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32: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绿色经济市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要】青海缘于独特的地理、生态和人文环境,拥有一批既有高原特色、又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绿色、有机、纯天然、无污染”的声誉。但是,由于长期远离主流市场,这些产业深度开发与品牌营销不足,不少产品有实无名,优质不优价,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的带动偏低,轻重工业显著失衡。今后,可以通过实施“青海精品”战略等措施,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和宣传力度,走精品高端之路,走绿色现代化、轻重工业协调和开放式发展之路,增强经济造血功能与自生能力,保护好祖国的三江源,促进永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4―0127―06
国务院于2008年10月针对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发展指出:到2012年,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但是,当前青海的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仍然没有拓开市场,优质不优价,市场占有率很低。今后如何把青海的绿色优势、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换成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本文拟分析青海的特色和优势、特色优势产业识别、目前存在不足,探讨特色优势产业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提出如何使青海特色优势产品沿着“物品产品商品名品精品”路径良性演进的政策建议。
一、概论
(一)概念与分类
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指具有青海独特的地域特色,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的特性,品质显著优于省外同类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特殊地位与重要性,国内外竞争力较强,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界定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简单的标准是“特色+优势”,必须二者兼具。具体来讲是“四有”标准:一是有青海特色。指在青海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下产出的产品,可分为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如动植物资源及用其加工的轻工产品,就属物质产品;而大美景色、昆仑文化、民族特色、宗教重地、青海的各种精神等可称为精神产品,这应包括旅游、文化等产业。二是有资源依托。青海资源丰富是共识,上天赐的、地上长的、地下埋的、人工产的都很丰富。上天赐的有光、水、风和天然美景,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和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矿产资源和能源;第二类是动植物资源、生态资源、美景资源、文化精神资源等,总体上属于可再生、可持续、可重复、可长久存在的资源,这类资源对青海至关重要。人们一谈到青海资源,马上联想到第一类的矿产与能源,第二类资源在无意或有意中被忽视了。而依托第二类资源形成的产业,正是特色优势产业的主体。三是有比较优势。这类产品因其品质优良,与外省或外国产品比,其独特性、优质性颇受消费者青睐,竞争优势明显。四是有发展潜力。经过充分市场化与品牌化后,国内外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二)规模的初步估计
2011年,青海第一产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4%;第二产业占36%左右,加上盐湖化工和新能源约占8%;第三产业为7%;再加上其他可能漏算的部分,全部特色优势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1/4。
二、优势和前景
(一)主要优势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品,大致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纺织品、民族工艺品以及旅游产品,不少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一是区位优势。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作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既提供了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也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优质产品。二是生态优势。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恩赐,使青海产品具有天然、原生态的独特魅力,是发展生态经济的理想之地,为打“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提供了优越条件。三是人文优势。青海文化多元交汇、包容共存,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共生,被称为“文化昆仑”,人文资源丰富。四是品质优势。产品内在品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质量优异,不少产品可成为精品乃至极品。五是竞争优势。上述四个优势交互促进,最终体现为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国内商贸大平台上,青海的特色优势产品始终是抢手货,往往供不应求。
(二)市场前景
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的前景,既体现在符合世界绿色有机消费的新趋势,也体现在国内对“放心产品”的极度渴望;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潜在的需求,可以说今后20年是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有丰富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随着人类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迅猛增长,为青海发展高质量产品提供了机遇。如在2012年绿博会上,青海10个产品荣获“最佳畅销产品奖”。二是有价格倍增的潜力。国内外一些产品卖到不可思议的高价,反映了市场规律。青海一些特色优势产品珍稀性明显,质优而价不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些产品价格倍增可来自于五方面:宣传后市场需求的增加、精深加工的增值、品牌效应、科技创新的贡献增大、更合理的包装。三是成功的典型案例。虫草、昆仑玉、藏獒、藏毯、黑枸杞、唐卡、旅游等都较成功。企业成功案例也在增加,春天药业极草销售三年就超过30亿元,可可西里、金诃藏药、互助青稞酒等品牌企业也都高速成长。
(三)主要特色优势产业/产品的发展前景预测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
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一、智能控制装置概述
智能控制装置目前被使用于各个领域中,从大型建筑中的灯光,到主题公园的夜景,再到双稳态永磁机构、低压断路器,还有新兴的智能家居中心等,处处都有智能控制装置的贡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动作,并且节约能源。随着我国电子行业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增长,智能控制装置的受众将愈来愈广。
二、以“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为例的市场调研分析
1.“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的产生背景
我国电子行业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该行业中许多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正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国家政策明确提出“绿色节能”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节能装置既符合产业政策,更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照明中的耗电量占到耗电总量的30%以上。面对如此状况,仅靠口号宣传并不能有效杜绝长明灯等问题,只有研发出节能产品并推广到市场,才会真正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市场调研
在“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投入市场前,我们选取沈阳市用电量较高的6个街区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0份,对智能控制装置的经营环境、经营状况和消费者的消费状况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现有的智能控制装置基本满意,16.5%的人群表示“非常满意”,55%的人群选择了“满意”,20.5%的人群“感到非常一般”,有8%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同时也引申出现阶段市场上的智能控制装置更换频率的问题。“自动照明节能控制装置”弥补了声光控技术的缺陷,由于触发时不需要声音和其他会给环境造成影响的条件的配合,而是利用自身向外界散发红外线以控制灯具的开启,从而避免了声控噪音的侵扰和无效电能的损耗,达到节能效果,解决了众多智能控制装置的缺陷,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本次调查还显示,62.5%的被访者认为现有的同类智能装置亟需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统计如下:一是只能通过光控或者声控来进行智能控制,而声和光多变且不易控制,有些智能装置过于敏感,有些却难以实现其功能。二是购置成本高。54.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购进的智能装置“价格很高”,36.6%的认为“价格偏高”,二者合计达90.9%。认为智能装置价格合适的占6.5%。
三、智能控制装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控制装置越来越多,在电力、化工、农业、建筑、军事等领域及其相关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市场前景广阔,研发者、生产者越来越多,所以其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等等。所以,智能控制装置的研发和生产必须形成长远规划,满足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2.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智能控制装置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不断向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其实用性、便捷性、环保性已经成为新一代智能控制装置的优势,只要企业牢牢把握好智能控制装置的技术发展方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目前和未来都将有不小的利润空间、较大的市场机遇。我们所做的市场调研,证实了以提高效率和节约能源为主要优势的智能控制装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市场消费者对此也有较多的建议和期待,亟待我们借助技术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智能控制器行业的发展与展望[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8(12).
1、绿色技术创新系统主体。目前贵州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在课题的名义下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中试—产业化。贵州省科技技术目前重点支持农业、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这些重点支持产业大多数属于绿色产业的范围。目前贵州省的绿色创新主体主要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由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课题形式由政府或企业出资,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单一绿色技术,或解决企业具体的清洁生产问题。第三层次,企业根据市场前景预测,自筹资金,开发新的环保设备或绿色产品,其目标是进入市场。或者是高校(研究院所)接受社会其他组织委托,开发新的绿色技术或绿色产品。第四层次,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传统产品进行“染绿”。
2、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制度。绿色技术创新制度是一个系统,包括与绿色技术创新有着直接与间接影响的各种制度,比如产权制度、技术市场制度、政府促进技术新制度、企业制度、保制度等。贵州省目前从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上来看主要是遵循着国家的相关的制度。而从我国来看,我国目已初步建立了一些绿色制度、规划、法规,比如《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经济立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内容也并不是很多。
3、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历来是贵州省企业发展的软肋所在,而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块也不例外。由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周期长,费用昂贵,贵州省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不具备基础研究和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的实力,很少将绿色技术创新的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同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性难以内化,多数企业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目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本处于被动、被迫的状态,许多企业关注直接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益,市场投机性强,短期行为严重,主观上对采用绿色技术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较弱,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技术开发的各种投资总量明显不足,导致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4、绿色技术创新市场。从全国整体市场前景来看,绿色技术创新面临巨大的机遇,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广阔。一是国家实施《绿色工程规划》,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二是国家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投资重点,以此扩大内需。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绿色化”,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行清洁生产,以减少排放、节约资源和能源。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理性度与成熟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消费者环保意识虽有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偏低,而且仅仅停留在绿色意识的启蒙阶段,对于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标识没有明确和系统的认识,而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消费者需求对于形成绿色技术的市场需求的拉动力还略显不足。
二、建立与完善贵州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对策和建议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了“引导转型、支撑转型、适应转型、合作转型、调控转型”的转型框架。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应该抓住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机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1、推出绿色采购体系。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务绿色采购主要包括办公用品采购、绿色服务采购和绿色工程采购。贵州地方可以借鉴相关法规出台相应的《绿色采购条例》,推进公共部门采购环保型产品、促进需求向绿色产品转移。比如日本于200年5月制定的《绿色采购法》就值得借鉴。
2、引入绿色会计、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制度以及相关评估制度。绿色会计制度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可以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促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对绿色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增加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相关的经济效益。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是指通过自身或第三方利用审计方法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从而为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信息,审计的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便于对各企业或各产业进行比较,从而宏观管理(陈劲,刘景江,杨发明2002)。全面的技术创新评估体系包括生态环境评估制度、公平性评估制度、文化评估制度和经济评估制度等。
2发展现状
遂昌耕地面积约15万亩,2010年,遂昌县共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林)产品认证的企业及合作社共30家36个产品,其中有机食(产)品11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产)地25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界镇美国红提,种植面积1600亩,核心区面积400亩,按有机方式种植,每亩纯收入达12000元;高坪乡高山蔬菜,全乡种植面积3433亩,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金竹镇山油茶面积2.7万亩,年产山油茶500t,其中有机山茶油基地2000亩,总产值达到3500万元;建洋村有机水稻100亩,亩产值5600~8400元;湖山乡原生态五谷杂粮基地1030亩,品种包括山谷、山西瓜、黄大豆、高梁、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效益较好;石练镇菊米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值1500万元以上,在浙江石练菊米有限公司的倾力打造下,“石练”牌菊米作为菊米行业的龙头,2003年就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绿色食品双认证;大柘镇茶叶种植面积19000多亩,产值达8058万元,其中精诚茶叶于2010年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共有711亩茶园取得了有机茶认证。
3有机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1有机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7年以来,我国茶叶主产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出口企业和茶农热情高,有机茶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全国有机茶园达7.5万亩,产量约3000t;到2005年增加到24万亩和10000t;到2007年,面积扩大到了85万亩,按亩产40kg算,产量可达3400t,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9%。当今,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有机茶市场每年的增长率为10%~20%。我国有机茶主要销往欧盟、美国、日本和一些南亚国家。欧盟有机茶最大的市场在英国,年销量可达1000~1500t,主要通过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其次是德国,年销量达600~800t,名优有机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按德国茶叶协会统计,2007年德国有机茶消费685t,占德国茶叶年消费量的3.9%,主要通过有机商店和健康食品店销售,也有部分有机茶通过高档特种茶叶店销售。其他欧洲国家有机茶年销售量约100t,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国和瑞士。
3.2有机林果业市场前景分析
近十年来,世界有机水果生产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活跃。国内方面,相对于其他有机产品开发而言,有机水果业起步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只有少数几个小面积的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如安徽省岳西县的有机猕猴桃基地,湖南沅江市赤山岛的有机柑橘基地,天津蓟县个营镇的有机苹果基地等。但随着有机食品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国内市场的启动,有机水果的生产与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始涉足有机水果开发,有机水果基地逐渐增多,面积不断扩大,如从2002年10月开始,北京华邦公司相继在全国建成了6个有机水果基地:河南西峡有机(野生)猕猴桃农场;河北兴隆有机(野生)山楂农场;四川蓬安有机甜橙农场;北京延庆有机葡萄农场;北京平谷有机大桃农场,总面积达7万多亩,规模堪称全国第一。尽管有机水果的价格是常规水果的2~3倍,但销售额却可占超市水果销售总额的10%~15%。在上海,青浦草莓研究所生产的有机草莓在超市供不应求,台湾的“燕巢有机水果”也正在进驻上海超市。总之,随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有机水果将是倍受消费者关注的有机产品,有机水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3有机中药材市场前景分析
通过有机中药材的栽培和有机中药加工产品的开发,可以保证中药材原料的质量,增加生产者和加工者的质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中药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国际形象,适应人们“回归自然和绿色”的需要,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抗拒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产品的阻挠。因此,有机中药材产品的开发必将迎来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4发展思路
4.1近期目标
2013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油茶3000亩,蔬菜3000亩,菊米2000亩,茶叶2000亩,红提1000亩,板栗1000亩,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500亩,初步形成一套生产管理、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建立有机食品产业化经营模式。
4.2中期目标
2015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油茶8000亩,蔬菜5000亩,茶叶5000亩,菊米3000亩,红提2000亩,板栗、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1000亩,完善有机农业开发能力建设,有机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5实施措施
5.1重点抓好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有机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开发概念,首先应该抓好示范基地和精品园的建设,针对每一特色品种先建立一定规模的有机生产示范基地,并以集中连片的茶园、林地、田块为基础,以知名品牌为依托,一方面能使有机与原产地的品牌有机整合,形成精品基地,另一方面可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使其上升为名牌产品。示范基地要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品牌建设、产品营销诸方面做好示范工作,做好有机生产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分析,形成一系列有机食品的开发模式,制定系列的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作为在全县较大范围内开发有机食品的典型。
5.2建立有效的有机食品开发的组织形式
有机认证要求较高,一家一户分散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生产难度较大。建立示范基地首先要确定基地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租赁等)、生产规模,制定技术方案,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全国的经验看,公司租赁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是比较成熟的,因此要扶持、鼓励有机食品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缺乏龙头企业的乡镇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好当地的有机生产示范,建立有机食品开发公司,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
5.3建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9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概念就应运而生了。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 309万亩,实物总量3 750万吨,总产值2 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和14.8%。全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发展到600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1 620个左右。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制定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并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仅在绿色食品的宣传推广上,每年就投入5 000万元专项资金,在主流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播放广告,宣传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这可以大大提高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使更多的人认识绿色食品、购买绿色食品,对扩大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有非常大的作用。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行为,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涉及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现状、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购买行为特征、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等。基于这次调查,笔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进行初步分析。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19日―24日,调查在哈尔滨市太平桥家乐福、百盛购物中心和工程学院院内三个地点进行。此次调查以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91.43%。
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如下:
在性别中,男性占43.75%,女性占56.25%;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为0,21―30岁的占83.75%,31―40岁占13.75%,41―50岁占0%,51岁以上占2.5%;职业分布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占11.25%,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员占11.25%,企业管理人员占10%,企业一般员工占21.25%,家庭主妇占1.25%,学生占28.75%,其他占16.25%;婚姻状况中,未婚的占36.25%,已婚无小孩的占33.75%,已婚有小孩的占30%;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占%3,高中/中专/职高占17%,大学本科/专科占39%,研究生及以上占21%;所在地区为城区的占46%,城市郊区的占15%,农村占19%;家庭月收入800元及以下的占5%,801―1 500元的占19%,1 501―3 000元的占2%2,3 001―5 000元的占21%,5 000元以上的占13%。
二、调查结果
1.您是否听说过绿色食品
在调查对象中,有98.7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说明自1990年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深入人心。
2.您是否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
虽然绝大多数人知道绿色食品,但是,50.07%的人不知道绿色食品的含义,31.6%的了解一点,只有18.33%的人能够确切地说出绿色食品的含义。考虑到我们的调查的对象中6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
3.您是否吃过绿色食品
只有13.33%的人明确表示吃过绿色食品,还有23.34%的人表示不知道,没有吃过的人占到了63.33%。说明在我们这里绿色食品的普及程度是比较低的。北京有过一个调查,买过绿色食品的人占87.7%,比我们这里高很多。收入水平不同,造成了消费结构的差异。
4.您对绿色食品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渠道(可多选)
通过调查发现,71.43%的消费者通过电视报纸广告渠道来获取绿色食品的相关信息,51.38%的人从网络获取。这两项宣传渠道是消费者最注意的,所以,在对绿色食品的宣传上,商家可以多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别人介绍的有33.33%,通过店内海报了解的占19.05%,通过其他渠道的占9.52%。
5.消费者如何辨认绿色食品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61.9%的消费者是从商品包装的标志上分辨绿色食品的,14.29人是靠感觉,9.52%的人是通过营业员的介绍,还有14.29%的人是通过其他方式辨认绿色食品;没有消费者以价格作为辨别绿色食品的依据。因此,商家在生产绿色食品时,应该在包装上清晰地标明绿色食品标志。
6.消M者对于绿色食品标准的认识(可多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7.51%的消费者是依靠绿色食品认证及标志来界定绿色食品的,以食用安全为标准的占74.13%,认为是营养丰富的占52.38%,认为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占38.10%,9.52%的人是通过鲜明的包装设计来认定的。根据这一结果,商家应对于绿色食品的鲜明标示予以高度的重视。
7.您是否能正确识别出绿色食品认证标识
60%以上的消费者能够正确识别出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志,不能识别绿色食品认证标志的消费者不到40%。
8.您是否认为绿色食品一定有营养
有10%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一定有营养,50%的消费者认为不一定,另有40%的消费者不清楚。
9.您是否认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有36.67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纯天然食品,20%的消费者认为纯天然食品不等同于绿色食品,还有43.33%的消费者对这个问题搞不清楚。
10.您认为现在各种流行疾病与饮食有关吗
有20%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各种恶性疾病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53.33%的消费者认为有一定的关系,26.67%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关系。
11.您认为我国绿色食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只有30.51%的消费者认为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很大,6.23%的消费者认为市场前景一般,36.59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很小,还有26.67的消费者不知道,对绿色食品市场前景的认识比较迷茫。高达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对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前景不看好或看不清。
12.假设现在有企业主动找您,希望您定购绿色食品并送货上门,您愿意吗?
愿意的只占27%,有意向可以进一步详谈的占36%,不愿意的占37%。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中,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性别、对健康安全的重视程度、个人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多,另外,他们公益意识强,对环境更加关切,购买绿色食品的意愿比较强,他们比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溢价水平高,收入高的消费者对于价格承受能力比较强,更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而低收入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明显偏低。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越关注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可程度越高,他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营养,倾向于购买绿色食品。另外,从习惯上来看,男性消费者一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更清晰一些;但在购买食品时,女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已有20多年了,但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还有许多误区,甚至偏差。因此,提高社会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大力加强绿色食品的宣传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概念比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转基因食品等有更高的知名度的和消费者了解程度。但是,普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概念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部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品质标准还存在认识误区,把纯天然食品等同于绿色食品。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科学宣传,使社会公众对绿色食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宣传媒体渠道上,报纸、电视广告和网络是消费者接触最多的媒体形式,应增加在这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
2.加强绿色食品品质管理,严格资质认证
绿色食品的基石是食品安全与健康。很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真实性、是否真正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进行生产、绿色食品品质能否保证持怀疑态度。因此,我们要严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生产、流通过程的管理,切实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消费者辨别是否绿色食品主要靠a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所以,我们要加强绿色食品标识的管理,严厉打击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超期绿色食品,纠正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等行为,改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红梅,罗琳艳.湖南省绿色食品认知和购买行为研究[J].现代商业,2011,(12).
[2] 周旭平,刘克锋,范小强,苟天来,孙曦,.绿色食品认知与购买行为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3] 王玉花,刘兴来,王海娜,赵阿勐.齐齐哈尔地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与购买行为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4] 杨智,许进,姜鑫.绿色认证和论据强度对食品品牌信任的影响――兼论消费者认知需求的调节效应[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3).
绿化用藤本植物行情看涨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中城市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工程的纷纷上马,藤本月季、凌霄、地锦、油麻藤、炮仗花等具有攀缘、缠绕和甸子生长特性的藤本植物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前藤本植物在全国绿化苗木销售中所占比例约为5%,但极具发展潜力,未来5年内将增至20%。
就全国范围来说,各地绿化工程对藤本植物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国内专业生产藤本植物的企业很少,特别是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苗圃更少,而像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需求量更大。随着销量的增加,用于城市绿化的藤本植物的种类也日趋丰富。
现在,不仅有了藤本月季、扶芳藤、常春藤和络石等新的种类应用于各种绿化工程,还出现了很多特色鲜明的品种,如花叶、各种色叶、大叶、小叶等外形不同的品种;耐阴、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不同的品种等。
“劳保用品”年藏500亿商机
高达500亿元市场规模的安全防护用品市场,正在成为全球个人安全防护产品生产企业角逐的目标。据介绍,安全防护是一个特殊行业,安全防护用品以前常常被称为“劳保用品”。目前,劳保用品适用范围已从传统对劳动者的防护扩大到对公共安全领域的防护。据统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中国每年大概需要防护服8000万套,各种防护鞋9600多万双,防尘口罩15600多万个,安全防护市场需求高达50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全球个人安全防护产品生产企业竞相角逐。
“大户外” 蕴藏商机无限
在欧美户外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户外运动、旅游是一种生活和休闲方式。大家所熟知的烧烤、野营、钓鱼、远足都包含在户外运动之中。这个“大户外”所蕴藏的市场,目前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相关专家称,中国的“大户外”市场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户外用品行业正以50%的年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在国内,最早起步的户外用品店到现在虽然仅仅10年,但是它发展飞速,目前不要说300平方米店,就连1000多平方米店也不少见。因此有专业人士断言,中国将来除了是世界最大的户外用品生产中心之外,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户外用品消费市场。
蚯蚓养殖前景好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其经济价值很高。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它通过活动,使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增强,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它食性很广,许多污染环境的有机物质,都可作为它的食料,故用它来处理有机废物,净化环境,且还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所以养殖蚯蚓也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来源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
蚯蚓养殖业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脱颖而出,在特种养殖中独树一帜,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天然肥料。蚯蚓投资小,易养殖,它不像其他特种动物产品那样昂贵,老百姓消费不起,到头来多数养殖户因找不到销路而赔本钱、搭工夫。蚯蚓的消费市场是国内外农业,消费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自己,产品不愁销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燃气涨价节能炉具走俏
随着石油能源的日益紧缺,燃气涨价在这两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近期瓶装煤气与管道燃气再次相继涨价,令部分家庭主妇又重新启用能源成本相对较低的电磁炉、电炉煲汤做饭。记者近日从国美电器等大型家电卖场了解到,为顺应市场节能的需求,近期新上市的新炉具纷纷推出“节能”卖点,创新元素引人注目,且倍受人们欢迎。
田园型花卉前景广阔
节日期间,鲜花市场销售火爆,特别是以果蔬、粮食果实为雏形的田园型花卉在节日场鲜花销售中异军突起,成为了花卉销售中的“朝阳”产业。
田园型花卉创意新颖,返璞归真,特别是以苹果、梨、橘为主,海棠、山碴、柠檬、木瓜、石榴、枣、向日葵等为辅的果树盆景;盆栽朝天椒、圣女果、彩椒、乳茄、莲藕、小米穗、高粱穗、玉米株等果蔬花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专业人士对国内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商务、会展、居家三大消费群体对田园型花卉的需求与日俱增。华东、华南等城市的果蔬花卉正目渐成为消费亮点。田园型花卉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正在融入主流花卉之中,将被国际市场所推崇,为我国的花卉出口夯实基础。
业内人认为,田园型花卉总体上市销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是一项很有前景的产业,经济价值高,还能带动陶瓷、塑料、玻璃、化工工业及包装运输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社会生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们追求环境美,回归自然,为田园型花卉品种走进千家万户奠定了基础。足不出户就能领略田园风光,饱尝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这为发展田园型花卉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
新型防雾产品热销全国
我国地域跨纬度大,四季分明,许多地区海拔落差也大,成雾地域广,仅就汽车而言我国在拥有数量和递增速度上都居世界前列,解除雨雾对行车安全的隐患无任何可代替产品,因此防雾产品市场不可限量。新型的多功能浓缩型防雾斥水剂,一喷一擦保证72小时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不起雾,雨雪天行车只要喷擦在挡风玻璃外侧,则可起到斥水融雪作用,明显提高视觉清晰度,平时可当玻璃清洁剂使用,车内空气污染时还可代替空气净洁剂,一品多用,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需求。
拖把挤水桶市场走俏
清洁地板是每个家庭经常要做的家务,传统拖把用脏后都要用手拧干,拖布和脏水中的有害细菌很容易沾上人手,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双手需要反复拧干冰冷的拖布,更令人烦恼。实用的新型拖把挤水桶因此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该桶采用脚踩踏杆带动连杆驱动转轴组件挤压湿拖把头从而轻松将其所含的水分挤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不易损坏;弥补了传统拖地方式中需要用手拧干拖把的不足,既卫生,又降低了劳动强度;此外拖把挤水桶底部还装有万向轮,可随意滑动,免除多次提水的辛苦,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拖地占用的时间。据保守估计,拖把挤水桶每年的市场需求量在百万个以上,而每个成本只有35元左右,因此年净利润可超千万。
羊驼的市场前景看好
1把握发展畜牧经济的方向
1.1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畜牧经济必须发挥当地优势,顺应市场需求,围绕市场作文章。市场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盘和指南针,必须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调整畜牧经济发展结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效益好就生产什么。要努力加强市场引导,让农民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搞好畜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畜牧业既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又是一个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的“中轴产业”,对种植业、加工业和其它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强大的、特殊的拉动作用。在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更高、比较效益更大的畜牧业,并以此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提档升级,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的成功之路。目前,欧美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5%,荷兰、丹麦则高达80%,这些国家以畜牧业为支撑,牵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此,必须重新审视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以这个“中轴产业”为核心和突破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1.2畜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明显因为农民每年种植粮食、蔬菜只有2季,况且产量也有限,那么农民的收入也有限,而发展畜牧产业就不同了。从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构成看,畜牧收入呈现增长趋势。江西省2004年传统的养猪业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农民补栏积极性高涨,如农民养1头猪获毛利200~300元。
1.3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发展以生态畜牧小区为载体的规模养殖业,江西省2004年有46个县(市、区)的主导畜产品产值超过了当地粮食作物产值,显示全省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见成效。
2发展特色畜牧经济
绿化苗木的生产是发展林业的前提,其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的速度和质量[1,2]。绿化苗木的生产与供应除了受林木资源、气候条件、社会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涉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及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绿化苗木生产的超前性与当前生态造林、城乡绿化等规划的滞后性相悖而不能同步,如何解决苗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绿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3]。因此,做好近期的绿化苗木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是缓解当前种苗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4]。
1金坛市自然概况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沿江高速公路东西穿越,扬溧高速公路横跨南北。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年日照1 862.3h,无霜期220d。全年平均气温15.4℃左右,个别年份极端低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181.4mm。区域内西部为丘陵山区,茅山山脉绵旦南北,掌状丘陵岗地起伏东西,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东部为高亢平原,适合种植花卉苗木;中部为低洼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西部为丘陵岗地,适宜栽植乡土树种,适合发展生态林业。
2绿化苗木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金坛市对山区造林、生态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以及镇村绿化的种苗有较大需求,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1.2%以上。2005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乡道路绿化规格档次,境内高速公路每侧的绿化宽度为50m,省级一级公路每侧绿化宽度达到20m,市(县)、镇公路每侧绿化宽度为10m。绿化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观花树相结合,初步形成一年四季常绿、一年四季有花的生态绿化格局。山区造林和生态林营造对树种需求发生变化,从以前偏重用材性树种,到目前树种多元化,国外引进树种有湿地松、火炬松,乡土树种有榉树、朴树、乌桕、枫香、女贞、红果冬青等,防火树种木荷,经济林主要有良种茶、葡萄、桃、梨等;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主要树种是杨树、水杉、中山杉、落羽杉等。现在绿化品种发展到236种及变种、栽培种,分属于82科,177属。目前金坛市绿化造林树种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上,新增加96个品种。引进乔木目前栽植繁育成功的有大叶樟、金合欢、北美鹅掌楸、中山杉、栾树、红花玉兰、金丝垂柳、紫叶李、红枫、无患子、多花紫薇等;竹类有金镶玉竹、早园竹、茶杆竹、乌哺鸡竹、佛肚竹等;灌木类有红叶小檗、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火棘、金钟、连翘、金叶女贞等;藤本有藤本月季、凌霄、木香等。目前全市风景绿化苗圃面积7 052hm2。
3种苗供需余缺分析
金坛市全年总产苗量1.6亿株左右,2010年新增苗木845万株。预测总量供应充足,大部分树种尤其是绿化乔木类供大于求,小部分树种例如山区生态造林树种榉树、朴树、乌桕等苗木短缺;经济林中的白茶苗以及时令水果、部分灌木、色块、地被类种苗可能供应不足。经分析,2010年春季全市种苗供应总量将大于需求总量。其中城乡绿化树种(如香樟、女贞等)供应有余,部分生态造林、稀有园林树种的种子供应欠缺;用于城镇绿化的大中规格苗木、部分经济林苗木供应有余,用于生态造林的容器苗、乡村绿化的乡土树种苗木供应不足。
4种苗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种苗市场大规格风景绿化苗(一般胸径在20cm以上)紧俏,中小规格的苗木滞销。随着大中规格苗木的增加,从事小苗培育的育苗农户因苗木难于销售而逐步退出苗木产业,造成小规格苗木无人繁育。近几年来,除了榉树、朴树、乌桕之外,其他城乡绿化树种的中小规格苗木,例如雪松、香樟、杜英、含笑类、青桐、马褂木、广玉兰、白玉兰、七叶树、大叶女贞及一些灌木类常见苗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目前金坛市苗木保有量为5亿株,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经营户将风景绿化苗木场改成休闲度假山庄(农庄):一是城郊结合型。如白龙山庄在不影响苗木经营的前提下,在原来苗木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开挖鱼池、新建餐馆及休闲场所,采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利用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发展节假日垂钓、休闲、观光旅游。二是乡村观光型。利用山区苗圃地资源和鸟类品种较多的优势,再人工饲养孔雀,为节假日儿童游乐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孔雀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5参考文献
[1] 徐华龙.建设大苗基地 培育大苗市场——朗溪县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09(3):2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