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2-31 09:00: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心律失常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心律失常论文

篇1

物为最佳选择论文。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

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

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

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是VaughnWilliams分类法。Ⅰ类

药阻滞细胞钠通道,抑制心房、心室及浦肯野纤维快反应组织的传导速度。

Ⅰ类药进一步可分为3类,Ⅰa钠通道阻滞中等速度,复极时限延长,如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双丙吡胺,Ⅰb钠通道阻滞快速,如利多卡因、美西律,Ⅰc钠通道

阻滞速度缓慢,如氟卡因、普罗帕酮。

Ⅱ类药是β-受体阻滞剂,

Ⅲ类药延长心脏复极过程,在动作电位2、3位相阻滞钾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组

织的不应期,如胺碘酮、索他洛尔,

Ⅳ类药阻滞钙通道,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慢反应组织,如维拉帕米、地尔硫

卓。上述分类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并未考虑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未将对心律失常

有影响的地高辛、腺苷等纳入在内。

而且,一些药物并非只属于某一分类,如索他洛尔,既有Ⅱ类β-受体阻滞作

用,又有延长动作电位的Ⅲ类药作用,而胺碘酮属Ⅲ类药,但同样也有Ⅰ、Ⅱ、Ⅳ

类药的作用。此外,单个药本身作用也不相同,右旋索他洛尔其β-受体阻滞作用

很弱,而左旋药的Ⅱ、Ⅲ类作用都很明显。又如Ⅰa类普鲁卡因胺,进入体内通过

肝脏代谢成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具有明显的Ⅲ类药作用,而与原药的电生

理作用显著不同。近年来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Siciliangambit分类法,使药物

分类与临床的病理生理征象结合起来,但目前尚无资料认为此分类法有特殊优越性

,尚需在实际应用中印证。

[抗心律失常临床试验结果的启示]

以往对抗心律失常Ⅰ类药的临床试验,其结果均不理想。如IMPACT、CAST-1、

CAST-2等。IMPACT应用美西律观察心肌梗塞后病人630例,观察12个月,病死率7.

6%,比安慰剂组的4.8%要高。CAST-1观察英卡因、氟卡因对2000多例梗塞后病人

≥6个/小时的室早,≤15个无症状的室速,左室EF≤40%,观察16个月后被迫停止

,因为用药后其心律失常致死或心性停搏的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高出3倍。其他心脏

病的病死率也高。之后CAST-2又对莫雷西嗪进行观察,病例数1325例,早期病死

率(14天内)用药组病死率17%,安慰剂组3%,长期观察组也未见能降低病死率。

CAST试验的结果给人以很大启示,用药组病死率高的原因,可能是药物在急性缺血

(或其他病理状态下)时增加折返而导致心律失常而致死。Ⅰ类药对以往有梗塞史

的缺血性心脏病者并不适用,而且,单纯抑制室性异位搏动也不一定能降低猝死的

发生率。

自1985年开始至1991年结束的ESVEM试验,原先是要比较有创电生理检查与动

态心电图监测加运动试验,后者能更好预测药物的疗效,预测病人的预后,结果认

为两者都有很大价值,但意外发现,试验的七种药物中电生理检查认为,Ⅰ类药有

效之后继续服用,一年后只有5%的病人没有复发心律失常或死亡,而无创检查服用

索他洛尔,于一年后有33%能继续服用此药而未发生心律失常再发及其他严重事件

于是,不少学者提出应放弃应用抑制钠快速通道的药物,并建议改用延长动作

电位增加不应期的钾通道抑制剂。CAMIAT(加拿大)EMIAT(欧洲)研究虽未证明

胺碘酮能降低梗塞后室早或心功能不全的病死率,但分层分析后发现与心律失常有

关的病死率在CAMIAT降低38%,EMIAT降低35%。总结13个共6500个病例的临床试验

,胺碘酮降低病死率13%,降低猝死及与心律失常有关的病死率29%。胺碘酮除抑制

钾通道外,还显示有抑制钠通道、钙拮抗以及降低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而且,

还有对肺、肝及甲状腺的副作用,应用时不可不慎。

还有常用的Ⅲ类药旋太可(索他洛尔),市售为左、右旋施太可,兼有β-受

体阻滞作用,而右旋(d)施太可可快速抑制晚期钾电流,其β-受体阻滞作用较弱,

认为可应用于左室功能不全者,但最近发表的SWORD试验,口服d-施太可治疗有高

危因素的梗塞后病人,结果在入选3121例后被迫停止,服用施太可病死率为5.7%

,而安慰剂只有3.6%。

近年来,(JACC1997)报告施太可治疗室速及室颤的临床试验共396例,观察

(34±18)个月,起始剂量80mg,每天二次,并逐渐加量达每天480mg,平均用量

每天(465±90)mg,抑制室速为38.1%,另为19.2%不易诱发室速,有28例(7.1%)

因副作用而停药,10例(2.5%)有致心律失常。扭转型室速7例(1.8%)。1年后有

89%不再发作室速,3年后为77%,1年成活率94%,3年成活率86%,认为口服d-施太

可对室性心动过速安全而有效。我国有2组应用d-施太可治疗室性早搏的报道,认

为安全而有效,每日剂量通常为160mg,加量也未超过240mg~320mg。一组全国

性协作组以d-施太可治疗阵发性房颤212例,用量从每天80mg开始,为常用剂量的

一半,能于1周内有效控制其发作达42.9%,无效病例加量后可增加其疗效,观察期

3周~14周与心脏有关的副作用为2.9%,无一例发生扭转型室速。认为减少剂量仍

然有效,且安全性较国外报道显著提高。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一、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先考虑的三个方面:(1)是否需要用药,即药物临

床应用的适应症;(2)选用何种药物其危险/效益比最小;(3)首选药物还是非药物

治疗。

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症:(1)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各种心律失常需要药物治疗,

如心悸、活动后心律失常增加,伴有心绞痛、气短、呼吸困难的心律失常,出现头

晕、头痛或暂时性意识丧失,一时性黑朦,伴突然出现栓塞症象的心律失常等。(

2)有明显症状的心律失常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少数也可见于所谓“正常心脏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心脏”,其定义不但是现在各项心脏检查结果均属正

常,而且在长期观察中未见心脏的异常现象,因而其预后良好,判断是否是正常心

脏需经严格的各项检查,例如有:(1)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12导体表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正侧位胸部X线片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最好活动平板

),必要的生化及血液检查。(2)尽可能做的检查项目:心脏电生理检查,左右心

室造影,核磁共振心脏检查,核素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平均信号心电图,心

率变异性分析,必要的血内中毒物质测定。(3)要考虑做的检查项目:心脏活体检

查(心内膜心肌)。

上述检查有时还需要定期例如半年至一年间的复查,因为不典型的早期扩张型

心肌病,逐渐发展的伴心律失常的右室发育不全,以及缺血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

病,都有早期误诊为“正常心脏”的可能。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束

支阻滞型室速、反复性发作性心动过速不在发作期,均可能漏诊而误为“正常心脏

”,但只要定期复查严密观察,都可以在认真随诊中发现而获确诊。

选用何种药物可以获得最大效益:目前多数用药是根据医生的自我经验以及从

临床试验的结果中所获的信息中判断。自从CAST-1及CAST-2的临床试验发表以后,

对Ⅰ药应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梗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有了一致认识,即其效益

虽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其危险是增加了病死率,因而基本上放弃了Ⅰ类

药中如英卡因、氟卡因对严重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而对莫雷西嗪、美西

律、丙吡胺、普罗帕酮等也都只应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对器质性心脏

病如需应用,要特别慎重,尽量采用短期少量用药,并进行严密及时的心脏监护,

注意捕捉例如QT间期的延长,新近出现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早搏及室内传导阻滞

以及注意防止和纠正低钾血症,及时处理心肌缺血,控制合并的严重高血压等,以

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已知,Ⅰ类药物增加病死率主要由于致心律失常,如QT间期

≥0.55秒,QRS间期≥原有的150%,是进行停药的指征,如QT间期=0.50,QNJ=120

%,都应减量或停用。

首选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如伴有明显症状,通常可先用药物治

疗,但在下列情况下首选非药物治疗,或在应用药物无效时采用非药物治疗。(1)

伴有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不论心室律是室性、室

上性或旁路折返,均应首选电击复律。(2)伴有快速心室率,药物控制无效的房颤

、房扑,如无近期动脉栓塞史,血钾不低,无洋地黄过量者,伴有心力衰竭者即刻

电击复律,病情较稳定者可择期进行电击复律。(3)反复发作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伴有休克或室颤,电击复律后选用ICD起搏器。

[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一、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一)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心肌梗塞后有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如伴有心功能低下,EF≤35%,则用胺碘酮,对胺碘酮不能耐受者如

甲状腺病变,可选用索他洛尔。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如有明显症状,可选用美西律、莫雷西嗪、普罗帕酮

等,如室早顽固且频发,可考虑选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

(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首选ICD,如无条件则可选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胺

碘酮可用快速负荷量法,口服0.2mg,每2小时一次,共用5~6次,总量每天1~1

.2mg,如连用三天仍无效应停用,但通常于第一天足量应用后见效,第二天改用

0.2mg,每天二次,1周后改为每天0.2mg。上述用药是在病情虽重、但意识清楚

、临床估计数小时内可口服用药者使用。如血压测不清,意识障碍者应首选电击复

律,之后再选用胺碘酮0.2mg,每天三次,3天~4天后改为0.2,每天二次。亦可

选用索他洛尔,宜逐渐加量且每天剂量不宜超过320mg,此药即使小剂量也可诱致

心律失常,因而不宜用于有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需要快速足量用药的患者。

(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如右束支阻滞型,电轴偏下(来自左室流出道)

,右束支阻滞型,电轴右偏(来自右室流出道,Ⅱ、ⅢR型,Ⅰ呈双向或小r波)的

持续性室速,尽管射频消融术有很好疗效,但这些病人预后良好,根据病人的意愿

,通常也都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疗效不佳或反复发作时才考虑介入性治疗

。目前尚无此类病人应用Ⅰ类药物增加病死率的报道,但仍应避免使用英卡因、氟

卡因等风险较大的药物,其他Ⅰ类及Ⅲ类药物都可选用。

(四)持续性左室型室速(束支型或维拉帕米敏感型):室速时QRS波相对较窄

(<150ms),呈右束支阻滞型,电轴左偏多见,而电轴右偏则少见,恢复窦性心律

后下壁导联有复极异常所出现的ST-T波变化,发作时静注维拉帕米有效。

(五)反复发作性单相性室速:其起源可能在右室流出道,但常于休息时发作而

不像右室流出道性室速于运动时诱发,此类室速通常非持续性,发作前常有交感神

经张力增高征象。其发病机制与右室流出道性室速相同,都由环磷腺苷介导的触发

性机制所诱发,都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用药原则同(3)。

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一)心房颤动: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并减少复发,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三大原则,不同类型的房颤,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阵发性房颤:发作期可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如西地兰静注,但起效慢,适用

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及有心力衰竭征象的病人,静注地尔硫卓起效快,心功能影响较

小;静注适用于心脏不大的阵发性房颤,包括孤立性或特发性房颤,但不适用已有

心脏扩大的病人,其抑制心肌收缩力,突然降压等可造成病情加重。

发作间歇期,应选用减少房颤复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Ⅰa、Ⅰc和Ⅲ类药,目

前认为奎尼丁虽可减少房颤的复发,但可增加死亡风险,临床上较少使用。

心脏病人的阵发性房颤如心肌梗塞后的房颤应首选胺碘酮或索他洛尔,不使用

Ⅰc类药物;心力衰竭时也选用胺碘酮。

阵发性房颤如为特发性,通常与自主神经障碍有关,与交感神经有关的房颤发

作常在白天,在精神紧张和兴奋时诱发,发作间期心率常增快,应加用β-受体阻

滞剂。与迷走神经张力有关的房颤常在夜间发作,发作间期心率常缓慢,可适当加

用茶硷类及东莨菪硷等。

2.持续性房颤:持续数天(2天~7天)的房颤,应尽量复律,复律药物首选Ⅰ

c及Ⅲ类药,但复律率<50%;或电击复律后用Ⅰa、Ⅰc、Ⅲ类药如普罗帕酮、莫雷

西嗪、索他洛尔,或小剂量胺碘酮。如复律失败,要选用药物减慢心室率和预防血

栓栓塞并发症。

3.永久性房颤:减慢心室率可选用洋地黄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洋地黄类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使心室率减慢,如

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拮抗剂。危重快速心室率时可静

滴地尔硫卓。永久性房颤通常复律无效,或不易维持窦性心律,有器质性心脏病如

风湿性心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用华法令。

(1)预激综合征引起的房颤:属危重症,禁用洋地黄、钙通道拮抗剂,应及时

电击复律后行射频消融术,如无条件,可选用延长房室不应期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

、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2)心房扑动:药物治疗基本上同永久性房颤用药,射频消融术特别对Ⅰ型房

扑疗效已有成功经验。

(3)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发

作期主要采用Ⅰc、Ⅲ类药,可用快速负荷量或静脉给药,疗效不佳时应及时电击

复律。并及时安排射频消融术。此类病人由于射频消融术疗效达90%~95%以上,

因而用药物预防其复发已属多余。

[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判定的方法]

常规体格检查是判定药物疗效的基本方法,服药后每分钟出现心律失常(早搏

)数的比较是最简便的方法。通常要观察5分钟内的变化才有意义。但这种方法不

能反映整体的药物疗效。

一、体表心电图:12导联体表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其临床价值只是在判

定QT间期、QRS间期、PR间期、ST段及T波变化时有意义,而在判断心律失常是否被

控制则有限。各种间期的测定对判断药物已足量或过量,是否已引起传导障碍和复

极过程的异常极为有用,以便及时进行适当处理。

二、动态心电图:24小时连续描记2导联或3导联心电图,能精确计算发生心律

失常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药物疗效最重要的方法。个别病人需连续48小时以上的

心电图监测。现有Holter软件已能回报室性或室上性异位搏动在24小时内的总数,

每小时的平均异位搏动数,以及发作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等。用药后2

周~4周复查Holter,可基本了解并判定此药是否有效,根据ESVEM试验所采用标准

,病人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为有效。(1)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

2)成对室早减少≥80%;(3)短阵室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

速完全消失。

如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或由非持续性室速转为持续

性室速可判断为致心律失常副作用。

三、床边心电图监测:是ICU、CCU主要的监测方法,尤其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以

及其他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严重室速已恢复窦性心律,发生过室颤病人,至少要连

续监测心电图24小时。

四、心室晚电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后,心肌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

晚电位常阳性。此种晚期除极的电位常在心肌病变的周围形成,有独立的预测发生

室速及室颤的价值。有室性心律失常伴有昏厥史者晚电位出现率可达73%~89%,抗

心律失常药物发挥疗效后晚电位通常不会消失。但晚电位消失或未出现过晚电位者

室速发生昏厥或猝死者很少。

五、心脏电生理检查:包括心脏各部位的心电图如窦房结电图,希氏束电位,

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测定,心房内及心室内的程控刺激加早搏(1~

3个早搏)以诱发心动过速,冠状窦电图、旁路电位及定位等,均是心脏电生理检

查的主要范畴,但用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断,通常作程控刺激及早搏刺激即

篇2

焦瑛等[3]报道用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432例。病人随机分为平颤膏治疗组和异搏定对照组。治疗组主要药物组成有元胡、生山楂、黄连、茵陈,该药经现代科学工艺提纯后再加入适量氮酮渗透剂制成浸膏,装入7.5cm×2cm大的渗透膜中贴于心俞(双)、内关(双)、膻中。贴前先用75%的酒精清洁局部皮肤,再用手指在穴位上摩擦10min左右,以皮肤红热为度,将膜面对准穴位适当用力加压30s即可,每24h更换1次。疗程中除个别针对病因用其它药外,禁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异搏定80mg研末装胶囊,3次/d口服。治疗组显效率25.38%,有效率59.47%,无效率15.15%,总有效率84.85%;对照组显效率23.21%,有效率52.98%,无效率23.81%,总有效率76.19%。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心律失常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方便,痛苦小,病人乐于接受。

2穴位注射

2.1室性心律失常周庆伟等[4]

报道用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41例收效较佳,方法如下:穴位常规消毒,选用5ml注射器和6号针头,针尖垂直刺入内关(双)、神门(双)穴,上下提插2~3次,有酸胀感后每穴注入6%当归注射液0.5ml,1次/d,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87.8%。

张馨兰等[5]报道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30例,取穴为内关、神门,穴位注射药剂为1%利多卡因4ml,30例病人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

杨吉第[6]报道以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15例,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次性空针抽取槲寄生注射液1.5ml(2g/ml),取内关穴,常规消毒,直刺1寸,经施术直至“得气”为标准,抽动针栓见无回血,缓缓推注,注完留针1min,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穴位注射前均记录心电图,停治后再复查1次,结果15例中治愈8例占53.3%,显效6例占40%,有效1例占6%,总有效率100%。

刘三太等[7]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治疗组取心俞、内关穴,病人坐位略前伏,穴位常规消毒,用6号针头抽取2%利多卡因4ml(80mg),灯盏花注射液4ml向下直刺略捻转,待局部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缓慢注入,每穴2m,出针后用干棉球按压片刻,1次/d,5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抗心律失常和扩管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经1~2个疗程治疗,显效18例占60.00%,有效10例占33.30%,无效2例占6.60%,总有效率为93.40%;对照组30例显效12例占40%,有效8例占26.7%,无效10例占33.3%,总有效率70%,治疗组在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4.0,P<0.05)。

刘斌[8]报道在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有效率为82.5%。

曹奕[9]报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均选内关穴,治疗组以5ml消毒注射器抽取新福林10mg,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后刺入,提插得气,抽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每穴5mg。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避免出血;对照组取双侧内关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用28号2寸毫针刺入,大刺激量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40min,其间行针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53.3%,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为穴位注射组的远期疗效优于针刺组。

2.2心动过缓李淑萍等[10]

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50例,取心俞穴,患者取伏卧位,穴位常规消毒,根据患者胖瘦酌情进针深度,药物为复方丹参注射液2ml,进针后稍加提插待有针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1次/d,每次取一侧穴,10次为1个疗程。首次取左侧心俞穴注射效果较好,以症状消失、心率恢复为每分钟62~70次左右、1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为治愈;50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最少3次,最多10次,采用本法治疗心动过缓产生奇效。

2.3各种心律失常王菊光等[11]

报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78例效果满意,方法:取患儿内关穴,局部消毒,用5号半注射针头,进针约0.5cm左右,回抽无血后注射25%硫酸镁0.2ml,双侧穴位注射,7d为1个疗程,可连用两个疗程,结果:穴位注射7d后,急性患儿心电图约90.1%恢复正常或好转;慢性患儿约54%恢复正常或好转、且疗程短;中毒组硫酸镁穴位注射治疗(不停用洋地黄)3d后,心电图洋地黄中毒表现消失。

韩勇等[12]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47例,取穴1组:心平(经验穴,在手少阴经上,腕横纹上3~5寸压痛点);2组:厥阴俞、内关、心俞;气血虚的加足三里、阴虚火旺加太溪、痰火型加丰隆、瘀血加血海,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取生脉注射液4ml及复方丹参注射液4ml,1ml/穴,2d1次,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例,好转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9%。

石雪梅[13]报道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28例。选穴:主穴心俞、内关、心俞周围敏感区,失眠加神门、前额头痛加印堂、前侧头痛加太阳、后侧头痛加风池、头顶痛加百会,药物组成:①安定注射液2mg,5%葡萄糖4ml;②0.1%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10mg;③5%葡萄糖4ml,丹参注射液2ml,注射方法:以上穴位常规消毒,每穴注入药物0.5ml,1次/d,5次为1个疗程,用以上方法治疗不同年龄组的病人28例,痊愈20例,好转6例,无效1例,有效率96%。

尹克春等[14]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快速心律失常50例并与30例常规西药及30例常规针刺治疗作对照研究,方法如下:治疗组用3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ml分别刺入双侧内关、神门穴,有针感后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西医对照组则按常规治疗,针灸对照组毫针针刺双侧内关、神门穴,留针20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0%,西医对照组为86.67%,针灸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与针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优于西医对照组的70.00%和针灸对照组的73.33%(p﹤0.05)。综合以上研究报道显示,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疗效,而副作用明显小于西药等治疗方法。

3穴位埋线

马逸等[15]报道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30例,应用1号医用羊肠线,剪成5~6cm长,在局麻下把羊肠线埋入穴位,基本穴为内关(双)、足三里(双),结合辨证心脾两虚加脾俞、心俞或神门;心气阴两虚加三阴交或厥阴俞;心肺气虚加肺俞、列缺;气虚血疲加关元,埋线时一定要得气,有针感发胀或麻时才能进行,每隔15~20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叶珩[16]报道耳头体穴联合埋线治疗心律失常150例,随机分A、B、C、D、E组各30例,A耳穴埋线,B头针治疗带埋线,C体穴埋线,D耳、头、体穴联合埋线,E耳、头、体穴联合针刺。耳穴主穴为心、皮质下,配穴:快速型心律失常(指室率>100次/min以上)选择降率点、神门、耳中,缓慢型心律失常(指室率<60次/min以下)选肾上腺、交感、缘中、兴奋点;头针治疗带:主带为额旁I带、额中带透额顶带前1/3,配带:快型选左额旁II带,慢型选额顶带后1/3;体穴主穴为内关、郄门、太渊、厥阴俞透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快型选神门透灵道、心平透少海、太冲、太溪、三阴交,慢型选神藏、胸1-7夹脊、关元透气海、脾俞、肾俞、后溪。结果:有效率A组80%,B组70%,C组76.7%,D组93.3%,E组90%,提示:耳、头、体穴联合埋线组优于其他组,疗效高、省时间。穴位埋线治疗心律失常的优点是作用时间长,具有长期疗效。

4实验研究

倪氏[17]等以正常家兔及病理模型家兔作为研究对象,从肌肉、静脉或心包经“内关”穴注射相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比较3种途径给药所产生的药效差别,结果显示药物穴位注射在正常家兔和病理模型家兔机体上所产生的作用与其它给药途径颇为不同,正常机体的经络穴位组织能减弱药物的毒性作用,但机体处于病态情况时,经脉穴位组织又能增强纠正心律失常作用药物的效应。

徐桂芬等[18]报道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家兔心电图时相性及心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干预1组、穴位注射干预2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15s内耳缘注射肾上腺素(75μg/kg)复制家兔快速心律失常模型,另取健康家兔5只作为正常组,同步记录仪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ECG)并观察时相性变化,检测心肌Ca2+Mg2+ATP酶活性,其结果穴位注射干预2组、生脉注射液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迟(P<0.05);穴位注射干预1组、穴位注射干预2组与模型组比较,快速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是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延迟快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其持续时间、抑制心肌Ca2+Mg2+ATP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其防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何英[19]报道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以及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的其它各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家兔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及监测心电图的方法观察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和心电图时相性变化的影响,结论为以耳缘静脉注射盐酸维拉帕米的方法复制的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心电图改变基本与人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相似;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延缓家兔实验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时间,缩短其恢复时间;穴位注射参附注射液具有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家兔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预防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实验研究表明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5前瞻性研究展望

目前穴位给药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均提示该种方法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敷贴给药的给药量小;穴位注射对穴位作用时间短、治疗繁琐;而穴位埋线又仅局限于羊肠线的单一刺激、缺少药物作用,心律失常用药的基本要求是尽快产生有效且能被很好耐受的药物浓度,并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一浓度而不引起副作用[20]。因此把药物作用与长时间对穴位的刺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临床上用穴位给药法治疗其它疾病中有采用穴位埋入用中药液浸泡后羊肠线的,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炎、糖尿病等均有报道,但尚无采用此方法治疗心律失常的报道,因此筛选出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剂制成上述或者类似的制剂形式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建青,梁文权.抗心律失常药新的给药途径[J].ForeignMedicalSciencesSectiononPharmacy1996,23(4):228.

[2]刘桂珍.麝香保心丸耳穴敷贴治疗室性早搏100例[J].上海医药,1996,18(8):8.

[3]焦瑛.平颤膏穴位敷贴治疗房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1):246.

[4]周庆伟.当归液穴位注射治疗过早搏动41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1990,9:420.

[5]张馨兰.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J].中国针灸,1996,16(6):12.

[6]杨吉第.内关穴槲寄生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15例[J].中国社区医师,1998,15(3):35.

[7]刘三太.穴位注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30例[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4:30.

[8]刘斌.内关穴注射苯肾上腺素、维生素B,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7,4(7):332.

[9]曹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治疗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4):231.

[10]李淑萍.穴位注射治疗心动过缓50例[J].中国针灸,1999,19(6):342.

[11]王菊光,李岩.穴位注射硫酸镁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18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37.

[12]韩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47例[J].陕西中医,2002,22,(8):736.

篇3

例2,男,68岁,工人,平素体健,10天来吞咽硬性食物时出现心悸、偶伴头晕眼前发黑,停止吞咽时发作亦随之消失。体格检查:胸部X线及食道钡餐检查均正常。纤维胃镜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进食面包时可见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吞咽唾液及饮温开水时心电图正常。临床诊断: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普鲁苯辛30mg,3次/d,谷维素20mg,3次/d,安定2.5mg,3次/d,1周后症状消失。

例3,男,69岁,干部,近5个月来自感吞咽碳酸饮料时出现发作性心悸、心慌、胸部不适。心电图监测显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68次/min,给予缓慢静脉推注心律平70mg后,转为窦性心律。患者心脏超声、胸片、食道钡餐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吞咽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口服倍他乐克25mg,2次/d,避免饮用碳酸饮料,未复发。

例4,男,74岁,农民,近2个月来进餐时感觉阵发性心悸、心慌,每次持续数秒不等,至食道内无食物通过时即可停止,当再次吞咽时再发,无消化不良症状。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窦性心律,仅在吞咽时发生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暂心房扑动呈间歇性发作,停止吞咽运动后,可直接转为窦性心律,或先转为房颤,再转为窦性心律。食道钡餐时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普罗帕酮150mg,3次/d,症状得以控制。

例5,女,62岁,教师,近5天来发现快速吞咽冷藏液体饮料时出现发作性心悸、胸闷。动态心电监测证实饮用大量冷藏饮料时立即出现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持续2~3min后缓解,可直接转为窦性心律,临床诊断:吞咽性心律失常。向患者讲述引起此现象的机制和注意事项,嘱其避免冷饮。食道钡餐时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未见异常。目前未服用任何药物,避免快速进食冷饮后无症状复发。

例6,女,66岁,工人,近3个月来感进餐时胸部不适、心悸、阵发性心慌,未介意,近1个月来症状明显。心电图示房性早搏、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频发房性早搏,进餐时出现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偶发性心房颤动。食道钡餐时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吞咽性心律失常。服用倍他乐克25mg,2次/d,鲁南欣康10mg,2次/d,1周症状消失。

2讨论

2.1发病情况Meckenzie等于1906年首先报告1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吞咽时发生房室传导阻滞。以后Tomcinson等陆续报道约18例。至今国内外文献报告已超过100余例。一般认为此类心律失常以缓慢型(包括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及窦性静止等)较为多见。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的病例中则以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主,其中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为多见。简治芳综合国内外文献所报告的此类心律失常30余例,以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最为多见,其余依次为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有时兼有两种类型或两种类型以上心律失常。

本文报告6例均属快速型心律失常,其中3例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暂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吞咽诱发心房颤动系极为罕见,笔者见到3例,可能与检测手段先进、无创、实时和人们对此症的高度重视有关。

2.2病因本症确切病因迄今未明。绝大多数病例无食管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本文报告6例体格检查及食管钡餐检查均无阳性发现,与文献报告一致。部分病例可发现食管有器质性疾患或功能性紊乱。呈缓慢型心律失常者,食管有解剖或功能异常的较多,如食管弥漫性痉挛或不协调蠕动、食管内憩室、狭窄及癌瘤等;而呈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则罕见有食管疾患。近年来文献报道老年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易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文献报道中能查出器质性心脏病者为数不多,1984年李泽生等报告1例风心病,1985年简治芳等报告1例隐性冠心病,另有文献报告急性心肌梗死1例。本组有1例冠心病。鉴于已报告的病例绝大多数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故吞咽时诱发心律失常亦非由器质型心脏病所引起。

2.3发病机理吞咽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吞咽时诱发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与来自食管的刺激经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所致。食物通过该处兴奋迷走神经反射性地抑制了窦房结的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性而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还有多数学者认为,吞咽食品时食管内温度的迅速上升或下降,可直接诱发心房的自律性增高[2],同时,由于吞咽的基本神经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均位于延髓,食物经过食管时引起食管局部(尤其是位于左心房水平的食管)的收缩和膨胀,刺激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脏M受体结合,加速心肌复极过程,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心肌传导速度减慢,可诱发心房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产生心动过速,直至食管内无相关刺激为止。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即将气囊放在患者食管下段,气囊充气后食管扩张,心律失常发生;如果气囊扩张前应用足够剂量的阿托品1.2mg静注,便可防止食管扩张所产生的心律失常。至于食管无解剖及功能异常者,其吞咽时诱发心律失常的机理如何?Suarez等[3]报告他们采用食管气囊充气膨胀做激发实验,发现食管内相当广泛的部位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用机械方法刺激食管壁的任何部位亦出现相同现象。因此认为正常食管蠕动刺激使迷走神经反射增强可能是本病发病机理。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说法不一。Engle等认为是食管膨胀对邻近的左心房机械性刺激所致。部分学者认为与交感神经兴奋及其介质释放增多有关,但是目前较多的报告提出这种反射仍然是通过迷走神经所引起。动物试验表明迷走神经兴奋时,由于心房肌的不应期缩短和复极的不一致性,可能激发房性异位活动。Suarez等认为心房肌不应期缩短与传导延迟同时存在可导致心房内微型折返引起。

2.4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食物数秒钟后出现心悸,可伴有头晕、乏力及视物不清,一般无晕厥,吞咽干硬食物时症状加重,多数病例吞咽动作停止时心律失常发作亦停止。按压颈动脉窦及瓦氏动作既不能诱发快速型心律失常,亦不能对心动过速产生影响。临床表现与心律失常类型密切相关。吞咽时呈缓慢型者多因心搏过缓或心室停搏致心排血量严重不足而发生暂时性脑缺血,轻者感眩晕或视力模糊,重者呈昏厥或昏迷。吞咽时呈快速型者则极少发生昏厥,均以心悸为主,有时伴轻度头晕。

2.5预后预后较佳。文献中仅1例伴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吞咽时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2年后死亡。1988年汪卫平报告2例中有1例死亡,提示老年人不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不宜吞较硬的食物。本文报告6例经治疗均痊愈。

2.6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缓慢型心律失常者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可收到一定疗效。部分患者疗效不满意且易出现对阿托品不能耐受的副作用。其他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及麻黄素等也可防止或减轻反射性心律失常,或当极度窦性心动过缓或/及传导阻滞时,促使逸搏节律提早出现。部分患者因内科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可行食管下段环行肌切除术和两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已达到症状消失或部分缓解。

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奎尼丁、心得安有效。其中奎尼丁可使90%病例症状缓解,心得安亦有一定疗效,二者和用效果最佳。亦有用利血平治愈的报道[4]。对于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的应用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应避免使用洋地黄,因可能促进反射的发生。但亦有用洋地黄、地高辛、西地兰治疗使症状缓解的报告。对于心律失常导致昏厥反复发作者,如内科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摘要:吞咽运动可诱发多种心律失常,有文献[1]报道吞咽可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但吞咽运动引起阵发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包括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等报道较为罕见。本文报告6例老年人吞咽诱发心律失常,并复习有关文献,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予以探讨。

关键词:老年人吞咽诱发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TomlinsonIW,FoxKM.Carcinomaoftheoesophaguswith“swallowsyncope”.BMJ,1975,2(2):315-316.

篇4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到目前为止,这类药物对心肌病变,对有更严重的心脏病理状态的影响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资料,当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生理生化代谢紊乱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其的影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通过实践,逐步形成医生自己的用药经验,不同病例以不同的方案处理,即贯彻用药的个体化原则。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是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与触发、纠正传导障碍及消除折返激动的发生。依据药物电生理效应归纳为4大类。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膜稳定剂主要作用机制是该类药物抑制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快通道钠内向电流,降低动作电位,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以及延缓应激性的复极过程。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此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动作电位上升速率,并能抑制传导系统中儿茶酚胺诱发起搏电流。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类药物主要电生理作用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及不应期,延长复极时间。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该类药物属于钙通道阻断剂,主要电生理作用为抑制动作电位2、3位相,抑制心脏依赖于慢电流除极的部分传导系统。

一、I类药物

1.利多卡因仅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负荷量为1.0mg/kg,3~5分钟内静注,而后以1~2mg/min维持静滴。

2.美西律起始剂量100~150mg、1次/8h,2~3天后可增减50mg。

3.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口服初始剂量150mg,1次/8h,如需要,3~4天后加量至200mg、1次/8h,最大200mg,1次/6h。静注可用1~2mg/kg,以10mg/min静注,最大剂量不超过210mg。而后以1~2mg/min维持静滴。

二、Ⅱ类药物

美托洛尔,5mg静推(5分钟内),可间隔5分钟连续给3次,共15mg,然后口服12.5~100mg,2次/d。也可应用其他药物。

三、Ⅲ类药物

1.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常反应少。静注负荷量150mg(3~5mg/kg),10分钟注人,10~15分钟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24小时总量一般不超过1.2g,最大可达2.2g。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尤其对于心功能明显障碍或心脏明显扩大者,更要注意注射速度,监测血压变化。

2.索他洛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口服:40~160mg,2次/d,80mg/片。静脉1.5~2.0mg/kg加入葡萄糖液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

3.依布利特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动过速。1mg静脉点滴,10分钟滴完。

四、Ⅳ类药物

维拉帕米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口服80~120mg、1次/8h,最大剂量480mg/d。静脉注射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和某些特殊类型的室速。剂量5~10mg/5~10min静注,如无反应,15分钟后可重复5分钟内5mg。

篇5

一、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机制模型

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的不同可能源于研究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与进出口结构特点。也就是说,汇率对进出口传导机制对不同产业结构特点的产品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MauriceObstfeld就曾经提到,相关系数和数据都表明,对于货币贬值在产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工业产品分类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在现实中,发达国家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一定成为其贸易的阻碍,而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亚洲国家却更偏爱于汇率的稳定。这与其出口产品结构是极其相关的,不同的出口产品结构的汇率对出口价格传导机制是不同的。这里选用Feenstra(1996)、Yang(1997)、Bodnar(1998)与Dekle(2001)的固定替代弹性出口价格传导公式:

从此公式可知,出口国货币升值(de<0),会使以外币衡量的价格上升,但是其上升并不是成比例的,即传导是不完全的。这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本币升值时,进口投入成本下降,对于固定的溢价来说,出口价格不需要充分升值;当由于进口投入成本γ变大时,这种效应会更为明显;二是价格弹性与溢价会随着价格改变。如果γ=0,溢价是一个常数,本币的升值对出口价格传导弹性为1。但在这种情况下,本币升值引起溢价下降,汇率传递是部分的。当本币升值时,出口商相对于外国竞争厂商来说成本上升,引起出口商减少市场份额,如(8)式,从而减少了出口商在外国的市场能力与出口者的溢价。

从公式(9)中,可以看到产品可替代性越高(ρ越大),汇率传导给本币价格机制越低。原因是更高的ρ与两国产品更激烈的竞争有关。如果两国产品高度替代,竞争性越强,这时本币贬值,出口厂商更加容易失去外国市场的份额,为了保护市场份额,出口厂商会降低其溢价,对出口价格传递机制减弱。所以,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会较低,一是进口的投入品比例高的情况,另一则是与外国产品相似、竞争激烈的产品。这意味着,面临着更少竞争的产品对汇率传导更为敏感:如竞争行业产品比垄断行业产品的汇率传导机制敏感程度不强,工业体所面临的汇率传导对出口产品反应更大,交通设备等工业品比纺织工业品的汇率传导机制更小等。

二、新兴市场体的出口结构与汇率制度选择

80年代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外向型经济策略。整个东亚各国(地区)更是以低估汇率为基础、保持汇率稳定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从而带来高速经济增长的典范。

1.东亚国家汇率稳定的选择

对于东亚汇率制度的经验观测一般选用外部货币法(Frankel-Wei,1994),以瑞士法郎作为计值货币,测算各国汇率对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日元与欧元(或其前身欧洲货币单位ECU)的以天为单位的汇率运动。

Kawai(2002)与MicKinnon对亚洲外向型国家1990年1月到1997年1月的汇率回归结果都表明,香港、韩国、印度尼西亚与泰国明显钉住美元,台湾、泰国、中国大陆、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也是以正式或非正式形式钉住的一篮子。不过MicKinnon的94年后的回归结果也大致提示了亚洲外向经济体实际上保持着与美元钉住的稳定汇率制度。

97年货币危机冲跨了稳定的钉住汇率制度。但危机几年之后,经济学者通过实证检验观测了东亚国家危机后的汇率变化趋势。大部分学者发现危机后采取独立浮动的国家实际上也没有真正“浮动”起来。Calvo与Reinhart(2000)与MasahiroKawai(2004)等都采取外部货币法,认为这些国家危机之后已经回到了危机之间的美元本位的安排,RonaldI.McKinnon(2005)更是提出了“东亚重新回到了明显地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至少在以每日为基础的高频率水平上是这样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共同维持了本币对美元的稳定。”

2.东亚国家汇率稳定的出口结构因素

以外向型经济战略为主的东亚各国有着对钉住汇率的偏爱本质,这主要由各国与地区的出口特点与结构所决定。最初,东亚经济体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国、日本与其他工业国的进出口,与这些国家的出口显示为比较优势,产品上竞争不明显,而且出口贸易集中于初级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中间品数量有限,即ρ、γ较小,这一时期的汇率稳定主要是出于远期汇率市场缺失与稳定物价名义锚的考虑。但近二十年来,东亚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金融危机前东亚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一个共识的因素-梯形贸易结构的雁形模式。85年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后,日本加快了对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投资额外从1985年的10.32亿平均增至1995年178.91亿美元,这种以生产为导向的直接投资带动了东亚区域内产业结构的相应升级,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利用后发优势继起追赶,产业结构不断趋近。“四小龙”产业结构日益呈现知识与技术密集态势,同时高层次服务业不断完善;东盟各国则开始注重由劳动密集为主,向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并存的结构升级。不过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东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偏颇,造成了该地区产品结构的同化(如表),出口竞争的激烈及经济发展战略的单一化,加深了经济增长的对外依附性。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加坡、韩国等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子元件行业的比较优势异常突出,而东盟国家与中国正加速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其比较优势产业正逐渐从劳动密集行业转为资本密集行业,在电子产品行业的比较优势也十分明显,同时部分行业已呈现出技术资本密集特征。比较上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电子产业发展迅速,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电子产品出口在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撑该地区出口的最主要支柱产业。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东亚各国普遍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子元件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这必会导致竞争愈加激烈,产品出口替代弹性较大。

第二,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成品生产和贸易中开始转向加工出口工业制成品;一些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较早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之间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内的水平分工和贸易,产业结构迅速向高新技术方向升级。如新加坡利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优势,以加工贸易方式同发达国家在IT产业进行水平分工,在部分具有优势的产品上,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研发、生产的合作,使新加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提高到了70%以上,其中80%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而东盟与中国等利用当地劳动力的价格和文化素质优势,大规模从事技术产品生产的本地化加工。这种进口中间品,并通过加工贸易出口的形势必定使得汇率的变化对出口价格传导的机制因为对中间品进口价格反向传导而减弱。

第三,出口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东亚经济体产业内部贸易上。东亚内部贸易现在显得更为重要:如2004年中国区内贸易占35%;而对于东亚大多数其它国家或地区,区内贸易所占份额更大。对于大多数国家或地区,与美、日、欧之间的区际贸易占10%以上。一方面,各国产业结构不断趋近,另一方面,各经济体通过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参与区域内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中间产品的流动规模。

这些因素使得ρ、γ值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汇率传导η值趋于减小。

三、政策含义与借鉴

汇率波动对各国出口的作用表现是不相同的,与发达国家不同,汇率波动在新兴市场体会抵制出口。

1.政策结论

若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多相似产品、竞争激烈或需进口大量中间品时,此种贸易结构下的出口具有一定刚性,对价格变动不敏感,这意味着汇率的贬值对贸易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故我们可以说,汇率不变的成本较小;但新兴市场体由于远期外汇市场的不完全性,为了抵消外汇市场缺失的影响,政府一般提供非正式的套期保值机制,即保持短期和中期汇率的稳定,可以有效地减少贸易商的交易成本,汇率稳定收益较为明显。从成本收益角度考虑,该国政策会极大地倾向于以每日为基础的高频的汇率稳定。

所以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如果以促进出口为重要目标,可以实施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当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产业结构更为优化,金融市场更为完善时,采取相对浮动汇率制度则更为合适。

2.对中国的借鉴

中国的外贸从总体上来讲一直处于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工业制品出口竞争力持续上升的阶段,高新技术产品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出口逐年增加,显示了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从1999年起,中国电子产品的出口成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据统计,近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增长迅速,平均每年递增32.2%。中国的贸易结构日渐与东亚各国趋同。据有关统计,在2003年双边贸易中,中国的出口与东盟出口前十位产品中有六位是雷同,主要集中在机械与电子产品上。同时,我国的制成品出口很大部分来源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03年为55.2%。即使高新技术产业也仅从事一些产品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格局还初显雏形,有着较大的进口依存度。

现行贸易结构下的“出口至上”战略造就了大量贸易顺差,对于汇率稳定无法起到正面效应。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磨擦,成为“人民币升值风波”的起始原由。当前的出口结构与汇率选择出现了明显矛盾:从出口状况来看,由于出口结构还没有根本性提升,出口越是增加,贸易条件越是恶化,反过来出口就得越多。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不具备大幅升值的客观条件,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是不可回避的趋势。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需注意的是:(1)提升产业结构及至于贸易结构是汇率最终浮动的基础;(2)外向型战略不仅有收益,长期来看具有更大的成本。外向型战略收益早已是收益递减,传统贸易部门并不是生产力的唯一来源,其它非贸易部门如技术、软件发展、金融与服务同样具有正的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GordondeBrouwerandMasahiroKawai,"ExchangeRateRegimesinEastAsia"[M],London,RoutledgeCurzon,2004

2.GordonM.Bodnar,BernardDumas,andRichardC.Marston,"Pass-throughandExposure",[J],theJournalofFinance,Vol.LVII,No.1.Feb,2002

3.StefanCollignon,JeanPisani-FerryandYungChulPark,"ExchangeRatePoliciesinEmergingAsianCountries"[M],London,Routledge,1999

4.世界银行编,东亚的复苏与超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罗纳德.I.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6.史智宇,易行健,唐建伟,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2003第12期

篇6

(二)加大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旅游运行机制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市场运营方针,将政府监督管理贯彻到旅游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建立健全旅游运行机制,规范旅游市场,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坚持监督管理与创新机制的相辅相成,监督管理是创新机制平稳运行的必要前提,创新机制是强化监督管理的重要工具,所以,必须保持二者之间的协调性。

(三)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营销分区营销、单一经营过于身单力薄,很容易墨守成规,导致发展片面。只有整合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营销,才能保证旅游市场均衡发展。云南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和四川省隔江相望,与自治区相连。能够保证云南在区域内整合的同时,进行区域外整合,国际、国内、省内全面整合,实现打造云南旅游帝国的愿望。

(四)借助网络营销工具,提升云南旅游产业知名度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地球村已经不再是梦想,我们被网络这张无形的网联合成一个大整体。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云南旅游产业要抓紧借助网络营销工具,及时了解、掌握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搜索、学习先进的营销经验;时刻关注旅游发达省市的发展状况,明确自身不足,加强决策准确性;完善自身旅游信息网,凭借网络旅游促销高效、快速的优势,拓展营销范围和销售渠道。

(五)细化消费者需求,量身定做旅游方案旅游产业说白了就是通过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其面对、服务的主体是旅游者。由于旅游者的出生背景、社会阶层存在着不同,使得他们的品味观念、消费需求都有所不同,进而导致了消费市场的差异性。旅游市场想要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将大的整体细化为许多不同的小市场,为每一个不同的小市场制定特有的发展目标。例如,依照区域、层次、性质等规划出民俗文化风格旅游、自然生态旅游、探索开发性旅游,因地制宜,扩大市场占有率。

篇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旅游业同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在全球经济网络一体化的趋势下,旅游业同样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型产业。但是中国旅游产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旅游者类型日趋多样化,旅游需求不断扬升,传统旅游地已难以满足新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旅游休闲、旅游度假等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那么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营销创新与管理十分必要。

一、网络营销创新的特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应用互联网的热潮,各行各业都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来变革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网络营销正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出现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销前、销中、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它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营销风貌,它如同一种“万能胶”把企业、组织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在这样一种新的营销环境下,网络营销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全球化

网络营销给旅游企业与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将旅游企业与市场推向一个更广阔、更具选择性的全球市场。互联网信息量大,时效长,且信息交换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全天24小时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互动性

网络营销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信息手段,与消费者作双向互动沟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意愿,建设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渠道。同时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获取,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迅速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3.经济性

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免费性的服务,它的媒体功能,可使旅游企业与市场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节省了实际传统宣传的资金,降低了成本。同时网络营销为中小或者不知名的旅游地提供了发展契机。任何旅游发源地,不论名气的大小,都可以不再受当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只需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向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展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方式,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需要。2l世纪中国旅游业的营销将围绕网络营销这一焦点展开,旅游业不能再依赖传统经济中固有的营销模式,而必须转变营销理念,二、我国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建议

1.开展网络营销要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网络实时互动的特性使消费者全程参与到营销管理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网络营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营销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我国旅游业必须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现代营销思想,及时了解每位客户个性化的4C需求,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费用,顾客购买的方便性,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并以此为前提做出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策略。网络营销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大程度上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机。

2.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网络营销比传统营销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我国旅游互联网网络基础比较薄弱,互联网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全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即使是网民也没有达到只接受互联网信息而忽略传统媒体信息的地步。因此,实施网络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效果。旅游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适当的投入,构造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上网计划和模式,同时要不断增强技术实力,完善网站,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与发展。国外电信业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商务活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旅游市场应该借鉴外来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内部条件,不断发掘旅游网络传播的潜力。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如果不及时参与互联网的建设,必然会输掉未来的商机。而在潜心做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势。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两手都要抓,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才会形成高效有序,富有活力的商业运作机制,电信业的管理才会走向成熟。3.开展网络营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合理的价格决定产品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是否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旅游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新开发的旅游地价格较低定位,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降低成本,谋求稳定的利润;

(2)分时段定价。将旅游市场按不同时段形成相对应不同级别的价格区,便于游客按值选择比较;

(3)设置价格讨论区,与游客协商定价。根据游客自身的旅游愿望制定初步的旅游方案,并参照游客的期望价格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

4.加强管理监督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政策上要求政府各部门之间互相支持和协调,与开发商合作,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法制上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旅游法规,规范旅游环境,实行经济运作法制化,以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服务上加强全民主人翁意识的教育,树立游客即是上帝的观念,积极创建更多优秀旅游城市,净化旅游服务环境。如果监督不力,政府政策失灵,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很多开发商认为,投资旅游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再来考虑社会效益。在这种理念指导之下,一旦某旅游开发商好不容易拿到某旅游地旅游项目的开发权,就势必竭尽全力去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或造成在短期内旅游地的压力过大,人为的导致资源的过早老化、破损、衰竭,导致旅游地的环境污染。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开发商、旅游地经销商的管理监督工作,防止其利用旅游地进行寻租。政府一方面要加强旅游地的规划,另一方面,规范旅游开发商、旅游地经销商的经营行为,严格杜绝以牺牲环境资源及其他社会利益为代价的旅游实施行为,树立起保护资源比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的理念。

总之,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又是一个经济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与此同时,营销管理是新兴起的管理学门类的一个学科分支。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人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管理,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旅游营销,同时要加强营销管理,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渴望尽快走向成熟,为我国实现2020年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国飞:中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J].北方经贸,2006,(5):103-104

[2]黄向:徒步旅游国内外发展特点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2005,(14):72-79

[3]马晓京:民族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J].人文地理,2003,6:56-59

[4]吴殿廷: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9-13

篇8

在贷款利率管制下,利息收人增长主要依赖规模扩张;放松管制后,客户选择更为重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是大银行在竞争利率环境下的重要客户群体。香港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汇丰银行持续壮大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工商业务,2013年工商业务净利息收入占全部净利息收入的比重达到28%,较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的2002年提升11个百分点。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四大行在降息和放宽贷款利率下限的环境下,贷款平均收益反而均有所提升,这也是得益于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提高。

(二)净利息收入地位不断下降。

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大银行通过深入挖掘客户金融需求,提升综台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弱化收入和利润对利率的敏感性。香港2001年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净服务费收入的比重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至2013年,恒生银行净服务费与净利息比由O.18升至0.32,最高时达到0.47;汇丰银行升幅更大,由0.29升至0.50,最高时达到0.57,而2013年四大行的平均值为0.25,中间业务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三)存贷净息差保持相对稳定。

通常认为,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将导致息差收窄,但从经验看,大银行可以保持稳定。2001年香港完成利率市场化,次年恒生银行净息差却上升14个基点,近10年净息差也是在特定区间内波动,并且波动性远小于市场波动。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的年波动性(标准差除以均值)分别为0.10和0.12,而同时期香港银行同业隔夜拆出利率的年波动性要大得多,可达1.11。从统计上看,这是因为生息资产平均收益与付息负债平均成本高度相关(汇丰、恒生的相关系数均为0.99),有效缓冲和抵销了市场波动。更深入地看,是银行积极应对的结果,如优化存贷款定价、发展中间业务、拓展中小企业等。内地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市场化定价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贷款利率的相关系数已由2010年前的0.69升至0.8l。

二、利率市场化下信贷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管理重心更趋向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业务占比提升导致承担的信用风险增加,信贷管理重心也面临调整。一是建立防火墙,优化管理体制。在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容易集中暴露风险,为避免业务线之间的风险传染,可将其划归专门的子公司或事业部经营。如汇丰银行在向亚太其他地区扩张的同时,其旗下的恒生银行事实上已成为汇丰服务香港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二是选好客户,有效分散风险。中小企业客户增加并不等于风险分散。如钢贸贷款“市场+担保公司+商户”的模式将借款人“捆绑”在一起,风险传染很快。因此,只有均衡拓展若干领域的中小企业,才能有效分散风险。三是配足力量,消除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业务更加依赖“软信息”,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如工行每亿元贷款对应员工人数约4.5人,而以小微企业业务为主的泰隆银行则多达15人;以小额贷款为主的格莱珉银行更是高达360人(折合人民币)。

(二)业务发展更突出价值创造。

利率市场化下大银行将更加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一是风险管控“精耕细作、精打细算”。银行风险排序更多考虑综合回报,风险管控不仅是在“做与不做”之间划底线,还须针对各类客户潜心研究“怎么做”的信贷模式和策略。二是定价模型更加全面精确。在贷款期限、还款付息方式、违约概率、综合回报、成本水平、损失比率、经营目标、市场供求等更多因素上体观差异化。三是组合管理助力风险收益平衡。研究表明,金融机构资产回报差异有91%源于资产配置,仅不足9%可由市场时机和个案选择来解释。资产配置即属于组合管理的范畴,同时,组合管理可以提高银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三)风险管控更注重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存贷款利率波动加大,需要更加关注利率波动对净息差的不利影响。同时,为维持净息差,经营机构存在缩短负债期限,拉长资产期限的动机,因此,商业银行必将加强资产与负债在期限、金额和性质上的匹配,确保流动性充足。

三、利率市场化下信贷管理调整与创新

(一)调整信贷经营策略。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信贷产品的价格和服务同质性较强,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以提高市场份额为导向的经营策略,力求通过客户数量及业务规模的增长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利润的贡献和地位将逐步下降,尤其是部分传统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可能会明显下降。商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经营理念,坚持以效益为核心的收益导向原则。一方面,要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及贷款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为重点,加快营销拓展力度,同时加快保险等有手续费收入的业务发展,不断扩大利润来源。另一方面,要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升中小客户贷款的占比,通过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信贷资产的整体利率管理水平。此外,还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快表外产品的创新步伐,逐步形成有自身独特优势的品牌效应。

(二)建立合理定价机制。

在贷款利率的确定上,商业银行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行业的发展和客户自身的风险,综合考虑包括利率优惠、费用分摊、提前还款和违约概率等因素,按照收益有效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尽量减少利率与风险不匹配造成的损失。国内商业银行要在实践中逐步利用贷款的定价来体现自身的战略选择及客户定位等思维,如对于所处竞争较为激烈区域的分支机构,可给予较为灵活的定价权限。

(三)推进产品组合优化。

在信贷产品及价格同质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成功营销较多地依赖于服务及效率。商业银行要加强信贷产品的组合与包装,要利用自身现有的业务优势,对大客户提供诸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理财服务等超值服务,来弥补贷款价格策略方面的不足,力争以独特的优势产品和业务赢得客户及市场。同时要提高信贷审批的效率,不断完善信贷审批体制,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效率。

篇9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应用互联网的热潮,各行各业都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来变革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网络营销正是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出现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的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它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互联网对产品的销前、销中、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它自始至终贯穿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营销风貌,它如同一种“万能胶”把企业、组织及个人跨时空地联结在一起。在这样一种新的营销环境下,网络营销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全球化

网络营销给旅游企业与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将旅游企业与市场推向一个更广阔、更具选择性的全球市场。互联网信息量大,时效长,且信息交换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全天24小时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

2.互动性

网络营销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信息手段,与消费者作双向互动沟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意愿,建设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渠道。同时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获取,使得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迅速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3.经济性

互联网提供了很多免费性的服务,它的媒体功能,可使旅游企业与市场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节省了实际传统宣传的资金,降低了成本。同时网络营销为中小或者不知名的旅游地提供了发展契机。任何旅游发源地,不论名气的大小,都可以不再受当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只需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向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展示。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颖的营销方式,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需要。2l世纪中国旅游业的营销将围绕网络营销这一焦点展开,旅游业不能再依赖传统经济中固有的营销模式,而必须转变营销理念,

二、我国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建议

1.开展网络营销要针对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网络实时互动的特性使消费者全程参与到营销管理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网络营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营销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我国旅游业必须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现代营销思想,及时了解每位客户个性化的4C需求,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费用,顾客购买的方便性,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并以此为前提做出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策略。网络营销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更大程度上尊重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机。

2.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网络营销比传统营销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但我国旅游互联网网络基础比较薄弱,互联网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全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即使是网民也没有达到只接受互联网信息而忽略传统媒体信息的地步。因此,实施网络营销要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效果。旅游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适当的投入,构造最适合自己特点的上网计划和模式,同时要不断增强技术实力,完善网站,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与发展。国外电信业依靠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商务活动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旅游市场应该借鉴外来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内部条件,不断发掘旅游网络传播的潜力。传统企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如果不及时参与互联网的建设,必然会输掉未来的商机。而在潜心做信息基础建设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势。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两手都要抓,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才会形成高效有序,富有活力的商业运作机制,电信业的管理才会走向成熟。

3.开展网络营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合理的价格决定产品是否会给企业带来利润,是否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针对旅游行业的特点,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新开发的旅游地价格较低定位,以物美价廉的形象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降低成本,谋求稳定的利润;

(2)分时段定价。将旅游市场按不同时段形成相对应不同级别的价格区,便于游客按值选择比较;

(3)设置价格讨论区,与游客协商定价。根据游客自身的旅游愿望制定初步的旅游方案,并参照游客的期望价格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

篇10

(2)纪念性。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是一段短暂的经历,是一种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物化,是其日后重温美好旅游经历的象征和载体,因此,对于红色旅游来说纪念性是红色旅游纪念品的显着特征。

(3)独特性。红色旅游纪念品多是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迹、民俗风情、历史人物等为题材,选用当地特有材料甚至采用当地特有工艺制作而成的商品。

(4)轻便性。旅游者流动性强,携带物品有一定限额和重量限制,因此,十分重视旅游纪念品的轻便性。为便于其携带,旅游纪念品一般具有小巧、精致的特点。

(5)时代性。红色旅游纪念品不仅反映深厚的历史文化,也要能体现当代人的现代文化需求。

(6)实用性。红色旅游纪念品在一定情况下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某种实际意义。

2当前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像是一些伟人的像章几乎在各个红色旅游景点都能随处看见,更有一些“全国化”的旅游纪念品,出现在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市场中。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主要以红色文化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为主,对于这些所谓的红色旅游纪念品来说,从内容、包装、材质、特色上来看,这些纪念品大都缺乏红色文化底蕴、设计浅显单调、材质粗糙、造型呆板、工艺肤浅、严重缺乏江西原产地性、特色性、内涵性、缺乏有影响力、创新性的、激发购买欲望的、有珍藏意义,并有一定升值空间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在产品开发初期阶段,市场上没有形成准确的产品定位。缺乏明确的主题,致使旅游产品的开发仍然处在资源导向阶段。旅游纪念品生产规模小、质量差,并且存在近距离雷同重复的现象,没有各个旅游点自己的特色,还处于“小、散、差、弱”的局面,不成体系的现象,使得旅游纪念品市场一直未能形成旅游业核心的竞争力。

本土文化元素体现的不够,对于红色革命老区来说,红色革命是其重要且不变的主题文化元素。正所谓名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工艺品,才能得到游客的认可,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走向世界。当前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应的机构对于红色旅游纪念品的理解还不是很全面,对于红色旅游纪念品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还不够,没能树立起红色旅游纪念品这一重要概念,缺乏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的理念,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研发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规划蓝图。

3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之我见

(1)首先要将工艺品开发的重点放在能够弘扬红色旅游主题的商品上,坚持大力打开推出这一类与红色主题相吻合的产品。我省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分布较为广阔,并且数量较多,各地都有独具体色,独具内涵的代表人物、文物和事件,因此根据各地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开发不同的红色旅游工艺品是建设的主要策略之一。要想设计出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工艺品就应该在重点红色旅游区域形象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的小主题,从功能、形色与包装上进行设计开发。

(2)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再设计。目前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出售的红色旅游纪念特色商品大多局限于手工艺品和小型纪念品,未来仍可在日用品、旅游用品及文化艺术用品等区域上推广发展。顺应当代人大多怀揣着深厚浓烈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军人情结,针对这一目前的市场需求、开发、出售独具特色、别具匠心,适合各类不同年龄层次需求的迷彩色、军绿色、红色系列具有红色武装意蕴且受现代年轻人喜爱的实用性兼具时尚气息的工艺品。

(3)开发且出售只具有当地特色和购买条件的商品,很好地避免了与别处景区纪念品雷同的现象。并在各处开设专营销售的店铺。

(4)对于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红色教育意义的商品应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目的在于使游客游玩了红色景区之后,不仅锻炼了体魄,并且切身实地的感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深受高楼大厦间的都市人们放松了身心,感受并学习了红色文化,且有如草鞋、布鞋、布衣及用野菜、杂粮制成的绿色食品很好的亲近了自然。

(5)借助外力开发采取全民设计、推陈出新开创新型红色旅游工艺品。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常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往往这些地区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开发研究新型的特色商品,因此就要借助外力,例如筹措资金方面就要动员社会力量,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在技术人力方面采取寻求大型企业的支持,在特色工艺品样本设计方面可以采取向广大社会应征稿件,并采取各种奖励形式进行征稿。