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7 15:56: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20-01

根据最新的有关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必考的古诗词数量越来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越来越重要了,然而,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到我们许多老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上,更多的只是要求学生背诵。可是从平时的默写、测验及中考情况看,默写时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带理解性的默写题错误率就更高了,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古诗词。因为学习古诗词,读懂是基础,读不懂,更别谈欣赏了,写错别字就可想而知,所以要减少他们的失误,一定要教会学生读懂古诗词。

一、在学习中领略古典诗词的美

1、以读促学,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美

初中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许多是被历代传颂的名言佳句,是诗词中之精品。反复的朗诵,感受古典诗词的意蕴美,才能读出情感,感受美感,领会意蕴。《初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初中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其中50篇是必考。古典诗词的学习一定意义上是记诵之学,只有通过大量的记诵,使学生在背诵中有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达到积累之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典诗词学习的基本切入点。诵读的直接效果是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的特定氛围;诵读的次数多了,还能引发鉴赏者的想象、联想和感受,潜心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教师可以在节奏、速度、表情等上作具体指导,并给学生示范,或指定学生诵读表演。

2、咬文嚼字,品鉴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古代诗人非常重视语言的锤炼,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的形象鲜明,意境优关,感情动人。古人对字句的锤炼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教学古典诗词,要反复推敲诗词中的关键词,感受语言的艺术关。

二、在创作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磨枪上阵,学以致用,这是我们教学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诗词。创作古典诗词非常艰难,但如果学生能迈出这坚实的一步,感受到其中的创作乐趣,那么,学生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去欣赏古典诗词。

1、仿写。学写古典诗词要从仿写开始。开始仿写,要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然后逐步加大难度。万事开头难。在学生眼里,仿写古典诗词对于他们而言面临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一字一句的教他们,慢慢的他们便会爱上学写古典诗词的。

2、创作。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古典诗词创作必须要学习基本知识,才能创作。创作古典诗词我们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不能强求学生要到达一个怎样的高度,毕竟古典诗词创作是非常讲究能力和技巧的一项文学活动。如果学生创作出来的古典诗词五花八门,我们应给予肯定。尽管他们创作的这些诗歌离古典诗歌的标准有很大距离,但对他们这种创作热情,还是要给予充分肯定,有些打油诗写得还是蛮有味道的。

三、在评价中展示古典诗词的魅力

学生古典诗词创作的评价,是我们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生的创作,我们更多的是对其创作过程给予鼓励。

1、课堂评价。我们评价学生创作的古典诗词,主要从内容、形式、意境等方面进行。课堂评价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评。这是学生展示自己作品,陈述自己创作动机的最佳途径。二是他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最后各小组形成统一评价报告,进行汇报,评价的方式、内容不受限制。三是教师评。教师评价学生的要以鼓励为原则。可从形式、内容、意境等方面给予点评,但更多的是抓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也只有这样,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情才会持续下去。

2、展示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热情,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创作古典诗词,背诵古典诗词。可将学生优秀的作品稍作修改,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配上画,用镜框装裱好挂在教室里。这种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充满成就感,鼓励更多的学生学写古典诗词,另一方面,也可以装扮教室,让教室弥漫着书香气息。

篇2

一、巧引故事

喜爱听新奇的故事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引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在课文导人中巧妙运用,能收到奇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便讲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逸事。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来,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二、美读诗词

古人就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或授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教学,十分强调朗读的作用。诗词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而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情感?美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通过美读,能将美巧妙地传输。教师要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藉此感染学生。朗读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催人动情。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用豪放、激昂的语调进行了“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完全融入词中的境界。读到最后二句,并辅以动作,展示诗情。大气磅礴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番美读,学生获得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三、点缀音乐

篇3

首先,缺乏对古诗词的鉴赏。

我国著名的古典诗词作品的数量数不胜数,有相当多的作品值得人们对其进行鉴赏和研究。然而,目前对这些古诗词的鉴赏是在一定的文学层面基础上进行的,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鉴赏少之又少。在这个问题上,语文教材专家也不可否认,对中学语文古诗词的鉴赏确实缺乏研究。

其次,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古诗词枯燥乏味,很难理解,背起来很费劲,还得看书下的备注才能勉强看懂全文的大致意思。对于学生们来讲,学习古诗词不及学习现代文章有趣,因为现代文以白话文为主,简单易懂。还有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体会不到古诗词中美的所在,觉得那些生活与事物离我们很遥远,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些东西等,这使得很多学生都缺乏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再次,缺乏对古诗词的灵活运用。

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学会了古诗词的字面意思,但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有些古诗词被胡乱运用,久而久之,便会使其失去本意,学生也会加深错误的认识。考试中,有些学生虽然答题能答上来,但只限于表面,为以后能通透地理解其中含义和运用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一般都只把古诗词当做平时会话中定睛的那句话来使用,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现在已经成为了网络常见古诗词,更有些人拿来调侃,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本真,对此都应加以重视。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笔者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由于目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这种不好的现象继续沿袭下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意象体会诗境。

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段为教学准备的幻灯片,将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景象与意境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配上凄凉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听完这节课。教师还可以在放幻灯片前给学生一点提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带着枯、老、昏和夕阳这四个词投入到幻灯片的观看中,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古人作诗时的意境和心情,更好的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将学习与实际相连接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觉得古诗词离我们较为遥远,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搭边而失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将古诗词的学习与实际相连接的方式改进教学。

例如,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将这首词分解来学习,以“雁”为切入点。我们都知道大雁一到冬天就飞去南方,而一到春天又飞回来,不是不喜欢南方的美丽,而是对北方故土的留恋,因此,大雁是思乡的象征,也常常被诗人们自愈,表达思乡之情。再看青山、绿水,都是我们见到过的景象。虽然看上去诗人的心情是平静无常的,但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诗人的惆怅之情,次、行舟、客路等字词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通过学习联系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与意义,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栩栩如生的课堂演绎,让学生身临其境,做文中的主人,便能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所带来的情境,再联系到我们的平时生活,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身心愉悦的体会。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还是以上面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孩子们联想一下,那是一种什么画面,大胆地将自己所想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一颗颗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颗颗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的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声音是嘎嘎的,一阵阵悲凉,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地流向远处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悲凉的秋风,孤独寂寞地街道,一个孤独的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时仅留的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的向前行走着。学生们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作诗的心情,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深入的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四、多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发挥特长

篇4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诗歌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观念,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将这些思想与审美观念,通过对学生的讲述与引导,对其加以熏陶、传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其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初中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观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这类作品在古诗词里面占据多数,其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读者读来荡气回肠。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战乱四起、民族危难的年代,诗人用行动,用诗歌表达自己誓死卫国的决心,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诗人杜甫因国家动乱,到处漂泊,但无时无刻不挂念国家安危及黎民百姓生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句句无不反应了作者的悲愤与痛彻心扉,表现出了杜甫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念。大诗人李白虽然满腹诗书,却一生潦倒,怀才不遇,空怀一腔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他仍然对追求理想拥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着,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乐观心态,等等。

(3)向世人传达一种纯洁美好的人间真情。古人用大量的古诗词不断歌颂着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男女对纯真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老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与依恋。友情在中学生阶段很重要,古诗词中有不少表达友情的美好词句,如“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等等。

(4)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古诗词中有不少写景的诗篇,从古代诗歌中可感受到古人对祖国江山、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比如教材中的《钱塘湖春行》《西江月》《题破山寺后禅院》等。里面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只有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关注生活点滴,才能将生活如此美妙地传达出来。

(二)以古诗之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古典诗词体现着丰富的艺术美,其表现主要如下:

(1)音乐美。古典诗词最早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每首古词都配有曲,曲就是配乐唱的,其音乐性也就不言而喻。古诗多音律和谐,章节复叠,有着浓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唐朝之前成为古诗,之后成为格律诗,古诗多不讲究平仄和对仗,律诗对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讲究平仄,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2)语言美。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诗中的每一个字对诗整体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得出来的,诗中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韵味,饱含了不同的意境。比如可比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悠然望南山”中“见”与“望”的区别。很明显,“望”字缺少一种悠闲的意蕴。

(3)意象美。诗歌形成过程中需要诗人精神情感异常饱满、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这种广阔深远、自由新奇的审美想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诗歌这一特点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幻灯片、讲述诗歌写作背景、诗人个人经历等措施,积极调动学生想象力,使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感情体验与经历去感受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与丰富画面。

二、实现古诗教学价值有效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如此,它也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

(一)吟诵朗读

诵读是学习古诗歌的有效途径,它能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歌的情感美和音韵美。出色的诵读不但能够让学生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之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诵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各词字的语音、语调都会有轻重之分,这样既能读出音律美,也能传达诗人的思想情感。不仅如此,在吟诵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古诗词量的积累,为今后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基础。

(二)通过比较联系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比较联系法可有效减少学生古诗词书写过程中的错别字的现象,比如“亲射虎,看孙郎”与“西北望,射天狼”中的“郎”与“狼”的书写。通过平时的比较联系可有效帮助学生区分并理解。

篇5

我国的诗歌浩如烟海,诗人也是灿若星汉,古诗教育方面也受到了重视。因为古诗词孕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词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篇幅不长,表达的意境比较深远,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就是用语言表达的。认真学习诗词,是我国中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他们接触古典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教材。

一、初中古诗的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少古诗学习兴趣

对于古诗词来说,跟学生的时代距离比较远,而且古诗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常识或者是社会制度跟现代社会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古诗没什么用处。加上古诗跟学生的现代口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产生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当读不懂的时候便会出现畏难心理,自然古诗学习兴趣不大。

(二)教师缺少古诗学习方式的指导

一部分老师觉得学习古诗就是理解课本中的句子和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就等于完成了古诗学习的任务。就导致在教学方式上选择的是简单的串讲,没有进行有步骤的训练,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方式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讲解都不是特别到位,学生缺少完善的古诗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成效不明显。

二、优化古诗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反复朗诵,品味声韵魅力

诗词之所以被人们觉得语言很美,就是因为语言的节奏美感。古诗在表达感情的时候会采用拟声、双声或者押韵等形式来表达诗词的声韵美。诗词把这些形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的作品。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诵,在优美的旋律中对古诗的美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特别是配上音乐来朗诵古诗的时候,就能让学生在朗诵中进入古诗优美的意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古诗的感情基调。比如,在学习《观沧海》这首诗的时候,要先让学生了解曹操这个人物,明白曹操想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抱负,知晓这首诗正是创造在曹操北征的路途中,全诗格调激昂,显示除了曹操的英雄本色。再比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本人一生的坎坷,具备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样就能对这首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进行反复的朗诵,更好的品位诗歌声韵的魅力。

(二)字斟句酌,欣赏语言魅力

学习古诗词,需要对诗词中的字词进行反复的斟酌,体味每一个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这些字词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已经,更深一层的领略诗歌中的情趣,获取相应的审美体验。在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位的时候,要先读懂一些语句。对于古诗词来说,具备其特殊性,像语句比较浓缩,成分的省略性比较强,意思的跳跃明显等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的障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帮助学生梳理句子和词语,告诉学生要先进行分词解意,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理解,明确这个词语在本诗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启发学生去感悟。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时候,要先让学生品读其中的字词,“枯藤”的“枯”字,“老树”的“老”字,“昏鸦”的“昏”字,简单的几个字,就奠定了古诗的格调,烘托了冷落暗淡的氛围,显示了一幅沈深秋僻静的乡野图。再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燕”和“啄”,初春时的早莺,南归的燕子,衔泥筑巢,莺歌燕舞,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让人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喜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字斟句酌,反复的吟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魅力。

(三)情景交融,感受意境魅力

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发挥想象,领略诗歌表达的意境美。因为中国古诗的文字都相对比较精练,而且意境比较深远,具备特有的诗中有画的感觉。著名教学学家叶圣陶曾经指出:“在讲授诗歌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性情的陶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精要的部分,一两句的指导就足以,不需要冗长的解说。”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过媒体把文字、图片与动画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表达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一幅画面:漫天飞舞的大雪,夹杂着呼呼的北风,天地之间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浑然成为一体,就是在这个辽阔与寂冷的画面中,出现了一艘孤零零的小船,上面坐着一位蓑衣笠帽的渔翁在江边垂钓。用多媒体播放出画面让学生去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受诗人的孤高,感受其中的意境魅力。

(四)融会贯通,反思哲理魅力

对于古诗来说,本来就是诗人触景生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于人生以及社会万象的思索得出的结果,具备发人深省的哲理,融合生活情趣与艺术形象为一体。人性的两个方面就是理性与情感,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哲学理念是当时人类意识的主要体现。就像孔子在面对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的时候,就说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这是在告诫其弟子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时间。这些富含哲理古诗把本来对立的理性与情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事实上,哲理诗歌跟叙事诗歌以及抒情诗歌一样,都是古诗的组成部分,是可以让学生慢慢咀嚼的另一种审美方式。比如,我们在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时候,其中“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果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感觉作者是在观赏风景的体会,但是深入思考就可以得出一条哲理: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以及学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结论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古诗词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都在文化中显示出来,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所以,要认清当前初中生古诗学习的现状,优化古诗教学,反复朗诵、字斟句酌、情景交融、融会贯通,让中华民族的古诗词文化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有了明显改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开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加以解决,让初中生能够在古诗文传统文化教学中获取充足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1.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缺乏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

部分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古诗文教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价值,古诗文的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相关内容的考试,思想层面的懈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懈怠,进而失去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古诗文学习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不断降低,而具体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古诗文内容和现代生活内容相差甚远;第二,语法知识的应用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第三,古诗文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死记硬背的环节比较多。

1.2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乎都是以“单向式”知识灌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古诗文相关知识,只注重如何去理解陌生字、词、句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却忽视了古诗文内容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由于没有充分挖掘,再加上不注重学生的思考理解,只注重学生的记忆理解,导致古诗文教学效率的低下,进而造成了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不理想。

2.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方面,认识到只有学生兴趣有了提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唯美情境,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水调歌头》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之前,收集和文章有关的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由于《水调歌头》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逐渐能够感受到文章蕴藏的意境,进而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其中,尤其是关于苏轼背景的介绍时,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了古诗文内容的学习兴趣,传统文化教育也就更好开展。

2.2朗诵古诗文,感受形式之美

古诗文作品拥有自身的特点,通常都会运用到押韵,因此在语言上具有极其丰富的韵律,每一个字每一词甚至每一个音节都存在节奏上的变化,平仄音调抑扬顿挫[3]。所以,初中语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通过不断的朗读,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作品的韵味进行体会。以《水调歌头》为例,在学习这篇古诗文的时候,语文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此文,正所谓“书读百变,其义自见”,通读多变之后,学生逐渐把握了苏轼“苦闷-向往-矛盾-豁达”的情感变化。之后,语文教师再对文中难以理解的、比较重点的字词句进行剖析,指导学生进行朗读,从而体会苏轼复杂的心理变化。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水调歌头》的形式之美,有利于今后对古诗文的进一步理解。

2.3特殊节日开展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展教学,通过民俗文化,学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进而对古诗文的理解更加容易,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中秋节前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事先收集好的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然后在课堂上以朗诵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篇7

1.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古诗文的教学工作中,还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瓶颈,迫于升学的压力,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语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古诗文的内涵,才能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引导审美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的要求。

2.1 引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文以载道",去感悟、品味、揣摩、再造,感同身受地融入作者、作品所创设的情感世界。更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2.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代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营造宽松自由的审美氛围,引领学生与"文体"对话,与作者对话,启迪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2.3 享受审美愉悦,增加人文底蕴。古诗文的阅读,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进入再造境界,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3.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古诗文的学习。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不以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自习课给学生开办古典文学知识讲座,开展文学欣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推荐一些名篇名句给同学,并作简单点评;让学生把古诗词、篇章改写成课本剧,在班级表演、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名句接力赛等多种比赛形式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他们主动去阅读积累,从而更加钟爱古诗文的学习。

4.学好古诗文,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打好人的精神底子,成长之树才会茂盛。任何一个民族或者说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民族,都不会忘记自己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精神导师,都会如饥似渴地从民族精神的表现,不断汲取民族精神养料以充实自己。同样,弘扬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要忘记对古代诗文学习,就应该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国民的人文素质。在中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为中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举措。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对古诗文教学的倡导多一点、实一点;学生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少一点、虚一点;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教学细一点、深一点,就一定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让中学生积极地走近古诗文,多读多背古诗文,当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与记忆能"乐而为之",让优秀的古代文化内化成学生自身的修养,成为学生思想的精髓,使学生的素质提高,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也就会随之提高。而凭借古诗文的璀璨瑰宝,使得生活诗意化,社会书香化;使得人们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使得国民素质得以提高,社会生活得以进步,也正是基础教育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95

传统文化传承了我国古人先贤的智慧,是我们学习警世恒言、古典名篇的重要载体。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在教学中要对传统文化内容格外上心。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诗人智慧的结晶,对于后世了解古代生活、学习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看到了古诗文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据了较大的篇幅。但虽然如此,当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没有突出重点,古诗文教学趋于模式化,学生对古诗文缺乏兴趣等。这样的问题就使得古诗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更完善地讲解古诗文内容,学生也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古诗文的传承和发扬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老师就必须要对古诗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探索,力图寻找出更好的、更适合的教学方法,确保古诗文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兴趣比老师更加重要,学生在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即便老师不进行教授,学生也会主动去学习。古诗文教学和一般的语文知识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有兴趣的学生眼中充满了吸引力,但在缺乏兴趣的学生眼中,古诗文生涩难懂,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对网络接触得更多,他们喜欢的是网络上千奇百怪的网络用语,而不是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适当运用网络用语进行教学,比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词是明朝诗人于谦的名句,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结合网路用语,诗人要表达无所畏惧之情,老师就可以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解释,学生也就能更快地了解诗句的含义,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古诗词也可以这么有趣,对古诗词也就有了兴趣。除了网络用语之外,古诗词可以结合视频、音乐等进行教学,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有与之相配的歌曲,老师通过歌曲进行古诗词教学,也就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起来兴趣更浓。

二、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习惯

积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语文,学生的积累很重要,学生不会写作、阅读存在障碍、记忆力较差都可以从积累中寻求解决办法。学生的积累量足够,在学习过程中也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积累量充足,语文水平自然也就能得以提升。古诗词是很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主要体现为读不懂、记不住、用不了等现象,读不懂即是学生无法读懂古诗文,记不住即是学生无法对古诗文进行熟练地背诵,用不了则是学生学习了古诗文之后无法在写作、交流中运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积累的习惯。积累古诗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要保证对教材中的古诗词能熟练掌握,对古诗词也要有充分的兴趣。其次是在熟练掌握了教材的古诗词的基础上,对课外古诗词进行学习,确保学生有更多的阅读面。再次,在进行课外古诗词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做好笔记,面对喜欢的句子或是读不懂的句子,都要记录下来,再利用业余时间温习笔记本上的内容。最后,良好的积累习惯还包括学生要多和同学接触,每个学生掌握一首古诗词,两个学生交流之后就每个人掌握了两首,三个学生交流之后就每个人掌握了三首,这样的积累效果更加显著。

三、明确古诗词教学的步骤

学习古诗词要注意步骤,任何一首古诗词都要确保对其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要能够对古诗词进行全面地讲解。全面讲解古诗词要注意到赘龇矫娴哪谌荩具体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包括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词、思考诗词、延伸阅读等。这五个步骤在古诗词教学中比较常见,且效果较好,可以成为古诗词教学“五步法”。读题目即是指在教学中,老师要能够对诗词的题目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很多诗词的题目就反映出了作者整首诗词的意图和情感基调,正确把握古诗词的题目,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深入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读作者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要对作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作者的写作风格、主要作品等,这对于学习古诗词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文风的把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读诗词是第三个步骤,是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简单把握,读诗词可以读几遍,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诗词的内容。思考诗词是指学生在学习了诗词之后要对古诗词的含义、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进行分析,这个步骤要建立在学生读懂了诗词内容之后。最后的步骤是老师要对古诗词的相关内容进行延伸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古诗词进行延伸阅读,从而增加积累量。

四、抓住重点诗句、字词进行分析

篇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学生了解新课学习内容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将学生注意力从涣散状态集中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使其较好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兴趣爱好,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把目光从课外投放到新课学习中,并自觉参与到古诗文教学中,从而为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语文基础,把学生的兴趣当成设计导语内容与形式的主要依据,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比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刘禹锡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同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两人除了在文学造诣方面有很多的相似点外,在为官仕途上也有很多共同点,都有过被贬的经历。有一天,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期满后回京途中,在洛阳城遇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送给了刘禹锡,诗中表达了他对刘被贬二十三年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刘才华的赞赏。当刘禹锡看完诗后当即回赠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回赠诗中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这样的导语迎合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可快速把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出来。

二、大?创新诵读教学方法以提高古诗文教学质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质量始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单调,这与学生活泼爱动、热爱表演的性格特点相抵触。针对这种情况,为切实提高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胆创新传统的诵读教学方法,积极把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深度参与诵读教学活动的机会。比如,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诵读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并在屏幕上展示与诗文内容相匹配的图片,使学生产生置身诗文所描述的环境中一般,从而使他们自然以故事作者的身份诵读故事,并较为恰当地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最终更透彻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及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都很大,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感知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结构、探究作者情感,有助于诵读质量的优化与提高。

篇10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生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能更多地体现对人文的助长、哲理的启迪和潜能的诱发,是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三千年的辉煌诗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作为古人性灵智慧和才情气概的反映和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和奇葩,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滋润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才,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史上耀眼的风景线和不朽的坐标。

正是古诗词自身独具的文学艺术特征,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学习目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规定学生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古诗词是必要的。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都是传承千年的名篇佳作,是古诗词的精华和代表,这些诗词对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其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激发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自觉承传祖国灿烂历史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通观近年来中考试题的命题趋势,古诗词的题目比重依然占了较大比例,并有加大的迹象。由此可见,古诗词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其特殊的意义正逐渐得到教育者的认同。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初中古诗词教学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为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法。同时,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知之甚少,领悟不深。在教学时,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串讲方式和串讲加背诵的教学方式,知识无体系,能力无层级,过程方法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生硬移植。这样的教学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诗词的关注度自然不高。学习古诗词“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成为诸多教师教授古诗词的法宝,往往停留在教师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课后机械背诵记忆,而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特有规律,未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古诗词,并且疏忽诵读教学和情境教学,僵化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接受状态,也逐渐消解了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违背了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情绪为基调的宗旨,进而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学生应试、畏难心理严重

现在初中教育仍然围着中考转。考试几乎不考诗词,试题中即便涉及一些诗词方面的内容,也多以联句的形式出现,且考查的都是名句,题目简单,形式单一。这种单一的浅层次的考查不足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他们很实际很纯粹,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如果不是考试有名句默写和诗词鉴赏,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和诗词有任何的接触。抱着这种应试的心理,学生学习诗词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

另外,由于诗词理解起来偏难,学起来费时费力,导致一些同学产生了严重的畏难情绪,许多同学看到课后的“背诵”二字就顿生反感,对于诗词的学习自然兴趣不高,消极懈怠。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拨打,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代表和结晶的古诗词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涵养以及心智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当前初中生的特点,基于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问题,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归纳以下方法: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品析名句;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再现诗歌的意境。

(三)拓展思维空间,张扬学生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古诗词教学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探究,甚至敢于质疑,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

(四)引入情境,提高学生鉴品能力

情境可作情景、情形、景象、境地解,情境引入法是指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现、特定的音乐渲染衬托、恰如其分的语言引导、角色体验等方式,努力营造古诗词所描述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