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8 16:32: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

篇1

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才可以从事护理工作。2008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护士考试通过率,课题组分析了近几年护士资格考试变化趋势,采取了应对策略,使本院护理专业学生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87%增长到2013年的97%。总结分析如下: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情况

1.1考试内容变化。原来考试内容只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五门学科知识,从2011年起,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六门课程。考试大纲增加了解剖生理、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内容,体现了重视预防、接近临床的指导思想,也增加了部分新的疾病种类,如过敏性紫癜、心肌疾病、心包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删除了总论部分的内容。

1.2考试科目变化。原来考试有四个科目,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从2011年起,考试只有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和实践技能。专业实务考查内容以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等。如各个疾病解剖生理、病因、辅助检查及护理管理、中医学基础、护理伦理和法规等知识。实践技能考查内容以临床应用知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

1.3考试题型变化。考试题型全部是选择题,主要使用A1、A2、A3/A4型题,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逐步增加临床病案分析题、多媒体试题,减少记忆概念性A1题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型题),A1题型量由原来的60%以上下降到20%。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60%、A3/A4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20%,加强了技能测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1.4考试专业知识更新。考试专业知识与最新临床实际和标准一致,如心肺复苏的顺序由原来的A-B-C(A即通畅气道,B即人工呼吸,C即人工循环)变更为国际最新标准C-A-B的顺序,2012年考点数据修改50余处,涉及高血压的分类、小儿体重的标准、氧疗时酒精湿化浓度等,如酒精湿化浓度由“30%~50%”修改为“20%~30%”。

1.5考试时间变化。考试时间缩短,题量不减,即由原2个半小时改为2小时。原来是全程考试,考生中途不得退场,现在改为考试1小时后考生可以交卷离开。

2.教学应对策略

2.1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相结合。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少许修改,考试知识点每年有变化,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课题组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2.2编写护理专业“双证书”(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精选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护理专业教材,教材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并将最新知识进展吸纳入教材,突出教材的先进性,方便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2.3加强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往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知识记忆,忽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如在案例教学中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查资料,小组讨论,课中老师归纳总结,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4把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思路,编写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通过分析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疾病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命题的关键词包括最主要病因、主要的致病菌、主要的诱因、主要的感染途径、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最主要的或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或最严重的并发症及表现、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首选的治疗药物、首要的护理问题、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根据考题分布和考试命题思路,课题组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并总结归纳了护士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知识点的记忆口诀、护士资格考试所有计算公式大全等,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2.5做好考前强化培训。关注最新考试信息,及时掌握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帮助学生把握重要考点。根据考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学生答题应对技巧,让学生做适量的模拟试卷,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纠错,以便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自信心。

2.6学校考试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型。改变以往考试的综合题型,课程结业考试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A1、A2、A3/A4型试题一致,考试内容主要是护士资格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3.思考和体会

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通行证,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教师需要掌握护士资格考试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如果片面追求护考通过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可能偏低,如何将护理教学计划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实践双接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

篇2

浙江省中医医院2001年经济活动情况分析 陈瑜,倪淑红

遂宁市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及现状 马敬龙,张耀辉

浅谈医院绩效考核 段华汛,胡毅,李志明,杜国兵

中医医院经济补偿机制探讨 张晓玲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医院工作全面发展 王意诚,程永进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医院发展 李瑞银,王保友

浅论满意度调查在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吴红卫

『先进的量化考核方法与实践 王珂月,赵雨珠,王小才,袁汉丽

适应市场需求拓宽竞争思路促进医院发展 高文庆

浅谈医院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 黄少瑜

主要诊断的选择对单病种费用统计的影响 韦云,章蕴,穆芳洁

收支平衡点分析在医疗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王萍桂,胡文俊,杨春霞

浅议医疗质量 聂天义

《中医内科学》课堂拟临床教学法的探讨 罗月中,李思宁,黄衍寿,陈亚发

我院中医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赵国梁,程剑影

医院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靳子明,杨锡仓

远程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洪灵,李穗华,黄志萍

浅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王晓英,衣晓燕,初成刚,毕晓文

发挥"龙头作用"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建设 宋明丽

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努力突出中医特色 姜华琦

奉化市中医院开展ISO9001:2000质量认证工作的体会 王建康,唐明彪

适应新形势重塑新形象 李淑欣,曹林

拓宽办院思路创建"三个优势" 张辉华,周兴强,王亚平

改革促发展服务出效益 尹国佑

基层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迟金云

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护理管理 谢肖桃,汤雪英,林燕玲

加大医院宣传力度推动医疗改革进程 刘卫红

病人选择医生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有力措施 史明华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和运作 王小才

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高翔

"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中医医院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赵丽娟,王志伟,宋代莹

浙江省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俞志新,李水根

中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及评价 侯会周,朱天林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潘智明,周继刚

规范医护协作减少医疗纠纷 夏清轻

树立法律观念积极适应《条例》——谈《条例》和举证责任中的医疗文件 楚延春,刘素娥,卢桂珍

确立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医院持续发展 张治祥,杨培君

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刘海波,张晓静

抓学科建设,促医院整体水平提高 俞兴祥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王学军,孙伟义,冯凯,刘晓滨

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 刘亚明,牛欣

关于构建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平台的几点思考 周英豪

建立中医药水平等级考试的建议与初步构想 刘友章,刘安平,王茵萍,邓铁涛

"能力本位"培养21世纪中医高素质创新人才 吕志平,李鲲

中西医结合人才资源分析 卢传坚

中小医院预防人才流失的对策 高军,李朝霞

"医院诚信、医生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医药费用 黄少瑜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与展望 王炼

推进新疆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 冯国俊,王北疆,才万

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走入社区大有可为 金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医院发展 马洁敏,张辉华,马晓静

浅谈医院的分配制度改革 王亚文

区(县)级中医医院调整发展思路的探讨 张文兰,林培顺

加强立体化宣传,树立中医院品牌 方宁,张伟程,麦东行

重庆市中医院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方明金

医院建立"病人生活服务中心"的探索和思考 潘整中

安阳市中医院在医保改革中的两点体会 郭爱荣

浅谈医院的民族医药管理 彭芳胜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孔凡利,颜景琏

巩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建设成果的做法、问题及对策 郇宜进,尚宪和,刘玉明

新世纪农村中医药(全科医生)人才需求培养模式探讨 黄永东

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生处理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 赵鹏图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与体会 刘迪谦,田润萍

浅谈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 段长春,唐日晶

加强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 汪秀琴

"本、量、利分析法"在医疗设备投资中的应用 赖春梅

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模式浅议 王利军

高校科研设备管理之我见 倪荷芳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杨振华,居文俊

护理管理中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王雪文

浅谈『慎独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赵凤梅,魏静辉,王慧平

中医院急诊科留观病房三种护理模式调查 邓秋迎,陈惠超,黄见平,黄丽,骆金英,李彦丽

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 柳春青

医院后勤管理改革方式的思考 王向松

浅议医院档案基础工作改革 曲卫华,王海英,柳兴蓬,衣晓燕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学术团体 李俊德,Li Junde

关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SARS事件引发的启示 桑滨生,Sang Binsheng

我国中医医疗、教育、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分析研究 李宗友,李琳

传统中医秘方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水清,Huang Shuiqing

江苏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章亚成,梁宁生,胡钢

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李志明,王小才,段华汛

医院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后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谢晓辉,李秀瑛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周宜强,仝选甫

中医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探讨 洪景远,许松,刘松苎,王文霞

中医医院改革运行机制的思考 黎建,Li Jian

医院开展ISO9001:2000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丁世幸

遵循《条例》挖掘内涵规范管理促进中医医院发展 王阶,Wang Jie

实施人才战略是加速改革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陈立新,Chen Lixin

论入世后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柴可夫,钱俊文

提高中药国际市场份额的策略分析 汤少梁,王高玲

中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 劳汉生,Lao Hansheng

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加强中医医学教育 马堃,王阶

医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任后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卢广州

PBL教学法在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徐利仙,赵秋月,张晓梅

浅谈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 姚红

公立医院如何应对民营医院的人才竞争 唐明彪,王建康

『非典病房和隔离区后勤保障的两个问题 王迪,阎桐,于佳辉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 邹伟

提高期刊编辑质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 闫志安

认真学习贯彻《中医药条例》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周雷,Zhou Lei

内蒙古中蒙医药防治SARS工作情况、问题及对策 于连云

以非典防治为契机,加快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刘靖,黄少瑜,Liu Jing,Huang Shaoyu

我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岗前培训的措施与体会 许耀芳

入世后中医药发展策略浅议 杨卫彬,王阶,Yang Weibin,Wang Jie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褚秀军

浙江省中医医院ICU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倪淑红,张庚,Ni Shuhong,Zhang Geng

加强门诊管理提高患者"信任度" 李穗华,梁建玲,周燕萍,Li Suihua,Liang Jianling,Zhou Yanping

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的几点思考 仝选甫,王海东

中医药科研要重视专利文献的利用 刘子志,陈朝晖,Liu Zizhi,Chen Zhaohui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思考 王贞,曹林

规范服务树立形象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 孙来齐

学条例抓管理促规范严自律 唐建君

加强医疗欠费管理的几点探讨 夏文彬,游晓红

对医院改革的几点认识 王向松,吉斌,才万

我院中医科发展之浅见 师宾

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 李健,Li Jian

护理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标准的意义与方法 刘香弟

关于中医临床国际交流实行统一考试的探讨 葛蓓芬,Ge Beifen

论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必要性与措施 王晓冰,吴小婉,卢咏梅,Wang Xiaobing,Wu Xiaowan,Lu Yongmei

我院医德建设的措施与体会 陈秀丽,宋云萍,周兴强

加强医德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周云霞

浅议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 曲卫华,王海英,衣晓燕,王钦璞,柳兴蓬

护士长管理艺术浅谈 张碧莲,符东辉

当前医院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分析 苏庆民

著名医家施今墨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研究 高益民

威海市中医事业五年回顾分析 刘新波,鞠立民

中医临床路径构建思路与方法 张敏州,程康林,乔志强,曾影红

浅谈医院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兼论CI、CS、CL战略的导入 曲堂清,臧力学

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实现医院快速跨越 纵亚雯

浅议医疗营销与售后医疗服务 李朝霞,高军

《中医药管理杂志》征订启事

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竞争力 戴谷音,江琦

试论提高中医医院在中医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陕黎明,章先斌

重点学科建设和评估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高琳,刘迪谦,孙明瑜,王欣

创新临床医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方熙茹,冼绍祥,张勇,陈茂珍

《中医药通报》杂志2005年征订、征稿启事

医院新管理体制下的医疗人才资源管理初探 任小巧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团队建设 黄晓兰

浅谈医疗成本核算与控制 李志明,杜国兵

信息时代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陆大忠

发展"回药"生产壮大区域财源--兼谈政策税收支持 姚巨才

欢迎订阅《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谈医院管理中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王,许桢惠

基层中医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 陈小萍

中医处方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魏豪

篇3

当前,患者与家属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健全,对医院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院采取一定的管理策略防范护理安全隐患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既保护医院的利益,又满足患者的需求。本文将对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策略进行论述与分析。

1、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及安全护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护士在学校及在实际工作中所受到的教育均缺乏相关的安全法律知识教育,因此,护士在护理时仅关注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床头接班时,没有征得患者的同意而随意暴露出患者的身体,有些护士还将患者的隐私问题在公共场合谈论,进而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及保密权。另外,护士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不具备法律上重视证据的认识,忽视了对安全隐患证据的收集与管理。

1.2 护士的业务素质欠缺

随着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设备的改进。医院逐步开展新技术,护理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以充实自己,对每一项治疗、操作规程、护理医嘱等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如果护士缺乏基本的理论支撑与指导或者缺乏操作业务的经验,盲目地使用机械,很容易酿成事故。

护士业务知识的匮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与他人的配合工作能力差、不重视业务培训、违规操作等,这些都会造成护理失误.甚至引起护理纠纷。

1.3 护理人员的配置有限

护理人员数量少、病人的护理要求增多,这些都是护士每天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的原因。在医疗高峰时期,一个护士白天值班时可能要同时负责多个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由于护士长期处于疲惫的工作状态下,所以难免在工作中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最终无法保证各环节的服务质量.给病人带来安全隐患。

1.4 患者缺乏基本疾病知识

护理工作需要护士与患者双反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来完成,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依赖于患者的密切支持与配合。如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已日益增强,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欠缺.无法正确处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当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未达到其需求时,容易引发医疗及纠纷。

2、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的管理策略

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教育

在对护士开展的继续教育中应加强宣传法律知识的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聘请法律顾问等形式给护士上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引导护士学习法律,做到懂法、知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依法行医。让护士明确违规行医的严重后果,甚至要负法律责任,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同时维护病人及自身的权益。

2.2 注重加强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护理人员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学习,还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进步。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多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护士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新动态,以拓宽其知识面。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要跟上学科不断发展的步伐。医院应确保每个季度、半年、全年定期开展对护士基础护理、专业操作及专业理论的技术考试,长期督促护理人员的进步。护士还要侧重心理学、人文方面知识的掌握,以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另外,护士的护理不安全行为也是安全隐患的重要来源。护理不安全行为通常是护士不自觉、不受控制的个人行为。因此,护士学会自我控制手段非常重要。护士长作为护士的直接领导者,要加强对护士自我控制的教育,平时工作中关注护士的言行举止并加以正确引导,护士长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根据科室的专业及特点,要明确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护士长要了解每位护士的水平、技术、家庭情况等,对较易发生问题的人与事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的特点,在护理中应该注意提高安全意识。若发现护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应采取措施积极改正、规范,护士长要做到从思想上教育、从制度上监督、从环节上把关,层层杜绝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2.3 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职业训练、教育程度及地位等权威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二者沟通中存在障碍,引发隐患危机。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接诊患者的差别,根据其教育程度、职业训练、地位等多个方面区别与其沟通的方式、沟通的内容等,这有利于缓和医护之间的矛盾。在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沟通时,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沟通信息、沟通意见、沟通情感时,要确保交流用语的通俗易懂,让患者与家属听懂医护人员的各种意见与建议。避免沟通不利造成的误会。同时,护士要履行告知的义务,耐心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医疗护理的安全。

2.4 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护理安全规范

针对医院内常出现的安全质量管理隐患,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应制定如《医院护理管理手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护理安全预防事故防范》等相关安全护理的手册,以规范工作中的各个流程。同时建立安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将小组实行分级管理的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加大对安全管理的监控力度。

另外,质控小组要加强夜间的监督工作,观察护士的自律性,对违纪行为要及时提醒,或者警告处理。以进一步促进护士在工作中注重安全的自觉性,保障患者权益不受侵犯,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清、王凤菊、梁艳、潘秋景.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河北医药2009(21)

[2]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

[3]邱彩兰、韦巧灵、丘燕、赵翠松、刘宁、何翠丽、雷丽华.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86-01

任何一种管理理念或模式都有其优劣。在复杂的护理管理中,应综合运用多种管理理念,特别是质量管理和人本管理理念,才能在目前医患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挖掘潜力,保障护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当前护理工作的现状是,一方面护理人员短缺,护理资源严重不足,护理人员高负荷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护理工作遭遇瓶颈。如何解决这种两难的局面?有效的对策是加强护理管理,将质量管理和人本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优服务;同时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空间。

1 护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现代化医院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就有必要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质量管理。

1.1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护理流程,规范临床护理行为;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包干护士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把治疗、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位责任护士,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

1.2 以患者满意度调查作为检验护理人员和病区护理优劣的标准。定期不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 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制定整套的护理质量标准,针对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按绩效考核进行日考核、月总结。工作质量不达标,根据质量标准,进行相应的处罚,工作完成出色给予相应奖励。

1.4 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不定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按护理工作的内容逐项仔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1.5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思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护理工作必须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应对的策略只能是把护理工作落实到患者身上,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到护士工作安全性,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护士是维护和谐护患关系的主体,改善、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这也是新形式下护患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患者治疗时间长、收效慢、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有些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沉、悲观或烦躁、易激怒等负面心理。护士应与患者倾心交谈,鼓励其表达内心的感受,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要求,了解患者的主要顾虑,使心理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多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确切疗效,树立病人治疗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同时讲解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应对措施,告诉患者许多不良反应是可逆的,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达到积极配合治疗。

创新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健全规章制度。对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前瞻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完善各项关键操作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及指引,细化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在管理工作中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落实问责制。

2 人本管理

护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强、技术操作复杂、工作负荷重、要求高的工作,容易造成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疲劳和职业倦怠感。将人本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就是以人为核心,提高护理人员的主人翁的意识及责任感,激发工作热情;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2.1 激活护理队伍的整体活力:不同的管理阶段综合运用感情激励、竞争激励、奖罚激励、期望激励、环境激励等激励方式,实现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最佳管理效能。

2.1.1 感情激励:管理者应该关心、帮助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1.2 奖罚激励:定期进行质量考核、患者评议、理论考核等,进行相应的奖惩,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1.3 期望激励:明确规定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根据目标实现情况来评其各自贡献的大小,用科学、合理、前瞻的目标去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1.4 竞争激励:运用竞争激励方式,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氛围,优化护理队伍,健全护理指挥系统,给更多优秀护理人员展示才华的机会。

2.1.5 环境激励:创造一个尊重、信任、协作、融洽的和谐工作环境,提供安心舒适工作的环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 关心护士,减轻护士压力

2.2.1 合理安排人力和工作:医院应加大引进护理人员的力度,同时注意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改善护理队伍人才结构,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力资源,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特点、能力和需求,合理安排工作,给护理人员一定的自;尽量满足护士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2.2.2 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管理人员应了解护理人员家庭和工作状况、身心状况,对他们给予生活上的关注及情绪上的疏导;对年轻护士给予工作及生活经验的帮助,给他们创造成长的机会和条件;对年龄大且资历高的护士重视她们的需求和合理化建议,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优势;护士长应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对构筑和谐工作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3 创造人性的工作条件,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待遇,让护士劳有所得;定期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技术水平;科室还应实施一些人性化措施,比如上夜班提供早餐,为护理人员安排休息室等。科室应合理排班,让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医院多开展一些人文活动,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增强对单位和岗位的认同。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做好护理工作是当前医院临床护理的必然要求。医院只要把质量管理和人本管理理念不断应用到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推进医院整体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冷明祥.试论医院人文管理与文化创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0,23(7)

[2] 王珮瑄,王霞.人本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9(24)

篇5

2培训时间与方法

培训为期3周,以集中授课为主,约80学时,临床实践为辅,约20学时。授课教师均由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临床带教主要由护士长或科主任负责。

3培训内容

有空勤科建设标准,航卫保障制度,航空生理知识,各专科疾病的诊治与医学鉴定,飞行员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治疗,航空性疾病的诊治、鉴定及护理,空勤科的工作特点与管理,特殊检查(离心机、低压氧舱、前庭功能、立位耐力等)的试验方法与健康教育和空勤科护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模式等内容。

4结果与体会

4.1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来自全军各联勤医院的护理管理骨干此前均从事普通医学护理工作,对航空医学护理工作的认识比较空泛,甚至认为飞行员所患疾病与一般病人的重症程度无法比拟,护理工作的难度会更小。培训后,当她们了解了飞行员的工作环境、作战任务、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及所承担的航空卫生保障任务时,充分认识到航空护理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飞行员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主要战斗力,他们的身心素质能否适应、符合各型战斗机的飞行训练及作战要求,卫生保障是重要环节。因此,航空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为住院飞行员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还要为飞行员的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护理工作角色转变的前提,也是做好航卫保障工作的基础。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7-02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能量长期奉献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极度心身疲惫和情感耗竭的综合征[1],其已成为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2]。护士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职业的高风险性、日常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相对不确定以及社会地位、劳动报酬低等原因,使得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人群[3]。为评估和认识护士职业倦怠,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文提出了通过护理能级管理,促进护士职业倦怠改善的新思路。旨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职业倦怠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1 护士职业倦怠形成因素及改善措施

1.1 护士职业倦怠形成因素

1.1.1 工作和职业特征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护理工作负荷过重,加上医疗职业的高风险环境,使护士面临很大的职业压力,成为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国外研究证明,护士工作衰竭主要原因为所护理病人的病情危重,病人及家属要求高,工作负荷过重,人手不足,工作排班不合理,社会支持不够,与病人、家属、同事的冲突等。另外,工作和生活中护理人员的多重角色冲突[4],常常使护士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1.1.2 社会因素 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医疗活动中,诊疗处于主导地位,护理处于从属地位,医护之间的巨大社会地位反差,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黯淡,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工作无成就感。另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非专业性工作量大等也使护士容易产生消极情感。

1.1.3 个体特征因素 职业倦怠虽然是由工作直接引发,但也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有关。据调查[5]21-29岁年龄组的护士易产生工作倦怠,女性在情感衰竭方面高于男性,单身者比已婚者易产生工作倦怠,低年限的护士存在高职业倦怠感。高学历的年轻护士是工作倦怠感的高发人群。

1.2 护士职业倦怠改善主要措施

1.2.1 管理者的支持 管理者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的理解和支持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工作情绪中可能引起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如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社会地位,减轻工作负荷等。管理者还应注重对护士的支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工作肯定和积极评价,从而防止因职业倦怠使护理队伍不稳定,降低护理工作质量。

1.2.2 培养健康的人格及工作态度 现有研究表明,应对护士职业倦怠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积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工作态度。要让护士认识到造成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学会自我调节。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释放内心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感。另外,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外对护士坚韧度方面的干预研究比较多见。有研究表明,提高护士的坚韧度可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职业倦怠的水平。

1.2.3 改善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层应采取积极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增强护士的自尊感和归属感,减轻职业倦怠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 护理能级管理的方法和效果

2.1 护理能级管理方法 护理能级管理模式是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新的思路和趋势[6]。根据护士职务、职称及技术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不同层次,进行护士分层次使用和管理[7]。各层次护理工作内容进行规定,并赋予各层次护士一定的职能和责任。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将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分配给不同能力的护士进行护理,在保证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不同层级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价值。另外根据不同层次护士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和风险因素,确定不同层次护士的绩效考核指标,实行薪酬与护士层次挂钩。体现人才与劳动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提高各层次护士的积极性,发挥较好的激励作用。

2.2 护理能级管理的效果

2.2.1 护理能级管理提升了护士的价值感 实施护理能级管理,克服了之前不同技术职称和年资的护士工作内容相同,护士工作热情不高、消极,护理质量难以改进和提高。护理能级管理,以人的能力为核心,参考学历、职称和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能定级,以岗定责,职能匹配,绩效挂钩,提升了护士的价值感,降低了职业倦怠感的产生。

2.2.2 护理能级管理提升了护士职业成长动力 实施能级管理,不同能级的护士被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力求做到不同级别的护士“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满足护士自我实现最高层次的需求。实施能级管理也为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契机,有利于不同层级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利于护士积极进取争先创优,实现人生宏伟目标。通过护理能级管理,制定相应的进阶制度,促进低级别的护士向高级别晋级,推动了护士职业成长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形成。

3 讨 论

职业倦怠是个体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8]。因此,预防和矫正护士职业倦怠必须采取改变个人和组织的综合性干预措施[9]。在个体方面,护士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工作目标的期望应切合实际,并选择积极应对方式。在管理层面,管理者除应重视护士人格特征的特异性外,还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职业倦怠的困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剑英,张晓燕.急危重症病学科护士职业倦怠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55-56.

[2] 王慧,张宁.医生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97-399.

[3] 杨安芳,护士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99-400.

[4] 席波,李军,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0):3-5.

[5] 周荣慧,呼滨,等.北京城区综合性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27-30.

[6] 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IA):55-56.

篇7

2托管后护理管理改革实践

2.1构建护理管理三级组织框架

在原有的二级管理基础上增设了内外科片及特殊科片科护士长,选拔培养优秀护理骨干出任新增科室护士长。明确各级护士长角色职责及工作要求,实施能级管理及考核,强调团队管理效率,着力培养提升管理层管理能力及专业素质。

2.2建立完善护士管理制度

制定并实行《护士岗位管理办法》、《护士岗位绩效奖励分配体系》等调动护士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建立院科两级人力资源调配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3改革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健全护理部、内外科片、科室三级质控网络。护理质量评价项目实施组长负责制,采用等级医院评价标准及管理工具来评价质量,终末质量采用季度评价,环节质量实行月专项评价。完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将出院患者满意度作为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依据,每月随机抽取各病房20%的出院患者,通过邮寄信件形式发放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回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排序及反馈。

2.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4.1护理管理队伍培训

每年举办护理管理培训班,邀请总院护理管理专家来院进行专题讲座,传授新理念、新知识及管理技能。根据医院发展目标及护理队伍现状,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分批次赴总院进行护理管理、优质护理、专科护理及临床带教等方面的进修培训,采用“慎思、笃行”的方法,要求返院后将进修成效进行多媒体报告交流。

2.4.2规范护士分层次培训

完善院、科二级规范化培训计划及全院各层次护士标准化操作考核制度。改革技能训练方式,视频演示的一级培训为主、教员操作示范指导的二级培训为辅,强调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考核方法采用科室考核及护理部抽考相结合的形式(抽考率50%~100%),不合格者予以补考;建立规范化培训考核档案,作为护士晋升、晋级的条件之一。2013年度全院护士护理制度及各层次护士规范化理论考核共2658人次,同比增长144.5%,标准化操作考核1897人次,同比增长807.7%。

2.4.3专业护士培训

首次成立了院级静脉输液及伤口管理护理学术委员会;建立新护士静脉输液、PICC维护、护师急救技能、主管护师重症监护技能4个院级培训基地,作为新护士试用期、护师、主管护师晋升前必须完成的训练科目及职称聘任的准入条件。选送护理骨干参加省内、国内血液净化、重症监护、急诊急救、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培训及参加总院PICC门诊、急诊、重症监护、手术室、内镜室、导管介入、内外科等专科进修。护理管理专家将个人负责的国家级继教项目、国家、省级学术年会放在分院举办;选送护理骨干参加上海各类对口专业国际交流大会学习。

2.5创新优质护理模式

结合县级医院收治对象的特点(疑难危重患者数量相对比大医院少,临床床护配比数相对少),提出县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病房全覆盖方案;动员医院支持系统全方位服务于临床;临床护士分层次使用,每位护士分管10~12例患者,针对县级医院老年患者多、病情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的特点设置Ⅱ级护理,每个病房配置经培训考核合格的非护理专业的护理员一名,协助护士完成生活护理,让护士有更多时间进行专科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开展创新、超值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全院有效开展。3托管取得的成效结果显示,托管后的医疗服务量、护理管理及服务能力较托管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讨论

3.1军队医院紧密型托管县级医院模式的意义及优势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托管是我国医院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尝试,是基于医院优势互补、互相共赢假设前提下实施的一项改革策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是一所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三级甲等军队医院,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医疗技术、科学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托管后管理团队根据“融合式发展,继承性创新”的托管思路,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优质的服务品牌等引入分院,使分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据海宁市卫生局统计显示,2013年全市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4.5%,位居地区5个县(市)的第一,区域内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2014年海宁分院又与3所乡镇卫生院以分院形式建立城乡一体的医联体模式,进一步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难题,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的延伸。

3.2托管模式有利于引入科学管理、创新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托管是建立新机制、新体系,进行管理模式改革,打开新局面的过程。总院派驻的护理管理专家融入我院后,针对调研现状进行管理革新。首先抓能级管理,护理部主任根据医院总目标重点进行计划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护理制度;科护士长的工作重点是现场管理、督查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士长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病区管理,如质量控制、安全防范、患者满意度及各层次护士培训与管理。同时通过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及岗位锻炼,更新了护理管理理念及方法,拓展了创新思路,使护理管理者由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变为创新管理,护士长由劳模型转变为专业团队的护理管理者。近2年来,海宁市人民医院接待了外省市20余所医院的300余名护理人员来院参观交流,接受本市各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骨干来院进修学习80余人次。创新的管理方法及成效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其次,在托管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管理工具及图表进行质量数据排序分析及讲评,激发护理单元的团队荣誉感及竞争意识,规范了护理行为,提升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及三级质控人员的督查水平,全院护理质量及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从2012年的98.5%提升至2014年的99.8%,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从2012年的91.3%提升至2014年的93.3%。2013年第三方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86.6%提高至2013年的91.8%,列全市医疗机构第一;2013年度全省37所三级乙等医院护理质控检查排名第5。再次,托管后我院采用总院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及信息化软件,开展护士岗位管理,制定护士岗位说明书,岗位能级实行360°考核制,建立了与护士岗位能级、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实现了按照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来发放护士绩效奖金,并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及晚夜班多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理人力资源的作用,稳定了护理队伍。

篇8

2011年初,国家卫生部明确提出全国所有三级医院都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至今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优质护理的理念、作用和相关的发展策略。

1 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开展模式

1.1 “示范病房”的带头模式 “示范病房”的改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尝试,在“示范病房”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按照试点“示范病房”的运行模式,向全院其他病房进行推广,并正式运行是进行有着护理服务的常规模式。示范病房的护理工作要完成这样几项内容:(1)将护理人员分组包干,分床到人,责任到人,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全面落实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特殊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2)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尊重并维护病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监督权和隐私权等),主动了解病人的感受,倾听病人的主诉,充分关心病人,在给予病人生理支持和照顾的同时,给予心理慰藉和关怀。(3)做好病人回访工作 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深入病房对病人进行调查, 出院后由护理部采取电话回访,使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4)每周实行标准查房一次,护士长每月标准查房两次,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沟通能力,及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尽快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1

1.2 全面护理介入模式 全面的护理介入就是针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细致的护理,这种护理模式其本质就是更为深刻、有效的护理,当然也是从最基本的角度来进行护理工作的转变。全面介入的护理模式包括:(1)饮食护理。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积极主动协助患者打饭,肠内营养患者护士做好饮食指导,调配,卫生,温度,速度等知识。根据病情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保证对饮食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随时用热情的态度来鼓励患者进食不愿意吃的食物。(2)舒适护理。患者每周剪指、趾甲一次;胃肠手术每天协助泡脚1次。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病室安静、光线适宜。(3)手术护理。手术前护理要尽可能地告知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将手术的安全性做出明确的表达,有条件的要进行录像播放。对术后的恢复方式要提前告知,尽快进行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模拟。要加强饮食和锻炼护理,保证手术前的身体指标,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要做出准确地判断,避免出现畏惧心理。手术中的护理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辅助的医疗护理策略。手术后的护理要保证有充分的护理力量,将药物供给和食物调配做到更为精细,保证患者在医院的舒适程度。

2 优质护理的扩大发展

2.1 责任制整体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说是临床护理工作质的变化,过去虽然说很多护士为一个病人服务,打针是治疗班的护士来做,洗头是护理班的护士来做,这造成工作有人完成,病人却无人管。现在要求的是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例如一个入院的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有一个责任护士进行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这种发展方向使得护理工作呈现出连续性,而且病人对专职的护士会有着更为亲切的“家人”般的感受,使得护士的工作更为方便开展。而对护理工作来讲,护理的专职使得忽视的情况得到了有效地制止,患者的情况能够被及时了解并准确传达给医生,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原则。

2.2 床边工作制 床边工作制就是完成优质护理的最终的目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床边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的随时携带有其负责主管的病人所需要的所有治疗、护理、记录的用品,便于护士在病房里为其负责的病人完成诸如补液、记录、交流等工作,使得护士将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从以前的“围着医生转”’变成“围着病人转”。护理人员要将更多的护理工具、材料和设备放置在护理工具车上,这样就减少了来往时间,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建立与医生进行沟通的通信设备,而不是采用原始的与患者的信息沟通设备,也就是说,护士应该长期停留在患者的病房或治疗区域内。

总之,优质护理工作的作用关系到医疗系统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体医疗信任度的提升,也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点一滴的众多力量的汇聚,滴水可以穿石,铁杵磨以成针,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一定能够让患者满意,使病人在住院期间也能享受“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

篇9

全院7个护理单元,共有45名护士,年龄1945岁,平均34岁;本科9名,大专27名,中专9名职称中级职称21名,初级职称24名;工作年限127年,平均13年。

2人性化管理要点

2.1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学习和教育形式,使全体护士重新认识护理学的产生、发展与各时期护理对应工作模式及21世纪护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对医院护士提出了任务与职责,促使全院护士有追赶学术发展潮流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由护理部总护士长及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共7人组成。小组成员采取“走出去进行参观学习与“请进来”现身说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拓宽大家的思路。

2.3课题组成员分片对在职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其想法和需求,为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性化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明确观察指标、判断标准及实施方法。

2.4建立和谐工作环境: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为护士创造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2.5组织群体参与管理:上下结合制定目标,按照护理部的总目标要求,科护士长制定某个护理单元的护理服务质量目标时,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共同确定目标,使下属护理人员对各层次目标有所了解和认识,然后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个人目标。科护士长可授权护士参与病房一些管理工作,增进对组织与管理工作的认识,给予负责任的工作机会,满足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

2.6合理安排工作:以满足病人护理需要为原则,掌握护理人员全面情况,合理有效地安排人力。保持公平的原则,同时尽量照顾人员特殊需要。如护士的在职教育及继续教育、职称晋升考试等,在安排工作时我们都首先考虑,尽全力使工作、学习两不误。在排班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并征得护士的同意,合理安排科室,使护士乐意接受护理部的安排,并在岗位上努力工作。

篇10

2004~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资助各地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下针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评价体系谈几点认识。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问题

装备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滞后 依赖政府投入,短期内实验实训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装备规模扩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全,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措施方法陈旧。

招生规模扩大,实训工位不足 职业院校连续几年的扩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布局与功能已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

依赖国家支持,缺乏后续增资 上级财政支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训装备。其特征是导向性、一次性,而非经常性的资助。各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业需要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部分资源冗余,设备利用率低 过分豪华、不切实际的高档装备,至今作为实训陈列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实训功能。平时闲置并不参与实训,成为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的摆设,时间久了又要面临淘汰或更新,造成资源浪费。

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服务不够 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室。由于管理协调、信息反馈、服务准备、实训耗材等因素,实训过程不能向全体护生全天候(包括双休日、节假日等)开放;学生不能自选实训项目;影响护生实训时间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法陈旧,实训项目欠新 实践教学仍采用教师原本熟悉的教法,没有紧跟临床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教材依旧,教法照旧,项目陈旧,有的脱离临床实际,有的临近淘汰;新的临床路径和护理程序没有进入实训基地,尤其是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深度不够。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目的作用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取决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是教育投资方,依据投资目标的实现与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教育部门是职教的监管方,依据基地的社会性质,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是经营方,依据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评价其执行及完成任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使用方,评价其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1)总结成绩,发现问题。(2)判断质量和运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调整思路。(4)争取达标,赢得信誉。(5)以评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经验,以利再建。不同的评价目的,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但无论何种结论,越是客观公正和切合实际,越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预期效应。

(二)评价理论依据

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基本要求。它是统一评价认识,制定适宜标准,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力量。各地抽调的评估专家,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各有所长。分组时,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常用的评价理论如下:

实证主义理论 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有数量就可测量;经测量可知量变,有量变就有质变。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以数据说明问题,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论证评价。

目标分类理论 依据评价目标,将评价对象先行分类。分类后由于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一概而论的模糊评价,使评价更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依据评价结论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改与完善。

知识构建理论 凡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待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投巨资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近五年内的事情,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需要时日,又分成阶段。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评价中的分等分级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论。

社会需求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需要。社会需求常可用作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服务功能越好,符合社会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学发展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科学发展,指在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普通护理与特别护理、疾病护理与康复护理等实训领域,实训项目的衔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

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总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三)评价原则要素

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评价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即“理念要新,实践要行”,说到做到,做到写到,写到看到,看到评到。

软硬兼顾原则软件指管理、效益和效应,硬件指装备、设施和设备。软件是质量价值所在,硬件是数量实物基础。基础扎实,管理到位,则能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时要更看重质量和效价。

内外结合原则评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眼光要关注校内校外两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校外需求。评估专家不应仅按照主观认识评价,更应依据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不仅横向评出高低,更要纵向评出服务满意度。

量效转换原则等级对应评分,评分对应等级。教学评价应以数据测量为据,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可通过量效转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统计数据,再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定级评价。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方案制定

(一)评价标准等级

评价标准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确定,依据评价目的而变。(2)评价标准应需而生,因时而异。(3)现代评价标准正向“由刚转柔、由量转质,由物转效”演变。所谓标准,只是变动的量标,而非固定的钢尺。可在上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参考标准。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制定的评价标准,较适宜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尚不适宜校外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价。

评价等级有的地区将评价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与优秀三级;有的采用星级法分为五级(一星至五星)。前一种方法有明显的定性态度,后一种方法分级排序而不定性表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易为大家接受,利于继续努力晋级。星级标准应预先制定,评价结果对号入座。即使自评,也能预测自己所在等级,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策略方式

评价策略客观公正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策略。(1)明确评价主体。评级主体可由出资方、承办方、用人方三方组成的专家群体担当,也可聘请专业中介评估机构主持。(2)预先公布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时间、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评价程序、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评价用语等,形成完整的评价执行方案。(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量到质的递进策略。先从硬件环境切入,转入实训项目,再看管理效益,细审创新规划。(4)集中评价结果排序分级。做到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特色亮点,理出成功经验,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审自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标准,先期内审自评自纠。内审自评应严格把握评测积分要点,从严入手,账物对应,数据准确,计算正确。(2)外援参评。聘请兄弟院校护理专业负责人组成外援同行评审组,对本校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评价。外援参评借助外脑智力和经验,较能发现问题和缺陷。因是专业同行,评价更为中肯求实。(3)专家点评。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点评。他们平时参与护理实践教学,熟知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部情况,能够抓住要害、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4)上级抽评。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现场评价。上级抽评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评价权威,效应明显。尤其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可作为指令,贯穿于后续整改实施之中。

(三)评价过程报告

评价过程 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过程文件资料、测量核查硬件数量、调查取证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授课、座谈创新发展理念、交流各方评价观点、撰写初步评价意见、集中反馈建议信息。每一过程均有材料纪要,以便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也称即时报告,一般于评价结束时,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书面报告也称事后报告,一般于评估结束后,各路专家集中比较分析,广泛听证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书面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评价组织过程描述。(2)评价意见汇总(包括分类评价意见和总体评价意见)。(3)成绩亮点归纳。(4)缺陷问题指点。(5)整改意见建议。(6)重点努力方向。(7)评估专家签名盖章。评价报告应注意读者一般为专业负责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报告的语言应言简意赅(1000~1200字为宜)、规范流畅,意见应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坦率,亦应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9-170.

[2]陆秀华.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