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模板(10篇)

时间:2023-07-31 16:40: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76-02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物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概念弄不明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而且,如果理论掌握不好,或者是掌握得不全面,是很难解决综合性题目的。

1.初中物理基础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每当进行一门学科的教学时,必须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1],此结构亦为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以此加深学生对所需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可有助于知识的纵向迁移,进一步变成系统的学科前景。老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辅助学生将所学新的物理学概念融进其本有的正确的概念网络中去,重构其新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框架。

2.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主旨是为塑造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的概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们把它记住,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就像数学是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逻辑的,语文是用来锻炼一个人语言水平的。物理所要锻炼的是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其他科目所不能够涵盖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物理概念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抽象,很容易让学生把生活和物理结合起来[2]。

3.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是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中,掌握运用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就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概念,并逐渐熟练与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二、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的基础模式

初中物理学教学阶段为一项包括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并教学手段等密切相关,初中物理学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分类就有许多种,就概念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练习-巩固教学模式、实验—归纳教学模式等[4]。

三、初中物理学教学模中探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作用[4]

1.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探索性物理学实验模型一般从问题与矛盾入手并对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强烈冲突,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动力。在教学中应该客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立志坚持与自主启发性相互联合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每一位爱好学习物理学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掌握的目的。从中可显著发觉学生对物理学习抱有浓厚兴趣,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大有裨益。更重要的为将改善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心向,并能使学生更加理性地投入物理学习,达到学生不断进取、努力追求的自我完善的升华高阶段。

2.探索性实验可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与学习能力。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索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并揭示物理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及方法的思考过程,也可揭示问题的发现过程和规律的探究过程[5]。唯有如此才可充分启发学生于此物理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活泼和生动。这不但可使学生牢靠把握物理知识,并对初中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6]。初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规律的形成过程的探求,亦能塑造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并提高学生发现物理学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物理教学的模式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非常有逻辑的。物理教学不同于数学和语文等其他学科,这是由物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不可否认物理是非常博大的,因为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面,而且还超越了我们的生活。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讲解,进行概念的消化,到最后对概念的理解和在题目中的应用。对于概念教学,切记不能够死记硬背,更不能够强迫学生去记忆这些知识和概念。对于一些我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推理,因为一个概念一旦学生自己能够推理出来,那么他们就真正掌握了这个概念。而且即使是长时间不适用这个概念,当用到的时候,学生们也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答案推导出来。很多学生,尤其是物理学得好的学生。他们并不把每一个物理概念都牢记于心,而是将推导方法熟记于心。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迅速推导出一些新的公式和概念。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对于很多学生都是非常适应的。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每一个公式推导给学生看,然后给他们机会去自己推导。只有把知识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运用自如,才能算得上是自己的知识[7]。

参考文献:

[1]黄伦松.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

[2]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4.

[[4]吴波.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M].江西师范大学,2003.

篇2

1.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前概念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日常生活中对于物理现象的认知,也就会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形成物理学习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利有弊,下文就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力学知识的时候形成的前概念进行阐述。

1.1在学习物理的相互作用力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存在认知上的误解。

物理学中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作用,但是学生在未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对于“力”与“力气”的概念认识不足,这主要是源自于学生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而这些认知常常会出现在物理课堂学习中,常常对力的大小产生曲解,例如:认为身体强壮的人的力气就大,或者是男生的力气大,女生的力气大,等等,并且学生在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的时候对于相互性认知不足,尤其是学生认为磁铁之间需要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这些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多数是来自于学生对日常物理生活的观察及认知,这些物理学的前概念都是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得出的直观感受,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感知多数与实际的物理基本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1.2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力使得物体发生形变的时候学生存在认知上的误解。

初中物理知识关于力的效果有两类知识点,其中之一就是力能够使得物体产生形变,但是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就是学生认为当物体受到挤压的时候,软的物体会发生形变,而硬的物体不会发生形变的认知,出现这一错误的物理前概念的认知的原因就是当学生把书本放在课桌上的时候,桌子不会发生形变,由此产生“硬的物体不会产生形变”这一错误的前概念,这主要是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感知到的,这些前概念是学生在逐渐增加的生活常识中形成的,是经过长时间观察形成的,在接受物理教学正确概念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难以接受的现象,长时间受到前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物理基本概念的认知不足,物理学习效果减弱。

2.物理教学中前概念对于教学的利与弊的分析

2.1前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在学习正确的物理基本概念之前,学生已经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形成了许多物理基本概念的认知,根据生活经验,初中生也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的认知,这些前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资源,前概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1,2]。

当初中生的脑海中存在的是物理基本概念的正确属性的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正确前概念的支架及基础的作用,将正确的前概念当做学生认知物理知识的引燃点,引导学生以前概念为基础,通过各种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更快地构建物理的科学知识体系。

例如:利用知识类比的方式整合物理知识,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将新的物理知识与学生以往形成的前概念建立一定的联系,发挥前概念的基础性作用,由此降低复杂的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例如:学生在学习重力的概念的时候,可以将重力的知识与电场的概念进行类比,将具有共同点的物理知识概念进行类比及理解的迁移,这样学生在学习了一部分的知识之后就会更坚定地认知一些物理知识概念,将彼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物理知识概念的结构体系,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顺利地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学习的概念思维导图。

2.2前概念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消极影响。

多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就得出正确的物理知识概念的,例如学生对于力的相互作用及力致使物体发生形变等概念的认识,学生无法通过观察而得出正确认知,由此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脑海中的前概念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地接受正确的物理概念,一些正确的物理学习概念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纠正,会导致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正确的物理学习概念的时候无法顺利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的知识,甚至是无法正确地理解错误的概念。

由于错误的前概念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之间存在较大冲突,为了顺利进行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学生产生物理错误的前概念产生的原因,进而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进而找到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认知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最后找到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物理现象认知的前概念。

例如:在物理课堂上利用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或者是物理实验的方法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借此指出学生理解的错误类型,在物理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结果的预测,借此机会了解学生产生错误前概念的原因,随后物理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指出学生的认知错误,给学生巨大的思维震撼,动摇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3.结语

初中生在物理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尤其是受到日常生活中对于物理现象的认知而形成的物理知识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本文就物理前概念对教学的利与弊的分析提出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此顺利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纠正自身形成的错误物理基本概念,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教育是一项未来工程。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不光是解题 能力的训练,而是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运 用、科学思想的灌输。随着近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考物理卷的命题逐年增了基础知识与科技相结合,物理模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问题解决过程与科学思维方法相结合的试题,所考查的能力,除继续保留了重点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的五大能力外,还增加了阅读和信息转换能力、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不光是物理解题教学,不光是解题 能力的训练,而是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方法的运 用、科学思想的灌输;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过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充分理解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解题

学生解题中出现错解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认识模糊 ;二是对物理过程不明,思路不清。故要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前提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熟练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强化知识间的综合联系。这就要重视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读教材时要重视物理概念 、规律的建立过程 ,弄清每一个概念 、规律是怎 样 引入或得出的 ,它们 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 。对相互关联的概念 ,要辨析其 异同。对于物理规律,要掌握它的公式表达、适用条件,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不仅要记住知识结论,更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只是 死记了一些定义 、公式和一大堆所谓题型,那么碰到具体问题时,就可能不会用科学的物理眼光去分析问题 ,或不顾题意和题给条件而乱套公式。

二、认真审题

解题时我们应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挖出题中的隐含条件。物理解题的过程又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物理试题时,关键就在于能否将 头脑 “记忆库 ”中的相应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联系,在读题过程中思考,初步明确题意,有哪些已知和未知 ,判断属于什么知识范围的问题和应用哪些知识 一一 是力、热、光 、电、原子哪一大部 门,哪一部分的知识, 还是若干部分知识的综合,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推理、最后完成解题 。

三、正确领会问题的情景,恰当还原物理模型

中考命题侧重能力的考查, 以问题的变化为切人点 。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 的物理模型 ,结合某些物理关系 ,给出一定的条件 ,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们解题的过程 ,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识别、还原的过程。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并善于分析,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我们还要即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和状态,分析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还原题目对应的物理模型 , 结合模 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根据需要寻求的关系 ,写出符合题意的物理方程 。

四、注重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正确解答出一道题并非是对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明白 “ 为什么要出这道题?”、 “ 这道题考察了我什么知识点?” 、“有几种解法?哪N是最优解法?” “ 如果在遇到类似问题我会如何解答?” ,这时物理习题出题者的用意,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解题后的反思是取得较大收获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反思的手段,达到“ 做一道物理题 ,会一类物理题,理解一系列物理知识,掌握一两个物理规律的目的”。培养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认知水平。而且是提高解题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物理学科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所面临的物理知识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难 ,题目类型越来越多,面对难度和题型都逐渐增加的物理知识,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与解题能力培养 ,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陷入题海战,出现畏难心理。畏难心理的出现对于学生物理方面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学生的物理思维 、物理解题能力及解题技巧,通过不断的思维的训练物理解题技巧的培养,进而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梯度大、难度高,“高中物理真难学”是高中学生的普遍共识。如何使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摆在高中物理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只有做好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做好“三个三”,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针对性。

一、注重“三基教学”

“三基”是指物理基本概念、物理基本规律、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一是要加强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物理概念就好比一座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稳固,就无法建造起挺拔、坚固的大厦。例如,若没有电场、电场强度、磁场、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等一系列概念,就不能形成电磁学。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形成概念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二是要加强物理基本规律的教学。教师要重视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要教育学生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如果物理概念是大厦的基石,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钢筋框架。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中,学生要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方式有哪些情况,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要教育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是根本,学生只有把规律弄明白,才会追根溯源,才能真正理解物理规律。三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大数学家笛卡儿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注重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提高听课的效率,多理解、多复习、多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解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注重“三个分析”

“三个分析”是指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分析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打开物理之门的金钥匙。受力分析是指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一般受力分析的顺序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外加力直接加;要清楚共点力、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学生只有正确掌握受力分析,才能对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做功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正确分析,要清楚是在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是一维空间还是二维空间;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怎样正确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从牛顿运动定律入手进行分析。做功分析是分析物体能量变化关系的关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两层含义:(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2)做功的多少决定了能转化的数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一种过程量,它和一段位移(一段时间)相对应;而能是一种状态量,它与一个时刻相对应,两者的单位是相同的(都是J),但不能说功就是能,也不能说“功变成了能”。另外,要教育学生把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分析综合考虑,把三者联系起来,不孤立分析一个物理量,要全面、系统,努力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注重“三个实验”

篇5

新课改后初中教学淡化了知识体系,降低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联系;强调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轻视学生知识结论的教学。进入高中以后,许多基本概念、实验、计算等一下子都涌了上来。使得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太难了,大有放弃之心,这样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这对学生以后的升学及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极为不利。所以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中学化学有关基本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认识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重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笔者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做好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原因,他们的思维主要以直观为主。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要尽量利用直观的手段。比如,原子、分子的结构,它们是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想象不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的认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从而形成原子、分子等概念。

多媒体技术也是很好的直观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它、用好它。比如,学生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总是不理解,很多学生根据这个概念,还错误的认为分子比原子大。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让化学反应过程清楚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而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并能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硬背的学习概念了。学生死记化学概念,就不会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比如,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学习,要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有无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比如,水变成水蒸气,很多学生错误的认为它是化学变化,那就要向学生讲清楚:水蒸气的本质仍然是水,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是新的物质,因此它属于物理变化。同样,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变化,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

在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对某些化学概念需要进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透彻的理解。尤其,要帮助学生领会其本质意义。比如,催化剂这个概念,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改变”的含义,它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变”的含义是指质量与化学性质,很多学生将“改变”理解为只有加快,讲“化学性质”误认为是性质。事实上,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因此,概念中的化学性质不能随便的理解为性质。又如,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很多学生错误的理解为氧气,事实上,概念中的氧不只是指氧气,它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意思。由上可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于剖析的方法对概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在含义。

3、利于对比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

化学上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概念的含义,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比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它们。

4、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无任怎样重视实验都不过分的。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比如,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含义。同样,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都可以用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否则,老师空洞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听的枯燥。

篇6

进入物理总复习阶段,同学们通常会使用两种材料,一种是教材,另一种则是教辅,即复习资料,不少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非常重视教辅资料,却对教材重视不够,这种做法其实是主次颠倒了,教材呈现的是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内容既是初中物理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的核心,而教辅材料则是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之进一步网络化,并加以拓展和运用,因而,教辅材料的使用应该建立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掌握好教材这个牢固的基础,再好的教辅材料也难以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教材是总复习的基础性材料

教材是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载体,它全面体现了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能够让我们学习许多物理知识和技能,引导我们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同时也使我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最终达到初中物理的课程目标,

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必须做到五个“明确”,一是要明确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二是要明确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三是要明确各类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四是要明确物理实验的探究思路和方法:五是要明确各类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

复习源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必须做到:一是内容系统化,总复习要立足教材,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依据教材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顺序来组织教学,这样的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但是,到了总复习阶段,就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把握教材内容,要能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所学知识的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样更容易辨别各个概念、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所学内容,

二是要求层次化,初中物理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三个水平层次,即“了解”“认识”、“理解”,“了解”是指能够再认或回忆知识,能够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能够举出例子,能够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理解”是指能够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够将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够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能够提供证据,能够收集、整理信息等;而“认识”的含义则介于“了解”与“理解”之间,因而在复习教材内容时,要根据教师的要求正确把握好教材各部分内容的水平层次,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教材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体现在命题时强调的两个“注重”,即一是注重考查基础,中考命题时,课标是根本,教材是依据,所以物理总复习要立足根本,依据教材,综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都体现了这一明确的导向性,都是紧扣课标和教材,在我们对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进行评价时发现,许多市的中考试题中,基础题占到70%左右,大部分试题直接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和例题,中挡题占到20%左右,较难的题只占10%左右。几乎所有题目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原型和依据,因此,物理总复习就要把握这一命题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上,依据课标和各地的中考考纲,充分挖掘教材,决不舍本逐末,把精力花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上,二是注重考查素质,中考命题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课本知识出发,做适当的拓展延伸,“题在书外,根在书内”,体现了从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课内外知识整体把握的转变,

2.教辅是总复习的重要的辅助材料

选择适当的复习参考书对提高复习质量,确有益处,一般宜精选两本,一本以解题思路为主,用来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另一本以检测为主,用来练习反馈,发现不足或薄弱环节,

要正确选择好教辅材料,一般不宜简单地选择那些习题集、题库之类,因为它们只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既没有解题思路的分析,也没有定律的运用方法,即使做对了也可能思路不正确,做错了更是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是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规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因此,如果选择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解题步骤的参考书,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其分析和指导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运用更灵活的规律、更新颖的解题方法,这会使你思维开阔、脑筋更灵活,所以,宜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

使用教辅材料时要突出四个“注重”:

一是要注重教辅材料与教材的比较,以及不同题目之间的比较,还可以将教辅材料中对知识点的归纳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比较,通过教辅材料补充课堂上未讲到的知识点,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还可以用教辅材料来查漏补缺,无论平时学习成绩如何,对于知识的掌握总会或多或少有欠缺的地方,这就需要通过课堂复习和参阅教辅材料来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二是要注重对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分析方法,对于教辅材料上的一些综合性习题,有些同学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应在弄懂了教材上的基本内容之后,先选些基础性题目做,从而找到自己的“方位感”和“方向感”,尤其是基础知识学得较差的同学,这样做可以培养学习信心,之后再重点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中等难度题,特别要认真思考题目的一些关键环节,可以先和同学讨论,最后再请教老师,基础打牢后就可以适当做些较难题、易错题,

三是要注重对教辅材料中新的题型和新的情景的分析,新的题型不一定就是难题,由于教材中没有接触过,往往会感到困难,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设法找出新题型与已有题型的本质区别,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新的情景所蕴含的物理本质往往与教材中的一个或几个情景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是要注重收集整理,学会把做题时遇到的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及时归类,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样会使你在以后的复习中能够更加明确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物理总复习中,我们更提倡使用校本资料,校本资料是指教师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组织编写的复习资料,校本资料体现了四个“贴近”:一是贴近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教师自己编写的校本资料能够使平

时的教学内容与总复习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贴近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校本资料的内容、要求能够做到与同学们的学习现状相吻合:三是贴近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校本资料能够将平时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四是贴近本地中考的基本内容,各地中考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部分考点的要求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总之,物理总复习的根本依据在教材,应该把主要精力花在教材上,只有在真正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使用教辅材料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对教材与教辅材料,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正确认识掌握基本概念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概念是规律的基础,规律是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则是概念和规律的具体运用,因此,物理基本概念是一切物理基础知识的根基,只有清晰地掌握好每个物理基本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好物理规律,学会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全面提高解题能力,物理概念、规律不能靠简单的死记硬背,要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通常要求做到“五会”:一是会表述,即能够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具体内容;二是会表达,即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三是会理解,即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四是会变形,即会对公式进行正确的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五是会应用,即会用概念和规律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和计算,而要真正实现由物理概念向能力的转化,更要重视如下四个方面:

1.从物理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物理意识和质疑能力,每一个物理现象中都包含若干个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善于观察、思考,要能够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提出有效的物理问题,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在物理总复习阶段,要广泛分析各种物理现象,善于迅速把握住现象中反映出的物理本质,找出分析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再运用相对应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例如,提到“桂花飘香,香气袭人”之类现象,就应知道属于分子运动问题,应该从分子运动的不间断性、杂乱无章性等概念来解释,再如,对“你们都看到过舞台上舞蹈演员在‘白云’中翩翩起舞的美丽情景,谁能告诉我,那些‘白云’是怎样产生的吗?”这个问题,就应立即意识到应从“升华和凝华”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运用升华的概念来解释,要努力做到一提起物理情景或一看到物理图像、图形,相关的问题和对应的知识便能准确地浮现出来,

2.从提出问题到建立概念,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从概念的引人到概念的形成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渗透了许多物理思想。运用了许多的物理研究方法,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它能够让我们感知到知识形成过程的内涵和外延,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分析影响问题的相关因素,善于揭示问题所暴露的物理本质,能够准确地归纳出各种结果的物理意义,因此,我们要在“过程”上多下功夫,例如在研究物体受力的作用而平衡时,我们必须从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起,最后才能建立力臂的概念;在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时,通过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我们归纳出了位移和时间之间简洁的数学比例关系,建立了速度的概念,等等,可见,物理概念仅靠机械背诵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概念的形成需要通过同学们大脑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交替进行,需要经过分析、消化、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才能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分析和推理能力的提高,

3.从概念建立到概念运用,培养解题能力,概念的形成需要多次反复思维。必须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消化、反馈、巩固,物理概念从建立到巩固,需要通过运用才能实现,运用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和创新,例如通过完成巩固性练习,深化和活化物理概念,做题应精做多思,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题,每次做题前要先认真审题,分清题型,从而找到适合于某类题型的通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尤其是做一些综合性的题,有助于将前后的知识连贯起来,将容易混淆的地方区分开来,物理总复习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会善于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益,可以说,对基本概念理解得越透,做题就会越顺手,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就越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4.从概念运用到解题反思,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反思”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良好习惯,也是提高自己物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来建立新旧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问题串”“问题链”;通过“反思”来变换题设条件、更新物理背景、创设新的情境,实现“一题多变”,从而有利于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实现思维的联想和迁移,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通过“反思”来实现“一题多解”,学会从多种解答中,掌握规律并探求解题的最佳方案,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识过去所学的东西,只有通过系统分析和综合,才能达到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整体认识,逐步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能力,才能真正把物理学习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物理素养。

三、正确处理好课堂复习与自主复习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的复习效率直接影响到物理总复习的最终效果,课后的自主复习是消化课堂复习的内容、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环节,而同学们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则更是物理总复习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证,

1.课堂是物理总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中考考纲,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方面,教师会帮助同学们重新梳理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引导同学们剖析疑难问题,理清解题思路,所以上课时同学们要突出对重点概念、规律的理解,学会对各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下课后还要从自己易于理解的角度把知识进行再梳理,这样才能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

篇7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三应用”即试着用学过的规律去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若能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的理解。学习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学习,培养起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发展自己。

篇8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篇9

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较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极少数学生确属厌学以外,还有物理学科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原因。下面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方法和思维上常出现的几个误区,试提出学生学好物理,提高物理成绩的几种策略,供广大同仁参考。

1 忽视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使之网络化

大部分学生把一章学完了,一本书学完了,但不会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使之网络化。物理学属于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应要求学生对每一章,每一节内容及时概括总结,把所学知识形成灵活多变的知识链,以提高解题效率。

2 不注重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

相当多的学生看不懂某些试题的文字叙述,当然也就列不出正确的方程进行解题;另外学生对简答题的回答常出现没有物理知识作为依据、语无伦次、因果颠倒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忽视基本概念的复习,盲目搞“题海战术”

在总复习中,很多学生不把重点放在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多做题、做难题、甚至做偏题上,认为题目做多了,在考试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而实际上,题型是千变万化的,而当他们碰到陌生题型时,就由于基本概念的模糊、基本规律的不清楚而常常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设置部分概念习题,对他们作强化训练,迫使他们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4 错误的先有概念干扰学生物理概念正确构建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会形成一些错误的先有概念,影响了对物理概念的正确构建,这往往也是学生物理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勇于暴露思想,进行热烈争论,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认识,打破其思维惯性,彻底抛弃原有的错误认识,掌握正确的物理概念。

5 忽视物理过程的构建过程,盲目乱套公式

学生往往只强记物理公式而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养成乱套公式的习惯,从而得出一些错误结论。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物理公式并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应加强对类似公式的归类总结,并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分析和推理为前提的学科,由于学生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重视概念建构和正确理解使之网络化,其次通过课堂教学,设置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全面提高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段麦英.物理教学中研究理想模型的重要性[J].现代物理知识,1994,(S1)

[2] 潘洪媚.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渗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3] 马守田.在物理教学中不该忽视绪论的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1996,(03)

[4] 曾晓红.理想模型与物理实验[J].现代物理知识,2000,(S1)

[5] 袁钢.物理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6] 傅晓东.物理教学质量评价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1)

[7] 温秀华.物理教学与能力培养[J].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篇10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构化学概念

教学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在教师“教”概念中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的方法,走向自主学习、自主理解概念.教师如果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将完整的化学概念解构成几个要素,渗透进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来解析这种情景,总结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概念,同时也能熟练解析概念的方法,在以后学习过程中能找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化学概念作铺垫.比如,在学习氧化物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将学过的化学式进行整理.例如“NO、SO2、CO2、CaO、Fe3O4”等等这些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写出化学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钙、四氧化三铁”这些化学名称,让学生寻找这些化合物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都是“氧化”这样的字眼,所以,在课堂上就很容易引进氧化物这个名称.接下来,教师给学生总结:像氧化某或者几氧化某以及几氧化几某都可以将其称作为“氧化物”.教师接下来又让学生归纳这几个氧化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看到,每个化学式当中都有“O”这个字母,而且基本都是在化学式的后边.这样总结之后,学生对于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化学概念和知识点,最后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升了.以后再遇到化学概念就可以自己进行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化学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借生活实际来理解概念,来印证概念,是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师不妨教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就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在我们生活的空气当中,存在氮气、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等的气体,因此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海水的成分有水还有盐,也是混合物;我们经常喝的自来水中也有很多矿物质离子存在,在自来水烧开之后,锅底会有水垢,因此自来水也是混合物.但是冰水不同,虽然是冰也是水,但是属于一种物质,所以说这是纯净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习化学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

四、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为了使初中生学习时不混淆,指导学生对概念总结对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分子和离子之间都存在一些联系和不同点;纯净物和单质的异同点,化合物和氧化物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总结并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概念,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别都总结出来,然后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这节课之后,就能借助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说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却不能说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我们还能这么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但是如果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这就是错误的说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各种元素、原子之间的概念深刻理解,不能随意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