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6:54:2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主要投资决策方法的优缺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项目成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思想引入到成本管理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项目成本分析对项目的投资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本管理应该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以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
二、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定义
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营维护期。建设前期主要是项目的决策和设计;建设期主要完成项目的整体建设;运营维护期是对建设项目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维修。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就是这几个阶段的各项费用之和。其中,建设前期的费用主要包括项目决策费用、项目设计费用和其他费用,例如资料收集整理费用,可行性分析评估费用和设计费等;建设期费用主要指项目的建造成本,包括项目从开工时起到最后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例如人工、材料、安装、租赁、监理等费用。运营维护期费用主要包括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和处置成本等。
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管理建议
(一)项目建设前期
项目建设前期主要完成项目决策和项目设计等工作。项目投资决策时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不仅要考虑项目直接的建造成本还要考虑未来的运营维护成本和社会成本等,因为这两部分成本往往较大却时常被忽略;大量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有效且可靠的资料,编制项目建议书并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论证,谨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在项目可行的情况下编制项目投资成本预算表,指导设计和施工阶段工作的实施。项目设计要从投资成本预算出发,综合考虑材料、施工、环境、维护和运营等成本,在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对项目各阶段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设计,通过对各阶段成本的科学规划,尽量降低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二)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主要完成绝大部分项目的建设工作。在项目建设期,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是关键,而这主要取决于对材料和人工的控制。在材料的选购上,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计划寿命和维护成本,选择经济适用的材料,切勿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或为了保证质量而盲目选择最好的材料,反而增加运营维护成本或造成材料的浪费。在材料的使用上要提高材料使用效率,施工前对材料进行检验和测试,减少材料的重复购置和浪费。人工控制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减少无效的施工活动,引进经济可行的施工设备,科学搭配人工和机械,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造价成本进行监控和比较,及时发现与目标值的差异,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严格进度款的支付审批程序,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将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
(三)项目运营维护期
项目运营维护期主要完成前期已完成项目的运营和维护工作以及部分子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价值和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首先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营和维护计划,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建立长远和整体规划,并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维护,提前发现隐患,减少隐患带来的维护成本;然后要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运营和维护技术,建立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制度,减少重复修缮带来的资源浪费,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全方位和多功能的管理;最后要加强运营和维护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以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提高项目的经济价值,减少运营维护成本。
四、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优缺点
该方法的优点是:
(1)从项目生命周期出发,强调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管理,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更加合理。
(2)将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成本统一纳入考虑范围,指导人们更加全面的从整个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各项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在保证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总造价的最小化。
(3)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成本是可以被确定和控制的,这不仅是一种可跟踪审计的成本管理系统,还是可以主动控制的成本管理系统,人们可以对各阶段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缺点是:
(1)考虑的时间范围较长,涉及资金时间价值,使得计算比较复杂。
(2)所需收集的数据较多,需要明确各阶段的时间和费用。
(3)没有考虑实施过程中的例外情况等。
五、结束语
一个完整的项目包含很多个阶段,即存在一个生命周期。要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就必须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将項目全生命周期思想融入成本管理中,在全生命周期内综合考虑项目各阶段的造价成本。本文先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对造价成本进行定义,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建议,最后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确定和控制项目工程造价成本,提高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可行性研究 评价 审慎
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了必不可少的课题。固定资产的投资当然不乏成功者,投资成功者往往令企业迅速膨胀,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但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更多的是失败者,失败者轻则使企业损失了部分财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层,使企业退出市场竞争的洪流。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审慎。本文就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进行探讨,以确保投资能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为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者的代表之一: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创建于1992年的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初期仅只是一家占地不足一万平方米,整车生产只有几千辆的小型企业。但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从2000年开始迅猛发展,至今,占地面积达60万平方米,整车生产能力250万辆。自2003年以来一直成为全国摩托车托车行业的龙头企业。
2.失败者的代表之一: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
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在1997年也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财务危机凸现,大量的供应商到江门总公司追讨货款,公司的管理层只好采取以存货抵供应商款项的策略,暂时缓解了财务危机。在资金依然吃紧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的决策层未有正确分析形势,依然大规模兴建东宁高科技大楼,1998年至1999年动用的建设资金达两亿元,导致了资金链的断层,也为2002年开始走向败亡之路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宜多方位评估,投资宜审慎。
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步骤和方法
由固定资产投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除了影响项目本身的损益外,还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状况。所以,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宜建立在多方位评估的基础上,避免盲目投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一般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使投资者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步骤主要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出具项目评价报告、投资决策等。
能否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能否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而对投资项目的评价需要建立在充分调研评估的基础上。所以,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首先要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应不仅仅着眼于项目本身,还应从企业的角度全面考虑。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可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初步可行性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务是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方案、市场需求预测、环境保护、生产技术、工艺流程、配套资源、人员配备、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等。
1.投资方案、市场需求预测
进行可行性研究,要清楚项目提出的前景和意义。通过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预测产品未来的销售情况和潜在的市场,为进行投资项目的进一步可行性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2.环境保护
对环境有不利影响的项目难以顺利投产,所以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不能忽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生产技术、工艺流程
固定资产的投资,无论是增加生产能力还是技术改造,均与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工艺流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要考虑投产后是否缩短工艺流程或提高了生产效率。
4.配套资源、人员配备
初步可行性研究还要对配套资源及人员的配备进行调研,分析项目能否有相应的资源配备和足够的技术支持。
5.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
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进度、投产时间是初步可行性研究必不可少的备件,它为进一步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详细可行性研究
详细可研性研究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阶段,它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技术、经济、生产等各个方面的依据。详细可行性研究需要对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市场竞争情况、员工状况、企业的资本结构、财务状况、主要经营问题等进行调研和分析。
1.生产能力的调研
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销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销售的增长时,往往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或技术改造来满足市场需求。但这并不是必然的,是否需要扩大再生产还需要衡量其他指标。例如:企业的年生产能力为100万吨,产品的年销量为105万吨,是否需要扩大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呢?回答是不一定,因为扩大产能需要增加较大的成本,所以销售105万吨产品所获取的利润并不一定比销售100万吨的利润高。所以还需要深入分析,如产品销售增长是否有持续性等。
2.原材料供应的调研
生产量的增长往往会带动原材料采购量的增长,而采购量的增长将使采购方获得相应的采购折扣而使采购成本下降。但调研时也需要考虑其原料供应商距离的远近,原材料的供应能否满足产能的扩张等。
3.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的调研
通过调研产品的销售情况及市场的竞争情况,了解企业的销售政策,企业的产品的销售增长是否有持续性,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否从销售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
4.员工状况
通过员工状况的调研,了解人员的素质和结构、教育培训状况、企业的福利待遇,了解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队伍的稳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所要增加的人力资源成本。
5.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的调研
通过对企业经营情况、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的调研,分析企业投资前后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的投入能否通过自有资金解决,是否需要筹措资金等。
(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搜集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决策者对投资项目作出最后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 分析法两大类。
1.会计利润分析法
会计利润分析法是通过估算项目投资后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比较投资前后企业的会计利润,分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本量利分析法,测算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然后分析预测的销售量是否大于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据此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用会计利润分析法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时,如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是通过筹资获得的,在估算时该部分的投资成本确已包含在内。但如果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是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的,这部分资金所丧失的机会成本不容忽视,特别是靠自有资金解决的数额较多的企业,因资金若存在银行也有相应的利息,这也属于投资的成本。但许多企业在进行可行性评价时往往忽略了这点。
2.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投资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据此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的主旨是测算自项目投建之日起,投资的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在方案选择时,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净现值法:净现值,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按设定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计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净现值法,是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据此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方法。当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项目才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若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率,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内含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法,是通过计算未来现金流人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据此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的方法。若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则该项目具有可行性。在方案选择时,现值指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的优缺点
会计利润分析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在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利润的分析法的优点在于:会计利润的分析可结合基期的实际数据,辅以项目投资后将产生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收等,即可对项目的可行性作出评价,操作成本低,而且测算的结果直观性也较强。它的缺点是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若用于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的项目,测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偏差。
现金流量分析法的优点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对项目的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缺点是未来现金净流量数据的获取必需在占有全面详细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预测,分析成本高,而且使用的贴现率难以正确地估算。
(四)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项目评价的最终目的,在得到项目分析评价的结果后就可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既需果断,又不失谨慎。
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又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所以,对投资项目的研究和评价应建立在充分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作分析时也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和测算。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投资真正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推动的作用。
总之,固定资产投资是单位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决策,确保投资实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强单位的盈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研究方法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是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营销、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加以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而形成的方法体系。主要数据资料来源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协会、中商情报网细分市场数据库等。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和专业方法。
1、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
2、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用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逻辑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归纳、演绎、综合。
3、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是各门学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专业方法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
方法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编制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 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过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 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相关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 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 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
4、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
6、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
7、可行性研究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1、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申请专项资金,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5、股票发行,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
6、取得用地,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
7、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8、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9、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2水电工程投资决策的期权特征分析
期权特征分析是实物期权在投资决策中使用基础。水电工程投资决策具有期权特征,有助于从特征特殊性上引入模型和构建投资决策方法。由于水电工程投资过程中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多而引起的,水电工程投资决策期权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可延性和一次性。
2.1水电工程投资决策期权的不确定性水电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如我国三峡水电工程静态投资900亿元,建设周期18年,小浪底水电工程建设周期15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周期更长,建设过程涉及移民安置、工程补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使得工程建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等。由于风险越大,不确定性越大,期权的价值越大,这会使得水电工程期权价值要比一般工程期权价值要大。
2.2水电工程投资的可延性投资决策的可延性是水电工程投资的最大特点,这也是水电工程项目的特性决定的。延期投资可能将获得更多的信息并使投资价值发生变化。水电工程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面临问题复杂和影响因素众多,有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预知,有的是随着水电工程建设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库区出现“产业空心化”、库区生态不断恶化而引发重庆市第二次“百万移民”;南水北调工程在投资建设上只开建了中线和东线,西线工程被延迟开工。此外,随着水电工程建设的推移,信息的不对称性也会逐渐降低,甚至可能消除。这就会使得选择投资的时机不同,投资收益与风险也就不同。
2.3水电工程投资具有一次性水电工程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使得水电工程投资不同于其他投资具有重复投资特性,因为水电工程形态位置相对固定,资产流动性较差,容易造成资本沉淀,这些都决定了水电工程投资全部或者部分不可挽回,这些都决定了水电工程投资只能是一次性投资。综上所述,水电工程投资规模、建设周期长、面临问题复杂及影响因素多的特点,使得水电工程项目投资具有不确定下的期权特征,决定了其期权价值不能忽略,而引入实物期权决策水电工程投资具有可行性。实物期权相比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更具有投资风险转移功能,更适用于水电工程这样的高风险的项目。
3水电工程的三叉树模型
3.1水电工程三叉树期权定价模型三叉树模型是一个离散时间模型,在金融期权分析中是用树型描述来进行分析。三叉树模型假设标的资产价格运动在[0,T]内过程遵循几何布朗运动:dsS=rdt+σdz(其中,r为无风险利率,σ为瞬时波动率,dz为标准维纳过程),T为期权的到期时间。为了进一步描述期权价格运动,三叉树期权模型将时段[0,T]分成n个相等的部分,其时间间隔数为(式略)
3.2参数的确定由于水电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虽然在形式上水电工程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与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相似,但是其参数和变量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这表明如果将金融期权的三叉树模型引入水电工程投资决策中,就必须要对其变量作出必要的修正。本文根据水电工程的特点介绍其各参数的确定。
3.2.1水电工程预期收益现值V0与金融期权相对应,水电实物期权标的资产就是水电工程项目本身,水电项目分公益性项目和盈利项目,由于公益性项目其现金回收期长和低,本文探讨的对象,本文探讨的是水电盈利项目,水电工程预期收益价值就是水电工程运行期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量现值。(式略)
3.2.2水电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现值I水电工程生命周期分为规划阶段、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和退出阶段,其投资成本主要集中在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即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为此,其投资成本的折现值如:(式略)
3.2.3水电工程项目价值的波动率σ水电工程收入影响因素众多,既包括宏观因素、行业因素也包括工程运行自身因素,此外环境因素也是水电工程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气候变化、降水量、气温、水文等。然而,我国水电价格目前还是由国家统一定价,近年来的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使得将来电价会和其他商品一样由市场确定。作为一般产品价格波动估算方法,主要包括相关价格数据估计法、条件自回归异方差法、产品价格波动法、和专家估计法等。
一、建立合理绩效考核指标的必要性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并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事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投资中心是指某些分散经营的单位或部门,其经理所拥有的自不仅包括制定价格、确定产品和生产方法等短期经营决策权,而且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类型等投资决策权。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目标是追求资本的持续增值。
企业集团投资中心一般设在集团公司总部,对于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可按投资额大小或专业化要求设投资分中心。对投资中心本身的业绩评价工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企业集团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的出发点。投资中心的绩效考核指标通常以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为指标。考虑到会计利润的局限性,这两项指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使用。通常以现任领导班子的任期作为考核周期,以反映资本的增值情况。
投资中心能同时控制生产和销售,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负责,同时有责任决定该中心的投资水平。投资中心的经理不仅能控制除分公司分摊的管理费用外的全部成本和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资产。其高度的自可见一斑。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对投资中心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
二、常用绩效考核指标及其优缺点分析
(一)基于投资利润率进行绩效考核
投资利润率是指投资中心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与投资总额之间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投资总额100%。投资利润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整体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及投资中心的投资获利能力,是考核和评价投资中心经营业绩和成果的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
1.投资利润率是许多企业集团常用的效益评价指标,有其明显优点
(1)不同企业之间业绩增加了可比性。投资利润率这一指标是根据投资中心已经具有的会计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2)迫使企业提高投资利润。该指标反映投资中心的综合盈利能力,用它来评价部门业绩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在现实中投资人和公司经理班子都非常关心该指标。
(3)有助于企业综合评价资产利用效率。该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要素的乘积,即评价生产力的周转指标投资周转率,评价效益的收益指标销售利润率。
2.投资利润率绩效考核指标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
(1)可能导致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短期财务行为。使用该指标会引发短视行为,也就是说可能造成投资中心负责人常常以牺牲中长期发展为代价来获取眼前短期的现实收益。
(2)投资中心极其容易忽视整体利益。使用该指标对投资中心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往往会使一些投资中心只顾本身眼前利益,从而舍弃对整个企业有利的投资项目,更有甚者接受有损于整个企业的项目。
(3)通货膨胀带来的虚增利润可能无法剔除。全球性的通货膨胀会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情况,往往会导致盈利虚增,从而使核算出来的投资利润率有太多水分。
(4)投资中心容易忽视对风险的控制。该指标对投资额及其获取利润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是没有考虑进去的。从现代管理理论角度来看,不同的投资风险均有不同,甚至同一部门的资产其风险类型也有不同的地方,若不按风险大小程度来适时进行调整,就难以对其业绩进行正确评价。
(二)基于剩余收益进行绩效考核
剩余收益是指企业集团投资中心最终获得的利润减去其最低投资收益后的余额。其中,最低投资收益可以用投资额乘以资本成本计算得出,即剩余收益=营业利润-最低投资报酬率×营业资产。许多企业集团采用剩余收益这个绝对数指标来体现利润与投资之间的联系。用以克服使用投资利润率来衡量部门业绩带来的优劣化问题,防止各投资中心的本位主义。
1.剩余收益所具有的优点
剩余收益所具有的优点:一是考核和评价投资中心的经营成果。剩余收益与投资利润率一样,也可以用来对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经营业绩做出全面的评价。二是协调投资中心和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剩余收益指标的主要优点是克服了投资利润率指标所固有的缺点,可使部门的业绩评价与企业集团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使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负责人自觉地采用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
2.剩余收益所具有的缺点
剩余收益所具有的优点:一是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剩余收益是绝对数指标,规模较大的部门容易获得更多的剩余收益,但是它们的投资利润率却不一定很高。二是无法关联其占用的资产规模。剩余收益是一个绝对数指标,不能反映企业投资中心所创造的利润与该投资中心占用资产的关系。
三、关于企业集团内部投资中心绩效考核指标的改进
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除了上面提到的缺点之外,还忽视了风险因素。作为现代企业,这是不合理的。虽然在计算剩余收益指标时,也可以用不同的风险调整最低收益率,但这只是处理风险不同的投资额或资产,而使用的营业利润却根本就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改进投资中心效益评价与考核的两个指标,按不同的风险程度加以调整,并增加考核投资中心绩效的辅助指标――现金回收率。
(一)投资利润率需要进行风险调整改进
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利润率是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的比率。其实就是把有风险的收益和资本分别调整为无风险的收益和资本,然后再利用投资收益率的基本原理来评价投资中心的业绩。
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利润率可以用来衡量各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盈利水平和资本使用情况,同时通过计算、分析和研究投资及其收益与风险所存在的关系,还可对风险不同的资本及其获得的收益加以调整,使投资收益率这个指标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能客观评价企业集团投资中心各项经营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剩余收益需要进行风险调整改进
风险调整后的剩余收益,可以沿用原来剩余收益的基本原理,只是要作一定的风险调整。这里所指的最低收益率一般是指企业集团为该投资中心制定的风险调整预期收益率,通常可按整个企业集团各投资中心的加权平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并对不同风险的投资按风险程度进行调整。
各企业集团投资中心有没有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仅靠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利润率指标难以评价,还必须辅以能反映其超额收益的指标。这个指标就可用风险调整后的剩余收益来表示。它既能反映哪些投资中心有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又可以激励投资中心负责人考虑本投资中心的同时,也兼顾全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现金回收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现金回收率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效益评价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差额占投资中心当期的会计利润总额的比率。
1.投资中心在决策过程中现金回收率的重要性
从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两个绩效考核指标的局限性,可以看出引导投资决策与评价业绩之间的矛盾。在投资决策中研究的重点是现金流量,而把利润研究放在次要的地位,原因如下。
(1)现金流量的真实确定比利润更强。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来看,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其在各年的分布受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而现金流量恰恰不受这些人为因素的制约。
(2)现金流动状况的重要性要比盈亏状况更强。因为有盈利并不一定有多余的现金,一个项目能否持续,关键在于有没有充足的现金应付各种开支。
2.现金回收率作为投资中心绩效考核指标的可行性
(1)考核方法在投资决策前后的矛盾。投资决策强调现金流量分析,并说明了以利润作为考核指标的局限性。然而,在考核实际业绩时,传统财务管理的研究重点又转移到收益或以收益为基础的衡量指标上,如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显然,投资决策的考核方法和投资决策执行结果的评价方法之间存在着矛盾。在目前实践中,投资评估标准与业绩评价标准之间尚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前者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后者以收益为基础。这便违背事先的预算与事后的评价要采用统一口径的指标原则,即一贯性原则。
如果一个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被认为足够好的项目被采纳了,因其有较好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回收期。当这个项目执行以后,我们便忘却了这些指标,不再根据实际数字来计算这些指标,而另外建立了一套以盈利为基础的指标,如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但这些指标在项目实施前从未计算过。显然,在项目实施前后的指标运用上存在脱节的现象。
(2)现金回收率能较好平衡项目评估和绩效考核。针对以上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即投资决策改为以利润指标为基础;业绩评价改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前一种方法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和间接费用分配等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利润指标的科学计量又要受诸多人为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实践中很难应用;后一种方法则避开了这些限制条件,在今后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可以直接使用,这便是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现金回收率。现金回收率指标克服了传统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与项目评估指标不一致的弊病而又便于计算,尤为适用于检验投资评估指标的实际执行结果,以减少在当今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为争取投资而夸大项目获利水平的现象。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现金回收率作为指标更为适用于今后投资中心的绩效考核,在未来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它完全有理由替代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指标,以更为准确、客观地对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考核。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单纯依靠其中一项指标进行效益评价,往往会有失偏颇。为全面综合的评价与考核企业集团内部投资中心的业绩,应当充分发挥上述绩效考核指标各自的优点,把它们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应用,使它们各取所长,互为补充,从而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考核投资中心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朴愚,顾卫俊.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和茂.卷土重来:经营财务管理之道[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第一章财务成本管理总论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正确理解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具体来说,本章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分值较小,一般在2―3分左右。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即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的优缺点,特别是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重点掌握。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一般掌握)。
三、股东与经营者、债权人冲突与协调。重点掌握协调方法。
四、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特别是理解折旧对现金流转的意义。
五、财务管理的原则。这是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一定要理解含义,注意把握原则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形式,读透教材,但不要死记硬背。
六、财务管理的金融市场环境。主要掌握金融性资产的特点以及利率的构成。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本章在历年试题中各种题型都有,客观题主要是考查对个别指标(特别是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理解;大题在历年考试中计算分析及综合题均出现过,考生可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判断,一般难度不大,容易得分。但考生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能力的训练。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基本财务比率中各项指标所反映的财务信息。
二、杜邦分析法。重点是结合杜邦等式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另外也要注意与第三章可持续增长率计算与分析的结合。
三、上市公司财务比率分析。该类指标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可以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一定要熟练掌握。
四、现金流量分析。这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因为它体现了现金流转的观念,可结合教材60-64页例题来掌握。从考试规律来看,这应该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第三章财务预测与计划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进行财务预测与计划,编制企业预算”。本章的重点是可持续增长率分析,历年考试反复出现,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应该认识到可持续增长与融资之间的关系。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外部融资需求的计算公式以及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增长率的引子。
二、区分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不同。
三、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如何从经营效率、财务政策的调整上保持可持续增长,如何调整融资政策以满足实际增长的资金需求。这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四、财务预算。主要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原理,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特别是资金的筹措与运用。
五、现金预算表编制与投资决策的综合命题。这种题型综合性强,难度大,以前年度没有考过。基本思路是:利用项目投资的决策原理在备选方案中选优(可参照第五章掌握);根据所选方案在预算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填列现金预算表。其实,这种题型关键是分开掌握项目投资决策原理及现金预算编制原理。
第四章财务估价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原理,正确运用证券估价的基本方法”。本章是财务成本管理教材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是历年考试重点,一般要占到15分左右,各种题型均会出现,特别是综合题型,要引起高度重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这是学习财务管理的基础,必须非常熟练,否则财务估价、投资管理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重要内容都无法透彻地掌握。
二、证券内在价值的含义。这是债券估价以及股票估价的基础。
三、债券估价模型及到期收益率计算。主要掌握基本模型以及纯贴现债券估价模型;到期收益率计算主要结合基本模型利用插值法求得。
四、股票估价模型以及股票收益率的计算。主要掌握零成长股票模型、固定成长股票模型以及非固定成长股票模型,事实上关键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关键是理解股利收益率及股利增长率。
五、证券组合风险报酬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部分关键是理解透证券组合风险和报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相关系数、标准差、协方差、有效集、资本市场线、市场组合等:在此基础上理解B的含义并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特别是要注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股票收益率、普通股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之间的关联。
第五章投资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投资决策的原理。正确计算和使用投资评价的各项指标”。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计算题和综合题上,题量大、难度大、分值高,失误率高,得分低,约占10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指标的对比及优缺点。这是投资项目评价的主要指标,也是基础,一般命题都与它们有关。
二、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包括经济寿命的估算)以及折旧的抵税作用。一般来说更新决策问题都与此相关。
三、注意本章内容经常与其他章节内容(如要求用本量利分析原理先计算出现金流量,然后再按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投资项目评价)结合起来,综合性很强,要注意这方面的命题和解题思路。
四、简单掌握风险的处置调整方法。一般不会出大题。
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现金、应收账教和存货的决策分析方法”。本章内容在试题中约占10分左右,易出计算题。主要集中在最佳现金持有量、信用政策及存货决策三个
方面。具体地:
一、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掌握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
二、应收账款决策主要掌握信用政策决策的程序。
三、存货决策主要掌握本订货量模型及相应假设。并了解基本模型扩展。
第七章筹资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各种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制定营运资金政策”。本章相对比较简单,计算题较少,分值一般为5-6分,主要考点集中在客观题。本章涉及不少法律规定,不过只要求从财务的角度去理解法律规定,不需死记硬背。
一、熟练掌握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另外可对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转换比率及转换价值重点关注。
二、计算题角度重点掌握融资租赁与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对比。
三、掌握不同融资政策的资金结构安排。
第八章股利分配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股利政策”。掌握本章的关键是要树立股利政策是企业融资政衰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本章虽然文字较少,但出题时经常与股票估介、资金筹集、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等内容综合起来,加大计算难度。从万年考试情况看,本章客观题也较多,约占7―8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两类股利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容易出客观题的地方。
二、各项股利政策的特点。这是本章命题的重点,一般地,计算题均要表赖某一种股利政策命题。
三、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对股东价值、股权结构的影响。
四、重点关注股利政策与股票估价、资金筹集、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等内容的综合。
第九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计算个别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本章客观题和计算题都不少,尤以计算题和综合题比较复杂。分值也比较多,一般可占12-15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熟练掌握个别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原理。
二、特别注意普通股资金成本与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将其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结合起来。计算股票价格。
三、各类杠杆原理及其反映的风险衡量。主要指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计算并用标准离差(率)衡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四、各类资本结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容易出选择和判断题。
五、重点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含义、运用及其与最佳资本结构之司的关系。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每股收益最大,借助于市盈率,股票价格最大,但没有考虑财务风险。 六、运用最佳资本结构的含义(即使公司总价值最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但不一定是EPS最大),确定最优资本结构。该方法中体现了MM理论的命题及运用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用多种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常以计算、综合的形式出现,在历年考试中分值比例较高,可达15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认真区分、牢固掌握各类价值观念,明确价值评估的对象。这是本章掌握的基础。
二、重点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各类模型及运用。这是每年出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地方,基本上每种方法在各年间隔着命题,应重点把握。
第十一章成本计算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每年均有计算或综合,分值一般不少于10分,重点内容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分步法,难点是平行结转分步法。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特别是约当产量法以及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适合出计算题。
二、重点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主要是区别理解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不同。由于分步法出题的频率较高,可对分批法加以重点关注。
第十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成本一数量一利润分析”。本章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单纯命题很容易得分,一般分值较低,为5分左右,但也不排除综合命题难度提高的可能。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注意管理会计采用的是变动成本法的观念,与财务会计中的制造成本法观念不同,特别是该部分的分析是不考虑财务费用的。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贡献(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等基本指标计算及重要关系式。
二、利用利润基本计算模型,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途径有哪些(基本的方法有销量增加、价格提高、成本降低)。
三、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特别应注意到销量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也就是经营杠杆系数。同时要注意以盈亏平衡为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临界值。
四、注意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原理与求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的利润(或收入、销量等)问题的结合。
第十三章成本控制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运用标准成本、弹性预算等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个因素(量的因素和价的因素)。标准成本的制定也好,差异分析也好,都是围绕上述三个项目和两个因素展开的。本章分值约为5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重点掌握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计算。一般地,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可按照连环替代法的顺序来替换计算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但固定性制造费用例外,要结合预算进行分析。另外,上述的各项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定要在实际产量下进行。
二、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这一点应该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
三、掌握弹性预算的编制原理,它体现了成本性态的思想,很容易出计算题。可作为本年考试重要的关注点。
第十四章业绩评价
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哲学方法、逻辑方法和专业方法。
1、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
2、逻辑方法
逻辑方法是用概念、判断、推理、假说等逻辑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归纳、演绎、综合。
3、专业方法
专业方法是各门学科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专业方法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的特点。
方法作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编制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 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过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 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相关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 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 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
1、总论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
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
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
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6、环境保护
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与三废治理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8、资金筹措和利用外资方案:
资金用途,主要采购内容和采购方案、列出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含数量、型号和主要技术参考等)合资期限、出资方式、外汇平衡、偿还方案等都要做出明确交待、
9、经济评价
10、附件
“附件”是可行性报告的依据,也是其组成部分,一般应包括的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书、项目建议书批件、地质报告、产品检测报告、环境分析报告、资金来源意向证明、征地和外部协作条件的意向性协议、其它等。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工程,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1、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 周期长 资金回收快 效益好 可持续发展时间长
12、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保险投资的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所带来的收益变动的风险。在保险公司业务中以保证利率为主的中长期保险产品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就决定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很高,利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其最大的经营风险。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变化承保利润的实现存在两大风险:一是保单利率不变而银行利率降低所造成的损失;二是银行利率降低导致保险存款收益的下降造成的损失 ,即所谓的利损差[2]
2. 保险资金配置存在的风险
由于保险资金投资的运用效率不高,可能会加大保险公司的系统风险。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构成状况不够合理,主要还是集中在银行存款、基金投资和债券投资三个方面。保险公司持有的投资基金占整个证券市场基金份额的26.3% ,持有的企业债券占企业债券总量的一半左右,而且这种构成比例的情况至今没有太大的改观。随着保险业的高速增长,保险业的可用资金不断增加,同时保险资金的运用问题也日益凸显。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资金运用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但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仍然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基金和债券等低收益的产品上,虽然近些年保险资金的投资规模在保险资金运用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但增速缓慢。
3.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风险
目前,国内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的模式较为简单,灵活性不够。各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在其公司内部设立专门投资机构,如证券部、国债部等,也有个别保险公司委托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运用资金。这两种运作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内设投资部的优点是保险投资受保险公司的直接控制、易操作。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投资决策缺乏独立性、运用资金程序简单、投资管理不科学、投资效益难以保证等。由于行业差别,保险公司一般缺乏专业化投资人才和投资经验,特别是我国保险业的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故保险公司还远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投资理念不成熟,因此国外先进的投资经验和方法无法有效地运用到中国的保险投资管理实践中,因此本人以为保险公司自行投资是不可行的;委托专业机构投资的优点是使得保险公司将全部精力集中于主业,专业化治理保障了投资效益,缺点是委托人投资有道德风险,如非法挪用资金、交易舞弊等,同时需要交付高额治理费用,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行保险投资注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价值增值和回报率,这就要求保险企业必须单独评价预测所投入企业的经营前景,并据此选择投资方向。[3]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防范的建议
1. 强化对利率风险的科学度量、调整业务结构
管理利率风险首要对利率风险进行度量。只有利率变动所产生的效果得到全面而准确的测评,中资保险公司才有可能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来管理这些风险。目前,较为普遍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包括资产负债缺口模型、持续期模型、现金流检测模型等。由于这些模型大多起源于商业银行业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中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对其中的各个指标加以替代和完善,从而在利率变化时,将反映风险水平的相关指标准确量化。
其次,随着我国金融保险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必将稳步加快,这就使传统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的做法失去合理的依据。因此,要求中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改变目前预定利率的方式,加快保险产品的转型和创新。一是继续大力发展分红保险;二是适当开办投资连结保险。;三是发展万能保险。
2. 进行分散投资,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
在资本市场,安全性和收益率是一对矛盾,一般而言,投资注重安全性,收益率就不会太高,而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因为其投资资金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负债,而负债又是要偿还的,故资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如果当被保险人所受到的风险损失的赔款超过其所缴纳的保费时,对收益率就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时,要兼顾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率,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将资金过分集中地进行投资,而是要进行分散投资,即将资金投入不同的行业、地区、部门,或者进行不同的投资组合,如同时进行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等,以分散风险[4]。
当然根据现资理论,任何投资都不可能同时做到最优的投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只能在三者中达到一个平衡,即在某一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力争使其他目标朝最优的方向发展,从而综合收益最高。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公司投资的终极目标,以寻求最佳的投资组合。
3.设立并完善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投资
新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在现有的投资管理中心、资金运用部等内设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形成,但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于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性,管理团队是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发达国家中,许多资产管理公司都是采用合伙制,规模较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采取管理团队直接参股或间接参股的方式,形成管理团队与公司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我们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适当考虑吸纳管理团队部分参股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律,建立科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资产管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对投资决策、执行交易、风险控制、财务核算、研究支持、绩效评价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并可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以保障保险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同时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建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风险控制监管标准,强化监管力度,有效地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确保我国保险业规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投资评价包括技术、经济、财务和环保评价,其中经济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是否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回收速度、收益水平;财务评价是评价项目是否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即项目是否能够得到财务上的支持。在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中,贴现的分析评价指标从20世纪70年代起为国际上所广泛采用。其中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是两个主要指标。前者是指定的收益指标,后者是内在的收益指标。由于现金流量模式不同,净现值大的方案,收益率不一定高;同理,收益率高的项目,净现值也不一定大。因此,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进行项目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净现值的分析
净现值(NPV)是项目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现值的代数和,.其经济含义为现金流入补偿了资金成本和投资支出后的剩余。净现值是投资项目流入量现值扣除流出量现值后的余额。净现值大于零,说明现金流入量扣除了利息之后,仍然超过投资额。说明投资方案提供的收益率必然大于预期报酬率;净现值小于零,说明现金流入量扣除了利息之后,不能够补偿投资额,说明方案的实际报酬率小于贴现率。可见,净现值的意义是,把未来收益中应支付的利息提前扣除,然后再与投资支出进行比较。
(一)净现值的优缺点。
净现值是价值创造的一个衡量标准。对独立方案而言,NPV≥0,项目能够创造价值,则具有经济可行性;当它是负值时,项目会损害价值,则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对于多个互斥方案,净现值较大的项目能创造更多价值,则选择净现值较大的项目。这就是所谓的净现值最大化原则。净现值有很多优点,它考虑了时间价值,现金流获得时间距当前越远,对投资现值的贡献就越少,现值就越小;它还考虑了项目产生现金流的风险,项目风险越高,项目的净现值也就越低。净现值法适用性强,能基本满足年限相同的互斥投资方案的决策。
净现值法也有明显的缺点,它不能说明方案本身的实际报酬率的大小。选定的折现率具有主观性。如果选择的折现率过低,则会导致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得以通过从而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如果选择的折现率过高,则会导致一些效益较好的项目不能通过。从而使有限的社会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计算净现值时要事先估计一个折现率。一般是以企业期望的最低收益率为折现率;某些情况下则以资金成本率为折现率。
(二)折现率对税收的考虑问题。
项目现金流量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所以选定的折现率应当是一个税后的折现率,也就是说,应当以税后的期望收益率或者税后的资金成本为折现率。例如,假设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如果所得税率为25%,利率为10%,则税后资金成本为7.5%,这样也保证了权益成本与债务成本的一致性。
(三)经营现金流量对利息的考虑问题。
项目经济评价不同于财务评价,其评价的对象是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收能力和收益能力,因此要排除财务结构对项目现金流量现值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立“全投资假设”,即假设所有的项目资金都不存在机会成本,这样在确定项目现金流量时,就只需要考虑全部投资的资金运动情况,即使实际存在借人资金也将其视为自有资金。在全投资假设下,项目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收入-现金成本。如果采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项目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
但是,如果现金流量指标来自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为了保证税后资金成本与现金流量的一致性,在存在负债的情况下,经营现金净流量=息前税后利润=净利润+折旧+税前利息。利息对所得税的影响已经体现在净利润当中,所以这里只需要在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息前利润加回,这样既排除了资金来源对项目本身的影响,又兼顾到了利息支出的节税作用。之所有要把计税时扣除的利息予以加回,是因为现身就包含了对利息的扣除,否则就会出现重复扣息的问题。如果只是把税后利息加回到现金流量当中,则会低估项目的经营现金流量。这就说明了在项目经济评价中,只需要关注的是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量即可以了,真实的现金流量在项目投资分析中是无用的,有用的是相应的全投资假设情况下的现金流量。
这里有必要再对“调整所得税”的概念予以说明,所谓“调整所得税”每时的是以息税前利润为基数计算的所得税。用息税前利润减去“调整所得税”得出来的息前税后利润没有体现出利息的节税作用,不适宜作为项目投资的经营现金流量。
综上所述,原则上,项目评价中的现金流量的计算应当完全不受融资方案变动的影响,但是必须考虑利息对所得税的影响。为此,也应当把建设期利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予以消除。
二、对内部收益率的分析
内部收益率,指的是使项目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它反映了项目整个寿命期内的实际收益率,这里的收益指的是现金净流量。内部收益率反映了各投资方案的获利水平。当贴现率为零时,净现值为最大,随着贴现率的提高,净现值越来越小。当净现值下降为零时,此时的贴现率为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则表明项目收益除了补偿期望的收益之外,还能够提供额外的收益,说明方案是可行的;否则,则说明方案不可行。所以,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指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内部收益率指标推导于净现值指标。正因为如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的决策结果是一致的,二者都是项目评价的主要指标,都可以独立使用,而不依赖于其他指标的支持,
三、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的结合
净现值是其他指标的基础。比如,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动态投资回收期是使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计算期。从某利意义上讲,净现值是一个万能指标,它适用于一切投资决策,不管投资额是否相等,因为净现值最大是项目评价的最高原则。
而项目投资的收益率只是项目评价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项目投资收益率不低于基准收益率只是项目决策的基本要求,它还必须满足项目现金流量最大化的要求。所以,如果仅仅以内部收益率的高低为准,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以下有两个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
A、B项目现金流量表
运用插值法,A方案的内部报酬率为25%,B方案的内部收益率为22%,如果基准收益率为10%,则方案A和方案B都可行;如果再从收益水平判断,方案A优于方案B。
现在如果再用10%为折现率计算两个项目的净现值,方案A的净现值为8083,方案B的净现值为10347,方案A和方案B的净现值都大于零,两个方案都可行;但是,从净现值的大小来判断,方案B要优于方案A。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如果A、B是两个互斥方案,即只能从二者当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话,两各方法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两种方法出现矛盾的原因在于隐含的再投资利率不同。内部收益率法隐含着资金按内部报酬率计算复利。净现值法隐含着按照期望报酬率计算复利。对于互斥投资,当两个互斥项目的现金流量模式存在显著差别时,例如上例中的A和B,项目A的现金流均匀地产生在项目寿命期内,而项目B的现金流则集中在寿命期的最后若干年。当折现率上升时,现金流量集中于项目后期的B项目的净现值下降的速度要明显快于现金流比较均匀的项目A,两个项目的净净现值线必然会相交在某一个点,在这个点(费雪交叉点)上,两个方案的净现值相等。当设定的折现率低于交叉点的折现率时,项目B优于项目A;当设定的折现率高于交叉点的折现率时,项目A优一项目B。也就是说,内部报酬率与净现值法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如前所述,净现值也存在缺点,比如其折现率是主观的,不能够体现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但这些缺陷不是致命的缺陷,它不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净现值法可以取代同部报酬率法,而内部报酬率法不能取代净现值法。因此,为了全面和准确地评价项目投资,应当把净现值法与内部报酬率法结合起来运用,以净现值为主,以内部报酬率为补充。当内部报酬率支持净现值结论时,可以立即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当内部报酬率不支持净现值结论时,可以对设定的折现率的相关假设重新进行评估,以确定折现率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三矿有限责任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076-02
证券市场是一个利益与风险并存的地方,也是一个现代文明的金融竞技场所。每个投资人都是有备而来,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证券投资分析的技术、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了解证券价格变动规律,及时地根据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因素或证券价格技术指标变化状况,确定买卖时点。
1 基本分析法
基本分析方法又叫基本面分析,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的客观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以判定证券(主要是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衡量其价格是否合理,提供投资者选择证券的依据。详细来讲就是证券分析师根据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及投资学等基本原理对决定证券价值和价格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判断证券的合理价位,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具体地讲基本分析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宏观因素分析。一般优先考虑分析是:经济周期分析、市场利率分析、经济政策分析和证券市场调控政策分析。
(2)微观因素分析。微观因素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本身进行分析,它构成了基本分析的核心。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公司所属行业性质的分析。②公司素质分析。③财务分析。基本分析方法的优点主要是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适用于波动周期比较长的证券价格预测;缺点是对短线投资者的指导作用比较弱,预测的精度比较低。这些基本走势若能够预测出来,便不能够被轻易左右,没有人可以有实力改变世界商品市场的走势,可见基本分析方法适合于长线投资。
2 证券技术分析法
证券技术分析方法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图表、形态、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探索证券市场已有的一些典型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的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是“历史会重演”。它以证券市场已有的价、量为基础,运用图示分析法,如K线类、切线类、波浪类;指标分析法,如趋向指标(DMI)、能量潮(OBV)及乖离率(BIAS)等;量价关系分析法,如古典量价关系理论、葛兰碧量价关系理论等。
证券技术分析者特别是新手如果按以下思路或步骤来运用证券技术分析,一般而言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证券技术分析能呈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第一,趋势线的考虑。证券技术分析被认为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艺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在进行图表分析时首先应当考虑趋势线,正如Ed.Seykota所说,“除非趋势在最后转变了方向,否则它始终是你的朋友”,趋势分析是证券技术分析绝对的核心。证券技术分析者所使用的全部工具诸如支撑和阻挡水平、形态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等,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投资者判断市场趋势,从而顺应趋势进行交易。在证券投资中,证券技术分析者要掌握各种趋势判定的基本技巧以及判断主要趋势发生反转的信号。第二,盘整区的考虑。盘整区是指包含了一个长时期价格波动的水平走廊。一般说来,市场大部分时间会处在盘整区里。如果考虑到交易成本,在盘整区里进行交易难以获利,事实上当价格长期处于盘整区时,投资者最好的交易策略就是进场次数最少化。考虑盘整区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使投资者获得一个进场建仓的较好时机,因此,证券技术分析者应当掌握对盘整区突破的确认方式,如突破的最少比例、突破的最少天数以及突破时成交量的配合等,尽管等待突破后的确认会导致对有效信号的反映较慢,但它也会帮助避免许多“虚假”信号。第三,图表形态的考虑。图表分析中,价格形态主要有两类——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反转形态,意味着趋势正在发生重要的反转,重要的反转形态有头肩形、三重顶(底)、双重顶(底)、V形顶(底)以及圆形顶(底);相反,持续形态显示市场很可能仅仅是暂时作一段时间的休整,过后现趋势仍将继续发展,持续形态则主要包括三角形、旗形以及矩形。第四,各种技术指标的考虑。技术指标分析是当今金融证券技术分析最重要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数学、统计或其他方法将金融市场的原始数据处理成具体的数值,并将这些数值制成图表,这些图表就是技术指标。在证券技术分析过程当中,投资者应当考虑指标的取值范围、指标与价格趋势的背离、指标的交叉、指标的转折以及指标的失效条件。第五,成交量的考虑。美国股市分析家Joseph E.Granville认为,成交量是金融市场的元气,没有成交量的变动,市场价格就不可能变动,证券价格也就无趋势可言。因此,当证券价格发生变动时,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技术分析时应当考虑到成交量的配合。
3 投资组合分析法
投资组合分析法是根据不同的证券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通过构建多种证券的组合投资以达到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平衡的分析方法,即通过求解在特定的风险条件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在特定的收益条件下使得风险最低来求得组合内各个证券的组合系数进行组合投资的分析方法。分为传统的证券组合分析方法和现代证券组合分析方法。传统分析方法是根据不同证券对相同的系统性风险的不同反应,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而现代组合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化的组合管理方法,以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如马克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夏普和林特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
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在投资分析中对风险进行分类和定量化描述,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制衡(trade—off),在理论上证明了组合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的同时,能够运用定量化的方法来求解证券组合中各个证券的最佳比例关系,克服了传统证券组合方法在确定各组合证券比例中的盲目性,来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平衡。缺点是计算复杂模型;对证券市场的假定条件过于苛刻,甚至这些条件与实际市场存在很大差距,如果证券市场的发展不是很成熟的话,一些条件不可能满足;计算组合比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且模型没有考虑到有的证券之间根本无法构建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如交易成本的存在、对多个证券有很透彻的了解不是单个投资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比较适合于机构投资者,并且在配合基本面分析的情况下进行。由于考虑到了风险和收益的制衡,使证券组合的收益有时较低,但收益较稳定,比较适合于基金公司和社保公司资本的运作。
4 行为金融分析法
行为金融分析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证券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些与经典理论相悖而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anomaly)问题,如周末现象(一些下个周一的信息提前反映到本周五的股票价格上)、假日现象等,一些投资者利用这些“异象”进行投资确实获得了超常收益。因此这种分析方法是以这些“异象”为研究对象,从对标准金融理论的质疑开始,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投资者的心理行为,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以古典金融理论的严格假定与现实市场相悖为出发点,如市场无摩擦、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而在证券市场中并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会用投资理论中的复杂数学方法来推导所谓的理性与均衡价格来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并不总是根据基本面来进行投资决策,有时会根据噪声来决策,成为所谓的噪声交易者。该方法能够使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保持正确的观察视角,特别是在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分析上,往往具有很好的效果;但基于人的不同理和心理假设,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用于指导投资者的行为。
5 结 论
四种分析方法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各具优缺点,要想在证券市场中获得稳定的利润,只靠一种方法决策投资是不行的,甚至要冒很大风险,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以最小的损失获得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蒋美云.金融市场证券技术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