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5:56: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80-01
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这篇文章提出了我国现在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控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喜欢。翻转课堂的模式,主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意识和地位,让学生独立和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他们根据视频的学习抓住重点、难点,在学习中有的放矢;二要提高学生的自控意识,掌握对视频学习的效果和时间,不能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也不能无限延长学习时间,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学习菜单,一步步进行认真学习、记录,把不会的问题归结到一起,以便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向教师请教。这样不但有效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而且更好地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运用网络技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效果,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
1.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的首先是教学方式。以前的语文课,总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学生已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也无意中把他们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而我认为,小学语文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目前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语文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在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场合张扬自己的个性,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只是想一味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和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过程和目的的情况下,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的声音,肯定他们的个性。
一、创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相对愉悦、宽松的环境下,人的各项能力更能得到充分体现,智力更能得到充分发挥,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心理特性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其各项能力、智力都将发挥到最高的水平,也便于他们创造力的学习与体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很多教育难题都可以一一解决。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以及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前提,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最好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师是学生的长辈”“教师是高高在上的长者”“严师出高徒”等观念,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朋友,与学生和谐相处,把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立面尽量隐蔽起来,而更多地关注其矛盾统一的一面。比如,教导学生上课的时候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有不懂的可以向教师发问等等。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教师是主动地教,学生是被动地学。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一个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客体。所以,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客随主便,老师让嘛嘛,老师让我做作业我就做,不让做我就不做,我这是听老师的指挥,学习纯粹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左耳进右耳出,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转变之前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指挥者”,而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学中把更多的自由权利放给了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而不是“强加”与“命令”。我们知道,求知的动力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要做好学生求知欲望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去求结果,去追根究底,把“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因为求知的欲望才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被动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思维的。
二、多施技巧,发展创新思维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会学生创新方面的知识,教师自己也要有足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引导要巧妙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是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规则的,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教学的过程中处处都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入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把知识讲清楚,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很多知识也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比如《灰雀》一课,讲的是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文章在末尾的时候没有出现小男孩,只是提到灰雀还在公园里面,这只是一个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男孩哪里去了?为什么第二天小男孩没有出现?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这样一来,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更强,也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2.点拨要巧妙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感悟能力有限,文章的内容他们刚开始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点拨,去解释,比如,在《草地夜行》一文,刚开始的时候讲的小战士又饥饿又疲劳,为什么后面却又“迈开大步”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详细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得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一直以来,本着“为学生服务,让自己提高”的教研理念,全体语文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如何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质量是众多语文教师在持续探讨的话题。那么,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何去何从?
一、确保评课质量,提高集体水平
听课评课活动一直是各校教研工作的传统,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于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回顾当前各小学开展的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学校虽然都组织了听课评课活动,但是教学水平提升得并不明显。反思其中的缘由,我们认为听课主题的不确定、制度的不规范是导致教研质量迟迟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教研改革工作不应流于形式,组织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并不是在挑刺、在针对谁,而是为了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造福于学生。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形式化倾向严重,很多学校一学期都开展不了几次听课评课活动,大多是看哪位老师有时间就安排听课,评课没有方向与主题,今天听一听这位老师讲四年级古诗,明天评一评那位老师教五年级现代文。
听课工作主题分散、评课内容不集中,将直接导致听课评课教研改革工作的失败,无益于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开展听课评课教研工作的过程中,各教研组组长应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听课内容,重点考虑本周期听课以什么主题为主,主要针对哪些对象,评课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有哪些教师可以参加,每周开展几次听课活动等问题。只有保证听课评课方向正确,教研改革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习质量
在教研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工作者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教师身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提高教改工作质量中的重要地位。教W工作应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整体,教改工作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除了教师之外,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受到关注。语文是一门信息量大的应用型学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研改革工作不仅需要考虑教材、书本这些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意义,还要拓宽教研渠道,引入课外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综合以上教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考虑,语文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经典书籍,扩大知识容量,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推荐不同种类的阅读书目。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西游记》等书籍,阅读结束之后,由教师组织安排“童话故事表演大赛”;高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繁星》《春水》《三国演义》《我们爱科学》等书籍,教导处在每学期的第10周开展阅读考级活动,将学生得分计入期末总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直密切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行为的转变等问题,容易忽略学生主体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不仅可以弥补当前教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扩大阅读量。
三、教学评价改革,全面提升效率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对教学评价方式关注的力度不够,语文教学评价呈现静态化模式,这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应当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而这四个指标在学习活动中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应该也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体现。
小学语文教研的改革需要关注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引入最终评价体系中,建立成长档案袋,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以动态化评价趋势取代静态化评价模式,促进教改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小学语文教研改革工作想取得成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在这浩瀚无垠的教海中乘风破浪,为语文教研改革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改工作一定可以开出最美丽的浪花,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诸多美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认知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很多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一问题作了以下分析。
一、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不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互相感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教育,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就在学生心中萌芽。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要想让学生形成情感认知,教师不妨这样开头:有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容纳了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精华,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了解它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埋下了伏笔。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或者实物演示,饱含情感地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或者实物演示,饱含情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歌曲或者视频,并说:“老师很喜欢大海的无边无际,同学们应该也喜欢吧?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看大海,好吗?”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渲染下逐渐得到
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作者简介】 江帆,孝感市青年教学能手,国培计划湖北省优秀辅导教师,曾获2014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现任五年级语文教师及年级教研组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108-04
文言文虽文字简约,却寓理其中,意义深远;虽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新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30%,高中语文课文中文言文占40%;小学教材相比起老教材,有意识地选入4篇文言文,实现了零的突破。新课标强调: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文言文教学更应体现这一特点,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知其意,感其情,明其理。同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基于以上认识,在多次对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盘磨与雕琢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有效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一、反复吟诵,读通文律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训学斋规》)朱老夫子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文言文教学的康庄大道,即反复吟诵。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文言文时代久远,阅读难度高,这对于鲜有古文语言积累的学生来说,光靠自身的反复吟诵,恐怕不但不能达到流畅阅读之目的,反而使学生失去阅读文言文之兴趣。故此,教师还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因素,引领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应有的节奏和特有的韵律。
笔者执教《伯牙绝弦》时,在“读通文律”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一步步搭建朗读的阶梯,朗读指导力求层次清晰、有实效。一是读音,抓易读错的“弦”的正音,有的放矢;二是停顿,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出难读的句子,一般集中在“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几句上,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断句吗?显然是生硬的灌输。读准节奏是建立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的,教师抓住关键字“谓”“哉”“兮”抽丝剥茧,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其意,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断句,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读,语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既突破了朗读上的难点,更为学生读懂文意奠定了基础;三是韵律,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老师适时地进行范读,并在语气词“哉”和“兮”处重点引导读出感叹语气,使课堂弥漫一种浓浓的古韵味,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朗读水平。
二、潜心会文,读透文心
读透文心,就是不轻易放过一个字,咀嚼字里行间的含义和意趣。要读透文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悟出它的个中味来。只有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才能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体验到文本的情感,惟有如此,学生才拥有与别人进行高质量对话的“底气”,才能创生出灵动的课堂。
方法1――直入重点,深度对话
新课程改革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解读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章的主旨。文言文相比现代文短小精悍,却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学时更须找准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直入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而省时高效地读透文心。
在《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品读切入点的选择上笔者进行过多种尝试,开始设计从第一句话切入,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问题引领潜心会文,这个切入点看似能从头到尾顺畅引导学生往下品读每句话,但几次试课下来,总感觉不太畅快,后面教学环节的转换有些生硬,于是重新审视课文。题目是“伯牙绝弦”,文章讲的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要传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知音情怀,教学应自始至终紧扣主题。那么这篇课文就应紧紧抓住知音,由课题生发疑问:伯牙为何绝弦?继而指向文中最后一句谓世再无知音,提炼出主题――知音,再反向追溯“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这样一来从头到尾便贯通了,师生紧紧围绕“知音”进行追问、品读、体味,对知音之情的体会层层加深,慢慢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切入点至关重要,一定要深入解读文本,找准直通中心的那条线,切入点找准了,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教学便通体舒畅,水到渠成。
方法2――发挥想象,创生文本
创造性思维往往从丰富的想象中产生。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言与悠文的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空间,能唤起已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善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并能与文本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且看教学片断:
师:当伯牙鼓琴心里想的是高山,琴声流淌出来,钟子期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高大巍峨的泰山……气势磅礴的高山……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是啊,你们说的这些景象钟子期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峨峨兮”。
谁能读出“峨峨兮”的气势?
生1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比较平淡)
师:嗯,听出了一点山的气势,能读得再高大巍峨一些吗?试试!
(生再读,明显比刚才有进步)
……
师:真有味道!(追问)这里的“善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生:好啊!
师:表示赞叹,还能怎么说?
生:弹得妙极了!
生:真不错!
师:我注意到在文章的第一句中也出现了“善”字,和这里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句中的“善”是擅长的意思,而这里的“善”表示赞叹,是“好”的意思。
师:说得对,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谁能像钟子期一样赞叹伯牙的琴声?
生1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说“善哉!”咱们一起来由衷的赞叹――(齐读)
师:钟子期被伯牙的琴声深深吸引并由衷的赞叹,我想,他在赞叹的同时一定情不自禁地有一些表情和动作。你们入情入境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钟子期会带着怎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赞美伯牙的琴声。
(学生自由尝试)
生1:我觉得钟子期会边说边抬头向上望,手会情不自禁地抬起来。
师:很会想象,你试着这样读一读。
(生1配上动作读)
师:有意思多了!
生2:我觉得钟子期会闭上眼睛摇晃着头说这句话。
师:试试――(生2摇头晃脑读到最后还伸出了大拇指)陶醉其中,如品茶品酒一般,有味道!
生3:我觉得钟子期会情不自禁地抬起双手,仿佛要融入高山。
师:很有想法!你试着这样读一读――(生3读得非常投入,掌声响起)
以上教学片段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文本的字里行间。首先抓住“峨峨兮”“洋洋兮”两个点生发想象,以“钟子期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表达。那么“峨峨兮”与“洋洋兮”的意象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充分地呈现出来。胸中有了意象,那学生再来读这句话便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能迅速地读出“峨峨兮”与“洋洋兮”的气势。接着为了深化文言文的诵读韵味,笔者让学生再次入情入境地想象钟子期赞叹时的表情动作,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浮想联翩,当孩子们把自己当做钟子期,带着表情与动作再来读这句话时,顿时朗读变得鲜活而韵味十足。在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角色体验中,学生的古文诵读一下子上升了一个层次,这里的想象有一种画龙点睛的妙处。由此笔者悟到,文言文的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手之舞之,吟之诵之”,学习文言文的意趣才能在小学生的身上得到彰显。
方法3―― 情境创设,秋水长天共一色
认知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入手。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入编的四篇文言文里有丰富的知识、优美的景物和动人的故事。《伯牙绝弦》中“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是景;“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情;《杨氏之子》、《学羿》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是理。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伯牙绝弦》课例中多处利用音乐创设情境,使音乐与文本、与学生情感有机交融,和谐共振,无比美好。尤其是在感悟伯牙失知音之悲的情景创设以及最后利用情境感受这个故事的渊远流长:
师:伯牙与子期是多么希望能像高山流水一样相依相随,他们相约来年的中秋节还乘在这里相见。第二年,伯牙满心期盼,如约乘扁舟而来,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本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心潮翻涌,他是多么希望能再为子期弹奏一曲啊!于是他在子期的墓碑前坐了下来,拨动了琴弦,将千言万语寄托在琴声之中。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这琴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播放音乐,学生闭眼感受,很快进入音乐情境之中)
生:我仿佛看到伯牙在一边抚琴一边流泪。
生:通过琴声我感受到伯牙非常的痛苦。
生:我仿佛又看见伯牙与子期初相遇时是那么默契,那么心有灵犀,而如今只剩伯牙一人的孤单背影。
师:真是个感情细腻的孩子!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大屏幕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两生读,很有感情)
师:破的仅仅是琴吗?断的仅仅是弦吗?
生:不是,还有伯牙的心也碎了,绝望了。
(学完全文后这样进入整体回归)
师:伯牙跟子期这个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着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这个故事发生了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五百多年后,古书《吕氏春秋》又为我们展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请男生――
男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际遇,伯牙弦绝以无声”一千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又在古诗中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而叹息不已呀。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
(全班齐读全文)。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文学、文化、人文是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掌握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掌握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知识积淀、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生经验等因素都有关系。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研究了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识字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有以下策略:
一、巩固并拓展基础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会汉语拼音,因此识字有限,写作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当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包括汉字的识字、词语的积累。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规范书写、读音、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应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的积累培养写作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决当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有效手段。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笔者在班级里办了一个板报,其中有一个板块叫写作园地,将写得好的作文在写作园地里公开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如,让学生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有趣的事、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通过文字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认识的汉字极有限,同时实际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勤于积累,用认识的有限的汉字来表达思想。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教学情境
参与式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参与式教学法。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1.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参与式教学法是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出现的,它是指教学中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及策略,给学生以更多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
2.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第二,注重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互动水平和参与程度。第三,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具体表现为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研究成果展示等,改变了单一的由教师讲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为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进而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 2.收集语文学习的资料。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学语文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和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熟悉的成语“草船借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有基本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影视资料,对草船借箭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做详细的了解。在讲课的时候,从成语入手,组织好学生讨论发言。例如: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其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性格特征? 3.重视课堂交流与互动。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对那些疑问,教师要耐心讲解,也可以调动班上学生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将相和》的时候,可以将课文内容改成舞台剧,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进行课堂表演,将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搬到课堂上来。表演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小学语文知识。 4.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全文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结构的优点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得到哪些启发?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有序开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探究能力,引起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以辩论、演讲等方式创设参与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注重引进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促进参与式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访问、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总之,参与式教学法满足了现代教学的要求,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以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翟金魁.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0).[2]成立村.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价值及相关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05).[3]许凯.浅议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1,(25). [4]陈敏.浅谈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意义和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2,(28).
已经有很多从事研究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学者认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不断深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时,语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在逐渐下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这主要和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学生就开始重视语文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关系[1]。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学校、小学语文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何在?已有许多学者和关心语文教学的社会人士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而我们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得出,以下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理由和改革的思路。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受应试教育影响不敢创新
当我们进行的深入的研究和调研会发现,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和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时代,素质教育已经徒有虚名[2]。小学语文教师也只是一切围绕语文教学大纲来开展语文教学,同时也认为在小学时代一切以成绩为学习目标,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采用保守教学,不敢尝试任何创新性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为了取得学习高分也不敢进行任何创新性学习,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保证学生的升学无忧,所以不敢贸然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免耽误学生的前途和前程。
1.2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受传统文化和思维影响不准创新
由于我们历朝历代都臣服于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不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特别是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懂许多传统的文化,更不敢贸然对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教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绝对不容许学生有创新性学习的想法,唯恐改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害怕在语文教学上走弯路甚至走错路,这种想法在语文作文教学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学老师担心学生创新性作文不被阅卷老师所认可,耽误学生的考试的成绩[3]。
2.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可以采用以下补救措施
在素质教育不断渗透进各科教学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应结合语文创新教育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从而才能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在文化知识快速发展和社会日益变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习的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可以为老师创造一个愉悦的讲授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彻底放弃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教师本位思想,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同时要有一颗真诚、尊重、关爱的相处之心,促成双方建立一种友好、平等、信任、和谐关系,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树立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不仅能说话,而且还要有话敢说,对于不同的意见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著名诺贝尔获奖者丁肇中曾经说过,“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学科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去学习了才能把知识学的更好。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可以通过课前演讲赛、词语“串烧”赛、故事“接龙”赛、经典诵读赛、辩论大赛等一系列的趣味语文学习活动,来丰富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激活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使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3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
小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学习比较机械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优秀文化提出质疑和挑战,这不仅仅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创新意识,而且更需要老师和学生有创新的勇气。语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获得这种教学效果需要让学生有大胆质疑勇气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敢于对已有的意见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
2.4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如何真正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创新意识,在学习中敢于要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求异的学习意识,在学习中让学生有敢于质疑一切人和事务,在学习中要有敢于逆向思维的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人云亦云,彻底做到不随波逐浪。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辩证的思维对待语文学习。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在面对任何事情都要辩证的看待,不能把任何一个事情都想到一个极端。在辩证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总结了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补救措施,以期帮助小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进入新时期,小学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更为关键。小学语文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思想性的学科,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当前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不够完善,给小学语文的创新性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和城市的教学差异也依然存在。下面本文就结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几点具体的措施。
一 结合农村实际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新型的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老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引者,而真正占据主体地位的还是学生自身。因此说在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并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囊括了很多知识,其中语文教学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例子加以解释。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就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去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和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在农村,虽然没有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设备,但是接近自然,很多书中讲到的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农村的小学生很容易能够理解,这样就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对知识吸收的压力。同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尽量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入手进行引导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农村小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和好奇的特点,针对这一心理特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这种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学时创造一种“学与玩”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现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首先表现为老师激发引导、学生探究、得到满足与乐趣、学习动机产生、学习效果提升的整个新型教学过程。
二 应用兴趣教学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开展兴趣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核心则是教学双方对于教学活动的情感以及态度,因此兴趣教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师生双方能够以热情的姿态对待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
首先需要教师创设课堂情境,用轻松活泼的情调或者是疑问的情感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兴趣教学法的创新之处还在于该方法能够实现竞争,使学生在积极的竞争中增强自信,获得新知。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符合学生的特性,也能够因竞争调动积极性。竞争中的小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兴趣提升,学习的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最后,兴趣教学法的创新之处还表现在引导学生苦中作乐。兴趣教学法的提出是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讲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痛苦转化为快乐,并且在兴趣教学中伴随着游戏教学和表演教学等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达到教学的目标,甚至是超越教学目标中的规定。
三 打破教育定式,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思维
创新教学方法要打破传统的教育定式,将教学的中心从课本转移,力求逐渐的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积极思考,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变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积极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需要让小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自身的想法会得到老师的重视,这样能够满足其学习的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熟悉他们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模式,从而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方法实现更好的创新。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方法的巧妙性,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其走出思维误区,而又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不能够忽视的是,在目前的状态下,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这样一种层次还有一定的难度,为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宣传这种创新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方式,改变他们传统的保守的教学观念。
创造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创造的精神,是小学生由自己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以及求知欲望而演变来的,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抹杀小学生的这种天性,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鼓励大胆创作,鼓励形式不同的创作,努力的去培养他们的这种创造思维,这也是当前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
结束语:创新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创新,通过创新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下实现,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措施,希望对今后的农村小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高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9期
[2] 黄芳菊 洽谈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人们日益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小学语文——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即是阅读教学。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小学生要能够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等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翻阅相关材料,并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
阅读,需要基于对于字、词、句、段、篇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小学生而言,许多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深度与小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具有着一定的程度差,同时,不同的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自身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他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逐渐放弃了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之中字、词、句、段的讲解,认为讲授阅读材料之中的生词、句子则就是传统教育。同时,在许多小学语文精品课程之中也对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存在着忽视现象,很多观摩课堂,当让学生进行阅读时,学生们便会朗读的朗朗上口。但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却很难出现此种景象。许多学生对于新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往往是磕磕绊绊,存在着读音不准、断句不准等诸多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教学,应当注重语文教师的指导性。“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对小学生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应当注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的作用,而不能够使学生放任自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开阔学生眼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小学生通过大量材料的阅读,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到除了他们生活环境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所发生的诸多事件,进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与总结。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材料的科学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积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积极的进行阅读指引,根据“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跳一跳摘桃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既有经验之间有一点的高度差,这种高度差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目标达到过于容易,他们会感觉到索然无味;过高,则会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勇气。)通过大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循序渐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授之予渔”,保持其持久地学习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其不仅仅处于身体的快速发展期,其内在性格、习惯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从终身教育思想来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在于促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应当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的同时,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持久的语文阅读,应当“授之予渔”。这就要求我们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于语文阅读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将一些具有着较强规律类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持久性”。所谓“持久性”即是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应当立足于整个小学课堂,而是应当将立足点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前面所说的“授之予渔”,目的在于“终身学习”,进而达到学生素质的持续性增长。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过程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未来社会是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的。哪怕我们现在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的既得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十年、五年、一年,甚至一天之后,学生们的知识与世界知识新需要也存在差异。要与世界同步,需要不断发努力学习。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则在于阅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授之予渔”,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持久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既有成就,而是应当不断进取,在阅读教学之中要求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下来便是成功。
【参考文献】
[1]姚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2]魏胜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