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价值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键词】
风险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1,2]。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进行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安全事件[3]。传统的护理管理伴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4]。手术室作为医院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与抢救的不可预知性,决定手术室工作风险性极高,稍有处理不当,影响医疗质量,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残废甚至死亡,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手术室应加强风险管理,全面实施安全、有效、综合的护理管理模式,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加强手术室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减少手术风险事件发生[5]。本文将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做详细报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住院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并排除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的患者等。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8~59岁,平均年龄(36.9±5.1)岁;急诊患者13例,择期手术患者47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7~61岁,平均年龄(35.8±5.9)岁;急诊手术患者11例,择期手术患者49例。2组患者对比年龄、性别比及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再次核对术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器械于术前、关闭脏器前、术后双人清点核对,并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缝合,严禁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②术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各种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③手术后将标签贴于对应的标本,以免造成混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以及医疗垃圾的处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流程执行;将患者安全送返至病床。
1.2.2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风险管理模式
1.2.2.1术前风险管理:
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得到确认后,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的表现,拒绝治疗,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甚至对医务人员恶语相向。此种情况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风险因素[6]。因此,术前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及理论知识培训,明确手术室现存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讨论手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术前要做到六查、四到位及十二对。六查是指接患者时的检查:包括病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用药及药物过敏情况;进入手术间时检查;开始麻醉前检查;消毒前检查;执刀前检查;关闭体腔前、后检查。四到位是指氧气、急救药品、电凝止血器、吸引器等必须到位。十二对是指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间、所需药品及过敏情况、所需物品、灭菌器械、敷料合格以及所用物品齐全情况。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及所需器械,确保正常使用,避免因物品器械准备不足使手术延时甚至无法进行。核对手术患者详细资料,包括麻醉方式、验血报告等[7],确认接受手术患者与手术通知单一致,方可进行手术[8]。
1.2.2.2手术中风险防范: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以免意外情况发生,而延误抢救时机。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步骤要清晰明确、操作标准要求达到零失误。因此,手术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手术用药时,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有效期等,时刻警惕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输血时,确保患者血型、输血量与输血单、血袋相符,两人核对后方可给予输血,严密观察,以防输血反应发生。术中严格按照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执行,及时清点台上、台下器械、纱布、棉片、纱垫、缝针及引流物等。手术关闭空腔脏器前清点、关闭体腔前清点,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以上手术用品。由两人核对确保准确无误方可缝合切口,严防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手术记录单进行记录时,项目内容填写完整,严格使用医学用语,数据资料统一,字迹清晰、严谨对手术病例进行涂改、代签、伪造或销毁事件发生,对术中添加止血纱布、缝针、器械、棉片、引流管使用及皮肤受压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对记录单上记录情况确认无误后签全名,手术记录单要随病例一起归档,以便更好地规避医疗风险事件发生。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需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进行登记并签全名。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反馈给主刀医生[9]。
1.2.2.3手术后风险管理:
手术完成后,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将相关的标本放于固定容器,填写患者信息,贴上标签,做好登记,确定无误后,及时送检[10]。术后双人清点器械,按照规定流程,对手术器械及医疗垃圾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安全送患者返回病房,护送过程中,床两侧一定要加好围挡,避免患者坠床;术后对手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手术室制度和流程;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要求,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
1.3评价指标
综合比对2组患者手术室存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发生机率及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纠纷情况。其中,患者满意率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分析问卷产生。问卷共设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1]。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室风险因素发生对比
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器械因素、技术因素、手术感染因素、管理因素及其他因素等,2组患者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对风险因素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除技术因素外,其他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通过比对,观察组手术工作中术前准备、手术记录、无菌操作、切口感染等方面出现差错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满意率与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和投诉率为95.8%和4.1%,对照组患者为82.6%和13.8%。实时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中存在的任何风险因素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患于未然,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职责[12]。因此,风险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的工作中应始终贯穿手术室整个操作过程,加强对医务人员风险防范强化意识,对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13-15]、及早有效地进行风险阻断,其主要目的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和零风险的综合服务。手术室管理的核心前提是确保手术安全,手术中,任何小的疏忽或大意,都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风险防御阻断。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培训,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定期学习法律法规及风险知识教育,使工作人员养成严禁、细致、认真、负责地工作态度[16];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详细核查各种信息、认真检查手术器械及手术用品等。有关研究提示,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尤为突出,在对病人处置、治疗操作及抢救等每个环节,都应重视风险意识管理,对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6]。有学者认为,手术室中,积极应用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事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17]。通过结果分析得知,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与患者的认知程度不够及实施护理操作时其全面性、细致性做不到位有关[18]。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短时间内难以起效。因此,手术室需要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指导、并协助其完成相关操作或行为,通过给予护理风险意识管理,有效规避手术室各种风险事件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对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改善护理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19]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风险因素发生情况、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比对中,除技术因素以外,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满意率、投诉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投诉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6.67%,投诉率1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防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不安全因素,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其投诉率,减少医疗纠纷,效果明显,有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贾运乔 郑浩杰 侯桂英 冯小涛 张亚云 穆海燕 尹伟涛 赵欢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传染科 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河北省无极县医院 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部
参考文献
1杨亚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126-127.
2曹晓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113-1116.
3李桂凤.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26-127.
4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327-328.
5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医药,2015,37:2875-2876.
6王万叶.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9-140.
7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173-175.
8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7-68.
9徐坤仪.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0-111.
10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10.
11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917-921.
12王伟,张宝琴.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9-100.
13董爱琴,白雪松.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99,202.
14朱运添,谢丽香,林秋讯.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7-128.
15王光明,陈佐彩.时间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6-257.
16徐冬霞.浅谈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当代医药论丛,2014,14:27-28.
(一)内部审计概念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建立,为企业管理部门服务的一种能够进行独立检查、监督和评价的组织活动,在企业内部建立的独立的二级审计机构、部门或者是审计人员,必须要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检查、监督和评价会计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依照审计特有的专业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资产及其管理的安全性,及其对企业整个完整的经营活动的规范性、经营业绩的优劣、经营的合法性等开展的一项独立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风险管理的审计活动。
(二)内部审计职能特点
内部审计职能是反应内部审计的本质和本身就有的内在功能,职能目标是为实现企业的审计服务,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其审计定义,主要存在如下的审计职能。
第一,检查职能,内部审计检查职能就是对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进行检查。
第二,鉴证职能,内部审计鉴证职能就是鉴定和证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并对其做出审计结论,鉴证职能是在上述检查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三,评价职能,内部审计评价职能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决策方案、预算情况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遵守法律法规,按照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目标进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进行评价。
第四,建设职能,内部审计建设职能就是对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协助企业管理人员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责任
审计风险是由三个要素组成,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所谓的固有风险,就是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前提下,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发生了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按照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的看法就是,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在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很高,那么审计的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在考虑固有风险大小时,通常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以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审计风险模式中是以控制风险的形式单独考虑的。既然固有风险是在不考虑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前提下产生的,那么固有风险的大小,就和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关联方交易的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再或者是就行业发展状况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固有风险相对就比较高。
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没有能够及时地预防和检查出的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大小通常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情况及其执行情况有重要关系,但是和审计人员没有关系。审计人员不能够改变控制风险,但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
三、企业内部审计及其审计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实现了对外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成立的,因此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在我国当前内部审计组织的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少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设置的,但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纪检委、检察署等合作存在的。这就严重违反了审计的独立设置原则,对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审计和财务合并严重影响着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使得审计组织一方面是作为审计角色存在,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被审计组织,那么对于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结构无论是在组织建设方面还是经济费用来源方面都没有办法做到独立。
(二)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合理,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当前我国企业在审计取证过程中的取证模式比较落后,内部审计基本上就是账目基础审计和现场经验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在审计过程中,需要采取抽样审计,那么这就完全是按照审计人员的主观意愿开展的抽样审计,审计人员在抽样审计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的,那么这就会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项造成漏审,从而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在企业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被审计对象往往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对于被审计材料进行隐瞒,使得审计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那么对于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缺乏合理质量控制体系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缺少必要的审计规范体系,在审计过程中,凭借的大多数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审计经验,随意性比较大,这就增加了企业的一些管理账户余额或者是某些交易事件出现重大错报或者是重大漏报的可能性。对于被审计对象提交审计材料的完整性也没有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使得审计证据采集不充分,造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为会计风险管理保驾护航
(一)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环境和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现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于企业的其他部门,提高审计部门领导职位,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增强企业员工对审计的充分认识,从企业管理领导者开始,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等进行操作。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三级复核制度,也就是最先的审计工作底稿及其报告等有审计负责人复核,之后交由部门负责人复核,最后交由审计机构负责人审定。
(二)规范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加强企业审计控制
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企业审计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审计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必须要确保被审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出书面承诺,并对此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企业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水平,在企业审计人员搜集证据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实现取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利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审计过程,保证审计结果的完整可靠。
(三)合理评估审计风险,慎重评价审计结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56-02
对于风险管理的定位是:风险管理是一种意识上的管理程序,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是对于先存在的和一些潜在存在的医疗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和处理。在呼吸内科的患者中存在的普遍特点是:患者的年龄都偏大、自身对于健康问题的保护意识偏低、病情的症状有反复发作的症状、病毒的发展变化比较迅速等等。由于呼吸内科的一些特殊的原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发生意外变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与风险。为探索呼吸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在实际中的效果显示,该院的呼吸内科自2010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有了良好的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6月该院呼吸内科共接收患者782例,患者中相对危险的患者473例,其中抢救次数高达526次,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23例。该院呼吸内科的现有床位有50张,护士2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16名,年龄在20~45岁之前,平均年龄为21.34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8名,中专2名。
1.2 方法
对该院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的一些客观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寻找一般的风险的影响因素与一些特殊情况的特殊因素,从而对于我院的呼吸内科的病房管理制度做以完善和整理。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方面进行分析。当然主要的存在的风险的因素有:护士的专业素养、患者的自身情况、药品的使用情况、病毒本身的情况、病房环境的情况等等一些因素。通过对于风险的因素分析来制定相关的措施,对于风险的管理的强化来对于数据进行整理,从而使护理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1.3 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3.1 医护人员风险防范素养的提升 呼吸内科的患者的病菌的存在形式一个极其活跃的病菌分子,在对于护士护理的专业要求素养就相当的严格,护士护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患者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个整个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的护理风险预防的知识是护士职业风险的客观认证具有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呼吸内科的护士加强职业风险的预防培训,包括防护使用物在护理中被应用的重要性、打针、输液过程中国的医疗器材使用的规范性与损伤所要处理的环节等,通过这些来提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安全意识、具体操作工程的合理科学性。
护士护理专业素养的提升也是对于院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考验,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的防范的意识是受制度的影响的,因此的制度的健全对于护士的护理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就要有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制度的规范就要求护士的护理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制度,来保证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患者的提醒与健康知识的普及讲解。
1.3.2 对于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的措施 患者的自身的疾病预防的意识、患者的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患者自身素质等等一些因素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不断的去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就减少了风险的出现。当然除此之外最关键的就是。由于呼吸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的年龄偏大一些,这就给护理的过程增加了难度,患者的行动,身体安全等一些原因也是存在风险忧患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患者,我们要采取特殊的管理,例如要求这样的患者必须有家人的护理,她们的一些外出的行为医护人员要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其不再受到交替的感染。
1.3.3 对于医药用品的使用的风险措施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药品的使用是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用药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药品的使用情况的风险分析主要是关于患者对于药物的过敏的症状表现、由于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的原因所造成的风险的出现,这些都是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要对于患者的平时的用药要以详细的记录,导致出现一些误差而造成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采取专门的医药用品的监管政策,保证每一位患者的药物的使用正确。
1.3.4 对于病房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病房的环境也是相当主要的,呼吸内科是一个病菌传染比较密集的地方,患者之间的交替的感染等等一些方面都是问题的关键因素。当然对于这一问题上,护士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就要主义对病房的消毒情况,要保持病房的空气的流通。并且护士要在自己的护理工作的范畴内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要提醒他们对于病毒的预防,以免造成交替感染的情况,对于恢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医护人员要每天定时定点的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病房的管理要加强例如一些家属的探望要进行一定的登记与检查,保证没有新的病毒危害病房的再感染。
当然除此之外,在出现一些风险纠纷问题的时候,医院方面首先要及时的去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患者的家属也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工作。对于一些纠纷问题的出现一定要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解决,要明确细化每一个责任的承担。
1.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的是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进过一些具体的方法的实施,对于该院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的评分、消毒隔离的质量、基础护理的质量包括患者的满意程度都有明显的上升,具体的情况显示结果。
3 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将一些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死亡或者伤残的一些影响的因素进行一定的规避,风险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防止或者预防风险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在护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发现一些存在的因素,及时的进行一些处理的保证工作的顺利。同时医护人员要掌握一定的风险处理的应急方法,要了解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正确的面对风险管理的保障也是重要的问题,一是要对于风险要进行防范;二是要对于风险发生的时候对于风险进行一些合理的处置。将风险管理的防范,要提高日程上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在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在药物的使用中,建议要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保证患者的用药情况要做不断的更新记录,因为医患纠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用药的问题。期望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有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爱英.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7):13-14.
[2] 钱维建.浅谈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3(2):21-23.
[3] 李由.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64-65.
[4] 胡原.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7):87.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06-01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疗纠纷发生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中,产科投诉率居于首位[1]。因此,为确保母婴安全、减少护患纠纷,产房开展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就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产妇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年龄22至36岁,平均(29.29±3.06)岁;产次:初产妇31例,经产妇5例;孕周:36至41周不等,平均孕周(38.28±2.02)周。对照组36例,年龄21至37岁,平均(29.31±3.12)岁;产次:初产妇30例,经产妇6例;孕周:37至41周不等,平均孕周(38.78±1.02)周。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及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做好产前检查与评分,严密观察产程等[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产房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助产士的安全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范产房常规护理、隔离、消毒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学习与考核,定期总结护理质量,对潜在及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并予以及时处理[3]。
1.2.2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法律知识教育,组织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其风险意识;全面分析产房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与不安全因素,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存在,对风险的防范引起重视,以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2.3对产妇实施风险防范教育 产妇进入产房后,向其全面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介绍规避风险的方法,提高其在分娩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度;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使用药物及检查项目的目的,提高患者的风险认知水平。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1)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产妇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与护理质控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风险因素认知水平根据其妊娠反应、贫血、内出血、术后卧床及胃肠道反应等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2)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对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X±s)表示,并用t检验;且P
2结果
2.1两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风险因素认知评分为(92.36±3.04)分,对照组为(73.26±3.36)分;观察组的护理质控评分为(96.39±2.67)分,对照组为(79.37±2.08)分。观察组在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产房作为新生命诞生的特殊场所,对于护理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房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及护理质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研究表明,在产房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改善产妇及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文清.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3,09(21):116-117
[2]胡惠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1(15):83-84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广义概念,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而从监管的角度又进一步作了狭义的界定,即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提供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和活动,这些实体和活动由于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而产生系统性风险。在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改革发展背景下的一种金融创新,也是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一种双轨制方案,产品主要涉及民间借贷与银行表外融资业务。伴随着近期“钱荒事件”的发生,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功与过的争论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由此,笔者从价值与风险两个角度辩证地看待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
一、影子银行的价值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以交易证券化房地产贷款为主,曾被指为危机元凶之一,但该体系近年来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是金融机构自发形成的市场化创新行为,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大大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从微观个体的投资渠道,还是宏观社会的资源配置,影子银行的价值都将是不可替代的。
(一)微观分析
从微观投资者的价值来分析,发行方所承担的隐含担保机制是影子银行的核心,所以银行主流的理财产品往往就具有双重保障机制。第一层保障是融资项目的保障机制,由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山东海龙债券兑付事件、江西赛维的重组事件等,都说明不论是地方政府不会轻易让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爆发,地方企业也不会轻易破产;第二层保障是影子银行的隐含担保。在我国,影子银行的主体是信托产品、融资类的银行理财产品、合伙基金和新兴的券商基金类的信托产品,以及小额贷款、担保、民间借贷等,这些产品的管理机构不仅仅以融资中介的面目出现,还要对产品的最终兑付承担责任。
(二)宏观分析
从宏观经济分析,传统银行业无法对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影子银行体系可以做到。在风险分散化领域,以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违约互换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产品更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时期,影子银行的价值十分显著。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命脉,风险控制至关重要,我国的地方政府不能再依靠银行业的大量贷款来支持投资,而利用影子银行的投融资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要承担的风险。当然,这要求影子银行与银行之间有适度隔离,我国的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就拥有良好的隔离。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在对影子银行的正面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重视其快速发展下存在的各种风险。由于影子银行体系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而一些传统银行产品直接或间接地为该体系运作提供了资金或交易媒介,因此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会传导至传统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声誉风险由此产生。
(一)信用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信贷业务中存在以下两类信用风险:
1.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民间融资导致的信用风险
银行信贷客户将银行信贷资金通过民间融资中介或直接拆借给资金紧缺客户,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流入影子银行体系。具体表现为:第一,银行信贷客户从银行套取低成本贷款,然后以高利贷将资金发放给资金紧缺客户,从中赚取高额利差;第二,银行信贷客户从银行取得信贷资金后,将资金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高利率拆借民间融资中介,民间融资中介再以高利贷将资金发放给资金紧缺客户。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取得高利贷的资金紧缺客户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高利贷,将影响银行信贷客户正常还款,造成信用风险。
2.将银行承兑汇票在地下票据市场贴现导致的信用风险
在表内信贷持续收紧的情况下,银行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变相给企业提供资金。银行承兑汇票客户开票后通过票商、农村信用社、有富裕资金的个人或国有企业等地下票据市场贴现,贴现资金除满足自身资金周转需求以外,还发放高利贷,通过地下票据市场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客户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造成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形成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风险损失。如:温州正得利鞋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民间吸存筹得资金,且涉足高利贷业务,所涉银行资金多达1.5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共计7340万元。随后在温州集中爆发的“断贷潮”中,该企业资金链断裂,其申请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垫款,引发剧烈的信用风险危机。
(二)操作风险
由于银行信贷与非银行信贷利差巨大,银行员工受利益驱动,用自有资金参与民间非法借贷、从事高风险投资或协助借款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并从中获利。如在以往银行内部审计项目中发现,银行员工利用工作之便,自己或协助他人套取银行个贷资金,将套取出的资金借给担保公司或房地产中介进行资金运作,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同时,社会上一些非法融资中介以提供融资顾问服务名义协助借款人弄虚作假,向银行提供编造、伪造的财务报表、合同和权利证等,非法骗取银行信贷资金。银行若在业务审核中对借款人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审核不严,也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三)声誉风险
理财产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业务不同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之处在于其不占用银行自有资金,如果融资方到期不能正常还款,银行没有资金损失。但是由于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相关产品,产品不能正常兑付会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如:某房地产商开发房产项目资金短缺,银行因监管等政策原因贷款额受限而不能直接向其贷款,信托公司以中间人角色出现,以房产商待开发项目为抵押,设计基于该项目现金流的理财产品,并委托银行代销,由投资者购买,房产商获得项目资金。如果房地产商到期不能还款,投资者无法收回投资本息,银行虽然只是代销该产品,仍会面临巨大的声誉风险。
三、应对策略
要应对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笔者提出两点应对策略如下:
1.改善影子银行体系。我国非银行融资(除民间借贷外)尽管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监管,但监管方面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发展, 提高业务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是监管层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在市场发展本身,应该允许产品违约,地方政府的不当介入只会弱化市场本身的自律机制,也会加剧投资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一个没有违约的投资产品,只会助长无风险的市场套利行为,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2.推进利率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如果能够加速推进,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影子银行中的一些系统性风险。利率自由化的完成不仅包括取消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而且包括取消对银行体系的信贷额度控制和贷款投向管制,改用各种监管指标的管理。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目前部分基于监管套利为主要目的的影子银行业务,如几年前的银信合作、最近的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等通道业务基本上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其所涉及的金融套利行为及其带来的风险会从根本上消除。但是,关注和解决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坚决打压影子银行,而利率自由化的完成也并不意味着影子银行业务的消亡。相反,金融改革的推进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非银行融资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业务模式和形式上可能会出现根本的变化。如,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专业化和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31—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餐饮、娱乐、美容等行业组成的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与之相呼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到这个行业之中。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甚至可以说是购物方式,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发展着,这就是网络团购。所谓网络团购就是团购的网络组织形式,就是互不认识的消费者,借助互联网的“网聚人的力量”来聚集资金,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的价格。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团购网站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体,向消费者提供同城商家的优惠商品和服务,并从中抽取佣金,消费者得到优惠的价格,而商家也从中赚取费用与人气。
1 国内网络团购的发展状况
网络团购在中国的蓬勃兴起是在2010年的上半年。2010年1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上线之后,团购网站的数量迅速增加,同年4月,团购网站在中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风潮,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吸引了众多涌入者,已成“”之势。截至2010年底,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团购行业,我国从事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3268家,团购用户数已达到1875万人。目前,网络团购正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展,预计2012年团购用户仍将迅速增长,市场份额将达到200亿元。尽管网络团购在我国出现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却已经成为在网民中流行的一种新消费方式,网络的普及让团购成为了很多中国人参与的消费革命。
2 国内网络团购的市场价值分析
2.1 从商家角度分析
①宣传优势。商家在参与网络团购的过程中将会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得到宣传推广:第一,网络宣传。服务产品团购信息的效果,并不仅是在于最终有效订单的数量,其在某种程度中起到的网络广告作用也不容忽视。商家通过网络团购充分曝光,提升影响力。第二,口碑传播。由于团购人数底线有所设计,为了不使交易失效,消费者可能会去寻找其他潜在消费群来增加购买成功的几率,这导致了消费者的自发口碑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免费广告效果良好,还能通过羊群效应影响了尚未关注此团购信息的潜在消费者加入到团购中来。
②费用优势。目前大多数团购网站的结算方式为:从成交价中抽取20%~30%的金额再乘以成交量做为最后支付给团购网站的佣金,与传统营销模式对比,利用团购信息这种营销方式不仅在其前期准备工作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在销售过程中兑现的是服务,不用像传统营销模式那样考虑高额的推广成本、繁杂活动监控等。
2.2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①价格优势。目前国内物价上涨、通胀严重,人们的工资水平却未能大幅提高,而网络团购团购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优惠的价格上。消费者一般能得到从5%~40%不等的优惠幅度,甚至有些产品低到1~2折。网络经济的低成本特点使网络团购的价格优势更为突出。低廉的价格使得众多追求性价比消费的25岁~35岁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团购的主力军。消费者能够以低于平常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无疑会为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也就是经济学中消费者所追求的最大效用。因此,价格偏好是支撑网络团购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也势必会带动更多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加入。
②信息优势。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式不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买卖双方总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特别是在传统交易模式中,单个消费者很难全部了解商家的全部信息,最多是了解其某一方面的内容。而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个体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势单力薄的个人消费只有被动地接受卖方所给出的价格,缺乏和商家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在其利益受到损害以后,消费者又很难从那些大公司、大企业里获得赔偿。但是在网络团购行为中,由于群体力量的集中体现,消费者抱成团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就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不仅可以从商家手中得到比较优惠的价格,同时对于商家欺诈行为、商品价格不透明、售后服务质量差等损害消费者的行为就能集中群体的力量和商家谈判、抗衡,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③方便快捷。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交通的拥堵,消费者找到合适的产品并购买的搜寻成本大大提高。现今的服务行业市场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大街上琳琅满目的招牌,消费者在选择服务产品时往往无所适从,而通过浏览团购网站,动动鼠标,即可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产品的内容,并且能够通过团购网站上丰富的图文资料了解商家的消费环境如何、消费方式如何等信息,避免了消费者在选择服务产品的过程中盲目和奔波。同时网上支付方便快捷,消费者只要在有互联网的地方即可实现随时购买,解除了交易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2] 潜山县首次发现“一枝黄花”[EB/OL].(2014-10-29)[2016-11-06]..
[4]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84-87.
[5]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2-195.
[6]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2-25.
[7] 张国庆.基于生态论的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48-152.
[8] 张国庆.复杂系统代谢分析及其应用[EB/OL].(2016-06-09)[2016-11-06]..
[9] 黄文生.加拿大一枝黄花化学防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21-122.
[10] “一枝黄花”有5种自然天敌[EB/OL].(2008-11-18)[2016-11-06].http://.cn/s/2008-11-18/0312147447-48s.shtml.
[11] 李愈哲,尹昕,魏维,等.乡土植物芦苇对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制作用[J].生态学报,2010(24):201-211.
[12] 蒋华伟,方芳,郭水良.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寄生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1):401-408.
[13] 唐伟,朱云枝,强胜.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2):70-75.
[14] 张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4-25.
[15] 国庆.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55-157.
[16]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7-248.
[17]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
[18] 张国庆.气候变化对生物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0-323.
[19] 张国庆.生物灾害学[EB/OL].(2012-05-25)[2016-11-06].http:///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4783.
[20] 王强.白条银纹夜蛾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可行性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21] 刘成,陈晓德,吴明,等.芦苇叶片化感作用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3):184-192.
[22] 王庆前,丁德贵,周卫,等.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分析与治理措施[J].植物检疫,2006(2):42-44.
[23] 储江山,徐胜利,张国庆.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算法试验研究:以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73-180.
[24] 朱纯祥,张汪炎,胡德松,等.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理论基础与技术集成:以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203-205.
[25] 石再华,许红玲,石怀绶,等.安庆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06(3):4-5.
[26] 张桢.潜山县松毛虫病调查分析及精细化预防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48-150.
[27] 张国庆.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术[EB/OL].(2012-05-17)[2016-11-06].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72034.
[28] 刘成,陈晓德,吴明,等.芦苇叶片化感作用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4(3):184-192.
[29] 汪学敏.两种本土菟丝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寄生控制效应[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0] 任媛,张雅岸,沈青.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广州化学,2008(1):82-89.
[31] 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8-199.
[32] 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01-203.
[33] 张国庆.节气与生物灾害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7-230.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高低,风险大小,直接反映一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风险预算是投资者为了在总风险给定的情况下,得到投资组合的最大回报,而在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加入风险量度,将资产与风险同时配置给投资管理者,即以风险的概率或以统计度量为基础,利用现代风险管理和组合管理工具去管理风险。标杆是一种业绩水准,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来建立标准、制定计划以及确定预算的优先顺序。标杆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的绩效衡量系统,是各自独立的标杆指标或者标杆指标的集合。商业银行风险预算需要标杆指标,如果缺乏科学的风险预算标杆指标体系,监管者就无法判断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也就无法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类监管。
一、商业银行风险预算主要指标
国外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研究开展得较早,研究深入、方法成熟。美国思特恩・斯图尔特公司于1982年引入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用来全面考评一个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盈利能力。运用EVA来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可以反映和测度由于经营行为引起的银行价值的真正增减变化,从而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目前,EVA理论已在美国和欧洲的众多银行业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国际知名银行。他们已建立起一套复杂的绩效信息系统,能够计算银行整体、产品、分支机构、客户经理以及客户的EVA,并将其作为业绩评价体系中的核心财务指标进行测量。近年来,我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将其引入,用来考评下属分支行和总体的经营绩效。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缺陷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考核体系逐渐得到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已经从过去单一地追求高增长、高风险逐步转向追求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发展。同时,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和利率市场化压力不断加大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考虑资产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因为监管部门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必须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这一要求,银行逐渐认识到资本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从而开始尝试将资本约束理念渗透到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当中。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体系仍存在较大缺陷。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缺陷有:
1、过多评价财务业绩,未能全面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现行财务指标的计算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可是现行的会计准则对某些交易或事项的处理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会涉及到很多的会计估计,这将导致财务结果的不一致性。在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时,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将缺乏说服力。如果在业绩评价的过程中过于侧重财务业绩的评价,评价结果就不一定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不一定都能产生财务结果,如果企业偏重财务评价,就会导致其管理人员追求高财务指标的短视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不具备短期效应的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和员工培训,管理层会因其不能提高当期财务指标而拒绝。但是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和员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竞争能力的必要投入。
2、在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未能全面设置和评价非财务指标。2006年9月12日财政部颁布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22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8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4个方面的8个基本指标和14个修正指标构成;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8个方面的指标,这八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成效。从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来看,没有一个指标可以合理计量,进行定量分析,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得出一个主观结果。运用不能合理计量的指标来评价某个方面的绩效是不可信的;另外,这8个非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的概括不一定全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该指标体系主要利用企业的历史数据来进行静态分析,而不能反映企业的动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国家不断调整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中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单纯地依赖静态分析容易造成管理者决策的失误。而目前大部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依据静态数据来进行估计和计算的,企业的动态方面没有得到反映,表现在预计的诉讼赔款、担保连带责任、违法预计应承担的违约金和罚金、产品质量实行“三包”的预计支出、重组、重大资产损失等事项方面。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1.确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度并构造判断矩阵。假定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因素有n个,利用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方法,对于元素做相互比较判断,便可以得到一个表示相对重要度的数字aij,构成n阶矩阵。如果ai与aj同等重要,标度为1;稍微重要,标度为3;明显重要,标度为5;强烈重要,标度为7;极其重要,标度为9;2,4,6,8分别表示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2.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归一化,得到其次将每一列经归一化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得:
EVA作为一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现了以银行效益和价值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多偏重于静态分析的不足,同时真实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业绩。可以用EVA来建立管理层和员工的相关激励机制,将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克服一些短视行为,而着重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利润,促进其长期价值的增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绩效评价方法都有其缺陷,EVA也不例外,它也存在着较少考虑非财务因素、计算不够精确等缺陷,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要结合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对EVA进行修正和补充。
3.检验以上得到的向量即为所求权重,且是否合理,我们要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CR=CI/RI,其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4为1-10阶判断矩阵的RI值:
当CR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风险预算指标权重这种方法具有主观性,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都是人为给定的,因此有必要考虑商业银行管理者以及风险评价人员的意见,尽量客观反映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合理确定各标杆指标的权重。只有建立一个科学的商业银行风险预算标杆指标体系,监管者才能有效判断商业银行的风险程度,从而实施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分类监管。
参考文献:
[1]George Chow, Mark Kritzman, Risk Budgets [J]. The Journal ofPortfolio Management. Fall, 2001, P56~60
[2]Patricia Keehley, Steven Medlin, Sue Macbride, Laura Longmire, Achieving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s in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Agencies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8
2项目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因为后期的施工工作,大多是依据设计阶段的结果来进行的。而在这一阶段想要为后期的成本控制打好基础,就需要确定并控制设计概算以及修正概算。设计概算即在初设阶段,在具体分析施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造价控制方案,以期实现控制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目的,要想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控制工作,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多加注意:
2.1做好设计招投标工作
招投标模式的实行给竞标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竞标者不得不提升自身的设计质量和投资回报率来中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项目法人可以选择具有足够资质、能够提高更高效益的建设方案的建设单位。这就同时从项目和建设双方着手,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评标小组在确定中标单位时,不仅要考虑投标单位提供的参考价格,更要注意投标单位的资质。评标小组要将投标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纳入考虑,允许施工设计单位对于设计方案的适当修改,当然修改的基础是得到项目法人的允许,不能随意修改,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2.2严格执行限额设计
作为控制和管理成本的重要措施,限额设计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中,需要将限额设计的要求明确地列入条款,从而约束设计人员。超出限额的部分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项目法人可以享受折扣,以此作为惩罚。具体的限额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计算,设计中要始终对优化与创新予以一定的鼓励,如果能够保证设计的要求和使用功能,可以使用更为节约的工程模式和标准。
2.3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深度
需要明确的是,工程概算的意义是在工程设计达到足够深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反之,其意义将不复存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设计质量,才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设计施工方案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绘制设计图纸要准确,而在设计施工组织形式时要提前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做出预防措施,以防问题发生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当完成设计工作之后,项目法人还应当组织各专业专家对设计阶段工作成果进行设差,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解决。
3工程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决定的造价成本对火电工程的全面造价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最终的中标价格将成为实际成本的限制范围。在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要首先确定承发包方式、计价方法,并且编制合理的招投标文件、标的以及报价,最后再采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地对比各投标单位送交的投标文件,选择最优方案。业主在进行招标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注意标段的合理划分,标段中不能有真空的段落,否则就可能在施工中造成额外的费用;二是评标时虽然需要注意价格,但最低竞标价并不一定属于最优方案。为了防止施工中因为成本不足而导致质量下降,需要严格控制投标低价;三是科学组织招投标工作。招投标过程中,应该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让纪委和审查人员参与评标管理工作,做到真实、有效的评标,避免出现评标组中有人私下勾结、泄漏标价等情况。
4工程实施阶段
4.1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必须做好招投标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费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在现在的招投标中已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这就要求在参投单位送交投标文件时,同时需要附入工程量清单。参投单位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管理能力和市场物价水平,提供一个能让双方达成共赢的价格,再由业主决定标价。
4.2做好施工配套工作
火电工程动工前,一定要保证各项审批工作完成,工程得到动工许可证以及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各项资金到位,以免动工后发生不必要的问题延缓施工进度,造成经济损失。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现场“四通一平”、签订施工供货合同、选定施工队伍以及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图纸的审定和交底等工作。如果施工中涉及征地或拆迁事宜,需要与原户主做好协调,并协调好社会各方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效率、节省建设资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4.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施工中出现的意外因素可能会导致设计出现变更,进而带来造价波动,包括设计的不完善以及错漏,项目法人调整项目的功能、规模以及标准等现象都会导致这个问题。不仅如此,施工后的设计变更可能会带来施工的进度落后,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水准,因此在施工中要尽量避免设计变更。如果设计变更无法避免,就要做到及时处理。问题一旦发生,要立刻进行上报。变更设计而导致的造价变动需要根据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记录,并做好账目登记。此外,加强审查并严肃查处盲目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的现象,从而争取更多投资拨款的设计变更的发生。
5火电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5.1风险回避
这种措施是从根源处对风险进行解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切断风险源的举措来遏制风险,而这也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拒绝承担风险,而这种方式的采用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实际数据表明,付出的代价是远远小于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的;二是一种紧急自救方法,即放弃已经承担的风险,一些重大的失误在火电建设企业的投标阶段可能就已经出现,而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就会使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选择放弃已经背负的风险,而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更大风险的出现和发生,具体来说,可以选择转包分包工程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但是转移风险之后其可能就不再是风险,因为承包单位具备较高的资质对工程进行承包和建设。
5.2风险分离
所谓的风险分离,指的就是将不同的风险分别独立起来,主要目的就是避免连锁风险的出现,不难发现,这种风险处理举措的主要优点就在于可以对风险的范围进行控制和约束,从而降低损失。风险分离这种措施在采购进口设备这一环节较为常用和实用,众所周知,汇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所以汇率风险是火电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建设企业将设备采购的区域分散开来,即选择不同的国家进行设备的采购,同时使用不同的货币币种、支付方式进行付款,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由于汇率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实现了对风险的分离。
5.3风险分散
和风险分离具有较大的不同,风险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增加了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的数量,但是即使这样,整体的风险却被减小,所以这是一种牺牲部分而顾全大局的做法。企业的兼并就是很好的风险分散的例子,工程承包单位通常采用风险分散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
5.险转移
对于当前的火电工程建设单位来说,他们普遍采用风险转移这种方式控制风险。因为火电工程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的项目,所以以上几种风险防治措施对于其并不适用,这时风险转移就成为火电工程建设企业的最佳选择。因为个人的优劣势存在差异,因此在风险转移的前后各方所承担的风险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不一定会为转移之后承担风险的一方造成风险。风险转移的手段通常用于工程承包过程中的分包、转包以及技术转让等。合同、技术或者财产的所有人通过分包或者转包的方式将其自身所承担风险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到第三方从而减轻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总而言之,为了加强对于火电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业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对于施工过程中细小环节的管理,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项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和对象。尽量避免设计的变更和施工的变更,把握好市场价格并预测市场趋势,降低外界因素对工程造价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合同的内容,遵循国家对于合同内容而做出的规定,增强合同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防止因合同而造成甲乙双方的纠纷,合理维护双方的利益。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商品房的质量问题也日趋上升,成为主要的投诉热点,有些投诉通过建设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建设、施工单位努力,能够得到控制和解决,但普遍存在的现浇框架梁板裂缝,到目前为止仍未找出对其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因此本文就现浇框架梁板裂缝成因及其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的裂缝比较常见,且随机性较大,包括可见的宏观裂缝和存在于砼内部不可见的微观裂缝。对于带裂缝工作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裂缝是结构受力过程中允许出现的,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适用性必须予以限制。本文将主要对现浇框架裂缝产生原因、位置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分析。
一、现浇框架裂缝产生原因
分析裂缝成因,区分裂缝类型,对于预防裂缝产生,减少对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可归纳如下:
1、由变形引起的裂缝
结构由温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而引起的裂缝,起因是结构变形,当变形得不到满足时将引起应力,且应力还与结构刚度大小有关,只有当应力超过一定数值才引起裂缝,裂缝出现后变形得到满足,同时刚度下降,应力发生松弛。
2、由外荷载直接作用而产生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承受施工荷载和使用荷载时经常出现与主拉应力方向大致正交的裂缝,包括正、斜截面裂缝。对允许出现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这类裂缝一般为正常裂缝,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应该根据要求控制裂缝宽度。该类型裂缝是常规设计必须验算的裂缝。
3、由外荷载作用,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该裂缝是由计算假定模型与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不完全一致时,由外荷载引起的次应力产生裂缝。如钢筋混凝土屋架按铰节点进行设计计算,但实际节点处却存在弯矩和剪力,时常会产生节点裂缝;壳体计算常用薄膜理论假定,相对壳面误差不大,相对边缘区域误差较大,于是该区域常因弯矩和剪力引起裂缝。次应力引起的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只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但随着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计算也逐渐趋向全面合理,因而此种裂缝成因也可归入外荷载一类。
这样裂缝成因就可总结为:由变形和荷载引起的裂缝。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由荷载引起的裂缝,仅与外荷载的大小以及材料强度有关,当外荷载产生的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后,裂缝产生,刚度下降,应力松弛;由变形引起的裂缝,荷载大小、材料强度并非全部影响因素,对某些结构而言,虽材料强度不高,但有良好的韧性,可适应变形要求,因而抗裂性也能较高,这是变形裂缝区别于荷载裂缝的主要方面。
其次,按普通外荷载的计算原则,从外荷载的作用、结构内力的形成,直至裂缝出现与扩展,荷载不变条件下,似乎都是在同一时间瞬时发生并一次完成的,是个“一次过程”。变形荷载的作用,从环境的变化,变形的产生,到约束应力的形成,裂缝的出现与扩展都不是在同一时间瞬间完成的,它有一个“时间过程”,称之为“传递过程”,即应力累积和传递的过程,它是一个多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是与荷载裂缝的第二个区别。
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将两种裂缝割裂开,具体到某条裂缝往往都是两种因素交织促成的。虽然统计显示,工程实践中属于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约占80%以上,由荷载引起的占20%左右。但实际上变形裂缝只是以变形为主,同时也存在荷载的作用;荷载裂缝也是以荷载为主而已。
二、现浇框架裂缝产生位置
现浇框架裂缝的产生随机性很大,往往由多因素的耦合,这就需要区分出导致现浇框架裂缝产生具置及主要原因。对于框架柱较少发现裂缝产生,且其裂缝的发生往往都与地基的不均匀有关,情况也较为简单,这里不再详述。下面主要分析较常发生在梁侧及板面裂缝的具置及裂缝形态。
常见框架梁裂缝
1、由于荷载作用,框架梁端部产生较大剪应力,在与纵轴成45o夹角处主拉应力值最大,容易产生斜截面裂缝,并向上下延伸,具体裂缝形状与构件的受力方式有关。由跨中弯矩引起的截面正应力在梁截面下边缘最大,因而裂缝也在下边缘最大,但不会在下边缘闭合。
对于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出现的裂缝,当裂缝宽度小于规范允许值时,可不进行处理;当超过规范要求时,应进行结构耐久性鉴定或加固补强处理。
2、框架梁侧常出现“枣核”形裂纹。主要是由于赶工期,拆模较早,养护不当,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内外干缩量不一样,混凝土表面收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以及两边柱的约束而在沿长度方向上产生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缝。枣核形的裂纹是因为构件截面上部变形受到板的约束,下部受到较强钢筋的约束,中部却没有强有力的钢筋约束,而使裂缝发展形成。
3、同样出现在梁侧但形状为楔形的裂缝一般均由温差所致。在温度影响下,钢筋混凝土梁在两端受到约束时,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梁被拉裂,其裂缝大小自然与温度的变化量以及梁柱的线刚度比有关。
现浇楼板裂缝
1、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结构的阳角楼板常出现45o上下贯通的斜裂缝。鉴于此项工作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的许多学者均进行过细致研究,尽量准确、全面地分析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板角裂缝主要分布在从板角开始到距离板角1/8~1/6跨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该区域内应力最大,并沿角—中心连线向板心递减,当距离板角超过1/8~1/6跨时,应力数值的衰减加剧,板面拉应力很快就消失。
2、在楼板跨度的中间位置,常出现垂直于跨度方向的纵向裂缝。其产生原因是:板面与板底存在着温差,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差变形,四面墙体的约束,必然产生垂直于板的纵向裂缝。且往往此位置正是板的负筋端部以及板内埋有电管,所以此种裂缝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中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