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课题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科研课题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学科研课题研究

篇1

如何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我认为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或来自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或是从教育教学的疑点中选题,或是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工作经验中提出等。在教学中发现了预设的或生成的问题,课外反思,找出策略,课堂上再实施干预,课外再研究,根据问题的焦点,形成专题。我们开展教科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源于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实际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实际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搞课题研究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开展研究的方式方法,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的重心向教学倾斜,特别向课堂教学倾斜。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服务。

结合我园滚动课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之研究》《教师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性研究》《信息技术介入下幼儿园立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的实施过程,来谈谈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做法。

一、课例式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开展课例式研究的具体操作是:开学初就在教科室的带领下确定当学期公开研讨课的安排表,使研究人员做好准备;研讨过程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安排教学内容,开展课题小组集体备课,形成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开展全校性公开展示研讨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人人参与,各教研组老师观摩指导、建议;围绕课题理念和教学过程进行三个层次的评课——执教者自评反思;听课者点评;领导综合评课。这样人人发表意见,个个谈体会、谈收获、讲困惑、提问题。科研向教研辐射,课题组渗透于教研组,个个努力,热烈评议,共同讨论,真正把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我们的课例研讨形式多样:有教师的一课三研,有骨干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有师徒帮带的展示课,有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等。为了让课题研究能立足平时,我们把经过研讨的教学活动整理成自己的园本课程,放到日常教学中,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专题式研讨

面对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中困惑和热点问题的如何操作,我们采用了专题式研讨的方法,让教师按自身的心理需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时地开展“每月一议”“主题沙龙研讨”“师徒答疑解惑辩论会”等专题研讨。为教师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解惑提供导向服务。教师们感到课例研讨是重在解决实践问题,专论式研讨重在解决理论、策略方法问题,二者结合,课题实施的操作性变强了,实效性增大了。

三、校际互动式研讨

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后,我们还要注重校际互动式定期研讨活动的落实。一是走出去认真地向省内外学校学习,回来后进行传递、分析、吸纳别人的创新举措,补充完善自己;二是定期向结对姐妹学校展示公开研讨和汇报活动。课题实施中,由校行政负责的全面综合性公开研讨汇报活动;由教科室负责组织展开的邀请领导专家现场指点的小范围专题性研讨活动;由学科中心组、教学片负责组织的向市、片开展的研讨活动。

篇2

路小华 

(城固县第一中学,陕西  汉中  723200)

摘  要:教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分析了教师提问的类型,功能和英语课堂的特点及对教师的要求,并结合心理学的观点,着重探究了英语教师如何能使课堂提问成为一门艺术,并从三个方面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更好地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提问艺术;英语课堂教学

 

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外许多著名的外语教学研究者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了大量的研究。Long and Sato(1983)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可分为查询式(inquire question)和参考式(referential question)。Nunan(1991)把教师的课堂提问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黄桂珍(2001)分析了英语课堂提问的特点,并指出当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应有趣且符合实际,从易到难为宜。

张雪娟(2001)提到:在提问时,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陈雪琼(2004)指出英语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问题要有意义;其次,为学生创造宝贵的机会,这样使学生乐于讨论所提问的问题;第三,教师应对学生回答作全方位的评价。徐红梅(2005)谈到,课堂提问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心理学的观点着重探讨英语教师如何才能将课堂提问提升到一个艺术高度。笔者从问题设计的艺术,呈现的艺术及评价的艺术三个层面对本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旨在引起同行的关注,同时为英语课堂提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使英语教师更好地贯彻执行教学原则,促进个人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功能及意义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类型

Nunan(1991)将英语课堂提问分为展示性(display question)和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

1、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

展示性问题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已学知识。其主要特点是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不需要太多的自我创新。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展示性问题是必要的,它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创造性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

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一般来说,对文章的理解,评价和赏析方面的问题常属于参考性问题。学生需要将文章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得出理想的答案。

Brock(1986)发现学生用于回答封闭性(即展示性问题)的句子平均有4.23个单词,而用于回答参考性问题,即Barnes所说的“开放性”问题的句子平均有10个单词。由此可见,后一种问题能够提供判断,解释和表达看法的机会,有利于增加语言输出。在本人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常会运用参考性问题。如在课堂讨论中,常会用以下的问题:“Suppose…”;“Could …?”“if…?”在对文章的评价时常会用“What’s your opinion on…?”“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feel…?”等问题。

(二)课堂提问的功能及意义。

1、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其中课堂提问是最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之一。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两种问题类型。一般说来,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共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教学目标考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能够促进师生相互交流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会得到锻炼,教学目标也容易实现。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会发现一些同学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是因为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实践证明,巧妙且适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师提问时,学生们会认真听老师讲,并积极思考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学过程也会更加流畅。

3、为教师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英语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手段,能够及时掌握重要教学信息,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课堂提问,教师会很容易且直观地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4、课堂提问服务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课堂提问可以促使教学和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只是简单地接受,理解和识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而新课标认为课程标准不仅仅是特殊知识的载体,而且是师生探索新知识和观点的一个平台。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解决的过程来传递有效信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课堂提问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二、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设计问题的艺术

1、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英语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问题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在教“Music”(Module3,外研社必修2)时,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usic and instruments;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在了解以上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1)In your daily life,do you often listen to music?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设计此问题,主要谈论有关音乐和乐器方面的话题,即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创建真实的交流环境,设计交际性的问题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料,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富有交际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兴趣,增加语言输出。比如在上阅读课“No Drugs”(Module 2,外研版,必修2)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在读前(Pre-reading), 可设计以下问题:(1) Is there anyone smoking in your family? (2) What do you think of smoking? (3) What are the dangers of smoking? 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容易回答。所以学生很乐意参与类似问题的讨论之中。在读的过程中(While-reading),笔者认为,教师应紧扣学习材料本身设计问题,以此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1)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3) If you write this article, will you develop the text as the author does? 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加强。在读后(Post-reading),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稍有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学材料。比如“What kind of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 类似的问题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加快学生的知识重构有所裨益。

3、问题的设计接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乐于谈论自己熟悉的环境。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亦是如此。如果老师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那学生就津津乐道。反之,学生就认为有难度。例如,在学习“Films and TV programmes”(Module6,外研版,必修2)一文时,老师不妨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Do you love films? (2) What kind of films do you like best? (3) Do you often watch CCTV-5? (4) Are you familiar with NBA? Do you like Yao-ming?上面所列举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每个问题既容易理解,又不难回答。

4、设计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言教学中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初级阶段的英语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问题。在“Sports”一文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If every citizen does sports, what will our society be like? 再如,在学习“Going places”时,可设计此问题,“If you were a guide, How would you introduce Great wall to your customers?”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设计类似的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呈现问题的艺术

1、清晰准确地呈现问题

心理学(黄希庭,1991)的观点认为,“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当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和快慢。”所以,在给学生呈现问题时,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声音洪亮且清晰,这样就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2、问题面向大多数同学,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成绩好且表现出色的同学常会获得比其他同学较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表面上看,课堂的进程似乎很流畅,但不利于鼓励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也会挫伤一部分的积极性,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笔者提倡的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机会并不意味着每一堂课,每个同学都必须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是在一段教学时期内,如一周内,每个同学就可以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也就可以了。那么,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作记录的方式来平均分配回答问题的机会。

3、给学生留合适的思考问题的时间(等待时间Wait time)

Nunan(1991)研究发现,如果等待时间延长到3——5秒,以下几点就可以达到:(1)学生的语言输出将会增加;(2)不成功的答案会减少;(3)学生之间会出现更好讨论。在教学中,教师常会忽略给学生留等待时间,这无形中也加大了问题的性质。研究发现,若先向学生呈现问题,留等待时间后再叫学生作答比先叫学生再呈现问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4、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的语言输出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用以下的话语来激发学生,增加其语言输出。(1)Don’t be nervous. (2) Take it easy. (3)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 it doesn’t matter. (4) I am eager to listen to your answer. (5) I don’t care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easonable or not.

(三)评价艺术

1、及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

Zamel(1981)认为,教师的评价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其实,英语课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学生的重要语言输入资源之一。所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需及时对具体答案作以评价。这样,学生既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当中学到相应的语言知识。当然,课堂的交际性也会变得更强。

2、容忍错误,更好地鼓励学生

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对学生的错误持积极态度,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因为纠错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语言学习过程。同时,在评价学生的答案时,亦需要鼓励性的语言。如“(1)Pretty  good! (2) Well-done!(3) Wonderful! (4) Excellent! (5) Good try! (6) It sounds interesting! (7) 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8) Your ideas are reasonable and creative! 学生听到类似的鼓励的语言后,就会有成就感,这样就有更大的信心投入到以后的语言学习当中。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1995)认为,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已日趋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观点的机会就会增多,课堂也会变得更具有交际性。语言输入资源将会变得更多,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总结

总之,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重大作用。如何设计问题,呈现问题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就显行更加重要。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完成每一个环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就很容易实现。笔者在本文中阐述英语课堂提问的类型、功能及意义,并着重从如何设计问题,呈现问题和评价等三方面分析了英语教师如何才能将课堂提问提升到艺术的高度。笔者希望英语同行能在此问题做出更深刻的研究,从而使外语教学水平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Long, M. ,C.Sato.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 Question[M].Newbury House,1983.

[2]Nunan,Davi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M].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1991.

[3]Brock,C.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i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20):47-59.

[4]黄桂珍.浅析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15-216.

[5]张艳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艺术[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1-53.

[6]陈雪琼.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新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139-140.

[7]徐红梅.大学英语课堂提问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昌吉学院学报,2005,(3):123-124.

[8]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9]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10] 卞福英,邢桂丽. 教师提问与外语课堂教学[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2-43.

篇3

开题报告会的意义

集中开题报告会会议形式准确、流程安排妥善,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专人负责。整个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导师及专家、会议组织者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度和责任感,期间有融洽一致的学术探讨,也有立场鲜明的理念争辩,这些宝贵意见和过程都是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生在课题的最初阶段发生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伊始既能够准确把握科研需求的脉搏,是一场意义深刻的研讨会,也是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提升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医学生作为健康的捍卫者对综合素质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想制定好一项满意的开题报告,基础要打得牢,功夫要下得深,视野要开得广。因此医学生不仅仅需要具备牢靠的专业知识以保障基本实践的可能性,更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以联系实际应用以及专业的撰文能力以反映自身的思想;其次,大量文献资料的汲取以及相关领域新进展的探究也是行文的必要准备,否则在前人已经研究成熟而精尖的方向下手只能是效率与资源的双重浪费;最后,所谓“能力让人脱颖而出,思维让人与众不同”。如何站在巨人的肩上有所作为,将现有的知识与自身的智慧有机结合选择一个高效而精准的方向并进行研究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才是考验我们的真正课题。因此,开题报告的准备过程实则给了医学研究生在更多方面素质的提升上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所谓“言而无文,其行不远”,这种以书面材料上交、经研讨确定开题方案的形式,使开题报告真正具有提纲掣领的实际意义。开题报告会中医学研究生通过这一系列准备过程深化了自己对于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如何开展研究项目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与此同时,研究生导师及各位教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更是为开题者指示了明确的开题依据。开题项目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更改,这使得集中开题研讨会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确立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方向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疑是需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并举的,而研究生管理是一项全面而长远的工作。如何让医学研究生今后更好地投身到临床管理以及各项前沿科研项目的进展中,在各项科研工作中都能踏踏实实地做出成绩以及如何使研究生管理走上规范有效、创新实用的健康发展道路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于是我院抓好时机,顺应时展与实际需求,将研究生教育规范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套自主创新、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值得提倡。

篇4

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大部分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信息交流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局面,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毫无疑义地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外语是1个民族走向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必备工具,这1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自然地带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几XX年的中国传统英语教育方式告诉我们:“填鸭式”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重练习轻听说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然使众多学生缺乏运用英语语言的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所以怎样采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让英语课堂在师生双边互动交流过程中充满艺术色彩,带给学生1种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感悟美、发现美、享受美和创造美。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习英语是1种美的熏陶、美的教育,美的滋润以及美的创造!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因此,“教学是1门科学,也是1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1体。”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是英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英语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体现与结晶,是每1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所要不断追求的理想境界!

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1)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篇5

教者:通过刚才的检测,我觉得同学们课前对《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大家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了一些字词的读音及意思,这只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有什么初步感觉或印象,对这篇文章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共同探讨。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边学习边进行合作探究。今天有好多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各小组可以邀请一位老师和一起学习。

(各小组均主动邀请老师参加,教者亦参与其中。小组讨论热烈,学生相互交流,设疑解疑。)

教者: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在烈日和暴雨下》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写得很有特色,大家知道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用写景来衬托祥子拉车时的艰辛和痛苦。

教者:同学们在讨论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学生1: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

教者:是呀,为什么要用风雨中哆嗦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而且在文中,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写到烈日和暴雨下的柳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从课文入手,着重研究作者集中写烈日和暴雨的段落一一也就是第2段和第11段。同学们先把这两段文字朗读一遍,然后发表看法: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异同?这两段文字是怎样写的?突出了什么?

学生2(七嘴八舌):这两段文字都是写自然景物,而且都写了柳枝:都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在写法上都用了描写,并且都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都是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不同的是一一写“烈日”更多的是静态描写和侧面描写;写“暴雨”更多的是动态描写和正面描写。

教者:现在大家知道老舍为什么要将祥子置身于烈日和暴雨下的原因了吧?

学生3: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天气情况不同,但都突出了天气的“毒”,似乎老天爷也存心和样子过不去。这样毒的自然天气,与祥子遭受的苦难是极为吻合的。

学生4:通过柳叶,作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更写出了人的命运。柳叶就好像祥子,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只能任人宰割,所以,结尾说“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教者:这个同学说得很好。但是同学们,我还是有点不明白,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恶毒”的感情吗?

学生5:对,自然界的雨总是给人带来麻烦,老舍先生正好用它来写祥子的生活。

学生6:不是,是老舍赋予了雨一种特别的含义。

教者:咱们还是应该有比较,看看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

学生7:朱自清的《春》,里面有一段是写春雨的,表现作者对春天对和平美好的生活无限赞美的情感。

教者:可见,同样是写雨,这雨并不一定都是和人过不去的。

学生8:“一切景语皆情语”,夏天的雨当然要猛烈一些,用它来写祥子的苦难生活更贴切些。但主要是因为老舍先生写作时饱含特定的感情,所以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了特定的感情!

篇6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1]而联系师生思维活动和开启学生智慧的关键便是课堂提问。问题是点燃知识的火把。新课程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地位和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上活跃起来,课堂提问是否具备科学性、艺术性就将直接影响着一堂科学课的效率。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与初步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而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技巧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缺乏课堂提问艺术,收不到预期教育效果,甚至产生负效应。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科学课堂的教?W质量和效率。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往往波澜起伏、令原本在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科学课堂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究其原因,精彩迭出的课堂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的提问艺术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小学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科学提问能优化环境,增强自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创设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敞开心灵,调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科学提问还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某学校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盐类的性质”教学时,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没有贴标签的溶液、一个小铜片、一根细铁丝。然后教师指着手中的铜片说:“同学们,你们中有哪位能在铜片上面画出一只小企鹅呢?”台下的学生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又不是一张白纸,除非用刀子在上面雕刻。”见学生不语,教师笑了笑,说:“大家看我的。”说着,教师用一根细铁丝在杯子中的溶液里搅拌了一下让铁丝上沾满了溶液,然后在铜片上勾勾划划,几分钟后,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就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学生非常好奇:“哇,真像我QQ聊天时的那只企鹅!”“老师,这是什么魔水?”教师看着台下七嘴八舌的学生说道:“大家安静了,想知道我用了什么魔水吗?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盐类的性质,开始去寻找魔水,刚才用的魔水就是一种盐......”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的提问方式,创设了思维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抱着想探其究竟,好奇的态度随教师一同进入新课的学习。

2、研究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对科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科学教师教学课堂的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课堂提问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要围绕学生进行,关注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性及社会性。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坏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2、“课堂提问”的心理学分析

篇7

教师通过提高自己在提问语言艺术方面的修养,积极进行提问语言艺术方面的加工来激活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乐于学习语文,乐于上语文课。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言艺术的使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语文课堂老师提问语言存在的现象

通过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就语文课堂老师提问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和提问语言艺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分析。

1、提问语言目的性调查结果

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表达清楚,问题的指向明确,问题的范围适当时才不会产生歧义,使学生听后,能够快速、清楚地了解其意,能够把问题记在心里。在对石斋小学的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由于老师们能够做到目的明确,故学生基本上能明白老师的问题,除非某些学生开小差,没听到或没听清老师的问题。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基本上能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就着问题进行思考。

2、提问语言启发性调查结果

教师的提问语言富有启发性,才能促进学生思考,不问简单的对不对,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在问卷调查中,本身会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不多,教师在提问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所增强,经常思考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不经常思考的学生人数减少了,但增减的幅度不是很大,效果还不大理想,教师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艺术还有待提高。

3、提问语言沟通性调查结果

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强烈,但是有畏惧心理,常常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语言上要具有亲和力,幽默感,这样的提问语言才具有沟通性,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在笔者的调查中反映出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害怕因为答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而不敢发言,甚至因为自己经常答错而受挫导致不爱思考。可见,老师在课堂提问中没能充分做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少部分学生在被提问时有种“上级对下级的拷问”的情绪存在,当然没法做到畅所欲言。

4、提问语言引导性调查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出问题,就是通过点拨、启发等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能够在提问时注重语言的引导性,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调查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多,只有19%的学生表示出比较经常自己解决问题,而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通过老师的点拨、启发而去解决问题。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排除学生本身不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若老师在提问时能够充分地引导学生去逐步思考的话,是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的。

5、提问语言鼓励性调查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提问语言充满鼓励性的话,就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学生的提问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学效果,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问卷调查中,有75%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提问,而不经常在老师提问后自发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语言艺术在多方面都有待加强,在提问语言的启发性,引导性和鼓励性方面,教师有必要做些努力,尽量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课堂提问语言是体现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语言的艺术性“加工”与使用,尽情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才艺,使学生愿听,想听,要听,因此,针对以上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成效。

1、提问语言通俗化,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在把握好目的性的基础上,尽量使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使语言更加通俗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中,教师应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应极力避免使用令人费解的、罕见的词语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提问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

2、增强提问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畅所欲言。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逐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照着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去应付试卷上的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老师要积极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在提问时要主动地去接近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在语言上要具有亲和力,这样的提问语言才具有沟通性,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高课堂效率。

3、增强提问语言的引导性,让学生自主发问。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思考价值的。作为教师更要科学地运用“无错原则”来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比如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以树立起他们的自尊、自信,帮助他们驱逐心灵上的阴云,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于一种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从而展开思与想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帮助学生产生质疑、批判的胆量,标新立异的观点。

4、借鉴成功人士的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教师平时多借鉴成功教师在课堂上的做法,如阅读周刊,观看教学视频,参加教学研讨会等,关键是“吸收并消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篇8

众所周知,医学检验专业作为我国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核心架构,具有内容更新快、技术成熟且相对复杂以及学科实践性强等特性。目前我国全日制本科院校中开始大量开设医学检验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医学检验与实践的专业能力,进而适应时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一、我国医学检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合理构建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势

(一)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近些年来的发展总体呈现稳定的趋势,并且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与调整,总体成效显著。但是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伴而生的,虽然总体呈现的趋势良好,但其中仍然不乏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医学检验专业进行解决。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思维。第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表现较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出现的这两点现状来看,主要导致的成因归根究底是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课程缺乏创新性内容较为陈旧及院校学科发展比例不平衡息息相关,进而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医学检验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将加大力度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凸显双创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

(二)优势说到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首先,我们要做到的是应当对我国医学领域内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到综合性大学中医学检验专业与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二者的区别性,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由于综合类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学科融合性强,而医学专业院校医学检验教育具备较好的资源,因而在医学检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凸显出医学检验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二、在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双创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落实“两个提高”和“三个重点”合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所谓“两个提高”指的就是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素质,而“三个重点”则是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新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课程中,要始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发展的核心,以培养人才为发展的原则,以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进而加强教学实际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将新型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医学检验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篇9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自己如果不懂小课题的研究肯定不行。因此,要自主地去学习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与指导方法。

在问题的生成阶段,由于学生没有研究的经历,因此初期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范例,并结合教材给出一些问题与看法。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比如一个学生喜欢玩游戏,后来对风靡一时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这两款游戏进行了研究,形成专题《游戏中的数学》。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网购,形成专题《网购对于现今消费的影响》;还有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于中国养老金问题中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小组的组建阶段,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因此,我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发挥各自的专长。

活动方案由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因此,这个阶段是整个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并征求我的意见。比如前面提到的课题《游戏中的数学》,学生运用游戏修改器,通过不断改变植物的攻击强度,测试出植物攻击次数的改变,最终求出攻击力的改变情况。得到植物攻击强度对应攻击次数的散点图,并用Excel 进行数据拟合,拟合出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最后用残差判断拟合出来的函数的优劣。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上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因此,通过小课题的研究,让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以小课题为依托,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中,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感受科研的能量,为将来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小课题研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

三、以小课题为途径,增强教师专业情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虽然作为数学教师,我也认为数学只是锻炼思维的工具,但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我知道了数学是一门探索的、动态的、发展的学科,而不是一套死板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的艺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也增强了自己作为数学教师的价值感和荣誉感。

四、对于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思考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课题。比如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专门就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何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展开深入研究。

新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更适合学生,更受学生欢迎的新课程,为课程开发做好准备。

篇10

一、实践感知,建构重量观念

“千克和克”的认识是枯燥单调的,表象很难建构,但它又无时无刻地融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虽然“看不见”,却“摸得着”。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1千克、1克的大小,建立1千克、1克的表象。

例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拎书包的活动,引导他们初步建构轻、重的表象,使学生感受到物体有轻有重;课始组织“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想象两袋同样大的红枣和大米谁轻谁重;接着安排“掂一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验证猜想;最后安排学生读一读课本,深化猜想。感知物体的轻重,观察不是最好的方法,“掂一掂”“称一称”等才是有效的方法。如课中先安排掂书包、拎大米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一般物体的重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建构1千克的表象;接着让学生掂一掂自带的物品,比较、体会1千克的大小,形成统一的观念;然后掂一掂课本、练习本或书包等物体,估计它们的重量与1千克的关系;最后用台秤验证,比一比谁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又如,教学“克的认识”一课,课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几片羽毛、一些黄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教师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克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建构克的重量观念。同时,组织称黄豆的活动,让学生数一数1克黄豆的粒数,深化对1克表象的建构。

再如,为引导学生建构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师课前准备好1克、10克、100克、10OO克黄豆,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重量表象的形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实践感悟,发展创新思维

“千克和克”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表象,建构对应的重量观念,能够感受1千克和1克的重量,知道千克与克的具体应用。因此,教师要科学实施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形成初步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感悟等活动,让学生在估测活动中逐步建立数和量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量中用数,数中学量”。

例如,教师教学中组织“猜测、估算黄豆粒数”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称好1千克黄豆,估一估,l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比,谁的方法好?”然后让学生合作研究,共同探究1千克黄豆的粒数,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学生得出以下方法:(1)用台秤称一称,先称出10克黄豆,数出有几粒,再推测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2)将黄豆大致分成10等份,数一数其中1份的粒数,再估算出1千克黄豆有多少粒;(3)用小杯子量一量1千克黄豆有几杯,数一数1小杯约有几粒(取整十数),推算出1千克黄豆的总粒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猜想推算出2千克、5千克黄豆的总粒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发展了创新思维。

三、实践应用,培养综合素质

认识重量,就要了解其使用工具。读懂秤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不可缺少的知识。因此,教师可组织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如设计模拟购物活动:四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安排购买1千克、2千克的黄豆或大米,先称出相应物品的重量,再尝试计算出价钱,并辨析付的钱够不够、要不要找零、找多少钱等。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测量重量的使用工具,使他们牢固建立千克的表象,既训练了口算、表达、交往等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再如,教学“克与千克”后设计相应练习,有部分学生这样回答:“一个西瓜重4000(千克),一只大白鹅重5(克)。”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先让其他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再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与思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提升思维水平。

生1:我的体重是28千克,比一个西瓜要重得多,所以西瓜4000千克明显不对,应该是4千克才合理。

生2:我们知道4粒黄豆重1克,一只大白鹅难道就只有20粒黄豆那么重吗?所以,一只大白鹅应该是5千克。

师: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

生3:因为分辨不清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