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32: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水利发展方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事关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因而水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家川县水资源严重缺乏,地表水资源东丰西欠,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得不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供需矛盾日益增长,水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均是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水利建设现状
经过几代水利工作者的努力,张家川县的水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建成了一批抗旱、灌溉、防洪、排涝、人畜饮水以及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水保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建成灌溉工程198项,发展灌溉面积0.37万hm2,水库2座,总库容1096.83万m3,控制有效灌溉面积0.18万hm2;实际灌溉面积0.15万hm2;井渠结合的灌溉面积0.03万hm2。在全县五大流域共建成各类堤防工程63处,71.06km,保护了5.47万人和0.13万hm2耕地的防洪安全;全县共建成供水工程9547处,累计解决了24.1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村率达100%,入户率达95%以上;累计新修梯田3.62万hm2,其中宜修坡耕地面积3.81万hm2,全县共有13个乡(镇)238个行政村实现了梯田化,梯田化率达到97.9%,是天水市梯田化程度最高的县。以上项目的建成,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张家川县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为构建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张家川县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证。
2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县情相比,张家川县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张家川县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地表水资源东丰西欠,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突出,部分偏远村庄缺乏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还需巩固提升,加之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水资源约束趋势矛盾未尚有效缓解;防灾减灾体系与张家川县水旱灾害频发的实际不相适应,后川河及清水河尚未得到有效彻底治理,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滞后,山洪灾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应对持续性干旱能力还十分脆弱,水旱灾害是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威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水环境、水生态损害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加之项目建设欠账多,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求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统领,着力解决新老水问题,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得到解决,长效机制还未形成;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运行管理粗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尽快落实,农田水利发展缺乏活力,水价形成机制不够完善,水利建设筹融资能力不强,全社会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还需有待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迫切需要,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
摘要: 本文阐述了50多年来在石家庄水利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为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需水要求,过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湿地消退、地下水环境恶化、水体污染及水生态环境脆弱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笔者对生态水利的认识。提出了21世纪初期石家庄生态水利建设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生态水利水利成就生态恶化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石家庄水利建设成就及其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1.1石家庄水利建设成就
1949年以来,石家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成了岗南、黄壁庄、横山岭、口头四座大型水库、八一、燕川、白草坪等八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200多座,同时疏挖河道,新建、加固堤防,基本控制了山区洪水。修建大型引水渠、水闸、塘坝、机电排灌站、机井等使原来的沙荒地和盐碱地有了灌溉条件。建设了城市自来水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上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石家庄的城市发展与社会安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赢得了50年的防洪安澜局面,而且以有限水资源量支撑着石家庄这座拥有200多万总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和持续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城市水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饱受历史旱涝灾害之苦,也由于认识上的局限以及受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石家庄水利建设主要集中于城市的防洪、供水与农田的灌溉、排水工程上,为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对水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过度地开发利用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而没有顾及生态环境对水的需要。同时,城市工业与生活大量废水的排放,又未得到及时的处理,部分还被引用。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1)河流干涸、湿地退化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迳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石家庄湿地的主要类型为天然的“河流湿地”。由于上游建水库,下游地下水位下降,以及城市建设、农田开垦等原因,石家庄地区呈现河流干涸、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的景象。
由于对地表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挤占了本用以河道内维持自身存在及生态环境所需的水量,造成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以滹沱河为例。滹沱河是本市最大的河流,其干流的黄壁庄水库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59年拦洪,1960年蓄水,总库容12.1亿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养殖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库。80年代以来,石家庄水资源紧缺,为了满足城市和农业用水,使黄壁庄以下河道长年断流,周边土地沙化,加上沿河两岸工业与生活废污水的排入,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不仅影响河道及滨河景观,断绝了对两岸地下水的补给,而且还成为石家庄的主要风沙源之一。由于河流干涸,水生物及栖息鸟类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2)地下水环境不断恶化
长期以来,由于地表水供水不足,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只得靠超采地下水和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来维持水的供需平衡,造成区域性地下水环境的恶化。地下水的持续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漏斗逐渐扩大。
(3)水体污染,河湖景观遭受破坏
黄壁庄水库担负着石家庄市的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由于水库上游地区的发展,使入库水量锐减,而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与生活废污水却直接排入水库,加上流域内农药、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使水库水质变坏,库区富营养化程度也逐年加重。
市区内由于污水排除及处理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污水通过下水道或沟渠排入河道,使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市区内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为河渠中污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有少量污水就近排入渗井、渗坑,直接污染了地下水,使地下水水质日益恶化。
此外,市区周边有些河道景观极差,如滹沱河沿河大量生活垃圾和工程碴土倾倒河内,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内,使河水黑臭,严重破坏了河道环境及沿河人文景观。
二、对生态水利的初步认识
2.1水利发展的三个阶段
纵观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历史长河中,水利工作大致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阶段。其一是以解决人类低水平生活与生产需求为目的的原始水利(或自然水利)阶段,此阶段人对自然的抗争是微弱的,人类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存,人与水和谐共存,没有对自然界构成破坏与威胁;其二是以兴建防洪、供水等水利工程为手段,谋求经济及社会高速发展的工程水利阶段。此阶段人与水的关系扭曲着,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抗拒自然,却因自己以耗尽资源、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行为,受到大自然的严酷惩罚;其三是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协调互动的生态水利阶段。此阶段水资源得到合理使用与优化配置。曾一度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与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巩固和提高。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实现。上述三个发展阶段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们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认识的结果。
2.2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确实给社会带来进步,然而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特别是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即是生态城市模式产生的思想准备。生态城市就是人们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城市概念的新定义,它具有两重涵义,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生态城市的规划思想是将城市视为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的复杂大系统,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各因子相互关联,各因子的变化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其中水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
2.3生态水利与水生态系统
建设生态水利是为建设生态城市服务的,就是要使城市水生态系统得到良性运转,以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水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生态水利实际上是人类发展进入更高阶段赋于水利的新使命,是在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客观自然规律,更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新水利模式。
事实上,水生态系统本身十分庞大,为实现它的良性运转,离不开高标准的防洪、蓄水、供水、配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等水利工程体系;离不开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科学管理及优化配置;离不开创造优良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样性生物群落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当然,水生态系统还必须与社会经济系统相协调。
三、21世纪初期石家庄生态水利的展望
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功能的要求,也是实现 “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景美”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要求。近年来,石家庄市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启动了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这是石家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城市环境治理工程;2004年,石家庄市区西北部水利防洪生态工程,是石家庄市继民心河工程之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又一个大手笔。2007年开始的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将大大改善我市的城市面貌。但要建设完善的水生态系统,我认为21世纪初期石家庄生态水利建设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水源保护及水污染治理
黄壁庄水库是石家庄城市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地,目前水质良好,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好这盆清水。限制上游地区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少面源污染。禁止库区旅游,限制网箱养鱼,注意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确保供水安全。
水污染治理拟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控制,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及工业废水内部处理、达标排放,同时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力度。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区的水污染治理,控制水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实现养殖污水资源化,发展生态农业。
3.2水土保持及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在石家庄周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形成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在山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封山育林,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山、水、林、田、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基本控制山区的水土流失;在平原结合河道整治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沿路两侧建成绿色走廊,实现农田林网化,形成平原区绿色生态屏障;在市区结合城市水系在城中心区建造大绿地。绿化造林与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相结合,以水养绿,以绿保水。
3.3沟通水系,扩大水域,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在水系治理中,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现有的河道、行洪渠道为基线,结合周边可利用土地面积,以及城市功能规划,河渠沿线的历史文物及人文景观,对河渠进行整体综合治理,在治污及满足行洪、供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生态观,将现有的河渠建设成防洪安全、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
为解决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中“缺水少绿”问题,在全市选择适宜位置及地形,并结合全市绿化造林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一定水面的生态公园、森林公园。
在广大郊区,除了利用洼地、坑塘、砂石坑等修建各类湖泊公园外,还应结合周边城市建设,沟通水系,修建湖泊公园,以增加水面。
水域的扩大将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物质条件,它既可滞蓄雨洪或再生水,减少汛期地表径流,为绿地与农田灌溉提供水源,又可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还可供附近居民休憩与游乐,并可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鸟类及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取得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
3.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深度开发及优化配置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基本措施,其主要对策是优化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加强管理,合理调整水价体系等。
再生水利用是深度开发利用本地水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石家庄市再生水主要用于环境及绿地用水,应进一步加大再生水回收、利用力度。
深度开发雨洪资源。可在市区西郊建设蓄洪回灌工程,修建低位草坪,铺设透水道路及广场,修建屋顶花园及雨水截渗回灌工程等,以增加雨洪入渗。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分质供水,一水多用,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在进行水资源分配时,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对经济用水实行以供定需,并在经济用水内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3.5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补充引用水源
在采取以上节流、开源等措施后,根据供需水平衡预测,石家庄市缺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跨流域调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实施已基本接近尾声,配套工程正在加快实施力度,预计至2014年底,可基本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实施进度,实现当地利用南水北调水的需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长江中游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总干渠全长1389km。供水范围包括京、津、冀、豫、鄂五省市,供水对象以城市生活、工业为主,兼顾其它用水。工程实施后,水量可基本解决石家庄的缺水问题。但还应建设调度灵活的全市供水网络,为水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城市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农村日益城镇化,为今后的用水提出了远期的要求,为优化供水结构,提高供水保证率,还需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建立长期的用水机制。比如,引黄工程等。
3.6实现石家庄生态水利的保障措施
首先要增强水利发展的生态观,并在水利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要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包括蓄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水生产全过程,水量、水质、水环境全方位的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
要加强与水生态系统有关的林业、环保、农业、园林等部门的协调合作。要建立跨省市的流域水资源协调机构,实施岗南黄壁庄水库上游综合治理措施,保持与恢复维系城市命脉的两大水库的功能,为建设城市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及完善的水权制度,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及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
实行科教兴水。充分利用我市的科技优势,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2、水利经济学在我国近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开始引进了来自美国的效益费用比来对我国水电建设方案进行经济比较。而随着时间来到50年代后,我国又进一步的使用了苏联的抵偿年限法对水利工程方案进行经济方面的比较工作。而在1979年后,又进一步在原有基础上对世界各国合理友谊的方法以及理论进行逐步的吸收,同时在吸取外国先进理论的同时也良好的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的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水利经济体系,并在之后的1985以及1987年逐步颁布了《水利经济计算规范》以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文件,这部分文件都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评价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目前,我国的水利经济学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为主要重点,并逐渐关联到水利工程在不同地区以及国家发展方面的地位论证以及发展作用等领域之中,同时其也在我国水利经济学环境效益、建设经济以及水利建设方案的收费方法以及原则等等方面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一套评价以及研究体系。
3、具有我国特色的水利经济学
由于我国社会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的特点,我国在发展水利经济学的过程中也一直坚持执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广泛的对各国几个眼中的合理部分进行广泛的汲取,同时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水利研究体制,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其是以我国的社会主义为主要的经济指导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保证具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情况,严格的尊重我国社会的供求以及价值规律。同时,其也良好的引进了外界存在的竞争机制,并且在良好按劳分配的前提下保证不同经济效益以及责任权利相结合。
第二,其有效的注重了我国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以及建设管理情况,并在非常注重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以全方位的角度兼顾了我国环境、政治以及社会的多方面效果。
第三,其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并以尽可能增强资金本身流通周转的形式来减少资金的积压情况。
第四,其能够非常准确的对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费用以及所能获得的效益进行估算,并且能够对实际完工之前的投资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完毕之后的运行维修费用进行估算。同时,其也能够将所获得的间接效益以及直接效益进行更为准确的估算,从而能够较为有效的避免其中存在的夸大、缩小以及重复等情况。
第五,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之前也应当能够经过其相应的财务分析以及经济分析来对其运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对于非盈利的水利工程来说,其能够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分析得出的结论作为各方对此方案进行取舍的重要依据。而由国家缴纳的税金以及国家对地区补贴的资金等也会作为公司内部的转账支付而不会被记入实际的效益以及费用之中。同时,在其对于效益以及费用计算的过程中也会仅仅使用影子工资以及影子价格等等,从而能够以此方式更好的对其真实的价值进行反映。
第六,其还采取了资金内部回收率以及效益费用比等等作为对水利工程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且以项目的投资利润率以及回收年限等等作为工程的辅助指标。
第七,其还对其中的财务分析成果以及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以此种方式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价格以及工期等方面因素的错误估计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八,对于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来说,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更为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投资分摊,并能够通过适当的协商来对其中的目标分摊比例进行确定。
第九,对于使用更为良好的技术研究领域、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以及地区水资源开发项目来说,则应当能够进一步的铨叙更好的组合方式以及更好的运行方式等等来获取最好的效果。
第十,对于不同水利工程提供的服务以及产品来说,则应当在对成本进行良好核算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公平原则以及支付能力进行更为细致的考虑,并根据收益情况向对象明确的收取相关的费用。
4、水利经济学未来的研究重点以及发展方向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实际以及研究的更为深入,使得水利经济学目前已经逐步演化为了灌溉经济学以及水利规划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分支。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还会在未来不断的衍生出水利经一个管理经济学、水利发电经济学、水库移民经济学以及防洪经济学等更多的学科分支。而在未来的时间内,我国的水利经济学也会严格跟随我国的社会主义特点,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水利建设的重要地位以及发展目标,使得水利事业的资金以及性质使用、社会影子价格以及折现率、工区管理等等领域能够得到更好的研究管理,并在更为先进计量方式的基础上保证其严格性。而要想真正的干好此项工程,可靠以及充分的数据则是对不同效益进行合理计算的重要基础,而在今后的时间中也需要进一步的通过更为扎实的基层统计工作、更为深入的调查以及更为严谨的观测试验等方式来更好的为我国未来的水利工程积累更为科学有据的数据,并以这部分数据为基础在未来拟定一个更为长期的规划,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实现。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水利经济学在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建设方面的应用已经愈发重要,而对于其基本的理论情况来说也在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中会获得更为广泛的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应当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更好的加以学习,联系实际,从而以良好水利经济学的学习研究来为我国的水利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焱华,许田柱.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0(10):100-103.
[2]常水明.可持续节水农业是发展民生水利的理性选择[J].水利发展研究.2010(04):61-64.
[3]王身军.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0(10):45-46.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当前,镇巴县正处在机遇叠加期、发展加速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改革,就无法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不创新,就无法完成“三二二”突破发展、实现富民强县梦。“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担当”是推动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水利干部,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全县的发展舔舔砖、加加瓦、出出汗。
二、水利产业发展的五个方向
镇巴县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一片青山绿水,这是该县的富民之基、强县之本、发展之源,因此,要在青山绿水这篇“绿色富矿”上做足文章,在做好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开发水产业。水利不仅是项目,简单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而且还是一种资源,可以发展成产业,从水电、渔业、水产品、水风景、水供给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精细化开发,拓宽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助力实现富民强县梦。
1、水电开发。镇巴县水能资源丰富,境内6条主要河流年净流量21.9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16.4万千瓦,截止目前,全县装机容量已经接近2万千瓦,但开发量占理论量不足20%,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应继续抓好现有储备项目楮河流域梯级开发田坝电站收尾工程、尽快并网发电,启动第二级白龙洞电站建设,在企业建设资金不足上着力突破;徐家河、界河水电站建设,着力在流域规划迟迟不能审批的问题上进行突破。同时继续深挖待开发水电资源,进行包装推介。做大做强做成支柱。
2、渔业开发。据统计,目前全县的渔业产量只有100多吨,这方面差距很大,亟待弥补。近几年,省市大力鼓励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要紧抓这个政策机遇,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在东区重点开发建设以楮河流域的特色鱼种母猪壳、黄刺骨等为主的特色鱼产业园;西区重点开发以赤南水库养殖休闲度假垂钓为一体的综合渔业产业园和以仁村、大池等的高山冷水鱼为主的高山冷水鱼产业园。做细做精做出特色。
3、水产品开发。随着外界水污染日益严重,可用作人直接饮用水的水源已经不多,镇巴县的天然无污染水就显得弥足珍贵,县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这方面,已经有县自来水公司和长兴实业在小规模开发生产纯净水,未形成气候。县上可以邀请省内外的知名专家进行勘探制定开发方案,专业化包装,积极向农夫山泉、哇哈哈等知名企业定点进行推介或培育现有企业产品。做实做优做出名气。
4、水风景开发。将水利工程建设与旅游景点、风景区相结合,打造、申报成水利风景旅游区,可以进一步丰富本县旅游产业的内容,提升其品质,这也符合当前国家的政策。一是探讨能否将全县的4道翻板闸形成的四个库区与苗民风情谷作为一个整体申报苗民风情谷水利风景区;二是能否在永乐镇的天池寺开挖建设一个人工湖,结合天池山林场、高山草甸、红色文化和永乐供水工程,激活永乐的高山草甸旅游品牌,形成永乐高山草甸水利风景区。在大池镇的西大池对原有水面进行扩建也形成一个人工湖,进一步丰富大池石笋旅游品牌,形成大池石笋水利风景区;三是在苗民风情谷探索利用水保项目打造省级水保示范园,西乡樱桃沟就是将水保项目与旅游项目结合的成功典范,值得学习。做深做活做出亮点。
5、水供给开发。供水对象包括人、工业、农业,镇巴的县情要求我们必须将三者统一进行管理,才能让各类供水工程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不能走平原地区自来水、灌区分离管理的路子。目前,就自来水这块还没有实现全县的统一管理,县自来水公司管县城供水,各镇管各镇供水,农田和茶园灌溉用水这块一直没有收费。建议以县自来水公司为平台,将县境内所有国家投资的供水、灌溉工程资产统一打包,以国有股占主导、民营资本入股为辅的形式,新组建镇巴县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搭建水务建设融资平台,进行水供给的开发和管理。这个主要涉及民生方面比较多,相应的问题矛盾也比较突出,做起来不容易,但不做,每年建设的大量工程就无法很好的进行管护和发挥效益,所以不仅要迎难而上而且要做快做好做出效益。
三、水利产业发展的四个保障
要做好由项目向产业的转变,就要清除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作风效率等方面的“绊脚石”,用镇巴梦唤醒全县上下勇于担当的意识,用“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激情实干”的镇巴精神实现富民强县梦,着重做好“政策、机构、规划、落实”等四个保障。
1、政策保障。首先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延伸水利产业链,不仅要进行项目建设,还要打造“五个产业”,出台政策加以扶持。
2、机构保障。加强和激活现有水利队伍,重新合并重组机构人员,科学合理设置事权、职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全县水利事业。
3、规划保障。要下大力气做好“十三五”规划,水利要助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规划很关键,要紧紧围绕县上的产业布局和“五个水产业”,借助外部智力,发挥内部智力人力物力财力,纵向跟中省水利投资政策对接,横向跟县上各部门焊接。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全面发挥水利工程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效益已经成为水利事业和水利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现阶段,水利工作者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并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研究,继而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具体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才能够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关于水利工程管理
一般来说,水利功臣管理就是指在全面了解并掌握水利工程的性质以及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解决或者规避问题,并让其发挥其所能够发挥出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水利工程管理看做是一个整体,并要在水利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以及管理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以此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并不断的提高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功能。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要求,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看待和评判某一事物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还必须要关注其不良的一面,在水利工程管理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的同时,其仍有一部分问题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其不但会阻碍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步伐,还会其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不理想
在水利工程的三项主要制度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其中的核心制度,其落实成果的好坏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地,然而就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来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不太理想,其主要表现为:法人的组建不规范。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项目未进行项目法人的组件工作,这样不但使项目责任的主体不明确,并且使水利工程相关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行政干预等现象,此外,由于未进行项目法人组建工作,使得工程资金也不能够按时到位。
(二)单位机构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因人设置岗位或安排工作的情况较多,这样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机构变得十分臃肿,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人浮于事的问题日趋严重的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却又十分紧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不能够满足工程管理基本需求的情况。这一十分矛盾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如果相关单位和部门不能够采取有效地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就会严重阻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管理体制不清晰,权责不明确
为了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兴修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在经过水利工人员等的不断开发之下,这些工程体系已经逐步具备了除防洪、发电以外的养殖、旅游等功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首先,因为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管养一体的现象,使得监督目标和运营目标不明确,各项措施的执行不到位;其次,产权制度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缺乏活力,资产闲置的情况较为严重,加之对这些闲置资产缺乏处置权,致使公益性的资产不能够完全发挥其效益作用,经营资产又缺乏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其既阻碍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又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且这些问题能够长期影响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且其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
三、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要全面贯彻新时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水利工程各项管理工作,加快水利现代化的建设速度,落实各项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从观念入手,加快理念的转变速度,全面贯彻新时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首先,必须要正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观念,要调整工作的重心,将其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其次,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都应放在协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至上,要以加强资源保护为基础合理的开发、使用水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重视各项制度,尤其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时,要做好并要规范法人组件工作,要确保其能够落实到各个具体项目和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项目责任的主体明确,才能够解决行政干预等问题。
(二)调整单位机构设置,贯彻落实优胜劣汰制度
要想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就必须要调整单位机构设置,全面贯彻优胜劣汰制度,这既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要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水利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寻找并祛除因人设事和因人设岗的情况,贯彻并落实按需设岗的制度,在有必须要的情况之下,甚至可以在保持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对所有岗位进行调整。其次,要落实竞争上岗制度。在这方面,管理单位必须要做到“铁面无私”,即,不能够看资历、看关系,要看能力和水平,并要定期开展考核工作。第三,要建立并健全使用和分配人才的制度,并要以此为基础来精简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将此最为改革的起点,不断的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目前制约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就是观念过于陈旧,对行政命令的依赖过大。因此要想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就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革新观念:首先,要将市场经济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思想以及发展和价值规律等落实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来,并要用新眼光、新思维来审视水利工程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以此来彻底改革那些不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点和方法。其次,要树立长期的发展战略思想,要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要树立起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第三,要正确的认识观念转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并要做到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才能够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根本是建设,关键是管理。所以,要想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要正确的认识到存在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要针对具体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才能够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学文. 认真贯彻落实考核办法 努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6)
[2] 刘学 , 刘立军 , 李丽娜.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构筑水利工程管理新机制[J]. 水利天地, 2008,(09)
[3] 朱辉. 安徽省水利厅与河海大学联袂打造《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丛书》[J]. 小水电, 2007,(03)
[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J]. 四川水利, 2007,(01)
[5] 曲帅超. 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在郑州召开[J]. 河南水利, 2007,(03)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水利建设已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充分地融合,以各个体制为主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构架已经基本完成,而水利工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周期较长且规模宏大,可以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面对如此复杂的工程,各级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包含着诸多环节,这其中包括前期准备、主体施工以及验收等一系列阶段,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全局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问题,频繁修改设计、工程预算的不合理、重复设施的建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管理效率,同时加大了协调工作的难度,甚至会致使建设工程在宏观上难以得到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建设管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关乎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对社会的团结都会构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各级部门应当充分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工程的建设工作。
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现状
面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一些主观因素也是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些主观因素包括工程的管理水准以及技术的滞后,究其根本,还是由于缺乏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措施,面对众多而又相对繁杂的工作,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同时信息处理的水平滞后导致决策带有一定的盲从性。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在某一程度上也促使了水利信息化的不断前行,一些信息化软件可以大大节省工程规划和工程预算工作的工作量,为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加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然而当今的一些工程管理软件的功能仍然受到技术上的诸多限制,同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这些管理软件并没有与工程信息、设计数据和工程计量等建立起联系,根本无法实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三者的统一协调,数据信息的集成与交互功能还有待于改进。其次,管理软件由于受到平台的制约,分析技术仍旧处于初级阶段,致使工程建设中大规模的数据和信息无法得到有力支持,让工作人员忽略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难度。再次,就是当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信息仍然没有实现资源共享,致使庞大的数据量得不到高效的传输,要知道想要获得这些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共享,那么其价值会被大幅度削减。最后要提到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软件开发准则,这使得各个类型的信息产品根本不能与水利工程的复杂程度相适应,所以信息技术的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以往的MIS系统所分析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数据流,所谓信息化管理仅仅针对于数据,所以MIS系统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不但要求要掌握工程知识,更要求它们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这会严重影响企业人员的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由于人员的变更造成系统瘫痪的状况屡见不鲜。然而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严格执行高标准、低成本的准则进行规划工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对设计数据库的过程当中将空间、时间进行有效的统一,实施信息的交互管理和对数据的全面分析,以保障数据交互的流畅程度,而想要有效地对信息化建设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将开发模式进行统一,实现结构、标准平台的有效融合。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的一个明显区别就在于要对水利工程的实体进行监控,这就决定了交互工作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程度,只有交互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保障系统的实用性。因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在工程中实施可视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为水利工程建设制定出完善的档案信息,要知道无论哪个领域的工程建设,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水利工程更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这个变化不具有可逆性,一旦建立便不可能再进行修改,所以完善的档案信息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的开发模式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低成本和实用性的根本原则,信息化的建设应当首先确立总体的设计规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系统开发工作,在设计过程当中应当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平台、操作模式以及结构的设计。软件开发模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而数据库结构在众多决定因素当中是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中的众多子系统都与工程数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既定的原则设计数据库结构,之后才能保证各类信息系统的顺利开发。
而在信息化建设当中软件的平台设计也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复杂异常,而传统的MIS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当今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应当利用一些软件技术,合理地开发软件平台。
GIS系统
所谓GIS系统,指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信息模式,它是GPS和遥感技术的平台,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工程的可视化管理,将一些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被直观地表现出来,降低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提供了结果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同时,这一系统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这让更多的人都能够从事工程管理工作,降低了企业的负担和资金的投入,GIS系统具有直观、简单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MIS系统,其具有的效率优势非常明显,同时GIS系统还具有交互式功能操作功能,此功能以数据管理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起与其他信息的交互和传输,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传输效率。
总 结:通过文章的详细阐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健康的、有序的,而面对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相关部门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开发人员应当开拓思维,在发挥原有系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勇于开拓创新,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创造出更加高效、实用的软件系统。
参考文献: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
实行项目管理有很多优点:一是由于风险与效益并存,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经济承包责任书,同时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抵押金,然后层层分解落实经济责任制。这样,就把所有干部、职工捆到同一条线上,共担风险、共享效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把每一点材料都当成自己的东西一样珍惜,杜绝浪费。二是由于项目经理有权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材、物等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项目经理实行的又是现场管理,因此,决策非常迅速,生产指挥灵活。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施工进度大为加快。三是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上有很大的用人自。在与有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有聘任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乃至全体施工人员的权力,并且对工地的职工有辞退、奖惩权,方便了工程管理:四是能促使企业两层分开和突出两个“中心”。即企业是利益的中心,项目是成本的中心。促使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大制度的改革,为企业人员的可进可出,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创造了条件。然而,项目管理也同世界上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它自身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理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也正是在不断的认识中去理解它、完善它、推广它。我单位实行项目管理就走过了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当然是每走一步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实行项目管理的探索
我单位是江苏省水利厅一派出管理单位的下属企业,是对所管工程的维修发展起来的。因此,所有职工都是事业单位编制,都有一份数额可观的(相对而言)足以养家糊口的固定工资。由于这种情况,大多数职工忧患意识不强,改革力度不够。通过反复摸索,逐步发展才在近二年走上项目管理的道路。从“大锅饭”到实行项目管理,我单位大约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工程处领导感到人浮于事的情况太严重,不谈经济效益,连完成施工任务都不容易办到,不改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当时曾实行了一种最简单的工资承包方式,工程下来后,根据定额及经验确定工资单价,然后找一个人进行承包,让他来管理。这样工程进度倒是上去了,但弊端也较多,一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为了抢进度,材料消耗有所加大;三是苦乐不均,工资分配不合理,工资大头都被工程承包人拿去。第二阶段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进行了又一次改革,改成集体承包工资,分配方式采用系数工资制。即所有施工人员组成一个集体,由施工负责人牵头,集体承包工程,施工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责。施工负责人会同各班组长根据各施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在该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劳动态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工资系数,然后按各人的系数分配工资。这种方式基本上解决了工程质量及工资分配问题,但材料管理还没有跟上。第三阶段在90年代初到1997年底,实行了又一种管理方法。工资部分仍然实行系数分配制。对于材料消耗,工程处核定一材料消耗定额,所有施工人员对这一消耗定额共同负责,超出部分按比例赔偿,节余部分按比例提成。这种管理方式具备了项目管理的雏形,但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主要问题是职责不分。第四阶段从1998年初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一举改变了以前各种管理方式中的弊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工程处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种材料消耗定额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次,工人的经济收入也有很大提高,他们不但可以得到自己本身的工资,而且还可以从节约的材料费及工地现场管理费中得到提成。第三,工程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劳动效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施工队伍的素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第四,项目经理享有充分的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最后,工程处领导变工程管理者为项目经营管理者,从大量的、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工作量大为减少。一方面可以腾出时间去考虑事关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外交往,拓展新的市场。
1自然地理概况
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总面积1 553.14km2。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介于
1 400~2 857m之间。区域内丘陵沟壑和土石山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30%,河谷川台地仅占总面积的4.70%。全县共辖18个乡(镇)432个村,总人口43.27万人,共有耕地面积6.11万hm2,其中灌溉面积0.59万hm2。 县内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2水资源利用评价
2.1水资源数量庄浪县入境水流入的河流有水洛河、庄浪河和葫芦河。依据《庄浪县水利规划(1998-2005-2010年)》(以下简称水利规划)水资源测算结果,各河流的成果如表1。由表1可看出,多年平均总入境水量为15 259万m3,主要以葫芦河为主,为14 295万m3,约占总入境水量的94%,水洛河和庄浪河964万m3,仅占总量的6%。
自产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Cv值为0.22。降水一部分在山区汇集成径流,通过沟谷直接汇入河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多以泉水形式复出地面。因此河川径流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按降雨量的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经过径流计算,自产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为9 645万m3,其中葫芦河1171万m3,庄浪河818万m3,水洛河7 197万m3,其它河流及沟道459万m3。
地下水资源分山区和河谷川区地下水两部分,其中山区部分主要由降水入渗补给,川区部分由降水、侧向补给、渠系回归水和田间渗漏综合补给。地下水资源计算中山区部分因与地表水重复,利用意义不大,因此未作详细计算,经测算,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2 310万m3,其中黄土丘陵区1 337万m3,基岩山区973万m3。
综上所述,全县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5 259万m3,自产地表水量9 645万m3,合计地表水资源量为24 903万m3,详见表2。其中可利用水资源量6 500万m3,约占自资产地表水资源总量的70%左右。通过省水电设计院对全县26条有常流水沟道的调查结果可知,所有地表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在0.25~1g/l之间。
2.2水资源分布特点
县内河流均属渭河水系,主要有一级支流葫芦河,二级支流庄浪河,三级支流水洛河三条河流。三条河流为河谷川台区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河川径流主要为降水补给,融雪补给较少,整体表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即4~6月和11月为平水期,主要依靠冰雪融水或两岸消冰水补给,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20.40%;7~11月为夏秋洪水期,主要由降水补给,径流量约占全年总量的62.60%;12月~次年3月为冬季枯水期,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径流形成基流,径流量约占全年总量的17%。因此河川径流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随着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山区多、川区少,深夏秋季多、仲春冬季少的特点,致使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特别突出。
2.3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4项,分别是:①水库4座,总库容1 183.20万m3,兴利库容833.90万m3;②千亩以上独立引水渠道13条,干、支渠总长190.01km;③提灌站25处,机组32台(套),总装机容量564kw;④机电井36眼;⑤规模型农村人饮工程6处,累计解决了21.50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总有效灌溉面积0.59万hm2,2006年实灌面积0.37 hm2。全县大部分蓄、引水工程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年久失修,渠道渗漏损失大、输水能力极差,加之田间配套工程标准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52。
2.4现状需水量
农业按现状川水地总有效灌溉面积计算需水量,而其它耕地均属“雨养型”农业,靠天吃饭,因此未计算在内,结果见表3;城乡人民生活需水量包括工程集中供水和自备水源井取水两部分用水量,计算结果见表4;工业用水按平均每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计算,2006年工业总产值为17 544万元,用水定额为158m3/万元,则工业需水量为277万m3。由此可知,全县2006年现状总需水量为6254万m3,占自产地表水资源量的64.80%。其中农业需水量5 010万m3,占总需水量的80.10%;生活需水量967万m ,占总需水量的15.50%;工业需水量277万m3,占总需水量的4.40%。
说明: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
表4 庄浪县2006年城乡生活需水量计算表
2.5现状供水量
庄浪县2006年实际供水总量为3 788万m3,占需水量的60%,其中:①农业供水量2 668万m3,缺水量2342万m3,缺水程度达46.70%,而且多为季节性缺水;②城乡生活供水量870万m3,缺水量97万m3,缺水程度10%,基本能满足生活用水需求;③工业用水量250万m3,缺水量27万m3,缺水程度9.70%,能满足工业用水需求,具体详见表5。
3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区域性缺水,整体用水效率低庄浪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13.70mm,有记录以来最大时达到753.30mm(1964年),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特别是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6.60%,因此冬、春季成为全县区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主要时段,农业和农村缺水十分严重,而且全县整体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效率低。
3.2降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利用率低庄浪县属半湿润半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8.264亿m3,人均2 100 m3,亩均800 m3左右,人均与亩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年际变化大,而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将近60%的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作物生长期利用仅占21%,降水利用率极低;地域分配也不均匀,东部山区降水量大,西部黄土丘陵区降水量少。
3.3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长期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紊乱局面,没有建立起一个高效合理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在管理方法和技术上,手段传统落后,现代管理方法和科技应用较少,水资源信息获取、水文测报、用水决策和调度指挥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上,尚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和总量控制的定额管理体制,水利工程没有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水资源没有优化配置。
3.4农业节水水平不高,水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缺水十分严重,灌溉形式仍以大水漫灌为主,致使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利用率低,而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面积太少。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发展节灌面积0.06万hm2,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0.30%。
4水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庄浪县要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缓解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开源与节流并举,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发展之路,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用水需要。
4.1开源方面量力而行建设一批骨干控制性水源调蓄工程。这些工程项目所需投资额大,在短期内争取国家投资建设不现实,而庄浪县又属国扶贫困县,依靠本县财力建设也不可能,只能通过拓宽水利工程投(融)资渠道,也就是说通过争取国家投资一部分,地方财政自筹一些,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部分外资,受益区群众集资和义务投工投劳等“四轮驱动”筹集建设资金,量力而行建设一些水源调蓄工程,并在建后管理上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主要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管理形式,从而缓解农业用水季节性缺水问题。
大力发展山地梯田集雨节灌农业。庄浪县是水利部命名的我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共有山地梯田5.52万hm2,均属雨养农业,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发展窖灌农业,山区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集雨水窖建设经验,加之建水窖投入少,只要补助群众建窖所需水泥,群众就能自愿投工投劳、自筹砂石料建水窖,因此可大力发展山地梯田集雨窖灌农业,从而提高梯田农作物产量。
4.2节流方面
农业节水:一是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用水结构,达到合理配置水资源,降低农业用水 “卡脖子”旱的程度;二是全面发展常规节水灌溉技术,适当发展高新节水技术,在短期内要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减少渠道输水损失,大幅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大面积推广低压管灌、喷灌及滴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因财力有限,这些目标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结合庄浪县情、水情,只能是全面推广地膜栽培保墒和沟畦灌技术,川水地全部实现园田化,彻底消除大水漫灌现象,以此提高田间水利用率,降低毛灌溉定额。
生活节水:主要通过逐步提高供水价格,建立合理的水价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使城乡人民自觉、自愿节水,也就是供水价格上去了,而实际用水量就会降下来,因为老百姓都会算经济帐,他们对比后就会自觉更换、安装节水器具,而这要比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生活节水效果要好得多。
21世纪我国的水利建设将会迎来以创新为标签的时期,水利建设也会逐渐向科学治水发展。一是治水思路的改变,由传统的治水思路向科学合理的调配水资源转变,水利建设的性质由工程性向资源性转变。进行水利建设时坚持水资源利用与节约保护并举、工程施工时建设与管理同时抓好、依法治水与科技治水双管齐下,保障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二是水利建设要进行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方式,从节水、治污、工程技术、调水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对策,运用科学方法发展水利事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水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在未来的水利建设中,应该优先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减少水利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及影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对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及时处理上报,同时要做好水利建设的规划,坚持科学为本、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城市供水、排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推动水利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水利建设事业中来。水利建设的信息化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如今已逐渐趋于成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水利建设的信息化进程也开始加快。我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出台也标志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在我国的水利监控系统、防汛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中都融入了信息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水利建设事业也将会朝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前言
水利工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若要水利工程全面实现现代化,其管理就必须实现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为水利工程的发展作出展望,并指导水利工程前进的方向,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必须符合时代要求。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构成要素,也是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其在一定方面能够表现出水利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历史。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从某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水平,一个良好的水利工程发展现状,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保障。水利管理是保护和利用已开发的水源、水域的工程设施进行生产工作,而其实现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水利工程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该过程的实施是水利工程从基础化到科学化的转变过程,而水利工程的管理的现代化,则是水利工程现代化顺利实施的保障。所以,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含义基本囊括为:根据时代的发展,用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水利工程从基础设施到管理手段的全方位的完善,为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2.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与水平在很重要的程度上反映了水利现代化的水平,因此,若要提高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改革管理体系,使其科学化,在保证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实现的同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符合现代治水思路的要求
现代的水利工程包括各个方面,主要有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力资源以及水利与民生四个方面,这是当今时代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更是水利行业的发展目标。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基础设施是根本,管理是保证其完美运行的重中之重,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才能有充分的水利资源,只有合理利用水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减少甚至避免不合理利用水力资源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环境,服务民生。
2.3符合水利工程管理的考核要求
当今社会,水利行业对水利事业单位考核标准包含了各个方面,考核内容不仅包括水库、河道、泵站和水闸等工程设施,而且,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也是水利行业考核水利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标准,这个标准要从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手段的科学性以及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运行的安全性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可谓是重中之重。
2.4符合我国水利行业实际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众多,如果强行施加一个硬性标准,过分强调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等技术手段,必然会导致整个行业技术投入成风。过分的关注科技必然会导致对管理者自身人文素质要求的松懈,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不仅要求水利工程科学技术的更新,更要求整个行业对管理者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必然会创造出友好的行业氛围,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3.1理念的现代化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需求,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实际需求出发,在防洪和供水工作上为人民建设安全的壁垒,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水利工程的开发工作不会影响到周围区域的公共环境与利益。其次,要增强公共安全保护意识,重视发挥水利工程的公共性能,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核心内容,严格把控与人民生命安全密切联系的工程建设质量与运行过程。同时,还要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在市场监管、招标投标、稽查测评、行政执法等方面都要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得到全面落实。最后,要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注重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在最佳程度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配置。
3.2体制的现代化
要建立完备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①要对水利工程各分管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此外,还要保障资金投入的合理分配,使各项水利工程程序能够有序进行。②要制定科学、全面的水管单位运行制度,重点推进水管单位的管理体系改革。通过实施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保证管理经费的有效投入,实行竞聘上岗模式。③形成融合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一体的水利工程维护体系。
3.3方法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在制定科学、系统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新型的管理技术与先进的管理设备,来提高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①通过在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通信与网络、数据库存储与服务等技术设施上加大建设与投入,从整体上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性能。此外,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用于大型水利枢纽的信息智能获取与分析系统,及时对雨水、施工、干旱与洪涝灾害等情况进行监控,从而适应水利监测管理的实际需求。②着手建设一个基于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为水利工程的管理提供包括雨水情、历史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资源空间数据等信息。
4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方向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只有提高对其的建设和革新速度,通过现代化的治水理念、全面的技术设备、合理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充分配合来逐步把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最后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确保水利工程全面发挥其功能,进而长久稳定的运行。(1)建设和创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针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形势和实际需求,制定出一系列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现代化管理制度来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高效运作。(2)实现规范化、细致化管理,全面执行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测评制度,对各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严格、充分的考查,保证各项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能够落到实处,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经营、组织和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提高标准化管理质量。(3)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在整体上改变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体现其现代化。(4)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最大程度上发挥工程的功能,增强工程运转性能,协调工程多方面功能,形成一个多元化均衡发展水利服务体系,成为社会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重要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5)增强水利工程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性能,注重河湖工程的建设与资源管理。对工程管理内容中的涉水环节进行重点整治,着重提高和保持河湖水系的引排调蓄能力,使河湖水系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功能得到全面利用。通过先进的技术把河湖水系引进到水生态修复工作中,发挥其有利作用。
5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有利于国民健康的生活,经济平稳的运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