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劳动教育案例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劳动教育案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劳动教育案例

篇1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是教育的第一要义。而缺失或拒绝劳动教育,在“成人”上是要打折扣的。这样的道理恐怕没有家长不认可。可为什么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传统,就有家长质疑呢?这应该是“功利意识”和“狭隘成才观”使然。在有些家长心目中“成人”教育重要,但要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体验,还要让学生花费时间,那就不行了。于是,“时间不够,耽搁学习”成了理由。果真如此吗?劳动3天就会“耽搁”学习,又能“耽搁”多少?笔者找不出科学的依据,成都20中多年来的实践也没有此类案例。因此,这种担忧真有点“杞人忧天”。

有人曾感慨,为什么我们的某些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就业了,又须‘回炉’”?这种现象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囿于知识一隅不无关系。有的高中,一些学生本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甚至是参观考察活动,早已经“被忘记”了。更有甚者,某小区为了给高考的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竟毒死了一池塘的青蛙。这广受诟病的案例让我们警醒,当生命不被尊重,优秀永远都是浮云;劳动和传统不被尊重、书本以外的广阔世界不被尊重,优秀同样是浮云。“高考”早已走下了神坛,“一切给高考让路”的思维也早就受到了质疑。连学生对这种“过分关心”都不领情了。有考生说:“过分的关心增加了我们的心理压力,全社会这么照顾,如果考不好,能对得起谁?”

话又说回来,即便高考制度改革持续进行,高中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很重,成都20中自然也不例外。此时,让学生暂且放下书本,走出教室,放松大脑,舒展四肢,对困于书城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解脱。这有什么不好?而且,我们欠学生的活动时间又何止3天。

成都20中的现任校长说,要通过劳动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星空,也关注大地;关注学业,也关注生活;关注能力,也关注责任。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做事的智慧、务实的态度。当年的校长说,就算是少考几个北大清华,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要把这件事做下去。这是怎样的胆略、胸襟和气度!由此可见,优秀传统需要传承,更需要坚持。

令人欣慰的是,即便学校对打扫的要求越来越高,多数学生还是和学校站在同一立场。有学生说:“三天时间看上去有点长,但只要自己安排好学习进度,没什么影响。”还有学生说:“劳动课累是累,但感觉还是收获了不少。”这不由得让笔者感慨,和学生相比一些家长的眼界就有点狭隘了。这三天,在有的家长眼中是多么的漫长!好在这样的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支持,据报道,某班班主任通过QQ向全班家询意见,有34位家长回复,其中有28位家长没有异议。

国外这样的劳动体验活动也很多。英国学生上初中时就开始学习职业技能,不仅学士,就连硕士、博士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的Orgo之夜,有机化学专业期末考试的前一晚,游行乐队会冲入图书馆演奏,“影响”集中精神的学生,告诉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别的生活。这都值得我们借鉴。

篇2

一、坚持学习,常记岗位担当,提升校长管理水平

1、坚持做善于学习的校长。学习是智慧的源泉,一年来,坚持阅读教育教学和人文科技方面的书籍三十多本,经常翻阅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关注主流教育媒体和著名教育人的微信公众号,参加校长智库组织的为期一年的校长高端研修班线长课程。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经常将好文章推送给中层干部和组长们、青年教师们。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民法典》、《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的宣讲。

2、坚持做敢于担当的校长。软肩膀扛不起硬任务,领导干部一定要敢于担当。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和矛盾,我带领班子成员,凝聚全校教职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多方争取资金,改造美化了读书长廊,建设了新的智慧录播教室,更新了26间班班通设备,构建了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

3、坚持做有“人情味”的校长。校长是学校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校长也是学校情绪最重要的管理者,为此,在各类活动中,既注重仪式感,又注重减轻师生负担,要求管理干部要站在学生和老师的立场上常想想,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遇事敢于担责,不埋怨、不指责,让干部和老师敢于做事、不怕犯错;真诚团结同志、实心关爱同事,指导工会积极开展教师暖心工程和健康工程,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

二、坚守初心,常讲立德树人,打造五精教师团队

1、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精诚团结、精修师德、精湛教学、精心育人、精锐卓越的“五精“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建设,树立共享共成共荣的意识,通过团队互助赛课机制、“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教学共享机制、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建设、年级组文化墙建设等形式,增进教师情感,形成育人合力。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教师百日读书”活动、“班主任共读一本书”、青蓝学院经典共读及读书分享会、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以及举办 “教研论坛”、“德育论坛”,评选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线上教学先进教师等形式,引领影响教师观念转变、思想提升。通过法律法规学习,师德模范事迹学习、师德违纪案例通报等形式,增强教师的纪律意识和底线意识。

2、着力推进主题教研,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这一年,继续深入推进三段式教研,采用课例研修的方式,围绕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教学活动,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校内校外教学观摩研讨相融合。教研组近二百个教研美篇,形象生动地记录了一年来教师成长的印迹。借助一体化、第五片区牵头校契机,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一年来举办了三次市级层面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引导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本年度有10项课题结题,10项课题立项,二十余篇。教师教学竞赛获奖丰硕,先后有94人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学校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连续15年获得**市教育质量优秀奖。

3、着力推进外语教学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显。以**市初中英语基地校为依托,积极开展外语教学教研活动。承办全市英语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有二百多位英语教师现场观摩。借助市教科所英语教研员驻校的有利时机,深入课堂、专注教学、专业评课、扎实推进、成效明显。和高中联合开展多语种同课异构活动,有效促进初高中语种教学的交流互鉴。多语种教学在小初衔接领域首开先河,在**小学开设了四个小语种班,学生报名踊跃,一学期的教学成效得到校方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校园外语文化节成功举办,多家媒体持续报道,集中展示了我校外语教学的成果。

4、着力强化班主任专业培养,提高育人管理水平。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请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指导班主任,针对性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工作坊、团体辅导、案列研讨、经验分享、主题班会观摩、德育论坛、线上线下班主任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通过班级管理评价方式改革,推行德育示范班申报评选制度,提供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坚持创新,常抓质量提升,落实五育并举方针

1、创新育人机制,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学生能否成才从初中毕业并不能完全看出,为此我们树立了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理念。提出“分数是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升学率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的思想。着力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要求。扩大改造了“润心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落实“三预”心理工作要求,校园心理剧获得全市初中一等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市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常念安全底线,将安全教育和教育安全有机结合,将安全管理和安全考核相挂钩,将安全物防、技防、人防相统一,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健康。注重音体美工作,专项培训学科教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认真落实音乐素质新体系项目推进工作,积极开展全市范围内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学生展示、统一测评等形式,检测学科教学成效;通过举办音体美教研论坛,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专题研讨学校专项工作的推进。

2、创新德育评价体系,落实五育并举方针。进一步细化完善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协同育人、环境育人的“六大育人”工程,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方针,推行“尊重差异、缩小差距”的教学原则,创新育人模式,“成为更美的自己”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学校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构建三级评价激励体系和星级增值评价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细化为24项目指标,设立台阶式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突破自我,见证成长。推进劳动教育,制定实施《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手册》,将校园劳动、班级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等有机结合,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线上“叠被子能手”、“美食比赛”等活动,在八年级学生中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劳动职业体验活动,对项目成果进行评选,有23个项目获得一二三等奖,有15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奖。

3、创新班级文化特色,激励榜样示范引领。为推进班级文化内涵发展,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我们将班级管理各方面工作梳理为九大方面,出台了《**学校德育示范班评选方案》,鼓励班主任对照评选条件积极申报,学校经过评选程序,对通过班级进行挂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育人氛围。

4、创新管理手段,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学校乘势而为,抓住教育信息化2.0发展关键契机,积极申报并获评甘肃省智慧教育标杆校、兰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等荣誉。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成立了智慧课堂项目组、校园数字化管理中心、科技创新教研组等专职部门,有力推进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加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通过线上专家培训、线下课例研讨、微课比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利用钉钉系统的管理、直播等功能,创新学校办公管理新模式,多次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直播会议、直播课堂和线上讲座。以“AI教室、STEM课程、优学派课堂、名师在线”等项目为抓手,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教育服务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重塑评价方式、创新资源供给模式,全面加快了学校自身、片区一体化办学及对口帮扶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坚定信念,常思廉洁自律,保持党员干部本色

1、坚持群众路线,强化民主作风。 作为一校之长,在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带头干事。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独断专横,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从大局利益出发,秉公办事,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团结和依靠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办好学校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通过“我为学校献一策”网络问卷、“金点子评选“等活动,聚民心、汇众智,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2、强化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实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不以权谋私。注重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具体做到“四个结合”,即把教育活动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教育活动与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教育活动与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把教育活动与完善制度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四个结合”为学校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打牢了思想基础。

五、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1、随着学校办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面对新时代学校发展的使命担当,深感自身学习不够、能力不足。今后还需强化校长学习力、决策力和实践力,抓住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机,带领班子、依靠教师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路径的思考和制定,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11-0033-05

呼图壁县地处天山中段北麓。居住有维、回、汉、哈萨克、蒙古等25个民族,县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共有7个乡镇,22万人口,其中兵团8万人。县属小学12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7273人。如今,呼图壁县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为0,现在正面临着推进均衡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呼图壁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进展

1 改善了学校硬件条件

呼图壁县从2006年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当年,该县撤销县维族中学和县哈族中学,将其高中部合并到县一中,初中部合并到县二中,小学部合并到县二小。实现了“民汉”合校、资源共享。2007年,呼图壁县将比较薄弱的八所农村学校统统并入位于县城的第三中学(含小学),实现了跨城乡学校重组。2009年,县四中建成投入使用,县里又将五所乡镇初中合并至县四中。与此同时,该县将乡镇的大部分村级小学集中到原乡镇中学校址办学。扩建的或新建的学校,无论是教室、实验室,还是操场、食堂,条件大为改观,环境相当整洁。此外,全县已完成了农牧区所有学校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为全县所有中心校安装了取暖设施。这些工程的安排与实施,改善了农牧区中心校的办学条件。明显缩小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

2 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

呼图壁县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教育规划纲要,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呼图壁县教育发展2010-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走内涵式教育发展的路子,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力争在全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自治区人力资源强县行列。《规划》确定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思路、方案及具体措施。一是在项目安排上,将农牧区学校作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牧区学校的硬件建设,提高农牧区学校的办学效益。二是根据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做好县城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工作,保证县城居民子女就近入学,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三是坚持注重内涵均衡,建立合理的县域师资结构,整体提升县域内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根据规划,到2015年呼图壁县将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3 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呼图壁县共有教职工2069人,其中初中612人(少数民族188人),小学998人(少数民族387人)。按职称分,副高级职称教师479人,中级职称1148人,初级职称287人,无职称80人。为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呼图壁县制定了县城学校骨干教师与牧区学校教师双向交流实施方案,实施城区与牧区学校对口协作帮扶,每年由县城学校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牧区学校支教,牧区学校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少数民族教师到支援学校挂教学习。该县还建立了农牧区教务主任到县城学校挂职锻炼、县城学校教务主任到对口帮扶学校进行指导的交流制度。与此同时,县教育局还定期组织县城骨干教师送教到牧区活动。

呼图壁县重视加强对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2011年选派了3位民语教师到南京、上海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推荐5人参加自治区两年制骨干培训,还直接举办了由59位教师参加的为期20天的民族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该县制定了民语教师考核方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提高民语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办法,促进提高民语教学水平。

4 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

呼图壁县注重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县政府不向教育部门下达升学指标,教育局控制全县学生统考次数,学校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家长也有机会参与家校联系活动,配合学校素质教育,逐渐更新家教观念。每年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分成督查组,采取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的形式,定期对学校进行普查或抽查,有效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蹲点调研组了解到,呼图壁县小学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小学高年级每日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1

1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天然优势

1.1 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

新课改之后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整合了相当多的内容,以必修部分的信息基础为例,不仅仅有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本位的内容,还蕴含了历史、时事、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加入不仅仅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给德育在信息课程中的渗透提供了内容基础。

例如,在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第一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节的第三部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分内容以思辨的形式带给学生我该如何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时候,如果通过合理地设计、巧妙地渗透自觉纪律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同时辅以部分案例加以说明的话,应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再比如,必修部分第二章《信息的获取》的第三节《文件的下载》一课中,这部分内容就给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主动抵制盗版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笔者在这部分内容中可以渗透以劳动教育以及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内容,不仅仅起到了德育的作用。同学们在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也会更加激起学习的激情,进一步促进学科学习的进步。

1.2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表现多样性使得德育渗透方式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学科无疑是中学阶段内容表现方式最灵活多样的。无论是传统课堂的黑板、教师、试卷,还是新课堂媒体的电子白板、多媒体机房都是信息技术课程常用的课堂媒体工具。多样的课堂媒体工具给予信息技术学科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一些相对死板、生硬的德育问题可以通过PPT、图片或者短片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从学生的多种信息获取渠道进行综合而灵活的渗透,达到目标中的德育效果。

1.3 多种学科内容互动渠道为德育提供条件

互动沟通渠道的多元性一直是信息技术课程所倡导的。在课堂中,虽然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向平等化、民主化走了一大步,但不得不说,当前至少在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尚未完全建立。这就使得师生之间在涉及到德育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学生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排斥心态,极大地降低了德育的质量。而信息技术学科鼓励师生之间的多渠道互动,师生之间可以通过BBS、微信、QQ、电子邮件等多元化形式进行沟通。在朋友圈中、在微信里、在BBS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直接的德育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地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互动。如果正确的进行把握,德育工作就能够在不经意间渗透下去,真正做到“随风入课来,德育悄无声”。

2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主要策略

2.1 巧设思辨话题,在思维碰撞中渗透德育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间段中,对人对事的看法已经逐步在每位同学心目中萌芽。同时,这段时间人生观、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强,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引导同学们讲出对人、对事,甚至对自己的想法、看法,并由老师跟学生一起辨别是非。所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巧设思辨性的话题,让学生们都讲出来并一起分析、探讨、总结,从而达到德育跟信息技术教学的双赢。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一课的辩论赛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一个“中学生是否应该有使用因特网的自由”的辩论题。并由支持正反方的同学分别自由组队。在这节课中,反方的同学就提出了“因特网成瘾”、自觉性尚未完全形成、网络中尚有很多不适合中学生查看的内容等观点。而正方则针锋相对,提出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知识面、锻炼自身的自觉性等观点。

在同学们阐述完观点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角色互换的环节。让正反双方改变自己的阵营,通过论述来维持原先的“反面”观点。通过课堂评价,笔者发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深刻领悟了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真谛,同时在合作辩论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在辩论中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也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更有几位同学通过结合当前计算机病毒、网络谣言等时事进一步加强了民主法制的观念。

2.2 巧设主题活动,明确目标渗透德育

篇5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04-03

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教育部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可以看出,培养素质全面、生动活泼的基础性人才,建设各具特色的学校,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中小学适应竞争、主动谋求自身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今,特色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校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元素。学校只有办出特色,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彰显学校的品质,提升学校的价值和声誉。自治区教育厅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普通高中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我区特色普通高中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试点范围、特色定位、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因此,准确把握特色学校建设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特色学校发展观,厘清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路,确保中小学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特色学校的内涵

一般来说,特色是指某一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有专家认为,“特色学校”则是指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或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并能够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的学校。特色学校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独特性,即在共性基础上创建的学校整体的独特个性;2.优质性,即优质是个性的基础,个性是优质的外显,特色学校是优质学校;3.稳定性,即特色学校的特色是稳定、成熟的,在一定时期内得以保持和可持续发展的;4.文化性,即特色学校具有显著的整体文化,并且这种文化得到社会认可,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国外,特色学校一般是指“好学校”“品牌学校”,如著名的英国公学,作为一所私立中学,其以培养的学生具有“绅士风度”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英国古老文化的堡垒”。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特色学校”既非专指某种专门学校(如艺术学校、外语学校等),也不是那些“贵族学校”;不能把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混同。我们必须把握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事实上,从概念的外延上看,学校特色包含于特色学校内,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的子概念,反映了学校的局部性特点,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初级阶段;而特色学校是指学校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特点,是学校特色的发展方向。

二、特色学校创建的原则

(一)长期性原则。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从明确和形成学校特色做起到成为特色学校需要经历抉择、阵痛、反复的磨难。事实上,学校的特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内涵,不断选择与修正。

(二)阶段性原则。特色学校是基于共性,在传承本校优良传统、顺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创建的。一般而言,特色学校发展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办学规范、文化建设、特色凝练;特色发展也要经历“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三个层次。

(三)整体性原则。特色学校创建要以学校整体改革和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创建特色学校不是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发展几个特长项目或者争取在某一领域学生获奖多一点,而是坚持面向全体与培养特长并重,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并重原则,为全体学生搭建均衡发展的平台,做到“点面结合”。

(四)校本性原则。特色学校创建要站在学校的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准确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应基于学校,着眼学校的长远发展。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深入、全面的校本论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目标一旦确立,就应成为全校师生持久的共同追求。

三、国外特色学校若干案例简析

(一)英国:伊顿公学

伊顿公学是英国著名的贵族子弟学府,由亨利六世创建于1440年。毕业生中产生了19位首相,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7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世界名校,代表着英国“绅士文化”,是“精英的摇篮”。古老的建筑、庄重的黑色燕尾校服、等级分明、“伊顿公学口音”是该校的显著特征。

伊顿公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该校“五项原则”指导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及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信、热情、宽容、团结、正直、沟通合作的品行以及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里特校长称:“很高兴本校的学术水平不是英国第一,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这句话值得中小学校长深思。

(二)前苏联(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

也许多数人对这所学校的名称不熟悉,但是如果提到苏霍姆林斯基,很多人就会知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所学校工作了33年,其中有22年担任校长职务。正是他把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成为一所“快乐学校”。

时至今日,帕夫雷什中学依然秉承以培养人道主义价值、仁爱思想为目标。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实践劳动教育,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绿色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丰富学生多方面的的精神生活。学校坚守“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的教育信念,建立完善合一的学校-家庭体系,努力让学生成为热爱母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书籍的人,成为一个无私、高尚的人。

(三)新加坡:工商小学

新加坡工商小学是一所传统的华文学校,创办于1920年。2001年学校获得了新加坡生产力和标准局颁发的ISO9002证书,开创新加坡中小学获得该项证书的先河。谁能想到,这所学校在20年前是一所只有百多位学生的小学,如今发展成为拥有2000多名学生的世界名校。

学校以“给每个孩子成长的机会”为教育理念,坚持“学生第一,教师第二,校长第三”的利益顺序,参照企业化办学模式。学校将礼仪教育排在第一位,这和新加坡的社会评价体系紧密相关。在新加坡,评价一个人首先看重的是人的礼仪是否到位。他们认为礼仪教育是深入人心的、优化个人涵养的教育,旨在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四、创建特色学校的若干策略

1.观念先行。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必须坚定创建特色学校的信念(办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准备。特色学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一场需几任甚至是更多任校长的努力并且经得起历史和社会检验的持久战。

2.系统分析。特色学校建设不是拍脑子工程,不是见风使舵的项目。需要学校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学校的家底,结合外部环境条件才能做出选择。为此,学校要对生源情况(含学生家庭状况)、社区环境、师资队伍甚至是当地教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和走向作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从众多可能中筛选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需求。

3.稳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需从学校特色培育开始,切忌跨越、跳跃式发展。急功近利办不了特色学校。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形成民主、正义、公平的校园氛围,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特色学校创建工程。这里,研究制定科学的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并保持规划的相对稳定是工作的重要前提。

4.关注评价。特色学校不是学校自我吹嘘,也不是教育部门内部评定出来的。最有发言权的是家长和社会。只有群众和社会认可的学校才是真正的特色学校。正如上述的英国公学、前苏联的帕夫雷什中学和新加坡工商小学都是得到社会公认的特色品牌学校。事实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终极目标。

5.制度保障。既然特色学校的创建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位校长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制度保障和个人自觉就很有必要。特色学校建设发展规划一旦成为学校的共同奋斗目标,就需要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继任校长能够自觉、继续实施规划。否则,特色学校建设将难以突破学校特色建设的初级层次。

五、创建特色学校应注意的问题

1.重特轻规。不能为了“特”而忽视了规范管理。必须明确的是,特色学校建设是建立在规范办学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规范办学,就没有特色学校。如有号称德国最严格的学校之称的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就把严格公正的纪律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他们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从自我规范而来。

2.两极分化。避免在突出“特色建设”的同时忽视了自身“劣势”。特色学校创建是整体推进的,是“扬长补短”。虽然不能说各方面“齐头并进”,但也是先后而已,绝非“扬长弃短”、“顾此失彼”。要科学统筹,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两极分化。

3.处处开花。特色学校创建重在“特”字,“特”事特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把工作重心、主要资源投入到“特色”建设中,不能全面铺开,齐头并进。“处处开花”不仅难以达成,也会分散精力,影响特色创建。

六、创建特色学校的建议

特色学校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不论是在什么区域,只要是立足当地,努力达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最终都将办成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结合当前我区中小学办学状况,可考虑以下特色建设的方向。

1.快乐教育。在我国,读书被看成是件“苦差事”,有“苦读”“十年寒窗”之说。实际上,如果能够转变观念,把读书看成是快乐的事情,那么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国外的一些知名中小学(如前所述的帕夫雷什中学、英国的威坎伯阿贝女校)的快乐教育特色就很成功。在那里,学生自由而快乐地学习。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需要校长和教师共同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快乐教育。快乐教育尤其适合在小学和幼儿园实施。

2.精英教育。传统上,精英教育是我国的优势,可谓是“根深蒂固”。但这里所讲的“精英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英教育。首先,“精英”不单是指成绩好的学生,而是有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善于合作的人才。我区的一些优势学校、示范性高中可以向这方面努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83-02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法律素养的人才。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应当重视法制教育,改革那些与民主法制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制,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切实了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笔者对某中等专业学校的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回问卷的分析,发现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比较良好,积极上进是主流,但部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法制意识不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又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完善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要求学校“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实质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诠释和具体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它的基本实现途径。

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全部途径。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90年代又大力推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设置相关课程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教材也不够丰富,使法制教育成了配角。学校安排一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每周两节课,除此之外就是偶尔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笔者认为,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仅靠上述安排很难有实效。

因此,应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从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特点,除了增加劳动法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外,还要增加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学生容易接触的相关法律知识,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三、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当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为此,作为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1.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列举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由于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而案例都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因而案例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法律都是规范人的具体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法律解释得更加透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收集相关案例,还可以从法院收集已经审判过的一些案件作为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由教师做法条链接,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然后介绍具体的案情,再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在归纳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感悟,真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例如,在讲解扰乱公共秩序罪时,笔者列举了一个中职生犯罪的案件为例。首先介绍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然后介绍具体案情。张某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的男生,与本校一名女生李某谈恋爱。有一天张某发现李某与本校的男生王某关系暧昧,就责备李某不应该脚踩两条船。李某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张某非常恼火,在放学路上强行拦截李某,不让李某离开,并当众辱骂李某,情节非常恶劣。后来李某报警,张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否常见,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学生对这一案例很感兴趣,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之后再进行法条链接,详细解释《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具体规定。接着讲述本案结果,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向法院,法院经过审理查明了案件事实,认定张某犯寻衅滋事罪,考虑其有悔罪表现,所以判处张某管制六个月,张某没有上诉。随后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对张某犯罪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展开讨论。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都能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先归纳出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学生踊跃发言,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会触犯刑法,还会被法院认定为犯罪。大家都感到学习法律太重要了,法盲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2.组织学生观看庭审

组织学生观看庭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尤其是刑事犯罪案件,如果让学生观看庭审,效果将会更佳。有些罪犯也曾经在职业学校上学,他们在学生时代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低下,有些人甚至就是法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接受法律审判时一般都会悔恨交加。这些案例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身感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3.举办法制讲座

举办法制讲座,尤其是讲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笔者曾经举办一场有关交通安全的专题法制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每件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总结出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汽车越来越普及,但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并没有跟上,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都造成了巨大威胁。遵守交通法规应从我做起,通过专题法制讲座大大提升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纷纷表示不能再拿生命开玩笑,一定会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还可以邀请公检法等单位的专家或律师等社会各界法律人士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弥补法制教材内容的不足,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每一个听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的人的反应都是这样的:政治啊,就是洗脑说教嘛。好无聊,好枯燥。包括很多中学生,在说起上政治课的时候,都是一副这种课有什么好玩的表情。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案例,精美的图片所吸引而不是教材本身。那么,思想政治课程就真的像大家所反映出的一样,没有用处,毫无意义吗?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在中学教育中所承担的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企及的。

首先,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主要的德育和伦理教育的主要工作。相比班主任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教育任务就无时无刻不渗透着道德品质的影响。从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到社会伦理,社会公德,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存在着道德上的硬伤,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可能变成一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说,就是畸形的。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识主要都是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实施的时候,更多的是注意理论灌输,而忽视了一个思维的发散性。相对于高中而言,初中的知识点更加浅显和生活化,那么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意的是学生如何能将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重视的是学生如何能够适应成为一个优质的“社会人”。培养学生自主地认识世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数理学科的主要任务,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上同样得到体现。

第二,对于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除了因为在传统认知中是主要的德育工作的承担者之外,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具有主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更多的在于在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相应的知识教育,进行着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拿现在使用的教材(科教版)的内容来看,与之相结合的包含着环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内容。这些教育内容是其他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不可能同时承担的。教育内容之复杂、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的文科性学科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在学生普遍对于现在的班会课都不以为然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充满趣味的班会课少得可怜的情况下,与生活,与时事,与情感教育结合更为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无可厚非地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进行有目的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的主要推力,对于落实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素质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8

一条劳动育人的新路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新闻网、《东方教育时报》、江西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附小特色校本课程“开心菜园”的办学经验,南昌市的一些学校也派人到附小参观学习,“开心菜园”已经成为附小的一张崭新的名片。

“2011年,学校拆掉了一些旧建筑,空出了一块地方。学校处于城区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对如何使用这宝贵的600平方米空地,大家可谓众说纷纭。”校长余卫却有自己的想法,“把它开作一块菜地。我的这一想法一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有劳动课,学校的劳动教育培养了我对劳动的感情,对我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现在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城市里长大的,缺少许多与泥土亲近的童趣,甚至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当时网络游戏‘开心农场’很流行,我们学校也有学生玩这种游戏,喜欢在网上‘种菜’‘偷菜’。我们为什么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开心农场’呢?用劳动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敬畏之情,锤炼学生的人格。”余卫诠释了创办“开心菜园”的创意。

于是,附小面向五年级全体学生开设“开心菜园”校本课程,370多名学生每人都有一块“责任田”。“开心菜园”课程分课堂教学、种植实践和综合拓展活动三个环节。学校组织教师和菜农一起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到菜园种菜,聘请菜园专职管理员打理菜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拓展活动等,菜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也成为传承田园文化的大课堂。

多年来,附小把“德育为先”作为贯穿办学始终的一条红线,精心实施“四大工程”:生命教育工程、文明教育工程、科学素养工程、艺术修养工程,奏响了立德树人的交响曲。现如今,又创办了“开心菜园”,让学生在学习种菜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开拓了一条育人的新途径。

知行合一的大课堂

锄地、播种、填土、浇水……这些平时在田间见到的耕作场景如今被“搬”到了附小校园里,而种地的“主人翁”也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稚气未脱的小学生。2013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附小六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开心菜园”里收获自己上学期的“劳动果实”,欢乐的笑声在校园的上空飘荡。

“开心菜园”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成员涂宜梅介绍说,种植实践环节是“开心菜园”校本课程的核心环节,每个星期学生需要到菜园来学习一次种植技术,每个小组每天需轮流派一名成员到菜园来观察菜的长势。学校从附近农村聘请了菜农师傅担任学生的“种菜导师”,邀请有关农学专家来给学生讲解“蔬菜里的科学”。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要亲身体验从整地做畦、施基肥、播种、育苗、定植、施肥、浇水、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到收获的所有环节。学校设计了“时间安排表”和“我的发现问题卡”,各小组要记录种植日志,每个学生每周都要记录种植历程。与此同时,学校还将蔬菜种植延伸到家庭,鼓励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家庭阳台蔬菜栽培技术,尝试在家中阳台上用花盆种植蔬菜。

久居都市的孩子,对种菜有一种新鲜感,一听说种菜就有一种冲动。五(3)班郑隽驰同学《种植的乐趣》一文写道:“我们终于可以下菜地啦!眺望着校园右侧那一片我们的菜地,可以明显看出菜叶长大了很多,一阵微风拂过,犹如一片绿色的波浪在风中荡漾,好看极了!我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欢喜。”

“走进菜园,我快步走向我们的‘自由菜地’。绿色的菜叶好像一个活泼的绿色小精灵,在微风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仿佛在迎接我们的到来。我蹲下来,俯下身子,轻轻地用手撩开萝卜上的菜叶。前几天都在下雨,已经明显看出底下的萝卜凸出来了,泥土还是湿润的,菜叶上沾有几滴新鲜圆润的露珠。雨后,一股泥土的味道飘荡在整个菜园的半空中,舒服极了。”

五(4)班涂文欣这样回忆学习种菜的片断:“松土、播种、除草、间苗、收获……每次校本课都令我难忘。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移栽小青菜的那堂课。移栽的步骤是这样的:先选定一棵小青菜,然后握住根部摇一摇它,使它附近的土松一点,然后用力一拔,把它。再选定一个空位,在那挖一个小洞,大小大概和青菜差不多,接着把青菜放进去,把挖出来的土倒在它旁边,用铲子铺均匀,最后用手按几下就栽好了……”

有趣的是,五(1)班贺思晨同学把自己比作一名“都市农夫”,喜欢感受劳动的味道。事实的确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种菜的每一道工序都学得非常认真,非常有心得。

“开心菜园”的创办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经验借鉴,很多工作得从零开始。教学生种菜,首先得有教材,学校组织教师和菜农一起编写校本教材《开心菜园》,分上下两册。涂宜梅老师说,教材的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各种常见蔬菜的品种、特色及生长习性,掌握蔬菜的栽培技术,探究蔬菜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可以通过了解二十四节气等知识,规划、打理自己的“开心菜园”。“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对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把教材编成简单的种植知识汇编,而是创造性地把‘实践安排表’‘我的发现记录卡’、种植日志簿和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教材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涂宜梅老师说。凝聚着教师们心血的校本教材《开心菜园》,于2013年4月荣获南昌市校本教材开发一等奖。

教学时,老师常常将学生带到菜地,让学生在自己的“责任田”中进行实践和探究。在教学实践中,附小以“开心菜园”为媒介,把种菜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菜园里的种植实践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素材。让学生坚持写种植日志,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细腻丰富的情感,学生写作文时不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学校专门举办了命题作文比赛和优秀种植日志展览,让学生们分享在“开心菜园”里的体验和感受。又如美术教师很多时候会把学生直接带到开心菜园去上写生课,学校还开展全校性的蔬菜写生比赛。

再如英语课上的单词学习,每学习一个关于蔬菜的单词,学生们总能“牵”出一串相关的单词。“开心菜园”的主题墙上就张贴着各种蔬菜的英文名称,能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英语。

数学老师则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分配各小组种植的蔬菜,各小组还要比拼哪种分配方法才更为科学和合理。

科学课在讲授“植物的生长变化”“食物中的营养”等章节的知识时,常会结合大家在菜园里的实践,让知识学习生活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校本课程“开心菜园”的教学,十分注重教与学、知与行的结合,让理论与实践激情嫁接。殷芳老师的《青菜的定植》获南昌市综合实践说课比赛一等奖,涂宜梅的《我种植、我快乐、我收获――开心菜园种植探究展示活动案例》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等奖,她申报的个人课题《在开心菜园教学中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的研究》已顺利结题。知行合一的校本课程,成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大课堂,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收获的不仅仅是菜

附小举办的“首届开心菜园收获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涂宜梅老师介绍,收获节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种植活动征文比赛、菜园手抄报评比、菜园绘画比赛、菜园摄影比赛和菜园开放日活动,并会对部分收获的蔬菜进行展示以及举办菜肴品尝会。涂宜梅说,所谓菜园开放日,就是向全校的学生开放菜园,让他们参观菜园,了解菜园,激发他们对种菜的兴趣。一到开放日,特别让孩子们高兴的是,在收获节后,学生可以把自己种的菜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分享劳动的果实。贺思晨同学说:“回家后,我把三棵大白菜交给了妈妈,妈妈把它们炒成了一盘美味佳肴。我夹了一片白菜叶放在嘴里,啊――真甜!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蔬菜。其实,我品尝的不是白菜的味道,而是自己劳动的味道!”

是的,学生最大的收获不是蔬菜,而是成长。“在蔬菜种植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余卫校长高兴地说。

“原来农民伯伯种菜是这么辛苦,我们居然还这么浪费,吃不完的菜就倒掉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别人。我们其实心里都知道,可是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真正懂得。”五(3)班邓子怡深有体会地说。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了成长。家长们也高兴地发现,孩子们变了,变得爱做家务了,变得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自从孩子上了“开心菜园”课程,我们家的花盆都不是种花了,而是种青菜了。”

文化搭台,“开心菜园”唱戏。学校依托“开心菜园”, 组织开展了系列拓展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锻炼和成长的舞台。舞台的帷幕徐徐拉开后,学生们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诗歌《种菜的那些事儿》,激起了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根据种植日志记录的事儿,孩子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收获和乐趣。群口相声《蔬菜争功》,展示了学生们对蔬菜营养价值的理解。歌舞《井冈山下种南瓜》则把学生们种植蔬菜的丰收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都使“开心菜园”散发着浓浓的文化味。学校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演绎“开心菜园”里的故事,让劳动在学生的心里崇高起来。

篇9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31-02

小学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他特殊的特性,活泼但不稳定的个性发展就决定了班主任进行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生动性以及复杂性。在小学阶段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需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要从细微的方向入手。随着现今时代教育潮流的来临,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小学的班级教学活动迫切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个性建设,从而适应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寻求发展的过程。有效有趣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接受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更需要将大部分教育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教育中,进行适度的小学班级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最终效果。

一、小学班级教育与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对于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来说,其自身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直接影响着学生形成怎样的思想观念,所以,作为对学生起到重要引导作用的班主任,在新课程已经实施的今天,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向的全面发展,不但文化知识优秀,更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学生。在之前实施的教育中,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通过应试的考试,根据应试考试中的最后成绩,即一次成绩进行人才的选拔,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实际上只适合少部分人,并且这种古板的教育模式对小学的班级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平台。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大程度、很多方面都对学生产生了大量的消极影响,一味追求文化成绩的体制深刻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学生大约占到全国全部人口的15%左右,其中大约有85%的学生都在初中或者是高中毕业以后就选择了上岗就业,这样的具体事实实际上就对学生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勇于求新,敢于操作,需要结合我国具体的情况,立足于基础教育的实际,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教育,努力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能够为社会提供具备优秀的劳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并培养学生能够成为对国家建设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做出的能够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小学班级教育中需要掌握的“度”

1.把握教育的温度。首先,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需要掌握好教育的温度,具体说来就是“热度”与“冷度”。所谓“热度”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本着诚挚的情感真正地去关心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怀着平等的态度去尊重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接受并认可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品格、能力等因素。班主任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信任,与学生之间要经常进行比较真诚的交流和沟通,相信他们具备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在信任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能够取得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把心交给你。做到相互信任,在班级教育中产生“热效应”。同时,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具备的“冷度”。所谓教育中的“冷度”首先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作为班主任要保持足够的冷静,首先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反思时间,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检视的能力。然后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基础、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之后再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可见,掌握好“热度”与“冷度”,有利于“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的实现。其次,小学班主任需要针对犯错误学生具体的情况,以及产生的各种班级问题,采取有效的克制态度,不急躁、不发火。班主任要随时保持自我情绪的冷静和稳定,才能针对事件来了解学生发生的错误问题以及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找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在对班级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寻找合适的教育机会,最终找到最合适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班主任要确保做好家长的工作。随着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的日渐提高,班主任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时要进行定期走访家长的活动,通过与家长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能够对班级教育的相关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并让班级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在进行家长走访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进行班级教育的相关工作,也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控制教育的坡度。在进行小学班级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施行素质教育的新时代标准下,班主任开展的小学生班级教育需要做到“宽严”适度。针对小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要切合实际,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班主任指定的各种要求以及目标。同时,小学班主任在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审时度势,不能因为学生任何一点小事就开始小题大做,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针对部分经常爱犯错但是有没有自觉性的学生,教师需要保持冷静,做好细致的观察,进行适当的监控,只有了解了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才能正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因为经常出现各种错误陷入了孤立的状态时,班主任需要及时进行善意的批评教育,让学生能够冷静地自省,并在自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例如,某小学的班主任发现自己的一个学生经常出现上课瞌睡的情况,学生在课上睡觉首先会影响学生自己的学习,同时还会分散讲课教师的注意力,还会带动周围的学生陷入到疲倦的状态,不管是个人还是班级,这种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这位班主任并没有急于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学生最近经常出现上课打瞌睡的情况,于是班主任及时进行了家访,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学生经常会看电视到深夜,这也是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没有精神的主要原因。当家长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后,开始对学生看电视的时间进行控制。班主任通过与家长的配合,限制学生看电视的时间,让学生晚上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避免了上课瞌睡的情况。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出现各种状况时,班主任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对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帮助学生解决了根源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班级解决了消极的影响因素。因此,班主任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的坡度,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班级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挖掘教育的深度。在班级教育中,班主任还需要不断挖掘教育“深度”,着力提升学生自我意识具有的水平,引导小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性格以及优缺点,让小学生能够产生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己的主人,这也是班级教育需要达到的深度,引导小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开拓教育的广度。小学班级教育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对小学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规范教育、文化教育、理想教育、生活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思想上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同时注重学生自身积极性的发展,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还使学生能够通过班级教育实现自身的发展,达到能力的互补,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结合不同学生具体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长以及潜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潜力,实现优化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需要自身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还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属于小学班级教育重要的领导者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同时还需要有效地解决班级中出现的各种班级事务,因此,在小学班级的教育中班主任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基本目标,帮助小学生实现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含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18).

篇10

中学占地65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在校教职工113人,专任教师102人,职员2人,工人9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人,专科学历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38人。在校学生人,其中高中人,初中人,是县惟一的一所高完中。学生公寓、大型运动场、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系统等各种软硬件设施齐全。校园里,树木常青,花草飘香,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宽广的运动场地,精彩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感到这里是花园,是乐园,是学园。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有了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现有微机60多台。信息技术的推广,远程资源的利用,不仅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中学以“正身、明志、博学、勇健”为校训,以“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发展”为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教育为社会服务,教师为学生着想,学校让群众满意”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尊师爱生、敬业乐群、合作竞争、和谐发展”的特色校园精神,形成“以初中为根,以高中为干,以特色为花”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着力打造中学软实力,创建特色学校。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学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先后获得县“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单位”、“高中教育质量先进集体”、“甲级治安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科技示范校”、“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市“省级科研课题优秀参研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和被评为县“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奖”、“高中教育教学一等奖”、市“高中教学成果特别奖”等。

一、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情况

我校加大了各项管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教师整体水平和精神焕然一新。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师德修养、师德形象,使全体教师言行文明、勤学上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真正让教师文化迈上一个新台阶,并用良好的教师文化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大发展大进步。我校召开了教代会,强化民主管理,强化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我校在继续抓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好地突出教学常规的过程和细节的管理,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切实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期末考试之后,我校严格按照学校管理制度,奖优罚劣,兑现绩效工资。

二、教学质量的情况

学校的生命线是什么?就是教育教学质量。不管东南西北风,狠抓质量不放松,这是我校的一句口号。

虽然近几年来,我校的办学条件旧貌换了新颜,我校的校园文化也是亮点纷呈,这些改变了社会各界对我校的看法,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但是,由于生源素质等客观原因,尽管我校教育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但与县城中学及发达乡镇相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正因为存在差距,我们创建人民满意学校的斗志不减、决心弥坚。我校积极响教育局的号召,大张旗鼓抓管理,旗帜鲜明抓质量,现在我校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几年来,我校考上中考、高考均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打造出艺体特色品牌,成为县高中教育教学的一大亮点。

我校树立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本、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原则,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我校从广义上理解“质量”,那就是为了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好,后勤服务是高质量服务,任课教师有高质量的素质,校内各项管理要向高标准看齐。因为只有服务优、素质高、管理强,教育教学这项中心工作才有提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校加强检查的力度,常规教学一月一检查,对做得好的教师通报表扬,对不合格者当月处罚。加大检测的密度,各学科要求单元章节检测,九年级实行月考制,并加强诚信考试教育,严肃学风考纪,做到学生成绩没有水分。优化奖励的政策,实行多劳多得、优工优酬,对工作量重,教学质量高,管理效果好的教师以奖代补,激励教师出成绩,鼓励教师多拿奖金。对于高三、初三,我校从人员、时间、经费各方面予以倾斜。对于表现好,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我校实行重奖。通过这些得力措施,我们就是要达到一个目的:让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一流、内部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上乘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学校管理情况

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教育热点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着清醒认识,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

1、理直气壮抓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抓管理,促规范。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网络管理模式,即领导班子--教导处--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校通过召开“五会”,即班子会、教师会、年级会、班主任会、教研组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制定新学年工作计划和措施,很抓落实。

二是抓队伍,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抓好廉政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管理,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最大限度的搞好全校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抓教学,促质量。我校本着“优化资源,统筹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说课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提倡同科教师交流,逐步建立起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平台,创设区域性的发展大环境。

四是抓学习,促创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完善学习制度,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研教改和创新能力。

五是抓和谐,促发展。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建设平安校园。加强教育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全社会都能理解教育、关心支持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后勤管理,搞好服务工作

我校后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做到两个确保、四个力争。

两个确保是:确保校园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教学、办公生活用品的维护、维修、采购、保管、供应及时到位;确保学校财务管理规范、精细,账物相符。

四个力争是:力争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力争进一步完备服务项目: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力争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

我校加强后勤职工的思想建设,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本学年,我们要继续坚持并强化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育人原则,全面优化后勤管理。要让后勤工作人员树立“育人”的观点和“服务”的观点,后勤人员要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以身立教,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爱护公共财务教育、保护环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为了提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质量,本学年在后勤职工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落实后勤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以岗定人、以职定责、任务包干。要按照上级和学校的有关政策,从实际出发,对后勤各部门的人员实行科学定额、量化管理,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和“铁饭碗”、“大锅饭”现象。根据量化考核情况,在待遇上要分别对待,适应拉开档次,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同时着重解决部分后勤人员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学校要加大对后勤职工的管理力度,实行每天签到制、岗位责任制。

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完善后勤的各项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制观念逐渐加强,如果我们不强化法律意识,不严格依法办事,就会使学校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为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法律意识,对自己的管理部门、设备、设施,要经常检查,保证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等无任何隐患,防止出现因设施不全或管理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后勤工作的各种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和健全,使后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作中,要抛弃过去松散型的管理方式,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规范人,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体现依法治校、依法办事的原则。

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开源节流,勤俭办学。财务管理要本着"票款分离,节约开支,精打细算,从严掌握,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坚持各种用品的购买和其他支出的审批及监察制度,做到合理开支,杜绝浪费。财会人员对每一笔收支都要认真审核,当好校长的助手,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全。

(2)坚持财务购置的请示手续及核销手续。各部门需要购置物资,必须由各部门负责人上报行政办,提出购物申请,经校长批准后,由行政办统一购买,入库登记后,由申请人到保管员处领取。要严格核销手续,票据经采买、保管、主管负责人、校长签字后方可核销。

改善师生就餐环境,创建一流食堂。

(1)行政办要本着着眼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要求食堂承包人实行微利运营政策,通过转变经营思想、创新挖潜、成本核算、杜绝浪费、优化管理等措施,在微利中寻求高效益。

(2)加强伙食的检查与监督力度,并与防疫部门建立友好关系,严把进货、加工、销售三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师生食物中毒。学校要与食堂鉴定责任书,若承包人不服从学校管理,学校有权终止承包合同。行政办要经常对饭堂管理人员加强法制教育、卫生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要努力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领导满意。

(3)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保持就餐环境的优美和整洁。

(4)加强对校内服务部的检查力度,禁止过期、变质的食品、饮品出售。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校园内两个服务部及其所售食品质量及价格进行检查。

把安全防范工作放在首位。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安全防范工作的有关精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重点部门、重点地点严防死守,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把隐患坚决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工作、生活的安全。同时,要与各年级组及其它部门搞好配合,做好安全防范的宣传、检查和整改工作。

5、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中学主要建筑都是近几年新建的,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校内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基本各成一体,路灯、楼道提示语等方便学生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韵味。校园里绿树点缀,鲜花飘香。校园内,镌有言简意赅文字的校训、德育墙映现绿草花丛之中。温馨提示,感动人心;名人名言,催人上进。形式与内容的巧妙结合,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风景,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为了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我校将校园文化分成四部分: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生态文化。通过长期努力的工作,我校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良好氛围:教师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爱校园,讲文明讲卫生讲纪律讲节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出美化、净化、绿化、香化,欣赏起来爽心悦目,而且注重了校园内人文气氛的营造,使广大师生的精神情操得到陶冶。

我校确立了明确的办学目标。中学在“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把“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使学校工作整体上体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办学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逐步形成“爱生敬业,善导育人”的教风,“爱校守纪,乐学成才”的学风和“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校风。

四、教育投入情况

近几年来,上级加大对中学办学条件的投入,使我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餐厅、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全部是近几年新建的,教学楼维修一新,多媒体教室电脑配备60多台,投资80万元新修了男生公寓,附属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综合楼的修建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五、基础设备、设施建设情况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向规范化、现代化的目标快速迈进,学校克服经济困难,负压自强,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学校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届的支持。另一方面,学校通过确立精打细算、求真务实过紧日子的思想,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餐厅、学生宿舍的相继修建使我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我校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搭建师生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学校目前已有60多台电脑,配备了一个较高档次的微机室。目前,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设备为辅助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教育信息网,教师有效实现了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老师们利用多功能教室上课可以说是争先恐后。

六、学校队伍建设情况

我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团结奋进、务实创新、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学校把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了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把素质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理念结合起来,通过民主生活会、定期述职、校务公开等办法,广泛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大大增强了干部队伍在教职工中的威信和号召力。

我校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行风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先后组织教职工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的《义务教育法》以及县教育局颁布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定期举行评议教师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二是提升教学业务水平。为了深入落实新的课改精神,我校实施了“全员参与式”的校本培训计划,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在参观考察中提升,在案例分析中提升,在系列活动中提升。总之,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极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自身素质。在上级教育部门举行的各类课堂教学评比中,我校的教师表现出极大的优势,有多节课被各级评为优质课、优秀课件、优秀教案、公开课;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县级发表或获奖。

我校整合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过程。我们鼓励老师自学,让一批教师专教一门课,成为某学科的专职教师。我们不迷信“把关教师”,原则上实行任课大轮回,人人都有机会教毕业班。信任和压力,使许多老师勤奋工作,成了优秀的骨干教师。对教师的工作,我们一方面加强常规检查,规范教师行为;一方面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让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受打击。我们很抓远程教学,狠抓中考工作,对在这两项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老师和学生,实行重奖。

七、基础教育协调发展、规划布局情况

根据我校实际物质条件,依托社会各种积极力量,不断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质量,丰富其内涵,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营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开源节流,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八、目前存在的困难

1、资金特别困难:由于前期在学生公寓、运动场等建设和校园环境的改造过程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义务教育阶段债务化解后,目前尚负债高达180万元,每年单支付利息约需20万元,资金运转十分困难。经费问题成了制约中学稳定和发展的瓶颈。

2、高中招生困难:据市高中招生政策,禁止普通高中单独进行招生宣传,规定首先满足“示范校”招生,限定各校录取通知书发放比例等,对像我们一样的一般高中的发展特别不利。

3、教师培养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老中青”比例失衡,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由于种种原因,较成熟的骨干教师流失较为严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学科教师配套性差,非专业教师承担着其他学科的课程,如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初中部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课,教学质量难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