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0:5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者简介:姜毅,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蔡银珠,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优秀的战略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也已经走进了“战略取胜”的时代。在企业战略中,市场营销战略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与其形成了无法分割的联系。
1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
1.1企业战略
战略就是一种计划,而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区别于竞争对手,在同行中突出优势。面对竞争残酷、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企业想要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终目的进行企业战略的策划。从本质上来说,优秀的企业战略就是保证公司获得利润的途径和手段。
1.2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就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多变的市场,从全局出发,以长远的观点和服务企业发展为基础而制定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要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策划,首先要先了解市场、了解竞争行业、了解企业本身,然后要明确战略目标,找准定位。当市场营销战略被确定采纳,就必须通过一些短期可行的操作来检验市场营销战略的长期可行度。
2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外环境
2.1市场
人口规模、地理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营销市场的规模。人口的规模决定个人或家庭消费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人口的地理分布决定了消费者的地理分布,因而决定不同的营销市场规模。其次,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不尽相同,制定营销策划时,必然要清楚对相应产品有需求的年龄层,找准市场,完善策划。
2.2行业间的竞争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深对竞争行业的了解是必须要做的一门功课。明确竞争目标,时刻关注竞争行业的动向和营销的方式方法,分析同行同业营销手段的优势和弱势,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才能突出优势,避开弱势,制作出更优秀的市场营销战略。
2.3企业自身特点
当然,制定优秀的市场营销策略必然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尽量避开企业存在的劣势。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管理者和职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与号召力,这样,市场营销战略才可以策划得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同时其执行的可行度和完成度也将得以提升。
3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3.1市场营销的作用
市场营销战略帮助协调公司内部各种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手段。它是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长远发展为目标而制定的决策。第一,它可以让公司内部人员形成明确的共同思想,有利于企业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从而将实现企业目标的可能性提升到最高。第二,它可以为公司带来丰富多样的合作伙伴,为公司的发展寻求无限的可能性。第三,它可以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效地留住客源。
3.2两者的传统关系
大多数的市场营销战略都是根据企业整体战略来制定的,因此,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分支,一项内容。也就是说,要先有了企业战略,才能有市场营销战略。因为这个观念,大多企业的运营都是由最高管理者站在让企业持久发展的高度上来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然后再由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制订各个部门的作战计划。这种至上而下的战略制定方式,导致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者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目标和市场营销战略时受到企业战略计划的引导。在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传统的被包含关系下,企业策划出的市场营销战略往往有着很大的局限。或许最开始会得到许多的合作伙伴或客户,迎来企业的鼎盛时期,但是,如果不改变市场营销战略,不提升市场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从根本上失去顾客基础和市场基础,企业的生存也会存在危险。
本来只拥有一个小酒厂的秦池就是最为明显的案例。他的酒厂靠有针对性的广告发家,靠中央电视台广告的中标迎来辉煌时期。他以广告来作为企业战略,由上至下,市场营销也围绕这项战略展开。广告可以拓宽市场,但是并不能创造稳定的顾客流动,因此,如秦池一样,许多以广告或是促销作为战略方针的企业都会在后期陷入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制定企业战略的方法已经走向末路。
3.3二者的现代关系
因为市场的需求,企业最大程度地运用职员的优势,不仅让市场营销人员参与战略策划,还为企业不同层面提供计划和策略。管理层面也渐渐地从在市场营销战略所取得的成效上来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因为市场营销处于了解客户需求和价值的最佳位置。随着企业在制定战略上的突破,市场营销策划在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市场营销战略也开始逐步挣脱企业战略对其的约束和主导,以较快的速度偏向以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为导向的方位。在此基础上,市场营销战略遵循总体利润领先战略,突出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等成功通用战略的原则,成为企业在同行同业的竞争中出奇制胜的不二法宝。企业制定战略的方式方法也不再只是遵循由上至下的陈规方式,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新颖方式,形成了新型的逆向关系。
3.4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占据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管理也愈发重要。对于企业而言,项目管理是企业面对变化和挑战,获得稳步发展的有力武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的项目管理已经不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而企业项目要想获得好的效益,企业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1企业战略与项目管理的关联性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是实现企业使命目标的规划和安排;而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方法,对项目活动进行管理,确保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企业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是密切联系的。企业战略是宏观的、全局性的;项目是微观的、局部的、个体的,项目是实施企业战略的手段。对于企业而而言,任何项目计划都来自上下层系统的战略研究和计划,通过对全局分析,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目标以及总体计划。在企业战略制定后,需要去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措施、方法将战略计划付出实施,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2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
2.1战略的制定缺少项目管理者的参与
就当前企业战略制定来看,企业根据自身的问题及需求,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来制定战略计划,在企业制定好发展战略后会寻找可能的项目机会,并进行项目构思。在这整个过程中,企业的上层系统往往不是具体的直接管理者,没有让项目管理者参与到战略制定过程中去,从而使得项目管理者对企业战略不了解,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失误,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2专业人才的不足
在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专业的人才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企I项目管理战略实施相关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现阶段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实施工作的需要。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企业制定的战略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使得实施环节成为战略的坟墓,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3成本问题
对于企业项目管理工作而言,成本是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企业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就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依然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盲目的追求项目投资,认为投资项目越多越好,对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项目投资没有结合到企业自身的资金状况,没有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进而造成企业项目投资成本大于所得实际效益。
3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实施的方法
3.1项目识别
对于企业而言,项目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在项目选择过程中,项目识别是首要工序,为了更好地促进项目管理战略的实施,企业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项目是否真正支持组织战略。首先,要分析项目是否支持企业所拥有的实力;其次,要全面分析项目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以及对主要利益干系人的影响;再者,企业能够承担项目中的风险。另外,企业能否在项目中获得效益。通过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帮助企业识别出出适合企业自身战略的项目。
3.2提高项目管理者的参与性
企业项目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项目管理者去执行,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制定整个过程都有项目管理者的参与,企业听取项目管着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提高企业项目战略的科学性,减少企业上层决策失误。故此,企业在战略制定中应当重视项目管理者的作用,多让项目管理者参与到战略制定过程中来,从而让项目管理者那些有用的建议和意见得到重视,提高项目管理战略的科学性,制定可行的供选择战略,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3.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实施过程中,专业的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应当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要积极的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要加强现有项目管理人员的教育,强化能力训练,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制度、战略的学习,提高项目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在项目管理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项目管理战略有效的实施并取得好的成效。
3.4加强项目管理战略实施的监督
为确保企业项目管理战略有效的实施下去,企业必须加强项目管理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管理战略实施中,企业应当委派一名上层管理者进入到项目管理中去,一方面对项目管理战略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处理界面我,解决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矛盾,从而保证项目运行的组织顺畅。另外,在项目管理战略实施中,要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项目经理要经常与职能经理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职能经理来更好地了解企业战略,从而确保项目管理战略的有效实施。
4结语
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关系着企业的全局。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每个项目都关系到企业的整个利益,企业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某个特定战略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战略与企业项目管理之间密不可分,项目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只有科学的实施项目管理战略,才能实现企业战略总体目标,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瑞峰,宁宣熙,余鸣.企业项目管理战略实施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S1):200-202.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59-02
1引言
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建筑业的低准入门槛长久以来造成的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等状况,为建筑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只有通过成功、有效的战略管理,才能为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开拓生存空间。
企业战略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管理过程[1]。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战略管理一方面要求企业制定的战略本身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要求战略得到有效的贯彻与实施,二者缺一不可。相关研究[2]显示,尽管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并有所加强,但多数企业的战略管理并未获得满意成效,建筑企业也包括在内。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两方面的问题。
2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基本理论
2.1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的关系
战略制定决定了企业“做什么”,而战略实施则是对战略规划所列活动的执行过程。战略制定显然是战略实施的前提,而战略实施又为企业战略的阶段性调整提供反馈信息。因此,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是不断互动并且互相依赖的。
2.2战略制定的五要素
根据西方对企业战略的相关研究,企业制定的战略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行动选择方案,这些选择可以被划分为五类要素[3],这五类要素即构成了战略钻石模型,如图1。
领域:指企业将积极涉足的业务领域,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细分市场、地域、技术以及价值创造过程的阶段等。
工具:指企业进入目标领域的手段,如并购、联盟、内部投资与成长等等。
特色: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可以击败竞争对手的特征和属性,这包括企业的形象、定制化、技术优越性、价格、质量与可靠性等等。
进程:指战略行动的时机和步骤。由于企业面临的内外部资源与环境是动态的,因此战略必须包含实施的时机以及实施步骤。
经济逻辑:指企业应该如何获得利润,即如何获得超过成本的经济收益,这是企业战略制定的核心要素。
企业制定的战略只有全面综合地考虑到这五方面的因素,并在每一个方面都给出相应计划时,才可以认为是完整的战略。因此,上述战略钻石模型也被用来检验一套战略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2.3战略实施工具与战略领导
实践证明,战略要想在企业成功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与战略配套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公司治理、薪酬激励手段、企业文化、战略目标量化考评等等,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很好地满足或应用,战略的实施就会受阻。而部分西方学者更直接地将上述因素统一归纳为战略实施的工具[1],企业决策者或最高管理者通过选择适合的工具来促进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达成,这种视点更具有直接性和目的性。
战略领导是管理整个企业并影响其关键产出的任务,包括公司业绩、竞争优势、创新、战略变革和生存等等[1]。战略领导在战略管理中的具体任务一是对于选择何种战略实施工具以及资源配置方式做出决策;二是与战略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并获得其支持。
3我国建筑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战略制定方面
3.1.1 对战略的内涵与作用认识不足
尽管企业战略至今尚未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但一般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制定并实现其长远目标的方式或路径[4]。目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对战略的内涵及作用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不承认企业战略的作用及其必要性,不愿意去研究与制定企业战略;以短期的效益为导向,错误地将运营活动认定为企业战略,致使企业战略核心的定位被忽视等等[5]。
3.1.2 战略制定方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战略制定的机制机构还不健全,制定的方式不够合理。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由企管部、企业规划部或企业战略部等部门独自制定企业战略,再交企业高层领导拍板决定,也存在由营销、财务等职能部门代替决策部门制定战略的情况,这违背了企业战略的整体性与思想性原则[6],使战略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3.1.3 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不到位
很多建筑企业在战略制定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把握企业拥有的战略资源与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忽视宏观政治环境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企业高管因缺乏产业组织理论及产业经济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无从下手、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的正确性不能准确判断等等[5]。
3.1.4 战略本身存在缺陷
我国建筑企业应用战略管理的时间并不长,在战略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常常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正确的指导。排除企业对战略的重视程度和对战略内涵理解的问题,建筑企业制定出的发展战略本身也常常存在缺陷,包括战略必备要素的缺失、战略目标不具体、范围与深度不合适、战略文本混乱以及战略的可操作性欠佳等等。
3.2战略实施方面
3.2.1 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脱节
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战略制定后忽视战略的实施,战略制定部门对战略实施部门也没有必需的指导与协作,战略制定与实施严重脱节,使企业战略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甚至流于形式。
3.2.2 缺乏长期有效的战略沟通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准入条件相对宽松,行业壁垒较低。建筑企业员工整体的文化层次不够高,对企业战略的理解程度偏低,导致战略无法有效地逐级转化为各级员工的具体目标。由于缺乏有效的战略沟通,企业的战略意图不能清晰地传达给员工,企业各部门缺乏共同的方向和目标,无法形成统一的战略共识,最终导致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核心与重点,效果受到严重影响[7]。
3.2.3 企业员工对战略的准备不充分
由于当前很多建筑企业战略的制定存在“跟风”的心态,急于求成而不重实效,战略很可能脱离企业未来的实际情况,使得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对战略难以充分理解,严重影响了战略的执行力。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企业的传统观念更多地认为人员仅仅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工具,这使得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使用、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企业战略的实施受到严重的阻力。
3.2.4 组织架构与战略实施不协调
与战略适应的组织架构是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与工具,而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建筑企业对企业的战略发展缺少充分的考虑和要求,企业内决策职能与经营职能缺少分工,限制了战略管理的研究和实施。相当多的建筑企业试图在旧有组织结构上进行新战略的实施,当企业组织规模、经营领域、产品种类、市场范围发生改变后就会带来很多问题,使战略不能顺利实施。
3.2.5 薪酬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是重要的战略实施工具,它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精力行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战略实施上缺乏完善的薪酬与激励体系,传统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促进和服务于战略的实施,从而使战略实施在很大层面成为战略制定者的任务而非整个企业共同的目标。
3.2.6 忽视企业文化对战略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组织文化能使企业成员对战略目标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使之自觉而尽心尽力地实施战略。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很少给予企业文化足够的重视,忽视企业文化的同步建设,造成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脱节。企业员工在原有企业文化刚性的影响下,难以适应战略实施所引发的较大变革,使企业战略实施困难。
3.3对问题的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国建筑企业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无论是在战略制定还是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各级人员对于战略的认识、理解和态度至关重要,而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对战略的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制约了战略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发展。
排除观念与态度方面的原因,我国建筑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管理、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在战略的制定阶段,首先是企业战略制定方式的选择不够合理,其次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不到位,这两点直接导致了制定的战略本身可能存在缺陷;在战略的实施阶段,首先是不能很好地与战略制定阶段互动衔接,其次是战略实施工具的选择利用还有很明显的落后或不足(人员、组织结构、薪酬与激励、企业文化等方面),再次是战略领导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战略沟通不佳等)。
4 建筑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框架
4.1框架的建立思路
以上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战略的相关理论对问题进行了归纳。但上述分析不能反映出现存各问题之间的逻辑与互动依赖关系,对于从全局和整体上改善现状、提高建筑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指导意义不大。为此,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寻找建筑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框架。其思路如下:
4.1.1企业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之间的纽带即是企业战略本身,它是战略制定的成果,也是战略实施的依据。
4.1.2在战略制定方面,对于战略管理应用时间短、成功经验偏少的建筑企业来说,战略制定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战略制定方式,包括合适的人选和工作开展形式,必要的准备条件等等;其次,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战略分析上,对企业历史现状、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与规划。
4.1.3对于制定出的战略,必须在完整性与思想性上严格要求,考察其是否满足了战略的钻石五要素,即是否回答了企业的目标领域是哪里、如何进入目标领域、通过何种方法取得竞争优势、战略行动的时机和步骤以及如何获得利润,五要素缺一不可;同时,企业战略还应该合理分层,包括公司战略使命与目标、公司层战略、经营层战略、职能战略等等。
4.1.4在战略实施方面,企业可将管理重点归结为实施工具与战略领导两大方面的内容。实施工具包含组织结构、系统与过程(如战略记分卡的应用)、人员与薪酬、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战略领导则强调企业战略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战略管理的匹配以及一系列相关的领导活动,包括对使用何种战略工具的决策、对企业战略资源配置的决策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等等。
4.1.5通过战略制定,企业获得了战略内容,而战略内容是战略实施的前提。随着战略的实施,战略内容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战略实施还为企业战略的阶段调整制定提供必备的信息。
4.2框架的结构
依照前述思路,提出的建筑企业制定与实施框架见图2。
4.3框架的补充说明
4.3.1 战略制定方式选择
典型的四种战略制定形式及各自优缺点见表1[6]。
4.3.2 战略钻石应用举例
框架中的战略钻石表示建筑企业所制定的战略必须能回答其所包含的全部五个要素的问题,如果缺少就说明战略不完整。以下用战略钻石对世界著名工程承包商――奥地利斯特拉巴格公司(Strabag)的战略进行简要分析,以举例说明战略钻石的应用。
基本背景:斯特拉巴格公司(Strabag)是世界上著名的工程承包商之一,在美国《工程与新闻记录》(ENR)的排名中,曾连续两年位列国际承包商第四名的位置。该公司是建筑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典范企业之一,以下用战略钻石对其战略进行分析:
1)斯特拉巴格在哪些领域竞争?公司90%以上的业务集中在欧洲,其主营业务是房屋建筑与土木工程、道路建筑,其在这两个方面的工程主要来自德国、捷克和波兰。与很多欧洲工程承包商在业务发展上不同,公司这种聚焦区域市场的做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8]。
2)斯特拉巴格使用何种工具进入这个领域竞争?公司历史上曾进行过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和资本运作活动,尤其是2005年收购德国的旭普林公司和迪威达集团大大扩充了公司在土木工程方面的实力。
3)斯特拉巴格的特色是什么?公司拥有具备创新性和高度多样化的业务组合,在复杂的土木工程项目上,公司的技术水平领先于竞争对手。公司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环境工程建设,在大中型项目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4)斯特拉巴格的进程?公司从上世纪末至今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确定之后,就迅速扩张巩固其目标市场。
5)斯特拉巴格的经济逻辑?公司瞄准业务收入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并确保公司的业务收入和盈利在未来持续增长。为此,公司采取了六项战略举措,包括:在增长的市场扩大公司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东欧和俄罗斯市场;有效利用公司在德国和奥地利本土市场的领导地位;加强公司的原材料基地以保持公司应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更大独立性;扩大公司的PPP业务和特许经营工程,保证公司可持续收入的来源;投资可增值资产;坚持严格的成本、资金和风险管理规则等。
通过战略钻石的应用,便可以帮助了解公司的战略,并对战略的完整性与适用性做出判断。
5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立的建筑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框架,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也有利于建筑企业对自身战略管理的评估、检验与优化。但该框架仅包含了企业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有待于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梅森・卡彭特,杰瑞德・桑德斯. 战略管理:动态观点[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韦华宁. 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现状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2): 29-33+64.
[3]HAMBRICK D C, FREDRICKSON J W. Are You Sure You Have a Strategy?[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2001,15(4): 48-59.
[4]张阳,周海炜,李明芳. 战略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5]王喜军,王孟钧. 建筑企业战略制订与实施要点探析[J]. 铁道工程学报,2008(05): 84-8.
一、企业战略管理以竞争情报的支持为基础
1.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企业战略制定主要包括战略的分析与战略的选择两部分。战略分析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找出企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但这些问题都比较大,需要对其进行细化,企业只有在收集到充分的竞争情报的基础上,才可以得出企业的优势、弱势、机会、威胁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一定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竞争战略选择做好准备。在完成战略分析后,往往会得出几种或者多种战略供企业选择,企业战略选择主要依靠一些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使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进行战略选择时,必须以竞争情报为基础。
2.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基础。企业战略实施是将制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战略实施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有:建立相应的推进战略的组织;建立支持战略的政策和程序;开展最佳实践活动并促进经营管理不断改善;设计支持战略的奖励制度;制造一种支持战略的公司文化;实行促进战略实施工作有效进行的战略领导。这些基础工作都与竞争情报工作关系密切。同时竞争情报工作也是保障各种职能战略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
3.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评估的基础。企业竞争战略评估一般是对竞争战略实施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是对实施结果的监控与评估。竞争情报贯穿于整个企业竞争战略的全过程,没有竞争情报的同步跟进,企业难以完成监测、分析内外部环境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任务,没有竞争情报的支持,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都无法高质量完成。
二、竞争情报以企业战略管理的需求为导向
1.竞争情报在明确企业的需求时必须以企业战略管理的需求为导向。明确企业需求是竞争情报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明确企业需求首先要明确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情报需求,企业竞争战略管理情报需求的内容通常包括与企业竞争密切相关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比如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因素,价值链因素等,竞争情报必须明确这些需求,并围绕这些需求展开工作,以这些需求因素为导向。
2.竞争情报规划必须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竞争情报的规划是一个确定竞争情报工作目标的过程,从整体上来看,竞争情报工作的目标是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一个具有职能性质的子目标,这个子目标必须以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总目标为方向,与竞争战略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3.竞争情报的具体信息收集工作须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需求。信息收集工作就是采用合适的信息收集方法,以合乎法律和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企业内外的相关信息;收集与竞争战略管理需求不相符合的信息对企业提高竞争力不但毫无用处,还会浪费竞争情报部门的精力,影响收集真正符合企业竞争战略需求的信息。
4.竞争情报的信息处理也要以战略管理需求为导向。信息处理一般是借助竞争情报系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归类,使之有序化并进行可靠性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的选择、过滤、可靠性评价的原则是以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的需求为导向的。离开这个导向,竞争情报部门就不知道如何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
5.竞争情报的直接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竞争情报的就是将情报产品传递到情报用户手中,竞争情报的用户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也是企业竞争战略的管理者,向高层管理者情报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高层管理者科学地决策。竞争情报是为企业竞争战略管理服务的,竞争情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流程都必须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管理需求相符合,以企业的竞争战略管理需求为导向。
一、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1.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强调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强调统筹兼顾。这几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最为简练的概括,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内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方面的企业战略管理指的是运用战略的思想来管理整个企业。狭义方面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指的是强调管理方法上,对整个企业战略的进行分析、选择和实施这三个阶段所进行的管理,能够准确确立企业的前景,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切实分析,然后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且确保目标能够正确加以落实,将目标得以完成的动态过程。在这里谈到了“战略”一词,顺便来解读一下。从企业的角度看战略指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中,不断得总结历史经验,根据调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预测的总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方案。
2.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从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国家或者是组织能够实现经济社会之间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对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来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实施。从这里看出两者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同一性的,都是为了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指导各种组织实现其不断发展,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企业进行实际操作面,换句话说,就是科学发展观能够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的战略管理一般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企业的战略分析,企业的战略选择和企业的战略实施。下面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之下,来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的战略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资源与战略管理、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第一,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包括了两个方面,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强调的是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进行内部环境分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其竞争对手的现状,并且要善于和竞争对手展开很好的比较,这样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才能更具有针对性与客观性。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要从外部总的大环境、企业产品所在的走势如何和市场的占有率如何,重点要放在机遇与挑战上。科学发展观重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进行内部环境的分析过程中,要始终将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只有员工各个方面的待遇提高了,这样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企业的外部环境要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等都要考虑进去。在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贯彻全面分析的原则,分析消费者、供货商、企业、分销商和竞争对手等等的关系,在对这些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重点强调哪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第二,来看企业的资源与战略管理。企业的资源与战略管理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的采购资源战略、财务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信息资源战略,这四个方面要放在一起,运用全面的观点来进行分析。企业的采购资源战略,就是企业花最低的钱从外面获得所需要的物资;企业的财务资源战略,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整个的运转过程中,需要使用资金来购买企业所需设备,发放员工的工资和企业的日常运作的开销等;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指的是企业要能够尽可能的笼络大批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企业信息资源战略,指的是企业能够对来自客户和已经掌握的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实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与战略管理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综合起来看待。
第三,文化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所在,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创新。企业文化的制定,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能够体现企业的内涵,让企业员工在进入企业时,就能够感受到企业内部的一种动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不断发展,要注意来自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既要照顾到企业员工的利益,还要有充足的资金流来保障企业的周转,另外,还有经营商、消费者、承包商等等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期望值。当然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还有注意其社会效益。
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鉴别多种战略方案、对战略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战略方案。企业战略的选择是为了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加以实现,企业根据战略分析的结果,从企业的现实条件出发,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加以对比,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必要的策略。
第一,鉴别多种战略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原则,对各种战略方案实行鉴别,战略方案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了,在选择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比如企业的长远发展定位,企业最近几年的经济效益,企业产品销售情况,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在未来的生产规模等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考虑清楚了以后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至少三个战略方案,在对战略方案进行鉴定后,要对战略进行评估。
第二,对战略方案进行评估
制定出风险方面的评估标准,对企业制定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估,在评估的时候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1)企业现在正在运行的战略与新战略之间的衔接程度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看,新旧战略之间能够进行有机结合。(2)企业现在储备的人才进行总的评估,然后根据新战略,是否还需要储备新的人才,什么类型的人才。(3)对确定的战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并能对效果进行评估。
第三,选择战略
根据标准在对几个方案进行最终遴选,选择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秀的方案,在对方案进行制定的时候还要注意考虑制定一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战略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战略方案是为了企业能够规避有效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进行及时更正的备选战略。企业战略方案的制定既要做到简明,还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实施。
战略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划和资源配置,组织结构设计和管理战略变革。战略的实施阶段也要认真执行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一,计划和资源配置
在进入战略的实施阶段要注意计划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企业的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个总的规划,将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进行把握,整体的功能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来考虑企业的各个要素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它制约甚至能够指导企业战略管理的一切活动。在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注重强调的是整体的最优,不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或者是子公司达到了最优的配置。也就是说企业在进入了战略实施阶段的时候要注意“统筹兼顾”,既要处理好企业的局部计划与资源配置,还要考虑到整个的企业计划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情况。
第二,组织结构设计
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要注意其各个组织结构之间的有效联系,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将企业战略的组织结构设计为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企业的战略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系统,需要放到国家的一个大环境中来加以考虑。企业战略需要有国家宏观经济这样的大的系统,还需要有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的内部系统,企业本身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一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的一个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系统的运动是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在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进行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从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出发,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考虑到系统之间所处的上下关系和左右关系。
第三,管理战略变革
在战略评估阶段时,谈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这就是说企业的战略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要善于统筹兼顾,把握好动态平衡,确保管理战略变革能够实现。在企业的整个战略系统中,要能够将资源与战略进行科学合理的原则,各个业务之间能够保证有效实施,这样企业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战略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抓住重点与关键因素的时候,要注意在战略执行过程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作为非主要因素,虽然不能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运行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能够使企业战略的执行带来一定的影响。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非主要因素,只是整个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要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筛选,能处理好这些非主要因素给企业战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能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战略管理变革中不会出现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
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战略评价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企业战略的最终实现也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企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善于发现企业战略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不断去创新和进步,对于这一过程,需要根据决策理论与战略理论制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另一方卖弄也要注意吸取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经验教训,只有两者之间实行有机结合,才能做出较为科学的评价。
总的来说,用科学发展观是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主要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分析阶段、战略选择阶段和战略实施阶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是能够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王 莹:从科学发展角度看企业战略管理[J].经济论坛,2008年第18期
战略预警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全面性。战略预警管理的全面性,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战略预警管理是企业全面预警的概念;其次,战略预警管理是战略全过程的预警管理。
第二、诊断性。这是预警管理共有的特征,能在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进行病理诊断,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功能。
第三、预控性。由于战略是对公司未来的规划,所以,战略本身具有超前性,因此战略预警管理同样具有早期控制性,而且它还能提前对战略问题或者战略危机进行预测,防患于未然。
第四、规范性。我们肯定了战略的确定需要高级管理人员的直觉、主观和经验的判断,但是,战略是理性分析的产物,战略管理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一样,都可以而且必须是程序化的决策。战略应该是通过高度系统化的计划方式和理性的分析方法而得到的“必然产品”。
第五、动态性。战略预警管理是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过程的波动和失误的管理,因而具有动态性。
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是对战略活动的过程的管理,战略预警管理是对战略的保证和制度安排,在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过程中,战略预警既有信号的收集,又进行信号的反馈。战略管理是以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战略的管理;而战略预警管理是预警管理的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对战略管理内容与功能的改进或延伸。
战略危机的表现企业战略危机(EnterpriseStrategyCrisis,ESC)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者内部条件的改变,企业的战略没有对此作出应变或者应变不当使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状态。因而,企业战略危机是企业战略管理失误或者战略管理过程的波动所产生的危机。
然而,企业战略危机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逐步累积的产物。企业对战略危机的防止和控制一般越早越容易,损失越小,对企业的影响也越小。因此,企业管理要做到防微杜渐,超前决策,争取主动,尽可能将企业战略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将战略危机的各种初期表现、发展过程以及危机失控等状态都纳入危机防范的对策之中。
战略危机的初期表现一般是通过战略业绩的描述指标反映出来,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战略危机,管理者还需要透过描述性的指标深挖出引致性因素。
所谓战略业绩的描述性指标是指企业过去的战略对企业所达到的业绩或者完成的目标的状况的描述的指标,笔者分为竞争力指标、获利力指标和财务力指标,而依据不同的设置状态又可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变动趋势指标。战略危机的防范一般是通过变动趋势指标尤其是向劣性趋势变动的指标来表现。主要有市场占有率变动趋势指标、销售增长率下降幅度、赢利率与竞争对手的相对比率、自有资金利润率下降幅度和负债比率等。
然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将来,所以必须将重点引向战略危机的引致性因素的控制上。所谓引致性因素是指引起战略危机的战略管理要素,主要是战略管理的失误和战略管理过程的波动等。主要有战略、战略管理、战略管理部门的缺乏,战略制定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盲目照抄、照搬,企业战略的错误以及被错误因素诱导,战略评价缺乏或者不科学等。
1、战略、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机构的缺乏据笔者调查,国内企业普遍没有制定战略,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也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危机,象流浪汉一样的企业注定经受不住风吹雨打。现在,尽管许多企业也考虑制定战略,但是他们几乎都东施效颦,有的甚至只是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的翻版,没有依据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作科学的分析。
笔者调查发现,有45.5%的企业都没有战略或者没有对战略进行相关的管理,有39.8%企业没有战略危机的应急计划,而44%的企业没有战略危机的应急管理机构,如表1所示。
表1有否机构、人员和计划对待企业危机的调查结果
问题:当您所在的企业出现危机时,是否有相应人员负责
选项:有无不清楚
选答频率:65.3%12.2%22.5%
问题:当您所在的企业出现危机时,是否有相应的机构负责
选项:有无不清楚
选答频率:30%44%26%
问题:当您所在的企业出现危机时,是否有相应的应急计划
选项:有无不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答频率:36.7%39.8%23.5%
因此,国内企业的战略、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机构是普遍严重缺乏的,因而不可避免的加大了战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战略管理的失误战略管理的失误主要是指战略管理方法的失误以及行为人的失误,这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对战略管理配备“兵力”和“军饷”不足,从而造成战略管理力量薄弱,而酿造战略危机;二是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指导思想错误甚至受到外界的不正确的诱导而发生失误并由此造成战略危机。据笔者研究可知,企业在政府干预下,盲目“焊接”巨型“航空母舰”,盲目兼并重组,结果一错再错,企业战略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而巨人集团是显著例子,就巨人大厦在一级高一级的领导的指示下,楼层也一级高一级地上升;而战略危机也一级高一级地显化,最终以破产告终;三是战略管理(包括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技巧、方法或者能力低下,致使企业战略不科学,从而形成企业战略危机。同时,企业的战略常常目光短浅、见异思迁,从猴王集团和康赛集团的破产看出,企业热衷于“利润增长点”,而忽略“战略增长点”,注定引发企业的战略危机。
3、战略管理机构的瘫痪普遍现有的中国企业要么没有战略管理机构,要么是瘫痪了的战略管理机构,有的即使没有瘫痪,也是由旧有的管理机构行使新的管理职能,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跟随企业战略的改变而改变,企业也就潜伏了战略危机。
战略管理机构的瘫痪引致企业战略管理结构的紊乱,而笔者的调查得到:结构紊乱性波动是紧随企业管理周期波动之后,居于第4位,综合评分为79.9,表明战略管理机构的瘫痪也是引起战略危机的重要因素,如表2所示。
表2战略管理的主要波动
问题:您认为,下列哪些波动是战略管理的主要波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项位序1位序2位序3综合评分位次
宏观经济波动7.1%8%2.2%39.56
企业管理周期波动16.1%10%24.4%92.73
结构缺乏性波动32.1%12%15.6%135.92
结构紊乱性波动10.7%16%15.6%79.94
政策性失误波动1.8%22%15.6%655
技术性失误波动2.2%32%26.6%187.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技巧与对策战略危机的防范对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战略管理的日常监控、日常演练、日常培训和预防计划等;二是组织的重构,尤其是战略预警管理机构的重构;三是战略危机的例外管理或者特别管理等。
1、战略管理的日常监控、日常演练、日常培训和预防计划即使企业处于正常状态,也应该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日常监控,包括监控(1)企业销售增长率以及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2)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变动趋势与幅度;(3)企业盈利率、整个行业的盈利率、主要竞争对手的盈利率以及它的相对率;(4)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以及变动方向和幅度;(5)企业的负债情况;(6)战略管理部门的人员的变动情况,包括人员人数的增减;素质的变化以及接受培训的多少和程度等;(7)战略管理活动的费用的状况;(8)企业战略的改变频率;(9)企业战略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10)企业战略的实施状况等。
同时,企业战略危机的防范如同火灾的预防和银行的防盗,应该在平常演练员工,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在战略危机状态下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从容自如的本领,以及应对战略危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避免在战略危机发生时手忙脚乱而使企业战略危机不可逆转。
另外,应该建立战略危机的应急计划,从战略危机的发生机理和运动轨迹制定战略危机的应急计划,建立战略危机应急措施的对策库,减少战略危机的扩散范围和扩散程度。
2、组织重构本文的组织重构是特指企业战略预警管理组织的重构,即按照企业战略预警管理思想,将战略预警管理系统置入企业原有的管理系统,并对原有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功能创新,对战略管理部门实行功能和结构的再造。即挑选原有战略部的人员,并进行战略预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培训,组建战略预警管理小组,从事战略预警职责;另外,其他员工继续从事原有的战略管理的工作;而战略部经理与其他职能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组建战略预警管理委员会,但同时,战略预警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要接受战略预警管理的思想。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开始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各不相同,这也就使得它们各自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点相同,就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发展处适合其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广大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职工价值观等等。也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一 企业文化引领着企业战略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需要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取向。制定一个好的战略定位就必须要有一个独到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要有别于竞争对手”。这一思想同样体现在众所公认的麦肯锡7s战略模型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其中有硬件因素,也有软件因素。战略、结构、制度是硬件,企业的风格、共同价值观、员工、技能等则是软件。企业只有在软硬件这两方面七个要素很好的协调之下才能取得成功。在这七个要素中,共同价值观居于中心要位。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引领作用体现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它渗透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目标确定、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估、战略实施等。首先企业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它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企业愿景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蓝图,它回答了“我们要成为什么样企业”的问题。企业愿景与战略目标相当于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要明确企业愿景。战略目标才有基本依据和最终方向。其次是一个成功的战略分析,必须要对内外相关因素都进行分析。在进行内部因素分析时,企业精神、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等共同价值观是必须重视的隐性因素。企业战略必须充分利用共同的价值观对战略的正向作用,有效规避分散价值观对于战略的消耗作用。第三,战略实施能否成功最关键影响要素是企业文化。文化是战略的保障。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通常都具有明确的使命、清晰的愿景、正确的价值观、上下一致的企业精神、共同的行为方式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它为企业全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和履行,从而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二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标促使战略的形成,战略的形成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确立目标,进而达成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战略的支持,而战略的实施则需要信念作为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也是企业团队信念的表现。看待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不能够将两者分开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史企业战略制定并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凸显企业本身的特色,让别人认识到这个企业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地方,同时也能够让企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励企业员工积极的对各种企业战略做出响应。企业文化能够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志,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第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互融与促进。所谓互融与促进,指的是企业文化导向与战略目标相吻合,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和谐,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战略管理是实现企业愿景目标的阶梯,若企业文化能辅助、补充企业战略管理的实现,那么企业战略管理会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反之,企业文化也会因为缺乏企业战略管理的导航而偏离企业的目标,甚至导致发展的不可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所以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应给企业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文化与战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三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里主要从战略实施、控制和变革这三个过程来讨论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定以后,需要企业的全体成员能够积极有效地进行贯彻实施。一般来说,当企业在实施一个新的战略的时候,企业的结构、技能、共同价值、生产作业程序等各种组织要素都会发生响应的变化,从而最终引起企业文化的改变。面对这些变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及时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使新战略与职工的价值观念达成一致,让企业员工能够有效完成各种战略目标。而也正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企业文化才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影响着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战略实施的很重要手段。同时,企业还必须根据自身的文化来考虑变革现有的战略。新的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同时企业文化也在引导者战略的实施。
在战略形成后的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这是由人本身所具有的本性所决定的。企业中所有的员工不可能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等做的完全的领会,这时就需要企业文化来引导所有的员工如何齐心协力往前走。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能够通过过制度的管理,用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等进行约束。同时企业也需要一种文化的对管理,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模式,演变为员工自觉的行动。
这些功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功能。这些功能对于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影响表现为执行战略的自愿性,战略制定者通过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愿景渗透给每一个员工,而由于企业战略从一开始制定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所以员工也相对容易接受企业的发展目标,当企业的愿景成为员工的信念和追求时,企业的事业就成了员工的事业,也就是说企业战略通过文化的渗透成为员工共同的追求。
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不仅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也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在企业文化转型过程中注意鉴别现有文化中哪些方面对新的战略实施是有利的,予以保留,哪些会形成阻力,应坚决摒弃,从而顺利实现企业新、旧文化的平稳过度和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战略变革后,企业想要实施新的战略,那么它的相关的组织要素也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往往这些变化都会与当前的企业文化不相适应,严重的还会受到现有文化的强有力的抵制。此时,企业必须要及时的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与企业内部文化潜在关系作为分析变量,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使得企业文化与战略相匹配。企业改变经营战略往往都是因为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它是由市场力量驱动并受到竞争力量支配的。正因为是这样,企业往往很难为了迎合现有的企业文化而将企业新战略修订成为与企业现有文化相一致的战略。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所能够做的就只能够是重建企业文化来使其与新战略相适应。然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就会不同的特点,它是一种组织记忆的结果,一旦真正的形成,就不容易被轻易的改变。往往为了能够保证新战略的实施,企业必须要痛下决心改变企业现有文化。然而急剧变化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次序造成冲击,从而引发混乱。这样的情况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极为不利。
当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吻合时,就可以推动整个战略的顺利实施。然而,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变,企业的战略也必须随之不断地调整,相应的,就需要进行文化的变革。另外,企业的并购重组过程中也要注意文化融合的问题,这样才能支撑企业新战略的有效实施。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同时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并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由于企业文化的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为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三)企业文化在战略控制中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为确保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依据内外部环境,对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和缺口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并制定吸纳、维系和激励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过程(曾湘泉,2000)。简而言之,合理的人员配置加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优化组合才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 中国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一)企业战略在前,人力资源规划在后
jeffrey a. mello(2004)提出人力资源规划是在组织战略目标和计划确立后开展的,因此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明确而清晰的经营战略规划和价值链核心业务规划,要有人力资源内外环境分析,要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较为完整的历史数据等。
(二)企业战略包含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并且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是企业为达成经营战略而确定的人力资源配置目标、计划与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龙头”或牵引,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活动的方向。
(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
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价值就在于实现企业战略的落地,基于战略的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培训以及满足组织战略与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使得人力资源规划是连接战略规划和公司业绩的必由之路。
三、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的步骤及其方法
步骤一:对人力资源规划重新定位,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
在研究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前,对人力资源规划重新定位显得尤其重要。人力资源规划应定位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遵循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高度关注战略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把传统意义上聚焦于人员供给和需求的人力资源规划融入其中,同时更加强调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步骤二:明确企业战略愿景,提炼战略核心目标
只有充分认识企业战略愿景、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主体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才能够有效地协调人力资源活动和组织活动,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能够促进实现其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战略核心目标,用这些战略核心目标指导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例如:哪些核心目标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哪些核心目标是我们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考虑到的因素等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以协调和支持战略规划的实施,从而促成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步骤三:挑选承载企业核心目标的关键岗位
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依赖于关键岗位人员来完成,所谓关键岗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步骤四: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
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胜任力模型主要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比较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为关键岗位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依据,只有参照胜任力模型,才能分析企业当前关键岗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的差距,并按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制定各项措施,以满足组织对胜任力方面的整体需求。
步骤五:制定关键岗位员工管理提升计划
在步骤四中利用胜任力模型对企业关键岗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当企业目前的关键岗位状况和未来理想的状况存在差异时,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提升计划。制定有效的管理提升计划同样应围绕企业战略核心要素来开展,重点是要考虑如何吸引、保留、发展和激励关键岗位人才,使得组织能够通过关键岗位人才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组合策略,从关键岗位的招聘、培训、激励到代谢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企业不必过于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体系,亦无须被大量有关人力资源规划论述的、内容颇显深奥的表象所困惑,企业应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的理解,化战略为行动。上述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的步骤及方法,就是这种管理思路的体现。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与企业战略相偏离的问题,笔者也希望提出的这种人力资源规划模式能够突破企业现有的困境,为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宋向清:《关键岗位空缺的危害及防范》,载《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第11期。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为确保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依据内外部环境,对战略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供给、需求和缺口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并制定吸纳、维系和激励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过程(曾湘泉,2000)。简而言之,合理的人员配置加上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优化组合才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
二、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一)企业战略在前,人力资源规划在后
Jeffrey A. Mello(2004)提出人力资源规划是在组织战略目标和计划确立后开展的,因此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明确而清晰的经营战略规划和价值链核心业务规划,要有人力资源内外环境分析,要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较为完整的历史数据等。
(二)企业战略包含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一部分,并且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它是企业为达成经营战略而确定的人力资源配置目标、计划与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龙头”或牵引,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活动的方向。
(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
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价值就在于实现企业战略的落地,基于战略的员工核心专长与技能的培训以及满足组织战略与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使得人力资源规划是连接战略规划和公司业绩的必由之路。
三、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的步骤及其方法
步骤一:对人力资源规划重新定位,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
在研究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前,对人力资源规划重新定位显得尤其重要。人力资源规划应定位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遵循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高度关注战略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把传统意义上聚焦于人员供给和需求的人力资源规划融入其中,同时更加强调人力资源规划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步骤二:明确企业战略愿景,提炼战略核心目标
只有充分认识企业战略愿景、组织目标和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主体所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才能够有效地协调人力资源活动和组织活动,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能够促进实现其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战略核心目标,用这些战略核心目标指导人力资源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例如:哪些核心目标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哪些核心目标是我们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考虑到的因素等方面,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活动,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以协调和支持战略规划的实施,从而促成组织愿景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步骤三:挑选承载企业核心目标的关键岗位
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依赖于关键岗位人员来完成,所谓关键岗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步骤四: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
使用胜任力模型对关键岗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胜任力模型主要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比较关键岗位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为关键岗位规划提供比较准确的依据,只有参照胜任力模型,才能分析企业当前关键岗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的差距,并按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制定各项措施,以满足组织对胜任力方面的整体需求。
步骤五:制定关键岗位员工管理提升计划
在步骤四中利用胜任力模型对企业关键岗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当企业目前的关键岗位状况和未来理想的状况存在差异时,企业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提升计划。制定有效的管理提升计划同样应围绕企业战略核心要素来开展,重点是要考虑如何吸引、保留、发展和激励关键岗位人才,使得组织能够通过关键岗位人才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对于关键岗位员工,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组合策略,从关键岗位的招聘、培训、激励到代谢的过程中设计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企业不必过于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体系,亦无须被大量有关人力资源规划论述的、内容颇显深奥的表象所困惑,企业应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的理解,化战略为行动。上述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的步骤及方法,就是这种管理思路的体现。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与企业战略相偏离的问题,笔者也希望提出的这种人力资源规划模式能够突破企业现有的困境,为企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企业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重要因素,企业的经济规模在很多发达国家中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重。就我国的当前形势而言,企业实现的产值已经占到了全国产值百分之六十还要多。因而面对这样的新情况,新形势,原来的那种相对简单和稳定的大环境将被一种竞争激烈的新环境所取代,企业要在这样的新环境中生存,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获得生存及发展的机会。
1 当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
企业战略是用以适应现代高速发展而又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而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与思想。良好的企业战略能成为企业成功的保障,而错误的企业战略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目前我国对财务战略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也相对较少,而专门针对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就更加的少。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战略著作有《企业财务战略》、《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以及《财务战略――注重周期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等。这些著作将财务战略定义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及创造性的整体谋划,并要确保其顺利执行的过程,且对企业总体长期发展有着极其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 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情况
2.1 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主要是结合了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表现出的不同财务特征,依据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企业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即筹资战略,投资战略以及分配战略,然后再结合企业实际,通过科学地编制企业财务预算,进而确保财务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2.2 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企业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制定一定要以企业战略为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完全服从,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的需求,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实施手段,它是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能够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系统的现状,提高企业财务系统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财务战略依据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测及科学的分析,能够比较客观翔实地规划出企业财务系统在未来经济环境中的应变策略,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另外,财务战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就能全方位地发挥出财务的功能,并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战略管理的工作重心更加侧重于研究财务与环境,战略及其他职能领域的相互作用,从而充分地发挥出财务的职能管理作用,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优化。
再者,财务战略管理还能为企业的投资创造最佳的投资方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务战略管理要求企业以整体长远的眼光去对资金进行运作,使其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也能保持资金的供应能力以获得最佳的运用效果,这是企业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2.3 企业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法
企业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为:财务战略的制定阶段;财务战略的实施阶段以及财务战略的控制阶段。
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即是首先要确定出企业财务战略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具体分析,然后再制定出企业财务战略的具体目标,最后才是通过分析战略目标,制定完善并最终选出最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方案。
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是在战略完成了制定,完善,选择后做出的。其主要内容就是要求企业制定出年度目标与财务计划,并进一步完成相关资源的配置,达到各种资源优化组合的目的。同时还要对实施过程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对实施的效果马上做出分析评价,时刻与制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发现错误或偏差就能马上将其纠正。
企业财务战略的控制其实就是在财务战略实施后,对企业业绩进行评判的一种手段。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将控制对象的实施效果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在发现差异后进行差异分析,并采取措施矫正使其符合标准的过程。在企业完成了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及实施之后,一般就可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最佳战略,而战略控制就是为了保障这个最佳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当前财务行业内最热点课题――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完美结合的现实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并能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作出战略调整,使其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起到战略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吉全贵.现代财务战略与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