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环境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8 16:32: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疗市场环境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疗市场环境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162-03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集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病房,长期入住ICU的患者由于疾病、环境和和多种药物因素影响可发生意识、情感及行为异常。本文介绍1例怀疑药物引起精神异常的患者资料,就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供临床药师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89岁,2012年7月30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右腋下出现红斑,伴少许鳞屑,自行外用“皮炎平”等药物(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且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右手臂屈侧,伴轻微瘙痒。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到门诊皮肤科就医,以“擦烂红斑”收入皮肤科。2012年8月3日上午10:00患者突发呼吸困难、气喘,无胸闷、胸痛等。查体:血压159/82 mm Hg,心率98 /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满布哮鸣音。请呼吸科医师会诊后,认为患者目前心肺功能不全,有转科治疗指征;且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转科治疗,于当天下午转入呼吸科。初步诊断:呼吸困难查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心律失常,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皮肤念珠菌感染。

转入呼吸科后,患者气促,呼吸困难,无自诉胸闷、胸痛等不适。查体:体温36.2℃,呼吸28/min,血压176/101 mm Hg,心率162/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满布哮鸣音及干湿性音。右腋下及右手臂屈侧可见大片红斑,边界清,上覆鳞屑较前明显减少。转入后追问病史示患者30余年前开始有间歇性咳嗽、咳痰症状,进食后明显,未进行正规诊治。

1.2 检查和治疗

患者转入呼吸科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7.24×109/L,淋巴细胞比率3.1%,中性粒细胞比率91.1%;血生化:肌酸激酶同工酶 34 U/L,肌酸激酶199 U/L,乳酸脱氢酶429 U/L,血糖 9.1 mmol/L,C反应蛋白41 mg/L,B型脑钠肽前体2938 pg/ml,尿葡萄糖(++);动脉血气分析:pH 7.215,PCO2 7.49 kPa,PO2 14.10 kPa。复查心电图示快速型房颤。2012年8月7日头颅及胸部CT检查提示:①脑白质变性,老年性脑萎缩,双侧豆状核钙化;②双肺多发散在高密度影,考虑为炎症;③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主要治疗过程见表1。

2 药师参与治疗过程

2.1 药师参与治疗

转入后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抗感染,普米克令舒+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解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静滴,奥美拉唑护胃,氨溴索化痰,胺碘酮缓慢心室率(转入第3天至心室率90/min左右停用胺碘酮,改去乙酰毛花苷缓慢静推维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稍有减轻。

转入第3天,增加硝普钠降压。

转入第4天,头颅及胸部CT检查提示:①脑白质变性,老年性脑萎缩,双侧豆状核钙化;②双肺多发散在高密度影,考虑为炎症;③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患者突发气促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最高在200/90 mm Hg以上,查血气提示二氧化碳潴留,急诊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改用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抗细菌,伏立康唑抗真菌,加用多索茶碱解痉,硝普钠控制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转入第8天,患者出现精神异常,被害妄想逐渐加重。

转入第9天,患者病情好转后拔除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期间先后2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见气管及各级支气管大量黄白色黏痰,黏膜充血水肿明显。

转入第10天,拔管后复查胸片结果提示:①主动脉粥样硬化;②心影增大,性质待定;③胸椎退行性变。患者气促、喘息症状有所好转,心室率在去乙酰毛花苷0.4 mg/d分次静注下维持在80~90/min,血压在硝普钠维持下控制尚可,后停用去乙酰毛花苷,改口服地高辛0.125 g/d控制心室率,硝苯地平控释片及厄贝沙坦口服控制血压。患者咳嗽、咳痰、气促、喘息好转,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湿音,未闻及明显哮鸣音。

转入第11天,复查头颅CT显示:①脑白质变性,脑萎缩;②左额部皮下结节影,考虑为良性病变。请心理科、神经内科医师及临床药师会诊,考虑为精神异常查因,疾病后抑郁,或药物引起的精神异常。

转入第14天,停用美罗培南和伏立康唑。会诊建议给予奥氮平抗焦虑、抑郁治疗,遵专科会诊意见治疗后,患者间断出现烦躁及被害妄想。患者咳嗽、咳痰、气促、喘息好转,坚持要求出院;转入第16天上午10:40在签字后办理出院时,患者大便后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至35%,心率降低至44/min,给予肾上腺素及阿托品静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呼吸辅助通气等抢救,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P-SIMV、FiO2 40%、PEEP 5 cm H2O、PC 16 cm H2O、PS 12 cm H2O),意识清楚,气管导管内可吸出少量黄白色血丝痰;血压在多巴胺组液治疗下维持在110/60 mm Hg左右,心率60~80/min,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为98%~100%;转入第17天,患者及其家属再次要求出院,回住处附近医院继续治疗,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及目前出院的各种风险,患者家属表示理解,仍要求出院,请示上级医师后予签字出院。

2.2 治疗结局

临床药师分析最有可能引起精神异常的药物考虑为伏立康唑、美罗培南和硝普钠,于2012年8月17日停用这3种药物。停用伏立康唑使激素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不再受伏立康唑的影响而升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降低。同时给予奥氮平对症治疗。2012年8月19日同意患者签字出院,患者很满意。签字出院时突发呼吸困难,抢救时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咪达唑仑也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到2012年8月20日出院时患者再无出现精神异常症状。

3 讨论

3.1 环境、疾病、心理因素

转入第8天,患者自诉有“电击感”,考虑为长期入住ICU导致的精神异常,加强言语安慰,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本患者长住ICU可能导致其精神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尤其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使患者对原发病和手术的应激反应能力下降,可能出现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对神经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②环境因素:ICU内有许多抢救设备和监护仪器,噪音大,这易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危重及抢救患者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限制探视,无陪护,限制活动及使用约束带也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感;ICU患者的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长时间维持可出现焦虑、定向障碍、错觉、谵妄等精神障碍。③躯体疾病伴发的活动障碍、全身严重感染、心脏病、肺性脑病等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心理异常[1-2];患者曾出现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严重潴留,有呼吸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也可能为精神异常诱发因素。

3.2 药物因素

患者使用的药物中,伏立康唑能与奥美拉唑及地高辛发生相互作用,但对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没有影响,临床应用不需调整剂量。伏立康唑国内文献报道ADR发生率为30%[3]。伏立康唑ADR前6位的临床表现分别是肝功能异常、皮疹、低钾血症、视觉异常、幻觉、呕吐、腹泻,分别占ADR发生总数的17.71%、8.33%、8.33%、8.33%、7.29%、7.29%[4]。

国外文献报道美罗培南所致ADR发生率为9.3%[5],明显高于国内Ⅱ期临床试验(7.3%)[6]。美罗培南致胃肠系统损害的比例最高,占ADR发生总数51.53%,其次是皮肤及附件、肝胆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损害,分别占ADR发生总例数的15.95%、14.72%、6.13%、4.91%[7]。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能显著升高胃内pH值,抑制胃酸对地高辛的破坏,使地高辛生物利用度增加[8]。伏立康唑与地高辛合用会产生非代谢性的相互作用,但无临床意义。伏立康唑(200 mg,2次/d)并不改变地高辛(0.25 mg,1次/d)稳态时的药动学特点,两者合用无需特殊处理[9]。地高辛也可能引起精神抑郁或错乱,但临床少见[10]。奥美拉唑可能引起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升高而产生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精神神经症状,多在使用激素数日后发生,偶可在注射激素后短期内发生。激素可增强多巴胺-β羟化酶及苯乙醇-N-甲基转换酶的活性,增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合成,去甲肾上腺素能抑制色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浓度,扰乱两者递质的平衡,患者出现情绪及行为异常,可表现为欣、激动、不安、谵妄、定向力障碍、失眠、情绪异常,诱发或加重精神分裂,出现类躁狂抑郁症,甚至有自杀倾向,大剂量还可诱发癫痫发作或惊厥[11]。与肝药酶CYP3A4抑制剂伏立康唑联合应用,可使激素的血药浓度增高而增加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使用异丙托溴铵可能引起焦虑症状,但少数文献报道使用拟β类药物吸入治疗后出现心理异常改变。

本例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硝普钠冻干粉针50 mg 静脉泵注行降压治疗,但长期大量应用硝普钠患者可能出现烦躁、兴奋、语无伦次,并伴有幻视、幻听等症状。

本例患者为住院时间较长的老年患者,且住ICU期间无亲属陪伴,疾病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其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等症状。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应注意判断患者的异常临床表现是否与用药相关,在日常查房中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临床药师的参与可以协助医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孟亚利,崔红玲.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820-1821.

[2] 孟现民,张莉.伏立康唑药物相互作用与处理对策[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9,28(6):415-420.

[3] 李光辉,张婴元.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246.

[4] 官东秀,冯祚臻,俸小平,等.伏立康唑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齐鲁药事,2009,28(8):507-508.

[5] Norrby SR,Gildon KM. Safty profile of meropenem:a review of nearly 50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ropenem[J].Scand J Infect Dis,1999,31(1):3.

[6] 薛俊峰,王睿.三种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1,3(2):134.・

[7] 官东秀,冯祚臻,俸小平,等.美罗培南的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5):397-398.

[8] 陈富超,朱军,李开俊.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7):2083-2085.

[9] Purkins L,Wood N,Kleinermans D,et al. Voriconazole does not affect the steady-state pharmacokinetics of digoxin[J].Br J Clin Pharmacol,2003,56(Suppl 1):45-50.

篇2

1我国西北地区LED照明灯具市场细分 

LED技术并非一步到位地应用到照明市场的,而是在经历了IT电子领域、交通系统领域的应用后渐进向照明市场范畴发展的。根据LED照明技术应用载体的不同,LED照明市场又可以细分为诸多子市场。目前LED照明市场的细分市场主要有景观照明市场、道路照明市场、汽车照明市场、工矿照明市场和普通室内装饰照明市场及其他照明市场。 

1.1景观照明市场 

景观照明市场是以街道、广场、公园、地标性建筑等公共场所的装饰照明为主,是LED照明领域的新兴市场,也是目前LED在照明领域发展最为成熟的分支,在我国整个LED照明市场中约占43%的比例。由于LED能耗低、低压供电、可控性好、色彩丰富醇厚、柔性化好,在用电量巨大的景观照明市场中颇受青睐。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景观照明发展空间不可估量。据保守预测,仅国内景观照明市场规模就在200亿元以上。随着LED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应用规模也会不断扩大。 

1.2道路照明市场 

道路照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LED照明技术的日趋成熟LED道路照明市场也逐步发展起来,LED开始走向路灯照明、隧道照明和城市轨道交通照明。目前LED在道路照明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基本上处在应用试点阶段,接下来将迎来全面应用的浪潮,催生出巨大的市场需求。LEDinside研究部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LED路灯的渗透率仅0.5%,2009年超过1%,2010年达2.15%,需求较09年增加167%,并且预期LED渗透率突破5%时,将带动需求快速起飞。 

1.3汽车照明市场 

LED照明应用到汽车照明主要得益于低功耗、长寿命、速度快的特点。目前,LED照明技术已经应用到汽车内外部,包括汽车阅读灯、制动灯、尾灯、转向灯、倒车灯以及车前大灯。从整个LED照明应用市场看,汽车照明市场尚处于初步导入期,但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LED照明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根据国外调查,一部车把内外照明全部换成LED大约需200-300颗LED,截止到2009年9月全球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比增长15.7%,产销总量各超过5540万辆,预计一辆汽车需要300颗LED的话,普遍认为,3-5年LED汽车照明市场将成为LED照明的主要市场。 

1.4普通室内照明市场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进步,LED照明产品开始进入到普通室内照明领域,成为LED的另一新兴市场。目前LED室内照明市场只是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装饰照明,如一些娱乐场32D所、地下停车场、星级宾馆走廊、办公室等场所的照明,尚未全面进入普通家用照明市场。目前LED普通室内照明还处于技术准备阶段,其工艺、产品等都不够成熟,价格水平偏高。虽然LED照明产品走进普通室内照明有健康、环保、美观等诸多优点,但是照明产品本身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消费观念都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之后,随着技术的完善和人们经济承受能力的增强、消费观念的转变,LED照明产品入驻普通室内照明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发展和推广的步伐也将加快。 

1.5其他照明市场 

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引言

机构保洁服务行业是我国目前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投资小、发展快、市场大、服务面广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对其需求数量正与日俱增,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清洁清洗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远景。

二、行业概况

目前,我国从事清洁服务行业的企业已经超过4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产值达到数千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该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作用,正进入一个快速的成长期,据统计,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在快速发展和成长进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该行业现状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尤其是还存在不少制约行业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不良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1.企业良莠不齐,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服务及管理水平均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2.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明显不足;

3.在市场招投标活动存在压价格、降标准的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4.清洁清洗服务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缺少品牌意识,难以规范企业资质认证、企业市场准入、质量检验、施工质量评估、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

5.服务标准不统一,设备制剂标识混乱,制式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环境和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三、机构保洁行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清洁是办公及生活环境的基本需要

机构保洁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整洁的周围环境,不仅使人身体健康,而且能使人赏心悦目,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用户对保洁看得很重,也往往最挑剔,经常引起投诉。保洁公司工作应为用户提供一个整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二)机构保洁体现了管理水平

在机构的物业管理评价中,一般需对管理工作做详尽的考察之后才能衡量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但是,人们往往凭直觉来衡量,而在直觉方面保洁给人的影响最深刻。对于环境整洁的物业,用户和客人们对管理水平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

(三)保洁是建筑和设备维护保养的必然需要

保洁工作在延长建筑物和设备使用寿命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地毯保养不好只能用1~2年,保养得好可用3~4年;大堂大理石地面一般用7~8年后要再进行磨光,但保养得好可以增加一半以上使用时间。因此,应当从建筑物和设备保养的高度、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清洁工作。

(四)保洁工作是一门技术

现代保洁工作涉及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建筑物材料需要使用不同的清洁剂,各种现代化的清洁设备的操作使用,高层外墙保洁的危险性与复杂性等,使现代保洁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的技术性。

四、机构保洁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

1.以优质取胜,服务至上;

2.锁定特定客户群: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及高档写字楼的保洁及维护工作;

3.服务多样化,符合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4.加大影响力度,重点是公关关系;

5.抓住重要的时机加深同各机构物业管理的关联与交流;

6.抢占新的市场,抢先宣传;

7.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五、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服务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我国人口数量多,又存在很多的闲散人口。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及高档写字楼的保洁及维护工作需要优质且专业的机构来服务。

(二)竞争对手分析

现有目标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总体情况处于一种规模小、企业多而分散的特点。竞争对手的优势主要是有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与成熟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固定的市场,拥有一定的顾客资源,入住这些区域市场有一定的困难。

六、目标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大型商场超市及高档写字楼

目标市场分析:以上机构的保洁及维护工作需要优质且专业的机构来工作与服务。

七、swot分析

(一)机会

1.目前市场空白或很少有企业涉足于专业为顾客服务;

2.对于服务业特别的家政服务而言,城市的整体文化环境为保洁机构服务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发展空间;

3.目标市场需求广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人口的经济能力与经济潜力巨大。

(二)威胁

1.竞争对手过多且十分分散,很多企业已经进驻目标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和顾客忠诚度;

2.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有些机构难以不相信或不愿意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与维护交给其他人或机构来完成;

3.现代社会的不良次序业可能引起顾客对服务人员的不信任;

4.重要机构的大楼与高档写字楼,管理控制严格,促销难以进入,广告促销效果不大。

(三)优势

1.机构保洁公司的业务是新兴行业下的新型业务形式,市场空白点大且新颖;

2.可满足网络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每个顾客的具体需求为基础提供具体的服务项目;

3.成本低廉,收效快速;

4.与顾客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具体需求情况后容易让顾客形成对服务的依赖。

(四)劣势

1.难以把握每一家顾客的个性化服务特征;

2.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需求较高较广;

3.新兴行业无先例可循,只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形式摸索经营。

八、关于行业的战略分析总结

综上,机构保洁服务是一个针对中、高消费群体的新型的朝阳产业。机构保洁类公司应注重长远的发展,立足于现有的产品和特色,重点开发现有市场,尤其在政府、教育、医疗等机构的服务方面创造独特的管理模式,在结合本地市场实际情况下,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树立优秀品牌。同时,不断改进做大,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力争使之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

篇4

1航运企业市场营销是特殊的服务

营销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属于微观市场营销的范畴,指从事远洋运输业务的航运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提供运输服务以实现企业利益目标的综合性营销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航运企业识别顾客的需求,确定其所能提供的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从而设计适当的产品(运输服务)满足这些市场的需要,其目的是通过与重要的顾客建立有特定的价值倾向的关系,创造顾客满意的服务并且获取利润。在整个过程中,市场营销要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市场环境、顾客需求、国际化等。一套较完整的、符合航运业特点的市场营销体系,可以帮助航运企业采取有效的营销行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市场。

航运企业是面向生产者的特殊服务业。服务作为一种“无形”的产品,其独特之处在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服务构成的异质性等,这使得服务企业的营销在管理思路、策略、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国内目前市场营销研究大多是以“有形产品”为对象,服务营销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新的理念。服务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发现,现有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

同时,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并非一般意义的服务营销,它实际上是集服务市场营销、产业用品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复合式营销,也就是说,一般服务营销的理论与方法也不能完全适用于国际航运企业的市场营销。不少关于航运企业的市场营销研究,不能反映出航运业的特殊服务业的性质,只是简单地将一般市场营销理论照搬到航运企业之中,缺乏对航运企业市场营销基本特点的研究。

2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2.1服务市场营销特点国际航运企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海上运输服务,国际航运企业属于国际服务部门,与那些从事汽车生产和医疗设备制造以及消费品制造等产品部门不相同,它的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割性、不稳定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征,这些都要求营销者采用不同于有形产品的营销手段。航运企业在设计营销方案时必须考虑服务的这些特征。

2.2产业用品营销特点传统的市场营销主要是关于消费品的市场营销,而航运产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制造商和进出口商等产业用户,所以航运产品基本上属于产业用品。另外,航运市场需求是派生需求,缺乏弹性、波动性大,这些特点都与消费品市场的需求特点不同,因而针对消费品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不完全适用于航运市场营销。

2.3国际营销特点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的国际营销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与国内营销活动相比较,国际航运系统需要在不同的法律、人文、语言、科技、社会标准等环境下运行,市场营销活动受到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变动的影响越大,面临的营销环境也就更加复杂多变。

2)营销对象往往分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种族、习惯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各国及各地区对国际航运需求的层次多,或者说国际航运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层次、多维的市场,这无疑会使航运市场营销活动难度大大增加。

3)与国内航运市场相比,航运中间商构成更为复杂,既包括国内航运中间商,也包括国外的中间商,例如国外的船代、货代、码头经营者等。此外,大型航运企业在国外还设立自己的办事机构。

4)竞争对手的多国性或全球性。国际航运市场营销活动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竞争范围多维化,竞争性质全球化。

5)国际航运市场营销活动是一个跨国的连续的经营管理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参与主体多、环境复杂多变。因而,对国际航运市场营销活动是涵盖国际航运营销活动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全过程。

6)营销问题的特有性与策略手段的专门性。国际航运市场营销,常常碰到国内营销所没有的问题,需要采取特殊的营销策略与技能。比如:进入国际航运市场方式的选择;营销服务产品的标准化或差异化;不同国家分销模式的差异;货币汇率变动对航运企业定价的影响;以及航运企业促销方式在不同国家运用的局限等问题。

3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体系的构建

基于目前国内外市场营销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航运市场营销的特点,构筑了“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与客户管理于一体的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体系。

3.1营销体系的基本组成根据市场营销学,结合航运企业的营销特点,可以将航运企业的市场营销体系分为市场环境分析、确立营销战略、制定营销方案和管理营销活动等4个基本部分。

3.1.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航运企业发现、分析、评估市场机会,看它是否对本企业适用,是否有利可图。它一般包括各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特点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内部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等部分。

3.1.2确立营销战略经过分析和评估,选定了符合企业目标和资源的营销机会后,还要对这一市场特性和市场结构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便缩小选择范围,在本企业准备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并同时确定进入市场的时机、地点与方式。

在确立营销战略时要作的工作有: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确定竞争战略、产品产略和市场开发战略等。

3.1.3制定营销策略航运企业针对市场的需要,对自己可控制的各种营销因素如产品、价格、促销手段等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利用,使之协调配合,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的营销策略可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服务策略、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整合营销、服务营销3P策略等营销手段等。

3.1.4管理营销活动管理市场营销活动包括3个方面:

1)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它是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在营销领域的具体化,包括企业的营销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营销活动程序、营销预算等过程;2)市场营销实施过程:具体包括制定详细的行动方案、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设计相应的决策和报酬机制、开发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建立适当的管理风格等过程;3)市场营销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反馈信息、加以纠正。具体包括年度计划控制、盈利控制、战略控制等过程。

3.2客户管理理论在营销体系中,航运企业应特别重视对客户满意度的研究。只有满意的客户才会成为忠诚的客户,才会为企业作宣传,忠诚的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营销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发现潜在的顾客和刺激顾客的需求,专注于顾客满意,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顾客满意。因此在营销体系中加入了客户分析和客户开发等理论,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营销活动的管理中突出了客户管理的重要性,营销体系以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强客户的满意度。超级秘书网

3.3营销链理论对于企业来说,“没有销售就没有一切”,未来的竞争实际上是营销链与营销链之间的竞争。营销不仅仅是销售部门的工作,它是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应被纳入到营销体系之中,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为了解决营销中企业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的问题,同时协调顾客满意与企业满意、员工满意和社会满意之间的关系,利用链式管理理论将价值链、营销链和服务利润链应用到营销体系的构建中,形成航运企业的营销链,以求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4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航运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营销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如何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同时激发和转化各种潜在需求,进而创造和引导新的需求是每个航运企业要思考的问题。国际航运企业应在充分分析国际航运企业市场营销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综合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的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孙家庆,冯茹梅,唐丽敏.航运与物流市场营销[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确定投资目标是投资规划的起始点,目标设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投资规划的其它环节。要确立合理的投资目标就要对客户信息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其主要着力点是客户风险偏好分析和资金性质分析。在对客户各种相关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投资目标。

    (一)风险偏好分析每个客户都有自身的风险偏好,这与客户的性格、所处的生活环境等主客观因素息息相关。客户风险偏好并不是可以简单识别的,而是需要各种量化指标、问卷调查来辅助判断。理财规划师教材中提到的客户现有资产组合表(见表1),用以判断客户风险偏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也可以通过客户当前成长性资产占总资产百分比与公式[(100-年龄)/100]*100%进行比较,判断客户风险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客户风险偏好的判定无一定论,理财规划师应有自身对风险偏好判断的一套标准,力求准确判断客户风险偏好,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符合客户自身特点的资产配置。

    (二)资金性质分析资金性质分析是确定投资目标的必要环节,不同的资金性质影响着资产配置结构。例如客户剩余资金在短期内没有消费需求,可将其大部分资金用于长期投资;客户资金用于子女高等教育支出,越临近支出日越应当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以保证本金安全为首要前提。理财规划师在综合分析客户资金安全性要求和期限要求的基础上,对资金做出安全等级和期限跨度的定性判断,为制定合理的投资目标打下基础。

    (三)投资目标确定确定投资目标不仅要考虑客户的风险偏好和资金性质,还要考虑初始资金的准备、未来追加资金的来源,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资金平均报酬率,客户的自身素质和家庭成员情况等各类因素,以便理财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影响投资目标的各方面因素后做出定量判断。确定投资目标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即需要多少时间,达到多少收益,达成什么目标。例如某人将十万元用于投资,通过十年时间,获得十二万元收益,满足未来十年养老需要。因此,投资规划的目标是直观的、可量化的、切实可行的,它体现了投资规划不同于投资的目的性。

    二、投资环境分析任何投资都离不开具体的投资环境,脱离投资所处的环境谈投资,如同空中楼阁,脱离现实终究会被现实所抛弃。理财规划师在进行投资前应对投资工具的现在和未来环境做出合理预判,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资产配置策略。以下以二级市场的股票交易为例,解析投资环境的分析要点。可将股票投资的环境分析分为:宏观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微观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影响股票投资的宏观环境主要分为国外和国内环境,国外环境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国家的经济状况、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股票指数表现情况等,国内环境包括国内经济状况、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数(H股、B股、股指期货)的表现情况和市场流动性状况等,其中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过增减货币供给量来调控货币总需求,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利率的调整影响信贷的规模和成本,最终导致各类投资数量的变化。因此,货币政策能直接影响市场走势。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公债发行和支出等措施来调控社会总需求,从而间接地影响市场走势。当然,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过户费等财政政策,也将直接影响市场走势。由于国内股市是一个政策市同时也是一个资金市,如果对股市所处的宏观大环境没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在宏观环境不妙时盲目入市可能得不偿失。

    (二)行业分析宏观环境分析能使人们对市场的总体趋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但它并不能提供具体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的建议。因此,必需结合行业分析和微观分析来确定具体的投资领域和投资对象。行业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行业所处的市场类型;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2]和未来的市场容量。理财规划师进行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解释本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定对行业的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定行业投资价值,解释行业投资风险,进而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或投资依据[3]。

    (三)微观分析微观分析的对象是具体股票对应的公司,是股票基本面分析的最后一环,它主要分析公司的财务指标,核心竞争力,未来经营战略,产品的市场前景以及公司主要领导的综合素质等。其中的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又可细分为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等。理财规划师通过对企业各类财务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对公司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三、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整个投资规划中的核心环节,它对具体投资实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资产配置的对象主要分为货币类资产、债券类资产,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它,具体分类见图2。理财规划师应熟悉各种投资工具,至少全面掌握其中的三种,能为客户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资产组合。资产配置的核心是根据投资目标,结合投资环境,对收益和风险这对孪生兄弟做出适当调整,关键是对各项资产投资的权重拟定。在具体进行资产配置时,各项资产权重拟定可参考已下公式:p1?q1+p2?q2+…+pn?qnLp/C(1)其中pn是第n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qn是第n种资产的投资权重,Lp是客户投资目标中的期望收益,C是总投资的资金量,Lp/C是资金的期望收益率。当有两组以上权重组和符合以上公式时,再通过以下公式进行遴选:V=s1?q1+s2?q2+…+sn?qn(2)sn=a1?x1+a2?x2+…+am?xm其中V是该资产配置所承受的总风险,sn是第n种资产所承受的风险,am代表第m种可能性带来的资产损失值,xm代表第m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分别将符合(1)的权重组合代入(2),选取使V最小化的权重组合。在拟定各种资产的投资权重时,用这种方法首先考虑的是收益,然后才是风险。也可以采用先考虑风险,再考虑收益的方法来拟定各种资产的投资权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主要考虑客户的风险偏好,如果客户的风险偏好是保守型,则应先考虑风险后考虑收益;如果是进取型的,则可先考虑收益后考虑风险。当然通常还可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即采用如下公式:K=[(p1?q1+p2?q2+…+pn?qn)?C]/(s1?q1+s2?q2+…+sn?qn)其中K代表每承担一份风险可获得的期望收益,可将其定义为边际风险期望收益率。选取使得K最大化的各种资产投资权重组合。

    四、投资实施

    资产配置是投资规划的核心是战略性的、整体性的资金分配大纲,解决各种资产的投资权重问题。投资实施是投资规划中的具体执行方式,是战术性的、具体的资金运作活动,它解决的是在什么时间、运用多少资金、投资何种具体理财工具及何时退出等这一系列问题。理财规划师在投资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关注资产的总量变化和与各类资产相关的环境变化,以此来对投资活动做出适当调整。例如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阶段性投资目标获得超预期实现,这时可以将一定的高风险高收益资产向低风险低收益资产转移,力求在降低总体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原定投资目标。因此,投资实施的关键是合理控制投资工具的交易时间、交易频率,交易规模和交易成本。各大类主要投资工具的风险收益情况见图3,以下简单介绍两种常见的投资工具以供参考。

篇6

近年未,有关物联网产值的统计数据层出不穷,如来自IC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3650亿元,较之于2011年的2581亿元增长了41.4%,如图1所示,预测未来将实现年均30%的增长率,2016年即进入万亿级规模。

另外,来自中国产业数据网的数据就物联网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统计。以2011年数据为例,全年接近2600亿人民币的物联网产值主要分布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各层所占份额如图2所示。按照行业分布,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等,其各占份额如图3所示。

单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似乎已进入快车道,发展速度惊人。物联网的明天是否真的就触手可及了呢?万亿级的市场真的很快就会到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几年前曾满怀信心投身于物联网产业的诸多广东企业目前很多都举步维艰,市场开拓异常艰难。举例来说,当初一些打着物联网旗号成立的新公司,以提供各行业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出现在市场,打拼了3-4年,发现根本找不到市场,能接到的单寥寥无几。结果这些企业一部分关门倒闭,一部分靠经营传统IT业务维持生存,同时期待物联网产业的大爆发。不仅广东如此,代表着中国物联网风向标的无锡也是如此,从无锡工商局2012年一份内部调研报告给出的数据来看,2012年无锡物联网相关企业739户,接近50%的企业处于亏损或非正常营业状态,这其中,80%以上企业都是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的中小企业。

显然,经过“加工”的华丽数据并不能掩盖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一个事实。国内很多机构的数据都是欠考证的,他们把很多传统IT产业的数据都归总到物联网产业里,比如应用软件系统、安防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很多人都搞糊涂了:一边是极富诱惑力和鼓动性的、漂亮的产业数据,一边又是广大物联网企业在生死线上的挣扎和徘徊。“这个产业到底怎么了?”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物联网经过这几年概念热炒已逐步回归理性,物联网产业的现实远没有想像中的那般美好。目前物联网产业除了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智能卡(FRID)应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发展较快,其他领域发展相对缓慢,总体处于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过程之中。因此,物联网市场还需培育,需要挖掘潜在的需求。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少则3至5年,长则8到10年。

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

基于目前物联网的产业现状,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物联网就是昙花一现的概念热炒,炒完了也就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种声音仍然坚定物联网产业是未来发展趋势,而且会保持高增长的发展态势。相信绝大部分人会赞同第二种声音。笔者也是第二种声音的积极呐喊者。虽然物联网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但它却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它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物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不但可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同时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坚信物联网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面对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困惑,全盘否定或拔苗助长都无益于产业本身,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思考,更加全面地分析物联网的产业环境。图4给出了当前物联网产业环境的一个总体概貌,其中从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具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给出了总体评价(1颗星到5颗星,5颗星为最高),通过深入分析和研判,力图给出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

首先来看政策环境,政策利好无疑是当前推动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引擎。在物联网领域,短短的几年时间,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大量利好政策,见表1。从这些密集出台的物联网政策可以看出,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初步明确了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了确保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也在制定之中。但同时应看到,基于顶层设计的产业扶持政策,其细则还有待完善;地方政府在执行落实这些政策时,其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贪大求全的做法也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地方产业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发展。综上,政策环境总体评定为4颗星。

其次,从技术环境来看,我国每年对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专利申请也逐年递增,企业综合集成能力较强。但实际上,物联网相关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核心芯片、超高频RFID应用等还有待突破,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隐患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等问题,也阻碍了物联网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技术环境总体评定为3颗星。

再次,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但应该看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物质财富和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国民对信息化的认知还很低,支付意愿与能力有限,对物联网的概念缺乏明确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社会环境总体评定为3颗星。

最后,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将逐步呈现,企业对信息化方面的认知提高,经济支付能力也不断增强,未来必定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市场。不过,市场培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过去3年里,物联网基本是靠政府驱动,多以政府买单为主,市场缺乏动力,来自企业或行业里的需求甚少。另外,物联网商业模式不清晰,企业分散,规模化应用少,产业链薄弱,这些都是目前物联网市场总体还不成熟的表现,物联网要想真正发展起来,必需得由市场驱动。因此,市场环境我们评定为2颗星。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物联网产业初步具备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目前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商业模式未成熟、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一些地方出现盲目建设现象等问题,其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产业环境并不在一个最优的层面上,尤其是市场环境,远未达到全面爆发式增长的条件。所以,面对物联网产业,我们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培育市场、创新应用,通过广泛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动物联网在各领域里的应用和发展。

物联网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

物联网的应用涉及到多个行业,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里提及要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电力、环保、安防、医疗、家居等九个领域进行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这为物联网可能的应用领域指明了方向。但目前物联网产业在各行业中的发展情况不尽一样,有些领域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发展速度较快,有些则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那么哪些领域会优先发展起来?哪些行业会优先催生成熟的商业模式?

基于当前的产业环境,我们认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应当分为“三步走”。如图5所示。首先是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主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展开,切实推动物联网在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安全监测、食品溯源、电子政府、民生卡等涉及民生需求的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这一阶段以应用创新为主,通过示范工程带动产业形成,主要由政府引导促进。

其次是工农业生产领域,主要围绕企业需求、行业应用展开,推动物联网在商贸流通、工业监测、制造装配、智能电网、环境监测、畜牧养殖、精细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社会生产方式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式转变。这一阶段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应用、行业应用是重点,确保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成,产业完成由政府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型,政府不再是市场消费主体,企业买单成主要模式。

最后是个人和家庭领域,主要围绕个人和家庭消费展开,推动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手机支付、定位导航、远程控制、智能安防、信息服务、综合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社会生活方式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式转变。这一阶段以服务创新为主,个人消费将成为市场主体。至此,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

篇7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100-1.5

在当今社会下,中国消费者对医疗、养老、理财等方面的关注度日益增长。与这三个主题息息相关的要属人寿保险产品。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保障内容,有些侧重重大疾病呵护、住院津贴给付、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有些则将重点放在养老年金的积累与给付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些产品在兼具保障的同时,提供保险单持有人理财增值的功能。保险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与周期等多方位地、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寿保险产品,不可盲目消费。中国堪称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寿保险的需求潜力是巨大无穷的,而且无论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现今中国均较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那么对于中国这一人寿保险潜力大国,为何老百姓却出现谈“险”色变,毫不留情地将人寿保险营销人员拒之门外的普遍现象呢!本文特针对此现象,从市场宏观与微观环境、保险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管控举措等方面进行阐释。

一、宏观环境介绍

宏观环境是指影响整个人寿保险行业和所有人寿保险公司的各种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

政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启动人寿保险事业。在国家的强大支持下,中国人寿成立了。至今,中国人寿仍然是中国大陆人寿保费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在中国人寿建成后,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国内老牌人寿保险公司也相继成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可以说是中国寿险高速发展扩张、各人寿保险公司百花争鸣的时期。这一切都与国家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经济:人寿保险产品是一种与经济环境紧密联系的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也体现在它的无形性上。例如,人寿保险产品的理财收益取决于国债、固定资产等的投资回报率。当国家经济水平呈下滑趋势时,投资回报率势必有所下降,而当国家经济全速前进时,投资回报率则呈几何型增长。

社会:随着中国医疗和养老制度的不断革新,以及中国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特点,还有中国逐渐结束人口红利、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此时的老百姓最关注的也正是子女教育、求医就诊和日后养老等话题。这些社会焦点问题的变更与发展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寿保险产品的形态与设计方向。

技术:虽然中国的人寿保险行业在近几十年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在轨道上高速前行,但放眼全球,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人寿保险还是略显稚嫩,这一点也明显地体现在人寿保险产品上。所以,我国亟需引入和借鉴外国优秀的寿险经验,为中国人寿保险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养料,使其茁壮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二、行业环境分析

现有公司间竞争的白热化。在中国人寿保险行业中,无论是国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总数量已达数百家。这些公司之间借助股东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对客户资源进行着激烈地争夺和角逐。

保险经代公司是潜在替代者。在本世纪初,保险经代公司的出现更加剧了人寿保险行业的竞争程度。这些保险经代公司以自己所拥有的客户人脉作为拳头优势,利用专业的营销技能与培训实力,以及广大的销售团队,正在与人寿保险公司争夺市场份额。不过,有些人寿保险公司则变换一个角度和立场看待这个问题。它们将自身的销售职能完全外包给保险经代公司,而专心于产品精算与研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服务、资产投资等,从而不再为亲自组建销售部门、招募和管理销售人员付出精力和成本。

人寿保险产品的同质性。消费者会发现现在国内人寿保险产品之间的同质程度相当高。以年金保险产品为例,客户感觉各家寿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其保障内容、缴纳保费、年金返还额均相差不大。这也体现出国内人寿保险的经验不足,即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能力、对感知客户需求变化的敏锐度、产品设计开发的技术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客户地位。国内客户所购买的人寿保险产品,均是与人寿保险公司签署企业出具的格式合同,并且合同中载有大量专业术语,客户在阅读和理解合同条款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一些素质欠佳的保险销售人员借机利用此点,误导、夸大保险产品的优势和收益,甚至有篡改保险合同的行为发生,使客户经济利益蒙受损失。

三、微观环境分析

篇8

“云健康”卫士面向社区、家庭、疗养康复机构,提供数字化远程医疗健康系统及健康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广,致力于对老人和亚健康人群的关爱与救助,其面世有着良好的市场环境。

1.1国家重视民族健康产业由于慢性病群体逐年扩大,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医疗健康产业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科技部2012年印发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表示:将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中国卫生部耗时三年完成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建设基于网络体系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推进预防慢性病及重大疾病,大力发展民族健康产业,投入资金总规模将达4000亿。

1.2人们消费观念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对家用医药产品的消费观念也有较大转变,一些有预防和治疗功能的小型医疗器械越来越受欢迎,极大推动了家庭医疗产业的“钱景”市场。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家庭医疗器械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新兴市场领域,家庭医疗与保健工程是今后家庭的投资方向,未来完全可以把家庭医疗器械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在西方,美国《财富》将家庭医疗器械行业列为未来10年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之首。

1.3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好随着3G(未来4G)等移动通信术的发展、快速普及和Web2.0技术的提升,网速越来越快,各种智能手机终端也越来越强大,移动互联网行业正迎来爆炸式增长,并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将超过传统(固定)互联网用户数,带来的产业规模更将是传统互联网产业规模的十倍。据CNNIC报告,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庞大的用户和智能手机终端基数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巨大发展潜力的坚实保证。从市场规模看,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同比增速81.2%。无论从增速还是总额来看,移动互联网都是未来几年内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1.4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其发展不仅符合人类发展要求,而且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代表新科技革命趋势。我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大国,健康产业前景一片光明。201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接近2万亿,这里的大健康产业指是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养老服务业等。2015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6万亿元,健康管理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2、国内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性分析

“云健康”卫士智能平台的构建需要云、管、端三位一体的配套,集合可穿戴硬件技术、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云存储管理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同时需要整合软硬件技术研发、低成本配套生产供应链、权威专家团队运营支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该市场的进入门槛高,加上技术市场化应用和用户观念在近期才得到飞速的发展,可以说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行业竞争已激流暗涌。

2.1国外竞争情况分析目前国外市场上与“云健康”卫士类似产品提供商包括Nike、Withings、富士康和CardioNet等数家企业,如表1所示:表1国外同类型企业比较国外类似产品主要定位于时尚运动人群和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客户,通过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拉动受众人群购买消费。这些产品价格高,有人质疑其中有些产品并没有达到医疗设备水平,无法获得准确数据,无法满足普通用户对“云健康”管理的需求。

2.2国内竞争情况分析目前国内市场上和“云健康”卫士相似产品提供商主要是倍泰、东软熙康、杏林七贤等几家企业,如表2所示:表2国内同类型企业比较倍泰健康管理服务公共平台以社区为最小的运营单位,布局大型的终端健康检测设备,虽然在运营模式上体现了专业化的形象,但是扩展速度受限,只能吸引小部分具有强需求的用户。不过近期倍泰也推出“云健康”系统,后期效果有待观察。杏林七贤主要产品是健康体检软件,以健康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健康体检进行市场推广、服务供给和持续服务,其客户主要为大型团体单位。普通人群由于缺乏专业医疗知识,较少购买。东软熙康是专业的个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方案的提供者。熙康的业务包括熙康会员体检,健康状况评估,与健康顾问交流,运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服务;熙康健康网能够连接熙康终端,动态收集个人健康与运动信息,干预会员的健康行动。会员可以通过电脑、行表、益体机来获取熙康健康云平台的服务。因此,东软熙康将与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卫士形成有力的竞争。但东软熙康没有有效利用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客户使用需购买熙康腕表和益体机,客户群有限。同时,它未利用时尚的社交网络,用户粘性不足。

2.3“云健康”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的竞争优势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卫士研发企业具有在健康领域专家资源及软硬件产品技术上足够的竞争实力;与国外竞争对手比,基于Android和社交网络的“云健康”卫士比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在技术开发、平台运营的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同时它具有几项专利技术,设置较高进入壁垒。“云健康卫士”产品能够提供心电、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的实时监测,并且多个模块可任意搭配,增强系统的便携性。它让用户更加关注长期的人体健康指标数据,做到日常健康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理和疾病预防的有效结合。

3、市场推广

“云健康”卫士是医疗卫生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的认知度并不高,需要采取有效的营销措施进行宣传推广,以博得用户认可,达到造福社会的预期。具体的市场推广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宣传产品,培育用户通过活动赞助、媒体宣传(如卫视娱乐版节目、养生栏目等)、移动应用免费下载(安卓市场)等,全面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对终端用户进行培育,教育与激发手机用户的兴趣,以及对健康量化的理解认识,不断提高对这一新技术产品的认可程度与接受力。2.建立网站,展示产品建立企业网站,充分展示“云健康”卫士及相关产品,向用户演示可穿戴产品的佩戴及使用。网站设计应简洁明晰,网站色彩温暖稳重,网站内容突出产品功能和特色。另外,可设置不同栏目,如医疗保健信息、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医患互动交流、客户信息反馈等。3.微博营销,吸引用户企业建立微博,制作精美产品图片放在微博上,告诉用户关于产品的使用方法,将广告推荐给粉丝,利用社交兴趣图谱找到潜在粉丝。在微博上每日定时定量更新5-6篇文章,分享各种健康饮食新概念,养生保健常识,时尚减肥瘦身方法与经验,并提供大量健康新闻和常见疾病症状资讯,让关注企业的微博主足不出户,便轻松获取最新最全的健康保健知识。4.微信营销,锁定用户云健康卫士在用户定位上是老人,购买者定位在中青年,适合采取亲情营销。所以,企业利用高科技技术,通过专业微信营销工具,利用GPS定位技术,对企业的目标人群集中区域进行信息推送。目标消费人群所在的集中区域包括住宅小区、社区医疗站、疗养康复机构等。而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保证了接受信息的必然是真实的手机用户,而且绝大多数是80、90后,他们都是忠诚的电商消费人群,同时他们也是产品的购买者。

篇9

关键词: 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创新

Key words: strategic collaboration;joint development;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96-02

作者简介:陈佳钢(1977-),男,江苏无锡人,政工师,硕士学位(MBA),研究方向为医疗改革、经营管理,卫生行业发展研究等。

0 引言

医疗卫生行业是与社会人群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色服务性行业。改革开放后的医疗卫生行业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变。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的经济主体,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与指导下,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益性质,另一方面需要兼顾经营利益保持持续发展。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社会人群医疗卫生需求,如何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寻求一条遵循国家医疗改革政策、适应区域医疗经营特性、突破自身资源局限、持续有效发挥优势的医院建设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位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

1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环境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人群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无疑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以现代化科技与医药学发展为基础的医疗行业,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服务也不再仅局限于“有病求医”的简单医疗模式,医疗消费及市场表现出了更多形式、层次及行业特点。

综合型大医院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及区位效应,拥有较多医疗资源,占据着医疗市场有利地位。中小型医院受医疗规模、技术瓶颈、社会认可度等限制,经营效益普遍较差。医院间形成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是缓解现实医疗市场环境的重点,医院可以通过联合协作更充分地利用自我冗余优势,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医院间通过优势互补,技术交流,可以获得更迅捷的医院技术经济提升的新途径。随之而来的实际问题是,各医院大力推进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同时,对于如何科学管理、强化协作、提升效益的过程并无深入认识,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横向联合广度的扩展、纵向协作深度的延伸,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整体效应造成影响。

2 外部现实环境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图1),其中医院为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11835个。与2009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相对于国内空前庞大的医疗需求群体,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机构仍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形势依然亟待缓解。

医疗行业投入市场的产品就是关乎社会群体生命健康的医疗服务,而各类医疗服务的形成与消亡又取决于社会群体对生命健康服务的需求以及患病的种类,前者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而增长,后者种类会随疾病发展演化而多样复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医疗行业在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及彻底治愈各类疾病前,将长期处在行业成长期。在医疗卫生行业独具的经营特性下,医院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必将成为行业竞争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卫生部公布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分析,医疗卫生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区域布局尚欠合理,城乡差异相对显著。综合性大医院设施先进、环境优越、技术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高。中小型医院科研技术相对滞后,提供的医疗服务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缺失,造成病患人群向城市综合性大医院拥挤现象。同时,综合性大医院疲于应对日常诊疗的庞大患者群,亦不能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全部效益。

医疗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竞争力受技术发展的制约。国内医疗机构基础诊疗技术相对成熟,但高尖端医疗技术力量缺失,医学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增长速度较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对疑难杂症的诊疗方面,尚需更大的医学教育、技术培养的资金投入。相应的,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对医院建设发展的投入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医院在维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可供科研技术发展的资金相对有限,从而造成医院高层次发展缓慢的局面。

我国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已经迫在眉睫。医改试点首先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再从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遴选出16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城市,给予政策及实施的指导。以医疗改革为契机,医院建设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也接受了挑战。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为核心的医改方针政策下,寻求符合医院发展的模式,需要创新的机制、科学的管理。

在医疗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政府也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着力构建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办医的新格局。2011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的新版《外资产业指导目录》内容明确规定,从2012年1月30日起,外商投资医疗机构从限制类改为允许类。这一修改更是打破了国有本土资本独占医疗行业的局面,外来资金势必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及高端服务来冲击医疗市场。

3 内部实际状况

卫生总费用是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卫生总费用被认为是反映国家卫生状况的客观途径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总费用不应低于5%。2000年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一直在4%-5%之间(图2)。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各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分别为:日本8.1%、德国10.4%、法国11.1%、英国9%、澳大利亚8.8%、瑞典9.1%、美国16.1%,中国5.28%(图3)。全球平均为9.7%,而我国远低于这一水平。

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到25%,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占比不低于75%,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占比不低于55%。在国家合理控制卫生总费用增长,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比的同时,医院要通过改善环境、扩大规模、购置设备、引进人才、开展科研等措施谋求发展,必然需要庞大的资金,于是造成医院负债经营的普遍局面。而负债的大部分主要通过收取医疗费用来偿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

从国内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医院在建设发展中经营资本、资源的匮乏必然引发各种问题:吸引人才力度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及专业特色人才相对不足;科研技术发展缓慢,高新医学技术缺乏,诊疗项目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医疗设备配置不足,诊疗设施建设落后;受自身社会认可度限制,医疗市场资源流失等。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问题已经凸显,社会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时间内将长期存在。

4 医院间协作发展形态

社会经济、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社会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也为医疗市场注入了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动力。在国家推行医疗改革及医疗服务国际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行业在有限资源利用的现状里,采取医院间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是突破自身瓶颈,谋求长远发展的合理方案。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特色行业,肩负着社会人群生命健康保健的特殊使命。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方针出发,医院归属于公益性为主的经营性质,医院间的战略协作联合发展也不完全等同于普通企业间的战略联盟。这为医院间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模式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卫生行业必须遵循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法规,立足行业自身特色及资源优势,参考国内外战略联盟合作的先进理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特色的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在建设要求高、发展速度快、竞争形势严峻的医疗市场中占领有利地位,保证医院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了医疗资源共享、医院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思想。医院间通过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谋求竞争环境下发展的重要途径。医院与医院间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优势合作、资源共享、分担风险、联合发展等经营活动,为医院在有限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形态多样,从关系数量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一对一结对子联合、一对多指导性协作、多对一扶持性协作、多对多交叉性联合。从项目内容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技术协作、科研联合、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投资联合等。从发展形势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渐进式联合、分阶段协作、临时性联合等。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100.9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156.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4%。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所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动态正效应,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竞相发展本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要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必须认识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处的国内外市场环境。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国内环境分析

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平衡,不利于贸易风险的分散

在九大领域高新技术产品中,出口规模最大的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类产品,从1999年172.51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3085亿美元,出口额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4.2%;其次为电子技术类产品,出口额从1999年的42.06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554亿美元。从2002年到2007年6年间,这两个领域的产品出口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一直高于92%,2008年虽有所下降也高达87.5%。

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旦全球信息产业受到冲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不利于贸易风险的分散。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进程。

2.贸易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不利于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三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000年为298.22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012亿美元,增长了10倍,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率由80.51%上升到86.6%。从贸易差额来看,外资企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体,2007年三类外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均在20亿美元以上,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贸易顺差更是高达564.1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状况,不利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就要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和品牌发展为主线,加强中国企业内生优势的培养。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把劳动密集的加工装配缓解转移到中国,而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以及品牌、营销等产品高附加值部分留在母国,不利于中国企业技术的进步和核心技术的掌握,从而不利于中国企业内生优势的培养,不利于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3.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产业收益率低,不利于产业升级

2007年,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各类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出口额高达2968.7亿美元,占85.4%。其中进料加工贸易又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其出口额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4.9%。2007年我国以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为391.2亿美元,不到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1/7,占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11.2%。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附加值很低。以电子产品为例:生产高附加值芯片、软件的美国获得了全世界电子行业60%左右的利润,生产关键性电子器件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了世界电子行业20%左右的利润,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部件生产及装配,只能获得利润的10%左右。

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能够产生技术的“溢出效应”,这些技术改造在大范围内进行时,产业结构随之改善。中国目前开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绝大部分技术含量低,两头在外,中间投入品、关键零件主要依靠进口,没有实现国内替代,而且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力度不大,因而很难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

4.出口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

总体上看,中国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I)一直较低为负数,直到2004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终于扭转了逆差局面,贸易竞争力指数由负数转为正数,达到了0.013。但是直至2008年,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的TCI指数大部分仍旧为负,只有计算机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TCI指数为正,体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较弱。

从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看,2003年,在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内地RCA指标为1.168,位居第六位,具有中度比较优势;小类产业的产品中,光电子和信息通信RCA指数为1.972和1.959,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三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其他小类产业的产品RCA指数均小于0.8,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仅为0.066和0.045,比较优势极弱。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1.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需求的独特性

高新技术产品突破了传统产品收益递减的规律,呈现出了收益递增的特征;同时,高新技术复制分发的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它们可实现共享、重复使用,甚至零边界的大量复制。随着应用范围扩大,共享程度提高,更显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交换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高新技术产品的领先者,会率先在市场上建立一套利于自己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竞争规则,从而获得垄断市场和垄断利润。

而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则呈现不可逆转的单向性,新技术产品将彻底替代旧技术产品。同时,国际市场对高新技术及产品存在衍生性需求,即高新技术成果可以衍生到相关的产业和产品中。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会形成“连锁反应”和“扩散效应”,引起和促进一系列相关联的高新技术产品问世,形成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

2.各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时强调了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积极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和保护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提出加强政府对科技的干预,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计划,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尤其投资了七个商业性的技术开发计划,从而使美国的贸易结构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总额大幅增加。目前,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英国、法国、韩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份额分别已达到19.7%,12.7%,8.3%,7.4%,5.9%,5.4%,而中国仅为4.1%。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为发达国家所垄断,但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强。目前,经合组织国家已垄断了全球高新技术产品贸易80%以上的份额,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是世界5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虽不足20%,但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日益增强。

3.贸易摩擦集中体现为知识产权争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强化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了保护发明创新者的利益,保持垄断优势地位,发达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据国际反造假联盟估计,世界产品和服务中的冒牌货贸易约为5%-8%,因此在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常常发生知识产权摩擦,摩擦的结果将导致模仿国、发展中国家支付高额的知识产权使用费。

同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还存在复杂而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因技术水平落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常常受限,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长期的国际竞争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中国每年的出口中,有70%左右的企业、40%左右的产品都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高新技术产品,设限国主要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

三、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分析

1.重构高新技术产业后发优势战略

重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发优势,首先要提高高新技术引进的有效性。通过制定统一的国家技术引进战略、设立统筹规划和协调技术、加强咨询系统和信息的建设等,可以加强对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引进技术的质量上,充分利用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的引进技术目录和相关鼓励政策,进一步引导外资投向通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同时,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也应受到重视,有效体现引进技术价值,实现技术引进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重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发优势,还应加大自身的技术创新力度。必须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注重开展原创性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尤其在中国已经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更要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形成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

2.通过高新区建设加强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选择少数具备监管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规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工业园,参照国际上“境内关外”通行做法,为商品、人员、资金等进出境创造便捷高效的运作环境。优先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事实上是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也可以说通过高新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路径选择。

3.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软环境

针对具体高新技术产品提供出口促进政策。以2006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为基础,积极研究并推动财政、税收信贷、信用保险、国际结算等方面扶持政策的出台。首先,要出台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出口的相关政策,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软件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等予以支持;其次,要出台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国家医药出口基地,重点支持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出口;同时,发展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培育新材料、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出口增长点,采取政府支持、产业化导向的方式促进新兴高技术产业化。

进一步加强出口主体的培养。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增加对企业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术开发的专项资金支持,组织企业对重点出口产品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开发。同时,扶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出口。进一步提升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完善促进民营和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配套政策;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4.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建立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应注意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动态和标准的动态,及时调整质量战略,加快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跟踪收集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建立动态的、完备的信息数据和数据库;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相结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及时、准确了解信息,把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 杨志龙: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J].消费导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