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思想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3: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思想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51-02

当前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不仅仅是需要教学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是对人格的塑造以及以后人生之中思维方式的创新。对于物理教学来说痛也是这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对于问题的研究以及解决能力,从抽象的角度来讲则是对物理思想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之中,不能死教书,需要注重多种综合方法的应用,不断培养起学生的物理思想。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将事实作为其基础,促使学生可以从具体的情景之中对物理知识有所体会,逐渐搭建起学生的物理结构之时,并且将物理思渗透到其中,笔者结合近些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物理教材之中的集中常用物理思想。

一、物理模型的应用

在物理教学之中,注重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化,将次要的因素舍弃,主要可以应用主要因素,将一些比较具体问题进行理想化的处理,同时构建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思想,比如说,均速直线运动,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其在生活之中很难找到的比较严格的匀速直线的运动。同时诸多的运动情况,同匀速直线运动之间的情况比较接近,则就可以一种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进行处理,则就可以有效降低其难度,并且得到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精度,并且在误差范围之内同具体情况相适应。同时,杠杆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其在具体的应用之中,因为受力的影响, 其会出现一定的变化,通常此种变化比较微弱,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杠杆教学之中,就认为是一种理想化,默认其无变化。

二、学科之间的彼此交叉

在知识类教学之中,要求对知识进行深化以及扩展,不断对其知识点进行探讨。比如说,学习绪论等等部分内容之时,则就可以提出相关的课题,在人力发展历史之中物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以在提出“摩擦力在生活之中的应用”。

三、定量比较的思想

一些物理量是通过几个与之相关的物理量彼此综合进行确定,为了将同类的物理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则就可以促使在之中一些量相同,通常是选取的是单位量,进而比较相关量的大小,这样的话就可以获得结果,比如说:速度可以取单位时间之内的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而密度则可以取单位体积的质量进行比较,比如说功率、压强、比热容等等都可以使用定量比较的思想。

四、理论求新的思想

根据当前已经掌握的科学理论知识作为其依据,并且通过一些较为科学的推导以及论证,进而获得一个全新的科学论断。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之中的第108面以及112面,在这之中对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以及每一个电阻的关系进行论证,同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同每一个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推导,都使用的是此思想和方法。

五、实验推理思想

在比如说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之中获得的,而是在客观实验的基础之上,在笛卡尔以及伽利略等科学家对其继续科学推理之中而得到的。并非建立在形而上的,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使用实验推理的思想,对于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广泛性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浮力公式的推理实验,可以检测金属块的具体密度,并且杠杆的平衡实验之中都使用的是实验推理的思想。

六、虚拟假定的思想

在物理之中,为了可以将物理现象描述清晰,将物理情景及时阐明,进而有效解决物理问题,通常会人为引入一定的虚拟假设的内容,力求可以清晰、便捷、准确的将物理情景以及事实表述出来,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比如说磁感线以及光线等等,并非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出来,都是虚拟假定的,但是在教学之中可以清晰直观的将形象描述出来,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方便理解。比如说在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册之中为了将连通器的原理标明,其通常会在U型管底部之中假想的液片,也是应用了虚拟假定的思想。

七、类比的思想

在物理之中一些概念往往是模糊,并非是直观,便于理解的,因此为了将此表述清晰,通常会使用一些比较具体以及有形,同人们生活之中较为常见的事物来将类比说明一些比较陌生、无形以及抽象的事物,并且在类比之下,人们也会对其要揭示的事物具有具体、形象以及直接的认识,在量的积累之下,慢慢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之上。

八、图示的思想

物理教学之中有诸多抽象的概念,需要在实际之中使用一些比较物理图形,将其具体化以及形象化我。促使学生对其物理意义可以最大程度接受,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教材之中较多的使用图示,比如说电路图、杠杆结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材之中图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九、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学生的接触的时间较短,不可避免会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因此在基础物理教育阶段,要注重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科学的在教材之中渗透物理思想,为学生日后物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颖.中英初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

篇2

物理学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物理学思想方法构成,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循序渐进地将物理学思想方法植入到概念、规律的学习以及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概念与规律中体验方法,实现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内化,建构概念、规律、方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正如粤沪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所述“我们不仅要知道物理概念的来源,经历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还要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楚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并会运用它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一表述显现了物理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基础性地位.

1.1 掌握物理学思想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学思想方法贯穿在学科知识体系的各个环节.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物理规律的产生可能源于相同的思想方法基础.可见,虽然有些概念和规律描述的对象不同,却有着共同的思维本质.这些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可以将不同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在共同思维框架下的知识体系.初中物理常用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比值定义法等融入在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应用物理知识的每个过程.缺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就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好物理将无从谈起.

1.2 掌握物理学思想方法是建构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

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探究无不经历了科学的方法过程.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学习无不建立在一定的思想方法基础之上.虽然学生学习的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还需利用前人的思想方法重复前人的探究活动,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比如建模思想.人们为了方便研究事物及其系统的本质而建立突出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模型.为了研究液体的压强,建立液柱模型;为了研究光的传播,建立光线模型;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建立了匀速直线运动模型;为了研究磁场,建立了磁感线模型;为了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建立了光滑表面模型等等.这些模型的建立,方便人们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又如教材中许多的探究实验,都建立在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基础之上.典型例子有: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如果没有控制变量的思想基础,就没有实验探究的意义,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又如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没有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的蜡烛去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等效替代法的巧妙运用就很难得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大量事实表明,物理知识建构在物理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

2 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科能力的形成源自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及对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融会贯通.其中知识是能力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核心.物理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学科能力的必要因素之一.

2.1 学习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能力生成的过程

物理知识和物理学思想方法是相辅相成、合为一体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躯体”,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学的“灵魂”,“灵魂”统领“躯体”.学生学习概念,进行探究活动及得出结论都要用到各种思想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推理、假设、建模、控制变量、等效、转换、类比、比较等.学生对物理学思想方法的体验感悟和内化加工及应用,都要经历大脑的一系列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能力的不断提高.

2.2 学习物理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而物理学思想方法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知识.学生掌握了物理学思想方法,并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应用它们去建构新的知识,这就是能力的形成过程.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研究新的问题,取得研究成果,或在研究过程中感悟出新的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就是能力的发展.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 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部分老师重知识传授,轻科学素质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巴甫洛夫曾说过:“有了良好的思想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进行初中物理学思想方法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方法,并用物理学家的思想方法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发展、创新和创造中.

3.1 物理学思想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篇3

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物理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任何一个概念,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任何一个规律,都经历着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些认识过程返璞归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去参与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揭示过程,学生获得的就不仅是物理概念、定理、法则,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抽象概括的思维和归纳的思维,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都是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极好机会和途径。

1.展开概念--不要简单地给定义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浓缩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结果。而飞跃的实现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依据物理思想方法的指导。因此概念教学应当完整地体现这一生动的过程,引导学生揭示隐藏于知识之中的思维内核。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第一次接触是最敏感的,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探寻新知识的欲望,并通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的教学,掌握活的教学概念。

例如,动能的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但较完整的定义却在高中出现。如何在动能概念的教学中渗透动能思想呢?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动能概念教学时应该抓住动能是一种能量,可以通过丰富的实例,例如能吹毁一切的龙卷风和汽车与火车相撞的惊险视频,让学生体会这种能量的威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延迟判断--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判断可以看作是压缩了的知识链。物理定理、定律、性质、法则、关系、规律等结论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判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使学生看到某个判断时,能像回忆自己参加有趣活动那样津津乐道。

3.激活推理--不要呆板地找关联

激活推理就是要使判断上下贯通,前后迁移、左右逢源,尽可能从已有的判断生出众多的思维触角,促成思维链条的高效运转,不断在物理思想方法指导下推出一个个新的判断、新的思维结果。

二、在解题探索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物理中的物理过程、图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既是解题思路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又是具有思维导向型的思想方法。如学生一旦形成了物理过程,就能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一般为特殊,优化解题方法;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题思路探索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具合理性、条理性和敏捷性。

三、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是在新情景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考活动”和“探索过程”是问题解决的内核。物理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物理思想方法指示的方向。因此,通过问题解决,可以培养物理意识,构造物理模型,提供物理想象;伴以实验操作,可以诱发创造动机,可以把物理嵌入活的思维活动之中,并不断在学物理、用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思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会一题而明一路,通一类的效果。

四、在复习与小结中提炼、概括物理思想方法

小结与复习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归纳、提炼知识中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是小结与复习的功能之一。小结与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也是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极好机会与途径。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61-02

首先,高中教师对初中学生特点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心理特点

(一)、凭兴趣办事。

他们缺少理性,还建立不起来稳定的理想和志向。这种特点有利有弊:好奇心很强。尽管这之中也有与学习无关的好奇心,但对学习,引导好了,确实是学习的动力。但是,学习的动力,应该更高层次的建立在理想和志向之上。我们虽然提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旦滑到极端的“兴趣主义”之上,学生的学习会是不稳定的、不全面的

(二)、依赖性强。

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他们非常强烈的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周围环境给与支撑和推动。他们强烈的依赖于老师和家长、检查、奖惩,在他们身上是明显见效的。这方面特点,也是利弊均有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严要求,效果明显,但这些做法只是个外力,带来的效果又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依赖性在初一、初二明显些。进入初三,也可能好转,也可能没转变,但也可能转向其反面──“不听说、不服管”的叛逆性格。

(三)、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一方面,什么事情做的都不如意,需要别人来管,另一方面,还烦别人的管。这种现象,有的孩子一直延续到高一甚至到高二才逐渐消失。但在初三与高一时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尤其严重。

(四)、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初三归纳能力稍好,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明显。

(五)、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一定的能力。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性问题,通过讨论还能解决老师讲授所起不到的作用。

二、习惯特点

(一)、主动性差。

学生在初三阶段的厌学现象达到了顶峰,中考过后,认知需要几乎被扼杀。他们几乎没有学习的规划习惯,做的都是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事情。

(二)、自主性差。

由于初中学生的诸多特点决定,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呵护的多,在自主性的培养上没有做多少文章,初中学生是没有达到我们高中教师预期的水平的。习惯什么事情都等着别人安排。

(三)、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没建立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

初中的物理问题(习题)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比较直接、直观、浅显的挂钩。初中的问题在深刻性、复杂性上大大低于高中。形成了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定式──理解问题表层化。这种习惯到了高中,学生当然会普遍出现“懂了,但就是不会做题”的现象。

其次,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几个落差点。从初、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来看,确实存在如下几个台阶,大批学生被这台阶所绊倒。

(一)、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初中教材强调直观性,而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型问题。初中针对的是一些要学习的“知识”,而到了高中,要针对的是很多的学习知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思想方法”。这些“理想化”了的模型,学生在理解上,是个难点,在应用上,则更是个难点。

(二)、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初中也涉及到矢量的概念,但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但进入高中,矢量的问题,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要分析、要运算。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的一大专题,或者说成是物理知识的重要分支。

(三)、图像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初中涉及的不多,就是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一面,避开它深刻、抽象的一面。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

(四)、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主要是静态的。而到高中,“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用于物理问题之中。

(五)、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高中的物理,是又“从头开始”的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却在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上明显高出个层次。

(六)、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要远比“理解”它难度大

篇5

1.正确认识物理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学习的中心问题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说,两者相比,物理概念更为重要。因为,首先,像盖房子所需要的钢材、木料、水泥一样,物理概念是思考问题的基础,分析问题,选择定律、公式的过程,就是运用一系列概念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的过程。其次,物理定律与公式都是由概念出发,通过实验、经过思考而建立的,它反映的是物理过程中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I=,它体现了一个电阻上的电流I与电阻R本身的大小以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U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如果电流、电阻、电压等概念不清楚就无法真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因此,学好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2.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物理概念的教与学

2.1联系日常生活现象,初步建立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绝不是哪位高明的物理学家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以大量的日常生活现象和物理事实为基础,经过人们头脑的加工而形成的。例如,新高一第一章力的概念这样建立就比较好,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一些生活现象:人推车,牛拉犁,人提水桶,书压桌面,磁铁吸引铁钉等等。虽然这些现象千差万别、各式各样,但是,如果忽略现象中的一些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每种现象中至少都包括两个物体,而且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正在施加推、拉、提、压、吸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称为“作用”。人、牛、书、地球、磁铁等可以抽象概括为施加作用的物体,而车、犁、水桶、桌面、铁钉可以抽象概括为受到作用的物体,这样我们就可以丢开这些物体之间动作的具体形式,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或者说,“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进一步分析,人推车向前,车必推人向后;牛向前拉犁,犁必向后拉牛;人提水桶向上,水桶必拉手向下;书向下压桌面,桌面必给书以向上的支持,这说明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于是,我们就可初步形成“力”的概念,并且初步认识到“力就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2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连接,进一步强化概念

高中教师应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高中力学教材一开始就谈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象人推车前进,这样一个物理过程,谁是受力物体,谁是施力物体?学生的结论是: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给车施加了力的作用,车反过来对人也施加了力的作用,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却成了受力物体,而车则成了施力物体。学生这种错误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他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初中已形成的力的初步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消除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这些消极影响,更好地使学生掌握高中物理这一严密的逻辑体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内化。

2.3善于抓住物理概念的特性

物理概念建立以后,首先要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观察事物,做好演示或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头脑中对物理现象和事物构成一幅物理图象,抓住主要的本质特征,建立一个物理模型。如: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由R=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而言,这个比值是个恒量,它表示导体的一种物理性质。那么表示导体的什么性质呢?通过实验可知:当电压U恒定时,R增大,I将减小。说明R可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R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此时必须用实验证明导体的电阻跟电压和电流强度无关,而是由导体本身性质决定的,即:R=,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导体来说,不管电压和电流强度的数值如何,电阻的大小总是不变的,这就抓住了电阻概念的本质和特点。

2.4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物理概念是由物理现象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在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如: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历来是学生感到抽象难懂的概念。向心加速度只能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不少学生对向心加速度能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但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这种特性不能理解。其原因还是对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此时应引导学生从向心加速度特点出发,认清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即互相垂直,故向心加速度不能改变线速度的大小。

2.5在灵活运用物理概念的实践中体会其内涵

物理概念最终是为解决物理问题打基础的,掌握的如何,只有通过运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来检验,因此,概念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来分析、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规律。在概念的运用中,又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形成自然记忆,并借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有利于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3.在物理概念的深化过程中有意渗透物理思想,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巴甫洛夫曾说过:“有了良好的思想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将一事无成。”物理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教材中的大多数规律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条件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实际问题到理想化模型等等,在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处处闪耀着物理思想方法的火花。所以,在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规律。

这样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切身的体验,从而对物理概念本身有扎实的理解,同时又受到物理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育。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物理概念,还明白这一知识是用了那些物理思想方法来获得的,即能在物理思想方法层面上理解和体验物理学习过程。这样,学生经过学习逐步地掌握了物理思想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就会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篇6

1.养成持之以恒的课前预习习惯

学习高中物理,首要的任务是理解吃透课本知识。初中物理不预习,当堂也能听得懂,但延用到高中必定吃亏。课前预习,对学习高中物理是必需的。尤其是在没有老师布置和督促检查时,同学们更要自觉养成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

2.养成“咬文嚼字”、注重理解的阅读习惯

阅读物理课本,必须有思维的参与,带着问题逐句逐字读,边读边画边分析。不上心的“一目十行”,只重结论记忆的浅尝辄止,是学不好物理的。

3.养成认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初中不同,为了高考,三年的课程一般两年就学完了,物理课堂信息堪称“海量”,因此,必须在课本上留“记忆”,在笔记本上留“释疑”,以备经常复习。课本上有很多习题和思考题,还有平时遇到的很多疑难题,同学们一定要自己思考,再听老师讲解,这样才能真正弄懂学透。

4.养成独立作业、做题“三多”的习惯

解初中物理题,记住公式就能“套”;高中物理,题题各不同,死记硬背肯定行不通。平时作业可与同学讨论,考试时则需要立足自我。因此,同学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题时还要养成“三多”的习惯。“三多”,就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训练“物理思想”。一题多解——掌握不同板块间知识的联系;一题多变——变换视角拓展探究新的问题;多题归一——总结同类题的共同特征及解决方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同中求异”,多题归一,是“异中求同”。

5.养成参与讨论的习惯

一个人想问题难免片面,而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思维碰撞,总会有精彩。即使旁听,也能分享到别人很多思考问题的妙招,拓宽自己的思路。

6.养成勤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习惯

物理是实验科学,也是理论科学。观察、动手、思考是物理研究的必由之路,也是物理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着力“三基”,掌握概念、规律、方法

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差异,“三基”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首先,是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概念,必须弄清它为何引入,如何定义,物理意义,本质内涵,与相关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物理量遵循的运算规则等。对规律,必须明确其适用条件和范围,解决什么问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其次,是物理方法。上了高中,如果只满足于初中感知的定性解释,不习惯高中的定量推导和理性论证,不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积累,不能形成学科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会疑点聚成难点,感觉物理越来越难。如果能掌握住基本方法,解题将会势如破竹,物理也不难学了。

篇7

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心理是比较强的。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他们依然在教师划定的圈子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动,独自完成某项学习的机会很少,特别是还有中考任务,大量的习题,确定的答案,使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更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如何克服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心理障碍呢?

1、初中学生多数人思维比较活跃,爱表现自己,敢于发言,教师要抓住他们思维的闪亮点,进行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问,教师要充分给以肯定,并对积极发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如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某段教材,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掌握其中的物理规律,并会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总之,设置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3、交给学生自学的钥匙――物理学习方法和物理思想方法。同时加强基本方法的指导。如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概念等思想方法。教师讲要重在诱导、启发和点拨,凡是通过自学能学懂的知识,教师都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能力。

二、纵览初高中教材,缩小初高中知识差距

初中教师一定要掌握高中教材,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知道,每个知识应讲到什么程度,才能紧靠高中教材。如:凸透镜成像,初中只要求定性掌握其成像规律,高中要求定量掌握。如果初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物距和像距的一一对应关系强调出来,并陪一定量的习题练习,一定会降低高一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如,力的合成的“四边形法”作为选学内容,但我们把它做为必学内容来讲,讲深,练透,这样对高中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乃至运动的合成中定会降低难度。

篇8

初高中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但结构相似,都遵循了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这为整体把握初高中数学课程提供了客观条件。如初中“函数”的教学,不仅要把“函数”放在“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常见函数”的结构体系中,而且要把它放在高中课程以“函数”为核心的模块框架体系中,因为方程、不等式、线性规划、常见函数、解析几何和导数等都是围绕“函数”展开的。

2.教学要体现基础性、联系性、统一性、全局性和一致性

初中课程要做好对高中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性、联系性和全局性的前期工作,以实现前后内容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如初中“有理数”的教学,不仅要把它放在“自然数有理数实数复数(高中)……”的数域发展中,而且要将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以及所渗透的运算主线思想贯穿在整个数域的研究中。

3.教学要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统一性

初高中数学课程中许多的思想和方法,如初中的换元法、图形变换法以及高中的函数法、向量法、参数法等在思想方法上均属于关系映射反演方法。教学中要将初高中相关内容所渗透的统一的数学本质挖掘出来,上升为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对初高中数学课程的整体把握。

4.教学要体现核心概念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以核心概念为纲,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思想。教学中,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迁移,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树立起对知识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实现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横向类比,纵向推广,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以点带面,加强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作为数学核心概念,应把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作为核心目标,加强渗透数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方法、研究内容及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获得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如高中“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与定义”的教学,学习的最好方法是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另外,教学中渗透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特殊一般特殊,即以“功”为特殊背景,通过类比概括出数学概念,再通过特殊化推出其一般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篇9

控制变量思想方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控制变量主要是指控制部分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逐一对比探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将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归纳,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在平时化学教学中,采用对比实验进行教学的方式十分常见,运用简单的对比实验融于教学之中,帮助学生理清变量、不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了解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核心内容:控制部分实验条件不变,分析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案例1 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情况的比较

分析 各取质量相等的硫粉置于燃烧匙内,点燃后分别置于两个集气瓶中(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有等体积的空气和氧气),让硫粉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并记录.(如图1)在演示实验之前,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该实验中必修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实践表明,学生对“条件控制”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笔者曾经对学生提问:“实验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何种设计目的?”.

尽管笔者认为设计的问题并不难,而且初三的学生在初二的物理学科中,已经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的初步应用.但这些问题,却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答对答完整.经过分析,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其实是学生还没有养成利用控制变量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缺乏意识,这也提醒和要求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时刻注重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渗透.

二、倡导“科学探究”,积极培养控制变量思想方法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学探究的过程,正是培养这种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对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核心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处理问题中对变量和不变量还是难以厘清,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处理束手无策,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比较薄弱,对实验结果的表达也是含糊其词.实际上,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能够渗透控制变量思想方法探究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在数据实验中存在一定的优越性,借助数据的对比直观的获取结论,这类催化剂的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控制变量思想方法的典型素材.

案例2 催化剂二氧化锰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

在对实验催化剂的概念介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笔者精心设计数据类实验题,提供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在利用1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每次均选取3 mL H2O2溶液至于反应容器中,利用不同量的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分别进行实验测出收集 氧气的用时,记录数据如表1(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分析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探究催化剂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在弄清实验中控制变量目的的基础上,构建题设信息与探索问题之间的联系,借助实验数据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及时点评与提示,让学生形成准确的解题思路,感受成功带来的愉悦.在这样引导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巧构“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思想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利用化学知识和规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实验设计的探究对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思想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整套实验设计.

案例3 根据提供的物品自主设计实验比较“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提供物品:固体铁和铜(粒状、粉状和条状);5%、10%的稀盐酸,5%、10%的稀硫酸;FeCl2溶液、FeCl3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篇10

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一大热点.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极为丰富,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初中函数介绍了有关函数的一些最基础、最初级的知识,为学习高中函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初中函数的知识范畴,对解函数题常用的思想方法作简单的归纳及应用.

一、待定系数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求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它的一般步骤是(一设、二列、三解、四还原):(1)先设待求函数关系式,其中包括未知的系数.(2)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函数关系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4)写出函数关系式.例如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1)和点(1,-5),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简析: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题意,得1=-k+b-5=k+b.解这个方程组,得k=-3b=-2,这个函数解析式为:y=-3x-2.点评: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或待定系数是每年中考考查的一大热点,它的解题思路就是按四个步骤进行.

二、数形结合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解答含有几何图形的函数题,这种类型的函数题最大的特点是数形结合,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例如(2006年泉州中考18题)如左图,在RtABC中,∠C=90°,AC=2,BC的长为常数,点P从起点C出发,沿CB向终点B运动,设点P所走过路程CP的长为x,APB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像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摇 ?摇)

简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表示出y与x的关系式,从而判断图像的形状.

解答:设BC的长度为常数k,则y=■×2×k-■×2x=k-x,那么此函数为一次函数,因为x系数小于0,所以应是减函数.故选C.点评:把几何图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的概念与几何知识巧妙结合,解这种类型的函数题,常用数形结合法,这种方法常常用化“虚”为“实”,化“难”为“易”.

三、配方法

对于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都可以通过配方法把原来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变成顶点式y=a(x-h)■+k的形式,则得到顶点坐标(h,k),对称轴直线x=h;若a>0,函数y有最小值k;若a

四、分类讨论法

该方法解函数题的关键在于列出函数关系式,再进行分类讨论.

例如:甲、乙两旅行社服务质量相同,组织旅游去A地价格是每人400元,如果10人以上集体购票,甲旅行社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在优惠320元的基础上,每人享受8折优惠.试分别列出甲、乙两集体组团去A地的总收费用y(元)与参游人数x(人)的函数关系式,并帮助选择哪家旅行社的总费用较少.解:依题意得y■=400×0.75x即y■=300x,y■=400×0.8x-320即y■=320x-320,分类讨论:①当y■=y■时,解得x=16;②当y■>y■时,解得x

五、跨学科联系渗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