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6:54: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当代高职学生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思想观念,心理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与时俱进调整实施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新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新环境的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断走向融合,高校已经不再是与实现社会相隔离的象牙塔,信息技术发达和高校办学面向社会的进程使社会的各种信息直接进入高校,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断得到推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大比例参加顶岗实习,直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他们需要处理的社会关系,需要认识的各种问题与以往的学生相比大大增加,他们直接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认识复杂化,市场经济规则大量渗透到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是校园生活,他们在确定人生目标的问题上,还是在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困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学生思想成长还带来一些新变化,即当代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利益,追求平等和公正,具有较强的自主自立和自由意识,发展意识也大为增强。这促使他们其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努力维护自己平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益,更加关心自己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前景。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并且这一平台有自由、开放、交互性强的特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为高职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开阔了视野。开放的网络也给思想心理未成熟的高职学生带来了不健康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对高职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网络的个体性、隐匿性、虚拟性特性,给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和虚拟相矛盾的不同世界。这些矛盾和问题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和身心健康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社会环境是学生思想发展和心理变化的基本促成因素,与时俱进了解这些环境变化,实事求是地去寻找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生活根源,是教育者客观认识学生心理素质上存在的不足,耐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基本策略。
二、立足社会化,服务城市化的策略
高职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高职学生的社会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可以形成明确而积极预期,因此欢迎心理健康教育。如此,已有的认识基地就成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修养的正能量。与此同时,已有的认识基础使高职学生能大体明白自身需求,排斥不贴近其实际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教育者深入实际,在把握学生社会化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了解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困难和思想问题,进而把社会化需求与实际生活需要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为取得预期教育效果创造条件。
高职学生社会化有一个基本特征,即高职学生的社会化与他们适应城市化生活的需求有密切的关联性。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为规模生产服务的,规模生产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从实践上看,高职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生产和服务,主要生活在城市,需要适应的是城市化的生活,但是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农村,总体上说,高职学生的社会化某种意义上就是他们自身的城市化。当前,高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学习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困境,人际交往上出现的心理障碍,社会价值体系、评价与就业等因素造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等,大多与他们对城市化生活的不适应相关。适应城市化的生活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从更高层面上看,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高职教育既要落实为我国社会城市化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也是国家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阵地。总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服务学生的社会化,而当前高职学生社会化的一个基本载体和内容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系统的生活变化过程,这其中有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也包含着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与此相对应的心理环境及其要求的变化,对学生原有的生活来说,新的城市生活伴随着一个新的生活生态系统需要适应,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回应,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帮助学生适应城市化的生活作为基本目标和策略,也只有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取得实际效果。
基于服务城市化的策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教学目标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在目标体系中强调适应城市生活的心理素质与能力,课程标准和内容上要贴近城市生活的实际,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重视行为能力的锻炼,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此外,服务城市化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还不够重视或容易忽视的方面。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他们适应工作需要所必须的。职业心理素质以普通心理素质为基础,也需要相对专门化的心理教育,但是在专门开设职业心理课程不现实的情况下,在普通心理健康教育中适当兼顾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既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坚持以培养实际行动能力为本的策略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形成,是一个人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人们常常只把心理素质看成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品质,而较少与行动能力联系起来。实际上,心理素质最终要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体现和评价,心理素质表现在外的行动能力,才使心理素质具备现实意义。即使人们常常认为是纯内在的心理活动,也会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动作、身体状态等体现出实际意义。一个学生,他即使在人际交往的重要程度上认识有多高,如果无法在与人交往时实际体现出一定的具体意愿和行动,还不能认为他在人际心理素质方面有多好,相反,这说明其人际交往的心理素质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因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提升高职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确保高职学生在行动能力上体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应该成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实施策略。
坚持以培养实际行动能力为本的策略,必须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作用。良好心理心理素质的体现出来的行动力,包括策划战略意图的主动性,对自身行动的良好自制力,同时能够去突破自己,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的事,这些行动力都必须由具体的个体发挥出来,其形成也都需要一个不断的努力与锻炼的过程。这一努力和锻炼的过程就是教育者组织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的过程。为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自觉重视学生行为训练的作用,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作好安排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重视行动能力的提高,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行为训练,积极自主开展行为训练活动,参加实际生活锻炼,从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掌握技巧,提高心理认知与行动能力上的协调性。
坚持以培养实际行动能力为本的策略,要求教育者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行动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在这种程中,教师的主导起关键作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和诱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增强行动的意愿,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并在锻炼中养成爱思考、重体验、勤总结、敢行动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模式,既可用于知识传授,也可用于行为训练,不失为一种具备良好基础性、通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运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6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50-02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for correct use of condom
WANG Xiao-lin
(Baoshan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Zhabei District, Shanghai, 20007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proper application of the condom. Metho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300 residents extra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for six times one year, an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homemade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condom applica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comparison (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ondom; effect
据WHO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报道,在全球范围内,性和生殖卫生服务的不足导致女性性传播疾病(STD)包括艾滋病(AIDS)的感染人数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公共健康教育是改善人们性知识、态度、预防性病的有效途径;安全套是现有避孕方法中既能有效避孕,又有起到防病作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已被证实可在性病的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即使国家免费发放安全套,仍有很多居民不知道应如何正确使用,因此笔者在街道和居委会的支持下针对社区居民开展了有关安全套应用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安全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参加闸北区宝山路街道健康教育讲座的居民中,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0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年龄20~45岁,本街道常住居民,知情同意,本人自愿。其中男150人,女150人。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
1.2 方法
自行编制安全套应用知识问卷,共7道问题,内容包括安全套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大小的选择、如何储藏、购买渠道等,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完善题目的表述。由社区护士担任问卷调查员,调查前进行了统一培训。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调查,讲述调查意义,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员核对无缺项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00%。
健康教育人员由社区护士组成,统一制作宣传资料和PPT课件,授课护士进行专门授课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一年内分6个专题进行宣教,内容包括爱滋病的危害,优生优育知识,科学使用安全套,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安全套如何获得等。每次讲座为1 h,教育形式主要为健康讲座,辅以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印有安全套使用知识的扑克牌等,从而提高居民的知识接受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干预,安全套能预防性病及可以免费领取安全套两项答对者的比例为100.00%,安全套选择、使用、保管答对者的比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表2)。而不同性别居民对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爱滋病防治的主要策略和重要途径
曾毅[2]认为在目前还没有疫苗进行预防和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和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和最有效的措施。安全套既可有效避孕,又可在性病、艾滋病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展安全套应用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居民安全套应用知识知晓率及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发生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指导居民合理避孕也有一定的意义。
3.2 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有待提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对于安全套能够预防性病的居民干预前的知晓率为70.33%,但是安全套正确使用方法的知晓率不尽如入人意,成为爱滋病防治的关键所在。虽然我国通过多年的艾滋病、性病及计划生育教育指导,居民对安全套能够预防性病已有一定的知晓率,但对于安全套如何正确使用因为种种原因还并不清楚。而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居民对于正确应用安全套的知晓率明显上升。国内外研究也认为,应当倡导正确、坚持及全程使用安全套,必要时可推广新型女用安全套[3,4],因此笔者建议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宣传安全套的使用能够预防性病,也要长期开展安全套正确使用方法的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的起到避孕、预防疾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如山, 韩秀霞. 国际社会关注性和生殖卫生问题[J]. 国外医学情报, 2006, 11(8): 223.
[2] 曾毅. 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6, 12(1): 1-4.
PMHP项目的核心工作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聚焦于低年级儿童和尚未根深蒂固的问题,因为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青少年期、成年期心理发展的基础,许多个体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儿童期的心理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低年级的儿童入手,通过有效的、系统的筛查程序,尽早确定儿童有无问题,并开展积极的、适当的干预,以避免儿童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重化和固化,及早加以解决,在严重问题出现之前做好预防干预工作。[4]PMHP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检测与筛查、干预辅导和效果评估三个部分。第一步程序是检测与筛查。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在开展PMHP项目的学校,心理学专家采用儿童情况调查表(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m,简称BIF)、课堂适应量表(the Classroom AdjustmentRating Scale,简称CARS)、健康资本调查(the Health Resources Inventory,简称HRI)等心理学量表或问卷,并结合观察、记录等手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进行检测与筛查,把那些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或问题倾向的儿童筛选出来,当然,心理学量表或问卷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完成。第二步程序是开展干预辅导。这个工作由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共同完成。其中,非专业的儿童助理负责直接干预儿童,一般情况下,一名儿童助理负责10~15名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学习困难、课堂行为问题等进行每周1~2次的干预活动。干预形式包括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干预活动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绘画、远足等。第三步程序是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工作主要由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评估的手段主要是相关量表的测量、儿童助理的评估、教师对儿童进步的评价和家长的反映四个方面。[5]
2.PMHP儿童助理招募与培训
PMHP项目由于推广得非常迅速,仅靠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很难完成这么多学校和儿童的心理干预预防工作,因此,PMHP项目招募并培训了大量的、非专业的儿童助理参与到项目中来。所以,PMHP项目的工作成员主要包括:专业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且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具体的分工是: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主要开展项目的策划、组织、领导等工作,比如,介绍与宣传PMHP项目的理念、对儿童进行心理测试与筛查、制定PMHP工作计划、对非专业人士的招募、训练和督导等。非专业的儿童助理主要负责干预措施的具体实施。[6]关于儿童助理的招募、选择与培训是PMHP项目的重要工作。首先,儿童助理招募的对象与条件。不同的地区招募儿童助理的对象也不完全一样,有大学生、有社区志愿者、甚至以有孩子的妈妈为招募对象。一般而言,PMHP招募选择儿童助理时,不是依据是否有高学历、是否有专业背景,而是依据个人素质、经验是不是适合开展儿童心理行为的干预工作。其假设是儿童助理干预儿童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素质,而不一定是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先进的专业训练。在对儿童助理培训时,完全地强调和儿童建立温暖、包容性关系的重要性,这种假设对所有儿童都适用,无论其是否存在问题。[7]其次,儿童助理的培训与督导。儿童助理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先前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因此,被招募为PMHP项目的工作人员之后,在正式开展工作前,都需要接受PMHP的培训。培训次数为10次左右,每次约1.5小时。培训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关系建立、提问技巧、学校适应问题干预技巧与限制、矛盾情绪处理等,培训的形式主要有观看儿童干预的录像、演讲与讨论、模拟干预等。不仅在开展工作前儿童助理需要接受培训,在正式开展儿童干预的过程中,儿童助理也需要定期接受督导,督导也是通过观看录像、讨论等形式开展。
3.PMHP重视干预教师与家长
PMHP不仅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干预,还要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干预,这个工作主要由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完成。一是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干预。主要通过与校长、教师、校医等学校员工进行会谈。PMHP专业人员向学校员工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PMHP项目,让他们了解PMHP的理念、操作流程及相关技巧。同时,PMHP专业人员也会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PMHP专业人员会深入课堂听课,观察了解儿童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课堂管理技巧。也会与教师讨论课堂中儿童的行为表现、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法,并给教师提出一些课堂教学与管理策略的建议和在课堂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通过这些措施,给儿童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学校教学氛围与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针对家长的干预。这主要由PMHP专业人员与家长会谈而进行,会谈既有与单个儿童的家长,也有家长团体会谈,即把所有需要干预的儿童家长组成辅导团体,进行会谈。会谈的主题有儿童规则意识、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与树立权威等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情感、行为发展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让家长有意识地改善家庭情感环境和教育方式等,以协助PMHP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对儿童的干预效果。三是开展PMHP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会商。教师介绍儿童在学校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家长介绍儿童在家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让家长、教师和PMHP专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儿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共同商讨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效果良好。
二、PMHP项目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PMHP项目在美国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那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PMHP项目得到哪些启示呢?
1.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
近20年以来,教育部、团中央等教育行政机关、党群组织先后出台了多部文件和系列活动措施,以加强和推进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所有大学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际工作的开展,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总结,都非常重视。相对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没有能像大学一样得到重视与落实。事实上,无论是PMHP的专家,还是我国的学者,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开始,应重视早期的检测与预防。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状况是后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个性的特点和健康质量;二是高年级学生,甚至是个体成年后,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一些迹象,或者与早期的发展密切相关;三是重视早期检测与预防,可以避免个体早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固化,早期干预也容易取得成效。2012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尤其是各基层中小学校,应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对低年级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检测、筛选并有效开展预防干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低年级开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2.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开展工作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开展与落实,原因很多,缺乏专业的师资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的领导都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因为没有专业的师资,相关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但是,由于学校的编制等原因,要想按《指导纲要》的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PMHP项目在美国开展的时候,也没有要求各个学校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PMHP项目的心理学专家、社会工作者和非专业的儿童助理等工作人员并不是固定属于哪个学校,而是由PMHP项目总部招募、培训并开展工作的。因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借鉴PMHP项目的部分做法,并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推进中小学工作开展。具体来说,这种整合是比较现实的:由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牵头并联合各高校、协会等,整合存在于各高校、心理卫生协会等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从各中小学校挑选一批热心于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思品教师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组成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师资队伍。从高校中挑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培训,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心理学专家团队负责整个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对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以及每个心理学专家都要分工负责对某一区域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中小学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学专家指导之下,负责各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在心理学专家指导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带领之下,到各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展心理测试、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这样,对于某一个中小学校而言,可以由一名心理学专家、2~3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5~1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组成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确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深入。
二、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1.开展合理膳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盐防控高血压、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可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基本知识健康教育。
2.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3.开展食品安全、职业病、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4.开展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干预。
5、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提供健康教育材料
1、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一是发放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医疗卫生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供居民免费索取。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放置在服务中心门诊或观察室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显眼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专栏应标有机构名称,应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社会活动等及时更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每2个月更新一次。
慢性胃炎作为发病率具有显著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患病患者通常会呈现出反酸恶心与胃痛等系列症状表现,未经及时治疗任病症发展后,最终患者存在癌变的可能[1]。本次研究将针对慢性胃炎探究健康教育干预方式运用于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以对慢性胃炎患者康复状态提升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9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策略;比照组(69例):男35例,女34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为(46.89±2.65)岁;实验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为(46.92±2.69)岁;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经过分组后,护理人员于胃黏膜保护、胃动力增强、幽门螺旋杆菌清除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此外配合对生活以及饮食进行合理指导;实验组具体为:
1.2.1对患者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在患有慢性胃炎疾病后,遭受的疼痛折磨时间具有显著性特点,从而抑郁以及焦躁等系列心理压力难免出现,更为严重对于临床治疗会表现出抵触心理,对于系列治疗以及医嘱均无法积极配合,使得胃炎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就慢性胃炎心理特征表现给予针对性了解,之后采用专业心理干预知识展开对应性操作,以对其不良情绪的顺利疏导以及成功排泄做出保证,对其心态开朗平和加以保持,使其对于医护工作的配合性明显提升,对其早日康复明显促进[2-3]。
1.2.2对患者展开健康知识教育干预:就慢性胃炎疾病的出现以及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主动讲解,并且就慢性胃炎的治疗凑是以及疾病复发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就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对于患者病情表现出的系列损害加以讲解,并且针对患者积极做好答疑工作。就患者疾病抑制错误加以了解,对应展开纠正干预,以使其内心疑虑担忧感充分消除。此外,确保了解通过提升自身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对于自身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得自身不良行为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获得冲充分改变,使得疾病自我防护能力获得显著增强,对于医嘱可以做到自我遵从,对于用药可以按时按量进行,对于复查可以定期入院展开,确保对于病情状况可以正确清楚掌握[4-5]。
1.2.3对患者展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教育干预: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对应完成科学生活方案以及饮食方案的制定,确保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可以做到自觉改变以及约束。在对饮食原则充分遵守的条件下,需要通过适当运动锻炼,使得自身免疫力、抵抗力以及体质获得充分增强,以促进慢性胃炎疾病的快速康复[6-7]。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
1.4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分别对应展开自主设计问卷评定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均属于0~100分评定范围,结果同健康知识总掌握率以及生活质量均存在正比关系[8]。
1.5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护理干预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展开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健康知识总掌握率)、计量资料(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各以n(%)、表示,各行χ2检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总掌握率对比:
实验组慢性胃炎患者健康知识总掌握率(98.57%)高于比照组(81.16%)明显(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价结果对比:
选取南京市某区中学高中764名学生(男386名,女378名)为本次调查对象。其中高一学生252名(男127名,女125名),高二学生258名(男131名,女127名),高三学生254名(男128名,女126名);平均年龄(18±1.93)岁。
方法:①考试焦虑评定:采用王才康的中文修订版考试焦虑量表(TAS)对高中764名学生进行测试。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TAS为自评量表,共37个项目,主要对个体考试的态度、考试前后的各感受及身体紧张等方面进行测试。②分组干预:以TAS评分≥12分为评价标准,本组对象中≥12分的43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25名。干预组男73名,女52名;平均年龄(18.17±1.45)岁。对照组男71名,女54名,平均年龄(18.14±1.63)岁,两组间年龄(t=0.3056,P=0.770)、性别(χ2=0.023,P=0.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干预方法:干预方法取得学校配合,利用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课讲座,播放多媒体,讲授改善焦虑情绪的有关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法进行放松和情景训练,以及开展音乐疗法、发放宣传册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预。1次/周,1.5h/次,干预时间12周。对照组学生不进行任何类型的健康教育干预。
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经检错后将数据导入SPSS13.0软件包处理,并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F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考试焦虑检出率:764名调查对象中,436名同学TAS评分>12分,考试焦虑检出率57.07%。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250名研究对象中TAS评分12~20分214名(85.6%),TAS评分>20分者36名(14.4%)。健康教育干预12周末,干预组的焦虑水平明显下降,T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干预前后两组学生T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干预前后男女生TAS(分)评分情况:虽然本次研究中女生的TAS评分均高于男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末,干预组男女生焦虑状况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见表2。
三、讨论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而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对个体形成一种抑制作用,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等躯体症状出现,以至影响个体正常能力的发挥。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35-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卫生部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1]报告显示,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高血压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胡大一等[2]认为,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是社区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为探索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水平,我中心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2011年开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引入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并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东王卫生服务站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②本社区常住居民,年龄>60岁;③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无恶性肿瘤;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剔除标准:死亡、外出、迁移,未能完成全部观察者。符合条件的对象共224名,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20人,其中男51例,女69例,平均年龄(67.31±7.52)岁。对照组104人,其中男43例,女61例,年龄(66.51±8.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1)提高认知水平 做到《高血压自我保健手册》人手1册,每月举办高血压健康讲座1次,内容包括高血压危害性,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自我管理技能等。根据自愿原则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俱乐部,通过制定目标、群组学习、经验分享、相互督促,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
2)合理膳食教育 传授合理营养知识,教会患者自行计算热卡摄入量,帮助患者采用食品交换法制订食谱,控制食盐和食用油的摄入量、限酒戒烟,多吃蔬菜水果。
3)运动治疗教育 增强患者对运动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了解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学会有氧运动,推荐快走慢跑,每天运动30~60 min, 每周3~5次,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血压监测教育 提高患者对血压监测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患者自测血压,学会血压自我测量的正确方法,每月至少1次,特殊情况增加测量次数,做好记录并由社区医生定期输入电脑。
5)服药依从性教育 平稳降压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向患者传授基本的药学知识,教患者使用“服药盒”,将药片分天装入小盒凹槽,防止多服及不服;采用电话、短信平台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6)合理情绪教育 卫生站设有谈心室,每季度举办1次集体心理辅导,学习释放压力的放松技术,设立24 h咨询电话随时接受患者咨询。
1.2.2 对照组
门诊治疗、进行常规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控制情况 按照《中国血压测量指南》[3]的操作规范,由东王卫生站的家庭医生或患者自行进行测量,并登记在高血压管理软件中。
2)治疗依从性 采用Morisky等[4]1986年提出的用于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问卷(Morisky问卷) ,Morisky问卷的条目为:①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得到改善时,是否曾停药?④当你服药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曾停药?以上问题的答案在本研究中均设置为“是”或“否”,问卷全部答“否”为依从性好。依从性(%)=依从好的人数/总人数×100.0%。
3)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自制高血压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每次调查10题,每题1分,问卷得分≥6分为合格。知晓率(%)=合格人数/总人数×100%。
在干预前,干预24个月后分别进行治疗依从性、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血压每个月测量1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 l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24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干预前下降,但干预后,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依从性和高血压防治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4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区域经济发达,居民文化层次较高,居民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22.05%。人口的严重老龄化导致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实施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因素、全方位干预势在必行。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和基础的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必由之路,探讨适合上海市中心城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模式也显得十分必要。
社区健康教育是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但是非药物的干预方式,形式多样,效果很难量化,作为健康教育的受众—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时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很重要。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及随访,增强了医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确保了医疗质量;②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由熟悉信赖的家庭医生进行,更有针对性、说服力,也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5];③个体化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提高知晓率;家属的参与及“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同伴效应,更有利于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采取低盐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减轻高血压的危害,改善预后[6]。
干预的结果显示: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时,注重个体化的方式能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使患者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12): 919-922.
[2] 胡大一, 郭艺芳. 遵循指南原则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高血压防治策略[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
[3] 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12): 1101-1115.
[4] 许卫华, 王奇, 粱伟雄. Morisky问卷测量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7, 15(5): 424-426.
手术是普外科治疗主要手段,而手术焦虑反应激烈时,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造成影响,甚至致使手术中断,而术后疼痛,包含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复杂机体反应,心理因素如焦虑、惊恐、认知水平低下可能加重疼痛反应[1]。围手术期予行健康教育,通过系统教育活动改善患者行为、情绪,保障手术效果,保护患者身心健康,提升护理满意度[2]。笔者探讨普外科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02例,患者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精神异常、文盲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6.6±11.3)岁;体重45~80 kg,平均(63.6±11.2)kg;术式:阑尾炎切除术16例、胆囊切除术11例、胃癌根治术9例、疝修补术8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7例;观察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19~69岁,平均(45.8±10.9)岁;体重46~80 kg,平均(64.8±10.6)kg;术式:阑尾炎切除术17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癌根治术10例、疝修补术9例、甲状腺结节切除术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式、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医嘱进行常规护理,采用普通宣教形式。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包括:①收集患者的资料,评估患者需求,明确护理诊断,②根据患者实际实行个体化的评估及健康教育,制订适合患者健康教育计划,③根据健康教育指导情况,评价教育策略和教育内容是否适合,修订教育方案,④教育模式上,采取一对一模式开展,通过小组讲解及研究讨论,语言和书面教育为主,配合模拟训练,⑤编写健康教育小手册,发给患者[3-4]。
两组患者于入院当日及出院当日进行焦虑、抑郁、疼痛症状进行评价;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1.3评价工具 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和躯体化3个因子按1~5级(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评分。②手术后疼痛评估采用马盖尔(McGil1)疼痛评分量表,量表由78个描述词组成,共20项,分4大类:感觉类、情感类、评价类和其他类。对量表结果进行计分,得出3项数字:疼痛指数(PRI)、选词总数(NWC)和现痛强度(PPI)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躯体化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疼痛感明显减低,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术前心理情绪应激明显,情绪焦虑显著,目前研究指出[5],对患者情绪状态影响较大的是患者对于疾病及治疗认知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患者的术后疼痛会加重焦虑情绪,影响患者康复,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相关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满意度[6]。研究发现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赵卫红.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医院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28(1):337-338.
[2]于文兰,高文霞,刘利.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83-384.
[3]陈晓娟.程序化健康教育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97-99.
选取该社区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男11例,女32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8.3±5.2)岁;对照组男9例,女34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7.7±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制定的关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患病关节为单膝;社区居民,可获得随访;具有一定的认知、运动能力;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认知及精神异常;患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及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无法获得随访;不愿参与本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医患沟通,进行用药及锻炼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性主动持续性的健康教育:①认知行为宣教:了解患者对膝骨关节炎的认知以及来源渠道,初步评估患者的认识水平,进行膝骨关节炎相关知识的宣教,主要内容为膝骨关节炎的概念、症状、病因、危险因素、危害及治疗方法等。②自我管理行为宣教:了解患者既往疾病管理情况,解答患者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常见的膝骨关节炎管理问题为患者过度重视药物的作用,对于运动疗法重视程度不足;运动锻炼方式不科学;道听途说,自己盲目用药;体重控制不理想造成膝关节负荷加重等等。同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疾病管理方法,并通过详实的数据、成功管理患者案例,让患者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尽量要求家属陪伴,并将家属纳入健康教育的范畴,重点讲述膝骨关节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策略方法。③集体宣教:每月开设一次膝骨关节炎健康知识讲座,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管理方法、患友之间经验交流以及答疑解惑等。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①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症状显著缓解,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部分缓解,关节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变,功能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②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以0分和4分分别表示最轻微和最严重,其中关于疼痛5个问题,关节僵硬2个问题,进行日常活动时的难度17个问[3]。③VAS疼痛评分:以0~10分表示膝关节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越重。0分表示无疼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后两组患者膝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及关节功能较前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79.07%),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WOMA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患者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骨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随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发病率越来越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膝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峰值分别可达到54.6%和24.7%[4];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全面而有效的控制膝骨关节炎仅靠医生单方面的努力难以达到,须由患者与医生配合,共同参与疾病的管理。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对膝骨关节炎知识缺乏,不重视膝骨关节炎的自我管理,导致膝骨关节炎病情的控制状况十分不理想[5]。本研究在膝骨关节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积极、主动、持续的健康教育,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淑刚等通过研究证实[6],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膝骨关节炎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可见,健康教育是社区膝骨关节炎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循证研究也证实,健康教育是投入与获益比最高的卫生策略,是社区慢性病管理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干预策略。以往,我们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在今后工作中,如何建立一种适合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和疾病管理体系,使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余晓峰,张彩霞.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39例[J].中国药业,2014,23(13):63~64
2宋艳玲,张旭,刘斌.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0):19,26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