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0 10:09: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

篇1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这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如下的理解:首先,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拓展认识世界的视野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其次,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教师就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觉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个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会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能否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改变原来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从静态分析的角度,课文内容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可以这样分析:基本单位是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学习顺序正好应该反过来:首先,从课文作者的写作过程而言,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才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意充分地表达出来。其次,从学生阅读过程而言,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整体。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强化的是部分,强调各个部分相加构成整体,就会引导学生和教师走入阅读的误区,至少造成学生忽视对整体的认识。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儿歌、古诗,注重的是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对课文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方面对词句的要求降低了,另一方面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说明词语教学思路的转变。原来注重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具有追求“挖井”的倾向;现在则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积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另外,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是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开始阅读就应该养成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三、阅读内容应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特点。注重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大多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隐含着对一定阅读内容的要求,这些内容理所当然反映着各个时期对学生阅读心理的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与以往的大纲相比较,至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两个阅读目标的要求指向了小学低年级的主要阅读内容。也就是说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及儿歌、童谣和古诗是小学低年级阅读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自然又引发了对阅读内容确定的主要根据,以及课程标准对此作出明确要求的意图的思考。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以_及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最近时期的儿童心理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在一定的年龄时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概括起来,这些内容具备以下一些特点:句式简洁,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定的重复回旋的语句,充满情趣,富有情节变化和强烈的感彩,可以将自己融入其中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

不同的阅读内容应该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不同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发展过程。阅读有一般性的规律,但是面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主体的感受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作出针对性的要求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增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来说更是必要的。例如,富有情节变化的阅读材料,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人物、情节和事件,而对于韵文,学生直接感受的是语言、情感和意境。关注的重点不同,学习方式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

篇2

本文将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并针对问题的具体内容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类型,包括了自主性的阅读模式、研究性的阅读教学、情感体验式、整体阅读、创新性阅读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接触作文之前,阅读成为小学生颇为头疼的语文内容。因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普遍不高,教师本身教起来就有难度,要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学生兴趣激发的素质和能力,那阅读工作开展起来就显得困难许多。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吸引学生能够尽情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阅读动机并不强烈,小学生觉得语文的阅读只要是在试卷中填对答案就可以了,丝毫没有从观念上来改变对应试阅读教育的观点。很多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懂得在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的内容、提前进行阅读;而超过二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这种习惯或者意识。而有些学生,则出现了明明很努力很认真的读书,经常做阅读练习,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这其实跟阅读方法有关,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让阅读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而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平时阅读过程只是单纯读,并不动笔记录;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学生能够主动制定阅读计划,真正做到摘抄文章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撰写读后感和圈点文章写得好的地方。我们还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按照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来教学,而是单纯的遵循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权威作用,强调只要是教师的就是正确的,没有将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

“好奇害死猫”,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探索欲最强烈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引导方式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授课看图学文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背景进行讲解,而是从《正午牡丹》这样的透过作者对于人物衣着和表情动作来反映某一主题的有趣故事,切入到同样有故事背景和内涵意义的文章,同学们这时候的兴趣肯定会带领他们更好的掌握文章。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讲授,分角色扮演;而科学小品文章,则让熟悉掌握的同学进行摆擂演示,其他同学欣赏。也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让学生续写课文,既能满足学生当一回小导演的心愿,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适时开展一些读书的笔记探讨会、故事比赛、书籍漂流会、童话故事表演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阅读知识面。

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知道自己花时间在做的事情究竟具有什么意义,是调动学生阅读动机的第一步。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断出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求知欲望,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并迷上这种征服知识的成就感。当学生遇到阅读中的难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反馈的信息,多实施正面的鼓励表扬学生,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进行物资奖励。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合作学习进行阅读,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课前主动预习课文的阅读习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包含不同的内容性质的文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先记录在脑海中,对于重难点部分有个大概的把握,将自己不会的地方留个记号,可以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注意听讲并及时掌握,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提及,则可以在课堂过后向老师提出疑问并寻求解答。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把握阅读的主动权,而不是教师提出问题才想着去阅读,让阅读带着思维走。让学生多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很多的感悟和常识性的东西就能够把握得住,而且也不会难以理解。阅读中出现疑难词汇生僻词汇,就应该养成善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独立正确使用工具书,可以丰富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篇3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深入文本,围绕文本中典型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发现别人所察不到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浅出于文本,游刃有余地开展阅读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抗洪抢险的惊险场面,从中感受抗洪官兵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不怕艰险、勇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可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看着文本中的插图,抓住文本中的四个“一”(“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一道人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把语言文字表面意思、言外之意以及深层语言形式这三个层次,水融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因此,教师要想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之桥,必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标点符号中品味语言,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明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于细微处见真情。

二、注重朗读训练,品味语言

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是落实语文“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书,以读为本。在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名胜古迹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学习这一类文章,我们无须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品味,就能领略其独特的风光。在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我们可以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第一步是读通读顺课文,交流三亚落日给你留下的印象;第二步是精读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评读、齐读、默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体会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第三步是熟读成诵,让学生通过诵读自由表达对文本的感悟。整堂课上,不需要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感受三亚落日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动态美和静态美。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朗读,让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中。

三、创设朗读情境,激活课堂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读悟结合,可让孩子自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和特点,教师要注意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理解文本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读、演、唱、画集读、思、玩、记为一体,将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自己去朗读、自己去感悟、揣摩、探索,才能发现文章的真谛。若在以朗读为主的阅读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感悟教材,更能展示课堂魅力。

1.以“唱(听)”诱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欣赏(歌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美妙的乐曲中体会文本的内涵。在教学《月光曲》《二泉映月》时,可以播放乐曲《月光曲》《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音乐,去体会文本蕴藏的意境,去感悟人物的情感,从而再让学生去悟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在教学《长江之歌》《水乡歌》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时,可播放歌曲或让学生跟唱,学生会在优美的歌曲中更深切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因此,阅读教学中乐曲的添加,不是简单的活跃气氛,而是为营造文本情境、深化文本主题、体验文本情感而服务。

2.以“演”悟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创新。课堂表演迎合了他们的天性。教师的适当指导能让学生好模仿、爱表演的个性得到张扬,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苏教版小语教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很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加以引导。在教学《负荆请罪》《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半截蜡烛》等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加以感知,使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然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编写表演剧本(或者教师出示半成品剧本),并加工修改;接着指导学生表演;最后,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进一步感悟文本内涵。

篇4

由于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教育的改革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能否切实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学习到汉字、得到知识的积累以及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尽快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是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目的。以下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各国母语教育的重大举措: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每一个低年级小学生都有阅读的兴趣,那么他们在阅读中就能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愿意去主动阅读。虽然随着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不断增加,他们会在无形中感受到阅读对于个人的魅力,但是低年级小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他们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是玩耍,这也占用了他们的主要课余时间,所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阅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让低年级小学生培养出阅读的兴趣,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就能够丰富学生们的人生阅历。不仅如此,广泛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并不是能从玩耍中得到的。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是要为孩子创造培养阅读乐趣必要的条件,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世界的不同魅力。在选择阅读文章时,要把握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以便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老师应给他们适当自由,让他们自主去阅读,而不是一味的强求,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享受而不是痛苦。长时间的牵引和灌输性的教学,只会消磨学生们的兴趣,让他们继续索然无味的学习,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对材料进行整体和细节分析

文字的组成便有了词语,词语的组合便形成了句子,句子的连接便成了段落,段落的衔接便创造了文章。面对学生时要对文章进行从整体到细节的分析,从分析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层次条理到每个句子每个词的含义的讲解。给学生讲解时要注意全文的整体性,否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当然,过分强调整体会导致学生忽视了部分和细节的重要性,一味重视细节就会导致学生不能了解全文的条理和整体内容,所以教师如何把握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讲解文章的整体性,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条理性,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很好的写作层次和思路,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细节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且帮助他们积累大量成语,以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的描写,以丰富他们所写的文章。

三、内容选择恰当适合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充分地了解,而低年级的小学生是不折不扣的孩童,他们的思想单纯幼稚,所以我们选材时要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状态,注重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他们现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此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符合他们价值观的文章如寓言、童话等。身为孩童的他们对这种有些童真童趣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百读不厌。因为此类文章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乐趣,每一个文字都带有作者的感彩,并且文章的含蓄赋予了文章神秘感,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文章不仅能够让孩子乐意去阅读,而且能够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对塑造他们的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每种不同的情感,以产生深刻的感悟,让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

四、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

虽然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和学习能力有限,但是为了使他们获得更好地发展,他们的阅读范围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老师阅读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味应付考试,而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大量文学知识来丰富和充实自己。阅读世界名著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能够很好地塑造小学生的品质。很多名著能够磨练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塑造学生的珍贵品质和精神,使他们的思想能够得到净化。课外的阅读能够开阔一个人的胸怀,让他们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或者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亦或是思想的升华与感悟,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加强,必要的改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新一展。母语的基础教育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必将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学习好母语才能更好的学习其它知识,才能将学生教育成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的人才。因此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育,必须进行相应的适当的改革,才能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6-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识字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而语文的课堂教学又以阅读为主。但现阶段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课堂目标设置不明确、教学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学方式方法欠缺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主体地位没被重视,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有待改善,但如何给阅读教学一个有效的支点,这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里,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效果、有无效益、有无效率,这里所指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了目标的实现程度,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益是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效率是指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阅读教学的工作量与目标完成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能让全班同学收益。由于农村教学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划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总体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最根本的衡量指标。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引导教学的方向,只有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促使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2.1.1 根据新课标来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够起到指导课堂教学按既定方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指引老师寻求有效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标准。因此,在新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设定。

2.1.2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服务的主体,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生现实的心理状况、能力状况与条件状况,将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现实情况。而且,在不同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跟着调整。

2.1.3 目标设定要科学、准确。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层次化、具体化,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学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都必须有具体的目标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2 正确解读文本,选准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因素,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要精准、分析要透彻,深入解读阅读文本,以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内在魅力,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的深入交流、理解和互动。这个要具体做到:第一,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和手法特色等等,但在课堂教学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意义比较大教学内容,加工整合已有教学内容对重点句子、段落、词汇进行推敲和领悟。第二,设定语文阅读情景。语文是语言和情感的结合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结,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基础。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增进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构筑和谐的情感环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

2.3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其选择要综合考虑和权衡语文阅读的性质、教育理念及阅读目标,而且还要突显语文的教学特点。第一,依据阅读要求确定教学方法。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就要求学生立足于阅读要求指导教学方法。第二,基于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构架起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小学语文之美的情境,用语文语言、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之美来促使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感知美、追求美、领悟美、评判美的能力。第三,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情景设定和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的变动、新问题的发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4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第一,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是要搭建有效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释放学生潜在的能量。第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一些概念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权。第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不是仅限于教师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还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基础性作用,即使农村教育资源再怎么落后,作为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篇6

1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占据的时间最多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研究表明[5],小学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感悟与判断能力。事实上,国际上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斥巨资实施了全国性“阅读挑战计划”,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创造性阅读法”,葡萄牙社会党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阅读计划等。因此,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的阅读教学

我国教育界关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开展了大量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探索。教育部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针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多项要求,也有研究提出甚至实施了“导读式”阅读教学、“语感”教学模式、“非指导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型和鉴赏型阅读”和“互动探究性阅读”等教学理论。此外,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也颇受关注并提出了如下代表性的方法:

(1)研究性阅读教学[6]。这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即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针对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及展示研究成果。该方法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组织过程并使得阅读更加科学化。

(2)全息法阅读教学[7]。该阅读法包括课前拓宽“视界期待”、课中要充分互动和课后实施综合实践。它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充分注意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实现充分的互动。

(3)整体性阅读教学[8]。该方法对各阶段教学过程通盘考虑来设计总的构架,也指教学设计要保证支持教学内容“文章的整体性”。它的特征主要有:①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②要强调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新概念阅读教学[9]。该方法主张“容纳一切有用的阅读老概念,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概念。”。它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阅读旧观念、旧传统提出来的,并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3 面临的问题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为了更好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将在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特点来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或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核心,以相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1]。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从学生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2)从学校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推动教育目标实现、减轻教学压力、促进教育创新,从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功能[2]。(3)从社会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减轻社会负担、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等长远意义。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受正式义务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可以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场所。而小学语文阅读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样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索。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课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因此,需要从课堂氛围的营造着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首先,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平等待人的形象,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比如,在每一节课开始前与学生微笑着打招呼,与学生一起分享课后活动中发生的小故事,以亲切的口吻来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轻松的聊天式对话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和心理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寻求学生的帮助,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完成教学的任务;在每一节课结束后,向学生进行“同学们要记得按时完成作业哦”、“下节课见”等温馨提示,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其次,教师也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动手,打造和谐教室。通过儿童文学板报布置、学生优秀作文张贴等方式来营造适合教学和学习的室内氛围,使同学们在环境和教师榜样的影响下不断端正学习的态度、逐渐爱上语文,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2.2合理的运用语文课本,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素材: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着上百篇各种题材的课文。有表达感恩情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有表达乡情的《回乡偶书》,有表达助人为乐精神的《“红领巾”真好》,有表达实践出真知的《酸的和甜的》,有表达相互尊重礼节的《陶罐与铁罐》,有表达诚实守信重要性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这些课文大多蕴含着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做人的道理,都具有着显著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文阅读和语句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文中积极思想的熏陶,并配合教师的正向引导,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3适当的布置阅读作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扩展空间:

阅读作业布置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接触阅读的时间,还有利于小学生课后语文作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而要更好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作业布置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语文教师对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比如,教师可以对每一次的阅读作业进行适度的范围约束,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布置阅读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选择一则你最喜欢的关于‘勇敢’的小故事,并能够正确的读出来,在下一节语文课开始的时候跟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而且“选择自己喜欢的”要求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分享”的作业检查方式也更加灵活,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课上教学、课下自主学习的语文阅读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4灵活的进行阅读评价,为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往往要通过一些随堂测验、阶段性考试来获得。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学习成果评价时掌握好分寸,一方面,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适度的赞美和表扬,另一方面,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给予建议和鼓励。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故事分享过程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整理,进行阶段性的“荣誉榜”评比,让学生能够在享受激励的同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公。

3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与全面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敏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现在有很多研究都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但是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却比较少。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无论在语文教学的哪个阶段都不会改变,因此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存在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在阅读目标的设置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还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1]。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动机以及其他教学因素等,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难以满足理论目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2]:一是,教材目标缺乏明确性。教材的理解、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例如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要具有默读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目标有深刻的把握;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大。一般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大多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等,这些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并且目标太。

2.阅读教学内容引导上存在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引导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定与原有的教学重点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是对阅读内容与范围要求过高,而并没有设置教学阅读重点,从而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度的挖掘。很多教师现在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传统,但是在新时期为了更好的配合当前教学改革环境,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认为只要使学生拓展下阅读内容即可,却容易出现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扎实的掌握知识[3];二是,缺少言语训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实的语文文字训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另外,新课程标准中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但是从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仍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偏重情感体会,却忽略了对语文文字教学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言功底的提升和原有思维的培养,在情感体验的认知方面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不符合语文学科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进行汉字、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对相关技能培养的有效指导,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阅读教材的选择只是单纯的依照相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差生则缺乏必要的了解、沟通以及关注,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断扩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且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5];三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环境因素的限制,多媒体设备单一并且技术含量较低,即使有的学校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补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不足,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1.对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能够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指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必须要明白,设定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之后学生要通过哪些表现来证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此目标不仅要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做出具体可观察的表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语文基础字词音的学习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因此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在1~2年级要求学生要学会默读,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默读技巧,5~6年级要锻炼和提高默读速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现阶段默读教学的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教学内容引导。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从整体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独创性。教学内容要以新课标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展开阅读教学。

2.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篇9

教育活动的开展,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活动中往往会涉及有效一词,所谓的教学有效性,指的就是用最少的教学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力的养成以及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符合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新思想、新概念,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教学目标

由于受到我国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自由发挥,对阅读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和目的不明确,更多的是采用一些固定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忽视了文本本身的内容和价值以及教学的目的,机械地分割课文,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能力不足

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首先需要教师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再依据教学目标贯彻整个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在阅读教学中反映出很多问题,像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学生阅读时间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实现,无法发挥阅读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作用。

3.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中^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不顾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将所有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时没有掌握好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双重影响之下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后,为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与策略。

1.结合教学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实现,关键就在于有效二字,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制定明确合理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有利于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创设相关的阅读情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优化、整合知识和技能目标,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方式,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从提高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入手,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直占据课堂的模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会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有限的课堂阅读时间之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阅读训练,将语言文字的技能性训练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将阅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注重层次性和重点训练,促进学生发展。

3.教师提高语文素养,加强文本理解能力

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加强文本细读能力,从而进行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加强自己的阅读次数,在阅读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本,对其进行更好的解读,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加强阅读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9-02

小学语文作为母语学习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实现语文基本技能提升的重要部分正越来越被广泛关注,而合作学习则是当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能十分高效地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并能够很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情境性,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等,不仅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技能。下文将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合作学习的内容。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的概念首先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并因其在实践教学中的新颖性、高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盛行于一时,一改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合作学习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学业水平等因素以5~8人为一单位作为一个小组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将各教学动态的要素整合起来,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考核的成绩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因此,每个团体成员为了使所在团队取得良好成绩,必须积极参与到团体合作中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团体成员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这样整个团队就能做到优势互补,更加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当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已普遍使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中要格外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丰富和培养,使学生在形成团队意识的同时发展自身个性,提升语文素质。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阅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但以往在阅读的教学方法问题上往往采取填鸭式的灌输以及宣教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难以感受文字中所要表达的美妙元素,还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去体验文字中所展现的生命活力,并自觉去完成团体要求自己完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进而有效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是合作学习能有效改变教学思维方式。传统教学里面的宣教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则是应新课改对教学模式的改善而出,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是合作学习强调体验语言的情境性以及实践交流。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不在于对语言的含义理解上,而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敏感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强调如何去读、怎样去读的方面,创新式的阅读能让学生体验到文字的感染力,而合作学习则是教师给学生架起的阅读引导桥梁,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累积,这也在无数教学实践中得到论证;三是合作学习是以团体为依托,探索、合作、进步的过程。团体的每个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能有效实现团体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与其他学生交流,可以获得其他启示,从而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使整个团体成员得以共同进步。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特性

合作学习首次出现于上个世纪的美国,其发展时间尚短,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理论,因而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延伸空间。作为一种新式的教育教学理念,既是一种新颖的有待完善的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开放式的学生学习方法,传统的教与学更突出于教师知识的输出和学生知识的接纳,这是单向且单调的,学生很容易对语文阅读丧失兴趣,教师也习惯于此种教学方法而阻碍其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和提高。而合作教学则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使两者能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及时反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既能集思广益,开阔所有成员的思路和眼界,又能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产生的能量是很大的,此外,合作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为其提升语文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兴趣基础。

另外,合作学习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广泛推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可以借鉴合作教学的理念来实施教学活动,但要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该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不是盲目套用。以下将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特性进行分析。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体现了突出注意学生身心变化的特性。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重点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时的情绪变化外,还要由学生的情绪反应来判断学生在合作学习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心理,才能更好地把握合作学习的细节,并最终形成有益的经验用于改善下次合作学习的开展模式中,因而,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更加高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学生能更有效率地提升自身语文阅读技能。

2.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更强调师生关系的特性。合作学习模式能否取得显著效果,其前提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专制型和放任型,这两种模式与合作学习的理念相悖,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该模式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民主型的师生关系突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对整个教学模式和进程进行引导和控制,而学生则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以主人公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加认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阅读学习积极性。

综上可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中不断地体现着其优越性,同时,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身的理论系统,相信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完善的大前提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研究将会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甚至其他教学中的重要性,未来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新焦点。

参考文献:

[1]桑红兵.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3,8(103):39-40.

[2]王文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研究,2014,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