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步骤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2 16:17: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效阅读步骤,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效阅读步骤

篇1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抓分点,而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呈现出篇目多、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因而增强文言文复习课的高效性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文言文复习课往往以知识梳理的形式“重炒隔夜菜”,这样的课堂难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复习效率低下。要增强中考文言复习的高效性,必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入手。

一、高效复习的必要准备――课前“三个把握”有的放矢

在复习课之前,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外,还需仔细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2015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大纲》及历年的中考试题,据此把握考点、命题形式,如此有的放矢才可以实现复习的高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和内容部分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015年福建省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也做出了如下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纵观历年的中考试卷,大体上这些要求都在试题中得以体现。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依据,这些命题的思想最终体现在试题中。对历年中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的研读,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考点的一些具体命题形式,并一定程度上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对以上内容的研读,对学情、考点、命题意图的准确把握是一项“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工作,是文言文高效复习的必要准备。

教师在准确把握了学情、考点、命题形式之后,应该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中落实。在课前预习中使用的学案题目应包括以下题型:(1)重点实词的解释;(2)重点句子的翻译;(3)重点句的节奏划分;(4)理解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5)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这些题型学案是复习内容的精华所在,好的学案体现的是教师对复习重点的准确把握。学案的编写需借助备课组的团队力量,备课组教师将在集体备课活动和学案的编写中更加准确地把握中考的考点和命题方向。学生围绕导学案预习、自主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标注出疑难问题。这是预习任务,也是课前准备。

二、高效复习的主要阵地――课中“四个步骤”盘活课堂

课中的“四个步骤”即:检查反馈、小组互学、展示指导、矫正提升。

第一个步骤,是对导学案完成情况和检查反馈。这可使教师准确地掌握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没弄懂的。已经掌握的那些是课堂上无需再花时间的;那些是学生没有弄懂的,是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题目,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句节奏划分和文章中心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可以确定课堂的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步骤,是针对预习时完成学案过程中所标注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互相答疑解惑。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这个环节要着力于营造课堂民主平等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课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要对学生学习状态关注和学习氛围营造之外,还应该全班巡视,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为下面的展示指导环节做准备。

第三个步骤,是小组互学的成果展示与教师对学法的指导。高效的复习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排斥教师的精讲。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文言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法指导即精讲。如笔者在执教《伤仲永》的复习课上发现学生对于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题上错误率较高,即进行以下学法指导。首先告诉学生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划分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要停顿,状中之间要停顿,如果只停一处,那么主谓的停顿优先,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和状中的停顿;其次,以第一个句子为例,这个句子陈述的是“什么怎么样”,因而是一个主谓句。其主语是“其文理”谓语是“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一处,那么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之间的停顿,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第四个步骤,是对原来学习中存在的错误的矫正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在《伤仲永》的复习课中,笔者针对学生句子节奏划分中存在的错误,在展示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订正该题型下的其他错题,如对“余闻之也久”这个句子的划分,通过订正,进一步巩固已经习得的方法。

三、高效复习的有效保障――课后“一练一查”巩固效果

复习课离不开练习题。通过精选恰当的题目做课后练习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如何选择呢?应该注重练习的“质”,而非“量”。题海战术是低效率的,只有精选习题在“质”上取胜才算高效。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李炳亭)选择与本地区中考考点一致的中考真题,不失为精选练习的一个好方法。这些题目有针对性、质量高、示范性好。可以说,一份高质量的练习是中考文言文高效复习课的有效保障。

此外,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有赖于记忆。反复的记忆和巩固是文言文复习的要诀。课后学习小组成员的互查,是对学习效果的跟踪与巩固,从而实现文言文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2

高中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冲刺和最终阶段,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也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教学基础之上的,是相对于“低效”而言的。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排除教学过程中存在重复、低效的教学模式,力争以最短的课堂时间获得最高的课堂效果。简言之: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一、高效课堂模式设计遵循的原则

1、高效课堂模式设计理念

高效课堂模式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多元性、有机化;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应试现实而设计,不针对具体教材的内容;要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与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自由组合、操作性强的模块系统;要实现应用能力与应试成绩兼顾,以应用解决应试。

2、高效课堂模式设计前提

高效课堂模式设计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与现状、教师的水平与现状、学校的教学传统与特点、学校所用的教材与可运用的教学资源、学校文化与管理体制的特性、学校的环境条件与地位等条件。

3、高效课堂模式设计目的

高效课堂模式设计的目的是:① 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②实现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学习能力”,即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③ 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二、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方法

1、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师只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应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群学、对学、独学等;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这样,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便足以得到锻炼和提高了。

2、更新教学观念,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① 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② 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③ 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因材施教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3、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利用各种手段,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一节充满趣味的课。不要让他们觉得上课是一种煎熬,变“怕上课”为“怕下课”。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让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乐趣,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了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游戏、网络、竞争引入课堂。例如,在讲授My Favorite Comedy (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 Six, Unit 17) 时,我们就可以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英文原声电影《憨豆先生》的片段。这种原声影片语言密集程度高,交际环境真实自然、轻松幽默,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实例

1、精读阅读课

阅读课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旨在培养阅读策略、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高考当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以说,阅读理解的得分就决定了学生在高考中英语学科的最终得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切不可以讲代读,坚决摒弃通过大量翻译或朗读实现理解的做法。要扎扎实实的搞好精读教学,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相关话题的英文材料的动机。阅读课的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第一步:回答Pre-reading中提出的问题或根据情况自行设计相关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题目、插图等,推测该课文的大意。

第三步:适当讲解一些影响阅读理解的生词。

第四步:针对文中的难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泛读阅读课

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听说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若想再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课堂阅读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读范例,以引导与指点学生课后自己大量的阅读。我们就现在所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新教材中每个单元中Culture Corner部分中的文章作为泛读课的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的问题限时浏览全文,之后回答问题。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语文阅读课时就经常听老师强调主题或中心的重要性,英语文章也一样,也需要抓主题,抓大意。往往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每一段的第一句(topic sentence)也经常展现出文章的主题。(下转第156页)(上接第85页)因此训练学生浏览文章扑捉中心的同时,特别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每段的首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应对高考阅读理解中新增的“七选五”题型非常有帮助。

第二步:让学生第三次阅读文章,学习文章语言方面的精华并尽量学习运用这些精华。不严格区分“精读”和“泛读”,也就是说,在泛读课堂上,以“泛读”为主,但是,不能只管“泛”而不兼顾“精”。遇到一些基础性的语言难点,要认真分析,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打好语言基础。对于一些高考大纲中的词汇,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记忆。对于一些精美的句子及段落,让学生摘抄背诵,并鼓励他们有意识地在写作中使用所积累下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亮点,最终提升学生在高考当中书面表达的档次以及分数。

第三步:及时反馈,温故知新。对于泛读中的语言精华,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多次呈现,让学生反复诵读,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部背过,但深信:学生会在反复诵读中提高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事实表明很多学生能将反复诵读过的泛读中的精美表达有效地使用在写作当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完型填空的对答率和阅读理解水平。

四、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学习的课堂。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把习惯扮演的传授者、监控者、主宰者,转换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欣赏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当导演,学生唱主角。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是它的前提是“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同。教学得当,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的灵活,掌握的就好。反之,教师教法不当,学生就学的吃力、枯燥,甚至厌学。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展,才会使他们具备“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品质。我们只要把握了高效课堂的本质,学生不仅在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学玲,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新课程(教师版),2010(11):84-85.

[2]朱燕,如何构建“新课堂"模式下的英语高效课堂,考试周刊,2011(63):112-113

[3]唐海燕,高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1(17):96-97

篇3

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练习,方式机械、反复,内容枯燥、无味,教师与学生看似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实际上却收效不大。所以,身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改变将学生局限在题海战术中的传统方法,转而采取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对此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如今的英语阅读材料,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使阅读理解过程变得更加的快速和准确。

2.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涉及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导致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产生了偏差,阅读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这就需要高中英语教师注重向学生讲解一些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

二、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步骤

依据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我将英语阅读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步骤,在这三个步骤中,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1.阅读前(Pre-reading)

在让学生对英文材料进行阅读之前,我们可以利用有效手段,如充满趣味性的图片或者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英文材料的阅读中,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效率获得提高。

比如,在让学生阅读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有关介绍小说《卧虎藏龙》的Flash课件,并播放了附英文字幕电影《卧虎藏龙》的部分片段,既使学生大致了解了本篇阅读材料的内容,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也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正式阅读本篇课文时,就能做到入情入境。

2.阅读中(While-reading)

阅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决定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将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再到“会阅读”。

以主旨大意题为例,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并真正理解主题和中心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概念、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解题,难度较大,属于高层次试题。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这种题型的做题方法:一个主题句,通常在一个段落的开头,它后面的句子,则是一些论证性的细节。另外,一些文章和段落并没有明显的主旨句,只是暗示性地体现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章中所描述的事实和提供的线索来概括主旨大意。

3.阅读后(Post-reading)

阅读完材料内容,并不是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阅读后的环节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可以构建出一种由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进行互动的阅后模式,具体方式为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合理看法和见解,如此既能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巩固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头戏,共20题,所占分值为40分。本文是我教学多年对阅读的理解,当然还有更大的努力提高空间,所以必须加强对此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各种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高中英语阅读的“优质、高效”教学,为学生日后英语阅读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4

根据每个阅读内容,我基本上按导、读、练、用四个步骤来完成。“导”指的是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巧妙导入;“读”指的是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方式的阅读;“练”指的是阅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用”指的是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一、精心设计,巧妙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精心设计,开展恰当的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的教学。

二、多种方式的阅读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设计的课堂活动应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在理解过程中,要渗透阅读方法和策略,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是上好一堂阅读课的重要环节。

1.略读――浏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阅读文章前,经常对文章的大概内容提出问题,请学生在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

2.精读――默读课文,解决重难点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新单词和重点句子,先引导学生根据形近词或读音规则来猜读新单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通过文章图片、设置的情景和课件,根据上下文的联系,猜测新单词和重点句子的意思,并进行学生答疑或教师答疑活动。

3.复读――跟读课文,情景交融

教师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资源,训练学生听录音并模仿跟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各个器官的活动充分理解短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和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练――巩固知识,训练阅读技巧

“练”的步骤有时往往融于“读”的过程之中。练习的设置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图片与句子的配对、根据原文内容填空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四、用――活化教材,理解拓展运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的关键词或根据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复述和表演短文;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包括仿写、改写课文等;利用自绘情景画简图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记忆短文或对话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课外阅读练习等。

篇5

内容高效,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老师在复习教学时选择符合考点内容进行教学,突出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中考古诗鉴赏考什么?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近两年杭州市中考古诗鉴赏考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2008年考杭州市中考题)

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2009年考杭州市中考题)

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古诗鉴赏一般设置两道题,第一道题考的是理解性阅读鉴赏,这种题往往会涉及景物的特点或特征或是某一个场面;第二道题一般是一道赏析性阅读鉴赏题,这种题目又常常会从语言、形象、技巧、情感四个方面的内容设题。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诗歌鉴赏题选材大都是唐诗,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人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至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如何让学生们在紧张复习中轻松而又高效地攻克这一难题?其实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套答题模式。我们在复习时就应做好精细化处理每一个考点,高效度地完成这一个考点的复习,让学生在考场上运筹帷幄,有的放矢。

二、指导高效

教师在指导时要重视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指导,研究共性的规律,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选择恰当的答题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题型:

1.炼字型

(1)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2)提问变体:①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诗中某个字(某旬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③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酋诗在语言E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昧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人术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作家的语言风格有清新、平淡、绚丽、委婉(含蓄)、悲慨、雄奇、奔放、沉郁等。

(6)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答: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在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3.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①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②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③简析这首诗的艺术效果。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旬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0

十年0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韦占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人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步骤①诗人独立水边,此时山雨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寂寥。步骤②这句诗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步骤③作者借景抒情,情蕴景中,使读者感觉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动于衷。

4.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5.分析主旨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③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④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题步骤:①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一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步骤②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6.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瑚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间接抒情――①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②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③即事感怀: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处。

描法主要有:情景交融、侧面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观察角度的变化。

(5)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答: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深邃的感觉。用末旬“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匦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三、训练高效

在指导时教师应多讲一点,小组讨论少一点,同学的个别回答少一点,复习课更多的环节应由教师来完成。

1.教师的作用应发挥在三个方面

(1)引领:学生解析考点,明确解题思路。

(2)示范:老师当场解题给学生看,或直接显示答案给学生,逆推答案怎么来的。

(3)讲评:对学生解题不到位或错误之处,老师一定要细加点评,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讲评时也可以采取先给学生答题打分,再告诉学生优劣分明和策略。

2.指导学生古诗鉴赏解题程序

(1)读问题,知指向。细审题干。设问时为了题意清晰,拟题者会尽可能加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对答题的导向作用非常鲜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2)读题目,明内容。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

(3)读作者,知时世。了解作者和时代。如果本诗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写作风格就会有助于我们进行鉴赏: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时代也会给我们一些帮助,如当时的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等。

篇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写作是教师经常遇到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优秀作文的段落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步骤,让他们能灵活运用积累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材进行仿写,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写作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描写小狗外貌的范文: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我家的小黑狗贝贝,它的毛很黑很黑,它的尾巴常常卷起来像一个小黑圈,它那黑珍珠大小的眼睛,它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它的牙齿尖尖的,像一座座小山,它睡觉的时候,耳朵紧贴着地上。通过展示范文,学生可以根据范文中描写小狗外貌的部分进行写作,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外貌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来。通过仿写练习,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和步骤,并在写作中M行思考,领悟了写作的技巧。在不断获得收获的写作过程中,打消了学生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喜欢上写作,并能主动把自己想要写的事、想要说的话通过作文的方式写出来,大大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和体会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把对生活事件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根据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写作,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写,写出内容丰宣、情感真挚的作文。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时,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为好朋友制作一份节日礼物。在制作礼物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有的选择贺卡作为礼物,有的选择制作纸质存钱罐作为礼物,还有的选择画一幅画作为礼物。在礼物完成之后,让他们进行互送礼物的活动,收到礼物时,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根据送礼物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他们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把自己制作礼物的过程和收到礼物的惊喜高兴之情写出来。在生活实例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有很多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积极构思,写出了情感丰富、内容生动的优秀作文。

三、注重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

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地阅读,能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语言运用技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提高,为进行写作打好基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用心体会课文中优秀段落的描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除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还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让他们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交流中畅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通过交流讨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通过广泛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从积累的素材中进行精心选择,使他们能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实现高效的作文教学。

四、加强审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写作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让他们能把握作文题目的设计意图,写出紧扣题目的作文来。在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时,教师要从读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抓住题眼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能找到写作方向,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来。

1.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在审题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让他们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找准写作的方向,精心选择写作重点,使作文能重点突出。

2.分析题干

在写作之前,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文题目,了解作文的要求和写作题材。通过深入分析提千,让学生了解作文的题材,清楚写作内容是写人、写物还是写景。通过认真分析提千,结合提千中的信息,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写作要求,为他们写出符合题目的优秀作文打好基础。

3.抓住词眼

在写作过程中,同一个题目的作文,有的立意深刻,感人深思;有的平铺直叙,内容枯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的学生通过审题抓住了题眼,针对题眼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深刻立意的作文来。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找到题眼,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找题眼的能力,使他们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篇7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用左脑的词语、数字、逻辑等功能和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从而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它的优点有:①采用能刺激大脑反应的表现形式,能有效挖掘视觉信息。②具有层次感的组织连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整体记忆。③运用抓“关键词”的表达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④运用“放射状”的表达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二p中学语文复习课的特点

1.语文复习课容量大,任务重。语文复习课的总体要求是知识求深化、技能求熟练、方法求灵活、思维求深广。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把平时学习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由点、线、面整合的知识体系,同时,复习课还有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任务。这就要求师生高效合作,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法,根据命题迅速、准确地迁移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问题,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2.语文复习课要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的所有任务都要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然而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和思维特点,他们大多不具备把所学知识深化和系统化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

3.语文复习课要生动而有针对性。复习课的有效性在于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挖掘课堂的生动性。有针对性地复习才能让学生颇有收获,才能达到深刻理解,整体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有生动性的复习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巧用思维导图,优化中学语文复习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教学的策略,正好可以针对中学语文复习课的特点,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

1.巧用思维导图,让复习课“轻负高效”。

【案例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说明文的复习

步骤1:学生按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先安排学生整体浏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黄鹤楼》《于园》等文本,再小组讨论所有知识点间的层次和联系,并绘制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在各组交流探讨p相互补充后,引导学生归纳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常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顺序等知识,形成学习和写作说明文的知识体系。该过程有利于学生领会知识脉络,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同伴合作互助,达到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和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

步骤2:在教师解析完2009年苏州中考题《我国水资源现状》后,师生合作绘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思维导图,再引导学生掌握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的技巧。该过程可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更利于师生平等对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归纳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效内化。

步骤3:拓展训练《松鼠》阅读题后,学生自主绘制解题思维导图。该过程可帮助学生系统把握说明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整体思维意识,有利于综合性问题的解决。

【反思】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复习,能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难点。思维导图具有“梳理”和“浓缩”功能,它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关键信息及其相互联系组成一张图,这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梳理复习思路,突出重难点,浓缩记忆量。思维导图使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到同化、吸收新知的固着点,这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实现复习课的“轻负高效”。

2.融入思维导图,优化复习课教学模式。

【案例2】初三F代文阅读的复习

步骤1: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图。借助该图,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p议论文p说明文,小说p散文p诗歌p剧本各自的特点,形成现代文阅读的知识体系。

步骤2:师生解析典型例题。通过绘制解题思维导图1,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知识联系和方法,掌握现代文阅读中相关问题的解题技巧。

步骤3:拓展训练。通过绘制解题思维导图2,可巩固知识,熟悉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系统总结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

【反思】这种融入思维导图后的复习课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全面分析学情,正确定位复习目标,精心设计复习提纲,智慧把握复习进程。教师精心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复习题,能为学生树立规范的解题模式,便于学生迁移,并逐步形成解题规律、解题思想,提高解题能力。这样的复习课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具体到抽象,最佳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

3.运用思维导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首先,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这就给学生创设了语言交际的情境,可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且知道从何说起。这彻底改变了复习课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相互启发和交流,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8

1.语文新课程改革期待着高效的阅读教学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向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呼唤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

3.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目标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办法为研究目标。

二、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一)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

1.关于“高效阅读”:高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高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高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高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阅读效率可表述为:阅读效率=阅读产出(效果)/阅读投入,或阅读效率=高效阅读时间/实际阅读时间;(3)高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2.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高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高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

(二)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归纳“五步阅读法”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

2.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与五步阅读法环节相匹配,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我们都寻求其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路标可寻,有台阶可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含义理解法。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常常耗时多,错误率高,直接制约阅读的效率。

篇9

我们中心校首先推选赵爱芳、王晓华等老师为我们上示范课,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信息反馈、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达标检测的方式安排学生学习。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自编导学案,师生按导学案上展示课,让学生由自我展示走向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这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标志。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认真备课、备学生,切实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既然一个学生很难做到40分钟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么,教师就得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东西讲深讲透,然后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互动,让学生做题,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言语不容置疑,导致学生有问题不敢问,更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教师只有把自己真正地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造就自信的学生。基于此,我对每个小组长进行了培训: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指导他们学会共同讨论、相互交流;指导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合作的方法和步骤(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互相检查、互相帮助),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地展示自己,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同学们在小组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胆主动,课堂气氛也变得越来越融洽。现在,当我看到其乐融融的小组合作时,当我面对“活而不乱”的课堂时,当我看到孩子们已能自选学习方法、自主识字时,当家长紧握着我的手,告诉我“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你的功劳最大”的时候,我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快乐!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也在课改的磨炼中成长起来了!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就种种问题争先恐后地回答、补充、纠正、质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有所获。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教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篇10

前言

英语阅读理解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堡垒”,教师指导得当,学生掌握技巧,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攻克“阅读理解”这一堡垒,传统教学中全面、仔细地讲解单句和句子的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时代呼唤英

语阅读教学的改革,现代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整体阅读和篇章分析。

1 课外预习与教师导入

课外预习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取得高效率的保证。教师应充分发挥辅助者的作用,精心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初步理解阅读材料。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途径,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工作,为课堂上理解阅读文章打好基础。

阅读教学的一开始应先有个“预热”的过程。“预热”的方式有多种,教师可以从一幅图、一首诗、一个英语笑话或一件生活趣事入手。这样的导入方式妙趣横生,容易让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阅读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先组织学生就文章的标题进行猜测、联想,再让学生通过略读进行对比、深入讨论。这种导入方式使阅读过程充满悬念,容易激活学生认知、推理等各项心里活动,使学生对阅读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阅读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课外预习应与教师的课堂导入相结合,双方共同形成合力,形成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学生的课外预习为他们解答阅读理解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与文化知背景,为准确的理解文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师的热情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他们学习英语营造一个轻松活泼而妙趣横生的学习氛围。这样,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便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也是新课程下英语教学所提倡的。

2 分析篇章与精讲词汇

教师在课堂上可先安排学生定时读完文章并回答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限时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养成快速、高效阅读的习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组织一些讨论活动。讨论内容除了常见的细节性问题(如段落大意、故事情节等),还应涉及文章的总体结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以训练学生分析篇章和整体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语法加以讲解。在讲解时,教师应抓重点和难点,对主要的语言点精讲多练,切忌照搬词典或采用“全面开花”的方法。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教师可多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理解单词的方法。

实践证明,用各种有趣的方法进行阅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阅读训练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答题方法及解题步骤。

2.1 解题方法

抓住了文章的题材特点,使阅读理解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词。阅读文章之前,先看看有无标题,它往往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想象,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从而提高答题效率。同时,还应特别重视短文首句和尾句,它们往往包含了重要的内容。

(2)短文出现的个别生词是正常的,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关键应学会根据文章的语境与主旨,理解和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All through the night Lincoln fought with death.At 7:22in the morning it was all over. The great man was at peace with the world.画线的短语学生可能没见过,但是沿着事态发展的逻辑和推理,自然会得出是“与世长辞”这一结论。

(3)扩大视野,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时视幅一般要达到20个字母,将四五个字词或一个意群收入眼帘,抓住重点信息词,有助于准确把握所读文章内容,提高速度,节省时间。

(4)分清文章的体裁,明确侧重点。如记叙文侧重点是五个“W”,幽默故事、寓言故事的侧重点是内在含义,说明文要弄清说明的对象,注意名称、大小、年代、作用、现象等。

(5)熟悉英美的风俗人情。有些短文必须在西方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切忌以汉语表达习惯判断。

2.2 解题步骤

(1)快速浏览全文,捕捉信息。阅读理解的主旨是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抓住首段和尾段,再结合标题和文章内容想一想,这样全文的梗概就清楚了。

(2)利用“顺读法”和“倒读法”。较短的文章可先读文章,后读所设问题;如果文章较长,可以先浏览所设问题,然后再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能加深理解要点。

(3)优先排队,确定答案。对于有明显把握的问题,断然确定答案,有些较难的题应再读短文,找出依据,予以排除,对于一时无把握的问题,可待深思后决定。

(4)复读全文,核对答案。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能疏忽。要用全文的主要思想统帅各思考题,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依次审核那些未获解答的题目,对照题目,推敲判断,确保理解无误。若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

2.3 解题注意点

(1)解答题目时一定要有“章法可循”,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一是“由因推果”,直接阅读语言材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并与自身的学习基础相结合,进而解答题目;二是“由果溯因”,即先看题目,确定解题范围再进行解题。

(2)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克服朗读、逐字逐句阅读,手指点读等不良习惯,而应默读,形成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并且一定要多读几遍,这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所在。

(3)做阅读理解题目时,一定要抓住“题眼”,捉住重点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的切入点。特别是一些数词、否定词、人称代词等应特别留心,这些词往往是命题考查的出题处。

3 巩固与运用

在上述两步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回顾课文的整体结构。此时,教师可先用图表展示课文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关键词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复述课文内容。图表的作用是把语言知识和文章内容统一在课文篇章的立体网络中,让学生不仅能完整而顺畅地感知全文,理清全文内在联系,还能透过文章的外显意义去体会其“言外之意”。当然,图表要简明、易懂且易于操作。另外,对于那些意蕴比较深刻的文章,教师还应继续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猜测、想象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