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32: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充实和完善课堂教育内容,为音乐教学塑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诱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为了创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内容,帮助小学生理解感知音乐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达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知识,然而由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技术性,使得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教学素材,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开阔学生思维,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将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理念贯彻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教学的课堂本身的实践性,通过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进行与小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教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所学音乐主题有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小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在课堂上的提出,有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案。因此,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开展网络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随着现代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的引进,小学音乐教学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尤其互联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首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教学素材,将这些素材引进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次,目前很多学校建立音乐教学信息网站,并且在网站中上传各种优秀的音乐素材和音乐教程。这样就使得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家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加以学习。音乐教学网络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帮助音乐教师开发了潜在的学习资源,而且进一步改善了小学生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不必进行大量的课堂板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改善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环境,增加音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活跃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气氛。(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1.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提倡新课程改革,改革的春风也随大流吹进了小学音乐教育中。但是,我国在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这一块上的进展并不明显,大多数小学学校仍存在师资力量不够,欠缺音乐方面的专业老师,学校能够提高的音乐设施老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音乐设施,整个改革进程总体上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缓慢,阻碍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能力不够,不能认识到小学生是音乐课堂的学习主体教学观念过时。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是采用代课老师来给学生授课的,教师音乐技能存在缺陷,且这些教师大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大潮思想的影响,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考核他们学习效果的语数两个学科就足够了,音乐这类副科学不学好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不会阻碍学生的升学。小学音乐课堂缺乏创新,自古以来,都是教师在上面一句一句地带学生唱,最后面来个小组分唱,全班大合唱模式,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会觉得音乐课无聊,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够有效地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2.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
音乐怎么样教学才能算是有效的教学?对于有效教学的评价,主要还是要以小学生为主要评估对象,评价小学生在经过音乐课堂的学习之后,他们的音乐学习效率是否比之前的学习有进步,是否能够满足他们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衡量音乐教学是否能够有效教学的唯一途径。经过不断的音乐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结果证明,小学音乐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以学生为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体,创设多情境音乐课堂,对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培养音乐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小学音乐的有效教学[1]。
3.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配合老师发出的教育指令,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在课后能够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掌握。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的动力,是小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对音乐的需要和我国音乐的培养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授课,选择小学生能够接受和听懂的教学语言来开阔小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于学生沟通交流,交流好师生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课堂班级氛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3.2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创新
3.2.1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一堂课能否实现有效地教学,其关键是看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发挥到极致。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保持活力、富有激情的教学状态,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创设课堂情境,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2]。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小一班学生学唱《红眼睛绿眼睛》时,教师课前先用问题引导学生对交通方式进行思考,之后向学生讲明红绿灯给交通带来的影响,以及面对红绿灯时要怎么做,教师将之前制作后的红绿灯圆形纸片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当唱到红眼睛内容时,学生举起红色卡片,当内容为绿眼睛时,学生举起绿色卡片,最后全班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由两位同学扮演交通等,其他同学扮演路人车辆,根据纸牌指示分段演唱歌曲。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实现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3.2.2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和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音乐教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和音乐演唱的实力,从而达到全面科学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一、激发小学生音乐课堂体验学习的热情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它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上足够的学习自,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效率和能力。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视,但是在调动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方面略显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往往在讲台上尽心尽力地传授给学生音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是太高,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学习模式所吸引,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并且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的音乐教科书中的《我们的田野》音乐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在教学这一音乐歌曲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歌曲中歌词所描绘的内容,从而加强学生们对于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音乐教师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随着现代音乐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知识也在不断提高和深化,这使得传统单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对于事物的理解,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通过让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变得多元化来适应学生的音乐学习要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而设计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帮助音乐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科书中的《春天的小河》这首音乐歌曲教学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主要是描写春天带给人们的美丽心情和优美景色。音乐教师在给学生教学这首音乐时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利用模拟情境来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场景,促进学生个人理解观点的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前言:新课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小学音乐教学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教学生一句一句的唱,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唱。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注重学生爱好和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上我们通常可以发现这样一现象,就是有的小学生喜欢音乐但是讨厌上音乐课,这是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需要反思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音乐老师课堂的教学模式泯灭了他们课堂学习音乐的兴趣。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性的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障。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他们情操,健全他们的心智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音乐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的音乐创造,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通过课堂上老师对音乐基本知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音乐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音乐的学习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音乐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像古代的诗词都是用音乐的形式唱出来的。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是音乐课堂上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把这些精华的文化音乐传授给下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新课标小学音乐教学的理念
首先,新课标下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就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与传统的音乐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音乐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堂学习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小学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
三、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是非常死板的,老师上课就是一首一首的教小学生唱歌,音乐教材也是编了一首一首的歌曲。殊不知这些歌曲一般都是与学生的音乐品味相反的,他们并不愿意被动的去学这些歌曲,这就是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还有就是有的音乐老师过于严厉,学生本来都没兴趣学这些歌曲,他们还硬是让学生学,无形中让学生有了音乐课堂学习的压力,这与音乐课堂的陶冶情操和放松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对音乐敬而远之,音乐老师往往对这种音乐教学的现状束手无策。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新课标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以感受和鉴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音乐是一门伟大的听觉艺术,是特别注重人的感受和鉴赏为基础的学科。因此音乐的新课标就特别重视学生的感受力和鉴赏力。这就要求音乐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积极的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听”,以及怎么样去感受音乐的文化底蕴。音乐老师要在课堂上把音准以及声音表现出来,让学生主动的去听去感受,这样才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音乐的感受力和鉴别力是是审美的基础,也是音乐审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建立以感受和鉴赏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课堂上要注重学生音乐表现要素的培养
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的进行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增强他们对人声以及乐器生的听辨力,声音是音乐的基础,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说自己对旋律、节奏以及声音的感受,然后对于正确的说法给以鼓励,对于不正确的说法给予纠正。
(三)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音乐课堂上要注重音乐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增加一些互动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音乐的有用性。例如音乐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唱歌比赛之类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这样不仅亲密的师生的感情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华利.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探索[J].新校园(学习),2012,(2):102.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作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4、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促使音乐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作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摸式,建立音乐欣赏专题网站,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上自学、小组协作探究、会话讨论等一系列学生参与活动,建构起学生自己的音乐欣赏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五年级三班为对比班。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比较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上网。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5年2月至7月)
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包括:一名教导处副主任、专业音乐教师三人、专业计算机教师二人,课题组成员要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整理,要学习相关的资料、文章、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学习并制作出冀版小学音乐第九册十册各单元音乐欣赏的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包括乐曲不同版本的音响资料、与乐曲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作曲家的图片、背景文字资料等。
2、实验研究初级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这一阶段为初级探索阶段,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对这种欣赏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对实验方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修改。
3、实验的深入阶段(2006.2——2006.8)
定期开展实验研究的研讨活动,如观摩课、研讨课,定期进行形成性的检测和阶段性的小结,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典型的课例,教案、总结经验。
4、总结思考阶段(2006.9——2007.1)
六、研究成效
1.通过研究,提高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协作能力得到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1)通过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不同版本的同一音乐作品,而且还能通过动画、图像、文字等信息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拓展了学生对相关文化的了解,
(2)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欣赏专题网站上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得到充足发展。
(3)学生学会了“数字化”的学习,音乐欣赏专题网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2.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主要表现在:
(1)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和学生一道操作,一起讨论,一起攻克电脑操作难关,其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理解、掌握了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我们依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研究,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音乐欣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网上探究——协作交流——知识(能力)建构——拓展延伸。
七、结论
我们进行的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题探究,探索的是在建构学习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探究合作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这种新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先进,课题研究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课题研究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同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加深了我们对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解决了一些小学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中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
八、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这次课题研究中中,我们研究的是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验,只是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一个方面,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应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如何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浩瀚的音乐资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在现代音乐学习新境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等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在小学音乐的具体教学上,由于小学生实际不同,课型不同,构建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同。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的是构建一个原型,在这个原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转变原型,构建新的模型,构成实效而又审美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使其自然和谐。
构建好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着重备好课,写好教学设计,从理论上奠定好班级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备好教材内容、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备课时仅用一种教材明显是不够的,通常都用两三种进行比较,适当加以取舍和组合,选择优秀的,选出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和方法,而且着重监控学生正在使用的教材,保证80%的内容遵照现行教材,20%的内容灵活调整。
二、写好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把如何引入、主要过程、结尾总结详细写好,具备完整的教学框架,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而且要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
三、教学模式确定
本人把自己音乐模式原型大概定义为:教学目标定向构建学习平台合作学习巩固强化。其中在教学目标定向中,我一般利用形象、趣味定向,亦即并不是一上课就讲课题、讲概念而是趣味定向,激发兴趣,动之以情;构建平台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由浅入深,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使学生顺理成章掌握知识;合作学习是老师上课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师生互动,最后是归纳总结,并引入师生互相评价鼓励。
在原型的基础上,本人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改变顺序,例如对于一般的较难的内容,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再学习思考,构建的模式为教学目标定向构建学习平台合作学习巩固强化;对于一般或较容易的内容,应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再指点,构建的模式为教学目标定向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平台巩固强化。
例如 二年级的《鸭子拌嘴》一课,其为音乐欣赏课,经过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为图:
其中过程A为趣味定向:用游戏方式激趣学生听辨上节课认识了的打击乐器(舞板、三角铁、小鼓、铃鼓、碰铃),通过游戏导入,营造气氛,接着用图片形象直观介绍新乐器锣、擦,并写出标题《鸭子拌嘴》,同时提问拌嘴的意思。
过程B、C、D、E为: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平台合作学习.在过程B中我让学生带着拌嘴这个问题初听音乐,谈自己想象,编成小故事让其激活想象,活跃思维;过程D、E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直观表现《鸭子拌嘴》的场景,让学生边看,边听,并适时提问和暗示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锣、擦);过程F我把学生分组,分发教具(舞板、三角铁、小鼓、铃鼓、碰铃),引导学生进行铺垫练习,启发学生自觉进行片断创作,并让各小组使用打击乐器表现一只小狗啃骨头的声音。并把各小组的效果录音,进行比赛。过程G巩固强化过程。
四、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反馈
课后总结中我还把这一节课的上课模式叫“激趣欣赏创作”,有利于让学生思维活跃,尽情参与、感受、体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音乐教学模式是基于音乐教学理念。兴趣培养、欣赏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和创造力培养,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基本理念,而根据现在的实际,按照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则要求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要做到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别是教学方式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而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气氛自由活泼,整个教学过程看重学生的自主参与,看重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体验和发展状态。这就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学生动,如沐春风。
五、让学生如沐春风,应根据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插入审美的教学模式
(一)趣味模式
趣味模式是每一位成功的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教引起学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具体过程是引起兴趣激情互动愉快学习效果显著。
(二)形象模式
形象模式就是教师通过预设情境,利用生动的情景进行形象教学。这种模式特别适合语言和音乐教学,情景相融,教与学都乐在其中。更好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多年推广为教师采用形象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模式基本教学过程:直观情景配乐欣赏歌曲融入情景效果显著。
(三)幽默模式
幽默模式当然就是在教学中风趣幽默地学习。幽默是寂寞的克星,没有人能抗拒它,同情一下我们师生吧,不要让我们在枯燥的教与学中长久的挣扎。幽默模式的基本过程是诙谐笑宽容宽松气氛重投学习。
1、我国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课堂音乐领域学生是颗树苗,培育与指导是后天条件。我们的音乐教师的琴键更好地发挥,就要看我们的的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培育是培养某种感情的发展或锻炼,培养教育音乐人才。指导是找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解答,对音节或节奏进行相应的调整。耐心是面对某个问题时最大耐力解决问题得出最好答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培育、指导和耐心三者结合才能让学生发挥出美好动听的的歌曲阵容才能让课堂鲜活起来。
二、课堂教材新颖明确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交换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视角在音乐教育改变是重要的,教师做为引导者,兴趣和修养是对学生提高。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歌曲的同时,需要学习作者和整首歌曲以及相关知识的整体的链接,有利于小学生对歌曲加深,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备课,理解掌握教材,聆听音乐的深入,点出重要部分对教材认真分析。再结合中西方歌曲文化,加流行元素,高中低音元素感受理解音乐的美妙变化,从而在训练中得到提升。思维情景模式,借助多媒体侧重音效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音乐完毕后教师发言自己主观感受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自主发言或小组交流,做到教师引导学生听后感受和词曲的思想意境。学生自我发挥的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肯定。这种肯定来自教师。自我提升是对学生的音乐修养,是提高初中音乐有很大的帮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三、课堂发音的基础
小学音乐由高、中、低组成。音乐教师如果选择合唱以小组为中心,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当调整。在男女合唱中和音占总体的的10%,音乐教师可自由组合,男女单音时分组而定,如果出现强音,低音补救同样有效。音乐教师以音节的把握顺手势而定。
音乐教师对音节把握是十拿九稳的,对小学生来说音节的认识是教学的关键,
音节整首歌不可或缺的部分,音节的质量是导致整首歌曲的统一音质的高低平。学生学完整个单元时,音乐教师选择歌曲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让学生制作乐器。把音节很好地融入到乐器中这样起到了记忆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节,提高举一反三的引导条件。在这样的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学生对音节已有了自己的理解。音乐教师发挥主导的教学,也可释放自己和学生合奏,以学生为重心在学生那里找到教学的真谛。
四、欢乐教学兴趣是学习的节奏
击缶、鼓、小提琴、流行音乐等等。部分学生会歌唱一些流行音乐节奏最能体现出学生的想法也是最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心理,唱出自己戏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导演这种场景音乐教师的引导兴趣是关键作用。
1、中西节奏,接入游戏。很多学生在三至五节课后身心不能承受过度的课程,而是转到了轻松的体育课或是音乐课,课堂转接是对音乐教师启迪。击缶是千人以上的杰作,在击鼓传花的游戏节奏中学生找到节奏,看音乐教师的如何指挥的。游戏开始;第一种:小组纷飞,接组而来,曲清字缓,错组指导。第二种:合唱独唱,自由组合,接曲而下,错者唱歌。音乐教师引导时方法很多可自由搭配。在学习的情况下得到了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了知识,使学生角色的,融入到演艺中音乐教师的导演的某种课堂魅力的提升
学生主动参与进行,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表现出自主动积极的行为或状态。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氛围,把学生的思维殆尽预设的情景中,使学生更有效方便地理解音乐,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的内在美,这是音乐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对于学生主动吸收和自主学习我们要给予肯定并支持鼓励他们。
二、引导和发现
音乐是时间艺术、听觉艺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多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音乐体验。一堂课主要解决的内容是让学生唱会歌曲,一切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会唱歌曲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首先必须学会歌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更深层次,这就是音乐的拓展。音乐课的拓展内容应该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拓展后最终要回到音乐中。
三、组织形式
1.合作表演
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主动注意、主动学习。
2.个人活动。
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在欣赏之初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对音乐的初步的体验。这样就比较容易激起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主动地投入到音乐中去,随着音乐旋律的流动展开丰富的联想。
3.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29-03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或活动程序。它体现了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材的组合等教学思路,能将教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唱歌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音乐课标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唱歌课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基本过程为:发声练习―复习旧歌(可省略)―导言―范唱―教唱曲谱―朗读歌词―依谱唱词―艺术处理―复习巩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材及信息技术得以运用,这样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课程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倡导“乐学、审美、自主、创造”,其核心是“审美”。该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及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形式、情感意境的审美体验,对歌曲文化美的感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力。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结构框架为:激趣―铺垫―掌握―巩固―创造―结课,具体如下:第一阶段,进入歌曲情境――激趣;第二阶段,审美感受歌曲――铺垫;第三阶段,尝试表现歌曲――掌握;第四阶段,审美表现歌曲――巩固;第五阶段,拓展延伸展示――创造;第六阶段,进入教学尾声――结课。小学音乐“审美式”多元唱歌教学模式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综合运用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唱教学法等多种学科教学方法。
下面以湘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江南小曲》之《茉莉花》教学实录进行说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学会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感受《茉莉花》的无穷魅力,进而爱上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听、看、唱、学、编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和感受音乐,体验乐趣。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柔美、纯真的声音学会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用不同的风格演唱《茉莉花》,有一定的歌曲创编能力;(2)感受并唱好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并唱好歌曲中连音与非连音的乐句。
教学内容:“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整个教学内容分三大块:1.演唱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细腻优美的风格;2.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充分感受不同的音繁硐中问酱给人们的不同艺术享受,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3.创造性地表现歌曲《茉莉花》,进一步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
教学设想:这是一堂集唱歌、欣赏、创编、演唱于一体的音乐课。本课以演唱歌曲《茉莉花》为主题内容,用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音乐会上演唱《茉莉花》――学习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创编演唱歌曲《茉莉花》四个情景将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用不同情感饱含深情地演唱,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乐于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用婉转、纯真的声音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1.能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有感情地处理歌曲;2.能模仿和创编不同演唱风格的《茉莉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游戏等。
二、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
师:同学们,有一首民歌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网上还把它誉为我国的“第二国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2.教师弹奏《茉莉花》的旋律。
3.学生回答歌曲名,哼唱歌曲。
4.板书课题:江苏民歌《茉莉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一阶段,进入歌曲情境――激趣。任何歌曲都有它的背景:有的是民族或地域的文化背景,有的是创作背景,有的是内容的故事背景,还有的是情感、情绪的氛围背景……这些背景都可以构成歌曲教学的特定情境。这一阶段,教师以恰当的提问或导语,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教学
师:歌曲《茉莉花》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作为我们国家的民族歌曲,我们的歌唱家宋祖英把《茉莉花》带到了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再现了我们美丽而神秘的中国,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听赏宋祖英维也纳音乐会歌曲《茉莉花》。
点拨:创设情境,铺垫情感。教师用视频播放宋祖英在金色大厅演出的场景,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使学生产生迫切唱好歌曲的欲望。
2.说说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情绪、速度。
3.听赏课本《茉莉花》歌曲示范演唱。
4.说说课本歌曲童声演唱与宋祖英演唱的区别。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二阶段,审美感受歌曲――铺垫。在这一阶段,师生共同对歌曲进行多遍的听赏、深入的审美,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歌曲的美感进行挖掘、品味。歌曲《茉莉花》最具魅力的是运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不同的风格美,富有韵味地唱出这种美,是教学的重点。在本阶段教学中,师生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的区别来触及这种美,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听、评、模仿等活动,深入品味这种美,为接下来的“自主学唱”“审美表现”做好了教学铺垫。
5.师生对比演唱《茉莉花》,师生互评。
6.引导学生找出“休止符”和“连音线”,解决难点乐句。
7.学生跟琴准确地演唱全曲。
8.学生跟琴唱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三阶段,尝试表现歌曲――掌握。本阶段亦可称为“歌曲学唱”,是学生在美感动力驱动下,尝试把握歌曲表现。在前一阶段,经过反复、多遍的欣赏,学生对歌曲已经比较熟悉了,因此歌曲的学唱可以以一种更加自主的方式完成,总的来说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视唱进行。本课歌曲学唱是采取学生先自己直接随琴跟唱,再根据对比教师的范唱,自己当小老师进行纠正的方式。自主学唱的方式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术能力,使这些知识和能力在新歌学唱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并得以巩固。
四、处理歌曲
1.引导学生在情绪、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力度变化演唱处理。
2.学生展示个性演唱。
3.师生互评、鼓励。
4.有感情地齐唱全曲。(注意情绪、力度的变化,用高兴、赞美的情绪和p mp mf < >等不同力度演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四阶段,审美表现歌曲――巩固。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这是集中体现本模式最终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具有一定审美性、声情并茂的演唱,是本阶段的任务。此前,学生已对歌曲获得了足够的审美感受,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把这种美的音乐形象、情感和意境传达出来,让学生完成一次富有美感的歌唱表现。这个环节容易被理解为传统模式中最后两个环节“艺术处理”和“复习巩固”的二合一,其实它与前者有本质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模式中的“艺术处理”由于缺少之前教学环节对“审美感受”的充分垫,学生对歌曲的美感体验不足,进行“艺术处理”时,就可能显得很被动,表现为情感唤起缓慢、处理歌曲的思路与方法相对匮乏等,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教”学生怎么做。而在本模式中,由于之前对歌曲有了足够的审美感受,学生的表现欲望与表现能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乐于并且知道该怎么去表现,学习更加主动。其二,传统模式的“艺术处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本模式在“审美感受”和“自主学唱”阶段都进行了“审美表现”的启发。从以上课堂片段可以看出,关于如何进行“审美表现”的交流、讨论与尝试等活动,已成为前两个学习阶段的一个难以分割的部分,对“审美表现”的思考和实践贯穿了学习始终,也使得本模式呈现出鲜明的“审美性”特征。因此,本阶段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表现,并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建立在前面各阶段的学习成果之上,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个环节强调的是歌曲审美表现的完整性或多样化,是巩固、整合、拓展与升华。
五、歌曲拓展
1.“开心点歌台”。学生点歌欣赏不同地方特色的《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李虎演唱的《茉莉花》,马小倩、许岚岚演唱的《茉莉花》,伦巴《茉莉花》,阿里郎《茉莉花》。
2.对比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情绪、速度,学生互说听后感受。
3.学生开“演唱会”。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四组练习演唱。要求:选用“开心点歌台”中不同特色的《茉莉花》来练习演唱,再加上前面我们在情绪、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练习,看那一组的歌声最动听。
(2)学生演唱会。学生展示表演唱《茉莉花》(2―3组)。
(3)师生互评、鼓励。
点拨:此为歌曲教学第五阶段,拓展延伸展示――创造。此环节,教师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律动、表演等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本课中,教师以演唱为主线,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创造性地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小结下课
1.师生互相小结所学内容。
2.教师总结:同学们,歌曲《茉莉花》让我们意犹未尽,民族歌曲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所以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吧!(共同拍手演唱《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