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9 02:07: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硕士毕业论文

篇1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研究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研究生,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论文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篇2

优化声乐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1.区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高师声乐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三种,笔者认为不管哪种都要遵循声乐教学规律,培养的方向要因人而异,培养目标因不同层次需要而不同。有的学生在歌唱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可以作为专业型的人才来培养;有的学生声乐条件一般,但是乐感和素质尚可,可作为学术型的人才来培养。艺术硕士要注重艺术实践,音乐会的演唱要出色;学术硕士要注重论文写作,提升学术水平;教育硕士要注重师范功能。2.声乐教学内容要多元化。高师和综合大学培养的声乐研究生应该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思考并总结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规律、理论并加以传承。在声乐技能技巧方面,高师的学生比不上专业院校的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但是作为以师资培养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学,追求的不是演唱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而是追求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作品的涉猎范围能够广而全。在研究生的技能训练方面,高师的声乐硕士除了声乐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伴奏能力,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加入钢琴课,或者钢琴伴奏课;研究生的英语没有涵盖专业术语,很多研究生看不懂专业的英语文献,可以在研究生的英语中开设专业英语术语课程。另外,建议开设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学生在表演上、教学上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建议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加入声乐教学法、教学理论,甚至是中文课、哲学课、美学课等文、史、哲的课程,使得研究生的知识层面要高于本科生。还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市场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所需人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3.声乐教学质量要提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硕士一般开一场音乐会,艺术硕士开两场。毕业音乐会要求学生的演唱风格要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类型,应展示出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美声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歌曲和中国民歌,民族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戏曲和地方小调。音乐会应该有一定的规格,应注重学生歌唱艺术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对美声唱法的学生应加强语言训练,让他们深层次地学习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而不只是注重语音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真切理解歌词的意思,舞台上准确地表达作品,在交流的时候更加自然。民族唱法的学生要求更多地继承传统和创新,努力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文化,并在唱法与作品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研究生的专业课可以用声乐理论的教学和研讨性的教学来补充简单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的情况。4.搞好声乐研究生的艺德、师德教育。艺术硕士毕业后主要去文艺团体当演员,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入校当老师。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具备优秀的艺德,才能被广大人民的喜爱,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师德是立身之本。很多的文艺团体、院校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引导新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这都是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的。如果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展师德教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减少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篇3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篇4

本文选取了2012到2016年间华东地区设有艺术教育硕士点的几大高校的200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归纳分析法,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本文在高校中随机选取了适合研究的200个样本。艺术教育硕士主要分为四大学科门类:音乐、美术、舞蹈、广电传媒(表1)。虽然选择美术方向的研究生几乎是其他方向的2倍,但是总体来说,样本的选取还是比较均匀的。(二)研究过程本文想要解决如下问题:第一,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选取哪些问题进行研究?第二,他们在毕业论文中选择了哪些研究方法?第三,研究方法选择的趋势。首先,列出四大艺术学科门类;其次,将这些门类进行对比,挖掘内在关系;最后,揭示研究的总趋势。

二、研究结果

本文按200篇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和主要研究内容,将研究生选择研究的艺术教育问题分成9个通用类别,再将其细化为几个子类别(表2)。9个通用类别包括对待艺术活动的态度、参加艺术活动的动力、学校的艺术教育、成年人艺术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艺术教育、艺术教师、艺术集体活动、专业教育、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们是艺术教育研究中的典型问题。对美术、音乐、舞蹈、广电传媒四大方面教育问题的比较性分析,揭示了通用类别和子类别之间的特定关系。美术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6个类别分别是:学校的美术教育、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美术教育、美术的专业化和集体化教育,以及美术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学校的美术教育分为青少年和更高年级的教学方法两个子类别,非正规美术教育分为写意画和写实画两个子类别。艺术整合和博物馆教育只存在于美术教育中。华东地区经常举办一些画展以提高年轻人的审美水平。美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民间和文化教育背景下得到广泛发展。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类别分别是:创作音乐的动力、学校的音乐教育、成人音乐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音乐教育类别在学校是使用最广泛的,它包含了很多子类别,如从教学方法到教科书、学习形式、音乐偏好和音乐技能评估。研究显示,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音乐教育感兴趣。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音乐教育涉及民族音乐、音乐游戏和乐团。音乐作为文化教育手段的问题,是从合唱团和音乐学校的视角来考察的。舞蹈教育的研究中涉及7个类别,分别是:舞蹈的态度和舞蹈的动力、成年人舞蹈教育和特定需求的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舞蹈教师群体、舞蹈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学校的舞蹈教育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发展。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艺术教育分为两类,一类体残疾,一类是精神障碍。身体残疾的群体主要研究排排舞、民间舞蹈;精神障碍的群体主要研究民族舞蹈和创造性舞蹈。研究生对舞蹈教师教育和当代舞蹈,以及芭蕾的专业化教育同样感兴趣。还有一些调查是关于江苏当地的民间舞蹈群体及其艺术性活动的。广电传媒教育方面研究生感兴趣的主要是学前、小学、中学开展艺术教育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值得关注的是,学生青春期阶段在创造力发展和动力增长方面有很大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包括播音主持、脱口秀等表现。广电传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被普遍认同的。这类艺术教育被列为考查学生艺术天分的标准之一。研究生选择的研究方法相当广泛,包括问卷调查、采访、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实验、创造性写作、内容分析等(表3)。根据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要求,硕士毕业生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采用至少两种研究方法,因此通常学生会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问卷调查和采访。结果显示,从2012到2016年,问卷调查的使用次数从25降到13,采访的使用次数从12升到21。另一组研究方法有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学实验,这些方法使用的次数相对平稳。创造性写作的方法在最后两年没有人使用。从2014年开始才有人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定量方法到定性方法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学校不断地把定性教学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揭示了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的特点,尽管所属的具体学科不同(音乐、舞蹈、美术、广电传媒),但是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大体相同,都是有关艺术教育的问题。研究发现,研究生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研究9大类问题是基于三点原因:第一,艺术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有关,青春期和成年时期的艺术活动有不同倾向。第二,学校艺术教育的制度影响了艺术教育的走向。第三,民间文化和民族发展认同的社会文化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研究方法的趋势是从定量到定性转变,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问卷调查引导研究生通过定量研究看待艺术教育问题,而采访、实地考察、行动研究、内容分析引导研究生通过定性研究分析问题。研究生大多数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法,在其他方法运用上还不够灵活。调查显示,艺术教育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无论是在方法层面,还是对象、内容方面都比较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为高校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高校自身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活动,发展多学科交叉学习,比如把艺术教育的思维与理工科的思维结合起来。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实践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增强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作者:张太海 王秋凤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大鹏.对外艺术教育研究浅谈师资的培养要求[J].艺术教育,2016(3).

[2]汪旭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保障机制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3]李晓菁.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实践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陆万昌.浅析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7).

篇5

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多种,如通过读书学习、跟师学习、参加培训、交流研讨及听专家讲座等方式的业务学习,它能使班主任获得班级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学到某些专业技能。

根据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及他人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实现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供大家参考:

一、建立教师威信

俗语讲“权者威,德者望”,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威信、威望。

(一)什么是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关于第一种威信,只要是教师,人人都会有;第二种威信,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具备的,而它对教育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所指的教师威信,指的是后者,它是因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而令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感召力,是指德才兼备的人通过一贯的言行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的威信是由其个人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特征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威信是其具有肯定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如何形成教师威信

班主任首先也是老师,理应充当好知识的传授者。班主任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比不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更具有教学优势。在组织教学中天然的权威性、教学时间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的经常性等,使得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往往比较突出。而往往越是教学业务强、教学效果好的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高,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所以班主任要在教学业务上提高自己,争当教学能手。

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幽默、会教学,善于运用教育机智

教育现象千变万化,在上课之前谁也不能预设会出现什么状况,那么出现了意外怎么办?

有一次,某班主任裤子后面剐了个窟窿,可他一点也没有发现,仍然那么投入地上课。坐在第一排的两个学生十分心疼他们的老师,绝不情愿大家看见班主任的这个小小的不雅,就紧急磋商了个办法。这就是瞄准他每回落座的位置,在那张椅子上反放了一块橡皮膏。可是班主任却偏偏没坐准位置,以致那块橡皮膏不仅没有贴准,反而“生动无比”地挂在那了――一走一扇乎,引得全班人大笑……

可也就在这时,发现这一切的班主任不仅一点也不慌乱,反而极幽默地说了一句:“这叫什么?这就叫异峰突起,这就叫意想不到,异峰突起的直接效果是笑,而对付意想不到的最佳策略就是随机应变――这就是,既然这个不雅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不雅的故障,我就有了百分之百坐下来讲课的理由,请多关照,本人就坐!”说着,教师从容落坐,教室里也随之响起了一片愉快的笑声。

老师自身出现意外状况时,最好能大方而幽默地处理,这样既不会耽误上课,又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无论是教师自身出现了问题,还是学生处于不良状态,都需要班主任老师灵活机智地加以处理。

2.处事公平、公正,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公正、关爱、宽恕”的班级氛围

俗语讲“无规无矩,难以成方圆”。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严中有宽,公平、公正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为此要做到:

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三是要注重"首因效应",要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要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同时要狠抓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还必须与宽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处理。

3.信任学生

优秀教师或者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懂得,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

二、学习――反思――总结――提高――学习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热爱知识的人,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爱学习的班级氛围,如果自己不喜欢读书,就不可能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同时,班主任自己读书受教育的时代与自己学生所处的时代有很大不同,如果单凭“我当年如何如何”来管理班级或者要求学生,只能收获失望。

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样,学习他人经验的目的是指导自己的实践,所以有的班主任得出结论:单纯靠模仿,别人介绍的方法在你的班级就不一定管用,只有你掌握了一些管理班级的理论知识,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并不断总结反思,不断积累,你才能如鱼得水。

三、做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

其实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并不神秘,也不是无从下手,只是大家不习惯于那种工作方式,对这项工作了解不太深入而已。说到底,教科研就是要找准了问题的初始状态,经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或者中间环节达到目标状态。比如,有的学生不交作业,好几位任课教师都向班主任反映该生有这种状况。该班主任就可以将该生“不交作业”作为他研究问题的起点,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下功夫深入调查该生不交作业的深层原因,据此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这就是教科研。

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逐步走向深入的同时,班主任专业发展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自觉走专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2]金小芳主编.《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近年来,随着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规格、大批量、高层次的特点。专业学位的设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积极尝试,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的历史较长,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而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总结并合理借鉴。

1.专业学位的特性。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深入理解专业学位的特性,是开展相关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的前提。从目标来看,学位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学术”研究为方向的学位,另一类是以“专业”实践为方向的学位。它们分别体现两种不同的倾向和价值观念。学术学位教育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侧重“学”,即理论与研究;而专业学位教育则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侧重“术”,即实践与应用。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是从事带有明显的某种特定职业背景的工作,如教师、医师、会计师、律师等。这些专业人士一般来说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深入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知识;具备熟练技能及出色的实践表现;在理论、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判断及决策能力;整合知识及管理控制能力。

2.国外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

2.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在二战后专业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层次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在博士研究生层次,全美有500多个学科领域可授予博士学位,除传统的哲学博士以外,有56种博士专业学位。在硕士层次,专业性硕士学位种类众多,建筑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图书馆科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科学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硕士培养规模很大。到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总数的55%以上。

2.2英国。

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培养,其教育质量基于毕业生学习产出维度进行评估。英国工程硕士毕业生学习产出分为一般学习产出和专业学习产出。英国工程博士的能力评估包括: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工业设计与社会需要的判断能力;团队精神与领导能力等。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专业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比重的75%左右。

2.3日本。

近年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发展专业学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日本专业学位发展过程中,显著特点是将专业学位的设置与相关职业资格准入直接挂钩。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定义,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它一般根据某一特定行业而设,而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等基本准入条件。

1999年9月文部省(2001年后改名为文部科学省)修改研究生院设置基准,创设专业研究生院。2010年,日本在会计、法律、公共政策、教育、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知识产权7个领域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院84所。

3.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教育规模较小。

虽然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在最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但专业学位教育规模与实际需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攻读专业学位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仅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25%左右。

3.2社会认同度不高,就业前景不清晰。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硕士相比,还是“矮了一截”。很多人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画等号,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出台的政策,毕业后就业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肯定会处于劣势,用人单位尚未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3.3教师的不全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

专业学位应运而兴,但是问题还是存在: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由谁来培养?现在的大学教师,大都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还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对实践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型要求。

3.4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国除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有一定联系外,其他专业学位都没有与职业或职业资格相关联。我国在《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各专业学位所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4.国外专业学位教育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启示

4.1加强媒体宣传,增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同。

利用强势媒体进行正面引导,逐步增强人们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教育的认识。要使人们认识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自身特点: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人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与应用能力强;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授予相应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4.2推行人性化和弹性化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首先,逐步扩大高校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自和灵活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选拔性考试,需要突出个性化的特征。高校应按照自身情况合理设置招生专业,招生考试需要更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其次,学习与教学方式体现灵活性。可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教学方式,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知识容量有限性的缺陷。老师可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手段进行教学,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答疑和论文指导。

4.3实现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的创新。

我国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培养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理念。在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计划等方面,应依据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而定,做到针对性强,学有所用,多为地方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4.4加强培养环节,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单位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要使所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能被社会接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要在培养环节上下工夫,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深入研究与专业学位相适应的相应职业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教学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培养的研究生不仅能很快在用人单位里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独立研发能力。这样才能使用人单位充分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才能使毕业生更具价值、更有社会吸引力。

4.5调整课程体系,将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匹配。

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匹配,就实质而言是一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有很多种行业资格考试,如司法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将这些执业要求列入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标准要求或行业规范,又能增强其取得执业资格的能力或从业能力。具体的衔接方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职业资格考试的优惠条件,即参加资格考试时可免除部分(或全部)科目考试。

4.6实现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

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有些专业可以不要求写学位论文,而以有一定技术性、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调查报告、毕业设计、技术革新方案等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有的专业适宜要求做学位论文的,论文撰写则可以以工作岗位和承担课题等为依托,使研究与工作实际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保证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应用价值。

4.7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推广“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离不开相关职业领域的支持。要加强与地方行业的联系,研究行业的特点、需求,将相关专家引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来,实行校地联合、校企联合。培养单位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重视构建一支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可聘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担任教学实践指导,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培养;对“双导师制”中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职责进行细化,实施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Kelly,G.A.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M].NewYork:Norton,1955.

[2][美]B·R·赫根汉.文一,郑雪,郑敦淳,等译.现代人格心理学历史导引[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324.

篇7

现阶段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原有传统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需要,甚至已经桎梏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这将影响和制约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利于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2.各门课的学习保守而独立与其它课程不相联系;

3.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

4.评价体系不完善;

5.自主学习与实践机会较少;

6.教学手段单一。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针对高职高专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中重新整合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做结合起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构建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

三、实施方法

1、用观察法收集学生课堂上的各种表现;

2、用实验法观测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

3、用测验法(比赛、展演、音乐会、实践技能测试)检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

4、用资料法搜集、积累教学的各种资料。

四、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7月——20**年11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初步调研、成立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年11月——20**年7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①修改各专业教学大纲;

②教材开发和利用;

③创新教学方法;

④改革评价体系

⑤教学模式构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7月——20**年12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把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向音乐专业班推广、总结验收实验成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六、实验对象

通过初步调研,确定**级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

七、研究内容:

本研究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把相关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如:在钢琴专业课教学中加入音乐史、欣赏、曲式分析等相关知识,在乐理可教学中有机融合奥尔夫声势训练、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等音乐教法,并把视唱、钢琴、声乐等融合其中,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新型教学策略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改革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完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改变以往以期末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把考试分为理论测试、能力考核两部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立多个课后实践小组,把课堂教学中的课后作业与实践小组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根据就业形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调整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形成了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为辅助的综合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2、《钢琴》精品课

3、《声乐》精品课

4、《舞蹈》精品课

5、相关论文

八、学术价值:本研究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需求,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增添了适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如:钢琴的即兴伴奏、声乐的组织排演、舞蹈的创编教学等等。同时把相关音乐课程专业知识加以整合,拓展相关音乐技能教学内容。重新拟定了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新型教学策略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同时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发挥实践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改革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完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改变已往以期末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以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课堂出勤率为依据。结合艺术实践与课程考核给学生已全面综合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弹、能唱、能跳,而且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一专多能”。满足了社会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实现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实用性特色。

篇8

说来惭愧,回首22年来的语文教学之路,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寥寥无几。然而,从戴南镇首届“十佳师表先进个人”、兴化市第三届“十佳人民满意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这些还算得上能映射进取之心的荣誉中,依稀可见我坚守三尺讲台,追寻语文之梦的身影。

毕业那年所上的人生第一堂公开课记忆犹新,执教的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课的两位领导都是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们称赞我的课有语文味,特别表扬了我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捕鸟的动作品读语言的做法。专家领导的夸奖让年轻的我感念不己,“重视语言的诵读品味,将语文课上出语文昧来”从此成为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搜集整理出许多的背景音乐,为的是能增强诵读的感染力;我努力摸索诵读技巧,为的是找到诵读中融情入境的方法;我经常为学生制作配乐朗诵文件,为的是能调动他们的诵读兴趣。

在连续三年荣获戴南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后,自信满满的我以为深得诵读品味之要旨。然而实践中的不断碰壁,让我对语文渐存敬畏之心;研磨中的切磋反思,则催我在寻梦的旅程中不断前行。

2005年,我试教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仿写情境:“文中的几个精彩细节想必已拨动了你的心弦。生活中你的妈妈一定也曾呵护过你,关心过你,替你操心,为你辛劳,对你鞭策,给你鼓励。请你尝试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片段,表述一下对妈妈的感激、赞美或崇敬之情吧。”但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并不理想。参与研磨的兴化市名师王大智认为,新课程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新课程对教师的语言素养、引导水平的要求更高了。王老师建议:在学生不能联系生活畅谈感想时,教师应做好示范的准备。在泗洪育才学校赛课时,王老师的建议立竿见影,我在略带感伤的背景音乐中做了一番精彩的示范后,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一位女同学在叙述母亲每周来学校探望自己的细节时竟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一次教学活动中,我声情并茂地范读朱自清的《背影》,读到“肥胖”一词时,课堂上竟传出学生的窃笑之声。听课的一位专家告诉我,仅有入情入境的示范朗诵是远远不够的,须深入钻研文本,适应学情变化,才能让学生走近文本,受到感染。第二次公开执教《背影》时已到了2010年,受孙绍振先生《名著细读》的启发,此时的我已逐步摆脱“教参”的束缚,学会从“文本中的我”“写作时的我”“读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自主解读文本。此外,我又认真阅读了王荣生教授《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等书籍,开始赞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建构课堂,根据文体的不同精心设计诵读品味的方法与策略。我在这一时期的公开课赢得同事们“设计巧妙、内容精当、热情不减”的赞誉,当然更值得欣慰的是赢得学生的喜爱。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学生在送给我的新年贺卡中这样写道:“老师,真的很怀念我们的语文课,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说。”

2011年,我有幸当选为泰州市教学能手,并成为兴化市语文名师工作室中的一员。在辅导我校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的研磨活动中,我与他们围绕语言学习这一重点,一起钻研教材,一起分析学情,一起探寻教法与学法。我深信“相观而善之谓摩”乃“教学之大伦”的理念,故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集体研磨中,我有时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想法通过研讨性执教展示出来。比如,如何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如何融入生活化语文的理念,如何实现多媒体展示的灵活掌控等等,这种以教代讲的做法,让我收获了许多精彩的课堂“生成之美”,于是我有意记录下这些点滴收获,在《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等较有影响的教学类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性论文。这对我后来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模式初探”这一大市级课题的立项、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都大有裨益。

如今,我虽获得“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的荣誉称号,但我时刻牢记导师魏本亚教授到我校调研时勉励的话语:“你的课已经很出色,今后要在厚重大气上狠下工夫。”我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他是希望我加倍地读书,加倍地修炼自己的语言。这使我想起了兴化语文界德高望重的柳印生老师的谆谆告诫:“语文老师的语言修炼是终身大事,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2l世纪开始的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语文教改首当其冲,热火朝天。在层出不穷、纷繁芜杂的语文思想、教学模式中,我常有左右不定、迷茫困惑之感,但终究抓牢了语言训练的根,始终追逐着诵读品味的理想境地。虽然我所谓的诵读品味的理想境地,犹如《蒹葭》中的“所谓伊人”,飘忽不定却那样地令人心醉。我愿做一个执著的追梦人,撑起“语言训练”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不敢奢望能够满载一船星辉,但会做一条语文长河中的不系之舟,“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教学语录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心与民主,爱一些并不可爱的学生,善待其不可思议的轻率与鲁莽。

在世俗的功利主义教育依然强势的时代,坚持真正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犹如戴着镣铐跳舞,我愿追随前辈,怀一颗享受痛苦之心来面对。

只要竞争存在,考试定然存在。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教育,当力避之;素质教育是致力于人性发展的功德主义教育,当急趋之。

尊重个性,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在与自己相处的日子里都能得到合理的成长。这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在选拔与发展尖锐对立时期的担当。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我们需用一生来备课,那就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阅读,实践,反思。

如果缺失了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则施之于课堂的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是如虎添翼而是为虎作伥。

教育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上入手,为此必须率先养成堪称良好的行为习惯。

千方百计地改变教学观念其实就是千方百计地唤醒学生的三大意识——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实践意识。

“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在学什么,学到什么”是反思课堂教学有效性时不可忽略的四大要素。

以好奇心和想象力为主要特征的童心童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激活之、开掘之、呵护之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语言修炼是语文老师的终身大事,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唯有从自身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才能悟出传授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之道。

储备语言是否丰富,运用语言是否恰当,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素养高低的主要标准。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语文课堂应成为语言训练的丰收地。

教学需要预设,但课堂之美在于生成,教师应当在随机应变上狠下工夫。

篇9

1.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基本概况

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在形式上各自有不同的做法,大致概括如表1。

2.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基本特点

根据表中列举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中小学职前培训虽然有所区别,但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中小学教师的硕士化相当普遍。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入职前的教育年限看,几乎都要达到硕士学历,以德国为最。在美国,1986年霍姆斯小组的《明日的教师》报告中指出:教师教育年限应由四年延长到五年,前四年主修文 理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第五年集中进行教育专业训练,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并把这种硕士学位作为教师从教的必要条件。[1]2005年6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在教师培养中增加专职研究生院”的想法,指出“在充实、加强本科阶段教师培养的同时,有必要在制度上重新探讨研究生阶段的教师培养和再教育问题”。[2]目前,英国的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是“大学毕业后的教师证书培训”。它是专门为已经获得学士学位的人员开设的。现在英国的非教育学士学位获得者,要想去中小学任教,必须学完这类课程并取得“研究生教育证书”。教师学位硕士化,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部分师范大学探索的“4+X”模式和“3+3”模式,都是适应这一趋势发展要求的体现。

第二,培训中非常重视实习环节。重视师范生的从教能力是美国教师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一般地,美国师资培训中大约有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于教学实践上。美国各州都重视教育实习活动,通常在教育课程结束的最后阶段,具体时间因周而异。教学实践活动平均为11学分,占总学分的11%。如美国全国优秀教师委员会和霍姆斯小组都建议为新教师进行1学年(约15周)的实习训练。实习期间,实习教师和正式教师一样,每月在校工作8天,每天8个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并至少两周全面负责所在班级全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工作。同时规定实习教师每周回母校一次,用2~3小时的时间,组织实习讨论会,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本周实习,讨论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将教师职前培养阶段一次性教育实习分散到大学四年之中进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爱知教育大学”1999年制订的新“教学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四年实习制度”,四年内的实习任务是:第一年为“体验实习”,参加中小学的各种“学校仪式和课外活动”;第二年为“基础实习”,参加实际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听课为主;第三年为“教育实习”,独立在讲坛上教学、指导学生;第四年为“研究实习”,在实习学校的帮助下,自己拟定研究题目并进行实验研究,完成毕业论文。[4]而英国政府规定“研究生教育证书”课程和“教育学士课程”的师范生在教师伙伴学校的教育教学时间分别达到24周和32周。

3.非常重视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给学生安排那么多的实习时间,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就是因为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制度,尤其是英国。1992年5月,英国政府颁布了《教师职前培养》改革文件,计划以学校为基地,通过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伙伴关系来培训教师,形成大学教育学院、中小学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的模式。强调师范教育机构必须建立服务基础教师培训的中小学基地学校,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以促进教师教育切合中小学实际。为了完成这次改革,英国政府在1992―1993年度拨出专款600万英镑。目前,英国共有74所高等教育机构与几千所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每年通过这种途径培训的教师达27000名。[5]

1986年,美国霍姆斯小组出版了《明日的教师》,提出了改革职前培养课程以及建立中小学与大学密切合作的建议,旨在以中小学为基地建立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加强中小学与教师培养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培养教师。具体做法:拥有学士学位、志愿当教师者,通过审查和能力测验后被接收入学,在中小学接受为期一年的教育与实习。[6]

二、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特色对我国的启示

1.改革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学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自发性。比较代表性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的“4+2”模式和上海师范大学的“3+3”模式。

“4+2”模式。即学生在本科4年学习期间,完全按照综合大学的培养模式接受本专业的训练,本科结束后,志愿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经过严格的筛选,进入教育学院攻读教育硕士学位。“3+3”模式的具体思路: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按照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接受各专业教育;在第三学年,根据既定标准对全校各学院本科各专业中志愿从事教师工作的优秀学生进行筛选,从中择优选拔学生进入“3+3”培养模式;第四学年,设置3个月的入门导向,然后到各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实践”;第五学年,回到教育学院正式攻读“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第六学年,通过论文答辩并完成规定学分的学业者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和“教育学硕士学位”。“3+3”模式硕士毕业生主要面向基础教育部门,期望和激励毕业生到中小学执鞭任教。其他师范院校也应该进一步探索提升教师学历的教师教育模式,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以提升入职教师学历水平。

2.延长师范生实习时间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应延长教育实习时间,以保证师范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并真正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在现有的实习规划下,各师范院校也应该在遵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本、专科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育实习中有限的时间资源,提高实习效果。例如,努力实行多层次实习,包括参观、见习、实习等;积极采取多渠道实习,包括计划内的实习和计划外参加中小学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等。

3.大力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

国家要从政策上推动中小学与高等师范院校合作,并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样才能调动中小学接纳师范院校学生的积极性。高等师范院校自己也要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安排学生参观、见习、实习等。学生在中小学实习期间要多向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掌握教学技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打下基础。学生实习,应采用双导师制,在大学里有理论指导老师,中小学也应该有实践指导老师。同时实习期内每周都要回校,展开讨论,集中解决大家常碰见的问题,并写好实结和心得。另外,中小学教师在与师范生的交流中,也能够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科研能力。

[1]郭玉霞,高政英.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育[M].台北:台湾书店,1987:84.

[2]杨艳玲.日本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3]杨光富,周涛.美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最新动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

[4]王建平.日本教师教育发展动向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

篇10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高学业成就的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更多的自我监控,而且能够更系统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结果来调整所投入的精力。本研究试图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学业水平。

一、小学生语文元认知策略掌握情况的现状调查

调查问卷①是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编制的中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测题本》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而编制的。问卷包括语文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资源利用策略四个维度,共20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元认知策略方面的问题有4个。

五年级的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具有更牢固的学科基础知识,正处于元认知发展的飞跃时期,所以本次行动研究的对象为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问卷采用了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式。

数据表明,有将近30%的学生能较自觉、经常地使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的手段对语文学习进行管理。据了解,尽管没有哪一门科目的任课教师曾明确告诉过学生这样做能有助于学习,但大部分使用以上策略的学生表示能这样做是受到了教师日常课堂管理行为的影响。但这三种策略能自觉使用的比率还是偏低: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的手段偶尔使用和极少使用(包括从来不用)的学生各占了30%左右;自我监控策略极少使用或从来不用的学生占到近50%。

调查发现,四种基本的元认知策略,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自我检查策略,比例高达60%。学生们认为这是他们从低年级起就开始使用的方法。由于每次测验或考试后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卷面分析,家长也经常提醒他们要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他们能较自觉地使用自我检查的策略。

二、研究设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了解自身认知风格、自我监控策略、自我指导策略和自我评价策略等――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学业水平。

三、研究的过程

1.了解自身认知风格

(1)策略指向。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认知风格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反思型,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整体思维、序列思维和分析思维,言语思维和形象思维。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描述了人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八种方式: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类交流职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占优势的智能。

美国不少学校通过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较大帮助。人类脑科学研究专家莱斯利•哈特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符合大脑信息加工的特点,否则学习将无从谈起。因此,为了促使学习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调整学习活动,使之符合大脑的认知方式,这时大脑就能以它理解的语言来接受新学习。

(2)操作举例。语文学习中常常可以见到如下现象:作文时,有的学生喜欢安静的、独处的环境,而有的则需要在音乐声中或与他人研讨的氛围中才能够拓展思维。又如,同样是学习一个生字“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编码方式,有的从它的字形入手联想:在日光照射下,一个叫“京”的孩子在地上留下长长的身影,这是给汉字进行形象编码;有的学生通过用生字组词、造句――“我喜欢和影子玩游戏”“我在学习的时候请你不要影响我”来记忆;有的学生则更偏向于用动作编码的方式来识记生字。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如果能使用符合认知风格的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操作要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习惯的差异,注意引导学生采用适合个人风格又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关注他人的认知风格,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的优点。

2.自我监控策略

自我监控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自己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关注,特别关注自己某个方面的行为对学习进程的影响。最常见的自我监控方法有:自我记录和自我记分。

(1)策略指向。自我记录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的任务后,对自己某些学习行为的频次、持续时间等进行记录。自我记分是让学生在考试、测验结束后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估分。

(2)操作举例。表1是笔者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测验而设置的简单的自我监控表,其中集合了自我记录和自我记分,适用于考试答题结束后。

3.自我指导策略

(1)策略指向。自我监控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和检查,而自我指导是指按规则对学习步骤进行自我提示,后者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导作用。

(2)操作举例。例如,在做说明文的课前预习时,笔者与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学习提示:

通过文章的题目猜想文章可能要介绍该事物的哪些方面?如果让你以此为题写作文,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圈出生字,注音并写出相应的音近字和形近字,标出书写时容易出错的部分。

参照课后习题和单元学习重点确定本文的学习要点。

文章的哪些段落分别对该事物的哪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作好旁注。

作者是如何安排段落层次的?画出文章的结构图。

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最有代表性的语句画出来。

课文中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有哪方面的问题是必须和老师、同学共同解决的?

使用自我指导的策略能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进程的关注,降低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4.自我评价策略

(1)策略指向。自我评价能促使学习者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节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从而改进将来的学习。“儿童将自己的学习行动与结果间的范例进行对比,检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改进学习行动以达到较好的成效。”[2]

(2)操作举例。表2是一份语文测验的自我评价表,在成绩出来后使用。学生可以利用此表格来反思自己答题的过程,从中找出疏漏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明确下一阶段学习努力的方向。

在下一次测验结束后再次填写此表。通过前后两张表格的比较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改进情况。

(3)操作要领。为有效促进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反馈本质上应该为“纠正性”反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找出自身行为问题的根源,而后采取调节措施。

第二,适当的延迟反馈效果更佳。

第三,一方面,教师要提供评价的标准;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制订评价的标准。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用文本的形式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下就是几个学生在一次语文测验后所作的文本式的自我评价。

语文老师不知道提了多少次要审题。可是我还是免不了犯没有认真审题的毛病。例如:有一道题目是让我们扩写句子,上面明明写扩写两个地方,可是我只扩写了一个地方,真是不应该。我想:以后我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虽然这次语文测验我拿到全班第一名,可我还是不高兴,因为有一些不该错的地方。比如阅读题中的关于画出一个中心句的问题,其实如果我再认真一点就可以找到。

表格式的和语言描述式的自我评价各有优势:前者一目了然,后者则更加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也更富有感情。

四、总结

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总是在具体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从中、高年级开始比较合适,因为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开始有意识对自身进行关注。此外,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策略是有机联系的,只是依据具体目标的不同有所偏重而已。

注释:

①该调查问卷是出自笔者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小学语文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南武小学为例》,本次行动研究中涉及的关于学生元认知策略方面的调查数据来自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