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0: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学管理方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会科学的规划、管理工作在本质上是为社会科学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的。做好社会科学的规划、管理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社会科学研究与组织发展的明显转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社会科学自身的研究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了解、分析近些年社会科学研究与组织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比较明显的转变:
(一)在研究的行为方式上,由倚重个体行为向注重公共行为转变。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研究由以个人活动为主向以组织活动为主转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个人的事情。选题、立项,研究什么与怎么研究,几乎完全由研究者个人决定。尽管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研究现在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科学的价值、功能和作用被国家和社会进一步认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进人国家创新体系,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超越了个体、个人的狭小范围,日益渗透着更多的国家、事业、企业因素。其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体现了更多的国家、社会、企事业的利益和兴趣,社科研究已经成为国家大事,社会大事,企事业大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科学研究已经由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由个体自由选择变成一种公共理性选择。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一种公共产品。理论工程,公民道德纲要,国家经济社会人口发展规划等等都是典型代表,即便是比较传统的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也已经渗透了更多的公共色彩和成分。比如清史研究,蒙古族史研究,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投人连年增加。
(二)在研究的动力上,出现由重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向注重功利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转变。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研究由原来的远经济利益向近经济利益转移。现在,各种经济活动、经济机会增多,知识分子凭借自身的知识力量产生了更多的以经济为主的利益诉求和满足。应当说个人的经济要求和追求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正当的要求必须得到尊重。但是也要理智地看到,个人收人与其实际付出的劳动和研究者生产成果的质量还大量存在不相符合的现象。知识经济的时代意味着知识就是商品,在商品市场上假冒伪劣行不通,在学术研究的市场上同样不需要假商品。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越重要、越突出,其引发、获得的经济利益也就可能越大、越高。由此国家、社会对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研究成果有效性的期望值也越大、越高。人们的期望值越高,社会科学研究者肩上的责任也就越重。不能离开社会责任空谈学术责任。社会科学发展的脚步越快,人们的期望越大,社会科学研究者、工作者的责任就越重。在物质利益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应当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三)在研究成果的受众上,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的享有范围由以知识分子阶层为主向开放的社会各阶层、领域转移。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享有不局限在书斋,而是跨出专门化的圈子,已经真正走出了自我欣赏的误区,克服了自娱现象。社会科学研究及其成果既成为党和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决策的重要参考,也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关注。比较典型的是于丹谈论语、庄子,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与过去简单的书院、书斋式研究模式相比,现在的社科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应用已经走向社会、走人生活、走向大众。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科学发展、人才队伍的特点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的地区,社会科学的规划、管理工作必须密切注意社会科学研究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同时结合本地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才队伍的特点,以便充分有效发挥社会科学规划、管理的作用。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研究力量不集中,人才队伍不专业。欠发达地区一般来讲高校少,科研院所少,专业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党校和层次比较低的少数大中专学校,而且人数较少。多数社会科学研究者是分布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非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可以说因为研究力量参差不齐,产生高质量的、规范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就很难。但是,把劣势认识、分析到位也会转化成优势。因为社会科学实际工作者人员多,专业研究人员少,标志着社科研究的着眼点、着力点、突破点更能关注社会实践的需要,更能贴近实际生活,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会厚实些。迫使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研究,研究中做的密切结合过程。这就为整合社科研究力量和资源提供了机会和场所,为社科规划管理提供了广泛空间,进而实现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果。
(二)研究主体的多层次还不可替代。在欠发达的地区,社会科学个体的自主研究还不可替代,特殊的群体自主研究不可替代,各个单位的自主分散管理不可替代,社科规划管理的协调组织作用不可替代。个体和特殊群体的社科研究活动尽管有自主性,但多数科研活动往往也与一定的组织架构相关,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规范或挂靠的社科研究管理部门的影响。尤其是在今天,社科研究日益成为公共行为、公共产品、公共活动,社科规划管理对个体和群体科研所施加、产生的影响力、指导力也在增加。事实上,不管是个体还是特殊群体的科研活动,研究任务最终都要通过分工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单位的科研活动更需要分工。有分工就需要协调、组织和管理,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没有个体的自主研究就不会有上层次的群体研究。没有自愿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就不会产生协作力。社科管理的基础是尊重研究者的自主权,社科管理的价值是调动区域内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因素,有效开发、整合分散的社科研究力量和资源,社科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三)党和政府的社科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组织力、协调力和动员力的“三力”发挥上应加大力度,那就是要有效解决对个体研究的信息咨询和对群体研究的组织力不大,对单位及其单位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协调力不高,对社会上社科研究资源的动员力不强的问题。社科规划管理部门要发挥好自身在社科信息资源的搜集、运用,社科社会资本的争取、利用,社科人力资源的组织、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好在研究方向、具体选题,获得各方面资源的渠道,建立与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哪些问题是党和政府所关注的,哪些是具体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哪些社科研究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以上信息只有社科规划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组织,才能更有效、迅速传递到具体研究者那里。所以必须加大服务力度,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好社科规划管理的职能作用。
三、如何创新社会科学管理方式
显然,社科规划管理的基础内容是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核心目标是生产高质量的社科研究成果。为实现这个目标,当前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突破:
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引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提高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科学是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人们掌握了科学的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知识是安全管理的巨大力量,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
二、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 宣传不到位。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对
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基本上没有做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是有也是走走过场,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起到宣传的作用。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一般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的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的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三、我们应采用的科学管理的方式是那些呢
(一)形式多样,注重小孤傲,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现代安全管理要求就是合理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的位置;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日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出发,秋叶招投标受影响;(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从博弈论来看,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长。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的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在企业内部, 每一名职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职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在节日和员工的生日时致以祝贺,亲自送礼品等,要“于细微处见真情”,这样才能感化人心,以便和谐一致,团结协作,促进安全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抵触情绪。
(四)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的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各个部位,这是一项既重要又比较容易受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型、经营型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观念上没有加以重视,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给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安全工作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采用科学安全管理方式
(一)安全教育、培训注意形式,注重效果
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电视、录像、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正规化、规范化以及有效运作。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
(四)措施要到位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五)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三、全方位安全管理
(一)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
(二)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目标管理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和建筑工地、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而言都尤其重要。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规模急速扩大,建筑工地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品的多样性,建筑主体的多元流动性,施工现场生产环境复杂危险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极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每年建筑企业造成的特大安全事故,实在是令人痛心。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技术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1)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影响工程质量、企业影响工程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从经理、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直到施工现场的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实行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2)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具有预防性的特点。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预防性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把安全事故苗子消灭在萌芽之中。制定安全岗位责任、合理的安排安全设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杜绝职工的麻痹思想,保证安全生产。
(3)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既是组织生产活动的指导思想,又是劳动者的权利,国家用立法的手段制定保护职工安全生产的政策、规章、条例、制度等,来确保生产中的安全。任何人不遵守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传统安全管理方式的弊端
1、目前范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筑工地施工的最大特点:点多、面广、分散。高处作业多,危险性高,且流动性强。当前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部分项目经理安全意识不强。由于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落实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重进度轻安全。不少工地还存在着上级检查时靠突击应付,检查结束后迅速回潮,长效管理水平差。
(2)施工现场安全设施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事故隐患普遍存在,职工安全教育流行于形式,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不高,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施工、冒险蛮干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工地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如塔吊、起重机具设备、电梯等)的安装和拆除,任何发包给无资质拆装队伍,给安全生产留下了许多隐患。
2、宣传教育不到位。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就没有加以重视。
3、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落实。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时效。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
当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施工企业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粗放,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产权变换,项目经理已成为真正的紧急实体,项目经理已成为真正的经济实体,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但不少项目经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设施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企业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安全隐患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不少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被精减或合并,项目部及施工现场安全员,基本上是身兼数职,有的对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安全规范和技术指导,根本发挥不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3、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在客观上严重影响了安全施工。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不惜在报价上自相残杀,恶性竞争。工程中标后,不得不挤占安全设施防护费用,以致现场安全防护设施难以到位。
4、安全管理未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目前,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后,各级部门和领导对质量管理都非常重视,抓质量的力度很大,要求很严,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等单位及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而安全管理却主要靠施工单位一家孤军奋战,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基本上是不管或很少过问,并未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四、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法规,坚持依法治理。为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需要,应出台针对我市实际情况,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规定,并通过法定程序,理顺关系,确定执法主体资格,并赋予其执法监察和行政处罚权,安全监督机构要打破过去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只管施工单位的单一管理模式,依据法律、法规,不但对施工单位实施监督,还要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罚,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行为,落实他们的安全责任,使工地安全生产管理齐抓共管的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2、政府调控引导,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一是将安全工作与企业招投标相结合。二是将安全工作与“评先”相结合。三是将安全工作与项目经理资质管理相结合。
3、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实行严管重罚。安全管理一定要严字当头,动真碰硬。当一些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和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达不到安全文明施工素质要求时,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在严管中培养安全意识,在严管中纠正行为,在严管中养成习惯。
4、狠抓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确保施工安全。
安全投入是确保防护设施到位的重要前提。施工企业、项目部要严格按规定提取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随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升,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取费标准,增加安全设施定额费用,使定额费用与安全投入相适应,确保施工安全。
为了切实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管理部门和企业均应形成领导层、管理层、实施层这三道防线,并要严格分工、各司其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唐风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措施》;《建筑与市场》2003年第9期
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机房是高职院校开展各类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场所,比如办公自动化课程、FLASH教程、CAD绘图等。伴随着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高频率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公共机房管理难、维护难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加强公共机房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维护。
一、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使用现状
1.承担的任务重
公共机房承担着高职学校各种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任,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专业都需要使用机房的设备,学校每天都有大量的计算机课程,公共机房的使用率非常之高。因此,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2.软件维护难度大
公共机房计算机通常要使用一些保护程序的软件,以使计算机不受病毒的侵扰,这些保护计算机程序正常运行的软件是高校公共机房计算机的绿色屏障,是计算机的守护神。由于不同专业的课程不同,导致计算机会出现各种软件齐上阵但又不兼容的情况,这就需要安装各种杀毒软件以及一些插件,来满足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使用公共机房中的计算机。因此,软件的更新工作量大,维护困难。
3.硬件故障频繁
计算机的频繁使用,使公共机房里面的各类硬件设施比较容易出现故障,对于机房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头痛的问题。首先,显示器对于整个公共机房的环境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维护不利是极易损耗的。其次,主板也是容易损耗的硬件。再次,由于高职教学中各个专业的课程比较多,学生的数量比较大,所使用的U盘、CD、移动硬盘等较多,难免会携带病毒感染机器系统,造成系统崩溃,使得整个机房的计算机都无法正常运行。
二、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
1.机房的环境管理
针对以上的几点问题来分析,科学优化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是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同时关系到全体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制订完善科学的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例如《机房管理员职责制度》《学生上机守则》等都是必要的措施。要严禁学生违规操作,乱插乱拔有关配件,以及盗窃有关的主要部件等。
2.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公共机房里面的各种计算机硬件设施需要定期维护,机房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做好机房设备的保管、维护与保养工作,发现机器损坏,做到及时报修,做好维修记录,确保机器设备的状态良好。定期对机房的所有计算机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教学软件的使用
1.设置防火墙
设置防火墙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防护系统,可以将校园网与WEB互联网进行有效隔离,让机房的计算机尽量避免受到病毒的袭击,以及一些黑客恶意干扰破坏,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也为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2.数据备份与恢复
Ghost还是一款非常好的数据备份与网络功能恢复的软件,现在机房里面都使用硬盘保护还原卡来确保系统里的软件运行安全。倘若机房有一台计算机的系统坏了,可以运用这款软件进行系统还原,可以实现FAT16、FAT32、NTFS、OS2等多种硬盘分区格式的分区及硬盘的备份还原。另外,由于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施容易损耗,许多的重要信息可能会因此丢失。在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运用Ghost软件进行一键修复,并使计算机里面存储的信息最大化的保留与备份。
四、给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一点建议
1.加强机房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保持优良的机房环境
众多专业学科都与计算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学生越来越多。在确保各种硬件设施的齐全与完好无损的同时,也要保证整个校园网的网络环境是安全优良的。
2.建立学生上机刷卡制度,科学高效地管理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摇篮,实训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基地在世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更应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大胆地探索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和环境[1]。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机电实训基地目前建设的实训室有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机械三维建模实训室等。电子装接实训室,传感器综合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PLC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电机拖动与液压气动实训室,虚拟仿真软件设计实训中心,计算机机房,数控中心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车床、铣床、磨床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模具实训室,资料室,库房等,共占地面积2000平。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机电实训基地初具规模且功能较为完善,除了能满足本校学生的日常实训教学、教师科研外,还能对外开展服务,主要是提供师资培训,对企业在岗职工提供岗前培训、业务能力训练,还作为职业技能鉴定场所进行诸如维修电工、电子装接工、数控操作工、车工、铣工等相关工种的鉴定考核工作,同时在我院实训基地多次举办了辽宁省学生技能大赛。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实训资源与师资资源,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实训基地正在发展成为集教学、培训、鉴定、比赛、科研于一体的开放性区域实训基地。那么实训基地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以上功能,与实训室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加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院机电实训基地从使用到现在一直都是在不断完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经常组织实训管理员参加培训与知识讲座,更新管理观念。把先进、科学、实用、简洁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引入进来,最终形成专兼职实训管理员办法,网络登记管理库房物品办法与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
1专兼职实训室管理人员
实训室管理人员是实训室管理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机电实训基地采用的是以一名专职实训管理员为主导,辅以多名兼职实训室管理员的模式。专职实训室管理员工作是根据兼职实训室管理员的上报信息进行各个实训是的资产管理、实训物料管理及实训室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兼职实训室管理员是对所负责的实训室非常熟悉,是该实验室的任课教师,对实训设备性能的正常与否能及时发现,对实训设备的损坏能及时发现与报修,对耗损件能及时填报与补充,并将管辖的实训室情况报给专职管理员。专职管理员再把一些重要信息汇总上报给机电系主任。这种管理方式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各施其职,又充分发挥各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自身优势,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实训室管理工作井井有条,顺利实施。
2建立规范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实训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有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序管理实训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训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建立《实训室工作管理规范》、《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实训室工具领用规范》、《实训指导教师职责》、《专兼职实训管理人员职责》、《实训室耗材制度》、《学生实训手册》等一系列的制度与规范,为了使这些规范制度真正地落到实处,需要设立一些具体检查项目诸如:实训室使用登记表、贵重仪器使用情况表、仪器设备状态表、实训室物品出入库记录明细表、实训教师考核表等,以利于反映各个实训室的真实工作情况,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也制定了实训设备管理制度与仪器保养制度。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保养,这样能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与利用率。以上规范制度保证了实训教学和对外服务工作正常的进行。
3库房管理方法
科学规范的库房管理是实训基地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保证。整顿出一大教室改造成库房,安装防盗门与门禁指纹系统,同时配备防火、防水、防潮、防锈、防盗措施。物品管理方法是借鉴CAXA公司的库房管理方法,采用立体仓库,货架小隔段方式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所有实训物品归类,整理,网络登记。对每种实训工具、实训器件或实训设备均贴标签与贴条形扫描二维码,由电脑统一登记管理。出库入库物品或损坏报废物品全部建立网络登记,如老师借用一个空气开关,网络上会有如下信息:空气开关总数量,状态为正常与损坏的个数,是由那位老师何时借用及借用的数量。仓库内实训物品的存放既要保证出入库方便,又要考虑安全因素。做到物品的科学分类,整齐摆放于货架之上。同时库房内注意粘贴引导信息媒介用于确认出物品和场所,如场所标志、物品名称等;引导信息媒介用于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场所,如位置台账、平面布置图等。在仪器设备和实训物品定置之后,要建立起相应的网络信息登记。设备的网络信息包含了设备名称、设备类型、数量、存放场所、在场所中的具置、设备编号、设备技术资料等相关信息。库房由专门人员负责,并且也制定了库房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制度,设备使用与保养制度、设备借用领用制度、损坏赔偿制度等。以上措施保证库房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从而保证整个机电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总之,实训室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系统工程,一套好的实训室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促进高职教师科研工作的前提,是开展对外服务工作的保证。所以要不断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与方法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项教育扶贫的措施,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过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措施进行的一年以“预”为主、以补为辅的教育。是以提升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整体素质,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大学为目的。先生对民族的定义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有表现于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1〕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从不同民族和地域聚集到一起,他们由于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因此在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合预科学生管理的方式。“人本管理”从最初的企业管理到现在应用到高校管理都很有成效。预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其特殊性,在预科学生管理上,更需要在全方位把握预科生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生为本”,在教育中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本着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的原则,同时又能做到真正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本文通过阐述人本管理内涵及运用到预科学生管理中,把“以人为本”的理论和“人本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讨适合预科学生实践管理方式的理想途径。
一、人本管理的理论
人本管理是最初兴起于西方企业界并且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理论思潮。人本理论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主要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需求激励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其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他提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求是由低到高依次实现的,并且认为当其中某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求更高一级的需求,当需求得到满足后它的激励便停止。在高校或企业工作环境中相对应的具体需求,如图1所示。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Motivation-HygieneTheory),包括激励因素(MotivationFactor)和保健因素(HygieneFac-tor),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提出激励因素(包括企业的管理政策、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薪水等)和保健因素(工作本身挑战性和兴趣、个人的能力和责任感等)是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两大类因素。赫茨伯格认为管理层要能够区分出管理实践中的两类因素,如何设置不同层面的激励因素,并在保证激励因素完成的情况下能够给予保健因素的满足。
(三)麦克利兰的需求激励理论
麦克利兰的需求激励理论包括成就需求(NeedforAchievement)、权利需求(NeedforPower)、亲和动机(NeedforAffiliation)。三种需求分别从能否获得成功和自由以及有好的人际关系方面阐述,可以了解不同人的需求,从而了解人需要的相对应的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其需求和动机更加有利于企业或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四)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麦格雷戈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提出两种理论,他提出传统理论“X”理论和相对应的“Y”理论,分别把人性看成相对立的两面,“X”理论把人性的本质看成是懒惰的、讨厌工作、喜欢逃避责任的,并且不诚实和愚蠢,而“Y”理论则把人性看成是主动且能够创造出好的条件,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因此,相对于“X”理论,只有采取强制的方法,并且时刻监督,做不好就接受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而“Y”理论则更加倾向于寻找管理自身的问题,排除在工作管理中的问题,并且恢复员工的积极性。〔2〕
二、人本理论应用在预科学生管理中的必然趋势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其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有其独特性,因此民族预科学生管理挑战性更大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教民〔2005〕5号)规定,少数民族预科班招生计划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重点招收边远农村、山区、高寒地区、牧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可适量招收散杂居的少数民族考生,〔3〕因此民族预科生由于其独特性,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受教育水平落后、汉语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会导致民族预科生缴纳学费、住宿费等比较困难,在其学习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当下的大学生活和学习,而且由于在预科一年中拥有预科新生、预科结业生、大学本科生等多个角色的转变,预科生不仅要适应学校的环境氛围,还要适应不同的文化以及适应从单一固定的文化氛围到多元文化氛围的转变,其交往模式、生活习惯均要发生变化。传统的“以制度为本”的学生管理,更多强调对学生严格、规范、有序的约束和管理,学校规章制度大于一切,违反制度就应该受到处罚。处于这类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各种制度的约束,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和管理者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到预科生管理工作中只会适得其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学生作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去实现管理的人性化,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最终能够学到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少数民族预科管理中,要摒弃传统的“以制度为本”的学生管理方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管理中始终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以服务学生为目的;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不断培养预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提高预科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要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并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的聪明和才智,在为预科学生成长和成才提供物质保证和人文校园氛围的保障下,不断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塑造其积极健康的人格,最终实现“管理育人”向“服务育人”转变的目标。
三、预科人本管理方式的探讨
(一)基于数据全面了解学生需要
预科生相比普通高校学生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只有科学和全面地分析民族预科生构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掌握其发展状态,才能够决定参与其发展的态度、角色、方式与措施,因此建立一套公开、透明、全面的管理系统很有必要。1.全面分析预科生人口统计数据和学业成绩测量数据。要建立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包括学生学籍档案和学生基本信息以及贫困生信息等。在统计数据中不仅仅要涉及到学生的民族、性别、年龄等统计数据,还要重视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流动儿童等具有个性化人口统计特征的统计数据,为后期教学和管理提供参考;其次预科期间学期中、学期末以及预科生全国会考的考试成绩数据,也包括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作业成绩与各类实验成绩等学业成绩,要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必须及时把握预科学生个体的状况以及预科学生整体的状态,而且还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更可以为后期的教学管理调整提供数据说明,而且成绩与学生进入本科的专业分配选择有关系,因此建立学生学业测量数据库很有必要。2.广泛调查预科学生状态数据和学校运行的过程数据。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因此要及时把握预科学生的学业情况、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和兴趣、就业倾向等方面,必须专门针对预科生进行调查、测量,并结合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其作出科学分析,以及少数民族预科在组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包括课程安排、各类会议、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学生教育与实践活动等过程数据,应该及时科学准确地记录数据为后期教学和学生管理应用服务〔4〕。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预科学生素质
1.建立一支充满创造性、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首先,担任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还要充分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运用专业知识并积极探讨创新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其次,辅导员在高校中承担社会主义培养方向和办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特别在少数民族预科的教育中,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和人生导师,需要从学校教育和生活管理相结合全方位了解预科学生,以更多的爱心去关注学生。最后,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习俗,有着相同的身份、年龄、文化背景,因此他们在本民族同学中更有号召力和威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思想进步,表现优秀,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培养,给优秀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以优带优”的氛围,让优秀学生干部做为榜样带动其他学生。2.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多层次、多形式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和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优势,围绕少数民族预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载体平台。首先坚持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团日活动和主题班会、读书漂流活动、各类型的讲座,以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结合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其高速、信息量相对大的优点,运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进行关注和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5〕
(三)实行具有预科特色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
1.实行混班制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分班制度以及分宿舍的制度对学生管理有很大的影响,预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民族团结教育,因此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混合分班,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同学混班编制,其目的是能够让学生不只接触单一的文化,能够通过“混班”“混宿”形式让预科学生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PettigrewTF在接触理论中指出,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负相关,即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偏见、歧视、敌意等)就越少;相互依存的观点是从对历史与现实的资料的分析出发,强调在相互依存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地方很少会有种族间的暴力爆发〔6〕。因此“混班”制度能够减少个体间的冲突;其次双语教学的预科生由于汉语水平的限制,其文化水平基础相对薄弱,预科期间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很容易懈怠和放弃,混班制度的一个作用就是带动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业水平。2.实行竞争机制,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预科学生在升入本科时会有专业分流,因此在预科期间应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估作为专业分流的重要依据,这样就应该针对预科学生制定一套公平、公正、透明、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将预科学生一年的综合测评成绩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育、身体健康素质、科研创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作为学生升入本科时专业分流的首要依据。另外,综合素质评估也可以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教学管理中突出层次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各地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学生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对学生的教学不可以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相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该增加学习内容和提高教学难度,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增加教学时间,同时在教学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层次适当减小教学方法的难度,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单独开设各课程强化班,制定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
(四)建设与教学相结合的第二课堂民族文化实践活动
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创建有校园文化品牌的活动,创设能够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色活动,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组织、策划和实践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活动:民族美食、服饰、建筑等各民族文化展示,包括书画、摄影展及学习成果展、少数民族学子学术论坛等系列讲座、民族才艺展示、征文、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体验民族风情,走近民族文化,感受民族魅力,激发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并且能够提升民族自信,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做贡献。
(五)设计科学激励机制
马斯洛需要理论中“自我实现”处于最高一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都强调了对于成就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经济方面的困扰,而且能够通过设置目标和激励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首先是传统物质激励,少数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牧区,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较低,部分学生是孤儿或者单亲,而预科期间不能办理助学贷款,这样学生的经济负担就会加大,因此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对民族预科学生资助是通过“奖、助、贷、减”等各种资助渠道进行,同时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是设置新型的精神激励,即赋予学生更大的责任和权利,如图1自我实现所对应的企业或高校员工和学生具体需求,所以在高校中能够体现“以人为本”即给予学生更多能够发挥自己特长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预科学生多才多艺,学校能够提供舞台,能够满足学生个人成长需要和成就感,让学生更多参与到决策中并且能够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引入“人本管理”方法实现预科管理的创新是当前预科学生工作管理的客观要求。预科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制度的制定,更是将“人性”这个因素作为预科学生管理的重要指标。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人本管理的模式有序做好预科学生的管理工作,使预科学生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不断探索中寻找最适合预科学生管理的模式。
作者:蒙桂芳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版社,1999.
〔2〕沈雪梅.激励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N〕.教育部公报,2005-06.
商标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事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体现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可以这样说,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拥有具备竞争优势的品牌。实施商标战略,对于增强微观经济竞争力,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都有着重要作用。
_.我市拥有商标的数量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总量及平均占有量相对偏少,发展不平衡,比例偏低,特别是驰名商标发展滞后。一是企业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有些企业缺乏创牌意识;有些企业只注重产品包装和广告推广,而忽视了品牌的内在建设;二是品牌数量、结构、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加、优化和提高。品牌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甚少,叫得响、打得出的强势品牌不多,特别是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几乎没有。同时,品牌经济总量不够大,品牌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名优产品所产生的增加值占全市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高。
_.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发展重心仍停留在资金、技术、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上,满足于现状。缺乏申报认定驰名商标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充分发挥职能的优势,利用登记、年检、企业回访,帮助企业自主创新找准发展的方向,提高企业运用商标,发展壮大的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的转移。
_.商标品牌结构单一,不注重品种的连续延伸发展,形成企业注册商标含金量低。首先对已注册的商标的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帮助他们了解商标的知识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引导企业注重产业链商标的注册,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三是发展联合体,积极培育商会、协会、合作社群众团体组织,改变“单打独斗”的现象。
_.商标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侵权行为认识不足,只注意诚信经营,不注重保护商品的商标,侵权、抢注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商标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二是建立投诉举报机制;三是互通信息,认真解决商标与专利的注册矛盾。四是发挥监管职能,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为品牌战略的实施工作除障碍。
二、我市商标工作整改计划
(一)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着力于提升商标意识。商标是商品和服务的标志,是商标所有人重要的无形资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商标管理、商标保护的职能部门,各级工商干部要率先学习《商标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商标业务知识。同时要结合“_·__消费者权益保护日”、“_·__世界是知识产权日”及其他大型活动,积极开展商标法律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增强社会各界的商标品牌意识。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商标法律意识和品牌意识,积极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引导广大企业自觉运用商标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各有关行业协会、商标中介组织在商标品牌培育、宣传、保护、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推进商标战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商标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各界的商标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商标、爱护商标、发展商标”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业务指导,着眼于商标注册服务工作。凡是有市场前景可以注册而未注册的商标,要积极引导、督促和帮助企业做好商标注册工作;对有一定知名度老字号的产品与服务,要支持其尽快申报商标注册,将老字号的保护纳入到法律的范畴;要加强对私营企业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把商标注册的重点逐步引向科技产品和农业产品,对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与服务,要积极扶持、指导办理商标注册。
(三)加快培育发展,着重于打造品牌形象。商标的注册和培育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工商部门要积极做好已注册商标培育发展的后续跟进,引导商标所有权人提升品牌形象。要积极落实政府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决策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开展市知名商标认定为契机,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自治区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企业要切实落实奖励政策,支持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努力形成具有××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群,带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承担我市商标发展战略第一领路人的角色,科学地运用商标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重要内容和开拓市场的主要手段。要进一步树立为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观念,严格执行《商标法》,加强对企业商标工作的指导,为企业培训商标工作人员,帮助企业解决商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厉打击假冒商标,制止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做到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
(五)重点培育和保护驰著、名商标。商标战略的最高目标就是驰名商标。工商部门应对有一定知名度和信誉的重点企业的商标管理进行重点培育扶持,选好培育梯次,帮助制定培育规划,健全商标管理制度,培训商标管理人员,指导企业准备和制作驰、著名商标申报资料,做到为企业铺路搭桥,提供一条龙服务。企业在争创驰、著名商标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投入,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成为不法分子竞相假冒的重点,企业来之不易的成果就会付之东流。因此,重点保护驰、著名商标和重点培育驰、著名商标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定期地、主动地对驰、著名商标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案源,重拳出击,确保商标所有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倾听它们的意见,对于本级工商部门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努力为它们服务。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能极大地推动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其中的社会效益还包含着巨大的示范效应和鼓舞效应。
(六)我市出台相应政策,包括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给予重奖的政策,强化对企业的激励机制。对引进以国际、国内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价并注册登记为股权的,按外来折资入股无形资产计算招商引资任务,并对引荐人给予奖励;以博览会或示范街等形式对我市驰、著名商标及其商品和企业形象集中展示,进一步提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的形象和美誉度,反映我市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并通过典型引路,鼓励更多的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借品牌优势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竞争,拉动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28-01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不断走向成熟。以培养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因此,工管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仿真实训可以不断探索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展示专业教学成果的重要成果;同时是加强财经类院校师生学习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推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施展学生聪明才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一、工商管理学科课程的显著特征
1.综合性特征
工商管理从纵向角度看,涵盖管理理论、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财经英语、国内外经济、投资理财、商法、合同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从横向角度看,又涉及不同的行业和地域,涵盖管理学、商品学、供应链、市场营销、商法等不同的学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也在工商管理领域被普遍应用。由此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特征。
2.实践性特征
该学科是专门研究工商管理的具体过程,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业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与技巧。如怎样挖掘潜在客户,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怎样计划组织领导执行, 以及如何进行商务沟通,制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市场战略,客户关系如何维护,这些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
3.动态性特征
近年来,随着用人单位对管理和经济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管理和经济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其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高校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模拟实验室,希望通过仿真实训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工具,达到培养学生高效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仿真实训构建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在迅速提高,根据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更加吸引国内外工商、金融界对北方地区投资 经营的热情。在这一大的市场环境下,无疑对目前的专业人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2.专业建设需要
学院现有实训室只能满足少量的实践教学,大部分为普通机房设置的实训室,结构基本一致,规划单一,难以体现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目前只能满足部分课内实训教学需要,建设时没有考虑职业特色,没有考虑职业岗位需要,急需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综合实训基地,才能满足专业建设需要。
3.人才培养需要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内容往往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学生在模拟实训环境中不但可以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而且也能亲自体验公司管理的风险和乐趣。如:学生可以熟悉和掌握公司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公司中不同职位的感觉、相应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掌握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找有利信息的基本技巧。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共同面对几近真实的模拟公司环境,真正成为公司业务的主角,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仿真实训构建的内容改革研究
1.仿真企业环境
“模拟企业环境”是指通过实验室布局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高度仿真的企业现实工作环境。在一个虚拟的公司环境中,学生扮演公司业务流程的不同当事人, 并进行逼真的模拟性操作。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思考,加入群体组织中完成任务。
2.仿真职能岗位
以实习资料为基础,学生实行轮岗制,将扮演不同职位部门人员,模拟操作相关的公司管理实务,熟悉和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公司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培养出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决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便未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立即胜任工作。
3.仿真企业流程
将学生分配好职位之后,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模拟企业运作的真实业务流程,如市场策划环节。这样,在“模拟工商管理”的教学中,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虚拟的公司管理环境中运用,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公司管理的常规业务技能,系统的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会到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运行模式,从而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仿真实训实验室管理的对策研究
1.硬件设备的管理
为了配合教学和实践,很多模拟实验室配有计算机、投影仪、电子显示屏、沙盘、扫描仪、打印机等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有些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所以为避免产生教学事故,平时应注意这些设备管理和维护。设备统一集中管理,并归类造册以便能及时提供使用,同时做好使用记录。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
2.专业模拟软件的维护
必须熟悉模拟软件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研究专业模拟软件的操作步骤和设计思路。专业软件一般都价格昂贵,投入金额较大。为了能够降低投入成本,可以与某些著名软件开发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取得软件的免费使用权,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行开发相关专业模拟软件。
3.人员的管理
应该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维护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两类培训。 由于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所以对于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应是长期工作。其次,必须制定实验室人员管理方案。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做到人尽其职、赏罚分明。再次, 还应要求实验管理人员制定每项模拟实验的实验指导书、任务书和操作流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时辅导,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综上所述,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让学生体验企业间的竞争,熟悉生产制造、渠道建设、订单争取等多个环节的运营模拟,提升学生系统思考、整体构架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提高大学生自主实践、就业、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
数学教师若想顺利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把有效管理融入到整堂课的始终。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坚决的抓好课堂的管理,任何教学都会变得十分困难”。在实际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管理是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管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提高算数能力。
一、要制定严肃的课堂规矩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堂课讲解质量的好坏,与良好的课堂纪律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教室内非常的安静,学生就很容易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发现有不懂的问题及时举手向教师请教,如果课堂纪律一团糟糕,就会使课堂的质量大打折扣。所以,设定严肃的课堂纪律,对于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把教育方式由简单的说教式变成主动式。教师要注重课堂基础的准备,对一些经常性的规定要严格要求。例如,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把课本、学习笔记整齐的摆放在书桌前,把学习用的笔放在课本上,无论这节课是否能用到,教师都应该这样的要求学生。采取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课堂的准备能力。再如,在教数学课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辅助教学工具,所以教师要提前安排好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具用品,到这节课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检查,让学生在教学中都能够参与其中,促使课堂教学有秩序的推进。
二、构建良好的教学气氛
执行规矩只是教学的第一步骤,如何促使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知识,这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保障。课堂上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才是掌握课堂的首要因素,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的好坏。大多数的课堂管理都是围绕学生建立的,能够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对于是否构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愿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如何设置好课堂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设置具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悬念下认知矛盾,带着疑虑去探索课堂,自觉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大胆的发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国古语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氛围是建立良好课堂关系的基础。在课堂中教师充当组织者、授课者、领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宠儿。首先,教师要认清这一点,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势地方,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和教师有平等的待遇。其次,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说有悖道德的话,不可以当众体罚学生,不可以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哪个学生,要以沉着冷静的态度面对学生,如果学生违法了班级班规,教师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讽刺,不挖苦,耐心细致的给学生合理的解释。再次,教师还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作为教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情感,要把学生当作亲戚和朋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在课堂讲课中,对于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学习习惯给予纠正,使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果这样的错误习惯长期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的教学十分不利。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行为养成,让学生养成上课注意听讲、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的习惯,用积极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如你真棒、要加油,不仅要求学生不能这样、不应该这样,还应该告诉学生如何这样学习,怎么才能更够学得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严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很多学生的眼里,认为数学过于枯燥和复杂,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当中娱乐。这需要教师多思考、多联想,改进教学方式,探索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尝试一题多解思路,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点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牢牢的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提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以至于在讲课的过程不出现错误,保持讲课的连续性。学生在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注意力被吸引过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来,这对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管理水平,这对于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具有积极作用。只要全体教师遇事沉着冷静,积极化解教学中的各类问题,用严格的课堂规矩约束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