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6:54: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管理会计的涵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惯例
惯例是两人或多人之间博弈的协调工具。如果通过直接交流来进行协调比较困难,所付出的代价较高或不可能,那么通过惯例来进行协调就可能对社会较有利。例如,假设存在以下两人博弈:
列选手
左右
行选手顶(3,3)(2,2)
底(2,2)(3,3)
每一名选手都必须从两种可能的运动中选出一种。在每一个组合中,第一个数字是行选手的结局,第二个数字是列选手的结局。如果行选手选择顶,那么列选手最后是选左;如果列选手选择了左,则行选手最好是选择顶。既然选手顶行和左列彼此都是最佳选择,那么这个组合就构成了博弈中一个纳什均衡。同理,底右也是一个纳什均衡;顶右和底左都不是纳什均衡。
一种行为要具备成为惯例的可能,须满足以下一些条件:首先,这一行为应该是周期性发生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其次,惯例必须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行为。不仅每个人要按照这一方式发生行为,而且其他人也要按照这一方式发生这种行为。再次,按照惯例发生行为对每个人都有益处,不能只是少数人获益。
二、会计惯例
戴维森、斯蒂克尼和维尔认为会计惯例是广义的,作为会计方法不需要经过官方批准。相反,经过官方批准的会计方法应称之为会计原则,由此,在会计惯例与会计原则之间就建立了一种互不相容的关系。
然而,会计原则委员会却认为会计惯例是狭义的。1971年,该委员会从一组被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中,列举了一些经常被写作人员引用的项目,例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单位、会计分期等。实际上,会计原则委员会将所有的会计实务都定义成了会计惯例。然而,“普遍适用的会计原则”中包含了6个“计量原则”和3个“修订惯例”:稳健主义、强调收益的重要性和在会计的整个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这些会计惯例被大量应用,纷繁而来,使得广大读者群体无所适从。
关键词:管理会计;起源;涵义;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1902
1 管理会计起源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泰罗的科学原理为基础,形成了以标准成本和预算控制为主要支柱的早期执行性会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管理会计理论的形成时期,1952年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一专有名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我国,涉及计划、考核、控制、决策等职能,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
2 管理会计的涵义、职能作用
2.1 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是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独立的概念,为内部经营管理会计。
2.2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解析过去: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
(2)控制现在: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3)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管理会计对企业而言作用甚大,其可提供战略决策信息以及帮助制定商业战略,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可以计量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并报告给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融资和激励策略,计划长期、中期、短期的运营,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帮助实施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程序等。
3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区别
(1)主体不同。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
(2)基本职能不同。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
(3)具体工作目标不同。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团体或个人提供会计信息服务;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4)依据不同。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管理会计则不。
(5)处理方法及程序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
(6)信息特征不同。①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时间特征不同:前者大多为过去时态;后者则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②信息载体不同: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③信息属性不同: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
当然,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作为会计工作的两个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存在区别恰能说明,市场主体信息需求的各异、目标任务的不同和外部经济环境发展都对管理会计的产生及成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4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
4.1 成本计量目的多元化和成本概念结构多维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面临市场经营、产品开发等经营管理问题,其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分析各方面的成本问题越来越多,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为满足预测、决策和计划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预计成本分为边际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等。而为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则要求建立正确的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目标成本、贡任成本等成本计量制度,同时还要求成本计且能获取企业以前年度成本资料和国内外同类行业的成本资料等。
4.2 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将成为应用主流
目前理论界对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已有定论,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也仅应用在少数制造行业中。事实上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于非制造行业如金融保险业、商业、医疗卫生业等行业。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是采取多品种、小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单位并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会计和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观念及水平的提高,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及大范围推广运用,形成全国范围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这不但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且有利于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加企业价值,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作业成本法势必成为我国未来成本管理的核心方法。
4.3 以作业链分析为基础,迈出走向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价值链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管理思想应运而生。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在理论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均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但在实践运用中,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企业必须通过作业链分析,确定增值和非增值的作业;而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运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价值链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4.4 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we need to regulate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which is mainly for the foreign report. So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will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aiming a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
前言
目前,我国已经面临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迫使管理会计必须全面应用于企业。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阶段,管理会计需从满足企业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1.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2.管理会计的特点
2.1地域经济影响较大
由于受外部环境冲击较大,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管理要求迫切,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较多,如上海、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较差,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应用管理会计的观念较淡薄。
2.2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
这类公司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管理手段新,比较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而其他中小企业,由于受地理环境、传统观念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则很少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有的就根本未涉及管理会计这个领域。但即便在应用比较好的企业,管理会计也只注重短期经营考核和历史性后顾信息的传递,而忽视了长期战略决策和前瞻性预测信息的提供。
2.3管理会计方法的差距
企业现在多沿用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而国外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并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3.1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3.2会计人员总体素质水平较低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重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信息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3.3管理意识尚待增强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目前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管理意识较薄弱。其一,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财务会计一直是会计人员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属于副业,有经历和条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则干脆弃置不管。其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和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里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和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对策
4.1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目前,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就是以我国自己创造的成功经济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国外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2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
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在内容上主要依据国外较为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与相关技术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在我国的一些典型企业做成案例,再向其他企业推广、应用。从目前现实看,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可能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途径,也是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研究的出路所在。
4.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素质的员工为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的模型的实用性。此外,应早日建立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4.4管理会计职业化
管理会计实现职业化,首先需要一个专业机构来引导和管理。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这些专业组织的成立不仅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而且加强了管理会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做法,创建管理会计学术和职业组织。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同时也希望会计人员扩大职能范围,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等其他经济管理中去。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heer Chow教授在1999年上海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上曾说:“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其实是管理会计而非财务会计。”现代企业要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及其健全的管理决策和控制的会计信息支持系统,近十多年来,管理会计和企业战略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深入研究战略管理会计,对完善和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促进企业价值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
战略管理会计最早是由英国学者Simmonds于1981年在“有关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提出来的,是指用于构建于与监督企业战略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之后,他又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成本竞争地位,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而企业管理和会计界的学者对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室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的新兴交叉学科。但目前学术界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战略管理会计是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战略管理会计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为取得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持续的竞争优势而设计行动蓝图。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虽然传统的管理会计也有战略管理的成分,但并没有突出战略的重要性,而战略管理会计把企业战略管理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层次。传统管理会计注重短期利润目标的实现,不够重视风险,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所提供信息单一而且时效性差。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对管理会计的延伸、发展和完善,不仅弥补了管理会计的缺陷,还对管理会计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中去。它不再满足于企业内部的零敲碎打式的管理方式,而是从根本上抓住主要矛盾,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通过与对手的比较来发现问题,并适当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性战略发展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国外研究表明,以下8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的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8大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是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三)战略管理会计注重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
传统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基本上都是财务信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战略管理会计提供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要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而且非财务信息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视野更加开阔,可以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增加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价值。
三、战略成本会计的主要方法
(一)作业成本管理法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从成本的角度,合理安排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组合寻找改变作业和生产流程,改善和提高生产率的机会。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从成本方面来优化企业的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作业管理的一个中介,是作业管理的核心方面。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以及增加顾客价值但无效率的作业都是不增值作业,由不增值作用引发的成本是不增值作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就是要努力找到不增值作业成本并努力消除或将其降低到最小。作业成本管理实现了成本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相结合、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二)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工具。价值链的分析思想认为,每一种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些作业环节就构成了作业链。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生产的过程,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并进而形成了竞争战略上的价值链。按照价值链的分析视角不同,其分析内容可以分为以下3种:
1、企业自身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再将其分解为单独的作业,考虑作业所占成本的比重,以及竞争对手在进行该作业时的成本差异,进而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企业应该突破其自身价值链的分析,而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成本优势。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竞争对手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模拟测算,摸清竞争对手产品的成本水平、成本构成与成本项目支出情况,与本企业产品成本一一对比,找出差距,根据企业确定的战略采取措施,使得自己的成本目标与定价策略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相对应,以争取成本优势。
(三)供应链分析法
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供应链的最小成本,以实现增值的最大化。企业要在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决定哪些业务由自己来做,哪些业务由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来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使企业了解价值活动关系,寻找到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战略成本动因,继而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突破点,最终到达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与战略管理发展相辅相成
现阶段及未来的企业战略管理包括企业自身、企业外部及竞争对手的管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要求企业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必须注重外部环境的管理,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也必然要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而发展,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从目前阶段来看,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有:以建立企业战略竞争力为主要目标;面临环境变化的巨大挑战;以战略管理过程为核心,研究企业内外部资源,获取超额回报。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以获取企业战略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重点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围绕企业战略管理展开。
(二)以企业战略优势分析为前提
战略管理会计是响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其发展也要顺应环境和市场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一方面要有利于企业战略管理,另一方面要以企业战略优势分析为前提。
(三)促进会计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会计理论逐渐表现出不协调的一面,战略管理会计也对会计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战略管理会计虽然是对管理会计的超越和发展,但其许多内容和方法无法局限于会计的原有范围之内,例如,对会计目标的认同,对会计假设的认同,对会计对象的认同,对会计要素的认同等。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出现和发展势必要求传统会计理论进行改革和完善,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也会在改革后的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全球化竞争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
(一)创建整体的最佳的经营模式
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股东和员工的满意感,往往会出现许多次优化的选择,从而损害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二)构建学习型的管理会计组织
从日本的一些企业看,学习型组织的框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将经营问题外在化,重视“可视化”;二是将危机意识广泛地植根于员工心中,并着手持续地扩大员工的关注范围及对整体经营框架的安排。进一步讲,这一框架内涵“学习制度化”的内容。扩张型的目的是寻求整体最佳的管理会计方法。部分最佳是由于企业缺乏对新的竞争环境的认识和难以提升产品的经营能力所引发的一种次优化选择。整体最佳就是要形成一种整合的能力。
(三)寻求整体最佳的管理会计方法
部分最佳是由于企业缺乏对新的竞争环境的认识和难以提升产品的经营能力所引发的一种次优化选择。整体最佳就是要形成一种整合的能力。
(四)基于价值创造的品牌管理会计
全球化的竞争必须注重权变的管理思想。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整体最佳的角度加以规划与整合。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会计是顺应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其应用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也要以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分析为前提。在与传统管理会计的比较中,战略管理会计体现出信息和战略的优势,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完善和超越。从我国目前应用实际来看,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扩大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为企业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同时完善和建立健全会计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孟焰.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余恕莲.管理会计[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
3、罗文洁.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7).
4、冯巧根.全球化竞争的挑战与管理会计的创新[J].财会学习,2009(4).
虽然目前已有很多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企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管理会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进行决策的灵活性,使得它的应用并没有得到普及,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
二、管理会计的内涵
从“管理会计”一词在1952年伦敦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被正式提出后,管理会计的涵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变。1958年AAA管理会计委员将管理会计定义为“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明智的决策”,因此管理会计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定义。1988年IFAC和2005年C IM A分别对管理会计进行了新的定义。每一个组织都有其对管理会计独特的理解,但管理会计还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于是2008年间管理会计师协会给了管理会计的新定义,即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的职业。
管理会计引入中国后,国内的学者也有自己的见解。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是一套信息处理系统;孟焰则认为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潘飞认为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虽然国内外对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并不是很统一,但大多数观点还是倾向于管理会计是一系列的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或是一种信息系统。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其实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延续和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侧重点、着眼点和应用前提。
(一)服务对象侧重点不同
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核算对象,考核和评价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以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为核算对象,制约和考核企业日常生产的实绩和成果。
(二)着眼点不同
管理会计“向前看”,财务会计“向后看”。这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最根本的区别。管理会计通常使用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和有关信息对尚未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对比分析,并选取最佳方案。财务会计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历史性的描述,不能为预测和控制未来经济事项提供依据。
(三)应用前提不同
财务会计将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利润。管理会计将成本按照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利润。变动成本法和固定成本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将固定间接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进行核算。
四、管理会计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市场经济和会计体制都进行了巨大改革,财政部在2014年第一次发出官方文件提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建设,改革的方向已经逐渐明确。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既有其特色又有其缺陷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特色
管理会计作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信息系统,为企业完成计划、控制、与决策等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管理会计根据特定管理需求将成本按性态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管理会计在对成本进行了这样的分类后,与完全成本法下算出的利润有时是有差距的,也由此印证了管理会计是给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信息的说法。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企业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是一种事后控制,我们从以往的经验中也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不利于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控制的。而自引进了管理会计后,企业可以对成本进行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弥补了传统企业管理的缺陷。除了变动成本法外,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后,也有了新方法,如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目标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约束理论、及时存货制、客户获利能力分析等。这些都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特色。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还没有形成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究其原因,国内研究学者对翻译文献或者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情有独钟,比较偏向于欧美管理会计理论,因此没有形成自身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全面预算作为管理会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编制方法还存在不足。目前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主要有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这几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这些方法中不免有管理层和职工的博弈成分。另外人的行为素也妨碍了全面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是由人编制的,整个编制过程和执行过程都包含着人的行为因素。从人的行为因素来考虑,一种方式是自上而下的编制方法,即强加性预算;另一种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即参与性预算。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消除人的行为因素给全面预算造成的影响。
五、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管理会计是随着管理理论、管理环境及管理人员的需要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好坏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管理会计更好地造福我国企业,针对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对策。
(一)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在引进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这些成果并不能用于我国企业的实际经营中,而且脱离实际的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能否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能否将成功的经验科学系统地归纳、总结、提炼,是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与推广的决定性因素。
(二)提高人员素质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由人支配完成的。在现在这个经济大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渐普及,财务人员只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势在必行。提高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提高技术素质也要提高道德修养,因为人的行为因素是管理会计进行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1.财务共享服务是向企业各部门发送财务数据情况,将信息及时有效地汇报给各部门,保持财务信息的通畅。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如今的财务共享服务已经创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各部门将自己的财务数据统一汇报到平台上,然后由管理部门进行调配,并进行信息技术处理后发送到各个部门。通过平台的信息共享,各部门获得了及时可靠的财务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掌握企业的最新的情况。
2.管理会计收集企业的信息技术,经过核算、统计、整理,形成企业决策层需要的能够对制定战略目标有参照作用的分析报告。这需要管理会计部门收集企业当前的各项工作数据,判断企业目前的收支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管理会计也是企业经济管理者之一,因为数据的精确性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因素
1.管理会计信息化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组织、运营情况进行采纳和精算,在采集阶段,就会对企业的各个工作造成影响。在分析调试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会影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管理模式,提出原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地开展调研和收集信息工作,对部门的工作具有指导和提示作用。在收集整理提供信息阶段,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结论将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照和依据,以进一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
2.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体现在管理会计工作中,采集的信息量越大,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效果就越好,企业前景的可前瞻性就越大。因此,应用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必须具备兼容性、具备可观察性、可实验性的功能。
3.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可以影响高层掌握企业的最全最准确的信息,高层的支持度将影响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的状况和结果。另外,高层的理解与关注度也会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进步。给予管理会计统计部门资金、人员支持,将有利于管理会计信息建设的正规化程度。而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越高,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的数据信息就越准确,从而保证企业战略性发展要求。
4.管理会计信息化会影响到的环境特性因素是指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压力是市场竞争必然的产物。企业感受的压力越大,那么创新的动力就越强,压力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就是强制企业服从压力进行技术转型和产业升级。包括来自竞争对手、市场机制和政策动向等的压力,都会倒逼企业进行经营上的调整,以应对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
三、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1.传统的人工数据统计方法,工作繁重而且效率低下,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庞大功能,实现了信息的高速计算和存储的功能的最大化。科技技术可以帮将这些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选取。将以往必须通过人工来计算和筛选的数据采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来处理,不仅缩短了计算和存储的时间,而且也节约了人力,并且提供的数据参考更加科学和合理。
2.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会计信息化要求管理会计的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处理素养,财务软件统计分析工作非常熟练,确保财务报表的收集整理工作不出遗漏。因此,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满足信息化工作模式要求,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完善。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是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从内容看,它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科学。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解析过去。管理会计解析过去主要是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使之更好地适应筹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需要。
(2)控制现在。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卓有成效地进行。
(3)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这三方面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1)提供管理信息。管理会计是企业获取快捷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2)直接参与决策。应用管理会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的重大变化,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需要依靠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能运用先进的方法对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从而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及实施措施,降低企业的管理风险,促进企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管理会计是企业准确决策的有力保证,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有序地使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利用,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然而,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管理信息,而且需要对管理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提出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实际上它将自己置身于决策计划过程,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3)企业内部控制,规避风险。管理当局只有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以海尔公司为例,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注重管理实效,对于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在海尔集团内部,每类经济业务都有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和相应的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海尔采用了SAP公司提供的ERP系统。实施ERP后,顾客订单不但1天内完成 “客户――商流――工厂计划――仓库――采购――供应商”的过程,而且准确率极高。对于每笔收货,扫描系统能够自动检验采购订单,防止暗箱收货,而财务在收货的同时自动生成入库凭证,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行真正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效率与准确性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4)实行业绩考核、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用数字说话,公司哪一部门的业绩最好,哪一部门最差,如何改进部门业绩等等。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修订决策、调整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5)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外部环境企业自身是无法控制的,企业管理只有从内部入手。纵观世界各国企业,对如何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追求都在大力应用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基础上,比单纯的成本管理又前进了许多。管理会计包括成本管理(成本会计),当然不一定是成本越低越好,也不止是成本管理的内容,管理会计也计算质量成本,用于质量管理。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它与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等外部会计有所区别,主要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战略、战术、日常业务运营决策支持服务与绩效管理等。例如,管理会计可以解决下列问题:①对产品线(或产品)的盈利分析,考察是否继续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甚至停掉;零部件、服务等是自产还是外包更好;生产单位产品的边际利润是多少?
②对客户、销售渠道、市场区域等盈利分析,来确定营销策略;
③新产品开发,在保证公司预期利润前提下,如何设计新产品,控制新产品目标成本;
④在现有产品生产中如何逐步降低材料、人工等资源消耗成本,逐步改进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⑤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逐步达到行业业绩最佳水平。如何消除非增值的作业(活动),改进营销、生产、服务等业务流程;
⑥产品、客户、销售渠道等的总成本(包括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价值链、供应链的全过程的成本总和)是多少?产品从全生命周期与价值链流程考虑如何精确的报价与定价。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2.管理会计的作用
(1)提供管理信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这些管理信息既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经济信息等。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据此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会计由于不受有关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且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所以它有可能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数据,成为满足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种工作所需要的管理信息。
(2)直接参与决策。决策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只有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
(3)实行业绩考核。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必须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严密的跟踪和监控,将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考核。这里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按最优化原则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和控制决策、计划和实际执行,进行最终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靠保证。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控制、考评的问题上,管理会计既可以建立完备的控制系统,又可以确定严格的考核措施,从而随时掌握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正确考评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工作业绩,并为修订决策、调整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成本性态分析。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由此可见,成本性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
(三)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①货币的时间价值;②投资的风险价值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风险性因素的情况下,资金在其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其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带来的利润和实现的增值。
所以,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是,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二)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重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战略管理会计及其特点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英国管理学家Simmonds将战略管理会计描述为:“对有关企业及其竞争者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和分析,目的是为了用于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强调注重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相对几个内部指标的趋势,包括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以实现战略目标。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战略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型。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会计应该指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相对地位,提供有利于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的各种信息,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提供这种信息。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时间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它更加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考虑到市场的客户需求及竞争者实力,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其中,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对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等,使企业管理者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2、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传统的管理会计着眼于有限的会计期间,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高,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管理会计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估各部门决策的循环过程,要从整体上把握其过程,既要合理制定战略目标,又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密切合作,以保证目标实现。这种整体观念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这种发展趋势使管理会计系统更多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具有更多的非财务性质。因此,不仅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和技术、生产、管理各领域人员密切配合,而且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
3、战略管理会计能提供更多的战略性非财务信息。具体包括:(1)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其中经营业绩信息主要是指收入、市场占有率、质量等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战略成本有关的数据;与生产率有关的数据;与从事战略经营业务有关的数据;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战略资源数量和质量有关的数据;与知识开发和创新有关的指标;员工的参与和满意度;与供货方的战略关系等;(2)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3)前瞻性信息,包括揭示机会和风险;揭示管理部门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战略因素;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和风险进行比较,以及与计划的比较;(4)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的广泛目标和战略;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5)竞争对手信息,包括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4、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动态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客户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和价值分析等。
二、战略管理会计未来展望
(一)知识经济对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推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强调知识对企业保持其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日益重视信息的价值,这在实务中表现为对软件(人、技术)和硬件(信息工具、网络)的管理和运用的不断加强。从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信息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信息收集、处理及传递速度和效率大大加强,传统的“维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信息系统过于昂贵”的观点将会改变,建立并维护一个能同时提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的系统,将普遍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所接受。这种变化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企业管理人员将更有机会和能力从战略角度分析企业的经济状况。
1.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的概念认知及特点
1.1管理会计国际化的涵义
管理会计国际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各国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和内部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中,逐步与国际通行的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接轨,已达到国际各国间管理会计行为的协调、规范、沟通与统一。
1.2管理会计惯例国际化的内容
管理会计惯例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政策管理国际化;管理会计体制惯例国际化;管理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管理报告惯例国际化;管理会计教育管理国际化等。
1.3国际管理会计惯例的特点
1.3.1国际管理会计信息范围具有广泛性。既包括管理会计学术理论,也包括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1.3.2国际管理会计系统结构具有多样性。它包括和涵盖能够满足全球性和多个中心经营管理决策信息所需要的多样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
1.3.3国际管理会计信息传递具有横向性。其信息既能够在上级与下级之间纵向流转,还可以在下级之间横向流转,也就是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的沟通。
2. 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管理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
2.1.1内容的差异
管理会计国际惯例将管理会计定义为“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而我国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分支。”对比可见,国际惯例更强调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而我国的管理会计强调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缩小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范围,限制其深度发展。
2.1.2 结构的差异
管理会计的国际惯例致力于建立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框架与结构,包括目标、术语、概念、惯例、方法、会计活动管理六大内容。建立管理会计框架与结构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我国管理会计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无法展开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
2.1.3组织的差异
放眼国际,现代西方国家一般设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例如美国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加拿大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英国的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等。这些专业组织机构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委员会,通过制定国际管理会计公告,定期召开国际管理会计研讨会等方式来引导全社会对管理会计进行探讨和研究,共同解决管理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新方法,吸收有关部门和力量创建越来越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会计实务操作规范,从而大大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与进补。而我国在管理会计组织方面处于欠缺的状态,一直到2007年,中国会计学会才创建了第一个研究管理会计的专业小组。
2.1.4研究的差异
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范围来看,我国只注重财务会计所搜集和提供的数据,反映的会计信息,就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而忽视了企业外部所提供的市场信息。这样以来,我国所研究的领域、视野都会过于狭隘,从而限制我们对管理会计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
2.1.5战略差异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也决定了在战略上管理会计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国际化管理惯例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虽然我国企业从90年代开始进行预算管理到现在的相当普及,但我国的预算体系与国际化惯例的责任会计还存在一定差别。如何将战略与预算有机结合起来是首要问题,尽管都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进而逐步落实规划。
2.2相比国际惯例管理会计在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对会计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也包括管理会计,改革后的会计制度进一步趋同国际会计惯例,但与国际管理惯例相比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不同步
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用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的很多方法体现了管理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1)模式的要求与现实情况不相符。例如,使用简单回归方法来分离间接费用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要求是产品品种应保持不变,这在企业经营中是不可能的。
(2)定量模型和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无法成立。例如“保本分析”,它的前提是“单一产品”,作为理论分析的概念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企业的产品是单一的。
(3)有些方法和技术仅属于纯理论的研究。例如数学分析模型、规划模型以及矩阵代数模型,由于所需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难以理解,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
2.2.2管理会计需要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即使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也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等问题, 其应用水平仅停留在事后算帐的高度,缺乏进行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能力。同时, 我国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较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中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得到利用,如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等。在实际运用中,这些方法若手工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计算机可以快速正确处理大量的复杂数据,因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2.3管理会计尚未得到我国企业的普遍 重视
虽然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但因改革方式没有模式可供借鉴,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全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不够标准和规范,企业管理会计的环境还有待改善。不少企业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建立管理会计的积极性较低,势必会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开展和进行。这种差距的形成源于我们长期没有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
2.2.4我国管理会计缺乏系统研究
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机构来研究指导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又缺乏一支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师团队,而且管理会计也没有被各种学术、职业组织机构作为重要的工作议题,因此也无法对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展开。为此,我国应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尽量克服当前组织上忽视管理会计、研究脱离实际等方面的缺陷,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相结合,尽快成立专门性的全国管理会计研究学术的组织机构,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健康发展。
3.管理会计惯例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启示
3.1建立管理会计实务基本框架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及其会计人员尚无一整套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不具备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系统自行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能力。因此管理会计要想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如何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尽快拟定建立管理实务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与管理会计的国际惯例趋同。
3.2 结合我国国情拟定一套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为进一步与管理会计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应从组织方面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来作为研究管理会计的权威专业机构,以便创办管理会计刊物,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项研究管理活动,同时根据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调整研究方向,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3.3开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问题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认识,是探讨和研究其他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管理会计准则是管理实践的依据和标准。因而,我国有关部门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要求,同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制定我国的管理会计准则。
3.4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者与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运用。管理会计需要采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提升企业经营决策者与会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研发管理会计软件以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使得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决策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经营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管理经济决策,进而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松年,钱嘉福.国际管理会计的范围和准则——国际会计探讨之七.
[2]王雪,张新梅.如何提高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农场经济管理,2006,(1).
[3]徐炳来.实现会计国际化之我见.经营管理,2007.
[4]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5]赵晖.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创新发展.会计之友,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