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采购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1 16:40: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一体化采购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体化采购管理

篇1

建筑业相对于制造业是一种生产过程相似,但产品种类截然不同的订单式生产活动。根据工程采购方式,业主要求的不同,临时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此外,在一个固定的供应链内可能同时存在若干个临时供应链,这是由建筑业生产的单件性和一次性特点决定。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应该是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

1.1订单驱动式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建筑施工单位的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用户需求订单即项目订单产生需求订单,需求订单产生订购订单,订货订单再驱动材料供应商。

1.2外部资源管理式采购管理

传统采购管理的不足之处,就是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缺乏合作,缺乏柔性和对需求快速响应的能力。准时化思想(JIT)出现以后,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购的弹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增加和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1.3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式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项目采购中,承包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双方不再孤立地看待各自的企业,而是用总体表现、总增加值和总成本作为决定企业内外行为的衡量标准。在这一关系下,双方将有如下特征:利益系统性、信息共享、快速反应。

2.供应链一体化关系的建立

借鉴供应链管理理论和采购战略管理理论,建筑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流程系统构建成内外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内外供应链一体化体现了公司项目部、物资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求信息集成与优化的思想,有利于供求信息的沟通、缩短采购周期、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对供应商、公司物资部、公司项目部都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由“公司供应链一体化模型”可见,公司把物资的需求、供应统一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同原属于公司外部的供应商建立供求合作关系,使供应商真正地参与到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当中,使外部供应链与内部供应链统一到一起。把供应商、物资部、项目部看作一个大团队,特别是与一级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和维护。

这时,对于供应商、公司物资部、公司项目部这个大团队之间的关系管理就非常重要,它们三者之间即是需方,又是供方,大家共进共退。除保持必要的商业机密外,加大技术、供求数量、时间、变更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及时准确地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

3.公司内部物资采购目标责任制的确立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使工作任务得到圆满落实,必须建立相关的目标责任制度。目前,因为项目部采取独立核算、独立运做的方式,造成项目部只关注自身利益,不考虑其他部门、其他项目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加强互相配合的制度保障。

3.1供应商:必须及时与采购方沟通,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有权维护自身权益,有权向公司物资部或主管领导反映供货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

3.2项目部:积极配合公司物资部关于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相关培训工作,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并及时与相关物资采购人员沟通,使采购失误率达到目标要求,并对采购失误率与物资部共同承担相关责任,对规格、型号不符,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物资做好不合格材料记录,并提出处理建议或措施,报物资部,协商进行退、换货处理。

3.3物资部:积极与建设单位、供应商、及相关各部门沟通、协调,对各项目部做好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培训工作,做好采购管理的相关工作。另外,公司应明确采购人员合同谈判权限,比如:关于预付款比例一项,与战略供应商签订的“大合同”条款可以采取固定比例,而单项合同的预付款比例采取分档措施,15%以下为一档,15%~20%为一档,20%~30%为一档,30%以上~100%为一档。档位与相应工作岗位的职权配套。特殊的采取现款结算的材料也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战略供应商可以简化货款支付审批程序,以提高相关供应商的效率。

3.4其他部门:合约部配合合同盖章、归档工作,财务部负责货款支付工作。

4.物资需求计划的变更

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变更的普遍存在,造成物资需求计划的动态性、多变性,实际需求往往与预算、前期总需求计划存在较大差距。物资需求计划的变更会造成物资采购工作的反复操作,降低采购效率,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工期进度,因此,应建立相应的需求变更响应措施,提高变更物资需求计划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加强项目部、物资部、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增强采购弹性(根据具体情况及变更额的幅度,对已签定合同的,以补签合同变更协议形式调整合同;对未签合同的,应及时修正)。

4.1物资需求计划的变更。为节约时间和纸张,应采用电子版,提高电子化办公程度。针对变更内容,在原计划的基础上,用字体颜色做好标记,黑色表示未变更部分,兰色表示变更部分,并注明原编号“××号”计划作废字样。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作时间,提高效率,而且,使采购人员一目了然,大大降低采购人员的询价单编制和询价工作量。并提供给供应商统一的询价/报价单电子样本,从而提高供应商的报价速度和标准度。

4.2合同变更协议。对于已签定合同的,采取合同补充协议方式变更,此合同补充协议双方同样要履行签字盖章手续,并作为货款结算的依据。

4.3变更应急响应措施。项目部主管专业工程师在获得确切变更消息后,对于已提交相关物资需求计划的,应立刻电话通知相关物资采购负责人,终止物资采购人员的相关询价工作,如工期紧张,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经领导确认同意后,同相关供应商联系优先采购,相关手续由责任人之后补齐。

5.供应商管理

由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理论可知,供应商是工程物资生产、供应、运输、服务的提供者,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的有力保障,良好的供应商资源和供应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工程项目合同履行能力。

首先,供应商信息的收集是遴选的开始。建立供应商信息收集机制,扩展供应商来源渠道,比如:相关单位、个人介绍、相关专业专刊、市场信息、网络资源等等,做好分类归纳。同时,物资采购人员必须做好时间管理,有主有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企业及相关资质资格资料认真核实。

其次,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定。所有供应商必须经过评定且合格后才可划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经评定不合格以及暂时不需采购物资的供应商,应统一存入供应商资料库中,在特定期限内暂不从此类供应商采购,待此类供应商整改合格或需要时,再行评定。

最后,合格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经评定合格后,公司物资部应把结果通知相应供应商,并分类整理《合格供应商名单》,物资的投标单位必须是合格供应商。这些将作为供应商分级和评价的基础资料。

一级供应商定位为战略伙伴,指属于A类物资,且具备长期合作需求的供应商,比如:水泥、混凝土砼、钢筋、砂石、电缆电线、电缆桥架、母线等等。因建材市场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其价格波动性大,致使采购管理必须加强市场信息管理并积极改善同供应商的关系,建立诚信机制,依据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战略管理理论,建立供应商开发渠道,建立科学规范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与适当的一级供应商制定标准合同样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减少购销双方关于合同条款的谈判时间,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一级供应商的稳定性,共同构建购销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双赢。

二级供应商定位为长期供应商,包括两部分:一种是物资数量比较多、体量小、单价低、规格型号多样,比如:阀门、管件及配件、灯具、开关插座等等;另一种是物资数量少、总价较高,工程影响及关注度非常大,主要指一些设备,比如:制冷机组、柴油发电机组、高低压开关柜、变电设备、空调机组、洁具、锅炉、热力、消防、智能系统设备等等。

三级供应商定位为临时供应商,这类物资需求量很少,且价格也较低,比如:仪表、传感器、火烧丝等等。起辅助作用的辅料,比如:吊杆、螺栓、焊条、防腐涂料等可以采取分包采购方式。

待定供应商指暂未经过供应商评定或经年终(或项目竣工)评价不合格而由其他级别供应商降级待定的,统一存入待定供应商资料库中,在特定期限内暂不从此类供应商采购,待此类供应商整改升级后,再行采购。同时,将评价不合格的供应商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剔除。

6.公司购销合同

购销合同是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使公司供应链一体化得到有效运行,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联盟,提高采购效率。根据合同目标,把合同具体分类为:战略购销合同、普通购销合同、购销合同补充协议、购销协议。

6.1战略购销合同。此项针对与一级供应商签订《战略伙伴材料设备购销合同》,制订相关合同样板,适用于公司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长期的多项目间的物资购销合作,相关条款具有稳定性,合同有效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需要变更合同时,再行签订合同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即可,如部分条款与原合同条款相冲突时,应明确说明以“补充协议”为准。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与同一一级供应商频繁签订同类合同的谈判往返时间,大大缩短采购期,提高采购供货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6.2普通购销合同。适用于与二、三级供应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制订相应合同样本,具体条款购销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决定。

6.3购销合同补充协议。当需要变更合同时,签订合同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作为原合同附件即可,如部分条款与原合同条款相冲突时,应明确说明以“补充协议”为准。这样执行可以增加合同的灵活性、动态性。

6.4购销协议。适用于零星物资采购,总价低于20000元的可以直接签订购销协议,相应条款简洁,减少合同审批程序,增强采购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7.结语

基于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将着重于通过整个供应链环节上的协同和沟通,从而改善整体供应链的绩效。建立一套适应建筑企业战略目标的科学、系统、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构筑良好的供需关系一方面能够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率、竞争力,做到以采购管理的改善来促进和带动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并努力做到:建立物资需求管理培训操作程序;建立规范的物资需求计划编制程序、技术要求和标准模式;建立合格供应商斟选、评定和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建立职责明晰的监督机制和目标指标明确的评定机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公司的实际发展和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管理会计是通用的业务语言,管理会计不仅仅是技术,更能影响整体的业务活动。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其财务业务组织能够达到业务单位和财务单位之间的平衡,既保证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也强化了人员的管理。首先,财务业务一体化加强了资金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其次,通过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把财务人员从大量的日常繁杂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管理水平。最后,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达到了所有财务甚至非财务数据的集成,业务程序的规范和信息共享。增加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度,提高了决策质量。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在我国发展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在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应用。尤其是在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境下,通过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来综合提高管理决策水平更加成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相脱离。目前很多企业意识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财务流程必须与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财务与业务是分离开的,财务业务系统处于分离状态,没有进行系统结合。第二,人员技能现状不能满足一体化发展需要。尤其是大多数管理人员技能也处于单一状态,没有达到一岗多能,财务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由此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第三,企业组织结构有待改善。目前企业的组织模式与管理会计模式大都是金字塔式的垂直沟通,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执行层,决策自上而下层层传递,效果自下而上层层反馈。过分制约了组织的创新精神,拉长了信息在途中的传递与消耗,不利于信息共享与及时传达。

三、面对财务与业务的整合,管理会计人员如何转型

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侧重在记录价值,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而管理会计侧重创造价值,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结合。所以就对管理会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重点不再是财务核算,而是应该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

会计职能从重视财务核算到重视管理决策。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更要熟悉业务流程,同样的,管理人员在熟知业务的同时也要了解一定的财务方法,以便于更加高效、准确地处理业务。管理会计是数字化的管理,重在管理而不是会计,应以创造价值为使命,以风险防范为抓手,合理配置与利用财务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效率。管理人员更要不断学习管理会计新理论、新知识,在实务中进行创新应用,提升管理会计专业技术水平。

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企业应首先设定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将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起财务与业务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会计模式,便于管理者进行分析与作出决策。

结合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需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采购、仓库、销售等等系统进行一体化融合,共享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实现信息实时传递和有授权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为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打下根本的信息基础。

第二,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和项目,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资源,包括学习模块和其他交流工具。注重管理人员一岗多能的培训,不仅要专于本岗位的技能,还要综合了解其他相关业务知识,有利于企业整个信息链的衔接与执行,为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篇3

在石油企业不断追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降低材料消耗无疑是一条简单高效的便捷途径。及时准确采购到价格性能最优的产品,保障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供应,不但可以降低材料消耗数量,减少积压报废及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有效避免因物资供应不畅而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运行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本文结合油田物资供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单位实际,就单位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计划管理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的途径作一下探讨。

一、需求计划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随着油田物资系统的改革和体制机制优化完善工作的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物资供应模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通过培育主力供应商,推进业绩引导订货机制,构建稳定的供货网络;强化需求计划管理,逐步发挥计划指导采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大力推进框架协议招标采购;规范领料管理,严格执行月度物资领用审批制度。

二、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生产用物资基本得到保质保量的及时供应,但物资需求计划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物资需求计划准确率亟待提高

由于过去长期的供应管理模式的影响,各用料单位计划管理比较薄弱,三四级单位已习惯于随用料随报计划,造成月度计划少、追加计划多的现象。而追加计划审批非常困难。同时,供应处开始以年度和季度物资需求计划指导招标采购。但由于多年来没有建立物资消耗各项资料,对主要物资的消耗规律不熟悉,三级物资需求计划上报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到整体计划准确率不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大提高,这将直接给物资及时供应带来困难。

2.物资供应系统职工队伍人员老化严重,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物资供应人员中,45岁以上的职工占总数的60%左右。这部分人员当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基本上集中在管理岗位,操作岗位的人员大部分是高中或技校文化程度。职工队伍老化比较严重,年龄出现断层,操作岗位的职工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年龄偏大,业务培训收到的成效有限。

三、提高计划准确率和采购效率的措施途径

紧密结合油田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实际,紧紧围绕“提高保供降本能力、提升规范管理水平”这条主线,发挥好“保供、降本、监管”三项职能,强化运行措施,才能更好地为油田生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需求计划管理

物资需求计划是物资采购工作的龙头,计划的准确与否关系物资采购工作的质量,因此提高物资采购质量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计划管理,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率。由于物资领用是先开具领料单据经审批再领用。而每项物资要经过申报计划、招标、供应商签合同后才具备供货条件。同时,供应处加强了对季度和月度物资需求计划的监督,将计划准确率纳入到物资供应指标中进行考核。

2.加强采购价格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控体系,加强价格的分析与研究,定期进行物资采购价格市场调研,准确掌握物资市场行情和价格趋势,确保各项物资采购价格合理。从降低采购成本和保护员工队伍的高度,对物资招议标进行再认识,加大物资招议标力度,增加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坚持质量、价格兼顾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提高招标的质量和效率,既要严格控制采购价格,又要克服片面追求低价格而忽视物资质量与功能的倾向。

3.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理

要选择名优厂家作为物资采购的主渠道,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建立健全采购质量跟踪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物资入库验收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加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努力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在供应商评审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供应商供货质量、服务态度和供货及时率等方面信息的及时搜集工作,保证供应商及时供应满足生产需要的产品。通过这些措施,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满足生产需要和安全要求,避免因质量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或工程返工,杜绝或减少损失。

4.加强采购资金管理

自油田下发《进一步加强领料管理的通知》后,供应处进一步规范了领料程序,对物资器材实施专款专用的领用制度。针对这些问题,就要加强与生产单位、供应处业务科室、主要生产物资的供应商的协调沟通,做好计划执行后的核销、供应商合同签订情况的落实、三级需求计划的汇总等各项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器材领用申请计划的准确率。

5.强化“监管”职能,规范内部物资供应管理

结合管理局和供应处先后下发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精神,进一步强调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各三级单位具体操作人员培训力度,明确各三四级单位在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物资领用、保管和发放、物资结算管理、废旧物资管理、帐册资料管理等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141-02

1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习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财务部门及一般会计工作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实习岗位。其中,有48%的学生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习,有32%的学生从事一般会计工作实习,有10%的学生到银行及非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实习,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政府机关参加实习的学生仅占总数的7%和3%。由该数据可以看出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工作,极少数学生的实习单位在银行及政府机关。

1.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调查

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涉及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多门学科,内容较为繁杂。虽然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的需求,但对于财务管理这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而言,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仅为20.3%,比例偏小,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实践教学课程未能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环境需要设置,内容缺乏职业特色,对行业热点与重点反映不鲜明。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所学不能直接为工作所用,实习单位需另行培训,院校与行业之间缺少有效合作机制。

1.3 实践教学师资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我校师资队伍中理论水平较高而行业经验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现象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实践教学的整体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导致了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难以对学生施以应用型教育。

1.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我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一系列培养学生基本从业素养的模拟实验室构成,实践教学与真实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专业技能练习,部分训练无法实际操作,导致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与合作企业的联合办学关系不够紧密,而且未达成科学的合作办学共识,使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停滞不前,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局面。另外,我校和实习企业对于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并未形成很好的联动机制,校方认为受客观因素所限无法及时指导与管理学生,企业出于种种顾虑不能依照规定对学生进行管理,导致实习过程中出现漏洞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础

2.1 构建原则

2.1.1 以人为本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与学生性格特点相符合的实践教学目标,制定与学生发展过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提升相配合的实践教学活动。

2.1.2 市场导向原则

始终保持市场导向原则,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财务专业人才,缓和财务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推动财务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 互助联动原则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各实践环节的互助配合与联动发展,突破实践教学因内容缺乏连贯性而造成难以继续发展的瓶颈,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2.2 构建必要性

目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较为普遍,包括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问题,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等,内容庞杂,没有形成专业科学的体系研究。我校财务管理专业难以解决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各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的专业人才供需错位问题,加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未能满足各行业的实际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要求,能够解决人才供需错位问题并促进财务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2.3 构建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高起点就业”为目标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起点就业”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设定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行业需求,注重实验、实践、实习教学的互补发展和衔接作用,使学生基层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努力追求“高起点就业”的财务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

3 财务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紧紧围绕着“高起点就业”这一构建目标和“三位一体化”这一特色。“高起点就业”需要学生完成岗位入门基础工作,即通过实践教学完成基层服务与管理能力的训练,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中层管理者队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实习三方面教学内容,逐步锻炼促使学生实现“高起点就业”的三层次能力。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必须通力合作对该教学过程提供支持与指导。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位一体化”特色正是应对该挑战的有效措施。

3.1 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化

学生从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到实现“高起点就业”需完成三种能力的培养,即通识能力、专业基础技能、职业发展素养,这三种能力是逐层递进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校内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而顶岗实习将完成学生职业发展素养的培育工作,使学生实现“高起点就业”。

3.2 教学内容三位一体化

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模拟实验、专项实训、专业实习三方面内容,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践能力训练,坚实了实践教学基础。制定教学安排时需注意三方面教学内容的衔接性。每种实践教学活动均有优劣势,如实验教学可模拟多种工作情景,多角度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但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有效性。实习教学可使学生进行实地学习与锻炼,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同时也存在着不可轮岗使得多数同学仅在一个岗位上进行实习,工作内容较为单一的问题,而校内模拟实验室又解决了这一问题,以此可见,互助联动发展的实验、实践和实习三位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进而实现“高起点就业”。

3.3 合作机制三位一体化

篇5

一、前言

采购管理是医院顺利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如何有效开展采购管理工作,是医院采购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当前很多医院在采购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积极采用良好的优化对策。

二、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采购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医院所采购的各项物品如:医疗设备、器材,以及后勤设备、物资等,大多是对于质量要求较高。很多医院在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可能会针对一些采购的显性成本进行全面分析,而针对其中的一些隐性成本,也就是不能够进行准确计算的机会成本之类了解不够充分。

2.t院在对采购供货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

医院针对大额资金物资或设备的采购,通常使用招投标的方式,这其中需要针对供货商的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医院在进行采购管理的过程中,容易缺乏管理供货商的经验,造成物资或设备的采购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交货时间延迟、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售后服务较差等。

3.医院自身采购管理水平不高

医院自身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不够高,有的是因为没有列好全面的采购清单,有的是因为采购预算工作没有做好,有的是因为没有拟定详细完善的质量要求和技术参数,有的是因为没有针对供货商的各项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等等,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医院采购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医院在采购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其采购工作的总体实施效果,同时还会给医院正常的运行起到不良的负面作用,延误到了各项医疗工作的良好开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优化采购管理工作,采用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应对,提升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和效果。

1.不断完善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

针对采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的各项制度,提升采购管理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采购管理制度中需要全面划分好采购过程中不同环节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明确责任。第一,需要做好采购管理的预算工作,将需要采购的各项物品情况全面列举,并征得相关主管人员的签字确认。第二,需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采购工作,选择合格的供货商渠道,针对供货商的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和评估。第三,需要拟定详尽完善的质量和技术参数要求,并取得相关人员的审批。第四,需要各相关部门人员执行采购合同的联合审核会签制度。第五,需要做好采购物品的验收工作。第六,需要指定科室专人领用物品出库,并做好记录工作。

2.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医院在完成大额资金项目进行设备采购的时候,通常使用的是集中招标的形式,这种采购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一些重复购置的问题,给医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需要积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包括数量、规格等方面,当设备必须进行采购的时候,需要制定出完整合理的购置计划和方案,经过如“医院采购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审核,并上报医院班子会审批之后再开展,能够有效减少固定资产浪费的问题发生。

3.加大供货商的管理力度

当前医院对于供货商的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经验,由此需要不断加大对供货商的管理力度,保证供应的各项物资和设备是合格、规范和高质量的。针对供货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医院自身的供货渠道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特别是需要针对招标的供货商各项情况如经营业绩、相关资质、成功案例以及价格和商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需要对中标的供货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如按时供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现阶段医院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医院采购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控制有一定的认识误区,医院在对采购供货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以及医院自身采购管理水平不高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应对和优化对策,提升采购管理的实施效果,医院需要不断完善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大供货商的管理力度,促进采购管理岗位工作得到良好的规范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燕. 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件下的医院病案管理工作[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5):449-450.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各地政府结合各自实际选择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体制,总体上,大部分省市地区采用部门管理制,少数省市采用委员会领导制。机构设置总体上按照“管采分离”的要求实施,但形式多样、分离程度不一。本文就上海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作些思考和探讨。

一、上海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特征

1995年12月《上海市政府采购试行办法》出台,经几年试行和几次修改,1998年12月《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办法对本市政府采购体制性内容进行了制度化规定和规范。

后经几次调整,2008年11月,根据市政府党组会议精神,原由市财政局受托管理的市政府采购中心整建制划入市政府机管局。在内容上,本市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呈现以下特征。

1.市与区(县)政府采购管理相互独立

按照上海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行政财税体制,以及《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区、县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辖区内的政府采购具体实施规范”等有关规定,市本级和区(县)根据各自的采购资金来源和支出安排,选择和建立适合自己实际的组织管理模式、内容政策、程序和做法。上海市与区(县)分别设立政府采购管理和执行机构,负责其辖区内的政府采购事宜,市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对区县政府采购负有管理和指导职责。大多数区县通过转发《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加补充意见或自行制定办法的方式,建立各自的政府采购组织体系并制定适用本区县政府采购实际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采购事项都各自独立完成。而市政府采购事项则很少利用区(县)采购资源和平台。

2、市本级实行采购委员会领导制,“决策—监管—执行”三分离,区(县)政府采购机构设置不尽相同

上海市级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实行市政府采购委员会领导制,“决策—监管—执行”三者相分离。

以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16个委办局为成员组成的市政府采购委员会是本市政府采购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政府采购改革方向、审议政府采购目录及协调政府采购管理等方面重大决策事项。

市财政局负责政府采购日常监督管理事项,市审计局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委员会和其它相关部门共同对数额巨大的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等。市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是本市市级集中政府采购机构,履行组织实施集中采购、接受采购人的委托采购、建立与本市政府采购相适应的信息系统等职责。市本级各预算主管部门是分散采购的部门集中采购执行机构。

上海17个区(县)都实行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领导制,但各区(县)政府采购机构设置的内容和形式不尽一致,大部分区(县)参照市本级的做法,设立集中采购机构并自2009年以来陆续完成了集中采购机构从政府财政部门中分离的工作,但有的区(县)则尚未实行管采分离,有的区(县)集中采购机构则直接隶属于区政府。有的区(县)将集中采购机构与招投标中心合并独立设置,有的不设立集中采购机构,实行市场化采购方式。

二、上海政府采购运行管理中的体制性问题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上海市、区(县)两级基本建成了两级管理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对推进上海政府采购工作和制度建设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一些诸如采购周期长、效率低、价格高、质量差等问题长期存在、重复出现,充分折射出上海政府采购运行管理在深层次的制度设计与治理规范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或需要完善之处。

(一)缺乏高效的资源整合效应,采购机构和采购业务运行的总成本高

上海市、区(县)两级的财税管理体制的特点是,政府采购组织分级设置、政府采购多平台、各自独立运行。一方面,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缺乏制度性的统一部署,市、区政府采购管理和业务运行机构缺乏必要的联动,市区(县)各行其是,机构运行和业务采购重复,总体运行成本高;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被极大地弱化,资源共享程度低。

政府采购的支出规模大和公共性、政策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宏观调控功能。上海政府采购资金总量支出规模巨大,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具有明显的调控引导功能。而上海政府采购两级管理体制的弊端大大地弱化了上海政府采购的经济调控功能,并使得政府采购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寻租行为产生、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二)采购管理制度适用范围没有实现采购业务、财政采购资金管理、预算单位的全覆盖

根据《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本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均属于政府采购范围,都应列入政府采购计划,在财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下通过集中或分散方式实施完成。现行上海政府采购管理制度适用范围上,没有实现采购业务、财政采购资金管理、预算单位的全覆盖。

一是公益性强、社会关注的基本建设、民生保障等大额的专项预算项目未纳入政府采购管理。

二是集中采购目录内以货物类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为一些易于操作且较为标准化的产品,工程采购纳入集中采购比例较低,服务类政府采购所占比重很小。对于资金总量大的工程项目,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非盈利性工程项目由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全过程参与,实行集中采购;大中型政府投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和统计范围,通过委托社会中介或采用“代建制”等方式实施分散采购。政府投资的市政道路和水利工程项目、中央部委拨款投资的部分尚未属地化管理的项目、为弥补市场缺陷在非竞争领域建立的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等的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管理。服务类采购主要集中在信息、物业服务等。

三是在集中采购目录之外和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及服务不列入政府采购计划,由采购单位自行采购。此外,本市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和工程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药品采购主管部门之间在采购管理职责划分上界面也不够清晰。

(三)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内容不完整、体系不健全、实效性不够强

篇7

2010 年,集团着手对所属企业普遍使用的物资实施集中管理,积极促进由企业分散采购向集团集中采购管控模式的转变,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

本文就集团创新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综合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集中采购”是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原有采购模式的种种弊端逐一显现,已无法适应集团快速发展的需要。集团采购管控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集团只有促使企业向“集中采购管控模式”发展,做到“集中渠道采购、规模效应采购”,才能争取到谈判主动权,挖掘供应链内在潜力,凸显采购效益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所使然,也是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1.1 构建科学的集中采购管控模式

集中采购是指由集团总部主导实施,与评估确定的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采购协议,集团总部统一购买、结算或所属企业分别购买、结算的采购方式,分“统谈统购”和“统谈分签”两种管控模式。

2010 年,集团为提升采购管理绩效,在外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在集团总部层面新增采购管理职能,在集团内推广先进的采购管理方式,同时充分发挥集团协同效应,以实现采购成本节省和供应商库优化,形成较为统一和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流程。集团总部遵循“统一对外,集中决策”的原则,集中采购需求,整合所属企业优秀供应商资源和技术力量,大力推进“策略采购”、“框架协议采购”,努力实现集团层面采购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经营策略以及物资本身特性,集团的集中采购管控工作深入研究物资分类,对不同物资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和操作流程,并形成相应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采购方式创新,有效地形成全局性或区域性采购框架协议,所属企业遵照框架协议,按照既定规则,直接派发订单,避免重复谈判,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

1.2 健全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采购管理制度是采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准则。为了提高集团采购管理水平,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集团先后制定了《采购管理规定》和《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等8 个采购管理制度和采购管理流程,作为规范所属企业采购工作的约束性文件,同时制定了《采购执行管理办法》和《采购质量管理办法》等4 个采购制度框架,并由所属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通过制定关键、通用的采购管理制度,整个集团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采购管理、运行和监督体系,使集中采购工作有章可循,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堵塞管理漏洞。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与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互相促进,并根据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为集中采购提供制度保障。

在操作流程上,集团实行“集中管理、分级执行”的采购管理策略。对于所属企业通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物资,由集团总部通过目录形式,进行集团集中采购;对于仅少数所属企业采购的重要原料,由集团总部通过目录形式,授权一家企业主导协商或企业间组成联合体共同协商,各企业分别执行采购;对个别所属企业采购的重要原料和重大装备,由集团总部通过目录形式,并牵头成立品类采购策略决策委员会,建立以年度或季度采购策略研讨为主的工作机制,对所属企业制定的品类采购策略进行审核、分享集团内相似采购操作经验,并最终决策品类采购策略,由各企业分别执行采购;对整个集团的战略性供应商,由集团总部实施统一管理。

2 以“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发展”为主导

强化供应链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必须以“价值创造者”为定位,以“集中管理、分级执行”的管控模式为导向,以采购运作能力的显著提高为核心,以员工能力与信息技术发展为支撑,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采购管理体系。

集团在其总部完成采购部门组织定位的转型后,建立总部集中采购平台,全面负责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实现集团生产所需的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的集中采购,最终实现采购部门为“价值创造者”的战略定位。随着集团总部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体系的逐渐形成,集团的集中采购管控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并通过健全的制度流程和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采购管控模式的有效落实。

2.1 实施战略性采购,协同供应链运作

战略性采购,是指对企业成本有重大影响以及供应风险比较大的战略性物资进行集中采购。这种采购一般通过协议方式确定供应商,并在双方之间构建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对战略性采购,集团可以供应链管理为抓手,促进采购营销体系规范化,与战略供应商(大客户)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和互品“年度框架、季度定价、月度协商”的工作机制;把一批知名的石化设备制造商和化工产品生产商培育成集团的战略供应商群体,全面提升集团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层次;通过建立与战略供应商之间生产计划、需求计划等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定期合作谈判机制。现在,集团已经与中石化、宝钢、神华集团等国内著名央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集团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企业为降低物料成本,控制优质资源,获取更多利润,必须延伸供应链,依靠自身优势,大力开发和管理好上游供应商,充分发挥供应商的作用。落实和推行规范的供应商动态管理,形成科学的供应商分类机制,有助于提高集团的供应商管理水平,实现对战略供应商的协同合作,为采购工作绩效的提升确立基础。集团协同供应链管理,一是有利于控制供应链上游资源,提高对资源的集中管理能力,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序调拨和合理使用;二是有利于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三是有利于优化采购渠道,获得供应商在技术开发、货款结算、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缩短供货周期、提高生产率、减少库存、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四是有利于与供应商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确保物资持续、稳定供应,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2 完善采购平台,打造信息系统

采购信息化管理(电子采购)是提高集中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是提供完整电子采购解决方案的系统平台。电子采购平台包括寻源和采购两大功能,其中寻源包含寻源管理、合同管理、支出分析、供应商管理等功能;采购包含采购执行、主数据管理、电子审批、采购目录管理等功能。采购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网上电子竞标平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子竞价平台只是一个提供供应商网上竞价的采购管理平台,它仅实现了电子寻源的一部分功能。采购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满足采购订单和审批,还要满足采购寻购需求、招投标管理、网上电子寻价、供应商管理、合同模板规范等功能,通过IT 系统达到一系列战略目标:即统一规范标准采购流程;削减物料、服务的采购成本;完善统一合同模板等。管理流程和标准制定工作与集团ERP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确保集中采购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通过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所属企业提高日常经营管理效率、发挥集团管理的优势、简化采购流程、节约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而且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使采购流程中的使用部门、供应商、采购部门、财务以及审计等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对采购项目的审批、文件的审核、信息的、供应商报价、监管部门的监督等实行全程电子化操作。通过采购流程的严格规范以及信息系统的完善,实现集团采购资源共享、成本控制、采购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提升采购执行的合规性和运作效率。

2.3 掌控资金流量,增强控制能力

资金流是采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流顺畅,是采购商务流、物资流、信息流有机整合和高效运作的关键。掌控资金流,实行集团统一财务结算,可增强集团的控制力,使采购资金得到最大限度利用,降低财务费用,并可形成经济库存,减少采购、仓储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减少库存积压,缩减所属企业供应部门相关人员,实现集团对物流的有效控制。目前,在采购资金方面,集团已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或分别)结算”;还将在物资储备方面,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物资特点及供应渠道分类储备。

2.4 加快人才培养,推进专业采购

优秀的采购人才是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取得卓越成效的关键。加大对采购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有效保证集中采购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集团所属企业涉及业务及生产产品覆盖面广,采购物资品类多,专业化采购管理难度大,对采购人员要求较高。实施及推进集团集中采购,必须有专业化团队的有力支撑。

集团应把系统内的专业采购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和高效使用,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提高采购管理效率,实现采购的专业管理和科学决策,提高集中采购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2.5 规范采购行为,加强有效监督

集中采购管控模式从制度上解决了计划权、采购权、使用权三权分离问题,使采购、计划、质量、财务和使用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同时监审部集中加强对采购工作的定期或专项监审,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环节的集中采购监督体系。只有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其反腐防变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采购行为,加强采购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才能有效防止采购领域腐败的滋生。

集团采购部将建立起集中采购的“供应商和价格变化通告机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到采购相关环节,促使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开展,提高采购过程的透明度。集团采购部对所属企业提报的年度和季度需求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求规格的完整性,发出紧急寻购的次数进行记录和考核,积极促进采购规格标准化和采购量向集中采购供应商集中;加强对资金计划、支付凭证及支付过程规范性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集团采购部在集中采购活动中,接受所属企业对采购渠道、协议条款等方面的监督,使集中采购工作得以良性循环发展。

3 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集团以电脑等8 个品类集中采购为试点,在外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通过对所属7 家试点企业217 家供应商的综合评估,最后入选集中采购供应商为37 家,涉及集中采购金额2 453 万元,预计节约金额566 万元,节约率19%。

集中采购规避了传统的单个企业孤立采购的劣势,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的直接成本,增强了采购方势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集中采购的间接成本的降低,则体现在企业采购人员的精简等管理成本的降低,体现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中的效率提高。另外,集中采购缩小了一些不规范企业的生存空间,而给予一些优秀供应商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

4 切实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集中采购是对现有分散采购模式的一次改革,在采购体系的构建、企业的认同等方面,必然会遇到新的困难和阻力。要切实解决问题,需抓好四个“关节点”。

4.1 高层管理者全力支持

集中采购工作本身就是集团中央集权的一个举措,在推行过程中势必会受到所属企业出于某种利益考虑而进行的各种方式的“抵制”,这就要求集团采购部门要具备较高层级的管理职能,因此集团领导要给予集中采购部门充分的支持和信任,确保集中采购工作顺利推进。

4.2 设计考核制度保证“采购时效”

“采购延误”问题是集中采购推行过程中企业反应较为强烈的一个问题,但这并不是集中采购本身固有的问题,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的是集中采购影响力不够,企业采购部门对集中采购的运作程序了解不够,集团与所属部门的采购接口不够完善;有的是供应商接单和供货等问题;有的是企业计划性不强或一些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过长、方案反复修改等原因造成,对此要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并采取严厉的考核制度,努力杜绝时机延误问题。

4.3 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集中采购意味着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从价值形态延伸到实物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资金使用的自由,必然触动一些企业和部门的切身利益。

在推行集中采购过程中,个别企业往往强调自身的独立性、特殊性和专业性,或以集中采购周期长、效率低、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产品等借口规避集中采购。个别企业对局部利益的过分强调和放大,必然会导致集团整体利益受损和失衡。集团在推进集中采购过程中,需要企业树立全局意识,强化一体化理念,着眼集团利益最大化,努力实现企业局部利益与集团整体利益的有机结合。

4.4 大力宣传采购管理制度的改革

目前集中采购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基层企业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对集中采购的认识理解问题。个别企业领导没有深入学习和理解采购管理制度的实质内容,在一些问题上“人云亦云”,对集中采购工作进行不切实际的指责,一定程度上给集中采购的实施带来了难度。要通过集团相关媒体报道、通过相关会议或举办学习班、培训班,提高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的认识和执行制度的能力。

篇8

二、国有通信企业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问题及对策

背负集团公司期望,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该专业子公司的供应链采购环节中举步维艰,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痛点

痛点一:经营环境快速变化(芯片价格上涨、新兴品牌迭代、智能技术发展)、终端品类不断扩充(从手机拓展到多形态终端,从硬件拓展到服务软件或集成模式的ICT产品),传统采购制度(即原有的终端采购手册仅局限于手机和非手机类的硬件、不包括软件服务等)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痛点二:随着电子信息化发展,运营商YD公司开发了自身采购与招标系统(ES系统),而该系统操作要求高,如投标前供应商需支付相应费用办理CA证书、投标时需加密上传应答文件,一次性全部操作正确难度大。而该系统仅是YD公司独家系统、不能与其他运营商及其他国企兼容,导致供应商配合度不高。

(二)采销模式下的采购管理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企业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对策一:明确贸易型采购的定义。复盘全流程、全面穿越,大胆提出“贸易型采购”定义,它与传统采购3个显著区别在于:①买来直接对外销售,②需满足毛利率管控,③扩充产品品类(硬件含泛智能终端、家电、日用品,服务包括权益、安装、售后服务,软件含app软件包、软件服务等)。对策二:简化ES系统操作流程。针对ES系统操作复杂的痛点,该专业子公司申请在ES系统中增加贸易型采购报备场景,报备项目由采购操作,无须供应商介入。

三、创新型贸易型采购体系建设的实施举措

在集团公司批复后,创新型采购的“赋能行动”——贸易型采购体系建设,在该采销一体化的专业子公司内部,系统性的全面推进和展开。

(一)明确贸易型采购定义并为其量身打造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创新采购的前提是合法合规,根基牢固。若定义不明,那实施中会出现各种偏差,若没有严谨的风险管理,则面临漏洞百出的异常或瑕疵。国有企业的采购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在摸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但需要的是安全的、有措施保障、有风险预警和探索,而不应该是浑水摸鱼的盲目前行。对此,该专业子公司做了以下3点行动。1.《贸易型采购管理操作手册》的。在手册中:(1)明确贸易型集中采购管理体系的架构,如下图1。(2)明确采购结果达成审核层级,如针对9000万元以上采购项目,由总部审批,在(9000万,1000万)一、二类公司的项目,由总部采购分管领导专题会审批,在1000万以下的项目,分公司相应层级等。2.《采购嵌入式廉洁风险防控机制手册》的。风险防控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创新型贸易型采购模式产生后,合规地图需要重新梳理,据此企业适时风险防控机制分册,并在手册中梳理出全阶段的贸易型采购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风险点,如下鱼骨图(图2)所示;针对具体的风险点,企业在手册中明确了风险等级、责任部门、具体场景、防控措施等(如下具体合规地图样本,样本1),并将手册宣贯、公文下发至各分公司采购部门,以得到更有力的落实和执行。

(二)执行毛利率管理及采购比价管理

毛利率管控和采购价比价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它们是企业节约成本最为有效的方式。1.企业构建毛利率管理体系。贸易型采购的特点之一则是要求产品采购需满足毛利率管控,毛利率是产品的灵魂,企业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利润是企业常青树的源泉。如何良性执行贸易型采购的根本之一是对毛利率做出要求、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由总公司动态(如月度)给出毛利率参考值,分公司/总公司业务部门/采购部门据此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用合理的采购价/出货价操盘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以此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水位。2.建立健全采购价格比价体系。为在采购引入中获取合理的采购价格,公开采购项目,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确保价格合理性。单一来源,首次采购应通过搜集公开市场上产品成本信息,选择合适对标产品的价格全面评估,后期采购需持续关注并对标公开市场同期价格。3.多元化采购方式的建立。在采销模式下的终端产品采购,若合作方能取得自厂家/上游供应商出具的唯一授权,企业可据此与其进行单一来源采购,此方式的采购流程更简单、时效更快速。在无唯一授权的情况下,企业可做公开采购。但公开采购中,因市场上产品品牌/型号不断迭代、商层级不断动态变化,为更快速支撑市场,该企业集思广益,衍生出创新的供应商引入动态短名单的灵活机制。首先,该机制包括立项—方案—采购结果3个流程,其中若一家供应商对其合作的产品的商务条款均一致、仅是各款产品型号、数量上限、采购价格不确定,此情况下可先做框架供应商引入模式,即通过公开方式引入多家框架供应商,形成供应商短名单。后期有产品引入时,针对产品,邀请短名单内所有供应商报价,遵循价低者得的原则确定订单执行供应商。以此保证产品价格的合理性和产品引入的高时效。

四、创新型贸易型采购实施后的效果分析

创新型贸易型采购实施后,该采销一体化专业子公司积极落实Y集团要求部门在执行贸易型采购过程中,遵循“能公开必须公开”的原则,通过合并决策、提前储备提升采购效率,通过价低者得的量化标准简化决策流程,制定出短名单公开方式的特色流程,通过合并决策,提前储备资源池,具体产品全流程从原有的12天加速至3-5天。

五、创新型贸易型采购的智能系统建设

该采销一体化企业需为运营商YD集团提供终端产品销售渠道,具有快消品分销和零售企业的特点,且上下游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对供应链的成本降低,库存降低,资金利用率提升、需求预测的精准度均具有较高要求。企业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等技术,建设了独具特色的DPS(数字化采购管理)系统,通过采购需求数字化、采购流程自动化、业务过程可视化,实现供应商、产品、合同、价格、物料等采购关键要素集中化管理,支撑终端采购全流程在线运作,保证采购实施、采购管理全流程管控到位,且简化了采购操作环节,提升了集中采购效率、且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能力均得以加强。综上,本文以采销模式下采购创新在国有通信企业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在对采购流程优化、采购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创新采购模式运作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实施对策,最终推动项目达到了提升采购效率、屏蔽采购风险的良好效果,本文可为国有通信企业、终端行业、运营商体系的采购环节采购创新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成本控制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早先企业大包大干的模式显然和成本控制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近年来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始在众多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但是和国外的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组织和流程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和采购职能的转变都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就会给企业的采购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一、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缺陷

在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中,需求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采取了最大利益化模式实现,在这种模式下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下面几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就是造成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和效益低。其二就是容易造成多头采购,也就是说一个订单可能会下发给更多的企业来完成,这种采购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引入竞争机制,但是缺陷也非常明显,比如多供应商订单量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造成采购成本高,众多的供应商也提升了管理难度。其三库存周转率低下,传统采购模式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就极容易造成原材料库存积压,同时也极易造成因为原材料采购不及时导致订单延期,从而给企业带来企业成本增加,信誉下降的问题。其四质量控制不能够融入到供应商生产工序中,来料检验的质量控制只能够确保满足企业生产的质量,但是却不能够确保供应商的来料品质合格,在来回退货交货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延时和运费增加问题。其四就是唯价格是选的供应商选择方式,显然不能够对供应商的综合实力进行甄选,综合实力和价格往往反比,所以价格并不能够完全决定一个供应商的品质。

二、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一)转变采购转变职能。

在现代供应链中的采购管理模式中,企业采购部门将不再是企业独立的一个部门,而是统一到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部门之一,因此传统的采购职能就要进行彻底的革新。采购职能转变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被动阶段、独立阶段、支持阶段和一体化阶段。所谓被动阶段指的是采购部门职能建立在相关部门采购需求上并根据采购成本最低策略满足相关部门或完成采购命令。独立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相对独立,可以独自采取科学的对比方法进行采购,实现采购效益最大化。支持阶段则表示采购职能开始实现了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并会采用一些采购技巧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体化阶段表示采购职能完全实现了和企业发展战略融为一体,这是采购职能转变的终极目标。

通过分析采购职能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被动阶段实际上就是传统采购模式的延续,依然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问题,而在独立阶段的表现,采购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采购新思想和通过科学方法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则主要来自于采购的务实工作以及吸收了其他企业的采购经验,在这个过程,企业采购部门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在支持阶段,采购工作的计划性更强,并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改变采购策略主因则为企业竞争需要,评价采购工作则通过竞争目标实现,评价供应商则以是否满足企业竞争需要,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主要特征表现的是采购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助力器。最后就是一体化阶段,这个阶段的采购职能是否实现主要体现在采购工作是否具有长期计划性,并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是否融为一体,采购工作评价是否按照对企业整体战略发展有益进行,是否完成采购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是否将采购信息系统集成到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信息管理方式实现,供应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采购职能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根据不同采购策略细分采购订单。

采购策略主要分为采购需求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以及采购风险两种,而细分采购订单则根据订单需求分为战略性物资、杠杆性物资以及瓶颈物资和普通物资四种。所谓战略性物资是企业生产必须品且只在某一个供应商购买,而且这个供应商还不能够确保供应,这类物品占成本比重大。而杠杆性物资则主要指的是采购价格微小差异就会对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其价格所占成本比重也较大。瓶颈物资则指的是价格不高,但是却很难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最后就是普通物资,这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各种辅助物资,比如办公耗材,能够通过多个供应商获得。

根据风险和利益的等同原则对于提供战略性物资的供应商应该实现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对于杠杆性物资而言,采购策略应该通过竞争性投标方式来选择能够提供物资价格和质量都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对于瓶颈性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持续不断的寻求新的供应商来确保这类物资的稳定供应,防范企业因为这类物资没有及时获得导致停产,降低采购风险,最后就是普通物资的采购策略则通过制度化采购程序管理实现,降低采购成本。

三、总结

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实现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降低企业的库存,以及能够融入供应商的生产质量控制,规避事后质量控制风险,以及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变化自然就会引起采购职能的变化,因此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购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楚认识这一点,将新的管理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1班)

篇10

用友ERP―U8V10.1系统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功能,完善了采购业务的处理方式,进一步加强了财务链和供应链的业务数据关联,丰富了财务与I务一体化的业务处理模式。

一、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概述

企业发生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时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在财务管理模块中运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资产增加功能完成资产卡片的登记、制单等处理,再到总账系统完成凭证的后续处理等会计核算工作。另一种是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环境下,运用采购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流程,再以采购订单为核心,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采购资产功能,实现采购流程中的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登记,然后通过应付款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应付款项的管理。

二、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与普通采购业务的比较

(一)相同点

用友ERP―U8V10.1系统环境下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是以采购订单为核心的资产采购业务,其业务处理流程同普通采购业务类似,即在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填制订货单、到货单、开具增值税发票等环节的操作,在库存管理系统进行采购货物入库的操作,在应付款管理系统进行应付款管理的操作。

(二)不同点

通过用友ERP―U8V10.1系统处理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由于其具有固定资产的属性,因此通常是根据发票和入库凭证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登记资产账,采购的资产不纳入生产和销售计划,也无须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资产的采购成本处理。在系统中相关操作的不同点具体包括:

1.单据流程。固定资产采购由于未纳入生产和销售计划,因此在请购单环节不能参照MPS(主生产计划)或MRP(物料需求计划)关联生成请购单,不能通过齐套采购方式下达请购单。在采购订单环节,固定资产采购不能参照MPS(主生产计划)或MRP(物料需求计划)、销售订单等单据关联生成请购单,不能通过齐套采购方式生成采购订单,资产存货不参与配额。结算后的采购入库单不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资产采购成本处理,而是进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照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完成采购资产账的登记。

2.初始设置。

(1)在公共基础设置部分,需要在基础档案的仓库档案设置中设置专门用来存放固定资产的资产库。在进行采购资产入库操作环节时必须选择资产库。在“业务类型”部分设置“固定资产”这一类型,并且在后续的所有固定资产采购单据操作中业务类型都必须设置为固定资产。在存货档案部分,属于固定资产采购的存货,其属性必须设置为“资产”和“外购”这两项,才可以在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的采购业务中录入固定资产采购的存货。

(2)在期初数据处理部分,针对固定资产系统启用之前已经入库的固定资产,直接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录入原始卡片的方式进行入库登记,不需要在采购管理系统录入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的期初采购入库单。针对票到货未到的情况,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录入期初采购发票时,需要将业务类型选择为“固定资产”。

3.日常采购业务处理。用友ERP―U8V10.1系统处理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以采购订单为核心,将采购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模块进行业务关联,实现资产采购业务的财务链与供应链实时同步处理。

三、用友ERP―U8V10.1环境下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燕华商贸有限公司2016年1月20日通过资产采购方式向西宁服装公司采购货架1套,无税单价60 000元,收到货物经验收合格后入资产库,开具采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号0000000007),并立即支付货款。该批资产以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案例分析:该笔业务属于资产采购业务,首先需要建立资产采购业务环境,进行对应的仓库和存货信息设置。其次,进行该资产的采购流程处理,其中,采购业务流程的所有相关单据的“业务类型”均设置为“固定资产”。第三,在应付款管理系统对资产采购业务进行应付款项处理。第四,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导入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且已结算的采购入库单,进行资产分配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完成该笔固定资产的登记入账。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如下:

(一)初始设置

该部分主要进行资产采购业务关键要素的设置,包括仓库的设置和存货档案的设置。操作步骤包括:

1.设置资产库。在企业应用平台进入基础设置基础档案业务仓库档案,添加仓库名称为“资产库”的仓库档案,其中必须勾选“资产仓”,不勾选“参与MRP运算”。

2.设置存货档案。在企业应用平台进入基础设置基础档案存货存货档案点击[增加]按钮输入以下信息:存货编码403,存货名称为货架,计量单位为套,存货属性勾选“外购”“资产”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存货信息。

注:设置该存货档案时,“资产”属性是该存货能够参与资产采购业务处理的关键要素。

(二)采购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1.填制采购订单。

步骤解析:采购订单是资产采购业务的核心要素,在单据填制过程中必须将“业务类型”这一项设置为“固定资产”。订单的其他信息录入与普通采购业务订单一致。

操作步骤:采购管理系统采购订货采购订单点击[增加]按钮设置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输入订单表头其他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点击[审核]按钮进行单据审核。

2.填制采购到货单。

步骤解析:填制采购到货单必须将业务类型设置为“固定资产”才能与同为固定资产业务类型的采购订单通过“生单”方式进行单据数据关联。

操作步骤:采购管理系统采购到货到货单点击[增加]按钮设置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点击[生单],在过滤条件中将业务类型设置为“固定资产”选择资产采购的采购订单完善到货单表头其他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点击[审核]按钮进行单据审核。

3.填制采购发票。

步骤解析:采购发票参照采购订单或入库单生成,同时进行现付业务处理,并与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生成“固定资产”业务类型的结算单。

操作步骤:采购管理系统采购发票采购专用发票点击[增加]按钮设置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点击[生单]在过滤条件中将业务类型设置为“固定资产”选择资产采购的采购入库单完善发票表头其他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点击[现付]按钮,输入现付的金额、结算方式等信息点击[确定]按钮点击[结算]按钮,完成与采购入库单的结算。

(三)库存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填制采购入库单。

步骤解析:采购的固定资产经验收合格后须进入具有“资产仓”属性且专门用来存放固定资产的“资产库”。该业务导入资产采购的订单或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采购入库单在与该笔业务的采购专用发票结算后会传递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生成固定资产卡片,进行采购固定资产入账登记。

操作步骤:库存管理系统采购入库单设置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点击[生单]在过滤条件中将业务类型设置为“固定资产”选择资产采购的采购到货单选择“资产库”,完善入库单表头其他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点击[审核]按钮进行单据审核。

(四)应付款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1.审核采购专用发票。

步骤解析:对采购管理系统填制的采购专用发票进行正确性审查,并依据其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应付账款确认。本笔业务在固定资产到货入库后与采购发票已进行完全结算,因此在设置应付单据过滤条件时选择“已整单报销”。

操作步骤:应付款管理系统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在应付单据过滤条件中选择“未审核”“包含已现结发票”“未制单”“已整单报销”选项,其他信息默认点击[确定]按钮在应付单据列表中选择对应的采购专用发票,点击[审核]按钮,即完成该笔资产采购的发票审核。

2.制单处理。

步骤解析:对审核无误后的采购专用发票进行制单处理,完成采购固定资产的记账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对现结采购发票制问保借方取[产品科目设置]中对应的采购科目,该科目一般是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而针对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则需要将该科目调整为固定资产。

操作步骤:应付款管理系统制单处理在制单类型中选择“现结制单”,点击[确认]按钮在采购发票制单列表中选择发票号为0000000007的采购专用发票,在“选择标志”一栏双击点击[制单]按钮在凭证界面按照业务资料设置凭证类别和制单日期借方采购科目若是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则手动调整为固定资产点击[保存]按钮,完成制单处理。

(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业务处理

生成采购资产卡片。

步骤解析: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环境下,供应链模块中生成的业务类型为“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单在与采购专用发票结算后传递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结转生成采购资产卡片。对于采购资产业务,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主要是进行以卡片形式的固定资产登记处理,由于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已经完成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记账,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需要进行制单处理。

操作步骤:(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选择[卡片]菜单单击[采购资产]菜单在未转采购资产订单列表界面选择该笔业务的采购订单选择资产采购订单后,在订单列表下方的未转采购资产入库单明细子表自动选中并显示对应的入库单;(2)点击[增加]按钮,进入“采购资产分配设置”设置该资产卡片的类别、开始使用日期、存货数量等信息,点击[保存]按钮,进入卡片录入界面;(3)在固定资产卡片录入界面设置其他必要信息,点击[保存]按钮,系统会提示本次结转生成卡片的情况。

四、小结

用友ERP―U8V10.1系统环境下要实现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处理,在遵循常规的采购业务处理流程前提下,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要素:在初始设置部分,仓库和存货须具有“资产”属性,在业务处理部分,所有单据的“业务类型”均须是“固定资产”,由于资产采购不纳入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因此,资产的采购成本不需要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处理,使用采购资产功能生成的固定资产卡片不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制单,而是在应付款系统中制单。用友ERP―U8V10.1系统环境下的采购资产功能进一步完善了采购业务处理模式,加强了供应链和财务链业务数据关联,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亚.用友ERP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操作研究[J].商业会计,2016,(9).

[2]牛永芹,刘大斌,杨琴.ERP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教程(用友U8V10.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柏菊,吕魁,姚兴山.基于业务流程的用友ERP-U8.72采购管理模块实践教学常见问题[J].财会月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