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立项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08-03 16:09: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研立项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科研立项的意义

篇1

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公立医院,既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力,也整体提高了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医院作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做好课题研究是根本,但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重视程度,逐步成为评价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对于所拨付科研经费的审计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是公立医院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一、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涉及立项、预算、经费、结题及科研成果转化五个部分的内容,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科研项目需要科研部门、项目实施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管理。其中科研经费管理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从立项申报时的预算规划,到经费下达后的开支使用,再到结题时的财务资料整理,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经费管理的重要性。而对于一些医院科研人员来说,作为课题负责人,投入项目研究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经费管理,确实也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我们有时可以发现由于预算规划不合理,项目负责人在为如何开支抓耳挠腮;也有时由于经费使用不合理,审计公司不认可,影响最后的项目结题而捶胸顿足;更有甚者因为没能全面了解财务报销规定,凭证反复审退签改,直接影响到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基于此,科研经费的合理规划、高效使用,对加强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十分重要。

二、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沟通不充分

公立医院中科研经费管理通常主要涉及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需要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而由于管理目标不完全一致,两个部门有着不同的工作职责分工。公立医院科研部门主要把控课题项目的整体执行情况,注重项目结果;财务部门则是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下,审核财务支出的标准,关注财务报销资料完整。正是由于这种独立的管理方式,两个部门很难做到信息共享且互通,经常在财务部门收到某个科研项目经费,却不知道是哪位课题负责人的,咨询一圈费时费力不说,课题经费未能及时入账,影响项目研究的经费支付进度。

(二)科研项目预算规划不够专业

科研项目预算规划是研究人员在科研部门指导下,遵照课题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来填列,很少能得到专业财务人员的建议。通常情况下,课题负责人都是凭借自己的以往经验来填写,没有经验的就只能先摸石头过河,草率应付了事。因为缺乏对财务预算知识的全面了解,课题负责人就会觉得项目预算相比课题申报、组织研究起来,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也就更不可能分析、考量预算的合理性。课题经费支出过程中,项目预算情况财务不能及时掌握,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资金使用与预算情况差异较大,影响预算执行与审核。

(三)科研经费支出计划性不强

项目研发人员作为课题专业人士,从科研项目申报开始,都是以项目研究为主线,课题项目出成果为导向,对于科研经费支出通常都是不太关注的,更不用说科研经费支出的计划了。有的快到项目结题了也都还没怎么支出经费,形成项目经费的大量结余;有的科研人员觉得项目申请下来,认为就是自己可支配的专用资金了,随意开支超过了原来的预算规划,结题时又开始各种预算调整;还有的研发人员在被告知快到结题期限时,才开始疯狂的突击花钱,给财务人员造成极大的工作压力不说,后期结题审计不合乎要求,还有一批凌乱的财务调账,形成隐形的审计风险。

(四)提供经费结题佐证资料的工作量大

在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或结题审计期,课题项目负责人申请经费支出情况的查询,由于课题经费支出明细数据只有财务部门能提供,财务人员工作量大。如果赶上检查或结题审计的集中时期,对于没有前期佐证资料的预备,财务人员的工作状态就是忙乱,这不仅降低了数据提供的效率,也影响到佐证报告资料的质量。

(五)内部监管缺乏全面性

目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内部监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出于审计人员的专业限制,对于课题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审计的全过程,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无法参与到预算前后的管理。再加上随着医院科研项目的与日俱增,研究周期不统一,审计人员只能采用抽检经费支出情况的工作方式,进而出现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突击花钱等缺乏监督管理的现象。

三、信息共享在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对策研究

(一)信息共享的内涵

通常来说,就是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之间,信息或资源通过互联网媒介实现交流与共享的活动。信息共享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

(二)信息共享在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中的积极意义

信息共享是沟通和连接科研相关部门的桥梁,提供了一种解决部门间沟通不充分的途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桥梁延伸到科研项目管理的前端,给研究人员更为专业的预算规划建议;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预算下达情况,配合科研部门,一起把控科研项目的支出进度,更高质量地完成项目经费的使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财务人员能提前了解到项目的中期检查或结题审计时间,做好佐证资料的充分准备,提高数据服务质量;审计部门也能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全面了解科研项目的支出情况,从整体掌握进度执行,监督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

基于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搭建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旨在深入融合各部门的信息数据,用数据来主动服务医院科研项目的实施与发展。为实现课题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服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如图2所示,搭建医院信息共享平台的要点有:首先,需要保证医院信息共享平台搭建的软硬件环境的安全性,又由于课题项目的特殊性,还必须关注平台的保密机制建立。其次,科研信息及财务数据的导入需要注意完整性,科研项目中的关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立项日期、开始日期及完成日期,财务数据中的主要内容涵盖科研项目编号、部门代号、摘要名称、科目代号及金额等。再次,在信息数据融合过程中,科研项目编号作为科研项目信息及财务数据的唯一关联标识,制定合理且完善的项目编号规则至关重要。最后,数据输出服务环节,申请人在限定的查询权限内,通过科研部门及财务部门的审批后,获得查询数据的服务。

(四)信息共享平台的预期功能实现

1.融合信息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首要功能就是能够将科研部门的项目信息与财务部门的财务数据通过标准的项目编号融合在一起。在课题立项后,财务部门就能收到平台提醒,关注此笔项目的经费拨款情况,做到及时入账,真正实现心中有数;科研部门通过财务入账数据查询,沟通研究人员,进入正式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2.预算规划标准化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处理功能,为研究人员的立项预算申报提供数据参考。经费来源不同的项目,依据经费管理办法具体要求,提供此类经费明细预算项目的填写参考标准值及总预算的占比。比如科研项目预算填报中经常涉及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等,研究人员就可以凭此规划更加符合实际科研情况。3.控制经费支出进度在平台预算规划的范围内,关注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情况。财务部门首先及时将费用报销或采购支出的数据反馈回信息共享平台,配合科研部门监督管理。如果出现项目支出慢于平台预先设置的预算执行进度,系统自动通过短信或邮件方式提醒课题研究人员,并将异常情况提供给科研部门,减少预算调整的概率,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科研经费。4.提供规范的结题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中存储科研项目的计划结题时间,财务人员可以根据研究人员申报课题结题的情况,提前对平台中的财务数据进行过滤整理,设置项目结题数据提供模板。在进入项目结题时期,财务部门按照模板规范提供财务数据,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结题。5.内部审计监督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融合、加工及提供功能,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创造一个全过程监管的环境,提前和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研究人员进行沟通,不定期地进行项目专项审计,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大贡献,2021年〔2021〕32号文关于《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需要通过简化预算编制及下放预算调剂权来扩大项目负责人的经费管理自,还通过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及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结题财务管理等举措来减轻科研人员的事务性负担,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国家正在科研提供政策扶持。作为科研人员的依托单位,我们更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打通信息数据,从科研内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公立医院对于科研经费合理、高效进行管理的这个新挑战,可以从科研经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基于目前互联网、大数据相对安全、完善的软硬件环境,搭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将科研相关人员从烦琐的数据提取、整理、提供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有效的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服务于研究人员,推动公立医院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莉.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18(03):85-87.

[2]于洁.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J].经济师,2021,18(07):232-233.

[3]汪晓丹,江蔚.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助力医院科研发展[J].中国总会计师,2021(05):48-49.

篇2

理论有两种基本指向,一是解释或预测,二是规定或建议。与这两种指向相对应,可以将理论分成解释理论和应用理论。解释理论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应用理论则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是说,应用理论是关于如何改进的建议或规定,其主要功能是指导实践。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理论的作用及其与实践的关系,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考虑对能够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性项目给予资助,提高项目资助的有效性。2008年8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如何提高科研相关性》一文,介绍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两位博士Paul Nightingale和Alister Scott对科研资助者提出的十大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教育科研项目资助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很多启发。笔者据此也对我国的教育科研资助提出十点建议。

一、对于难以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科研项目不要资助

目前,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科研价值观都存在误区。比如,教育理论工作者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主义的所谓学术研究,忽视教育实践,走所谓“纯学术路径”;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则过于强调教育科研成果应该是具体的针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忽视学术理性,走所谓“纯实践路径”。事实上,正如英国教育哲学家迪尔登所指出的,“理论与实践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绝对地优先于另一方”,“理论与实践是以一种相互促进的方式而共同存在的”。从根本上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单向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教育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汲取了实践的营养,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关注的焦点与其停留在教育实践对理论的批评上,不如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上。就是说,不要资助难以解释或不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科研项目。

二、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摒弃所谓的“学术影响”偏向

教育科研资助者要明白,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性与“学术影响”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的有效性主要指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释或解决的有效性,“学术影响”则是看论文的发表、转载等要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语境。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控制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更多地采用绩效评价,都使用绩效指标,而任何指标都有“一刀切”的倾向,于是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比如,评价教育科研成果时若更多地注重和引用指标,就会导致教育理论工作者只关注论文的发表、转载和引用率,而对于科研成果是否有助于解释或解决实践问题就不那么重视了。我们应该强调,教育理论要在关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追求教育真知的姿态超越实践、引导实践。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摒弃所谓的“学术影响”偏向,把评价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教育实践上来。

三、要鼓励和保护那些力图解决综合性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涉及教育学内部许多分支学科和教育学以外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然而,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者多是教育学内部分支学科的研究者,对项目的评审也一直采用同行评议的办法进行。许多重大的综合性教育问题都需要跨学科的解决方案,而同行评议者都是学科专家,遵循的标准都是“学科内部”标准,很难对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成果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导致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的立项、成果的发表一直都困难重重。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要深刻认识这一问题,提倡不同学科研究者共同合作申报并研究综合性教育问题。如果传统的项目资助评审机构无法完成跨学科评估的任务,则可以成立专门的评审机构来支持有效性明确的跨学科研究。

四、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不能等同于有效性项目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要对那些力图解决综合性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实施鼓励和保护政策。但是,由于教育研究者多为学科专家,他们为了获得教育科研项目立项,可能会设计出一个糊弄人的跨学科研究框架,其实质性内容还是分学科,甚至就是一个学科的研究。其实,跨学科研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跨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更为科学全面地揭示教育规律,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推动教育不断发展。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不能简单地将跨学科性等同于有效性,而要关注项目本身的有效性。

五、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打破教育单位垄断教育科研经费的局面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然而,我国各级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都只在教育系统内组织申报,只有教育单位才有资格获得经费资助,这一限制性条款违反了平等竞争的精神,也不符合教育专业技能在社会中广泛分布的现实格局。其实,在当今社会,教育专业技能分布广泛,很多社会组织、企业、慈善机构也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教育科研申报要对社会开放,改变“由教育单位研究教育、就教育论教育”的现状,使研究工作从教育中跳出来,站在社会系统的高度,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教育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教育单位垄断教育科研项目的局面。

六、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强化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赖尔在《心的概念》中指出,从历史的观点看,实践先于理论。即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有一些没有理论体系指导的实践。因此教育科研要转变研究方式,改变时下“尚书斋式”的研究方式,实施“田野作业”,提倡以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宗旨,“到现场”去感受、体验、体会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问题自觉理性地进行反思,唤起他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再生,引起他们对教育生活意义的深层次思考。所以,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在项目评审指标中设置并强化项目有效性的标准,在同行评议的专家中除学科专家外增加教育实践专家,在项目评审要求中除教育学术性标准外还应更多地考虑教育实践价值标准。

七、教育科研项目申请书应有对教育实践有效性的评估

教育实践是活生生存在着的,它的生机活力和多样形态的存在方式使它与抽象的教育理论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教育理论的抽象和一般意义不应成为其远离教育实践的借口,而只有在分析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教育理论才能“活化”,才能实现有效性。因此,为确保教育科研项目是针对教育实践的,项目申请书就应要求申请人标明对于探究教育实践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其特定的研究需求的清晰、准确的看法。在同行评议中也要强调有效性准则,要求评审专家明确解释他们是如何作出项目有效性判断的,凡不能提供项目有效性解释的评审专家,其评审意见均不得采用。

八、要对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进行长期资助

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清醒地看到,从教育实践出发,切合教育实践的跨学科研究既费钱又耗时,需要有一种制度构架对此类教育科研项目进行长期的支持和有力的投入,还需要稳定的配套政策,否则就可能出现“蜻蜓点水式”的、未得出对教育实践有效的所谓“跨学科研究”成果。因此,要鼓励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进行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研究,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九、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对成果转化问题进行考量

毋庸讳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张力,理论归根结底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只有脚踩理论和实践这两只“船”,才能使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不再是“灰色”,不再是实践的“应声虫”,从而有更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实在是太少了。事实上,立项的很多项目从本质上就缺乏转化为实践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立项时,同行评议仅采用了“学科内部”标准,或者研究人员根本没有注意教育实践需求,或者缺乏与实践方面打交道的积极性。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在立项时就要考虑成果能否转化的问题。

十、教育科研资助政策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

篇3

随着我国对于农业发展不断重视,对于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经费投入也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是科研院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单位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一、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

通过结合目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梳理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降低了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

(一)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农业科研项目具有周期长、季节性以及回报慢等特点,使得农业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很难实现对于整个项目的全面覆盖和全程考虑,这就会导致项目预算编制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的问题存在,并且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在实施过程中与业务相脱节。从预算编制参与者角度来看,项目预算编制都是由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进行编制的,财务人员参与编制审核的都较少,而由于课题组成员缺乏相关财务知识,使得财务编制的盲目性较大。

(二)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不协调

科研项目管理主要是由课题组成员完成,而财务部门对于项目负有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核算职能,单位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实际操作和实施过程并不了解,仅仅是依靠对于有关单据的会计审核,这就造成了项目经费的运行和监管很难维护,从目前的项目经费管理实际看,科研项目组往往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和财务部门达成统一的意见,这就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很难沟通,导致经费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三)项目经费挤占和挪用现象明显

由于资金的使用随意性较大,就导致了项目开支存在超范围和超支出现象,一些项目经费不到位,就从另外一些项目进行填补,造成了经费管理混乱,不能够按照经费编制预算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资金,部分单位为了套取资金,改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用途,套取国家资金,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存在着资金浪费使用,项目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

(四)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

科研经费的绩效考评是判断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而从实施情况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效果较差,虽然一些科研项目有考核,但是评价不完善,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未能从科研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去评价项目的实施质量,这种效益和效率无法明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也体现了整个科研项目管理的问题。

二、增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建议

(一)创新经费动态监管,强化预算编制作用

科研项目经费随着项目的实施应该进行动态的调整,在立项阶段对于预算审核要留有调整空间,在预算执行阶段,可以在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对于项目执行的控制力,并且加强科研项目课题组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从而更好的编制财务预算,提高整个科研项目的资金预算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数据也为项目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有益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项目过程控制,增强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项目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从财务管理系统中,就需要对于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并在预算执行阶段,从财务系统中生成的预算收入、支出的实际执行数以及经费的结余,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而这个过程控制需要各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三)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保障科研经费合理支出

从经费使用现状看,部分单位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经费当年必须花完,如果不花完就要被收回,这主要是由于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现在已经明确规定了如果项目经费未使用完,则对于未完成项目经费进行年度结存经费,并下一年接着使用,这一部分资金需要进行财务上报审批,并由财务部门认定方可继续使用。除此之外,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在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要加强对于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核算,防止出现占用和挪用科研经费的现状,把资金的使用状况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中去,提高资金管理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现在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越来越强,这也反映了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种现状,农业科研院所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不断总结经费使用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运行实际,加强科研经费的绩效管理,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绩效考核的量化管理,并形成激励和奖惩机制,从而进一步激发课题组的财务管理积极性,促进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的动态管理,对于编制项目会计报表,财务信息披露到项目资金决算,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化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带动资金使用的效率提高。

三、结束语

农业科研项目财务故那里是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项目配合,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在新形势下要认清科研环境,落实财务管理,实现工作的高效性,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1 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 多数患者既希望早日实施手术改善视力,解除痛苦,确又有恐惧心理,怕疼痛、担心手术效果、手术意外等。在诊治过程中,患者及家属会向医护人员提出许多疑问,对此,我们应主动热情与病人交谈,详细讲述手术过程、手术效果、注意事项。从而消除病人的顾虑与恐惧心理,同时耐心帮助病人训练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以取得术中操作的配合,共同完成手术治疗。

1.2内眼手术前注意事项

1.2.1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肺气肿、咳嗽等对手术影响很大,应提前给予药物治疗。

1.2.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精神紧张会使症状加重,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做心电图检查,并请相关科室会诊,酌情给予药物治疗。

1.2.3糖尿病对手术中、手术后出血、创口愈合等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故术前需先用药物控制血糖,择期手术。

1.2.4患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应考虑延期手术。

1.3术前评估 入院评估,包括全身状况评估。全身状况评估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手术成功与否和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有些术中或术后发生的问题不在于手术本身,而是由于忽视了患者的全身状况。眼部评估包括:眼病史、视力、眼压、结膜有无充血,分泌物;泪道是否通畅、有无慢性泪囊炎;眼睑及周围皮肤有无感染灶等内眼手术禁忌证。

1.4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完成相关的术前检查,叮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和挤压眼部,做好术中、术后所需用药的过敏试验。术前避免吸烟,以免刺激血管粘膜,增加分泌物,诱发咳嗽。术前晚遵医嘱给予散瞳或扩瞳剂,精神紧张者给予镇静剂。术晨按内眼护理常规剪睫毛、洗眼、冲洗泪道,并用无菌敷料包眼。进食半流食,不宜过饱(小儿及全麻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2 手术当日的护理

2.1术晨禁饮食,防止术中呕吐。

2.2手术当日早晨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2.3 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衣服,穿对胸结扣的衣服为适宜,以免术后脱衣服碰伤术眼。戴活动义齿的患者需取下义齿,以免松脱影响手术。

2.4 术前再详细检查双眼有无眼睑皮肤病,睑缘炎、泪囊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如有以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考虑延期手术,以免发生手术感染。

2.5 按眼部冲洗方法作眼局部冲洗消毒。

2.6 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术前半小时携带病历送患者到手术室。

3 术后护理

3.1按内眼术后常规护理给予卧位、分级护理,嘱患者张口呼吸,减少头部活动。

3.2 眼部情况观察 注意敷料有无松脱、移位、渗血、渗液等,患者有无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术后一般伤口疼痛,可按医嘱给予止痛剂,若伴有同侧头痛,术眼胀痛,恶心、呕吐及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检查是否发生眼压升高或术后感染。

3.3 饮食护理 术后进食半流质一天,避免辛、辣、烟、酒、硬等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对切口愈合有帮助,特别是身体较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给予低盐饮食,鼓励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术后便秘,患者用力排便腹压增加,可导致眼部切口裂开,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3.4 术眼保护 内眼手术后需加保护眼罩,避免碰伤术眼。嘱患者避免头部用力、低头和弯腰动作,不能用力挤眼。

篇5

近年来,由于部分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与主治医生缺乏沟通与了解,从而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不仅影响病情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矛盾。作为未来临床医生的潜在资源,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工作对象是患者,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受医患关系紧张等影响大及专业特殊性,使其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职能己从单纯疾病治疗转变为身心整体诊疗,因此对定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定向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2]。由于定向医学生来源背景、入学目的、社会因素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少部分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疏导、咨询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特别医患沟通中缺乏技巧,导致他们在各种行为上怠慢消极,进而产生诸多问题,提高学校和医院的管理难度。因此,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咨询技能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而在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是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医学院校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法提高定向医学生的综合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可为有关研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笔者于2015年7~12月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定向医学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7名;独生子女20名,非独生子女80名;平均年龄(21.13±1.96)岁。

1.2研究工具。(1)以《大学生心理素质》[3]为基础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问卷包括39个题目,分为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共10个因子。采用5点法计分。有6题为反向计分。经测试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普适度,适合作为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2)心理学课程收获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题目。采用5点法计分,最低1分,最高5分。

1.3研究方法。在心理学课程结束时,对选取的100名大三定向医学生发放问卷,并让他们当场作答。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1.4统计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情况。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133.03±12.01。80%的调查对象高于中间值117分。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得分依次为24.02±2.89、15.04±1.85、15.11±1.23、19.01±1.04、14.13±1.21、19.98±4.18、6.87±1.14、10.01±1.23、5.12±1.87、5.88±1.11。除课堂应对和遗失应对之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相应的中间值。其中,课堂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17.72%,遗失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31.87%。心理学课程收获得分为4.42±1.14,高于中间值3分的占84.25%。

2.2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性别差异。通过t检验发现,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见表1)。

2.3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心理学课程收获相关性。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心理素质和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除丧亲应对因子和遗失应对因子外,心理学课程收获和心理素质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2.4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第一步,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时,将人口学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男生以女生为参照组,独生子女以非独生子女为参照组。结果显示,男生和独生子女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第二步,以课程收获为自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回归方程,能显著预测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0.309X(见表3)。

3.讨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很多。如樊富珉等[4]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向群英等[5]认为,心理素质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笔者认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指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医学实践活动中,当自身或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大学生个体表现出的习惯化的、稳定的应对心理与行为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关于心理素质的结构,有二因素说[6]、三因素说[7]、四因素说[8]等。本文研究的心理素质由突发应对、关系形式、换位思考等10个因子构成。研究发现,八成以上的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高于中间分。说明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近两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偏低,尤其在课堂应对、遗失应对及丧亲应对等因子上,定向医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三年,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差,对待一些丧失问题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在一段时间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性别差异来看,也许是受到两年多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和男生相比,女生较为感性,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必须努力调整定向医学生的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发现,重视心理学课程,提升课程质量,有助于增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学课程是定向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评估和心理应激、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等内容。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定向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振,孟润堂,任妮丽,等.基层医务人员幸福感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137-139.

[2]卢少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4(22):279.

[3]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5]向群英,唐雪梅.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孟莉,徐建平,孙发利.当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6):114-117.

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39-02

1 一般资料

眼科病人689例,男305人,女384人,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1/12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实施各种眼科手术的为564例。

2 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 病人年龄。把研究对象分为7个年龄段(15岁以下、16岁~30岁、31岁~45岁、46岁~60岁、61岁~75岁、76岁~90岁、90岁以上)进行对比分析,15岁以下的医院感染率为4.9%、61岁~75岁为2.5%、76岁~90岁为3.8%,而其他年龄段眼科医院感染率均低于1%。儿童及老年人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

2.2 全身疾病与眼科术后医院感染。364例眼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3例。其中糖尿病病人30例,术后感染6例(4.6%);合并局部慢性炎症的病人26例,术后感染1例(3.8%);冠心病病人59例,术后感染2例(3.4%);高血压病病人38例,术后感染2例(1.5%);无合并全身疾病的眼科手术病人111例,术后感染2例(0.6%)。提示在手术前要充分考虑全身因素,并且在术后的高危期作好预防措施。

2.3 眼球的特殊构造。眼球是在外的器官,极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可成为病原菌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感染后会迅速蔓延扩散,应用抗生素起效慢,难以控制,组织疤痕增生、机化,甚至萎缩坏死,严重者失明。

2.4 医护人员的误区。一些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知识缺乏,眼科医院感染率较低导致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医院感染疏忽,各种操作不规范,而成为医院感染的直接传播者。

2.5 手的传播。它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传播途径,不同病种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检查时,病原菌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蔓延传播,另外病人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通过自己被污染的手进行揉眼、点眼等动作造成眼部感染。

2.6 手术器械及室内细菌指标。由于配制消毒液的浓度不正确、更换不及时、手术器械浸泡时间不足,等等,造成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未达到标准要求,在进行眼科手术时病原菌侵入眼内可导致严重后果。室内空气细菌指标通过临床检测,发现细菌超标的几个高峰期:①床铺整理前病房空气中细菌数为1169.16cfu/m3±193.21cfu/m3,在整理时却高达4610.33cfu/m3±333.16cfu/m3[2];②探视高峰期,病房探视人数超过5人,细菌数增长两倍以上。

2.7 知识层次。知识层次高的群体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强,知识层次较低的群体,不了解疾病的危害,无意间会成为疾病传播者,造成同病室或全科的大面积流行。

3 护理措施

通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根据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从病人及医务人员的角度分别制订不同的方案,诸如对医务人员开展微生物及免疫学讲座;成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检查落实。对病人开展大力宣传,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目的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程度,进而调动全员的参与意识,共同努力降低医院感染率。

3.1 制定护理目标。通过对护理诊断分析,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例如在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手术前进性预防性的治疗,在各种诊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及执行无菌原则等,确立无医院感染发生的护理目标。另外对于医护人员确立各种监控指标,制订各项指标达标的护理目标。

3.2 健康宣教。根据评估的危险因素及病种的不同,制定健康宣教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如发放卫生保健手册,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等,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知识层次的病人进行宣教,包括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 实施措施。根据护理诊断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人医院感染早期症状,早期处理防止交叉感染;②普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并开展有关感染的科学研究,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加强无菌观念及操作的规范性,最大限度的避免医源性的医院感染,并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③设立监测员,监测消毒灭菌剂的合理使用,包括严格消毒时间,及时更换消毒剂等,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监测;④建立专科手术室,专人管理,做好各种统计,完善各种制度;⑤合理安排护理工作程序、查房及临床治疗,如点眼、输液、发药推迟至床铺整理完毕60min后进行。床铺整理时让病人离开病房或患眼盖无菌纱布,以减少细菌直接进入或沉积于患眼内。勤更换被服并指导病人勤洗澡及注意面部卫生,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早晚定时通风,降低室内含菌密度。据报道在空气流通状况下,最初30min内空气中的菌落可减少77.3%~76.3%。75min可减少69.4%~66.6%,140min后几乎查不到细菌[3];⑥规范护理操作,制定各种操作标准,定期检查考试,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切断医院医源性感染途径;⑦增强儿童及老年病人的抵抗力。

4 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加强,能自觉规范各项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之带来健康护理指数的明显增高,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预防院内感染,使感染率由1.31%降至0.66%,取得显著效果。

5 讨论

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而老年人各种器官组织处于衰退阶段,抵抗力较低,加之手术应激反应等综合因素使术后医院感染率明显增加。因此,儿童、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是重点监测和防护的人群。全身疾病与眼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疾病不仅仅是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高血压性眼底病变等疾病的诱因,而且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血糖延缓伤口愈合,加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大增加医院感染机会,所以术前控制血糖十分必要。另外,一些局部慢性炎症,如慢性结膜炎、沙眼、慢性泪囊炎等,要先控制病情,然后才能安排手术。眼球的特殊构造极易受到侵袭而感染,眼结膜中潜伏了大量微生物,被异物损伤后或实施手术,不仅可以导致细菌和真菌感染,而且有形成眼内炎的危险。提醒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时,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诊疗的安全性,另外在手术前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加以预防。眼科医护人员应该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同时医院要成立三级监控制度,制订执行标准,加大对医院各个环节的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严格落实。护理人员在与病人零接触时,认真分析病人的全面情况,细致地剖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计划,应用护理措施解决问题,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及护理费用,提高了健康护理指数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I2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41-02

1 中国牙雕工艺的发展历程

(1)中国牙雕工艺的历史进程。

中国象牙雕刻历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技法来创作,后又出现透雕和镶嵌。

商代牙料丰富,象牙雕刻盛行,作品风格华美细腻。匠人们采用镂刻、彩绘、染色加之镶嵌等技法,使作品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婀娜多姿与典雅庄重的青铜工艺相映生辉。西周牙雕沿袭商代,凝厚结实简朴典重又区别于商代的华丽繁密。它的圆雕器物注重立体感,浮雕器物层次变化比较复杂。周代的牙雕主要作为饰品装饰在战车、家具、王室贵族的乘舆以及精美的文房用具上。

秦因牙材匮乏,由“就地取材”至“外出觅材”,赖达官贵人的显贵斗富维系,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自给自足形成反差。汉代海上贸易频繁,象牙来源除东南亚、印度之外,还来自非洲。汉代牙雕以线刻、浅浮雕为主,但也有个别作品采用深浮雕、镂雕手法,造型别致生动,刀法质朴。

唐继隋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促进了牙雕艺术的繁荣和题材的开拓。到宋时皇家有手工作坊-文思院,文思院下专设象牙作坊,每年大量进口象牙,牙雕规模空前。因城市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宋元之后的象牙雕刻,虽是王榭堂前燕,百姓之家亦可见。

明清牙雕工艺枝叶繁茂,南北两派工匠锻造了中国牙雕史上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辉煌篇章。“天下熙熙,皆为象牙来,天下攘攘,皆为象牙往!”为其写照。

(2)中国牙雕工艺的地域特征。

广州为南派代表。广州得通商口岸之便,象牙原料丰足。以镂空技法独步天下。镂雕象牙球为其一绝。象牙球又称“鬼工球”,整块牙料镂空成多层,每层厚薄均匀,转动自如。1915年巴拿马国际工艺博览会上,日本和中国同时送展象牙球,评委将两个象牙球放进水中煮,结果日本用胶粘合的象牙球遇水而裂,中国象牙球完好无损。另一绝艺是象牙编织。在特定溶液中软化象牙后劈成薄片,再打磨编制。品种有象牙席、宫扇等。因耗工费时,难度极大,作品价值连城。

北京为北派典范。因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故,作品堂皇高雅,静穆大气,有皇室气质、王者风范,以宫廷牙雕为主。题材则多为古装仕女、人物、山水、花鸟,做工细腻,具绘画笔意,装饰精细琐碎,着色填彩均有章法,在康熙、乾隆两朝达到顶峰。制作上流于炫耀技巧,精细繁复。至道光、咸丰后,国势衰微,渐见消亡。

牙雕工艺兴于商,衰于秦,后又复兴于唐宋而盛于明清。故从整个中国牙雕发展历史看,它的繁荣衰落与国势天赐密切相关。

2 中国牙雕工艺的发展现状

象牙有“有机宝石”的美誉。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以雕刻精巧的器物。可怕的是象牙的巨大价值为大象种群带来了屠戮的命运。

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热衷于象牙首饰,在日本,象牙被制成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品,如筷子、佛珠、茶具、日本乐器三味线、钢琴键盘、首饰、印章等。中东的石油富豪们用象牙做建材装饰豪宅。大量耗用象牙使国际市场上每天的象牙交易量竟超1吨,对非洲象的滥捕滥杀使得野生象群急剧减少,象牙价格飞涨。牙料在解放前3美元1公斤,从2004年至今,价格已经翻了4番,达到每公斤850美元。偷猎者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虐杀从一开始就成为他们天然的选择,他们用斧子残忍地砍掉大象的头部,再抽取出象牙,巨大尸体被丢弃在原地的血腥凄凉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由于猎杀泛滥,非洲象与亚洲象早已被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野生动物物种。

象牙雕刻艺术与物种保护的目标发生冲突,中国的牙雕业不可避免地遭人诟病而地位尴尬,前景渺茫。禁止象牙贸易,牙雕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料断档始终是悬挂在牙雕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北京牙雕厂自1990年以来就只能用1990年前进口的库存原材料生产,几年之后仅存的不到20根的牙料用完后也许就要停产。因无牙可雕,广州牙雕大师冯少侠的女儿冯惠盈今已不知所终,北京象牙厂员工从最盛时的800多人锐减到今天的40多人,北京和广州两大象牙厂惨淡经营,许久都未能招募新人。不复当年牙雕名列北京民间工艺的“四大名旦”――牙雕、玉雕、景泰蓝、漆雕之首的辉煌往昔。

3 牙雕艺术的未来

首先是生产原料问题。目前,尚能从事牙雕工艺的唯有广州大新象牙厂和北京象牙雕刻厂等八家企业,主要是靠库存少量象牙维生。艺人们被迫利用河马牙、猛犸牙、鱼牙、驼骨材料等其他动物的齿骨来替代生产和贸易。早在19世纪,德国商人就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象牙椰子” (COROZO NUT,棕榈科:Phytelephas macrocarpa)的植物,其胚乳晒干后色泽质地美如象牙,硬度同为1.5,被称作“植物象牙”,据说能替代象牙材料。但最近国际已摒弃了死板的“禁牙令”,允许从自然死亡或者因病射杀的大象身上获得的象牙贸易,象牙雕刻艺术又现一线生机。日本成为唯一被允许进行象牙贸易的国家,可以一次性从南非进口60吨象牙。由于动物保护主义者称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象牙走私目的国,中国的象牙贸易请求却未获通过。

其次,象牙雕刻专业人才的培养未受足够重视。比材料更珍贵的雕刻技艺同样遭遇冷峻现实。一个入门者,通常要三至五年才能够掌握象牙雕刻的技术,要想雕刻出真正的象牙艺术品,还需经过十年左右历练,再想小有所成,就得殚尽竭虑呕心沥血付出一生。牙雕大师的艺术生命十分短暂,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需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光都花在学习上,步入中年才能有所进益,从事完成高品质的作品。及至晚年,手颤眼花已不堪胜任精雕细琢。一件精美作品的完成,快则几月,慢则几年!因此牙雕业成品率不到10%。新人不济,导致从业人员的老化非常严重。仅有的几位牙雕大师年龄均在50岁以上。目前,国内高校也无象牙雕刻专业,美院培养的学生在实践上也无法适应生产要求。此外,象牙不但硬而且脆,雕起来与木骨等其他材料的手感有很大不同,虽和木雕和牙雕相似,但即便是紫檀、花梨木等质地硬度和象牙相类的硬木,也缺乏象牙的韧性。用象牙可以雕出昆虫纤细的触角,凌空颤动,其他材质则无法实现。牙雕的高超技艺还需要经年累月的实练,由于象牙原料紧缺,给新人提供练习用的边角余料都极为有限。照此趋势发展,等到现在从事牙雕的人退休,缺乏新鲜血液加注的牙雕业,或许就将谢幕成为历史了。

此外,在这门高难度的行业中有着极为严格的行规,不轻易传授外人,收徒亦有严格的限制,传男不传女。如要拯救这项濒危绝技,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艺术大师也应打破陈规与政府通力协作,尽可能利用现有科技手段收集整理汇编牙雕工艺技能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保存牙雕工艺的制作流程,工艺技巧,以供后人学习传承。

4 结语

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来看,在市场需求旺盛,象牙工艺品价格直线上扬的今天,似乎无法去劝说偷猎者良心发现放下屠刀,而无疑应该摒弃依赖野象生命与鲜血滋养的象牙雕刻工艺,但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这门技艺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它是世代能工巧匠心血与智慧的凝结,它的衰亡同样令人痛惜。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F•卡特在《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写道:“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人类要走出窘境的道路只有一条,这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循自然界平衡的法则,在保护和攫取之间寻找一个新的交汇。当新一代的象牙工艺品以耀人眼目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的时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野象群悠然自得地徜徉蓝天白云之下,我们才将拥有一个更加和谐的生存发展空间。

篇8

《医学图像处理》是以《数字图像处理》为基础,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医学图像为处理方向,开展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医科院校的工科课程,《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对象是医学院校的工科学生,是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教授的是指将医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的数字信号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的算法和过程,要求学生既掌握基础的医学常识又有教深的计算机编程的经验。由于专业与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和困难:如学生没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听课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不能掌握专业知识,或者只懂理论而不知道如何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应用。经过多轮的教学和不断的探索,将已有的一些经验做一个小结,以期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1 多媒体动画教案的优势和应用

《医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包括:图像运算、图像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图像的空域增强及频域增强、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形态学处理等内容。图像处理课程涉及面广、跨度大、内容多,且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在教学上存在一定难度。多媒体动画教案的应用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及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动态模拟和局部放大的手段,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算法转换为浅显生动的形象[1]。

例如进行图像增强时常采用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算法,仅用数学公式教导的办法,因其较抽象导致效率低且效果不好,将算法步骤先用动画直观展现出来,再结合数学公式解释阐明,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例如频域滤波法中的高通滤波算法可增强图像的高频分量而滤除图像的低频分量从而达到突出图像边缘的目的。这一算法是基于傅里叶变换及信号处理等抽象理论发展出来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张脑部CT图片及其对应的频域图,对应高通滤波算法逐渐改变滤波范围使原来的图像相应发生改变,让学生对脑部CT图片在计算机上进行逐步动态锐化,锐化后脑膜轮廓清晰可辨,达到了增强图像边缘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像在处理前后的明显变化,便于学生接受,增强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动态教学需要贯穿这个课程始终,例如讲解图像灰度变换时可以开窗算法为例,辅以显影效果不甚理想的医学图片如细胞显微图等讲解利用代数运算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并将处理后得到的增强图片与原图像加以比对,让学生真切地看到图像处理的作用,了解其价值和意义。此类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具体的医学图像实例进行直观生动的课堂演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多媒体动画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制作合适的教案是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经过多轮的摸索总结,我们发现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结合实际,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外,还要让他们知道学到的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方面、怎么用。

2 实验教学工具与内容的选择

目前,医学图像处理教学选用比较多的软件有PhotoShop、Matlab和VC等。在实际教学中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软件,比如我们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编程基础较弱,在学习医学图像处理时选择的是PhotoShop和Matlab,通过PhotoShop软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医学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效果[2],而使用Matlab编程工具实现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另外调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系统函数可以实现医学图像的增强、分割等基本图像处理功能,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图像处理编程方法。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系统地学过计算机课程,因此在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时就采用VC编程实现各种图像算法。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用VC编写好的图像处理平台代码,然后交给学生如何在该平台上增删改他们所需要的图像处理算法。尽管直接使用VC++编写医学图像程序通常代码都比较长,学生比较难掌握,但是采用VC编程相对MatLab编程而言更容易实现可视化界面,编写出的程序可以模仿PhotoShop软件的部分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医学图像处理的每一个细节,彻底领悟医学图像处理各种实现算法的精髓,从而加深对抽象的医学图像处理理论的理解。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多选用验证性算法,以期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医学图像分析的各种常用算法的理解与掌握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实验积极性,将实验考核成绩引入总成绩,占到总成绩的10%-20%。

3 小结

本文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工具和内容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由于医学图像处理课程难度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教师在教学时需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理工基础弱,编程能力差的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教学效果。

篇9

1.教师讲台上演示,然后以不可逆转的口气告诉学生,这就是某某定律;要知道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前,用

呆板的教学方式,将导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生缺失了自我发现的过程.

2.学生在物理实验室做学生实验,但实验册上又把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教师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内容,之后学生依照老师讲的,或者书上写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所谓的实验,不外乎记录几个数据.这样做实验,收效不大,学生往往做完就忘记,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实验,最终只能得出同样结论,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少数学生自己不动脑筋,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甚至还有只看不动手,不记录数据,更谈不上课后的思考,下课后抄一下实验报告就算了事.

从上面介绍的两种教学模式看,这样的实验模式不利于

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能突破原有思维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从而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

因此,现行的的实验教学应该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突出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物理实验教学应选择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以课堂互动为基础,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基本物理科学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1.观察与实验

观察是物理实验的前提,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已观察到的结果,书上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活动的过程,这一活动的过程本身要靠实验来进行.现在所掌握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

比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在讲台上演示物体从不同光滑程度的斜面上滑下,让学生观察,讨论,从而让他们自己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与总结

探究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已有的实验现象,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指引学生,分别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找出内在联系,归纳总结成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再反过来想教师提出的问题,或改进方法,突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

这样的实验有很多,譬如讲向心力时,可以由教师提出控制变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分别让m、r、v不变的时候,自己摸索探究向心力的变化.

3.应用与练习

应用指利用实验探究得来的规律和结论,去解决其它相关物理问题,解答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譬如用悬挂法测物体的重心;合力与分力的变化关系;利用自由落体测定水井的深度;测量铅笔芯材料的电阻率;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等.通过这些小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练习指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中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例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实验光路如图所示.对实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为减少测量误差,P1和P2的连线与玻璃砖界面的夹角应取得大一些

C.若P1、P2的距离较大,通过玻璃砖会看不到P1、P2的像

D.若P1、P2连线与法线NN 夹角过大,有可能在bb 面上发生全反射,所以在bb 一侧看不到P1、P2的像

解答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光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所以选项D错误,即使P1、P2之间的距离较大,也不会影响在玻璃砖的另一侧看到P1、P2的像,所以选项C错误,再根据相对误差理论,入射角大一些,相对误差就小一些,故正确选项为A、B.

点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将此原理应用到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要求学生在运用物理基本原理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只要将本题与平时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4.现代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任何一门学科的构建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常借助其它学科应用、证实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汲取相关学科的研究精华,方能自成体系,对本学科要解释的现象和事实言之有道。否则,必定独木难支,经不起推敲与论证。管理学科也不例外。从20世纪初泰罗开创科学管理以来,各种管理理论纵横交织、竞相绽放,一直处于"管理丛林"状态,没能像自然科学或经济学一样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自身特点;二是管理学科中应用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两方面原因的关系来看,前者决定后者。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自身特点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般而言,对管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属类进行梳理,从管理学科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出发,探讨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基于这种不同引述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科学研究是运用客观、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对象要求具有可直接测量、重复出现和便于验证等特征,研究结果推崇精确性和有效性。思辨研究是研究者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的过程,研究对象不易直接测量,研究过程难以清晰表达,研究结果不便于检验,主要靠切身体会。

从管理科学问题研究涉及的对象特点看,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不可替代。因为我们已经十分清楚的是,管理问题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但是也正是基于“科学研究与思辨研究究竟孰轻孰重”的问题的争论,产生了管理学科长久以来百家争鸣的格局。这其中,管理科学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一直以坚持管理研究工作中的科学性作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核心手段。自20世纪开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伴随科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思潮的延伸,管理科学已经发展形成为以实证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以问题为基本导向,遵循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再到对策建议”这一基本流程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

可以说管理科学以实证主义为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完全符合学科背景特点的。归结起来,实证主义有如下特点:实证主义有下述几种基本特征:(1)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有用的、确定的、精确的、有机的和相对的,与现象的这些属性相对应,“实证”一词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一切知识都是对这些现象的共存和相继的描述。实证主义者把现象当作一切认识的根源,要求科学知识是“实证的”。(2)对经验进行现象主义解释,主张从经验出发,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强调经验上的实证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3)把处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倾向。实证主义者认为,唯有确实根据的知识者是科学的;科学即实证知识,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大辩论况都要靠实证的科学方法;科学和科学方法使哲学也成为实证的。

然而,近年来,对于采用实证主义对管理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受到了一些质疑。大体上,多数反对用实证主义研究管理问题的人士认为管理科学和实证主义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他们认为管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主观问题。某著名行为科学研究学者认为:"作为管理研究对象的管理者和企业成员是生活在现实中有各自价值观念、个性、偏好和情感的人。管理研究就是旨在发现、辨识和解决管理领域中烙有人的活动烙印的各种问题。所以,无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对在不同的管理情景中带有人的主观倾向活动进行适当归类和处理是任何一中研究方法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要梳理、辨析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和影响程度,不是设上几个变量,引证几个模型就可以讲清楚的。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动态的审视管理系统。如果只是为了给文章增加点“科学”的味道,便于求证而使复杂的管理系统归结为几个单薄的变量关系,这就有点削足适履、牵强附会了。“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定管理科学遵循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定量方法分析管理问题的研究思路。事实上,半个世纪以来管理科学在管理研究领域的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国内外大型企业对管理科学的日益重视,已经说明管理科学在处理复杂的管理问题特别是系统集成问题上的不可取代的无限潜能。管理科学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管理科学是万万不能的。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管理科学遵循的一套从假设到求证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其实,对于管理科学研究的研究问题,最后的结论部分才是问题研究的重点。这里与科学研究区别最大的即是人的主观因素的整合。可能一个被认为是最优解的结论实际上在受到组织结构和领导者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这些主观的非结构化的约束往往是很难在一开始就能够考虑进入模型的约束条件中的。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会发现实证主义对于管理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影响。当然,我们灵活运用实证主义思想,将实证主义与人为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避免单纯注意管理问题的科学与艺术性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加强对人为主观因素的考量,将使我们能够以更全面的观点看待管理问题,利用定量方法的结论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