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5:56: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境外经营风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境外工程承包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不仅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面对包括外部风险、合同风险、承包商内部风险等各种风险的挑战,从而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深入研究境外承包工程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不仅是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系统规避风险的内在需求。
一、境外承包企业面临风险
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风险主要包括:外部风险、合同风险以及承包企业内部风险等,具体为: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政治和社会治安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经济和市场风险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风险等,这些风险都会对工程项目实施产生影响,形成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1)政治风险
项目从投标开始到完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导致境外工程项目周期短则几月,多则若干年甚至更长。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项目所在国的政权稳定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实施。项目所在国如受到国际制裁或者政权交替,那么项目被迫中止的风险随时都会发生。例如叙利亚内战,政府与反对派的对抗,时刻威胁着境外承包企业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政权的不稳定,会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造成极大的影响。
(2)政策和法律风险
由于政策和法律可以主导和调节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而对于境外承包工程的企业来说,所受到的制约是双向性的,给承包商带来的风险是来自两个国家的政策变动和法律调整,如税收政策变动、进出口政策调整、汇率变动等。还有承包项目所在国的宗教、劳工政策、环境保护法等等,都会给项目实施带来未知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和准备,这些风险将会影响企业的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经济和市场风险
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是造成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经济和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如汇率和利率的变化,物价上涨等。境外工程承包工程款一般以外币结算,汇率大幅波动无疑会使承包企业面临外汇风险,因此结算货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大部分境外承包工程都在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地区,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汇率大幅波动及当地物价大幅上涨都会给工程成本控制带来风险。
(4)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人文环境风险在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中是必然存在的。例如白俄罗斯冬季持续时间长,气温低,降雪量大,项目实施难度大。再如毛里求斯,时常受台风侵袭,危及企业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上述这些都会增加企业成本,加大经营风险。另外,节假日、公休、民俗、等也会对项目实施产生或大或小影响。
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来自承包商和业主方之间的外部矛盾,如责任划分风险、合同价格和支付风险、罚款风险和保函风险等。合同是反映承包方和业主方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文件,也是反映双方风险程度责任的文件,其中的每一项条款都具有法律效力。例如FIDIC条款中规定,EPC模式下的合同,由承包商承担因文件缺陷造成的风险,如果由于合同条款的遗漏或错误等产生的矛盾,即使是业主方提供的数据和资料,而造成的承包方工程费用增加或延期,风险也由承包方承担。
(1)责任划分风险
合同一经签订,即明确双方应享有权利和应履行义务。合同变更修改即权利、义务变更,须经双方共同确认。境外承包企业应妥善保管相关合同资料,按照合同约定组织施工,避免因违反合同条款给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
(2)合同价格和支付风险
从目前承包工程的业内整体情况来看,固定总价合同是多数业主比较倾向采用的合同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的合同不仅结算简单方便,业主的投资额度可以在合同签约时就完全掌握,便于开展融资工作。但对于承包方来说,固定总价合同中存在的价格风险需要自身承担,因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风险都是不可预见的,由此产生的费用也是不固定的。而支付风险指的是业主方的支付能力,如业主批复结算单时间、确认结算金额及结算款支付时间等,都会给承包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3)罚款风险
罚款是指在承包商违反合同时,对业主的损失进行的补偿。如工程延期等。而罚款风险就是指罚款的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包括罚款的基数、比例以及最高罚款限额。以工期延迟为例,如果合同规定,承包商工作范围内的任何部分的工期延误都要在合同总额的基础上对承包商进行罚款,这意味着承包商必须杜绝自身引起的工期延误,否则将承担巨额罚款。
(4)保函风险
银行的保函期限、担保的额度以及保函的生效条件都是产生风险的因素,无条件保函银行需无条件兑现,无需事先取得承包商的同意,承包商没有违约,银行业就无权拒绝付款。虽然事后可以提请仲裁,但这期间的损失还是要由承包方自身承担。转开保函是国际承包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担保形式,业主对异国的银行信任度不高,转开保函不仅费用高,承包商还要承担业主即索,当地银行即付的风险。
3.承包商内部风险
承包商内部风险就是融资风险、分包风险、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风险、采购和储运风险以及人员管理风险等。
(1)融资风险
按工程进度付款是境外工程承包中比较普遍的支付方式,承包方先施工,业主方按监理工程师确认工程量付款,或多或少给承包商带来资金压力,需要通过融Y来弥补。融资渠道不同也使承包商承担不确定的融资风险。
(2)分包风险
有些项目总承包商根据自身实际或根据业主要求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分包单位是否能够按时保质完成工程,以及分包款项如何支付、何时支付都是总承包方需要承担的风险。
(3)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风险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不仅会影响到工期、工程质量、更影响到企业信誉,同时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4)采购和储运风险
影响工程项目的因素还有采购、运输、储备,在这3个环节中同样会产生各种风险。例如承包商所需采购物资大幅度涨价、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耗等因素造成的损失,都需要承包商承担。尤其是所在国高通胀情况下,对项目成本将有很大影响。
(5)人员管理风险
人员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和现场人员的管理。例如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职责权限、分工及施工人员管理、技能水平等都考验着承包商的综合管理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是承包企业不可回避的风险。
二、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境外承包工程的企业来说,走出去就要直面风险,要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增强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并采取相应对策。常用的风险对策有风险回避、风险预防和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等
1.风险回避
由于所在国政治动荡,在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境外承包企业只能采取风险规避的方法,如利比亚、叙利亚、苏丹、伊拉克等国爆发战争,在局势未稳定之前,风险较大的情况下,短期放弃该市场或项目,并持续对该市场或项目保持关注或跟踪。
2.风险预防和降低
境外承包企业应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渠道关注所在国相关媒体报道,随时收集风险信息,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实时动态管理;还要与我国驻当地使馆经商处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以了解所在国政治、经济、民生等官方信息;同时也要和其他中资机构沟通,全面提升企业风险意识,提前做好防范。承包企业还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合同评审签订工作,组织技术、财务、商务、法律、项目管理等专业人员参加合同评审。合同计价货币尽量选择能够自由兑换的、坚挺的国际货币,同时加入汇率约束条款,规避汇率风险。合同中还要与业主明确风险责任,特别是结算方式选择上应争取对自身有利的条件,例如采用工程进度结算与信用证结算相结合的方式,即工程配套设备采购通过信用证结算,这样可以减少承包企业资金占用,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2)由于汇率远期波动无法准确预测,境外承包企业可在编标报价时加入不可预见费,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汇率损失;对于有多个驻外机构的境外承包企业来说,有条件的还可成立境外资金结算中心,对各驻外机构的剩余资金统一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合理调动资金,防范汇率风险。如国内某著名民企就在非洲毛里求斯成立了结算中心;恰当选择金融工具,结合国际汇率变动趋势,规避外汇风险,如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掉期业务、提前支付或延期支付等。
(3)在银行的协助下,对保函条款严格审核。同时合理利用预付款保函或质保金保函,提前取得项目预付款或质保金,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4)做好境外项目资金计划,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境外开户银行应选择国际性银行,有条件的可以选择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应急储备现金额度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资金的使用;做好资金管理,工程结算款应及时收取,如遇到业主拖欠工程款情况应及时和业主沟通,评估业主资金状况,争取获得询证函、律师函等证据,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向业主追讨;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尤其是大宗材料采购要根据施工进度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不能盲目采购,占用资金;分包款的支付也应该根据合同及工程进度制定支付计划;合理利用银行信贷,减少自有资金投入量,分散资金投入风险。
(5)材料采购要制定招标制度,对大宗物资采购实行招标,避免采购、使用质次价高材料,影响工程质量,增加工程成本。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尤其是非洲贫困落后地区,极易发生通货膨胀风险,承包企业要制定相应材料采购预案,避免不必要成本费用增加。
(6)境外承包企业应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管理者,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及完善的决策机制,尽量规避和降低决策风险;要重视工程项目的劳务人员的培训和选派,做好现场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劳资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快速妥善理。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可以使承包商自身承担的风险降低或避免。而风险转移的对象可以是业主、分包商、保险公司或银行等。
(1)境外承包企业应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加强对汇率走势的研究、分析、预测。在预判到汇率将有较大波动时,可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在合同中加入固定汇率条款或是汇率波动幅度条款,从而实现转移部分汇率风险目的。境外承包企业还可投保外汇风险保险,在发生汇率损失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补偿,相应减少风险给自身造成的影响。
(2)境外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人员、技术、资金以及所在国法律的限制,自己独立实施某些分项目可能风险更高。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分包方式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分包商,以实现降低施工风险目的。例如在白俄罗斯,电梯必须由当地具有资质的公司安装,否则不颁发验收合格证,电梯也就无法投入运营。
(3)境外承包企业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办理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和财产保险。在遇到人员工伤事故或财产损失时,可以获得保险赔付,达到转移部分风险目的。
(4)境外承包企业在所在国政局动荡时,为降低自身风险,可通过租用当地机械设备减少自身资金的投入,将风险转移给当地机械分包商。
4.风险承担
境外承包企业走出去,就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当对某些风险有了充分认识后,出于某些特殊考虑,企业也可采用风险承担策略。企业要在制定有效降低、转移风险策略的同时,权衡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一个风险承受度。即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可尽量多的雇用当地员工来回避中方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多租用当地大型机械设备来转移大额设备损失风险等。同时,承包企业还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应有有效应急措施。后期承包企业还可根据合同权利,向业主、保险公司等索赔应有权益。
三、总结
海外巨大的工程承包市场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承包企业在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中,要正视风险,分析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防范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作者简介:
通常情况下,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其他普通患者而言相对严重,而且病情复杂,变化多样,所以说,意外风险评估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意外风险评估表可以准确科学的对神经外科患者临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筛选和评估,从而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众所周知,护理安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至关重要,通常意义的护理安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护理专业知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完善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6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10~70岁,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意外风险评估表的作用,进而分析和总结出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作用。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意外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来我院治疗两小时以内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第一次评估,第二阶段,当所选取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或者病情发生一定变化时,需要重新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第三阶段,根据神经外科患者的恢复程度、身体状况等适时地进行风险评估。本次研究过程中对于意外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压疮风险因素评估,其二,跌倒风险因素评估,其三,导管风险因素评估。1.3评价方式。1.3.1压疮风险:压疮风险因素评估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感觉、潮湿、活动能力、行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剪切力,首先将各个因素进行级别划分,并将其赋予数值,18分作为有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果值,评分≤18分应采取预付压疮措施,评分≤14分上报,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1]。1.3.2跌倒风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评估因素包括意识状态、身体状态、一般情况、排泄问题、近期用药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分与发生风险的几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患者评分越高,发生此类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0分表示无跌倒风险,以此类推,5到8分为中度风险,达到中度风险的患者,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2]。1.3.3导管风险因素评估:此类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类型、护理操作类型、活动能力、意识障碍程度、患者症状,患者存在上述问题时,对其进行评分,反之则不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发生此类风险越大,反之亦然。中度风险患者需要填写导管风险因素评估表[3]。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将所有结果进行归纳,采用卡方t检验的方式,得出具体数值,进而分析研究结果,并进行相关讨论。
2结果
在对所选取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可以极大降低患者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和风险。统计结果显示,压疮极度风险患者5人,高度风险患者9人,轻度危险患者6人。跌倒高度风险患者4人,中度7人,轻度9人。导管高度风险3人,中度5人,轻度12人。与此同时,通过积极地护理措施,神经外科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逐渐下降。
3讨论
通常情况下,神经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其他普通患者而言相对严重,而且病情复杂,变化多样,所以说,意外风险评估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神经外科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卧床,自理能力相对低下,所以压疮的风险相对较高,跌倒和导管的风险也屡见发生。意识状态差,营养状况不好,活动自理能力低下等都是引起压疮、跌倒、导管风险的主要因素,所以,对其神经外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有利于帮助神经外科患者规避护理风险,通过科学的护理保障患者安全。意外风险评估表可以准确科学的对神经外科患者临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筛选和评估,从而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一般来讲,护理安全对于神经外科患者至关重要,护理安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保障患者的心理、生理、身体机能等不发生损害和障碍,在护理过程中极大地保障患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完善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意外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莹莹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但如果保险合同涉及到外汇保费和外汇赔偿的收支,保险公司经营这些外汇保险业务时还涉及到外汇管理,如保险公司外汇账户的开立和监管;收取外汇保费的对象和险种;人民币保险向境外分保购汇支付分保费;购汇支付外汇理赔;以及考察咨询等保险中介费的收支等。从监管职能的角度看,外汇保险监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对外汇保险的经营风险监管,二是对外汇保险项下外汇收支活动的监管。
本文主要探讨第一层次。虽然,保险经营风险监管的职能部门是保监会,但是如果保险理赔金额比较集中且较大,可能会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可能会给国家外汇储备带来不良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局也应参与保险外汇经营风险的管理。在实践中,就曾出现保险公司提出购汇支付分保费或赔偿,当地银行和外汇局难于办理的情况。而且,随着国内保险市场开放和国际再保险业务的,境内保险公司将人民币的外汇保险向境外分保时,外汇管理部门也必然需要介入到保险公司本外币资金风险和管理中来。
外汇保险的对外债权债务关系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从交易双方的属性判定对外债权债务关系,那么在保险服务项下,保险公司提供外汇保险可能形成的对外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保险的受益人是非居民,从而保险公司形成对外负债(财产保险引起的是或有债务,人寿保险引起的是必然发生的债务);保险公司承接非居民再保险分入业务,约定向非居民再保险公司给付资金,从而产生或有的对外负债;保险公司再保险分出业务,在约定得到非居民保险公司赔偿,从而形成对外的或有债权。
可以说,保险公司进行每一项涉及外汇收付的保险活动,只要保费或赔偿的收、支对方是非居民,就必然会产生上述三种债权债务关系中的一种。在单笔保险(再保险)行为中,这些债权债务是有对价的,其风险和收益对整个国家对外负债和资产的影响是均衡的。然而,这些债权债务关系的集中者保险公司,他们能否有效控制风险,从而对国家的对外资产负债产生均衡甚至良性影响,则是外汇管理选择需要重视的。
保险公司的购汇需求
根据现行的外汇管理规定,从事外汇保险的保险公司拥有外汇资本金和限额外汇结算账户,这就是将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机构进行管理。在实践中,保险公司一般也不会要求购汇。基于管理政策和现实,可以形成以下判断:保险公司通过账户发生收支属于正常状态;提出购汇需求,可以判断保险公司的外汇资金情况出现异常状态,管理者应该重点监管。此外,在银行结售汇体制下,购汇行为会对外汇储备和汇率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保险公司购汇需求,包含调节性购汇需求和流动性购汇需求。
保监会在设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比率以监管保险经营风时,将公司本外币资金统一,对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没有提出单独的要求。这样,保险公司总体偿付能力没有超过保监会设定界限时,其外汇资金部分会出现局部偿付能力不够,需要用偿付能力相对过剩的人民币购汇抵偿,从而产生保险公司调节结构需求。这种调节性购汇需求是保险公司正常经营中产生的,在需求产生的时点上,保险公司本外币总体的偿付能力没有超标,只是保险公司人民币资金和外汇资金之间偿付能力的余缺抵补。典型的调节性购汇需求,就是保险公司将境内人民币保险向境外分保时,要求用人民币保费购汇支付分保费。此外,保险公司要求购汇增加外汇资本金,也属于这一范畴。
具体到单笔保险,还会产生外汇资金流动性不足引起的流动性购汇需求。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使得外汇资金产生结构上的流动性周期,这样,即使外汇资金偿付能力可以抵偿赔付,也有可能在某个时点上由于流动性周期而产生外汇资金的支付缺口。对于这种缺口,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同业资金拆借解决,在拆借等资金融通手段不成立时,也会要求购汇,从而产生了流动性购汇需求。
外汇保险业务对外汇管理目标的影响
即期影响对国际收支产生即期影响的主要是保险公司的购汇行为。
从数量上看,保险公司购汇额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保险公司要求购汇总是为了履行特定保险合同的职责,这样,购汇量和某一笔或某一批保险合同联系在一起,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外汇市场每日主要交易对象是各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限额下的长、短头寸,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尚不够广泛,因此,人民币即期汇率暴露于保险公司购汇的不确定性之下,存在较大的波动风险。
保险公司当期购汇量又具有可预测性。正如在上文所阐述的,保险公司购汇需求与他的偿付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调节性购汇需求还是流动性购汇需求,购汇量均不会超过——定限度(按照《保险法》保险公司购汇的绝对量,不可能超过实收资本金和公积金总和的10%)。因此,经营者和管理者可以根据其赔偿责任和偿付能力的相互配比关系,合理地估测出下一时段的购汇量。
从性质上看,保险公司调节性购汇需求和流动性购汇需求对外汇储备当期余额的影响略有不同。
流动性购汇需求的实质是保险公司外汇资金流动周期在赔偿时点上出现的缺口。这种缺口在流动周期的其他阶段会得到弥补。因此,满足流动性购汇需求,就相当于外汇储备“垫付”资金,减少了储备的当期余额。如果保险公司在流动性周期其他阶段能够将等量资金结汇回吐储备,则对外汇储备总体没有影响;如果这部分资金不及时结汇,等于保险公司“挤占”一部分外汇储备。
对于调节性购汇需求,其对外汇储备直接效用就是“挤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保险市场国际化步伐,国内保险公司有将人民币偿付能力转化为外汇偿付能力的偏好,其调节性购汇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上述将境内人民币保险向境外分保、从而要求用人民币保费购汇支付分保费的购汇活动,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国内保险公司的,已受到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注意,有的公司己开始进行分保并提出购汇需求。
综合效应
保险公司绝大多数外汇资金收付行为是通过其外汇账户进行的。购汇行为虽然在短期减少外汇储备,但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与支付赔偿具有数理上的对价关系,一段时期后,与购汇赔偿相对应的保费收入会进入公司的外汇账户中。这样,考察保险活动对国际收支的综合效应,就要抛开局部的购汇、结汇行为,从保险业本身进行。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栏目差额是不同行业的国内部门和国际部门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的反映。保险服务项下收支差额也反映了国内保险公司和国际保险公司竞争力,以及双方在提供保险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如对于再保险,国际保险公司具有较大优势,因此支付境外分保费必然较大;对于境内中资和大多数国内人,中资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竞争力;对于境内外资企业和驻华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具有较大优势;对于——些多边和数额巨大的国内保险合同,国际保险公司具有分保的竞争优势。但国内保险公司拥有政策选择等有利条件。
因此,对于保险服务差额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经常项目下的保险服务项收支呈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1997年BOP保险服务逆差8.7亿美元,1998年保险服务逆差13.7亿美元,1999年逆差17.3亿美元,2000年逆差23.6亿美元,四年间逆差扩大了近3倍。这种逆差反映的是国内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险服务方面的劣势。由于国内保险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再保险、保险中介、精算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必然更多地依靠境外母公司完成有关保险服务,因此,估计保险服务项下逆差会进一步扩大。在国内保险行业发展成熟后,这种逆差状况才会有所好转。
从外汇管理角度看,国际收支保险服务项下逆差将是长期的,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对其变动的是次要和微弱的。
保险公“破产性”赔偿对国际收支的冲击
在上文分析保险公司“购汇需求”时,没有包括一种最具破坏力的情况:保险责任产生的赔偿已经超过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公司本外币偿付资金不足以支付赔偿。
此时,保险公司需要申请的第——桩事件是“破产”,在清理负债时,才有会涉及购汇的。对于这种购汇要求,外汇管理部门应该有以下认识:
一是这是公司违反行业管理规定对国家带来的风险,国家外汇储备可以根据债务清偿方案,支付赔偿;二是这种风险是可以预测的,正如因为它在性质上与保险公司的调节性购汇需求相似;这种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持审慎监管原则,保险公司在赔偿责任和偿付能力在每一个时点上均必须符合有关比率要求。
因此,对于“破产性”赔偿,外汇管理可以借重行业管理,防范保险公司破产风险产生,并做好预警工作。
外汇保险业务风险的外汇管理政策选择
政府部门对商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应该对监管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评判,这是管的一个重要原则。需要补充的是,在监管措施还没有开始实行时,首先应该比较监管需求与监管成本。如果监管成本远远大于监管需求,那么实行监管就没有意义。在监管过程中,还必须不断比较监管成本和监管效益,以评价监管的效率。如果效率不高,就有必要修订监管方式,甚至重新审视监管需求。对外汇保险进行管理决策时,也应该遵循上述原则。
根据外汇保险业务对国际收支平衡影响效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外汇保险业务风险监管应主要由行业监管部门进行,外汇管理部门参与管理。
保险业对国际收支的综合效应是由国内保险行业竞争力等自身因素决定的,外汇管理政策对之影响不大。因此,外汇管理部门无需深入外汇保险风险监管,并对保险公司购汇行为实施限制。在我国已经承诺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下,对保险公司有关业务的外汇管理应该坚持谨慎和有理有利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20-02 神经外科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及其附属机构,因具有高、精、尖等专业学科特点,因此其手术具一定复杂性与风险性。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高质量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规避治疗风险,提升治疗质量。本文以神经外科手术护理的特点为基础,对其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1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的风险问题
神经外科作为外科学领域内的新型学科,近年来在医学行业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推动了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其护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护理、脊髓疾病护理、颅底疾病及颅脑外伤护理、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等。由于此类神经外科手术难度、风险、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护理管理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目前神经外科围术期的护理工作由于开展时间较短,缺少针对性的护理经验,程度不同的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效果。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匮乏,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变化迅速,由于基层医疗单位设备条件有限,重要的监护条件及水平缺乏或不具备,导致护理观察难度加大。因此对护理人员的判断力及执行速度有较高要求,若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掌握存在缺陷,则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提升。第二,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有效沟通的条件或意识,一些神经功能损伤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退化严重,导致基础护理工作量大,在特定条件下可能造成医患矛盾。第三,护理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与完整性,护理器械、仪器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为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安全隐患。为提升神经外科手术护理的效果,现将应对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2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2.1 专业培训常规化,提升队伍业务技能: 神经外科类疾病病情变化迅速、复杂,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疾病知识与娴熟的护理技巧[2]。各医疗单位可对神经外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定期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主要强化护理人员对常见神经外科疾病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合并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等,从而扩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在面对变化复杂、迅速的病情时能够进行准确、快速的判断与处理。(2)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设立考核制度,并从中挑选出优秀护理人员进行经验传授与细节说明,从而提升护理退伍的总体护理水平,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3)知识更新对于护理人员同样重要,如近年来关于围术期脑保护的研究进展、围术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容量治疗与管理、颅内压与脑电波的连续监测等新技术,已经进入临床并得到应用。临床护理人员对此应有所了解并实施应用。
2.2 护理内容多样化,实现医患有效沟通:在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中,由于护理工作量大,护理难度较高,易造成护理人员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障碍[3]。为增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力,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与手术的介绍,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与目的的认知程度,同时疏导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增加对医疗人员的信任感与认同感。(2)术中对患者进行爱心护理,包括为患者庆祝生日、节日,制作温馨提示卡片,叮嘱患者在康复期的注意事项,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3)患者出院时可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康复训练事项,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护理服务,降低护理风险。
2.3 护理管理机制健全化,提高护理流程规范度: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护理工作记录的核查与对护理器械及仪器使用的管理。神经外科手术要求准确、敏捷,这将导致在护理前开展核查工作的困难度增加。基于此,护理人员应重视事后的护理记录工作,记录中应明确各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方式及护理过程的各项操作、患者不良反应等,保证记录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从而强化护理事故问责制度的可执行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器械及仪器管理则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挑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管理人员可从护理人员中进行选拔,从而保证管理者对器材的熟悉性;(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器材的使用需做好备案与记录,包括使用时间、科室、归还时间等;(3)定期对护理器械进行检修,保障器械能够正常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外部环境为护理工作带来的风险,提升护理质量。
神经外科手术具有一定复杂性与风险性,护理工作项目繁多,任务较重,因此强化其护理质量对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开展多样化护理,同时完善护理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神经外科手术的护理水平,增进医患双方的沟通,规范护理流程,全方位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在国家倡导“大经贸”政策和“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央企业及知名的民营企业在国家有利政策指引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随着海外营业额和利润额的逐年稳定增加及积累,海外施工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及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海外经营风险也随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逐步增加,如何规避经营风险是海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是海外施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
(一)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是在海外施工队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海外公司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导致海外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该不确定因素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分类主要有: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或合规性风险;项目风险;信用风险;产品风险;流动性风险;环境风险;声誉风险。
(二)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海外施工队伍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使海外施工队伍面临投标合同额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会影响海外施工队伍在建工程施工任务的完成,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动会使海外施工队伍的资金规模及成本费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及操作风险需海外公司在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提前做好规划,会使海外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费用得到额外增加;信用风险会使海外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大外部宣传费用及内部培训费用的额外投入;产品风险会影响海外施工队伍新业务的开发及后续工程的承接,从而使海外企业不能有效控制业务开发成本;声誉风险会降低海外公司的品牌价值创造与提升的能力,从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法律或合规性风险会使海外施工队伍不可控成本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海外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规避经营风险的因素
(一)组织架构构建上的问题
海外施工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由海外公司总部机关及国外各办事处、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成。一般实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也就是通常使用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按海外业务所在国家地理位置划分片区,由海外公司总经理授权公司几个副总经理分管海外国家片区的海外工作;业务所在国设立海外业务国家经理,其工作受公司副总经理的指导;国家经理负责该国家所属各项目的资金调配、成本费用监控、工程业务开发、当地税务及业主联系等业务;在所在国设立项目经理,其负责该项目成本费用及经济效益等管理工作。海外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实行起来,形式上解决了海外公司管理职能的实施,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片区为了自身利益,不能和其他片区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利管理;片区之间调拨机械设备及材料时,常常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阻挠项目设备、材料资源的正常调配;有时还出现把不能正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及材料直接调给其他片区项目,这一方面增加了内部运费成本,还延误了调入设备及材料所在项目的施工任务的安排。调入项目在这些设备材料运到后,在验收设备及材料后,发现设备材料不适合项目正常使用时,会被迫采取以下手段:要么退回该调拨材料及设备,并向上级机构重新申购新设备材料,或者再从其他项目调拨该设备材料;要么项目自身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设备材料的维修等工作,这就给海外公司项目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及费用,不利于海外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因此,组织架构的合理构建是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问题。
(二)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衔接问题
海外施工队伍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因绩效管理是实现海外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机制,因此绩效考核也涉及海外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实施问题。在海外施工队伍的绩效考核中,普遍注重海外企业的当前经济利益,而忽视海外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还有,大多数海外施工队伍由于绩效考核不到位,使大海外施工队伍施工的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了海外企业项目风险、操作风险的应对时机,使额外成本费用得到不必要的增加。另一方面,海外施工队伍管理层、施工技术人员、一线生产工人的薪酬激励也多数是以项目前期的施工产值及利润指标为考核依据,该薪酬激励措施主要强调海外施工队伍当前短期利益指标相关联,而缺少对绩效考核中的长期利益指标相匹配;这种与长期发展相脱节的薪酬激励措施会影响激励效果,会减弱海外施工队伍应对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的成本控制能力。当然,解决好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之间的衔接问题是海外施工队伍提升管理理念的必经之路。由于海外规模经济及海外企业集团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实行,必然带来海外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复杂,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结合更应该优化及富有弹性,以应对海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问题。
(三)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意识问题
在运营管理中,如何进行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应对经营风险是解决海外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精益生产在海外施工管理中,通过追求“零库存”、低成本消耗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内部管理中面临的项目风险及产品风险因素,使海外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准时生产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内部生产管理提前作好规划,使海外项目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对海外施工队伍合理控制成本,按施工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不仅可以减少项目风险、产品风险等内部因素对海外公司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施工进度及形象的提升进一步防范环境风险、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对海外公司的冲击。由于海外施工队伍长期依靠以前惯例的施工管理经验,对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海外施工时,多数海外项目经理部不能按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的理念进行施工任务的安排与管理,缺乏利用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应对海外施工队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因素。
三、海外施工队伍规避经营风险的整合模式
海外公司通过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变动的模式如下:
(1)海外施工队伍自身内部的整合,该组合主要适用于海外施工队伍在施工管理中项目风险、产品风险、信用风险及声誉风险比较明显的项目中,通过海外施工自身内部的整合来应对项目自有风险带来的压力。
(2)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内分包队整合,该整合主要适用于工程造价比较合理且美 元及欧元支付占主要位置的工程项目,让二者施工队伍进行内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国内分包队的设备资源、一线工人的技术资源有效填补海外自有施工队由于海外业务规模的壮大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源短缺的现象发生,通过利用国内施工队伍的资源优势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标准,发挥协作优势来创造海外工程效益,进而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3)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外分包队整合,该组合主要适用于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当地币支付占主要位置且当地币对美元贬值趋势比较大的以及海外自有施工队剩余施工设备及技术人才不足的工程项目,二者施工队伍通过整合,以便在海外分包队伍所在国建立良好的地方关系,利用好当地相关资源为海外施工队伍规避风险创建良好的当地施工环境,来达到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四、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的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战略
海外施工队伍通过内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要构建好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战略。施工队伍内部整合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组织架构,在海外施工构建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时,还需强化海外公司总部对各海外各片区办事处的统一管理,以便协调好各海外片区的资源共享,为海外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平台;同时海外细化各海外办事处和海外项目经理部的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尤其是海外办事处及项目对副职的设计应该至少保持2名以上人员,以便防止海外施工人员流动及人动造成岗位空缺及衔接不当而影响海外业务正常实施。
在海外施工队伍内部整合中,还应积极规划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应对海外经营风险。就多数海外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中人员结构还需完善,对海外人才开发及利用方面应实行协同开发战略:海外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由海外公司的自身培养和外部尖端人才引进构成,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尽量以国外当地正式雇员为主、海外施工队伍自有人员及国内分包队伍的人员为辅构成,现场一线工人主要以当地合同雇员和临时雇员构成。这样的人员结构能够和良好的组织架构相配合,一方面可以防止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僵化,使项目管理及人才充满活力,也有利于海外施工队伍人才内部的合理竞争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为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海外经营风险储备丰富的海外优秀人力资源。
(二)强化带薪休假与岗位轮的管理
海外施工队伍内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需强化带薪休假与岗位轮的管理。针对海外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及长期在海外施工作业的特点,海外公司还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利润指标等情况,合理安排海外职工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以应对项目、产品风险中员工不稳定带来的管理费及人工费等额外费用增加。1年中有3-4个月的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能解海外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使海外员工以更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避免海外职工长期疲劳作战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及创新动力下降的问题;海外公司还应在公司与项目之间以及同种性质的工作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有效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还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可以避免公司机关人员官位思想的存在对项目操作风险的应对。二者的实施为海外施工队伍整合的实施规避海外经营风险创建良好的技术和管理平台。
(三)加强精益生产、准时生产与战略联盟的结合
海外施工队伍通过内外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时,应强化精益生产在海外自有施工队伍及国内外分包队伍施工管理过程的应用,通过统一管理下的准时生产,使海外施工队伍整合发挥资源共享及协同作战优势,使海外企业应对项目风险及操作风险时发挥成本监控职能。通过海外自由施队伍与所在国当地分包队、国内分包队、外部材料供应商等整合,可以使海外施工队伍可利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施工队伍通过战略联盟的实施,建立广泛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海外施工队伍与外部战略联盟进行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互补创建互利的外部施工环境,进而提升海外施工队伍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海外施工队伍进行精益生产时更应加强与战略联盟的结合,因为精益生产倡导与用户关系时以用户至上为准则,与供应商关系时以合作为要件,主要强调在准时生产过程中占用少的资源,通过以上海外施工队伍内外部整合,可以有效实行海外施工队伍的弹性管理,为海外规避经营风险保障。
(四)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的有效衔接
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衔接得当,能促使海外施工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的创新,使海外企业的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有效应对声誉风险及坏境风险等对海外施工队伍的冲击。而通过海外施工队伍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相结合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进而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海外施工队伍能有效防范声誉风险对品牌价值的冲击。海外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的结合要实行有弹性的方法,其中,对组织的绩效考评要与海外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联,最好实行股票期权等薪酬长期激励方法,避免海外公司由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海外企业应对外部经营风险的能力。
(五)海外品牌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
海外施工企业应对声誉风险、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时,还应强调不断进行海外品牌战略价值的提升,来增强海外施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海外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要重视内部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提高,还应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对海外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长远贡献。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内分包队整合、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外分包队整合过程中,会进一步提升海外品牌价值的影响力,使海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海外品牌价值提升产生互动效果,更能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员工集中精力搞新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和关键施工流程管理工作,对海外工程施工进行优化管理,进而规避海外自由施工队伍自身实力不足所带来经营风险应对力不从心等问题,以上施工队伍的整合可以不断创造海外公司优良的品牌价值形象,使海外公司的品牌价值在海外工程施工中得到体现和提升,进而有效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的户外俱乐部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明确注册的企业法人,主要以营利为目的,这类俱乐部有较为健全的组织方式,根据注册方式不同可分为商业型、社会团体型、企事业单位内部型、社区型四种。第二类是户外爱好者自发组织形式的,他们以网络、电话等方式相互联系,将一位经验老练的人选出来作为领导者,自行安排行动计划,具有临时性,但是严格的说这一种不能算作户外俱乐部,因为它没有一个独立的组织形态。
我国户外俱乐部组织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俱乐部收取一定的费用用来负责各项组织与服务的工作;第二种是在活动过程中参与者采用AA制的形式;第三种俱乐部以活动的形式来宣传促销其他产品,为参与者服务但不收取任何费用。
我国户外俱乐部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捆绑式经营,这一类是最为常见的俱乐部经营模式,其经营方式是户外俱乐部与户外用品店相结合,户外俱乐部以组织一次活动为媒介,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其目的是销售户外装备。第二种是单一式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只销售或出租户外用品来获利,不组织也不服务于任何户外活动;另一类是培训性质的,不销售也不经营户外产品,只是单纯的组织户外运动。第三种是自发式经营模式,这类户外俱乐部是户外爱好者自发的组织起来的,不易盈利为目的,只是单纯的以户外运动为爱好自发的形成,成员来去自由且户外装备都是由自己准备。第四种是会员式经营模式,俱乐部主要是通过组织户外活动并且提供相应的服务来获取利润,参与者要上交一定的管理费。
户外俱乐部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依靠户外运动的参与情况,我国的户外运动拥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尽管喜欢户外运动的人群比例不高,但总体人数还是可观的。由于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各种户外运动资源可以得到开发;再次,由于人们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空气污染,以及开拓视野放松身心等目的,乐意于参加这项活动中来,所以我国户外俱乐部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户外俱乐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户外俱乐部的注册不规范
有些户外俱乐部只是在民政部门注册,而没有到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其次,在注册过程中每个地方把握的尺度也不相同,同等条件有的给予注册,有的不给予注册。注册上的不规范给俱乐部带来产权不清的问题,而且给俱乐部的自主经营带来了困难。
(二)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在俱乐部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一些技术人员只是临时聘请,甚至是无证上岗,并不具备担任领队和教练的资格,从业资格存在较大的问题。再者,从业者的户外运动知识掌握不完善,文化水平偏低,在技术上掌握个皮毛就来上岗,当遇到麻烦问题时甚至不知从何入手,给户外活动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产品经营单一,质量偏低
大多数俱乐部服务单一,服务水平不高,技术落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这已经制约了俱乐部的发展。我国户外俱乐部开展的项目主要是徒步登山、攀岩、露营等,很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来完成户外活动,缺乏特色鲜明的服务风格。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常常是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创造新的项目来吸引,低价格会导致服务质量差,无法满足户外爱好者个性化的需求。
(四)目标市场的定位不准确
由于不同的人群收入水平不同,性格不同,闲暇时间不同甚至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大多数俱乐部来说一般很难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要,因而它们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消费者人群。对于有些俱乐部即使有足够的实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出于优化经营考虑也要进行市场细分。但是在我国超过一半以上的俱乐部省略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定位,把目标涌向高收入的年轻人群,造成户外市场整体开发程度不高。
(五)俱凡抗芾聿还娣
在管理方面,俱乐部中大部分管理人员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去管理,俱乐部之间缺乏交流,只注重有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未来的发展。在组织结构上比较混乱,组织分工不明确,风险意识淡薄,低估风险发生率,缺乏一些专业管理人员。
三、我国户外俱乐部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户外俱乐部经营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不当导致的,另一类是户外活动的组织不当所导致的。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是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是由于俱乐部内部组织机构不当最终导致经营不善,这类风险管理者是可以进行长期的与组织内的成员进行磨合,并且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或调解企业内部结构来避免的。
而户外运动组织不当一样会影响俱乐部的经营,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可能会损坏俱乐部形象,降低了俱乐部在人们心目中的安全性。所以俱乐部在招聘教练和领队时,应该严加考核,选择有丰富经验的、老练的人员。但户外运动中还存在参与者自身的原因和当时的环境状况的原因,参与者自身原因主要是由于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对危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部分俱乐部和参与者选择的地点根本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或者有些教练对活动的地势和气候不了解,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俱乐部经营过程中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所以完全可以预测的风险一定要根除,而意料之外的要尽量将损失降至最低。
四、户外俱乐部风险预防策略
(一)加强人才培养,在技术上提供保障
户外教练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可以以教育机构为依托,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利用大中院校开设户外课程,在有条件的高校中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户外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又要注重理论。其次政府可以设置相关的培训机构,长期的开展户外人才培训班,进行高效的培训和管理,结业后颁发从业资格证。
(二)俱乐部内部应加强组织建设
俱乐部内部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会员管理制度、活动组织的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其次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重视内部培训机制的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注重员工业务素质水平以及服务销售水平。健全关于教练、领队、财务、装备、参与者等管理制度。
(三)明确目标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国户外俱乐部目标市场大多都是集中在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很少根据不同客源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市场开发程度低,远远没有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由于没有把目标市场分散开来,造成了俱乐部之间激烈的竞争。户外俱乐部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开发出自己个性化的产品。因为每个俱乐部的经济实力存在差异,面对同一个目标市场经济实力差的当然竞争不过经济实力强的,只有通过市场细分才能避免竞争上的冲突,降低了经营压力,减少了风险的发生。有了自己独特的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四)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俱乐部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特色项目的开发,不断推出新颖的项目,吸引大众参与。提升服务水平、制定新奇的户外线路,将户外运动的服务深入各位工作人员心中,从而到达参与者的满意。
总的来说,预防的策略可以是通过放弃一些利益来达到回避的目的,如某俱乐部计划开设某条线路,但发现自己缺乏生产安全和环境的保护能力,最终导致一定损失,所以要回避该项目。
【摘要】目的: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护理风险。方法:对以往工作中潜在的、容易疏忽的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用护理风险管理连续识别,及时措施。结果:减少和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患者的安全,防止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对预防护理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神经外科;护理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即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的回避风险,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2006年1月1日始,我院护理部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制度、职责执行不到位引发的风险:护理服务有多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如有章不循,则造成责任风险。如交接班执行不到位,可导致皮肤压疮的发生;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如未按级别护理巡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处理不及时引起纠纷等。
1.2 专科业务技术不熟练造成的风险:各项新技术的开展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个别护理人员专科技术不熟练,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如颅内出血患者不宜多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缓,如保护不当,可加重出血;急救操作不熟练,急救仪器设备不会使用或使用不熟练;对专科病情观察要点不知晓,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等。
1.3 护患沟通不到位造成的风险:神经外科颅脑外伤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患者及家属有急躁情绪,他们没有心理准备,不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此时,护理人员只顾全身心投入抢救工作,而疏忽了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
1.4 环境管理不善引发的风险:神经外科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存在精神症状,如躁动不安等,保护性措施如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或陪护者稍不留神就有坠床和管道滑脱的危险,恢复期需要下床活动等康复锻炼或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跌倒摔伤等;
1.5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引发的风险:病案是疾病诊断依据,是疾病治疗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判断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治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记录不及时不完善,一旦病人死亡,发生医疗纠纷时家属可指证护士观察不仔细、延误了抢救时机。
2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举措
2.1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护理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风险,对风险实行主动管理。在科室学习中经常进行一些护理安全方面的实例分析,帮助树立积极、正确的护理风险意识。通过各种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
2.2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医院、科室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护士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重点督查制度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专科护理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明确各类紧急状态时的处理程序,做到人人熟记并掌握,在工作中按要求执行。并不定期抽查护士知晓程度及操作熟练程度。
2.3 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护理警示标识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里、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制作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所采取的护理安全措施,使全员皆知,达到广而告之,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3]。标识的种类有:①药物警示标识:包括药物过敏警示标识及特殊药物如化疗药、高危药等挂特殊警示标识。②预防意外标识:包括防跌倒、防坠床、防管道受压扭曲等标识。③提示标识:如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标识、温馨提示等。
2.4 提高专科业务技术水平:护理风险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操作、危重患者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时有发生。对年轻同志加强规范化培训,加强三基理论及操作培训,科内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更新护理方法,经常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专科知识的考核,病区制定专科护理常规、常见疾病观察要点以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及观察处理要点,要求人人熟记掌握。
2.5 规范护理记录:临床护理工作每一次护理行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利或不利的证据。神经外科病人大多数病情危重、变化快,要求及时准确地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用药情况,如因抢救未能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应在抢救结束六小时内补记,并注明抢救时间及补记时间;对死亡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科护士长把关检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
3.6 履行告知义务,加强护患沟通:神经外科急诊入院病人较多且病情起伏大,患者及家属大多没有思想准备,对突发意外有焦虑或恐惧情绪,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护理人员要保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语言和蔼、诚恳,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这样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冲突发生。尤其是行侵袭性操作前,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利,得到家属和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强化防范风险的意识,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充分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能力,使护理风险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经营事务中,外汇风险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外汇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世界经济、政治等宏观经济环境的错综复杂,外币汇率变化预测难度加大,境外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压力越发地突出。近7年来,美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的变化幅度很大,增大了外汇风险。2008年至2016年,美元对人民币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08年-2010年的稳定阶段、2010年-2014年的贬值阶段、2014年-2016年的增值阶段,但都保持持续波动。提高境外经营利润,减少外汇风险的影响,需要境外企业结合汇率风险的种类及综合各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有针对地采取措施。
境外企业要结合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灵活引入先进的金融工程技术,特别是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来管理外汇,合理降低外汇风险对生产经营工作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境外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外汇风险防控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一、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是指在投资、贸易和金融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中,因预测外汇汇率变动,导致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价值的增加或资产价值的减少的可能性,主要是指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及利率风险等。汇率风险是目前境外企业遇见的最常见的外汇风险,对经营活动及效益预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和主要目标是降低风险与因此而带来的汇兑损失,使其不因汇率的变动而减少预期利润,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最合理的保障。企业要对存在的外汇业务开展分析,尽最可能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损失。选择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时,企业要对该工具的利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金融工具内生的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再生风险。境外企业要牢记衍生金融工具是用来降低与规避外汇风险的,并非用以盈利为目的,要防止扩大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生风险。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用来管理和规避外汇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分为外汇期货金融工具、外汇期权金融工具、远期结售汇金融工具以及外汇掉期等金融工具。正确运用好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不仅能为企业规避风险、锁定相关成本,而且还能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选择衍生金融工具的注意事项
选择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金融管理水平与外汇业务的风险特点,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掌握外汇衍生工具交易的制约条件
外汇衍生品交易必须以真实的交易背景为依托,开展衍生品交易必须具备贸易或投资等真实的交易业务;注意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门槛较高,关注金融机构非常严格的保证金制度及授信准入制度;除以上制约条件外,办理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所需要审批的文件资料很多,手续繁杂。
2.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要坚持谨慎原则
众多避险工具及手段都是利弊同存,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谨慎地应用避险工具。首先,要注意筹划,减少相应的管理成本。境外企业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时,不仅仅要考虑其存在的再生风险,同时还要提前预测筹划风险收益及风险损失,制订应急措施;其次,还要全面考虑,尽可能通过抵消来降低或消除外汇交易风险。
3.倾向流动性强和易于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
境外金融市场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金融市场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多样,管理规范,流动性好,另一种是当地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不规范,流动性差,政府监控不力,再生风险非常大。因此,企业要充分掌握当地金融市场的状况,尽量选择流动性好和简单易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
4.要控制套期保值品交易规模
由于具备杠杆和投机等方面的功能,衍生金融工具不仅有高盈利的能力,还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风险性。因此,企业要对外汇业务与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规模和特性上进行匹配,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持仓规模、持仓时间,避免滥用。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应用
在境外国际金融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比较成熟,形式多样,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保值操作是降低国际贸易中汇率风险比较常用的手段。境外企业不应惧怕使用外汇避险工具,要主动培养外汇管理人才,不断积累自己的外汇风险管理经验,主动采取适当的金融工程技术工具降低金融资产的汇兑损失。
1.外汇期货工具的应用
外汇期货是交易的双方通过合约商定在未来确定的时期内,按照已约定的比例,以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的交易。以汇率为标的物的外汇期货合约,主要用来降低外汇业务的汇率风险。外汇期货交易的选择,同样取决于汇率预期和信用风险大小,要权衡利得与损失。随着贸易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汇率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已成为境外企业规避外汇汇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2.外汇期权工具的应用
外汇期权是国际外汇市场上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另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汇率风险,还为金融投资者创造了盈利机会。从降低外汇风险的角度来看,外汇期权是外汇期货和外汇远期合同的补充,但它具有选择权,期权买方可随市场行情变化,选择行权或放弃履约。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高额交易费及产生其他资金成本的风险,在进行期权交易时,要尽可能地缩短交易时间,以确保更有利的远期汇率。
3.远期结售汇工具的应用
远期结售汇是确定汇价在交易前而实际外汇交易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以及等待的期限。在到期日,按照该合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通过远期结售汇工具,未到的结算汇率被固定,降低了汇率浮动而超出预期的汇率风险。
远期结售汇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后应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能够有效降低外汇浮动风险。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控制汇率风险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多从事境外业务的企业选择。
4.货币掉期工具的应用
货币掉期,指两个经济主体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了交易期限,将债务(或资产)以不同的货币计价。本金在期初和期末以约定的汇率交换,避免了外汇波动的不确定性。货币互换交易是最常见的货币掉期工具应用形式,通过协议事前确定的汇率,交易的一方降低了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货币互换交易不仅降低了资金筹措成本,还减少了利率和汇率风险。
除此外,公司可以根据外汇业务特点、交易时间及交汇范围,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组合使用。
四、总结
境外企业在实施外汇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结算币种、控制外汇收支进度及采用软硬货币搭配等常规的经营性防范措施,还要研究确定适合自己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理选择与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外汇的资金成本,减少外汇的管理损失,而且还能够控制和锁定外汇风险。境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生风险,必须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可行性分析、审批和跟踪,坚决杜绝滥用。
参考文献:
[1]吕一村.汇率风险下境外施工企业的困境及出路[J].企业管理,2015.08(上).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5-0085-03
一、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现状
由于汇率形成与变动的原因复杂,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资产负债的币种、期限结构不匹配,形成外汇风险敞口,就可能出现外币流动性风险。
1、人民币持续升值造成境内银行外币流动性紧张,外币流动性风险凸现。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境内居民和机构纷纷选择将手中外币结汇,造成外汇存款下降。有条件争取到外币贷款的企业,为获得升值加利差的双重好处纷纷提出外币贷款要求,境内外币贷款需求一直在增长,最终造成境内金融机构外币资金紧张。商业银行在低成本外汇存款来源减少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迫转向筹资成本较高的金融市场寻求额外的资金来源以满足贷款不断增长的需求,势必造成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从而在汇率波动时带来较大的外汇汇兑损益风险。
2、资本杠杆比率偏高。一般地,商业银行资本杠杆在5%-10%之间,但是近年来,由于各商业银行资本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款的增长速度,资本杠杆比率近两年均超过50%。自有资金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逐年下降。
3、外币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资产形式单一的问题,外币资产的大部分被贷款所占据。贷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较差,属于固态资产,其在资产结构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个外币资产的流动性。
4、信贷资产质量低,资金沉淀现象严重。因人民币升值而使得一些原料主要来自国内而销售市场以国外为主的行业的生产成本和融资成本相对上升,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加大。银行的坏账的增加。将影响资产的总体流动性。
5、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潜在风险加大,企业和居民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也将对银行经营产生影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导致企业对短期外币贷款需求增加,外币流动性负债增加,从而对银行外币头寸产生较大压力。
二、外币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
目前,商业银行整体上尚未出现外币流动性风险的危机,但其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大量存在的。在经营过程中因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而导致流动性缺口,因在资产与负债期限非对称搭配以及未安排充足的支付准备而引起资金周转失灵,再加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等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都对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环境看,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美元缴纳部分存款准备金;外汇管理局也加强了对各商业银行的外汇短期外债头寸控制,加上美元外汇存款的持续下降和美元外汇贷款的快速增长,国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气氛渐浓。外币拆借市场和外汇掉期市场出现美元紧张状况。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流动性风险。使得其必须关注自身外汇业务的经营:加强对外汇贷款用途的监管,防止外汇贷款结汇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实施带来消极影响;加强对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对风险敞口过大的金融机构及时预警:提高金融机构持有外汇资金头寸的上下限,有效缓解目前美元资金紧张状况;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引导外汇贷款的合理和有效使用已是当务之急。
从经营管理看,银行需密切关注外汇存款变化趋势,防止外币流动性风险。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会增加,外币贷款需求可能还会持续增长,从而对外币存款产生压力。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整外币信贷政策,有效控制外币贷款规模;调整外币资产结构,增加外币投资与短期贸易融资的比重。从而防范外币流动性风险。
从政府行为看,商业银行必须高度关注央行的相关举措,根据政策的调整和市场资金变化情况,对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方向与力度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外汇风险。
从内部控制与管理看,银行经营中由于赢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使得流动性风险总是存在于银行整个经营活动中。这就对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牵制乏力,同时,制度不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的需要,尚未建立流动性风险分离管理机制,经营行与管理行承担着完全相同的流动性风险等。同时,对决策者的决策权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控制,内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从而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隐患。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实行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的外汇资金管理政策,由总行统一负责监测并调节全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外汇存款是外汇资金最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通过代客外汇理财、个人外汇买卖等创新产品积极拓展外汇存款,确保外汇资金来源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开拓外汇资金的补充来源。资金运用方面,总行负责全行外汇资金的国际市场运作与系统内资金余缺的调剂;每日监测外汇资产及负债的币种、利率及期限结构。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相应外汇资产组合,通过国际市场短期同业拆放。投资高信用等级、高流动性的债券,保障了全行外汇资金的流动性需要。同时,总行对境内分行的外汇资金实行差额管理,利用先进的联网系统,随时监测境内分行的外汇资金头寸,充分满足境内分行的外汇流动资金需求,并对境外营业机构的外汇资金实行额度管理。总行通过制定境外机构经营管理权限的方式对外汇资金流动性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境外营业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在满足当地金融监管规定的同时,还需及时向总行报告外汇资金头寸情况。商业银行通过实施积极的外币流动性管理,较好地保证了日常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外汇资金安全。但在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以及寻求自身发展、建设方面,仍需更多的完善和改进。
(二)我国商业银行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第一,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1)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可以将银行系统内资金逐级、逐步集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行对于全系统内资金的调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各级银行的经营行为。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事后监控和预警机制。(2)建立高效、科学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管理行及时根据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情况,进行有效的资金调剂,建立起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分析的管理机制。(3)实现各
商业银行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化资金在各行全系统调拨,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全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增强系统内资金的效益性和流动性。
第二,实施整体流动性风险的指标管理。制定能够全面反映外汇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分布的流动性衡量与监测指标体系。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工程技术,建立衡量流动性状况、预测分析流动性需求变化的数量经济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时评估流动性状况,控制流动性风险。
第三,建立分层次的外币流动性储备体系。第一层次是根据银行外汇资金运动的实际状况,确定全行外汇备付金额度,以保证对外支付和清算,满足银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第二层次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合理配置全行短期非信贷生息外汇资产的总量结构,保持短、中、长期的非信贷生息资产的比例合理,以确保满足银行短期性、临时性和应急性的流动性需求。第三层次是根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的非信贷生息资产投资组合管理机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等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贷外汇资产的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满足长期的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第四层次是外汇信贷资产和外汇权益性资产。包括各类外汇贷款、外汇股权投资等。
第四,通过金融创新提高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如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外汇资产流动性的产品。(1)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是通过主动型负债,增强外币负债的流动性。(2)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在逐步增加优质外币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控制和解决中长期存贷比例失调问题,改善资产负债组合,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3)中间业务的创新,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务功能,大力开办各种外汇委托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
第五,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1)做好对外币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通过对外币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的预测和分析,完成对潜在流动性的衡量。(2)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包括预测风险警情、确定风险警况、探寻风险警源。即通过对风险警情指标的预测,银行可以大体评估未来经营时期外币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状况,确定风险警况。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线索,排除警情,使流动性风险减至最低程度。因此,探寻警源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程序。(3)建立定期的流动性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监控全行外币流动性需求、流动性供给和流动性储备的分布状况。重点通过分析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来调整全行资产负债结构并制定应急资金安排措施。同时还应当建立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提高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
(三)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管理概述
(一)外汇风险的涵义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从事跨国经营业务,进行全球性的战略布局。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对于那些存在大量国际交易活动、频繁发生资本流动的跨国公司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经营必须考虑由于汇率波动所产生的风险问题。所谓外汇风险,就是指由于汇率的波动,使跨国公司未来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面临的不确定性。而外汇风险管理就是针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行为。
(二)外汇风险的主要内容
目前,研究普遍将外汇风险敞口分成三种类型:折算风险、交易风险与经济风险。
折算风险主要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考虑,折算成本位币合并报表时,由于期末的汇率与入账确认时的汇率存在差异或者两个期末之间汇率存在波动,因此已在账面体现的、以外币计量的交易结果会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即外汇风险敞口中的折算风险敞口。折算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报表项目中,收入和成本、资产和负债的差额以及汇率的波动程度。
交易风险,是指签约日和结算日之间的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不同于折算风险属于账面盈余数据的变动,交易风险将直接对现金流量产生影响。除了汇率的波动程度外,交易风险的大小主要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签约与结算日之间的时间差,二是收支的币种以及时间匹配程度。
经济风险,指的是非预期的外汇波动对未来现金流的影响,进而对股权回报造成的长期影响。非预期的汇率变动,使得企业的营运现金流量发生改变,不论是否真正牵涉外汇交易,汇率变动都有可能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量、价格与成本,以致降低其贸易竞争地位,使企业实质获利能力减弱(林圣哲,2006)。外汇的经济风险可以归结为两国经济因素的相对变化而引起实质汇率变化,进而影响到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情势(范翔,2012)。相对于折算风险与交易风险所带来的相对短期、可对应到单个交易的影响,经济风险对跨国经营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三)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组织,目标还是获取利润,跨国经营过程中外汇风险的管理不善,往往将侵蚀公司所积累的盈利和资金流,导致企业投资失利,偏离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倪庆东、倪克勤(2010)实证分析了18个行业,发现56%的行业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2112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合计汇兑净损失369.94亿元。慧聪网对国内29家纸业上市公司的汇兑损益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2015年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汇兑损失达到25.96亿元。而对于航空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则更加明显,从披露的年报中可以看到,仅南方航空2015年汇兑损失就达到57.02亿元,中国国航达到51.56亿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若不能优化外汇风险管理,汇兑损失带来的盈利侵蚀是十分严重的。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战略,随着流通范围的扩大,流动性的加强,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而我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步伐也在不断推进,因此外汇风险管理是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现阶段企业跨国经营外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外汇管制环境的了解
企业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往往采取商务人士先行进入拓展市场,然后再跟进财务等支撑管理团队的模式,外汇风险管理未能及时纳入企业跨国经营的规划范畴,这往往会造成对外汇管制环境的忽略,待商务启动、项目执行过程中才发现各项风险敞口完全暴露,已经将企业置身于相当被动的位置。因此,外汇风险管理需要提前进行整体的布局,若交易已经实质确认,风险应对的措施就十分受限。尤其是在外汇政策比较特殊的地区,企业跨国经营战略更加需要考虑汇率因素的不利影响。例如,非洲地区的埃塞俄比亚,因受限于国家自身的外汇储备量,外汇管制十分严格,在埃塞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如果采取直接外币融资模式,即使出现经营收益,资金也会很难回收。而在某些特殊地区,如利比亚,目前属于美国制裁区域,美元的流通限制十分严格,结算严重受限。外汇管制的特殊性会导致经营风险的增加,然而目前由于相关信息的不对称,企业往往只关注投资业务的可行性,一旦运作项目过程中实际结算遇到问题时,相关风险引发潜在损失了才关注外汇风险带来的影响。
(二)缺乏对外汇现金流的管控
一般企业初出国门,带资建设的行为十分普遍,采用的融资标的主要以人民币或美元为主,相对而言这两类币种都较为强势。而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对外投资79%的资金都流向发展中经济体,而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波动很大。例如,非洲相对发达的南非的本地币兰特,2012年~2015年期间,相对美元期末汇率年平均波动22.84%,其中2015年末相对上年贬值34.59%。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不能及时将投出的资金回笼,并且没有采用良好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那就意味着国内资金借支产生的往来差额会加大,时间区间长,交易和折算风险都在提高,经济风险中的不确定性也在上升,可能侵蚀公司的盈利,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缺乏本地化的经营方式
跨国经营早期,企业通常习惯派驻人员、携带资源去运作当地项目,本地化运作需要在一定的积累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未能进行充分的本地化意味着大部分的成本和开支还在国内消化,利润在当地沉淀,这样最直接的是引发外汇交易风险中的收支差额攀升,除潜在的税务风险之外,还导致海外公司的利润虚增、现金流滞留,除了在外汇不受管制、资本自由流动的国家和地区,在其他地区滞留的资金流越多,外汇波动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
(四)缺乏多样化的外汇风险管理手段
从我国上市公司巨额的汇兑损失中可以看到,外汇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汇率的波动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很难预测走势,而且初期的跨国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经验,也缺乏高素质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容易将企业直接暴露在外汇风险之中。经济风险的管控需要对各个可能涉及的国家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判断,想降低交易风险要求对交易全程涉及的事项有着完整的设计,折算风险的管控要求对会计规则十分熟悉。因此,仅仅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的处理,只能缓解某个时点的盈亏,但是对最终的现金流量没有明显的助益;而仅仅停留在金融工具的运用上,只能降低交易过程中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不在关注范畴,也无法分散对于个别国家而言系统性的风险。
三、加强外汇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前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调研
改变财务和风险管理人员事后介入的考察模式,在市场人员判断初具市场潜力时,其他专业人员介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调研,必须优先考虑外汇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方案后,再进行投资可行性的判断。前期的充分调研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各类外汇风险,从而能够跟进相关的应对措施,在合作过程中,注重相关结算条款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提前做好准入的条件设置以及敏感性的测试,尽量减少引发短期交易风险的条款;同时,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集团整体的业务和资金布局,通过不同地区比较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匹配,降低经济风险的影响程度。
(二)加快现金流转
现金快速周转、迅速回流是防范外汇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现金流的快速周转意味着资产负债外汇风险暴露的时间区间缩短,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性风险。项目的良性运作是管理外汇风险的内在动力,资金的良性周转才能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若属于一次性的项目,时间区间的缩短也意味着不确定性的降低,从而适当地消除经济风险的影响,也降低触发折算风险的概率。
(三)加强本地化运作减少外汇风险
本地化运营是跨国经营长期成功、深入渗透必经的路由,可以很大程度上规避外汇波动产生的影响。若将一个国家作为根市场拓展,规模上一旦取得突破,无论从监管层的角度,还是从合作方的角度,企业基本上无法避免地会被要求用本地币进行签约。在这样的前提下,本地化运作解决的是收支匹配的问题,从而降低交易性风险,进而减少折算风险中的外汇头寸。本地化运作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收支币种的匹配优化外,还需重点关注盈利资金的回流。这与前期对该国的外汇管制环境的调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地化运作之后,投资回报回收的难易程度,应当作为投资可行性一个重要的模块进行考虑。
(四)优化外汇风险管理方式
外汇风险管理方式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如注意外汇币种的选择、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加强国际间借贷的运用、优化合同条款、创新金融工具运用等。而当企业的海外业务拓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引进具备外汇风险管控能力的人才,或者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进行风险管控。
从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遭遇的外汇风险的三类风险进行分析,折算风险主要是会计上的风险,影响当期损益,并不影响实质的现金流,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管理来降低风险敞口;交易风险是过程中的风险,影响现金流量,应当注重收支的匹配、现金的流转以及金融工具的运用;而经济风险相对于单个国家而言基本上属于系统性的风险,应当在具备相应的条件时通过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和运作来分散风险。
(作者单位为中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月永,张旭.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及控制[J].国际经济合作,2008(3):77-81.
[2] 陈学胜,周爱民.新汇率体制下中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研究[J].经济管理,2008(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