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痛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3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档案管理痛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档案管理痛点

篇1

关键词 电子档案 传统档案 档案管理 利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办公逐渐趋于自动化、网络化和标准化,日常办公几乎属于无纸化,不再需要纸和笔,而是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所以,一般都是电子文件多于纸质文件。随着电子档案的增多,电子档案管理成为必然,如何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以防文件的损坏和丢失,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高效、准确、安全是我们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电子档案的特点

电子档案管理不仅要管理电子信息,还要将电子信息与实体档案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电子档案的识别、处理,并要求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电子档案的特点主要有:第一、信息不能人工识别,传统纸质档案在记录时都是采用人工可识别的符号,而电子档案要通过计算机转换才能够被人识别;第二、信息的存储具有高密度性,节省了存储的空间;第三、信息管理具有方便快捷性,电子信息与载体之间无必然联系,随时可以分离,能够复制存储于不同介质之中,方便进行异地之间的传输和管理,节省时间;第四、方式多样性,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单一的文字记录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档案,保持了档案的生动性[1]。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相同之处

电子档案管理是在传统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形成的,电子档案的记录必须要依附于传统档案的真实记录才能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可靠;电子档案管理的原理基本与传统档案管理相同,只不过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其整合,提高了效率;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同,电子档案管理是对传统档案的信息进行归纳,扩大了信息容量,实现了资源共享,能够快速读取信息。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不同之处 电子档案在归档时间上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的管理能够根据文件完成的时间随时归档,而传统档案管理要在整个过程结束后制定一个标准的表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在时间上缺少灵活性。由此可见,电子档案随时归档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时间问题而造成的文件丢失,保证了归档的完整性。 电子档案在归档方式上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都是采用编码对其管理,但是由于载体的不固定性和可修改性,很可能造成电子档案的准确性、真实性缺失,而传统档案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编目之后,人工归档,保证了文件的真实、安全和完整。因此,在进行电子归档时,必须要随时进行加密和认证,以保证其真实有效。 电子档案在保管方式上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的保管主要是以光盘或磁盘为载体,但是这类载体易老化变质,而且在更换介质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文件的可读性,而传统档案的保管需要保证纸质文件不受损坏,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丢失,对人工的要求比较高[2]。因此,在对电子档案进行保管时,要求有关部门使用统一的格式对档案进行存储和传输,必要的时候可以打印一份纸质档案作为备份。 电子档案的查询方式不同于传统档案

电子档案在查询使用过程中,可以在获得权限之后,登录档案管理中心查阅相关信息,而传统档案在查询过程中,需要先向上级申请,获得批准后通过档案号人工查找,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利弊

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方便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而且在查询使用中更加方便快捷。除此之外,电子档案管理符合当今社会的低碳环保理念,无纸化办公在节约了资金的同时,减少了树木的采伐,保护了森林资源[3]。

然而,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由于我国电子档案管理起步晚,在法律监管上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保证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电子档案还存在着易丢失或因时间问题无法读取的问题,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文件予以保护和备份。此外,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电子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各种病毒和黑客威胁着电子文件的安全,这就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对电子档案采取加密和设置防火墙等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办公的效率,而且有效节约了森林资源,但是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还有其不足之处,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推进电子档案的标准化、安全化、准确化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2

长久以来,纸质档案一直是各单位存储相关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通过检索手段就可查询相应信息资料,无需使用科技设备,而且只要纸张防腐措施得当就能够实现长久保存,这点与电子档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地质单位的资料同样如此,通过建档相应地质资料,形成可供查询的地质资料信息库,能够为单位部门提供区域内各类地质资源信息。纸质档案具有可查询、可长久保存的特点,其管理特点也比较突出。纸质档案管理的特点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纸质档案存储所需空间巨大,工作量大,管理难度高。纸质档案依托纸张的存储形式,决定了其需要投入相应数量的人力资源用以维持档案的日常维护。尤其是对于地质资源档案这类涉及信息门类复杂的档案来说,更加需要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保证各类资源档案的安全,同时,也需要保证相关地质资料信息能够被及时地获取。第二,纸质档案整理编修难度高,工作强度大。对于纸质档案管理者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是整理和编修档案。从地质资料档案具体情况来看,当单位对某个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重新调研时,或者是勘探出新的资源储量、类型等信息之后,就需要对原有的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更新,这时就需要对档案进行重新整理乃至编修。由于纸质档案完全依托档案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在更新这些资料的时候也需要使用同样的手段,这时就必须根据新加入的地质资源信息资料的情况,对原存档的档案进行编修。第三,纸质档案管理涉及的预防性内容较多。例如,纸质档案涉及场所内防火、防腐、防盗等,在管理上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些也只是预防性基本措施,当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发生时,对纸质档案造成的损害往往也是不可逆的,诸如地震、洪灾等都是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的,只能在管理中设置相应预防性措施,这些都为纸质档案管理增添了难度。

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特点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电子档案,其本身的特点十分鲜明,一方面体现在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存储空间的小型化。从内容上看,由于引入了电子信息技术,电子档案的内容存储不再局限于文字信息和纸质的图片信息,视频影像、音频成为电子档案存储信息的全新形式。全新的信息载体形式丰富了档案内容,让更多信息形式存入档案成为可能。以地质资料为例,过去纸质档案中收纳资源地貌、资源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只能通过文字和照片形式进行初步认识,要对地质信息进行深度了解,只能借助专家分析。而电子档案能够通过视频和音频形式存储当时专业的评价,这对获取地质信息之后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具有重要帮助,增强了信息使用效率。而从存储空间上看,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数字化,将占据大量空间的纸质资料信息转入磁盘中,极大地降低了存储空间,更降低了档案管理的难度。电子档案管理特点从电子档案的特点来看,电子档案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含量高,对管理人员素质有着一定要求。不同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管理除了要求具备档案管理基本职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例如,地质资源电子档案在涉及相关地质资料更新时,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对其中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的操作能力,以保障信息更新的准确性。第二,电子档案整理编修难度虽然降低,但工作量依然不小。由于电子档案涉及更多内容的承载形式,例如对文字图片与音视频信息的编修,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编辑工作,涉及更多视频及音频的上传、下载、说明等编辑工作,这些在海量信息之下的工作依然是比较艰巨的。第三,电子档案管理涉及更多的是数据库的安全。尽管存储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多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但档案管理人员也需要关注数据库安全问题,及时对存储档案数据库情况进行了解,检查是否存在漏洞乃至被入侵等问题。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比较

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差异进行比较,有助于提高目前正处于纸质档案信息化阶段的各单位的风险意识,降低其存在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储形式决定的管理环境的异同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差异置于同一视角进行比较,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从风险视角来看,纸质档案的存储是以实物空间实现的,这种存储形式受到纸张保存要求的限制,对其所在场所湿度、温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否则信息保存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电子档案尽管存储形式不同,不受限于物理空间,但同样面临这种风险,其内部的存储元器件对所处环境的尘埃、磁场等因素都有着要求,一旦存储元器件受到伤害,其保存的信息同样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是两者在面临风险时的相似之处。而两者所面临风险的不同则较为直观,相对来说,纸质档案对物理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在能够达到长久保存效果的物理场地进行持续的人为干预,即便采用某些设备进行温度和湿度控制,也依然需要人为的干预。而电子档案的存储元器件对防尘、防磁场等方面也有着一定要求,目前大部分场所基本都能够达到这种要求。也就是说,除了极端尘埃和磁场的场所外,电子档案存储元器件因受物理环境影响而消失的风险概率是很低的。从两者比较的结果来看,纸质档案对管理环境的要求更为严苛,而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则相对更为宽松。但同时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环境对纸张造成的影响是长时间的,不会瞬间导致信息湮灭,其发现问题是可以修复的,只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是电子档案如果受到极端环境影响,将会出现所有信息瞬间湮灭的可能,且难以修复。信息查询方式的异同从查询方式来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查询逻辑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查询方式来定位信息所在存储位置,从而获取信息。区别在于纸质档案完全依靠人工的检索方式,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先定位信息位置,再获取信息。而电子档案依靠算力极高的计算机进行,其检索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关键词、时间等定位信息的存储位置,进而获得所查询的信息。相较于纸质档案信息查询,电子档案信息查询能够短时间内定位到所需的信息,无疑是更为高效、精确的。当然,电子档案的这种高效、精准查询信息的优势也并非完全优于传统纸质档案的信息查询方式。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纸质档案信息查询依靠人工实现,而人类具有机器所欠缺的“智慧”。以地质资源信息为例,若要查询“内蒙古地区”相关信息,计算机所定位的只是单纯的字段、指令,但是通过人工检索就能够甄别出信息中哪些更贴近查询者所想要了解的“内蒙古地区”的资料。

档案管理信息化对策

通过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可以看到,对于当前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而言,要进行高效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而是需要在明确两者异同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当前档案管理在制度、管理人才方面的不足。对此,提出几条纸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十分成熟,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有限,纸质档案管理在转向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而各事业单位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对比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得知应当在梳理目前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现状的同时,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深刻认识,以便能有效、有步骤地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当前纸质档案管理中,使其为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助力,这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于这种观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不仅是对单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更追求传统与新型管理模式的有效对接。一方面,事业单位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不能被抛弃,在向电子档案转型的过程中要考虑两者并行。以地质资源档案管理为例,要选择性地对部分类型地质资源档案进行电子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下查询比较费时费力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地质资源档案,还是应以安全性为第一要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纸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使档案管理全方位覆盖到整个管理周期,要求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有效对接,即不仅要涉及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存储和使用这两个主要过程,还要在建档、存储、销毁等所有环节实现衔接,通过信息化手段让传统纸质档案在所有环节欠缺的部分得以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强化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依存性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纸质档案管理不能简单地被电子档案管理模完全取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两者必然是共存的,且存在一定的影响。要规避这种影响带来的风险,并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两者的作用,就必须强化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依存性。以地质资源档案为例,地质资源纸质档案在信息化过程中,对极为重要的地质资料档案采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对部分档案进行电子化,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完全不相关,而是可以将重要的纸质档案电子化当作新增备份,同时电子化的部分地质资料也并不是从纸质档案中完全剔除,而是管理重点有所侧重。未被电子化的地质资料档案侧重于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电子化的则侧重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信息检索过程同样如此,检索复杂的地质资源信息档案依托电子档案优势,实现检索流程优化,同时纸质档案也能够发挥出电子档案目前难以实现的作用,即前文提到的人工检索所具备的“智慧”,弥补计算机检索信息匮乏的不足。强化两者的依存性,让档案管理逐渐从传统模式向新的电子信息模式过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养通过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对比发现,管理人员的素养在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极为重要。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化,必须拥有除掌握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技术之外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对此,研究认为目前各事业单位在档案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中挑选出业务精通、学习能力强、善于钻研的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养。研究通过对比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提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当下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充分考虑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各自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直观对比,能够相对客观地认识到这一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并最大程度地规避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基于这一观点,当前事业单位在实际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中,应兼顾传统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郑磊.谈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优化管理[J].商业文化,2022(05):74-75.

[2]刘瑞.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分析——提升地质档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J].办公室业务,2022(02):135-136.

[3]戚芳.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行管理分析[J].黑龙江档案,2021(06):146-147.

[4]武韶佳.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的必要性探究[J].城建档案,2021(12):161-162.

[5]吴英.事业单位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规范化统一管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1(09):4-6.

[6]郭亚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两轨并存之思考[J].山西档案,2019(02):132-133.

篇3

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主要包括档案馆中文书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科技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数码照片统计台账、数字录音录像统计台账、会计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等几种类型。深入探究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构建对提升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应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准确、及时、连续、系统”的原则。在档案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种档案资料在入库上架或者销毁、移出之时应该及时进行统计台账登记。其中,在登记的过程中主要按照档案资料的年度进行分别登记,避免将多个年度的档案资料进行合并登记。

(二)注意计量单位的使用。在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其容量大小的统计单位是“GB”,而数字化录音录像的电子档案的时间在统计中以“小时”为准,这与档案馆的总库藏量最为适宜。因此,在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登记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各个计量单位的换算,并严格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这样不但方便档案资料的统计,而且还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电子档案的库藏变化情况,有效提升电子档案的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三)统计方法要科学规范。在当前档案馆的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光盘进行保存,但由于每张光盘内的电子文件储存较多,统一进行每个文件计算则非常麻烦,而且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针对这种问题,便需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直接从光盘的属性或者文件夹的属性中去查看电子档案资料的数量和容量大小。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剔除光盘中自身所具有的,或者刻录制作过程中的管理性文件数量的大小,以确保档案资料的统计规范性。

(四)电子档案统计台账要电子化。在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强大筛选功能,逐步实现统计台账的电子化,以便在一张表格中得到自身所需要的多个数据。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全面提升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策略

(一)设立与馆藏门类及分类、管理规则相匹配的统计体系。在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台账的建立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将不同类别的档案资料纳入到统计体系中,其主要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人事档案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的统计需求,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档案馆的馆藏情况。同时,在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体系时,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逐层下探,构建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分账。总之,为了保障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出F不缺项、不漏项、不交叉、不重复的现象,需要在电子档案统计过程中将深度逐步下探到二级类目,甚至还可以延伸到三级类目,从而有效提升档案馆电子档案的统计精细度。

(二)设立横纵结合的档案统计项目。档案馆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统计台账,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状况,而且还能够反映单位的发展情况。其中,电子档案统计在广义上是具有推广价值的,即从档案资料统计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横纵结合,充分突出多样性的原则。同时,在档案馆电子档案统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虽然纵向内容是主体,但是横向的内容仍不可缺少。这是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部门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准确把握的重要指标。

(三)建立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层级体系。在我国档案馆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应该始终坚持以立档单位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充分尊重各种档案资料的来源;立档单位基层档案馆在管理中应该始终以整理单位的卷、件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全面准确地维护档案馆内部各种资料的内在联系;坚持构建与本单位相适应的统计层次,确保“全宗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其中,案卷账需要准确反映不同种类档案案卷的总数、长度和比例等各项基本情况。因此,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多级账来进行处理,以总账下有分类账、分类账下有分户账、分户账下有明细账,确保各个层次相互对应,保障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建立的规范化。

(四)建立和维护精确的统计表间关系。电子档案统计台账并不是一张或者几张报表,而是一整套涉及全面的档案资料数据表,所以无法避免在年表内、跨年报表之间出现承接、汇总和总分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具有特殊载体总量的电子档案资料会体现在档案馆的库藏总账中,而永久性档案资料藏量一般在各种分类账中体现出总值相等的数量平衡关系,而增量的归档表又与总表、分户、分类表之间存在加减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呈现出动态的现象,但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建立在强烈的逻辑基础上的一种需要统筹考虑的关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档案馆的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清晰明确的统计思路,采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手段,全面分析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再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案,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各个单位对档案资料的应用需求,从而全面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原则

电子照片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数据采集、统计、检索、和目录打印等五大功能模块。一套优秀的系统应将自动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充分体现于上述功能模块中。自动化原则。属性信息和归档信息由软件自动采集,照片号和底片号可根据构成规则自动生成。需要人工操作的主要是内容信息和部分管理信息,约十余项内容。系统为方便用户著录,应提供用户最方便录入、最能提高效率的录入工具,如Txt数据著录模板、Excel数据著录模板。大量内容相同的信息可通过下拉式复制拷贝完成,并可无缝导入电子照片档案数据库。自动化更体现在:只要著录的信息准确、规范,就会自动生成各种统计图表;自动生成各种适合纸质相册的照片说明标签、册内目录;根据利用和编研需要提供各种专题目录,如归档照片分组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摄影者目录、年度目录、内设机构照片目录等。智能化原则。利用数据透视功能,数据质检人员可从多个角度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规范。如照片号、底片号的与构成规则,题名、文字说明、年度、摄影者、拍摄日期等内容信息是否为非空字段。档案员可自主地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如可选择专题、机构、年度、期限、册号、组号、照片类型等作为维度,照片号作为计数的度量值,进行单项统计分析或组合统计分析。人性化原则。呈现给用户的前端工具是“数码书架”,既形象又美观,非常贴近生活中的书架和相册。用户可建多个书架,每个书架可建多本相册,每本相册根据需要可放置几十张至一百多张照片。相册的封面、背景、芯页均“可换肤”,还设计了背景音乐、书立和密码。最好用的是它的移植性,管理者只需复制和备份Data文件,就可轻松将我们所做的电子照片包括照片说明等信息移植到另一台装有“数码书架”的电脑中。电子照片管理的后台采用Access或SQLServer数据库,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能将前台的电子照片和数据著录信息传递并显示在后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库中的信息可非常方便地上传到数字档案馆(室)平台,或转成精美的照片陈列网页,到数字档案网站,供多人共享。照片检索提供类似google的模糊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

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功能

1、数据录入功能档案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便对对各种类型的档案(如科技、文书、基建等)进行归档,包括录入完整的工程项目信息、案卷信息及文件信息。一旦档案信息录入了归档库,其他用户即可通过(检索子系统)在网上浏览、查询,以及通过(借阅子系统)借阅所录入的档案。此外,(数据录入子系统)还将完成所录入的电子图纸的批量挂接,以及修改后图纸的重新归档等。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子系统,在自定义的界面下录入、编辑各种档案数据原件的挂接,可完成项目录入、案卷录入、文件录入等工作,并能对文件进行修改和重新归档。

2、数据检索功能检索子系统安装在终端机上,提供检索数据和浏览图纸等功能。用户登录本系统后,首先选择需要检索的档案类型,再用“数据检索”或“分类检索”检索此类案卷或文件信息,若想用本地机上的系统浏览文件,可用“文件浏览器进行设置,在不同的终端上可以有不同的设置互不干扰。在用户权限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直接浏览到所需信息的全文,可以下载到本地机上供检索者利用。检索完毕后,应用“退出系统”关闭检索子系统,防止他人盗用用户的身份和权力。

3、统计报表功能统计报表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打印数据和制定报表样式。如:案卷目录、文件目录、案卷封皮、备考表等。

4、数据转换功能受网络建设和存储容量的限制,几年前的档案管理软件主要是管理档案的条目信息,为了进行数据转换,首先需要进行转换关系的定义,即指定原来数据库的字段与本系统中某档案类型数据库字段的对应关系。

三、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系统应该提供一系列措施保障电子档案在内容、结构上的安全,如它应该能记录下那些因为隐含安全问题而被拒的请求等,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为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笔者认为应从电子档案密级设定、保密技术使用、系统备份与恢复三个方面着手。

1、保密技术。保密技术主要用于保证电子档案在系统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电子签名技术、电子水印技术、电子印章技术都是现在流行的电子档案防伪技术。除此之外,一些适合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的文件格式也可以防止电子档案被修改,如PDF文件格式。

2、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与恢复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的恢复与备份,这项功能是否运行良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所有实体与功能。仅对利用实体与电子档案使用者而言,如果用户在交了费用但是还未得到电子档案时发生突发性中断事件,系统备份与恢复将记录下用户的交费行为,并在系统的随后运行中将电子档案发送给用户。

3、电子档案密级设定。电子档案密级设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用户的权限与相应级别的电子档案相连。根据我国国家标准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档案的密级可以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内部级、国内级、公开级等六个级别。笔者认为,鉴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面向广大群众服务的,服务种类多而且广,系统可以根据服务的种类划分更多电子档案的密级,用户订购了哪种类别的服务,则相应具有哪种电子档案的访问权。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档案馆.w w w.archives.gov/,2006年6月21日检索

篇5

Abstract: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power system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request to carry on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chang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o effectively adjust the labor resources and productivity essential factor, so as to achieve the good management results. Power system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archives manage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ve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enhancing archivist work level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lifeblood.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wer system file program management perspective, from the collection, classification, preservation, utilization of four links to archives program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Key words: power system, files, program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管理电力系统的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历程的存储与总结,同时又涵盖了大量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资源。三水供电局综合档案室成立于1991年,现有专职档案员2人,档案管理三级网络人员16人,档案用房30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200平方米,拥有库藏档案26000余卷(件),各类编研材料数十种。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的生产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强化企业的档案管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导致职责不清、管理效能低下,档案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时性很多问题曾出不穷,已不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的需要,而程序化管理,则以其高效性、系统性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 电力系统档案程序化管理的意义

档案的程序化管理是注重档案管理不同阶段的相互关联,而实施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体现了档案管理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层层衔接和递进的关系,实施程序化管理有助于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提高管理效率。①一方面,实施程序化管理后,要制定不同阶段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明确每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明确该阶段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方法,使得每位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工作职能上没有没有重叠和交叉,防止“齐抓、不共管”的事件发生。②另一方面,实施程序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明确岗位责职和阶段工作内容,使得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3 电力系统档案程序化管理的举措

电力系统档案程序化管理分为档案的收集、分类、保管、应用四个环节,各环节间相互独立,各尽其职,又密切配合,互相关联,体现了程序化档案管理的集约和效能。

3.1 档案的收集环节

收集阶段是程序化档案管理的第一步,需要对电力企业各部门的研究成果、发展历程进行系统、严格的鉴定,并把有保存价值的资源收集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在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档案收集工作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材料进行准确的鉴别,把有价值的材料收集到档案库中。另一方面,要为相关电力档案成果的产生部门制定规范的档案保存制度,使各部门能够把每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和发明创新都能够准确的记录下来,以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对其进行采集。③第三,要建立协调与沟通机制,档案管理部门要常规性的对各部门进行档案成果的收集。

3.2 档案的分类环节。要将收集的档案按其形成的内容、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系统排列和基本编目、划定层次,从而形成有一定从属与平行逻辑关系的、不同等级的档案分类数据库。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完善档案登记、分类等相关机制,对档案分类的范围、时间、渠道做出具体的要求。④要摒弃单一式分类法, 而应采用复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按不同部门(如:电能生产、电力设施建设、电力营销等部门)的横向分类与企业不同时间段运营情况的纵向分类。

3.3 档案的保管环节。电力系统在档案保管中要落实好岗位责任制,首先要为管理员设定工作目标与规范,建立健全档案保管标准与制度,把资料的规格、格式、数量等方面做统一的标准化要求,把档案的立卷、标题、目录、时间等工作规范化。⑤其次, 要对管理员的工作进行监管,建内部控制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位管理员,要摒弃传统档案管理“事中”监督的单一化管理模式,而应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立体化监督。在档案入库前要掌握库存情况,在档案的保管过程中,要发动员工的力量进行互相监督,促使管理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操作。在管理人员调动或离任前,必须对其所承担的保管任务进行全面检查,方能办理相关的调动和离任手续,最大限度的保护档案资料。第三,要把档案管理与绩效挂钩,对档案保管中由于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要与员工的工资、福利、职级等切身利益相联系。

3.4 档案的利用环节。收集、分类、保管等前三个环节为档案的最终利用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对电力系统而言,有效的利用档案,为企业的生产运营服务才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⑥要广泛创新档案的利用手段,通过阅览、借出、交流、咨询等方式,把企业的电力技术研究成果及经营历程最大限度发挥余热, 推进企业的技术改进与自主创新。在档案的阅览中,要为创设良好的阅览环境,利用好检索工具;在档案借出中,要履行密级手续,制定相应的登记、借还日期、档案损坏处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使借阅档案的人员能够对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负责,杜绝企业档案的损坏和遗失。在档案的咨询中,要制定相应的指导咨询、检索咨询等相关机制,树立服务意识,最大限制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积极与其它电力企业保持联络与交流合作,建立与其它电力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机制,取长补短,不断对自身的档案管理进行完善。

4 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强化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程序化管理,以其高效性、系统性为电力系统档案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实施电力系统档案程序化管理,要切实抓好档案的收集、分类、保管、应用等四个环节,使之既相互独立,各尽其职,又密切配合,互相关联,最终使程序化管理的集约性与效能性在电力系统档案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析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J].青海电力,2007(1)

[2]肖莉.拓宽新视野创新电力档案管理工作[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0):24-25.

[3]黄磊.档案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0,(04):20-22.

篇6

2仿真实验及分析

通过应用云计算,能够大幅提高档案馆IT工作的效率,节约IT业务成本,更容易发挥档案馆的资源优势。随着“云”概念的深入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和虚拟计算资源将放入“云”中,这样无疑会增大对网络宽带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搜索速度。DE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随机初始化的种群中的个体进行变异操作产生变异矢量,变异矢量与目标矢量进行交叉操作产生试验矢量,通过“贪婪”的选择操作,产生新一代种群。将“云”中的每台服务器看做一个个体,整个“云”看做一个种群,采用基本的DE算法对种群进行全局搜索,每代搜索结束后,采用优化最优解机制构建局部搜索策略的初始解,以达到改善候选解的目的。如何使得缩放因子F既能有利于对解空间的开发又能利于种群的收敛,姜立强等对差分进化算法缩放因子取值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F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有利于提高算法的收敛速率。

篇7

一、引言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子公文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努力提升电子公文档案的网络化与智能化,更需注重其安全性。为此电子公文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强化安全管理理念的运行

众所周知,理念具有先导性作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隐患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使得电子公文档案管理也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进而使得电子公文档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电子公文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而言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电子公文档案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对部门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管理专业知识,始终在脑海中形成安全管理的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电子公文档案得到安全的管理。

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安全的管理制度可有效的为电子公文档案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只有确保电子公文档案在规范的环境下运行,才能有效的加强对电子公文档案的管理。为进行上述的工作,电子公文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安全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确保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使工作流程完全处于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之下。例如,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必须对管理人员的使用权限加以确定,切勿随意登记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避免出现人为因素。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物理隔离模式的应用,严格执行身份认证制度,禁止管理人员以外的人员进入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力的监督,避免是安全管理制度有名无实。

四、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

对于电子公文档案的管理而言,只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对其的安全管理。关于某个单位,其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需要由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组成,而安全管理体系则必须将单位中的所有部门进行整合,全部纳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中,以避免出现安全管理漏洞。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与技术的协调性,避免使安全管理出现“空白点”,以此来真正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五、加强数据库的安全建设

所谓的数据库安全建设即是指避免使数据库中的数据遭到非法的入侵与非法下载及使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非关系全文检索数据库Trip。其安全机制分为不同的层面,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在数据库级、记录级、字段级三个层面予以授权,对用户的访问权限与访问内容进行控制。当数据库被破坏时,可根据相应的日志文件对原因进行查找,并进行恢复,同时还可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便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使用。此数据库拥有四级用户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文件管理员、用户管理员与一般用户(如图1所示的用户权限图)。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系统管理权限,只有通过系统管理员才可以有效的生成文件管理员与用户管理员,以实现对电子公文档案的有效管理,若未经过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则任何人不可以进入电子公文档案的管理系统,使电子公文档案始终处于安全的运行管理之下。

六、加强应用程序安全的管理

应用程序安全通常被视为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核心,只有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才能有效的确保电子公文档案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子公文档案管理单位可使用共同的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不同的部门需要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并建立严格的使用权限。为确保系统的安全,管理部门必须不定期的对数据库资料进行备份并进行归档处理。一旦归档,数据库资料将完全被写入不可擦除的光盘中,使其真正成为不可被删除的档案,为日后管理人员的查看提供便利,最为重要的是避免了数据库资料的丢失。除此之外,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子公文档案管理部门还必须采用安全设计技术。系统可自动的记录用户对于系统的任何操作并形成日志文件,使系统管理员可以及时的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七、拓展安全管理的内容

若想加强电子公文档案的管理,除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外,还必须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拓展,以此为加强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额外的保障。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加大进行物理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与软件安全管理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安全管理更为全面的开展工作。为此必须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各部门各司其职并加强沟通,对于安全隐患及时的发现并排除,尤其是在数据安全方面,管理者需要在U盘、光盘与云存储中同时进行备份,实现“三管齐下”。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公文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纸质档案共同构成了档案管理体系,虽然我国已进行范围较广的电子公文档案管理应用,然而对于其中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加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确保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慎武,王玉霞,李国伟.电子公文档案管理系统安全机制研究[J].档案管理,2013(4):48-49.

篇8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档案管理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同样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较为明显的变化便是电子档案的产生与应用,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出现在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和共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提升信息时代下电子档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一)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归档方式不同。相对于传统档案归档时的手工作业,电子档案在进行归档时主要依托信息技术,采用电子编码的形式分门别类的将档案信息进行归档。电子档案在编辑的过程中,可实现无痕编辑,保障了电子档案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同时,由于是无痕编辑,其中的很多重要信息即便是被修改或删除也难以被发现,进而使得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难以保障。有鉴于此,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信息的编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数字签名和信息认证,切实做好相应的加密保护工作,防止电子档案信息被篡改或删除。

(二)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的保管方式不同。传统的纸质档案保管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如受潮、虫蛀、残缺等。而且,纸质档案的物理性存在使得其在保管的过程中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电子档案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以一种虚拟的存在形式进行保管,通过对信息的数字编制和存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轻松、便捷,而且几乎受不到物理性损害,极大的降低了电子档案保管的风险。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电子档案保管的这一优势在另一角度上看很可能演变成一项劣势。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和存储介质日新月异,档案存储的载体会随着技术革新而出现老化,给电子档案的可读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鉴于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在电子档案信息编制的同时,打印一份纸质档案一起保持,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子档案文件信息资源损失的风险。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部门应与文件信息生成部门加强沟通,统一文件信息格式,增强文件信息的可读性。

(三)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查询方式不同。传统的档案信息查询时需要人工查找,该项工作费时费力查询难度较大。而且,由于是对原件信息内容的查询很可能影响相关的其他工作的开展。电子档案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事先对档案信息进行了编辑、注册、登记等工作,在对具体信息的查询过程中只需要录入时,生成一个固定的编码或解码便可使用,极大的节约了档案查询工作的人力和财力。而且,电子档案的查询在实现录用后与原载体不产生任何关系,不会造成原信息载体的物理损耗。电子档案的共享性强,不会因为一方对档案的查询、使用而影响其他方工作的开展。

二、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

(一)档案管理信息的完备性一致。无论是电子档案管理还是传统档案管理,对档案管理信息的完备性要求都是一致的。传统档案信息在收集、整理、保管的过程中都需要信息的完备、真实。电子档案管理更是如此,电子档案信息并非自动生成的,它是以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为基础的,只不过是将信息载体由纸质媒介转化为虚拟网络,其内容在转换的过程中并未发生变化。而且,电子档案信息的完备性和真实性即便是在生成之后,仍然需要原始的纸质档案进行相互印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做好馆藏纸质档案的保存、管理工作,在电子档案信息缺乏法律凭证效力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和保障功能。

(二)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相通。电子档案管理是建立在传统档案管理基础之上的,二者在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方面是相通的。电子档案管理不过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数字化、虚拟化,而其中所蕴含的管理理论仍未发生变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所确立的“同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原则”和“便于社会各方利用原则”不仅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中被严格遵循,即便是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精神内核并未发生变质,所改变的只不过是管理的具体形式和手段,其中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相融相通的。

篇9

现在大家谈论到信息安全,首先想到的就是病毒、黑客入侵,在媒体的宣传下,病毒、黑客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罪魁祸首。然而,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的往往不是病毒、黑客,而是组织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对信息的窥探或窃取。从技术上来讲,内部人员更易获取信息,因为内部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辨识信息存储地,且无需拥有精深的IT知识,只要会操作计算机,就可以轻易地获取自己想要得资料,相对而言,黑客从外部窃取资料就比较困难,首先,他们要突破防火墙等重重关卡,然后,还要辨别哪些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FBI和CSI对484家公司进行了网络安全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单位内部,其中16%来自内部未授权的存取, 14%来自专利信息被窃取, 12%来自内部人员的欺骗,只有5%是来自黑客的攻击;在损失金额上,由内部人员泄密导致的损失高达60,565,000美元,是黑客所造成损失的16倍,病毒所造成损失的12倍。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内部人员泄密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提醒国内组织应加强网络内部安全建设。

1 电子文档泄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盘刻录机、磁带驱动器等存储设备泄密;

2)通过COM、LPT端口、调制解调器、USB存储设备、1394、红外线等通讯设备泄密;

3)通过邮件、FTP等互联网方式 泄密;

4)接入新的通讯或存储设备,如:硬盘;

5)通过添加打印机、使用网络打印机将资料打印后带出;

6)通过便携式电脑进入局域网窃取信息,带离单位;

7)随意将文件设成共享,导致不相关人员获取资料;

8)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单位,连上局域网,窃取资料。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利用以窃取资料。

2 传统解决方案的弊端

传统方案一:“我们已经部署了防火墙或专网”

防火墙或专网可以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访问,但不能防止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地通过邮件或者移动存储设备将敏感文件泄露。

传统方案二:“我们给文档设置了访问口令”

口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口令可以随着文档一起传播;

其次即使设置了口令只能简单的区分用户是否可以访问该文档,而不能限制用户对该文档的操作权限(如复制、另存和打印等操作)。

传统方案三:“我们安装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封住电脑USB接口、拆掉光驱、软驱、内网与外网断开、不允许上互连网络 ”

文档的原始作者泄密;文档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失、泄密。

3 电子文档安全有效控制方案

为了更有效防止文件的非法访问和输入、输出。就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方案。

以犯罪行为心里学为理论指导,以安全事件过程管理为主线,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安全管理。

3.1制定周详的事前预防策略

1) 控制信息传递途径,如通讯设备、存储设备;

2) 通过网络接入保护,限制外来电脑接入局域网;

3) 报警策略能够提示非法接入;

4) 互联网信息传递阻断策略能够阻断非法信息传递。

3.2 对泄密行为事中记录和控制,并及时启动控制和报警策略

1) 对泄密过程进行屏幕记录,方便现场查看,事后回放;

2) 详尽的电子文档操作痕迹记录,包括访问、创建、复制、改名、删除、打印等操作,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集中审查终端共享,防止共享泄密行为。

3.3 详尽的日志信息,提高了事后追查的准确率

1) 进行电子文档操作及屏幕记录;

2) 对互联网信息传递进行记录,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审计系统用户日志。

4 电子文档安全系统功能及技术阐述

1)禁用设备

程序功能:可按某台、某组或整个网络禁止使用哪些设备,包括:存储设备、通讯设备、打印设备、新加入的设备及其它属性。

管理作用:根据风险评估,制定事前预防策略,根据策略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禁止,预防文件泄密。可以灵活的开启,不影响正常使用。

2)报警规则

程序功能:设置某个或某类文件的各种操作报警规则。

管理作用:对泄密者添加泄密设备(如:闪存、移动硬盘等)实现及时报警,对相应的文件或某个类型文件的操作实现及时报警,为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管理提供帮助。

3)网络端口管理(接入保护)

程序功能:通过设置禁用139和445端口,控制共享端口。

管理作用:可根据需要灵活的设置外来计算机跟网内计算机的通讯方向。

4)网络共享

程序功能:可以及时查看和删除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网络共享文件夹。

管理作用:员工往往因为工作需要设置共享文件夹,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员工或外来计算机窃取。

5)文档操作

程序功能:可以详细的记录每个员工在本机及网络上操作过的文件,包括访问、创建、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恢复以及文档打印等记录。

管理作用:让泄密行为的痕迹得到监控,为泄密行为的事中发现,事后追查提供了帮助,弥补了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

6)锁定计算机

程序功能:可以锁定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操作。

管理作用:若发现网内计算机有非法操作,可及时控制,挽回损失。

7)邮件、FTP和MSN监控

程序功能:记录通过POP和SMTP协议收发的邮件正文内容及附件,如:Outlook、FoxMail等,可记录通过web方式、FTP收发的邮件、传输的文件目标去向及名称。

管理作用:实现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邮件备份管理,提高事后追查的便利性。

8)上网限制

程序功能:通过多种策略规范员工上网行为,比如:收发邮件、浏览网页、FTP、使用其它连接。若外发数据超过一定数值,可阻断此类行为。

管理作用:方便管理者对网络行为进行集中控制,避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泄密。

参考文献

[1] 綦科,谢东青.网络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6(10).

[2] 祖峰,熊忠阳,冯永.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新方法及实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篇10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正文:

电子档案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其安全性更高,可异地备份电子档案,查阅过程更加方便,而且档案的内容更加多样,存储环节占用的空间更小,基本不增加库存,可快速方便提供利用,更方便出差人员使用,为此,许多单位开始使用电子档案开展工作。目前,电力系统也在使用电子档案,其中的问题也比较明显,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阐述当前现状,以及档案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电子档案发展带来帮助。

一、当前电力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责任分工不明,档案管理漏洞较多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企业为此成立专门的部门,并配备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开发数字档案馆系统,统筹数字档案馆建设,但是,目前,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电力系统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责任分工不明确,归档责任部门对电子档案的归档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而档案管理人员不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的质量,同时,电子档案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工作人员对其了解较少,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造成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二)人员业务能力较低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使用到各种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技术水平较高,需要工作人员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要有足够的能力进行使用,如果工作人员的能力不强,则无法高效率地使用这些设备,进而影响档案管理的质量。目前,在电力系统中,许多先进的设备得不到应用,一直处在荒废的状态,这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能力使用这些设备,而且企业领导层也对此不够重视,没有安排能力较强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也没有安排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导致人员的整体实力较低,人员业务能力滞后,会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科学的建档规范和标准

电子档案是一种新生事物,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完善标准和规范,对工作进行详细的管理和约束,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正规。目前,电力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标准,甚至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也无法有效展开,直接导致电子档案管理效率降低。

二、电力系统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部门,提高分工水平

电力系统的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于电子档案是一种新生事物,其中出现的问题会比较多,只有成立专门的部门,才能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的出现,才能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此,笔者为电力系统提出以下几个措施,首先要明确各个人员的操作权限(信息管理、使用权限),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信息加密);其次要强化负责制度(检查是否按权使用),要建立严格的上下级管理机制,每个人员、每项工作都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第三,要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授权简洁);第四,要强化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获得足够的工作支持;第五积极做到设计办公协同平台信息与数字档案馆对接,直接数字归档;第六,要定期向企业领导层汇报工作,及时获取领导层意见,进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为此,要特别重视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要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首先,电力系统要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作用,让员工养成正确的工作观念和习惯,同时,通过制度的帮助,要理顺各个员工的工作关系,让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其次,要调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理念,要通过先进的观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员工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保障档案管理不出现纰漏。第三,要对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安全意识进行强化,使得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使其能够养成正确的观念,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电力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得到水平提升,企业要在员工招聘环节进行重视,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从而让员工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增加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投入

电力系统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让档案管理工作获得足够的支持,例如打印机、高速扫描仪、光盘刻录机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设备,同时,还要重视软件的升级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在电子档案工作中,安全问题时最重要的环节,需要相关人员增加安全方面的投入,例如购买安全等级更高的防火墙软件,加强网络设备自查自检能力等,通过资金方面的保障,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制定完善的工作标准和规范

电力系统应当重视工作制度建设工作,要对工作中的各种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要了解当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要提高档案的安全性、保密性,要重视员工的分工工作,因此,要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使得各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更加明确,要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工作,使其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制度的约束作用和管理作用是最为明显和有效的,因此,电力企业应当重视制度建设工作,要站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立场,提出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制度建议,让管理层了解真实情况,具体部门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并积极为制度建设工作建言献策,从而让制度的先进水平得到提升,电力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要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权限制度,要通过合理的制度,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总之,在现代社会中,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未来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力企业非常需要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要重视电子档案的改革工作,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明确部门分工,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还要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员工,为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还要追加档案管理投入,使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希望电力企业能够高度重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孟凡蕾.强化档案意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