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32: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程的基础形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通常状况下,根据受力以及材料的性能与特点,一般基础有刚性与柔性之分;依据构造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条形基础、独立柱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等。本文主要对柔性基础做简单的技术探讨与论述。
1、柔性基础常见的质量问题
(1)钢筋位移
导致位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混凝土的振捣中对钢筋有碰撞,建筑完成后没有对碰触的部分进行相应的修复,从而引起柱筋与墙筋的位置发生变化与位移。
(2)钢筋骨架的尺寸比设计设计的要小,不符合设计要求与标准
尺寸选择错误可能是由于施工时箍筋没有按内包尺寸计算和购置,或者是在对钢筋进行相应的加工时将尺寸做小了。
(3 )钢筋搭接质量问题
所谓的搭接不符合标注,质量有问题,同时,接头部分夹杂焊接头时也会影响到搭接质量。
2、常见柔性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一般的,刚性基础的大小受到刚性角的影响与限制,要想得到相对较大的基础宽度,就要相应的增加埋入的深度,增加深度首先就会造成材料的消耗以及较多的挖方数量,这必然给施工的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混凝土的基础底部设置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利用这些钢筋可以承受弯矩,这就不会太受刚性角的限制,因此钢筋混凝土也属于柔性基础。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更加节省,能够节省一部分的施工材料以及挖土工程量。常用的柔性基础包括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2.1、独立柱基础的施工要点
常见独立柱基础形式有矩形、阶梯型、锥形等。独立柱基础的施工要点如下:
2.1.1、清理及垫层浇筑
完成对地基的验槽工作后,对表面的尘土等进行清理,并保证无积水,此时要马上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垫层混凝土在振捣中必须保证密实,表面必须保持平整,绝对不能基土造成晾晒。
2.1.2、钢筋绑扎
垫层的混凝土浇筑以后,一旦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 MPa 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成 45 ° 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 50 mm 处绑扎第一道箍筋,距基础顶 50 mm 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随后对剩余的箍筋进行绑扎,以防止插筋变形走样,两道地位筋在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即使进行更换。捆绑完成后,后底面以及侧面要设置专门的搁置保护层,也就是塑料的垫块,其厚度要达到设计厚度,垫板之间的距离最好控制在1 000 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避免常见的露筋弊病与问题。并且要特别注重对钢筋成品的养护与保护,不能对其造成任何撞击,以免位移的出现。
2.1.3、支设模板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大于 30 ° 时,采用斜模板支护,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置透气及振捣孔;坡度小于等于 30 °时,利用钢丝网(间距 300 m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架控制钢筋位置;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绑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2.1.4、清理
对模板内的木屑以及泥土等杂物进行细致的清理,并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将缝隙与孔洞填实补严。
2.1.5、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期间,最好是封层浇筑与处理,中间停顿的时间最好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间应该限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要确保钢筋的位置标准,必须要先浇筑50 mm~100 mm 厚混凝土对钢筋进行位置固定。台阶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整体浇筑,每浇完一台阶停顿半小时待其下沉,再浇上一层;分层下料,每层厚度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以防止由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
2.1.6、混凝土养护
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要在十二小时之内进行覆盖保护和湿润处理,通常状况下,常温的养护最少也要保证7天左右,对于特种的混凝土最少养护两个礼拜。
2.1.7、模板拆除
如果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棱角不因没有模板支撑而变化,此时便能够对侧面的模板进行拆除处理,首先在拆除之前要有专业的人员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达标,拆除时要规范施工,避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的损坏。
2.2 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
常见条形基础形式有锥形板式、锥形梁板式、矩形梁板式等。条形基础的施工要点与独立柱基础十分近似。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以下几点:
(1)当基础高度在 900 mm 以内时,插筋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2)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 T 字形、L 形与“十”字交接处的钢筋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设置。(3)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一经发现有变形、走动或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然后再继续浇筑。
2.3 杯形基础的施工要点
(1)将基础十字控制线引到基槽下,做好控制桩,并核实其准确性。(2)垫层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抹平。(3)利用控制桩放施工控制线、基础边线到垫层表面,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无误后,绑扎基础钢筋。(4)自下往上支设杯基第一层、第二层外侧模板并加固,外侧模板一般用钢模现场拼制。(5)支设杯芯模板,杯芯模板一般用木模拼制,并在外侧刷隔离剂或用 0.5 mm 厚薄铁板满包,四角做成小圆角。杯芯模打Φ20 mm、间距 500 mm 小孔,利于排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气泡。6)模板矫正,并整体加固;办理钢筋隐检、模板预检手续。(7)施工时应先浇筑杯底混凝土,注意在杯底一般有50 mm 厚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应仔细留出。(8)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须防止杯芯模板向上浮或向四周偏移,注意控制坍落度(最好控制在 70 mm~90 mm)及浇筑下料速度,在混凝土浇筑到高于上层侧模50 mm左右时,稍作停顿,于混凝土初凝前,接着在杯芯四周对称均匀下料振捣。特别注意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在混凝土分层时须把握好初凝时间,保证基础的整体性。(9)杯芯模板拆除,视气温情况。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模板分体拆除或用撬棍撬动杯芯模,用倒链拔出,须注意拆模时间,以免破坏杯口混凝土,并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
3、结束语
总之,建筑物基础对于建筑物来说具有关键且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所以要尽量防止基础建筑出现问题,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谨慎细致,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要求与规定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安达径治.基础工程机械和施工技术的发展[J].国外地址勘探技术.1997(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4、智能优化处理
针对工程质量而依然,技术处理、施工技术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处理地基工程时,施工人员需掌握地质勘查资料,在施工时,比较分析地质状况,若发现地址报告与地基施工技术不相符,需及时向甲方单位汇报,实施施工技术优化。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建筑施工,施工技术日趋复杂,在组织施工过程中,邀请专家评审方案,避免工程出现不必要事故,最小化施工风险。
三、结论
地基基础的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来讲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的重视地基基础的施工。当前我国的地基基础施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地基基础施工的技术,对地基基础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 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 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 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 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旎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三、结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以来,总书记不仅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而且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推动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起着战略目标的引领作用。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及时制定实现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积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抓紧制定中国现代化建设远景规划,认真谋划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几类特色土的相关简介
特殊土顾名思义就是区别于普通性质的土,主要是在特殊的地理外部环境下所形成的,有着特殊性质的土。一般包括四大类型,即杂填土、膨胀土、盐渍土、湿陷性黄土。这几大类型的特点均不一样。
1.杂填土
杂填土主要是由垃圾所造成的,一般现出在老的居民区及工矿区内,是人们生活垃圾堆放所产生的垃圾土,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其主要特点是成分复杂多样、性质各不相同、不具有规律性、堆积不规则等。
2.膨胀土
膨胀土是指中黏粒成份由亲水性矿物组成的,有着吸水膨胀、失水收缩两种特性。一般承载能力比较高,其特点在于浸水承载力减少、干缩裂隙发育、反复胀缩变形等,性质不稳定。
3.盐渍土
简单来说,盐渍土就是地表面下土层含盐量高的土种,盐分的含量指标因不同的盐分而不同。其对基础或是地下设施会产生结晶性腐蚀的作用。在地下水位或是水位变化幅度大的地方是以物理侵蚀为主,盐分在毛细管作用下对基础或是墙体进行侵入,水分蒸发盐类析出,让建筑物的表面松动、脱落。同时,在地下水位浅和变化幅度小的地方,盐渍土还会产生化学的腐蚀作用,不单对混凝土有腐蚀的作用,也会对钢筋产生一定的锈蚀。
4.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指的是被水浸渍之后,会容易深陷的一种黄色土种。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的作用下,又或是在自重力以及附加应力的一起作用下,因为浸水后结构发生破坏而发生明确的附加变形土,是特殊土的一种。一般广泛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在华中以及华东各部分地区也多见湿陷性黄土。本甚微的土质比较均匀、结构松散。在未受到水浸时强度比较高,压缩性比较小。但是一旦受到一定压力的水浸后土结构会快速破坏,产生大附加的下沉,强度也会快速降低,因此对基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
二、特殊土地基加固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振冲、强夯、夯实、化学加固等等,以下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换填法
当建筑物的基础下的持力层过于软弱或是无法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于土耳其的要求时,需要用换土垫层的方法来对软弱的地基进行处理。一般是把基础下一定范围内土层除去,之后回填一些强度比较大的砂、灰土、碎石等等,同时夯实、紧密。主要处理方法如下:先把基础底层以下,一定范围内软弱土层去除,之后进行回填的工作,同时要注意回填的材料应该是强度高、压缩性低,没有侵蚀性的材料,例如灰土、粗砂、素土、矿渣等,最后再分层进行夯实处理,将其作成地基的持力层。
第一,砂及砂石垫层。这两种垫层是把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进行去除,之后用强度较大的碎石等进行回填,同时分层进行夯实处理再加以紧密的工作,以此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此处理方法工艺非常简单,而且工期比较短,再加上造价低等特点,特别合适用来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黏性土的地基,但要注意对于不透水的熟性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等加固是不合适的,以此来避免引起地基的大量下沉,减少承载能力。
第二,灰土垫层。灰土垫层是把基础底面下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除去,根。据一定体积比例,配合好石灰以及黏性土拌以及均匀后在最佳含水量情况的下,分层进行回填夯实、压实的处理。灰土垫层适合于地下水位低,其基层经常处在比较干燥状态下一般黏性土地基加固。此垫层有着一定的强度、水稳定性以有抗渗性,施工的工艺比较简单,取材也比较容易,而且费且合适,适用于处理1-4m厚的软弱土层、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等,同时也可用于结构辅助防渗层。
2.强夯法
这种方法是用起重设备,如起重的机械手抬起,约8到30吨的重量,从6到30m的高处做自由下落的工作,对地基进行反映打击,以此来进行强和夯实的处理。强夯法属于高能量的夯基,冲击的能量非常大,使土地出现冲击波以及非常大的冲击应力,由地面夯点发生的纵、横两波可以传达到土地的深层处,让土体中的孔裂受到强迫的压缩,让土体可以产生局部的液化,从而让土体可以得到固定与结合,让浅层与深层的土体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加固,大大提升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其压缩性。
3.振冲法
振冲法的全称为振动水冲击法,主要是用起重机抬起振冲器,同时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让振冲器可以产生高频率的振动,并且在同一时刻开动水泵,通过喷射高压水流,在土中形成振冲孔,同时在振动冲水的过程中,分批次填料(材料主要是以砂石骨料为主),借用振冲器的垂直、水平振动对填料进行密实的处理,形成砂石桩体和原地基所构成的复合地基,以此来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及优化土体的排水、降压的通道,同时对可能发生液体砂土产生一定的预振效应,防止其液化,并且减少地基的沉降。
一般来说,根据土的性质不同,振冲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振冲置换法、振冲密实法。例如,在粘性土中,其振冲法所起的作用是置换,通过置换之后填料形成桩体及土组成复合的地基;在砂土中主要是起到密实、液化的作用,其所处理的深度一般可以达到10m左右。
通过这种方法来对地基进行加固,具有以下优点:大量节省了水泥、钢材,施工方便、加固周期时间不长,材料获得容易,费用低,可以说一种非常经常、有效的加固方法。通常此方法比较合适用在松散的砂土土耳其,对于黏性土以及人工填土的地基很有效。
4.预压法
预压法一般适用于淤泥或是淤泥质土中,还有冲填土、饱和粘性土的地基。根据预压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成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成塑料排水带、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天然地基堆载预压。
5.灰土挤压桩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冲击沉管等方法在地基中将土挤压成孔,之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是灰土进行成桩的处理。在成孔的时候,桩孔的部位的土被往着侧向挤出,从而加密周围的土。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合适用来处理地下水位这上的,天然含水量在百分之十二到二十五之间、厚度在5-15m左右的杂填土、素填土、含水度大软弱地基、湿陷土等,把土挤密或是消除湿隐性的效果非常明显,在处理之后,其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提升至少一倍,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方,让造价减少至少百分之七十左右。
三、结语
伴随着地基处理工程的发展、实践,在施工过程中所面对的地基处理情况会越来越多,而地基的处理方法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施应泉;特殊土种地基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J];工程技术,2013(06):68.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承担着主要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出现的主要姻缘有两点:一是由于混凝土施工前未将枕木摆放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造成的力量分布不均导致裂缝;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混凝土水分蒸发太快,导致的拉应力过大形成裂缝。
2.2 结构漏水 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是常见的房屋建筑工程漏水地点。产生漏水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导致的,属于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错误操作导致,属于是人为因素。
2.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的使用对房屋工程质量具有关键的作用,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施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将标准的施工材料要求标注,导致的施工材料使用错误;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自身降低施工材料的标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2.4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施工设计过程中未能合理设计导致,另外,也可能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杂物不小心堆积在通风孔道中,导致孔道堵塞。
综上所述,虽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除个别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提高施工和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作为建筑实体和地基的连接物,发挥着将建筑实体竖向的荷载力传输给地基的作用。如果地基的荷载力足够大,而且基础分布和建筑实体竖向分布一致的话,那么可以采用独立的地基;如果地基荷载力达不到承载要求,或者建筑物过高,那么可以采用筏形地基基础,这种基础的有点是比独立地基更加的稳定,但是造价比独立地基要高。
2.2 完善质量控制法规落实机制,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效果
建筑工程基础性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存在着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但目前的这些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质量进行的监督,要想真正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在监督工程质量的同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监督机制。要想使这个机制有效的运行,首先必须确定这个机制的法律地位,赋予其与工程质量监督同样的权威性。其次配备专门的质量控制监督人员,主要负责核实各部门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避免质量监督工作只是纸上谈兵,落为空谈。质量控制监督人员要想做好这个工作,实现这个岗位存在的价值,必须具备必要的素质:首先熟悉基础性工程建设的工作,对其质量控制的时点和重点有总体上的把握;其次具备专业的质量监督知识,能在监督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最后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面对问题。
2.3 加强建设队伍品牌塑造,激发各岗位人员的参与积极性
要激发各岗位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就必须使所有人员有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并自愿为这个共同目标去奋斗,而加强建筑队伍品牌塑造,首先让各相关人员感受到大家所处的是一个整体,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其次“品牌塑造”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认可、信赖“品牌消费”的大背景下,是各行业共同追逐的目标,在“品牌”欠缺的房地产行业如果能塑造出自己的品牌,并将这个品牌打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这对工程各相关人员都是极大的吸引。这种吸引力将驱使着所有工程参与人员时刻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自检、不断改进,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为建筑基础性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效果提供了主观上的保证。但品牌塑造不可能在真空中实现,尤其是面临的是结构复杂、道德水准不同、大部分人员“后方”不稳定的群体,要想真正树立起“品牌塑造”的意识,实现品牌塑造的目标,就必须分析这个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构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激发。以此在建设全员范围内形成浓厚的“品牌塑造”氛围。
2.4 设立专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信息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建筑基础性工程建设涉及的环节多且复杂,要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效果,实现工程目标就必须将这些多且复杂的环节系统地连接起来,因此有效地沟通十分必要,在基础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质量控制信息员,负责质量控制情况的记录、汇总和上传下达,必要时进行质量控制的协调工作,就能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的有效沟通,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促进了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为工基础性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客观上的保证。
2.5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机、材、法、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陛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
2.5.1人的控制
为了避免人的失误,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量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总之,在使用人的问题,应从政治、思想、业务、和身体等几方面素质综合考虑,全面控制。
2.5.2材料质量的控制
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各材料供应部门一起抓。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的直接使用者,从材料员、质检员、具体操作的工人班组和工长到项目经理都要重视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2.5.3方法的控制
这里指的方法控制,包含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用的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尤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例如,在拟定硅施工方案时,应保证硅浇注能连续进行;在浇注上层硅时,下层硅不致产生初凝现象;否则,就不能采用“全面分层”的浇注方案。此时,应采取技术措施,采用“全面分层掺缓凝剂”或“全面分层进行二次浇注”的浇注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对需要缓凝的时间和缓凝剂的参量,或二次振捣的时间间隔和振动设备的数量,均应进行准确计算,并通过试验调整、确定。
总之,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无论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等,都必须确保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2.5.4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施工组织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机械化施工方案。
2.5.5环境因素的控制
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作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在冬季、雨季、风季、炎热季节施工中,还针对基础性工程的特点,尤其是对硅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环境(本文引用日本55方法来实施改善);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
3结论
总之,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切实利益,相关人员要格外注重加强基础性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方和承包方为完成特定的建筑安装工程任务,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无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指虽经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不具备合同生效的条件,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利润高,投资回报快,而建筑市场的管理则比较混乱。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承包人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签订合同,以及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等等违法行为,形成了大量的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无效建设工程合同的认定及处理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法律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殊性,对于合同无效的认定与处理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为了能给现有争议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有必要对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及其处理原则进行探讨。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生效的条件
无效合同本质上是合同已成立,但因欠缺合同生效的法定条件而不产生法律的约束力,因此,判断无效的建设工程合同,首先要对建设工程合同生效的条件进行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合同生效的条件包括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合同的内容及形式不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基于建设工程合同的特殊性,它的生效除要符合上述的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当事人具有与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适应的缔约能力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发包人,可以是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住宅建造的公民个人,但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体的承包人一方,一般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建筑施工企业。除了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外,他们还必须具有与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相适应的缔约能力,即这些建筑施工企业还必须取得建设工程相应的资质,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订立合同。
(二)不违反建设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
一项工程从计划建设到建成投产使用,要经过许多阶段和环节,有其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与基本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对此客观规律性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设法规规定了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要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必须遵守。比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前还必须经过报建,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通过招标投标程序才能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等。
二、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类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解释》,并结合建设工程合同生效的条件,可将无效建设工程合同分为以下类型:
(一)承包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由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合同主体的特殊性。工程建设技术含量高,社会影响很大,所以法律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主体的资格有严格地限制。根据我国《建筑法》第13条的相关规定,只有经注册登记,领有营业执照,并向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才具有订立合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除此之外的任何个人及单位都不得承包工程,也不具有签约的主体资格。由此可见,没有通过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或单位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或者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但未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订立的合同,都因主体不合格而属于无效合同。另外,建设
工程施工企业资质有等级之分,不同资质等级承揽业务的范围不同,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自己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由此可见,超越资质等级与他人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也属于无效合同。
(二)冒用有资质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与他人订立的合同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冒用有资质企业的名义与他人签订的合同有以下几种情形:(1)没有资质或者低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或者符合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没有资质或者低资质的实际施工人挂靠在有资质或者符合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下与他人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无论是借用还是挂靠,其签订合同的过程无非存在着两种情形:一是具体施工人以欺骗的手段与发包人订立的合同,这种合同由于一方存在着欺骗行为而导致合同无效。二是对于一些国家投资或国家控股的项目,发包人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利用手中的权力,想把工程发包给与自己有利益关系单位或个人,若此单位或个人不具备相应的资质要求,发包人便相互串通,通过借用资质或挂靠的方式订立的合同。从形式上看,签订合同的承包主体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履行合同的实际施工人却不具备法律规定相应资质条件,因此,这种合同属于双方恶意串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此也属于无效合同。
(三)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而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招标投标法》第3条规定了建设工程强制招标的范围,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及防治在工程分包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通过直接发包与他人签订的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于无效合同。招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若在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与个别投标人恶意串通、内定中标人、设置障碍排斥他人、收取投标人贿赂等,以及投标人之间串通作弊、假借资质参与竞争等行为,因违背招投标原则而致使中标无效的,招标人与无效中标人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也属于无效合同。
(四)违法分包或者非法转包订立的合同
所谓违法分包是指总承包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者将建设工程主体结构分包出去,或者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分包工程,或者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行分包的行为。非法转包是指承包人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的行为。我国《合同法》及《建筑法》都明令禁止禁止违法分包、禁止转包。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所订立的建设施工合同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属于无效合同。
(五)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发包人有受贿行为或者承包人有行贿行为的合同
工程项目以招投标的方式发包,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有受贿行为或者投标人有行贿行为影响不公平竞争的,属于违法招标的范畴,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然无效。《解释》第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包含了招投标活动中存在腐败行为导致的中标无效,签订的合同属无效合同。而涉及国家安全或者国家秘密等直接发包的工程,若在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发包人有受贿行为或承包人有行贿行为的,《解释》并为涵盖,此行为同样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所订立的合同也属于无效合同。
三、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处理原则
无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严重扰乱了我国的工程建设市场,尤其是大量的建设工程合同履行完毕之后被确定无效,不仅会给合同双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大量质量不合格建筑的产生,因此,要对无效的建设工程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加以重视,确立处理的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一)合同不再履行原则
无效合同自始对当时人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已经订立,但尚未履行,被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无效的,双方当事人均不得再履行合同;或者合同已经履行但尚未履行完毕被确认无效的,终止履行合同,尚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言,确立此原则,是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及时纠正,以免因合同的继续履行导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在建设实践中,应加强对合同的监管,及时发现不具备生效条件的合同,并及时确认其无效。
(二)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原则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过错而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对于无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言,若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因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的,过错方应赔偿因合同无效而给对方造成的实际损失;若双方都有过错的,依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无论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尚未履行的,还是尚未履行完毕的,或者已经履行完毕的,一旦合同被确认为无效,过错方都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主要方式是赔偿对方的实际损失,而不包括尚未实现的利益。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缔约过失责任应由无过错方举证。
(三)工程质量至上,折价补偿原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17-03
在推进三通工程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配备装备容易,但是教师积极应用却很难,比如:学校购买的资源库无人问津,在常态课上只愿意进行最简单的应用,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作为管理者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呢?
一、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
三通工程的建设已经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师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下面从备课、上课、培训等几个方面说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一)备课
班班通实现以后,教师们在常态课上比较乐于使用教材的配套光盘资源进行教学,因为,配套光盘提供的资源比较齐全,教师备课比较轻松,但是,光盘资源很难进行编辑,教师没有发挥的空间。
公开课的准备一般没有如此轻松,很多教师为了制作一个满意的公开课课件要花费很长时间,有时还要请人提供技术支持。大部分教师认为备课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教学设计上而不是课件制作上,因为课件只是辅助工具。
不少学校为了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专门购买了学科资源库。但据笔者了解,资源库搭建完毕后,教师平时真正浏览下载和上传的并不多,一般是到比赛的时候才会真正去利用它,制定政策鼓励教师下载和上传资源的学校情况稍好一些。另外,资源库一般购买后就没有后续的技术支持和更新服务,只要课标或教材发生改变,资源库基本就淘汰了。
(二)上课
班班通实现以后,教师上课可以随时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环境的改善的确使传统课堂发生了改变。但是,教师们普遍比较喜欢用操作简单的设备和软件,比如:录音机、投影机、电脑、PowerPoint等的使用率就远远大于电子白板、Flash、网络学习平台等,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用于演示交流,用于交互的少,用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就更少见了。按照马宁、余胜泉的研究结论,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处于第一层次,即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信息技术还没有成为认知工具。
不同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不一定就比投影幕布好,因为,使用简单的设备同样取得优秀的成绩,如果电子白板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没有显著效果,教师就不太愿意花费精力去学习使用。与此不同的是,一个学校里把技术难度最高的设备用得最好的教师,往往是大家眼里公认的“明星”教师,这样的教师出去学习、比赛、展示的机会最多,晋升的机会相对也多。
(三)培训
针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自上而下各级都有,形式上有远程的和集中的,对象上有全员的、学科的和管理的,培训一般都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并与绩效工资和评优挂钩,培训的内容一般分层次,教师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但是,教师们如果选择技术难度较高的内容,往往会抱怨时间一长就把学过的技术忘记了,于是能力又回归到原起点,从而影响了积极性。有趣的是,教师真正掌握好的技术很多是自学的,是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困难产生需求,自己学习或者请教别人学会的。
现在,网络研修已经逐步走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来,大有取代传统教研的趋势。笔者所在区目前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区之一,从去年开始各个学科在教研员的组织下开展了多次的网络研修活动。活动的流程基本是这样的:各个学校的教师登录社区,观看专家讲座或者围绕专题研讨,然后心得或者反思,组织者还要编辑简报。
笔者也参与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还是有热情的,学校也鼓励教师参与,但是,那几次活动的时间都是安排在下午,很多教师由于要上课而错过,挤出时间参加的教师不多,专家的讲座对于不少教师来说一时也很难消化,短时间内完成的心得与反思往往以应付居多。
综上所述,当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学习多,收获少; 配备得多,想用的少; 比赛用得多,平时用得少;简单工具用得多,复杂工具用得少。
二、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
根据以上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可以分为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两大类。
(一)正面因素
1.国家政策导向
《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加上电子政务、电子学籍、三通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大环境的要求,是必须要掌握的。
2.信息化环境的完善
从“农远工程”到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从电视到投影,到电脑,再到网络教室和电子书包,我们为缺少装备而发愁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3.学校的规定和激励措施
大多数学校为了激励教师多用和用好信息技术,制定了激励措施。一般来看,有硬性规定的学校,教师应用的积极性远远高于没有硬性规定的学校。
4.来自同事、家长、学生的压力
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更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对教师形成了一种压力,而家长和学生普遍欢迎多媒体教学,而且家长还有与教师进行网络交流的需求,这都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二)负面因素
1.信息技术无用论
在信息化建设轰轰烈烈进行的表象下,其实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对于很多教师来讲,最关心的是什么?分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分数有用吗?如果没有明显效果,干嘛要运用呢?还不如采用原来经得住考验的方法,那才是最实际的,这就是一些教师的信息技术无用论。
2.实用资源少,更新慢
就目前而言,教师有多种途径获取教学资源,比如:国家和省市的各种基础教育资源网、学校购买或自建的校本资源库,等等,但是,教师们反映最大的问题恰恰是不能及时找到想要的资源,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优质资源少,是资源的开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变化,一方面缺少教师急需的素材,一方面很多老旧不配套的资源又得不到更新。
3.教师工作压力大,空余时间少
新课改以来,社会对于教师的关注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调查发现,安徽某县城的小学教师周工作量53.8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0.8小时,高于其他许多国内外对教师工作量的统计,而教师工作量过多会导致工作压力大,进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工作量的相关调查[1]如图1所示。
4.功利性的评价
如同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一样,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但现实中很多做法功利性太强,比如:每当一个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出来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生把某种技术、模式捧上天的事情,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求大家都去学,树立典型大力表彰,列入考核评优的范围,等等。如此一来,掌握新技术、新模式的教师就是理所当然的骨干教师和明星教师,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异化成了对名利的追求,从而形成两个极端:有的教师为了名利而积极学习,有的教师因为功利性而不齿,抵触信息技术。
5.低效的培训
目前的培训在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在内容上,教师自主选择的空间不大,因而针对性不强,比如:最常见的专家讲座,对新教师的作用往往就不大,因为,新教师最需要的是实践学习,是“做中学”。在形式上,教师听得多,做得少,得到的个别辅导更少。实际上,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的教师网络研修完全可以做到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互动性强的培训。
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对策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积极行为形成的规律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即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需要,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逐渐向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发展,让教师在不同阶段为不同的目标努力。
据此,笔者认为在三通工程的建设中,学校一方面要有保底的硬性规定,另一方面要从基本的工作环境的改善开始,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为教师做好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为教师创设愉快的工作环境
三通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的学习与应用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生存状态,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
首先,深化课程改革,尽快实现教育观念由注重分数向注重素质发展的转变。
其次,学校要想方设法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并在设备、资金和技术人员上提供支持。
再次,学校有信息化中长远发展规划,并帮助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图。
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并不愉快,那么,在三通工程的推进中就应该考虑适当降低对教师的要求。
(二)资源建设变被动搜索为互动生成
网络时代,资源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保的资源正是教师需求的资源。目前的各种资源库往往只能被动检索,检索到的资源又不一定是教师真正想要的。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互动的技术,这方面可以借鉴百度知道的做法。
百度知道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是用户自己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解决该问题的搜索模式,是Web2.0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网站。我们的资源平台也完全可以搭建这样的“求助区”或“问答区”,教师自己需求的资源,别人如果能提供符合要求的资源,不仅可以得到同行的感激,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等级和人气,如果这样去做,一定会得到教师们的欢迎。
(三)教师培训要“为需而培”,要“做中学”
以目前正在探索中的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为例,国内的一些研究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比如有专家指出,网络研修活动应该遵循经验学习圈模型,分为四个阶段:具体经验获取阶段、反思性观察阶段、抽象概括阶段和积极实践阶段。我们当前的培训往往重视抽象概括阶段的专家指导,忽视反思性观察阶段和积极实践阶段,教师自己动手、体验和模拟的机会少,导致内化不够,最后的实践容易返回到原起点。
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可以分为组织策略、知识转换策略、资源流通策略、调节策略四个子系统。在组织策略上注重分工合作和文化制度建设,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团队的共同愿景;在知识转换策略上,以隐性知识外显化、显性知识内化、实践经验系统化表征为目标;在资源流通策略上,在团队内和团队间建立多条通路;在调节策略上,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2]。我们当前的培训在组织、知识转换和调节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参与积极性和成就感不强。
可以看出,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让教师产生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的培训一定要在满足教师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方面下功夫,改变过去培训硬性摊派、集中讲授等弊端。
总之,人的因素始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三通工程轰轰烈烈推进的浪潮中,我们应该格外关注教师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要多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和开展活动。这样的话,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参考文献:
[1] 杨和稳,周本圣.安徽省S县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调查研究[J].教育
0.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既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形成建筑实体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最基本内容。因此,想要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要从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入手。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程实体的质量,也就是要满足业主所要求的如主体结构安全、建筑地基基础的牢固以及合理的通风采光等使用功能;二是施工的管理质量,也就是指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完善程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由此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相关部门在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过程时,要立足于对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
1.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1.1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的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由于在堆放混凝土构件时没有将枕木摆放在一条垂直线上,由此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二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导致表面因收缩变形而产生拉应力,从而使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1.2结构漏水
房屋建筑工程的渗漏部位一般是在檐口、山墙和变形缝处。产生渗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温度变化过快使防水层产生破坏等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施工人员在细部处理上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等人为原因。
1.3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一是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没有对所需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明确的标注;二是在选材的时候,因片面追求低造价而偷工减料。
1.4通风孔道堵塞
通风孔道堵塞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导致建筑质量不过关,使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杂物落到通风孔道内,最终堆积造成通风孔道堵塞。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出现问题的产生原因各有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还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保障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2.防治措施
2.1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规范
想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则制度,如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同时还要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使其真正的发挥监督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作用。
2.1.1施工质量责任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它既是操作者,又是组织者;既是被控制的对象,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因此,整个质量控制工作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参与施工人员各自的权限和职责,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制。
2.1.2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
在基础性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因材料、半成品、构件不合格或因设计失误、施工方式不正确而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甚至工程事故的情况,需要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这正是落实事故报告处理责任制所起到的作用。
2.2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的发挥作用是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进行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从工程施工的基本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
2.3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与施工人员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工程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而现在不少施工单位的施工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较低,不少人在对房屋建筑工程基本常识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仓促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施工与设计不符的现象,给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从严格限制准入资质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抓起,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4确保施工所使用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控制的主要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建筑构件和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把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和使用关,以此确保基础性工程的质量。
2.4.1严把材料采购关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各种违规销售的手段层出不穷,回扣、提成等对材料采购人员的诱惑力极大。因此,在采购员的委任上,应选择那些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材料鉴定水平,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
2.4.2严把材料检测关
现阶段的建材市场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即使是对于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对于那些质量保证书不齐的产品,则应追查到底,确保“三无产品”和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现场。
2.4.3严把材料使用关
对于施工材料的合理使用也是建设优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就要预先为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创造良好仓库、场地、道路等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进行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还要注意对施工使用到的试验仪器、机械设备等进行管理和检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5优化施工方式
所谓优化施工方式,就是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一般来说,虽然采取先进的工艺会带来较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但同时也会提高项目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施工工艺的合理优化。
3.结论
综上所述,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认真对待规范的制定、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等工作,更需要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此项工作不断的得到完善,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控制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作保障,更需要社会各阶层能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得其所,需要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社会一旦失去公正、公平,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往往会直接导致矛盾的加剧,群众大量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访、异常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各类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和各级接待的情况看,因吃不起饭而的人不多,占不到5%,绝大多数都是因个人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公正处理或认为受了不公正待遇而的,这类中80%是基层群众,其中反映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欺压群众、吃拿卡要的占56%。结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派遣为民工作队收集的问题分析,对基层干部在党风、政风、作风方面的问题反映比较集中。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不落实。有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不学习、不宣传、不贯彻,在所负责的地方形成政策的空白区域,工作随意。如退耕还林政策,政策清楚、界限明确,但在具体执行中有的基层干部就是要找借口克扣群众补助款;又如在严格的粮食直补政策中,有的干部仍然顶风违规抵扣,省纠风办交办反映我市14件“三农”问题,经查有13件属实或基本属实。这些问题,使党的惠民政策不能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受益,有的甚至因此而激化矛盾。
二是自律意识差、责任意识淡化。这也是群众不信任一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的重要原因。由于基层干部长期同群众处在一起,往往容易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在一些关键时候,如利益面前,往往利用职权,与民争利。对许多份内本该解决的事项,不主动、不积极去解决,能推则推,能拖则拖。20__年市为民工作队所办的223件实事、好事中,除了个别政策性因素、体制原因基层解决确有困难外,90%以上的事情在乡镇、村组都是可以解决的,都是基层组织应该做好的而没有做好的问题。
三是大局观念、整体发展意识差。基层由于客观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很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造成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强。如我市15540名乡镇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专业素质较差、理论素养不高,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因此在解决问题中全局意识差,过多强调困难、找客观原因,谋求发展,引导致富的能力较弱。在深入基层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基层干部更多是叫穷叫难,要求上级给资金、给项目,而不是结合本村组、本乡镇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
四是吃拿卡要、“三乱”、个人利益至上。有的基层干部始终盯着个人利益,往往利用职权,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卡一下,吃一顿,拿一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乘机乱收费;如有的乡镇国土部门,将原本5元钱的土地使用证工本费,收到50元;对农村群众建房违规收取“土地保证金”。有的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顾群众的根本利益,如这次我市的矿业秩序整顿中就发现有的干部私自参股经营煤矿,为了谋取最大利益,私挖乱采,把山挖穿、水挖漏、民房挖踏,严重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对此群众与这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思想上、情绪上严重对立。
五是作风漂浮、不务实。有的基层干部当官不理事、拿钱不干活,虽生活在基层,却不愿深入群众,眼睛朝上看,喜欢搞路边花工程。如“三村建设”本是一个很好的惠民工程,但有的基层硬是将这样一个工程搞成形象工程、应景工程,就是同一个村、同一个社也只改善公路两边能够看到的农户,对此群众怨气很大。
六是适应新形势能力弱。有的基层干部思想僵化,总是凭经验、凭感觉做工作,没有很好地适应基层因政策性变化而引起职能的转变。如中央对农业政策的大调整,实施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等政策,使基层政权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从“收粮收款、刮宫引产”到“走村入户,引导致富”转变,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但有的基层干部就是没能将意识改变过来,还继续强行向群众追收尾欠,向群众违规集资等。
基层干部作为执政的神经末稍,直接同广大群众接触,负责党的政策在末端落实,而这个群体客观上又存在上述一些问题,这就直接损害了一些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因此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便成为构建农村这个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着力点和关键点。
二、在实践中探索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的机制,确保群众权益,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抓教育警示,通过对不正之风的纠正,以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从20__年开始,针对基层构建和谐社会,在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纪委牵头探索建立了“为民工作队”下基层制度,通过以派遣为民工作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走村入户的形式,积极宣传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推进了和谐宜宾的构建。一是坚持以群众的具体感受为切入点,深入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注意改进方式,注重以广大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宣传。每到一个乡镇、农户,都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询问退耕还林政策是否兑现、粮食直补资金是否到位、农业税是否已全部取消等情况,通过这些群众能具体感受到的变化来宣传中央政策,让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让群众发自真心的拥护党的政策。二是坚持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着眼点,积极谋求发展之策。结合春耕秋收,加强对农资价格、农民增产增收情况的调查,认真加以分析,及时给各级
党委政府提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建议;每到一个乡镇、村社,工作队都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帮助乡镇和农民分析研究,理清思路,积极为群众谋求致富增收之路;对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的执行情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等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认真督促各级将中央、省市为民之策落到实处。三是坚持以解决群众具体困难为重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建立为民工作队,就是建立了一种为民制度、一种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中,从群众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做起,办小事、办实事。通过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四是坚持以维护基层稳定为根本点,积极做好突出问题的解决。各工作组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工作队队部确定的重点乡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避不让,认真了解,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提意见建议,大胆向市委、市政府以信息形式汇报情况。
通过为民工作机制的形式,为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将政策原原本本带到基层,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二是在有效化解民怨、解决问题、协调各类利益关系中维护了基层的稳定,不断夯实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三是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具体困难,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将老百姓的愿望和心声带回市委市政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努力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的贯彻力和执行力;五是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党风、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增强基层活力,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我市创建的为民工作队形式对促进当前基层矛盾的化解,群众困难的解决,党委、政府形象的树立,党群、干群关系的密切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基层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解决基层问题和困难的措施方法也要不:请记住我站域名断创新,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基层政权运行体系,要建设一个具有坚强执行能力、自我修正纠错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一套管理到位、措施得力的监督机制。
(一)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建设设置科学、廉洁高效的基层政权。基层政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主要执行者,其决策是否科学、运转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基层和谐社会的构建。要确保基层政权科学、高效运行,首先要在基层政权的设置上认真研究,要充分整合基层政权资源。现有乡镇建制,基本还是沿袭传统,冗肿而职能单一,要根据发展了的形势重新设置基层政权的分布。其次是要完善基层的职能。“有职无权”使基层政权常常面临尴尬。有些部门,从本单位权益出发,把一些能收费、有实权的部门上收,但收权不收责,造成基层责权不对等,影响了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是要积极探索政令畅通机制,可建立上下级负责人定期谈心交流制度、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等。特别是要强化政令落实情况责任追究,对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厉追究。还可以通过建立为民工作队、流动站、公开举报电话等信息交流平台,互通信息,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二)在打造队伍上下功夫,建设具有坚强执行力的基层组织。干部是政策落实的决定因素。作为政策的执行落实者,基层干部的从政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最终产生的效益,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关键点。一是要加强培训。在现有体制下,要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坚持经常抓、反复抓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素质,不断强化其廉洁自律意识,形成廉洁自律的主流意识和道德防线。二是要优化结构。首先在村组、社区干部的管理选拔上大胆改革,如实施村社干部“海选”制与实施“直派”制相结合,其次是加大从大中专学生中考选基层干部力度,改善村社干部知识结构。积极探索乡镇长的“直选”,把符合条件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改善待遇。探索在村组干部、社区干部中实施工资制、实行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通过提高基层干部待遇,稳定干部队伍,促进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