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7 15:56: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篇1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心智能力的提高和情感需要的发展,这一阶段要逐步加大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常见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建立经典音乐曲目库,使学生逐步积累具有社会公认审美价值的音乐体验。

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音乐实践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欣赏习惯,掌握了基本的情感體验,建立了经典音乐曲目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能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文化分析,使之成为个人的音乐经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人学习音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使人的精神生活更美好。学校的音乐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所以音乐欣赏是以情感论作为教育心理学和音乐美学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地唤起学生表达情感。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直接将其省略,仅仅把音乐教学作为唱歌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不完整的。

2.违背音乐的审美规律

音乐艺术不能用确切的语言来表述,但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只言片语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重复,约束了学生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对本位音乐的关注

尽管新体系在不断推动,但很多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讲与听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下降,使音乐欣赏课流于形式。

二、解决音乐问题的策略

在实施音乐教学新体系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抓住音乐欣赏课的外壳,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握音乐欣赏的本质,使音乐欣赏课彰显出深刻、厚实的内涵。

1.铺陈背景,贴近作品灵魂

其实,很多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乐曲《土拨鼠》时,教师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向学生讲述《土拨鼠》的时代背景,分析乐曲的意境,让学生感受乐曲中主人公和土拨鼠虽然相依为命、到处流浪乞讨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紧扣旋律,明确作品主题

紧扣作品主题进行赏析,让学生在作品主旋律的指导下进行赏析,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即逝,如果学生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有足够的印象,那么对之后出现的旋律就不能很好地领会。例如,欣赏《八只小鹅》时,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节奏练习曲,教师把主题旋律画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熟记,并请他们注意分析作品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接着,教师让学生试着哼唱旋律,然后听人家是怎么唱的。听完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欣赏中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

3.巧借媒体,凸显教学目标

篇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篇3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乐教育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篇4

随着国家提出人才全能发展战略思想导向,教育部门在发展目标的设定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逐渐开始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今后社会大环境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人才储备基础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支撑这一改革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柱,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准,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更新,从而保证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科中,所囊括的思想要素具体体现在以下若干个方面,即文化底蕴、联想思维、审美思维、实践能力、情感体验、综合素养。可以说,涉及到的能力培养范围比较广泛,从学生的思维到能力,再到素质的建设,是支撑音乐学科素质改革的核心思想。在音乐课程教学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该思想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不仅能够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体系,使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育人价值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够改善现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动力以及深入探索的强烈热忱,对于保障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音乐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打造与众不同的音乐课堂。

二、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一)优化课程导入,丰富文化底蕴

音乐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是同样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也是支撑其艺术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立足于这一目标进行教学革新重点考虑,对课程导入环节进行优化。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譬如词曲作者的简介,亦或者是音乐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歌曲所要诠释的文化内涵等,通过资源之间的系统衔接与整合,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便能够对课程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明晰,从而支撑其按照特定的方向,以及有效的思路引导,去学习课程知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古诗新唱《梅花》”时,可以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文化素材,例如分别介绍作者王安石,以及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词内涵加深理解,增强情感感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古诗新唱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能。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联想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经过联想处理之后,对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与本质特征加深理解,方便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基础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要合理规范课堂情境,为学生自主想象和深层次的联想提供一定的环境辅助支撑,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程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能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花木兰》欣赏课程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花木兰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直观展示相关的动画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审美和赏析,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深度而提供助力。

(三)组织合作鉴赏,培养审美思维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支撑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而鉴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对此,教师要加强思想重视,站在学生主观层面满足音乐课程领域的具体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以往灌输性的鉴赏教学方法进行更新,让学生以自主的、合作的方式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进行合理化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优秀的团队配合品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领域的环境适应性。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江之歌》欣赏教学时,则可以合理组织分组鉴赏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在组内分别对歌曲的节奏、艺术内涵,以及在演唱中所诠释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鉴赏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组织演唱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在音乐课上,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Phonetic Forum 音教论坛即时性。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演唱训练活动,为学生提 在多元化的艺术环境熏陶下,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在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演唱方法、技巧的传授,全面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音乐游戏,组织击鼓传花,或者接歌词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到音乐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掌握音乐演唱技能,提高演唱水平。

(五)拓展课外活动,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领域,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改革趋势,拓展教学范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全面地考虑和关注学生在音乐课程领域所表现的具体兴趣。之后以此为重要的行动参考,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较强的兴趣和动力支撑下,积极参与到音乐课程活动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或者平台,组织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例如在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出,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组织学生为敬老院老人进行文艺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孝敬老人方面的品德认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

(六)融合其他元素,提高综合素养

在音乐教学工作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音乐歌唱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的艺术元素,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艺术技能体系更加全面、系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热情和动力更加丰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歌唱与表演、舞蹈、乐器相融合,让学生经过综合性的训练和演出,加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整体修养。让学生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发掘自身的爱好和特长,从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专门成立兴趣社团,以此为载体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在支撑小学音乐教学系统革新方面,所呈现的作用十分显著,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支撑,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在音乐课上,教师要优化课程导入环节,构建情境,组织合作鉴赏、演唱训练、课外活动,融入其他元素、让学生无论从思想、能力还是在音乐领域的整体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篇6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对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影响

2015年3月30日,“核心素养”这一新名词出现在了国家文件之中。在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应以“核心素养”为前提,“核心素养”也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工作的关键和灵魂。高师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教育人才和舞台表演人才,其中主要专业是音乐学和音乐表演。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也有了新方向和新要求,而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设置上,高师院校音乐教学都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教学中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了解,造成毕业生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上极为欠缺,已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核心素养”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起到指导、引领、辐射的重要作用,使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服务,真正把“教学”上升到“教育”这一更高的领域,这也是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转变的契机,真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要求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在制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变,并逐步转变教育理念,根据核心素养对个人终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不断创新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二、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目标意识淡化

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基础教育,但是当前大多数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目标都偏离了这一主要服务对象,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与音乐实践的培养,缺乏对基础教育的深度了解,脱离了实际。

(二)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高师院校的老师都是采用老旧教学方式,教学观念陈腐,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提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老师单纯地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原封不动的搬上投影仪。课堂上也是教师“说”,学生“听”,没有互动,没有启发,导致课堂上出现教师站在讲台滔滔不绝,学生坐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学内容和形式异常的枯燥乏味。

(三)教学缺乏实践的指导

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更多是注重培养学生音乐专业技能,而缺乏在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等全面的培养与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所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比较单一,演唱歌曲、演奏的乐器、表演的舞蹈和弹奏钢琴曲都是老师教给的成品,没有经过实践的磨练,还不能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舞台演唱的调度、钢琴的伴奏、乐队合奏、舞蹈的编排等方面都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导致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低,终身发展能力欠缺。

(四)实习与就业技能不足

针对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很多高师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中都存在着极大的困惑,就业能力匮乏、就业知识欠缺导致学生就业难,难就业。而且在教育实习和见习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育经费的紧张,很多高师院校在学生实习与见习活动中,缺少专业的指导,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缺少老师在过程上的监管,导致学生根本不去见习、实习。这种不能正确认识实习、见习的情况,致使学生缺少了拓宽专业知识、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以上种种行为使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与社会脱轨,最终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结合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实行新课程标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把音乐教师的培养与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要结合“核心素养”的需求,从人才的单一化培养转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高师音乐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环节坚决不能脱离实际,而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实效性,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

(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从教学环节上增加实践能力培养,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培养与提高。在确保完成正常的教学过程的前提下,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开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技能专业选修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活动中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现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使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切实提高实践能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增强就业自信

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及时掌握社会就业资讯,并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具有紧迫感,主动提高就业能力。教师要在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指导活动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指导,给学生树立就业自信,督促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并不断端正学习态度,以达到更好的就业状态。就业指导要贯穿大学教学的始终,针对学生所处不同阶段设计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环节,分阶段、分层次的有序进行。就业指导教师也要及时的总结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手段和内容,真正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师音乐教育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在“核心素养”下,培养终身发展能力的需要。高师院校要不断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广大的基础教育阵地输送优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海涛.以就业为导向谈普通艺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分流培养[J].艺术教育,2009,(10):48.

[2]王伶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07):166-167.

[3]石晓平.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音乐创作,2016,(06):180-182.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21-23.

[5]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暂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6-16.

篇7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开始受到关注与重视,并成为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有效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使其在音乐教学的影响下不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音乐审美教育还能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受到熏陶,其重要地位更为显著。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简述音乐审美教育

为有效了解音乐审美教育这一根本概念,我们主要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理解。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在进行教育过程中,需要将音乐审美素养作为基础,进而对艺术审美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以音乐艺术为基础,领会到更多艺术中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改变学习者的思维模式与思维观念;从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音乐作品或音乐形式为基础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音乐认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教育本身便是以音乐审美为基础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才能在后续掌握音乐知识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感体验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涵、魅力与价值。因此,音乐教学是以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如果这两方面中有任何一部分存在欠缺,都会严重影响职业院校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职业院校学生本身音乐基础存在一定欠缺,音乐审美素养整体上参差不齐,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与内涵,这将会导致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强化音乐课程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使职业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训,其对学生艺术类素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因此,音乐教学也成为职业院校重视的教学内容。虽然已经有部分职业院校投入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便是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因为素质偏低,对音乐艺术的了解较少,无法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魅力、价值与内涵,也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艺术中所突出的美感。这样一来,整个音乐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流于表面形式,根本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与情感深处,自然也无法达到原本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学,在此辅助之下,学生便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进而真正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与情感,有效提升学校音乐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音乐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根据上述内容可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已经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的必然渠道。结合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广义上的音乐审美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的三观心灵思想受到渲染与美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除此之外,职业院校的学生本身便处于身心成长重要时期,有些人还未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思想状态上也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音乐审美教育课程便是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引导下感受到生活中所有表达传达美的事物,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始终坚持正确道路[2]。

三、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规划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在对职业院校完成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才能保证其教学效果的高质量。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良内容,则会导致学生本身音乐审美素养受到不良影响,进而使其音乐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规划设计时,应当重视教材本身的安排,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完成整个课堂的科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素质更高效率、更好的音乐审美服务。例如,教师在进行《欢乐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准备类似的音乐作品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如《月光》《梦中的婚礼》等。在找到这些教学资源之后,就是需要将教学资源与《欢乐颂》之间进行对比,罗列他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这些内容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所学钢琴去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比较性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对比与共同感受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寻找到音乐的魅力与艺术感。

(二)全面优化音乐教学方式音乐审美素养教学本身并不是仅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反复听取音乐作品过程中,以更为科学、合理、全面的方式了解相关音乐艺术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借用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音乐衣服的思想情感。因此,结合理论的知识性教学和结合感性的情感类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本质,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理性教学与感性教学,使整个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在理论教学的烘托下审美教育才能更好开展。在实际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多元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与情感体验之间的融合,并将其融入到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整个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情感,能够更好地对整个音乐作品进行解构[3]。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本身对艺术类事物了解较少,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方面基本上是一张白纸,等待教师与个人去涂抹。对音乐审美素养概念了解较少的学生们根本无法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能够明白音乐充满人们的每一个生活角度的同时,了解音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人群,有音乐的地方便会有情感的互通性和艺术的连贯性。若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将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培养自身音乐素养,使自身的艺术涵养不断降低。音乐审美本身是将因为艺术融合在生活之后进行探索研究与感悟,因此,音乐审美与探索生活之间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物,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与审美意识。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造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分析仅仅是音乐审美教学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情感内涵的深层次体验才是整个音乐审美素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部分。学生在接受教师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进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审美素养,否则对于整个音乐的欣赏只能停在较为粗浅的层面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以实践为基础开展各类音乐艺术学习,例如演唱、乐器演奏等方式,都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本身所表现出的魅力与价值。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造力对于音乐审美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性,除了对音乐艺术的鉴赏之外,音乐创作也是音乐审美素养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较为简单的音乐创造,使学生能够在创造过程中有效提升自身音乐审美素养,使其创新创造意识不断提高,为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篇8

第一,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小学教育者精确把握审美教学内容是做好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展示其艺术内涵;更需要对所教内容做更为深入的挖掘,使教授内容真真切切的成为学习的审美对象,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美的熏陶,最终到达塑造其审美欣赏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是塑造审美精神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是动态美的展现。它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审美的熏陶,最为有效的增强了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修养。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二、实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大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依旧有待加强与提高。如何有效的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依旧是个严峻的课题。那么如何作为工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们该如何做出积极反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呢?对此,我认为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点,从而方能真正的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一)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通过倾听获得没得享受。因此通过对音乐语言全面而精细的解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因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需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牢牢把握歌唱声音所呈现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达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理解,这其中包括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以及相关的表情记号等等,当然也包含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歌词等,从而更好的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音乐。这也能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其在听到看到的同时有所感、所思、所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首先在形式上要给予学生以吸引力,因此将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于教学之中,如,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在教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熟练的课前准备,使音乐语言与音乐展开可以有效的同步进展。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既能够看着大的草原画面,又可以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专注的享受这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通过长期的精心教学便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应给予其无限的想象空间。除音乐音响带来的享受之外,还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美好的联想,进而领悟到所听音乐的意境美。此刻教师需给予学生以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如旋律与歌词、音乐创作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展开聯想,进入音乐想要展现的内涵,从而理解与感受到音乐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在审美想象力的过程中使既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又极大地增强了其审美的想象力。

(三)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门类,主要是通过声音的传递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力的培养呢?在我看来有一下几点:①审美演进,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演进到不同的行为习惯之中,如,《美丽的草原》一课体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时可以想象到辽阔的草原如同一位胸怀博大的长者。在这一审美感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对于长者更加的敬爱,这正是一种审美创造力的体现。②审美类比,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转移到相同或相似场景之中。同样是《美丽的草原》一课表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当学生在看到相似的场景中便会想起这部作品。这同样是一种小小的审美创造力的体现。

(四)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力

首先审美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审美能力。而音乐的审美评价能力则是受到了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所限制。然而,就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其思想上以及音乐素养都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持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判能力。对于音乐审美的判断力,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这正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没类,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音乐教师正是这一审美艺术传播的纽带和中枢。因此,我们应以最为严谨的态度及责任意识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塑造出真、善、美的学生,使其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树立对美的正确观念。

三、小结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也不是教会学生识谱,而是为了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喜爱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及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懂得欣赏音乐甚至是表现音乐。从而构建起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宗旨。

参考文献:

[1]陆莺燕.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篇9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16-02

在很多或者说绝大多数高校里,音乐专业的学科设置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划分方法,即声乐、器乐、理论等几个方面,这样的课程设计虽然使得音乐师范生能够较为广阔的涉及音乐的几个方向,但是很多理论科目的设置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在之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提高音乐师范学生的专业素养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以及音乐学习的应有之义。

培养师范类型音乐学生的目标是:使得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学科基本理论、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素养,把握好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以及规律,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能力。这些年以来,我国对素质教育以及德智体美并行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推行深入,提高音乐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以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以现代音乐的教育思想去提高专业素养是每个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的。

1.专业核心知识方面

众所周知,专业核心知识是每个专业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好这些知识,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教学。乐谱的熟识、歌唱技能的掌握、乐器的弹奏和简单的创作这三个方面是作为音乐师范生必须掌握好的三项专业技能:

1.1乐谱熟识方面:乐谱是一种用来记录音乐的符号,熟识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开阔视野,深化对音乐理解的必由之路。虽然在上大学之前或者很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音乐,这样的学习经历可能会使很多同学忽视乐谱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作为一名音乐师范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初识音乐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知道如何熟识乐谱。

如何才能增强熟识乐谱的能力呢?一是要经常抄写乐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乐谱有更细致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对它有更敏锐的感知力。二是要运用自己理性分析的能力,分析作曲家的作曲技巧,每个句子的高低起伏以及和声的设置。三则是要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加强整体上识别乐谱的能力。何谓整体识谱,即是在浏览一遍乐谱的时候就可以把握好整个谱面。虽然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细想来,既然我们可以一目十行的读中文小说,指挥家可以在舞台上非常快地读谱,钢琴演奏家可以挥洒自如地沉浸在音乐世界,我们就不会怀疑这一点了。

因此,在教学生学习音乐的时候,我们要有很高的耐性,帮助他们从最基本的乐谱开始入门,再根据以上的方法循序渐进,使他们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入门条件。

1.2歌唱技能方面:歌唱技能是音乐师范生应该具有的重要基本功,流畅自如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的音乐类学生的基本条件。歌唱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远古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歌唱的方式为劳动加油打气,为祭神活动呐喊助威。作为人类最原始最自然的表情达意的方式,歌唱在今天的社会也依旧很重要。

正所谓"耳濡目染",所以我们要加强自己听声辨识的能力,上课的时候多注意老师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并把自己理解的音乐唱出来,让老师可以纠正自己不好的地方。此外,在学习某一段或者某一个人的音乐时,一定要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要表达的情意,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在歌唱时情感的流露。

其次,依旧伴奏的不同和演唱情境的不同,要适当灵活的转变自己的演唱技能,而且演唱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自信大方,适合得体的肢体语言总会为音乐表演加分不少。

而在以后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互动,以身作则,自己要多听学生的演唱,及时纠正他们唱的不好的地方,如果是在中小学教学,更要细心观察,让学生自己示范,合唱之后,再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单独的教习。

1.3乐器演奏和简单的创作方面。一门乐器的掌握是音乐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单纯的唱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今后的音乐教学。音乐师范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曲风、情绪和旋律的不同选择正确的伴奏,为创造性地音乐学习和教学活动锦上添花。伴奏形式的不同可能会带来情绪表达上的不同,比如说《绿色的梦》这个曲子,它体现的是学生们单纯活泼、青春洋溢的天性,因此在为这首曲子伴奏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具有跳跃性的和弦来与整个曲子的氛围相匹配。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整首曲子体现的风格和情感。

在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新课标里,涉及到了音乐创造方面的内容。这就对我们音乐师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音乐创造,就是在音乐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周围的音乐材料和情景进行即兴的创作,比如说简单的歌曲创作和音乐演奏。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呢?首先,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美好的东西,比如说放一些很优美的曲子给他们听,或者把摄影师镜头下的大自然放给他们看。二是要有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交给他们一些音调,押韵等方面的知识。三,有了美的体验和生活经历之后,语言的积累和创作是音乐创作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看多听一些优秀作词人创作的歌曲,或者欣赏一些中国的唐诗宋词,从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2.多学科知识素养方面

在上面的专业核心知识方面,具体谈到了音乐师范生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在这一小节里,我将谈一下我们应该具有的多学科知识素养。音乐本来就是一门包容万象的复杂艺术。"综合性"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教育的新方向,所谓综合,就是音乐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他的人文学科密切相关,在基础音乐教育的基础上与其他相关文化相结合,使得学生有一个完整和谐的发展空间。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育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这方面的职责。因此,在现代教育茁壮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把强化自己的艺术素养作为自己的目标。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整体艺术素养的三个方面。

2.1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和较为偏远的地方,因为教师资源有限,或者说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会把音乐课看成是自己消遣休息的时间。由此,课堂的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语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媒介。语言在这里并不仅仅指简单的沟通和交流,而是更为宽泛的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渠道。这对我们师范生就提出了要求:第一,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普通话标准。第二点,使用的语言要简单易懂,逻辑清楚,而且还要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根据教学年级的不同适当改变教学语言。第三点,身体语言得当,面部表情自然,运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描述性语言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记忆深刻。

2.2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音乐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对课内知识的把握上,而且还体现在对课外活动的积极参与和组织上。音乐需要创作,也需要分享,分享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音乐再创造的过程。在形形的活动中,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众口难调的困境需要我们用专业的学科知识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去调节。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想要得到学生良好的反馈自然需要自己有很好的工作能力,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晚会、开闭幕式,这些活动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的音乐节目,我们都应该谨记于心,并能运筹帷幄地协助每一次课外活动的圆满开展。

在课外,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比如说,音乐接龙,我爱记歌词,小团队的合唱,歌曲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增强沟通。适当的小比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3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音乐师范生自然是音乐和师范的合体,学习音乐,懂得欣赏,最终还是需要我们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习掌握教育教学能力并不像很多人所说,是我们专业的,它不仅是我们专业的必修课,而且还是以后工作的基石。

课堂上的专业性、幽默性可以勾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视听结合的趣味性可以较快的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和学生的融洽相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应该起好示范带头作用,给学生做好榜样。这些今后工作中的需要自然鞭挞着我们在大学中学好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而且,课件的制作能力也是衡量我们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师范生,掌握良好的计算机使用功能是适应新型教学的基本专业条件。教育教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和具有创新性的课堂环境。

在竞争日趋激烈,新教育日益提倡的今天,我们需要专业的核心知识,也需要完整的艺术素养,需要对音乐的敏锐感受,也需要传道授业的专业自觉。因此上述两大点――专业核心知识、整体艺术素养是我们每个师范生应该努力学好的专业素质。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实现自己在音乐上的追求以及作为师范生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康惠军.音乐师范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音乐天地,2006,(7):4-6.

[2]刘寿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管理观察,2009,(3):106-108.

篇10

【关键词】

钢琴艺术教育;审美情趣;音乐情感;艺术美

钢琴之所以能够被誉为“乐器之王”,其旋律令人感觉美不胜收,除了其自身的艺术特性、特征与经典钢琴作品的支撑之外,演奏者对其艺术美的呈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钢琴艺术美的体现则需要凭借钢琴演奏者的艺术表现、艺术素质、艺术修养是否符合美的标准,是否能够通过自身对于美的理解向听众诠释,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钢琴艺术发展到今天不仅对其演奏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钢琴艺术教育中同样发生着不断地改进,且愈加的强调钢琴演奏者精神、文化、审美情趣等艺术修养、表现层面的教育,而这也是对于钢琴艺术本质的一种回归,即是钢琴艺术教育的核心就是艺术审美情趣的培养与教育。

一、钢琴教学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而在钢琴艺术教学实践中,虽开始重视艺术美的培养,但其程度仍不一而足。绝大多数的钢琴艺术教学仍是注重对于演奏技能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以至于钢琴演奏者的演奏不具备足够的情感与感染力,进而无法在演奏时引起听众的共鸣。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演奏时没有理解乐曲的内涵,没有把握音乐的情感,没有衍生出音乐情趣而导致的。所以,在钢琴的教学中,不仅应该教授学生的演奏的基本功,还应该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情趣与音乐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在笔者看来,钢琴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培养钢琴学习者技能的同时,让其感受与学习到更多的音乐信息,进而结合自身对于音乐的认知与理解,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习者能够流畅、完整的完成整首钢琴作品的演奏,力度、速度、节奏等方面都能够很好地掌控,但弹奏出的音乐确如白开水般淡然无味,缺少生动的情感与具有张力的感染力。笔者认为,这是演奏者缺乏自身情感的融入或是没有把握住演奏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作为教师,在传授钢琴学习者演奏技能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对于艺术美、艺术情趣、艺术情感的训练与培养,让学习者能够将生动的情感与演奏技能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升学习者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采取不同形式的手段引导学习者提升自身审美素养

(一)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与创新教学的方式与内容,引导学习者的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且增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习者激发自身对于艺术美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释放自身的情感与素养。此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积极注重其自身对艺术美的理解,立足于教学的过程、内容、钢琴演奏的旋律以及教学实践性等方面来激发与提高学习者的情感与情趣。教师作为知识、情趣和音乐素养的传授者,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者的音乐情趣,更应该在教学中倾注其自身的音乐情感与对美的理解,这样学习者才能被教师的情趣所感染。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实现艺术美、教学美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充分调动钢琴学习者积极性的手段,这种以培养艺术美与审美情趣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更能够使学习者不断的体会美,从而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提高其音乐素质的同时,更能够提升其人格的修养和魅力。

(二)加强学习者对于艺术感受力的思考

激发了学习者的审美情感之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习者加强自身对于艺术感受力的培养。艺术感受力在钢琴艺术中的体现就是我们常说的乐感,虽然由于不同学习者的个性、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存在差异,致使不同学习者的乐感高低不等,但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是能够通过各方面的实践进行培养的。这就需要钢琴学习者在实践中不断去学习、感受、揣摩、转化。俗话说,“功夫在弦外”,其含义就是学习者在实践中不仅仅仅将目光定在自身的训练中,而是应当走出琴房,多去观摩别的演奏者的演奏,或是去聆听不同演奏家、作曲家的作品,通过分析、对比这些作品的背景、情感、表达方式等等,不断积累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认知,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在理解与认知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思考,去思考作品的创作内容、创作风格,作品本身的结构、曲式等等,在思考中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学会鉴赏,在鉴赏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形象、情感等等内容,去感悟、去学习、去积累。

(三)引导对学习者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当钢琴学习者具备了审美情趣的态度,学会了去理解与感受钢琴艺术美,那么其需要做的就是将内心中对于钢琴艺术美的理解通过演奏诠释,去提升演奏时的音乐表现力。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前两者是演奏者演奏的基础,音乐表现能力是演奏者诠释艺术美的手段,缺少了音乐的表现力,即使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再深入、对技术掌控得再娴熟,其演奏的音乐一定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这三者可以说是始终贯穿于整体钢琴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应该重视钢琴学习者这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去启发、引领钢琴学习者主动去提升自身,循循善诱,从思想、情感、情趣、艺术美等各方面激发学习者的审美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