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0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手术室病例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手术室病理标本是指在手术室实施手术所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疾病相关的物体异物等。虽然现代医学中有许多先进的实验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活体组织病理诊断仍是外科疾病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诊断”,是“金标准”[1]。手术切取的活体标本具有取材的特殊性及唯一性的特点[2]。标本的术中冰冻报告也为临床外科医生的手术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保证冰冻报告准确性的前提下,能否及时签发报告显的尤为重要,分析造成冰冻报告延发的各种因素,为冰冻标本质量控制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 从我科2010年―2013年4年手术冰冻标本中,每年随机抽取一个月的冰冻标本共3842例。
1.2 统计学指标 手术标本冰冻报告所需时间,从手术标本送出到收到冰冻报告结果为止,所占用的时间。手术冰冻标本从送出该手术房间开始计时,按30min,40min,50min及以上时间,统计所收到的报告数。手术室收到报告时间超过30min,视为冰冻报告延发。
2 结果
2010―2013年4年中,共抽取的3842例手术冰冻标本中,30min内收到报告的有3212例,40min收到报告的有411例,50min内收到报告的有202例,50min及50min以上收到报告的有17例。见表1
标本冰冻报告研发的630例中,常见因素共6项,见表2
3 讨论
手术冰冻标本延发的因素共6项,其中主要因素有冰冻单,标本袋未及时送至病理科,冰冻单及标本袋填写不完整和切缘标记不明确,标本需做多部位切缘。其中一些标本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如既有冰冻单,标本袋填写不完整又有需做多部位切缘的。当然手术冰冻标本的延发还有一部分是病理科因素,如需重新切片,补充取材,联系临床医生及科内会诊等。其中一些冰冻报告的延发是病理科因素和手术室因素并存的。
4 护理改进方法
针对以上各种导致冰冻报告延发的因素,我院引进了无纸化计算机技术和专门配置了一名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专业的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保证了冰冻单和标本的填写无误,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标本安全送至病理科,如有标本过小,取材不明确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无纸化的计算机技术经济性能好,灵活性高,速度更快。条形码实现标准化后,其标签是通用的,各种型号的条码阅读器都能进行判读。用户也可以自制条码标签,通过条码打印机将条形码直接打印在各类需要手写信息的地方。无纸化的技术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读取冰冻报告结果,真正做到手术室和病理科的无缝连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日趋增长,各项诊疗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比之前更为先进。而在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手术切取的标本检查仍是决定患者生命及后续治疗的关键。因此,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每次接到手术标本需要做冰冻检测时,巡回护士都需准确无误的打印好条形码,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手术标本名称,取材部位及术中肉眼所见及手术房间电话号码等。打印完整后向外科医生复述一边,确认无误后再和专门负责送冰冻的护理人员双人核对。送冰冻的护理人员亲自在第一时间将标本准确无误的送至病理科,交给病理科医生,双方确认签字。病理科和手术房间都有彼此电话,如有疑问可随时联系对方。延时发出报告的,标明延发原因及延发时间,并记录在质量控制手册上,共同努力争取及时收到冰冻报告。
1.1资料:本组随机选择100例手术病人,年龄2~74岁,其中妇科30例,普外科40例,骨科23例,眼科7例;行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30例,脊髓麻醉61例,局部浸润麻醉9例。
1.2方法:(1)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区查阅病历、收集资料、了解病情,评估病人对所患疾病和手术治疗的理解程度,评估病人的病史、手术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1]。根据病人要求安排他所期望的人前来探望陪护,邀请手术成功病人介绍经验和体会,通过现身说法,增强病人信心,帮助病人提高适应能力,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尽量使他们的心理舒适[2]。(2)病人进入手术室时,首先由前1天访视的护士热情地迎接,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平稳地把病人送至手术床上,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在50%~60%。为让病人感到舒适,适当给予枕头,松开衣领以利于呼吸。术前用药后病人感到口渴不适,可用棉纤湿润口唇,以解除病人不适感。为减轻手术的不适,在放置前,将所有维持的撑架,海绵垫均用布单包好,防止压迫神经及血管,以减轻病人生理不适感。并每隔30~60分钟巡回护士给予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舒适感[3]。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暴露。手术中,巡回护士了解每位病人不同需求,尽量予以满足。对需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病人,告诉他们手术很顺利,不要过分紧张;对有孤独和恐惧感的病人,进行安抚,适当抚摸病人肌肤,如轻握病人双手,可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手术结束时,用温盐水纱布块拭净病人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病人穿好衣裤,若有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衣裤上,盖好被子,注意保暖,平稳地把病人送回病房或ICU。手术后不舒适的主要原因有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和尿潴留等。如不及时处理,妨碍休息和睡眠,影响康复。(4)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即开始感觉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护士可以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对疼痛的恐惧;根据疼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小手术后疼痛可口服止痛剂,大手术1~2日内常需肌肉注射哌替啶(婴儿禁用)止痛。护士在病人呕吐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观察并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量、颜色及性状;清理呕吐物,加强口腔护理。(5)护士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酌情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非胃肠道手术,可使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低钾血症或腹膜炎所引起者,遵医嘱作相应处理。对尿潴留病人护士应安定病人情绪,增加自行排尿信心;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下床排尿,或下腹部热敷、按摩、针灸以诱导排尿,或肌肉注射氨甲酰胆碱,促使自行排尿。采用以上措施无效时行导尿术。
2结果
通过运用舒适护理,本组病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未发生特殊造成的神经损伤、循环淤滞及电刀灼伤;病人术毕寒战症状减轻;术后随访病人满意度为98%。
3分析
根据马斯洛(A. 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与安全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4]。舒适是病人最希望能通过护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期病人的整体护理中,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为手术顺利完成及术后病人康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把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融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提高了护士业务素质,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与文献:
[1]薛富善,袁凤华.围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0.
[2]张银铃,雷鹤.护理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44.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3-01
乳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患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9%左右,居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成为影响妇女健康的一种重要的疾病[1]。近年来并且该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综合化疗或者放疗[3]。但开展手术时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失望、自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术后的恢复[4]。因此,高质量的优质护理对于患者手术期间心理状况的恢复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显得较为重要[5],为探讨和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对乳腺癌病人手术期间心理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病人40例,,经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乳腺有无痛性包块,内陷或出现腋下无痛性包块。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7天-150天,平均39天。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10例,粘液样癌患者有10例,单纯癌患者有10例,硬癌患者有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10天-150天,平均38天。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5例,粘液样癌患者有5例,单纯癌患者有5例,硬癌患者有5例。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7天-150天,平均40天。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有5例,粘液样癌患者有5例,单纯癌患者有5例,硬癌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措施
两组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的优质护理。主要包括:(1)及时沟通和交流。在护理过程中,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多与其沟通,引导他们转移关注点,能否应用各种非语言的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提高沟通技巧,丰富了与患者沟通形式和内容。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2) 增强患者的信心。手术期间及时将手术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的选择,预后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告知其肿瘤并不可怕,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手术治疗的方式也要充满信心,增强患者的勇气,建立积极的心态。(3)协助患者了解身体的改变。变是妇女第二性征,是女性美感的体现。通过及时疏导患者的情绪和心态,帮助患者了解身体的改变,形体的改变只是暂时的情况,通过整形等可以弥补缺陷。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心理状况的变化,统计出现恐惧、自卑等心理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出现3例自卑心理、2例恐惧心理、2例其他不良心理,不良心理发生率在45%,观察组出现1例自卑心理、1例恐惧心理、2例其他不良心理,不良心理发生率在25%,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两组不同护理方法患者消极心理情况(例,%)
3 体会
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不良心理和情绪,增强了患者于疾病进行抗争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达到了帮助患者回归社会的目的[6],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碧. 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2,26(33):5813.
[2] 阎彩凌.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6:846-847.
[3] 陈 军.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0):29-30.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62-02
胆石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具有较长病程和复杂的病情变化。胆石症合并糖尿病容易影响患者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使手术风险增加,而手术室护理可使手术疗效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效果良好[1]。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效果,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对其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意识障碍患者、表达不明患者等。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62例,常规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为(67.9±8.7)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2例、胆囊结石20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20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2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为(67.8±8.8)岁,病情情况:胆管结石21例、胆囊结石21例、胆囊并胆管结石20例,其中19例给予胆总管探查术、43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干预,手术之前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可实施手术,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将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手术结束之后,帮助患者取正确,并指导用药,重点观察患者生理指标,定期更换切口处敷料。
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①由于术中多为腰硬联合麻醉,不会影响患者意识,而在陌生环境下进行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支持,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疏导。术中通过沟通掌握患者感受,帮助患者调节负面情绪,培养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辅助并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工作,常规皮试并备皮,彻底清洁脐部,为避免出现尿潴留现象,可为患者设置导尿管,同时将血糖值控制在8.0 mmol/L之下。另外,术前指导患者增加营养,使自身体质得到改善,并嘱患者术前6 h禁止饮水、12 h禁止进食,保证睡眠充足。③手术结束之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给予抗生素、抑制胰腺分泌等药物,定期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切口处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②按照术后临床表现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切口完全愈合,无疼痛症状,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为显效;切口明显愈合趋势,疼痛症状缓解,血糖值较为稳定为有效;切口未愈合,疼痛症状无变化,血糖值无变化为无效。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利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共计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1 h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7例为显效、24例为有效、11例为无效,总有效51例,总有效率为82.3%;研究组62例患者中,24例为显效、35例为有效、3例为无效,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5.2%,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5.153,P=0.023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62例患者中,2例出现低血糖、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切口感染,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1.3%;研究组62例患者中,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无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可见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810,P=0.028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5±3.60)分;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10)分,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9.889,P=0.00
3 讨论
伴随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当其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则容易并发胆石症,因此胆石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加。由于初入院时,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值增加,而不稳定的血糖值不能安排手术,这也使得患者不良情绪被进一步激化,所以该次研究以患者情况依据,给予手术室护理,与患者需求相贴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情绪,充足的术前准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保证了护理干预的有效率。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手术室护理的研究组总护理有效率为95.2%,而仅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总护理有效率为82.3%,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为1.6%,而常规组为11.3%,数据组间差异明显;在血糖水平控制方面,研究组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可见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更佳,这与一般研究[2-3]结果相同。
针对术后患者,应给予预防护理措施:①肺部并发症。由于高龄患者纤毛上皮细胞容易出现脱落、萎缩等症状,使得清除功能、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不仅减少了T淋巴细胞,降低其功能,呼吸道IgA量也降低[4]。针对这一情况,早期活动是关键,可增加灌流或通气,清除分泌物,促进氧合作用,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比较平稳,手术结束6 h之后可在床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同时进行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可利用雾化吸入或轻拍背部等方式促进痰液咳出。针对病室应定期开窗通风,通风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②出血。对术后患者皮下是否存在出血点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观察引流管、切口处渗血情况,并监测凝血时间、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尤其是针对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应做好监察工作,避免出现DIC,一旦发生DIC,则应及时行以面罩吸氧治疗,并应用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输注血浆、血小板,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5]。③心血管并发症。伴随年龄增加,心血管储备功能以及顺应性不断降低,加上原有伴随疾病,如果发生急腹症,患者腹腔中容易出现大量渗出液,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手术之后未能及时过多或过少地补充电解质、液体,容易因心脏负荷失衡而导致心衰,这也是引起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因此应在术后之后,对患者心电进行监护,同时监察生命体征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以手术室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血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廖声静.胆石症伴糖尿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53-55.
[2] 勇杰.胆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150-151.
[3] 徐进恒.118例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6):119-120.
[4] 周夏蕾.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15-116.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045-02
Analysis and strategy 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WANG Yi
(Heji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 04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identify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respectable esophageal carcinoma.Methods:Analyzing the esopha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10,2003 to 7,2007. Results:2 cases of anstomosis leakage,6 cases of bellows compications,5 cases of HR disorder, and 10 cases of GE disorder. Conclusion:Statis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ge,tumor stage.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and will cause death if the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Complications;Postoperative
食管癌在我国甚为常见,一些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食管癌彻底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切除肿瘤,食管重建仍为一创伤较大的手术,也面临一些相关的并发症问题[1]。现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成绩,无论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或死亡率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7月共行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现将其中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行手术治疗食管癌16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63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30~40岁18例,41~50岁52例,51~160岁60例,61~70岁17例,71~76岁13例。食管上段癌51例,食管中段癌89例,下段癌20例。鳞癌70例,腺癌68例,腺鳞癌19例,小细胞癌3例。经左胸食管癌切除78例,经右胸、颈、腹食管癌切除75例,食管拨脱术8例。
1.2 手术方法
食管胃颈部吻合27例,占16.9%;胸内主动脉弓上吻合106例,占63.3%;弓下吻合27例,占19.8%。
术后处理:①连续胃管减压3~5 d,禁食5~7 d,静脉营养,术后8 d经口进无渣流质,以后渐增加,10 d进半流。②抗感染治疗。③胸腔闭式引流管2 d经胸片检查肺已无压缩、无明显胸腔积液时拔管。④支持对症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补充营养。
2 结果
本组160例食管癌患者中有24例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2例,肺部并发症6例,心律失常5例,胃排空障碍10例,死亡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不全)。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在3%~5%,死亡率50%左右[2]。本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占统计病例的3.3%。多年来为了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一些医生推荐了几种吻合方法及一些预防措施,但仍不能杜绝此并发症的发生。造成吻合口瘘的原因主要与手术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和无菌术有一定关系,术后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更不能忽视。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主要通过吻合技术的提高,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术前注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②术中尽量减少对吻合口区胃壁和食管的过分挤压损伤;③注意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弓,避免吻合口张力与扭曲,以保证吻合口血供;④如术中发现胃体过小,可行小弯侧切开延长术,以减少吻合口张力;⑤对吻合口张力过大或吻合欠理想的患者,术后可延长胃肠减压和禁食时间;⑥术后注意血压、血气的变化,保证吻合口的供血和供氧,同时注意全身营养支持,给予少量多次输血、血浆或肠外营养;⑦术毕充分冲洗术野,及时排除胸内积液,预防胸腔感染。
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且是其术后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本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由于这些患者有吸烟的嗜好,不同程度上患有肺炎、肺不张和气胸等疾病。在临床上,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有赖于医、护和患者二方面的密切配合,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发生前防中有治,已发生时则治中有防。在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饮食护理对术后病人体质弱、抵抗力差也有一定效果,做到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少量多餐,少进油脂。
文献报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36.5%[4],本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3%。发生原因:①手术创伤刺激:物反应;输液过多过快。②年龄>65岁,术后动脉血压<160 mmHg,血钾<4.0 mmol/L的患者,其发生率将大大增加。③术前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本组患者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6.7%。分析其主要原因为:①胃及十二指肠疝入右胸腔。②胸胃与胸腔后壁粘连,引起蠕动减弱或消失。③胃窦部的异位起步点能引起胃动过速,扰乱了胃的正常蠕动方向或引不出胃的收缩反应。④术后大部分胃位于高压的胸腔,减少了胃与十二指肠间的压力梯度[4]。⑤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被切断。切断胃远端迷走神经,引起胃体和胃窦部研磨食物的功能减退,使固体食物排空延迟。
因此,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在提高手术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胃食管黏膜不等边距吻合置入胃腔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ziranyi E,Mayer A.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J].Magy Seb,2001,54(3):158-161.
[2]Davyd OVM,Stilidi I,Bokhyan V,et a1.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complicated by fistula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1,20(2):405-40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2
目前在我国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全球每年新发生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患者大约为100万例,而在我国就占到了42%左右,而死亡率也同样比较高,占到了35%左右[1]。所以对于胃癌的治疗和护理尤为关键。胃癌源于胃壁最表层的粘膜上皮细胞,能够侵犯到胃壁的各个深度。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近端胃癌根治术,并且对患者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措施。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9.2)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都进行常规胃镜和钡餐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癌,在全服CT检查和胸部X线片检查下所有患者排除了肝、肺以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双下肢外展45°,采用0.5%碘伏溶液常规消毒手术视野。脐下缘0.5cm,切开10mm小口,穿刺10mm Trocar建立CO2气腹,在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ctn穿刺12mmTroear建立手术者主操作孔;此孔与脐连线中点穿刺5mmTroear建立手术者辅助操作孔;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cm穿刺5rain Troear建立助手辅助操作孔;此孔与脐连线中点穿刺10mmTroear建立助手主操作孔。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近端胃癌根治术是一种新手术,患者对于手术的方法并不是很了解,往往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和费用问题,所以就会产生相应的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的心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耐心有效的沟通,向患者讲述手术的方法、过程以及治疗效果,从而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问题,拥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2]。在手术前6h开始禁食,在手术前清洁灌肠从而排除肠道内的粪便和积气。在局部麻醉下,经颈部肌间沟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达上腔静脉,从而供术中输液以及监测中心静脉压。手术当天早上留置胃管和导尿管。
1.3.2 术中护理
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并且配合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安置好电极板、电凝气脚踏以及超声刀脚踏。10mm trocar穿刺腹壁,置入30°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明确肿瘤的具体部位,再决定手术方案。在患者的左液前线肋缘下2cm处,分别置入2个12.5mm trocar,放置超声刀或者闭合器。在右液前线肋缘下2cm处,右锁骨中线平脐上2cm,使用5mm trocar分别建立2个操作孔。术中护理人员与医生进行相应的手术配合,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输液以及尿量等等情况。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并妥善固定。
1.3.3 术后护理
1.3.3.1 病情观察
在腹腔镜的手术过程中超声刀以及切割吻合器对于患者的腹腔会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所以在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主要观察的有切口和穿刺孔的数目、引流管的数目和放置的具置。对所以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组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并且保持各个管道的绝对通畅。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以及体温等等情况监视。观察患者在手术后的进食后是否有饱胀和呕吐的现象,并且根据观察呕吐中有无胆汁来判断吻合口发生输入空肠袢梗阻还是输出空肠袢梗阻,以便给予相应的持续胃肠减压及支持疗法的处理。
1.3.3.2 管道护理
①护理人员需要合理的固定住胃管,避免出现打折和脱落的现象。每天2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严密观察口腔并发症的发生。②保持空肠营养管的通畅。术后第一天由空肠营养管滴入5%GS250ml,并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和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第2天,给予瑞素500ml持续24h滴入。若病人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腹痛腹泻,则术后3-5天每24h瑞素1000ml持续滴入。③在手术后的24h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各引流管的情况,如果在手术后2h内出现引出血液>100ml或者是在手术后24h引出血液>500ml的可定为术后出血[3]。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准确记录性质和量。
1.3.3.3 基础护理
①协助病人行有效咳嗽排痰。遵医嘱每日2次NS+糜蛋白酶雾化吸入。②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增强病人的舒适感。③保持病房安静,定时开窗通风,床单元的整洁。④饮食指导,对于患者的饮食需要遵循禁食3d、流质3d和半流质3d原则。如果没有呕吐和腹胀等等不适合进食的情况,在第一天6h50ml,第二天6h100ml,第三天6h150ml。在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进食半流质事物3d至普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数据用x±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所有40例患者都成进行了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的时间为(220.1±32.3)min,手术中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为(185±32)ml。患者排气的时间为(3.43±0.84)d。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为(1.73±0.45)d。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3 讨论
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难度比较大,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很大的考验,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时的各项技能以及器械的相关知识和性能[4]。对于近端胃癌根治术需要进行术前、术后以及出院指导,在出院指导时,需要叮嘱患者加强营养、少餐多食,避免暴饮暴食,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多加休息,适量的进行身体锻炼。总之,对于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和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使得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25-726.
玻璃体积血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不仅可以引起视力下降甚至致盲,还可以导致眼组织破坏,引起眼球变形。国内资料显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非外伤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1]。目前,对于DR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眼科预防性检查和及时手术治疗能有效防止失明的发生。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的DR玻璃体大量积血且视力严重低下的患者58例(59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性DR患者38例,女性DR患者20例,年龄38~72岁,平均(63.7±13.6)岁。其中单眼57例,双眼1例,右眼33例,左眼26例。病程20d~16个月,平均2.6个月。患者术前经过全身常规检查以及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三面镜和眼部B超检查。
1.2玻璃体积血分级 按照玻璃体混浊程度,参考Ziemianski(1980)的4级分级方法。①I级:少量积血但不影响眼底观察。②II级:眼底红光反射明显,或上方周边部见视网膜血管。③III级: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无红光反射。④IV级:眼底无红光反射。
1.3术前检查 58例(59眼)均以玻璃体大量积血为手术指征而住院治疗,积血程度为III-IV级。其中6例眼部B超显示有视网膜脱离。术前视力检查:0.02~0.05者6眼,数指者15眼,手动者21眼,光感者17眼。患者手术当日晨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下。
1.4方法 采用美国Alcon Constellation玻切机,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2]。由前向后,由中心向周边逐步切除积血的玻璃体,视情况切除玻璃体腔内机化的条索和增生的膜组织。然后用笛针吸除视网膜前的积血或行视网膜前膜剥离。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者,行眼内激光光凝;检查网膜有无裂孔,有裂孔者行激光光凝封闭,对无法光凝的裂孔行内放液、巩膜外冷凝。对
2结果
2.1术后视力 在59眼中,术后46眼(77.9%)视力提高,8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视力0.5者1眼,视力达0.6。
2.2手术并发症 ①复发性玻璃体积血2眼;②并发性白内障或白内障加重4眼;③暂时性眼压升高3眼;④医源性裂孔1眼。
3讨论
3.1玻璃体积血手术时机 Turner等认为,如果糖尿病患者眼底新生血管不进行处理,有27%的患者在5年内会发生玻璃体积血[3]。本组患者治疗结果表明,大多数玻璃体积血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力显著提高。本文58例(59眼)手术成功率为77.9%。自从玻璃体切除术开展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以成为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主要方法。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切除积血和混浊的玻璃体,恢复屈光介质的透明性;防止积血对眼球的破坏作用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成;防止血液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同时注入不同的眼内填充物,使视网膜展平,恢复眼内压,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早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大量积血对保持和改善视功能、预防和减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肯定的效果[4]。玻璃体切除术不仅能立即清除玻璃体积血和新生血管膜,而且可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预防黄斑水肿和皱褶。同时,对于需要激光光凝的患者,手术中可行眼内激光光凝,促使新生血管的消退或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从而减少玻璃体再积血的机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再者,早期玻璃体切除,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的粘附比较松,分离和剪切比较容易,视网膜较厚,仍富有弹性,操作时不易发生医源性裂孔;黄斑功能永久性改变尚未形成,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因此,我们认为玻璃体积血患者经药物治疗1~2个月仍不吸收者,应考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手术前应常规行眼部B超检查,了解视网膜情况,一旦B超提示有视网膜脱离者,应尽早手术。
3.2玻璃体手术并发症问题 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医源性裂孔、继发性或并发性白内障、复发性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术后眼内感染等[5]。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应详细了解有无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牵拉以及牵拉的部位。由于积血时间较长后会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在分离时易造成视网膜撕裂,故在分离粘连时动作要轻柔,不可强行剥离;同时,术中清除积血时要避免损伤视网膜。本组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可能与术中形成的视网膜裂孔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有关,故在术中积血清除和出血完全停止后应详细、全面检查视网膜,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应行相应处理以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术中对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者,需行眼内激光治疗,否则新生血管易再次出血。本组再次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有关。术后眼压暂时升高常发生于行全氟丙烷或硅油填充尤其是晶状体切除的患者。原因可能是气体或硅油注入过量,瞳孔阻滞,血影细胞性青光眼、一过性前房角小梁水肿或炎症等引起[6]。对于气体或硅油注入过量,手术结束时要注意观察眼压情况,术毕及术后均可放出部分气体和硅油。对于瞳孔阻滞引起的高眼压患者,嘱患者保持面朝下,注意虹膜周切口是否阻塞,若发现阻塞可用快针头刺穿,使其重新开放。术后经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降眼压药物等治疗后水肿消退,随着房水循环的恢复眼压逐渐降至正常。发生晶状体明显混浊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综合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药物治疗后3个月不吸收或有视网膜脱离征象的玻璃体积血应尽早手术,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监测术后并发症并且进行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杨红,王一,陈少均,等.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分析及手术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7):634-636.
[2]黎晓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6-202.
[3]Turner GS,Ing lesby DV,Sharriff B,et al.Natural history of peripheral neovascularisatio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J].Br J Ophthalmol,1985,69(6):420-424.
胆囊结石伴糖尿病患者,开腹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外科微创手术,该方法的应用为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胆囊切除的治疗手段[1]。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4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3例,女27例,男16例,年龄43~81岁,平均64岁;一般经多次超声检查多能确诊,必要时行CT、MR、胆囊造影等协助明确诊断;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5例,合并有冠心病13例,高血压病14例,视网膜病变4例。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颁布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 h≥11.1 mmol/L,2 h餐后血糖
1.3 血糖的围术期管理 (1)术前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轻者口服达美康,如效果不佳、血糖不稳定者,改用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在6.1~9.0 mmol/L的理想范围。(2)术中给予生理盐水滴注,同时监测血糖决定是否静滴胰岛素及其用量。(3)术后用生理盐水和极化液2~3天,糖与胰岛素比例为4~6 g∶1 u,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鼓励患者尽早进食。
1.4 手术方法 针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感染且一旦感染又难以控制的特点,除术前预防性常规使用抗生素之外,还要求术中手术操作要精细,尽量避免胆囊分破,若不慎将胆囊分破,则需用盐水反复冲洗,并于胆囊床放置橡皮管引流。对于腹壁切口,采取皮下各层全层间断缝合1~2针,皮肤对合后一般不须缝合,用创可贴黏贴即可。
2 结果
本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18天(平均7天)。中转开腹3例,脐部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数日后痊愈。腹腔感染2例,均为术中胆囊分破患者,常规放置了胆囊床引流管,经引流、降血糖、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患者痊愈,本组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疾病的特点 随着我国人均年龄的增高,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具有如下特点:(1)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全身抵抗力差,因此容易并发感染,且难以控制;(2)肥胖超体重者多;(3)合并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多;(4)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较重,Calot三角局部脂肪堆积者多;(5)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长。
3.2 手术和麻醉的影响 由于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有上述特点,在手术和麻醉等应激因素的刺激下,会促使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患者在术中和术后葡萄糖利用明显下降,而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存在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使糖尿病病情加重,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更加明显,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组织愈合能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组织愈合不良。所以要进行充分的围术期处理、精细和详尽的手术操作,从而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3 手术方法的选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轻、术后禁食时间短,对患者生理和代谢的干扰较开腹胆囊切除轻,机体负氮平衡及肝急性反应蛋白的变化小;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无影响,术后感染机会明显减少,术中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明显低于剖腹手术,而且胰岛素分泌水平恢复也较快。所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方法。
3.4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本组出现脐部切口延迟愈合2例,经换药数日后痊愈。出现腹腔感染2例,均为术中胆囊分破患者,常规放置了胆囊床引流管,经引流、降血糖、抗生素控制感染等治疗,患者痊愈。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代谢紊乱,组织细胞愈合能力差,机体多种防御功能缺陷,对入侵微生物的反应都被抑制,从而使患者易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因此,控制血糖对预防感染,维持宿主抵抗力,增强组组织愈合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胆囊炎症明显,分离过多或胆囊分破的患者,于胆囊床应常规放置引流管,这对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非常重要。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69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外科急腹症,以往经常需急诊开腹探查,再行穿孔修补等手术。随着微创治疗观念的不断深入、手术经验的积累、手术设备的更新及腹腔镜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应用于基层医院,对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进行救治已经变得现实可行[1]。本组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2例腹腔镜下行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8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2例设为观察组,术前均开展X线或螺旋CT等影像学检查者,通过急诊外科探查后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穿孔。检查均于发病后30 min~24 h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7岁,平均(42.2±16.5)岁。穿孔类型为:十二指肠溃疡型穿孔7例(58.3%),胃溃疡穿孔3例(25.0%),胃癌穿孔2例(16.7%)。同时收集之前于本院行开腹手术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3~64岁,平均(43.5±12.0)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及诊断 临床症状:观察组中7例(58.3%)上腹部疼痛剧烈,7例(58.3%)X线膈下显示存在游离气体,4例(33.3%)恶心欲呕,5例(41.6%)经胃管内将300~500 ml空气注入后呈阳性,4例(33.3%)腹腔穿刺阳性,3例(25.0%)腹肌紧张,3例(25.0%)便秘腹胀,2例(16.7%)肝浊音界消失,1例(8.3%)出现休克;对照组中6例(50.0%)上腹部疼痛剧烈,5例(41.7%)X线膈下显示存在游离气体,4例(33.3%)恶心欲呕,3例(25.0%)经胃管内将300~500 ml空气注入后呈阳性,3例(25.0%)腹腔穿刺阳性,3例(25.0%)腹肌紧张,4例(33.3%)便秘腹胀,2例(16.7%)肝浊音界消失。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腹腔镜下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行胃肠减压,全麻下取右斜卧位,人工气腹压保持在12~14 mm Hg范围内, 将1.0 cm的troear置于脐下作为观察孔,再将腹腔镜置入,探查腹腔情况,在右锁骨中线的肋弓下5 cm位置处将0.5 cm trocar置入作为操作孔,同时在左锁骨中线肋弓下对称位置处置入另一0.5 cm的trocar作为操作孔。明确腹腔情况后,将腹腔液吸净,对于十二指肠穿孔,沿十二指肠纵轴采用3-0吸收线全层缝合2~3针;对于胃穿孔,取组织病理活检后行全层缝合。穿孔部位采用大网膜进行覆盖固定,表面喷上一层生物蛋白胶,清除腹腔内的积液、残渣,于小网膜孔处置引流胶管,右下腹截孔留置另一个胶管作为盆腔引流。同时采用内科配合疗法:禁食,实施持续胃肠减压、予抑酸分泌药、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开腹组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后,经由右上腹直肌切口行开腹修补手术治疗,并置引流管。术后处理同腹腔镜手术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检验水准a设定为0.05。
2 结果
观察组12例患者全部顺利手术,手术时间32~70 min,平均(40.5±22.5)min,术中出血量(19.7±11.6)ml,均较对照组的(79.5±22.5)min、(59.8±22.5)ml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手术方法的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费用
(元) 切口感染
例(%)
对照组(n=12) 79.5±22.5 59.8±22.5 15598±2937 2(16.7)
观察组(n=12) 40.5±22.5* 19.7±11.6* 20128±4013 0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是多见的一种急腹症,占溃疡合并症发生率的10%~25%。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急性上腹部疼痛并持续加重,疼痛感弥漫至整个腹部,多合并腹膜刺激征象,如压痛、腹肌紧张与反跳痛等。胃穿孔不但可导致腹膜炎,若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2]。近年来,随着各种临床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阻断剂、胃黏膜保护剂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内科保守治疗胃溃疡穿孔疗效明显。但胃穿孔患者中,大部分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均需外科手术治疗。单纯胃及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手术配合术后系统内科疗法已经在胃及十二指肠穿孔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Mouret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了腹腔镜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手术,之后腹腔镜手术以微创、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合并症小等优点获得推广。随着近年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已在胃十二指肠穿孔中获得,并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包括:(1)具有微创、组织损伤小,对患者机体影响小等特点,增强了患者耐受性,尤其适合体虚、老年患者;(2)腹腔镜手术探查视野广,误诊率、漏诊率低;(3)对腹腔附近脏器的损伤轻;(4)手术切口一般较小,减小了伤口的感染风险、术后出血几率小,对避免腹水、感染也有重要意义[3-4]。
对急诊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病例,选择腹腔镜下开展修补手术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作为首选术式,而非手术保守疗法、常规手术的胃大部切除术是对腹腔镜急诊手术的有益补充[5-6]。随着基层医院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胃及十二指肠手术也得到应用,但应严格适应证,熟练掌握缝合技巧,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及引流方式,可保证腹腔镜修补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任骏,吴彪,龚昭.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38-40.
[2] 夏加增,李承龙,李建平,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及医疗费用比较[J].腹部外科,2008,21(6):346-347.
[3] Fultz P J,Skucas J,Weiss S L.CT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perforation secondary to peptic ulcer diseases[J].Gastrointest Radiol,2006,24(1):5-8.
[4] 李平军,金明杰,程玉霞,等.腹腔镜下胆囊与子宫联合切除术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2):34-36.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23-02
高度近视通常伴有弱视、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该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重点探究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将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患者有44例(50眼),女性患者有36例(38眼),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60.3±3.5)岁。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超声乳化手术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有43例(47眼),女性患者有37例(40眼),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53岁,平均年龄为(60.7±3.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具体手术如下:透明角膜切口选择在11点位置,切口的长度大约是3.0毫米[2]。角膜缘辅助切口选择在3点位置,并进行环形撕囊,适当调整超乳机,将能量控制在30%,流量控制在每分钟26毫升左右,最大阻塞负压控制在400mmHg上下,同时使用超乳机进行辅助劈核,把劈核分成不同的几块,并吸出部分硬核,将粘弹剂注入前房位置。结合剩余硬核的实际特点,将主切口适当扩大。使用齿镊将剩余硬核取出来,接着在患眼中注入人工晶体[3]。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数据,使用t进行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一个星期内、一个月内、三个月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表1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和手术一个星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较快,明显比观察组快,表2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的有2例3眼,并发症发生率为2.5%(3.4%)。对照组中出现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的有3例4眼,出现角膜水肿的有5例7眼,出现黄斑水肿的有2例3眼,出现晶体核脱入的有4例6眼,出现破后囊症状的有3例5眼,并发症发生率为17.5%(28.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3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不仅手术时间长,而且耗费的超声能量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较密内皮细胞,引起囊袋破裂,导致晶体核脱入,最终出现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并发症[4]。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综合了超乳手术和小切口手术的优点,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消耗的超声能量较少,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时间较短,避免医生疲劳造成的晶体后囊膜误伤现象,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一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手术前和手术一个星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异。手术一个月及三个月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减少较快,明显比观察组快。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3.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28.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鲁新,翟洪,潘洁.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23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4(14):366-367
[2]陈健聪,王立,伍宇华,黄燕然,沈慧莲.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2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5(23):5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