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0 10:10: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绿色经济发展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绿色经济发展前景

篇1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集中表现为各地争上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一旦国家限制建设规模,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水平低下。(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镇建设必须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从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4)精心施工,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

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

二、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由于绿色建筑为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标大多还在讨论当中,定性的表现为绿色建筑的高出售率、高出租率,出售价格比一般建筑高10%~30%。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获得政府的补贴和减税等,大大增加项目的投资回报。不难理解一幢健康的、具有资源效率的日照充足的建筑要优于一幢不具备最佳空气质量、资源消耗大的建筑,而且银行、保险公司和租户更了解绿色建筑的效益和价值,从而转移市场需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些已经采用这些原则的业主将会大大受益,即使这种情况不发生,他们也会获得成功,因为他们支出更低,因而就增加了资金收益。

篇2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结构因其自重较轻,强度较高,抗震性较强,隔音、保温、舒适性较好等特点而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合理、迅速的应用,其应用标志着建筑工业的发展。钢结构具备绿色建筑的条件,是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建筑,它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同时也为住宅产业化的尽早全面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范围和空间将会不断扩展,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钢结构建筑以其“最轻的结构、最短的工期和最好的延性”的特点会引起人们更多的目光和关注,前景广阔。

钢结构的优点及其应用的必然性

钢结构建筑是以钢材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通常由型钢和钢板等钢材制成各种建筑构件,表现形式为钢梁、钢柱、钢桁架等,并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的连接方式,将各部件拼装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再配以轻质墙板或节能砖等新型材料作为墙体建造而成。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推广住宅产业化,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更需要解决寸土寸金的实际情况及满足人们对生活空间、生存环境等提出的更高要求,人们在追求舒适性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及布局的独特性;另外,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此趋势在我国也同样受到高度重视。综上所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此形势的驱动下,钢结构因其自身独特的优点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使用,同时,利用钢结构,通过灵活设计来实现异形建筑则成为建筑中最好的选择。钢结构建筑承载力高、密闭性好,而且比传统结构用料省,易拆除,且回收率高,另外,此建筑的墙体也多采用如节能砖、防火涂料等环保材料,这大大降低了钢铁污染所带来的高风险,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同时,多用于超高层及超大跨度建筑中的钢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绿色施工建筑施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之间的和谐和平衡。近年来,环保一直作为热门话题贯穿于各个行业。在低碳建筑时代,在绿色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建筑形成的每个流程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等过程,都应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能效,不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已逐渐成为建筑业的主流趋势。作为绿色建筑的钢结构,其施工过程更应符合绿色环保。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活动,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的。绿色施工是指在建设中,以保证质量、安全等为前提,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满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以及舒适的要求。绿色施工同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

3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实施绿色施工,应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要求,结合施工环境和条件,进行优化。绿色施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个阶段都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施工活动顺利进行。

3.1资质审核审查施工单位现场拼装、吊装和安装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施工吊装机具起吊能力施工技术措施、特殊的吊装方法应有详细的工艺方案。审查施工单位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焊工合格证、工作人员资格证书,其中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的焊接接头形式、焊接方法及材质的覆盖性、焊工合格证的焊接方法、位置、有效期等方面的内容,都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禁无证上岗。特别应注意是焊接工必须有全位置焊接的证书,而不是一般水平位置焊工证书。

3.2建筑设计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强调“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和布置阶段尤其重要。设计中应尽量使结构布置符合规则性要求,设计时可依据前期的计算机设计程序,将其各部分构件按生产标准进行后期制作拼装,将设计与生产完美结合,在丰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

3.3成本预算首先,要降低材料损耗。要保证各种材料的有效利用,杜绝原材料不合理使用而造成浪费现象。其次,要加强定额管理。施工前由项目预算员测算出各工种、各部位的预算定额,然后由专业施工员根据预算定额,分任务给各施工班组,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白施工目标,把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3.4 施工方法在钢结构安装与防护工作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和操作规范。施工中,必须保证钢构件全部安装,使之具有空间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在安装之前,准备工作要做充分,包括清理场地,修筑道路,运输构件,构件的就位、堆放、拼装、加固、检查清理、弹线编号以及吊装机具的准备等。另外,钢结构的测量,这是钢结构工程中的关键程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土建工序交接的基础点的复测和钢柱安装后的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

3.5安全管理贯彻国家劳动保护政策,严格执行施工企业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和规定。明确安全施工责任,贯彻“谁施工,谁负责安全”的制度,责任到人,层层负责,切实地将安全施工落实到实处。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悬挂标语、警告牌,提醒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需配戴安全帽;施工机具、机械每天使用前要例行检查,特别是钢丝绳、安全带每周还应进行一次性能检查,确保完好。

3.6设备选用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高性能、低噪音、少污染的设备,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间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必须使用清洁燃料,市区(距居民区1000米范围内)禁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旋转桩机和柴油发电机,严禁敲打导管和钻杆,控制高噪声污染,综合利用建筑废料,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等。

3.7 环境保护为了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首先,现场搭建活动房屋之前应按规划部门的要求取得相关手续,保证搭建设施的材料符合规范,工程结束后,选择有合法资质的拆除公司将临时设施拆除。其次,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方法,隔断地下水进入施工区域,限制施工降水。最后,还要控制好施工扬尘,保持建筑环境的和谐。除了这些,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渣土绿色运输、降低声、光排放等,保证建筑活动符合绿色要求。绿色施工作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已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关注和重视。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专门的针对绿色施工的评价体系,缺乏确定的标准来衡量施工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这对绿色施工的推广和管理造成了障碍。作为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打破传统的建筑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绿色建筑—钢结构的建筑优势,做好钢结构的绿色施工,努力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钢结构应用的发展前景

新型的节能环保钢结构体系,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建筑群众体现出无可比拟的魅力,早就被世界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钢结构应用发展前景来看,出现最明显的五个特点。一是向高耸建筑发展。钢结构高度越来越高。2007,年郑州电视塔高388米,日本东京电视塔高333米、法国埃菲尔铁塔高321米。同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动工,高度492米,地上101层,2010年的广州电视观光塔,高度达600米。二是钢结构工程向大规模方向发展,建筑单体由几千吨发展到几万吨的项目已经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规划用钢几十万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用钢6.2万吨。我国央视新台址工程项目用钢量高达12.6万吨;三是向大跨度方向发展。从原来的几十米发展到几百米、几千米,广州新白云机场屋顶最大桁架跨度237米,上海卢浦大桥跨度550米。四是向造型美观化、施工复杂化发展,例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沿海的广州歌剧院等。北京奥运会钢结构工程是标志性的钢结构建筑群。其中最富代表性的钢结构造型“鸟巢”。五是施工理论和技术规程不断更新和修编。2008年我国奥运钢结构工程的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国 有许多钢结构的规程有了更新和增补。

5 结语

钢结构施工内容丰富、要求严格,需要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密切配合与交叉渗透,并根据工程实际不断创新和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建的奥运场馆钢结构技术成果足以证明这一点,钢结构行内企业有必要进行施工技术的跨越式升级,全面掌握钢结构的各项技术,为我国钢结构建筑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钢结构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都能在我国未来绿色建筑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凯声等.钢结构行业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浙江建筑,2007

篇3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11-0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我国航空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加深,航空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这几年,通过与世界发达民航强国的交流和沟通,我国政府和民航部门发现世界先进的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航空事业的发展,因为其对国内外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是航空业作为一门重要的服务行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环境问题,例如:对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逐渐被科研人员、政府和航空部门所注意。因此,各国开始进行机场建设的思路转变,由原来的粗放型,不计后果的开发建设机场转变为建设生态、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机场。

一、可持续发展机场的概念

绿色机场的概念首先由美国提出,这种机场的建设或改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尽最大限度降低污染、节约能源,提高机场周边的环境质量,并且减少与政府或是周边居民关于环境问题的冲突。当然,绿色机场并非只重视环境保护而忽视或者轻视其交通枢纽的巨大作用,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到经济发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可持续。

我国绿色机场起步较晚,2007年由民航总局第一次提出,在全国民航业掀起了一阵绿色机场的旋风。自2007年开始,我国机场的建设开始注重从规划设计,到最后验收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的做到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远离居民居住区,远离居民饮用水源等等,努力做到降低环境污染,甚至没有环境污染。使航空业的工作人员,周边的居民以及乘坐飞机的客户能够体会到绿色机场带来的舒适与和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可持续发展机场的特点主要有注重节能、环境保护、提高科技含量、以人为本。其精髓就是在保证不影响机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条件下,做到保护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绿色机场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绿色机场的发展探索

国外一些民航强国在绿色机场的建设方面一直走在世界领先的地位,他们建设的大型民航机场都是以永久发展为建设理念,以期可以永久使用,流传永久,而不是几十年的利用。典型的例子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樟宜机场于2009年获得绿色建筑将,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国际机场,可见其在追求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多么重要的贡献。除此之外,该机场还获得了首届最佳绿色服务者和年度亚洲货运和供应链将。此奖项说明了樟宜机场不但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之外,还有效的推动了当地,甚至世界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樟宜机场科学合理的对污水、废气、噪音以及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燃料的运输和利用效率。不但如此,机场还建立了社会基金,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技能的培训。

第二个是德国的慕尼黑国际机场。该机场2005年就获得了世界公认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获得Skytrax全球最佳机场第三名,而且连续三年获得Skytrax欧洲最佳机场称号。在这些奖项和荣誉的背后,慕尼黑机场在绿色环保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首先,德国人利用自己重工业的高超技巧努力提高飞机发动机的性能,不断地降低客机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量,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程度。其次,慕尼黑机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每年都向世界和政府提交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包含了过去一年在平衡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就,并且指出下一年如何继续发展。另外,慕尼黑机场也承担了当地大部分的社会责任,资助多个社会项目,涉及到体育、教育、文化等领域,在获得经济和生态效应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和大众的认可。

2.2 国内绿色机场的发展探索

自2007年我国提出绿色机场的概念之后,国内的民航业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地发展和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机场道路。我国最典型的例子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是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最豪华机场,在各个项目的评比上都名列世界前茅,涉及到建筑、环保、旅游等等。其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一切都归功于机场多年推出的多项环保计划和措施。该机场在污染和废物的处理方面不但提倡降低污染,更重要的是对于各种废料的重新利用和循环使用。除此之外,香港国际机场在经济建设、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吸取了西方和东方管理方法方式的精髓,创造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理念。2012年,香港国际机场再次获得世界最佳机场称号,可见其在世界机场的地位。

第二个是上海机场。上海机场集团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机场的理念,将机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生态环保理念有机结合,不断的推进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大国际机场的发展。在机场的规划、设计、建设都十分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在选址、噪音处理、废气废料的处理上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符合多项标准。

三、继续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机场的道路

通过前面分析世界先进的可持续发展机场的探索道路,可以得出结论:我国要想建设和推进绿色机场,必须坚持机场的全面、协调和永续发展,不但要提高机场的科技含量,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损耗,提高利用率,还应该在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上多下功夫。同时,我们发现世界先进的机场都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周边的社区和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把握好自身的社会职责。

另外,可持续发展机场还应该更多的重视机场未来的发展,包括财务运作、投资方向、航空公司的互相合作等,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转变机场经济和服务的发展方式。在此基础上,机场建设还要将客户安全、舒适,机场防火防灾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机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效率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 黄伟.我国空中管制的现状与国际先进空管体系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9):143.

[2] 何福,京程健,程季锃.空防空管一体化运行体系能力需求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4:118.

篇4

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歌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与会学者首次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农业革命的序幕。进入20世纪80年代,旨在把重视农业持久稳定发展,强调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影响下,各国纷纷提出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如“替代农业”“低投入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于是相应地出现了“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等名称。各国对绿色食品的称谓虽有所不同,但是基本内涵都是一致的,即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限制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的使用,而尽量以高新生物技术和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公害食品,以利于促进人体健康。

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并成为食品消费领域新热点。发达国家市场调查表明,美国有5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无污染的果蔬,哪怕付出较高的价格;英国有66%的消费者表示愿付高价购买无污染的果蔬。由于市场需求强劲,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极大地影响了政府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目前,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形成三点共识:一是绿色食品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因而受到各国重视,其发展显示出稳步上升的广阔前景;二是绿色食品质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三是绿色食品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因而市场供给量迅速增加。尽管目前绿色食品生产量和消费量仍小,但不久的将来规模必将扩大,将人类消费引人一个全新的领域。

二、绿色食品的定义和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系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它包括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农、牧、水产等初级品以及以此为原料的加工食品。国际上与我国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绿色食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称为绿色食品工程。它注重生产基地、环境、食品检验、市场运行和科研教育等各系统之间的结构和联系。

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标准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及运输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我国对各项标准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在参照国外绿色食品相类似的食品标准的基础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结合国情将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及A级绿色食品两类。国家分别规定了它们的检测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以及包装标准等。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我国以往制定的标准根本区别在于:绿色食品生产以高新科技为手段,以净化环境为基础,培育高产、优质、无病虫害的动植物品种,对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实行全过程无污染质量控制。这样既保证了食品的产量又保证食品不受污染的品质,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营养,促进人体的健康。

1. 严密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组成了严密的绿色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是参照国家、部门、行业有关标准并综合各部门和各学科专家的意见而制定的,普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部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标准直接接轨。从综合质量标准来看,绿色食品整体质量代表了中国食品质量的最高水平,绿色食品产品包装标准对包装材料的选择设计等方面均有了明确规范的要求。

2. 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绿色食品的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的核心是将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农艺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具体的生产和加工操作规程,指导、推广到每个农户和企业,落实到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各个环节,改变以最终产品的检验结果为评定产品质量优劣的传统观念,这是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全新质量观。

3. 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是全世界通用的区别不同产品特点或产地的手段,如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标志,我国的“真皮”标志等。我国绿色食品管理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实行规范的标志管理,即通过合乎特定标准的产品发放特定标志用以证明产品的特定身份以及与一般同类产品的区别。绿色标志作为质量认证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注册,开创了我国质量认证商标管理工作的先例,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将质量认证和商标管理紧密结合,使绿色食品认定既具备产品质量认证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又具备了商标使用的法律地位。实施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生产和流通行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而且有利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名牌开拓市场,而且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篇5

(一)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旅游、海洋船舶修造、海洋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江苏省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一,2010年完工量2 300万综合t,占市场份额的35.1%。亿吨大港数量也居全国第一,连云港港、苏州港、南通港、镇江港、江阴港、南京港都为亿吨大港,沿江港口货物的吞吐量约为5.1亿t,沿海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51亿t。近年来,江苏海洋经济结构正逐步优化,工程装备、风电、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10年底,江苏省海洋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kW,每年发电量25.5亿kW•h,高速齿轮箱、风力发电机等产品占领了全国一半的市场,产业链初步形成。

(二)科技兴海战略深入推进

为了摸清“海洋家底”,推进绿色海洋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开展了“908”专项调查,并组织实施了国家海洋科技公益专项活动,启动了海洋环境容量的专项研究工作。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应用科技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建成了一大批海洋公益性研究与服务机构,加快了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

(三)海洋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

江苏省率先完成了省、市两级海域的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海洋环境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当中。全省共设各类海洋环境监测点536个,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适时全省海洋预报;其次,逐步完善了海洋环保分级负责制,推行了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断强化竣工验收及跟踪监管,陆源排海特征污染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已开始投入运行;另外,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新建了2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严格了捕捞许可制度,加强了伏季的休渔管理,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等。

二、江苏省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和海洋绿色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健全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是许多发达国家奉行的海洋开发战略。美国、俄罗斯等国每年都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对海洋污染进行治理,以恢复、重建海洋生态平衡。大力推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战略,是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前,江苏省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保法规和制度,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仍有待加强,追求当前经济利益最大化,不计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无序开发海洋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海洋绿色制度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当前,海洋资源环境的补偿制度仍不健全,生态税方面的法规几乎一片空白,同时,还存在海洋排污收费标准偏低、收费面不全等问题,使海洋生态破坏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难以弥补海洋资源环境修复的费用。

(二)海洋经济评价体系不健全

江苏省现行海洋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不完整,统计口径不统一,可比性不强。目前海洋经济核算的重点主要是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和总体规模等,主要计算的指标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而在核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时,主要是统计那些可以价格化的看得见的要素,对海洋资源的稀缺性和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等要素则很少予以考虑,不能全面反映海洋经济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导致海洋自然资源不断毁损,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海洋资源开发层次偏低,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科技的发展制约着海洋资源开发的层次。江苏省港口、渔业、土地、矿产、盐业、能源、旅游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仍局限在盐业、渔业、港口、旅游等方面。科技对江苏省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科技产出能力和产出效率都较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产业仍是江苏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明显不足,占比仍明显偏低,产业升级较慢。海洋资源开发仍局限在低水平、低层次的粗放开发利用阶段,难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海洋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010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与2009年相比,江苏省污染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污染物主要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污染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山河口、灌河口、射阳河口、启东沿岸等海域。92.9%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存在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中,连云港海域主要受到铬污染,盐城海域镉污染较严重。据测算,近几年来仅连云港市每年入海的工业污水量都达6000万t左右,生活污水COD每年排入大海的总量也达2万t,海区污染非常严重。苏北浅滩生态系统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氮磷比失衡,呈富营养化,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繁衍,导致海洋生物逐年萎缩,浮游植物群落简单化,浮游动物密度降低,鱼卵仔鱼密度也呈下降趋势。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同时显示,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

三、江苏省发展绿色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推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海洋绿色制度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只有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社会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合理用海、护海观念,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尽快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补偿金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的时候,都要依据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程度或依据其破坏、污染海洋环境的程度,缴纳补偿金。另外,要结合海洋的主要环境和生态问题,逐步征收海洋生态环境税。

(二)完善海洋经济绿色评价体系

海洋经济核算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污染、海洋资源浪费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将那些没有统计进入传统海洋经济核算指标但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加以考虑,综合考虑海洋经济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完善海洋经济绿色评价体系,才能明确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和海洋资源过度使用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才能协调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应尽快开展海洋经济绿色核算,对海洋环境破坏和海洋资源消耗的成本进行定价,并将海洋环境破坏和海洋资源消耗产生的经济成本从国民经济总值中予以扣除,以真实反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三)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海洋技术

海洋产业是一种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大的产业,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海洋科技的发展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能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洋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江苏省应坚持海水养殖业、盐业、捕捞业、化工业、港口运输业、能源矿产业、旅游业多业并举,推进海洋产业科技的全面进步。具体而言,结合江苏省海洋经济的产业发展趋势和主导产业,应优先发展海洋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一、绿色会展的基本概述

(一)绿色会展的概念

绿色会展是以会展业为根本,借助会展活动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和商流,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带动会展经济产业链的循环节约理念,推动新型会展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绿色会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更符合低碳环保的潮流,是适应现代会展经济发展教学管理的实际应用。绿色会展的理念吸引外部投资的条件更为优越,不断创造商机,为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凝聚成活跃的经济群体。近年来,在我国举办的大量展览会、博览会皆以绿色环保为核心,为当地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品牌效益。

(二)绿色会展的特点

绿色会展有诸多代表性的新理念汇聚成其持久发展的特点:清洁水源,以减少水污染作为会展运行的航标;环境保护,以减少环境负面影响作为会展思想的理念;能源开发,以实现节能减排作为会展提倡的措施;绿色贸易,以改善城市面貌作为会展践行的标准;发展援助,以引进科技节能作为会展创意的助力。绿色会展是展示新能源的基地,是开展环保贸易的平台,也是节能应用的舞台,其特征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体现,也为此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应用基地和探索平台。

(三)绿色会展的发展

探究绿色会展,其发展有着引领式、多样化的模式。比如,奥运在北京的举办,主打了绿色奥运的主题,其会展带动发展起绿色的意识,绿色的活动和绿色的天地,不仅在会展前期高调的提倡绿色概念,会展中积极探索绿色基调,更在会展结束后留下了环保型森林公园,成为城市中独特的风景。再如,世博在上海的举办,开创了节能世博的形象,其会展充分展现出了有序、安全、环保、节能的理念,大胆设计,另辟蹊径,彰显了会展前期积极的研讨成果,会展中期主打的节能成效,会展后期带动的产业兴盛。又如,以回归自然,告别高耗为宗旨的世园会也令人耳目一新,其会展从小处着手,积极引领绿色为风尚,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推崇简约,返璞归真,明确了会展前的绿色文化,会展中的绿色活动,会展后的绿色生活等。多元化的发展昭示着绿色会展在未来世界有着越来越宽广的发挥舞台。

二、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

(一)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创新了企业的营销手段

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热点效应,可以针对参与会展中心的企业有计划的组织策划具有创新形式的活动,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伴随着绿色环保被消费者日渐重视,积极有效的采纳和应用节能低耗的营销理念,自然而然的会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最终取得会展影响力和企业产销率的双丰收,获得绿色营销的新体验。绿色会展衍生的绿色营销因其具有倍增效应而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青睐。会展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的营销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会展的整体持续性发展形象与企业的局部形象不仅可以影响消费者参与会展的消费意愿,也增强了其对于企业和会展的信任度和关注度。

(二)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整合了产业的链状形式

会展的经济发展从最初单纯的促进企业产品市场的开拓,到绿色会展的兴起,产业链的扩大和推广,绿色会展的发展走向了整合产业制造、销售、研发、信息的产业链联动形式。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模式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大趋势,因此,会展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完整,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行业认可度的升级,以及创新平台的完备,都极大的调动了产业链的汇集效应,凭借绿色会展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环保节能号召,获取产业链中每一环节的共同响应和认可。

(三)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品牌效应

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大手笔的打造了城市的品牌,所谓城市品牌,就是由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实力、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等组成的城市独有的特色,绿色会展将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软文化实力以科学发展的状态加以定位,开创出城市品牌效应,包括了商品流动效应、组合配置效应、生产要素效应和经济示范效应。打造了知名品牌效应不仅仅包含了消费者对会展的感知度,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会展所在的城市背景产生的信赖感、安全感、可靠感和幸福感,最大限度的带动了绿色会展、绿色城市的投资、居住、旅游、休闲的涵盖面指数。绿色会展通过对与会者、参展商及相关人员的口碑相传,对媒体公众的放大宣传,向外界传递出会展的形象和城市的风采,使绿色会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的品牌提升有利的竞争力。

三、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教学与市场的对接

(一)培养绿色会展的理念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由于会展行业是近年来的新生代,因此虽然绿色会展的理念是科学的、积极的观念意识,但是,在教育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这在培养人才和市场需求之间尤为显著。有一种观点被大家广为引用:目前我国会展业市场上99%的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专家指出,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出现这种差距并不是因为教育的缺乏,人才供应不足,而是由于教学理念与市场需求的供不对求,即理论教学与会展市场的对口误差。会展教学理念在现今教学中依附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务外语、物流管理等边缘专业,其深入的学习需要师资力量依靠时间来磨合市场现状,加大融合会展业与市场、环境、教育三位一体的供求对接,促进绿色会展的广义发展。

(二)高校绿色会展的教学与市场运行的接轨

高校会展教学体现着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来源于实践的硬道理。由此可知,实践对于任何教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会展尤为如此,为深化绿色会展理念的教学,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促使其与市场运行的接轨,通过实践,让教师、学生、教学都进入会展行业,了解绿色环保的重要性,摸索会展行业的规律,强化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拓宽教学视野,增强实干,让专业知识与市场实际更为贴合,避免知识的老化和人才储备资源的枯竭,有效的将科学发展的绿色理念源源不断的输入到会展教学和市场运行之中,力图打造教学与实践的柔性接轨。

(三)企业绿色会展的实践与市场营销的融合

企业为促进市场营销而加入会展活动,将绿色会展的理念融入企业,树立绿色企业品牌,则是企业绿色会展实践与营销互利互惠的成功航标。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的营销成效与企业的形象息息相关,而企业的形象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其一,与服务和产品为主打的经营能力;其二,与决策和定位为方向的号召能力。当绿色环保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思想,企业营销牢牢把握住这一关键点显得恰如其分。通过服务和产品的环保化,决策与定位的集约化,能在主办绿色会展中获得良好的声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但宣传了经营规模,经济能力等硬件实力,也在营销竞争中赢得关注和认同,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品牌里赢得一席之地。

四、绿色会展的经济发展教学管理的前景

(一)坚持绿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会展的活动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展览馆、展览公司、广告策划、旅行社或者设计公司,越来越广泛的主体利用会展的发展优势,植入包装和推广科学理念,为打造新型企业形象和会展效应而搭建平台。在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下,会展教育理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坚定绿色科学的信念,培养教学目标,不断的进行明确的定位。做好会展教学成败的前提是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根据我国会展行业的发展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来考虑,绿色环保是焦点之一,一味地追求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精神、交际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策划会展项目、付诸实践能力、周密性思维等多元化目标培养,高效的结合社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标准,给予人才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二)营造会展氛围,提高师资水平

拥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会展人才的培养的抓手。高校会展教育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专业师资结构,来提高会展实际氛围的层次和质量。首先,有计划地安排会展专业教师到会展科研单位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模拟会展环境的实践及评价体系,模拟会展企业的分工、岗位、职能,模拟会展企业的业务流程、环境,并岗位分工按会展项目实施方案的功能模块进行操控,以此来考核在会展氛围下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还要鼓励会展专业教师将目光投之于国际性会展城市,不能仅仅停留于一般的资料上枯燥的数据之中。为培养出可为会展服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三)弘扬发展要义,加强现场实践

高校会展教育抓好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做好学中干、干中学的实用性活动展开。将各种实践基地面对教学应用,使学生充分了解会展市场发展趋势,会展项目运作流程熟练掌握,会展实务的操作能力不断增强。这就需要提高实践教育环节的实习质量。一方面,为了促进实习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入地在实践操控中带着疑问去学,可以开设学生实习前的辅导课程,带着课题去做,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解决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重点与难点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加强实习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学生各实习阶段的管理,委托会展企业从业人员利用现场教学针对学生进行定人定岗辅导,培养学生真正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但凡新知识新专业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和实业。因此,会展行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发现不足、不断创新,以自身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提升。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最特殊、最难打造设计的产品莫过于人才。因此保持会展的绿色科学理念,柔性接轨市场,对口输出教学实践型人才,保持教学―市场―社会三位于一体,创造会展高端的经济发展行情。

参考文献:

[1]张春霞.绿色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Barich H. and Kotler P.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Image Management[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32(04):33-47.

[3]陈柳钦.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J].现代乡镇,2007(02):33―39.

篇7

本文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铁经济下铜陵地区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01610383052)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4日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并且伴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碳排放等能源使用使酸雨、雾霾、烟雾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环境问题在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同时,随着社会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在进步,由当初的“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向“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理念转变,在这双重大背景下,低碳济、绿色经济应运而生。英国于2003年2月24日颁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近年来,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而绿色会计也是这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二、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阐述

1、绿色会计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的部分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和社会学家为了解决人类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便着手研究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比蒙斯和马林分别于1971年和1973年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绿色会计从此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1999年《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的诞生,标志着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开始系统地发展。经财政部批准,我国于2001年6月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将我国绿色会计发展送入新的研究阶段。

2、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绿色会计又被称为环境会计,它是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六大基础会计要素的划分上与传统会计保持一致,但因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绿色会计考虑了环境因素,所以在具体科目上有所不同。例如,“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等科目。相比于传统会计的会计基本假设的货币计量,由于绿色会计考虑到有些环境因素有时无法用货币计量,因此采用多元计量,常结合实物、图表、指数计量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同时,绿色会计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规范,存在很多不足,只有少数企业在年报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甚至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向社会公布环境信息时,所披露的信息也都很笼统,缺少对绿色会计计量与披露的具体陈述。但绿色会计的优势在于,其可核算的目标范围更大、更广泛,并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和社会效益也被不断重视。

(二)绿色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1、低碳经济下环境资源现状的需要。地球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虽然是地广物博的大国,但人均资源极其匮乏,所以环境资源应该被确切计量并被赋予一定的价值。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在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还没有被广泛认同且环境资源价值有多重因素交叉,价值计量具有模糊性。长期以来,我国对资源的利用都是高消耗、利用率低且废弃物排放多,造成了我国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且不断地威胁着生态和环境系统。这些都与我国对环境污染、对资源耗费不加以会计计量有着密切关系。当今在不断改善环境和生态资源系统,提倡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低碳经济下的环境资源被会计计量势在必行。

2、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家和企业)。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会计正是计量和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的有效手段。绿色会计可以对环境的开发和维护所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手段,使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对于企业而言,企业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争创效益,而应追求可持续发展,并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向社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时企业必须发展绿色会计,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控制,加大环保技术投入,实现企业在新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

3、新经济形式下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残忍地对我国进行“环境剥削”。为了应对各国环境保护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种种要求,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和推进,对外资企业在我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掠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会计计量,保护我国在国际发展中的自身利益,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建议

(一)日本富士通公司绿色会计成功案例分析。日本富士通公司绿色会计的成功在于:一方面日本政府对绿色会计具有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在这一有利前提下日本富士通公司率先发展绿色会计,不断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并走在前列;另一方面二战后日本环境污染严重,日本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使绿色会计与市场利益戚戚相关,这一有利的市场背景也促使了它的成功。

(二)我国绿色会计推行发展的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准则。我国绿色会计的管理相对落后,绿色会计的工作缺乏独立性,相关信息的计量与披露也缺少依据。同时,我国的相关会计监督不到位,例如对绿色会计核算成果的审计与监督。为了更好地确认、计量和反映低碳经济下环境发展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利润”等要素科目,并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准则,促使我国绿色会计健康发展。

2、加强公众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我国是人口大国,环境资源浪费的数量更是庞大,这除了资源利用率低,还与公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综合素质欠缺有关。所以,我国应大力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公众的综合素质和环保意识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公众逐渐对环境和低碳可持续发展产生敬畏的心,才能治本,但这也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坚持。

3、增强绿色会计理念,培养绿色计人才。财务人员应增强绿色会计理念,最终践行于实际之中。绿色会计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环境学和生态学知识。然而,目前我国这类综合会计人员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发展,所以必须注重培养绿色会计人才。

4、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国家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如此。虽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绿色会计相关信息披露体系走在前列,但由于我国绿色会计的实践经验不足,如果仅以独立报表模式披露并不能明确地反映各项环境会计指标,所以应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使用报表加附注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这样更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四、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绿色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其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和低碳经济下发展绿色会计的趋势,充分显示出绿色会计是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经济这一有利背景下,绿色会计也会不断发展。最终,绿色会计会促使我国有限的环境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促进我国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改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会计的同时,应减少自身的不足,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案例的同时也应立足国情。

展望未来,在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中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随着精神文明的建设,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会显著提高,会计人员也在不断深入理解绿色会计理念,绿色会计人才逐渐增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将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吝丽芳.论绿色会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2.

篇8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are described and carried out a detailed study focusing 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main conten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对资源消耗量的提高,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建筑如何结合我国的经济、资源、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改善舒适度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通过人、建筑与自然三者协调平衡,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建筑理念。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条件下,通过整体的科学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建造的一种建筑。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

2.1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就是在建筑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上,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强调能在不增用或少增用土地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当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地铁建设,应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等地下工程。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可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已有的建筑、设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废旧厂房结合现有的树木通过生态恢复后,成为开放休闲场地等等。

2.2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绿色建筑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目前,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最广泛利用的太阳能就是可再生绿色能源。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具有防水隔热的作用,这与建筑物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即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部分或全部代替屋顶覆盖层的作用,从而可节约投资。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施实现有机结合,既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又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

2.3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可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对区域气候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这就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如很多大型地下车库为封闭形,若设计在车库顶板上保证足够的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开了一些透光的、通风的天窗,就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既解决了节能与生态这个问题,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开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降低维护和运行费用,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4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排入湖体,用于补充景观水,并通过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使得景观水体不仅丰富、美化了景观视觉,同时开放的水面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2.5设计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

设计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即把绿色植物作为重要元素引入,将生态性、人性话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

目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建筑覆盖率持续增高,屋顶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寒常绿的草坪花卉。不但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反射作用降低燥热,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散失,从而降低耗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屋面要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要求,解决蓄水和通风问题,同时该技术构造必须保证建筑顶部防水层不受植物根系的破坏,从而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2.6选择绿色材料

选择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3绿色建筑的前景

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目前来看,绿色建筑的前途依然很曲折,主要体现着三个内在矛盾:其一,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其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其三,持续性利益与一时性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要尽量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形而上的将要设计的项目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割裂开来。通过前瞻性的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将会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周若祁,绿色建筑体系与黄土高原基本聚居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9

Abstract: the world resources we consume that how to develop sustainable economy has entered people's field of vision, green building economy is very necessary.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the promotion of green state,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and legal guarante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green buil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point of view,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economy,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economy.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conom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绿色建筑经济内涵

(一)绿色建筑经济的定义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可再生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资源以亿级为单位进行成倍递增。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存量限制问题,如果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以及利用速度进行挖掘,在一百年之内,我们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便会消耗殆尽。在这种严峻的生态资源利用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的提出极大地解决了生态问题。

绿色建筑作为绿色经济的一大分支,在绿色经济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分析是掌握整个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高效的资源运用方式进行安全,健康,无污染的舒适生活环境。其发展目的是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减小对材料的使用,从而实现节约物质资源的目的,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是以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基础,在节约资源与和谐发展的双重目的之下,达到经济发展的结果。只有大力推广绿色经济,才可以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真正走向城市色,绿色化的进程。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意义

绿色建筑经济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人类的环保型居住问题,也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生命周期,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这对于实现我国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必要性。随着低碳生活和可持续生展的提出,绿色建筑经济在设计,选址以及整个施工过程中,体现了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达到人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时,资源的日渐减少使得绿色建筑的出现利用了极少的能源进行大面积的开发,提升了投入产出比,是实现我国资源保护的良好途径。因此,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策略(一)加强政府的政策指引

我国现行的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加强政府功能的宏观调控可以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转型。

1.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结合国内外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情况,整合我国特有的经济特色,形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引导,包括行政管理办法,政策支持等。我国市场经济的特色便是由政策进行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以及制定,对于朝阳行业进行政策支持,提供用地,减小税率等多种方式。对于夕阳产业则加速其衰落,通过引起高新企业的方式淘汰夕阳产业。绿色建筑经济作为朝阳产业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提供了良好的工业用地环境以及税率政策,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2.税收补助

税收作为我国的财政收入来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引导企业进行发展的政策调控手段之一。税收的调整过程在我国的企业发展中效果明显,对于资源消耗加大的企业,加强税收的比率,减少其开采量,例如,煤炭,石油等重工业企业,对于资源的利用较大,且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对于高科技型企业进行税收补贴,退税处理,减小税率等政策进行支持,对于绿色建筑这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业,减小税率,进行一个良好的机制,促进企业进行绿色建筑的开发。

(二)提高绿色环保的理念

1.全民动员

绿色环保理念的提高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基本要求,全民的意识提高了,才会形成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的知识。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信息传播渠道进行绿色环保意识教育,使每一个做到资源的节约。我国是一个人口在国,有着世界之最的十三亿人口,对每一个人进行环保理念的灌输,减少资源的消耗,从长期的发展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财富。

2.加强教育

教育是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的保证,环保理念也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教育部在进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加环保教育理念加入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知识,从身边做起。从小的教育有利于国民意识的形成,使整个国家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三)完善法律制度

对于绿色建筑经济在法律上的空白,我国政策应当积极着手解决法律问题。进行立法以及强制性条文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号召力。例如,深圳有名的“绿色城区”示范性工程将小区内的所有建筑进行绿色评价体系评级。而天津的滨海新区也使用了绿色建筑的方式进行示范性园区的建设。从点到面的手法一步步将绿色建筑在全国进行推广,最终推动绿色经济的进步。同时,对绿色建筑的达标情况进行备案,逐渐以强制性条文规定适用年限。根据技术的发展进行不定期的修订,保证现有的技术水平符合绿色建筑在社会的发展状况。

(四)引进绿色建筑技术

1.引入新的设计理念

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进,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理念以及技术特点,形成行业的学习以及交流的平台,定期地举办绿色设计讨论以及培训,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层次。积极地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提高整个设计水平。

2.改进施工方法技术

施工技术的改进是提升绿色建筑经济有效性的方法,采用本地的地理资源以及气候资源对于太阳能,风能,雨水特征等进行相关利用,包括自然通风,透水地面,自然光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材料等多种类材料的组合应用。设立相关的行业技术规范,以资格审查以及行政许可两种方式进行项目的备案以及审查,提升绿色建筑的品质以及质量,保证绿色建筑经济在全国的推广。

3.综合考虑成本因素

成本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必需考虑的因素之一,对于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对于资源能耗的消费较少,这从侧面反应了成本降低的事实。绿色建筑经济的理念在建筑中节约了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三大成本。日照良好,通风能力强的土地可以使企业的投资风险极大的减小,土地质量的好坏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影响较大。同时,绿色建筑经济对于机械设备,建设规模以及人工成本的减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投入。绿色建筑的理念是政府倡导的一个方向,建筑建成后,相关媒体会争相进行正面报道,减小企业的宣传运营成本,提高了效益。

三、小结

建筑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整个国家的民生发展,人文环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筑业对于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我国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绿色建筑经济的提出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进入广大的房地产企业的视野。同时,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科学技术使得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加快行业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发展我国民生的重要策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繁荣富强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白洋.浅析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与趋势[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03)

篇10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它影响着生态型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提高新时代人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抛弃了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建筑方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随其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和困难,但发展意义影响深远。

1 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或可持续建筑。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特别是包括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绿色建筑的概念就是指建筑,在其全部的寿命周期内,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空间,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的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真正地实现了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处,既满足了人们对舒适生活空间的追求,又很好的保护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2绿色建筑的优势

与一般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绿色建筑不仅资源利用效率高、可循环可再生、节能环保、健康舒适、低二氧化碳排放等优点,还可以迎合建筑市场中消费者潜在的环保消费需求,将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二,绿色建筑综合力强、影响大。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综合性强,一旦发展起来,将影响到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制造、建筑设备、管理、装修、能源供给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其所影响到的各行业,又分别会影响到更广泛的学科门类,所以发展绿色建筑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第三,以人为本,人类是设计的核心主体,更是建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所以,绿色建筑的根本是以人为本,密切结合人们的生活需求,从人们健康舒适的使用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那么绿色建筑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价值。第四,绿色建筑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的考虑,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以及日后使用等都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参照当地的技术与环境条件,尽可能地使建筑成为整个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绿色建筑起步晚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绿色建筑概念引入得较晚,起步也较晚,同时我们的人均资源又十分匮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很难为绿色建筑的发展界定统一的评判标准。但是由于人均资源十分贫乏,所以发展绿色建筑迫在眉睫,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2.2对绿色建筑理解不到位

缺乏对绿色建筑的正确理解,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依然不足等。长期以来,我国对能源的管理偏重于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几乎是空白。另外,全国节能建筑比例低,而节能省地型住宅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

2.3对绿色建筑实施性不强

缺乏操作实践及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建筑中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污染严重,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3 绿色建筑发展的可行性及发展策略

3.1绿色建筑发展的可行性

环保意识增强。建设施工过程所伴随的必然是能源消耗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的过程。随着近年来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大多数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室内空气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兼顾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因此,传统的高消耗发展模式必然要向高效的环保型发展模式转变,绿色建筑应时而生,也符合现今世界建筑行业的发展的潮流。

各级政府和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环境的控制开始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率先通过了环境管理标准认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一方面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使施工过程逐步实现节能、降耗、低污染,为国家、社会和人类的环保事业作贡献。同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选择绿色建材,适时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

3.2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转变观念,加深领导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基础性职能更为重要,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鼓励市民使用建筑节能产品(如在房屋装修时尽可能使用新型节能材料等),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消费者来尝试,此外,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的自发性和无序性必须由政府加以规范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