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7 15:56: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

篇1

国际技术转让,顾名思义是指国际间的技术交换与交流。它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是一种国际间的技术交换与交流活动,具有国际性因素。判断是否具有国际性的标准是看作为转让的技术是否跨越国境。其次,它是一种技术转让活动。根据《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中的规定,“技术转让是指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现代国际技术转让可分为非商业性技术转让和商业性技术转让两种。非商业性技术转让是指公有性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转移,以无偿方式进行。例如,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情报交换及学术交流等。商业性的技术转让是带有产权的技术知识的转移,是有偿转让,主要通过经济合作途径和贸易途径两种方式进行。无论哪种转让,从会计的角度来说,都存在技术转让计价与账务处理问题。

二、国际技术转让的价格确定

1.技术价格的界定。技术价格是指技术合同或协议所规定的技术接受方(买方)向技术供方(卖方)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对卖方来说是一项特定技术的卖价或回收,对买方来说则是引进一项技术的支付价格或成本。技术转让中的价格和技术的价值并不直接相关,只是买方向卖方所支付的技术使用费,亦即买方对卖方转让技术的货币补偿或酬金。

2.技术卖方的成本确定。在签署国际技术转让协议之前,买卖双方都要预测一下可能的收入和成本,再根据其他一些因素进行调整,以得出比较实际的价格水平。作为技术卖方,在作价时要考虑三个因素:技术转让的总成本、技术转让后可能给买方带来的新增收益和市场规范价格。卖方至少希望从售价中收回部分或全部成本,并希望分享一部分新增收益,分享部分的多少一般参照市场的规范价格。

出售一项技术,在技术转让总成本中,应考虑三种成本:转让成本、开发成本和机会成本。转让成本是指转让技术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并不包括技术本身的成本。转让成本主要包括五项内容:①卖方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如派专家指导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及市场开拓等;②谈判过程的差旅费和管理费,如谈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食宿和交通费等;③有关的法律费用,如条款的法律咨询、审查和注册等费用;④保护国际技术知识产权发生的有关费用;⑤其他与执行国际技术合同相关的费用,如邀请买方来访或培训的招待费用,经纪人佣金等。开发成本是指研究和开发这项技术的成本,包括所投入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资金。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因转让技术而使供方失去在买方所在国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投资或销售机会而造成的可能损失。

3.新增利润的计算。一项新技术的使用预期会给买方带来一定的边际收益,即新增利润。国际技术的新增利润可表现为三种方式:降低生成成本;提高质量或性能,从而提高售价;增加销售量。如果同时考虑价格、成本和销售量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逐年变化,则新增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新增利润;Po、Co和Qo分别为国际技术引进前的产品价格、成本和销售量;Pt、Ct和Qt为合同期间N年内第t年的价格、成本和销售量;r为贴现率。

4.技术卖方的作价原则。卖方对所出售的国际技术作价可分为三个部分:收回全部或部分转让成本;收回部分开发成本和机会成本;对国际技术的新增利润提成。

国际技术的总价格=转让成本×转让成本分摊系数+开发成本×开发成本分摊系数+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分摊系数+新增利润×新增利润提成率。

上式中各系数都在0至1之间。在确定了转让成本、开发成本、机会成本和新增利润之后,再分别确定自己能接受的各项系数的上下限。以系数的下限确定的价格称为卖方期望得到的最低价格,即底价。以系数的上限所确定的价格作为最高价格,即顶价。

通常以卖方转让成本的全部和开发成本的一部分作为底价。底价(卖方)=转让成本+开发成本×开发成本分摊系数。

卖方在确定顶价时,要遵守三条原则:①顶价不超过期望的新增利润。超过了这个界线,意味着卖方剥夺了买方从引进国际技术中期望得到的全部利润,使买方失去了引进国际技术的兴趣。②顶价不高于供方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价格,否则,对手会把这笔交易抢走。③顶价不超过买方自我开发的成本。如果卖方顶价高于买方开发这项知识产权的总成本,买方会选择自我开发。因此,卖方在确定顶价时应取新增利润、竞争对手的最低价格和买方开发成本三者中的最低者。

5.技术买方的作价原则。对于国际技术买方来说,在确定一项引进国际技术的必要性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引进国际技术的总成本要比自我开发这项国际技术的总成本低;②引进国际技术所能带来的预期利润大于零;③对于相同的国际技术,要货比三家,优先考虑优价者。若不满足第一条和第二条,就失去了引进技术的意义,引进决策就是错误的;不满足第三条,就不是最优决策。综合上述作价的三条原则,买方的顶价应是自我开发总成本的现值、买方预期新增利润和供方最低竞争价格三者中的最低数值;买方的底价通常是对卖方转让成本的估计值。即:底价(买方)=卖方转让成本。

6.国际技术转让的计价方法。根据国际技术的特点及作价原则,其计价方法通常有两种:①一次结算法。即根据转让双方转让国际技术的协议内容和承担的义务、责任,确定一个定价,一次支付。②提成法。是按买方使用国际技术后的得益来计算支付国际技术使用费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变动计价法,随着接受方销售产品价格和销售额的变动而变动。提成法的基本公式为:提成总价=预付金+提成基价×提成率。

上式中,预付是买方向卖方预付的一部分转让价款,一般将卖方转让国际技术的转让成本作为确定预付金的最低标准;提成率是指买方支付给卖方的提成费用与合同产品(净)销售额的比率;提成基价是指计算提成费用所依据的基本价格。一般采用净销售额,即国际技术在正常交易中的实际售价减去与接受国际技术无关的各项价格因素(如包装运杂费等),提成年限一般为合同内国际技术产品在验收合格投产后五年。

三、国际技术转让的核算

1.账户设置。为了正确反映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转让,应设置“无形资产”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无形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无形资产减少额,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国际技术转让的账务处理,应在“无形资产”账户下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篇2

一、引言

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碳会计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在设置低碳会计体系时,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考虑成本、效益等方而,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等社会效益。它着重强调要将企业的自身利益与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环境相联系,因此其对形成建立在和谐环境基础上的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二、背景与发展

碳会计 ( Carbon Accounting)是美国学者 Stewart Jones 等人 ( 2008) 最早提出的,具体是指碳排放、碳交易及其鉴证等方面的会计问题。碳减排可以采用行政的、市场的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政策工具,其中,国际社会普遍采用基于总量控制的碳交易体系方式,运用价格机制控制某个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碳排放量。目前,比较成熟的碳交易市场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 EU ETS,2005)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 CCX,2003) 、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 ( RGGI,2005) 、美国西部气候倡议 ( WCI,2007) 、加州气候准备行动 ( CAR,2007)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 ( NSWGGAS,2003) 、加拿大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 ( MCeX,2006) 和日本东京总量限制交易体系 ( 2010) 等。

我国于2008 年开始陆续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 10 余家碳交易平台,清洁发展机制 ( CDM) 项目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已占全球 CDM 项目总签发量的 47. 81% ( 冯相昭等人,2010) 。

三、碳排放权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碳排放权是资产还是费用的问题,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IASC)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资产的定义,碳排放权应当做资产,而不能作为费用核算,但是碳排放权是何种类型的资产,学者们一直存在争论。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购买一定数景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而当企业拥有碳排放权后,就相当于拥有一项资产。企业通过投入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以下简称CDM)项目或直接购买碳排放权,该资源的投入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Wambsganss和Sanford认为,购买的预期用于补偿以后实际排放的污染物的排放权可以划分为存货,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 ( FERC,1993) 的规范酸雨计划排污许可证交易会计处理的 《统一会计系统》( RM92 -1 -000) 中规定:为履行排污责任产生的法定义务所持有的排污权应确认为存货;Sandor 和 Walsh ( 1993) 认为:排放权可以被赋予衍生金融工具的地位,应以有价证券方式存储在银行,日后可以划分为期权,必要时可当作期货处理, Fiona 等人 ( 2002) 认为:排放权具有与金融工具相似的特征,法国企业家协会与普华永道合作成立的 EPE ( 2002) 则直接了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期权;Ewer认为,碳排放权应该被当作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因为它具有无形资产的一些特征,而法国企业运动联盟(MEDEF)却认为,排放权的几个特点明显符合存货的定义,不能够因为排放权不具备实物形态这一事实就认定其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存货。IASB ( 2004) 公布的 《排放权》解释公告 ( IFRIC3) 中规定: 排放权符合资产的定义,且没有实物形态,属于资产中的无形资产。

我国的研究大部分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上,王艳、李亚培认为,碳排放权具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张红梅则借助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可交易排放权的概念,认为应当把可交易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采取多重计量属性;郝玲、涂毅建议抛开排放权的问题,直接把与CDM相关的费用成本等都纳入其他业务核算。

四、碳排放权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

企业碳会计在要素确认后,必须找到合适的计量属性、方法及计算工具,确定评估范围、寻找碳排放源、盘点排放清单、计算碳排放信息、评估碳绩效指标,为实施碳减排活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一)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FERC ( 1993) 认为: 应按历史成本计量有偿获得的排污许可证,免费取得的按“零”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中对资产计价所使用的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碳会计的应用,主要是用于企业购置或形成碳要素时的初始计量。企业购置或形成碳要素的过程,一般是基于交易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并具有一定的交易凭证,以该价格作为企业购置或形成的碳排放权的成本人账是合理可靠的。

2.公允价值或现行市场价值。IASB ( 2004) 认为: 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取得 ( 包括授予和购入)的排污许可证; Mort ( 1995) 认为: 应以现行市场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对排污权进行计量; Stefan Schaltegger和Rogerburritt(2000)认为: 应重视现行市场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因为只有运用现行市场价值污染预防边际成本与可交易的排污权的当前边际成本才能直接对比。

篇3

网络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产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而导致了理论研究滞后。传统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可以有成熟的量本利分析模型、风险决策法、聚类分析法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缺乏理论指导和理性的分析工具。

针对这种情况,王忠元在其《电子商务成本效益模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通用数学模型,该分析方法可以简单的描述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成本效益及盈亏平衡点。然而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战略决策时,运用该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时,但是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决策还存在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可能将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战略提供指导。

企业电子商务成本效益模型简述

(一)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保本分析图解

在对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及收益进行量化处理后,便可采用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对之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电子商务的保本产量等重要决策信息。但是对于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战略决策来讲,企业更为关心的是什么时间能收回投资,即从系统规划开始,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盈亏平衡,并开始赢利。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盈亏平衡图的X轴(产量轴)改为时间轴,如图1所示。

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企业电子商务活动同样也包括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这里设定两个曲线函数:成本时间曲线为C(t);收入时间曲线为R(t)。

(二)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开发阶段的数学模型

如图1所示的时间段(0≤t

在式(6)中:T1表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完成的时点,也是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开始的时点;FC系统表示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投入的总成本;TR运营-FC维护-FC运营-AC运营表示在(T1≤t

式(6)直观的描述了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保本时点是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时间加上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后所产生的利润正好抵消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投入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该时点对于企业在电子商务活动开展的战略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保本分析

在图1中,T0是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开始的时间,即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开始的时间,T1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开始的时间,T2是企业电子商务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企业从T0开始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即开始电子商务的系统开发,随着时间的增长,成本随之增加;在T1点,电子商务系统投入运营,企业开始电子商务经营,开始产生效益。从T1开始,成本继续增加,且收入也不断增加;到达T2时点,成本和效益相等,即达到电子商务的盈亏平衡点。在T2时点前,企业的电子商务处于亏损阶段,而在T2时点以后,则进入赢利阶段,如图1中的T3时点。T2这一时点本文称为保本时点,用式(6)表示。

企业电子商务保本时点影响因素

(一)风险成本

企业电子商务是一种风险型的商业活动。和企业进行传统的商务活动一样,风险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在进行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和效益分析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因素很多,而且分类也很多。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是很复杂的,如:法律风险、天灾人祸、黑客入侵、商业环境、信用问题等等。可以将这些风险分为来自于企业内部的风险和来自于企业外部的风险两类。

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项目包括员工风险意识淡薄风险、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内部网络犯罪风险等。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项目包括电子商务法律风险、电子商务环境风险、外部网络犯罪风险、外部物理性风险等。

风险成本会使保本时点图中的企业成本时间曲线抬高,从而影响保本点。而有些风险影响的程度可能很大,或者发生的概率较高,那么企业就会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这时计算该风险项目的成本时就应该是防范成本了。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

(二)企业电子商务无形资产的形成及其影响

电子商务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由电子商务企业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能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企业一样,其无形资产是伴随其商务活动而形成的。在企业还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时,由于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估计是很困难的。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很平稳,其无形资产的价值是递增的,这也给了我们预测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思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主要是在网上从事商务活动,仔细研究其商务中有经营价值的因素,会发现以下一些无形资产项目:企业的域名、品牌及声誉、企业的注册会员数、网站的访问量、网上核心竞争力(如技术手段、经营模式等)、产品和服务对网络的适应性(经营价值)等。

企业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无形的效益,这种效益对于企业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电子商务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电子商务的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如图3所示,考虑无形资产后,收入时间曲线抬高了,盈亏平衡点在时间轴上将左移。

(三)影响电子商务实施的机会成本因素

除非有利润,否则企业是不会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投入有风险的活动的。电子商务也是如此,网上商务活动的利润就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经营决策而承担风险所得到的回报。企业在预测网上商务活动的利润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外显成本,还要考虑其机会成本。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预测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项目建设和实施能否给企业带来财务报表上的赢利。然而,企业还必须从另外的角度考虑问题。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理性决策会考虑所有的相关成本,包括外显成本和机会成本。企业能够这样全面考虑这些成本因素就会避免表面赢利实际亏本的电子商务项目。机会成本对企业电子商务的影响如图4所示,考虑机会成本后,成本时间曲线抬高了。

(四)借助第三方平台的企业电子商务

随着eBAY、阿里巴巴、淘宝、百度有啊、拍拍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产生和急速发展,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很好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机会。利用这些平台,企业的电子商务入门门槛较低。因此,针对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其首期投入会大大降低,那么即为T1在时间轴上向前移动,如图5所示,这对于中小型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是很有利的。

综上,传统企业必须顺应电子商务的潮流,从战略上对以往的商务模式实施变革,义无反顾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提出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战略决策的量化分析数学模型和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决策中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因为这些因素对电子商务经营的保本时点有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当然,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因素外,对于企业电子商务成本效益模型中保本时点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同时,电子商务发展伴随着创新和变革,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会不断涌现,这一切有待于继续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美]Gary P.SchnEider.电子商务(英文版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美]大卫·范胡斯,刘悦欣,孙洪墨译.电子商务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刘军,黄宝田.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忠元.电子商务成本效益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法制与社会,2006.3

5.王学东.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7.臧红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学习与探索,2005(3)

8.徐波.电子商务的风险与规避.统计与信息,2001(6)

篇4

一、河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负债能力现状

截至2007年底,河北省37家上市公司中有31家制造业企业,其中7家为ST企业,其余24家均为河北省制造业的主力军。通过对24家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资产负债率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看出,河北省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布范围较宽,且离差较大,最低的为9.14%,最高的达到78.26%,平均值为50.66%。其中,资产负债率小于30%的企业4家,占16.7%;资产负债率在30%~40%之间的企业2家,占8.3%;在40%~60%之间的企业8家,占33.4%;在60%~70%之间的企业8家,占33.4%,大于70%的企业2家,占8.3%。从总体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主要集中在40%~70%之间,尤其是在60%~70%之间的高负债率企业较多。

二、资产负债率与投资成本关系模型

1.因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投资成本作为因变量。同时,加入对资本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的计量。另外,采用实际投资对于资本存量的相对数比例进行计量。基于以上假设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投资存量比(C/P)=实际投资成本÷投资资本存量

实际投资成本(C)=(本年固定资产总价年末余额+本年无形资产年末余额+本年长期投资年末余额)-(上年固定资产总价年末余额+上年无形资产年末余额+上年长期投资年末余额)+本年资本成本+本年机会成本

投资资本存量(P)=上年固定资产净值年末余额+上年无形资产年末余额+上年长期投资年末余额+上年资本成本+上年机会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是根据当年债权筹资、股权筹资的额度和比例计算的综合加权资金成本;机会成本是参考同类企业或者类似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预计得出。

2.模型假设

假设一:所取数据是宏观经济发展比较平稳时期的数据,不考虑直接影响结果的不可抗环境因素。

假设二:研究的企业经营正常,收入和现金流较为稳定。另外,负债融资和投资决策不影响该企业的经营和收入。

假设三:企业在研究期间,没有投资项目特殊背景或者特殊政策等因素影响。

3.模型建立

经过计算,得出投资成本和资产负债率的数据,然后用EXCEL软件拟合曲线建立模型。拟合后的曲线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拟合曲线显示,资产负债率与投资成本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但对于不同的阶段,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当负债率低于42%,尤其是低于30%时,实际投资存量比与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这种情况下,企业丧失了财务杠杆效应,损失了债务利息的抵税效应,机会成本大,导致实际投资成本增大。当负债率高于56%,尤其是高于70%时,实际投资存量比与负债率成正相关关系,这种情况下,企业融资成本较大,负债投资风险和偿债压力大,导致投资成本较大。当资产负债率位于42%~56%之间时,实际投资存量比比较稳定,并且实际投资成本占资本存量的10%以下。从而得出:实际投资存量比在10%以下时投资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所对应的42%~56%是制造业企业最合适的资产负债率。

4.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以及验证其相关性的显著程度,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资产负债率位于42%以下的6家企业、56%以上的10家企业,以及42%~56%的8家企业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当资产负债率为42%以下时,检验结论见表1。

** 表示相关性显著,双边检验值在0.01以下。

由表1结果可知,资产负债率在42%以下的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4.85%,平均实际投资存量比为21.4367%,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1,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双边检验值在0.01以下,相关性显著。该类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实际投资成本比越高。当资产负债率为56%以上时,检验结果见表2。

** 表示相关性显著,双边检验值在0.01以下。

由表2结果可知,资产负债率在56%以上的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733%,平均实际投资存量比为22.162%,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双边检验值在0.01以下,相关性显著。该类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实际投资成本比越高。当资产负债率为42%~56%时,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结果可知,资产负债率在42%~56%以上的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9.9213%,平均实际投资存量比为6.6025%,Pearson相关系数为-0.285,双边检验值在0.01以上,相关性不显著。资产负债率位于此区间的企业实际投资成本比,能控制在10%以下,比较稳定。

三、结论

当资产负债率低于42%时,虽然可以降低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和偿债压力,但是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和税盾效应,缩小了盈利空间,增大了机会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当资产负债率高于56%时,高负债虽然能增加财务杠杆效应,会相对降低投资成本,增大盈利空间,但却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和偿债压力,容易造成现金流断裂,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当负债率位于42%~56%之间时,企业的投资成本相对稳定,投资成本存量比基本控制在10%以下,财务杠杆效应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投资风险和偿债压力也比较适中。因此,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应该控制在42%~56%之间。

参考文献:

[1]童 盼: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J].经济研究,2005,(5):75~84

[2]王化成: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多元化关系[J].会计研究,2005,(8):56~62

[3]汪 群:负债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J].财经视线,2006,(17):6~8

篇5

2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分类

2.1病人或委托人

这种类型的客户关系包括病人和医生的关系、委托人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委托人和律师的关系等等。当涉及专业机构的买卖时,这种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是根据每位委托人的倍数而确定的。

2.2购买产品的客户

这类客户购买的是产品,当然也可以购买服务,不过服务是与产品相关的。

2.3接受服务的客户

这类客户购买的是服务,如饭店、理发店、美容院的顾客。接受服务的客户与第一类客户的区别在于接受服务的人与提供服务的人之间不存在同类的专业关系。

2.4接受金融服务的客户

这类客户比较特殊,他们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经纪公司等的客户。这类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与一般服务的客户不同,金融服务涉及金钱的转移,而金钱是任何客户特别关注的商品,他们之间的交易也可以利用大量的实证材料。

2.5购买产品并接受服务的客户

这类客户购买的是产品,但是交易中所包含的服务项目往往是客户满意与否的关键。

3客户类无形资产的出售方式

与其他可确认的无形资产一样,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出售方式有三种:一是单独出售,售出的仅仅是客户关系;二是与某些资产一起出售;三是作为持续经营企业的一部分出售。

4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同其他无形资产一样,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通常可以通过市场途径、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来分析。因为在我国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交易很少,在企业合并这样的整体交易中对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也较少确认。所以,这里只对客户类无形资产的收益途径和成本途径作简单介绍。

4.1收益途径

从收益途径进行分析是对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评估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估算客户关系在预期剩余寿命年限内每年产生的预期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现,现值累加就可得出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进行评估之前,评估人员要收集有关资料,包括所有客户关系的已有寿命;所有已终止的客户关系的寿命;每个客户关系的收益;每个客户关系的成本;在产生收入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资产的价值;净营运资本、资本性支出与客户收入的关系;与目标无形资产相关的资本成本;任何在目标无形资产经营中对前期本量利关系产生影响的计划的变更。根据上述资料,评估人员可统计3年-5年的历史数据,并以此为基础估算出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年平均收益及增长率,进而估算出未来的预期收益。根据已终止的客户关系资料可分析出客户寿命周期规律,预测出现存的客户关系的收益期。折现率通常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选取,可以行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

4.2成本途径

从成本途径对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必须弄清成本构成。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取得目标客户的成本、维护现有客户的成本、建立客户档案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取得目标客户的成本是通过广告、走访、邮寄、招揽、广告等方式与潜在的客户沟通所需要的支出;维护现有客户的成本是在客户第一次成为客户之后发生的走访、应酬、为留住客户而支付的折扣或其他让利开支等支出;建立客户档案的成本是在保持客户关系期间,为建立客户信用成本、销售记录、应收账款记录等发生的有关记账和管理支出;机会成本是自行建立当前客户关系期间损失的收益,与购买的现成的客户关系所获取的收益之间的差额。

5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评估原则

在对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动态性原则

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发展的,在评估时要反映出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价值未来的的变化,要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来确定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价值。

5.2独立性原则

由于影响企业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价值的因素较多,为了凸显出客户关系的价值,在评估时,要将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减到最低限度,使客户关系的价值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5.3可比性和可测性原则

在评估时,评价指标要简单明了、普遍适用且可操作。评估对象所包括的时间空间范围、经济含义、评估方法和评估口径要保持一致,做到易于测量,易于比较分析。

5.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有很多变量不易量化,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分析时,可以将定性变量进行量化处理,以便反映出客户关系价值。

6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6.1厘清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与商誉的关系

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在过去常常被当做是形成商誉的因素,价值被模糊化。现在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就要厘清它与商誉的关系,以避免重复计价。对客户而言,商誉与未知的、不确定的、易变动的客户有关,分析时考虑的是能为卖方在一定时期内带来收益的回头客,不考虑单个的客户是谁、怎样与客户取得联系、与客户继续开展业务或扩大业务的激励措施、客户预期收益的剩余年限等。而从客户关系转变成无形资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来看,分析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时要考虑上述每一个因素。例如,麦当劳连锁店每天都有数百万顾客,我们可认为麦当劳拥有商誉,但是麦当劳的这项业务并不表明它拥有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因为麦当劳公司虽然了解其顾客整体,但却不了解顾客个人,企业与客户之间不存在双向关系,麦当劳的顾客群不是其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

6.2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的确认

评估人员可以通过上述三个条件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客户关系类无形资产。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其客户信息的记录越来越详细,分析得也越来越到位,从中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消费习惯及消费倾向等。这些客户关系信息档案可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润,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并可单独进行市场交易。但是实务中,客户信息资料常常不被归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是被作为信息数据库的一部分。但是严格来讲,把它归为客户类无形资产更恰当。在评估中,要注意这一点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篇6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正在逐步从有形资产,向与企业的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等密切相关的无形资产转移。无形资产不仅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日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价值源泉,为企业多元化的价值创造提供强劲的驱动力。

一、无形资产特征及作用

(一)无形资产特征

无形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组织管理要求,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公认一致的明确定义。本文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使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外购或自创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相比于有形资产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形成和使用的过程中:第一,非实体性。无形资产一方面没有物质实体,人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触碰,只能从观念上感觉;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无损耗、报废时无残值的特性也区别于有形资产。第二,垄断性。无形资产的垄断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些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使其不被非持有人无偿取得,不被用于非法竞争,如商标权、专利权等。二是有些无形资产只要能确保秘密不泄露于外界,虽不受明确的法律保护,实际上也能享受独占权,如专有技术、秘决等。三是有些无形资产与企业整体紧密相连,只有当整个企业产权转让时,该无形资产才能随之转让,否则别人无法获得,如商业信誉。四是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受到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影响,有效期限很难准确确定。同时由于有效期限的不确定,其价值也难以确定,继而与价值相关的投资、回收以及预计未来收益等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五是共享性。无形资产在有偿转让后可同时由几个主体共有,并于不同场合进行配置,在不影响其效用的前提下重复使用,避免机会成本和稀缺性影响。有形资产这类竞争性资产常常会受自身已被使用程度的影响而导致边际报酬递减;六是高效性。无形资产能为企事业单位带来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效益,即无形资产价值具有自身累积效应,企业超额获利能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丰富度紧密相关。

(二)无形资产作用

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作出了贡献。然而,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有形资产的可复制性导致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击败,而具有垄断性的无形资产形成的竞争优势更为持久高效。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低机会成本性与在价值创造中的不消耗性,是其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高于有形资产的体现。同时无形资产的积聚效益也使竞争对手很难赶超拥有先发竞争优势的企业,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超额利润。在知识经济时代,保护和发展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获得持久高效竞争优势的根本。据有关数据统计,21世纪以来,中国研究试验与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13年经费的投入比重首次突破2个百分点。从经费支出情况不难看出,无论是企业、非营利组织抑或各地区政府,都纷纷将重点转移到了对组织有巨大价值贡献的无形资产上来。

二、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案例

(一)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强劲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年底,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将正准备进入美国市场的小米公司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这场使小米公司还未来得及踏入美国市场就遭到“当头棒喝”的官司,将NPE这类拥有新型商业模式的专利授权公司带入了大众视野。所谓NPE,是Non-Practicing Entity的缩写,中文“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NPE是指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最常见的NPE应该是科研机构,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NPE则以专利授权许可为其主要盈利模式。NPE与一般公司一样,以努力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以分工明确且数量庞大的专业服务团队,作为NPE整体运营的强有力推手,为以专利诉讼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商业模式得以顺利实现巨额收益保驾护航。仅从专利持有数量来看,拥有98项专利、涉及“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软件签名”等诸多领域的BlueSpike,其实并不算一家大型的NPE机构。而真正的“专利巨鳄”则当属坐拥18 000项专利并实现授权专利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的InterDigital 公司。InterDigital 1972 年成立于美国费城,是无线电话通信先驱者,世界上第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就是该公司在费城建成的。进入 21 世纪后,InterDigital 转型为知识产权公司,以专利产品为公司赢利点。凭借优秀的算法研发能力和强劲的专利储备,Inter-Digital在全球范围内对包括苹果、三星、LG、诺基亚、爱立信、松下、三洋等多家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专利诉讼,为InterDigital创下了33亿美元的市值。手握众多优质专利,背靠专业运营团队,使得许多NPE凭借唯一的无形资产形成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以非生产实体与各行业巨头分庭抗礼,凭借知识经济时代的东风赚得盆满钵满。

(二)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持久高效价值收益

从世界500强不难发现,在许多知名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无形资产的投入往往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微软公司多次进入欧盟公布的各行业研发资金50强榜单前三甲,其拥有的巨大无形资产软实力是使微软公司多年立于行业顶端的根本保证;戴尔公司早年独具慧眼,率先采用计算机直销体系,与供应商和客户双向结盟,市场占有率实现了持续稳步增长;而可口可乐公司凭借密不外传的配方和创意多元的营销,常年稳坐全球饮料公司第一把交椅,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果汁饮料经销商,产品遍布多个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单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容性的传统掠夺式线性经济发展观,不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沃尔玛公司顺应时代潮流,将“绿色供应链”理论引入了产品的实际生产销售环节,实现了组织设计上的突破创新。绿色供应链模式是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型管理模式,并能有效实现资源的最高利用与环境的最低负面影响共存的理想状态。事实证明,多融入了一个环境维度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无论是对沃尔玛企业本身抑或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持久高效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包括供应商、配送中心、卖场等在内的所有环节,都必须足够环保又足够经济,即整个系统是最优的。这既能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又能降低企业所承担的环境风险。第二,供应链上游所取得的生产绿色化方面的成果,可以在供应链后续过程中得到放大,使企业不仅自身更容易达到环保标准,同时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上其他利益相关企业共同实现绿色环保。第三,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采用的全新生态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原材料耗用和能源耗费,从生产上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企业的排污费、废弃物处理费等环境治理成本。第四,将节约下来的费用让利给顾客,不仅有利于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声誉和环保的品牌形象,而且也是吸引更多客源、开拓产品市场的渠道之一。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环保且收益可观的商业流程,并在较长一段经营周期中都将发挥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企业合并后无形资产能够创造更大价值

在众多“走向世界”的我国本土优秀企业中,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首的海尔集团,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无论是其成长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的经历,还是其20年间形成的独特企业文化体系,抑或其力挽狂澜、极具魅力的CEO,都使这个在观念、战略、组织、技术以及市场方面坚持创新的老牌企业话题不断。近年来海尔集团先后兼并了18个困难企业,而后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勇于创新,投入资金、输入管理,成功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创下了高额业绩,并正式跃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企业之列。有学者分析认为,海尔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最为关键的是海尔不完全依赖资金投入来拯救劣势企业,而是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去盘活被兼并企业的有形资产。其核心要点如下:第一,输入管理模式,运用OEC管理重塑企业灵魂。海尔集团的“OEC”管理理念强调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使企业的每一份子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这有力地针对了被兼并企业管理不到位,员工懒散惰怠、凝聚力差的情况。而责任到人、责任到岗、上下连坐的管理原则,一方面鞭策下属员工时刻警醒、自觉高效,另一方面也激励上级领导加强监管、认真负责。第二,传递企业文化,协调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人力资源管理学和组织管理学均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力量源泉”。海尔集团在兼并初期开始有计划地向被兼并企业渗透传递优势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整合员工思想观念,培养统一的价值认知,为高效管理模式的推行与企业生产要素的重组铺平道路,进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资本运营理念、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市场营销理念、先卖信誉再卖产品、开拓市场理念、先难后易等。第三,利用品牌效应,拉动被兼并企业共同发展。海尔的品牌在业界是“高质量、高信誉、高美誉”的保证,为实现合并后的强强联手,海尔对所推出新产品的质量进行更严格的把关。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品牌运营,以海尔本身庞大的市场网络和极高的消费者美誉度,为新产品高效快捷地占领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海尔集团成功运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实现每兼并一个企业便盘活一个企业, 以一个名牌带出了一群名牌。

三、无形资产价值贡献的影响因素

(一)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

无形资产的价值包括无形资产年收益的评估值和有效期限内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值,即为无形资产在未来收益期内可实现的收益额折现的结果。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先进程度常作为评价其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遵守法律制度以及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一项无形资产的先进科学技术含量越高,获利能力就越强,相应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就越大。

(二)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

是指无形资产产生收益的年份长短。一方面,无形资产越先进,科技含量和领先水平越高,有效的使用期限就越长;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行业重复程度越低,其具有实际超额收益的期限就越长。

(三)无形资产的运用范围

无形资产的价值,是指其特定主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运用该无形资产所获得超额收益的价值。对运用范围的正当拓展会成为无形资产价值贡献的驱动因素。反之,不正当的空间拓展则很可能会成为无形资产价值贡献的抑制因素。

(四)无形资产的成本

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的成本确定边界较为模糊,同时不易于计量,尤其是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更为困难。实际上无形资产的创造发明成本、法律保护成本、发行推广成本等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

(五)无形资产的成果使用

运行状态良好的企业能更加充分地运用所掌握的无形资产来创造价值,降低无形资产的不必要损耗,增强其获利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将无形资产再转让,相比于使用权转让的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对原企业的价值贡献更为显著。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生产角度来看,无形资产作为无实物形态的资产,其中所凝结的人类劳动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价值;而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超额收益,不仅依赖其本身固有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会受到使用情况的影响,最终可实现价值是衡量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贡献的根本依据。

作者:李欣宇 林新波 张宁 秦棠霜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生工学院 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课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国际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本准则所称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备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综上定义,将无形资产表述为“被特定权利主体拥有者或控制的,不具有独立物质实体,对生产经营或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为其拥有者或控制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能更能反映无形资产的

本质。

二、无形资产评估考虑的因素

1、成本

无形资产的成本是指为获取无形资产所付出的费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费、设计费、购置费、加工费、测试费、鉴定费、注册费、公证费、律师费等。同一类无形资产,不同经济主体间由于管理水平高低、研发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其价值和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差,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

2、获利能力

无形资产的价值高低同其为经济主体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多少直接相关。如果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强,其经济价值就高,否则就低。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应预测其应用后的经济效益,一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该项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期限的长短、该项无形资产的技术先进和成熟程度、未来涉及到该无形资产的技术发展趋势等。

3、使用期限

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是影响无形资产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相同获利能力的前提下,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越长,其价值就越多,反之价值越低。在确定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时,要考虑无形资产的法定使用期限及其经济使用期限。

4、市场供求状况

市场对一项无形资产的需求量是由该项无形资产对市场的适用程度决定的,该项无形资产的适用程度越高,市场的需求量就越大,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其价值就会越高;一项无形资产的市场供应量大小主要依赖于开发该项无形资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难度的大小,以及有无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等因素,如果该项无形资产要求的技术水平很高、难度很大,同时市场又没有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则该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会很高。

5、价格水平

如果所评估的无形资产存在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由于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之间具有可比性,评估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同行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和行业投资风险等因素,因为这些指标的运用将直接影响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

三、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及应用情况

从理论上讲,无形资产评估所运用的方法与有形资产评估是一样的,即成本法、收益折现法、市场法。根据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评估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成本法

通过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需要把握两大基本要素:其一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在当年的条件下,重新取得该无形资产需支出的全部费用;其二是无形资产的功效损失,主要是无形资产的功能性和经济性贬值所形成的损失。除此之外,对于某些无形资产,由于特许他人使用,使原产权主体蒙受诸如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加剧等损失,这种损失要求在其转让价格中得到补偿,这便形成了无形资产的转让机会成本。经过对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功效损失、转让成本分摊率及转让机成本的讨论和测算。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的基本要素便基本齐全,将这些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便可以求得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用数学式表达如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1-×+无形资产转让的机会成本

由于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其价值主要不是取决于它的“物化”的量,而是按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量。因此,只有确信被估对象确有超额获利能力,运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才不至于出现重大失误。成本法是资产评估具体操作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式评估出来的价值更接近实际、能够较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的时间价值。但它的缺点式计算繁杂,而且常常遇到寻找同样或类似可比参照物困难的情况。此外,在判断资产贬值时,有很大程度依赖于评估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由于成本法的技术思路和角度的因素,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并不一定是最快捷、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技术方法。这并不是说成本法不好,只是说运用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2、市场法

市场法就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一个或几个与评估对象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作为比较对象,分析比较对象的成交价格和交易条件,进行对比调整,估算出资产价值的方法。

(1)直接法。如果在市面上找到的参照物与被评估对象在结构、功能、新旧程度等方面相同,且参照物的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接近,则参照物的市场价格可直接作为评估对象的评估值。另外,若被评估资产是全新的或接近全新的资产,也可参照新资产的市场价格评估。

(2)市价折余法。市价折余法是以被评估资产在全新情况下的市场价格为基础,扣除其实际的损耗贬值(主要是实体性贬值),来估算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基本思路是,被评估资产是已用若干年的资产,如果市场上仍有相同型号的资产出售,那么市场参考物价格就有引用的可能。此时类似于重置成本法只需将被评估资产的损耗贬值从全新价格中扣除即可得出评估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全新资产现行市价-实体性贬值=全新资产现行市价× (3)类比法。又称为市场成交价格比较法。它是指一项被评估资产在公开市场上找不到与之完全相同的参照物资产,但在市场上能够找到相类似的资产,以此作为参照物,依其成交价格,作为必要的差异调整,确定被评估资产的价格。运用类比法的关键是通过严格筛选,找出最适合的参照物。参照物的主要差异因素为:时间因素(指参照物成交时间与评估基准日时间差异对价格的影响);地区因素(指资产所在地区或地段条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功能因素(指资产实体功能过剩或不足对价格的影响)。市场法的优点是:它通过销售价格比较来评估资产的价值,充分考虑了市场变化的因素,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评估对象的市场价值。其缺点是: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困难,特别是在资产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很难找到适当的参照物;在寻找参照物时,主观判断的成份较高。从理论上讲,市场法应该时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首选方法。在西方国家其使用频率比较高,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各项资产一般都存在着一个发育比较完善的市场,参照物及各项比较指标能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由于我国无形资产市场不发达,交易不频繁,参照物及各项比较指标不容易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因此,市场法的适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3、收益折现法

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主要是通过其超额获利能力体现出来的,运用收益折现法来衡量它的价值高低是适合于大多数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的。收益折现法是从无形资产的收益入手的,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收益被界定为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资本化或折成现值,作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是收益折现法的基本技术思路。收益折现法涉及到三大基本参数,即超额收益、折线率和收益期限。其一,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是指因使用了无形资产,并由无形资产所增加的收益额。它的形成过程无非是由于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进一步挖掘了存量有形资产的作用并体现在产量、销量、售价的提高上,或成本费用的降低等方面。其来源渠道主要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使企业相关产品的产量、销量增加或产品价格提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形成了生产经营费用的节约额;自创无形资产的存在和运用,节约了无形资产特许使用权费用。其二,折线率是将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它本质上是从无形资产受让方的角度,作为受让方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报酬率。它的高低取决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和社会正常的投资收益率。因此,从理论上讲,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折现率是社会正常投资报酬率与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报酬率之和。其三,无形资产的收益时间也是影响其评估值的一大因素。无形资产能带来收益持续时间通常取决于无形资产的剩余经济寿命。但是在无形资产转让或其他形式的产权变动过程中,由于转让的期限,无形资产受法律保护的年限等诸多因素都将影响某一具体无形资产的收益持续时间。当然,无形资产的种类不同,就要根据无形资产的具体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加以判断。在确定了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折线率和收益期限后,便可按照将利求本的思路,运用收益折现法将无形资产在其发挥效用的年限内的超额收益折现累加取得评估值。其数学式表达为:

无形资产价值=(预计年超额收益额×相应的现值系数)

或:P=R×

式中:P为评估值;R为第i年的预期超额收益额;r折现率;n为收益持续的年限数;i为序号。

收益折现法的优点是:实和较准确地反映资产本金化地价格;与投资决策相结合,应用此法评估地资产价格易为买卖双方接受。其缺点是: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大,受较强地主观判断和未来收益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评估中一般适用与企业整体资产和可预测未来收益的单项资产的评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能力是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最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要求。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是无形资产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资本性资产的价值是该项资产所引起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贴现值之和。贴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又要考虑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价值因素。所以,收益能力法最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要求。

总而言之,评估方法一般包括成本法、市场法以及收益折现法,而收益折现法应该成为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希望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随着无形资产评估实践的不断发展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水平将会越来越高。并希望通过无形资产评估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在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获得尽可能多的超额收益。

【参考文献】

篇8

一、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动态多变,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虽然我国1999年四部委联合颁布实施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并于2002年修改制定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作基准值,应用系统论、运筹学、数理统计等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其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但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以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为主,因此,难以公正、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绩效。同时,财务指标注重对结果的反映,带有静止、单一、被动的特点,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管理,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1.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其中利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不管是基本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还是修正指标中的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及成本费用利润率,都离不开净利润指标的计算。而利润指标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分派处理,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未加以提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上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两部分。如果公司公告的净收益为零,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获得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即使他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都是相符的,但在损益表上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出更多的利润。由于未考虑权益资本成本,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润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增加。虽然修正指标中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但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并不一定是企业价值的增加,因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途径有两个:一是所有者的投入资本,二是这种投入资本的增值(利润)。增加投入同样可以带来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而,这一指标也不能反映企业价值的真正增加。

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机会成本。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具有机会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权益成本的忽略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国有企业中国家作为所有者占有企业绝大部分权益资本,而在现行体制下,又存在一个所有者缺位问题,因此,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国有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管理者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导致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建设,投资低效等到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

2.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的财务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和扭曲

首先,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有些企业违规问题严重,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人为操纵利润,长期投资管理混乱,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不规范等,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绩效决定企业和经营管理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是不恰当的。其次,会计收益是一种“静态指标”,在权责发生制下,利润的增加不一定就能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注重利润而忽略现金流往往导致企业的虚假繁荣。现行财务指标涉及现金流量指标极少,对财务弹性分析及收益质量分析不够。第三,会计收益是一种“短视指标”,片面强调利润势必引发经营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故意减少研发费用、设备更新费、机器维护费、环境保护费、职工培训费等支出,使企业逐步降低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主要局限于财务方面(销售收入与资本),但没有囊括企业形象、文化等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另外,三年增长率对于一个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中期目标。第四,绩效评价指标主要考核评价历史的情况,会计计量也主要针对过去的经营情况设计和使用计量单位,不能显示过去的绩效将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不能指导和预测企业完成未来价值的创造活动。

3.绩效评价指标具有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首先,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局限于对有形资产应用成果的计量和描述,往往难以衡量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方面经营的成败。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拥有无形资产实力(包括员工技能,员工干劲和灵活性,顾客忠诚度,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商誉等),以提高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传统的仍然大量使用的财务成本模式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却显得无能为力。其次,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分注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价值方面,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非价值评估。然而,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像市场知名度、人力资源素质、科技和产品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非财务内容。

4.传统绩效评价内容与现代企业管理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下,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企业管理内容的重要部分。二是在信息社会时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生产工具和资本之外,信息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和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同等重要的新的生产力要素。三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成为企业生产要素之一,科技知识的创新和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和重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而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却仍然是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信息、知识、人才及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的衡量评价仍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作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指标。在我国现行的评价体系中虽然含有评议指标,但八项评议指标总共只占20%,比重太小,与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发展不适应。同时,我国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

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

通过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可知在设计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努力实现财务性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前瞻性指标与滞后性指标、内部性指标与外部性指标、客观性指标与主观性指标的平衡。设计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着眼于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要能反映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努力做好的客观和全面。因此,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引入“经济增加值”(EVA)指标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业绩评价核心指标是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思腾思特公司(SternStewartCo.)创导的,简单地说,EVA就是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注重资本费用是EVA的明显特征,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经济增加值”的特点在于用经济利润代替了会计利润,将研究开发费用、顾客与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并在受益年限内摊销。同时,向管理者灌输了新的资本增值理念,即强调只有当投资于现有资产上的实际收益大于资本供应者的预期收益时,资本才得到了增值。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明白增加价值只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更有效地经营现有的业务和资本,;二是投资那些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项目(这样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就不会一味追求资产的规模和无限制的投入);三是解放资本沉淀(便于国有资产的有效流动)。由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中都没有能直接反映权益资本成本的指标。因此可以将原基本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换成以权益资本机会成本为基础的EVA。EVA指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的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应当把它作为企业绩效评价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同时,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管理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管理者甚至企业的一般雇员都会考虑企业的利益,引导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委托问题及国企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构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篇9

首先,无形资产评估为我国的产权市场的生成与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无形资产评估是无形资产产权化的前提,如果没有无形资产评估,就不能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不能衡量无形资产价值的多少,就难以进行无形资产的交易、转让等,因此也就不存在产权市场了。

其次,无形资产评估为建立现代企业、培育基本的市场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企业的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必需进行评估,进而产权化。我国现在进行的产权化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不科学、不准确。

第三,无形资产评估在对外开放中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资产评估作为公正的中介行业,在客观上防止了我国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损失,因为在资产交易中,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资产和对方的资产进行正确和准确的评估,进行交易就没有底。我国出现过许多技术引进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引进技术的评估不切实际。另外,如果不能对资产进行正确和准确的评估,对方也就不敢和你合资或进行交易。

第四,无形资产评估维护了无形资产拥有者的权益。市场经济中必然要进行产权交易或变动,产权变动必然会涉及到交易关系的各方利益,资产评估以其客观公正执业,维护了当事人的实际利益。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必然会维护无形资产拥有者的权益。

第五,无形资产评估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做出了积极作用。很明显,拿国家所征的税收来说,征税必须依据资产的权益和资产的收益等进行。如果没有把资产量化,就难以征税,资产评估就是科学合理地量化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效益性和不确定性、完整性等特点。从无形资产评估特点可以看出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主要有:

无形资产的成本。即创造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一般说来,它包括发明成本、法律保护成本、发行推广成本等。

机会成本。是指无形资产转让、投资、出售后失去市场的损失大小。

效益因素。成本是从无形资产补偿角度考虑的,但无形资产更重要的是其创造收益。一项无形资产,在环境、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获利能力越强,其评估值越高。反之,如果其创造成本很高,但不为市场所需求,或收益能力低微,其评估值就很低。

使用期限。无形资产使用期限的长短,一方面取决于无形资产先进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无形损耗的大小。无形资产使用期限的长短,直接影响无形资产的评估值。

技术成熟程度。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评估值高低。其开发程度越高,技术越成熟,运用该技术成果的风险性就越小,评估值就越高。

转让内容因素。无形资产转让有所有权和使用权转让。一般说来,所有权转让的无形资产评估值高于使用值转让的评估值。

无形资产的发展趋势、更新换代情况和速度。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越快,无形损耗越大,其评估值就越低。无形资产价值的损耗和贬值,不取决于自身的使用损耗,而取决于本身以外的更新换代情况。

市场供需状况。无形资产市场供需状况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无形资产市场需求情况;二是无形资产的适用程度。无形资产的适用范围越广,适用程度越高,需求者越多,需求量越大,则评估值就越高。

同行业同类无形资产的价格水平。

篇10

二、影响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影响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因素主要有产权因素、获利能力因素、技术因素、风险因素、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机会成本、市场因素、使用期限、宏观经济政策、转让内容等,这里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简单介绍一下。

其一,立法和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我国,虽然有一系列关于商标、专利、著作等无形资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加入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但保护范围仍不全面,立法也不全面,如《担保法》则明确指出,可用于质押的无形资产仅限于专利权、商标权以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这些规定限制了无形资产的利用范围,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此外,我国对无形资产的行政管理采取的是分部门管理方式,各司其职,这种分部门的管理方式不但不利于权利主体纠纷的解决,而且还会增加管理的成本、加大管理的难度。

其二,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原因。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这需要一个认知过程。目前,大多企业都能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于作用的重要程度还缺乏认识,没有对无形资产形成足够的重视度。如缺乏对品牌、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和形象战略,即使有一些企业创立了自有品牌,但大多都因后续工作不到位而造成品牌流失,而调查发现,在国内一些行业外国品牌却占有近80%的市场,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国内企业对对品牌、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忽视。又如,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足、力度不够、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出于对成本及风险因素的考虑,会选择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进行产品生产,有的更是在原有技术模版稍加修改或直接模仿,最终导致创新率不高,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都较低,从而影响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

三、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1. 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2013年7月,美国商务部正式调整了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核心内容是将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资本化。这一变化趋势将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更进一步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创新管理理念,认识到无形资产不仅仅是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财富创造的重要源泉,它不仅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杠杆作用,而且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基础。

2. 重视技术类无形资产的开发和积累,并做好保密工作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既应高度重视技能、技巧、诀窍等技术层面隐性知识的管理、开发和保护,也应关注组织或团队学风、信念、洞察力、价值观等精神文化要素的凝炼、传承和发扬光大,努力使专利技术的保护及应用、隐性知识的开发及利用、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无形资产管理的系统战略。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制定发展规划、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并做好技术维护及保密工作。企业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还不应忘记和与无形资产相关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如果需要还可以对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产生、发展和流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可能接触无形资产的人员进行随时监督,避免企业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流失。

3.以知识产权管理与品牌创新的有机结合推进无形资产经营战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