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理健康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3: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儿童生理健康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儿童生理健康教育

篇1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生间的沟通是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而师生间的沟通,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间的了解,在沟通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尊重,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并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幼儿在与教师的沟通中,向教师传递他的情绪、情感,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幼儿的需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良好的个性,是师生间沟通的保证

一般而言,幼儿喜欢和善、耐心、公平,对幼儿有兴趣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儿童、脾气坏的教师。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更乐于助人。热情与容许对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幼儿。如,我们班上一幼儿,在回答不出计算题时,一本正经地对老师说:“我妈妈说我是吃忘记蛋长大的。”全班幼儿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并没有取笑他,而是诚恳地对他说:“你我只要认真想一想,一定会算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再一起学一学好吗?”游戏时,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也充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帮助他,终于,使他学会了,他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不再以为自己是天生比别人差

三、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题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

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态度,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 ,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四、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李缘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明白了他的心理教师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乐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向老师反映李缘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李缘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晨间活动时,李缘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史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史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 ,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 ,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当幼儿在遭遇到冲突或挫折时,他们往往希望寻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纳。如成人对孩子表现出接纳,会有效地缓解甚至消除幼儿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幼儿的所做所为并不合科乎情理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接纳幼儿,等他们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再与幼儿细作理论,这时,幼儿能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幼儿的自尊,更好地解决问题。

篇2

作者:文茂林等

儿童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性决定了学龄前儿童对其老师即幼师的高度信任感[1-2]。随着更多的儿童早期发展研究成果的涌现,人们愈来愈关注儿童早期教育,对幼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3-4]。2003年"SARS"之后,师范类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较高[5-6];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前卫生学》的内容与时展不一致,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与实际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幼师及部分儿童监护人对儿童保健与早期教育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的现状,为学前专业《学前卫生学》的课程设置及适宜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言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对象包括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原沙洋师范专科学校)2004~2007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沙洋城区2所幼儿园幼师和自愿参加调查的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包括幼儿园学生和住院儿童家长)。访谈对象除问卷调查对象中的自愿者外,还包括儿童保健、医疗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参照儿童保健相关文献自行设计AKP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幼师和监护人3类。内容除一般信息外,包括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以及不同调查对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或了解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评估与态度,其中,相关知识分为4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分为20个问题。3类问卷内容基本一致,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对相关内容的表述进行了适当调整。

1.2.2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分别于2006年9月~2008年3月进行,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依次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课前)采用匿名答卷方式进行,由专人负责,当场发放并收回。2007年9月~10月分别采取整群抽样和半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沙洋县城区2所幼儿园的32名幼师和181名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3访谈KAP问卷调查对象由调查者以随机便利的原则按访谈提纲进行,儿童保健、医疗和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由课题组负责人按提纲进行访谈。

1.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收集整理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261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学生年龄在18~20岁。其中男生10人(3.9%)、女生247人(占96.1%)。共有32名幼师和181名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自愿参加了问卷调查,分别收回有效问卷32份和138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和76.2%。幼师年龄为23~46岁,均为女性。138名监护人的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28.5±10.6)岁;女性82人,占65.1%,男性44人,占34.9%。

2.2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不同调查对象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率及比较,见表1~3。

2.3对儿童保健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与态度90.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接受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仅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76.7%的学生认为需要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基础知识、疾病防治常识、早期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急救与安全防范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技能为主;96.5%的学生认为现行的考试大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76.7%的学生认为教育的方式以互动的情景教学模式为佳。100%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93.8%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为生理与心理等基础知识、意外伤害防范、急救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与技能。90.2%的监护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教师非常需要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非常必要;91.3%的监护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教师基本相同。

2.4访谈接受访谈的学生、教师、监护人和儿童保健、医疗与学前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将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课程接受教育;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观点基本一致,部分访谈者认为健康教育和与儿童的沟通的方法与技能亦应学习;教育水平介于普通民众与专业人员之间,与卫生员的水平接近;专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或了解水平应高于警察等特殊人群。

3讨论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地位与作用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排在学前教育目标的首位[7]。学龄前期儿童除了家庭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托幼机构中度过的,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的较高信任度。目前我国开展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机构是托幼机构[8],作为未来托幼机构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及其态度、行为对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而传染病高居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位[9]。儿童一旦在校园内发生意外,老师常常是现场第一目击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可在黄金时间内使发生意外的儿童得到有效的现场救护。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老师也可使校园内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幼师参与健康教育将有益于学龄前儿童健康促进。

3.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认知本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晓率达56.7%,较儿童父母、幼师及保育员的知晓率为低。对止血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的认知普遍较低,与国内师范生急救认知调查的结果相似[6]。较低的知晓率与幼师及监护人对他们的期望存在差异,这也与他们的认知与态度相一致。

3.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需求本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师、监护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均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目前,国内除教育部《学前卫生学》大纲外,尚未见与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监护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或了解程度的相关资料。本研究提示应将《学前卫生学》或儿童保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3.4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及教育模式尽管国内学前教育专业均开设了《学前卫生学》等相关课程,但多侧重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教育活动的组织及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略或缺乏对儿童健康、疾病的影响因素、危害的认识[7]。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应该综合分析、评价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同时应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此相适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儿童生理心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传染病预防、现场急救与安全防范等内容,且应将后者作为重点,尤其是技能应作为重中之重。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儿童保健相关问题的健康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能提高他们促进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他们将适宜的技能传授给儿童,促进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儿童生存质量,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娜,陈佑清.现代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3):91-98.

[2]刘小红.李兴民.儿童行为医学[J].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3]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4]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谢舒平.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B):2752-2753.

[6]陈根芝,胡高楼,林佳.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

篇3

营养是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适宜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健康、促进生长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各种营养相关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和慢性病的预防有长期作用[1]。近年来我国儿童膳食水平有所提高,但小儿营养不良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营养不良,专指热量-蛋白质营养不良(PEM),婴幼儿由于生理上需求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而且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损害非常敏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由饥饿和膳食不足导致的儿童生存和健康重大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在我院的儿科中随机选取12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由于城乡水平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选取的儿童均为城镇儿童。将这120例小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名。其中男婴70例,女婴50例。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将男女婴均匀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1.2方法 在延边医院的儿科中随机选取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治疗并未进行特殊干预,实验组中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护理营养不良的小儿家属给予健康教育和相应的保健指导。主要是通过教育家长培养儿童的良好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如对于小儿最好选择母乳喂养,保持小儿卫生,按时进餐,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以及能量),才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经一定时间,观察小儿营养不良的预后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抽样为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2结果

经一定时间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状况,得出实验组痊愈的人数为55,好转人数有5人,未见症状无变化者。而对照组的好转人数明显少于实验组,痊愈人数为47人,好转者13人。从而计算得出实验者痊愈人数占实验组总人数的91.7%,好转人数占实验组中总人数的8.3%;而对照组中痊愈人数占对照组中总人数的78.3%,好转人数占对照组中总人数的21.7%。两组结果相比较(P

3讨论

小儿营养不良直接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所以近些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们的重视了,改变此种状况已经迫在眉睫。单纯的治疗已经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我院针对此种状况,同时采取了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进行干预。通过在社区开展宣教讲座,使得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措施。如新生儿和婴儿最好进行母乳喂养,补充小儿膳食中营养素的需求;以及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合理摄入能量以及蛋白质的含量;每天使用适当的蔬菜和一定量的水果,以补充食物中不足的营养素。免疫力下降可可能导致儿童营养不良[4],所以还要使家长了解到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改变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条件。通过我院对于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状况的分析,对护理家属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具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加速小儿症状的缓解以及预后状况。所以对小儿营养不良进行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具有一定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建新.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9(4);158

[2]杨桂侠,杨静波,王怀东.小儿营养不良68例分析[J].中国中

篇4

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由于遗传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由此可见,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家庭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6岁前的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更为亲密与长久。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随意性、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丰富性等特点,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3.托幼机构的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托幼机构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托幼机构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对学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学前儿童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如果儿童生活环境的气氛不融洽往往会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增进和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策略

1.丰富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少生、优生,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使幼儿健康成长,首先要把好遗传这一关。提倡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和受孕时机;注意产前检查和诊断将对新生儿是否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幼儿生理成熟健康发展,要建立和健全幼儿医疗保障制度,家园共建及时处理幼儿所患各种疾病,从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2.创造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减轻幼儿心理压力 对幼儿来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家庭应成为良好的育儿环境,以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和谐的生活气氛。理想的家庭生活气氛是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带来轻松的、欢乐的、积极向上的感受,将有助于不断巩固家庭关系,从而消除幼儿紧张等心理压力。父母对幼儿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幼儿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现代家庭已将家庭环境提到了首位。家庭中有了孩子,环境布置的要求应向儿童倾斜,就是说要考虑环境布置对儿童的影响,家庭中物质环境是无声的教师。

(3)文化生活渗透。必须提倡高尚的文化生活,因为它对儿童将产生精神影响,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书籍、歌曲、影片、家庭娱乐活动、家庭游戏等,将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心理健康成长,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活。试想:如果家庭中以赌博为娱乐内容,将会给幼儿带来多么恶劣的影响。为此,家庭应慎重的选择安排家庭中的文化生活。

3.社区、家庭、托幼机构相互融合,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

(1)托幼机构必须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的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打破班级界限,由大、中、小班各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幼儿交往的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性和合群性。

篇5

①婚前宣教。根据我市具体情况,我们开展了免费婚检。首先按标准创设健康教育环境,我们按《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设立宣教室,环境温馨、优美,配置录像、影碟、录音、男女生殖系统解剖模具等宣教设备,墙面布置有婚育指导及避孕知识宣传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还设有咨询室,便于一对一、面对面交流,满足前来婚前检查者的心理需求。 其次是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定期利用录像、墙报、知识折页进行集中宣教。对于个别提出问题者进行一对一教育,特别对异常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更好。再次文字教育。对欲婚男女发放《新婚指南》、生儿育女等宣教资料,宣教室还设有许多与婚育有关的知识折页,免费取阅。 健康教育内容着重从性保健、新婚保健、生育保健几方面入手,提供与结婚、生育及预防残疾儿出生等有关的生殖保健知识,并讲述遗传病的特点和遗传方式,常见传染病和性病的症状、主要用药及注意事项,以及婚检的重要性等,使欲婚男女认识到婚检不同于一般的健康体验;②妊娠期保健宣教。宣教对象主要为孕妇。形式采用举办孕妇学校、咨询等方式。内容包括:孕期生理卫生知识;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及母体疾病与胎儿健康的关系;孕期的劳动、休息、营养等卫生知识。性生活的注意事项;孕妇心理健康对胎儿的影响;及的护理;常见妊娠并发症的防治;胎动计数的自我监测等。从而改善她们的认知方式,恢复自我认知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的健康和谐;③围产期保健宣教。宣教对象是孕产妇或夫妻双方。形式上采用讲课、入户访视及咨询的方式。内容包括:分娩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使产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生顺利分娩;产褥期卫生知识,使产妇掌握产后常见病的预防、医治常识;新生儿脐带护理及保健知识;哺乳及婴儿科学喂养知识;④计划生育与人口政策的宣教。宣教对象是结婚后至绝经期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或夫妻双方。形式采用讲课、观看录像。内容包括:宣传普及我国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普及人口理论知识;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⑤科学育儿的宣教。宣教对象为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家属。形式采用讲课、提供资料,个别指导的方式。内容包括:优生、胎教、儿童营养、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儿童生理、心理、早期教育;⑥更年期保健宣教。更年期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生理阶段,在这个阶段,身体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变化和不适的症状。预防更年期常见疾病,减少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更年期女性所关注的话题。宣教对象主要是更年期的妇女及其家属。形式采用讲课及咨询的方式。内容包括:。更年期生理、解剖知识;更年期心理卫生;怎样顺利度过更年期。从而帮助更年期女性平安、健康、快乐的渡过这一特殊生理变化时期。

2 我市开展妇幼健康教育收到的效果

①通过开展妇幼健康教育,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率;②健康教育是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水平的唯一渠道。我们在孕妇学校里教会孕妇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护。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孕妇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使她们认识自身的高危因素,主动配合治疗,接受监护。使许多高危因素得到了控制,高危发生率逐年下降;③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手段。妇女和儿童占我国人口的2/3,开展妇幼健康教育,保证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目前,健康教育已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康教育已成为健民强国的前提之一;④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平均期望寿命。健康教育不是单向传播,是教育者与受众双方共同参与,双向交流,能促进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和道德健康四者和谐一致;⑤健康教育投资少、效益大,适合我国国情,很值得提倡。

篇6

2病情观察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的病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加之患儿年龄小, 不会叙述病情变化,或者是不会说话的婴幼儿。

3护理操作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用药剂量小,输液分步多,加药频繁。

4静脉穿刺的特殊性对儿科护士要求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穿刺有特殊性。

5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所以对儿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更多的是对家长的指导

儿科护理与其他科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

1 健康的身心条件

1.1 身体素质 护理工作是个特殊的职业,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故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保证顺利完成护理工作。身体健康,必然心情愉快、舒畅,感到生活美好,有兴趣,对工作有信心,而且精力充沛,动作敏捷,给人以美感。

1.2 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乐意与人交往,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乐于工作,而能将其智慧和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

2 有效的沟通能力

2.1 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交际能力,健全的社会适应性,护士角色的多样性,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取得患儿及家庭成员的信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帮助患儿及家属采取具体措施,达到健康和维护健康的目的,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2.2 儿科护士职业本身具有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特性,要求适应不同的人物环境,护士与患者的交往应有目的性的交往。护士在与患者的交往中,要针对患者扮演的角色,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做相应的转换才能满足患儿的真实心理需要。

2.3 护患沟通应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沟通的语言应精练、准确、清晰、通俗易懂且有逻辑性。

2.4 在语言交流中应恰当的应用非语言行为:如倾听、面部表情、抚摸、拥抱等。对幼儿来说,通过抚摸、拥抱可使其安静下来,消除其紧张情绪,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家长也感到亲切,体现护士的情感和关爱。

3 健康教育的能力

21世纪的护理工作,旨在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区提供卫生支持,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护士应充分利用现代护理活动中角色多元化这一有利条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卫生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他们自身对健康有责任,增进他们的健康知识,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家属制订出维护患儿生长发育的照顾计划及指导家属有关养育子女的方法,以预防可能遇到或潜在的问题。

4 丰富的专业知识

4.1 儿科护理工作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护理过程,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医疗、护理、营养、预防、保健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特殊的护理技巧。同时,能熟练掌握儿科日常用药的剂量、作用及用法。

4.2 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及生理、心理需要给予全面的护理。

4.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技术。

5 抢救应急反应能力

篇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药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安全用药越来越重视。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为提高家长的安全用药知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笔者对200名住院患儿家长开展儿童安全用药健康教育活动,并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验证健康教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以2011年9月我院200例新住院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同时多人陪护患儿者,从中随机选取1名作为研究对象。200名家长中,男85人、女115人,年龄28-62(41.7±5.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5人,高中、中专72人,大专及以上73人。与患儿关系:患儿父母156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24人,其他20人。住院时间2-34d。

1.2方法

1.2.1儿童安全用药知识调查复习文献和咨询专家后自行设计儿童安全用药认知问卷,进行小样本预调查后修订而成。依据医学常规和专家意见确定正确答案,包括是否认为中药都没有毒副作用、维生素类药给孩子长期服用是否有利无害等10项内容。在患儿入院当天(干预前)和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的出院当天分别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儿科护士,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儿家长现场填写并当场交卷。干预前和干预后发放问卷200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2健康教育干预在健康教育干预前,由医院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对管床护士就儿童安全用药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技能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讲授、示范和模拟练习,评估合格后参与本次健康教育活动。对患儿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包括给每位家长发放1套自行设计制作的儿童安全用药宣传资料,主要内容为儿童生理特点、用药要求、常见的儿童用药知识误区介绍等;管床护士自患儿入院当天起,在第1次调查结束后针对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患儿家长进行评估、分级,结合其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等每天用20min对其开展安全用药口头健康教育,解答家长安全用药的咨询,并做好相应记录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干预前后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在中药的认识方面,很多家长认为中草药比较安全,当发现孩子有点小病时,常常自己买些中草药给孩子服用,其实,是药三分毒,而且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安全性只是相对而言,尤其是婴儿时期,身体各个方面都未发育成熟,随便服用同样损害婴幼儿健康。

3.2药物的选择本调查结果示,干预前对新药、贵药的认识正确率为56.5%,通过宣传教育,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都有很大的转变。

3.3抗生素被许多家长认为是万能药,51%的家长盲目地认为儿童感冒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疗,他们没有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通过干预,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率提高到82.5%,χ2检验P

3.4对维生素类药物的认知调查发现,干预前家长认为维生素类药物长期服用有利无害。但是维生素类药物虽然有益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也要使用得当,千万不能过量。

3.5不同学历家长知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小结

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以及临床用药品种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医院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改善行为及生活方式,维护其身心健康。因此,医院应常规开展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覆盖率、健康教育满意度以及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行为改变率对照变化,来综合、全面评价医院健康效果。

篇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探讨教育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与对策。然而目前还缺乏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再加上传统文化对生死的讳谈,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几乎停留在空白阶段。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4年,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高达2075.42万。积极探寻可行途径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内涵及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性、完整性的生命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价值,最终使生命实现辉煌的教育活动。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型的过程中,城市配套发展软环境要求日益提升,农村青壮年男女成为社会流动的主力军。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看,进城务工农民在快速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基础上,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然而城乡二元结构、老旧户籍体制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大多数民工子弟无法与进城务工父母共同生活。结果只能是孤独地留守家园,由年迈的长者陪伴,导致农民工子女问题的出现。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所以,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研究意义重大。首先,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与家庭团结。生命教育意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与社会、他人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互助关系。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爱,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规范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之一部分祖父母在教育儿童观念上存在的轻道德重物质、溺爱儿童及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教育弊端,极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成绩向不良方向发展。开展生命教育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留守儿童的生活幸福感,还能够帮助其确立更加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只有把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处理好,才能使其父母没有后顾之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其次,开展生命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给予孩子可开发的空间也很大。通过对生命教育知识的理解,留守儿童可以从主客观双重角度来认可生命的价值维度,珍惜爱护自己与他人的身心健康,关爱社会与自然,确立责任意识与目标意识。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培养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阶段,如果得不到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方面的正确引导,很容易发生道德品质的偏离。比如有的儿童沉溺于网络,有的儿童肆意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还有一些留守儿童甚至与社会不良少年纠缠在一起。因此,要多渠道地进行沟通式教育,逐步树立留守儿童的生活自信,使其学会信任他人、欣赏他人、接纳自我,形成与社会和谐的心态,进而规划自己的人生。

二、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生命教育不能脱离道德教育的约束,因为生命的本能是欲望和需要,如果不加以约束,将造成生命本能的放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都是生命放纵的表现[1]。现实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相分离的现象,表现为“去道德化”的生命教育和“去生命化”的道德教育[2]。生命教育是对生命整全的教育,因而必须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以生命教育来整合道德教育,从而在道德建设视阈下基于人个体生命发展的需要,用道德的手段和内容来引导个体生命的发展,从而提升个体生命的意义,进而促使其实现丰盈人生。

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现状及困境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存在的问题

一是身体不健康。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细致的生活照顾,身体存在营养不良等诸多问题。而身体的不健康势必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心理发展异样。由于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太少,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也较少,他们想要的亲情需求难以得到较好的满足。由于缺乏亲情关爱和亲情体验,他们慢慢对周围的人和事形成消极的价值观念,严重者甚至对自我存在的意义产生否定情绪。三是迷失生命的意义。伴随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再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农村留守儿童生命安全受到伤害或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现象时有发生。当然,农村留守儿童也不缺乏积极乐观者,他们试图通过刻苦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明确的目标压得他们没有喘息的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孩子过早失去了童年的纯真与向往,模糊了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

(二)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诸多学者多集中于理论领域探索生命教育的内涵,认为生命教育是“道德教育”“全人教育”“生活教育”等。而在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取向上,也存在着生死教育取向、安全健康取向、伦理道德取向等争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容易被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或安全教育代替。而国外对于生命教育的实践性建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美国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意在使学生意识到生命内涵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正确认识与体会生命的难能可贵,进而确立正确的生活目的与态度。

(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面临的困境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教育内容[3]。虽然目前湖南、辽宁和上海等省市出台了关于生命教育实践的相关文件,并将生命教育归入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然而这些文件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护和陪伴,他们的自尊建立以及安全等问题要比一般儿童更加突出,药物滥用、误用以及溺水、自杀等事件频发。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缺乏教师专业化教育。家庭教育的不完整,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比一般孩子更加崇拜和依赖教师。教师是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实施者,因此其关于生命教育的观念和专业知识势必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可惜的是,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师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较为匮乏,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底下。一些教师甚至完全不了解什么是生命教育,又何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生命教育。

四、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对策

(一)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作用

首先,农村中小学校应当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生命理念的树立,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珍惜生命的正确理念,帮助和引导他们认清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实现生命价值这个过程[4]。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只有热爱生命,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去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才不会虚度一生。其次,农村中小学校应当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理想与信念是一个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当一个人树立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他的人生才不会因为诸多坎坷而出现迷茫。农村留守儿童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树立理想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先进事例来激励和教育他们,从而引导和帮助他们制定出契合自身实际的理想目标,进而帮助他们逐步实现制定的理想目标。最后,农村中小学校应当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加强生命死亡、生命挫折、生命责任、生存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农村地区存在许多天然的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在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潜藏着许多危险因素。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来引导留守儿童增强对生命存在价值的理解,比如危险场景的现场模拟、危险场景的实地考察等。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与体验,才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重视和优化学生心理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构建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

(二)教师加强生命教育方面的培训与进修

教师是生命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生命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最为信赖之人。教师只有将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真正理解透彻,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帮助农村留守学生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5]。而现实情况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师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较为匮乏,许多教师甚至没有接触过生命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有的教师自身素质也较为底下,缺乏师德,侮辱、大骂学生情况时有发生。这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任务。因此,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顺利开展生命教育,学校还应当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生命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三)引导社会参与到生命教育过程中来

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还需要整个社会参与进来,只有整个社会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才能营造社会、学校、家庭和谐统一的生命教育环境和氛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家长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孩子整个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即使身在外地,家长也应当多与家里保持联系,多给予孩子精神关爱。社会舆论也应当真正着眼于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不能为了博眼球而将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恶性事件或其他惨剧刻意渲染。师范院校应当对师范生开展生命教育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生命教育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质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联动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使其能够重新找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符合自身发展的生命真谛。在道德建设视阈下加强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必须确立全方位的教育内容,展示多种途径的教育手段,将道德教育的精髓和原则贯穿其中,潜移默化地让留守儿童接受。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6):33-40.

[2]冯学敏.道德教育视野下的生命意识教育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2.

[3]乔虹.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实践困境、挑战与愿景[J].教学与管理,2015(32):06-08.

篇9

当前因为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们的保健意识在不断增强,不仅希望在医院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还希望提供家庭保健护理工作[1]。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需要更多的保健护理。为了研究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本文对120例儿童的护理情况进行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保健护理的儿童60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在0-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另选取未进行保健护理的儿童60例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保健护理方法

1.2.1体检评估接受保健护理之前进行全面体检,准确评价儿童的身体发育指标、营养指标。同时采用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对儿童发育商进行测定[2]。

1.2.2阶段性发育状况评估每个月对儿童的头围、体重、身长测量一次,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智力测评,按照评估结果给予指导性意见,从营养、心理、早教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专业意见。

1.2.3家长育儿指导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家长要了解儿童的不正确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儿童相处,促使儿童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家长准确掌握儿童的健康标准,了解儿童心理状态。

1.2.4营养指导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给予正确的饮食。1-12个月的儿童要重点补充维生素A、D,适当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4-12个月的儿童要补铁,尽量保证母乳喂养,6个月后可以适当添加辅食。

1.2.5健康教育定期开育儿科学培训班,邀请一些育儿专家讲述保健知识,例如如何科学喂养、如何保证正确睡眠、如何防止疾病等等。要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另外,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心理问题总结归纳后,分析原因,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3]。

1.3观察指标对干预后两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对比,观察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保健护理满意度。发育商分为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五个方面,分数越高表明发育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当p

2结果

2.1两组儿童发育商对比常规组儿童精细运动95.4分,大运动94.7分,语言95.1分,适应性96.7分,个人社交95.4分;保健组儿童精细运动105.3分,大运动102.4分,语言104.9分,适应性106.7分,个人社交103.3分。保健组儿童的发育商得分要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缺铁性贫血4例,佝偻病4例,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13.3%;保健组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3.3%;常规组儿童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0.0%,保健组儿童和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儿童保健护理就是要以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护士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利儿童成长因素的出现。就本组研究结果而言,实施保健护理的儿童,在运动、语言、适应性以及社交能力方面的得分均要高于未实施保健护理的儿童。儿童保健护理的实施还能减少儿童疾病发病率,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综合性保健护理组的儿童只出现了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其发病率要远远低于常规组。作为保健护理人员要切实实现保健护理的功效,必须要针对儿童个体制定相关的计划,同时要与家长合作,向家长介绍儿童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对于各种疾病的病因等要详细讲解,在儿童成长中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出现。总之,儿童保健护理对于儿童成长意义重大,不仅能促进儿童发育商的提高,而且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36-01

儿童生长发育对早期智力开发及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起着关键。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在6个月内多处于正常范围,6个月后就有很多儿童出现生长发育滞后的现象,本文从辅食添加的时间、辅食的种类、质量、频率及其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影响辅食添加的因素对本县儿童辅食添加及营养状况进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璧山县儿童1000名6~24个月婴幼儿体检作为调查对象记录进行分析。体格发育测量均使用符合计量要求的体重秤和身长测量床、身高测量计。按统一的方法进行测量。儿童营养情况以百分位及WHO人群参考评价。小于第三个百分位值为营养不良。

2 结果

2.1 体格发育情况 儿童年龄比体重、年龄比身高、体重比身高小于P3分别为25.7%、34.9 %、 4.2 %,6个月,1岁年龄组小于P3百分率明显增加。

2.2 4-24个月婴幼儿辅食添加情况 辅食添加调查4-24个月婴幼儿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蔬菜三种食物添加情况,动物蛋白包括肉类、蛋类、奶类及水产类,植物蛋白为豆类和豆制品,4个月后辅食添加情况为随着年龄情况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蔬菜的添加都成增长趋势,本调查4-5个月婴幼儿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蔬菜添加率分别为 15%、 2.4%、11.8 %,18-23个月的添加率低分别为63.6%、 67.8%、32.4%。综合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水果蔬菜未添加的情况,4-5个月婴幼儿未添加情况62%.18-23个月占8.6%。

2.3 母乳喂养的0-1岁婴幼儿年龄比体重、年龄比身高、体重比身高均少于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少于人工喂养。3种喂养方式之间的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添加辅食的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发生率均明显少于未添加者,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对年龄比体重的影响更大。

3 讨论

辅食添加不及时,严重影响婴儿健康。儿童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患疾病,易死亡,也影响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调查中18-23个月中仍有部分婴幼儿未添加辅食,表明儿童辅食添加质和量的不足仍是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小儿在4个月后生长缓慢,生长曲线低于国际保准差且差别加大,其主要原因为断奶后辅食添加的时间、质量和数量不合适。

加大辅食添加的宣传力度,合理添加辅食,在婴儿辅食添加的三个关键月龄段中,以7-9个月龄的婴儿辅食添加不及时发生率为最高,此时期为食物质地敏感期,如果婴儿在此时期缺乏咀嚼固体食物经验,往往一岁后出现不成熟或不灵活的舌运动而影响吞咽,本调查显示,蛋类和谷类添加较好,但在4-6月龄谷类食物的添加中,饼干类的不及时添加率较高未6.3%,这与家长没有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有关,认为此时的婴儿尚未出牙,不能咀嚼固体食物,从而不给予饼干固体食物,以致错过添加固体食物的敏感期。到12月龄时碎肉的添加不及时发生率为2. 7%,分析其原因,此阶段的家长认为这些动物性蛋白类食物较难消化吸收而未给予添加。婴儿不及时添加肉类,将大大增加其患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应强调多食豆制品,因豆制品是植物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而且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且价格便宜,宜加大力度宣传,让儿童家长意思到植物蛋白的优点。

本院近年开展了优生、优育、优教的系列健康教育讲座活动,除做常规的儿童保健外,还针对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缺乏的特点,开展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喂养技能讲座,使家长普遍掌握了婴儿在不同月龄生理特点及相应的辅食添加时间。辅食添加情况良好,但部分家长因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在一些事物添加方面仍存在误区,提示应坚持科学指导,不断纠正辅食添加中的误区,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