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6:54: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业健康发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2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86-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企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等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着将建设资金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任,而且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笔者通过剖析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建筑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积极落实国家“抓大放小”的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技术装备投入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建筑业市场得到规范,建筑业步入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但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笔者以为在主观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业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思想观念陈旧是直接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促进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市场上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否符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方面要求,这对建筑业发展十分关键,这是因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能否真正抓住机遇,获得发展,还要依靠建筑业企业自身的体制以及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根据对奉化市部分建筑业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连续亏损或经营困难的建筑业企业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在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先机,才造成了生产经营上的被动,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地。体制改革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重要任务,建筑业必须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有体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获得继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并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所以,建筑业企业的管理制度、思想观念如何与建筑业发展的关联度很大,其影响程度是不可忽视的。
2.建筑业市场秩序不规范,资质挂靠、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是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市场在国内是开放较早、竞争行为较为规范的市场,目前所有的建设工程都进入招投标,进行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然而,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一些自身没有资质的包工头利用社会关系,往往可以一个人运动、利用多个企业资质进行投标,甚至不惜成本进行围标。同时一些具有资质优势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风险,把中标项目转包给包工头,这些企业以包代管,只关心收取管理费,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管理。许多施工企业反映,由于中标的概率很小、市场价格太低,施工风险较大,依靠挂靠转包来维持企业运营实是无奈之举,把这种行为形容为企业的“慢性自杀”。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及时加以整治,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的损害,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建筑业市场,进而对建筑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作用。
3.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弱,是建筑业发展的“软肋”。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历史原因,大多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平台型的,是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和房屋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大都组织形式相同、管理方式相似、生产水平相近,仅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的甚至恶性的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相比之下,国外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产业结构、深厚的服务理念,综合实力十分强大。正因如此,他们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远超过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所以,如何将我国的建筑企业构筑成专业范围广、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金流量足、市场占有多的金字塔型结构,这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4.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这是影响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将更大范围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的市场化速度亦大大加快,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单元――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才能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然而目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理念陈旧、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运行机制落后、企业管理粗放及资源消耗严重等弊病,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效益一般都不高,建筑企业利润积累缓慢,又没有实力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发展所要的资金,因此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5.建筑业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术素质不高,劳务市场不规范,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建筑企业中非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影响先进建筑机具的普及使用,也使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不高,极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和工薪被拖欠等社会问题。大多数的建筑企业,目前使用的多是通过劳务市场或是其它途径招收的外地民工,其中有很多是农民工,这些劳务人员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在现场操作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到位,事故很容易发生。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固定的劳务队伍,而建筑劳务市场尚未规范,大小包工头操纵劳务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市场的基础管理,目前在工程质量管理上还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软件应用还没有上水平,建筑企业重速度、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观念还根深蒂固,管理的随意性还比较多,这些都影响到建成筑业发展的基础。
6.建筑业在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建筑业用于科研的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建筑业企业也没有形成企业的科研中心,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视技术创新的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强的意识,每年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推进已不能满足该行业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技术能力上,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能抢占市场先机、有科技亮点或高科技含量的专用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力争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通过科技实力的提升来赢得市场。
2.制订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筑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制订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高素质的施工工人队伍。创造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加速形成建筑业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切实抓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培养一支优秀企业家、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目标。此外,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高端建筑人才引进力度;要以民工学校为平台,开展建筑业务工人员基本素质教育和初级技能培训,全力打造新型建筑业产业工人和文明城市的新市民。
3.注重管理创新,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建立建筑企业保障体制,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创造有利条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实行质量全过程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努力建立高效、充满活力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制度,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形成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管理促发展的经营模式。积极参与以产权为纽带的资产重组整合,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做大总承包企业。依托现有房建优势,不断向房地产、建材、装备制造、维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努力实现从制造建筑向经营建筑转变,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过渡,走出多层次,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同时调整优化企业经营结构,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在不断规范的市场和行业管理面前,企业除了必须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外,还需要通过改进教育、培训制度,采取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能学习、高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的专业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以此尽快提高建筑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大力培育建筑市场,营造平等市场关系,健全建筑市场的价格机制,大力促进建筑业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随着《建筑法》及各种建筑业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实行,建筑业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已越来越规范。但不可否认,有形建筑市场依然存在“暗箱操作”,面子工程、人情工程以及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工程款拖欠,等等问题。作为建筑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者,政府有责任加强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围绕工期、造价、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问题,认真剖析,整顿提高,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建筑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规范和完善建筑业市场秩序方面,要加强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要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质实施方式的改革,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改革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招投标承包制度,为建筑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5.加大重组力度,形成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强势品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利用各方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大重组的力度,形成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企业轻装上阵,改变现有的建筑企业“拖家带口”参与市场竞争的现状。这不仅使传统建筑企业在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还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生产的大发展。这样,不仅能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资本集中度,而且还有利于打造强势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唐晓灵.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制研究.建筑经济,2004(9)
0引言
近年来,建筑业及相关产业,一方面保持了继续扩展,规模屡创新高,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相应的战略调整。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建筑业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政府面临着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国际法规准则办事,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应对保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大挑战,由此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尽快理顺体制、改革行政和转变职能,与国际惯例接轨,消除以往直接干预经济事务的现象,严格依法行政、办事,保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必然成为建筑业管理的当务之急[1]。
1 目前我国建筑业存在若干问题
(1)建筑法规不配套。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关规定和办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国家现行对生产的建筑产品仅有施工规范及验评标准,而在对施工操作及控制机制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法规,使人们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受到强化教育和约束。也正是由于连环性的法规不配套,很容易潜伏工程质量问题,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更难直接地追查到工程监督人员、施工管理者直至操作者的责任[2,3]。
(2)建筑市场混乱。第一,违背客观规律现象非常普通。鉴于建筑业纳入市场竞争轨道,建设单位借机压低造价、压缩工期,而施工单位为了自下而上接受着种种苛刻条件,并打破常规,甚至不按建筑规范要求,集中人力物力盲目施工,埋下了很多事故隐患。第二,资金恶性循环突出。有的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就上马,而工程不到一半就迫于无奈而停工;有的根本就没有资金,让施工企业垫付;有的违规上项目,人为压低概算,或边设计边施工,资金缺口加大等等。这些问题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难以为计。第三,招标和承包不规范。有的招标透明度低,对建筑队伍资质审查、考核不严;有的层层转包,以包代管;有的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强行转包项目,造成工程质量严重失控[2,3]。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复杂。改革开放以后,以概预算为核心的定额管理制度一度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其基本特征就是价格:定额 + 费用 + 文件规定,据此计算的价格很容易偏离工程的实际造价。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批到具体的施工,由于管理体制的分割,难以协调一致,也是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当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项目对立项的工程项目缺乏前期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导致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盲目投资,估算不实,编制虚假的工程概算,给后续施工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施工项目上的随意性,导致相当数量的施工工程建设投资资金严重不足。工程开工后,没有充分的资金应对工程进度的动态需求,使工程干干停停,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一方面加大了工程的造价,拖延了施工期;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不能按期结算,形成难以解脱的三角债务链,成为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4]。
(4)政府投资工程管理诸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项目呈现出点多面广、投入资金量逐年增大的特点。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未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监督标准不一,监管力度不同,尤其是有些监督部门的检查流于形式,只停留在出具处罚决定上,没有对处罚决定跟踪落实,大大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许多政府项目投资与建设、建设与管理混为一体,行政行为直接融入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常常是政府直接组织项目建设,行政权力过度集中,在工程质量、财务管理、招投标等关键环节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形成了“越位”,“越位”的同时又存在着 “缺位”,最终结果是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 加强建筑业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建设法规。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产业部门,积极发展建筑业,既要有行业的自身建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建筑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又要着重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转变机制、强化素质上狠下功夫。只有制定一套完整的建设管理法规,才能使建筑业各个方面存在问题得到根本性控制,保证建筑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3]。
(2)整顿建筑市场。首先,要执行好建筑业管理的有关政策,严格把住立项和招投标关口。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等,依据价格政策、计价办法、取费标准编制标书,认真审查确定标准,按照施工企业资质和实力,公平竞争,提高招投标的真实性和透明度。第二,中标的施工企业必须按合同工期、质量等级完成该工程项目。对不履行合同或连续几个工程都达不到要求的,就不允许承建新的工程或年审吊销资质证书。第三,建筑业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压低工程量、压缩工期、层层转包和分包现象。第四,严格审查集体和个体建筑队伍的资质,保证其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符合规定要求[2,3]。
(3)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监理化保证体系。监理部门具有代表政府监督的职能,直接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工期、质量、工程变更、进度款的拨付和决算,对于建筑材料等也都有权监理,肩负着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向管理的重任。所以,建设管理监理化,是规范建筑施工的最可靠的保证。必须不断强化建设监理的功能与作用,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监理化之路。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是监理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基本要求。
(4)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涉及建筑市场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必须在有相应配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进行。
第一,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咨询机构和队伍等等。就目前状况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但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它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当前定额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动态管理上。继续完善价差调整管理办法,定期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还可定期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技术装备能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参与市场竞争。今后造价管理部门更多要做的工作是对政府的价格政策的解释,协助政府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分部分项名称,统一计量单位,使发承包双方在工程量计算方法上有统一的术语和内涵的理解等等[4]。
第二,提高国内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竞争力。1、为解决目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状况,国家应尽快制订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专业责任赔偿办法。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责任赔偿制度,使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或机构产生错误(无论是主观或客观)后都要进行赔偿,同时也要建立专业人士或机构的“专业责任保险”制度;(2)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中价协应成立“造价工程师学会”,对出现重大错误的专业人士或机构要予以公布(类似“黑名单”制度),并在下一期注册或年检淘汰出局。2、为解决国内大多数具有垄断地位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政企不分、责任有限的状况,国家应尽快要求各类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进行脱钩改制。并提出大多数咨询企业应实行合伙制,其责任应为无限风险型。3、拓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域面。在监理单位中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造价工程师,由他们来完成投资和合同管理的工作。这有助于我国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另外,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也应主动扩大自己的服务面,真正在微观层面上为业主或委托方提供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程造价咨询与工程项目管理服务[6,7]。
第三,引入国外工程计价定价的原则和方法,加快工程造价市场化进程[27]。几十年来,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计价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化:工程量计算方法标准化;工程造价的确定市场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计价模式,因此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已被包括世行、亚行、非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上普遍应用。它与我国现行的招标、投标、报价及评标方法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推行工程量清单评标刻不容缓,但绝不要照套照搬,这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工程造价体系的核心之一,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工程造价改革迎接挑战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同时我们在大力推行建设工程竞争定价的同时,必须对政府投资工程和非政府投资工程加以区别对待并要采取不同的计价定价办法[6,7]。
第四,理顺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理顺工程成本的费用构成,把一些属于生产经营成本,福利性质和工资性质等支出全部引入成本,不再由税后利润开支。目前困扰工程造价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我国现有的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遗留的劳保费问题,他们无法轻装上阵,无法与一些小企业或个体企业进行平等竞争。因此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抑制不同行业和企业分配差距的过分扩大,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意义重大,它将是入世后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4,6,7]。
“十”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两会”期间各界瞩目的重要议题。发改委在3月6日向“两会”记者表示:城镇化所需的投资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城镇化率将提高到53.37%。据《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初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资本市场也认为,城镇化将是未来10年中国建筑业的一项长期利好政策。
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方面;《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投资报告》中,估计2013年轨道交通线路投资规模将超过2800亿元;2013年全国铁路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在房地产业虽然上个月国家及各地公布了“国五条实施细则”,对地产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今年国家安排新开工保障房630万套,建成470万套。另外,超高层项目推动区域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2012摩天城市报告》中指出,我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已超过200座,5年后我国将拥有800座摩天大楼,其中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这其中的市场机遇、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今年1月1日,国发办1号文件转发了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的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于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推动建筑工业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这也为行业企业推进技术革新、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经济环境仍错综复杂,通胀风险犹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失衡问题仍严重。4月初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09%,较二月份上涨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市场预期。在建筑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虽然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尽管市场容量仍十分巨大,但增速已有所放缓。
在我们行业上游的钢铁企业,据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协会年会报告:中国钢铁企业已将进入平稳增长的发展期,钢材市场不可能再出现以前每年10%以上的增速,每年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可能保持在2-3%左右,钢年产量将较长时间维持在7-8亿吨水平,较长时期处于“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的状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4月1日的报告显示,3月份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4.6%,处于荣枯线下方,重回收缩区间。这也说明了宏观市场环境积极因素和隐患并存。行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分析,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重视发展质量与效益,在绿色建筑、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二、钢结构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1.钢结构行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工商登记从事钢结构的企业超过10000家,其中拥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有5000家左右,年产能5万吨以上的有40多家企业。这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发和建筑市场的超高速发展、钢铁产量的突飞猛进,行业的整体规模、装备水平、技术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协会会员企业登记近千家,副会长单位4家,委员会副主任单位25家,名誉副会长单位4家,常务理事单位34家,理事单位101家。行业从业人才超过60万人。
(2)行业产能情况:
从表中可见,钢结构全行业的产能仅占全国钢铁产量的4%左右,行业前40家产能占全行业的22%左右,说明:①行业仍处于高度的不集中状态,属于粗放的发展阶段(年产能超过5万吨仅40家企业);②对比世界发达国家钢结构占年钢铁产量10%以上,美、日等国家甚至20-40%,我国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显见,行业新涉足的住宅、桥梁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轻钢工业厂房平均三年的占比1/3左右,在钢结构中仍有一定的份额。
从行业看,建筑钢结构约占55%,工业厂房占比51%,超高层占20%。
2.行业的技术创新
钢结构是建筑业中科技含量最高部分之一,其自身的特点更易于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和产业化,钢结构建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可以说我国钢结构建筑综合技术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些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也推动了我国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至2012年我们会员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的工法、专利、科技进步奖700多项,是我们行业的宝贵财富。
3.海外市场发展情况
尽管国际海外市场不容乐观,但我们的行业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他们以全球视野的产业远见和振兴民族产业、助力“中国制造”的崛起的担当精神,2012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完成20多万吨产能,60多个亿的产值,海外市场的开拓正稳步进行。
4.劳动力及人力资源情况
对会员部分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企业劳务用工基本情况
可见,90后的劳务已成为企业用工的主力队伍,初、高中教育程度占比80%以上,工厂车间的务工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已占比10%以上。
调查发现一级建造师数量相对较少,68%的行业企业一级建造师的数量少于6人;熟练技师占比焊工比例较少,平均不到5%。
三、钢结构行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钢结构有一定的发展,从业的企业也达近万家,但年产能超过5万吨也仅有40多家。多年来钢结构产能一直在占钢铁产量的4%左右徘徊,前40家企业产能占比行业的1/4不到;企业分布不均衡,华东、华南集中了88%的企业,而中西部地区屈指可数。行业集中度不高,仍处于一个粗放的成长期。
钢结构住宅已研发了十数年,产业化仍未达成,市场仍未接纳;行业市场仍不规范,特别是轻钢市场无序竞争,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工程款拖欠现象严重,调查显示80%的企业不能按合约及时回收工程款;现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和行业资质准入门槛的设置缺陷,挤压着企业的利益空间,限制了企业扩大再发展;尽管钢结构行业有50万从业人才,但建造师和熟练的专业技工的短缺已成为发展的瓶颈。
四、2012年钢结构行业工作回顾
回顾2012年,在协会的领导下,钢结构委员会认真落实了“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围绕年度工作的重点、关注行业的热点、解决企业的难点,组织钢结构行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当前发展规划及相关技术政策的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
上报的“关于《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建议的报告”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在国发办[2013]1号文件,转发的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要求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钢结构等建筑体系。
向住建部报送的《关于在保障性住房推广钢结构体系的建议》,得到部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协助住建部相关部门召开保障性住宅采用钢结构体系的专家、企业座谈会。
围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编工作,主动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并组织召开“钢结构建筑绿色评定标准专家、企业座谈会”,行业专家学者与修编组就钢结构建筑的绿色特性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相关部门已将协会列入参编单位。
配合“两会”代表完成议案、提案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陈华元等八名人大代表提交了第7390号建议《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促进城镇化发展与建筑工业化的建议》;政协代表、行业专家郝际平提交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609号《关于发挥钢结构建筑优势、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第4641号《关于加大钢结构产业扶持力度》的提案。
2.扎实开展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课题的研究工作
2012年住建部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推进研究的软科学课题正式下达给协会,委员会根据协会的安排制定了课题推进的具体工作计划,成立了课题研究专家组。
组团赴日对日本的钢结构住宅发展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了学习考察,分别考察日本大和住宅株氏会社、日本鹿岛建设研究所、日本钢铁生产企业资质评价中心,并参观了建成房屋、实验基地,与相关科技管理者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会谈;组织专家深入企业研讨,使课题研究和产品载体相互促进,10月、11月分别在包头、长沙参加了技术交流与总结会,组织专家、企业家对钢结构住宅的技术、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研讨、交流。
3.夯实了行业基础管理工作
组织召开了行业大会。2012年在浙江绍兴召开的行业大会,主题突出,总结了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成绩,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进行了关乎行业发展的高峰论坛和年度技术交流;进行了配套企业及产品展示。
组织召开了主任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召集了副主任单位,对行业面对的新形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及对委员会的工作要求进行了研讨。
开展了行业争先创优活动。开展了第十届“中国钢结构金奖”的申报和考评工作,经审查评出金奖工程209个,评出优秀建造师146名,推荐出行业前30强企业排名,开展了2012―2014年度“行业定点企业”的申报、评选工作;对16名个人和15个企业的行业科技创新事迹进行了收集、汇总和表彰;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选出2012年钢结构十大优秀企业家。
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2012年新发展会员38家;评选101家新一届金属结构协会理事单位。
开展了行业培训工作。2012年5月组织了“钢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预防和控制”培训班,参加280人次;8月组织了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宣贯培训班,培训60余人次;11月组织了钢结构行业培训座谈会,召集山东、河南、北京、内蒙、湖南等省市9家企业进行座谈;开展了企业需求的针对性培训工作,已对四家企业(北京东方诚、山东万事达、河南天丰、山东华兴钢构等公司)330人次进行培训。重视专家队伍建设。2012年新增补44人为专家委员会专家。
在一些企业和工程现场召开专家研讨会,组织200多人次专家深入工厂、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各类施工方案评审;经委员会推荐共有16名专家入选住建部新调整的建设工程资质专家库。
4.加强了与地方、兄弟协会合作
参加了香港营造师协会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上海建筑钢结构论坛、广东东莞第三届钢结构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港、澳、台协会同仁参加了年度行业大会。
5.加大了行业宣传力度
一年来在“在中国建设报、中华建设报、建筑时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等主流刊物杂志发表钢结构文章报道36篇,在协会网站和钢结构网站报道60多篇;重新对钢结构官网进行改版,发表各种技术论文和技术资料129篇,为企业搭建了新产品推荐平台和VIP黄页,开辟了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五、2013年钢结构行业工作要点
2013年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精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协会的领导下,积极引导行业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工业化、装配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发挥力量。具体抓好以下七个方面主要工作:
1.继续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推动行业绿色建筑、工业化建筑的进程
继续完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软课题的结题工作;联合开展钢结构住宅产业联盟活动;持续跟进“绿色建筑评定标准”的修编工作,和“工业化建筑评定标准”的制定工作(协会已被选为这两个标准的参编单位)。
2.完善、规范行业资质、标准
完成“金属屋、墙面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开展金属屋、墙面企业产业联盟活动,开展钢结构总承包资质的试点。
3.强化行业培训工作
行业培训按基、中、高三个层级进行;对基、中两个层级,要先下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的培训,组织行业基础管理培训及技能培训,改善行业基础管理人才和技能工人短缺问题;高级培训开展诸如EMBA的高端培训、应企业和专家要求举办行业信息化管理论坛(BIM、物联网、可视化虚拟技术等)。
4.发挥好专家队伍作用
组织好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扩大会议和专家会议,安排部署今年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组织专家服务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咨询服务;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广泛吸收中青年、中西部地域、科技研究应用前沿(如绿色建筑、钢结构住宅体系、信息化应用等)的人才,加入专家团队;根据专家对行业的服务、行业发展的贡献情况,授予专家“资深”、“终身”等荣誉称号。
5.加强协会的基础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行业的统计工作,为会员企业的发展当好参谋;组织钢结构配套企业和产品的展示活动;组织2014―2016年度的定点企业的申报工作;做好《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评选章程》的修订工作,维护好“中国建筑钢结构金奖”这个协会、行业的品牌,入选的工程必须是社会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组织召开2013年度委员会主任工作会;吸纳增加新会员企业50家以上,要吸纳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
6.加强协会间的工作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加各地方协会活动,要将我们委员会主要活动计划发给各地方协会,同时收集各地方协会主要活动计划,增进相互的交流;会同港、澳、台协会与新加坡钢结构协会进行交流,探讨成立国际间钢结构产业联盟的可行性。
7.社会扶贫
关键词 思政 价值 企业 建议
企业思政工作是我国企业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出思政工作的价值和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环境下,加快企业思政工作的力度,服务企业科学发展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
一、企业思政工作的价值意义
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这种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职工走出思想困境。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职工面临着更多的思想困境和纷扰,因此,企业必须要着力解决好职工思想方面存在的各类困境困惑,帮助职工坚定信念,理清思路,更好地应对各种困扰纷争,以正确的三观价值理念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而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工作无疑是重要的方式。
二是加快企业法治建设。合法合规经营,廉洁从业管是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对于员工来说,尤其是企业高管,也是其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加快思政工作力度,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法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和员工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生产经营的效益就是企业的脉搏,企业的一切工作重点应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好的经营效果,统一企业上下思想,凝心聚力是关键更是核心,因此,通过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统一企业全员思想,鼓足干劲。
二、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市场对于企业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思政存在的必然要求,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个人认为要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增强企业思政工作的目的性
要实现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关键是开展企业思政工作时要有高效率。实现思政工作高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制定科学的思政工作计划,提高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在制定思政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价值理念、员工思想、企业文化等方面,制定量化的思政工作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加速思政工作开展;二是要提高思政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工作必须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以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思政人员存在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薄弱、理论性多的特点,因此,企业要重视利用思政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用“复盘”的方式做好思政工作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术语,作为一种方法论,复盘的本质是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反省,强调“开放心态。坦诚表达、实事求是、反思自我、集思广益”。企业开展思政工作时运用“复盘”的方法论,指的是在企业思政工作中注意回顾总结以往的思政经验,不断校验和校正目前思政工作目标,分析思政得失,改进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学会并利用复盘的方法论,对于做好思政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价值性,让思政工作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效益最大化,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中
思政工作价值即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有形的价值,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实现思政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比如:在企业的经营决策环节中,通过思政的警示教育,让企业经营决策层树立红线意识、民主意识、集体决策意识,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执行贯彻好“三重一大”,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营决策,推进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四)降本增效 培育“多面手”
思政工作的开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职工,企业的思政员工队伍来完成思政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因此,员工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思政工作的效率和品质。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做好企业思政工作,培育具有“多面手”的思政队伍。这是一条艰巨的任务,具体来说,企业要强化兼职思政队伍素养的培养,通过培训会、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促进兼职队伍思政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企业思政降本增效做好基础。
关键词:员工行为;员工心理;企业发展
Key words: employee's behavior;employee's psychology;corporat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71-01
1员工行为表现及内外原因分析
1.1 积极与消极。由于一直以来社会主义人生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厂为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能干的不如会干的,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这些现象也同时影响着员工,老实人吃亏、多干是犯傻,员工有时任劳任怨,有时牢骚满腹。
1.2 疏离与依赖。绝大多数员工都是石油石化行业的“土著”,生于斯长于斯,参加工作以来从未离开行业,即便调转也是在行业内部不同单位间流动,加上国有大型企业的铁饭碗抱起来比较让人放心,所学所用也只限于行业内部,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因此对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感。但不能回避的是,改制分流、内退、特别是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一系列减员措施对员工的心理影响。
1.3 奉献与索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传统观念里,无私奉献高尚,要求回报庸俗。或者说奉献的人不应要求回报,要无私,社会或企业应当给予无私奉献的人以报偿。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期望着自身的付出得到相应回报,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情况越来越少。当然期望中的回报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上的,金钱奖励、授予荣誉、委以重任等等。
1.4 服从与自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仅带来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也有开阔视野、丰富思维、提高认知能力的作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传媒业的放开,普法教育的开展,各类各样的信息空前丰富,员工掌握更多的资料可供比较,更多的知识作为依据,自信度明显增强,思想更活跃,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由易于服从转为表现出更多自主意识。
1.5 进取与倦怠。一方面,因为在职业发展上怀有期待,员工表现出一定的进取心,愿意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能力、增强实力、把握机会;另一方面,因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而缺少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动力和毅力。有触动时有动力,没触动时便松懈。
在这些矛盾而又复杂的行为表现背后,必然有矛盾而又复杂的动机。这些动机此消彼长,此起彼落,交错共生,很难进行直接的观察,但所有动机均来自于人的需要。
2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分析员工需要,把握员工需求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按属性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是发展的且永远也不能彻底满足,因此需要成为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早在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认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到满足。
员工合理或不合理的需要无法满足产生出驱力,形成动机进而引发相应行为以满足需要。当需要无法满足时驱力减少,压力增加,引发焦虑、挫折,如不能很好的引导、疏通、转移,就会导致内在平衡的打破,严重时引起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有效措施加强员工心理管理,增强员工心理健康和谐。
3帮助员工正确对待心理健康状态,通过有效管理及激励,建立健康、和谐的心态
实现员工个人心理健康及员工队伍整体上心理和谐需要员工个人、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3.1 帮助员工重视、了解并正确对待自身心理状态。通过宣传教育使员工明了:幸福感除去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更多地来自于内心感受,即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除了请专业机构通过授课、咨询引导帮助员工进行心理管理之外,还要利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经验,更多地从认知与归因、情绪、态度的管理上着手,培育对内协调、对外适应、平和愉快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氛围。
3.2 帮助员工对社会认知与归因、情绪、态度进行管理,从根源上保证心理健康。社会认知包括员工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而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和归因均带有个体特色,同样的事情不同个体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判断和反应。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应,人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对员工态度进行管理,应当从态度形成和不良态度转变两个方面考虑。从员工态度形成的过程来看,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社会认知与归因、情绪和态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有时很难分清某个特定的行为中哪些是认知因素、哪些是情绪或态度在起作用,且不同的员工个体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敏锐体察和仔细区分。
3.3 合理激励,营造积极愉悦的心理氛围。激励就是激活需要,引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通俗来讲就是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一是使用寿命长。世界上许多地方,无论是加拿大等北美地区,还是芬兰等北欧地区,1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民用及商用建筑随处可见。在芬兰、加拿大,一些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木屋至今仍然在安全使用之中。但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经过50年左右就需要进行重建。以木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挪威卑尔根木屋区为例,绝大多数木屋都有300多年历史。木结构建筑在中国也同样是历史久远,如北京的天坛、故宫和山西的木塔等都是木结构的建筑。由于木材是一种天然、健康、极具亲和性的材料,通过阻燃、防腐等现代生产加工技术工艺的处理后,变得更加坚固耐用,对抗下沉应力、抗干燥、抗老化等,均具有显著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和损坏,经久耐用,便于维护。
二是抗震性最佳。木屋的抗震性能,在于木材的重量轻、强度高及其木结构的韧性大,对于瞬间冲击荷载的周期性疲劳破坏具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地面加速度对其产生的能量大大低于其他各类建筑物。木结构房屋在所有其他建筑结构中具有的特殊抗震性,在许多大地震或地震多发区都已得到充分证明。在地震多发带,如日本、加拿大和美国西海岸等,很多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建筑设施都采用木结构建造。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中,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部分都是木结构的房屋,这也是木结构房屋在日本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是防潮、防火。人们通常误认为水是木材的克星,实际上在多雨和潮湿地方的木建筑物仍然表现出优良性能。现代木屋所使用的木材,一般都经过烘干处理,使木材的含水率降至19%以下,木腐菌一般都不会生长。对一些特殊部位再经过防腐涂层处理后,就会变得非常安全而不会受潮。与此同时,由于木材是一种天然、健康、极具亲和力的材料,现代木屋的建造通过采用水基性阻燃剂进行处理,使其具有炭化效应,遇火时的低传导性可有效阻止火焰向内蔓延,从而保证整个木结构体在短时间内不受破坏。
四是防虫、抗风。蛀蚀木材的昆虫主要是白蚁。白蚁是一种活动隐蔽、群体性生活的昆虫,以木材为主食,生活习性具有畏光性,常在木结构件或木制品靠近水源的潮湿处筑巢。因此,木屋防虫主要是防止白蚁的侵害,只要对木材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率降到17%以内,并通过清理现场、使用屏障系统、在与土壤接触部位使用既能防腐又能防虫的化学药剂(如用硼酸、硼砂和五氯酚钠配制的硼酚合剂等)进行处理,就可达到防虫防腐的目的,可以较长时间地抵御白蚁侵害。木屋的抗风特性,主要是通过强化组件的存在,使墙体在固有的构架基础上再增加辅助固定的构件,进而增强抗风(抗震)效果。据海外媒体报道,结构良好的木屋抗风力高达10级(抗震力高达8度)。
五是保温隔热,节约能源。研究表明,150mm厚的木结构墙体,其保温性能相当于610mm厚的砖混结构墙体。由于木材为绝热体,在同样厚度的情况下,木材隔热值比混凝土高16倍,比钢材高400倍,比铝材高1600倍。也就是说,同样的保温效果,混凝土需要的厚度是木材的16倍,钢材需要的厚度是木材的400倍,铝材需要的厚度是木材的1600倍。所以,木屋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暧夏凉,不仅使用费用少,而且能源消耗低。
六是绿色环保、无辐射、无污染。木屋是世界公认的“绿色建筑”。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的首选材料。木屋在建造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不存在大量的“建筑垃圾”问题。木材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不耗能源,还会大量释放氧气和负离子,不破坏和污染环境。由于木屋是“会呼吸的房子”,没有再装修产生的化学和放射污染源,加上极具个性化的设计,对人体健康有益无害,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七是扩大木材用途,促使林业发展良性循环。在我国木结构房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等技术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后,木材需要的增加和丰厚的利润将促使人工林的经营者和农民积极植树造林,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林业生态良性循环。
由于通过发展木材加工业,对林业资源进行有计划的采伐,然后大力发展人工林,就会促使林业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新栽种的人工林,不仅生长快、产量高,而且大幅度增加农民收益、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过去的天然林几十年时间每亩只能采伐木材3—5立方米,现在的人工林经过十多二十年时间每亩就可采伐木材30—50立方米。
重庆家和琴森木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较具规模的一家专门致力于木屋生产的专业型企业。通过对该公司生产的“琴森木屋”产品进行跟踪走访调研,得出以下特色和优势:
一是绿色健康。“琴森木屋”全部构件材料,都采用纯天然的彭水马尾松木建造,没有涂料和地砖材料产生的放射污染。这种本地马尾松木与国外进口的樟子松木相比,不仅具有天然的防腐特性,而且更亲和自然。空气中不仅不会产生有害气体,还会释放大量的芬多精和称为空气维他命的负离子,除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外,还对保持大脑清醒、提高注意力、降低血压、安定神经等具有特殊功效。居住其中,让人感到倍加舒适。
二是外观优美。“琴森木屋”设计师通过对北美、日本和北欧地区众多木屋外形,进行反复鉴赏精选出来的经典户型,各具特色,风格多样,外观宛如童话一般优美和浪漫。在清晨,有朝露的甜蜜;在黄昏,有落日的祥和。居住其中,可以看见各种木材漫妙的细细纹理,可以闻到满屋木材散发的淡淡清香,让人产生触摸的感觉和梦境的遐想,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无论依山而建,还是临水而筑,精心设计的外观形状,不仅具有极佳的观赏个性和时尚特色,还很好地协调了建筑和景观的自然关系。
三是节能保温。“琴森木屋”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来自天然木材,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由于木材是绝热体,所以,木屋冬暖夏凉、四季恒温。居住其中,基本可以不使用空调。
四是经久耐用。“琴森木屋”木材本身,不仅抗震性能大大优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和砖混结构建筑,而且经过特殊技术和特殊工艺处理后,还会变得更加坚固,对抗下沉应力、抗干燥、抗老化等均具有显著的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和损坏,还有抗风、防腐、防潮、防火、防虫和防蛀等特性,加上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施工质量,木屋结构寿命可以达到100年以上,十分经久耐用。
五是设计个性化。无论是在大城市郊区,还是在偏远的乡村;无论是在山地、河畔、海滨,还是繁华城市建筑顶部,“琴森木屋”的设计师都可以按照居住者的要求设计建造一幢极具个性化的木屋,给居住者营造一份宁静和温馨,增添一份别致和生动。
近几年来的生猪价格不断波动,2005年是一个让广大生猪养殖户惆怅、无奈的一年,这一年,生猪市场饱和,价格大幅下跌。
2006年下半年来更是让生猪养殖户们缺乏了补栏的热情,这段时间由于我国部分省份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同时,饲养成本大幅上涨,直接造成了全国性的猪源不足。
2007年则是一个让全国生猪养殖户喜出望外的年代。生猪价格自4月份以来,上涨到每斤8.5元。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影响,生猪存栏量又开始上升,价格到了最高的2011年8-10月的9.5元。但是,养殖户喜悦中又带着些许的担优:担心疫情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威胁到健康的猪群;惧怕本已健康的猪群在不知不觉中由鼎盛走向衰落。这,本是可以避免的错误,却在一次又一次所谓的经验之谈中重蹈覆辙!为什么?针对这些疑问走访了昌城寨里、乔家巴山、西姚等的一些生猪养殖户,希望从他们养殖实践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等交流中可以找到答案。
宋某,昌城寨里自繁自养生猪。目前存栏育肥猪60头,可繁母猪6头,据他介绍:防疫治病是其生猪养殖的最大障碍,所谓的防疫据他介绍并不是方法上存在问题,而是疫苗的质量让他担忧恐慌。在高科技产品上市的同时伪劣产品也让消费者心惊胆寒。同时兽药的价格也扑朔迷离,同一种兽药却有着相差悬殊的卖价,到底谁的价格是合理的,这也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很大问题。所以,他们呼吁严厉打击、杜绝伪劣疫苗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使兽药回归到合理价位。猪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他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相关领导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户),开展养殖管理及疫病防治技术指导,解答疑难问题,这样在相互交流中切磋技术,共同提高。邱某,昌城乔家巴山。自繁自养生猪,目前存栏50头,可繁母猪8头,初生仔猪18头,他归纳总结了三条目前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如下隐患:
一、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猪群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的原因。
病原菌随空气流动传播,导致易感猪群发病,感染猪的粪便、尿、唾沫等含有高致病性的病原菌随冲刷圈舍的水肆意流淌,没有粪便接收池,导致污水污粪随沟沟道道蔓延,进而导致病原菌的扩散。此外,以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的饲料受今年阴雨连绵天气的影响发霉腐烂,而发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造成猪的免疫抑制,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
二、滥用兽药的盲目性。
盲目大量使用兽药,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又使畜禽自身抗病力降低,而且有时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治病要准确诊断,合理用药。要懂得标本兼治,而象不是一味地高烧就用退烧药。
三、严格把关疫苗的生产质量。
疫苗的安全有效和投入使用的正确性是关系防疫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防疫这一步跟上了,那么“控制动物疫病,提高产品质量”将不再是个难题,畜牧业也将能够实现稳步发展。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化畜牧业理念。我认为养猪业还存在几方面的弊端:
一、部分生猪养殖户缺少必要的消毒和药物保健措施。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密度增加,发病率上升,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增多,死淘率猛增。这些环节做不好,是捡了芝麻也没拣着西瓜。
二、饲料营养满足不了猪的生长需要,猪群抵抗力下降。
三、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上涨,农民普遍感到目前养猪成本投入太大,未来猪价走势不容乐观,担心目前的高投入将来不会带来好收益。
四、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猪“无名高热病”给养殖户造成恐慌心理仍未消除。生猪补栏量仍不多,生猪供应继续紧缺,匮乏局面加剧,乃至造成生猪价格屡次刷新。
五、生猪养殖户惜售心理渐浓。由于猪价不断上涨,养殖户坚信后市的猪价还能继续创新高。
六、当环境遭到破坏,猪的生存空间不利于生活的时候,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细菌病毒以及猪场中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都会侵害猪体,造成猪的免疫力下降。
针对目前生猪养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下一步我们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兽药、伪劣兽用生物制品及贩卖运输屠宰病死猪的行为。加强对生猪产地、屠宰场、市场以及加工、运输、贮藏等各环节的检疫工作,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大对饲料、兽药等的监管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二、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搞好动物疫病预防、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防控能力,猪场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防疫制度,并要实实在在的执行,栏舍清洁,无积粪积尿及有效的消毒,可创造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切实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疫为重点的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蓝耳病的防控政策和措施,提高广大养殖户的防控意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强制免疫。
三、上级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户(场)开展养殖管理及疫病防止技术指导,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漏洞,避免一些人为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专项资金的扶持奖励政策,让广大养殖户有了猪舍建设资金之后,还要保障其生猪的生产流动资金,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实行资金奖励政策,提高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必须让其有利可图,政府在关注城市困难群众的同时不要忽
视了农民的利益,出台的政策应对农民这一群体有所倾斜。
五、对新购可繁母猪实行补贴,按照规定程序搞好补贴的发放工作,真正做到把补贴兑现到位。
六、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有效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场布局。大力推广生猪科学饲喂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用现代化养猪科学技术武装农民,提高养猪科技水平和生猪生产水平。
七、政府有效抑制生猪的价格
就短期而言,在生猪和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贸易、猪肉经销和加工环节主体哄抬物价行为的控制,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国外建立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种植基地,提高饲料供给能力,降低饲料价格。降低产业链环节之间的物流成本,降低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幅度,有效避免环节物价哄抬和暴利。避免生猪养殖户盲目跟风,无限制的进行养殖。而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等财政政策影响,保障生猪货源充足,满足人们的对猪肉的需求。
参考文献:
Keywords: logistic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279.23
一、持续改善职工就餐条件,全力实施“四个放心”工程
三友集团始终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的治企理念,从根本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切实提高职工幸福生活指数。在今年职代会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提出“四个放心”工程,确保“让职工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粮、放心的菜、放心的肉”,持续改善职工就餐条件,全面提高职工健康指数。
一是以职工代表巡视为依托,推进“四个放心”落实到位。各公司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职工代表为成员的巡视小组。集团工会每月一次组织职工代表到集团及各公司生活小区、办公楼、职工宿舍和食堂,以及其它有饮用水供应的办公区和生产岗位,按照相关政策及执行标准,采取听、查、问的方式,即听取本公司所辖范围的情况汇报、查看现场和查阅资料、随机抽选职工进行座谈等方式,对“四个放心”工程进行分项巡视,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确保水、粮、菜、肉质量和食品卫生,使职工充分感受企业及领导关爱,实现检查、督导、提升的良性管理循环。
二是以“创建节约型食堂”为抓手,打造三友特色餐饮文化。制定“创建节约型食堂”的实施意见和考核细责,规范集团所属各公司食堂在加工、制作、存储过程中,进出库手续和食品进货检测登记,坚持先进先出,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一叶菜做起,减少浪费。通过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和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餐饮服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饭菜质量。集团采取日常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联查和职工满意度调查以及组织职工代表巡视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食堂在创建节约型食堂活动中的具体执行情况,细化考核,落实奖惩。
三是扎实开展厉行节约活动。针对一些青年职工在用餐时存在浪费现象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各食堂服务人员,准确掌握每餐就餐人员数量,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饭菜供应量,控制好每次烹炒菜量,少炒勤炒,减少剩菜;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做到色香味俱佳,新鲜可口;按照职工要求多卖半份以下的饭菜,增加小份量主食,如小馒头,饼切块等,引导职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量确定买饭数量。另一方面设置宣传示牌、爆光台,结合集团新闻中心不定时现场录相,培养职工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同时,安排专人提供食品袋打包,逐步培养职工节俭用餐的行为习惯,倡导“吃光、喝净、带走”的“光盘”行动,使职工将节约意识历练成一种习惯养成。
二、规范管理,为职工提供良好住宿环境
随着三友集团的稳健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中专学生加入集团。为给青年一代三友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所属单身宿舍、生活小区、大学生公寓等进行规范管理,保障职工良好的住宿环境。
一是以创建星级宿舍为抓手,营造良好生活休憩环境。投资完善职工小区设施、购置单身公寓、老宿舍内部装修、安装空调等工作。围绕宿舍管理规范化,开展“创文明洁净快乐寝室、做健康积极向上职工”活动,组织开展“星级宿舍”、“样板间”创建工作,制定创建标准、实施评比考核。一年多来,评出12个样板间和10个星级宿舍,促进了宿舍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二是推行工作联系点制度,持续改善职工居住生活条件。推行工作联系点制度,将单身宿舍、生活小区等单位作为工作联系点,积极走访小区住户,掌握职工家属的所思、所盼、所想;深入职工宿舍,以职工意见、需求为源头,千方百计满足职工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大力落实职工生活区暖气系统改造等55件好事实事,全面抓好生活小区绿化美化工作,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兴建容休闲广场、音乐喷泉、健身场所于一体的三友公园,对职工家属和社会开放,营造了企业和谐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三、多措并举,为职工健康保障创造条件
职工健康是企业健康的基础。三友集团坚持“重投资、重科学、重教育”的原则,以严密的措施推动健康企业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重投资,为职工提供健康环境。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对一线倒班职工实行免费就餐,改善职工生产、住宿、通勤、就餐等环境。几年来,用于生产作业环境改善的投资上亿元。85%的生产岗位安装了空调,配备了洗衣机、微波炉等。
二是重科学,为职工提供健康管理。作为化工企业,对职工的职业伤害主要是粉尘、噪音、废弃物排放等。集团工会每三年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劳动安全卫生协议书》,建立职业病防治和职工健康档案。按时发放劳保用品和特殊工种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工会主席、职工代表、班组长等进行专项巡视调研,积极发动职工踊跃建言献策,查找危害职工健康的各类隐患,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重教育,为职工提供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载体,广泛宣传健康理念,培育职工健康行为。每年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对女职工进行妇科普查,投资近30万元为职工办理大病医疗互助;坚持组织“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培训班,讲解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控、劳保用品使用等相关知识;每年组织劳动保护知识答题、演讲比赛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将职业病防控工作纳入集团年度培训计划,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会议同期还组织了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活动,北京华农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众博熙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展示了设施园艺相关的最新研发产品,方便与会代表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编辑部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为设施园艺从业者搭建信息交流的平_,助力设施园艺产业发展。
活动背景
工程建设总公司炼化装置工程处现有员工416名,下设4个安装工程队,1个综合服务队。工程处发扬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该处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入广泛地开展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做法
深化和谐建设,激励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建设总公司炼化装置工程处是一支从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专业化队伍,常年野外施工,流动性大,职工缺少“家”的感觉。全处干部职工传承石油传统,不断培育“家”的文化,提炼出“一家人,一家亲,一个目标,一条心”的“家”文化理念,并把“家”的理念不断深化,树立了平安理念、成才理念、声誉理念,较好地助推了工程项目管理。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关注职工关心的热点,服务员工;三个档案(帮扶档案、健康档案、成才档案),心系员工;围绕中心,情暖员工。制定为民服务“八送到家”的服务制度:“婚嫁送祝福、生日送祝贺、添丁送道喜、困难送温暖、住院送慰问、矛盾送调解、丧事送关心、退休送证书”。2012年至今,为277名员工发放职工疗养费112.9万元;为2名患大病的职工申请办理了油田互助金救助款3000元;对3名劳动模范、15户职工遗属、5名患大病的职工、4户家属大病困难家庭职工,发放慰问金1.51万元;慰问患病职工及家属95人次,计款2.2万元。及时解决职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充分传递人文关怀,促使员工保持与工作角色相匹配的积极心理和阳光心态。
把“家”的理念成功引入到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名优工程建设之中,较好地促进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工程处在立足、巩固中原市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疆、海南、武汉、广西、普光、平泰管道等市场。工程处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三基”工作先进基层单位、“岗位练兵”先进集体、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单位和河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模范职工小家”。李超创新工作室2011年5月被河南省工会命名为“河南省职工学习示范点”。承建的25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工程、鲁皖二期管道工程等4项工程被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13项工程被评为局级优质样板工程。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企业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该处始终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帮助职工实现价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点抓好抓实。工程处以抓好新员工的入厂教育为切入点,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针对近几年新分高校毕业生多的实际,从“大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入手,推动员工队伍整体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努力探索“班校家”班组管理模式,把为工程处所属各单位的9个班组创建了工作室,各工程队结合自身特点,利用荣誉台、明星榜、愿望树、生日角等,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从软硬件方面下大力气,努力把基层班组打造成“战斗的班组、学习的园地、和谐的集体”,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不断向他们提希望、压担子、给任务,为他们成长进步铺路搭桥,形成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2013年,工程处大胆启用苏满波、江磊、牛关卫、刘强4名80后大学生为主管技术的副队长,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对业务能力提升明显、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及时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激发了员工学技能的热情。目前,该处有245名员工达到了“精一”、有130名员工达到了“专二”、有42名员工达到了“会三”,员工整体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
目前,炼化装置工程处高、中级职称21人,取得员级9人,共54人取得任职资格。高级工65人,技师及以上人员9人。2012年,李超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第8名;李庆书荣获中原油田十佳青年、中原油田十佳青年能工巧匠;李广泉荣获2012年石化集团业务竞赛焊工银奖、中原油田第十一届工人技术比武电焊状元的好成绩。第四工程队被评为中石化“金牌基层队”;第三工程队、第四工程队被评为油田“金牌基层队”;第二工程队、第一工程队,被评为油田“银牌基层队”,第一工程队还被评为油田“四无”基层队。
选树道德模范,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炼化装置工程处员工较多,人员结构复杂,随着外部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该处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形成齐心协力、团结一心闯市场的共识。该处将职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职工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活动,推动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引领企业新风尚。提出“8小时之内做优秀员工,8小时之外做优秀公民”的要求,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孝敬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