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中课文笔记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课文笔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课文笔记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28-02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特点,明确提出要在学生语文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上加大教育力度,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按照高中新课程的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强化以下几个意识。

一、文本解读意识

解读文本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和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作品的价值取向、表现手法以及构思和语言,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境界。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从人文角度出发,以开放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带给学生对语文的独特感悟与个性化体验。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对教材内容的用意与价值导向作细致、深入的分析与理解,用发展的教育眼光去对教材内容进行透析,做好应对一切教学事件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挖掘教材中体现的人文价值与教学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和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要注重语言运用训练,将语言运用的训练提升到一个人文的高度,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课堂互动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说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与文本内容、作者以及教师间的多方对话,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心灵和思想的活动。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起学生与其他各方,尤其是与作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并形成一种思想层面的交流。语文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应该作为一个中间人,让学生和文本内容通过教师展开实质性的对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作为学生的激励者、点拨者、引导者与启发者。开展学生和教师以及文本内容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能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互为主体。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为一个“动”字。这样全方位的有效“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

语文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不是简单地追求活动的频繁,也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气氛活跃为判断尺度,而要充分考虑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构建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关键在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及个人见解。

三、拓展延伸意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有所发展。课堂拓展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最具生命力的部分。语文不仅是读书、识字,所以对语文教学进行拓展十分必要,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与发展。

教学中应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立足于课本,联系对比,由此及彼,化有限为无限;要有充足的背景材料,适时引用;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总而言之,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

四、质疑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在注重学生判断、感受、观察以及分析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同时,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使他们对语文学习、问题思考的兴趣与探究意识得到增强。不要否定学生对于事物的质疑,相反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中不合常理、常情、常态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质疑、释疑中的曲折、反复、失败与成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首先要求教师结合阅读文本,设计出能解答文本核心内容的“钥匙”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究,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空间;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再次,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同时,探究能力的培养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意识

高中语文《课标》还指出,对于语文课程评价不应当只是作为反应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标尺,更应当将其作为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进行完善的一个重要参考,以此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了语文教学评价是多向的师生互动评价的性质,注重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地对其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对自我的判断和评价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反馈给学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生活应用意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多以“读书识字”为主,这在一方面的确使学生的某些能力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却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实践与应用受到了阻碍。要改变这样的教学局限性,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需要将教学场所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地方,让学生面对社会、面对自然,加强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增强自身对生活的感悟,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转机与挑战,要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必须要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教学意识,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置。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来,从而提高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趣味的东西或者问题往往兴趣会比较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课堂氛围自然也会更加的良好。比如说,老师在进行抛物线教学的时候,可以将篮球投篮加入进去,并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兴趣盎然,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注意其启发性,学生在思考的时候便会有一定的疑惑,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为了一个问题进行争论,这样学生的交流也会增多,学生的思维也很容易得到开发,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会愿意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探究性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灵活性比较强的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灵活,很容易学会一类题的解法。

3.问题设置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度性。教师在进行课堂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数学科目的特点进行,保证课堂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度性。适度性指的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仔细的分析教材,这样设置出来的问题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和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还能够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度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太大,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其针对性便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和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有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好的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4.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论文教师的评价比较积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便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待学生回答的答案,并进行合理的评价,绝对不能在学生回答完之后不进行任何评价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启发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加的全面,若是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该马上批评,而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鼓励其学习和改正。

二、避免提问的误区

1.忽略学生思维过程

有部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往往会大量的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记忆性的内容,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锥体柱体的体积公式等。诚然,这样的提问是必要的,但不应为成为课堂主要的提问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踊跃、班级回答问题的气氛比较热闹,但太多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率的提问并无实际意义。

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好坏,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提问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提问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那么这样的提问不管怎么热闹,它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方面,对于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维活动时间,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并注意及时的鼓励与提示,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思维环境;同时,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追问你这样回答的理由是什么?你用什么来支持你的答案?如发现不足,就可问如何修正?这样通过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修正、归纳、总结,就会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是否清楚、依据是否充分、推理是否正确。只要能长期坚持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就一定会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理答未能深化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应该是对学生应答的评价、补允、修正、拓展、提示本质等。但有部分教师在理答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对学生做一个很简短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很好”或是只简单的关心结果的正确与不正确如“同学们,你看他回答的对不对?”“对,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样做”,“不对,那正确的是什么?”。以上这些言语,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理答的非常好,但实际上,作为教师的理答,理应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不仅要指出学生的对与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对问题的拓展、延深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得到升华与深化,使学生知道知识的迁移以及融会贯通,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篇3

一、由易到难的处理

在学习中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能够脱口而出时,说明问题没有什么难度,作为老师不要放弃追问,我们可以顺着原来的思路将问题逐步深入下去,使学生的认识随着老师的追问而逐步深入化,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深入思考问题。这种先易后难式的提问,往往能引领学生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二、面对问题卡壳、不够全面时的处理

在学生回到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表达不畅、语言终止,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此时,作为老师要有耐心,针对问题在思考方向和学习方法方面加以具体指导,可以进行相关提示,也可以由其他学生进行接力补充,在相互补充中,使学生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最终得到正确完整的答案。和谐的氛围下不仅解决了学生的思路问题,而且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面对问题跑题时的处理

学生的审题与判断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兴趣为标准,有时回答问题会跑到题外、课本外,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因势利导,采取灵活、机动的应变措施,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可以让他再读读课文、想想问题,这种边读边认真思索的方法,往往能帮助他找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学习上的兴趣。

四、面对问题冷场时的处理

问题冷场的原因往往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理解不通或理解不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这时,作为老师就要想法将问题化难为易,将坡度放缓换一种浅易的说法,这样易于学生理解,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指导小组学会评价

在小组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引导小组学会合理评价,小组往往在评价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才能产生碰撞,才能被激活,在评价中产生质疑、辩论,从而产生对抗,引导学生在评价上下功夫,学会评价才能激活课堂。

篇4

目前,老师在课堂上多用传统教学手段,如“填鸭式”和“满堂灌”,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基本都按照高考的答题标准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来锁定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目标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与传统的主要靠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应通过师生互动和开展探究学习等方法,将教学要点设计成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另一方面,关于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遵循全面和渐进的原则,设计循序渐进的探究题,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逐层深入,靠学生和小组间的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再巧妙及时地加以引导,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方式有差异,学生并不可能只依靠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与探究就可以达成学习目标。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有其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才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

二、教法陈旧,应融合现代教学工具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受语文高考题型的影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讲授的方法来讲解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模式。课堂教学中,“牵牛式”的提问有余,“开放式”的设计不足;“自以为是”式的课文剖析有余,“举一反三”式的能力训练不足。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必然的趋势,教师要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和图像资料都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不仅增添了丰富的教学资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性和生动性的基础。

当然,多媒体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但它不能代替老师的主导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课件上课让学生对课件产生依赖感,学生忘记了自己学习的最根本目的是学知识,而不是欣赏课件。学生的思维被课件统一,师生双方缺乏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很多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而综合、概括、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课前预习和课后活动相结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让学生强化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将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有机融为一体,这也可以称作是一种立体教学理念。而在课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仅能舒缓学生的身心,而且能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补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课前预习和课后活动相结合,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篇5

第一、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更新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观点。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紧跟时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探索打破常观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与国际大都市相接轨的、能卓有成效的、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就要遵循“要克服一个怕字,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用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独到性的见解,不走老路而另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

留守在农村初中教学第一线的思想政治课的大部分教师,正艰苦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学习兄弟学校、特别是已有创新教学成果的学校的先进经验,以充实自己;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收集国内外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摒弃惰性,树立创新意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的。否定之否定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创新要勤奋,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惰性是创新的绊脚石。教师只有克服惰性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或专项实践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必须及时充实教师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问题。,“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开拓精神的养成,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源,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就目前情况来说,绝大多数的农村初中政治教师还沿用着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关部门曾指示,政治教师可以阅读上级下发到学校的文件、学校给予政治教师订阅二份以上政治刊物,这在基层学校,特别在农村初中学校是很难实现的。

第三每年教育部门都要组织多次时事形势讲座和教学模式的研讨活动,这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充电机会。但农村初中的政治教师是很难也很少能参加到的,因为大多数通知在基层学校没有得到落实。还因为由于交通的原因部分教师无法参加活动,而失去学习的机会。网络学习是给政治教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网络研修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想方设法增大现有政治教师的知识面、提供他们的信息量,是改变目前农村思想政治课落后状态的紧急而有效的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2

一、课例教学过程

展示生命之环夜景图。这是哪里?抚顺。我们的家乡有何美名?煤都。

是的,抚顺因煤而兴起,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能源问题》吧!

首先学习第一个问题能源与能源分类!

1.能源与能源分类

问:什么是能源?地球上都有哪些能源呢?

1.1能源: 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展示各种能源图

问:这么多能源,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呢?

1.2能源分类:

(1)按能量来源分:①太阳辐射能 ②地球内能 ③天体引力能。

(2)按利用状况分:①常规能源 ②新能源

(3)按产生分:①一次能源 ②二次能源

(4)按再生能力分:①非可再生能源 ②可再生能源

过渡:问:中国哪种非可再生能源使用最广泛,哪个省储量最丰富?提问:学生回答:煤,山西!下面让我们回归教材,请同学们翻开地理必修三,翻到40页,来学习第二个问题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2.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2.1山西省煤炭的开发条件?

(1)有利条件(三大条件)①能源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③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不利条件(运输与水)①外运能力不足 ②水资源短缺

2.2山西省煤炭的利用状况?

(1)煤炭基地建设(三大举措)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2)煤炭综合利用?

①措施(三大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煤-电-铝(炼铝动力导向型工业需大量火电)、煤-焦-化(焦炭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需大量煤炼制)、煤-铁-钢(钢铁冶炼徐大量煤)三条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②结果: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3山西省煤炭开发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1)问题 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

(2)治理措施

①生态破坏: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复垦,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②环境污染: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三废”的治理,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的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区域能源开发的分析方法

区域能源开发的分析方法:1.分析能源的开发条件2.分析能源的利用状况3.分析能源开发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过渡:展示柴静和《穹顶之下》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

学生回答:柴静

师:这是原央视著名记者柴静,柴静也是山西人,她一直非常关心中国雾霾问题,并自费拍摄一部纪录片叫《穹顶之下》,中国严重的雾霾问题与中国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是直接联系的,我在想能不用一种清洁能源来代替煤的地位,从而减少雾霾呢?那种能源最合适呢?

我立刻想到了天然气,也想到了中国著名的能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下面来复习第三个问题能源的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让我们再次回归教材,请同学们把必修三翻到82页。

3.能源的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3.1中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状况?(调配的自然原因)(2)中国大力开发天然气原因?

(3)中国天然气生产区和消费区有何差异?(调配的经济原因)

原因1: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原因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原因3: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但能源相对贫乏 ,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因经济水平限制, 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2中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影响?

(1)西部(调出区) (2)东部(调入区) (3)两区协调

①能源影响 ②经济影响 ③社会影响 ④环境影响

(1)西部(调出区) ①能源影响:促进能源开发 ②经济影响: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③社会影响:增加就业机会④环境影响:利于环境保护

(2)东部(调入区)

①能源影响:缓解能源短缺 ,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经济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③社会影响:增加就业机会④环境影响:改善大气质量

(3)两区协调

提高能源利用率, 将西部能源优势与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 缓解沿线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过西气东输的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区域能源调配的分析方法

区域能源调配的分析方法:

1.能源{配的原因:(1)能源分布状况(调配的自然原因)(2)能源消费状况(调配的经济原因)

2.能源调配的影响(1)调出区(2)调入区(3)两区协调

①能源影响 ②经济影响 ③社会影响 ④环境影响

今天我们学习了能源问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区域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区域能源问题分析方法:1.分析能源的类型和分布情况2.能源开发(分析开发条件 、利用状况、开发的问题与治理措施)3.能源调配(分析原因、影响)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说过那些开发或调配的工程呢?

学生回答:南水北调等

问:水是资源,那么能源与资源是怎样的关系?能源问题的分析方法适用于资源问题不?

篇7

高一语文学习十要求一、学习十要求: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二、具体要求: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1、开口说准常见的字词读音,并坚持学会说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

2、掌握常用汉字部首的形和义,学会辨识并消灭作业及作文中的错别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见词语(成语)和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要确切、得体。

5、正确使用标点,熟记课本中的相关文化知识。

6、能分析单句的主要成分,了解几种常见的复句。

7、注重书写练习,练就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

(二)优秀诗文勤记诵

1、早读时要多读书,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小学阶段背诵过的诗词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全部再作为早读课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

2、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

3、熟读并识记至少50首唐宋诗词,100条名句。

(三)报纸杂志常翻阅

1、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

2、欣赏报纸杂志中一些文章,甚至标题,如《中国青年报》、《南京日报》、《语文报?高中版》、《作文点评报》、《读者》、《中学生》、《语文月刊》等。

3、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习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四)看书买书做书虫

1、努力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克服惰性,陶冶情操。

2、开阔自己的眼界,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多逛书店,学习课外知识。

3、做一只“书虫”,丰富自己的小书柜,有条件可以配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语文演义》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方面的书。

(五)语文笔记贵坚持

语文笔记自然有许许多多值得记的东西,如: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可包括同学写的优秀作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

(六)课外练笔不放松

1、多写作,勤练笔,有模仿,有创新,力求“思如泉涌”。

2、练笔的题材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

3、全班传阅,交流经验。

(七)生活处处皆学问

关注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因为它们往往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另外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八)他山之石把玉攻

1、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相互探讨。

2、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3、借人所长,为己所用。

比如其他同学的作文,应该多借来看看,尤其是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

4、其他同学的笔记也应该经常借阅,你一定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使你获益良多的知识。

(九)基础知识早复习

1、熟悉并了解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考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2、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长流水,不断线”,贯穿整个高中学习过程。

(十)课本学习贯始终

1、坚持课前预习,把握专题及课文最基本的信息,并加以理解。

2、课后坚持整理课文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包括写作素材,汇编成基础知识集。

3、重温各个专题的学习要点,围绕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4、揣摩体味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高一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一、重视教材、预习到位

在经过中考之后,都有这样一个感悟,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分度不高,差别不大,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

殊不知,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们即将使用的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这确实需要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

二、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我们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编著理念相对超前,道德说教相对减少,而人文因素相对增加;二除课本之外,还有读本,阅读量较大。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三、精积细累、咬文嚼字

从高一就达到一个共识,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举个例子: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高一学好语文的三多方法一、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二、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57

语文是我国课程设置中的最基础学科之一,而初中语文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初中语文不但是对小学语文的继承,更是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学,课本上的文言文选篇更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体现,学习文言文是我国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文言文教学是必须引起教师与学生重视的重要学习版块。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采用的词汇、语法等都是古代的形式,与现在的普通话有较大差别,因此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些许困难。文言文的讲解通常存在枯燥无味的情况,学生没有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不到位。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文体,希冀对相关任课教师有些许借鉴作用。根据自身的授课经验,我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授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授课。

一、端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要想高效地进行文言文授课,首先需要教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重视,只有端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态度,才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授课,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初中是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文言文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时期学好文言文,不但可以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接受高中文言文教学,更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不仅对以后接受其他方面的语文学习有重要的帮助,对理解古文、掌握古代知识、阅读古代文学等也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任务,而其中文言文学习就是一个重要的版块。教师可以将本学期的几篇文言梳理,同时对“文言文”做整体介绍,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不至于学习的时候一头雾水。同时,强调文言文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同时,要对课堂纪律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纪律就需要认真执行。

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如《论语》中所言,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第一导师,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而言,若是在开始阶段就使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那么学生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都会很容易理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呢?

首先,多让学生阅读文言文。因为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古文中的精品,其语言与思想都具有代表性,学生阅读这些篇章,不但可以了解过去的语言系统,也可以理解古人的思想,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文言文,虽然其语句会比较拗口,可是读熟了,读懂了,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理解其魅力。

其次,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是当今课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具,它的便利性不但可以节省板书时间,更可以拓展充实课堂内容。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更可以适当地活跃课堂氛围。一方面,古文的词汇语法与当今语言系统有很大区别,需要学生对其进行辨别。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标准音频,让学生借音频对课文中的字进行读音纠正,对句子正确断句。另一方面,因为文言文授课容易枯燥无味,课堂的学习氛围比较低沉,这时候,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新课改后,学校的教育理念发生改变,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授课理念可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存在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讲授文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步步推理,从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给学生提供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指导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虽然文言文极其重要,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指导文言文学习,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重视每篇文言文,对每篇文章都进行认真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对于普通初中学校而言,中考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授课时候就会出现“中考考什么,课堂讲什么”的情况。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意中考考点,更要注意对文章的全面讲解,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一般而言,文言文的授课,首先需要学生对重要的文章进行熟读背诵,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每句话具体到每个字词都能掌握其具体意思,对文章整体的翻译能够做到“信达雅”。当然,这些仅是新课堂三维目标之一,即“知识与技能”目标,除此之外,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而理解文章的情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68-02

课改之风吹遍了各阶层学校,高中语文新课程也已开始推开。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高中学生应该怎么学语文呢?

1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

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她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我们说话、我们写字、我们阅读、我们作文,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语文,似乎是在教诲人去如何完成那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

2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新教材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的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如果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真正成为了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3必须持之以恒地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同学们进入高中后,首先,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在听老师示范朗读,听电台的广播以及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你学好语文。朗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控制声调的高低,最重要的要理解课文的词句,边读边思索,边读边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得好,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

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有关知识点、运用实例、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例题、病句典型、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写作技巧、阅读要领、错别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义显著不同等等,这些都永远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

4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以便提高自己立足社会的综合素养

篇10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1. 给学生个支点,让他们学好文言文。这个支点就是一本《古代汉语字词典》、一本语文书和一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这个支点的建立,可以帮助同学们自主学习文言文,同学们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找到成功的感觉。比如,在教学《苏武传》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这句话对学生来讲很难,但是借助参考书,学生自主研讨,划分了句子成分,找到了像“‘以中郎将’是介词结构做状语,‘匈奴使留在汉者’是定语后置句式”这样的一个隐含的句法成分规律之后,学生能够很快给出正确的翻译。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尝到了甜头,自然地提高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不仅重视文言知识,更要注重文章内容,灵活设计课堂。比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我给了学生自导自演学习文章的机会。自导自演时,加深了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也让学生牢记了烛之武这样一个“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的经典人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的阅读兴趣。

3. 小组竞争,强化阅读兴趣。小组竞争阅读,竞争翻译,这些竞争机制的引入让学生们不断地体验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让同学们从“怕”文言文,到“爱”文言文。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文言文阅读,同样,也适合其他内容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学生能够通过三年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读懂浅易文言文。基于这样一个要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讲授。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学生很茫然。

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以课本为基础,多读、多诵、多背。课前诵读是每一节语文课的必修内容,学生们放声朗读,给整个课堂营造了一种非常好的文学氛围。大约4分钟的文言文阅读既不会影响正课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坚实的文言语感。

2. 语法教学经常化,语法学习主动化。所谓经常化,是指无论是讲读课还是习题课,只要是文言文阅读课,我都会带领我的学生们温习语法知识,不断地补充我们的语法基础知识功底。所谓主动化,是指多给学生时间,多给学生机会,多让学生锻炼。对于一些难点较多的句子,教师应当给予点拨,对于一些语法简单的句子,学生应自主翻译,不懂得地方相互研讨。这样,将语法教学渗透到日常学习当中去。

3. 实词、虚词总结规范化。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上或课下的时间总结课文当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时还会颇富创造性地给学生拓展延伸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