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3: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工程管理专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 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就成为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房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此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孕育而生。供应链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30年的时间,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供应链,自商品经济出现以来就客观存在着,企业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因此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它为企业提高了认的知机遇,有了借以重新规划、设计和优化业务流程的途径。为企业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低成本的业务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一、高职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难点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 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可以看出,在这一网链结构中吸纳着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而如何实现他们的同向性,共利性就是供应链管理值得考虑的关键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情景模拟方式的教学应用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某一实例为主题,根据实例中的角色关系创造或虚构几部分情景,将角色关系的发展过程通过学生的模拟扮演或虚拟再现出来,使得学生从情景模拟中亲生体验这一教学主体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掌握实际技能的一种认知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实践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 队合作能力。
三、情景模拟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一)情景模拟教学的基本步骤
1、第一步:前期准备
为了使情景模拟教学顺利开展,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相当重要,需要任课教师做好情景设计和安排。首先,根据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实际实例。其次,根基实际实例设计实施计划,计划中要协调好角色、道具、人员安排,排演时间等具体工作。最后,指导学生撰写情景剧本,协助排演和安排人员布景和操作相关设备。
2、第二步:实例模拟
模拟阶段的主要工作应由学生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该角色在供应链中所能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而这一体验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重现出来,进而不会产生陌生感。
3、第三步:后期反馈
由于情景模拟属于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此次活动做出总结。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得出优势和缺失,为下次的教学改革做经验的积累。而学生要拟写模拟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便于教师今后改进教学设计。
(二)情景模拟教学在供应链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供应链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可能像改变办公室的桌子那样随意改变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因此,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无论是理论研究人员还是企业实际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供应链的构建问题。
供应链的主要部分分别是核心企业,以及其上游的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和贯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因此,构建供应链就是根据主要成员间的合作关系,分别设计出有利益相关和矛盾出现的采购场景、销售场景和物流场景的供应链网链结构。
1、核心企业
供应链由众多的利益相关企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这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这是供应链最核心的部分,他与任何一个加盟企业都有着利益联系。根据这一特性,把核心企业设计为XX食品制造企业,并由一名学生进行扮演,这名学生会与供应商、销售商、物流商发生利益冲突。
2、上游供应商
供应商是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根据之前核心企业是食品制造企业的设计,该企业最重要的上游供应商就分别是为其提供食品原材料的食品供应商,和提供食品包装等零部件的设计商。这由两个学生模拟与核心企业发生的采购情景冲突。
3、下游的各级分销商
下游企业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将产品运送到各地的产品企业,二是将产品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的零售企业。这由两个学生模拟与核心企业所发生的销售情景冲突。
4、贯穿供应链的物流商
物流商的主要任务是为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帮助产品发生地理位置的转移。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在供应链有着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这里由一位同学扮演物流企业,模拟物流服务与其他企业的所发生的情景冲突。
一、供应管理课程的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供应链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不仅包括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还涵盖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内容,由于这些知识信息量大,涵盖知识面广,所以比较抽象难懂,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材更新较为缓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案例就显得尤为贫瘠。供应链管理还是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之一,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大纲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首先,因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没有做好充分的社会调研与论证,盲目的设置课程,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不同步,出现了混沌混乱的局面,存在了一些缺陷与不足,参与工作后,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其次,课程设置定位不当导致学生就业的不对口现象,不能为高职教育树立一面特色的旗帜;再次,教学内容的贫乏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应用,课程内容浅薄,缺乏教学研讨,存在着课程内容重复或脱节的现象;最后,高职院校师资与实习实训等教学条件的不足与匮乏,使得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解课本内容,学生被动理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并且学科交叉,是许多观念、理论和技术的综合。但是由于课时限制,教师授课时往往侧重于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会觉得该课程抽象难学。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物流理论,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3.教材不适用,案例更新速度慢
《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受用人群,是高职学生还是本科学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在高职和本科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自然而然授予学生的知识点也要做明显的区分,因此教材是体现这一不同点的最好表现形式。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材更新较为缓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案例就显得尤为贫瘠。大部分供应链管理教材的撰写方式更倾向于本科教学,不管是在知识点的解说还是在案例的论证选择上都欠佳。
4.评价体系较为片面,不能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目前教学中,评价考核体系仍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教师与学生习惯性的把闭卷考试作为评价学习质量的高低,闭卷考试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画图题、案例题等,所以被动的接受知识,依赖复习提纲,成为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标准。教师虽通常通过小组作业、案例讲演、课堂讨论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5.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和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单一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实训基地模式单一性,由于高校资金的缺乏,校内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岗位技能的实地训练。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良好的教学质量依赖于较好的师资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侧重于理论的教学,而对于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了解甚少,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现场运作的了解,增强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理论知识水平,主要渠道是通过到国内外优秀院校进修与学习;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通过参与各种物流培训与物流活动,还可以到企业挂职训练,在教学中逐渐提高教师队伍中教与学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2.落实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
物流管理专业隶属工商管理类,依赖于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同样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也支撑着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平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培养学生所需的工作能力,必须规范在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业务能力要求之内。可以设立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块,比如:工作目标、实际手段、原理及技能。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构思,明确学习目标,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满足应用平台的目标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例如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和可理解性,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即将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2)案例教学。换言之就是举例h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围绕某教学案例开展的一系列分析、推理、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逐步掌握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用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践教学形式。他的仿真性与完整性能够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模拟实习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具有模拟性质的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让学生在这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中得到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关键性的指导。
(4)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实习。它涉及物流实物工作的各个环节,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是校外实习基地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可以一次性的锻炼学生的日常语言的表达能力、社会沟通与交往能力,还可以增强团结协作能力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203-205.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47-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16 号 ) 中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及其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所组成的课程系统。它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保障,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及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国家对现代物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物流业和物流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 12 类紧缺人才之一。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某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来说,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就业岗位群。
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企业物流就业岗位群,存在着原材料采购、储存保管、包装、分拣、配装、分销计划、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社会物流就业岗位群,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国际物流就业岗位群,有销售,业务、海运操作、空运操作、报关,报检、保税(物流园区)人仓储管理、船务臊作、海运客服、空运客服、单证员等岗位群。为此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物流中心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专业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快递中心、货运公司,从事连锁配送、仓储堆场、运输、计划调度、车辆配载及货运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企业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大型制造企业的进、销、存业务岗位以及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管理岗位,从事企业采购、仓储保管、连锁配送、销售、生产调度、信息服务、现场管理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国际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跨国物流公司、国际贸易公司、进出口公司,从事跟单、单证制作、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等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极强的职业性和科学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不单纯是课程问题,其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关系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关系到能否满足物流行业企业的需要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下面以黑龙江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做一阐述。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要坚持以就业导向,遵循物流管理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发展观,突出物流高职教育特色,突破传统学科化的课程体系,围绕就业导向和物流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和基础知识系统为基础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物流管理工作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来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拓展为前提,开发设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建设国家骨干院校项目中,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如下:
1.组建课程体系开发小组,了解企业所需物流人员的工作岗位。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组成了由物流行业和典型企业相关主管、毕业生和教师参加的多层次、多单位共同参与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小组。
我们先后对龙运物流园区、圆通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凯莱物流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物流采购联合会等企业和物流行业协会以及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广泛调研,明确了企业所需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 (群),如下图所示:
2.总结物流岗位的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研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物流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依据行动领域归纳、分析与序化结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领域,从而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以专业学习领域为例,如下表所示),并对应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以物流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学深度融合及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注重设计课程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设计和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结合黑龙江地区的物流产业特点和结构的调整,聘请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教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评估和论证;对评估意见综合考虑,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三、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的保障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运转需要以下条件作为保障。一是校企共同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其为核心;二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其为根本;三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制度建设,其为实现的必要条件。以上三因素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才能放大课程体系的功能,发挥其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根据不同高职院校所处区域经济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进行本土化吸收与改造,积极构建基于物流行业和企业物流管理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提升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工学结合的课程是要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制定工作和学习计划、实施计划并进行评价,替代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使学生在一种完整的、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与学习。
一、 小组学习法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学习方式。实行小组学习法,便于教师实行教学管理,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学习法优点有:能活跃学习气氛,帮助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小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互帮互助;有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小组学习中通过每个个体的不同特长,在小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也使小组成员能相互宽容、容忍小组成员的一些缺点,并且互相帮助,克服影响团队的缺点。
二、小组的建设
小组学习法的实施基础是小组的建设。小组建设包括分组、确定小组名称、选举组长、确定小组口号、小组目标、小组纪律、小组分工等。
分组:将全班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3-6人),注意要搭配,每个学习班一般不超过6个组,便于展示和互评。分组过多用于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时间增多,直接影响了学习时间的长短。分组时要注意性别、能力、性格的搭配,起互补作用,提高团队的效率。为了让学生能获得职场上的真实感受,还可以每个学期调整一次分组,让学生不断的适应新的团队。
确定小组名称:由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小组名称,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比如红海门店,smile门店等,体现小组特色与追求。
组长选举:实行小组轮值制,每一个工作任务,小组组长都不同。组长一旦定出,本组就要服从他的统一领导和安排。组长同时承担着该次任务的领导的责任。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担当组长职务,有机会做出领导和决策,使每个同学胆量和能力得到锻炼,使小组每个成员都得到进步。
小组口号:要求是激发士气,凝聚人心,反映小组的特色,喊起来朗朗上口。“红海最棒!”“安全快捷”
小组目标:所定目标必须具体,实在,有可操作性。“最佳门店”“最佳团队”
这里的小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组,而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个性健全发展,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作用。
由此可见划分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取得成效的基础。基础工作做得好,后面的工作就会好做的多。
三、 注重引导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小组各成员的积极性。每一个任务完成都选出最佳门店,最佳团队,金牌业务员,大组之间项目PK,适时地、阶段性地进行激励、引导,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长存不衰,由此来激发各小组的团队精神,给小组成员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由于采取组长轮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参与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现象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控制。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营造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在上课前的晨会,小组的团队小节目,小组成员互相挖掘优点,小组成员挖掘本组的优点,等等。在小组的分工上也要求更为细致,在每一个活动中,每一次任务,让每个组员都能有自己的岗位,让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在学习中提倡小组之间的相互支援、帮助,男生组和女生组,有设备的组支援没有设备的组,有对外关系的组支援没有关系的组,使小组之间的协作配合无间。
四、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将成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或称自我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小组成立的初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教授的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思维方法。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的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法。。第一个阶段就是自主学习,每个工作页发下来后,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就有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全面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制定出工作方案。为保证学生按照工作页中的引导问题进行自学,老师进行巡回监督。然后再小组互相讨论,在自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定出小组方案。根据任务的不同,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要有规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习惯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特别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在做别的事或者是发呆。老师一定要注意发现这些问题,及时纠偏,以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
如何控制小组学习的效果呢?对教学及其效果的评价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这里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侧重的是过程评价,占70%,结果性评价占30%。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层次来进行。既注重学生在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又注重创新、团结合作、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小组自评就是每个小组成员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根据评分表,给小组每位同学打分,最后由本轮任务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最终结果提交任课老师。小组互评是在其他组在观摩小组的展示时就该组的表现、成员之间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分工合理性、任务完成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按照评分表打分,提交任课老师。教师点评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质量等。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公平性。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同时,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的权重一般为:小组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
总之,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学习法是非常适合的一种形式。在小组学习法中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如何将学生的性格特点、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某一方面的强化锻炼等等,有待后续的研究。(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图一)。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经验等。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遇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对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但由于学校固有机制、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及生师比偏高等原因,师资队伍双师质量还有待提高,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是集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于一身的人才,这是高职企业管理情境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稳居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然而出于对西方教学方法的盲从或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或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各类案例,如通用、IBM和海尔、联想等,这对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针对性不强,不利其日后管理知识应用。我们认为,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普通而典型”为原则,以国内企业案例为主,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一、物流工程概述
物流工程(LogisticsEngineering),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我国现代物流业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物流工程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具体的工程领域包括:包装工程、储存工程、输送工程、装卸搬运工程、配送工程、流通加工工程、供应链工程等。
二、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物流管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因此项目管理思想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也非常有限。项目管理制引入物流行业时间不是很长,被物流行业所认可却是在近几年时间。起初,物流公司只是模糊地认识和理解,并没有完全按照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流程去管理物流项目,甚至停留在原始的营销管理或者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物流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中并没有项目管理的职能和设置,也没有项目部。项目管理要求组织管理架构的扁平化和横向化,而现行物流公司其组织架构的重叠和垂直化是造成项目管理在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随着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项目管理这种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逐渐在物流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物流工程本身是开放型、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物流工程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就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而言,对项目管理内容体系在传统物流供应链中的讨论已较为充分,但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的计划、实施阶段,对物流项目的评价、检验则探讨较少。另外,国内外对物流工程的项目管理研究多局限于局部的阶段性流程分析(比如成本控制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方面等),缺乏对完整的物流工程的全局流程优化的研究。
三、基于项目管理思想的物流工程优化
目前来讲,要加强物流工程的管理,完善项目管理思想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
第一,加速完善和制定有关物流工程建设标准。集中力量和人才,加快相关标准的编制,可由相关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具备规模和能力的物流企业、多年从事物流工程的专家和工程管理人员从事相关工作。该体系框架要在全面分析各专业国内外技术和标准发展现状、趋势的基础上,完整地提出各专业标准项目名称和具体内容,确立每项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为实现在标准项目确立上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突出解决重要标准的缺项问题,避免标准编制中出现的内容交叉、矛盾和低水平重复劳动等现象。
第二,建立基于项目管理的柔性组织机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大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同时,物流企业又必须积极准备一系列影响其发展的项目开展与推进。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方式已很难适应物流企业开展项目管理的需要。为此,物流企业要按项目进行管理对组织结构和组织体系进行调整:首先,组织结构扁平化。扁平的组织结构层次少,信息传递快,组织适应性强,较大的管理幅度有利于员工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其次,常规性组织和虚拟组织结构的结合。受开放型的项目推动,物流工程中往往需要成立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大都由常规组织机构重组或抽调形成),即虚拟组织结构,需要柔性的组合、匹配以完成工程开展。
第三,在物流工程管理等建设领域服务性机构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物流工程咨询服务企业为有资质的企业提供二次服务,以完成业主所委任的工作(工程咨询、工程监理、造价管理等),或工程建设方单独招标工程服务性企业,为物流工程项目提供专业性的咨询服务。
第四,加快专业人员和人才培训。首先要对近年来毕业的物流工程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引导性就业,充分发挥他们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建议在物流管理、系统工程等专业中增加物流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对物流工程建设方与工程服务性机构的人员增加培训再教育。
四、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工程项目有很广阔的市场,有待进一步去开发利用。物流工程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是也有许多因素严重影响物流项目的开展。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以项目管理的思想对物流项目加以系统的分析、改善不利的因素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史新峰.我国物流企业项目管理的问题研究[J].综合运输,2009(11).
招生学校
专业名称
专业类别
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宁夏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理科
解剖学、诊断学
口腔医学
理科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
药学
理科
药剂学、分析化学
护理学
文理兼报
解剖学、护理学基础学
宁夏师范学院
护理学
文理兼报
解剖学、护理学基础学
应用化学
理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英语
文科
综合英语、翻译写作
小学教育
文史
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
学前教育
文史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
音乐学
文史
声乐、音乐学理论
美术学
文史
色彩、美术概论
宁夏理工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科
数据结构、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商务
文科
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学
会计学
文科
财务会计、会计学基础
工程管理
理科
管理学、工程经济
会计学
理科
财务会计、会计学基础
应用化学
理科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理科
自动化原理、机械设计基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科
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原理
土木工程
理科
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
自动化
理科
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原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文科
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
文科
市场营销、会计学
宁夏大学
新华学院
工商管理
理科
管理学、市场营销
房地产经营管理
理科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
理科
管理学、基础会计
物流管理
理科
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实务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理科
电路分析基础、自动化原理
土木工程
理科
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
财务管理
文科
管理学、基础会计
英语
文科
综合英语、翻译写作
工商管理
文科
管理学、市场营销
法学
文科
法理学、宪法学
房地产经营管理
文科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营管理
物流管理
文科
物流学基础、仓储与配送实务
中国矿大
银川学院
土木工程
理科
工程制图、建筑施工技术
采矿工程
理科
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理科
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建筑施工技术
工程管理(工程监理)
理科
建筑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理科
自动化原理、机械设计基础
化学工程与工艺(煤化工)
理科
化工原理、煤化工生产技术
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文科
管理学、基础会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91-01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现在“经济要发展,交通设施需先行”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建设的亟需。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在需求为核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的正确态度,实现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应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健康个性得以充分显现,加大“产、学、研”力度,增强高职教育培养特色。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来熟悉交通运输管理的各个环节,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就谈谈自己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肤浅看法。
1 以需求为重点,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飞速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和普通专科院校的合并或者中专院校的升级而成,对于教材方面的建设,更是薄弱,大部分高职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院校所用的教材也基本上是本科院校用的教材。因为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文化水平与普通高中生有很大差别。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制力也比较弱,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对未来迷茫,没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而且对自己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对学习专业课失去信心。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本专业的教学内容,由于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比较琐碎,学生很难掌握。教师在教授专业课时要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活动要体现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三维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以改革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就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学生的终身幸福。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掌握交通运输管理技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要具备理论和实践双重能力,正确定位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明确本专业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门的管理人才。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那么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所赋予学生的一切也只能是一纸空谈。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专业操作技能。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以就业为导向,践行校企合作
交通运输大力发展高速、重载、信息化等高新技术,交通运输设备的科技含量在迅速提升,因而对用人标准也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目的,紧贴社会需求设置具有前瞻性的学科,走多元化办学之路。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企业应该免费接收高职院校的实习生,践行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互动教学、科研融合、就业双赢。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托企业办专业,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创设情境,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境诸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利于创新、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在宽容的情境中自由驰骋。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与“用”的转换,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4 以技术为导入,实施工学结合
交通信息通信协议,网络管理与计算机通信网;交通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估,系统扩充与兼容;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算法,数字信息传输,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交通流的智能诱导与监控系统;城市交通的点、线、面、体的综合优化控制;停车场智能管理及信息。让学生在实习现场或工厂车间,学练做相结合,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全身心地投入岗位操作技能学习与知识技能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扮演角色的方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采用先进、实用的交通物流技术及设备,让学生掌握关键物流技术以及提高学生操作物流设备的水平。通过对交通物流系统流程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物流分析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实现人才的全过程、多方位管理。为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实践素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顶岗实习,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熟悉将要面对的职业岗位,提高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
总之,提高高职院校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人,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诚信、爱岗、敬业”的观念,以适合岗位需求为标准,使学生头脑会想、双手会做、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嘴巴会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发展个性特长,锤炼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形成适岗能力,提升就业优势,成为高科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转贴于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 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 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 Ballard. Lean Project Delivery System.[J] 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2000.9
「6Herman Glenn Ballard. The Last Planner System of Production Control.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0.
Abstract: The material cost takes up a greater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rough reducing the material cost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Lean Supply Management is one effective material management wa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management pattern,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proposing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secondly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of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e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lean construction and lean construction; thirdly analyzed the model and key factors of Lean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finally, give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 to implement the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ean Construction; Lean Supply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