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7 15:56: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德育最基本的方法

篇1

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做到贯彻落实、开拓创新,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实际德育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应该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采取适当的德育方式和方法,从而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体系。那么,要想建立健全德育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树立准确的、合理的德育目标;二是创新德育内容;三是开拓德育途径;四是改进和完善德育方法;五是建设德育评价体系。

二、更新理念,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含义

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其实质是服务于社会。然而,全面发展指的是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团结、写作、创新精神的培养,还应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发展。其中,“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良知,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没有“德”,就算再有学识,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要贯彻落实、深入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内涵,把德育放在优先的地位。

三、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德育工作开展是否顺利,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者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创新能力强、理念新的德育队伍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德育队伍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篇2

现代学校教育将教会学生做人作为最首要的教学目标,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对于教师而言教会学生做人则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最广泛和最亲切的关系,对学生存在着更大的影响,教师一句话在学生心里比家长说百句话更为有效。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德育工作。

一、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我校作为一所囊括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从小学到职高,学生在学校里待的时间较长,与老师的交流也是最多的,许多学生最亲近的朋友便是自己的老师,常常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师的言谈举止加以模仿。因此,教师应该尤其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从而做好一个指路人。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教师还要主动接近孩子与关心孩子,通过“教师”这个对学生拥有特殊意义的身份,极易与学生实现沟通,最终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抓常规训练,促学生成长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智障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智障儿童因智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对个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是非标准,行为无法受到理性的调节与约束。因此,将日常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强化养成方面的教育,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使学生培养出正确的行为习惯。对智障儿童进行思想品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渐进性与层次性,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言行教育,从最基础的文明言行规范展开训练和灌输。对他们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教育。在方法上,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入手,使学生树立起时间与集体观念,对学校纪律进行遵守。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极难做到的。所以,自开学始,便对学生展开常规教育,诸如如何上课、尊敬师长、按时就寝、回答问题、团结同学、下课等进行明确规定。之后,便可以对学生展开反复训练,对完全符合规范的学生加以表扬,并让其向大家做示范。如果做错了,便让其反复训练重做,直到能够做好为止,千万不可因做错了一次便对其批评,要鼓励他们树立一定能做好的信心,使学生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晓之以理,付之以行。同时,根据智障儿童心理活动缺乏判断能力、认知水平差以及意志薄弱等特点,根据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实行“一事一议”,让学生可以区分好与坏以及是与非,从而提升分辨能力。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期间,在班会课及早读课上主动与学校交流,让每位学生讲一讲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一位学生讲到自己的父亲上夜班,每天半夜三四点钟起床上班但从来都没有吵醒过自己的故事,抓住这一契机,我就让他们想一想父母这样辛苦是为什么,并在班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切实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对感恩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行动上并不马上要求班中学生现在要怎么做,而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用行动来感恩父母,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张贴小红花。

四、以各项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品德素质

长期以来,根据学校养成教育并结合“创文明城市”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好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道德讲堂等校内活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主要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对学生勤俭节约、日常规范以及学习纪律等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方面的教育。

篇3

本研究的德育指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班华指出,现代德育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和发展。高职高专比之于本科院校,应该更贴近职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侧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因此,它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可持续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由以下方面决定:一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本质特性,二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养成性。顺应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以反思性实践为发展的主线。由此奠定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的特色。下面从目标、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来论述特色建设。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受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制约的。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品质,复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培养规格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A.具有一定的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班级管理观与教育观。

B.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良好的品质,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阳光健康、富有亲和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C.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的基本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小学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潜能,并至少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探索儿童哲学、儿童科学和儿童艺术的关系,并能够以艺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流利而生动地进行口语表达、正确而规范地书写汉字,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能整合教学要素,胜任班主任工作。

E.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应对挑战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总体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并能付诸小学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教育信念,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富有爱心、责任心、童心,亲和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社会需要的小学教师。

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文明规范;基本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服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分目标。其中,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下设生存常识、人际关系、生存品质、应对挫折、生态文明、生活意义、生活能力、品德和习惯、爱和感恩、生活选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和谐目标;文明规范下设礼貌、礼仪、行为目标;基本道德品质下设勤劳、勇敢、奋发、诚实、节制、沉默、秩序、决断、公正、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清洁、安详、贞洁、谦让、自强、自立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目标;爱国主义下设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设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中国梦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劳动与技术下设生活常见材料、技术工具、生产技能、设计、制作与评价作品、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安全和责任、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目标;社会实践与服务下设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公民责任感目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设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目标。为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

二、德育课程

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设置包括:一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授道德价值;二是实施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证明,两种形式相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实施德育。课程体系由内容和目标体系构成。内容体系在如上所述;活动体系围绕学校(含大学和小学)、家庭(含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叉关系而展开。志愿服务、家校共育、自我教育将共筑德育课程活动体系。对于任何学校的学生而言,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全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和跨学科的交融、渗透比较紧密,由于该专业的终极受益者儿童天生是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游戏和艺术又天然密不可分,那么着重和艺术学科相交融的跨学科的德育渗透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而高校在艺术学科、跨学科建设方面还很薄弱,由于学科之间在学科理念、价值标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等的冲突;基于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跨学科研究的组织障碍与冲突;受管理体制制约的跨学科研究的资源配置障碍与冲突;传统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式下对跨学科的评价导致的障碍与冲突,导致的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还任重道远。

课程的新陈代谢要以先进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要构建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融合小学文化、小学教师文化和小学儿童文化的校园文化,和小学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

三、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德育,要体现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教育性自不待言。综合性不但表现于在跨学科领域实施德育;同时也表现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综合的。途径包括:

(一)直接和间接的教学:是最经常、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要推动跨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小学德育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做小学教师的兴趣;

(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立足多姿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反省和内化得到真正的成长。包括便民服铡⑽幕辅导活动、法律宣传活动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暑期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环境保护、考察实践、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等;

(三)课外、校外活动: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实际,开展相应的课外、校外活动;其中,特别借助教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跨学科教学活动机会实施德育;

(四)共青团活动;

(五) 校会、班会、周会和形势政策报告会等;

(六)班主任工作。

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生活指导法等。教育者要指导大学生学会反思和内化,形成终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德育管理

包括制度、队伍、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管理的建设。

推行民主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精神,采用各种激励和奖惩机制,使所有领导、管理者、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群策群力,整体发展。特别强调联合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的力量。在校本文化的支持下,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打破传统的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创新跨学科管理制度以保障跨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队伍包含学校各层面的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大学的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管理学生的德育。在院系层面建立跨学科学系或教研室、跨学科研究中心,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建设跨学科德育的基本人力资源。

在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的结合中落实德育,鼓励开发跨学科课程。请小学教师参与德育教学,比例不低于20%。

强调全员参与德育研究;强调跨学科科学研究以及德育研究,力求以研究促进德育教学和质量的提升。

五、德育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德育工作的提高和改进,而不光是德育的实际成绩。请德育施教的所有成员参与德育的评价,包括个人人格品质评价、学科(含跨学科)德育评价、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小学化校园文化评价、实习实训素养评价和专业德育活动评价;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主观判断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具体测评手段突出差异性。构建动态、系统的德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2-15.

[2]中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1.

[3]陈威.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4

1.重智商、轻德育

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速度加快,国民经济水平也正逐渐提高,多数家长从孩子的启蒙阶段就开始考虑孩子今后考大学和就业的问题,严重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重智商、轻学习能力的教育,将学生的智育水平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因此多数教师早已将学生德育工作抛之脑后,忽视了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缺乏实践性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时,都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也不及时关注学生是否从心理上接受了德育。因此,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是否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甚至一部分教师只让学生背诵一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知识,不将德育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只当完成教学任务即可。

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及实践途径

1.根据学生特征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年龄特征等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提供了可用的素材,在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讲述德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心理对德育有一个概念,同时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德育工作渗入语文教学中,如教材内有许多充满教育意义的课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一些现实当中的英雄事迹或有意义的故事,自然而然就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篇5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受到学习目的的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把他们要学的知识和当前他们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学习联系起来,让他们知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深入浅出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即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包含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这就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了优势。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让学生看到这些数量关系中有着相互联系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会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利用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超人的智慧,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相关数据和材料,让孩子们对祖国的文化产生极大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四、提出明确要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篇6

一、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的主要表现

当前社会一些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表现有一下几类:①逆反心理。现在的孩子在少年的时候经常出现这种心理,不喜欢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表现出敷衍、烦躁、漫不经心的态度,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争吵、顶撞老师的现象。甚至出现受批评的同学受到伙伴的拥戴,那些表现很好的同学却被孤立起来的怪现象;②学风不正,言行不一。有些小孩在不良熏陶下学会夸夸其谈,言行不一,说的很好,做的时候却是一塌糊涂;③双重的人格。有些小学生会有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出学习努力、劳动积极,懂礼貌知分寸,但是一回到家就会出现一种状态:懒散、自私、任性、不愿吃苦、贪图享乐;④心理不健康。一些同学缺乏理想信念及社会责任感,不辩是非,得过且过,甚至成为早恋、吸烟、打架的问题少年。

二、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者的角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行为表现有时候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小学老师的启蒙教育,老师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现在有些老师一方面约束学生不让干这不让干那,为人师表自己却不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言谈粗俗,行为不端者有之,缺少爱岗敬业精神,不负责者有之,甚至有校长对孩子进行人身伤害的恶劣行为等等,凡此种种,不仅让家长感到痛心疾首,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接受的这样的教育比不接受教育更加可怕。作为授业人,自身的日常生活中行为和态度本身就蕴藏着很多的道德资源。这样的教育其实在无形中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二)外部环境的角度

有人现在提出一个等式“5+2=0”,看过之后你应该有所感悟吧,但是现实生活中却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称为“泡菜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学生在学校接触的教育都是积极的,美好的一面,而在接受5天的良好教育之后,回到家庭里,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看见的听到的都是另外的一番景象,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形成双重人格,这就很容易导致学校的德育处在低谷的境地。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抵消或者成为负效果也是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如此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育方法的角度

做事情好的办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小学的教育经常是一味的灌输,起到的是事倍功半的结果。德育方法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最关键的因素,目前我国的部分德育课程内容陈旧简单、目标没有层次性、途径方法单一化、呆板。尽管在德育的教学中,适当的灌输给学生一些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是很强,需要一些正确的理论来充实完善,但绝不是一味的灌输。

三、提高小学教育实效性的主要方法

(一)重视小学教师的师培养,增强思想意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是教师”,王逢贤教授说“现在有人拿钱买智育,有人拿钱买美育,有人拿钱买体育,有谁拿钱买德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最基本的就是端正自身的思想意识,首先要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首的思想。古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小学教师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意识及其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要调动全体小学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强化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德育环境的有机融合

小学德育是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因此学校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与家长多沟通共同培养孩子,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不仅要家长积极配合,整个社会也应当积极响应,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环境一致,才不会出现“5+2=0”这种令家长老师心酸的情况。

(三)促进德育方法的多元化

现在也存在诸多的德育方法,其宗旨就是把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但是现在学校常用的说服教育、行为训练、奖励惩罚法等基本还都是以一种传授式操作,或多或少的都有强制灌输的行为,有人说德育最大的失误就是德育方法的失误。因此应当积极的探寻新的德育方法促进德育方法的多元化,避免目前单一,专制的德育模式,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例如现在的陶冶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指导法、期待激励法、无意识教育法等就是很好的创新。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也是教育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些年国家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就是摆脱智育为上,德育处于低谷的尴尬境地,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所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寻并投身于德育的教育中,为中国的未来培育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班主任除了担当着班级事务总负责人的任务,更重要的职责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及对学生最初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班主任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管理着许多的学生,保障学生安全和健康成长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班主任始终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角色,他们既是孩子们学习的监督者,也是孩子们生活的领导者,所以不难看出班主任在小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性。[1]

一、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1.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的踏入校园相当需要教师更多的给予关心和爱护,以确保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多的关爱。可是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小学,班主任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生活给予较大的关注,认为学生的生活应该是由家长负责的,所以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程度就相对有限,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关心程度有所欠缺。[2]

2.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小学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所以小学的班主任相比较其他阶段的班主任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职责,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一个人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而不应该在他成长的最初阶段就忽视,这是当下小学班主任的准则。可是我国的许多小学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认为小学生的年龄太小,思想道德教育是没有必要的。亦或者部门小学班主任认为小学生无法理解思想教育的内容,于是就不重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必要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让小学生从本质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形成祖国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最基本的思想精神品质。[3]

3.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小学生对于一切事物的好奇心都是很重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格外的重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做为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也应该有所关注。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在很多时候受到了教师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帮助学生答疑,有助于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4]

二、新课改背景之下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的方法和措施

1.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培养

小学生正是形成人生价值观念和最基本道德观的重要时刻,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足够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树立世界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是一个人最早受教育的场所,所以班主任对学生不仅仅有着安全保护的责任,更有教育育人的义务。教书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学生的育人工作开展更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平时的教育,要告诉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基本道理。同时也应该将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继承和发展下去,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明确尊师敬长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未来的人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和作用。

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应该充分结合起班级自身的特点,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点,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开展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好的塑造品格,将德育工作也更好的开展和落实下去。而作为校方,也应该给予足够力度的支持。班主任可以与校方一起,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包括诗歌朗诵、绘画大赛等等,可以设定一个明确的德育主题,并且围绕这个主题切实的展开。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不一样,对于德育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这样展现自身特点的方法更加适合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对于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意义。[5]

2.充满人性化的管理,让学生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小学生刚刚走入校园,对于学校的生活还会有所不适应。教师必须要充满人性化的管理,通过温暖的管理和关心方式来爱护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学校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得到精神的支持与爱护。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所有的学生身上,对于每一位学生都要格外的重视和关心。换言之,班主任应该像家长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任何一位同学都不可以挖苦和讽刺,这才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

人性化的管理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程度,更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教学的方法。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上学的快乐,也感受到学校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关心。营造一种学习和生活同时进行的氛围,是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提高管理艺术的最佳方式。

3.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而应该不断的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当中。小学生是比较好动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都比较严格,学生会比较烦躁,甚至一些学生会产生小的叛逆现象。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接受,相反起不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如果这时候可以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就可以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例如教师可以实行奖惩的方式来开展管理,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橡皮或者铅笔等小的奖励。而对于那些不听班主任管理甚至违反课堂秩序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进行相应的小惩罚。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学生,让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更好的为班级管理做出努力,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推进,更是要求我国的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的发挥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不断的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为我国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珊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2]赵新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篇8

1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基本形式

1.1德育在体育教学理念中的体现:健康第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头一条就说: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指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健康定义是相一致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为贯彻健康第一理念,体育教学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和科学的健身锻炼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坚持经常锻炼,增强终身体育意识;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让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要制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克服一个个困难,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的挑战。

1.2德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自控能力和协调能力。各种体育游戏,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游戏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怀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的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实现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培养。

1.3德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班委向老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整合、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培养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和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1.4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取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赛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到集体荣誉,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有成就感,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直至取得成功为止。

1.5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暗示法。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如在指出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终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时机捕捉法。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例如在排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情感感染法。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身体练习进行的。而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很好地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做到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作者:田善河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校

篇9

1.教学内容教条化。

在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教条化、书本化的缺陷。在一些学校里,德育教师简单地以德育课本为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读过了事,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再去拓展选择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由主课教师兼任,德育课上成了语文数学课,连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保证不了。

2.教学方法形式化。

在不少学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德育教育方法形式化的问题,即不注重实际收效,单纯注重形式,今天这样的活动,明天那样的活动,不强调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只看重活动的形式。这样做就是空摆花架子,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二、如何搞好德育教育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搞好德育教学工作。

1.正确分析目前德育教育环境的变化。

学校是一片净土,学生走进来,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但当他在校门之外接触到了老师没有讲过的社会现象时,他就可能

会迷失方向。帮助他们拨开云雾的就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并在社会中生存的。

正如我们每天所体会到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整个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迈进使得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德育教学也要时刻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化,结合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德育课的教学重点。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新出现的种种现象,不论的好的现象还是不良现象都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得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里能明确是与非,能坚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果我们脱离社会环境来搞德育教育,学生们就会对很多社会现象认识不清,甚至不能判断它们的对与错,这样的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实际意义,无疑是很失败的。

2.德育教育内容要深入并细化。

学生的品德修养不是每周几节的德育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天一天,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德育教育应该遵循养成教育的原则,不求急求快,而是从点点滴滴开始,从细节入手,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将德育内容分解开来,将它们渗透到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中,从“小”处着眼,告诉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使优秀的品德转化成良好的行动,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另外,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德育教学的重点就应该不同。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注意解决个性问题,真正做到差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德育素质。尤其是对一些比较调皮的爱惹事的学生,耐心而细致的德育教育尤其显得重要。我们不能从心里忽视或鄙视那些所谓的“坏”学生,而是要相信,良好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

3.注重方法的实效性。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德育教学的方法要紧密结合其内容进行,不能贪图形式上的漂亮而忽视其实际效果。

德育教学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课堂教学、德育基地教学、电化教学、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等等。在引导学生对事物明确认知时,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强化学生某一项品德时,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德育基地,通过感性认识来加强学生的品质修养;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于电化教学的手段;而对于需要学生日常养成的部分,则可以与家庭教育协同进行。总之,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优化,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4.注重德育目标的长效性。

篇1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称,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它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的优秀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境界,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是夯实语文基础的最佳时机,基础不牢不仅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成绩,而且会影响生活工作的其他方面。语文学习要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始终,因此,学好语文非常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停留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层面,忽视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好语文课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一、重视语言的基础作用

语文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文字的最佳学习时期是孩童时期。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一种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附着于语言文字,使其得以继承和发展,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积淀。要培养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无疑要从教他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始,而语言的发展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二、注重积累,强化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人在社会上生存,随时随地都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和迅速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呢?必须从资料积累入手,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

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多背多记多摘记的良好品质。例如,平日里遇到好的词句或好的现代文,我们要把它背下来,扩大词汇量。把一些名言、警句、格言、熟语、歇后语背得滚瓜烂熟,就能化为己有,运用时自然能脱口而出。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对于熟语和古典诗词的背记,其积累的意义和作用是很显著的。另外,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好的名言警句、格言熟语,我们都要把它记下来。只有完成词汇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力,才能培养最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重视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并且更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

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丰富小学德育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1.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双方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相互信任对方,老师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积极帮助他们。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和帮助,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

3.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对有些问题不能畅所欲言,而是保持沉默,对兴趣的培养极为不利。只有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好的个性品质。

五、提高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不懂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不停地追问,教师应该耐心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班里成绩优异,课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能力比较强。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六、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要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完美的整体。

有些“日积月累”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语句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