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1 16:54: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及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73-01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向中学学习生活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学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阅读积累,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储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既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复习,还要为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级段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了解自我,取得进步。

1、通过创设情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即时激励法,也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运用即时激励法,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二、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进行互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通过互相提问方式、共同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在这些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收获快乐。 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然后寻找有效的方法,克服缺点。所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总之,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情况,还面临着人格独立发展的情况,所以,老师必须认知研究、认真对待六年级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 种满满.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增强学生自信心[J].学苑教育,2011,(19).

[2] 郑美灵.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上),2015,(6).

篇2

六年级共有学生人数21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4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通过一个月的补课成绩有所以高。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能主动借助字典独立识字;同时,孩子们在阅读、书写、表达等方面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说、读、 写的能力。多数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但学生书写习惯不够正确,有待改进。也有极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掌握知识不扎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简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 “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表”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3.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继续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篇3

小学阶段的六年级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因此在六年级将要进行全面的复习。紧张的劳动,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在极短的时间内想要达到预定的目标,老师和学生均感到有一定的压力。总结历届毕业班教学,觉得运用类比法进行复习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这里所谈的类比法,指的是把内容相近、易懂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以便学生牢固掌握。从小学教材来看,有许多知识点的意义相近、关系相连。采用此法好处不少:

第一,运用类比法教学,便于发现“差异”,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

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辨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复习效果。

第二,运用类比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运用自如而不出差错,同时可使学生从许多种分析中找到最佳答案。

第三,运用类比法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对于课本习题,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并通过课外时间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个别答疑,补缺补差。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提问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成绩力争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对课堂所讲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解题时着重思路的清晰和规范化的训练,阅读课本时,着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比较,进一步提高解题及分析问题的水平。

运用类比法进行复习,主要是思维方法的训练,用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复习资料很多,如果不正确引导,学生就会陷入题海不能自拔。而要在课堂45分钟内通过讲解习题达到复习目的,就必须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选题,所选习题应有利于知识点的进一步加深和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以通过所选题目的教学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一)利用集体的力量,加强研讨,精选练习题

练习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练习题过于单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影响整个复习效果。因此,每节课的练习题,教师都得精心选择。首先,习题要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的层次,要避免过量过难。习题如果过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信心。过易又会使学生感到无聊。所以复习时可精心设计基本题、变式题、发展题,并使之有机结合,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一环紧扣一环。这样,不同水准的学生都会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完善认识结构。

(二)教师讲解习题时,依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设置一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思路,通过提问方式层层剖开,打开学生思路

例如:讲《山中访友》一文时,“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开篇的时候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以便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结构。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以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指南。所以教学中要首先向学生介绍每一单元知识的考试要求,使其明确命题原因,做到目的性强。然后结合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网络,以提高认识层次,拓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六年级复习阶段,教师不要无目的、盲目地去复习。因复习枯燥无味,所以教师要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兴趣,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复习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总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总复习,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向着多方向发展,让学生在解题思路方面有所扩展、解题层次方面有所提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65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小语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语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专家的专题讲座、名师的课例示范,让一线教师有了学习借鉴的依据,并影响着他们的教学行为......于是乎,“语用”观照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正成为当下的主流。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语用的“窄化”和“泛化”等现象日渐突出。一线教师渐生迷惑:“语用”究竟是什么?怎样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语用”?“学语用”难道就是“读写结合”……

新学期开学不久,随机听了青年教师的两节语文家常课,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

《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典出西汉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故事讲述了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非常危险的。故事中的少年利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采取智劝的策略,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对比这两节课,感受颇深。现选取两节课的教学片断进行对比评析。

一、案例呈现

片段一

两位青年教师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学目标几乎相同。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思考:

用“语用观”审视以上三项教学目标,不难看出,一、二项教学目标,侧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积累;第三项目标也是借助故事的表达方式,理解寓意,即深层次理解。

《螳螂捕蝉》一文的独特的“语用”价值难道是这样?实现以上三项目标就完成了《螳螂捕蝉》的“学语用”任务?两位青年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此一致,依据何在?

笔者认真阅读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2007年12月第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2008年修订本),又参阅了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4年12月第9版(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下册)》(2015年修订本),比较后发现,其内容只字未改。

两位教师《螳螂捕蝉》一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参考用书一致。教学参考用书的权威性由此可见。

片段二

《螳螂捕蝉》的基本教学流程大同小异。

A教师的教学流程:直奔寓言,领悟寓意;恍然大悟,走进吴王;研读全文,认识少年;展开想象,复述故事――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后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B教师的教学流程:理解故事,分析道理;走进人物,品味品质;直面相劝,对比品味;直击空白,续写结尾――少年智劝吴王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众大臣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吴国的百姓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楚王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那些准备乘虚而入的诸侯国国王听后,又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角色,写一个片段。

二、案例评析

思考:

(一)《螳螂捕蝉》的独特“语用”教学价值在哪里?

“语言文字运用(语用)”“学语用”“语言实践”等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权威解释。汪潮先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理分析》一文中作了详细的阐释。他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用”是在已知条件或者具体情境中的使用,是与“情境”“语境”“心境”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现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语文教学中的“语用”不等于心理学上的“言语”。“语用”除了言语,还包括对语法知识、表达方式、文章结构顺序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言语实践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学语用”包括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不仅要注意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并把语言表达形式作为语用的主要目标。

特级教师刘仁增认为理解和运用是语用的两个不同层级。“理解”既包括关注语言内容(语言意义的理解),更关注语言形式(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指规范、熟练地、创新性运用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学参考用书所列的三个目标侧重于文本语言内容(浅层次)的理解,语言形式关注不够(如“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至于适合教材特点、高年段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实际的“语用”目标,尚未涉及。

(二)科学确定目标

笔者反复研读文本,深入思考后,列出教参外的“语用”教学目标:

1. 理解寓意,明白事理。

2.品味直谏与智劝,学会通过委婉地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3.关注语言(尤其对话部分),感悟人物特点。

4.学习首尾呼应、前后呼应的写作特色。

《螳螂捕蝉》一文的独特“语用”教学价值的探寻,应综合考虑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

突出单元主题。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围绕“诗文精粹”主题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螳螂捕蝉》《读书有选择》四篇课文。编者意在引导学生吸取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是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苏教版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这是出自于《水浒传》的第九回。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塑造了人物,入木三分;同时,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编者在六年级下册安排《三打白骨精》一文,其意图是什么呢?就是深化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及以对比描写的认识和掌握。课后练习专题对描写八戒、悟空等的“夺、闪、摔、笑”等词进行推敲是非常明显的提示。其次,要关注一波三折的典型情节(三打三责),领略环境描写的铺垫衬托作用。课后练习安排“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意即于此。

《螳螂捕蝉》一文中,独特的场景、独特的寓言故事、独特的人物表现、独特的对话、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内容。

关注环境、情节、吴王和少年的人物特点,这就是编者意图。

通过文本语言,多角度(对话、行为等)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正是作为“例子”的《螳螂捕蝉》一文独特的“语用”价值所在。

(三)准确选择教学策略

1.重组文本材料,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何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语用?”如何体现《螳螂捕蝉》一文独特的“语用”价值呢?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螳螂捕蝉》一课教学,给我们很好启示。首先,听写寓言故事中的几组词语;接着,练习复述寓言故事,鼓励学生创新,添加合适的描写;紧扣“恍然大悟”,感悟吴王和少年形象;最后,通过学生自编自导,演一演。这样,学习并积累了文本规范的语言,有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不难看出,薛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笔者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关注两个场景:①螳螂捕蝉。引导学生关注蝉、螳螂、黄雀及拿着弹弓的少年的动作,感悟寓言寓意。②王宫花园对话。在王宫花园,“一连转了三个早晨,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的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从而有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话。 通过对话走进人物,感悟吴王及少年形象。此谓“得意”。

篇5

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1)班的学生,共有42学生人。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了今年六年级,是个师生都相互了解的班级,是个很有凝聚力的班级。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平时喜爱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

但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没有学习兴趣或是留守学生,还需要老师加强管理,培养兴趣,争取这部分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新学期中,一方面要加强“双基”训练,一方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文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阅读”、“习作”、“练习”和“学和做”组成。

1.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2.关于习作。本册课本共安排了7课。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总的目的要求

1、培养做读书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会搜集材料并养成习惯。

2、准确认读206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2个字.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和写毛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教学措施

1、始终用素质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作文,并组织好单元测试。

篇6

要使语文教学有效、高效,必先精简教学目标,使之集中、明确,发挥其准确定位、精准导航的功效。

首先,总体目标要简明。综观小学阶段,学生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归纳起来,不外乎“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综合性学习”。反观我们很多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内容繁杂,表述混乱,重点不明,尺度失当……显而易见,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人为地把语文教学目标过于复杂与琐碎了,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忽略了核心目标的达成。

其次,学段目标要简化。简明的总体目标如何科学地分解到学段目标中,而避免其陷入繁琐扩充、无序排列的误区?吴立岗和吴忠豪就曾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各个阶段培养重点作了尝试划分。以“表达”训练为例: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至三年级第二学期,训练重点是“专心听人说话,并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谈”;从三年级第一学期至六年级第二学期,则要重点训练“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想象和独特见解习惯”……有了这样明确、清晰的训练体系和目标,每个阶段应该做到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师心中有数,教学行为何愁不到位。

第三,课时目标要简要。“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尚未弄清文本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还没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便草草拟定教学目标,急匆匆地将主要精力花在钻研“怎么教”的问题上去。明智的做法是学会放弃,因此,教师要紧扣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在各个学段扎实进行“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训练。落实到具体的课文,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发现其中的言语秘妙,开掘文本的人文意蕴,有针对性地确立出明确、集中、简约、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学识水平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简化环节,课堂实践慧意玲珑

语文学习本身理应简单而快乐,我们没有必要繁琐分析,更没有必要故弄玄虚。相反,我们理应爬罗剔抉,提纲挈领,删繁就简,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一目了然,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进而呈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梳理,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课文的中心点、主线条。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紧扣一条主线:看审阅一个文件——品一夜的工作——懂一生的工作。通过梳理文章主线,品赏悟读重点段落,补充渗透课外资料,总理的形象逐渐清晰并跃然纸上。这样的课堂简约而灵动。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则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这一主线贯穿课堂。以“父亲了不起”与“儿子了不起”这两个板块引导探究。这样的设计虽简洁,却领着学生走进文本,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

三、简化问题,探究感悟灵动有效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如果接二连三地发问,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必定减少,语文实践的时空必然遭到挤占。课堂中,教师须精问。要善于立足文本,整合问题,精疑巧问,问在中心点,导在关键处。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的名篇,无论是从主题、人物,还是语言、写作风格的角度切入,都很有文章可做。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呢?诸多教师采用了从中心句入手,扣重点词“神机妙算”,进而品味“知天文”“识人心”……层层剥笋、循序渐进。这样解读也算是中规中矩,课堂结构也是层次分明,学习过程也可三维兼顾。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匠心独运,为我们诠释了精彩的“大道至简”。王老师慧眼独具,抓住文本中诸葛亮仅有的一次“笑”切入文本:“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笑’?”正是这精巧的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课堂风起云涌,学生连珠妙语,彰显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对文本内涵的感悟更透彻。

文本是多元的。只要教师恪守简单原则,精简问题,精巧设问,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会收获精妙的课堂。

四、简化手段,课堂朴素优雅

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尤其是观摩课,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语文课就成了光电影音的“大拼盘”、课件制作的“大赛场”。“科技味”馥郁芬芳,“语文味”似有若无。滥用现代化媒体设备,不仅会挤占学生与教师、同学及文本对话的时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挤占学生的想象空间,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令他们的思维渐趋僵化,让他们的想象不再洒脱。这些,于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篇7

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小学教育阶段可以再进行细分: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不同的层次阶段分别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就小学低段而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如果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就目前小学低段教育的课程讨论热点来看,其中语文究竟是什么,如何有效实现课程教育改革后的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等问题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从一系列问题探讨的结果来看小学低段语言应用的有效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通过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首先应对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对文件进行学习之后,将所有文件的思想进行汇总,然后通过熟悉教材,将文件思想应用到对教材的理解中去。就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教材来看,在正式课文开始之前,它设置了入学教育部分,这一部分中由“我的家”“我爱拼图”等内容组成。通过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指导我们可以得知,入学教育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后面章节内容的学习进行铺垫,重在了解。明确这一主题后,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在启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如通过家庭人员的组成以及怎么称呼等问题进行训练,为后面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进行适当的铺垫。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就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拥有较强的可塑性,换言之,即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日常的语言教学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及条件。如就《春晓》一诗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收集一些朗诵的音频资源,课程的前半段时间,教师可以着重用来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内容进行理解,以及对其中一些难字难词的书写教学,当学生对诗句的内容以及书写都没有太大困难时便可以进入多媒体教学环节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多媒体播放的过程中进行跟读,并提出相关要求。要求的提出应尽量通过鼓励的方式,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如果谁主动为大家朗诵一般的话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就会注入较多的精力,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达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跟读实际上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当学生模仿到一定熟练程度时,其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一个提升,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三、活学活用课堂氛围的营造

如果说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的话,那么营造一个活学活用的课堂氛围就是一个跨越式的提升过程。小学低段的课时较为有限,在有限的课时里要想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除了教师备课的有效性进行支撑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将课堂进行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应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在高年级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中,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活学活用这一教学手段很少用到。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孩子的信息世界也逐渐处于一个爆炸的状态,每天进入他们视野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暂且不论这一现象是好是坏,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它为低段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学活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教材我们可以知道,《王二小》一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王二小在紧急关头,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营救了村民,并且将敌人带进包围圈。结合这一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对学生进行迁移提问,如,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怎么做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及对王二小的行为有了一定认识,通过提问将课程内容进行活用,从而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经过思考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发言,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想到的以及认识到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活学活用手段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教师除了对文章情境的迁移发挥之外还应进行的是对某些字词的活学活用,在进行每一章节的生词教学时,学生基本掌握了词语的大意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造句。课堂造句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从教师方面讲,在造句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是否到位;从学生方面讲,不仅加深了对词语的印象,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小学低段的语言文字运用,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对相应的课程目标进行准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形式,同时利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手段,及时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萍飞.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培养浅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2.

[2]王萍.低段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2.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0-0036-02

语文综合性学习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颁布后,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获得了来自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开展专题活动,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能够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的情况,同时为了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采取的课程改革措施。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对语文知识综合能力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就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合作、组织等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通过探究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的途径,使学生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禁锢,通过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的模式,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发阅读书籍来解答疑问,培养其广泛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遵守以下原则,才能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1.实践性原则

与传统的小学语文学习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强调实践性,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所有学生能够参加和体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将学习过程中的的感受、体验累积起来,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能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应用语文教材中的知识。

2.渐进性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展开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不可急于求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及变化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分阶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3.开放性原则

综合性语文学习具有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学,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另一方面,综合性语文学习使得教学途径也得到有效拓宽,不再将教学拘泥于课堂中,学生能够通过更加丰富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但是,坚持语文综合学习的开放性这一原则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对生活实际有所感触,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语文综合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小学高年级阶段实施语文综合学习,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综合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题材,将该类题材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主体。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中有《感受读书的快乐 》《遨游汉字王国》《走进信息时代》等相关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这些主题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其次,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每课都会有一定的课后习题,这些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出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就可以对课后习题进行反复解读,体会编写者的意图,并据此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走进信息时代》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课组织学生以“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和“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为标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积极地搜集资料,并能根据自己的辩论主题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辩论的思路。通过组织辩论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制定详细的综合性学习方案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是根据一定的主体开展的,随着主题的变化,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也会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会出现变化。为了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就需要教师观察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认知水平、兴趣、情绪等变化,积极引导学生,并能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小学六年级的实践活动课中,有以《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且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收集历朝历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或者由教师带领组成小组到实地走访,收集民间诗歌,并将有关的故事记录下来。在课上,组织学生朗读和赏析诗歌,请学生讲述与诗歌有关的故事,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诗歌创作。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多样魅力,并能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也是一样。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开展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综合性学习同生活实践联系到一起。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开展实践活动,如“国庆节”“劳动节”“植树节”等,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以“伟大的母亲――祖国”为主体开展一次图片展或故事会,请学生讲解在相关的图片中所包含的故事,来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踏青、春游,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家族的祭祖扫墓,以此缅怀先祖,在课堂中可以与大家共同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综合性教学的模式,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联系到一起,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并能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起主动创新探究、积极参与实践的精神,加强团体合作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原则,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改革与创新,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简单高效;愉快教学

近期,笔者听了一节六年级上册《别挤啦》的语文公开课,在教师平缓又鼓励的语气中,组织学生对课文齐读、分组读、 个别读,读完后教师提出一些简单问题,学生总能频频举手,踊跃发言。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互动中,完成了预设教学目标,这节课无疑是高效的,但却是简单的,实在的。回顾这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三个特色:

一是真实。平时怎么教,公开课也怎么教。从导入到整体感知到赏读课文,执教者没有波澜迭出的情节设计,而是从语文的要义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紧扣夯实基础这一主题,选择第一课时,在真实的教学中体现字、词、句、读的有效指导与训练。

二是朴实。语文教师精彩纷呈的导言,情感高昂的讲解在这篇文章的赏读中并看不到。新课程改革中,一节好的语文课已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展台,执教教师用朴实的语言穿针引线,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来引领学生,在赏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语言素养的积累。

三是扎实。本节课教者在重点字词的理解上,在重点句子的赏读中,都体现了扎实求实效的特点。字词教学易被老师走马观花一笔带过,但教者将重点字词放在文本赏读中,重点句子放在“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及“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的理解上,教者不是用分析来理解,而是在反复赏读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不仅理解而且学会运用,学生的能力在这种自主性的探究中自然形成。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对当今的语文教学提了四点要求:一是平平淡淡教语文,二是简简单单教语文,三是扎扎实实教语文,四是轻轻松松教语文。其实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笔者认为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化,就要以简单应对丰富,以取舍应对高效,让语文教学简单化,明朗化,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如下内容:

一、教学目标简单

减去繁冗的问题,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应以一至二个为佳,最多不超过三个。不必大而全,要简单实在。针对实际,根据单元课文的要求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体目标在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上下功夫。

这节公开课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有:一是理解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新字词;二是能把课文读通读顺;三是画出佳句或含义深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目标精简了,教师的高谈阔论少了,就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对教学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考虽然复杂,但最后呈现出的教学目标则应是简单实在便于操作的。

二、教学内容简单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教学生不懂的,只教学生能懂的。化繁为简,将要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分散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将学生要掌握的语文能力循序渐进安排在各个学习阶段中。

三、教学方法简单

以创设和谐氛围为中心,通过激发兴趣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着力点。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琐碎,讲究整体效应,整体提高,快速前进,实现了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了真正的语文能力、兴趣、习惯等。

四、教学环节简单

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一目了然,学之前也没有太多的负担。在教学设计上体现教学理念和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长,找到最佳切入点,找到最简捷的教学途径,减少一切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会到语文学习是有趣的。

五、教学媒介简单

语文教学可以减去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 实际上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有时候,我们闭上眼睛想的,比直接展现在眼前的画面更绚丽,更宽广。语文课还是让学生用大多数时间去读,潜心体会的好。

六、教学语言简洁

我们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炼、简洁、准确。用最简洁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嗦、杂乱,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七、作业设置简单

篇10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1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美术课上究竟有哪些活动都还不了解。因此教师应在刚开始时就让他们了解美术课中一些丰富而有趣的活动。并且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天真可爱,想象力丰富,教师尽可运用这点来启发他们画出自己的画来,本届新生,有些美术基础尚可,有待在课堂教学中作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教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造型要素、情意要素、造型广场、美术欣赏四个方面入手,不但具有知识性和技能型、而且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教材划分了七个单元部分。分别是我的伙伴、五彩的线、有趣的形状、灿烂的星空、奇妙的纹理、造型广场、欣赏组合在一起。教材中有名画欣赏,工具的认识和运用,拓展活动的设计,为学生学习美术开阔了道路。

三、教学总目标

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感,发展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喜欢美术乐于学,乐于画。通过绘画、手工、欣赏等教学活动,初步学会欣赏中外民间的各种美术作品。表现美术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入手,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点

1、造型要素:是解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点线涂鸦以线造型表达情感,学习画稳重的线,放松的大胆的线以及各种方向的线,掌握绘画的节奏,锻炼控笔能力和画面安排能力。通过肌理表现让学生知道肌理并且用肌理表现主题。

2、情意要素:强调情感、直觉和兴趣,同时结合造型要素,展开教学。

通过学生生活入手,在学生的想象世界,启发引导,调动绘画欲 望。

3、造型广场:泥工、制作、电脑绘画属于拓展型。

4、美术欣赏: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艺术知识,激发艺术情感。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积极探索研究新的美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水平。理顺美术教学和对优秀生的培养,真正发挥学校美术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比以前成熟,线条也较流畅,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已经不具备儿童性的绘画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少童趣,没有想象力。

(二)从掌握知识情况分析与措施:

这次是学生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将平时教给学生的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完善人格。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3为了圆满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使日常的教学工作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真正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为迎接明年的毕业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初步学会记叙文写作。引导学生逐渐更新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学生状况分析

我今年新接任的六年级(2)班的语文,班里的学生原有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因此新学期中,应一面加强“双基”训练,一面着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4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农村小学语言积累训练的探索。

小学老师教学2022工作计划5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2班语文教学工作。2班共有学生40人。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20%左右。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得过且过,心不在焉。作业马虎,字迹不清楚,甚至懒做或拖拉作业,还出现抄袭现象。还有的上课不专心,讲空话,影响了上课学习的效果,因而成绩不理想。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是:

(1)继续进行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训练。

(2)指导读书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训训练。

(3)有关句子的训练。

(4)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指导,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

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做到正确、适当、集中。

2、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4、培养学生预习和自学习惯,加强读书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