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档案管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毕业档案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毕业档案管理

篇1

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反映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以创新的思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挖掘档案管理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服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推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益,是十分重要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高职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规范管理,然而目前,就高职院校而言,档案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以我校为例,学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种学制办学,学生来源不一,学制有三年,有五年,形成的学生档案材料也不一致,因此我们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呈现出服务被动化、管理不规范、管理模式陈旧等管理现状。

服务被动化。学生档案的管理观念陈旧,还停留在只是汇集学生在校的政治表现和毕业阶段的终端学习成绩,仅供查阅等单纯的学籍资料归档作用上。对学生就业所需的推荐材料,也只是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与用人单位录用需要的信息要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内容单调、缺乏个性,既不能反映市场对人才所需求的综合素质,也无法起到为用人单位提供完整准确的人才信息的载体作用。

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高职专院校在档案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实施细则和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够严格的现象,使档案管理流于形式,仅是充当了档案“保管员”的角色。

(1)档案材料片面、不完整。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档案来源的广泛性。有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来自系部的,有来自学生本人的,还有来自校外相关部门的,这些材料数量庞大,单从人事或教学方面考虑学生档案的归属,很容易造成档案材料收集的片面或重复,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二是档案形成时间具有阶段性。学生档案一般是有季节性的特点,有的材料是在学生进校时形成的,有的是按学期形成的。到了毕业生集中离校期间,时间紧,工作任务特别重,往往到了要即将转寄档案材料时匆忙安排几个学生帮忙整理,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经验缺乏,责任心不足,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2)档案材料用纸、书写不规范。从学生档案中发现,有的材料用纸是8k,有的材料用纸是32k,尤其是《学生学籍成绩单》,各个系基本不统一,影响档案的利用质量。还有一些档案书写随便,用圆珠笔书写,但是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开始模糊,给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

管理方式落后。我校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即以单一的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导致学校档案占用空间大,查阅不方便,容易出现脱页或字迹不清晰等问题。作为用于服务大学生就业的高校学生档案,具有材料的丰富多样性,收集材料过程的系统集中性和档案材料服务就业的实用权威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成长成才的行为表现形成的档案材料要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才能为用人单位提供客观详尽反映毕业生整体情况的档案材料,其归档的信息量很大,工作量也很大,这样的工作要求靠现行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管理方式是无法承担的。

三、实行毕业生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加强毕业生档案宣传与教育,提高毕业生档案意识。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宣传不到位,使得学生档案意识严重缺乏。根据近期我校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而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档案不了解,不知道档案有什么用甚至认为档案根本没什么作用,也不清楚毕业后档案到底该放到什么地方。对档案知识的匮乏使学生不关心自己档案的去向,对档案丢失也不理不睬。在这种情况下,就采取不要档案或者把档案存于学校的方式,导致大量的毕业生档案滞留学校,给本来就紧张的档案库房和匮乏的人力物力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在新生入学上交档案时就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及时、完整地将档案上交。大学期间,在填写档案内容时要规范、准确、真实,不能弄虚作假。在学生毕业时,高校应把该项工作纳入毕业生教育工作之中,让毕业生知道毕业生档案的形成规律与作用,毕业生档案运转的一些过程等,让毕业生对自己的个人档案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不可或缺性,是自己生命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新服务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真正从服务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要求来实施管理,杜绝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全、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等问题。

(1)工作中主动与毕业生档案来源地多联系与协调,及时收集、整理学生档案。力求毕业生档案来源内容与来源渠道的安全。学生档案的收集是保证档案完整性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入团、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报告、政审材料等,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到所形成材料的部门收集材料,及时进行鉴别整理。

(2)定期做好馆藏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情况统计,熟悉所藏的毕业生档案的所有情况,以便能及时提供利用。

加强高素质和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目前的档案管理主体多为兼职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因此,首先要转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毕业生档案服务于就业的意识,将档案管理纳入学校整体的规划之中;其次,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定期考核,不仅包括业务知识的熟悉情况,还有掌握与时代相适应的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再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有步骤、分重点推进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时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方式改革的必然。

(1)建立和完善毕业生档案数据管理系统。没有信息化的操作平台,谈论信息化建设只是空想。因此要对各类操作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加快对软件系统的升级更新,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

篇2

二、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主体多元化

(1)高校仍然存留毕业生档案。毕业生档案滞留学校,一方面原因是学校没有统一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是学生档案意识比较淡漠。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毕业生就业去向占有相当大比重,而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保管人事档案的资质,也就不要求毕业生转寄档案。而毕业生通过网上签约或书面协议均不能反映出档案转递去向,他们或不知道档案到底该去什么地方,或认为档案根本没有什么用,就会采取不要档案或者把档案暂留学校的方式。(2)毕业生存留个人档案。毕业生档案应该通过机要部门转寄。但是个别高校为了节约经费,甚至采取让学生自带档案的方式。毕业生担心档案丢失或是不清楚档案应该存放何处,就会自己处置。毕业后留学或到国外工作的学生,因为不需要将档案带到国外,也会私自存留个人档案。(3)地方人事机构存放毕业生档案。一是各地方人事机构作为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人才服务机构有偿保存未就业生源地学生档案;二是人事机构与无人事档案保管职能的民营企业签订职工档案有偿保管协议;三是毕业生档案在人事机构,但是毕业生本人不是生源地学生,也不是代管单位职工。

2.管理流程简单化

(1)管理模式不完善。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生入校后,由学校档案馆(室)统一管理,各院系按期将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归档,由学校统一转递毕业生档案。此模式人档分离,归档、查阅手续烦琐,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档案的服务功能。第二种模式是新生入校后,学生档案随学生分散到各院系所,由院系所派专人一般是辅导员负责管理,学院统一转递毕业生档案。这种模式方便归档、查阅,便于实施动态管理。但是管理队伍庞大,管理分散,且缺乏专门的管理场所,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皆无法保证。(2)档案内容简单化。目前的学生档案在内容上仍存在简单化、公式化的现象。如学生承担社会工作,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在档案中;学生诚信考试、按期还贷等诚信档案内容普遍没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未纳入到收集范围。学生档案内容简单,不同个体评价性表达模板化、笼统化,缺乏针对性描述,生动性差。

3.服务功能弱化

学生档案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学生成材,二是服务教育教学,三是服务学生就业,四是服务用人单位。但是由于毕业生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滞后,一般临近离校时集中归档,致使用人单位来校查阅硕士研究生档案看到的是本科阶段的档案材料,查阅本科毕业生档案看到的是中学阶段的档案材料。

三、解决毕业生档案管理失范的路径探析

1.提高档案意识,理顺档案管理机制

27号令把领导体制提升到“总则”中,首次规定了高校内部档案工作由高校校长领导,并明确了其主要职责,进一步确立了学生档案的价值和保存任务,明确了学校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各高校应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教育部27号令的活动,提高从学校领导、基层工作者到全体学生的档案意识,建立高校档案工作体系。毕业生档案管理多元化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及单位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现实决定的。27号令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行政部门与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在高校档案管理的领导体制和职责上的不明确,进一步强化了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校档案工作主管责任和档案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义务。通过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监督和对托管毕业生的教育及托管单位的考核,使存放在人事机构的毕业生档案得到动态更新,减少“弃档”现象,为毕业生进一步就业打下基础。

2.加强制度建设,引入档案管理质量体系

高校应严格按照《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有关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高等学校学生档案收集制度》、《高等学校学生档案归档内容与范围》、《高等学校学生档案查阅借阅制度》等,对新生档案的接收、日常的归档整理、毕业生档案整理、转递等不同时段的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具体、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为了保证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应当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利用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丰富和完善档案质量管理理论,规范档案管理,促进档案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采用PDCA方法对档案管理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体系中的档案过程控制进行优化,从而改革高校传统档案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模式,构建适应当前需要的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并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档案质量。

3.完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素质

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健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档案流转的整个程序,确立本校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招生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实行档案集中管理,但必须委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素质过硬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对于招生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由学校统一招聘、统一培训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然后分配至各院所。在提高档案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的问题上,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拓展,要求档案人员在掌握档案基本理论和基本业务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信息开发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现代化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转变管理理念,澄清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及其服务于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于教育培养、服务于就业单位的意识。

篇3

二、做好函授毕业生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鉴于目前函授毕业生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各高校函授点应强化函授档案管理工作的就业服务功能,使得新的单位通过个人档案全面了解毕业生的自然资料,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是应该实现档案的信息和网络化。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档案管理平台账号及时查询不涉及隐私的档案信息。各档案部门也应加强各式档案包含函授档案征信网、诚信档案网、学籍信息网等系统。如果国家能够将这些数据统一整合起来,把各种个人信息库相衔接,就可以建成全面的个人档案信息系统,既有利于各部门信息共享,也使函授毕业生受益。二是做好毕业生档案转交工作。有些高校要求高校函授点必须严格执行档案传递制度,并要求毕业生尽快将档案转至单位或就业服务部门、人才机构等人事部门,避免给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和生活带来不便。对于有就业单位的函授毕业生,要搞清楚单位性质。如果是政府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营单位,应该有主管单位,主管部门是有人事管理权,可以接纳档案。其他单位工作就应交当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到时提取方便。函授毕业生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档案。对于打算把档案暂时存放在学校的毕业生,第一时间要提出申请,在找到新的工作单位之后及时迁入新单位,以免给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对函授档案工作的思考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函授学历在社会上往往被忽视,函授档案更是无人问津。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我们的函授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呢?

篇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1 我校高职毕业生档案的管属部门及内含

高职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有的学校放在综合管理部门,实行综合管理;有的院校放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由学生处统一管理;而有些院校放在各个学院、系部,实行分散管理。我校由各系专人负责、辅导员监管,毕业生提取档案需要携带毕业证、身份证、报到证等相关证件到系里领取。在特殊情况下,毕业生档案暂时不能转走,比如:处分未撤销缓发毕业证者;欠学费者;处分未撤销缓发毕业证者,成绩不合格者。监管学生档案的辅导员老师在学生领取档案时告知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有:第一,学生档案是个人的重要资料,不能在个人手里存放;第二,学生个人不得自行拆封,应由就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拆封等。

高职毕业生档案是指已经完成教育部、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需要完成的项目学生个人的干部身份档案。我校高职毕业生档案里面的内容有:高中学籍表;高考电子档案;学生党团关系;每个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表;各种评优登记表;实习成绩考核表;毕业论文答辩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成绩单;学生诚信档案;全国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通知书等材料。

2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和建设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强,直接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造成档案管理中的混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轻视此项工作,不少档案管理部门只遵循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规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档案细则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及时归档、乱归档等现象,档案不能避免有丢失情况,等发现后再补材料和档案,造成和原始材料的不一致。有的学校档案管理者不固定,这直接造成管理混乱,导致人事档案缺乏严肃性。

2.2 口袋档案和弃档现象逐年增多

口袋档案是指毕业生拿到自己档案后,没有将自己的档案放到所任职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放在档案的人才中心,就直接放在家中,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急于就业,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协议,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是用人单位并没有档案存放部门。也有的高职毕业生为了自己以后方便换单位——跳槽,档案直接就放自己“口袋”里。甚至有些毕业生毕业以后长期将档案放在学校,好像“永远”没有档案一样,增加了学校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复杂度。

2.3 档案管理手段陈旧落后,设备不先进

由于高职院校对档案不够重视,管理投入有限,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有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是身兼数职,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任课老师、辅导员和学生档案填写材料归档不及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整档材料繁琐复杂,加上每个学期都有新资料加入,归档人员常年忙于材料的收集、入袋、整理、拆装订等大量工作,没有时间考虑开发案宗的内在信息,计算机现代化管理并没有派上用场。

2.4 档案私拆、涂改、丢失等不良现象存在

有的毕业生拿到档案以后,马上想知道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尤其在意在校期间一些表现,比如:教师评语、思想品德、毕业答辩成绩等,在没有听清辅导员老师或者档案管理员的要求和强调时,就已经将自己档案袋打开,甚至有些看到自己的表现和成绩不算优秀,立刻就拿起笔将自己的档案材料涂改,还有部分同学在学期间表现不是太优秀,个别学生就想到了弃档或者将自己档案弄丢等等。

2.5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者档案转交和查询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造成发放档案的过程随意性很大,很不规范。有些学生的档案采取机要传递方式,有些采取校方送达,有些学生直接将档案带走,也有不少是请人呈交等等。形式的不统一造成档案发放的混乱,有时会出现“人在档案无”、“档案有人无”等问题。

3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措施

(1)加强领导,保证毕业生的档案质量。学校应该统一各个部门各个学院系部意见,综合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校统一的载入学生档案材料的全部内容,做好对外宣传等工作。另外,各学院、系部、各专业、各班级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研究完善入载档案内容,做到档案个性化、特色化,将系部和专业宣传出去。规定学校专门派一名领导直接挂帅管理,各学院各系部各班级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2)重视宣传,强化学生的档案意识。从教育入手,使学生重视个人档案。使学生从入学教育就懂得档案的重要性,跟学生介绍档案中存放的材料都有哪些,这些材料是过去的一个写照,只有历史是不能更改的。毕业生应树立“人往哪里走,档案跟着走”的原则,对于以后自己的工龄、保险、升迁、转正定级等方面都有好处。

(3)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提升。从树立责任心和端正工作态度开始,档案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保密意识。学校应经常组织档案管理校内外的培训交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素质,从技术手段上提高管理档案的科学性。

(4)完善制度,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比如:建立台账制度,归档人员使用记录、材料补充填入记录制度等。每学年进行学校档案管理评比活动,及时表扬先进,对表现不足的环节提出建议,进行修改。每学期定期进行补充材料,归档材料入档,毕业学期进行全面大检查,进行查漏补缺等工作,保证毕业生档案质量。

(5)提高档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在现阶段中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手段比较陈旧。我们如果认识到纸质档案管理的弊端,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如果我们推行或者实施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双套式管理,这样可以满足本地利用和异地利用并举,切实提高服务意识。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传递等方面的本领,做好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学校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

L芑鹣钅浚?010年校级课题《高职生就业抗挫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2011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抗挫力培养路径研究》的前期成果,课题编号S2011214

参考文献

[1] 韩振英.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2] 尹恒宁.高校毕业生档案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篇5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是摆在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新任务,也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准确、齐全、完整的毕业生人事档案,是反映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大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用人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原有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实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方式改革的必然。

一、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平时不闻不问,用时“四面出击”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学校都要求学生办理好各种毕业手续,但不少毕业生却从不过问自己的档案,毕业后,档案在什么地方?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源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学生从不关心。档案里都应该放入哪些材料,自己手里应该有哪些材料,都不清楚。等到需要用时想起来,我的档案在哪儿?我报到证在哪儿?我档案里怎么缺材料呀?等等问题都出来了,这才到处找寻,四处打电话,到处奔跑,查询自己的档案,浪费了时间、人力、财力,而且在补办过程中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存放“五花八门”

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接收方式、用工形式的改革,都使组织人事政审工作相对减少。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人事档案没什么用了,所以使许多高校毕业生想到更多的是赶快通过自我推荐,找到理想的单位就业,对档案存放没有过多的考虑,这就导致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存放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有的一直存放在学校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放在各级教育部门,有的存放在父母那里,有的存放在曾经打工的单位或人才市场,有的早已不知去向,更多的是跟随个人“南征北战”。

(三)一切以就业为先,档案后续材料“零充实”

由于考录的公务员和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要交到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所以这部分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情况会形成材料及时的进入个人档案。但对于在外打工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由于用人单位对人才档案要求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只重视毕业证和个人能力而不重视个人档案,导致高校毕业生也只重视毕业证,而不重视自己的档案。由于对档案的不重视,因而也就不管档案是否健全,再加上材料的收集没有形成机制,收集也相当困难,致使在外打工的高校毕业生在打工期间没有档案材料反映自己的经历。工作了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到头来自己档案材料中只有在校期间的材料,档案材料的积累没有因为自己工作阅历的增长而增加,造成自己人生经历历史记录的缺失。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完善档案的内容

高校要根据本校学生毕业时间,安排时间统一对毕业生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整理时要按照学生档案的形成特点,即基本情况材料、思想道德素质材料、科学文化素质材料、党团组织材料、个人信用材料、身体和心理素质材料等进行分类整理,达到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规格统一、装订整齐的标准。同时,要把好学生档案的最后审核关,审查档案材料是否缺项,学籍材料是否加盖教务处印章,行为表现材料是否有学生工作处(部)或团委、学院(系)里的意见和盖章等,保证每个毕业生的档案内容完整,手续齐全,真实可靠,既要保证学生档案内容能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详尽情况,为接收单位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毕业生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要发挥学生档案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作用。依据学生档案积累的内容,将学籍、行为表现和身体素质等档案材料,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丰富毕业生推荐材料的内容,为毕业生联系工作提供一套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情况的综合推荐材料,以便学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公平竞争,自立择业。

(二)实施档案电子化

目前高校网上招生已经完全普及,中学阶段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已形成,但入学后的大学阶段档案却大多是纸质档案,这与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利用社会化的要求极不相符。因此,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手段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和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运用Visual Basic构建的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录入、修改、查找、删除、统计、查询、预览、编辑。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中,要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三)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得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高校档案信息社会化的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宽信息资源的服务领域,促进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就能够使档案信息物尽其用,达到资源共享。创建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通过成立档案管理的中介组织,建设市场化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应有价值。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档案机构体系的合理设置,建立一支具有档案理论知识和较高专业素质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好和应用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信息管理新思路,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让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人事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及时的、积极的加强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篇6

1.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基层的人才服务中心一直未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大学生毕业工作能够干好与档案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学生也是如此,大多都没有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很长时间内档案都在自己手中,也不寄存到才服务中心;另外,一些基层的人才服务中心也未能及时管理档案,只是随意堆放。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基层人才服务中心所存在的不同程度上的轻视思想,很多人对缺乏对大学生毕业档案工作的了解,甚至是忽视,无法满足当前的管理需求。

2.档案管理方法与保存技术都比较落后

当前的高校档案管理方式仍然比较陈旧,管理杂乱无序,不利于用人单位上门查阅、参考,关键时刻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当前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未能满足档案存放时间短、流动较快、投寄单位多、就业趋向广等特点;档案管理对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一些区县级的人才服务中心没有专用档案室,有些档案室设备不配套,再加上狭窄、潮湿,很容易引起档案材料的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保存及美观度、完整性等;此外,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档案都是无法备份的原始材料,一旦损坏不仅影响学生个人,还会影响社会对人才连续培养目标的达成。

3.档案内容单一不全,未能反映

大学生的在校全貌大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一直以来大多是招生录取材料、入学登记表、报到证存根、学籍成绩总表、奖惩文件、体检表等,这些材料未能涵盖学生的素质全貌,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虽然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书、心理测试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等档案材料,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但部分也未能进入学生本人档案之中。

二、大学生毕业档案管理的应用对策分析

1.高校应不断提升重视的程度

加强对大学生毕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与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引导其全心全意为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所服务;严格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如何归档,多长时间做出什么样的处理,都应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及职业化。同时,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将其工作成绩和服务态度纳入职务晋升与评定之中,对工作人员形成制度化的约束。

2.不断完善管理方法与保存条件

档案保存是一项具有较强技术性的工作。所以,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档案的管理与保存也应逐步实现现代化。比如:扩建馆舍、增购除湿器、空气加湿器、密封和塑封等设备,购置计算机、网络、数据储存设备等;同时,加强对档案的巡视、检查、除虫,注意放水、放火,提升安全防护等级。

3.拓展大学毕业生档案归档的范围

高校应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轨迹等,不断修改与补充原归档的范围,从而体现、涵盖当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个性特征、心理状态、发展潜能、适应岗位等全貌。例如:政治思想方面的鉴定、学习成绩与报告、圣体素质等,从而促进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和日后的发展。

篇7

[中图分类号]G275.9;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60-01

离校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根据报到意向,绝大多数被存放至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在对其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中发现,各地高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材料并不齐备,且个别摆放顺序也存在杂乱无章的现象。高校档案作为我国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具体情况。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

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问题

高校与学生都存在针对档案方面的一些问题,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留校“缓档”。这类情况,要么是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其档案“被留校”,要么是自愿要求存放档案于学校,用于近期读研。其实这是最没有实际效果的存放方式,一旦办理“缓档”,多数都意味着没有报到证。如果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对干部身份有要求的部门,报到证就是一道门槛。错过了报到日期,就意味着要办理报到证或改派报到证。报到日期的延后,直接与转正定级密切相关,也即随之顺延。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在其毕业后应及时存放到人才服务机构托管。

其次,档案存放到高考生源地。这类情况,属于校方与学生本人已经沟通过要存放到生源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省内毕业的学生档案存放问题。个别高校将档案邮寄到当地教育局,而教育局又不得不将档案转递到人才服务机构,造成档案的二次投递,在费时费力的同时也影响了报到时间。第二,省外毕业的学生存档问题。针对省外毕业生的档案派遣方面多数高校都是将档案直接邮寄到所在省份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许多高校未尽到告知义务,致使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不知道档案邮寄到省会,而以为档案已经邮寄到生源地。一旦学生想到要用档案的时候,发现档案不在生源地,不得不从学校问询档案去向,不仅造成档案二次派遣,而且给学生在人力、物力、时间等多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建议高校及学生要及时了解档案的去向,做到有备无患。

再次,档案存放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这一方式,在目前看来是对高校毕业生最为有利的投档方式。它将档案从高校转递至人才服务机构,做到了从学生档案到人事档案的有序衔接,为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基础性作用。人事档案是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某人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日后查考的文件材料。

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一些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应为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既不了解,也不重视,在具体工作中敷衍了事。

其次,毕业生由于对成绩、就业等方面关注度较高,对其自身档案认识不清,甚至个别学生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再次,入学教育缺失。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入学教育,但在对新生档案管理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致使学生对在校期间的现实表现、学习动力及动机没有足够认识。

第四,离校教育缺失。绝大多数高校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档案流向方面的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甚至是轻描淡写,致使学生在急于就业的形势下忽视了档案,在想起用档案的时候又不知道它身处何方。

三、提高档案管理综合水平

(一)规范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

(二)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强化五个一切思想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工作人员应树立三个服务理念,强化五个一切思想。即树立学生的诉求是工作的动力,学生的满意是工作的业绩,学生的认可是快乐和幸福的标尺。要坚持学生利益高于一切,实事求是贯穿一切,公平正义压倒一切,表率作用统率一切,快乐自己奉献一切的思想。

篇8

人事档案是客观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它是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使用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档案作为传统人事体制的产物早已风光不再,尤其在高校毕业生中,涌现了大量的“弃档族”和“自揣族”,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档案中存在着内容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在人员的变动、工资调整等人事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更直接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考研、公招、公考、出国政审及职称评定、社会保险、退休手续的办理和各项证明的出具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为何对如此重要的档案轻易处置呢?纠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档案功能弱化。在我国人事体制建立初期,人事档案作为提拔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人事档案的功能在那个时期也最为强大。时代变迁,多年的人事制度改革,上至国家下至各单位都建立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干部的现实的工作能力的考核标准取代了档案中个人成长的历史记录。只有在办理社保、退休、职称评定时发挥着人事服务功能。功能的弱化致使档案变得可有可无。

2、档案管理落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后进入社会,都存在管理上的人员不足、手段落后、库房条件差等问题,使得档案从接收、储存、查找到转递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遗漏、损毁、丢失和信息缺失及可信度差等风险。

3、转移手续繁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严重。各地区在档案转移和管理上要求不统一。严格的地区在办理手续上需要十个以上的程序,不严格的地区甚至存在现用现管的现象。对档案转移的要求不同,导致转移要求的口径不一致,具体到当事人,一次交接很大可能是办不了。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一个不重要的环节。档案转移手续的繁琐限制了一部分档案的跨地区交接转移。

4、多年积累后的档案管理费用高。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收费标准不一定,以我区人才交流中心为例,学生转正定级后,每份档案每人每年240元,其它档案托管理期间的证明和情况介绍的开具需要另外付费,如果积累多年,也数目可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档案存于人才交流中心,心存侥幸,有需要时再提档交管理费,不需要的话就不用交,省下一笔钱,反正有人管理不用理会。致使未按规定时间缴纳寄存费而变成“死档”。

5、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毕业生对于档案的认识不深,认识不到档案的功能、重要性和流转要求。有些毕业生认为,一证(毕业证)在手,走遍神州,档案根本没有用处,还有的毕业生认为把档案交到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不如留在自己手里安全和方便,有了新的学历、职称等相关材料还可以直接放进去,对档案的严肃性缺乏基本的了解。

那么,档案真的已经可有可无了吗?

目前,档案虽然在干部提拔或使用过程中不再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档案在当今中国人事体制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办理社会保险过程中,档案不可或缺。档案中对个人从业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解除劳动关系的材料将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要手续。档案中的招工材料和从业资料是计算和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最为重要的依据。2、在正规单位的招聘和任用中,档案的流转手续和材料的完备程度或将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3、档案材料的完备与否,决定着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工龄计算等一系列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4、档案材料是干部身份认定的唯一依据。在现有退休制度下,档案的遗失可能会导致缩短工作时间。

针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努力:

一、高校在就业指导环节需加强对档案重要性的讲解,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在教育部要求下,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更多的是灌输一些就业形势、面试技巧、就业协定等相关内容,对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视和讲解不够。在校期间,应该让学生了解档案对个人发展和保障的重要性,以及档案材料的组成、作用、档案转递的流程和查询办法等内容,使学生对档案提起足够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对档案给予关注。

二、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规范档案管理的力度。

由于对档案的重视度普遍降低,许多档案出现填写不规范,任意修改或添加等情况,致使档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档案管理的投入,在接收、管理和转递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建立人事档案的管理档案,责任明晰,规范档案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责任感。加强档案管理,就需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提高业务水平,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素质提升计划,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质量。

四、加快建设档案的信息化、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纸质档案和人工查阅已经远远的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便于信息的更新和档案转递手续的繁琐,同时便于纸质档案的保存。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问题已经逐步的引起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为避免档案问题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发展和未来保障的绊脚石,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迟耀林.浅谈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J].世纪桥,2011(11):151-152.

篇9

二、民办院校就业档案服务程序

1.开具证明。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且档案还存放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一下服务:凭就业报到证开具存放档案证明、开具未就业证明其他与档案相关的证明。

2.档案提取。择业期(2年)内就业手续办理完的毕业生,可以凭就业报到证、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到各级人社局进行档案提取。择业期内没有就业毕业生不能进行档案的提取。

3.对于自谋职业、出国留学、择业期未满的毕业生档案和派遣期内自谋职业或自费出国留学以及择业期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保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

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的学生档案,它以文字资料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高考成绩、在校期间表现、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当中,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学籍档案也就正式成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它需要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报到证后才能得以实现。

四、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单位本身具有人事管理权,他们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档案。二是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与民营机构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毕业后一定将档案交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方便又安全。三是毕业生在档案的转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不能完全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人事管理权之前,不能把档案转入该用人单位,应将档案转交给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

2.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违规接收档案,导致档案丢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毕业生应首先询问用人单位的性质,在确定对方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后再决定将档案投向哪里。

3.档案的归属是有相关规程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要制定好档案调离时间,不要将档案来回调离,最好做到一步到位。

4.毕业生毕业后在异地找到工作单位,户口不落回本地的毕业生、考研的毕业生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在用人单位长期就职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档案交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托管。

篇10

二、民办院校就业档案服务程序

1.开具证明。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且档案还存放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一下服务:凭就业报到证开具存放档案证明、开具未就业证明其他与档案相关的证明。

2.档案提取。择业期(2年)内就业手续办理完的毕业生,可以凭就业报到证、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到各级人社局进行档案提取。择业期内没有就业毕业生不能进行档案的提取。

3.对于自谋职业、出国留学、择业期未满的毕业生档案和派遣期内自谋职业或自费出国留学以及择业期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保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

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的学生档案,它以文字资料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高考成绩、在校期间表现、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当中,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学籍档案也就正式成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它需要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报到证后才能得以实现。

四、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单位本身具有人事管理权,他们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档案。二是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与民营机构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毕业后一定将档案交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方便又安全。三是毕业生在档案的转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不能完全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人事管理权之前,不能把档案转入该用人单位,应将档案转交给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

2.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违规接收档案,导致档案丢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毕业生应首先询问用人单位的性质,在确定对方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后再决定将档案投向哪里。

3.档案的归属是有相关规程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要制定好档案调离时间,不要将档案来回调离,最好做到一步到位。

4.毕业生毕业后在异地找到工作单位,户口不落回本地的毕业生、考研的毕业生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在用人单位长期就职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档案交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