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市场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直销市场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直销市场分析

篇1

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能否顺利实现产品的销售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不再仅凭一纸文凭或技能证书,而要看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教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也提到,“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所以要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中职市场营销学生的新要求,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探索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市场营销教学应突出其实践性、可操作性,这不仅是一个观念,一个口号,更需要教师的身体力行和现身说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文化课转行过来,很少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营销专业训练。他们的知识储备先天不足,知识准备后劲乏力,即使掌握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仍缺乏实际技能。另有一部分虽然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但是他们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缺少社会实践经验,难免在教学中会出现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实践环节薄弱的局面。因此,从整体上讲,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性教学。

2.重理论,轻技能,教学重点出现偏差。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社会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能够胜任商业服务第一线的营业员和推销员。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重理论,轻技能,教师往往照搬大学的上课模式,把中职学生当成大学生来教,忽略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论理解能力差的实际情况,结果学生理论没学好,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3.缺乏足够的实训教室和场地,教学模式落后。近几年,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实训教室和场地,专业课教学中存在“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仍然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不能开展相应的技能训练。

4.专题活动少,学生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和途径。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教师认为市场营销专业除了课堂教育外,不能像机械、服装等专业学生那样进行课外技能训练,所以只能通过书面练习和单元测试等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这样学生感觉课堂上学的理论和技能无用武之地,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和途径,学习兴趣不浓。实际上市场营销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开展相应的专题活动来提高职业技能。

三、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中职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职业技能考核,所以专业课教师同时还承担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工作。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营销人员,教师既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没有学历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1)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双师型”培训,让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2)认真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使专业课教师积累实际营销经历和职业技能,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和考核。针对以前一些专业课教师对专业技能考核不是很了解,以致出现教学与考核出现脱节的情况,提前让专业教师自己参加推销员或营业员专业技能考核,使专业课教师对考核有较深刻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根据技能考核内容对教材做适当的取舍。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报考考评员资格证书,参与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促进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4)直接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和营销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来校举行讲座,向学生传授实用性技能和经验。

2.转变理论教学观念,注重技能训练。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高级营销人才,而是培养能够胜任商业服务第一线的营业员和推销员。理论学习是中职生的弱项,如果我们模仿大学精英教育的方法,课堂上理论讲授过多,学生很难理解接受。中职生的强项是实践动手能力和活动能力,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理解理论。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多一些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推销技能。技能训练有别于理论教学,它的教与学依附于学生自主的活动,离开了学生自主的活动,技能训练课程便名存实亡。所以在教学实训中要采取“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教学模式上,要始终注意搞好“三个结合”:(1)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践训练并重,实行多渠道施教;(2)主导与主体结合,坚持学生本位观念,实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3)知识与能力结合,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倡导实践出真知。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和动手的机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做好点评。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

篇2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3-0035-02

目前放射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40多年来的食管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无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一般≤20%[1]。随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临床上出现了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法。为了探讨改变分割方法能否提高疗效,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笔者对100例食管癌进行了超分割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本文对其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入组条件卡氏评分≥80分;病变位于胸段;经病理检验证实为食管鳞癌;病变长度≤7cm;能进半流质食物;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声带麻痹;无远地转移;无严重内科疾病。

1.2剔除条件入组病人要求退出临床研究;能按照规定方案完成治疗者;入组病人出现难以耐受的毒副反应。此类情况病人可以随时出组,不计入疗效分析,但计入毒副反应分析。

1.3一般资料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各50例。超分割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56(35~76)岁;病变长度≤5cm者22例,>5cm者28例。常规分割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55(31~73)岁;病变长度≤5cm者25例,>5cm者25例。

1.4照射方法全部采用60℃照射,源皮距离为80cm,照射野为3个野(一前两后野)。常规分割组:照射5次/周,1次/d,2Gy/次,总剂量66Gy/33次,45~52d;超分割组:照射5次/周,2次/d,间隔>6h,1.15Gy/次,总剂量75.9Gy/66次,45~53d。

1.5统计方法一般资料构成比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率、生存率;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

2结果

2.1随访率全部病例除每组各3例失访,随访率为94%。

2.2局控率和生存率生存及局部控制时间从放射治疗开始之日算起。诊断复发主要根据临床症状、食管X线摄片的改变及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2,4,6,8年局控率分别为57.1%,52.6%,47.9%,42.2%和34.6%,29.2%,25.4%,21.6%;两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5)。超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的2,4,6,8年生存率分别为30.1%,24.2%,22.8%,18.5%和22.4%,18.5%,14.6%,12.1%;两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4,P>0.05)。

2.3放射毒性2个组100例患者均住院治疗。2个组的放射毒性发生情况见表1(两个组的放射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种放疗方法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毒性发生情况比较放疗方法总例数食管炎气管炎食管穿孔食管出血超分割5012(24%)10(20%)0(0%)2(4%)常规分割5014(28%)11(22%)1(20%)4(8%)2.4死亡原因超分割组40例死亡患者中局部复发20例,远地转移9例,区域淋巴结转移9例,重复癌2例,食管大出血1例,食管气管瘘1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心脏病1例。常规分割组死亡44例患者中局部复发28例,远地转移8例,淋巴结转移7例,重复癌1例,食管大出血2例。

3讨论

篇3

一、需求分析背景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的需要引发,有了需要学习者开始寻求能够满足学习需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学习工具。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打破以往学生毕业再找工作的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出校门即可进厂门,这对学生在校学习的需求变更有较大的影响。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据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从学历层次来看,就业状况具有初次就业率“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初次就业率最高,紧接着是专科生,本科生最低。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石化行业是国家重要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对石化类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掌握石油化工类生产技能转变到掌握生产、安全、市场营销等综合性专业知识技能于一身。石化类院校的市场营销相关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程,部分经贸类专业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设置,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差异性。

二、调查情况

1.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的必要性——高职院校课堂上,学生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教师讲课、学生不听课的局面。如何破解传统课堂带来的这种难题?对传统课堂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势在必行。把学生的低头扭转为抬头,并且认真学习、配合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行之有效、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解决现有教学的难题,首先要对课堂的现状找出病因。教师的必要性——教学是相长的,教师一言堂,学生却沉迷在游戏中,对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不小的打击。提供给学生会做、能做、愿意做的学习氛围,才会实现促进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带回课堂,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精细化策略实施,能够增进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互动,形成朋友式新型教学关系。学习者的必要性——学习的认知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接受、转码、整合、记录、分享、应用,对于知识的学习用新鲜的方法会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学的设计都是从学习者出发,以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要求、学习目标、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设计基点,教师在不充分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不清楚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没有办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本达不到学习的最初目的,导致学无用处。

2.需求分析的方法

此次调查分析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设计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学习现状、营销常识、喜欢的教师类型、课堂情况、对教学的期许、对大学生活的期望等方面,在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4份,有效问卷180份,随机访谈80人。课题组成员运用统计学知识,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整理出对该项研究进一步深入进行的有利数据。

3.调查对象

包括石化类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占总调查人数70%、毕业生占总调查人数15%、教学主任占总调查人数5%、就业处工作人员占总调查人数10%。

三、结论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第一手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发现接受调查的在校学生的学习意愿比较强烈,愿意学习市场营销的学生,占比85%;由此,需要增加市场营销课程的课时分配,加大技能训练课程比例。愿意实际动手做任务,老师辅助,占比90%;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实战演练营销过程可以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的意识,提升技能。喜欢线上线下互动,占比92%;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平台、交友软件开展教学活动,运用多元的媒体交互实时与学生互动。学习后可以自主创业,占比81%;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调动在校学习期间的主动性,强化读书是为创业打基础的意识。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侧重向精化和细化发展,创新教育模式,创造可持续变革的适应高职院校,创造出具有普遍适用的《市场营销》精细化教学策略,为高职精细化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同军.生产制造类技能型人才学习需求调查分析——基于天津滨海新区生产制造类技能型人才学习需求的现状调查[J].成人教育,2015,35(5):51-55.

篇4

1、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成绩差、表现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正确的认识,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而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无主动性可言。由于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自感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由于表现差,在校惹是生非,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开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一睡一大片,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想学,不愿学,最后根本就不学了。

2、教学方法的问题。现在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学教师仍沿用着陈旧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甚至还有相当部分的学校,市场营销的教学还停留在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机会较少,难以顾及学生的兴趣及需要上的个性差异等。

3、实训实习的问题。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场营销的相关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的实战性应用人才,然而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手段相对比较缺乏,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时对时下市场上的市场模拟软件情有独钟,然而影响市场营销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学生职业能力是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的在中职学校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对营销类专业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很少,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建立营销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营销实训、实习需要,更不用说到校外去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一些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模拟实训室,但是,有些营销实践问题是不能通过校内实训就能解决的,并且毕竟是模拟的实训室,这与现实生活中的营销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学生就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了解当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真实要求。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而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如果学生只把学习当作是任务,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如果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那么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为自己而学习,为未来而学习,要用适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望。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先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让学生体会到营销教学中也有有趣的地方,由简入繁,降低难度,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静态方式向动态方式转变,深入理解案例教学的内涵,不能把案例教学当成课堂气氛的调节手段。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能够学会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去解决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第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直观形象地阐述市场营销的原理与知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被广泛采用,但是其运用的合理性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篇5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直肠脱垂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评价。 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 ± 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花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的方法。

[

关键词 ] 直肠脱垂;联合术式;临床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063-02

[作者简介] 王伟一(1976.3-),男,河南永城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肛肠外科。

直肠脱垂是肛管和直肠以及乙状结肠下端位置向下移而突出于外的一种疾病,是肛肠科难治病之一[1]。直肠脱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大多老年人的肌肉松驰,女性生育过多或者分娩时出现会阴撕裂,幼儿的发育不全导致肛提肌和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使直肠异位。此外长期便秘、慢性腹泻以及前列腺肥大导致的排尿困难等均可导致直肠脱垂[2-3]。该研究就该院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与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评价联合术式的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回顾性分析该院肛肠科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抽取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为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式治疗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1~65岁,平均年龄(50.2±15.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1~68岁,平均年龄(51.1±17.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用来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麻醉方式:全麻;手术在骶骨水平开始,打开腹膜,游离直肠在尾骨尖的位置,注意不切断侧韧带。提起直肠固定直肠后壁于骶骨的前筋膜,在骶骨中部开始缝第一针,向上缝两针,骶骨下缝最后一针。之后将其前方覆盖于膀胱的腹膜,中线剪开使腹膜处于较高的位置,后进行直肠侧腹膜封闭。最后进行折叠缝合,术毕。嘱患者流质饮食,控制排便4~5 d,卧床2 周,且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2.2 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麻醉方式: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取下腹部正中位置入腹, 牵拉直肠, 剪开直肠两侧,游离直肠的前间隙,间断缝合两侧肛提肌。向上牵拉直肠, 从上向下缝合直肠前壁以及侧壁。通过间断缝合将直肠后壁固定于骶前筋膜上,剪除过多的Douglas 陷凹腹膜, 抬高盆底, 关腹。后行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患者取截石位,操作者取组织钳以钳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 行贯穿缝扎, 进而形成3 条黏膜柱。再行紧缩术,即于距肛缘2~3 cm 位置处切半环形切口,潜行游离外侧皮瓣, 间断缝合后三角区, 修剪皮缘以及止血处理, 纵向缝合皮肤切口, 术毕。

上述两组患者术后:嘱流质饮食,控制排便4~5 d,卧床2 周,且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1.3 观察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1 临床效果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直肠指诊及排粪造影均显示患者的直肠黏膜及功能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经直肠指诊与排粪造影后显示患者的直肠黏膜及功能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直肠指诊排粪造影及功能后显示无明显变化。该次研究以治愈患者数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的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并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该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情况出现,如表1所示,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P<0.05)。

2.2 患者住院天数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表2所示,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5,P<0.05)。

3 讨论

由于直肠脱垂的病因尚未清楚,因其病理特征、解剖及功能异常等情况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无统一的标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分析确定[4]。该次研究提出的两种手术方法:开腹直肠脱垂固定术以及经腹、联合术式。开腹直肠脱垂固定术方法治疗是目前较为传统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的复发率也较低,但因手术过程复杂,易引起感染,极易损伤患者的神经及输尿管等邻近组织,引起术后并发症增加。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可有效避免单一经手术方法的弊端,根据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原则,即尽可能同时矫正发生脱垂的解剖异常,合理设计经腹、联合治疗术,可有效提高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且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手术方法要求术中的精细操作,但目前来说,该方法应用不够广泛,还有待深入观察[5-7]。

直肠脱垂患者的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包括病因及病理改变不同,可有很多术式可供选择,该次研究探讨两种: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与经腹、联合术式方法治疗联合术式,如表1所示,使用经腹、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94.1%),且与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效果(8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还发现经腹、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可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天数为[(11.57±3.54)d比(21.61±6.23)d],进而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花销,这对提高医疗质量服务具有正面意义,这与刘进中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且该次研究还发现,经腹、联合术式的手术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7%比33.3%),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而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

参考文献]

[1] 张东臣,俞林,纪烈辰,等.两种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分析[J].结直肠外科,2013,19(4):217-221.

[2] 朱建富,谷凯,陈刚,等.消痔灵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59-160.

[3] 杨静.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12):381-382.

[4] 汤国辉,伍洲颂,邓秋林,等.经肛三联手术治疗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06-3707.

[5] 吴盟,焦敬美.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三度直肠脱垂临床观察[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3(2):135-137.

[6] 赵仕修,王晓飞,卢茜茜,等.四联疗法治疗直肠脱垂2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219.

篇6

虽然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普遍趋势,但这并不等于世界各国的企业制度都必然会趋向于同一种模式。这是因为,企业制度是“嵌入”[1]在制度环境当中的,企业制度变迁不仅遵循了效率追求的逻辑,同时也是制度环境选择的结果。这就是说在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假设前提下,企业制度必然也是异质性的。据此,可以对中国制度环境条件下的独特企业共同治理机制做某些前瞻性的思考。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一般原理

历史地考察发现,在企业治理的角度,企业制度安排经历了一个:

单边治理双边治理三边治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的拓展过程。(1)所谓单边治理,主要是就古典企业所遵循的物质资本逻辑而言,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是其典型代表,企业契约中物质资本所有者对于雇佣工人的绝对优势和支配地位是其显著特征。(2)所谓双边治理,是就企业作为物质资本与(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合约性质而言。人力资本职能开始从古典企业家当中分离出来而开始成为企业的重要制度性要素是其显著特征。(3)所谓三边治理,主要是就企业“员工参与”亦即“同质性”人力资本拥有者参与企业的治理以及剩余的分享而言。“员工参与”的逻辑起点,是企业员工对其自身人力资本的产权;“员工参与”的现实状况,取决于企业契约中其人力资本所决定的谈判实力。三边治理的显著特征,是企业员工、经理人员、股东之间的博弈制衡关系。(4)所谓共同治理,是就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企业的治理而言。共同治理已成为现代世界各国企业制度演进的共同趋势。

企业不同制度形式之间并非全然的纵向替代关系,也大量并存于现代经济社会当中。结果,在企业治理结构的争论中,形成了以物质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委托理论和以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逻辑为核心的共同治理理论两种主要观点。一般来说,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本构成企业的制度性要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纯粹的物质资本逻辑已经不能解释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另外,事实上如科斯所说的,影响他人损益的行为也可视为生产要素和权利[2],结果凡是能给企业带来损益或其行为受企业行为直接影响的行为人均有可能参与或影响企业契约、企业所有权的分配进而企业制度的设定,也就是说成为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单从理论逻辑上推断,企业制度就是在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对企业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进而,企业治理也就应当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共同治理。当然,企业利益相关者也有“潜在”与“真实”之分[3],在一般情况下,对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产权主体可视为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而其他利益相关者角色如顾客、其他企业等则具有一定的派生性质,往往处于潜在状态。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为一系列契约的联接,其内在遵循的是博弈均衡的原则。这就是说:企业制度安排的具体情况取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谈判实力对比格局;企业的技术性特征、以及企业生产要素各自的特性是决定利益相关者谈判实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说设计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必须遵循同权原则、均占原则、市场原则和边际调整原则。[4]所谓同权原则,是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均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所谓均占原则,是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也都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所谓市场原则,是说企业制度的达成应该坚持通过谈判达成不应有不合理的人为干扰;所谓边际调整原则,则是就企业的再谈判机制和企业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性”而言。

二、制度环境变量的引入及其对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的影响

“共同治理”并不等于按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等的原则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对企业产权进行“平等”的分配,甚至也不等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治理权利都可以在现实当中得到实现。这是因为企业的技术特征以及生产要素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各自具有不同的谈判实力。但是,考察各国的企业制度发现,即使企业在技术特征和生产要素特性等方面几乎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制度之间仍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英美模式和大陆模式就是一个例证。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有学者对美国、日本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历史比较制度分析[5]发现,企业制度是效率追求和制度适应的统一。[6]这就是说,企业制度不仅仅是在效率追求逻辑下对自身内在因素的调整,而且还要同外在的制度环境尽量达成高度的“契合”;或者说企业制度不仅是(狭义)效率原则的体现,而且也是制度环境选择的结果。由此可以推论,在对企业制度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上应该坚持“存在即合理”原则;制度环境必然会给其中的企业制度打上自己独特的烙印,而任何一种企业制度模式也只有在相应制度环境下才有意义而不可能具有普适性。由于技术特征和生产要素特性对企业制度的影响一般不以国别而不同,并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技术和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已经大大减弱了其在国家之间造成企业制度显著不同的可能,因此可以说不同国家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是形成多样化企业制度模式的真正根源。可见,有必要拓宽视野引入外在制度环境变量的因素,以使我们对企业制度的研究进而对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更加趋近真实。

尽管制度环境的异质性是企业制度多样化的真正根源,但现代企业理论作为西方企业理论所本来固有的“一维性”色彩,以及众多国家迷惑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经济绩效的眩目光环而对其制度安排的盲目追随,却严重影响了经济理论对制度环境与企业制度安排之间的契合关系以及异质性制度环境条件下企业制度不同模式的关注和考察。经济学领域的这一缺陷,被新经济社会学(TheNewSociologyofEconomicLife)敏锐的感知并捕捉,并运用“嵌入性”和“社会建构”理论对其进行了修正[7]。

新经济社会学认为,从宏观方面看,经济组织都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的,经济制度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从微观方面看,现实的人都是带有历史和社会属性的经济人。可见,如果说传统经济学主要遵循了个体主义的方法论的话,那么新经济社会学则依据现实整合了整体主义的方法和个体主义的方法。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使企业研究更加逼近现实。

总体上,新经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新经济社会学首先提供了一个宏观制度背景的维度,这正是对经济学自身所固有一维色彩的扬弃或有益补充;其次,修正经济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整合经济学的“经济理性”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理性”,以“效用最大化”替代狭隘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人的选择集或效用函数的多元化,就可以对现实人的选择过程展开微观分析;再次,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平台上,在对经济生活的分析中把社会性变量纳入进去,就可以对现实的多样化制度安排作出合理解释。就是说,与传统经济学出于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和对经济人的单维度界定而对制度创新的:

单维度经济人唯一的博弈均衡最优制度安排

的特定路径不同,现实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路径事实上是:

多样化制度环境不同经济人行为特征多重均衡样式多样化次优制度安排

这就是说,给定不同社会制度演进路径和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区别,经济主体之间交易的博弈可能会存在多个均衡点或者多重的均衡样式,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制度安排,并且虽然不一定臻至那种理想的最优效率的境界,但在相应的制度环境下也都是最具有“适应性效率”[8]的,也就是说特定情境下“次优选择”即是“最优选择”。

对于西方社会而言,由于其制度变迁的自然演进性质,也由于其许多国家都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文化渊源,其制度创新过程一般不涉及“异质性”制度环境之间的碰撞和摩擦问题。因此,虽然事实上其制度安排仅仅代表了特定制度环境下的特定制度均衡样式,其企业制度也仅仅意味着“企业制度特殊”,但在其发达经济的眩目光环之下,由其自身“致命的自负”以及后发国家的盲目崇拜,却被不恰当地赋予了普适性和一般性的色彩。而对于许多后发转轨国家,一方面其制度演进路径就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其企业制度建设必然是一种“过程”的创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制度环境与西方社会存在巨大的差别,与此适应,企业制度创新也必然是一种“目标”的创新,也就是说只可能有一种与特定制度环境高度契合的企业制度形式是最有效的,而决不能把西方的某些经验和做法不加分析地拿来为我所用。事实上,虽然后发国家企业制度建设对西方经验的借鉴不可避免,但是引进来的制度安排要想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其一般也要经过一个特定的制度创新过程:首先,附着其上的那些与西方制度环境相适应的制度特征将被逐步剥离;其次,引进制度也必然会逐步打上本国特定制度环境的烙印从而逐步实现企业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效率”。

具体来说,不同企业制度模式的宏观制度根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博弈格局的影响来体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真实利益相关者及其谈判实力和博弈均衡状况会有显著的不同,并进而体现在企业契约和企业制度安排当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东南亚一带普遍存在着的家族制企业。东南亚各国或地区的家族制企业与一般所说的家族制企业并不完全相同:后者主要体现了一种纯粹的交易成本节约的逻辑,世界任何地方的初创企业都可能会采用;而前者则主要是一个文化地理上的概念,其后潜藏着特殊文化背景的深层根源。这就是说,在家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东南亚一带,经济行为人所拥有的家族、血缘关系以及忠诚、信义、情感这些特殊“人力资本”的“质”和“量”,是判定其是否企业真实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其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博弈格局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因素,并体现于企业契约、企业制度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的方方面面当中。这一逻辑也可以对其他的企业制度模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三、中国制度背景下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的若干特征

考虑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和文化传统的深远历史渊源,中国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可能会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的和谐竞争理念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利益格局

同一般而言制度环境“决定”企业制度特殊的“消极”含义相比,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建设应当内涵一种特定的“积极”意蕴。就是说,居于后发转轨国家的位置,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也可以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政府主动的制度创新,来尽量避免马克思所严厉批判过的,那种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曾严重存在的种种紧张、矛盾、冲突所付出的巨额交易成本甚至由此造成的灾难,比如说古典企业当中劳资双方之间的种种斗争现象,而应当反过来主动地倡导一种和谐的理念,通过相关的制度设置,在中国现代企业当中形成一种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利益格局。这是因为,在传统经济学那里,由于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私利,因此“每个人都妨碍别人利益的实现,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冲突所造成的结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9]。这种自斯密以来逐渐形成的“竞争”的经济学体系,在较大程度上包含着霍布斯所谓“个人永远处于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之中”的悲观主义理念。而事实上,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合作”同“竞争”同样的广泛,而且由于合作是人们之间展开可持续性竞争的普遍基本框架,“合作”更加符合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10]

第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企业治理的“劳动者参与”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我国企业制度将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还不能达到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个人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对生产条件的社会的直接的结合,劳动还是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但是,毕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现阶段,企业制度即使不能臻至劳动者主导的理想境界,也必然会因由公有制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关心劳动者的诉求、关照劳动者的命运、关注劳动者的地位,从而促进劳动者对企业治理的参与,形成“劳动者参与”的鲜明企业制度特色。

第三,我国文化传统与企业制度的家族色彩

家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征,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社会心理积淀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环境对嵌入其中的经济行为人进而企业制度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一方面,在不同制度框架下活动着的经济人其选择集是不同,对于侵家文化传统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其选择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信任、忠诚、情义,或者说是家族范围内部的利他主义世界观,这是一种内化了的精神效用;另一方面,嵌入家文化非正式制度之中的企业,其经济行为人所拥有的家族关系,以及所拥有的信任、忠诚、情义这样一种特殊人力资本的质和量,是企业据以判定自身真实利益相关者的一条重要标准,也是一种据以分配物质资源、经济利益和企业剩余的重要标准,由此成为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谈判格局和博弈均衡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使企业治理打上鲜明的家族烙印。显然,这种意义上的家族企业和一般所理解的在企业发展初期阶段为了节约交易成本而采取的家族式管理具有本质的不同,也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可否认,家族式企业治理方式在成功地避免企业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绩效等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内生性的制度缺陷。但是,这只是说明我们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对既有的家族制度进行创新以提高其“适应性”,而决不意味着我们对家族式企业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视而不见甚至否定。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讲,在正处于新旧制度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由于制度真空因而以一种异化了的方式引进西方那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结果形成社会普遍信用缺失的情况下,家族式企业制度模式可能更主要地发挥着一种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⑦参见:张其仔,《新经济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p191。

③杨瑞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132。

④参见:《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设计》,张立君,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三期。

⑤参见:王东,《美国日本企业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二期。

⑥参见:孙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载《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六期。

篇7

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层官兵食宿均为集体生活,“同吃一锅饭”的集体用餐方式从我军建军之日起已走过了几十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观念正在发生变化[1]。集体伙食单位把饭菜分发到个人,餐具自用自保管的卫生制度,称为“分餐制”。受非典疫情、禽流感等的影响,为了保障官兵饮食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流行,改变传统的集体合餐饮食习惯势在必行。全军早在2003年就全面推行了分餐制。截止目前,我市消防部队实施分餐制已达10年。为了解和掌握基层中队具体执行分餐制情况,近期,我们对宜昌市消防支队实施分餐制的18个中队560名官兵进行了问卷式调查,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分餐制的现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使分餐制更加完善,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分餐制实施情况 我部根据上级关于分餐制的具体要求,为基层中队统一配发了不锈钢餐具(一个餐盘、一个汤碗、一个饭匙),统一编号、定位存放、定人使用。餐具实现制式化,洗消规范化。

1.2 调查设置 统一表格,统一指导语,现场填写、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共发放521份,回收521份,有效521份,经审核有效率100%。

1.3 实地调查 中队食堂等后勤设施,与中队干部、司务长、给养员、炊事班长、炊事员以及部分战士座谈。

2 调查结果

调查表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因饮食习惯、进餐方式等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远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由胃肠道传染病导致的死亡率也高于其他地区[2]。还有研究表明,当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采用传统合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为42%,而分餐制的感染率为17%。可见,传统的合餐形式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在西方,分餐是传统的就餐方式。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区分餐制也推行得很好。可以说,分餐制是国际上先进的用餐形式,也是文明卫生进餐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行分餐制应该是今后集体生活的一种必然趋势[3-4]。

消防部队多驻守城镇,基层中队后勤给养依赖地方资源较多,就餐形式较为固定,对于实行分餐制有着便利的条件,也有一定代表性。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各中队均按要求实施了分餐制,绝大多数官兵对分餐制持肯定态度,尤其是分餐制所使用的餐具和就餐形式受到官兵欢迎。认为较过去卫生的比例高达98%,官兵们对于分餐制能有效防止胃肠道疾病传播流行,保证饮食卫生安全,有利于减少疾病传播这种观点高度认同。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也有官兵对于厨房工作量和伙食费心存疑虑,认为厨房工作量及伙食费用有所增加的官兵各占36%和34%;认为饭菜不够节俭的占33%。这说明实施分餐后,基层中队在伙食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综合调查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少数中队后勤人员不固定,更换交流频繁;二是少数司务长、炊事班长素质不高,不能合理安排伙食,炊事员缺乏专业培训、厨艺欠佳;三是官兵来自“五湖四海”,个人口味差异较大,人均一份饭菜,势必造成“众口难调”,加大了不合个人口味菜的浪费,这种浪费的增多也会导致伙食费用的增加;四是给每人分发一份饭菜,餐具集中清洗消毒,自然会增加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在调查中还发现,各中队情况差异较大。有的中队干部重视后勤餐饮工作,司务长、炊事班长有一定管理水平,伙食安排合理,调剂较好,炊事员受过专业培训,饭菜制作质量高,基本上可做到“众口可调”,而且浪费较少,并不增加伙食费用,这些中队官兵对分餐制调查的满意率明显高。说明官兵们吃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们后勤人员的素质。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现阶段部队伙食工作,在肯定分餐制的同时,对于改进和加强基层中队伙食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促进分餐制认真落实的根本 后勤保障工作是维护部队稳定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吃得好”是保障官兵身体健康的根本前提,也是营造拴心留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执行分餐制是部队落实《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各级领导,特别是中队干部要树立大卫生观念,充分认识到推行分餐制,改革传统餐饮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督促引导官兵加以认真落实。

3.2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膳食是完善分餐制的有效措施 针对中队人员构成、来源、执勤训练情况和驻地的季节气候特点以及物价水平,依据定量,搞好调剂。饭菜制作应重质量,轻数量,以营养可口为原则。中队人数较多的可考虑采用自助餐的形式,中队人数较少的可以采取现场按需分发的形式,从而减少不符合个人口味饭菜的浪费。采用轮流帮厨的形式,以减轻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吃火锅时同样也可以采用公筷公勺的形式实行分餐。

3.3 加强卫生管理是坚持分餐制的必要措施 要加强卫生制度落实,规范后勤人员管理,强化司务长、炊事班长以及炊事员的专业培训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司务长、炊事班长和炊事员都应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食堂餐具的清洗、消毒一定要遵循操作常规。后勤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体检,患有不适宜炊事工作疾病的,要及时调离更换。卫生人员要经常深入饭堂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部队餐饮卫生制度的落实,切实提高部队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金声琅,许敏.分餐制的改革方法探讨.中国食品,2009(01).

篇8

市场营销人才是我国企业亟需的人才类型之一,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还没有树立“就业导向”的理念,因而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条件下,高院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

一、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培养理念缺乏市场意识。从当前我国一些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尽管从思想上都普遍高度重视“就业导向”,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培养理念缺乏市场意识的问题。比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以及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适应市场需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能力;再比如还有一些教师市场意识不强,还没有对当前市场需求、市场状态、市场模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学生没有学到更多的前沿营销理论。二是培养内容缺乏市场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对于市场营销教学来说,更要淡化理论教学,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满足市场需求。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体系来看,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对于教材的内容缺乏改革和创新,还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融合,缺乏对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没有对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做出有效的调整。三是培养方法缺乏实践环节。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来看,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由于其培养方法比较落后,因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市场营销人才无法更好的接触市场,而市场又是千万变化,作为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了解市场、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实践环节,必然导致很多市场营销人才无法提升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比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因而无法更多的接触市场,必然会对未来的就业、发展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就业导向”下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是创新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念。理念具有先导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就业导向”作为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则,把教育与就业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与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在培养理念方面要进行转变,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理念,有的放矢的开展市场营销人才培训工作,只要有利于提升市场营销人才的就业能力都要大胆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就业导向”。二是优化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内容。要把实践性、专业化、职业化作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特别是要从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未来发展出发,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营销管理、营销意识、营销道德、营销素质、营销分析、营销创新等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着力提升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出一批“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使市场营销人才在走向社会之后不仅具有就业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与发展能力。三是完善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法。要想将“就业导向”落实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当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法,着力提升引导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研究、解决、创新的能力。比如应当改变“应试化”的教育方法,更加注重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市场进行锻炼,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但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方面仍然存在“市场导向”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培养理念、还是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法都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培养出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1行业、企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1.1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

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从业人员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企业原供销人员,其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营销理念缺乏;掌握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的营销人员,其缺少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与实战经验;专业市场营销人员,其毕业于国内外各大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即掌握系统、扎实的营销理论,又争取各类营销实践机会,专业性较强。其中,前两种营销人员占多数。整体来看,我国市场营销人员职业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1]。

1.2营销人才基本能力要求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应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通常所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总体来说,企业要求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积极的进取心、坚持不懈的态度、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营销策划能力、较强的市场开拓、市场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同时,谈判能力、公共关系能力、销售管理等能力也同样重要。

1.3现代化营销工具应用能力要求

从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新的市场营销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信息化和互联网为依托[2],深度挖掘新时代下的客户实际需求,以“全渠道”营销新模式给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当代企业尤其需要能将品牌及产品通过新兴信息渠道推广介入到消费者的生活空间的推广型营销人才和灵活应用销售相关技能在各种新型线上平台销售产品的新平台销售人才。适应当下市场环境的现代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相关学者指出,对比传统经济背景和“互联网+”背景,市场营销岗位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职业能力要求也与网络技术相关。建议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增强综合素质和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实践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该学院于2019年4月17日举办的该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天府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马良先生也指出,随着市场营销环境发生的变化,自媒体运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核心。建议学校可以考虑设置自媒体建设(运营)、商业写作等学科使得学生掌握线上互联网运营、客户引流及大数据分析等相关能力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其同时还指出从企业角度出发,需要的是难以进行内部培养,替代性差,培养成本高的刚性需求型人才。目前来看,随着办公环境的信息化发展,市场营销相关岗位可能需要使用大量专业应用软件进行营销报表的制作、顾客黏性分析、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等一系列常态化工作。因此,学校需要设置相关学科或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对学生进行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1.4复合型营销人才需求

当下,企业对于同时具有专业知识与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相关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如大健康行业中医药代表、医疗器械等对营销人员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已经在用人条件上提出要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所以,在今后的人才选拔方面,更多企业会更倾向于既有一定行业知识,又有相应营销技能的营销人才[3]。学者张晓东也表示,市场对营销人才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产品、业务以及客户需求趋于多元化的情况下,要求营销人员不仅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丰富的营销技巧。市场对于知识型、技术型、综合型的销售人才需求逐渐增加。

2高职院校该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1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分析

在调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7所国内优质高水平职业学校中,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特色优势情况体现如下:(1)近半数的市场营销(相关)专业(43%)服务面向行业清晰;(2)71%的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结合大数据时代,线上+线下营销模式背景,设置相关课程,培养现代市场营销环境所需相关专业技能;(3)有1所高职院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部分院校将贸易、商务、物流等全球化背景较强专业与国外多所院校进行合作,开设有独立的国际方向专业。但市场营销专业却很少涉及此类模式,该专业可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合作资源填补此项空白,做出专业特色。

2.2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10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识码】:A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传统戏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举步维艰的低谷中徘徊。但危机中有生机,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涌现出一批戏曲产业项目和精品剧目,如:青春版《牡丹亭》《天津名流茶馆》《蜀风雅韵》《刘老根大舞台》《1699桃花扇》等。这些项目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文化消费者的热捧和认可,究其原因,是项目营销战略适应了文化多元化消费的需求。在文化经济时代,经济生活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元素,希望以某一剧种产品面向整体的戏曲消费市场,或者以戏曲面向文化市场所有的消费者都是不现实的。在文化娱乐消费多元化的今天,戏曲只能为整体文化市场中的部分消费者服务。戏曲将要面对的是市场细分时代。

一、戏曲演出的市场细分

1.戏曲市场细分的依据和目的

戏曲市场的细分是以发掘市场机会为最终目标。因此,通过对戏曲艺术市场的细分,一方面,充分地了解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和目前满足的程度,以需求带动创新,投其所好地开展对应的生产和营销活动,巩固现有的戏曲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发现市场机会,选择和正确定位一个或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有效地集中使用自身的资源,建立独具特色的品牌,以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2007年,上海昆剧团委托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做的关于《长生殿》观众的调研分析,其研究目的为:“获得观众的基本资料,了解和分析昆剧观众层,了解昆曲在不同层次观众群中的影响力,为今后推广和营销上昆的其他剧目积累资料,协助上昆积累观众数据库”。该项调研为上海昆剧院日后的营销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依据。该项调查从观众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区、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昆曲观众的情况。比如,对年龄的分析如下:

“昆剧《长生殿》观众中,女性占了66.75%,而男性占了30.79%,更多的女性观众观看了《长生殿》。可推测女性是目前昆曲演出市场消费的主力,同时,男性市场是一个有待继续开发的潜在市场。是否能通过女性带动男性在该市场的消费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居住地区上则得出如下分析:“有15.7%的观众居住在徐汇区,地理位置是吸引徐汇居民的最大因素;接下来有13.8%的观众来自于浦东新区。除此以外,还有来自于普陀区的9.9%,静安区的8.9%的观众。”

这一年,上海昆剧团推出的昆曲全本《长生殿》,将目标定位在高管、白领、老外这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精神追求的、有比较强的消费能力的人群,基于详尽的调研分析,摸索实践,上海昆剧团定位于将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年轻观众作为营销对象,明晰正确的定位使他们的演出营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昆曲演出在上海日渐呈上升趋势。

2.戏曲市场细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1)基本原则

戏曲院团、演出公司必须在市场细分所得收益与市场细分所增成本之间做一权衡。由此,我们得出有效的细分市场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①可衡量性:指各个细分市场的购买力和规模能被衡量的程度。

②可赢利性:指企业新选定的细分市场容量足以使企业获利。

③可进入性:指所选定的细分市场必须与企业自身状况相匹配,企业有优势占领这一市场。

④差异性:指细分市场在观念上能被区别并对不同的营销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应。

⑤社会效益性:戏曲演出既是商品,又具有文化属性。即满足戏曲消费者的精神生活需求,又担负着社会责任。

以上特征基本上给我们勾勒出有效的细分市场轮廓。

(2)市场细分的程序

戏曲市场细分作为一个比较、分类、选择的过程,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通常有这样几步:

①正确选择市场范围

戏曲院团、演出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和经营能力确定进入市场的范围,如进入什么行业,例如:旅游行业、动漫行业、国外演出市场。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如:传统剧目、新编现代戏、儿童剧等

②列出戏曲市场范围内所有潜在观众的需求情况

根据细分标准,比较全面地列出潜在观众的基本需求,如:儿童受传统文化教育、节日庆典中带有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以后深入研究的基本资料和依据。

③分析潜在顾客的不同需求,初步划分市场

戏曲院团、演出公司将所列出的各种需求通过抽样调查进一步搜集有关市场信息与观众背景资料,然后初步划分出一些差异最大的细分市场,至少从中选出三个细分市场。如:学生市场、农村市场、老人市场等。

④筛选

根据有效市场细分的条件,对所有细分市场进行分析研究,剔除不合要求、无用的细分市场。

⑤为细分市场定名

为便于操作,可结合各细分市场上观众的特点,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方法为细分市场定义名称,如:京剧市场分为票友、流派粉丝、现代戏爱好者、京剧器乐爱好者、外国票友等。

⑥复核

进一步对细分后选择的于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各细分市场的特点,戏曲院团、演出公司自身所开发的细分市场的规模、潜在需求,还需要对哪些特点进一步分析研究等。

⑦决定细分市场规模,选定目标市场

戏曲院团、演出公司在各子市场中选择与本身经营优势和特色相一致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没有这一步,就投有达到细分市场的目的。

经过以上七个步骤,戏曲院团、演出公司便完成了市场细分的工作,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市场并采取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

二、戏曲演出营销市场细分的作用

戏曲市场细分不是根据戏曲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文化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划分的,是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动机、购票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通过市场细分对戏曲院团、演出公司的生产、营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戏曲市场细分后的子市场比较具体,比较容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自己的服务对象,即目标市场。信息容易了解和反馈,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可迅速改变营销策略,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一直致力于越剧的改革和实践。她过去一直希望越剧能够成为一门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覆盖城乡的艺术,但事实证明,这只是美好愿望。文化消费方式多元和审美情趣多元的结果,“就是你只能也仅能争取到一部分人群”。她根据剧团自身拥有的资源制定了以都市知识分子、企业精英和有时间关注自己心灵的人作为小百花越剧团的消费人群后,演出市场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小百花”越剧团坚持了十五年的“送戏进校园”的营销策略。受影响的九名北京大学的学生坐火车南下,以“越迷”的身份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学习排练,茅威涛对记者说:“我很高兴,越剧的终端消费后继有人,而且是北大的人。”这些都足以证明戏曲演出经营管理者对市场细分的作用的深刻理解。

2.有利于发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

通过市场细分,戏曲院团、演出公司可以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购买潜力、满足程度、竞争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比,探索出有利于本企业的市场机会,使企业及时作出投产、销售决策新产品开拓计划,开拓新市场,以更好适应市场的需要。

据调查,越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戏曲在旅游演艺中所占份额就越大,北京等地的戏曲演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梨园剧场从1990年开演至今,游客己达500万人,年收入700万元,旅游演出收入,也成为在此驻演的北京京剧团一大经济支柱。另外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戏曲集萃以及四川成都的戏曲、民间绝技表演《蜀风雅韵》市场经营初具规模,在中国旅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3.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标市场

任何一个戏曲院团、演出公司的资源、人力、物力、资金都是有限的。通过细分市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集中人、财、物及资源,去争取局部市场上的优势,然后再占领自己的目标市场。

江苏省演艺集团和京沪两地的数家公司共同组建的江苏演艺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买断昆剧《1699・桃花扇》的演出经营权。为适应演出市场的需求,以“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经营理念,多视角、多方位地开发《1699・桃花扇》的品牌资源,在原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排演了青春版、传承版、简版、加长版,无伴奏合唱昆曲清唱剧版、音乐会版、折子戏版、爱情版8个版本,在舞台呈现上与时代同步的高科技应用、对不同民族文化资源的吸收和创新,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1699・桃花扇》作为一种现象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剧组九次进京公演,参加了韩国中日韩戏剧节、瑞士苏黎世艺术节、香港35届艺术节、3l届世界戏剧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奥运献演等,屡获殊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综上所述:戏曲市场的细分,观众的多元化和审美差异性加大,并不意味着戏曲市场会消失,相反却是为戏曲市场提供了差异化服务与竞争的渠道。有利于戏曲院团、演出公司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有效与竞争对手相抗衡。戏曲市场的生产经营者、营销人员只有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加速演出方式的开发与戏曲产品推广方式的创新,为特定目标市场量身打造新品种、新剧目,提供差异,才能有效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被切割得细、小的观众群的心理需求,在带给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灵慰籍的同时,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学院管理系,《昆曲观众调查分析》,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