端网络摄像机采集并编码出来的网络信号,转为可以在同轴线内进行传输的模拟信号,利用原有的模拟信号传输线路,统一的传输到控制中心,再经过后端的设备,还原为高清网络信号,进入整体网络系统当中。

这种方式利用了原有的管路,节约了大量的线材,辅材,传输设备等费用,降低了人工的工作量及施工费用,安装极其简便,把原有系统升级改造对楼内人员的影响降到最低,将原有系统轻松简便的融入了新建网络系统中。

篇10

园区网面临三大挑战

在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不断深入园区的趋势下,智慧园区网的建设不同于以往简单的网络铺设,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首先就是开放,要满足企业园区中上下游合作伙伴互联,同时让员工和访客都能开放接入,并对ICT产业链合作开放;其次是弹性需求,园区网要能快速叠加新业务、满足新需求,快速接入不同的终端,全光接入各种园区场景;另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安全问题,园区网要能隔离网络攻击,并具有受控的权限分配。

在这些新的需求面前,园区网无疑面临着诸多挑战。华为企业业务BG基础网络总经理李向军总结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一是如何构建弹性网络,对业务解耦。园区网除了要兼容既有的传统业务,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未知的新业务;面对带宽需求每年增长40%的大趋势,园区网要有充足的带宽扩容空间,并能低成本扩容;另外,园区网要能全场景接入,适应各种不同的场合。二是当移动应用暴增时,园区网如何确保体验一致。在园区中,接入方式、接入地点、接入终端都在动态变化中,保证ICT的一致性体验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如何实现网络的安全管控,这主要来自安全管理、内部泄密、恶意攻击和资源滥用四个方面。

李向军认为,正是园区网面临的这些挑战,促使华为寻找更先进、更符合需求、更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而华为推出的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恰恰能很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全光网络解决方案

李向军表示:“华为以打造高品质园区网络为目标,结合在园区通信领域的多年积累,推出了新一代敏捷园区全光网络解决方案。希望借助华为建设的园区网平台,帮助用户实现信息业务精细化、移动化、协作化。”

李向军介绍说,华为敏捷园区全光网络解决方案是点到多点的无源光网络架构,相比点到点的架构,可以节省骨干光纤70%,同时无源的架构减少了有源故障点,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其次,该方案实现了业务统一承载,并可弹性扩展。在业务上,它通过一张光纤网络不但可以承载POTS电话、TV业务、上网业务、专线业务、视频监控、控制业务,而且可以快速适应未来出现的各项新业务和新场景的要求,改变过去一种业务、一张网络的建网模式,从而节省建网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在带宽上,可以实现从单纤2.5G到10G、40G以及更高带宽的平滑扩展,而无需大规模改造无源光网络部分,从而以较少的投资,快速实现带宽升级,满足未来带宽快速增长的需求。

另外,全光网络解决方案还实现了高效运维。在部署方面,对大量用户侧的ONU/ONT设备采用批量预配置和即插即用的部署方式,实现一次进站、集中软件调试,不但降低了现场安装和调试的难度,部署和调试效率更是提高了13倍。在网络维护方面,综合业务专家检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和快速定位故障;智能ODN跳线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光纤跳线,而无需手工操作,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维护成本。在物联网时代,终端设备正在成几何级数增加,高效的部署和运维成为新的挑战,华为的这一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部署和运维中的诸多难题。

智慧园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