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0: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课题申报书综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 课题设计论证包含的内容
1.课题名称。选好题是做好课题设计论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甚至可以说是关乎课题能否获得评审者青睐的关键要素。课题名称应明确研究的核心内容, 可采用研究的内容、研究的群体、研究的方法3个结构组成, 如,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应用的行动研究。
题名撰写需要注意:语言精练, 避免多余词缀, 最好不要超过20个汉字, 如果太长, 可考虑副标题方式呈现;用专业术语陈述句式表述, 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疑问句;题目切忌大而空, 要小题大做, 而非大题小做;避免使用诸如“浅谈”“浅析”“试论”之类缺乏研究自信的谦辞。
2.课题的研究背景, 即选题依据。做研究需要有明确的选题依据, 是课题研究的背景说明, 即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通常选题依据分为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2方面进行论述, 理论依据就是后续的文献综述部分, 现实依据则是指研究者在现实中发现的拟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课题的研究背景可以大到国家宏观政策战略, 如“健康中国战略”给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可以小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到的现象, 如不同榜样类型对激发学生运动参与有效性上的差异。撰写研究背景时可考虑从现实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但要言简意赅、切中时弊、直指问题, 避免冗长空洞的长篇大论。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即文献综述。所有课题申报书的设计论证部分均需要对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 目的是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存在的争议、不足和问题中寻找本课题的切入点。使评审者能够判断申报者对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以建立对其后续研究的信任感。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采用时间线索和主题线索。文献述评中的所谓“述”, 是指系统梳理回顾前人相关研究, 指出研究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一致的结论, 又有哪些争议, 所谓“评”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存在问题和不足?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4.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目标。无论在课题论证还是学术报告中, 研究目的清晰准确的陈述都非常重要。研究目的的表述方式通常为“本研究拟采用××方法, 旨在发现 (或揭示) ××规律, 解决 (或探讨) ××问题”。然而研究目的这样表述比较笼统、概括和抽象, 需要将其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研究目标, 即要具体解决哪些问题。如, 某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体育锻炼对高中生的健康促进作用, 具体的研究目标可以细分为:不同锻炼方式对高中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锻炼强度对高中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健康促进的差异性。
5.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意义通常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往往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具体问题, 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 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 在研究意义的撰写上更应侧重于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 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作用。同时,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理论指导, 能够进一步检验理论甚至是完善理论, 进而取得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
6.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当选题确定之后并不能立刻开始实施研究, 而是需要将所欲解决的大问题细分为若干个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小问题, 形成具体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内容时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即每一项内容就是一个问题, 且这个小问题既是独立的又是与其他问题存在着联系[2]。研究主要问题最好分层分标题逐一撰写, 以便评审者清晰了解研究思路。
7.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开始研究之前, 需要有明确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思路就是对研究的整体设计与把控, 包括:如何选取研究视角和切入点?从哪个问题开始研究?哪个问题是关键核心环节?是采用横截面研究还是纵观追踪设计?是单一研究还是系列研究?是理论思辨性质的研究还是逻辑实证研究?这些均需要在课题行动之前考虑周全。
课题申报书中需要陈述的研究方法, 是指在实际完成研究工作时所采用的资料具体收集和处理的方法。撰写研究方法部分时注意需符合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向, 如, 实证主义取向、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共同使用等;研究方法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 研究方法一定要契合于研究主题, 最恰当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所有研究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优势特征, 也同样存在着局限和不足, 多种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集多种方法的优势于一项研究之中[3]。
8.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的步骤是说明研究的先后进展顺序, 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阶段成果阶段和结题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要有阶段性成果指标。课题研究的步骤可以采用研究技术路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9.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课题论证中需要说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并能够针对技术难点提出可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也是选题的重要原则。创新点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 分析视角、研究方法、人群领域、理论贡献、实践应用等。
10.参考文献。撰写课题论证是在检索、阅读、引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撰写的, 需要在课题申报书中详细罗列参考文献。有如下注意事项:参考文献要与前文的引文一一对应, 并非将所有自己阅读的文献都罗列出来, 而是只罗列前文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要注意引文质量, 尽可能选用学术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 特别是SCI、SSCI、核心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二) 撰写课题设计论证的常见问题
1.缺乏对核心概念的明确界定。任何研究都会有1~2个核心概念, 对核心概念进行理论界定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体育教师在研究中往往忽视概念的重要性, 经常出现重要概念没有明确界定, 或是定义缺乏权威性的问题。由于核心概念界定缺失, 导致后续研究中的测量指标、测量工具、问卷设计、分析评价等方面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2.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中小学教师长于实践而短于理论, 他们问题意识明显而理论意识薄弱。表现为课题论中无论选题依据还是研究设计均缺乏理论支撑, 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论, 或者只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没有具体内容, 特别是与现实问题相关联的理论内容。
3.文献准备严重不足。多数中小学体育教师未养成阅读学术文献的习惯, 在课题设计论证中突出表现为文献检索不足、阅读不够、文献综述出现严重问题:综而不述或述而不评, 只是以往研究结论的简单堆砌, 并未呈现研究思路和主要结果;把工作现状或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 是工作总结而非研究综述;引文质量不高, 或占有资料不足, 导致分析出现偏差。
4.研究思路缺乏逻辑性。研究思路混乱表现在:研究内容缺乏细化, 笼统而模糊;研究的逻辑顺序不清楚, 缺乏层次感;没有研究技术路线图。
5.研究方法陈述过于简单。许多课题论证中研究方法部分的表述过于简单, 只是说使用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 但并没有详细说明使用什么问卷, 样本如何获取, 访谈哪些人, 访谈什么内容等。研究方法的陈述需要详细具体, 切忌笼统。实验法需要详细说明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类型、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测量工具名称、被试取样方式、无关变量控制方法。问卷调查法需要说明问卷来源、测量工具名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式、抽样方式、样本容量与分布等。访谈法则说明访谈对象、访谈主要内容、访谈结果处理方式等。
二、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 不可忽视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 务必重视前期研究基础
项目前期研究基础在课题申报评审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设计论证, 是评审专家们非常关注的重点内容。
1.课题申报并非临时抱佛脚的仓促行为, 而是长期积累准备的过程。体育教师需要尽早明确并稳定在1~2个研究方向做持续探索, 积累系列研究成果, 包括论文、研究报告、教材著作、影像视频、教学课例等。因此, 在申报选题时, 需要考虑哪些主题是自己前期积累比较多的, 应尽量避免选择前期积累较少的研究方向。
2.需要详尽呈现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学术经历及与该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包括科研课题、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译著等。前期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可以采用注明文献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获奖情况等方式, 表明该课题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 以期向评审专家证明课题负责人和成员有学术研究能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完成。
(二) 合理搭建课题研究团队
教育类项目经常需要团队共同完成, 研究团队人员结构 (年龄、职称、协同单位、研究领域、研究基础、专业知识与能力) 的合理性, 甚至关系到课题审批和研究活动的成败。因此, 申报人必须要考虑研究团队的合理建构, 尽量做到3个结构合理:一是, 年龄结构合理, 老、中、青三结合, 搭建研究梯队。二是, 专业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全部为体育教育单一专业。如, 某体育教师拟申报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方面的课题, 其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资源, 但相对缺乏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经验, 可以在团队中增加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研究成员。如此, 可增加课题评审者对该项目顺利完成的信任。三是, 协同单位结构合理, 尽量避免团队成员均来自于同一个体育教研组, 可以选择学校相关部门、其他中小学、高等院校的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之中。
(三) 规划研究预期结果
研究课题有经费支持就会有业绩考核, 需要在立项申报书中说明在后期结项时的考核指标, 即预期研究成果, 包括预期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通常在级别较高的课题申报书中都会注明预期研究成果的最低指标。如,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要求是出版学术专著1部, 并且在CSSCI上发表3篇系列论文。
研究预期结果要尽可能详细, 可以采用列表方式清晰呈现。如果课题时间周期较长, 可以考虑设计阶段性成果。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 (包括音像制品, 计算机软件) 、影像资料 (含课件) 、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1]。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学历。取得国外相应学历学位的人员,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
1.1护理副高级:具有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学历,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具有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4年以上;具有护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并获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2年以上。
1.2先工作后取得卫生类硕士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学位者,除了符合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任职和聘用年限外,获取学位后必须在专业工作岗位上聘任满1年。
2专业实践经历
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要结合岗位设置要求,与个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工作业绩和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参加护理专业工作天数;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天数;参加抢救危重病次数;主持、参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次数;主持护理查房数;参加护理专科门诊天数;康复指导次数;护理质量评析次数;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数;护理差错、事故。
3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申报人员须具有跟踪护理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任现职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与申报护理专业相关的论文,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
3.1论文要求
3.1.1提交杂志原件,论文刊登的杂志需取得CN和ISSN?统一刊号,所有申报的国内论文,必须提供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网址:http://gapp.gov.cn)期刊在线查询详细结果打印页面。
3.1.2提交外文版的论文需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国外杂志的论文,不能提供杂志原件的,需提供文献检索证明。
3.1.3《论文宣读审定表》要求
送审论文按要求进行宣读,并认真填写表中的内容。如日期、标明文章所在页码等;核心期刊文章需在表上标注核心期刊目录的序号。
3.1.4日期截止为申报年6月30日。
3.1.5不能送审的论文
3.1.5.1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中的“新闻机构查询”栏目中查询不到的期刊不能作为送审论文。
3.1.5.2综述、个案报道和译文不予受理,对罕见的个案报道由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审核后予以受理。
3.1.5.3所有杂志的论文清样稿、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证明不予受理。
3.2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奖项等方面
护士的科研能力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在完成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承担危重症的护理,挑战高难度的技术操作,主动搜索资料,阅读文献,确立研究课题,解决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拥有局级以上的在研科研课题≧1或获得科技成果奖的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前三名。
3.2.1科研课题或成果均须提供课题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结题验收等材料。
3.2.2有关科研奖项,均为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申报时须提供正式的获奖证书或证书复印件,评选获奖证明材料不能作为申报材料。
4职称外语合格证
4.1卫生类英语:A级有效期4年(如2014年申报的2010年考的有效)。
4.2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并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可以申报。
4.3从外省市引进人才申报职称时,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5职称计算机合格证
5.1考试模块要求
1956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员需考2个模块;
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需考3个模块;
1970年1月1日起出生的需考4个模块。
5.2证书有效期一般为4年,计算时间从最后模块考出日期起计算,有效期时间延长到当年年底。
5.3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并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可以申报。
5.4免试条件
5.4.1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高级资格的,可以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
5.4.2博士毕业四年内可以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
6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书
1、所选课题以延庆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所颁《课题指南》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题目,对延庆县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课题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
3、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备完成该项目的主、客观条件。
在符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优秀中青年教师和边远地区结合当地实际与发展需要的研究项目,予以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
二、课题申报人(指课题负责人)条件
1、小学系列须具有小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学系列须具有中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
2、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3、申请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九五”承担的延庆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十五”课题。
4、课题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项或两项以上县级研究课题。
三、课题的申报
1、县级规划研究课题,应在《课题指南》后,由各单位组织筛选后择优向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干科部申报,经评审后集中公布。“十五”期间,一般每年(9月)审批一次。
2、我县教育系统集体和个人均可提出课题申请,并按规定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含实施方案),一式两份报送县教科研中心干科部。《课题申请·评审书》由教科研中心干科部统一印发样表。
3、申请书须经申报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课题的评审
1、教科研中心干科部统一受理各单位的课题申请,并根据本办法第二、三条规定,对申报人资格以及申报手续是否齐全进行初审。
2、经审查合格的课题,由干科部提交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
3、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根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对课题进行评审和立项。
五、课题的管理
1、课题立项后,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应及时将规划领导小组的审批决定通知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
2、课题的管理由干科部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负责。业务指导以干科部为主,日常管理以所在单位为主。
3、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将采取各种方式,对县级规划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一般每年检查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课题的进行情况,有无阶段成果和重大调整以及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等。通过检查,在可能的情况下,给研究工作以支持和帮助。同时,对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等情况,报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县级课题研究资格。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应对该课题加强管理和领导。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安排工作时要考虑课题的延续性)。在对承担科研工作的教学人员进行各种考核时应将参加研究工作的时间、工作表现和成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5、课题进行中,每年由县教科研中心进行一次中期检查。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学年末将本学年研究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下学年工作计划,并附所在单位意见提交干科部。无故逾期不报者,干科部将视为课题流失,予以注销。
6、课题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改变或中止课题研究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或所在单位书面申请,报领导小组审批,干科部备案。
7、课题完成后,负责人应写出课题工作研究报告,提交课题档案副本、研究成果、成果的鉴定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等材料。具体包括:
(1)延庆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2)课题研究方案及文献综述;
(3)课题分学年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4)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5)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鉴定书。
(6)课题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7)其它材料,如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研究个案、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录音、录像、电脑软件、有关的学术研讨活动记录等。
六、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组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2、课题组成员的组成由课题组得本人同意后决定,课题负责人应在“志同道合”的原则下组建课题组,尽可能保证分工合理、相对稳定。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长有权解聘影响正常科研工作开展的人员并吸收新成员。
3、课题组成员应主动、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研究任务,按时参加课题组的日常活动,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课题组成员有权对课题研究计划等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题组集体中,每一个成员有权分享课题成果、公开发表的署名权和相应的稿酬。
七、成果的验收与鉴定
1、县级课题完成以后,其研究成果,先由学校组织力量,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的内容不仅包括论文和研究报告,还应包括研究计划以及研究过程所积累的主要档案材料,必要时,还需进行现场调查。对初步验收的成果,由学校提出初步验收和评价意见。
2、经初步验收的研究成果,由学校报县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干科部再组织学科鉴定组进行综合评议,并写出鉴定意见(见具体鉴定办法)。
3、根据学科鉴定小组的意见,干科部写出具体意见。并将此作为成果评奖的重要参考。其中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可由主管单位向有关部门推荐并组织宣传推广。
4、对于未按时完成课题的研究者,允许课题负责人提出不超过半年的延期申请,逾期仍未完成者,则撤消该研究课题。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内涵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包括教育科研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技能、教育科研的观念三个方面。
教育科研的知识,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成败与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科研素养;教育科研技能,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将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能力、科研规划与设计和组织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教师的教科研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要求教师从自己身边寻找问题,并通过研究能够有成效地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科研的观念,包括问题意识、科研意识、理论意识、钻研精神、严谨治学、合作态度、开阔的视野。
课题申报书中反映出的教科研素养问题
笔者在管理区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过程中,审阅过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申报书,近期又审阅了上一年度144个课题申报书,其中所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
第一,大多数教师在课题设计论证中,没有提及该课题的理论依据;即便提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仅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已。
第二,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操作错误。不管是否需要都会列出调查法或调查问卷法;是全样本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全无涉及。可见,教师对调查法的理解和使用是片面和错误的,不可能实现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的名称罗列,层次混乱。如观察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罗列在一起。再比如,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并列在一起;还有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罗列。这种研究方法罗列的混乱,也反映在课题研究思路上的混乱。还有的课题根本没有列出研究方法,仅仅是叙述工作步骤。
2.选题难于切中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申报的课题名称是《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其实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有差异的。如果能针对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应用一定的教育理论,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但是教师找不到这个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了这样一个专业人员研究的课题题目。这反映出教师欠缺发现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能力。
3.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不当。参考文献反映课题申报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教师课题申报书中所列“参阅的主要文献”数量过少,有的仅列了两项。
关于参阅主要文献的资料的形式,教师有很多错误的写法,如文字,网站、网络,学报。正确的是:书籍(名著要籍、专著、教科书、论文集、手册、辞书、工具书)、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文章(新闻报道、通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统计报告、教育档案(教育年鉴、调查报告、会议文件、资料汇编)、非文字资料(图像、声音)。“报刊名称”错误的有:百度、豆丁。严格来讲,它们是不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的。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找不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差。课题申报书中“主题词”填写混乱,也反映出教师不能准确地检索文献。一般在网络数据库中会通过输入主题词、标题、关键词等来搜索文献。主题词确定混乱必然造成文献搜索困难。不懂得“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关系”使得教师在文献检索时,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献。
第三,对已有文献缺乏分类、整理和判断。课题论证设计中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实际上等于一个简短的文献综述,其中应该包含该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144份课题申报书,很少有教师在此界定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空泛,所谓的述评,其内容与其课题的研究点,逻辑上还差很多层次。
4.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
课题申报书中的主题词是根据研究内容而设定的。不会确定主题词,或是确定错误,不仅影响到文献的检索,更说明自身没有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方案设计的失败。很多教师在课题申报书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手段、途径”这部分,填写的就是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路线是问题与假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工作的行动路线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很多课题申请书,甚至开题报告中,都是在叙述该项工作的进行过程,阐述工作的亮点,而非研究的切入点。
教师教科研素养存在问题的归因
1.教师教科研的泛化导致对教师教科研要求的降低
虽然教师的教科研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有差异的,在文献研究和研究方法上不能以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但是“过于强调教师教科研与专家研究的差异将导致教师研究在学术价值上的自我贬值、在研究地位上的自我边缘化、在研究过程上的作茧自缚”。(高远才,2010)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简单规则和操作程序,才能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更加持久的研究热情。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不少,课题也挺多,但是对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标准降低,导致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在持续的教科研中获得能力水平的提高。
2.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
职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的培训。职前,本科生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本科阶段仅是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关于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有些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过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和一定的研究经历,但是进入教师岗位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淡漠减弱。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
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措施
面对教师教科研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教科研方面的培训,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应该重视教育科研意识、方法和观念的培训。
第二,规范教科研活动,尤其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进行管理和指导,最直接的机构就是区县一级的教科研机构。区县教科研机构应通过对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与指导,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从课题申报开始,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年度检查一直到结题验收,过程性管理要规范。避免有申报立项,没有开题论证,没有中间的过程研究,最后编纂一个结题报告就结题的现象;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研究方向偏差,使研究的内容与申报的课题不相符合,或者是所做的研究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的现象。
在区级课题的申报阶段,只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就可以批准立项,保护和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立项课题把教师带到课题研究中来。在开题论证阶段,规范开题过程把好开题论证这一关,必须让课题负责人和整个研究团队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论证清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只有论证清楚才允许其开题。在后续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阶段,严格按照开题论证的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总之,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而言,做一个规范的课题研究,要比做众多不规范的课题研究,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椫傅肌墓ぷ魉悸罚芯啃纬裳哦泳瘛⒑献髂芰φ耐揪丁⒎椒ā?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 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九五”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学习研究组: 张舂旺
合作生活研究组: 王桂芝
合作活动研究组: 德育:范玉霞
艺术:郝文敏
体育:张振义
科技:张春旺
学科:刘学德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27-02
近年来,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热情普遍高涨,尤其是校本研究专项的设立,使得教师市区级规划立项课题数量大幅度增加。既然课题得以立项,其研究过程的规范要求就相对较高,由此,全市各区县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课题管理也更加规范。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我认为,课题立项之后的开题论证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因为,对于研究经验水平尚待提高的一线教师而言,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真正开始阶段,也是课题实施之前的最后一次设计。往往很多在申请立项时应该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课题立项中都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开题论证,尤其是现场开题论证,有其与专家、教授立项课题,理论书籍论述中所不同的独特地方,需要特别引起关注。
近期,我区分批分期组织了区级立项课题现场开题论证活动。其间,我越发感到,现今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更多地聚焦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之中,要增强围绕问题的课题研究整体设计意识。因为,处于教育科研初级阶段的教师,虽然能够按照开题论证报告各部分的要求撰写报告,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科研课题的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价值属性。致使“报告”就是为了“报告”,而不能周密地思考自己的研究设计,很好地指导自己的研究过程。因此,我认为,目前的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应继续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 应再关注课题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校本研究理念的兴起,使各级研究机构争相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但无论是各级课题规划管理部门,还是各级教育学会、各专业研究会等,各自组织申报课题所下发的课题申请书、开题论证格式要求等均不相同。致使很多刚刚走上科研道路的一线教师虽然有了好的选题,但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时就像回答问题一样,按要求逐项回答各部分内容项目,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填写这些内容,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不明。实质上,不论哪一级课题申报只是所要求的创新层级不同而已,其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与可操作性的评审原则是确定不变的。因此,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首先应在确定好研究意向的基础上,明确课题论证无非就是要回答下表中的基本问题。各级组织部门所要求的论证报告各部分内容不是孤立的,是围绕研究课题的基本问题所应回答的具有逻辑关系的研究要素(见下表),因不同部门组织者所选研究构成要素的不同,致使课题论证内容的格式要求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面对开题论证报告中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首先不要畏惧、不要慌乱,要围绕研究的基本问题认真梳理好研究思路,然后对照不同组织部门开题论证的格式要求适当调整表述语言即可。一般而言,课题设计往往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即: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条件如何?有何成果?需要体现这样的研究设计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因此,初次接触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善于将论证报告的诸多格式要求简化为对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关注它们的逻辑关系、论证报告的整体思路。
二 应再关注课题名称表述
课题论证设计要从课题的名称做起,因为课题名称中往往预示着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范围等;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准确、精练、具体;要关注课题名称中出现的关键词内涵与外延等。上述关注课题名称的一些基本常识很多一线老师已经知晓。但在实际论证指导活动中,我们感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课题名称中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的思考,多问“为什么”,以利于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
例如,“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实施小学语文评价策略的研究”。教师设计的研究目标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多元化的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感到,教师对研究课题名称缺乏思考,研究目标较为笼统,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课题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内容涉及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只是知道研究“评价”、“多元智能”,而且是在小学语文学科范围内研究。为此,我首先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是“评价策略”(而非评价体系),是“小学语文评价策略”。进而启发思考:为什么你单单研究“小学语文”中的评价策略(因为他是一位教学干部)?而且还是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它与“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上述课题名称中对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的思考,可以使课题研究背景的论述以及研究目标的表述更加有针对性。以便整体上更加突出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
三 应再关注核心概念的界定
核心概念是课题研究的灵魂,只有核心概念界定清楚,课题研究的方向才能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边界才能更加清晰。为此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明确。目前,很多开题论证报告中都会明确要求要有核心概念的界定这一项内容。因此,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各种资料,查找到核心概念的定义。但实际课题论证中,我发现教师只是明确核心概念“是什么?包括什么?”等,但这还很不够。反映在教师撰写的论证报告中研究内容的设计、甚至研究重点都并非在核心概念所划定的边界内,研究背景撰写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表现、研究目标的设定均未与核心概念紧密联系,相反,偷换概念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体现出教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很不到位。报告中要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有此项内容是基本要求,但概念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能够体现在报告的整体思想中才是根本。
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课题设计论证过程,有些没有要求写出来的部分,如相关概念的辨析也是很重要的。课题论证中,我指导教师在界定核心概念时还要运用比较法,辨析相关概念之间的异同,如“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超前评价”之间的异同;“群体”与“团队”、“集体”之间的异同;“策略”、“方式”、“方法”、“模式”、“对策”等,这样可以有效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内容,突出研究重点。
四 应再关注文献综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教师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匮乏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师课题论证中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寥寥几笔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是,课题论证中,应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综述确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发现,文献综述只是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做一简单介绍,或只对该领域研究的文章或论著进行罗列者有之。文献研究没有紧密围绕关键词或忽视关键词进行论述者更是普遍。例如,“科学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策略的实践研究”一题,“科学游戏”的文献研究要关注,不能仅限于科学教育的文献综述上;针对“主动探究策略”的关键词,他人对“策略的研究如何”也要重点论述,因为,已有“主动探究策略”的再研究、实践中丰富完善策略的研究等是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再如,“外地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的研究”的文献综述,如果只对国内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管理文献的研究,而没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研究文献论述,显然文献研究的针对性极为欠缺。
因此,教师文献研究的目的要更加明确:一是为了找到他人研究的不足或空白点,以明确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二是借鉴前人对该问题的界定,即要明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界定研究的边界,确定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如果文献研究不到位,就不能起到应有的“站在巨人的肩上”进行研究的目的。
此外,研究参考的文献还要注意其权威性。
总之,撰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1)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2)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3)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或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4)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练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5)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
五 应再关注教师对论证专家指导的心态
规划课题一旦立项,请专家论证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一线教师对专家的质疑或意见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些教师只喜欢听表扬、肯定,唯恐专家提出问题与意见。课题论证时的专家质疑很多课题承担者难以接受。其实,有专家认为,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命题作文的过程。专家的质疑,是在帮助课题研究者能够自圆其说,不是对课题全盘否定。
如面对某市级立项课题,专家论证时质疑道:“你的课题中的某种提法科学吗?”实质上是在指出你的理论文献论述不够充分,“怎么样表述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呢?”我们应这样思考与改进。那么,如何正确对待专家的质疑?质疑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有些专家擅长质疑,其目的是帮助你思考,不一定要求教师都一一作答,因为该课题的研究主体是教师本人,而非指导专家。其实,课题立项,从某种角度已经肯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即研究方向、研究基础等,但开题论证是请有经验的研究者帮助课题承担人进行课题研究周密设计、修改完善。因此,教师对待事情的思维角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是”与“非”、“对”与“错”的两维水平,要多维立体思考。
专家的质疑是指引课题研究创新的方向,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问题。开题论证专家不是检查者、评价者,而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课题论证时要放松心态。
总之,开题论证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对于尚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一线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尤其要注重开题论证报告,以保证研究过程顺利,研究成果丰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3-0014-04
1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目前,由于学校合并、搬迁、多校区、教师居住分散、师生相距远等现状,给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师管之间的沟通带来许多不便,给教学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增加了难度、影响了效果。毕业设计是整个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备受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仍停留在人工阶段,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教研室和系的两级审批制度,过程大体如下:老师申报、教研室审批、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设计题目介绍、组织学生申报、老师选择申报自己题目的学生、对落选的学生组织进行第二次申报。在毕业设计尾声的毕业答辩中,需组织学生申报公开答辩、通知公开答辩安排、小组答辩教师分组、小组答辩学生分组等。该过程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 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计算机科学系的指导老师分布在全系三个教研室和系里三个办公室,外加学院其他部门、校外一些毕业设计基地和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一个教研室操作整个环节,难度越来越大。如通知所有指导教师很不方便;寻找指导教师的公共空余时间给学生介绍题目几乎不可行;通知校外学生很不方便;学生选题需要多次调整,容易造成遗漏、错误;师生交流不方便;不能很好地控制进度等。故人工管理往往会使毕业设计环节陷入混乱。
(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规模的扩大,寻求毕业设计多元化途径势在必行。计算机科学系提倡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用校外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为保证校外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强对校外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学生申请手续发传真到系,经系和教研室两级审批后,向学生确认。由于学生时间不同步,该工作往往持续时间长,工作非常繁琐,耗费大量管理人员的时间。
(3) 对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须配备校外校内量为指导教师,两位教师无法沟通,校外指导教师不了解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校内指导教师的要求和通知等信息往往不能及时到达校外学生。造成校外毕业设计监管不力甚至失控的情况。
在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毕业设计环节备受重视,原有人工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要求,有必要寻求一种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存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利用网络的跨越时空的优势,探索出一套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将整个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工作搬上网络,让学生、老师、审批领导、管理人员等能同时面对同一环境,进行高透明度、高效率、高效能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这一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质量。为落实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配套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本文将通过该系统来介绍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2毕业设计过程支持与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所有参与人员的需求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图1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系统用户分为:学生用户、指导教师用户、领导(教研室主任用户、系主任用户、审批专家用户)、管理员用户。系统根据他们各自的需求,分配相应权限,设置不同的功能。
(1) 学生用户功能:选择申报题目;查看审批表、任务书;汇报进度(可上传程序);留言;资料归档;论文评阅;公开答辩申请(由教研室主任选定候选人,系领导确认);请假(指导教师同意后,打印,交系里审批备案)。
(2) 指导教师用户功能:①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审批前教师可对自己提交的毕业设计题目审批表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审批后学生即可申报其课题。②教师选择学生。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理由从申报学生中进行选择。③由教研室主任确认教师选定的学生。确认后,学生不能再申请,教师也不能再修改,但教研室主任有权修改和调整学生。④学生确定后,教师可以填写任务书。⑤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支持教师检查学生进度;批准学生请假;回复学生留言;检查论文、译文、文献综述(可反馈意见);支持师生双向留言。⑥检查学生最后上传的各种资料。⑦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资料归档。
(3) 教研室主任用户: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以下功能:确认学生选题,修改学生选题,通知,文件(规范、模版、要求等),确认公开答辩人选。
(4) 系主任:除普通教师的功能外,增加:审批题目(当不批准时,需要填写审批意见,批准后有权修改审批表),批准公开答辩人选,通知,文件。
(5) 其他功能:毕业设计题目;打印各种表格(审批表、任务书、毕业设计题目清单、学生申报表等);各种计算、统计和总结;资料归档。
3数据存储设计
本系统也是一个毕业设计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所要处理的数据主要包括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任务书、系统参数、学生申请表、进度汇报表、留言、评阅表、资料归档表、请假表、公开答辩申请表、公告、通知、文件表在内的各种数据字典和模板。所建立的主要数据库表及其结构设计如表1~表13所示。
4主要功能模块
4.1用户登录模块
系统用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类,具有不同权限,分别登录。教师用户中的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批专家身份及其权限由管理员设置。
4.2普通教师模块
教师可以在教师操作主界面中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工作。点击“题目申请”按钮,进入毕业设计题目申请功能(如图2a所示),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课题审批表,提交系统待审批。经领导批准后,该课题即可被学生选择,教师可以挑选报名的学生,实现双向选择(如图2b所示)。教师在此还可完成任务书的添加、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进度的检查、留言、论文的评阅等功能。
4.3高级功能模块
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或审批专家的主界面中除具有普通教师功能外还具有“高级功能”按钮,对应其高权限功能,如图3所示。在此,审批专家可以对教师申请的课题进行审批,并提出意见;可以确定参加公开答辩的学生;可以打印报表等。教研室主任可以对师生的双向选择结果予以确认。
4.4学生模块
在学生主界面,学生首先要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否则不能进入其他功能。选择题目界面如图4所示。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课题,但当某个题目选择的人数超过规定人数时,不能被学生再选择,题目变成红色。题目为棕红色表示已经达到题目要求的人数,但未超过3个,提醒学生该题目已有较多人选择。
学生选择课题时可输入其申报理由,如现有基础、兴趣等供指导教师参考。学生选完题目后,经教师选择确认、教研室审批后,才最终生效。这时,学生就可以点击其他功能,进入毕业设计过程,如查看任务书、汇报进度、查看留言、提交论文、提交公开答辩申请、上传资料等。
5系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作用
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本系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执行和质量有很大的改进。
(1) 将毕业设计过程由多次反复的局部循环过程变为线性过程,简化了过程操作和管理。
(2) 形成毕业设计过程的闭环管理:各阶段工作均有及时的信息反馈,如审批信息、学生的评议信息,甚至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的想法,有助于教师提出更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课题、改进指导质量。各级领导的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3) 对毕业设计题目自动:在本届毕业设计题目和以往三届毕业设计题目中,杜绝了多年重复题目不断的现象。
(4) 对毕业设计环节自动总结:根据学生评议和各项统计信息,生成从题目涉及的技术分布、所用语言和工具情况、指导教师结构、毕业设计执行过程情况、学生对教师和题目的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5) 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提高了档案管理质量,彻底杜绝了人工管理的资料不完整和严重不一致的现象。
5结束语
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教研项目成果形式出现的毕业设计过程支持和管理系统,已成功地在中原工学院计算机系应用三届,对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如题目申报、学生选报、领导审批等发挥了作用,对师生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发挥着有效的支持作用。系统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信息反馈问题、实时监控问题、资料归档问题等。从使用结果来看,确实方便了用户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效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保富.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1):91-94.
[2] 刘继红.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3):84-85.
[3] 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72-73.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40-02
科研对于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例如,美国的研究生培养以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科研活动既是导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西兰的研究生科研培养使用不同层面的“多项互动模式”,在科研活动中鼓励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在互动合作中,导师会鼓励不同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的研究生组成科研小组,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与技能。[1]本文将分析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与科研实践结合不紧密。目前课程教学与科研能力训练在时间、空间、内容上存在脱离现象,未能把科研实践训练和科研技能的培养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
2.科研实践训练缺乏系统性。有些学校对于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安排较为零散,缺乏系统规划,比如随机安排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校企间的交流活动等。
3.文献研读缺乏计划。多数研究生往往在写作业、写论文或需要申报项目时,才进行文献阅读,且对文献检索和选择缺乏科学指导,不清楚如何系统检索和阅读经典文献,不懂如何辨别评价文献本身的质量。英文文献是目前获得本研究领域最新学术前沿的重要途径[2],却往往不被充分重视。
4.论文选题及项目申报临时进行。有些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时存在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选择一些能够较快完成的浅显课题,有些则直接围绕导师给定的题目进行,缺乏独立深入的思考。[3]有的研究生申报项目搞突击,熬夜赶制申报书,这样申报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二、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研究生缺乏科研主动性。有的研究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科研能力的提高对自身价值及未来工作的积极影响,缺乏持之以恒的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科研兴趣等。
2.导师指导缺乏科学系统性。研究生一般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申请研究项目、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科研训练,导师需要结合研究生的基础、兴趣爱好、能力专长等量身定做培养计划,但有的导师本身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就有限。此外,对导师指导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很难在考核体系中量化。
3.校内科研设施不足。有些学科缺乏实验和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比如缺乏小型讨论室和专门的实验室,难以安排系统的学术活动等,这导致学生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少。
4.校外社会支持力量。有些高校缺乏主动营销、主动服务的意识,忽视了大学研究的社会属性,未能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校外科研训练机会。此外,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有些环节是零散的、临时的,未能根据不同年级研究生水平的不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指导。
三、多方位、系统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生是主体,应充分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生作为科研的培养对象,是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整个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该围绕研究生进行。
1.课堂学习。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认真对待实验、作业及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科研训练;积极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在课堂学习中逐步提升科研理论知识和能力。
2.文献阅读。为研究生量身订制文献阅读训练计划。对起点稍低的学生可以从阅读本学科的经典文献综述开始,逐渐过渡到最新的研究前沿,然后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分享。对于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应鼓励其多读本学科的权威外文期刊杂志和最新的文献报道,了解并追踪本学科的前沿进展,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Seminar或Journal Club,分享国外研究的最新热点,发挥带动作用,最终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研究氛围。
3.项目的准备和申报。项目的申报需要一个培育过程,可以通过课堂和导师的介绍等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和导师研究方向,在文献阅读中逐步熟悉,并通过参加学术沙龙、参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参与导师课题等方式进行培育。成熟后可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为后期研究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4.论文撰写发表。论文是考核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当研究成果转化为科研论文之后,才算是完整的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可以从综述性论文练笔开始,逐步掌握方法技巧,然后结合试验、调查、研究,完成论文的撰写、投递和发表工作。
5.校内学术沙龙。校内学术沙龙活动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是培育研究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必要前提。例如,欧美和新西兰的大学会定期举办Brain Storm活动,根据研究生的课题情况制定一系列有关联的研讨主题,由导师或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主持人,带领研究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彼此交流并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6.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情况非常重视,有专门基金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大会。可先从参加校内的学术交流开始,从参与逐步过渡到大会报告,在此基础上参加国内和国际的高水平学术大会。
(二)导师是关键,应充分发挥导师的关键作用
“导师是否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否能争取到重大的科研课题,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视野,是否能腾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等”[4]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导师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导师积极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让学生熟悉并参与导师科研。第三,从指导文献阅读研读到确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写作,导师的指导将更加深入和频繁。这就避免了研究生选题的盲目性,能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三)学校是平台保障,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首先,学校鼓励和支持导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新西兰的大学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都有专门的辅导课tutorial,以配合课程教学的深入,辅导课可以由导师辅导,也可以是博士生或助教根据导师的计划进行辅导。其次,增加研究生项目培育和立项的力度,根据研究生的人数和年级特点确定科研立项的数量,并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第三,支持并资助研究生参加高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学科重要会议、国际学术会议。第四,提供研究生开展校内学术交流或者小组讨论的场所。建议学校在建设新楼宇或者分配资源时能够充分考虑到研究生教育的需要,设立足够的研讨会场。美国高校、新西兰高校的图书馆、下属学院均有数量充足的小型seminar教室,即研讨教室,对学生免费开放,研究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研讨会场的使用情况并进行预订。
(四)校外是推动力量,积极争取学校外部支持
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驱动力。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政府等外部机构也迫切需要高校帮助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良好的合作机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直接到合作企业、政府部门或者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也为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官产学研”的合作体系中,使学校、企业或者科研院所之间进行平等自由交流和实质互动,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当然,外部支持和高校服务是相互的,资源共享、知识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才是合作的基础。
四、结论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努力的结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中要结合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在课程教学、文献阅读、参与项目、完成论文、学术活动等方面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在系统性、规范化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只有在校内导师、研究生、学校三方的共同促进下,结合校外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的支持,在“三位一体、内外相融”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 注 释 ]
[1] 李贝棣.新西兰研究生教育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启示.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51-454.
为保证评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参照《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选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的评选,坚持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并重,以及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第二章组织
第四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审委员会是本奖评选工作的领导机构(下称市评审委)。市评审委主任由市政府联系科协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市评审委下设若干个专家评审组,由相关学科、专业领域中学术造诣高、公道正派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的成员不作固定,每次从专家库中选定。每个专家评审组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至少3人应具有高级职称。专家评审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
第六条市评审委下设办公室(简称市评审办),负责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审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办公室主任由市科协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担任。
第三章申报
第七条凡在**市的科技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学会会员的论文均可申报。与市外人员合作的论文,我市作者必须是第一作者。外市作者受我市有关单位委托,承担我市有关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申报,但需提供委托方的证明。
第八条申报评选的论文必须是在市级以上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被选入学会正式刊印论文集的论文。
第九条申报评选的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可靠、结论准确、文字简炼、逻辑严密。凡属综述文章、考察调研报告、工艺文件、翻译文章及出版的书籍等均不列入申报。
第十条申报评选的时间应为该次评选年限范围的第一年1月1日至次年的12月31日。
第十一条申报评选的论文必须由第一作者提出申请,填写《**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申报评审表》(一律用中文书写),申报论文文种为中文(外文版的须翻译成中文)。市级自然科学学会会员的论文由所在学会汇总后统一向市评审办申报;县区自然科学学会会员的论文经县区科协汇总后统一向市评审办申报;没有参加自然科学学会的科技工作者论文可以送同一专业的自然科学学会或市级主管部门汇总后向市评审办申报;高校、省市科研单位科技人员的论文经所在单位推荐后直接向市评审办申报。
第十二条数人合作的论文,申报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署名次序应与时一致;以协作组、课题组名义申报的论文,必须署主要完成人名字,人数不超过5人。
第四章标准
第十三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设奖数量比为1:2:3,原则上一等奖设10篇,二等奖设20篇,三等奖设30篇。实际评奖数量根据申报论文质量情况具体确定,可以少于上述奖项数,但不能超过。
第十四条评奖标准:
(一)凡在理论上、学术上处国内先进、省内领先地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论文;在科学实验手段或技术上有重大革新或有发明创造的论文;对本学科发展有重大突破或在推动学科发展上有较大贡献的论文为一等奖。
(二)凡在某一研究领域中有创新的观点,其学术水平属省内先进、市内领先地位;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论文为二等奖。
(三)凡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观点,其水平属市内先进、行业领先地位;或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产生一定影响的论文为三等奖。
第十五条在坚持评选标准的前提下,要兼顾工、农、医、理、综合交叉等学科的论文分布。对同一作者、同一研究领域的多篇论文,一般只可获一项奖。第一作者为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指时的年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入选。
第五章评选
第十六条评选工作按专家评审组初评和市评审委终评两级进行。
第十七条专家评审组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对每篇论文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和办法由市评审办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市评审办根据各专家评审组对论文的评分情况,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向市评审委提出评奖建议。
第十九条市评审办向市评审委推荐一、二、三等奖建议论文时,应附下列材料:
(一)参评论文目录清单;
(二)专家评审组人员名单;
(三)专家评审组评分汇总表及推荐为一、二、三等奖论文的名单。
一等奖论文原则上须附检索报告。
第二十条市评审委对市评审办提出的评奖建议进行审定。
第二十一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拟奖作品应当在市级主要媒体公示,公示期一般为10天。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拟奖作品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向市评审办提出,由市评审办组织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报市评审委作出处理决定。
评选结果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发文公告。
第六章奖励及经费
第二十二条评选工作经费和奖励经费由市政府拨款。一、二、三等奖的奖金额度由市评审委确定。
第二十三条市评审办向获奖者所在单位书面通报获奖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论文作者考核、晋升、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的依据。
第七章纪律
第二十四条获奖者如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一经查实,市评审办报请市评审委撤销获奖者有关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通知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获奖者因著作权等引发的纠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解决。
第二十六条参加评审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评审纪律,认真执行评审标准,团结协作,秉公尽职,按时完成评审工作。
第二十七条评审人员如有等违反评审纪律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即给予其取消评审资格等处理。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8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嵌入(Embed)”的概念源于美伊战争时期,为了及时报道战地新闻,各国记者嵌入到伊拉克军队中进行实时追踪报道。2004年,美国学者将“Embed”一词引入图书馆服务研究中,并提出“嵌入式馆员”的概念。其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信息专家的身份,嵌入到用户的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信息检索专长、专业学科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的密切合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近年来,嵌入式服务,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已经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丰硕,关于教学嵌入和学科嵌入已有相当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囿于自身条件限制,现阶段仍处于理论接触和简单尝试阶段。
1 四川省民办高校嵌入式服务现状
四川省民办高校建校时间晚,使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时间短。虽然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所发展,但由于馆藏质量差,馆员素质低,缺乏良好的馆藏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多数图书馆除开展借阅和一般性读者咨询服务外,普遍并未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更不用说主动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嵌入式、个性化服务,这导致多数图书馆不能适应用户信息获取快速便捷的需求。
2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原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开展专家特别服务和学科馆员服务,2015年开始提出开展嵌入式服务,让馆员走进课堂、走进院系、走进办公场所,将服务主动送到师生中去。
2.1 面向学院专家教授开展专家特别服务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进行专家特别服务,通过指定馆员与专家一对一的服务,为专家提供教学、科研、管理所需的资源。专家服务开展近8年来,从推荐文献资源到寻找网络资源,从简单的书籍、期刊借还到特定资源的收集、整理、提供,从用户的被动需求到主动要求,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的专家服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破冰期,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考核评价等。其服务内容包括为服务对象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课题查新、课题跟踪、联合参考、学科导航等服务。服务方式多样化:定人定时服务、不定时多渠道服务、定点不定人服务、互通情报完善服务等。近年来,通过对馆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技能的培训,专家服务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提出嵌入式服务以来,专家服务不再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基于馆藏的事务,会根据专家研究领域、主管业务等,收集、整理资料,并将其做成综述性资料提供给专家。
2.2 面向院系的学科馆员服务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和专家服务相继进行,其最初也是一些简单的服务,随着学院内涵建设的发展,学科建设也同步推进,特别是随着学院转设评估、专业评估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进行,专业建设、评估和新专业申报等都离不开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支撑,学科馆员服务也开始逐渐嵌入到院系的专业建设中。经过几年的服务实践,学科馆员服务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主要服务内容:根据各学院专业发展需要,协助各学院做好文献信息的规划、实施工作,协助各学院做好各类评估、检查中的文献支撑工作;协助各二级学院做好专业建设、专业申报、课程建设、课题查新、课题申报等工作,为其提供申报专业和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料。
2.3 面向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实现多样化,教师查询教学资源的方式也不断拓展。但由于多数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不高,致使备课、查找科研资料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效果不佳。因此,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组织学科馆员开展信息资源、课题申报及学术论文写作等讲座,协助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课题查新,逐步嵌入教师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信息参考。
2.4 面向学生的考研服务
2005年,考研人数突破百万以来,每年的报考和录取都呈上升趋势,虽有波动,但总体来看人数仍在增加。考研热潮席卷中国大地的这些年,也正是独立学院发展壮大的时候(民办高校多在2000年左右建立,独立专用馆舍建成使用在2005年前后)。受就业压力、名校情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k高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且人数不断增加,考研读者成为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在2010年就开始了考研服务的探索实践。经过几年的服务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组织专业馆员进行考研服务,并建设考研资源服务平台,通过QQ、微信、讲座、咨询对考研用户进行嵌入式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考研服务效果不断提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2.5 面向社会的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三十七条提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在国家的号召下,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对社会开放的服务,校外读者人数从最初的几人到现在的近300多人,到馆人次、借阅册数、电子资源利用及参考咨询人次也逐年增长。2015年,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和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和服务,嵌入企业项目申报、研究、成果申报的过程中,为企业项目研究提供资源,也积极合作联合申报项目,成为项目研究人员之一。截止到目前,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多项合作项目。
3 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信息资源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资金紧张,前期用于规模化建设比重大,对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少,致使信息资源建设相对滞后,文献结构不合理,电子资源少,缺乏特色文献,师生所需的文献资料得不到满足,图书馆服务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调整文献资源结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满足学院转型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3.2 馆员嵌入式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抱着被动守摊的思想,坐等读者上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T多信息资源都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取,读者进馆越来越少,从近年来各类图书馆的借阅量和入馆人数统计来看,均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转变,带来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图书馆馆员必须转变服务理念,从“以资源服务为主”向“以用户服务为主”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嵌入式服务转变。
3.3 用户对嵌入式服务了解有限
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未开展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部分图书馆认为用户没有嵌入式服务的需求,也缺乏人力和能力为用户服务;其二,用户对图书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清楚,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且对馆员工作能力信任度和认可度不高,即便有潜在的和隐形的需求,也从未奢望图书馆能提供有效的嵌入式服务。图书馆在当今时代要想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就必须走到用户中去,帮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可提供服务的类型,让用户真正感受到馆员的诚意,以及可为他们提供优质嵌入式服务的可能性,通过事实证明图书馆的价值,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建立与用户持久的联系,从而推进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在教学、科研中的深入开展。
3.4 馆员能力水平与嵌入式服务对馆员的要求差距大
馆员的个人能力水平、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是能否做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嵌入式服务对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要求更高,其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专业工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熟练使用办公软硬件的能力等。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办馆时间不长,馆员大多不具备图书馆学情学专业知识,服务能力达不到嵌入式服务的要求,致使开展嵌入式服务流于形式。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能力等。
3.5 现有嵌入式服务缺乏协作性、融合
当前,民办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嵌入式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资源提供上。此外,受馆藏、技术、人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图书馆不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建立深层次的协作关系,致使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不能很好地融入用户教学、科研、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各民办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并主动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将服务融入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的全过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民办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式下,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服务方式陈旧、渠道单一、层次较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需求。如何以自己的服务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的发展,如何对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这是摆在民办高校图书馆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要加快现代化建设,转变观念,主动出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嵌入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多变的信息化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
[2]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
[3]吴章贵.四川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