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可视化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1 16:40: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资金可视化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资金可视化管理

篇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新一轮学校的改扩建和易地新建如火如荼,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大量的新仪器、新设备,固定资产总量快速增长。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培养人才、保证教学、实验实训等实施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效能,既是当下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对提高办学效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领导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全员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当下促使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一要率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资产管理观念,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旧观念,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主要领导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全校广泛宣传,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 定期研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指导管理部门的工作,在全校形成对固定资产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宣传,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有赖于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和仪器设备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勿庸置疑,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着固定资产,因此,在管理上与所有师生员工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尤其是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要高度重视,理性引导广大师生既要当好各类固定资产的正确使用者,也要身体力行地当好资产的管理者和维护员。此外,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统一联动的管理过程,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年级(系部)和广大师生应自觉发挥好管理和维护职能,与资产管理部门保持及时沟通和密切协作,始终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以发挥好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和效能。

二、强化规范意识,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化

规范能促使实施过程严谨并有序,制度能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和规范。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建立一整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严谨规范做好固定资产采购、登记、入库、保管、领用、核算、清查、赔偿、报废制度等工作,并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校的投入。当下,很多学校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具体表现有:一些学校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甚至部分资产长期被个人占用;有的使用部门和责任人,不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随意出租、出借,甚至变卖固定资产;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校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普遍存在“自有自便当”的思想,往往“再度购买”,造成资产重复购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每年盘点的制度,未制定固定资产移交变更制度,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实物使用人与真正持有人不相符;有些学校甚至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产权界定,就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致使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从提出采购申请到报废回收,必须要经历八个控制点: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学校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财政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三、明确责任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和增值,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从明确宏观牵头处室、二级责任部门(年级、系部)和各类一线资产的责任主体,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学校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奖惩措施。其中,在宏观牵头处室中要配备一名或多名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且作严谨负责的同志担当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各责任部门(年级、系部)要选聘并建立一支思想优、责任心强和素质高的专(兼)职资产管理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各类学校应根据本校资产管理的实际和需要,对全体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引导管理人员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持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学校的固定资产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树立现代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必要性的认识,使其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力求以信息化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真分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改进管理手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产数据库,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常态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按照管理要求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将资产状况放在网上,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行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直到报废的整个周期的全程跟踪管理,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还可以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将过去集中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增加、变动、处置等大部分基础性录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使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使用部门管理资产的责任;还使得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的实时核对成为可能,加强了资产管理部门的监控与审核功能。

综上所述,坚持以“五种意识”为引领,以全员化、制度化、专业化、真实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和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日趋走上科学化之路,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效能与经济效益,确保资产安全、高效、保值、增值,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都.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财务制度[Z].1997

[2]财政部.教育部.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1998

[3]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Z].1997

[4]李健君.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篇2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农转资金)是中央财政为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前期性开发、中试、熟化阶段,于2001年设立的专项引导资金。资金设立以来,支持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农业科技项目,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3]。

1 农转资金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天津市自国家农转资金设立至今,共承担111个项目,获得资助经费7 600万元,涉及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保鲜、农业资源环境、食品安全、植物保护、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等领域。已完成79个农转资金项目的监理验收工作。据统计,79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37亿元(含农转资金7 6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91亿元,实现净利润3.15亿元,税收0.34万元;开发农业新产品107个,开发各类农作物新品种162个,新设备8 300台(套),新技术(新工艺)231项,建立了91条生产线和1 335个试验示范区(基地),新增就业人数18 509人。通过农转项目的实施,天津的农业项目获得 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农转资金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2.1熟化一批成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农转资金项目的设立,为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研制的最新成果提供了转化平台,加快了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使优质黄瓜、菜花、大白菜、西甜瓜及茄果类29个蔬菜新品种得到转化,新品种示范面积达到17.9万hm2。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通过项目的实施,重点解决了种子繁育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制种产量,降低了杂交种的生产成本,配套了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企业商品种子销售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内进行大面积示范,使得新品种的推广面积大幅增加,产品年销售额达7 600万元。培育的黄瓜新品种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培育的菜花新品种在我国北方市场占有率达40%。

2.2 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承担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天津市有72家单位在成果转化范围上有所扩大,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企业从一家养殖面积不过百余亩,鱼虾产量不足几万斤的小型个体水产养殖场,发展成为集水产苗种培育、淡水养殖、饲料加工、水产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公司现拥有266.7 hm2养殖基地、2 000 m2种苗车间、1 000 m2的培训中心。2009年公司养殖业的鱼虾总产量达1 791 t,实现销售收入2 227万元,当年公司总资产达4 129万元,总收入7 002万元。

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国家农转项目,熟化了玉米收获机的不对行收获、自行开道、行进间高位双向卸粮等技术与功能,完成各功能部件功能性与可靠性试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形成国家级自主创新产品。2006年9月在全国21种玉米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技术优势明显。如今产品已累计销售3 800多台,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完成机收面积46.7万hm2。

2.3 开发一批新产品,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项目的实施带动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示范推广,据对验收项目的统计,开发新产品达107个,并建立91条生产线。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了企业的销售市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天津市尖峰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从葡萄籽、苹果皮中提取活性物质的中试生产”项目,首次利用柱色谱技术大量富集OPCs含量高而高聚体含量低的优质葡萄籽提取物;同时以苹果皮渣和果树枝为原料,通过提取、纯化、喷雾至粉工艺过程而得到苹果多酚,苹果多酚富含儿茶素、表儿茶素、根皮苷以及原花青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该项目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抗氧化剂、抗诱变剂、抗变态反应药剂中。项目具有原料易得、变废为宝、成本低廉、提取工艺简单、耗能低,产品中有害溶剂的残留很少等特点。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地,出口创汇381万美元。2007年该项目开始建设到现在已形成年可处理葡萄籽600 t的产业化能力;年处理苹果皮渣1 250 t的产业化能力。利用酒厂和罐头加工厂下脚料葡萄籽1 200 t、苹果皮渣1 250 t,已为农业增收1 460万元。

天津南开大学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OW/50生物降解高性能长寿命通用发动机油中试”项目,产品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高温氧化安定性、超长换油周期和生物降解性。经中国人民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和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检测及科学论证,产品在油品质量、生物降解性、环境相容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节省燃料、性价比好,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性能指标符合美国石油协会(API)相关质量级别要求。公司还制定了22个产品标准,开发出46种延伸产品,实现了产品系列化生产。与其它植物油类原料相比,项目产品还具有“不与人争油”、原料来源可再生。对油行业来讲,实现了替代石油资源这一突破,意义重大而深远。

2.4 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农转资金项目的实施为天津市培养高水平农业人才93人,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114 527人次,提高了天津市农业的科技水平。

“花椰菜育种新技术研究及优质、抗病和高产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负责人孙德岭通过实施农转项目创建了高效的花椰菜育种新技术体系;育成五大系列1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椰菜优良杂交新品种,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亿元;部分良种已出口东南亚地区。孙德岭获天津市“花椰菜育种”授衔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列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获第四届天津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天津市劳动模范,被天津市列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提名。

“新型农田作业机械-‘4YLG-2.0型悬挂式玉米收获机’产品中试及应用示范”项目负责人郭玉富,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专利技术13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于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从玉米地走到大会堂的农民一线代表,同时是天津市第一个“工人农民技术创新奖”的获得者。

2.5 致富一方农民,提升成果转化速度

天津市为提升成果转化速度,促进农民致富,安排500万元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对有关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中的科技项目、科技培训活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等给予扶持。选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外的农业技术人才,突出科技特派员“不为我有、但为我用”,“高位嫁接”,“市场化运作”等特点。截止到2010年5月,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16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 043个,示范面积9万余 hm2;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及合作社54个,吸纳会员8 858人;形成利益共同体46个,领办龙头示范企业18个,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3个;培训农民135 610人; 吸引社会资金24 323万元,创直接经济效益8 383万元,受益农户达14 993户,人均增加收入1 300元。

2.6 建立一套管理流程,提高地方科研管理水平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从组织申报开始就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程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严格的项目监理及验收,对经费使用和经济效益执行财务审计制度。随着网络的发展,2006年国家农转资金项目实行网上在线申报。如今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直接面向社会和项目申报单位开展申报工作,在促进建立公开、公平、透明的申报管理机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实现网络化申报与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了集成化、分级管理的工作平台和部门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良好的工作机制,明显提高了各项目承担单位和各省市的科技管理水平[4-6]。

3 项目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3.1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对农转资金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把握项目申报、实施、监理和验收的各个环节。项目申报前,根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须知以及项目指南要求举办培训班,有重点地组织农业科技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学习国家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须知以及项目指南支持的重点,结合本单位成果优势申报项目。

项目申报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荐项目,委托天津市成果转化中心负责项目受理及形式审查工作,委托天津市国际科技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工作,按照专家打分排序进行项目推荐。对于准备推荐的项目,根据专家预评审时对项目材料提出的修改建议指导申报单位修改申报材料,保证申报材料符合国家农转资金的申报要求。

项目立项后,作为监理单位对项目监理和验收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项目监理验收前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调研,帮助单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执行科技部、财政部监理验收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

3.2 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确保成果顺利转化

天津市科委在“十五”期间每年通过其它计划对国家农转项目的承担单位进行资金配套。2006年天津市科委设立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培育国家项目或为国家项目匹配资金,部分项目被列入到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进行大面积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天津开发区对区内注册企业争取到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进行100%的配套支持。

天津市科委为了配合科技部农业科技转化资金专项,每年拿出400万元设立了天津市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制定了天津市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申报须知,每年安排20个地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自2006年至今,列入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的项目有101项,共安排经费2 065万元,吸引社会资金49 951万元。

3.3 加强宣传与培训,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成果转化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开展讲座培训、现场会、科技大集、科技大蓬车、区县联盟广播、短信服务、科技信息报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宣传,将先进适用的新成果推介给广大农民,使农民充分了解和认识新成果,为成果的转化奠定了基础[7-9]。同时,天津市科委总结转化资金实施经验与成效,安排专项经费委托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电视部为天津市承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制作电视片,通过媒体进行项目总结与宣传。使社会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在农业农村经济中产生的巨大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王敬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与管理[J].中国禽业导报,2008 (16):22-23.

[2] 任龙梅,张立华,张颖力,等.依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6):7-8.

[3] 时飚,其日格,杨新宇,等.发挥科技优势 寻找市场突破口 探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新机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6-17,61.

[4] ,张景娥, 张铁桦.做好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J].农业科技通讯,2013(9):13-16.

[5] 李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矛盾和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1-193.

[6] 刘文超,赵增锋,杨海芬,等.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主体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8):148-151.

篇3

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概述

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类科技创新活动主体,对我国科研水平、科技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基本科研业务费得到有效的利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发展创新能力,在2006年,中央财政部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业务费),以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科研业务费在科研事业中的有效利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科研学科的发展与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人才培养。而要做到对基本科研费的有效利用,相关合理的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二、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在2016年,中央财政部修订并发行了《2016年中央财务部修订并印发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表明了国家大力支持公益性科研机构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的态度,充分的发挥科研机构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引领与骨干作用,并进一步规范了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以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该《管理办法》中关于基础业务费专项资金是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是用来支持辅助我国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展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要符合公益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研究方向、体现创新性与前瞻性等。

(2)《管理办法》中要求,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科研机构中40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负责的科研工作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年度预算的30%。

(3)对于合作研究项目,科研院所可以使用基本科研业务费联合院(所)外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合作研究经费一般不能拨至科研院所以外单位,确需外拨时应经管理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签订科研任务合同等。

(4)针对科研资金的使用规范,基本科研业务费具体开支范围由科研院所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科研业务所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公务卡”结算。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支出,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从严控制现金支付。

(5)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施期间,年度剩余资金可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连续两年未用完或者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项目中止等形成的剩余资金,报财政部确认为可留归单位使用的结余资金后,由科研院所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在两年内统筹安排。

三、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基本科研业务费成立以来,相关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也在逐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进与创新。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章程与管理组织,并设立了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申请的课题提出审查意见和遴选支持课题,并在符合研究所学科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资助原则进行择优支持。在审定资助课题的同时,也对所需科研经费逐项进行核定。至今为止,基本科研业务费及其管理办法的制定,对于调动我国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实施与成果的增长、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有较大的作用与成效。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取得的进步性成效面前,也不应忽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科研资金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宽泛、使用年度不均衡、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够、科研创新度不高等问题,不仅限制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和再投入,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金浪费。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经费使用范围不够宽泛

在众多科研机构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科研项目中所需要的基础材料费用、测试化验费用、加工费用等等,都是保障科研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费用。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仪器、设备的缺乏,极大程度的制约了项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二)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不同的科研项目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年度间任务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项目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发展研究情况对研究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使得年度间的科研经费随着项目的调整有所变化,导致经费使用年度间不均衡。

(三)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对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参与科研事业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科研机构的新近人才越来越多,课题申报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在基本科研业务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资金经费的使用就较为分散,资助的人数一多,经费就显得不够。这对一些重点项目的研究来说,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影响。

(四)科研创新度不够,课题产出较少

科研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突破、有发展。而在现阶段,科研项目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创新课题较少,科研成果也不够新颖,没有突破性。另外,有一些科研人员没有根据自己实际的研究水平去申请课题,导致申请的课题根本就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造成课题设立不切实际、难度过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或很少产出造成浪费。

四、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管理优化措施

面对当前科研机构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从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加强对科研的全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改进目前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一)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管理

在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金投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适用性较强、效果较好的观点与方法。对于一些有创新性的科研选题,在开始课题之前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确定可以进行实施后再进行试探性的投入,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浪费。之后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成果进展,再进一步的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科研课题评价方面,科研机构要坚持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要将对课题的评价,由以往对比任务书文本条款等固定框架,转变为对课题研究过程、结果的科学价值、学术价值评价。

另外,还要仔细分析预估承担科研课题的团队有较高的完成课题的能力与概率,保证科研结果能够顺利的进行产出,又要排除在科研过程中可能会对科研工作造成干扰的因素,为科研课题的进行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导师指导制

近年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申请基本科研业务费进行课题研究的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很多都是第一次独立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人的科研水平、研究经验等没有经过较多的实践与积累,因此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除了需要科研人员自己总结积累经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之外,由科研能力强、在综合素质高的“导师”带领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由科研经验丰富、道德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不仅能够对新型人才的研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培养,还能有效的帮助规划基本业务科研费的使用,使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与效益。

(三)提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社会对于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在致力于培养出高素质、能力的科研及管理队伍,旨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宣传、咨询以及管理等服务,特别要重视项目申请书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形式漏洞影响科研工作的进行。另外,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包括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单位内外的学术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眼界,通过与其他优秀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科研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经验。

(四)加强对科研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首先,根据科研单位的实际发展与具体规划,结合国家科技计划与科研费用的申请规范,有重点的对科研课题申请者进行考察评估,为申请科研课题、经费打好基础。在顺利申请科研课题后,要对科研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有效管理与使用,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质量与效益。

其次,对于受资助的课题,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研究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并应用重点检查、年中抽查以及年底提交书面报告等方式,用节点考察的方式对整体的研究过程进行把控分析。同时,对于没有按照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规定的,或是由于能力不足无法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有相关负责机构直接更换主持人。对于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预算执行,也要召开严格的监督、检查会议,进行审查、督促执行,酌情对无法按时顺利完成预算执行进度的,进行相应的资助经费核减。

最后,对于立项项目的研究进展与具体情况,要采取规范合理的措施进行审查,并设立相应的表彰或限制措施。对于项目认真计划并完成的、研究成果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以相应的奖励。对于研究发展较好且有继续延伸价值的项目,为保证研究的连续性可以实施滚动资助方式,积极推荐争取高层次立项。而对于研究内容、人员等调整不当的,或者项目执行不力而不能导致项目顺利完成的,及时要求负责人进行纠正,适当的减缓拨助的经费,甚至中止或撤销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并暂停其第二次申请专项资金的资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良好使用对于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要依据财政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管理制度,成立专项资金评审学术委员会及专项办公室,实现对专项资金的科学化管理,并在制度上、组织机构上以及人员配置上给予充分的保障。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实现科技兴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董辉,刘伟利,张颖珍,佘义,杨翊.探讨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中的作用及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

[2]柴新.科研业务费管理出新规严控现金支付[N].中国财经报.2016(002)

[3]郝志鹏,张燕卿,曾希柏,杨春莉.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06)

篇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气象部门资金量迅速增加,资金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决策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亟须提升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气象部门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人员,打破专业茧房,构建直观、易懂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让管理层迅速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还能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撑。财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同于改变常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式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对管理者产生的意义体现在事前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三个环节上。事前预测表现在决策活动未开始前,提前对被决策活动运行效果以及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强化管理层对决策活动的预见性与精确性;事中感知能够精确地拟化决策活动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决策活动的细微之处,有助于强化活动执行计划与政策编制的科学性;事后反馈就是可视化数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协助决策者动态化地了解决策运行效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总之,可视化数据在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事前预测活动的整体情况,精确掌控决策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地结合各类反馈信息,科学整改决策内容与实施方式,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效果,提升决策的活力性与有效性。

二、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意义

1.让非财务人员看得懂财务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从资金保障、科技服务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关注点出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成直观、明晰、易懂的图表,透过图表让管理层更直观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2.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同时,倒逼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规范财务基础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推进管业财融合新模式。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提供财务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财务保障能力。3.聚焦资金风险管理,防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贯通单位跨时间、跨系统的数据,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引入风险分析模型、预警预测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定制分析,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方便管理决策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救措施,有效提高各单位资金运行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4.促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很多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被替代,基层财务人员需要向战略性财务转型。通过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基层财务人员从核算、监督到核算、监督、分析的转型。

三、气象部门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1.重业务,轻财务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更加注重特定活动的完成情况,主管财务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专业人员,认为预算执行完成代表着财务工作的完成,读懂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非常困难,更无法利用财务报告获取有利于决策的信息。2.重核算,轻分析气象部门属于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仅仅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结合单位的目标及任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主动性也不够,致使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差,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3.重事后,轻事前目前,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传统单户核算+决算报表财务分析单一模式。全年收支情况、重点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都是事后通过决算报表得知,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财务数据的把控。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管理层能够通过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展示平台及时了解财务状况,聚焦资金风险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措施

1.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初步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茧房,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真正了解非财务专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提供哪些财务数据足以支撑管理决策。整理数据需求,初步按照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及结转结余资金、建设项目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六个方面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如表1.2.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财务基础数据是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完全取决于财务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加大提高基础财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财务分析体系的使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3.配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在进行数据方面的可视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加以配置,严格按照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要求,保障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4.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财务分析体系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管理层需要理解的财务分析数据,从原本的数字符号,转变成图形或者图表的形式。在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色或者图形,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的创建,丰富内容的表达。可以让管理层利用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交互,进而可以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价值的掌握,引导管理层充分发现数据规律,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基于管理层视角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从管理层的数据需求出发,构建满足管理层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用图表来展示。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比书面信息容易得多,可以确保对关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乱的报告或电子表格更快。所以说,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沟通方式,使管理层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信息。管理层在充分、详细地理解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研判、分析气象部门的收支趋势,准确把握气象部门管理战略和管理决策的方向。通过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使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的公共服务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春青.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研究.商业会计,2021(01).

2.张超.财务智能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财会月刊,2019(03).

3.魏紫萱.可视化数据分析对决策者的影响.数字经济,2018(05).

4.殷敬淇.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探索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新闻传播,2017(9).

5.刘磊.可视化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探究.通讯世界,2017(6).

6.谭开诚.新会计准则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3(09).

7.郑宗旭.电商企业新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8.孙晓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李明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浅探.中国证券期货,2012(05).

10.林黎,叶燕萍.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会月刊,2007(15).

11.卢兴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及中国对策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0(04).

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50-04

可视化管理,亦称“看得见的管理”,其是管理与IT系统的结合,旨在解决企业信息量过多、信息传递存在失真性和不及时性、管理者认知决策存在局限性等问题,提高企业处理问题的效率,实现企业全部业务线、生产线的透明化管理。

1 可视化管理的范围和应用(定位)

1.1 可视化管理研究范围

可视化管理的研究大体上是由现场目视管理的过程过渡到现场结合IT可视化技术管理的过程。其中,对于可视化管理的研究东方专家以现场管理和目视管理为主,即注重于用眼睛观察生产过程的管理,体现了主动性和有意识性[1]。现场可视化管理表现为看板管理、目视管理、可视力、现场管理等,主要方法工具有5M标准管理、5S管理、看板管理。其中5M即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材料)、methord(方法)、measurement(衡量)的管理,而5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的管理[2]。而目视管理是以红牌、看板、信号灯等方法为主导趋势[3]。

西方学者在可视化管理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研究如何利用IT系统是现场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收集、有效整合、加强关联性等使得管理决策更为科学有效。其可视化管理中运用的技术发展过程为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知识可视化技术。如图1所示

针对上述东西方学者的研究方向,可视化管理的研究主要范围三个方向:(1)对于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处理;(2)可视化管理界面组织结构、图像渲染、模块分类等的技术研究;(3)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系统开发应用[7]。

1.2 可视化管理的应用概述

伴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的指数方式上升,形成了信息大爆炸现象。企业如何在利用有效的信息决策和管理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第一,如果依靠手工输入、人工统计发觉有效信息,那么企业的业务效率将会随着信息的增多而逐渐降低,而且海量信息反应的重大问题人难以立即清晰识别,特别是对企业内部的生产事务处理、财务事务处理、运输事务处理、销售事务处理、安保事务处理等等多事务多信息的处理人工显得有心无力;第二,大多数企业存在多种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如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力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由于开发厂家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和编码技术,导致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率差,信息之间没有交互使用;第三,企业每日业务繁重,形式变化快,如何有效跟踪信息潜在关系依靠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难以实现,精神成本也很高;第四,信息传递存在已丢失性,特别在层级比较多的企业,基层问题信息反馈到高层领导决策时不仅信息真实性有所贬低,而且时间丢失严重;第五,现有办公没有针对员工认知心理的设计,导致员工易于疲惫寻找信息,疲于界面设计不够人性化而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可视化管理综合管理学、电子信息技术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通过数学建模、系统建模、软件开发,硬件设备的研究,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克服了传统的图像、字符、统计分析等手段的弊端,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困扰中解救出来,并探索无法目视的物体结构和特性,从而实现“分析客观数据、认知自然规律、解密大自然”的目标。

2 可视化管理的判定标准与方式选择

通过对可视化管理研究范围的了解以及可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本部分针对可视化管理中“以人为本”的选择原则进行阐述,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旨在解决企业各层次领导的不同可视化方式的需求。

2.1 认知心理有限资源理论

心理资源是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所消耗的资源和能量,外界刺激信息指进入认知范围内的信息(被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信息处理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处理信息的量和信息反应、处理的准确率,心理素质是人类处理信息时的基本技能和心理状态。那么心理资源可用公式表示R:R=f(i,p)[8]。

R为心理资源;

i为外界信息;

p为信息加工、处理;

f为心理资源函数。

物质世界的信息是多彩多样的,而资源是稀缺的。在稀缺的资源条件下,西蒙认为一切管理行为都有一个内在约束—— 可用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约束可能是生物生理、心理的限度,而人类理性是在这个限度之内起作用的[9]。如此,f将不是i、p无限制的投入转变为无限制的R产出。人类的有限度的资源(心理能力),给理性的发挥和利用划定了界限,且仅仅是在有限性的领地里,才存在着组织与管理理论生长的真正土壤。这就决定了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现象必定是节约的,人类需要有效的配置心理资源。这些“有限、稀缺”的约束是通过对进入“人脑”的信息进行感知、识别、选择和过滤,以及注意、思维、记忆、决策等稀缺心理资源来实现的[10]。认知心理学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大脑信息加工过程确实存在着心理资源“有限”Simon(1988,1989)认为心理资源有限主要分为感知能力资源有限、注意力资源有限、信息加工过程资源有限、记忆能力有限。

本文作者根据上述理论以及函数进行相应扩展,建造认知心理学函数如下:

R=F1(I)/F2(P)×[F3(S)+F4(E)]

R为心理资源,即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所消耗的资源和能量;

I为外界信息,即进入人认知范围的信息;

P为信息加工、处理;

S为信息展现方式,如文字表示、图画表示、图表表示等;

E为受教育程度;

F为函数。

该理论主要观点就是人的眼睛接受信息有极限、大脑的信息处理加工过程存在极限。而可视化的设计就需要避免心理资源的无效配置,过滤掉干扰数据和无效信息,并且利用可视化技术深度探索、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及时将有效信息呈现给管理者做出决策,同时使管理者最大限度而又“心情愉悦”的接受信息。

该函数旨在表示人类接受信息并处理的极限基本限制函数,具体解释如下。

通过人类基本信息加工效率F1(I)与进入人认知范围信息函数F2(P)来表示两个信息,一方面为人类认知的信息范围并不是无穷大,处理信息的速度同样不具无限性;另一方面表示当基本加工信息效率F1(I)与进入人认知范围信息函数F2(P)比值寻求最优时候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所消耗资源和能量才能减少。其次在[F3(S)+F4(E)]函数中选取信息展现方式和受教育程度最为次要影响因素,主要因为这两个方面是影响人类当时处理当下信息的主要因素,不过不是人类处理信息的绝对因素。这一点是基于人类最为高等生物本身具备处理问题能力,即使F4(E)=0,但是信息展现方式的等级评分也不会为零(因为只要是信息的存在,必然有它呈现的方式),这样这个R函数就不可能为无效函数出现为零现象。

综上所述,本函数综合人类认知心理学与人类本能生物学,得出人的认知存在极限,并称述了主要影响其极限的因素。

3 可视化方式设计

可视化方式作为可视化管理的研究分支,本文作者以认知心理有限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结合可视化管理的各层次管理者需求进行可视化方式的选择研究,并提出了可视化方式选择模式以及具体应用。

3.1 可视化方式设计准则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函数,在可视化管理的方式选择上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即设计准则侧重于用户的使用界面、由受教育程度决定的信息接受能力等,使采用可视化管理的管理者和参与的工作人员在心情愉快前提下高效工作。(如表1)

因此,可视化方式首先应符合工作人员的认知规律,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最快接受新的信息并及时处理。其次,应符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每一个行业拥有不同的职业特性,比如会计对于数据的排列方式、电气自动化研究者对三维图像建造都有固有的使用习惯,可视化方式选择贴合他们的使用习惯可使工作人员尽快熟练可视化管理使用方式。第三,应注意符合管理对象的现场场景。

3.2 可视化方式的种类

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可视化方式很多,如结构化文档、表格、公式符号、启发式草图、概念图、可视化隐喻、知识地图、模拟图像等。总的来说可分为5种:概念图、草图、可视化隐喻、知识地图、模拟动画和视频。

(1)概念图。

概念图是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其通常将某一主题至于各种图形中,用曲线将相关的关系连接,并表明概念的关系、内容和意义。常用概念图有Pichart、Venn、Pyramid、Circles、Bares、Network、Synergy、3D简图等。概念图有助于明确各信息的关系,降低信息的复杂程度,并使抽象的信息容易理解,辅助认知。概念图在煤炭企业可视化管理较常用。

(2)草图。

草图是对信息和知识的特殊描述,是粗略的信息图画,或者是信息加工过程更精确的细节。常用的草图工具有tablet-PCs、思维导图、windows和office图形设计软件等。草图描述了信息加工过程和知识处理的关键特征,快速有效的使信息形象化;其形式灵活多样,便于理解,并吸引工作人员的注意。

(3)可视化隐喻。

可视化隐喻指用图形化方式展示具体现象,并通过形象的视觉特征将抽象的信息、知识与特定域关联,并传达抽象的概念、知识的信息。其常使用自然物体、现象、行为、概念和人造物体,描述结构化信息,也可传达信息中隐含的知识。

(4)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企业内部知识导航图,显示不同知识之间的动态关系,一般其由知识节点、知识关联、知识链接和知识描述四部分组成。知识地图一般分为资源层、描述层、图表层,其中图表层描述知识资源的整体状态,描述层描述单个知识对象的信息,图表层、描述层是知识资源层的可视化映射。

(5)模拟动画与视频。

模拟动画和视频是用以IT支持的具有交互方式的信息可视化方式,让工作人员控制、交互并操纵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并通过模拟和识别技术促进信息发现、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其作用是通过信息交互,帮助在各种背景下问题的发现、解释、讨论,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以及获得新的知识。

3.3 可视化方式的选择流程

通过全文前部分对可视化管理的设计原则以及可视化方式的设计准则的研究,并且结合认知心理学有限资源理论的扩充和发展,本文作者构造了可视化方式的选择模型,根据模型选择企业各层领导的可视化方式的权限以及信息数据挖掘程度等。设计如图2所示。

上述模型通过提出问题、结合工具初步解决、利用判断方法解决问题、反馈修正解决方案的流程建造。

首先,根据目标对象如煤炭企业的管理对象的属性(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人力资源)、管理类型(纵向金字塔管理、横向扁平式管理等)以及管理职能(高层全局战略管理、中层各部门业务生产线管理、基层技术控制)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整理挖掘,并依照现有的可视化方式,对比不同的数据得出不同的可视化方式与数据挖掘结合考虑的方案。如针对人力资源部经理(中层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采取纵向金字塔式管理类型,搜集经理管理过程中需要搜集的各部门职工工作信息、性格信息、喜好信息等,通过数据挖掘的软件处理初步进行数据关联,初步提取有效信息并为下一步最准备。

其次,根据认知心理学有限资源理论,初步栓选出第一步方案中不最优的方案,并适当根据认知心理学函数调整方案。如某一部门采取横向扁平式管理方式,由于部门信息过大,管理人员几乎难以按时浏览全部信息或者有效及时处理信息,这就需要根据认知心理学函数调整方案,可以采取F4(E)函数表达的受教育程度更换就职人员,雇佣更适合这个职位的人,也可以依照F3(S)函数表达的信息展现方式引进ERP等系统进一步处理信息,使信息达到管理人员更为及时,更加精炼。

再次,将初步方案的数据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计算,利用数据比较各方案优劣,得出暂行方案。

最后以实际可视化工作的反馈信息再次调整可视化方式的选择。

3.4 可视化方式选择模型应用

依据可视化方式的选择模型,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初步得出各层次管理者对可视化方式的需求如下。

(1)高层管理:战略管理具有预测性、综合性、关联性强的特点,所以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将中层管理人员反应的问题及时的处理、将各部门隐藏的各种信息以及外部环境综合考虑,这就需要以实时的、及时的各部门上报报告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简洁明了的图表、文字反应,并能及时了解各部门系统的工作情况,迅速给予指导和意见。比如对待外部新的竞争者的进入,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现有专利发明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对比数据、销售部门的销售现状以及外部环境的销售平均水平、财务部门的资金运用状况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可视化方式建立的应用界面迅速获得信息并综合各方面因素及时作出决策。

(2)中层管理:中层管理人员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对基层管理人员做好指导工作,也需要合理为高层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所以中层管理的可视化方式主要以综合基层管理反馈信息为主,指导性的解决基层管理人员反映问题,并且远瞻性的提出部门发展计划,切实了解基层管理人员动向,了解公司整体发展规划。比如财务部门对于会计、出纳、盘查人员等每天的工作汇报可以及时收集并且处理,同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进行财务杠杆应用并将财务状况及时反应给高层领导,使高层领导对公司财务有准确理解并能为公司争取闲置资金灵活运用。

(3)基层管理:基层管理主要面对是正在发生的、频发发生的、具体的特性,需要针对生产、销售、财务等细小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所以基层管理人员的可视化方式以及时、准确为主,通过及时反应现场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突发安全等事件作出反应,防止使问题出现蔓延才发现。比如对煤矿的井下天然气浓度不仅需要安装警报器,而且需将现场视频以及警报器数据及时传输到基层管理人员操作界面上,并相应以醒目红色闪烁图形进行警告。(如表2)

4 结论

可视化技术通过东方、西方各专家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此时通过将可视化技术与管理的结合,首先对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处理,然后经过认知心理学理论将信息有效展示,最后呈现给管理者进行高效决策。因此,可视化管理方式以认知心理学有限理论为基础,IT技术数据挖掘和APH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为方式选择可视化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准确解决企业对可视化管理的要求,为企业管理注入更强活力。

参考文献

[1] 泽田善次郎.工场管理的可视管理[M].日刊工业新闻英文版,1991.

[2] 门田安弘,著.丰田现场管理方式:丰田巨额利润的秘密[M].李伟,李晴,译.东方出版社,2005:42-78.

[3] 吴明星,王生平.目视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21-85.

[4] 杨峰.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到信息可视化[J].情报杂志,2007:18-24.

[5] Paul Reilly,S.P.Q.Rahtz et al.Archaeology and the Information Age[A].A Global Perspective.1992:92.

[6] EpPler,M.J.& Burkard,RA.Knowledge Visualization: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ICA Working Paper #2/2004,University of Lugano,Lugano 2004.

[7] 史后波.基于认知理论的煤炭企业可视化管理与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4

篇6

1 前言

钢贸公司是全国大型钢铁销售企业之一,主要销售宝钢碳钢类产品,其销售量占宝钢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三分之一。钢贸公司依靠宝钢股份制造厂为后盾,在钢材贸易方面具有品种齐全、资源量丰富的优势,再加上良好的服务团队,很快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广泛的客户群。目前客户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直接客户达到1万余家。

2 项目背景研究

随着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内外部经营环境的严峻及诸多不确定因素给公司的经营带来极大地挑战,加强风险管理刻不容缓。针对上述情况及公司的自身发展需要,公司提出了从销售合同签订开始进行库存控制的管理思路,大力推行定金合同定时提货管理,合理控制定金合同订货比例,加快定金库存的周转速度,实现库存规模的合理、有效控制。通过控制与降低商定金合同比例、加快存货周转效率、加强库存账龄比例控制等管理要求的提升,实现对库存总量、总额、账龄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降低库存风险、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如何直观的反映库存现状及风险情况,不能光靠拉数据,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直观的系统,尽可能在风险发生前进行事先预警,为公司的总体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基于上述考虑,建立一个可视化的库存预警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3 项目主要内容

3.1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公司从开业至今已经积累了海量客户交易数据。现有ERP数据库中,销售合同有超过41万条记录,库存信息有超过440万余记录, 客户资金帐更是超过1650万条记录;并且,客户交易涉及的付款方式与提货方式多种多样。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和错综复杂的各类交易,如何准确将实物库存与财务库存的最小单位统一是后续对库存风险分类的基础。在实际的业务中,我们发现,公司经营的最小单位是钢卷对应的捆包,任何一个捆包都会关联合同信息,货款收付,发票结算等业务环节。因此,能够建立基于捆包的业务流程对照体系,是我们创新的方向。通过分析发现,公司的实物管理是基于实捆包的,但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基于资源,而非捆包管理,因此,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捆包化是关键。要实现财务数据的捆包化跟踪,又不能改变现有财务核算规则,给财务管理体系带来冲击,是我们一大难题。最后通过反复讨论提出了将财务结算数据反写到捆包表的设想。经过验证,这一方法可行。因此库存可视化预警系统需解决如下关键问题:

①直发捆包――为了消除捆包数据差异,规范直发操作流程,以股份三单结齐为依据,系统定时自动按照实捆包生成出入库, 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错误。

②发货环节--直发提单生成支持手工与自动并存,并允许欠款直发。

③资金环节―为了能跟踪到捆包的资金情况,系统支撑提单按捆包补欠款功能。

3.2具体实施方式

①根据考核目标及公司自身管理要求,库存主要分为三大类:业务库存、实物库存、财务库存,最常用的是实物库存及财务库存的差异分析。根据实物库存及财务库存的定义,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业务点,库存预警从实物、发票、资金三个方面进行排列组合,分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并最终关联到捆包明细上。

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三部分:采购、库存和销售,而在这三个业务操作过程主要涉及三个流的处理:物流(货物)、信息流(发票)和资金流(资金),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三个流进行整合提炼出风控九宫图(见表1)。每份采购合同都涉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其经过的业务流程主要是采购流程和库存流程,当这三个流全部进入库存流程,则表示该合同已执行完毕,若其中某项或某两项处于采购流程,则表示这一项或这两项还未执行完成。而供货合同与采购合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经过的业务流程是库存流程和销售流程,当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部进入销售流程时表示该销售合同已执行完毕,若其中一项或者两项合同处于库存流程,则表示这一项或这两项还未执行完成。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组合不同的控制风险点,通过Google地图可视化的展现出各个供应商及客户的风险情况,并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详细的展示每批货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转情况。

表1 风控九宫图

③根据已知的风险分类,设置合理的KPI值,区分风险的程度。引导管理者聚焦红色的“高风险”,关注黄色的“风险”;系统呈现,一目了然。

3.3跟踪处理手段

对于已经提示风险的数据,只预警不处理,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减少了很多。建立以风险责任人为管理纬度的预警报告推送,通过ERP操作系统的工作流平台,将各类风险预警信息以数据报告的形式,定时推送给风险责任人;系统流转,及时准确; 在系统发出预警报告的同时,通过短信平台以手机短信方式提醒接受人关注,确保风险预警报告责任人及时接收到预警信息。对于系统推送的数据限期反馈,无法划分责任部门的数据由专人统一协调跟踪处理。系统对于所有数据将做留存。

4 项目成果及意义

4.1项目成果

①确立了以捆包为最小单位的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

②实现了风险类型、风险级别的可视化。

③建立了风险识别9宫格的逻辑图 。

④根据实物、发票、资金的排列组合归纳出基于捆包为单位的库存风险种类。

⑤建立了基于时间纬度面向全业务流程的库存评价指标体系。

4.2项目创新点

①建立基于捆包的业务流程对照体系根据钢铁行业的特点,将各风险要素分解到最小单元―捆包,可以更加精密的控制库存。

②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为公司的差异化营销服务提供有效依据。根据系统提供的每日库存数据变化图,可以反映不同客户对市场行情波动的反应,并可据此适当调整营销策略,使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

③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可以反映市场的变化,根据系统提供的库存变化数据,可以一目了然的反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使用情况,便于公司做为调整战略的依据之一。

④将GOOGLE地图和客户风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业务经营风险的可视化。

4.3项目意义

①通过构建基于库存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加强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将内控自查变成常态化的日常管理,通过系统预警,提高对风险的关注,从而干预风险的积聚,有效控制和避免风险从量变到质变,规避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②提升库存周转,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有效降低库存风险。可视化库存预警系统通过对库存情况的可视化展示,使各类库存风险一目了然,为更好的开展库存管理提供了有效地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库存周转加快

通过对库存全流程各阶段预警信息的持续关注和处理,在途库存周期从去年年初的4.6天降低到目前的2.5天,定金库存周转天数也有所下降,平均总库存周转天数下降4.3天;

b、库存资金占用降低

通过加强库存全流程的关注,库存的总体水平有效下降,在今年较去年同期钢材总体价格基本持平的基础上,库存资金占用减少近10亿元,全年库存资金日均占用额减少超过3亿元;

c、由库存周转加快及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带来的间接效益

通过加快库存的周转、库存资金占用减少,提高了资金的周转效率;按同期资金平台贷款利率5.04%测算,资金占用减少带来间接收益:

=(2012年月资金占用-2013年月资金占用)×库存周转下降天数×贷款利率/12

=(18.68亿-15.59亿)×4.3 天×5.04%/12

= 3.09亿×4.3天×4.2‰

= 557.7万元

③通过对风险数据的反复确认,对系统中的滚动库存数据实现了全面的清理,避免了数据垃圾的持续影响。大大提高了风险的识别率,加速了风险的处理效率。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④通过系统,识别出频繁出现在高风险库存类别的客户,公司将通过调整对其的付款政策等的营销策略,降低库存风险。对于某类客户群及数量比较集中的风险,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流程或营销方案。

篇7

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可视化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是围绕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按省公司、计量中心、地市公司三大责任主体,从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立足,按计量资产投运前后主要分为质量可靠性指标与运行有效性指标,旨在提高计量资产的集中管理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一)计量资产质量可靠性指标。1.供货及时率=(每批次供货数量/计划供货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供货商;目的:反映每批次资产供货情况,掌握资产供货能力;意义:此项指标的集中可视呈现,为计量资产的集中管理、集中统筹、统一调配提供了最真实直观的数据支撑,既反映了计量资产供货到货情况,又为计量资产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货品保障,优化计量资产及配套工程物料的均衡配置。2.检定正确率=(每批次检定资产合格数量/检点资产总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供货商;目的:反映每批次计量资产质量情况,掌握每批次计量资产供货质量;意义:此项指标的波动起伏,直接体现单批次或某厂家计量资产的质量优劣,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预计分析,及时鉴别存在的固有性质量问题,把好质量验收第一关,防止进入下一环节。3.配送及时率=(每批次计量配送数量/计划配送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省公司计量中心;目的:反映每批次资产配送情况,掌控资产流向;意义:此项指标的时效性和流向性,在计量资产集中配送体系下,为配送工作质量考核和计量资产流向的整体掌控决策提供直观的、可追溯的可视化数据支持。并及时发现配送流程、配送行为中的薄弱环节,优化配送流程、规范配送行为、提高配送效率。(二)计量资产运行有效性指标。1.施工工艺规范率=(施工工艺现场验收合格数量/总施工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施工单位;目的:反映各地市公司计量资产安装工艺水平,提高现场计量装置运行质量;意义:此项指标的可视化管控,有效将计量资产施工管理从信息管理拓展到施工现场,为公司决策层及验收质量评定提供快捷准确的“第一手”信息,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防止计量资产因施工质量原因导致的计量资产“夭折”。2.可视信息准确率=(可视化信息正确数量/计量资产总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运维及巡检人员;目的:体现可视化信息准确可靠,促进可视化信息及时运维更新;意义:此项指标直接关系着系统信息可用性和更新及时性,起着保证资产管理系统真实可靠运行及普及推广的决定性作用,是所有计量资产管理行为的保证和基石。3.运维巡检到位率=(运维及巡检人员实际到位次数/计划到位次数)×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运维巡检人员;目的:监督运维巡检人员实际到位,掌握运维巡检情况;意义:此项指标的人员管控效益,保证了各项运维及巡检工作如实开展,保障了各项运维及巡检制度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三集五大”的精髓,达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

篇8

可视化图考试团建座位编排软件主要有3个模块构成,分别是学生信息的加载、教室信息数据库管理及可视化座位的显示及排座操作。

1.1学生信息的加载

本文所设计的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学生,不管是传统考试座位编排方式还是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在实际排座过程中,都需要拥有学生信息,也就是学生的班级、学号、姓名等等,因此,学生信息的加载模块主要作用就是将学生班级、学号、姓名等等基础信息通过复制的方式保存到针对性文本内。教师想要对部分学生考试座位进行编排,只需要通过编写加载指令,在文本内找到针对性的学生的基础信息,学生信息的加载模块会将学生基础信息加载到一个列表文件内,这样教师就能够找到所需要学生的基础信息,进而就能够对于学生考试过程中的座位进行编排[1]。

1.2教室信息数据库管理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越加关注,政府部门在教育部门每年所投入的资金数量逐渐增加,在这种背景之下,学校所拥有的教学楼数量及规模也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跟上学校发展速度,因此就设计了教室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目的将学校内的教室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学校内每一个教师所具有的功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硬件教学资源。教室信息数据库管理模块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将学校内教室的详细信息进行保存,一旦教室用途或者是功能在发生改变之后,教师在修改教室修改上面也十分方便,进而保证教师信息数据库与学校教室实际用途及功能相吻合[2]。

1.3可视化座位的显示及排座操作

可视化座位的显示及排座操作是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内的核心部分,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所具有的功能基本上都是通过可视化座位的显示及排座操作模块所落实的。为了能够让可视化座位的显示及排座操作更加便捷,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专门应用了c语言,并且将教室内的每一个桌子都设计了专门的表示方法,例如,将学生信息归纳到学生序列之内中,c语言为BOOLlsinlist;对于学生信息进行保存中,c语言为xoidserialize;考试座位上学生基础信息,c语言为CStringGetName;考试信息选择是否科学合理,c语言为BOOLGetlsselected。

教室在对于教学楼明确之后,就可以通过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系统内对于考试布局图进行初始化显示,教室在对于考试布局图分析研究之后,根据教室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考试过程中所需要应用的座位进行人工手工选择,在选择过程中仅仅通过移动鼠标就可以完成,保证考试所应用的座位全部都在鼠标所构成矩形范围之内即可。在对于考试过程中所涉及的座位确定之后,就可以在考试范围之内,对于学生考试座位进行设计,在该操作过程中,难点就是对于窗口通信划分上面[3]。

2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所具有的优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已经在各领域发展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教育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对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的设计,是提高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简化考试座位编排流程。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在考试座位编排内应用,能够有效改变传统人工手工座位编排所存在的局限性,将教师从座位编排工作中解脱出来,解决传统人工手工座位编排方式内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考试座位编排的科学合理,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教师对于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也能够有着清晰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4]。

3结论

可视化考试作为编排软件的开发设计,能够有效简化考试座位编排,教师在对于考试座位编排上面也更加容易,不需要对于考试座位进行大范围的调整,提高考试座位编排的合理性。可视化考试座位编排软件主要由3个模块构成,这3个模块在实际应用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其中核心模块就是可视化座位的显示及排座操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余鹏飞,郭磊,冯宇,等.电子化考试的作弊方法与防范措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2):46-49.

[2]曹树国.基于考场编排的改进分治混洗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6):295-298.

[3]曾用强.对计算机化考试的几点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0,(1):52-55.

[4]柳国洪,李金宝,丁亚涛.医学考试系统软件模块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35):235-237.

篇9

信息化必须监理

中国专业的信息化监理出现不超过两年时间,最初主要是为政府的大型信息化工程项目服务,后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对信息化工程监理的需求。但目前仍以政府为主,尤其是近年来一大批工程动辄就是成百上千万资金投入的重点电子政务工程。

对于政府而言,无论是信息系统的筹划,还是项目评估、设计、施工、验收、人员培训和交付,每个过程的质量都需要严格把关。而对集成商来说,面对政府对系统某些不一定恰当的要求,也难以应付。工程双方都希望有一个第三方来对工程的合同、质量、进度、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作为第三方的监理公司对甲方负责,并居于其中协调和推动项目,对项目的进度、效果和预算进行监控。

规范、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进监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豆腐渣”、“半拉子”工程的产生。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在制度上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

“监理”为何不行?

信息化监理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随着一些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施,很多信息化监理公司发现在具体操作层面出现重多棘手问题。例如监理公司在接到一个项目后,会根据工程的不同子系统撰写例如《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等文档来力图规范整个项目的进程和质量。但在乙方交付工程之前监理方根本无法看到乙方真实的工程现场。即便监理方坚持“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协调)的原则。但在整个监理过程还是会陷入“监理黑洞”,难免会出现进度拖延、资金超支等问题。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信息化监理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建筑行业的监理模式。建筑行业,工程可以在施工现场随时对工程的进行、质量进行现场监理,但是软件工程与属于知识高度密集,开发过程复杂多变,显现度很低,信息化工程监理根本就没有什么施工现场可以考察,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软件质量、合同执行情况也难以掌控。这就造成信息化监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操作性差、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

如何能让“信息化监理”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做到完全可视化的“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呢?信息化监理迫切需要营造一个“软件建设现场”,将工程建设过程可视化。信息化工程监理平台的理念由此孕育而出。

让监理看得见

那么“信息化工程监理平台”是什么呢?简单说是将信息化建设的工程过程可视化,不仅可以监控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而且可以随时看到项目的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由于整个信息化建设,从前期的需求调研到整个开发过程直至最后的软件交付,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的,确保了整个项目软件的安全性,从根本上解决了 “信息化监理黑洞”的问题。

在以往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沟通的桥梁和工具。经常会导致甲、乙、丙三方信息失真,沟通困难,甚至监理方无法确切得到“乙方”的“建设”资料。利用软件工程监理平台,则能给三方提供一个实时的信息交互平台,从而大幅度提高建设效率。

信息化监理需要将软件开发从立项到验收的每个环节都变得清晰可见。同时还要审核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文件、代码以及反复的系统测试,以能够保障软件质量。信息化工程监理平台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它能对被管理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范围、工程过程、建设质量、项目进程、人力资源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随时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监控管理,以把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到最小。

篇10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涉及许多信息,将其视为一个大体系,可分为若干个了体系。各个系统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各个体系自身也是随时间推进而不断改变的,这给许多动态信息的描述带来不少艰难。可视化技能拓宽了传统的二维图形文字显现功用,使设计、管理人员对数据的剖析更明白,并可通过三维图形直观地提醒信息的散布状况,判别信息的散布区别,发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络,然后更有效地掌握工程施工发展状况。当前用于图形处理的软件许多,且图形显现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在空间数据信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如空间数据构造不清晰,特点信息管理健全等。GIS特有的空间数据安排构造和空间信息管理功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故而,这篇文章以GIS为渠道安排动态数据构造,研讨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可视化方法。

一、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的特点

1、总体布置具有复杂性

事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地的特殊性,必须考虑到地形地势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如在高山峡谷中建设水利工程,必须提前设计布置方案,全面考虑水利枢纽组成部分、总体布局、建设地自然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和环境生态效益等因素,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方法、程序、进度的布置安排。

2、总体布置存在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根据水利工程的基本数据资料选择布置方案,按照工程设计步骤、设计规程和布置优化方法,选择可行性强,最优的布置方案。但是工程设计勘测深度、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政府发展规划等不确定因素均会对施工的总体布置造成影响,造成总体布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总体布置动态性

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布置不是一成不变,如总体布置方案需要根据工程所要呈现的总体特点、确切方法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并且施工方案要与施工的进度同步协调。此外,在进行总体布置时还需要对各个辅助企业之间的关系、辅助企业和建筑物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达到工程施工工艺的条件,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4、总体布置要求经济合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很高,而其中一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施工,如临时性建筑的搭建,以及相关辅助企业的费用,所以总体布置需要根据工程的造价总额和当地经济条件进行设计,综合考量,确保经济合理。尽量降低施工临时建筑物以及相关辅助企业的建设费用,统一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总体布置相对滞后

即使总体布置的方案合理,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段时间后都会暴露出一定的间题,但这些间题不是立刻显现的,而是在施工中凸显出来,因此,施工的管理者需要坚守岗位随时进行协调、控制和指挥。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总体布置原则及规划

1、布置原则

为了使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得到利用,因此在进行总体布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因地制宜。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条件,促进资源开发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善生活水平质量,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第二,科学合理。尽量减少临时性建筑的费用,合理安排,建设临时性水利工程时要把水利、电网枢纽工程以及某些永久性设施规划在内。第三,符合国家政策。水利工程的总体布置要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应的政策,如少占地,尽量不用耕地等。第四,结合施工地整体规划,进行有效布置。第五,根据工程场地布置的三个主要组成,先后做好铺垫,提高工程的衔接度。

2、总体布置的规划

首先,确定最主要的原则。如施工场地选择,确定单一整体或几个施工场地的组合,然后进行施工区域的具体划分和布置并实施。其次,结合场地的自身特点,如地形、地质、交通条件等选定施工场地,一般原则为由近及远,先上游而后下游,洪水位频率一般在5%左右的场地,同时,应把施工现场选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地带,避开枢纽两岸险要地势和坡陡谷深。再次,施工场地一般不选择在上游存在水库的区域,若果必须选择该类区域,应将在库区坝区就近处进行临时性施工场地建设。库区范围内建设的,最高处必须高于施工期间的最高设计水位。此外,还应避开主河道两岸的沟股洪水冲顶的范围、冲淤范围以及不良的地质地段。

三、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可视化计划

1、施工总布置动态信息可视化方案

首要,将表达信息所需数据收集整理以后进行预处理,转化成GIS能够调用的数据方式或文件格式。然后,将这些数据文件导入GIS中,经GIS有关模块转换成其内部的数据格式,使用该体系特有的数据安排构造来安排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的数据构造,联系复杂实体外型技能,如参数化建模办法等,生成施工总安置动态三维数字模型,此模型融合了施工总安置有关的一切动态和静态信息,是各种信息可视化的根底。因为水利工程施工总安置的复杂性,为科学、体系地剖析与研讨,将其视为一个大体系,依据系统分解与和谐形式,施工总安置可分解为施工导截流、大坝施工、渣场堆存回采、场内道路交通、地下建筑物施工等5个了体系。施工过程动态信息可视化也相应地分成这5个部分来实现,如图1示。

2、施工总安置动态数据安排办法描绘动态信息的关键所在是怎么表达信息的动态性,即时间性。具有物理意义的信息终究要由必定数据表达,因此,在实现信息三维可视化的同时,信息时间特性的表达变成研讨过程中重视的地方。因为GIS顶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起描绘空间实体目标,故施工总安置实体目标信息分为空间特性描绘和特点特性描绘,即用图形数据库和特点数据库来一起寄存动态数据。考虑到时刻特性独立于空间维,将时刻数据作为非空间数据处理,作为实体的一个特点值存放在特点数据库中,如图2示,图形数据则用来描绘施工总安置实体目标空间特征,如几许形状等。图形数据和特点数据经过内部标识码衔接,描绘图素的特点数据与其图素树立仅有对应的联系。

3、施工总安置动态数据可视化办法

(1)地势动态填挖可视化办法通过地质勘探作业或航拍取得施工场所的地势等高线数据,然后转化为GIS体系所能识别的文件格局,如AutoCAD中“.dwg”文件,保证每条等高线有高程特点elevation值。将此文件导入GIS中,用体系模块功用生成不规则三角网格(TIN)。对生成的初始TIN,消除因为等高线数据过于密布或收集信息缺少所形成的细小或细长的三角形,再通过内插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势模型(DTM),经烘托、纹理及光照等操作,树立形象传神的施工场所初始地表DTM。初始地表DTM是全部施工活动的基础,自身不具有时间特点,但关于地势的开挖和回填,如大坝基坑开挖、各种洞室进出口开挖、路面开挖及回填等施工活动有时间性。用由开挖边坡和底面组成的开挖初始形面子和地势TIN生成相交鸿沟,从初始地势TIN上沿相交线切去开挖初始形面子所包含的地势区域TIN(具体完成办法己另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a),所切去的地势TIN即为不断开挖掉的地势。TIN文件不便于修改特点信息,故将此地势TIN转化成shape文件,并将开挖时间作为特点值存储在该shape的特点数据库中,如图3(b)。

(2)动态地物实体可视化办法施工总安置中动态地物实体可视化的基础是树立可视化数字模型,该模型不只要满意可视化的需求,还需反映实体的动态信息。考虑到对全部施工总安置动态进程的描述,特点数据中既要包含几何特征及空间方位的描绘,又要思考时刻特性的表现。几何图形与其特点的联系可利用GIS的数据安排构造来建立,每一图素与特点表中记载为一对一联系,因为每一记载有多个特点字段,故图素与特点值为一对多的联系。以混凝土拱坝为例阐明动态实体的图形数据和特点数据的对应联系及可视化表达,如图4示。施工总安置中动态地物实体图形数据可分为点、线、面、体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5个子体系中均有触及。在数字建模办法上,关于难以用规矩模型表达的杂乱实体,如渣场、路途等,可用多个面围成的曲面表达其形体面。关于施工总安置中的规矩实体,可采纳参数化建模方法,此建模方法能简化实体的建模进程,很多削减重复性的建模工作,提高工作功率。

结束语

这篇文章提出水利工程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可视化办法,将施工总安置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在构造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的基础上,直观地表达施工总安置所触及的杂乱时空信息,传神再现施工总安置地形地物和施工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