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17: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多媒体网站设计开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动态网站设计课程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我国动态网站设计教学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快推动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改革,创新课程、体现课程特色,同时要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强化动态网站设计的时间教学、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改变考核的形式,使得我国的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能够改革能够顺利的推行和开展实施,促进我国动态网站设计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创新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我们应该把握教育技术的时代性,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对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的动态网站设计课程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我国动态网站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我国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实施。第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控制性,解决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过程当中抽象性的模型和概念,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动态网站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例如:采用Flas展示动态网站的“运行模式”,从而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充分掌握动态网站的“运动模式”;第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创新教学的方式,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方式,启发学生进行动态网站设计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动态网站设计的相关案例设置到教学环节当中;第三,为了更好的展示动态网站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对其进行图像或者动画的展示,模拟出动态网站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使得复杂的运行过程和运行环境清楚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例如:利用3DMAX制作出动态网站的组件。
(二)强化了实践教学
动态网站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的强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设备、运行环境等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软件运行环境、安装调试等相关技能的掌握。伴随着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不断推行,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调试动态网站个别功能模块,同时还要能够调试动态网站整个系统,确保动态网站能够顺利的运动。因此,高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动态网站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当中强化了实践教学,让学生从初始阶段开始就逐渐的进行动态网站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等的实践操作,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和水平,另外,40%的学校允许学生设计的动态网站应用程序上传至学校的服务器进行测试,让学生感受到动态网站设计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态网站设计的相关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优势,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和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ASP.NET开发的软件一般是基于网络的采用B/S架构的Web应用系统,设计过程中结构复杂,功能模块多,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的精诚合作,才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Web应用程序”,在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高校根据网站的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开始广泛的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作用,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动态网站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有学生的参与,从而使得学生全面的掌握动态网站全过程的开发设计,让他们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想和合作,实现对动态网站系统功能模块、硬件构架与设计的掌握和了解,促进他们共同进步。
(四)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为了确保动态网站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同时顺应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潮流和趋势,我国高校改善了动态网站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丰富了动态网站设计的教学手段,例如:电子阅览室、教学网站、互动论坛等等,学生能够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该软件上进行动态网站的设计测试、调试以及运行。“花生壳”是一款小型软件,通过模拟网站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从而实现对动态网站应用程序的测试和调节。
(五)动态网站设计课程考核方式发生转变
现阶段,伴随着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改革,我国的动态网站设计的考核方式不断创新,逐步实现由知识考核向综合素质考核的转变,动态网站设计的考核内容涉及动态网站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设计思维等综合素质,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学习动态网站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复杂的、深奥的动态网站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和团队设计开发方式,题型涵盖简单的网站设计题、团队协作开发题等等,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灵活应用能力、对网站开发和安装过程的掌握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动态网站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得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三、小结
动态网站设计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渐转变了抽象化、难理解、问题多等现状,在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动态网站设计教学工作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改革力度和创新力度都有所提高,促进了动态网站设计教学课改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动态网站设计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动态网站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做结合《网页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为了满足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基本能力,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以培养学生开发网站与设计制作网页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本文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重构等方面上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使学生毕业后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出发,确立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重点,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1.1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网页设计课程的主讲教师大多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承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的实际工作锻炼,课程的教学任务源自真实的工作任务,课程的教学流程按照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流程、课程的教学评价参考企业的评价机制。
1.2课程实施
通过真实任务驱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真实任务引领学生,并以任务驱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任务中涵盖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留有自主学习和拓展提高的空间。让学生介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让已有知识和技能作为完成下一步任务的基础,让完成任务的过程成为一个愉悦的过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取得明确的成果,让自主获取新的成果成为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组教师深入社会、企业,了解最新需求,并与相关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分析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课程架构,重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知识应用的课程架构。选取了工作过程中典型的、使用率高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项目,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应用构成功能模块,设计开发了个人主页、班级主页、公司网站、旅游网站、购物网站五个学习情境。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规律和完成的不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3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我们采用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引入-分析情境-引入新知识-实现情境-情境扩展”教学模式,通过每一个典型的、针对性强的、贴近现实的情境(模仿型工作总任务、开放型工作总任务、企业实战任务),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思路传授给学生,通过一张张精美的网页呈现出来,学生们沉醉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为了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协商交流,为了实现一个新的创意求索求知,为了比别人做得更好而精益求精,为了完成公司的设计制作任务而废寝忘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
4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文档,规范网站的开发流程。按照规范完成网站建设任务,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网站规划书、网站设计说明书等网站开发文档的撰写。培养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撰写技术文档的能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手段,因为我们学院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所用教学空间都安装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电子资源,教师的操作示范、学生作品的递交、教学资源的下发、学生作品展示、点评都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优秀网页作品,搜集网页设计资料,寻求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获取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有用资源。
参考文献
[1]黄颖宜.高校网页设计课程的改革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
[2]冯荣.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多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3]劳飞.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
[4]周小丽.“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
[5]梁武,苏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上下旬,2015.
[6]刘万辉,宋桂岭.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12-16.
[7]覃峰.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1.
[8]黄颖.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各种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日渐依赖于电子商务网站来拓宽营销渠道、宣传企业形象、获取供求信息,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是高校商科专业培养方案中较为重要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普及型课程,在实际中发现,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后往往会面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实际问题,理解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本质特征和规划管理过程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有不少高校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1][2],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切身经验,对非信息管理类专业《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二、本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非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商务网站建设》课程均为专业选修或公选课,而且多由计算机或信管专业教师讲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分布大致为2:1比例。这样保证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非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往往缺乏与商务网站建设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数据库等较系统的先行课知识作为铺垫,开发网站所必需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知识背景较薄弱。对信息技术、网页制作部分讲授过多会使课程变得枯燥繁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其次,在经管类培养计划中,对此类普及课所分配的课时有限。尤其在相关背景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课时要完成对商务网站原理的阐释和建设网站技术的指导,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因此面临一个理论与实践孰为优先的困境。
此外,现行教材多数偏重技术,详细介绍网站建立、前台网页和后台数据库开发过程[3][4],很少从网站策划、分析与管理的角度出发[5],从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和网络营销管理的角度出发,突出网站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怎样满足企业及消费者群的实际需求。
总之,由于非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与计算机专业不同,通过一门考查课使之成为网站设计开发技术人员既不现实又无必要。而且网站开发外包业务已发展得很成熟,企业自建商务网站的情况相对较少,但现代企业更需要的是了解电子商务、懂得策划和管理网站、能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型人才,这是非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的核心目的,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也应该围绕这个目的来开展。
三、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非信息管理专业《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本文初步探索了以学习目标定位——网站策划、管理者,而非网站开发者——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亦即侧重于构建学生对电子商务环境、用户需求和商务网站本质的深刻理解,对Dreamweaver、Fireworks等网页设计开发工具和html语言作基本的介绍和实践操作。
操作思路上,一方面,本课程围绕‘做好一个网站策划、管理者’的学习目的,明确‘角色’任务,有所侧重地讲授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开发以及网络推广相关理论背景,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每一章节中加入丰富而新颖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案例企业及其网站的关键要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本课程采取了从虚拟项目开发过程入手,以分组讨论分析、实践并合作完成项目报告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掌握网站规划与设计、管理过程中的知识要点,以帮助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主动发现、分析、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本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首先明确商务网站建设的整体流程和团队分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对应的职责——即作为网站策划者,必须保证客户、企业和网站开发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运用电子商务理论和商务网站规划管理应用知识,协助整个网站建设团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网站架构,搜集和组织相关信息资源。基于以上的目标定位,在全面介绍整个商务网站建设过程的同时更侧重电子商务模式、市场需求分析、网站功能定位与总体规划、网页布局设计、网站与推广、后期维护(信息更新)等环节的相关理论与应用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授课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趣味,并针对不同的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的关系, 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新颖性、趣味性、有特色的教学案例,并灵活采用启发式、演示法、发现法、故意示错法、自学辅导法等方法组织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结合自己的学习发现拓展讨论范围、寻找同类或相反案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师生共同组织、形成了一些较为典型的新案例,试列举部分如下:
在电子商务模式理论部分,以阿里巴巴(B2B模式)、Amazon(B2C模式)、淘宝(C2C模式)为例,比较分析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电商平台的发展过程、主要竞争对手和核心竞争力,探索不同模式的商务网站应具有哪些最关键的共同点。并针对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提出了各类团购网站(C2B模式)的产生和洗牌案例,深入挖掘提升网络消费者粘度的主要因素和手段。
在网站功能与流程设计部分,以奢侈品网站net-a-porter、戴尔网站、1号店等功能性和实用性极为突出的网站为例,探索商品内在特征、增值服务以及企业物流支持等关联因素对于商务网站设计的重要性。
在网页设计布局部分,比较了当当网与Coach官网由于消费者目标定位不同而产生的网站结构、网页布局和设计风格差异,结合虚拟项目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网页,从模仿和创新过程中深入理解网页设计技巧。
在网站推广部分,结合电商企业网上推广的实例,对比分析百度、google、搜狗等主要搜索引擎的推广方案,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了目前正在迅速普及的博客营销与微博营销推广与电商网站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分组合作完成虚拟项目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兴趣组建规模为3至5人的小组,共同探讨并选择一个商务网站开发项目,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各组员的分工安排。在选题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确保选定的题目符合教学要求,同时对项目开发的难度与工作量有所掌握,使小组独立开发具有可行性。选定题目后,教师作为编外成员,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开发工作,并负责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
在指导学生小组进行虚拟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创设好一定的开景,而学生则通过不断的沟通协调、共同完成开发工作,按开发过程的几个主要模块编写相应的项目报告。
虚拟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项目的设计思想、分析过程,回答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对该项目的提问。实践证明,以分小组形式进行虚拟项目开发使学生有了理论应用于实践、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通过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激发了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论
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是具有精深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并且通识相关领域知识和应用,普通高校对非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专业《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还需要不断推进。这不仅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要对教学模式和方法大胆改革,挖掘学生潜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供简单易懂并且新颖实用的课程内容,才能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认知过程中解脱出来,真正掌握和拓展商务网站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巧曼.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24-225
[2]刘海云.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255-256
[3]梁露.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案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一、“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教改新课程中的构建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兼具设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网络技术入门课程。在该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调研后发现,在传统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组织上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中单纯介绍各个知识点的操作,忽视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如何搭建整体网站”这一概念图式没有帮助。
(2)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介绍顺序与“业内行家”制作网页的实际操作顺序严重不一致,不符合认知规律。
如使用上述“软件功能介绍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完成后,面对一个实际的网页制作项目时将面临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困惑。因此,教学团队通过咨询网站设计从业人员及研究借鉴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后,确立了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新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思路。
F.J.Philip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PBL)旨在引导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项目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新知识和提高的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为主要成就目标,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单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点间的有机联系及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白该如何去实际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一些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课程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色的效果,尤其适合计算机软件与程序类课程的教学。
2007年开始,教学团队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础,并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特点和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特性,经过一线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试验、调整,构建了“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见下图)。
“双层”的含义是在课程教学中贯彻“课堂”与“实验”两条项目主线。“课堂项目主线”是指教师事先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范例网站,以介绍其开发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实验项目主线”是指学生需要自主完成一个网站开发项目,以其作为实验教学的主线。这两条主线保持进度一致,相辅相成,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课堂项目主线
教师在教学前设计制作教学范例网站,将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其中,使范例网站开发项目的分解子任务与大纲知识点一一对应。
在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以实例演示的方式从头至尾带领学生学习感受范例网站从无到有一步步搭建的全过程。教学顺序以“业内行家”从事网站设计开发的实际工作顺序来安排,力求符合学生在学习操作性知识时的认知习惯。同时知识点由实际的子任务表述。随着一个学期课堂教学的完成,范例网站也随着一个个子任务的完成而搭建起来。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将诸多知识点建构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获得习得的成就感。
2 实验项目主线
课程开始时,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项目任务:学生自选主题,设计开发一个网站作品。学生项目作品开发的过程与课堂教学时范例网站开发的过程保持同步。这样学生在课堂通过范例网站的实例学到的某一项知识技能,马上可以在上机实验时间内用于自己作品的制作,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时也同时完成自己的网站作品项目。
同时,教师团队考虑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的独有特性(学时少、学生人数众多、难以实现一对一辅导),将学生组成3~5人的协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协作小组在小组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展开协同工作,共同解决问题。
“使用和展示作品,对工作进行反思和评价”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一至两次的“小组作品公开展示活动”,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开发进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以评促学”。
课程采用多元评量的评价方法作为学习评价的方式。教师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小组作品公开评议活动”,每个小组轮流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回答台下师生的疑问与提议,师生共同给予评价。为避免小组协同工作中时常出现的分工不平均情况,可利用“协作小组任务分配表”、“项目阶段进程计划表”和组内互评制度,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并提高多元评量的信度。
教学团队在华南师大2007~2009级20多个不同专业共56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中进行了教学模式试验,共计收到学生小组网站作品1100余份,取得了良好效果。课堂教学和实验任务的双层项目驱动使学生不仅能够迅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立即将知识技能灵活应用在实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促进了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的开展。对于这种针对课程特色、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多名团队教师在学校各学期教学质量评估中均获得学生的好评,平均得分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教学团队撰写的相关论文获得2010年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并多次受邀在省教指委组织的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中向全省同行介绍经验,受到广泛认可。目前该模式已被借鉴推广到“FLASH动漫设计制作”、“ACCESS数据库”等同类教改课程的教学中。
二、基于“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立体教材的设计开发
2009年,“广东省高校计算机教改教材资源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教学团队投入一年时间,采用全新的教材编写视角,将“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课程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立体教材的组织编排之中,以实现教改课程的实践经验在高校间的推广共享。
1 教学模式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
教学团队依照“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路,以项目作品开发为主线,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层面设计教材的整体架构。
(1)课堂教学层面。课堂教学中,双层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对项目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①项目自身的主题内容必须适合学生专业知识或常识水平,方便学生理解,兼备实用性与强化实践性;②将各知识点合理地融入项目开发的子项目或分解任务中;③项目开发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可将教学大纲要求全部覆盖。据此,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新疆之旅”教学范例网站,将课程大纲中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音频处理、网
页页面设计制作、站点维护等多方面的上百个知识点设计融入其中。教材中每个知识单元的“案例任务”模块内容与范例网站开发的分解子任务一一对应,而大部分章节的编排顺序则模拟真实网站开发项目的设计制作流程来安排,由此“点”、“线”结合,串起整体框架。同时,为了兼顾知识点表述的全面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每个知识单元除了包含范例网站的分解子任务讲解之外,还设计了“扩展知识”和“课后思考与练习”模块。整个课程教学设计不仅围绕上述三个原则,而且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旅游的相关知识和区域文化,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实验教学层面。教材在实验教学层面的“项目驱动”思路体现在:引导学生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在实验时间中自主完成“主题网站设计开发项目”,以“做中学”的方式加速知识内化。各章的“本章学习指引”模块及各知识单元的“课后思考与练习”模块在功能上实现相互配合,对照实验教学进度要求,为学生完成“主题网站项目”提供各个关键阶段的规划和指导。
2 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设计
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总体结构上遵循“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框架结构。为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了灵活、开放的教学辅助资源和不拘一格的方法途径。
立体教材各个部分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1)文字教材以项目方式引出各章的知识点和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系统地掌握课程的应用技能和相关知识。
(2)学习辅助光盘是文字教材的拓展。每一个知识单元都将本书的教学重点内容录入,并形成各知识点学习时间建议、知识点导读、知识单元课件、制作素材、重难点操作演示、扩展知识、课后练习思考等对应的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清晰的指引。
(3)将教学内容中具有多样性、动态易变性、拓展性的部分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通过互动论坛,师生间和学生间能随时就本课程的学习问题进行相互讨论。
(4)技能实训平台构建了高度交互的真实环境。以练习为主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出实时的评价与反馈以及动态多媒体教学链接,实现一对一的实训教学效果。
以上述方式构建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各种媒体素材的简单叠加,而是教学模式与各类资源有机、科学、合理的结合,形成了教与学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在其基础之上,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学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9-C1
近年来,网页制作技术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网页制作技术对开发人员要求比较高,需要开发人员在技术和美工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对于目前的高职类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培养一名合格的网页设计和制作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在各类网页设计技术的学习上。笔者在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电子杂志技术,使开发难度降到最小,非常适合高职类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本文以某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开发为例,具体介绍了基于电子杂志技术进行网页设计开发的特点、优势和过程。
1 电子杂志技术简介
1.1 电子杂志的概念
电子杂志,又被称为互动杂志、网络杂志,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将一定的多媒体复合信息,如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通过电子出版物的方式存储在互联网或电子设备中,并利用网络或电子媒介来传播的电子媒体。
1.2 电子杂志的特点
电子杂志作为数字化出版物的代表,在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上,区别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发展迅速。随着网络上电子杂志的普及,电子杂志以推送的手段和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电子杂志的主要特点是:首先,良好的多媒体阅读体验。电子杂志是很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能结合平面和互联网的特点,糅合图像、视频、声音、文字、游戏和其他形式来呈现阅读内容的整合功能。其次,巨大的信息量。电子杂志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和海量存储,大大地提高信息的数量。然后,独特的查询和超链接。在计算机查询的帮助下,它使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能尽快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加上电子杂志中方便的随机注释、电子索引,使数据的多样性、可获得性和可靠性得到更大地提升。
1.3 应用电子杂志技术进行网页设计的优势
使用电子杂志技术可以紧扣受众关心的内容,避免传统网页技术在内容组织形式和多媒体呈现上的刻板和乏味,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特性,让受众成为参与者。这一特性对于需要学生参与的精品课程网站尤其重要。电子杂志是一种全方位的新型媒体,能够实现与受众的即时互动交流,利用电子杂志技术制作的精品课程平台可以拓宽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
电子杂志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有很强的视觉及听觉冲击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关注。原因在于电子杂志的媒体表现力更强,在课件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也能够吸引学生在首次浏览网页时的关注度,并保持学生对网页内容的持续关注。
基于电子杂志技术的网站在保证了以海量的优质内容做支撑的同时,也能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使用者容易在海量信息中遗失,借助电子杂志的技术手段能够对内容资源技术整合和集成;借助分类清楚、易于检索、易于使用的数据库技术,能够发挥用户使用,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2 电子杂志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应用
在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通过组织各种素材来构建网站框架,然后再利用电子杂志技术进行多媒体内容的特色开发。
在整个网络架构和内容呈现上,电子杂志既充实了网站的静态内容,又丰富了网站的动态内容。具体体现在利用电子杂志技术保证了频道设置的清晰边界,方便了各栏目的信息的管理和更新,同时在各个频道设置了引导功能,自主引导网站的使用者按照设计者预先设计的路径完成网络内容的自主学习。
因此,在整个网站的结构上,笔者设计了6个模块,如表1所示。综合运用了静态网页技术、电子杂志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其中,本文将重点介绍采用电子杂志技术设计的在线学习、习题测试、分数兑换、排行榜和作品展示几个模块。
表1 网站基本架构
2.1 自主学习部分电子杂志技术的运用:该部分是精品课程体现学生学习主体部位的重点内容,笔者采用引导式设计风格,布局利用导航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自主学习内容,通过设置行程式实现过程和分阶段考核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设计思路上,知识点以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展示,考核点利用预设的交互式设计来实现;只有回答正确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为避免抄袭,交互式问题题目从题库中抽取。交互的方式可以是图形设计、积木搭建等,而不只是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设计。
2.2 作业和测试部分电子杂志技术的运用:通过建立题库,利用随机组题的方式,建立作业和测试题目,并利用电子杂志技术编写代码,在完成作业和测试后可以马上看到所得分数,以及正确的结果。
在测试方式上,利用电子杂志技术设计了操作过程的考核,设置了必须完成的关键性操作步骤,学生可以实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考核。
该部分主要体现了互动内容的设计,在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笔者适量增加了一些能够帮助学习者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互动设计,使得学生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劳逸结合,这些互动设计包括互动小游戏和互动小测试等。其中的小游戏强调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而互动小测试的设计,以内容单元为单位,学习者通过做选择题参与测试,这里选择题的数目基本在十道题以内,采用过关卡的进阶式互动体验过程,学习者完成全部测试后会获得分数奖励。
2.3 基于电子杂志技术网络课程的受众以年轻学生居多,他们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和成就感,因而设置了分数兑换和排行榜这2个挑战分数的频道,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挑战,激发学习者之间的竞争意识。
根据笔者开设课程后学生的网站访问情况和反馈情况,学生们对于这2个频道的访问频率是最高的。
2.4 作品展示频道设计了一个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电子杂志作品,比如之前学生设计的交互式电子杂志作品或艺术展示类作品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建立成就感。
3 利用电子杂志技术制作精品课程网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保持互动性和自主学习原则
用于教学的电子杂志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引导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是:充分发挥电子杂志技术的特点,让学生最终应该能够在没有教师干预的情况下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基于电子杂志网站中的互动设计一定要针对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和学习程度,做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体现出互动的重要性,体现其内容呈现的丰富性,提升使用者的阅读兴趣。
3.2 媒体内容应该兼顾科学性和观赏的可持续性
利用电子杂志设计的精品课程网页内容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科学性呈现,应该符合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讲究科学性。同时也要兼顾观赏的可持续性和趣味性,使用电子杂志设计就是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观并保持使用者的持续学习兴趣,缺乏艺术性的网页设计作品显然是不会成功的。
笔者设计的网站设计理念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电子杂志的技术特点,在具体栏目的设计上,围绕1个知识点,以简洁的方式将学习者的焦点集中在需要其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上,然后以互动进阶的方式呈现下一个知识点,知识点的设置是环环相扣的,每个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使用者需要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完成互动,以此达到进阶式学习的目的。这样的互动设计既提高了版面内容的可读性和挑战性,方便了使用者的学习过程,又使版面看起来清爽干净,最大限度地吸引学习者的关注度。
3.3 最大程度地突出电子杂志技术的艺术性设计理念
一个好的电子杂志网站同时也是一个设计精美的艺术作品。尤其在极富特色的互动设计上,在互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形式的多样和呈现方式的美观,来表达艺术性设计理念。
页面的设计应该体现整体设计的风格,通过多媒体元素的聚合来达成整体和局部的和谐统一。在页面的转换设计和自主学习的互动式设计上,设计者需要利用各种美学设计法则,力求达到最佳的艺术呈现效果,吸引使用者保持长期的关注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笔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以海浪冲击沙滩的形式塑造页面切换的效果,使用者在翻动页面时可以看到海浪逐渐吞没沙滩的艺术效果,这一互动过程形式新颖,而且具有很好的艺术呈现感,给使用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4 结束语
利用电子杂志技术实现网页制作,这是网页设计的一种尝试,该技术模式能较好地组织信息资源,使得网页的展现形式变成以主题服务为特征的主题杂志,更符合和贴近高职类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需求,同时电子杂志也顺应学生的设计习惯,易于上手。初步的实践表明,电子杂志技术相比其他网页设计技术,在提高学生的网页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作为一个新的网页呈现技术,利用电子杂志技术设计网页应该不能只是一味考虑技术上的创新,而应该针对受众的特点,重视内容的被接受程度和互动设计的个性化,体现设计的艺术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更完善的主题提取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邹锰.基于电子杂志的网络课程开发[J].科技视界,2013,14:129-130.
[2]夏勇,张丹,宋维虎.论电子杂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3,04:119+128.
[3]魏静.利用iebook制作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的应用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04:77-7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Internet的行列。Web是访问Internet的一种最容易、最流行的方式,利用Web作为工具访问Internet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因此,Web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力,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发展Web下的远程教育网站已成为了当今流行的远程教育基础建设项目。
一、教育网站的特点
1.采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
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得到更佳的效果。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大、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传输与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为了可能。各种多媒体素材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Web创作工具轻易地嵌入到Web页面中,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进行学习。如运用双向的语音传输可能进行师生间的远程讨论交流;运用流式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影视教学节目的实时点播等等。
2.交互性
网络教学对于传统教学媒体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交互性。在教学活动中交互性的活动是很常见的;教师需要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需要教师解答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电视、广播这种单向的教学媒体就无能为力了,而网络教学媒体则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各种远程教育的课程;通过远程交流系统(BBS)学生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解答学习难点;Flash技术还可以制作出具有交互能力的动画。
3.开放性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环境。
首先,远程教学所使用的载体——浏览器(Browser)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浏览器是一个Web公用的统一的客户浏览程序,对于远程教学来说,浏览器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平台。每个学习者不需要有专门的客户端平台,只要他们的电脑能上网,使用这个公共的客房端平台(浏览器),就可获取各种服务器端的学习资料。浏览器中可供选择的网址有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也是无穷无尽、没有国界的,全世界的学习资源通过Web得到了共享。浏览器这种统一的学习端软件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开放性。
其次,教师与学生是在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库是开放的,各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完成的课件加入到库中;所有的学生只要登录到网络上,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教师、课件等,一切都是自由的。
4.灵活性
因为远程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链接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把单独的教学页面做好了,修改一下页面间的链接关系就可以了。这样就使教学站点内容的维护更新变得很简单,不象使用CD-ROM作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那样难以修改、更新。
二、教育网站所实现的功能模块
1.远程教学系统
远程教学系统是指基于Internet上的实时的虚拟的集成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是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教室,教师根据教学所需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用网页的形式放在网上,为尽可能多的学习者提供服务。学生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以语音、图像等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的,就如同在同一教室中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远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使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多、更快、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基于网络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生动,使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也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远程教学系统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
2.智能答疑系统
学习者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点、解答。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习中的疑问进行及时准确的解答在实际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学网络,我们可以把“答案”这一工作交给智能答疑系统完成。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虽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相同学习内容的学习中,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远程教学智能答疑系统就是根据学习者提出问题的相似性这一原理进行设计开发的。
智能答疑系统其实是具有智能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普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典型问题和精心准备的答案,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当学习者提出问题时,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自动在数据库中寻找最适合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的问题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使教师及时地知道教学的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的考试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实时测试系统,包括教师的出题、学生应答系统、批阅卷系统和题库管理系统。
首先,它是一个基于大型关系式数据库上的应用软件,大量题库、试卷,用户信息等都是作为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存储。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贮,使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更为方便,更容易地实现从数据库中随机自动产生一份试卷。
其次,在线考试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可以极为简单,使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在线考试系统的优势在于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 就可以从任何地点进行实时的考试,考完后可以马上得到考试结果,及时进行知识修补。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考试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试卷的难易程度。
4.教学资料库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及使用CAI课件越来越多,各种CAI课件成为教师节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料。但是CAI课件的制作有很高的技巧性,一个高质的课件往往是教师的心血之作。然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只要我们把大量的优秀的课件作品收集起来,放在Internet上,供有需要的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就是我们在教学网站中建立教学资料库的目的。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的教学资料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它包含了中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优秀课件都包含其中。资料库由上海各区的教育信息中心分科负责开发及维护,各区根据自己学科师资力量各自负责所专长科目的课件,大大提高了课件开发的效率和课件的质量。
教学资源库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避免了课件重复开发,同时又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课件精品的创作,另一方面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课件资源仓库,便于教学,也有利于教学软件的推广。
5.远程交流系统
远程交流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异地进行交流的场所。它提供的是一个基于电子公告板(BBS)的信息交流讨论系统。在远程教学的过程 中,学生可以随时在远程交流系统中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心得等在远程交流系统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公开讨论或私下的交流。
目前先进的远程交流系统还包括实时语音的交谈。登录到系统的用户(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语音交谈。在一个教室中的任何学生可以申请发言,教师有权赋予特定学生发言的权力。在得到教师的授权后,学生可以用语音发表见解。在这个教室中的所有其他学生和教师,实时地听到该学生的发言。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过由于受目前网络带宽的限制,语音交流还存在不少技术上的障碍。
6.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
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题材的视频、音频教学节目的远程点播。它就像教育电台、电视台,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影音资料,但它比电台、电视台有更大的覆盖面(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接收它的全部节目),而且是实时点播的,没有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而且在节目中还可以加入各种交互的控制,以达到互动播出的效果。
目前的远程视频点播是通过一种叫“流式媒体”的技术实现的。所谓流式媒体传输,就是一种基于时间的媒体信息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输技术,这种媒体信息可以是动画、声音,也可以是视频。当用户观看其中的内容时,不必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当媒体文件在客户机内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就会在后台同时从服务器内循环下载。从而充分利用的网络带宽,实现了实时视音频播放。
7.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
现实中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学习之余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娱乐交流、沟通的课外时间,如何在网络学习中也加入这一部分的内容,也会影响到学生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好的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可以拉近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网络学习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学习,让远程教学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的实现要求更高的交互性,现在普遍是通过BBS,E-Mail, News等方式的信息交互服务程序,实现课外活动的组织与交流。课外活动的服务内容要求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以及更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注:由以上这些远程教育功能模块构建成的《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1)使用Windows NT作为网站的操作系统、IIS作为Web服务器
网络操作系统网站的工作平台,它直接决定着一个网站性能,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操作系统,是组建一个远程教育网站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基于Windows NT的操作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优点,在我们的教育网站中使用了Windows NT及捆绑在NT上的Internet 服务组件:IIS 4.0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
2)用ASP( Active Server Pages)编写教学网交汇点的交互性的应用程序
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一种新的交互式网页开发技术。它可以用于处理由浏览器传送到站点服务器的表单输入;访问和编辑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内容,实现浏览器端对服务器数据库数据的输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有了ASP,我们就可以满足教学系统、考试系统、答疑系统等要求,来进行具有交互功能 的Web课件的开发了。
3)使用SQL Server 作为Web教学课件的后台支持数据库
因为考虑到教育网站普遍使用了声音、图像、影像等多媒体文件使网络的流量巨大,而且随着学生数量和教学课件的增加,各种课件的存贮和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远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在远程教育的网站中常常在后台用数据库进行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同时因为教学课件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和访问用户的不可预测性,远程教育网站中往往使用大型的关系式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管理。在我们设计的教学网站中,用到了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三、网站的运行模式及维护机制
一个正规的教育网站配备了高性能的硬件设备,编写了优秀的Web程序,只是完成了网站建设的第一步。一个真正实用的,教师、学生长期喜欢用的教育网站,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维护机制来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来保证教师在教学资料库中可以方便地存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师生间进行教学交流。而这种维护机制又必须是在充分保证网上教学的开放性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这就需要较强的管理技术理念和不断积累的经验。
1.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网络上不管是教还是学,主体都是人——教师与学生。所以如何在教学网站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到网站的质量。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运行模式上是这样的(如图2):
1)教师
学生根据以上设计要求,结合所学内容,从旅游类网站、时尚类网站、教育类网站、门户类网站等几个大类中选择某一项进行设计制作。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的复杂程度和实际效果给予评价,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素材的选用方法
教学素材是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的,以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的形式呈现的教学材料。
1.合理性。以个人网站设计来说,文本的制作上讲求清晰、明了、突显个性化,Logo和导航的字体、字号设计可以依个人的喜好采取不规则式,选择跳跃感强的色彩。在图像的选取上也是以色彩丰富、形状多样的图案为主。
2.整体性。选用的教学素材要能够自然、贴切地把各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教学素材要服务于教学目标,要突出教学的重点。电子商务类网站以从事电子商务为主,对安全、稳定等性能要求较高,比较考验网站中运行的程序。在知识点上以表格嵌套、模版运用、脚本语言和行为语句为重点进行讲解。
3.现实性和针对性。课堂教学中选取的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教师可以从具体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根据教学对象因人、因地、因时选材,为他们“量身定制”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素材,如在教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时,素材的选取多以电子商务平台或某一个人网店为主,以便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素材中直观体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喜悦。
四、教学模式在教材中的运用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校本教材的开发上主要采用“基于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法”。即“在引导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项目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习者积极地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新知识和提高的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为主要成就目标,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为此,以项目作品开发为主线,把教材中的范例网站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将课程标准中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视频处理、网页页面设计制作、站点维护等多方面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在整个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根据网站设计开发的实际工作顺序安排,以作品演示的方式从头至尾带领学生操作,让其感受网站从无到有一步步制作的全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
五、结语
笔者认为,一本好的教材应具备合理的章节顺序,精练、准确的理论描述,必要的理论实现步骤和贴合学生实际、具有一定扩展性的实例,以及最后的综合性练习章节,并且在教材中最好还要加上行业规范和相关的职业岗位及要求。这样,使用这些教材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秀芳.从一个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谈教学素材选取与应用的有效性[EB/OL].西安爱知中学,2011-09.2012-05.
.
[2]郭锂,叶惠文.基于“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教材开发与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美国得到迅猛发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Internet的行列。Web是访问Internet的一种最容易、最流行的方式,利用Web作为工具访问Internet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因此,Web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力,基于Web的远程教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发展Web下的远程教育网站已成为了当今流行的远程教育基础建设项目。
一、教育网站的特点
1.采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
教学实践已经证实: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得到更佳的效果。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大、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效果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传输与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为了可能。各种多媒体素材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Web创作工具轻易地嵌入到Web页面中,以超文本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进行学习。如运用双向的语音传输可能进行师生间的远程讨论交流;运用流式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影视教学节目的实时点播等等。
2.交互性
网络教学对于传统教学媒体来说,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交互性。在教学活动中交互性的活动是很常见的;教师需要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学生需要教师解答一些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电视、广播这种单向的教学媒体就无能为力了,而网络教学媒体则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各种远程教育的课程;通过远程交流系统(BBS)学生可以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解答学习难点;Flash技术还可以制作出具有交互能力的动画。
3.开放性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开放性环境。
首先,远程教学所使用的载体——浏览器(Browser)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浏览器是一个Web公用的统一的客户浏览程序,对于远程教学来说,浏览器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平台。每个学习者不需要有专门的客户端平台,只要他们的电脑能上网,使用这个公共的客房端平台(浏览器),就可获取各种服务器端的学习资料。浏览器中可供选择的网址有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也是无穷无尽、没有国界的,全世界的学习资源通过Web得到了共享。浏览器这种统一的学习端软件给远程教育带来了开放性。
其次,教师与学生是在完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修改,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库是开放的,各个教师都可以把自己完成的课件加入到库中;所有的学生只要登录到网络上,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教师、课件等,一切都是自由的。
4.灵活性
因为远程教学的内容是通过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链接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修改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只要把单独的教学页面做好了,修改一下页面间的链接关系就可以了。这样就使教学站点内容的维护更新变得很简单,不象使用CD-ROM作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那样难以修改、更新。
二、教育网站所实现的功能模块
1.远程教学系统
远程教学系统是指基于Internet上的实时的虚拟的集成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它是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教室,教师根据教学所需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用网页的形式放在网上,为尽可能多的学习者提供服务。学生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进行听课。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以语音、图像等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实时交流的,就如同在同一教室中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远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使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多、更快、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基于网络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生动,使学习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也使各种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远程教学系统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
2.智能答疑系统
学习者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会提出各种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点、解答。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汇总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作为反馈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习中的疑问进行及时准确的解答在实际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教学网络,我们可以把“答案”这一工作交给智能答疑系统完成。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虽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在相同学习内容的学习中,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远程教学智能答疑系统就是根据学习者提出问题的相似性这一原理进行设计开发的。
智能答疑系统其实是具有智能搜索引擎的数据库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普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典型问题和精心准备的答案,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当学习者提出问题时,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自动在数据库中寻找最适合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搜索算法和问题勾连技术,使学生在学习中快速得到问题的解答。系统提供的问题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使教师及时地知道教学的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的考试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和Internet的远程在线实时测试系统,包括教师的出题、学生应答系统、批阅卷系统和题库管理系统。
首先,它是一个基于大型关系式数据库上的应用软件,大量题库、试卷,用户信息等都是作为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存储。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贮,使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更为方便,更容易地实现从数据库中
随机自动产生一份试卷。
其次,在线考试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的配置可以极为简单,使考试不受地域的局限。在线考试系统中题目的生成、试卷的提交、成绩的批阅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在线考试系统的优势在于学生只要接入Internet, 就可以从任何地点进行实时的考试,考完后可以马上得到考试结果,及时进行知识修补。教师可以立即统计、分析该次考试成绩,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试卷的难易程度。
4.教学资料库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普及,教师在教学中制作及使用CAI课件越来越多,各种CAI课件成为教师节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料。但是CAI课件的制作有很高的技巧性,一个高质的课件往往是教师的心血之作。然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只要我们把大量的优秀的课件作品收集起来,放在Internet上,供有需要的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就是我们在教学网站中建立教学资料库的目的。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的教学资料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它包含了中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优秀课件都包含其中。资料库由上海各区的教育信息中心分科负责开发及维护,各区根据自己学科师资力量各自负责所专长科目的课件,大大提高了课件开发的效率和课件的质量。
教学资源库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避免了课件重复开发,同时又可以集中力量进行课件精品的创作,另一方面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秀课件资源仓库,便于教学,也有利于教学软件的推广。
5.远程交流系统
远程交流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异地进行交流的场所。它提供的是一个基于电子公告板(BBS)的信息交流讨论系统。在远程教学的过程 中,学生可以随时在远程交流系统中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心得等在远程交流系统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公开讨论或私下的交流。
目前先进的远程交流系统还包括实时语音的交谈。登录到系统的用户(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语音交谈。在一个教室中的任何学生可以申请发言,教师有权赋予特定学生发言的权力。在得到教师的授权后,学生可以用语音发表见解。在这个教室中的所有其他学生和教师,实时地听到该学生的发言。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过由于受目前网络带宽的限制,语音交流还存在不少技术上的障碍。
6.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
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题材的视频、音频教学节目的远程点播。它就像教育电台、电视台,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影音资料,但它比电台、电视台有更大的覆盖面(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接收它的全部节目),而且是实时点播的,没有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而且在节目中还可以加入各种交互的控制,以达到互动播出的效果。
目前的远程视频点播是通过一种叫“流式媒体”的技术实现的。所谓流式媒体传输,就是一种基于时间的媒体信息向用户计算机的连续实时传输技术,这种媒体信息可以是动画、声音,也可以是视频。当用户观看其中的内容时,不必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当媒体文件在客户机内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就会在后台同时从服务器内循环下载。从而充分利用的网络带宽,实现了实时视音频播放。
7.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
现实中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学习之余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娱乐交流、沟通的课外时间,如何在网络学习中也加入这一部分的内容,也会影响到学生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一个好的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可以拉近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网络学习更接近于现实中的学习,让远程教学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课外活动组织服务系统的实现要求更高的交互性,现在普遍是通过BBS,E-Mail, News等方式的信息交互服务程序,实现课外活动的组织与交流。课外活动的服务内容要求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以及更人性化的交互界面,以达到最佳的服务效果。
注:由以上这些远程教育功能模块构建成的《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1)使用Windows NT作为网站的操作系统、IIS作为Web服务器
网络操作系统网站的工作平台,它直接决定着一个网站性能,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操作系统,是组建一个远程教育网站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基于Windows NT的操作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优点,在我们的教育网站中使用了Windows NT及捆绑在NT上的Internet 服务组件:IIS 4.0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4.0)。
2)用ASP( Active Server Pages)编写教学网交汇点的交互性的应用程序
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一种新的交互式网页开发技术。它可以用于处理由浏览器传送到站点服务器的表单输入;访问和编辑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内容,实现浏览器端对服务器数据库数据的输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有了ASP,我们就可以满足教学系统、考试系统、答疑系统等要求,来进行具有交互功能 的Web课件的开发了。
3)使用SQL Server 作为Web教学课件的后台支持数据库
因为考虑到教育网站普遍使用了声音、图像、影像等多媒体文件使网络的流量巨大,而且随着学生数量和教学课件的增加,各种课件的存贮和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远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在远程教育的网站中常常在后台用数据库进行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同时因为教学课件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和访问用户的不可预测性,远程教育网站中往往使用大型的关系式网络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管理。在我们设计的教学网站中,用到了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三、网站的运行模式及维护机制
一个正规的教育网站配备了高性能的硬件设备,编写了优秀的Web程序,只是完成了网站建设的第一步。一个真正实用的,教师、学生长期喜欢用的教育网站,还需要一套完善的维护机制来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来保证教师在教学资料库中可以方便地存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师生间进行教学交流。而这种维护机制又必须是在充分保证网上教学的开放性的前提下
而进行的。这就需要较强的管理技术理念和不断积累的经验。
1.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网络上不管是教还是学,主体都是人——教师与学生。所以如何在教学网站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到网站的质量。他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运行模式上是这样的(如图2):
1)教师
教师在远程教学中是教学资料的提供者,是教学活动的指导策划者。教师是通过一些支持集体合作开发的开发工具(Deveolp Tools),如Authorware、Director、FrontPage、DreamWeaver等,完成网上课件的开发,再通过Internet,用FIP上传工具把课件成品发到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料库中,提供给学习者浏览学习。
2)学生
学习者在这种架构下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通过在线搜索或他人介绍的方式找到学习内容:通过浏览器从服务器端中得到学习内容进行浏览学习(有的内容可脱机浏览),服务器中的教学资料库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及题库,学习者可使用E-Mail或网上BBS的形式与教师或伙伴间进行交流,对学习内容进行反馈和评价,教师及CAI制作人员根据反馈意见等更新资料库。
2.发挥教学网站的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作用
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中体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对于教师,它是教学工具、教学场所和教学资料的存放地;对于学习者,网络是学习内容的提供者、是学习交流的途径。网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各种专业人员开发的多媒体CAI课件以网页为形式通过网络存放在网站的教学资料库中,最终通过网络提供给学习者。目前的开发工具都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可使开发者在Web上进行合作开发,也使得Server端的教学资料库本身具有了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889-03
1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是以我校计算机学院2009年申办的“数字媒体技术”新专业和“油气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进行建设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隶属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是2009年申办的新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技术为主导,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学生不仅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接受数字媒体开发所需要的软件技术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借助于计算机的广告动画、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电子出版、多媒体及远程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电视电影的特技制作、电子游戏设计制作、虚拟现实中的各种媒体表现,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掌握面向网络环境、新型交互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学生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毕业后可服务于与IT有关的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与各种数字设计、媒体制作和传播等工作。
“油气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石油行业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建模方法、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和系统支撑技术等规律性问题,为以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石油行业各类信息系统提供科学的开发方法、管理手段及有关的工具、标准、规范等。经过近八年的努力,实现了研究中心(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和经费(包括纵向课题)、科研文章(包括核心期刊)、专著和教材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术梯队和有一定特色的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2 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建设本着坚持“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的教改思路,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学科与学科、长远和当前的关系的基础上,搞好整体设计布局,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增加设计型、综合型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室的扩容、改造和建设,提升实验条件,提高实验室建设层次,力争实验设备达到国内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提升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协调发展,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建设目标
3.1 项目建设目标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是将传统的数字媒体教学与高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有机地结合,建立一个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实时交互能力的综合性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将教学与科研环境提升到一个具有技术创新水平的平台高度。立足于本科教学,兼顾研究生教育,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方法始终与社会需求相紧密联系,强化工程实践环节的建设,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满足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三维动画技术、数字摄影与摄像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游戏设计与开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字媒体设计、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动画广告创意与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在艺术方面通过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场景设计 、角色形象设计等知识渗透,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学习环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以后从事广告设计、网站设计、计算机图像处理、媒体视频处理、电影特效处理、游戏艺术设计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在科研上重在突出油气信息高性能计算在计算智能的油藏表征与描述、基于软计算的石油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计算智能与石油测井数据分析与评价、计算智能与地震资料的数据处理、计算智能在钻井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计算智能与油气藏描述、计算智能与油气开采的风险评估、地质网格计算与油藏模拟、有限元法与油藏模拟、流线式油藏模拟、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挖掘、地质统计学及其应用、数字油田等方面的科研应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石油工业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
3.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3.2.1 建设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能适应传媒业所需和参与数字媒体、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人才与技术人才。毕业生要求能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理论,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等。
同时,为了适应西北地区能源这一人才市场的需求,随着石油单位以及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应用的增加,我系新申办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该专业前景发展十分广阔。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平台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唯一专业实验室,它的发展前景也和专业发展前景一样广阔,在教学和科研上该实验平台能够提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出更多的能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目前学校的教学实验平台较落后,阻碍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此拟申请共建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使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科研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3.2.2 可行性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及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新世纪我国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以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信息可视化与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应用迫切需求,以技术为主、技术与艺术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文化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强调数字媒体制作和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需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的数字媒体的开发设计能力,实现大众知识体系与产业需求之间无障碍对接。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也是数字媒体技术的高级阶段。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的三维虚拟环境,用户可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身临其境地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仿真和信息交流。
高性能计算作为第三大科学方法和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与作用被广泛认识,并开始走出原来的科研计算向更为广阔的商业计算和信息化服务领域扩展。更多的典型应用在电子政务、石油物探、分子材料研究、金融服务、教育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中得以展现。由于商品化趋势使得大量生产的商品部件接近了高性能计算机专有部件,标准化趋势使得这些部件之间能够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高性能计算走向普及已是大势所趋。
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正是立足于凸显虚拟现实和高性能计算技术,从教学和科研两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该平台学生参与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很直观、真实地体验媒体开发的整个过程,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室项目建设符合我校学科发展规划要求,在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教学上是适用的。对于转变实验教学思想、优化学科结构、改善实验条件、提高专业实验教学水平是有利的,其建设是必要的。
4 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立的实验平台主要由九个组成部分:开发与渲染平台、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桌面型开发子系统、6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集成控制系统、高性能集群服务器、快速网络交换机、负载共享系统软件Platform LSF、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等,使各部分协同工作,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
1)开发与渲染平台。即三维图像生成与处理系统,包括虚拟现实工作站和虚拟现实软件平台两部分。采用高性能专业虚拟现实工作站作为图像生成处理的硬件开发平台,负责虚拟现实应用的开发、运算、渲染和显示输出;虚拟现实软件平台部分作为二次开发的高层API,用于建立三维图形场景驱动和软件开发环境。
2)三维沉浸式显示系统。采用双通道沉浸式柱面立体投影显示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高度沉浸感的沉浸式显示环境,用户利用必要的交互设备即可从不同角度和方位实现与虚拟场景的实时交互、操纵,漫游。
3)桌面型开发子系统。为个人或小组单独用于学习和科研的小型数字媒体VR系统。建设30套,可满足30-60人规模的班级同时开展实验。该子系统与大屏幕沉浸式柱面立体投影系统相结合,将构成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教学系统。
4)6自由度实时交互系统。实时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动画及多媒体技术的根本区别之处,因此,实时交互是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必备功能。配置6自由度空间模型交互系统作为主要的交互系统设备,作为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实现载体。该交互系统是虚拟现实应用中的人机交互接口,利用它可获得非常逼真的人机交互感觉。
5)集成控制系统。是高性能计算与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与控制中心,采用无线触摸屏中央控制系统,使整个平台的各部分顺利地运行并能够协同工作。
6)高性能集群服务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基于服务器和终端机的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同时种类繁杂的各种应用程序自身的代码缺陷导致的漏洞致使网络整体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而黑客的攻击行为也从单纯的能力炫耀转变为利益驱使的不法商业行为,所以网络中整体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其承载和处理信息的服务器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尤为重要。高性能集群服务器一方面能全方位地针对各种不同的威胁和脆弱性,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提高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效率。
7)快速网络交换机。EN-3408SVW 11英寸铁壳WEB管理型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提供8个10/100/1000Mbps RJ45自适应端口。所有端口均支持自动翻转功能(Auto MDI/MDIX),既可用作普通口,也可用作Uplink口。EN-3408WVW提供了一个简单、经济、高性能、无缝隙、标准的迁移到1000M网络的解决方法,提供全中文Web管理和通过 Console口进行的带外管理,提供线路检测功能,为线路故障排除提供方便。支持端口限速、端口镜像、端口汇聚、基于802.1x的端口安全控制和基于端口的VLAN管理等功能,在提高工作组性能上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具有使用简单灵活,安装方便,性能优越,性价比高的特点。
8)负载共享系统软件Platform LSF。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许多传统大型计算机的客户都纷纷将自己的计算业务和数据处理转到分布式计算环境之中,这种转向无疑增强了工作站的计算能力,降低了成本,但同时却带来了如何使分布和异构计算机网络形成协调一致的计算环境问题。负载共享系统软件LSF(Load Sharing Facility)可使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实现负载共享,使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异构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9)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非PC环境的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接口装置主要由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系统硬件平台、嵌入式实时网络音视频系统软件平台、实时音视频采集与监控接口、实时音视频网络用户及控制接口四大部分所组成;通过实时音视频采集与监控接口,连接的音频采集、视频采集设备,连接音频监控、视频监控的设备及实施音视频监控的用户;通过实时音视频网络用户接口,连接网络上的不同用户,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的用户;通过RS-232接口,连接PC控制和解码平台。本装置采用嵌入式媒体处理器的单片集成解决方案,将控制逻辑、通信协议处理与多媒体处理运算联合实现,提高了集成度和可靠性,减少了元器件和功耗、缩减了体积、大大降低了成本。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孙树志(1965—),男,山东海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法学及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E-mail:。
一、引 言
人类社会在21世纪进入信息化社会,伴随而来的是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脚步。在实现学习型社会中现代远程教育承载着时代的重任,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已成为传统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主要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教育来实现教育公平。而在网络教育的实践中发现,残疾学习者群体在访问现有教育网站时存在的障碍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具有高中学历和高于高中学历的正常人群网民占总网民比例的60.9%”。[1]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相比,《残疾人网民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残疾人网民群体中,具有高中学历和高于高中学历的残疾人网民占82.7%。与此相比,具有高中或高于高中学历的残疾人人群网民的比例远高于相同学历的正常人群的比例,特别是硕士以上学历的残疾人网民占整个残疾人网民的9.9%,远远高于相同学历的正常人群的2.6%。这说明,使用互联网的残疾人用户大多是具有较高的学历,并且高学历的残疾人网民中85.2%的残疾人用户非常认同网上教育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的教育水平。[2]这说明受教育程度对于残障人是否使用互联网有极大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工具和新型的教育手段能够消除残疾人群在社会交往和教育机会中的物理障碍,为残障人创造更多的教育、社会参与和就业的机会,将会改善残障人士社会隔离的状况。互联网给残疾人群的生活、教育、就业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障碍,形成妨碍残障人使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鸿沟。笔者从探索性研究的角度出发,目的在于通过测试和调查,了解我国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的现状。
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概念界定:“无障碍”一词,英文名称为“Accessibility”,有“可接近、可达到”的意思, 中文有“可及性”和“无障碍”的译法。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主要包括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以及网络信息无障碍两个方面。[3]其中,网络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都能访问、理解和操作网站,并能与网站进行交互。[4]网站是网络信息的主要载体,网络信息无障碍主要包括网站页面的无障碍设计和网络资源的无障碍设计。网络信息无障碍设计应该以通用设计思想为指导,遵循国际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网站可接入性(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WCAG)的有关标准, 以可访问性、易用性、可及性为设计准则,针对各个特殊群体在访问网站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行设计。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Bobby 测试(在线测试网站页面是否符合WCAG网络信息无障碍标准以及发现网站页面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以信息弱势群体在访问教育网站过程中的障碍为切入点,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无障碍设计使所有的学习者更容易、更便捷、更舒适地获取学习资源。
研究内容:网页标准并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网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几个指标级联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CSS)、结构 (Structure)、表现 (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对应到网站用户访问上就是网页的布局、字体和颜色、图形和多媒体、导航和表单等几个方面。本研究针对特殊教育网站开发过程中影响网络信息无障碍设计与开发的可访问性进行分析。可访问性是指任何人都能访问、理解和操作网站并能与网站交互,而不论用户使用任何设备配置、浏览工具和上网技术。[5]本研究中进行工具测试和用户测试的评价标准以及提出网络信息无障碍原则的依据都是WCAG1.0(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1.0),因为相对于WCAG2.0而言,WCAG1.0版本比较成熟。
研究对象:研究者从网络信息无障碍的视角出发,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网络用户进行研究。一般来说,残疾类型分为视觉残疾、听觉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将视觉残疾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国内外残疾人公共服务机构网站(如美国残疾人联合会、国际听障者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特殊教育组织网站(如中国特殊教育网、中国盲人网)、特殊教育学校网站和普通高等教育网站各抽取10个网站作为测试对象。笔者选择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些部门和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在推行网络信息无障碍的事业中负有首要责任,另外残疾人相关部门也最熟悉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和困难,此外,各级教育网站信息无障碍的应用会对我国各个层次教育网站建设起到示范与启示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依照有关信息无障碍标准的基础上依据WCAG 1.0中的14条规范(Guideline)、65项检测点(Check point)、3个等级标准,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抽取的50个国内网站进行Bobby测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被调查用户反馈的问题编码归类,以发现当前我国教育网站设计对视觉障碍群体参与网络学习时可能带来的障碍问题。
三、测评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性测试
整体性测试主要测试网站是否符合无障碍标准,网页内容是否符合WCAG1.0的有关标准,评价采用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查一个已经存在的网站是否通过可及性测试。要求网站通过信息无障碍可及性测试,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
1. 两个主题
网站页面设计的适宜性:尽管残疾人由于受到身体、感觉和认知障碍与操作技能的限制,为了确保残疾人访问者随意访问,网站设计开发人员要设计适宜的页面转换;网站页面设计的导航性:不仅包括各页面之间链接的便捷,而且包括各页面内部元素的简单明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站页面的易用性和可用性。
2. 三个等级
等级1:要求实现最低级别、最基本的无障碍访问,可以合理地应用到所有网页内容中;等级2:要求在等级1的基础上实现强化级别的无障碍访问,可以合理地应用到所有网页内容中;等级3:要求在等级1和等级2的基础上实现增强的无障碍访问,并非必须应用到所有Web内容中。
3. 四个要求
要求信息无障碍网站通过可及性测试,网站设计要具备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和可兼容性。
表1国内外类别网站可及性的对比测试
注:本表是否通过测试是以等级1为标准。
按照以上有关标准和要求。笔者通过Bobby测试工具对选择的国内外的50个类别网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通过以上对比测试发现,国内外同类别的网站测试中通过等级1的网站数量悬殊,国内网站中只有1个网站(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2011-08-16.
[3] 张世颖.信息无障碍: 概念及其实现途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8,(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