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市场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8 16:3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药零售市场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药零售市场研究

篇1

在对全国12个主要城市零售市场进行的连续性跟踪研究中,我们发现,OTC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迁。我们从年滚动金额(MAT)上,可以明显看到维生素及钙制剂已经在2004年第三季度跃居各类别榜首,并成为药品零售的武林盟主。而感冒药稳中有升,虽然名次有所下降,但在零售市场所分的羹并未减少分毫,仍维持25%的高份额居第二。口服解热镇痛类药品一路下滑,但整体金额仍然有所增长,此类别产品整体规模排在胃药、皮肤用药、减肥产品和外用消炎止痛药之后。

从2004年初开始,维生素、感冒药这两类产品高高在上的销售额有了一个较大的回落。减肥产品、口服解热镇痛药物也一改销售不旺之势,有了新的增长。突发事件对零售药店的影响正渐渐淡化,但它对消费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渐渐表现出来。

我们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几组产品―维生素类、口服解热镇痛药物、抗感冒类药物以及减肥药物,同时分析目前新的市场格局中这几类药物的一些特点,希望能对药店的运营及厂家的营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维生素已成为零售药品的盟主

维生素这个“大奶酪”又大又香甜

非典期间维生素的增长是非常令人瞩目的,在被监测的8城市中,不足70个维生素生产厂家笑到最后也笑得最好。这两年维生素市场的增长率高达80%,与感冒药市场的激烈竞争程度相比,成为“领头羊”的维生素和钙制剂市场,可真称得上“胜似闲庭信步”。

医药零售市场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上海、杭州及南京作为非典波及较小的城市,所感受到的健康危机却最为明显,都引起了非常壮阔的波澜,北京则次之。而广州作为非典首当其冲的城市,反而对维生素整体需求刺激不大,可见广州独特的人文饮食特点,仍然是维生素难以逾越的门槛。回想当初,牛奶“撬开广州人的嘴巴”,也大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才以更纯、浓缩等概念使广州成为名列前茅的牛奶市场。由此想见,这里将是日后维生素的最有潜力的、也最检验各厂商营销功底的战场。可以预见,我们将会看到维生素市场在广州的硝烟滚滚。成都是维生素下滑至从前水平的城市,休闲的成都人对维生素为何如此冷淡?只有进一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回答了。

渠道一度回归

维生素类的销售渠道一直以药店为主,某些城市近两年来非药店渠道的销量越来越大,是不容忽视的补充渠道。前两年,也许是为了躲避非药店渠道的人流,也许是对药店渠道的信任,人们在这段期间更多地选择了药店渠道购买这类产品。但目前,又继续他原有的轨迹,渐渐向超市渗透。在北京、上海、广州的渠道分布更能看到这种缓缓进行的、不可阻挡的趋势。

维生素市场没完全成熟就成为了零售市场的老大,以后的路怎样走就更值得人们关注。可以预见,更多的厂家将进入细分市场争夺战,价格战的趋势都在所难免。

口服解热镇痛药反弹

2003年的负增长―口服解热镇痛药中,西药占据了95%,在经历了2002年政府限价的风波后,又在非典中遭受到限售的打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很多药店甚至撤去了口服解热镇痛药的柜台。2003年,此类药品在被监测的12城市的销售额出现了-4%的负增长。

2004年的增长―就像冰河到了春季会融化成淙淙水流一样,口服解热镇痛药在2004年终于看到了一线生机,无论销售额还是销售量,在2004年一季度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究其变化的原因,大致有几方面:

零售药店的蓬勃发展

据致联(URC)公司2003年的普查结果,12城市药店总数已达到1.4万家以上,还不包括其他的如超市、大型百货店等销售药品的柜台。2004年8月份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与致联市场研究公司(URC)联合进行的全国城市消费者自我药疗行为的调研结果显示,感冒发烧、各种疼痛是消费者经常发生的主要不适症状(见图表),揭示出此类产品的无限潜力。较高的发病率、容易自行判断病情和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等因素,都使该类产品在去年有了明显的增长。

新的适应症与消费观念

2004年一季度很多品牌产品扩大了以往的定位面,把注意力转移到头痛或运动带来的伤痛,以史克、罗氏、施贵宝为代表的前10位厂家进一步扩张,销售金额较2003年同期增长了27%,但是真正的受益者是谁呢?由于此类药品消费的平均价格正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0.75元/片到2003年的0.61元/片,再到2004的0.55元/片,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正呼唤着低价位的个性产品问世,因此品牌扩张与消费者的教育虽然带给前5位厂家很大的金额增长,但也导致了他们市场集中控制度的下降,从2002年一季度的84%到2004年一季度的79%,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当地厂家的很分散、微小的上升。由此也更能体会到国内大多数产品的弊端:定位不明确或过于传统,缺乏个性化营销,花费更多的力气在与竞品打价格战,不能在市场需求增加时脱颖而出。

新品牌的增加

在2004一季度涌现出很多的新品牌与新规格,8城市将近有百余个品牌或规格出现在货架上,而且明显发现各厂家更愿意在成都、武汉等城市进行新产品的上市推广及品牌规格的延伸。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这两个城市前5位产品所占份额明显低于其他城市,表明没有占垄断地位的大品牌形成。这也说明市场中还有很多的商业机会。

感冒药物大飙升

中、西药地位曾一度互置,目前基本恢复原有格局

在2003年的第二季度,中西药一度互置,在季度的销售数字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非典来袭时人们的恐惧心情。中药抗感制剂尤其是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由于有预防的功效和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得益于舆论的宣传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时之间,成为紧俏商品,甚至脱销。较非典前,中药的增长率高达99%,而西药只有23%。但是2004年的数据则显示,感冒药市场,中西比例仍然四六开。无论西药还是中药,与PPA事件迥然不同,并没有导致感冒药市场的重新洗牌,受益者仍然锁定那些耕耘以久的知名品牌。

中药借非典发力,不同城市收获迥异

非典事件后,各城市中西药发展的趋势在不同城市呈现不同的方向,归纳起来有4种不同态势:

1.北京、广州、重庆:非典期间中药的销售额两年来首次超过了西药,非典之后,中药稍稍回落,但并没有回到原来的水平,中西药的规模非常接近,也就是说中药借非典之机小上了一个台阶,拉近了西药间的距离;

2.南京、杭州、青岛、武汉、天津、深圳这些城市实际受非典的冲击并不很大,但中药在非典期间一度疯长,出现中药销售大于西药的状况,非典过后却仍然是西药遥遥领先,也就是说中药又打回原形了;

3.上海、沈阳两城市西药一直占有绝对的优势,非典期间中药的增长也不大,非典过后其中西药的格局并没有多少改变,似乎并没有受到这次突发事件的影响。由此也可看出,上海、沈阳感冒药受非典的影响较小,而且消费心理更西化,更看好西药疗效的迅捷,这在其他的品类分析中也可同样发现;

4.成都市中药市场规模自2003年一季度超过西药,三季度虽有回落,但至今已超越西药,大有东风压倒西风之势。成都消费者更易接受中药制剂的特点也不容忽视。

中药掀起的热潮主要来自几个产品―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同仁堂板蓝根、众生双黄连、峨嵋抗病毒口服液,但在非典之后渐渐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而999感冒灵、同仁堂感冒清热冲剂受非典影响不大,一直保持着每年一、四季度增长明显的动态曲线,仍然是抗感中药市场上的霸主。

篇2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与致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URC)于今年五月共同开展了《药店店员导购行为的研究》及《消费者自我药疗研究》。综合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对医药零售业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中国大陆地区七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分别对消费者及药店店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药店店员访问采用面访的方式进行,每城市样本量为50个样本;消费者调查采用电话访问与面访结合的形式进行访问,每城市样本量为250个样本。以下为本次研究的部分主要发现:

第一部分《药店店员导购行为的研究》结果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得到药店店员的充分认可,近90%的药店店员认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药店的销售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2000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实施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截止至第五批非处方药物名单的公布,非处方药的数量已经近4000个。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也得到了作为药品终端零售人员的药店店员的一致认可。本次调查中,高达92%的药店店员认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必要,他们认为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药店的销售工作。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药店店员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问卷中列举的几个药品类别是否属于OTC药品。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对于理顺和改善药品销售终端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

约有70%的消费者会受药店店员的导购行为的影响

药店店员大多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药品使用常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能指导消费者正确用药。调查结果显示,七城市中70%的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销售人员导购行为的影响。

进药店购药的消费者,无论他们是否清楚或是否已经决定了要购买什么品牌或什么类别的药品都会不同程度地受药店店员的导购行为的影响,转而购买店员向他们推荐的品牌。因此,从积极推行自我药疗的意义上讲,加强对店员用药知识的培训,务求提高他们对于药品使用常识、产品具体药效及使用方法的掌握水平具有长远的社会效益。而对生产企业来讲,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店员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将自己的品牌作为首推品牌的几率,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本研究还对店员对推荐品牌及其推荐原因作了详尽、深入的分析。

各城市药店平均进货频率不同,生产厂家销售人员应注意进货数量及缺货情况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七个城市中,广州、深圳、成都的药店进货频率最高,沈阳市药店的进货频率最低,各生产厂家应针对不同城市的情况做好药店进货、存货的跟进工作,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近年,国内大中型城市的药店呈现连锁化趋势,但由于连锁发展历史短,可借鉴的经验少,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何在进货价格、库房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强管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药店连锁发展的道路,是药品生产企业和零售业界共同面对的课题。

超过80%的药店店员具有中专及职高以上学历,77%的药店店员从业后接受过系统的药品知识培训

医药零售从业人员的学历及接受专业培训的程度普遍较高。被访者中,超过80%具中专/职业高中以上学历,77%受过系统药品知识培训,69%拥有相关证书。这与政府部门有效管理及生产企业为医药零售行业提供各种相关的培训不无关系。

在快速消费品中常用的促销模式对OTC药品的销售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研究发现,消费品领域中常见的一些促销方式也在OTC药品零售中被采用,如:产品包装模型陈列、灯箱、海报及派送礼品等,对药品的销售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但国家明令禁止的坐堂医生、派驻促销员等不法方式仍然存在。被访者对各种促销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评述,这将有助于生产企业合理调配资源,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促销活动。

外资企业销售代表的工作及针对药店进行的培训普遍得到认可

调查中,店员分别从拜访频率、专业形象、产品知识、沟通技巧和销售技巧等方面对销售代表进行了评价,发现他们普遍对外企的销售代表评价较高,而关于企业对店员培训对销售的作用的评价也出现相似的结果,这些应引起本土企业的高度重视。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类培训的优缺点,供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参考。此外调查还就企业对店员所采用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第二部分《消费者自我药疗研究》结果

超过半数的被访者有坚持锻炼的习惯,定期服用维生素的比例超过20%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科学饮食、服食保健品、戒烟戒酒是被访者最常采用的保健方式。被访者中的33%有经常运动的习惯,22%会不定期运动,只有11%表示从不运动。

此外,20%的被访者会定期服食维生素,72%的被访者为非吸烟人士,其中不吸烟的女性占92%,而不吸烟的男性只占43%。

消费者对常见病进行自我药疗的比例较高

超过70%的被访者会对“小毛病”作自我药疗,小毛病包括:感冒、皮肤疾病、肠胃病、神经性痛症等症状较轻微的常见病。仍有约10%的被访者习惯有病就看医生。消费者在进行自我药疗的过程中表示非常需要获得相关的药品知识和信息。

三成被访者知道非处方药,这其中75%的被访者清楚OTC药的购买不需要医生处方

约30%的被访者知道药品分类,其中的75%清楚“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购买”这一OTC药品的特点,但了解 “可自行诊断病症并按照使用说明书服用是安全的“这一特点的被访者不到20%。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被访者能读懂60%以上说明书的内容,但令人担忧的是有15%的被访者仅能明白说明书中不到两成的内容。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示能严格按照说明规定剂量服用,超剂量服用者不到10%。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对药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做了严格的规定。相信随着药品使用说明书内容的逐渐规范,药品使用说明书将帮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具体的药品使用知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方便的自我药疗条件。

本土药品品牌的知名度超过外资品牌,消费者对中药制剂情有独钟

篇3

商业竞争有时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在那关键的时刻如果有一点点的退缩,一切努力也许就化为乌有。最近在北京药品流通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的德威治平价药房总经理张玉宽,一脸平静地坐在我们面前,向记者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其实都是空穴来风”,张将各路朋友转述的种种信息一律概括为“虚拟的消息”。他说,“德威治开张前的那段时间,我被各式各样的传言搞得很痛苦,经常听到某某要整你们了”,当时只能用“内心压力很大”来形容自己的生存状况。不过,他立刻用爽朗的笑声来了一个总结:“我们开平价药房是利国、利民、利己,并不是针对谁,现在我们挺住了,而且活的挺好。”

当获准在德威治1300平米的大药房里拍照时,镜头中前来买药的附近居民更像在逛超市,在开放式货架里随意走动。而从药房宽敞的玻璃门眺望马路对面的一家药店,陈旧的牌匾上字迹模糊,显得有些难以辨认。

在北京的1200家药房里,德威治平价药房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德威治的创立者们准备用令同行们大跌眼镜的速度开设第二家、第三家分店。“我们已经在筹措中了,药店已经选好址,120名员工正在进行封闭式培训,不久就可以看到德威治的下一个药店”,张踌躇满志地打了一个强有力的手势。这位拥有15年药厂管理经验,当过药厂厂长的总经理似乎并不相信“卖药赚钱店难开”的传言。

与大多数其它消费品相比,医药零售是一个壁垒森严的行业。《中国药店》副主编吴开华认为,这种行业壁垒是由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但是,为新进入企业制造障碍,显然不是完全出于对医药零售的安全性考虑。“这里面有巨大的利益”,央视咨询的一位资深市场研究人员说。地方保护、手续繁琐、同行恶性竞争、滥收费以及腐败行为都让准备进入医药零售的投资者头疼不已。一位从深圳挟资到北京寻找开药店机会的朋友,经过两个月市场调查后黯然返回深圳,临行惆怅地说,“北京的医药零售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广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单体零售药店牌照僧多粥少,一张工本费仅200元的牌照一度被炒到20万元。直到2001年7月,广州市药监局放开对单体零售药店的禁令,形势才有所好转。

“游的最快的鱼”

“要想在医药零售市场获得利益,你必须成为一条游的最快的鱼”,一位药店经营者如是评价。因为,落后就意味着被后面追上来的“大鱼”吃掉。这些张开血盆大口全速推进的“大鱼”包括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2001年的兼并扩张,其旗下药店由10余家猛增至115家。其总经理陈济生希望“一个区一个区的吃,把连锁药店网络铺完北京市”, 2002年目标是200到250个门店。

一只脚已经跨入北京的三九连锁药店,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设1万家药店。国内药店零售额排名第一的重庆桐君阁,一年发展近160家连锁店。在这些国内零售巨头的背后则浮现出庞然大物般的国外连锁零售商沃尔玛、DRAGSTORE、地平线等。

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压力,医药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连锁经营。药店连锁从1999年国家解除医药零售跨地域经营禁令后开始迅速发展。至2001年底,深圳市拥有医药连锁企业11家,药店近470个;上海从事药品零售的企业已经连锁的药店达902家;重庆仅“和平堂”就有连锁店面300多个。北京则干脆出台新规定,今后不再审批没有连锁经营的药店。

国家药监局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连锁药店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从进货的渠道上就阻挡了假药。连锁药店要想维持住整个企业的声誉,必须对每个门店严格管理,因为一家门店出现事故必然要牵连到其他药店的声誉。连锁药店一般配有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质量化验,从药品的内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堵住了假冒药品存在的可能。

但是,国内连锁药店的营业额与国外零售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巨大。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坦言,“我们的药店规模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

的确,重庆桐君阁年销售额不过5亿人民币,广州健民医药连锁店年销售额不到4亿元人民币,北京金象大药房为2亿人民币。而美国最大的药品连锁企业CVS,有4100多家门店,药品年销售额达200亿美元,几乎占美国年药品零售额的1/5。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会长王锦霞认为,除了与国外企业经济实力对比悬殊外,我们的连锁企业自身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总部与分店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未能完全实现统一配送,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锁;此外,新加盟店没有统一要求,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精通业务的基层管理人才。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2003年1月1日起,洋药商可以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开办药店,中国医药零售企业将不得不接受“与狼共舞”的现实。“竞争压力当然有,但同样是一个发展机遇,我们连锁药店经营中的许多弊病在洋药商的冲击下也许可以得到根治,”张玉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事实上,“试点洋药店”已经在上海、北京等地悄悄运作了。据悉,外资医药企业早已在国内投资建厂,目前在华企业有1700多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医药企业如辉瑞、诺华制药等均在国内拥有投资项目。“长期以来,他们进入医药流通领域只不过是一个政策和时间的问题,”一业内人士分析说。其言下之意是,洋药商拥有的药品流通经营和管理优势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具有60年发展历程的美国药店,其经营方式早已多元化。有大卖场连锁店,也有小型专业连锁店,有特许经营,还有联盟经营,以及单体或独立经营的传统药店。如美国CVS,实行会员卡服务,持卡消费可以对CVS品牌商品享受10%折扣。而RiteAid,则提供免费测血压,给进药店的小孩提供低价冰激凌等。

王锦霞指出,国内药店连锁经营要多元化。学习借鉴国外连锁企业的经验,在经营医药商品的同时,根据各分店所在区域顾客的需求,兼营日用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照像器材等商品,以方便顾客,增加营业额。海王星辰把柯达胶片冲印店引进连锁药店,是医药连锁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尝试。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医保全新大药房开进华堂超市,同卖的还有薇姿护肤用品。三九朝阳药店里,洗发水、卫生巾、洗衣粉等便利品也摆上货架。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多元化尝试还刚刚起步。而主导国内药品流通市场竞争的利刃仍然是价格。哈尔滨、沈阳以及武汉都曾出现过激烈的价格战。日前,武汉的平价药店因为药品降价危及既得利益者,受到围攻、恐吓以及火焚。一位业内人士说,“我们不希望看到药品市场和彩电一样陷入毫无希望的价格战中,那样受到损害的将不仅仅是医药流通企业,患者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篇4

1 药品的市场销售排序信息

1)登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全国医药商品信息网”,从“全国药品销售分析报告”栏目可以查询到历年27家样本商业公司1 500多种药品的市场销售金额排序;从“全国医药商品信息”栏目可以查询到42家样本商业公司150多种药品的市场销售金额排序以及主要生产厂家的销售金额。

2)通过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或者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上海)公司网站的“中国城市样本医院数据库”,可以分别查询到历年全国20余个城市300多家样本医院、3 000多种药品的购药数量、金额、剂型规格和生产厂家的市场份额。

3)如想了解某个药品的一般销售排序情况且该药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可以登陆安徽“华源医药网”(省略)或湖北“九州通医药网”(省略),这两个网站有大宗药品的定期销售排序情况。

4)如想了解某个非处方药品在药店零售排序情况,可以登陆广州“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省略)和北京“中国健康网”(省略),从中可看到某月某类药品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药店销售的排位前10位药品排序。当然,想掌握某类药品在零售药店中的详尽市场占有情况,也可以与艾美仕市场调研咨询(上海)公司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联系,委托这些机构做产品专题调研或者向其购买已有产品零售市场的研究报告。

2 “药品招、投标”、“医保目录”收载情况

如想查询药品是否进入“医保目录”或“招、投标”的情况,可以登陆“百度虫医药商务网”(省略)。该网是杭州百度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辖的门户网站,在这里可以进行全国及各省、市“医保目录”以及全国各地“药品招标”信息的查询。有些药品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可能进入某省、市的“医保目录”,检索时要仔细。

3 药品的市场竞争信息

1)如对药品的市场竞争情况感兴趣,可以登陆“中国健康网”或“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使用“药品名+市场”进行组合检索,一般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中国健康网”由北京东方特比公司主办,“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两网中有关医药市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都较齐全。

2)如想得到系统的市场分析报告,可以进入“中国报告大厅”(省略)网站。该网站成立于2002

年10月,是由厦门宇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通并运营的一家大型专业化市场研究网站,提供针对企业用户的各类信息,如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统计数据等。该网主页上有不同行业研究报告分类目录,其中“医疗医药保健”栏目下又分化学药、原料药、中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其它有关条目,内有一些报告是可免费阅读和下载的。当然,也可以选择须付费的在线专项报告定制业务。

3)可以直接登陆相关制药企业的网站,及时了解它们的生产和经营动态。其中研究上市公司的季报和年报是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

4 国家医药政策和法规信息

如想了解国家医药相关政策和法规,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sda.省略),点击“政策法规”栏目,即可以看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政策和法规等文件标题了。如知道政策或法规的文件名,也可以输入关键词检索。

5 卫生资源信息

1)如想了解国家有关卫生资源的信息,如各地的医院、卫生院、诊所、医生的分布和数量,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可以登陆国家卫生部的网站(moh.省略),点击“卫生统计”栏目,即可看到各年度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等文件,查阅所需的信息。

2)如想了解“新农合”的有关情况,可以登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省略.cn)。该网站是在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及其国外贷款办公室的指导下,在英国国际发展部、世界银行和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支持下,于2004年6月开通的一个公益性的专业网站。目前设立的栏目有:政策法规、动态消息、试点工作、活动图片、专家文库、学术园地、国际信息和在线咨询等。

6 药品的临床医学文献

1)如想了解有关药品的临床医学文献和信息,可以登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网站(nstl.省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2000年6月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网站列有中、外文期刊、图书、会议资料、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文献数据库栏目,免费提供题录和摘要,但索要全文则需要付费。

2)也可以选用“中国知网/CNKI”(省略)上的数据库。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它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CNKI收录范围包括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等,可以向用户提供1 500万余条文献题录,800多万篇全文文献。

7 新药研发数据库

“中国天然产物数据库(CNPD)”是北京创腾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综合性天然产物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是在MDL化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并完成的,是为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建立的一个易于使用的综合性天然产物数据库系统。该数据库力图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国国产植物中分离、鉴定的天然产物的物理性质、生物活性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结合中国传统中草药的应用实践,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化学信息管理手段,为中国的新药、天然产物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一种重要工具。

“CNPD”目前已收集了57 000多个天然产物,涵盖天然产物的37个类别。类药性分析结果标明,“CNPD”中有约70%的分子是类药性分子。

8 “非专利药仿制和医药中间体的信息情报数据库/Horizon Global”

汤姆森公司(Thomson)开发的世界领先的“非专利药仿制和医药中间体的信息情报数据库/Horizon Global”,具体内容包括世界范围内上市药物的上市情况、销售和专利,以及很多机密情报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和供应情况等。通过使用“Horizon Global”可以调研特定产品的发展机会,寻找合作伙伴和医药原料、中间体的供应商,追踪竞争对手,并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全球范围内的获得专利许可的机会,同时通过对全球12 000多家制药公司的10 000种上市药物的活性成分来源、供应情况的分析能够定位自己的主导产品或新产品,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