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工程培训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7 15:56: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工程培训,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工程培训

篇1

1企业培训管理概述

1.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而言,培训就是企业根据其经营目标以及岗位要求,对员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学习和教育让员工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转变工作作风,以便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2培训的作用

培训对企业和员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可以让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很多在公司中工作时间较长的老员工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套路和模式,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培训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转变。有些新员工可能在工作技能上还有不足,培训可以让新员工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第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当公司引进了新的机器设备、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流程之后,只有对员工进行充分的培训,才能使员工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或新流程,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第三,培训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平时在工作中,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是很少沟通的,利用培训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企业形成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2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培训需求分析草率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之前没有必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很多企业开展的培训之所以没有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而这恰恰是因为培训需求分析没跟上。有些建筑工程企业虽然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但是主要是针对各部门进行的分析,部门负责人往往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那些员工进行那些培训,虽然这比不进行需求分析要好,但是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实际上,对于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有些是因为专业技能欠缺,而有些则是因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进行不同的培训,并不能一概而论。

2.2不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在建筑工程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真正有培训评估体系的并不多,很多建筑工程企业认为培训结束就完结了,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的方法是否有效、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健全培训评估体系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否则,企业的培训将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无法配合企业圆满的完成经营目标。

2.3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如果员工没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那么培训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员工缺乏培训的积极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培训课程本身枯燥无比,知识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有些员工对培训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培训的东西根本不会;或者认为参加过培训以后工作任务就会相应增加,给培训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不论是哪原因,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提高培训的效率。

3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有很多种操作方法,具体有循环评估法、前瞻法以及任务—绩效法等,循环评估法主要是在员工和培训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反馈环,根据员工的培训反馈重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在采用循环评估法的同时要培训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第一,是企业层的分析,培训管理人员要在了解企业近期经营目标和远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培训的整体目标和计划;第二,是部门层的分析,部门是具有特定作业功能的员工集合,在部门层的分析中,首先要明确部门在企业经营目标分解下所承担的责任,其次要根据部门工作的特性,明确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第三,是员工层的分析。要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个人能力与所对应的岗位职责及任职资格进行对照和比较,两者的差异就是员工需要培训来改进的地方。

3.2建立培训评估体系

篇2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8号)文件精神,2015年3月30日至4月24日,有幸参加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4年度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班。在培训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四周共完成建筑与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等三个专业模块的培训。

1 培训项目 1.1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

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和翟晓尉副教授结合学院对面金地格林东郡楼盘实例和建筑设计实践,从实际的项目来讨论其设计实践的合理与否,介绍了建筑设计程序、建筑设计软件应用,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及要求;住宅楼梯电梯设计标准及住宅公摊面积计算的合理性,建筑设计中的“从大到小”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而“从小到大”的设计方法更适用于住宅、宾馆、教学楼等。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的建筑设计软件知识又懂得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2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熊学忠副院长、张良斌教师共同完成,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有脚手架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柱钢筋绑扎、梁、板钢筋的绑扎、模板安装、编制砌体工程、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了把基础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讲解清楚,熊院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学员们带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张良斌老师直接把学员们带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3 专业相关知识

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刘勇副教授讲解的建筑设备选型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协调配合及专业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杨天春老师详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12G101-4)难点,武敬院长讲解土建类专业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黄老师的课堂管理技巧和老师如何培养自己的魅力,每位老师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授课内容各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各具特色。

2 培训心得

2.1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武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560605)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中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特色显明、毕业生供不应求;无竞争压力、晋升空间大;多学科深度融合、就业面宽;该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智能控制、通信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毕业生一专多能,专业拓展面宽,毕业生既能从事消防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智能楼宇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项工作。

2.2 “项目化”教学,教与学相得益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2.3 BIM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武职已在筹建校内BIM模型实训室,建好后将更好的为本校师生服务,在满足本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政府部门和建设协会等的联系,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体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 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掌握职业教育主要是建筑类各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期间,不仅仅学习到了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还交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朋友,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同行,开阔了眼界,相互之间学习交流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宝贵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秉承“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的校训,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服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革,王健.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篇3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会

我们**公司作为规划建设系统的建筑施工骨干企业,每年施工面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年产值超过16亿。近年来,到我企业参建的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相对稳定的有3000余人,与自有队伍相当,施工旺季可达到近万人,是自有员工队伍的三倍,他们已经成为支撑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随着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建筑工人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实际工作中,进城务工队伍对于顺应这一趋势所暴露出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一是原有文化水平难以理解新知识;二是没经过系统培训的操作水平难以降低废品率和能耗率;三是对于有序化集约型管理缺乏全局意识与合作精神。四是固有的游民习性和散漫作风还时有显露。这些差距使他们与已经成为工人阶级新成员的身份不相匹配,与企业和城市建设对于他们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他们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尽快融入都市生活的愿望不相合拍。工会组织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不但有义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有责任保护和激发这一相对弱势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力。这既是贯彻落实王兆国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这一新时期工运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几年来,我们公司工会在进城务工队伍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基础上,以办好素质学校为载体,把提高进城务工人员技能素质作为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取得了实际效果。

从2001年以来,伴随着分包队建立工会组织步伐的不断加快,本着“建会建家建制建校”四位一体,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针对分包队伍的情况特点,采取“覆盖全员、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力求实效”的方针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

一是因地制宜,涵盖全员。在保证施工的前提下,根据项目规模、施工工期、用工人数和工种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办学方式。由工会组织与项目经理部共同研究,做到办学“计划、时间、场地、师资”四落实。从2001年率先在机施钢结构产业化基地和商学院工程建立素质学校开始,截止到2005年3月,先后在全公司22 个在施项目建立了固定学校,18 个项目建立了流动学校。聘请37名授课人员先后对超过40000人次的进城务工人员授课超过1700节。入场教育涵盖率达到100%。

二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工会组织牵头,采用企业拨款和职工捐赠相结合的形式,添置了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一些实验设备。组织专业力量编写了包括安全生产、质量保障、治安消防、机械器材、文明施工、职业道德、文明生活等多项内容在内的系列教材并制作了课件。有条件的项目还配备了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方便了进城务工人员学习。

三是突出重点,资质把关。工会组织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确定两方面人员为培训重点。一方面是分包队的“一长两员”(即分包队长、安全监督员和质量管理员),他们是一支分包队的责任人和关键人。在我们工会牵头组织下,利用冬训和新工程开工前的准备时间,,由公司劳动、器材、保卫、行政、安全、质量等管理系统根据企业项目承包规范管理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培训内容,集中组织各队“一长两员”在素质学校进行培训后进行测试,不合格队伍禁止入场。“一长两员”培训已经从2003年开始正式纳入到国家“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运做当中。

另一个培训重点是专业技术工种,主要是建筑工程的电气、机械、架子工以及钢结构车间的多头切割、组立、气保焊、门式焊、喷漆、起重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同时,对于岗位出现的新要求、新工艺及时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在素质学校的授课进行交底培训,并通过试卷和实际操作检验培训成果,不合格的也不能上岗。公司劳动部门还专门建立了岗位资质信息库,对各工程技术用工情况进行随时监控,方便了劳动力调配。

四是方式灵活,机制多样。根据施工生产的形势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具体情况,我们打破以往管理层和劳务层分开管理的界限,对于有基础,有培养前途的进城务工人员,采用“白领带蓝领,导师带徒弟”方式,为每个人配备技能卓越、富有经验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并正式签订师徒协议。与此同时,素质学校还经常组织经过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实战演练和技术比武,通过多种形式考核培训效果,对于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相当专业水平的尖子,经过导师和学校的推荐,安排他们担任相应的关键岗位或是吸纳到企业技术攻关小组放手使用。例如,****分包队的徐***,他通过在素质学校的学习和导师的辅导,熟练掌握了多种技能,并和同事们一起搞了扁担吊钩、埋涨拉螺栓等10项小发明。多次带领青年突击队转战大江南北,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成为二建公司创建全国首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排头兵。他曾被授予“全国进城务工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现已被二建录用为正式员工,并负责安装队管理工作。《中国建设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中央和地方报刊都曾予以专题报道。

五是政策激励,奖优罚劣。几年来,公司坚持把进城务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作为衡量和选用队伍的重要依据。凡是在素质学校培训、劳动竞赛、科技攻关、创建文明工地、合理化建议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我们都同自有职工一样,以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形式,对他们为企业发展,为城市建设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予以充分的肯定。几年来,先后有湖北***队、河北***队等10支队伍被评为公司和集团级先进集体,52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技术能手,其中河北的***、**、山东的***被评为规划建设系统优秀进城务工人员和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对于这些进城务工队伍,我们在内部分包工程投标和工程款的拨付上都给予优先考虑,与此同时,先后对于3支整体技能素质不高,经过培训起色不大、配合企业不得力的队伍坚决予以辞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分包队伍提高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的积极性,

通过素质学校这一有效的学习平台,广大进城务工队伍的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目前,22支进城务工队伍的特工种人员持证率达到100%,杜绝粗放操作,主动降低能耗、服从管理、团结协作蔚然成风。事实证明,分包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促进了企业生产面貌和市场信誉的全面提升。2001年以来,我公司在有进城务工人员参建的工程当中,有2项获得国家最高鲁班奖、22项获得市优海河杯,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和全国建筑安全奖。进入**市百强企业行列。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到,通过素质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增强他们的适应力和竞争力是工作组织是拓宽维权思路的一条重要渠道。下一步,我们准备:

一是要进一步巩固素质学校的工作成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师资,扩大多媒体电教在培训中的使用,使教学内容进一步系统化、直观化;

二是加大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和速度,使培训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

篇4

由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往往供不应求,建筑工程这项课程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创新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其中尤以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最为突出,强调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建筑工程企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1.实行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建筑行业对于建筑方面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较高,应届生必须具备快速适应施工环境并且能熟练操作相应设备的能力,做到一入职便可上岗,企业不需要再投人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新员工。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与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与施工能力不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能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用人企业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推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人才市场以及建筑行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并结合诸多用人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以社会需求与企业要求为培养重点,推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能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项目为主导的新型实训人才培养体系逐步为各大高职院校所采纳。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学习,建立完整的知识学习体系,培养学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判断能力,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出色解决的事件处理能力。通过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上岚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既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项目主导的实训培养体系概述

 

2.1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规划

 

由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建筑施工的一线人才,同时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将所学的建筑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施工项目相结合。在前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老师这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后期的教学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并且帮助学生陕速适应施工现场的环境。

 

2.2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项目

 

在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中,学生作为培养对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理论课程,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后期的工程项目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完成工程任务。要尽量避免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脱轨,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2.3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实施

 

依据项目教学的规划,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对学生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计划以及小组学习目标,尽量保证小组的平衡性,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做好督导工作,对于小组项目中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小组成员实践操作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实践项目完成后,对各个小组所遇到的施工问题以及各小组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做出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以及操作失误应当及时指正。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措施处理妥当的小组则应给予肯定。在总体教学结束后,教师们应集中讨论教学中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项目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4项目主导的培养体系教学考评

 

以往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考评多来源于理论课程考试,这样的考核体系无法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考评过于片面化。为了满足建筑施工用人企业对于人才高素质、高能力、高规格的要求,项目教学体系也采用相应的考评方式。由教师负责制定实践项目以及考评标准,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项目实践表现进行详细考核。考核应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开始,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小组分工、项目实施以及最终结果等多方面作为参考要素,教师依据学生表现进行公平公正的考评,同时对于权重的分配,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篇5

建筑装饰施工农民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的现状及原因

关于建筑装饰施工农民工的岗前培训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各装修公司重要发展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建筑装饰行业的岗前培训课程意志较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岗前课程培训体系,即使在国家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建筑行业的培训政策,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建筑装修行业主管等相关部门对农民工的岗前培训意识,但却不能将其落实到实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针对国家政府出台的相关持证上岗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全面行的贯彻落实;第二,由于对农民工进行的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拨款或者地区财政部门等,由此造成下发资金较少且争取难度大,最终导致培训经费短缺;第三,由于经济市场制度体系缘故,培训机构并不能与用工市场产生较大的联系,造成培训单位与受训人之间产生极大的脱节现象。以上现象充分表现了建筑装饰施工的岗前培训机构就业渠道并不畅通,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发展。

此外,在建筑装饰施工农民岗前培训课程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施,追其根本存在以下三个原因:其一,对于相应的培训机构,因没有系统化的实用性的建筑装饰培训教材,造成培训体系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头痛医脚现象严重,造成实际得出的培训效果较差;因没有规范正规化的施工技能实训场所,造成教学设备培训质量不够好,还有就是进行培训的专业指导人员力量的组成更是个大问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于具有较强技能的培训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很难将具有较高水平的培训教师吸引到培训机构中。其二,对于进行建筑装饰的农民工自身而言,由于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并没有按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使其虽然在作业岗位没有经过严格培训但依然可以就业,导致农民工人员对于培训机构的认可度不够,且不愿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

建筑装饰施工农民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建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培训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因为建筑装饰培训课程的意义在于使接受培训的人员最终具有其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专业技能的培养就是培训课程进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建筑装饰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装饰作业时需要具有相应的规范化流程,这就需要建筑装饰施工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的技能技术,还需要其具有的设计应从专业校对出发,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出具备专业素质的装饰施工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装饰施工的合理性,更可以保障装饰装修作业的质量。

2.进行合理的实践课程作业

建筑装饰施工员在进行设计课程培训时一定要注意实践作业进行的重要性,只有在实践作业进行中才能使培训学员更好的掌握技能的培训知识,并且在实践作业中可以让培训学员掌握一定的经验,这样对于以后其实际工作中具有较为积极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作业进行中,培训学院不仅可以更好的了解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施工过程中涉及水电的问题,及对于施工现场的要求。只有这样培训人员在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时才能避免失误的发生,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

3.熟练的掌握建筑装饰的基础性技能

建筑装饰施工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技能,才能正确的做到材料施工使用、施工流程规范以及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装饰施工的质量,满足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装饰施工者当遇到施工过程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应具有一定良好的、灵活的处理方式,对于岗前基础技能知识的重点培训也是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时,施工人员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发生。

建筑装饰施工农民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建筑装饰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装饰施工人员不断增加,知识人员就业情况出现问题。但是更多的施工者由于实践经验欠缺,技能掌握不到位,造成施工问题过多,施工纠纷严重等情况。而在建筑装饰行业中占有主体劳动了的农民工,多数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低,而发展迅速的建筑装饰行业中,对于技能要求却很高,因此对于农民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加强农民工的培训便成为必要性发展体系形成。另外,由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可以看出,针对农民工岗前培训体系的建立的重要性。最后,由于城市产业工人的转型,农民工若还停滞于较低的文化水平中,就会给城市产业工人的转型形成障碍,因此,加强装饰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亟待解决的。

结束语

篇6

作为建筑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型建筑工程,其是一个资源高消耗工程,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等建筑资源,还要占用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如果不能做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资源浪费问题,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大型建筑工程的资源配置工作,对促进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以及环境友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型建筑工程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资源合理配置矛盾的日益凸显,大型建筑工程的资源利用状况也呈现出许多问题,如资源的大量消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

(一)资源大量消耗

随着大型建筑工程的不断涌现,其占用的土地资源也日趋上升,导致农田、林地等农林用地面积绝对数量的减少,给可耕地面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由于大型建筑工程建设本来就是一个资源高消耗的工程,所需要的高填深挖等构造物比较多,还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1]。与此同时,除了消耗实体结构中的钢材、水泥等材料之外,非实体性周转材料的消耗也很惊人,尤以结构施工用的木方、多层板、架料为主。一个大型建筑工程的结构施工通常消耗数千立方米的木方,特大型项目甚至达到一万立方米以上,成堆的木方成为工地最常见的“风景”。

(二)生态环境影响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土方挖掘不仅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还可能会造成河流沟渠阻塞和地形变化等;同时,临时施工便道、原料场、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及工程弃土和弃渣的松散堆积,在降雨时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变化、恶化。

另外,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还会产生废气、废渣、废液和噪音等生态环境污染。在施工场地进行挖掘、堆放物料、搬运时产生大量扬尘和烟雾以及进行材料运输的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形成污染带;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挖基坑、沉桩、搅拌、浇注与振捣混凝土等发出的噪声超标率较高,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中不合理开挖、爆破、排水等活动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引发土壤侵蚀、劣化,饮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失以及影响鱼类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处治不及时、不合理,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可见,大型建筑工程的建设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人类健康影响

大型建筑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扬尘和噪音都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损害身心健康。通常情况下,在施工期间所产生的扬尘都是瞬时污染,扬尘的粉粒颗粒比较大,产生的高度也不高,主要在施工场地的附近范围内产生,因此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施工场地的附近有居民区,一旦刮风,施工所产生的扬尘对附近的居住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进行土方挖掘、剩余的废物料以及施工人员制造的生活垃圾等,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堆放时间一长就会发臭产生异味,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尤其对病人、老人、婴幼儿以及夜间工作白天需要休息的人员的伤害更大;货物运输中的抛洒物、滴漏的燃油等随地面径流排入水体、农田,导致水体污染,日积月累,生态环境会恶化,人类健康受到影响和威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何在保护环境、降低工程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成为我国当前大型建筑工程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循环经济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概念可以追溯到敲响环境警钟的20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籍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波尔丁否定了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增长模式,指出那种甚至竭泽而渔的线性增长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地球经济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如果不断消耗自身的有限资源而不能再生,就会渐渐走向毁灭,因此,提出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从单向线性经济向循环式经济转移,即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球才能得以长存。

循环经济指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其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为“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减量化要求用较少而安全的物料、能源,需要包装时考虑节约实用和尽可能重复使用的前提下照顾美观;再利用要求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寿命和方便反复使用和维护;再循环要求在生产过程的残剩或使用价值终了的产品进入新一轮无公害生产环节或另类利用方式。此类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理念,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2]。

篇7

兰州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实践环节,保证了教学质量,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工程综合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综合训练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是:统筹规划,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形成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对实验教学、公共实践、基础训练、工程综合训练、社会实践等五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规定,构建了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教学要求明确、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公共实践、基础训练和工程综合训练。

实验教学是结合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初步设计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计算机强化训练、英语强化训练等,穿插在第1~7学期教学中分散进行;以学生军训、公益劳动等为主的公共实践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原则上集中安排在每学期末或假期进行;基础训练是各专业的必修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期论文、综合训练等;工程综合训练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王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具体措施,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检查。

第二模块为课外实践教育环节。包括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类资格认证等。作为第二课堂,安排在课外进行,有相应的选修学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实验室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综合化的趋势,为适应教育部专业目录的修订,学校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建制以及管理体制等进行了改革,重新构建了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实验室组织机构。建立大规模基础课实验中心,以满足各类基础课对人才的培养。贯彻“共建、合作、调整、合并”的方针,整合了原有的专业实验室、研究室等各自独立的组织模式,统一规划,组建了一批学科集成度高的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具有矩阵式学科结构和覆盖面宽的综合性多功能实验室,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行实验室开放,不断扩大开放的范围、时间、内容;设立专项基金,安排跨校区、跨学院的专业实验课,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学校建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学术水平强的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实验室。

学校按照“加强基础、整体优化、资源共享、显现特色”的思路,在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大实验平台。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工程训练中心、2个技术基础实验中心、4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0个院级实验中心。

2.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近三年来,学校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先后投入1.36亿元加强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专项资金为主重点建设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成了物理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和电工与电子实验中心,主要解决了量大面广、覆盖面宽的基础实验教学。同时投入2150万元重点建设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新专业实验室。

3.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

学校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保证实习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训练模式(“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1.“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是“三条线”等训练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自20世纪末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需要,努力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程序、线路、设计三条线”、“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 “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的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并经过不断改革、完善并实施后,形成了“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2001年推广到工科及工科以外专业。

2.“三一一”工程综合训练模式的内涵

(1)“三”一一三次阶段工程训练

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数学建模。在学完数学、物理、力学后,让学生自己对简单的实际工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并用计算机编程求解,

第二阶段为学科基础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在学完学科基础课后,将一般工程设计问题利用CAD完成。

第三阶段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在学完部分专业课后,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任务。

三次阶段工程训练的教学组织总体思路是:按照三个阶段,依次安排相关的理论课教学和必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每个阶段的教学均以一次阶段工程训练作为结束的标志。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阶段工程训练分别达到学习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手段、培养一种能力的目的。

(2)“一”――专业综合实验(训练)

专业综合实验(训练)是在学生进入专业理论课后,将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经过优化和严格筛选后,抽出来并重新设计组成专业系列实验,引入科研新成果,形成与专业理论课并行的专业综合实验环节。专业综合实验(训练)根据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内容与方法,对于工艺型专业为综合实验,对于设计型专业为综合训练。

(3)“一”――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围绕一个较大的工程题目,从调查研究开始,历经设计方案确定、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实验调试、验收答辩等环节,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校强调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管理。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改革,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开放式、多样化指导工作,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综合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注重市场意识的熏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并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由于建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其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建筑工程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工程核心的建筑工程管理,它带给整个工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然而建筑工程管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妨碍了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去修缮。所以,必须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督促建筑行业进行自我规范,才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帮助其提高利润。

1、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1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家虽然对建筑工程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但是没有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在实际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人员约束性很弱。在管理方法和方式上都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的建筑工程管理,最终会使得建筑工程效率低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是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工程变更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更会造成工程的利益损耗。建立专门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才能避免或者降低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是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就会发现根本没有这项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很不严格,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1.2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企业在短期利益驱使下,决策者更重视的是施工技术、机具等的不断升级改造,力求通过工艺上的先进性掌握市场上的主动,而对管理较为轻视。因此,在企业中资金分配极为不均衡,导致技术越来越强,机具越来越先进,施工质量、进度、现场的事故发生数量以及工程造价等的目标却很难实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理念落后造成的。

1.3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1.4管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建筑环境比较复杂,而目前很多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仍然比较陈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成本投入两方面等都存在滞后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层中,都有一种观念偏差,就是认为因为以前即使没有先进的机械也能够搭起建筑,所以就算没有较先进的施工机器设备仍对施工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很多管理人员正是抱着这样守旧的管理观念而导致管理不善。另外,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文化素质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比较突出的管理人员很缺乏,再加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缺乏创新,因而施工管理不善。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为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尤为关键.建筑企业首先应明确规定工程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使各项管理工作能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合理开展,极大程度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应当尽可能加快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在借鉴优秀的管理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必要的管理工具,重新调整、改进现行的管理规范和操作,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朝着先进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实现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密集性的建筑行业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针对建筑施工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统计,要科学评估施工过程,要严格施工实际要求来配置施工人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必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流动机制。建立合理高效的流动机制非常重要。建立这种机制能够使得施工人员管理更加高效,灵活,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进行及时处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动机制的建立。施工人员科学高效的流动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工程施工人员的自身效率很有帮助。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的研究,通过不断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2.4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就应该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其专业水平的提高。(1)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培训,并及时阿奶其进行对新技术的学习与交流。(2)要注重培养施工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3)不断开发新技术并挖掘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4)及时对优秀人员进行嘉赏,以提高其积极性。(5)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微晚,应该多举办一些和国外的技术交流研究会议,以提高我国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文化素质水平。

2.5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根本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实现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成了必然措施。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针对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化地技能培训,要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要进行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展开专业性培训。要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高水平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定期展开培训。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并提高其效率。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而后又分析了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上文提到的控制措施来处理。

参考文献

[1]韩向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03:46-48.

篇9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作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站需要着重监督和管理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并经常性地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一起进行讨论分析,让施工单位更加全面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工程所需要的施工技术。同时也可以让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下,施工单位会更加重视提高施工技术,优化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流程,进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站对本身指导职能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会不断加强指导与监督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性文件,尤其是对现场记录和技术文件的管理情况,使施工单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进而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1.2加强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监督和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使高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可以通过第三方方式更加客观和全面的分析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在总结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并做到针对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指出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身的指导职能让建筑施工单位实现限期内的整改,进而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作为我国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的行政部门,监督人员要更加清楚认识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着。单就对这一点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就能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做到及时获取和学习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认识,进而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

1.3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得到强化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培训工作的指导,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会逐步加大力度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次培训,会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进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促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日常监督和检查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该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培训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比如因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的因素引起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自身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另外通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还可以让建筑施工单位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工作,有利于使培训的效果得到最大化,使得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2认识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的意义

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指导职能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指导和监督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职能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首先要个正确的认识自身的指导职。然后再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加强指导。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要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也要让其质量监督工作的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并在注重其监督和管理职能实现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指导职能,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另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也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和学习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技术。使得其内部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促进其指导职能更有效和更明显的得以体现。

篇10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位不可小视,既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又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就如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工程行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同时人们也愈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不得不引起管理者人们的注意。就目前来看,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管理主体的自身素质,同时还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的各项客观条件。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浪潮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实际需求相比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粗放式经营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快适应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缺陷的方面包括工程变更管理和隐蔽工程监理两方面。

(一) 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规范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尽管如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缺乏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约束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不相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上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只是形式上存在,并没有实现其真正含义,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变更施工计划非常普遍,整个工程造价也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套完善的专业的机制约束着工程变更,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避免工程变更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这样一项机制,文章将会对工程变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二)施工队伍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按照行业性质分,建筑工程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世界各地的施工人员有着不同的背景,对这样一个人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建立一个好的团队。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队伍混乱,缺乏有效管理,尤其是体现在资质的管理上,经常会在施工现场上发现很多没有资质的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另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得不到合理调配,做不到人尽其才。只有在建筑工程中对施工队伍进行有效并合理分配才能实现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并有效率地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实践考察发现,目前协调调配机制在各个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之间并没有形成;施工人员不能根据自身优点得到合理分配任务,有的甚至是浪费施工人员;建筑工程开始之前不能对所有相关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施工培训。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建筑施工岗前培训和施工定期培训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却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同时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存在于建筑施工队伍管理。

(三)施工管理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来说非常重要,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高低从某种含义上决定着建筑行业里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根据考察结果显示,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以施工人员的问题和施工机械的问题为主。其中施工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既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又没有过硬的施工操作技术能力;机械问题主要表现是在施工现场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主要以人力为主,导致施工效率过低,对于现有机械设备又没有相应的保养和维护,因此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故障的频率非常高。同时高科技机械设备更是很少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中缺乏规范性,擅自更改图纸以便减少施工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也时常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各个建筑工程施工团队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认识。从整体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中工程管理这部分有一定的成绩,但是需要改善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要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二是要定期对施工人员展开技能培训;三是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四是要实现施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国家首先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来办。其次是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要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来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要使得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

(二)定时对施工人员打开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修建工程办理中占有重要方位。修建工程施工的主体是人,修建工程办理水平底子上来说是由施工人员和办理人员的本身本质决议,因而实现定时对施工人员打开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和办理人员的本质就成了必要措施。对于施工人员的训练,在办理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训练。对于修建工程本身的施工难点来进行专业的地技能培训,要经过训练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本身本质,然后确保修建工程顺畅施工。对于修建工程办理人员的训练重点是要进行办理方式,办理制度等打开专业性训练。要确保修建工程办理人员可以运用领先的办理理念和专业的办理手法来进行高水平的办理。在办理过程中需求联系工程的实践特色定时开展训练。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的质量主要是由施工质量控制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控制,要完善各项监督检查制度,要重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变更保持高度重视。要完善工程变更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签证机制。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工程施工人员所提交的工程变更申请。对于那些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要及时签发,同时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具体要求的工程变更申请,就不能草率签字。工程变更管理的实质就是要把工程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工程变更管理人员身上,草率签字不仅对自身不利,同时还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建筑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施工。文章详细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在今后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文章提到的四个措施来办。

参考文献:

[1]贾冰,郗欣茹.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韩向明.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