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立项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3 16:09: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立项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研立项的意义

篇1

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公立医院,既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力,也整体提高了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医院作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做好课题研究是根本,但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重视程度,逐步成为评价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对于所拨付科研经费的审计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是公立医院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涉及立项、预算、经费、结题及科研成果转化五个部分的内容,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科研项目需要科研部门、项目实施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管理。其中科研经费管理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从立项申报时的预算规划,到经费下达后的开支使用,再到结题时的财务资料整理,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而对于一些医院科研人员来说,作为课题负责人,投入项目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经费管理,确实也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我们有时可以发现由于预算规划不合理,项目负责人在为如何开支抓耳挠腮;也有时由于经费使用不合理,审计公司不认可,影响最后的项目结题而捶胸顿足;更有甚者因为没能全面了解财务报销规定,凭证反复审退签改,直接影响到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基于此,科研经费的合理规划、高效使用,对加强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十分重要。

二、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沟通不充分

公立医院中科研经费管理通常主要涉及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需要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而由于管理目标不完全一致,两个部门有着不同的工作职责分工。公立医院科研部门主要把控课题项目的整体执行情况,注重项目结果;财务部门则是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下,审核财务支出的标准,关注财务报销资料完整。正是由于这种独立的管理方式,两个部门很难做到信息共享且互通,经常在财务部门收到某个科研项目经费,却不知道是哪位课题负责人的,咨询一圈费时费力不说,课题经费未能及时入账,影响项目研究的经费支付进度。

(二)科研项目预算规划不够专业

科研项目预算规划是研究人员在科研部门指导下,遵照课题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来填列,很少能得到专业财务人员的建议。通常情况下,课题负责人都是凭借自己的以往经验来填写,没有经验的就只能先摸石头过河,草率应付了事。因为缺乏对财务预算知识的全面了解,课题负责人就会觉得项目预算相比课题申报、组织研究起来,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也就更不可能分析、考量预算的合理性。课题经费支出过程中,项目预算情况财务不能及时掌握,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资金使用与预算情况差异较大,影响预算执行与审核。

(三)科研经费支出计划性不强

项目研发人员作为课题专业人士,从科研项目申报开始,都是以项目研究为主线,课题项目出成果为导向,对于科研经费支出通常都是不太关注的,更不用说科研经费支出的计划了。有的快到项目结题了也都还没怎么支出经费,形成项目经费的大量结余;有的科研人员觉得项目申请下来,认为就是自己可支配的专用资金了,随意开支超过了原来的预算规划,结题时又开始各种预算调整;还有的研发人员在被告知快到结题期限时,才开始疯狂的突击花钱,给财务人员造成极大的工作压力不说,后期结题审计不合乎要求,还有一批凌乱的财务调账,形成隐形的审计风险。

(四)提供经费结题佐证资料的工作量大

在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或结题审计期,课题项目负责人申请经费支出情况的查询,由于课题经费支出明细数据只有财务部门能提供,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如果赶上检查或结题审计的集中时期,对于没有前期佐证资料的预备,财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就是忙乱,这不仅降低了数据提供的效率,也影响到佐证报告资料的质量。

(五)内部监管缺乏全面性

目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内部监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出于审计人员的专业限制,对于课题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审计的全过程,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无法参与到预算前后的管理。再加上随着医院科研项目的与日俱增,研究周期不统一,审计人员只能采用抽检经费支出情况的工作方式,进而出现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突击花钱等缺乏监督管理的现象。

三、信息共享在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对策研究

(一)信息共享的内涵

通常来说,就是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之间,信息或资源通过互联网媒介实现交流与共享的活动。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二)信息共享在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中的积极意义

信息共享是沟通和连接科研相关部门的桥梁,提供了一种解决部门间沟通不充分的途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桥梁延伸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前端,给研究人员更为专业的预算规划建议;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预算下达情况,配合科研部门,一起把控科研项目的支出进度,更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经费的使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财务人员能提前了解到项目的中期检查或结题审计时间,做好佐证资料的充分准备,提高数据服务质量;审计部门也能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全面了解科研项目的支出情况,从整体掌握进度执行,监督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

基于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搭建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旨在深入融合各部门的信息数据,用数据来主动服务医院科研项目的实施与发展。为实现课题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服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如图2所示,搭建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要点有:首先,需要保证医院信息共享平台搭建的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又由于课题项目的特殊性,还必须关注平台的保密机制建立。其次,科研信息及财务数据的导入需要注意完整性,科研项目中的关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立项日期、开始日期及完成日期,财务数据中的主要内容涵盖科研项目编号、部门代号、摘要名称、科目代号及金额等。再次,在信息数据融合过程中,科研项目编号作为科研项目信息及财务数据的唯一关联标识,制定合理且完善的项目编号规则至关重要。最后,数据输出服务环节,申请人在限定的查询权限内,通过科研部门及财务部门的审批后,获得查询数据的服务。

(四)信息共享平台的预期功能实现

1.融合信息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首要功能就是能够将科研部门的项目信息与财务部门的财务数据通过标准的项目编号融合在一起。在课题立项后,财务部门就能收到平台提醒,关注此笔项目的经费拨款情况,做到及时入账,真正实现心中有数;科研部门通过财务入账数据查询,沟通研究人员,进入正式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2.预算规划标准化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处理功能,为研究人员的立项预算申报提供数据参考。经费来源不同的项目,依据经费管理办法具体要求,提供此类经费明细预算项目的填写参考标准值及总预算的占比。比如科研项目预算填报中经常涉及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等,研究人员就可以凭此规划更加符合实际科研情况。3.控制经费支出进度在平台预算规划的范围内,关注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财务部门首先及时将费用报销或采购支出的数据反馈回信息共享平台,配合科研部门监督管理。如果出现项目支出慢于平台预先设置的预算执行进度,系统自动通过短信或邮件方式提醒课题研究人员,并将异常情况提供给科研部门,减少预算调整的概率,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科研经费。4.提供规范的结题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中存储科研项目的计划结题时间,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研究人员申报课题结题的情况,提前对平台中的财务数据进行过滤整理,设置项目结题数据提供模板。在进入项目结题时期,财务部门按照模板规范提供财务数据,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结题。5.内部审计监督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融合、加工及提供功能,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创造一个全过程监管的环境,提前和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研究人员进行沟通,不定期地进行项目专项审计,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2021〕32号文关于《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需要通过简化预算编制及下放预算调剂权来扩大项目负责人的经费管理自,还通过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及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管理等举措来减轻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国家正在科研提供政策扶持。作为科研人员的依托单位,我们更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打通信息数据,从科研内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公立医院对于科研经费合理、高效进行管理的这个新挑战,可以从科研经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基于目前互联网、大数据相对安全、完善的软硬件环境,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将科研相关人员从烦琐的数据提取、整理、提供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有效的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服务于研究人员,推动公立医院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莉.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18(03):85-87.

[2]于洁.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J].经济师,2021,18(07):232-233.

[3]汪晓丹,江蔚.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助力医院科研发展[J].中国总会计师,2021(05):48-49.

篇2

理论有两种基本指向,一是解释或预测,二是规定或建议。与这两种指向相对应,可以将理论分成解释理论和应用理论。解释理论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应用理论则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是说,应用理论是关于如何改进的建议或规定,其主要功能是指导实践。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理论的作用及其与实践的关系,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考虑对能够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性项目给予资助,提高项目资助的有效性。2008年8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如何提高科研相关性》一文,介绍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两位博士Paul Nightingale和Alister Scott对科研资助者提出的十大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教育科研项目资助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很多启发。笔者据此也对我国的教育科研资助提出十点建议。

一、对于难以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科研项目不要资助

目前,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科研价值观都存在误区。比如,教育理论工作者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主义的所谓学术研究,忽视教育实践,走所谓“纯学术路径”;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则过于强调教育科研成果应该是具体的针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忽视学术理性,走所谓“纯实践路径”。事实上,正如英国教育哲学家迪尔登所指出的,“理论与实践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绝对地优先于另一方”,“理论与实践是以一种相互促进的方式而共同存在的”。从根本上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单向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教育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汲取了实践的营养,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关注的焦点与其停留在教育实践对理论的批评上,不如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上。就是说,不要资助难以解释或不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科研项目。

二、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摒弃所谓的“学术影响”偏向

教育科研资助者要明白,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性与“学术影响”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的有效性主要指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释或解决的有效性,“学术影响”则是看论文的发表、转载等要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语境。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控制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更多地采用绩效评价,都使用绩效指标,而任何指标都有“一刀切”的倾向,于是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比如,评价教育科研成果时若更多地注重和引用指标,就会导致教育理论工作者只关注论文的发表、转载和引用率,而对于科研成果是否有助于解释或解决实践问题就不那么重视了。我们应该强调,教育理论要在关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追求教育真知的姿态超越实践、引导实践。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摒弃所谓的“学术影响”偏向,把评价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教育实践上来。

三、要鼓励和保护那些力图解决综合性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涉及教育学内部许多分支学科和教育学以外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然而,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者多是教育学内部分支学科的研究者,对项目的评审也一直采用同行评议的办法进行。许多重大的综合性教育问题都需要跨学科的解决方案,而同行评议者都是学科专家,遵循的标准都是“学科内部”标准,很难对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成果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导致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的立项、成果的发表一直都困难重重。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要深刻认识这一问题,提倡不同学科研究者共同合作申报并研究综合性教育问题。如果传统的项目资助评审机构无法完成跨学科评估的任务,则可以成立专门的评审机构来支持有效性明确的跨学科研究。

四、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不能等同于有效性项目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要对那些力图解决综合性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实施鼓励和保护政策。但是,由于教育研究者多为学科专家,他们为了获得教育科研项目立项,可能会设计出一个糊弄人的跨学科研究框架,其实质性内容还是分学科,甚至就是一个学科的研究。其实,跨学科研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跨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更为科学全面地揭示教育规律,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推动教育不断发展。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不能简单地将跨学科性等同于有效性,而要关注项目本身的有效性。

五、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打破教育单位垄断教育科研经费的局面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然而,我国各级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都只在教育系统内组织申报,只有教育单位才有资格获得经费资助,这一限制性条款违反了平等竞争的精神,也不符合教育专业技能在社会中广泛分布的现实格局。其实,在当今社会,教育专业技能分布广泛,很多社会组织、企业、慈善机构也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教育科研申报要对社会开放,改变“由教育单位研究教育、就教育论教育”的现状,使研究工作从教育中跳出来,站在社会系统的高度,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教育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教育单位垄断教育科研项目的局面。

六、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强化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赖尔在《心的概念》中指出,从历史的观点看,实践先于理论。即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有一些没有理论体系指导的实践。因此教育科研要转变研究方式,改变时下“尚书斋式”的研究方式,实施“田野作业”,提倡以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宗旨,“到现场”去感受、体验、体会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问题自觉理性地进行反思,唤起他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再生,引起他们对教育生活意义的深层次思考。所以,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在项目评审指标中设置并强化项目有效性的标准,在同行评议的专家中除学科专家外增加教育实践专家,在项目评审要求中除教育学术性标准外还应更多地考虑教育实践价值标准。

七、教育科研项目申请书应有对教育实践有效性的评估

教育实践是活生生存在着的,它的生机活力和多样形态的存在方式使它与抽象的教育理论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教育理论的抽象和一般意义不应成为其远离教育实践的借口,而只有在分析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教育理论才能“活化”,才能实现有效性。因此,为确保教育科研项目是针对教育实践的,项目申请书就应要求申请人标明对于探究教育实践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其特定的研究需求的清晰、准确的看法。在同行评议中也要强调有效性准则,要求评审专家明确解释他们是如何作出项目有效性判断的,凡不能提供项目有效性解释的评审专家,其评审意见均不得采用。

八、要对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进行长期资助

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清醒地看到,从教育实践出发,切合教育实践的跨学科研究既费钱又耗时,需要有一种制度构架对此类教育科研项目进行长期的支持和有力的投入,还需要稳定的配套政策,否则就可能出现“蜻蜓点水式”的、未得出对教育实践有效的所谓“跨学科研究”成果。因此,要鼓励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进行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研究,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九、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对成果转化问题进行考量

毋庸讳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张力,理论归根结底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只有脚踩理论和实践这两只“船”,才能使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不再是“灰色”,不再是实践的“应声虫”,从而有更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实在是太少了。事实上,立项的很多项目从本质上就缺乏转化为实践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立项时,同行评议仅采用了“学科内部”标准,或者研究人员根本没有注意教育实践需求,或者缺乏与实践方面打交道的积极性。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在立项时就要考虑成果能否转化的问题。

十、教育科研资助政策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

篇3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发展不断重视,对于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是科研院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单位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通过结合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梳理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降低了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农业科研项目具有周期长、季节性以及回报慢等特点,使得农业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很难实现对于整个项目的全面覆盖和全程考虑,这就会导致项目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的问题存在,并且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在实施过程中与业务相脱节。从预算编制参与者角度来看,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进行编制的,财务人员参与编制审核的都较少,而由于课题组成员缺乏相关财务知识,使得财务编制的盲目性较大。

(二)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协调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由课题组成员完成,而财务部门对于项目负有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核算职能,单位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实际操作和实施过程并不了解,仅仅是依靠对于有关单据的会计审核,这就造成了项目经费的运行和监管很难维护,从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实际看,科研项目组往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和财务部门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就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沟通,导致经费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项目经费挤占和挪用现象明显

由于资金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就导致了项目开支存在超范围和超支出现象,一些项目经费不到位,就从另外一些项目进行填补,造成了经费管理混乱,不能够按照经费编制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资金,部分单位为了套取资金,改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用途,套取国家资金,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存在着资金浪费使用,项目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

(四)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是判断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而从实施情况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效果较差,虽然一些科研项目有考核,但是评价不完善,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未能从科研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去评价项目的实施质量,这种效益和效率无法明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也体现了整个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

二、增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建议

(一)创新经费动态监管,强化预算编制作用

科研项目经费随着项目的实施应该进行动态的调整,在立项阶段对于预算审核要留有调整空间,在预算执行阶段,可以在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对于项目执行的控制力,并且加强科研项目课题组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从而更好的编制财务预算,提高整个科研项目的资金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数据也为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项目过程控制,增强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项目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从财务管理系统中,就需要对于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并在预算执行阶段,从财务系统中生成的预算收入、支出的实际执行数以及经费的结余,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而这个过程控制需要各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保障科研经费合理支出

从经费使用现状看,部分单位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经费当年必须花完,如果不花完就要被收回,这主要是由于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现在已经明确规定了如果项目经费未使用完,则对于未完成项目经费进行年度结存经费,并下一年接着使用,这一部分资金需要进行财务上报审批,并由财务部门认定方可继续使用。除此之外,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在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要加强对于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核算,防止出现占用和挪用科研经费的现状,把资金的使用状况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中去,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在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越来越强,这也反映了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种现状,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不断总结经费使用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运行实际,加强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绩效考核的量化管理,并形成激励和奖惩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课题组的财务管理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的动态管理,对于编制项目会计报表,财务信息披露到项目资金决算,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带动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项目财务故那里是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项目配合,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在新形势下要认清科研环境,落实财务管理,实现工作的高效性,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既希望早日实施手术改善视力,解除痛苦,确又有恐惧心理,怕疼痛、担心手术效果、手术意外等。在诊治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向医护人员提出许多疑问,对此,我们应主动热情与病人交谈,详细讲述手术过程、手术效果、注意事项。从而消除病人的顾虑与恐惧心理,同时耐心帮助病人训练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以取得术中操作的配合,共同完成手术治疗。

1.2内眼手术前注意事项

1.2.1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咳嗽等对手术影响很大,应提前给予药物治疗。

1.2.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精神紧张会使症状加重,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做心电图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酌情给予药物治疗。

1.2.3糖尿病对手术中、手术后出血、创口愈合等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故术前需先用药物控制血糖,择期手术。

1.2.4患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应考虑延期手术。

1.3术前评估 入院评估,包括全身状况评估。全身状况评估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手术成功与否和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有些术中或术后发生的问题不在于手术本身,而是由于忽视了患者的全身状况。眼部评估包括:眼病史、视力、眼压、结膜有无充血,分泌物;泪道是否通畅、有无慢性泪囊炎;眼睑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灶等内眼手术禁忌证。

1.4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相关的术前检查,叮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和挤压眼部,做好术中、术后所需用药的过敏试验。术前避免吸烟,以免刺激血管粘膜,增加分泌物,诱发咳嗽。术前晚遵医嘱给予散瞳或扩瞳剂,精神紧张者给予镇静剂。术晨按内眼护理常规剪睫毛、洗眼、冲洗泪道,并用无菌敷料包眼。进食半流食,不宜过饱(小儿及全麻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2 手术当日的护理

2.1术晨禁饮食,防止术中呕吐。

2.2手术当日早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2.3 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衣服,穿对胸结扣的衣服为适宜,以免术后脱衣服碰伤术眼。戴活动义齿的患者需取下义齿,以免松脱影响手术。

2.4 术前再详细检查双眼有无眼睑皮肤病,睑缘炎、泪囊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如有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考虑延期手术,以免发生手术感染。

2.5 按眼部冲洗方法作眼局部冲洗消毒。

2.6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术前半小时携带病历送患者到手术室。

3 术后护理

3.1按内眼术后常规护理给予卧位、分级护理,嘱患者张口呼吸,减少头部活动。

3.2 眼部情况观察 注意敷料有无松脱、移位、渗血、渗液等,患者有无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术后一般伤口疼痛,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若伴有同侧头痛,术眼胀痛,恶心、呕吐及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检查是否发生眼压升高或术后感染。

3.3 饮食护理 术后进食半流质一天,避免辛、辣、烟、酒、硬等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对切口愈合有帮助,特别是身体较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给予低盐饮食,鼓励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术后便秘,患者用力排便腹压增加,可导致眼部切口裂开,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4 术眼保护 内眼手术后需加保护眼罩,避免碰伤术眼。嘱患者避免头部用力、低头和弯腰动作,不能用力挤眼。

篇5

近年来,由于部分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与主治医生缺乏沟通与了解,从而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不仅影响病情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矛盾。作为未来临床医生的潜在资源,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工作对象是患者,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受医患关系紧张等影响大及专业特殊性,使其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职能己从单纯疾病治疗转变为身心整体诊疗,因此对定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定向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2]。由于定向医学生来源背景、入学目的、社会因素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少部分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疏导、咨询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特别医患沟通中缺乏技巧,导致他们在各种行为上怠慢消极,进而产生诸多问题,提高学校和医院的管理难度。因此,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咨询技能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而在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是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医学院校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法提高定向医学生的综合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可为有关研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笔者于2015年7~12月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定向医学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7名;独生子女20名,非独生子女80名;平均年龄(21.13±1.96)岁。

1.2研究工具。(1)以《大学生心理素质》[3]为基础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问卷包括39个题目,分为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共10个因子。采用5点法计分。有6题为反向计分。经测试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普适度,适合作为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2)心理学课程收获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题目。采用5点法计分,最低1分,最高5分。

1.3研究方法。在心理学课程结束时,对选取的100名大三定向医学生发放问卷,并让他们当场作答。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1.4统计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情况。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133.03±12.01。80%的调查对象高于中间值117分。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得分依次为24.02±2.89、15.04±1.85、15.11±1.23、19.01±1.04、14.13±1.21、19.98±4.18、6.87±1.14、10.01±1.23、5.12±1.87、5.88±1.11。除课堂应对和遗失应对之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相应的中间值。其中,课堂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17.72%,遗失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31.87%。心理学课程收获得分为4.42±1.14,高于中间值3分的占84.25%。

2.2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性别差异。通过t检验发现,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见表1)。

2.3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心理学课程收获相关性。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心理素质和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除丧亲应对因子和遗失应对因子外,心理学课程收获和心理素质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2.4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第一步,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时,将人口学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男生以女生为参照组,独生子女以非独生子女为参照组。结果显示,男生和独生子女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第二步,以课程收获为自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回归方程,能显著预测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0.309X(见表3)。

3.讨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很多。如樊富珉等[4]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向群英等[5]认为,心理素质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笔者认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指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医学实践活动中,当自身或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大学生个体表现出的习惯化的、稳定的应对心理与行为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关于心理素质的结构,有二因素说[6]、三因素说[7]、四因素说[8]等。本文研究的心理素质由突发应对、关系形式、换位思考等10个因子构成。研究发现,八成以上的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高于中间分。说明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近两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偏低,尤其在课堂应对、遗失应对及丧亲应对等因子上,定向医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三年,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差,对待一些丧失问题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在一段时间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性别差异来看,也许是受到两年多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和男生相比,女生较为感性,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必须努力调整定向医学生的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发现,重视心理学课程,提升课程质量,有助于增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学课程是定向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评估和心理应激、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等内容。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定向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振,孟润堂,任妮丽,等.基层医务人员幸福感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137-139.

[2]卢少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4(22):279.

[3]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5]向群英,唐雪梅.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孟莉,徐建平,孙发利.当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6):114-117.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9-02

1 一般资料

眼科病人689例,男305人,女384人,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1/12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实施各种眼科手术的为564例。

2 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病人年龄。把研究对象分为7个年龄段(15岁以下、16岁~30岁、31岁~45岁、46岁~60岁、61岁~75岁、76岁~90岁、90岁以上)进行对比分析,15岁以下的医院感染率为4.9%、61岁~75岁为2.5%、76岁~90岁为3.8%,而其他年龄段眼科医院感染率均低于1%。儿童及老年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

2.2 全身疾病与眼科术后医院感染。364例眼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3例。其中糖尿病病人30例,术后感染6例(4.6%);合并局部慢性炎症的病人26例,术后感染1例(3.8%);冠心病病人59例,术后感染2例(3.4%);高血压病病人38例,术后感染2例(1.5%);无合并全身疾病的眼科手术病人111例,术后感染2例(0.6%)。提示在手术前要充分考虑全身因素,并且在术后的高危期作好预防措施。

2.3 眼球的特殊构造。眼球是在外的器官,极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可成为病原菌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感染后会迅速蔓延扩散,应用抗生素起效慢,难以控制,组织疤痕增生、机化,甚至萎缩坏死,严重者失明。

2.4 医护人员的误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知识缺乏,眼科医院感染率较低导致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医院感染疏忽,各种操作不规范,而成为医院感染的直接传播者。

2.5 手的传播。它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传播途径,不同病种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检查时,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蔓延传播,另外病人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通过自己被污染的手进行揉眼、点眼等动作造成眼部感染。

2.6 手术器械及室内细菌指标。由于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不正确、更换不及时、手术器械浸泡时间不足,等等,造成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未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眼科手术时病原菌侵入眼内可导致严重后果。室内空气细菌指标通过临床检测,发现细菌超标的几个高峰期:①床铺整理前病房空气中细菌数为1169.16cfu/m3±193.21cfu/m3,在整理时却高达4610.33cfu/m3±333.16cfu/m3[2];②探视高峰期,病房探视人数超过5人,细菌数增长两倍以上。

2.7 知识层次。知识层次高的群体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强,知识层次较低的群体,不了解疾病的危害,无意间会成为疾病传播者,造成同病室或全科的大面积流行。

3 护理措施

通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根据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从病人及医务人员的角度分别制订不同的方案,诸如对医务人员开展微生物及免疫学讲座;成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检查落实。对病人开展大力宣传,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目的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程度,进而调动全员的参与意识,共同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率。

3.1 制定护理目标。通过对护理诊断分析,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例如在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手术前进性预防性的治疗,在各种诊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及执行无菌原则等,确立无医院感染发生的护理目标。另外对于医护人员确立各种监控指标,制订各项指标达标的护理目标。

3.2 健康宣教。根据评估的危险因素及病种的不同,制定健康宣教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如发放卫生保健手册,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等,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知识层次的病人进行宣教,包括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实施措施。根据护理诊断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医院感染早期症状,早期处理防止交叉感染;②普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并开展有关感染的科学研究,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加强无菌观念及操作的规范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医源性的医院感染,并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③设立监测员,监测消毒灭菌剂的合理使用,包括严格消毒时间,及时更换消毒剂等,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监测;④建立专科手术室,专人管理,做好各种统计,完善各种制度;⑤合理安排护理工作程序、查房及临床治疗,如点眼、输液、发药推迟至床铺整理完毕60min后进行。床铺整理时让病人离开病房或患眼盖无菌纱布,以减少细菌直接进入或沉积于患眼内。勤更换被服并指导病人勤洗澡及注意面部卫生,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早晚定时通风,降低室内含菌密度。据报道在空气流通状况下,最初30min内空气中的菌落可减少77.3%~76.3%。75min可减少69.4%~66.6%,140min后几乎查不到细菌[3];⑥规范护理操作,制定各种操作标准,定期检查考试,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切断医院医源性感染途径;⑦增强儿童及老年病人的抵抗力。

4 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加强,能自觉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之带来健康护理指数的明显增高,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院内感染,使感染率由1.31%降至0.66%,取得显著效果。

5 讨论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而老年人各种器官组织处于衰退阶段,抵抗力较低,加之手术应激反应等综合因素使术后医院感染率明显增加。因此,儿童、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重点监测和防护的人群。全身疾病与眼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疾病不仅仅是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高血压性眼底病变等疾病的诱因,而且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血糖延缓伤口愈合,加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增加医院感染机会,所以术前控制血糖十分必要。另外,一些局部慢性炎症,如慢性结膜炎、沙眼、慢性泪囊炎等,要先控制病情,然后才能安排手术。眼球的特殊构造极易受到侵袭而感染,眼结膜中潜伏了大量微生物,被异物损伤后或实施手术,不仅可以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而且有形成眼内炎的危险。提醒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时,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诊疗的安全性,另外在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加以预防。眼科医护人员应该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同时医院要成立三级监控制度,制订执行标准,加大对医院各个环节的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严格落实。护理人员在与病人零接触时,认真分析病人的全面情况,细致地剖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应用护理措施解决问题,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及护理费用,提高了健康护理指数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7

The significance of medical physics teaching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SHEN Hong-tao,LI Rong-feng.

College of Pharmac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1,China

【Abstract】 Medical Physics,the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biological medic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owever,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Medical Physics,lag behind the cutting edge of medical,remain unchanged for a long time,which can hardly satisfy the needs of modern bio-medical devolopment.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Physics teaching in China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ere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edical Physics were given.

【Key words】 Medical;Physics;Teaching

作者单位:541001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沈洪涛);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李荣峰)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重要指标。它既决定了学校的社会地位,也体现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将科研融入教学、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医用物理学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善教学过程的软硬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成果尽快地体现在教学过程里,更是医学院校物理教学工作中所关注的课题之一。

1 我国医学院校物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在医学上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但是医学院校的物理教学仍然是墨守成规,学科和科研没有及时调整,科研和教学滞后于医学前沿,使学科缺乏活力,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生物医学的需要。

1.1 教学、科研脱节 教学、科研两者分家,交流传递信息不够,互相脱节,造成了教学中知识老化,而医药学涉及的物理前沿知识又难以迅速系统化、理论化。我国的医学本科教育普遍只重教学,不涉及科学研究,忽视了两者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而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科研没有足够的重视。

1.2 缺乏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 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的老师大多是从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他们具有较深厚的物理学知识以及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医学知识十分缺乏,因此,不能将物理学与医学的知识技能成功地整合起来,很难触及医学发展的前沿。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物理学实验设备。大多数医学物理学科研都局限于普通物理教学范围内的一些浅易的物理现象,对于与医学联系紧密的物理学前沿问题没有太多的涉及,缺乏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

1.3 学科横向交叉研究缺乏活力 现行的医学物理学教学研究过于注重物理学的系统性和深度,而忽略物理学与医学的横向联系、学科交叉新进展[1]。医学物理教研室与其他医学科室交流少、合作少,与外单位的项目合作更是凤毛麟角,许多科研仅限于物理学课本上的内容,搞封闭式的的科研,或者从根本上脱离物理与医学的联系,与其他综合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搞一些与医学无关的研究,缺乏医学横向交叉研究的活力。

2 医学院校物理教研室必须搞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研活动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环境的改善,科研成果能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学科前沿相联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2.1 科研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条件,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不能单靠埋头读书,只是重复已有的教材,还必须开展科研.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锻炼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好机会。例如,科研立题时要检索大量相关文献,查阅大量资料,这使教师能很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科研工作能使教师本身具有严谨的科研思路和良好的科研作风,言传身教,这对学生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影响等等。大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治学态度和师德风范。而参加科学研究对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2 科研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固定的,但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要求须不断更新,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必须由教师来填补,需要教师不断地汲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现状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2];而教师从事的科研工作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弥补了单纯教学的不足。例如,本科室某教授曾在血液流变学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在教学的“流体力学” 这部分内容中就以此为例将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机制融合进去,在讲授中将这些新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内容更为具体、富于实际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或灵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科研促进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环境建设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实验室建设能否与现代科学技术同步发展[3]。为了满足教学更新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实验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科研和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环境条件是相辅相成的,有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就能促进科室科研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如果科研的规模、档次上去了,一方面会得到国家和学校的经费扩充再投入,另一方面又可以面向社会,把科研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继而,随着学科经费和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教研室、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就会得到了充分改善,同时为教学提供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

3 医学院校物理教研室如何搞科研

许多教师认为医学物理学作为基础的基础,搞科研非常困难,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物理教研室科研上不去是理所当然。但是,我们认为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很多方面都是应用学科的基石,许多学科中都会涉及到物理知识的科研,这些项目我们都可以搞。医学院校物理教研室要搞好科研,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 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医学物理科研是一门边缘学科的科研,其学科性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科研内容的复杂性,因此对科研人员的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完成高质量科研的首要条件。由于科研内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物理与科研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对医学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的内容有广博的了解。只有对医学各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所以任课教员一定要在物理与医学两个知识系统中,不断完善与进步,以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的医学科学研究。

3.2 科研应与教学相结合 科研选题时除了考虑医疗上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教学的需要,需结合医院现有的教学基础、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首先选择与专业学科特点相适应,具有起点高,创新性强,有利于发挥医院优势的研究课题,要本着有利于医疗,有利于出成果,有利于出人才的原则。科研计划安排要注意结合教学的要求,在研究内容上,不仅要注意医疗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技术的要求,还要强调相应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注意总结科研经验,在取得大量科研成果的同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这样就拓宽了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以后工作时研究课题选择的领域。

3.3 将学生带入科研,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促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学只能培养一般人才,只有与科研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级人才,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成功的科研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进行研究,完成设计性实验,并在实验课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所进行的实验方案予以实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会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从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到分析实验结果,每较好地完成一个目标,都会使他们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以此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篇8

任何一门学科的构建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借助其它学科应用、证实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汲取相关学科的研究精华,方能自成体系,对本学科要解释的现象和事实言之有道。否则,必定独木难支,经不起推敲与论证。管理学科也不例外。从20世纪初泰罗开创科学管理以来,各种管理理论纵横交织、竞相绽放,一直处于”管理丛林”状态,没能像自然科学或经济学一样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学科的研究埘象和内容有自身特点;二是管理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忡。从两方面原因的关系来看,前者决定后者。也正为如此,对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自身特点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般而言.对管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属类进行梳理,从管理学科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出发,探讨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基于这种不同引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客观、实汪和规范的研究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求具有可直接测量、重复出现和便于验证等特征,研究结果推崇精确性和有效性。思辨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对象不易白=接测量,研究过程难以清晰表达.研究结果不便于检验.主要靠切身体会。

从管理科学问题研究涉及的对象特点看,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不可替代。阂为我们已经十分清楚的是,管理问题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但是也止是基于“科学研究与思辨研究究竟孰轻孰重”的问题的争论,产生了管理学科长久以来百家争鸣的格局这其中,管理科学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一直以坚持管理研究工作中的科学性作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核心手段。自20世纪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伴随科学研究中文证主义思潮的延伸,管理科学已经发展形成为以实证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以问题为基本导向.遵循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再到对策建议”这一基本流程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管理科学以实证主义为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完全符合学科背景特点的。归结起来,实证主义有如下特点:实证主义有下述几种基本特征:(1)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有用的、确定的、精确的、有机的和相对的,与现象的这些属性相对应,“实证”一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一切知识都是对这些现象的共存和相继的描述。实证主义者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要求科学知识是“文证的”。(2)对经验进行现象主义解释,主张从经验出发,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强调经验上的实证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3)把处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倾向。实证主义者认为,唯有确实根据的知识者是科学的;科学即实证知识,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礼会大辩论况都要靠实证的科学方法:科学和科学法使哲学也成为证的。

篇9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31-02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仅2011年云锡组织实施科技研发项目160余项,科技经费投入达7亿多元。如何合理利用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科技项目经费以创造更大效益,成为云锡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迫切任务。

一、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定义及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要求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在成本预算内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项目目标,使其所花费的实际成本不超过预算成本而对项目各个过程进行的管理与控制。

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要求,一是要科学安排,优化配置。要严格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二是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应当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三是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项目经费按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进行管理,项目经费的使用实行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项目负责人双重负责制。

二、在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不同。云锡科研经费来源主要有承担云锡内部科研项目的公司拨款,承担政府科研项目的政府资金拨款以及对外的科技创收。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根据相应的管理办法,有不同的核算要求,这就造成了科研经费成本管理的难度。

2.项目经费预算主要凭经验测算,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由于科研工作的不确定性,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边设计、边施工、边试验”的情况,从而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云锡在进行内部项目审计时发现,一个对原有产品进行新工艺试验工程化研究的项目,由于项目预算由项目人员凭经验编制,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关注不够,导致经费预算277万元,实际支出324.36万元,超支17%,对项目单位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3.没有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如项目发生的外协费及专家咨询费这些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统一放在其他费用核算,导致费用的核算不明晰。

4.没有严格按照全成本法核算项目费用。项目费用的归集主要是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而期间费用分配进项目随意性较大。

5.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不够,造成科研项目执行进度与项目经费管理相脱节,最终导致项目实施与预算存在差异。如会计师事务所对一单位承担的政府项目进行中期审计时发现,该项目2010年以来进度与任务书相比存在一些差异,主要原因是,平台建设所需设备大多为非标设备,需项目实施单位设计出来后,由公司采供部门统一对外订制。而在审计时,大量非标设备正在制作当中。同时,在项目实施中,可能会产生部分设备增加或调整,而项目工程人员没有同财务部门沟通,从而造成了项目工程费用与任务书不一致。

6.项目结束后,存在对项目结算数与预算数考核不严,导致项目实施人员只注重项目是否完成,而对项目成本费用的发生不加重视的情况。

三、针对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的一些建议

1.针对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应结合项目承担单位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项目类别,如政府项目、一类科研项目、一般科研类项目和对外设计试验项目来明细核算,以满足不同来源项目经费的项目管理及核算要求,同时对于不同来源项目经费的拔入款要统一纳入科研经费管理,按不同的项目分别进行核拨。

2.要明确科研项目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人员费、设备费、租赁费、材料费、燃料动力费、试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的规定,设置相应的经费支出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3.要注意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在确定具体项目经费预算时,要讲求实际,实事求是,要让每个科研课题组成为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准确、合理地编制预算数。同时为了避免项目经费预算浮于表面,应由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及项目研发人员一起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工作中来,财务部门要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详细论证、充分研究,拿出预算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适时修改,不断完善,使预算编制更加趋于合理、符合实际。预算控制数下达后应严格执行,尽可能避免发生经常变更预算计划,使经费预算正常进行。除特殊情况,不得超范围、超预算数乱开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监管及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具体分析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差距和原因,不断进行总结、改进,对科研项目的完成、要从资金的申请与拨付等方面重点把关,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追踪问效,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预算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当出现项目预算申报与批复金额不一致时,应根据批复的金额,组织相关人员立即重新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调整项目经费预算。

4.注意完善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对科研项目成本费用的开支,要严格按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为了更好地用好科研经费,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核算中要严格划分课题经费及其他成本费用的开支,不属于科研项目直接开支的不得在课题成本中列支;要正确区分课题,使得课题收入与课题支出相匹配;要避免出现不属于课题成本计入科研项目的情况,对于科研课题中已领出的一些大额物料要注意跟踪管理,用不完的要进行退库,对于科研课题产生出的一些合格的研发产品,要计算成本,进行计价,其实现的销售收入要从课题已经发生的费用中转出,不得挤占科研经费,从而影响到科研课题费用的真实、准确核算。财务部门要根据项目预算批复的经费支出内容进行报销,按批复的项目经费预算来管好每一笔项目经费的使用。项目负责人要按批复的项目预算使用项目经费,不能随意变更开支的范围和开支的标准,保证项目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5.要注意科研项目的期间费用的分摊。为避免出现分摊不科学,随意归集的状况,对多受益主体的成本费用,可按照受益时间、合同金额、直接成本额等分配计入不同项目成本。如科研项目参研人员的费用,在扣除单位基本支出预算承担的部分后,可根据其工作时间分配进入相关项目成本,即:

项目负担的人员经费 =(人员经费—基本支出预算负担部分)/总工作时间 ×该人该项目工作时间

科研单位的管理费用,在扣除单位基本支出预算承担的部分后,可根据项目直接成本或项目合同金额占剩余管理费用的比例等方式分摊进入相关项目成本,即:

项目负担的管理费用 =(管理管理费用总额—基本支出预算负担部分) /全部项目直接成本总额 ×该项目直接成本额

6.加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为避免科研项目执行进度与项目经费管理相脱节,财务部门要注意与科研管理部门多沟通,要按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合同上的项目预算和进度来监督和管理科研项目经费,严格按项目进度执行预算。项目实施方案和项合同经主管领导批复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交财务部门一份,财务部门按项目实施方案的进度来管理和监督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向项目负责人及时汇报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保证科研项目按进度执行。

7.要完善科研项目的成本决算制度。在科研项目研究任务完成后,必须根据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实际数据,如实编制科研项目决算,反映该科研项目的实际投入情况;同时结转科研项目收入和支出数据,核算科研项目收支是否平衡。对于资金来源单一的科研项目,科研项目决算可根据实际核算的成本费用情况如实填报项目决算;对于按照一个成本核算对象核算的资金来源多渠道的科研项目,可根据预算金额乘以实际研究月数的复合标准分摊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并以此填报项目决算,同时将少数专用大额支出按照匹配性原则和合同任务直接列入相关项目决算中,以避免特殊大额支出严重影响成本费用分摊结果。

8.健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全面科学正确地评价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在考核中,一是要严格以科研项目成本预算为标准,它是科研单位各部门和各环节进行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二是要以完整的项目核算资料为基础。在进行内部科研项目成本考核时,必须对各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检查,最后才能开展考核评价;三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对科研项目成本考核时,要坚持客观性,减少或避免主观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做到奖惩分明,考核合理,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就是在进行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奖惩规定,对科研项目成本责任人进行奖罚。兑现时要实事求是,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只认数据不认人,坚决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以取信于广大员工;同时要合理拉开奖罚差距,杜绝奖励或处罚中的平均主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员工在今后工作中做到积极承担工作任务,认真完成科研项目成本指标,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义明,刘红梅.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21-23.

篇10

任何一门学科的构建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借助其它学科应用、证实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汲取相关学科的研究精华,方能自成体系,对本学科要解释的现象和事实言之有道。否则,必定独木难支,经不起推敲与论证。管理学科也不例外。从20世纪初泰罗开创科学管理以来,各种管理理论纵横交织、竞相绽放,一直处于"管理丛林"状态,没能像自然科学或经济学一样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自身特点;二是管理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两方面原因的关系来看,前者决定后者。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自身特点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般而言,对管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属类进行梳理,从管理学科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出发,探讨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基于这种不同引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客观、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求具有可直接测量、重复出现和便于验证等特征,研究结果推崇精确性和有效性。思辨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对象不易直接测量,研究过程难以清晰表达,研究结果不便于检验,主要靠切身体会。

从管理科学问题研究涉及的对象特点看,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不可替代。因为我们已经十分清楚的是,管理问题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但是也正是基于“科学研究与思辨研究究竟孰轻孰重”的问题的争论,产生了管理学科长久以来百家争鸣的格局。这其中,管理科学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一直以坚持管理研究工作中的科学性作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核心手段。自20世纪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伴随科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思潮的延伸,管理科学已经发展形成为以实证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以问题为基本导向,遵循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再到对策建议”这一基本流程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管理科学以实证主义为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完全符合学科背景特点的。归结起来,实证主义有如下特点:实证主义有下述几种基本特征:(1)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有用的、确定的、精确的、有机的和相对的,与现象的这些属性相对应,“实证”一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一切知识都是对这些现象的共存和相继的描述。实证主义者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要求科学知识是“实证的”。(2)对经验进行现象主义解释,主张从经验出发,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强调经验上的实证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3)把处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倾向。实证主义者认为,唯有确实根据的知识者是科学的;科学即实证知识,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大辩论况都要靠实证的科学方法;科学和科学方法使哲学也成为实证的。

然而,近年来,对于采用实证主义对管理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受到了一些质疑。大体上,多数反对用实证主义研究管理问题的人士认为管理科学和实证主义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他们认为管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主观问题。某著名行为科学研究学者认为:"作为管理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是生活在现实中有各自价值观念、个性、偏好和情感的人。管理研究就是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中烙有人的活动烙印的各种问题。所以,无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对在不同的管理情景中带有人的主观倾向活动进行适当归类和处理是任何一中研究方法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梳理、辨析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和影响程度,不是设上几个变量,引证几个模型就可以讲清楚的。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的审视管理系统。如果只是为了给文章增加点“科学”的味道,便于求证而使复杂的管理系统归结为几个单薄的变量关系,这就有点削足适履、牵强附会了。“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管理科学遵循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定量方法分析管理问题的研究思路。事实上,半个世纪以来管理科学在管理研究领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对管理科学的日益重视,已经说明管理科学在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特别是系统集成问题上的不可取代的无限潜能。管理科学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管理科学是万万不能的。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管理科学遵循的一套从假设到求证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其实,对于管理科学研究的研究问题,最后的结论部分才是问题研究的重点。这里与科学研究区别最大的即是人的主观因素的整合。可能一个被认为是最优解的结论实际上在受到组织结构和领导者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这些主观的非结构化的约束往往是很难在一开始就能够考虑进入模型的约束条件中的。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会发现实证主义对于管理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影响。当然,我们灵活运用实证主义思想,将实证主义与人为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避免单纯注意管理问题的科学与艺术性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加强对人为主观因素的考量,将使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观点看待管理问题,利用定量方法的结论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